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拓展我们的文学视野和审美能力。接下来是一些感人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让大家对书中的情感和主题有更深的体会。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一
这本书是比较好理解的,它其实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把复杂的经济学道理,用简单的.语言和生活当中的现象讲出来。全书共有11章,讲的都很朴素。
其实学习这件事就是比较简单的,你只要能摸到某一新鲜事物的内核,其他用无数实践去论证它就好了。
正如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一个道理后面配无数个小案例。让经济学围绕在你的生活当中。
自己看着比较有想法的是第3章,自己比较想做编剧,所以看到这里就明白了为什么助理编剧挣得那么少了,原来是想做编剧的人都不会在意刚开始能给多少钱,都想的是做成了这件事背后的价值。金主爸爸们真是精啊,一分钱都不想浪费。
我认识的一个编剧姐姐,她很6了已经,然后她还是自己考了教师资格证,打算将来万一编剧不行,当个老师也不错。
于是,我就暗戳戳的打退堂鼓了。但是先让自己成为富婆就不一样了,我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里面了。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赚它五十万。完美。然后我就有钱去深造了。加油!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二
这本书是比较好理解的.,它其实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把复杂的经济学道理,用简单的语言和生活当中的现象讲出来。全书共有11章,讲的都很朴素。
其实学习这件事就是比较简单的,你只要能摸到某一新鲜事物的内核,其他用无数实践去论证它就好了。
正如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一个道理后面配无数个小案例。让经济学围绕在你的生活当中。
自己看着比较有想法的是第3章,自己比较想做编剧,所以看到这里就明白了为什么助理编剧挣得那么少了,原来是想做编剧的人都不会在意刚开始能给多少钱,都想的是做成了这件事背后的价值。金主爸爸们真是精啊,一分钱都不想浪费。
我认识的一个编剧姐姐,她很6了已经,然后她还是自己考了教师资格证,打算将来万一编剧不行,当个老师也不错。
于是,我就暗戳戳的打退堂鼓了。但是先让自己成为富婆就不一样了,我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里面了。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赚它五十万。完美。然后我就有钱去深造了。加油!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三
牛奶?可乐?经济学?当你看到这三个名词,我想,你怎么也不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超市里的牛奶2.5元一盒,可乐3元一瓶,它们的经济价值就这么多,想要跟经济学联系在一起,无非就是研究它们的生产原料,流程工艺,产品包装和人力成本。但经过老师的指点,看完《牛奶可乐经济学》之后才发现:生活处处是经济!
《牛奶可乐经济学》,书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分析、人际关系、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而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是在右边?”“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为什么在单行道上,谦让有时反而会导致效率降低?”类似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都来源于生活,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些可爱的问题正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讲授经济学时,顺手收集的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面对这一个个问题,也许现在的你也在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而你最直接的答案:“这是现实!”而正是这些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例被其巧妙的引用来阐明那些乏味、枯燥的经济学原理,使我不由的对该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用经济学的简单解释就因为:牛奶用方盒子装,可乐用圆罐子装是因为牛奶需要放在冰箱里,方形容器节约存储空间,可乐用圆瓶子拿在手里更加方便的道理。在不大的金属上变现正面肖像很难,而在纸币上印制精细、复杂的正面像可以防伪钞所有的事物,如果你从理论层面去解读,就会让事情变得复杂化,而你运用人们熟知的事例去理解说明,就会让人一目了然。就如同与人沟通时,要让对方理解我们所表达意思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用对方熟悉的事物来举例,或是利用常见的情况举例,对方理解起来就会容易许多,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增强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生活中许多的小例子都可以用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理解释清楚。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的技巧方式也不尽相同,要想全面的自如应付,就必须对本行业的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领悟。
学习领悟原理的过程,就是将书本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的过程。悟出了原理的同时也就提升了自我的水平和能力。当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可能往往会被问题的表象所蒙蔽,其实抽丝剥茧,拨开云雾看本质,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让我们随时都处于思考与收获之中,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有帮助,更能优化我们的生活!
该书中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回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用它们来解释:早餐,吃煎饼就要放弃包子,喝豆浆就要放弃米粥。在学校超市买一盒牛奶2.5元,去市区买一盒牛奶2元,但来回车费2元,为了获得最大收益,付出最低成本只有选择在学校超市购买,此等事例比比皆是,触手可得!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四
这是我生平读到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它和以往由晦涩的专业术语、复杂的数学公式堆砌成的书籍不同的是,此书主要从发生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大事小事入手,透过这些小智慧,印象中高深莫测的经济学原理一一得到解密。
从未想过,一向让人避之不及的经济学著作,在作者独具一格的构思以及妙笔生花的描述下,仿佛就在看故事书一样,生动有趣。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
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
为什么酒吧便宜的白开水收费,而成本更高的花生米却收费?
为什么全新的二手车要比新车便宜得多?
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得多?
乍一看,你以为你一不小心进了一个八卦论坛,可是随着一个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得到解密,你才发现,原来,这些被我们忽略的小细节背后隐藏了那么多有趣实用的经济学原理;原来,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贫瘠的思维一直未挖掘出来而已。
书名《牛奶可乐经济学》来源于书中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牛奶盒子是方的,而可乐的瓶子是圆柱形的?通读本书后,你会发现,这个以为根本不需要思考的问题,竟然用到了经济学原理。
拿储存成本来说,软性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圆柱形容器拿着更称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而牛奶,大多数人不会就着盒子直接喝,所以它不大可能装在圆柱形容器里贩卖。
另外,可乐一般放在便宜的开放式货架上,牛奶则需要放在冰柜里,耗电的同时提高了运营成本,很显然方形容器比圆柱形容器更节约空间,而在经济学上,节约就意味着在侧面增加收益。
这么一说,是不是有种脑洞大开的感觉。当然,有趣的还在后头,接下来,我们继续。
为什么酒吧清水卖4元,花生米是免费的?因为,对酒吧来说,酒是创造高收益的重要介体,如果用户喝水多,则意味着对酒的需求降低了,整体收益也跟着走下坡路了。当然,酒吧会绞尽脑汁解决问题的,于是,聪明的老板就会推出:成本低廉的清水卖4元,成本更高的花生米却免费。
假如你不懂经济学,你可能认为老板的脑袋被门缝夹了。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花生米是极好的下酒菜,用户花生米吃多了,就会加大对酒的消费,哪怕表面上花生米的成本要高于清水,可是有了花生米对酒的间接促销,花生米的成本显得微不足道了。毕竟,获得高收益的源头还在于酒嘛。
本书列举了很多妙趣横生的例子,可是书的中心主题就两个:成本与供需。整本书通读下来,对作者的思维能力深为佩服。原来,不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知与判断,尤其在经济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养成“先谋后动”的习惯,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这样,我们的一系列规划才可能在实践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五
这本书是比较好理解的,它其实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把复杂的经济学道理,用简单的'语言和生活当中的现象讲出来。全书共有11章,讲的都很朴素。
其实学习这件事就是比较简单的,你只要能摸到某一新鲜事物的内核,其他用无数实践去论证它就好了。
正如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一个道理后面配无数个小案例。让经济学围绕在你的生活当中。
自己看着比较有想法的是第3章,自己比较想做编剧,所以看到这里就明白了为什么助理编剧挣得那么少了,原来是想做编剧的人都不会在意刚开始能给多少钱,都想的是做成了这件事背后的价值。金主爸爸们真是精啊,一分钱都不想浪费。
我认识的一个编剧姐姐,她很6了已经,然后她还是自己考了教师资格证,打算将来万一编剧不行,当个老师也不错。
于是,我就暗戳戳的打退堂鼓了。但是先让自己成为富婆就不一样了,我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里面了。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赚它五十万。完美。然后我就有钱去深造了。加油!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六
这本书是比较好理解的,它其实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把复杂的经济学道理,用简单的语言和生活当中的.现象讲出来。全书共有11章,讲的都很朴素。
其实学习这件事就是比较简单的,你只要能摸到某一新鲜事物的内核,其他用无数实践去论证它就好了。
正如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一个道理后面配无数个小案例。让经济学围绕在你的生活当中。
自己看着比较有想法的是第3章,自己比较想做编剧,所以看到这里就明白了为什么助理编剧挣得那么少了,原来是想做编剧的人都不会在意刚开始能给多少钱,都想的是做成了这件事背后的价值。金主爸爸们真是精啊,一分钱都不想浪费。
我认识的一个编剧姐姐,她很6了已经,然后她还是自己考了教师资格证,打算将来万一编剧不行,当个老师也不错。
于是,我就暗戳戳的打退堂鼓了。但是先让自己成为富婆就不一样了,我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里面了。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赚它五十万。完美。然后我就有钱去深造了。加油!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七
今天,很快的读完了《牛奶可乐经济学》,就像书名所暗示给我们的,牛奶可乐,从牛奶可乐中提取一些经济学原理,让我们能以经济学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生活中的经济经济行为。从在网上开始看电子书时,最先想到的还是张五常的卖桔者言了,这两本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生活中我们毫不留意的一些经济活动,从中能悟出许多经济学原理,这进一步证实了我们无论学习什么知识,我们都需要留意我们的生活,其实那些哲理及原理就蕴含着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需要去发现,需要去留意。就像哲学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要把我们的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连接。从生活中去获得一些理论知识,即便没有那么专业的术语,然后在实践中,也就是在生活中,我们继续去运用这些知识,这将对我们的生活中带来很多的便利,这也是我们的一笔财富。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罗伯特·弗兰克的著作,其导语就是: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用经济学家的眼睛看生活,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去商场的折扣卖场,如果你正在为买博物馆套票举棋不定,如果你正在为租婚纱还是买婚纱犯愁,如果你正在考虑换一份清闲的工作,如果……那么这本书中千奇百怪的例子,加上妙趣横生的分析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这就很吸引人,能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况且,这也是源自于生活的,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就让我们感受到,的确如此,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生活,去规划我们的未来。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经济学能做什么,实际上也是从特定的角度,试图给予这个问题一个解释。也许这本著作的观点不一定异常深刻,事实上,全书用的都是经济学教科书里非常基本的原理;然而,弗兰克的立场客观、方法独特。本书内容的选取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高度相关的话题,阅读此书,不仅能学到很多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理论,更关键的是通过学习弗兰克用理论分析现实的思路,从而实现“非仅一鱼,更得一渔”的效果。
当然,我读这本书感觉真是一目十行,现在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了。读这本书的最大感触是,我们在追求所没有的东西之前,应该先认清已经拥有的是什么,我们的购买力和竞争力更多的来自于自我认知以及我们所能支配的资源。在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认清自己的能力,保持冷静,尤其是在经济活动中,更需要自知之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投资的时候尽可能的去规避风险,获取最大的收益,无论是我们对于生活的投资还是人生的投资。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八
牛奶?可乐?经济学?当你看到这三个名词,我想,你怎么也不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超市里的牛奶2。5元一盒,可乐3元一瓶,它们的经济价值就这么多,想要跟经济学联系在一起,无非就是研究它们的生产原料,流程工艺,产品包装和人力成本。但经过老师的指点,看完《牛奶可乐经济学》之后才发现:生活处处是经济!
《牛奶可乐经济学》,书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分析、人际关系、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而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是在右边?”“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为什么在单行道上,谦让有时反而会导致效率降低?”类似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都来源于生活,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些可爱的问题正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讲授经济学时,顺手收集的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面对这一个个问题,也许现在的你也在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而你最直接的答案:“这是现实!”而正是这些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例被其巧妙的引用来阐明那些乏味、枯燥的经济学原理,使我不由的对该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用经济学的简单解释就因为:牛奶用方盒子装,可乐用圆罐子装是因为牛奶需要放在冰箱里,方形容器节约存储空间,可乐用圆瓶子拿在手里更加方便的道理。在不大的金属上变现正面肖像很难,而在纸币上印制精细、复杂的正面像可以防伪钞所有的事物,如果你从理论层面去解读,就会让事情变得复杂化,而你运用人们熟知的事例去理解说明,就会让人一目了然。就如同与人沟通时,要让对方理解我们所表达意思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用对方熟悉的事物来举例,或是利用常见的情况举例,对方理解起来就会容易许多,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增强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生活中许多的小例子都可以用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理解释清楚。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的技巧方式也不尽相同,要想全面的自如应付,就必须对本行业的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领悟。
学习领悟原理的过程,就是将书本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的过程。悟出了原理的同时也就提升了自我的水平和能力。当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可能往往会被问题的表象所蒙蔽,其实抽丝剥茧,拨开云雾看本质,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让我们随时都处于思考与收获之中,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有帮助,更能优化我们的生活!
该书中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回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用它们来解释:早餐,吃煎饼就要放弃包子,喝豆浆就要放弃米粥。在学校超市买一盒牛奶2。5元,去市区买一盒牛奶2元,但来回车费2元,为了获得最大收益,付出最低成本只有选择在学校超市购买,此等事例比比皆是,触手可得!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九
关于经济学的知识,大一大二的时候学习过政治经济学,理论性较强。因此我片面的认为经济学是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的。准备读这本书时也是怀着完成作业的心态,拿到此书,看到它卡通可爱的封面设计有点诧异,再看到封面上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的多?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非常有趣的列子,但我们平时却缺乏思考。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兴趣,我开始了《牛奶可乐经济学》的阅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作者:(美)罗伯特·弗兰克著,博物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纽约现场”专栏特约评论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在康奈尔的课堂上通过与学生问答的方式,收集本书中所讲到的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本书解释了机会成本、成本效益、边际成本的概念,并于此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100多个事例,教会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
一、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从事这一项活动而放弃了其他事情的价值。在这本书里,作者举了一个看演唱会的例子来解释机会成本。假设你赢了一张美国大歌星ericclapton演唱会的免费票,不可转售。另一歌星bobdylan也在同一时间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bobdylan演唱会的门票是40美元,去看ericclapton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bobdylan的演唱会。不去看bobdylan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bobdylan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不去看bobdylan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觉得看ericclapton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bobdylan的演唱会。除此之外,我认为我们生活中关于机会成本例子还很多,比如在工作要加班,也就放弃了娱乐、陪家人的的价值就是机会成本。把大部分钱花在打扮上,也就要放弃一些人际交往、提升自我的价值也是机会成本。
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用最便捷的方法获得最大的成功。在分析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了解投入和产出比之后,相信我们今后在作出决定时会更加理性一些。书里有很多例子都是用这一原则来解释的,下面我举出几个我认为比较有趣的例子,并谈谈我的观点。
1、为什么牛奶要装在盒子里,可乐要装在圆的瓶子里?
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去留意它。书中是这样解释的:一是产品的差异导致,牛奶大多需要放入冰柜保鲜,如果是圆的,会降低冰柜的利用率;可乐不需保鲜,不存在这个问题。二是圆形可乐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
书中是这样解释的:一是一瓶可乐重复买需求更大,可以带来更多收益,而报纸多则不易、因此顾客也不会贪图这点便宜。二是按照饮料贩卖机机械装置比较复杂,造价贵,从收益方面说,报纸自动贩卖机使用必要性不大。
除此之外,我认为这和国名整体素质和具体国情有一定联系。在中国这一观点不一定合理,中国的报纸自动贩卖机如果可以拿若干份报纸,会出现亏损现象,原因有两个,一是从理论上说一群人完全可以共享一份报纸,但从中国人心理来说,免费报纸还是会人手一份。第二,可能有人会无限拿报纸,再以低于报纸自动贩卖机价格卖个其他人。
3、为什么很多洗衣店,清洗女士衬衣比男士衬衣收费高?
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在汽车等可还价的昂贵商品上,女性往往比男性少出钱,但洗衣服服务属于不可还价的商品。女性衬衣的做工处理更复杂,熨烫更容易被机器压坏,男士衬衣熨烫起来更为简单。因此女士衬衣比男士衬衣贵。这是从人所耗费的劳力也就是成本来分析。
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可以从男女心里差异来分析,大多数女性多外在更加注重,对自身更加要求完美,男性更加随意,因此对洗衣店需求更必要,而对某些男性来说不具有必然需要。
三、折扣门槛这一概念也是十分有趣与巧妙的。在逛商店时,几乎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打折,但细细想来,就会发现每个打折都有其折扣门槛。
打折最表面上的好处是薄利多销,价格虽然降低了,但是随之会带动销量的增长,商家正是以此获利。当然,商家要面对的挑战,是防止愿意按标价付款的买家用大幅折扣价买下商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减价常常是有限定的时间的,这其实是给买家设了两道门槛。其一,热衷于买折扣商品的购物者,必须提醒自己,商品什么时候开始打折;其次,他必须耐心等待,把要买的东西推迟到打折的时候再买。而这些门槛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愿意跳过这些门槛的人,要不是碰到大幅打折,本来一年里根本就不会购买买该产品,至少不会大量购买。那为什么其他人不跳过这些门槛呢?原因很简单:那些时间机会成本高的人,往往觉得跳门槛太麻烦。所以,折扣门槛很好地过滤了原本混杂的消费者,目标明确地将优惠送到那些对价格十分敏感、热衷于在优惠时大采购的消费者手中,以达到最佳的获利目的。我打折是我们生活中商家所常用的手段,我们常常一头栽进赚到便宜的旋窝中,实不知商家正是利用消费者这种心理暗自获利。现在商家常用一种手段是赠送优惠卷,鼓励消费者多买商品获得优惠卷,在下次购买时抵用。消费者为了获得优惠卷而购买本没有打算购买的商品。获得优惠卷后又会刺激消费者再次消费。这都是商家在折扣中所运用的策略。
四、书中还有一些例子涉及心理学的内容。把心理学引入到经济学中,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的心理亦如是。抓住了人的心理弱点,或是擅于投其所好,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利益。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如果要想理解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实际所做的选择,必须对人类的动机加以更细致的分析。
1、为什么某企业奖励员工一辆豪华轿车,而不是等值的现金?
书中是这样解释的:经济学家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最好的礼物,往往是我们想要但是又不舍得买的东西。被奖励,等与别人帮着自己做出了选择,自己可以开开心心享受奖品,又无需为自己的奢侈行为感到愧疚。
除此之外,从奖励豪华轿车和现金效果来看,轿车可以在生活中随时用到,从心理上来说,员工也随时会想到企业给自己的鼓励从而也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梯才能抵达女装部,并不会打消女士们买衣服的念头。反之,哪怕微不足道的障碍,也会让许多男士对男装部望而却步。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是不少丈夫都是妻子负责给买衣服,路过男装部的女士,很可能顺便帮丈夫买双袜子。
对此,我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把男装摆在高楼层,女装摆在低楼层更合理。从男女购买衣服的过程来看,男士多是有了购买衣服的需要,直接去男装部购买。而女士很多时候是逛街路途中看到喜欢的衣服而临时有了购买欲望。因此楼层高对男士购买衣服影响不大,而女装楼层低会让许多本没有购衣打算的女士购买衣服。
读了弗兰克教授的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我才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经济学。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并不是书中例子的答案,收获的更多是一种思维方式,学会怎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分析问题,最大的感悟就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多问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十
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是寒假前历史老师热荐书籍之一,当时这几个为什么着实让我感兴趣,便毫不犹豫选择看这本书,这样了截直爽让附近的同学都感到诧异。
我花了两个星期才看完这本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两个基本经济原则,然后围绕成本与效益列出了许多个生活中与经济相关的有趣的为什么,然后一一用通俗易懂的词句和形象生动的例子为之解释。也就是这些生活中有趣的问题让大多数人对颇为复杂的经济书有了兴趣。
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种活动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只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这样复杂的概念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经济学就像无头苍蝇一样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难以理解的,而本书也就此举了几个形象的例子,如你想在隔壁的校内杂货店买一个闹钟,价位20美元。有个朋友告诉你,同样的闹钟在城里的某超市只卖10美元,去城里的路上花费5美元。不管你到哪里买,如果闹钟出了故障,都由制造商保修。大多数人都选了去超市买闹钟,也有少部分人选在杂货店买。但我看到这个例子时我和大部分人一样会选择在超市买,但是当我真正遇到此类问题时有时却又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在我有时间选择去超市买的时候,我对闹钟的心里承受价格为15美元那么杂货店的价格就超出了我的心里承受价格5美元,当然会选择超市;但是假如我买完闹钟还要急着去做另外一件事,而那件事我的心理价格为50美元,去超市买只赚了5美元却做不成我认为价值50美元的事情,那么最终就亏损了45美元,与成本效益原则相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会选择在杂货店买,这样赚了45美元,相对而言,你去做价值50美元的事情的同时放弃了5美元,这5美元也就是机会成本。这是我在罗伯特教授的问题下想出来的情况,也是我对这个两个概念的理解。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收获了对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还收获了对生活的态度。在逐渐繁忙的生活中,很多人已不再留意生活,物质已成为生活的一大半。如果我们留意生活,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予以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经济学家,生活中的经济学家。
第一次看这种经济学的书,说实话不太能理解透彻,以上也是我仅有的一点感悟,希望以后在生活中能保持这种生活态度,能收获更多。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十一
经济学真是一门范围广而又有趣的学问。我以前以为它很复杂,什么经融危机,通货膨胀紧缩,都是很复杂的名词,所以我自然地已为经济学就是专家们一起讨论股票的一门学问。
没想到它尽然可以这么贴近生活。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写的充实而具体,虽然说都是经济学知识,但是并不全都很高深,甚至多数取材于现实生活,一边读一边深有体会。
平时我们都会去买方盒子的牛奶和瓶装的可乐,又有谁会去留意这一微小的区别呢,我们都已经习惯了这么常见的产品设计,却不知设计者其中运用的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甚至是节省了我们的开支,这便是设计中的奥秘。
书中第二章,讲述的是供与求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因此不能只单看供应空间和需求空间。酒与水是不相容的,酒多则买方买水越少,因此酒吧理所当然地选择赠食物给买方,增加买方的开支,这也就是为什么酒吧喝水要钱,又免费提供花生米小餐了,这是供求关系的实践。
以上只是几个小的例子,而这本书里的小例子太多了,每一个都在讲述一个被我们忽视而又奇特的经济学现象。果然是经济解释生活。弗兰克先生通过一个个小而风趣的故事,配上简单的数据,就可以抓住初学者的眼球,可以想象教授的教课时该是多么的有意思,真希望能感受一下那种笑料百出,严谨求实结为一体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
读完整本书,你会惊讶于经济学的范围之广,产品设计,供求关系,职场上,折扣中,公用品,所有权,市场中,现实中,心理学和人际关系,无不存在着经济学的身影。经济学涉足于几乎每一个能够想到的领域,它不只是货币与纸币,更是决定人们生活态度的基础。
虽然作者是美国人,这些一个个的现象也来自于美国,但是同样的现象在中国也出现,同一本书的内容,作为中国的居民也能在此中深有体会。经济学不分国界。国与国之间,钱币有分界,经济水平有分界,但是最细小的经济现象是大同小异的。
也许像我这样的学生读这本书会更有体会,因为其中很多的小论文都是与我们一样的学生编写的,思维更活跃,想法更独到有趣。这些都是我读完这本书总结的喜爱之处吧。
这只是第一本,我还期待阅读第二本,第三本,甚至更深刻地学习这么学科。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十二
这本书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虽其所涉经济学知识并不十分深入,但对于初学经济学者进一步了解经济学仍然颇有益处。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授、著名的博物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总会在自己的经济学概论课上给学生布置一篇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借此收集了生活中各种经济学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收集与整理,便有了《牛奶可乐经济学》的出版。
不同于其它经济学家用公式、图表和专业术语等难于理解的形式写就的经济学著作,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舍弃了那些晦涩难懂的语句以及非专业人士无法理解的图表公式,而是采用通俗的语言并且列举各种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向我们揭开了经济学的神秘面纱,让初入经济学甚至从未学过经济学的读者都能够看懂并产生兴趣。
这些小故事无疑都是源自生活并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虽然其中的很多例子取材于美国,但中国也同样存在类似的事件和案例,这让我们读起来不至于感到陌生或者不知所云。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所说的“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应用在在这本书里,就可以转化为“生活中不缺乏经济现象,而是缺乏应用经济原理解释经济现象的心”。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人们司空见惯以至于常常忽视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为什么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作者在书中列举出了不少,这帮助读者去重新审视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止于此,他还总是会运用经济学原理向读者进行解释,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常会不知不觉地获得掌握并灵活应用经济学原理的能力。
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机会成本概念、成本效益原则、供求定理、产权明晰、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所有学习经济学的人都必须掌握的一些原理。没有公式图表、没有专业术语,作者以一些睿智的、有趣的小故事巧妙的进行了原理解释。比如在提到成本效益原则时,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室会亮,冷冻室不会亮?”,对此,作者给出了如下解释:
首先,从成本方面看,不管是在冷冻室还是冷藏室,安一盏打开门就会自动亮的灯,成本差不多是一样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固定成本”,它是不随开关冰箱门次数的多少而发生变化。其次,从收益方面看,冰箱里有一盏灯会让人们找东西更方便。由于大多数人打开冷藏室的次数比冷冻室的次数要多得多,显然,在冷藏室安装一盏灯的好处更大。所以,既然加装一盏灯的成本相同,那么,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冷藏室安灯比在冷冻室安灯更划算。
当然,成本效益原则也有例外。比如一个收入足够高的人不仅愿意在冷冻室安灯,甚至还愿意给每一层单独的冰格安灯。这个小小的例子很明显能帮助我们理解并记住成本效益原则的重要性,而不至于觉得它枯燥无味。
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笔者眼里的经济学似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前的“可恶可恨”成了如今的“可爱可喜”。笔者曾经粗浅地以为,经济学只有一成不变的概念、各种各样的图表和怎么都理不清的一大串数字和公式;而这本书展现的经济学却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着的,充满着千奇百怪的足以勾起好奇心的小问题和用许多睿智的、有趣的小故事进行解释的答案。诚然,这些答案并非都是标准答案,有些可能无法让读者真的信服甚至觉得有些牵强,但就是这样才更加激起读者对经济学的探索,鼓励着读者亲身去寻找一个更好的答案。如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来,经济学也是一门要历经实践去发现或检验真理的专业。
蒙田曾说“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而这本书中的故事之所以如此妙趣横生大抵也是这个原因。弗兰克和他的学生们细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挖掘其中的经济学原理,用一个个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的生活事例将经济学化繁复为精妙,使得这本书成为了想要了解或者学习经济学的人一个福利。
联想自身及身边同学,却发现大部分同学对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可以说是漠视了,更不要说是探究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大部分同学并不清楚最近的股市变化,不了解银行的利率浮动,也不知道今年政府又发布了什么财政决策……细细思考,这也难怪总有同学小小年纪就常常感叹生活无趣,原来是自身平时观察的太少,思考的太少。
当然,随着大家学习经济学的不断深入,回首再看这本书会觉得它的理论知识过浅,甚至有些内容会模糊遗忘。但这本书的意义不会让笔者忘却,即它给予了一个在面对无垠经济学草原望而却步的胆怯求学者以勇气和希望,让这个求学者得到了莫大的快乐、光彩以及才干。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十三
在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很亲近就在我身边,这也让我从新感受了语言的魅力。
我们为什么喜欢读古诗,因为它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画面感超强。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数字没有秋天字眼,却道出秋滋味。
《牛奶可乐经济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把原本高高在上、敬而远之、学院式的经济学,彻底变成我们随处可见、亲切可人的身边经济学。
“牛奶可乐”成为通俗代名词,经济学不再让人听而生畏,因为经济学它就源于生活,生活不是战斗,快乐是一种需求。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书中也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都可以给出更多解释。本书的宗旨就是鼓励读者积极的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当中。
理论是枯燥无味的,但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告诉你背后的经济学,看完后醍醐灌顶呐!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十四
关于经济学的知识,大一大二的时候学习过政治经济学,理论性较强。因此我片面的认为经济学是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的。准备读这本书时也是怀着完成作业的心态,拿到此书,看到它卡通可爱的封面设计有点诧异,再看到封面上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的多?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非常有趣的列子,但我们平时却缺乏思考。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兴趣,我开始了《牛奶可乐经济学》的阅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作者:(美)罗伯特·弗兰克著,博物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纽约现场”专栏特约评论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在康奈尔的课堂上通过与学生问答的方式,收集本书中所讲到的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本书解释了机会成本、成本效益、边际成本的概念,并于此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100多个事例,教会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
1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从事这一项活动而放弃了其他事情的价值。
在这本书里,作者举了一个看演唱会的例子来解释机会成本。假设你赢了一张美国大歌星ericclapton演唱会的免费票,不可转售。另一歌星bobdylan也在同一时间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bobdylan演唱会的门票是40美元,去看ericclapton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bobdylan的演唱会。不去看bobdylan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bobdylan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不去看bobdylan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觉得看ericclapton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bobdylan的演唱会。
除此之外,我认为我们生活中关于机会成本例子还很多,比如在工作要加班,也就放弃了娱乐、陪家人的的价值就是机会成本。把大部分钱花在打扮上,也就要放弃一些人际交往、提升自我的价值也是机会成本。
2本书作者用得最多的是“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经济学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惟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采取该行动。它不仅仅被运用在经济中,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解决问题时也经常用到。即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用最便捷的方法获得最大的成功。在分析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了解投入和产出比之后,相信我们今后在作出决定时会更加理性一些。
书里有很多例子都是用这一原则来解释的,下面我举出几个我认为比较有趣的例子,并谈谈我的观点。
1、为什么牛奶要装在盒子里,可乐要装在圆的瓶子里?
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去留意它。书中是这样解释的:一是产品的差异导致,牛奶大多需要放入冰柜保鲜,如果是圆的,会降低冰柜的利用率;可乐不需保鲜,不存在这个问题。二是圆形可乐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
书中是这样解释的:一是一瓶可乐重复买需求更大,可以带来更多收益,而报纸多则不易、因此顾客也不会贪图这点便宜。二是按照饮料贩卖机机械装置比较复杂,造价贵,从收益方面说,报纸自动贩卖机使用必要性不大。
除此之外,我认为这和国名整体素质和具体国情有一定联系。在中国这一观点不一定合理,中国的报纸自动贩卖机如果可以拿若干份报纸,会出现亏损现象,原因有两个,一是从理论上说一群人完全可以共享一份报纸,但从中国人心理来说,免费报纸还是会人手一份。第二,可能有人会无限拿报纸,再以低于报纸自动贩卖机价格卖个其他人。
3、为什么很多洗衣店,清洗女士衬衣比男士衬衣收费高?
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在汽车等可还价的昂贵商品上,女性往往比男性少出钱,但洗衣服服务属于不可还价的商品。女性衬衣的做工处理更复杂,熨烫更容易被机器压坏,男士衬衣熨烫起来更为简单。因此女士衬衣比男士衬衣贵。这是从人所耗费的劳力也就是成本来分析。
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可以从男女心里差异来分析,大多数女性多外在更加注重,对自身更加要求完美,男性更加随意,因此对洗衣店需求更必要,而对某些男性来说不具有必然需要。
3折扣门槛这一概念也是十分有趣与巧妙的在逛商店时,几乎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打折,但细细想来,就会发现每个打折都有其折扣门槛。
打折最表面上的好处是薄利多销,价格虽然降低了,但是随之会带动销量的增长,商家正是以此获利。当然,商家要面对的挑战,是防止愿意按标价付款的买家用大幅折扣价买下商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减价常常是有限定的时间的,这其实是给买家设了两道门槛。其一,热衷于买折扣商品的购物者,必须提醒自己,商品什么时候开始打折;其次,他必须耐心等待,把要买的东西推迟到打折的时候再买。而这些门槛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愿意跳过这些门槛的人,要不是碰到大幅打折,本来一年里根本就不会购买买该产品,至少不会大量购买。那为什么其他人不跳过这些门槛呢?原因很简单:那些时间机会成本高的人,往往觉得跳门槛太麻烦。所以,折扣门槛很好地过滤了原本混杂的消费者,目标明确地将优惠送到那些对价格十分敏感、热衷于在优惠时大采购的消费者手中,以达到最佳的获利目的。我打折是我们生活中商家所常用的手段,我们常常一头栽进赚到便宜的旋窝中,实不知商家正是利用消费者这种心理暗自获利。现在商家常用一种手段是赠送优惠卷,鼓励消费者多买商品获得优惠卷,在下次购买时抵用。消费者为了获得优惠卷而购买本没有打算购买的商品。获得优惠卷后又会刺激消费者再次消费。这都是商家在折扣中所运用的策略。
4书中还有一些例子涉及心理学的内容。
把心理学引入到经济学中,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的心理亦如是。抓住了人的心理弱点,或是擅于投其所好,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利益。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如果要想理解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实际所做的选择,必须对人类的动机加以更细致的分析。
1、为什么某企业奖励员工一辆豪华轿车,而不是等值的现金?
书中是这样解释的:经济学家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最好的礼物,往往是我们想要但是又不舍得买的东西。被奖励,等与别人帮着自己做出了选择,自己可以开开心心享受奖品,又无需为自己的奢侈行为感到愧疚。
除此之外,从奖励豪华轿车和现金效果来看,轿车可以在生活中随时用到,从心理上来说,员工也随时会想到企业给自己的鼓励从而也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2、为什么多数百货商店把男装摆在较低楼层,而女装摆在较高楼层呢?
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女性选择衣装时比男性更为谨慎认真,因此必须乘坐电梯才能抵达女装部,并不会打消女士们买衣服的念头。反之,哪怕微不足道的障碍,也会让许多男士对男装部望而却步。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是不少丈夫都是妻子负责给买衣服,路过男装部的女士,很可能顺便帮丈夫买双袜子。
对此,我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把男装摆在高楼层,女装摆在低楼层更合理。从男女购买衣服的过程来看,男士多是有了购买衣服的需要,直接去男装部购买。而女士很多时候是逛街路途中看到喜欢的衣服而临时有了购买欲望。因此楼层高对男士购买衣服影响不大,而女装楼层低会让许多本没有购衣打算的女士购买衣服。
读了弗兰克教授的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我才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经济学。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并不是书中例子的答案,收获的更多是一种思维方式,学会怎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分析问题,最大的感悟就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多问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微笑一刻。
刚发了工资,心想要在第二天奢侈一把。第二天一大早出去逛街,顺手拦了一辆车,上车后,我说道:“不要问我到哪里去,只管开,到时候按计价器的价格来,保证一毛钱都不会少你的!”司机瞥了我一眼,鄙视道:“要么刷卡,要么投币,要么下车,别跟我这耍贫嘴!”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十五
这是一本很老的经济学普及读物了,里面的案例大多非常的简单,是作者罗伯特要求自己的学生整理的一些简短小案例的集合,但是却非常有意思,用罗振宇的话说就是对现象进行解释,用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不同解释,看到最后你会发现,看似很多不合理的事情的背后,都是利益在作祟,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不过是在衡量收益和付出之后作出的决定罢了。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经济学的铁律:供求影响价格,但是你会发现有些现象看似不是这样的,比如清华北大的学费不一样比二流大学更高啊,甚至有时候会更加便宜,这是为啥呢?书里给出的解释是,因为这些名牌大学彼此之间也有竞争,如果学费贵了,很可能家境不好但是成绩很棒的人就跑到别的学校去了,就会失去一部分优秀的生源,另外名牌大学的资金通常并不是靠学费作为主力,所以你看,这背后也是大学作为主体作出的有利于自己身利益的取舍罢了。
再比如说,为什么一些音乐人刚出道的时候曲子都是免费分享的,而一旦成名之后就变身加入到保护版权的阵营中去了呢?那是因为他们在不知名时需要通过免费的方式迅速的集结粉丝,吸引人气,而一旦名声大噪之后,免费会让他们失去很大一部分收入,所以你看,这也是基于利益的取舍。
再举个例子,为什么经济学论文中都会有那么多诘屈聱牙正常人看不懂的内容呢?难道作者不知道我们看不懂么?当然他们知道,但是没办法,他们就必须这样写。经济学是一个非常讲究精确的行业,在彼此的`竞争中,谁能表现的更精确,就容易获得同行的认可。所以他们其实写的那些公式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本来完全可以像这本书一样通俗易懂,但是没办法,基于现实和名声利益的考虑,他们必须去这样做。身在江湖身不由己。
书了这样的案例举了特别多,有很多角度非常独特也非常有意思的案例,强烈大家来看一下这本书,另外看完之后最好挑选一些有趣有内涵的跟朋友啊,家人共同分享一下,每一次的分享,都会加深你对经济学这样思维模式的理解,对日后的行事,和做决定,都会有不少有用的帮助。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十六
于是我选择推荐这本名字极具诱惑力的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似乎这与晦涩的大部头理论不搭边,事实上作者也并没有阐述什么高深的学问,而是在解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让人不解的,或是没有人思考过的现象。他把这些现象中潜藏的利益关系告诉我们,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这就是博物经济学。诚然,对于整天潜心研究经济学、分析数据搞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或许会是他们很不屑的小儿科,如同小点心;但对于喜欢寻根问十万零一个为什么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个appetizer(开胃菜),虽然没有大快朵颐的酣畅淋漓,但是却能满足对博物经济学管中窥豹的胃口。
我很喜欢里面生活化的例子。书中大多数例子都是学生的作业,但是有一些例子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例如“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为什么dvd格式各地区不同,而cd格式却到处都一样?”等等。当然,看到最后还有一个压轴的经典问题:“为什么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比其他人更聪明?”学生十分巧妙地搬出了心理学家satoshikanazawa和jodykovar提供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据:“(1)聪明人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收入;(2)男性大多把外表迷人的女性视作更合意的婚姻伴侣;(3)女性一般把有着较高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的男性看作更合意的婚姻伴侣;(4)智力和外表吸引力都是重要的可遗传特征。”这看似与经济学有所距离,却体现着一种规律与分析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这也是这本书的馈赠——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在谈到这些各色各样的博物经济学问题时,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正如同弗兰克教授的话,其实经济学的基础并不那么高深晦涩,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并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我虽然不是什么学术研究者,不过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学习更多知识,明白更多道理。
通过这本妙趣横生的书,我惊喜地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层面,一个经济学视角中的社会,仿佛灰色高墙后面是一片烂漫的春野。无论是饕餮盛宴还是可爱的小点心,只要能够人们引发更深的思考,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那么这便是研究与前进的目的。是的,经济学也可以是优雅的、睿智的、快乐的,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会重视这一点。在追求所没有的东西之前,应该先认清已经拥有的是什么,我们的购买力和竞争力更多的来自于自我认知而不是他人的煽动,这是经济学中最宝贵的冷静。
文档为doc格式。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十七
我第一次看到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介绍是在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的图书馆一楼。新书介绍上是这样介绍《牛奶可乐经济学》的: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得多?我被这些有趣的问题吸引住了,当时我就借了一本来阅读。
我阅读时感觉这本书写的很平易近人,以简单的经济案例来分析经济学原理,给人代入感很强。它不主张用高深的数学公式去解释,很适合我这种毛躁的人阅读。我把这本书当作故事书来阅读,通过一个个案例来大概了解以美国为主的经济。
我最喜欢书中的“一切为了您的阅读价值”和推荐序:经济学解释生活。这两段开头真的很引人入胜,看完开头就忍不住的想往下阅读。
红壳蛋的生产成本比白壳蛋要高,这个理由说得过去。鸡蛋的颜色取决于生蛋母鸡的品种。比方说,白来航鸡下白壳蛋,罗德岛红母鸡下红壳蛋。红母鸡一般比白母鸡个头大,由于母鸡每天必需的卡路里多少取决于其个头大小,所以饲养红母鸡的成本更高,从而红蛋的成本就更高。但要解释为什么红壳蛋卖得更贵,还必须考虑需求方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因为有消费者偏爱红壳蛋并愿意为此多出钱,市场上才有红壳蛋出售。否则,根本没人会卖这种成本更高的蛋。
这本书中很少提及令人难以理解的原理,公式,计算方法。它以一种白话的形式来阐述,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我上网查了一下,这是一套系列书。还有牛奶可乐经济学2.3,行为经济学和国计民生版。我有一种购买的冲动了。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18篇)篇十八
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单行道上谦让反而降低效率;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等等。虽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趣,但解释却很简单,我们平时也可以自己做出合理的解释,不过是作者用了一些经济学的概念。
这一系列的发问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然后作者通过一种经济学看问题的角度来进行阐述。在不经意中导入经济学原理。马太效应、边际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解释问题的时候作者像是在讲一个个小故事,通过叙事的方式,他把略显枯燥乏味的经济学原理说的引人入胜,活灵活现。
仔细想想,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不少启发。
其一,主题和角度很重要,虽然都是生活中简单的例子,虽然解释起来也不见得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本书胜在接近性,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接近,此外,就是以博物经济学来总括所有案例。
其二,我们往往在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总想学习的快些,但却忽略了一些基本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往往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