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范文范本的优点和缺点,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和改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写作,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一
每样东西都有不同的优点。每一件事都令人陶醉。音乐,让我陶醉,问我为什么?正因为音乐有它独特的魅力,使我陶醉,使我坚强和勇敢,这使人做白日梦,就像美丽的月光,音乐使我。
当我和同学吵架,互相吵架的时候,我陶醉在那首美丽的歌谣“友谊地久天长”中。音乐有一种力量促使我与朋友相处融洽,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每当我想念它,担心它,“担心”这首歌也会在我的耳朵里响。我喝醉了,我的眼泪会掉下来。这首歌里的每一个字都让我感触很深。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每当我委屈,难过。当我悲伤的时候,“夜晚当星星哭泣”这首歌不断地在我的耳朵里回响。我将仰望群星,告诉自己不要再哭泣,要向群星学习,努力闪耀,不要悲伤。每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都会听到“放开自己”这首歌,我也会学会放开自己,努力冲刺,战胜困难,勇敢前行。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二
摘要:社会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音乐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其学习热情的不断高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且影响力越来越大。由于社会音乐教育的分散化、个性化等特点,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和引导,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及其辅助系统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根据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及特点,切实有效地发展社会音乐文化教育产业,对促进全民音乐教育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会音乐教育;文化产业;音乐教育培训。
一、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向上,全民素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得到重视,社会音乐教育在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同的同时,其机构在普及音乐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入本世纪以来,河北省提出了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转型的要求。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地完善发展,促进提高全民素质水平。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产业发展主要由政府机构和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两个层面构成,群众文化艺术馆、少年宫、妇女儿童和老年活动中心都是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的公益培训机构并负责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音乐教育培训机构作为朝阳行业近几年一直高速发展,尤其是琴行作为社会音乐教育资源的一种发展迅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全民音乐素养的作用。据相关部门统计,仅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区由政府部门开展的有培训资质的音乐培训机构以及大大小小的社会培训机构就有几百家,加上石家庄周边县市能够达到一千多家,全省十一个地市的培训机构能达到上万家。而由于行业快速发展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矛盾,导致目前社会音乐教育产业的现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音乐教育发展追求功利性。与学校音乐教育相比,社会音乐教育存在着开放性、自发性、功利性等特点,总体上不存在具体的限制和约束,其发展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而改变,而接受教育的个体或群体也多以自发的方式参与其中,在实现了教育功能之外还会产生其他功利行为和结果。高考的指挥棒音乐仍在弱势地位,只是用于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客观上造成了“音乐可有可无”的事实,少数音乐特长生也基本上抱着“加分”的功利思想学习音乐,难以起到音乐教育的真正作用。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从根本上缺少教育理念的支持,所遵循的是社会市场运行规律,教育本身的质量、规律被市场的经济规律所取代,音乐考级现象便是如此。河北省音乐考级现象普遍,主办业余音乐考级的经济效益可观,多家单位机构争办,致使考级水平有所折扣。学生家长让孩子学习社会音乐教育的目的不纯,认为考级可以证明孩子的实力,成为炫耀的资本,从而失去了其本身学习的意义。
2.缺乏师资保障。社会音乐教育行业中缺乏本行业内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导致社会音乐教师的素质无法得到保障,整个社会音乐教育行业没有统一的聘用标准,使音乐教师的选择和录用成为了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个人行为,造成了社会音乐教育师资良莠不齐的局面。社会音乐教育的教师团队应该由专业音乐人才构成,据调查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的师资大概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高校从事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社会音乐团体的演员,音乐专业在校本科生(因授课能力要求各音乐教育机构多招收三年级以上学生)、研究生,学习音乐的爱好者等等,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经验良莠不齐。因此当出现教学问题的时候,学员对于部分教师的教学评价产生不满,甚至对音乐教育机构也产生质疑。
3.社会音乐教育的对象比例失衡。社会音乐教育面对全民、全年龄段的终身性教育,是基于学生兴趣或某种明确目的的自由选择的教育,也是形式具有较大灵活性、内容比较丰富多样化的教育,更注重实践过程,教学过程没有过多的强制性,具有短期、速成的特点。但由于市场化的催动,针对于学生的市场远远大于成人音乐教育,一些想要寻求专业音乐培训的成年人也因社会音乐教学机构课程设置年龄针对性较强而不得不放弃。据石家庄教育部门数据统计,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有社会大大小小培训机构603家,从事音乐培训的机构将近300多家,但是专门从事关于成人培训的微乎其微,从而导致市场中几乎是儿童、中小学生,要是培训也只是搭车培训,成年人在培训中所占比例数目最小。
4.市场秩序,经营方式存在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音乐文化生活的水平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明显改善而不断的提高,现如今人们对高水平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同时,也越来越需要音乐伴随。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已经不再满足于唱唱卡拉ok,而是有了更高的诉求。社会上各类“教唱歌”音乐培训机构的纷纷建立,中等收入阶层的不断扩大,高雅音乐消费群体随之增加的同时,音乐生活也出现了严重的泛娱乐化倾向。当然,造成“泛娱乐化”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是,人们音乐审美趣味和鉴赏水平的低下不能不说是“泛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像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的那样“低俗的艺术趣味是一种真正的精神疾病。它将人的心灵禁锢起来,使之无法接触经典作品及其赋予生命的‘营养’。没有了‘营养’,精神就会萎缩或者阻碍发育,整个性格就会打上怪异的烙印”。近几年有人抓住我省成人音乐教育稀缺的市场契机办起了针对成人的音乐培训机构,具有专业师资,且能力强,本来可以填补整个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年龄断层的空白,但终因缺少规范的企业管理、政府引导和支持,致使企业经营不当而倒闭。
5.社会音乐教育评价体系不完整。目前以音乐考级为例,这项业余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吸引了上百万的儿童、家长、老师,但目的性各不相同,有的是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有的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有的为了考学加分,有的是盲目跟从等等。功利性如社会升学或择校压力会导致社会音乐教育中考级现象的攀升;社会就业压力有可能会导致社会音乐教育严重失衡;再如媒体打造的高收入明星,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人的成长理想和奋斗目标。这些说明社会音乐教育与整个社会动态的趋势和人们对社会音乐教育现象所持有的某种心理倾向性直接相关,与人们对教育发展的观念和基本事实的判断有关。因此社会群体对社会音乐评价体系的判断是缺乏理性认识的。
三、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对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为了更有效地发展社会音乐教育,规范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拓宽社会音乐教育普及层面,笔者提出几点促进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建议。
社会音乐教育的社区化发展。社区是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阵地,社区音乐教育要实现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走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既要靠政府的支持也要靠社会力量积极筹办,无论从教育还是音乐活动都是提高和推动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由于人群结构复杂,加之群众歌咏运动的传统性,大多形式都是以合唱歌咏活动为主,面对青少年儿童、中青年群体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和推进。一些现有的社区音乐教育可由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介入,提供专业的师资,并可增设器乐、舞蹈等技能培训课程,同时可进行音乐欣赏、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等理论课程的教学。在普及音乐教育的同时,也会吸引有专业学习意向的学员到该机构进行系统学习和提高,既达到了普及的目的又能够对机构本身做宣传推广,达到吸引学员提高效益的目的。对于解决老龄社会问题、家长只陪孩子进行社会音乐教育培训的现象、残障人士以及边缘人群等弱势群体受教育平等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2.加强高校与社会音乐教育的互动。我省社会音乐教育健康发展,需要有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为指导,需要规范科学的组织管理为依托,而高校积极进行教学转型能够输送既有音乐专业技能又熟知市场管理与运作的专业音乐管理人才,因此加强高校与社会音乐教育的互动是今后促进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应结合当前国家就业趋势,本着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音乐教育这个朝阳产业为拓宽就业面的一个方向,对学校进行教学转型改革。社会音乐教育产业发展中需要符合社会音乐教育水平并以此为职业的专业人才,高校可针对该市场要求增设相关选修课程,并积极与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建立起实践实习基地,高校为社会音乐教育服务,社会音乐教育助推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互利共赢。
3.规范社会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社会音乐教育在教育场所、教材使用、师资配备等方面相对灵活。教育场所多样,教材大多使用考级要求教材,教师配备从名家大师、演职人员再到兼职教师、音乐系高等专业学生等等。以政府行政管理者、专业音乐教育者与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为主体,根据国家提高全民素质的相关政策,遵循音乐教育规律,结合市场现状,共同研发针对社会音乐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的教学体系。尽量挖掘其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内涵。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不具备对整体社会音乐教育从业教师统一培训的能力,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对社会音乐教育的从教资格认证有所规范。以教育厅为主办单位,某高校为承办单位,进行社会音乐教育教师资格培训,让大学成为社教的指导中心、交流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和研究中心。
4.利用互联网打造行业知名品牌。信息时代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来推动我省社会音乐教育发展,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方式。中国社区音乐教育网站已建立开通,并推出一系列优秀栏目,为全国社区音乐教育构建了广阔的平台。针对我省的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应整合资源,共同建立起一个针对社会音乐教育的网络平台,推出社会音乐展演展播活动,音乐普及网络课程,各大社会音乐赛事组织活动等等,大大活跃社会音乐教育氛围,对音乐普及能够起到积极的效果。
5.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支持与投入力度。社会音乐教育要获得纵深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投入。新时期加大政府支持及投入的力度,对于社会音乐教育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在政策制定、财政拨款、激励措施以及后续安置等方面应有明确导向。对以上几点建议中提到的部分,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导向可有所倾向,鼓励社会音乐教育社区化,在资金方面可适当给予补贴;教育部门可经过竞争选拔,选择出最有能力与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合作的高校,进行师资培训;政府主导,集合权威专业音乐教育者与业内人士,根据国内外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现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社会音乐教育产业发展的体系;整合资源,鼓励搭建社会音乐普及的网络平台。总之,以社会音乐文化教育产业的发展促进全民音乐教育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进步,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健全完善社会音乐教育的体系与机制,全面推进我省社会音乐教育产业的发展,不断深入终身教育的进程,提升我省综合实力,提高全民音乐素质和文化素质,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2]郝孟荣.谈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j].山东社会科学,20xx,09:69.
[3]王起帆.河北省石家庄社会音乐教育研究——以秦川琴行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20xx硕士学位论文:6.
[4]陈颖.试论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之存在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xx,02:133.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三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开始实施的《学校艺术教育规程》明确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者选修课。20xx年3月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把音乐鉴赏、舞蹈鉴赏等课程作为艺术限定性选修课,大学音乐鉴赏、舞蹈鉴赏由此上升到一定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普通高校及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音乐鉴赏等课程,掀起了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热潮。然而在特殊教育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在课程设置上中小学阶段普遍设有律动、音乐等课程,到了高职阶段相关课程的开设几乎为零。
因此,要构建特殊教育职业院校残疾学生音乐舞蹈文化,首先需要职业院校对此有足够的重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将残疾学生音乐舞蹈教育纳入到课程建设中,才能让音乐舞蹈走进课堂,让残疾学生吸取其中的养分,提高残疾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立足残疾学生类别、心理特点及所学专业,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
面向残疾学生的音乐舞蹈教育,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人群的教育需要,通过歌唱、欣赏、律动、舞蹈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听觉、节奏感和音乐感受能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特殊教育职业院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学生的残疾类别与心理特点等确定教学内容。比如听障生在中小学阶段大多学习过律动课程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更偏向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可以开设“舞蹈鉴赏”课;根据盲生所学专业(如康复治疗、推拿)的特点,可以开设“音乐欣赏”课,把中国古典音乐融人到中医推拿中,课堂上从学生熟悉的古典音乐作品导入,将音乐欣赏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其对古典文化及中医文化的认同感。
(三)提高音乐舞蹈类课程授课教师的业务能力。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授课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提高音乐舞蹈类课程授课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音乐舞蹈类课程的教师应了解各类别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特殊的教育教学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如听觉缺陷导致听障生的动作不够灵敏、协调,缺乏节奏感,因此在听障生舞蹈训练中,除了节奏感训练,还应包括舞蹈姿态及情绪感觉的表达。教师应加大模仿训练、基本功练习以及舞蹈意识和气息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内在情感。而盲生往往内心敏感、脆弱,遇到阻力时缺乏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教师可在教学中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校园文化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创造的。音乐在青年的道德观念和健全心理人格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殊教育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中的音乐舞蹈教育就是以自然的、艺术的美感把音乐舞蹈教育渗透到残疾学生生活中去,引导残疾学生了解美、懂得美、珍爱美、爱真美。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舞蹈文化氛围,让残疾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1.利用校园广播向残疾学生传递音乐舞蹈文化知识,定期开设音乐欣赏等栏目,让残疾学生在茶余饭后听着广播学会欣赏美、发现美,通过音乐作品培养残疾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风貌。同时为盲生和肢残学生开辟“我是歌手”栏目,让他们走进广播室,将美妙的歌声传遍整个校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排解他们的一些不良情绪。
2.利用宣传橱窗开设音乐舞蹈专栏,普及相关的音乐舞蹈文化知识。在专栏的内容方面,可选择残疾学生感兴趣、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内容,比如有关残疾人艺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演出,身边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省残疾人艺术团的同学及其相关作品的介绍。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残疾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
3.利用校园走廊悬挂一些音乐舞蹈名家的图片,尤其是一些跟残疾学生有着同样经历与背景的残疾人名家,更能引起残疾学生的共鸣,比如贝多芬、阿炳、邰丽华等,让这些名人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4.结合学生残疾类别的不同,定期邀请相关的专业教师开设不同的音乐舞蹈类讲座,比如对聋生开设以视觉效果为主的舞蹈作品欣赏等相关讲座,对盲生则开设以听觉效果为主的音乐欣赏等相关讲座。
5.利用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活动,选择适合残疾学生欣赏的音乐舞蹈类节目,让残疾学生感受音乐舞蹈的特殊魅力,让他们在欣赏过程中愉悦身心、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舞蹈实践平台,让残疾学生在载歌载舞中获得技能。
1.利用我国传统节日以及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活动,让残疾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舞蹈才能。音乐是一种极具渗透性的力量,对残疾大学生人格的影响是渐进的、长远的。残疾学生在积极投入排演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自我磨练与自我实现。
2.利用学校各类文艺社团,为残疾学生创设在课余与同龄人互动和交流的机会,比如定期的合唱社训练、舞蹈社排练,各类音乐、舞蹈沙龙等。在长期的熏陶中,音乐舞蹈教育自然而然地融人到特殊教育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校园文化质量和格调的同时,也促进了残疾大学生与人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
3.利用各类校外联谊的机会,让残疾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普通大学校园,融人社会,与健全学生交流与分享音乐舞蹈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残疾学生的音乐舞蹈技能,同时也让健全人感受特殊的艺术,弘扬特殊教育职业院校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和残疾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4.成立残疾人艺术团,创建特殊教育职业院校音乐舞蹈文化品牌。特殊教育院校中有音乐舞蹈才能的残疾学生很多,如聋生的模仿能力强、舞蹈表现力强,盲生音乐感受力强、听觉灵敏。成立校残疾人艺术团,不仅为残疾大学生提供展现才艺的舞台,同时也丰富了学校文化。
(三)完善制度建设,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
领导重视、各部门配合、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才能让音乐舞蹈文化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适时调整音乐舞蹈艺术教育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和方向。其次,完善各类制度,如《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学生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等,规范校园文化中音乐舞蹈文化教育的有序发展,使得校园文化既能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同时也不失品位及艺术格调。第三,各部门通力合作,在校园文化的大背景下不断探索新的音乐舞蹈教育实践形式,创造音乐舞蹈教育实践机会。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四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新写实小说作家的真实观。
·2017年中秋吟月原创诗话。
·黎族长篇小说创作探析。
·浅论黎族题材小说创作_局限中的轮回。
·当今。
散文。
创作的一些现象与反思。
·浅谈网络文学与时代文学的发展。
·论温建生诗歌中的“火车情结”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五
壮族舞蹈源于对狩猎的模仿,但它常与巫师酬神的活动密切联系。巫师敬神总是边跳边唱,乐神消灾祈福。最早记录,花山壁画中壮族舞蹈的实际是当时壮族先民对蛙神的`颂歌。这种舞姿的形状是两臂张开弯肘上举,两腿蹲成弓步,动作粗犷有力,赋有特色,被称为蛙形舞姿。魏晋时代,僚人祭鬼神时,跳鬼鼓舞。名史家黄现璠认为:“秦汉时期,壮族先民的音乐舞蹈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汉代墓葬出土的实物有铜鼓、铜钟、羊角钮钟,木腔皮鼓、瑟、笛等。
壮族民间其它舞蹈,多模仿劳动动作。据统计,表现劳动和爱情生活的舞蹈多达几十种。著名的有舂堂舞、扁担舞、蜂鼓舞、采茶舞、戽斗舞、绣球舞、捞虾舞、桃叶舞、斑鸠舞等。
壮族扁担舞,又称壮族打扁担,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马山、东兰、南丹等县。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举行表演,场地是在村前的晒谷场上。表演者有四人、六人、十人、二十人不等,均取双数,多是妇女。出场表演时,舞者手持扁担,相向而立,围着一条长一丈多、宽一尺的木槽或板凳,大家口喊呼,于是上下左右相互打击,边打边唱边舞,模拟农事活动中的耙田、插秧、戽水、收割、打谷、舂米等姿势动作。舞者时而双人对打,时而四人交叉对打,时而多人连打;有站、蹲、弓步、转身打等,轻重、强弱、快慢错落有致,动作优美自然,整个舞蹈优美清新。1955年,此舞被选参加全国群众业余歌舞观摩大会表演,获优秀奖。扁担舞,至今仍为壮族人民喜爱,表演娱乐。
壮族捞虾舞流行于广西德保县一带。它形象地描绘了壮族女青年在明媚的春光下,到小河去捞虾,遇上几个男青年在河边钓鱼的情景。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六
听着曲子《星空的旋律》,竟情不自禁地打起节拍来,优美的旋律、缓慢的节拍,体现了一种宁静的气氛。沉迷于网络的我,不由自主的按下“文件”中的.“另存为”,急切地想把它下载到3、5软盘(a:)中。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吗?
小时候,听过不少世界名曲,年幼的我,竟也听得如痴如醉,慢慢地爱上了听名曲。
能够使我静下心来的,也只有音乐了……。
不久前,又听到了一首《美少女战士》插曲,喜上眉梢,忙提着录音机把它录了下来,结果曲子到是录下来了,录音机却因为我的错误操作“报废”了,弄得我被父母一顿臭骂。
“录音机事件”闹得满城风风雨雨,爸妈索性把我录下来的东西统统送人,气得我一连三天脸上都是阴天。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七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新写实小说作家的真实观。
·2017年中秋吟月原创诗话。
·黎族长篇小说创作探析。
·浅论黎族题材小说创作_局限中的轮回。
·当今。
散文。
创作的一些现象与反思。
·浅谈网络文学与时代文学的发展。
·论温建生诗歌中的“火车情结”
·在想象中创作:黄礼孩诗歌艺术浅论。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八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大力改革,更加注重人们的思想情感,在音乐中需要把情感融入到旋律中,音乐论文的写作主要体现出了写作者对音乐的领悟和实践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化和书面化的一个过程,所以,音乐论文的写作要求有一定的严格性。论文内容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了写作者对音乐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同时也体现出了学术的规范性和素养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音乐在论文的写作特点,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注重旋律的同时也比较注重情感的投入,很多研究者和兴趣爱好者通过音乐论文写作来发表白身的观点和见解。规范的音乐论文要求体例和格式的绝对正确,并且应提高音乐论文的写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论文格式。我国很多音乐论文写作者在写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选题角度和写作技巧等,使内容和格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足,因此,在此基础上需要对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进一步推动音乐学术论文的规范化。
(一)创见性。
创见性对于音乐论文写作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核心。创见性有两层含义,一个指的是观点的新颖和新方法的提出,另一个是指根据新观点来打破旧观念,用新的认识和方法来替代旧的认识和方法,也可以表述为对前人事物认识的一个补充和综合。在音乐论文写作中可以看出,所有的论文中存在大量的抄袭和剽窃现象,对他人的音乐论文作品进行复制,粘贴,成为自己的作品,真正有学术价值的少之又少,真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微乎其微,在此种情况下就失去了论文的创见性。
(二)学理性。
人类的各种活动最主要的是靠理性认识,它是人类活动的高级阶段,是对一件事物本质的认识。人类对一件事情的理性认识最终的结果就是理论,这种理论必然有一定的事物高度和深度等特点,所以,学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音乐论文写作的诉求,这种诉求的表达就需要写作者尊重科学、论点正确、推理符合一定的逻辑和论证严密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到判断的正确性,对自身音乐的研究结果持肯定的态度,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应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在论文中真正表达自己的诉求。
学理性有一定的成果和一定的理论高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成果和理论高度。学理性特点要求写作者对自身提出的各种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不断的探讨,敢于假设推理,得出具有科学价值的结论;另一方面,写作者还需要对自身提出的见解进行系统的论述,做到原理阐述、权威论断和前人的引用,提高文章的说服力,达到一定的论文水平。
(三)规范性。
音乐论文的规范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音乐理念的规范阐述和论文格式的规范书写,在进行论文的写作时,由于论文的文体有所不同,使写作格式,规范性和体例等也有一定的分明,呈现出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异。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人把文章分为“四科八体”并且详细的介绍了其中各个不同的文体特征。
音乐论文的写作是论说文的一种形式,根据论文的结构来分析,很大程度上包含标题、署名、序言、本论和结论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构成了音乐形式的论文,它和学术论文的格式有很大的区别,学术论文主要包含了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几个部分构成,不管是哪种论文都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一般情况下要求简练、通顺,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等,与此同时,使用的表格和图片要在最大程度上符合论文观点的要求。音乐学术论文在格式和规范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写作者在写作时,错误的地方比较普遍。
(一)选题问题。
音乐专业的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音乐方面的知识,很少涉及到文学,音乐论文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第一次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文学创作,所以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写,最让学生止步的是对论文的选题,没有一个明确的选题方向,使得论文无从下手。由于学生日常对文学知识积累不是很多,在选题中就出现了一些思想重复,内容空洞和宏观过度等情况的发生。通过对学生的音乐论文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大多学生喜欢以浅谈为中心进行论文的学做,比如,《浅谈音乐与文学》、《浅谈中国民间歌曲》等方面进行选题。这些题目的选择内容不但空乏,并且讨论的范围比较大,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由于没有更多其他学科知识而出现力不从心,到最后就出现了东拼西凑的情况。
(二)写作技巧问题。
音乐论文的写作除了格式正确之外更多的是写作水平的高低,写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又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因此,音乐专业学生对文学专业知识的积累不够,平时又不太喜欢阅读和写作,长此下去使得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下降,对一个问题不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因此,学生应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论述的描述在很大情况下只有感性的描述,理性的描述比较少,所以,很多时候会把论文写成总结或者报告。在对音乐论文写作过程中对资料的使用也存在很大的问题:1)学生对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者混为一谈,不能够对其进行恰当的运用,就出现了对他人的研究成果抄袭的现象;2)在写作时,没有对参考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采用了很多的引用和转述语句,导致整篇文章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写作规范问题。
随着我国对学术历史的不断深入研究,学术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对学术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此同时,对论文内容各个部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如此,学生所写的音乐论文也必须保证论文格式的规范。但是,很多学生在进行音乐论文写作时,对写作内容格式的规范性不清楚,对论文最基本的格式都不知道,写出的音乐论文格式都不具有规范性,对此种情况有人提出建议说,对于格式问题由打印部进行统一的处理,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行得通。我国一位文学家曾经说过:“严格的形式规范是使学术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音乐论文在写作时如果能够对格式进行严格的规范,那么,音乐论文将能得到更好的进步。
(一)选题要注重与音乐基础课程的衔接。
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时要培养其学术兴趣,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学生中有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术研究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师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要有多种知识的运用。音乐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联系程度有限,使得学生其他专业知识比较少,音乐论文的写作趋于综合,所以,教师在音乐课程讲授的同时,还应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学生音乐学习中了解论文内容并且进行系统的掌握,比如,在音乐专业的基础上,对文学和历史等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学习。
(二)多种渠道扩大学生知识面。
由于专业课程的讲授只关注一个方面的知识,对其他知识涉及到的比较少,音乐专业知识和其他专业相比有一定的单一性,使学生在论文的写作和选题上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此基础上应采用多种方式来扩展知识面,对这种知识单一的现状进行必要的改善。
对音乐系中的选修课内容进行必要的丰富,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对课程进行选修,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种选修课程来弥补文化知识。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能够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且养成阅读的习惯。
(三)实行论文辅导导师制。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加固,对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很多高校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使学生和导师进行直接的对话和沟通,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指导。这种指导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因为音乐专业教师讲究的是技巧性,不能够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沟通关系,所以,导师在其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导师对音乐专业学生比较重要,如果导师能够做到以下两点就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论文水平得到提高:1)给学生介绍音乐界学术情况,提高学生兴趣;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对音乐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音乐专业不管是从内容结构安排还是性质上来讲,和其他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接触到最多的是音乐的技巧,并且每天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消耗了很多的时间,长此下去,使很多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文学学习的兴趣,还有很多学生片面的认为,音乐专业的学习只要把握好音乐方面的知识就行了,所以,学生对音乐论文的写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习文学时只是草草应付,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不影响音乐专业课,使很多学生出现抄袭行为,蒙混过关。
由上文可以看出,音乐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比较严格,不单单是格式的问题,还涉及到学术规范和研究等具体问题,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规范化使音乐论文得到更大的发展。实质上,音乐论文的写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学生在其中不但能够学习到各种研究技巧和写作技巧,而且对所学知识也可以进行必要的巩固,使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为以后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音乐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九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贵州省的苗族人口最多,有4299954人,占全国苗族人口将近一半(48.1%).苗族的历史十分悠远,多数研究者认为,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是可考的苗族最早的文化源头,也有学者认为苗族族源只能上溯到三苗.
苗族自古能歌善舞,苗乡素有“诗海歌洋”之称.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为苗族音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苗族的隆重节日,有苗年、吃新节、芦笙节、姊妹节、四月八、六月六、牯脏节等等.任何节日苗族青年男女都积极参与,因为节日不仅仅是祭祀祖先、联系生产,这种节日聚会也为他们提供了对歌的好机会、大舞台.节日时,人们几乎都可看到苗族青年男女成双结队唱情歌、谈情说爱的情景.苗族自古就有“歌场定终身”的习俗,即青年男女以歌言情,以歌择偶.《夜郎史传》的《夜郎君法规》第九条规定:“四方的民众,所有的臣民,男女婚姻事,不准硬逼,男女相慕爱,歌唱定终身.”在苗族,许多村寨都辟有专供青年对唱情歌的场地,即游方场,游方歌是苗族情歌的专称.
二、游方。
由于贵州苗族多聚族而居,同寨同姓,苗族有同姓同宗不婚的习俗,严禁在寨内求偶.因此未婚男青年,唱着游方歌,到邻寨或更远的地方寻偶,也就是俗称的“游方”,苗语的游即串,方即通婚的寨子.游方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时进行,地点多在专为青年男女交际而设的“游方坪”(位于寨子附近的空地,有的设在山坡,又叫“游方坡”).由于各地文化习惯的差异,产生各种不同的称谓和方式,湘西和贵州松桃一带叫“野外情歌”,黔中南一带叫“坐花坡”,贵州榕江、从江和广西大苗山一带叫“坐姑娘”,贵州西北部地区叫“走月亮”,还有的地方叫“情歌”或“玩表”与“采花”.
历史上有关于苗族游方的记载,如《苗俗纪文》:“男子壮而无室者,”“悉登山四望,吹树叶作呦呦声,未字之女群从之.”《永绥厅志·苗恫篇》记载:苗族男女青年谈恋爱时,“男女邀约于野,以歌传意,父兄知而不禁”.《黄平州志》上曾有这样的记载:……吹笙间以山歌,木叶两相色引于深沟密菁,促膝私语,谓之“摇阿妹”,又谓“摇马郎”.“揺阿妹”、“揺马郎”即游方.
三、游方歌的内容。
游方以对歌贯穿始终,一对青年男女从认识到结合,一般要经过集体对唱和单独接触的两个阶段.从素不相识到相互熟悉,渐至情深,都是通过对歌形成的.这种歌的顺序一般为见面歌、青春歌、赞美歌、求爱歌、相爱歌、分别歌.后生们先唱《邀妹歌》;应邀前来的姑娘们则以询问后生的来意、住址、姓名起头,回唱《见面歌》;然后是男赞女谦的《赞美歌》;接下来双方便开始唱《初相会》、《热恋歌》等,进入实质性的情歌对唱.对歌经常是通宵达旦,直到“阵阵鸡叫催别离”才依依惜别.
1.初会歌:包括问答歌、见面歌、约会歌等.这是青年男女初次相会时所唱的歌.由于歌唱者双方都还陌生,歌词一般比较委婉,饶有风趣,显出了那种曲折、羞怯的思想感情.
2.赞美歌:是青年男女双方在品貌和性格方面产生好感而互相赞美的歌.如赞美对方长得美丽或英俊,唱歌唱得好,聪明灵巧等.如《你的歌声映进我心窝》、《你的衣服映在我眼里》.
3.求爱歌:男女双方在互相爱慕,心心相印,即将成对时唱的的歌.如《两人唱到月亮落》.
4.盟誓歌:到双方情谊更深的时候,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心中深情,难以言表,于是就要唱盟誓歌,以表心迹.如《两心相结,万年不离》.
5.送别歌:送别歌是歌唱男女聚会又分离时依依不舍之情的歌.这类歌情深意切,柔肠百转,催人泪下.如《清清的河水流走了》、《你的情意留在我心里》.
四、游方歌的音乐特点。
1.曲式结构。
游方歌中,比较简单的是一段体曲式,即一句乐曲作无限反复,只在结束时才加上一至二小节用衬词唱的尾声收尾的曲式.如下例《晚上想的多》:
2.曲调特点。
游方歌的曲调低回婉转,深情动人,其音乐风格与本地区的飞歌有密切联系.尤其唱法上独具特点.在多数地区男女都用假声的细声唱法.演唱时音量由弱到强,歌词语调、声腔因以感情的需要会发生的一些变化,从而引起音律的浮动以及细微的装饰、连续的下滑音等等,形成了游方歌的特有的风格.
3.织体结构。
游方歌,大部分都是单声部的男女对唱形式,近年来在黔西北的纳雍、大方、黔西、织金,黔西南的普定和黔东南的台江都发现有多声重唱形式.这种多声形式一般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由男声或女声演唱的单声部分,即引子;第二部分是男女重唱部分,一般是由男女声起声不同步、自由模仿或是节奏对比而形成的,它的特点是衬腔式的多声形态.如下例:
参考文献:
[1]李惟白.苗族音乐[m].贵阳: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李黔滨,杨庭顺,唐文元.贵州民族民俗概览[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xx.
[3]兰水.苗族“游方”歌选[j].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57.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十
如果想对某段社会的现实情况加以了解,那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就能找到蛛丝马迹,文学对于社会变革与社会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现当代文学来说,因为和理性精神的不断融合而使文学作品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所谓理性精神其实也是各种各样的,这中间包括浓厚的人文精神,感性的理性精神以及科学的理论精神等等。下文就对现当代文学中的理性精神体现进行讨论。
(1)关于科学性。
如果对现当代文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就可以知道:现当代文学在主题和思路的创作中始终都贯穿着科学理性精神。在现当代文学的形态构建中,科学理性思维对其因影响重大。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很大一部分曾经占重要地位的文学作品都对理性精神有所体现。而在现在,让人高兴的是,这种理性精神已经渐渐地被现当代文学所接受,还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对现当代文学进行改写,也是为社会发展带来好的思想引导。
(2)关于现实性。
因为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受到了理性精神的影响,所以我国当代文学开始逐渐向现实性发展。在向现实主义过渡时,文学作品也在向自然主义逐步靠拢。注重文字和生活的相结合是现当代文学的原则,所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体验,这种现实性的创作就为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对于作者来说,就应该把真实生活描绘出来,在经营文字的过程中加入生活化的元素,用心来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
(3)关于进化性。
如果要问理性精神何时在现当代文学中开始快速发展的,那要追溯到五四运动之后,在自然科学的理性引导下,文学开始进行发展。天演论的推广,让中国文化受到了现实自然科学理性的冲击。在五四运动过后,中国文化发展之门就被一部进化论所打开,这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也有所影响。在此同时,就有很多的文学作品开始对理性精神有所表达。各行各业都是优胜劣汰,对于新文学创作的涌现也对文学和社会的变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就算是近代社会的形态变化不大,但是关于进化性的精神却也一直留在了文学世界中,带领着文学和社会的变革。
(1)关于人文精神。
社会上的真善美,就是在人文精神中所表达出来的,也是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人文精神的三个含义,首先就是将人与动物进行划分,人在社会性、思维、文化素质方面都与动物有所区别;然后,重视理性和尊重个体的自由和意志。即尊重人权与自由。这种包含和批判的理性精神就是文学创作中的不竭源泉。
(2)关于人道主义精神。
所谓人道主义,就是在对自己肯定的同时也友好他人。对于人道理性来说,就是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相结合。而现当代文学中就对人人平等和自由进行强调。只有怀着人道主义思想的作者,才能用文字对人文理性精神进行表达。
(1)价值的批判。
社会的进步或者是朝代的兴衰,文学都对时代的变革进行着记录,所以文学作品中的理性批判是我国文化发展所要前进的方向。尤其在五四运动后,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众多作者,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对现实的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而直到现在,这种也没有被丢弃,而成为了现当代文学发展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这对社会的走向是有推动意义的。
(2)价值反思。
“”的结束也就是近现代反思的开始,人们需要反思,文学作品也应该对此进行评判,换句话说,这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写照。在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下,理性的反思和批判是有很重大的意义的。
(3)正义理性。
如果说到正义理性,那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种精神的象征,作为一种可以打败所有阴霾让人获得重生的理念。对于正义而言,是不会被时间或者地点所限制的,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里,从来就没有停止对正义的追逐,正在黑暗中的人们需要正义的理性精神来帮助他们得到希望,得到鼓励,可以让人们勇敢的寻求光明,追求正义。这也是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理性精神。
四、总结。
在现当代的文学创作中,因为有了理性精神的加入而减少了文学作品创作中的许多困难,这就让一种新的文学发展局面得到产生,对文学作品注入一种新的活力与思想,文学作品充满着科学理性的光辉也是人们所追求的真善美。如果从社会的发展和文学的发展上来看,这种对于理性精神的融合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希望融入了理性精神的现当代文化作品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十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它不在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大批既掌握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同时又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与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高职高专必须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模式等方面做出调整和转变。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高职高专中文系的重要专业课程,也必须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不断构建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途径和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着力培养具备坚实的文艺理论素养、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的人才,并使之走向社会后能承担公务行政、基础教育、文化产业、出版编辑、文秘策划、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以及其他相关社会领域工作的能力。这正如温儒敏先生所言:“随着大学教育理念的变化,现当代文学这样的基础课的地位也在改变,课时的压缩看来势在必行。不管如何评价这种变化,都必须正视这个现实,这门课的格局和内容、讲法也就必须有所变革。”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进行构想和探讨,希望能够为高职高专有“应用”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准备与实践参照。
一、精选教学内容。
高校(xiao)扩招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课时较多,一般安排为144课时。而在高校扩招后的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下,所有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都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基本素质理论课程,总授课学时几乎缩减一半。有限的授课学时要求教师必须要精选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教学内容方面,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文学史与作品选的关系。“应对大学教育的多样化,有选择地进行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和尝试,比如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学校类型、接受对象,在教学中采取基础型的以史带论,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导读为主;综合型的以史实带史识,突出文学史学科的科学性特征,重文学作品与史料的关系辨析;研究型的以学术性追求带史的简单描述,强化文学史的问题意识。”根据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开设的目的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在现当代文学的实际教学中,应以文学史实为线索,以作家作品为基础,侧重于文本细读。如当代文学中的新时期小说,以20个课时计算,3个课时作为文学史的讲授,余下的15个课时分专题来讲,主要讲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寻根小说、新写实小说。每个专题3—4课时不等。每个专题对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文本解读。这样让学生了解了文学发展脉络,同时通过对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文本细读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基本技能。为以后从事语言文字以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功能将更多地从传授现存知识和培养现有技能转向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的能力,以使学生获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将是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当前高职高专中文专业的教学模式中,依然存在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讲授法”。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很强,很少主动去阅读文本以及相关理论。学生缺乏勤于思索,勇于质疑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但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中,并不能因为这样的缺点儿完全摒弃掉“讲授法”。因为讲授法重在学生接受前人的知识成果,吸收人类的文化营养,形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而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只有在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可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解除讲授法的某些弊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是这样处理的,文学史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再适度的选一些文本以“讲授法”为主进行细读。除此之外的授课内容我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师生有机互动的教学模式。也就是阅读——查阅资料——讨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先读文本,然后查阅资料,在学生查阅资料之前,教师要设计有思索价值的问题提供给学生,问题不要过大过深,超出学生能力,就提不起学生研讨的兴趣;主题过浅过易,学生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解决,难以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沈从文的《边城》,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你是如何评价翠翠这一人物形象的?”“沈从文的人性情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意义?”,例如曹禺的《雷雨》这个作品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忏悔只有虚伪的成分吗?可否从人性的角度进行评述。”“你是如何看待蘩漪这一人物形象以及她的爱情悲剧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后,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最后教师再通过引导、提示和讲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重视课程实践课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而是一种受制于教育目的和要求,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整体素质的一系列教学环节的组合。
具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实践教学方式和环节:
第一:邀请知名作家和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让他们讲创作体会和研究经验。使学生近距离的感受文学创作和研究,深受他们欢迎。
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举办“诗歌朗诵会”以及各种征文活动,学生的参赛作品多为中国现当代作品。在这些活动中,由指导老师及时点评及排出名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第三:由教师担任顾问,或其他课外指导的方式,支持和帮助学生组织文学社团,自办文学刊物,使他们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探索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和提高诸如组织管理、调查采访,编辑策划、出版发行、等文学或社会工作能力。第四:观摩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改编的电影并让学生撰写影评、指导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排演剧目:首先让中文系学生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要求学生必须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弄清剧情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把握剧本任务动作、表情、言语等,在此基础上,挑选适合自己演出的人物角色。这就使学生在排演剧目的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把文学理论、小说理论、戏剧理论等抽象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得以准确理解。另外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小说,让学生亲自动手改编成适合演出本,这是一次良好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在改编实践中,对过去难以理解的戏剧理论,如“戏剧冲突”“三一律”等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切身体会。
四、对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课程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的一环,如果一门课程没有科学的评价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将是一句空话。长期以来,高校对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这就造成中文系的学生考前拼命记笔记,考完全忘记。这种“一次考试定终身”的评价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该课程的考核中,要改变传统的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课程评价方式,侧重知识理解性与能力发展性相结合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进行闭卷考试是必要手段,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但是只占整个评价分值的一部分。而学生的课堂发言、小论文的写作则纳入到课程考核的评价体系,同时为了督促学生增加文本阅读量,也要将学生的读书笔记纳入课程考核的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及时进行点评,并且写详细的评语和打分。这些考核方式的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更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将以上每一项评价内容与考试成绩一起进行综合评定,这样的评价结果将会比单一的考试评定更全面、更客观。
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改革还处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正视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和专业教学的现状,积极进行种种尝试和探索,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新模式,重建教育理念等,这些改革措施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改革仍有缺憾和不足之处,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努力,才能促进现当代文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
最后,我想要提的一点是高等教育在强调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更加“切实”的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既是一种价值观体系、伦理体系,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正如王冀生所说:“人文教育在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既应该坚持本学科由“启蒙”与“革命”两种现代性价值所彰扬的实践性传统,更应该汲取“五四”新文学“立人”的精神资源,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关于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a].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17.
[2]杨洪承。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如何适应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江海学刊,,(3).
[3]张燕镜。师范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363页。
[4]王冀生:《现代大学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88页-189页。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十二
在中国现今人才济济、旗幡飘扬的美学论坛,有一位勤奋活跃、硕果累累、独树一帜的学者,那就是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祁志祥。几十年来,祁志祥教授心无旁骛、潜心治学,纵横驰骋于文艺理论、美学、哲学、佛教、国学等多个学术领域,为学界奉献出《中国古代文学原理》《美学关怀》《佛教美学》《中国美学原理》《中国人学史》《中国现当代人学史》《国学人文导论》等一大批著作。最近出版的两卷本、约80万字的《中国现当代美学史》视角独特,气势慑人,可说是中国美学界的重要收获。要准确理解《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学术价值,必须从祁志祥先前出版的两部书说起。先从《乐感美学》来说。它为《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书写提供了乐感与价值双重视角。在近年来解构主义风行,反本质、反传统、反理性、反中心、反思想、反体系盛行,许多人抛弃认识论美学,转身现象学、存在论美学之际,作者看透了这种只知一味否定破坏,没有建设确立的弊病,因而采取一种清醒明智的态度,标举以“重构”为目的的“建设性后现代”方法,聚焦美的乐感特征,综合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相关的美学资源,创立了一个全新的、专属个人的美学原理学说。
许多人不满意前人的观点学说,常停留在指陈弊病缺憾,但却提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更具说服力的观点来代替。祁志祥是在学习反思前人各种学说观点的基础上,从美的“乐感”性能出发,推导、剖析美的语义、范畴、根源和特征,周密谨慎地推出自己取而代之的观点学说——“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用这一核心观念统帅全局,辐射广远。寥寥十个字,字字寻常语不惊人,但内在能量和其中凝聚的心血,却可说是“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句话说出来就是高,说出来能点得着火。因为美学领域早已是流派纷呈、山头林立,再要另立一说,自树一帜那是极其困难的事。为了推出它,向学界提供另一种不同的思考维度、学说观点。祁志祥引经据典广征博引,搜罗一切资料,千锤百炼、不遗余力地建构自己的理论。所有的努力,无非是探索一条捷径,能直接抵达一切美之现象和事物之核心本质。“乐感美学”的基本理念为:美学是美之哲学,美的最基本的功能或义项是产生乐感,乐感包括五官快感和精神愉悦,美就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抓住了乐感,就抓住了美的命门,也抓住了美学的关键。乐感重视的是凡物之美,必须悦目娱心;而悦目娱心者之中,必定有美。总的来说,“乐感美学”有如下几个特征:本着传统观念与现代并取,反对以今非古;本质与现象并尊,反对“去本质化”“去体系化”;感受与思辨并重,反对“去理性化”“去思想化”;主体与客体兼顾,在物我交融中坚持主客二分的原则。他从本质论、现象论、美感论多个方面,探讨美的形态、特征和规律,深入细致地分析美感构成的心理元素、结构与机制,论述翔实而见地独到,剖析精准且富有针对性,笔力所到处,许多问题有了明确答案。
全书运用了现代生态学理论,吸收万物平等、动物也具有审美能力等最新观点,使自己的立论和阐述更具新颖性和现代意识。不妨说一本《乐感美学》问世,便足以在美学界传播一种新的声音,提供一种新的学说,树立一座新的山峰。再来说《中国美学通史》。一个人而要独揽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美学发展演进史,我不知道祁志祥当初是因何选定这一重大课题,如何以破釜沉舟之勇气开始这一庞大工程的(这种大工程往往是需要团队合作,或是投入一个研究所的人力才能完成)。无论是在最早听到他要搞这一课题还是后来见到他捧出了一大堆成果送我时,我心中都长久充溢着一种羡慕嫉妒恨的敬佩之心,认为是一件“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不朽伟绩,至少也是向着这一方向迈进的卓越努力。面对从古至今纷繁复杂的美学现象、浩瀚的典籍、林立的学说、众多的人物流派,该怎样下手,如何评说,那是非常考验人的。千头万绪的杂乱纠缠、无穷无尽的文献阅读与思考、海量般的巨大整理、提炼与写作工作,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专注,没有燃烧不倦的内心激情,没有崇高远大的目标追求,是不可能想象和完成的。应当说,以祁志祥的天资、学养、积累和雄心,都注定要干这么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非他不可非他莫属。俗语说“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人唱什么歌”,胸怀大志的祁志祥绝对是要干些非比寻常,让人惊叹的大事。小打小闹、鸡零狗碎的事他看不上。一般学者所追求的,无非是搭间偏厦,盖个小屋,或是建个四合院,他心目中所想,则是另起炉灶、另立山头,建大厦,盖神圣教堂或巍峨宫殿。好在他从文学起家,以美学立身,早就将文学原理、美学原理揉得滚瓜烂熟,再具体进入古代百家典籍,那也是顺理成章的轻车熟路。此时,他对国学“术”层面的专注,“道”层面的探究,对中国人学、人性的研究,对佛教的钻研以及对佛教美学的领悟统统都化为他随意运用的学术资源,帮助他打通文、史、哲方面的阻隔,以沟通中外,诠证古今。他出入经史子集,纵横捭阖,穿行中西古今,钩玄提要,观一花而寻根,沿微波而探源,甄别取舍,弃劣汰糙,取精用宏,考察不同哲学派别和文艺门类美学理论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以坚实的微观研究支撑宏观架构,在个案研究上力争有所突破创新。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综合、吸收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的研究成果,他先向学界奉献出150万字的写到“五四”之际的《中国美学通史》,对中国古代美学史做了个人化的重新解读。这部书对照古今,比较中西,对中国绵延数千年的美学现象认真梳理,融会贯通,以美是普遍愉快的对象,美学是感觉学为独特视角,从纵横不同方向揭示中国美学思想史的不同分期和时代特征,考察不同哲学派别和文艺门类美学理论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将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品格与现代意识巧妙结合,建构起一部融儒、道、佛、玄及诗、文、书、画、音乐、园林美学史于一体的多声部全景式美学通史,形成一个相互连贯、严整有序、独具识断的学术体系。
《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则衔接古代美学史,从“五四”时期的美学一直延续到今天,做出了一番一网打尽的论述评析。这是一部规模宏大、系统性很强的书稿,它对中国现当代一百多年来的美学嬗变与发展历程做出了独出心裁的归纳概述,涉及此期间繁复的政治风云、社会变迁、理论探索与学人苦求,经过长期艰苦的综合梳理,以一种清楚、明晰、有序的面目展现给读者。该书的写作由于时间跨度大、历史事件多,人物和各种理论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络绎不绝,更替频繁,因此工作量极大,要弄清各种人物和理论学说间的关系都非常不易,再讲清各自的异同与发展便更难。但书作者显然是非常熟稔中国美学发展演进的整个过程的,因此他能够举重若轻,从容应对各种困难,为学术思想界交出了一份内容丰富、思虑全面、评析较为客观、公正并带有强烈个性特征的书稿,令人佩服。具体而论,该书将中国古代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型定义为“从有美无学”到“有美有学”的历史,是符合中国美学发展状况、比较有见地的。书稿紧紧抓住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即“美”是什么、它的目的和特征、学者们是怎样认识和阐述它来展开论述,联系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和80年代的美学热,一步步将各种观点的冲突、对峙和交锋逐一呈示,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观点和人物顺序推出,轮番上演,从而将一百多年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中国美学史展现于每个人面前,使开卷者受益,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该成果体大思精,结构紧密,章节细化,论题明确,观点鲜明,带有浓郁的个人风格。对于每一章节、推出的每一位学者,都能抓住其最重要的观点见解和贡献,细加评说,既指出其优劣长短,又讲清存在的问题,让人看过便知其大概和究竟。作者对过往的。历史清晰牢记,对现今的状况也了然于心,所以他既讲清了近代和1948年以前的美学研究状况,挖掘出了萧公弼、范寿康、黄忏华、徐蔚南、马宗霍等人的参与和贡献,又能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实践美学取得的进展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并总结出新世纪侧重主观的存在论大行其道,成为美的解构与美学体系的重构时期。这样的分析总结,是符合历史与现实真实情况的。书中对蒋孔阳、周来祥、李泽厚、滕守尧、徐中玉、王元化、钱中文等人理论观点和学说的分析都比较准确透彻。全书以超功利的形式美和有价值的内涵美双重视角看待中国现当代美学,用详细占有原始资料,历史方法与逻辑相联系以及跨学科等多种方法提炼出多种认识,理清了各种关系,讲明白了美学作为有价值的愉快对象的演变史,从而得出的很多结论皆是有见地,值得学界采纳重视的。面对头绪纷繁的美学历史演进,作者注重以简驭繁;面对许多声名赫赫的美学大家,作者虚心求学,又客观评析,丝毫不露怯,一点也不盲目;面对如山似海般的资料,作者披沙拣金,因此能从对美学的宏观与微观、史料与理论结合方面做出成绩,可以说是相当难能可贵的。祁志祥深信:创新是理论著作的生命之源,是一个学者的价值所在。一个研究美学的学者,无论写什么题目,实际上都是在阐述一种观念,一种与他理解和建构的美学思想有某种联系的观念。
对于许多人视为畏途或认为苦不堪言的学术研究,他从来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并将研究与写作视为他生命的重要内容,一种“为了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和思想的快乐”的生活方式。他主张:“学术竞争应当是个体心智的竞争。挑战人类心智能量的极限,才是学术著述的最高回报和最大快乐。”“生命如舟,莫使空载;自强不息,君子行健!”从他坦诚的学术自述和游刃有余的身姿中,我们能确切感受到一种赤子之心的奉献,一种用自己充满才学与智慧的成果,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实现自我,为学术加冕。多年来,祁志祥教授一直致力于刷新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的格局,给美学研究开辟一条新路,使中国美学走向多元、走向复合、走向文化。出于对美、对美学和中国美学、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深入理解,加上综合吸收新时期以来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力图对中国从古至今的美学精神命脉和彼此联系做出令人信服的提炼、概括和描述展望,发人文之光,阐美学精义,为美学之未来筑基铺路、指迷导航,帮助古代美学走向今天,中国美学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贡献力量。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它需要求真求实、不做妄语,需要坚韧顽强、永远进击。美学世界是一个生机洋溢、充盈、鼓荡的世界,美学之域无比宽广,山高水长任纵横。在这个世界可看到“心灵开花”“梦想绽放”,精神自由驰骋,看到万物互联,生命欢歌,见证许多无法预知的幸运和美丽,帮助人们让生命发光、扩大和延长。在取得了一连串骄人的成就后,祁志祥教授将再为我们奉献什么成果,提供何种精品,非常令人期待。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十三
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实践更加质化、经典化。
对深奥的理论概念,由教师讲解或分析,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学压力,解决了教学时长不够用的难题。
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需要安排不同层次的学习,这样一来“术业有专攻”,将现当代文学的精华进行广泛的传播,使更多的学生从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获得理论知识和人生经验。
创新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设置的创新等等,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来看,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根据传统的教学观念来看,通常将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看作是中国的现代文学,将1949年之后的文学发展看作是当代文学,这样的划分方式在1980年左右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明确的分界将会被打破,逐渐提高文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将文学的历史特征发挥到极致。
(二)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经典教学。
并从这些名家名作中总结人生哲理,提高文学素养,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对经典文化进行合法辩护,而应该是对经典文化进行全新的分析研究和阐释。
进而要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大胆淘汰,对一些不适合时代发展的作品和作家进行删除,更好的突出经典作品和文学精华,另外还要对教材之外的文学信息进行补充和增加,对特定的文学经典进行全新定位。
(三)实施分级上课,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工作。
上文中也提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级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学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课程,将此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教学体系的创新离不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传统教学理念的改变是进行创新的第一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更加侧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出具有高素养的专业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胆的尝试讲座法、问题讨论法甚至课题研究法都是可行的,但是在创新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重视对学生分析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的培养。
中文系的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提高学生文学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读书目,一方面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使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对作品的敏感度。
(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师努力实现教学多样化的本质目的是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的重要方式。
另外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式教学法,通过提前布置作业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寻根文学”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或作品,对其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出寻根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的过程。
(三)重视创新思维,重视知识的系统性。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学传递内容已经不单纯的是理论知识,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产物,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采用话题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围绕某一话题展开,话题的选择就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或者教学重难点,教师进行提问,学生进行总结回答。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各大高校中文系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各大高校对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系是未来当代文学课程建设的关键,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当代文学教学质量、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加快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必须要全方位、立体化的建设课程体系,创新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对现当代教材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十四
3、鲁迅关于民间文艺的思想与实践。
4、鲁迅作品中的方言与俚语。
5、《故事新编》中的故事。
6、人有鬼气,鬼有人情——论鲁迅笔下的“鬼”
7、鲁迅与民间宗教。
8、民间传说在鲁迅作品中的运用。
9、鲁迅作品中的神话。
10、《朝花夕拾》的民俗描写。
11、鲁迅看社戏及其他。
12、《二十四孝图》中“孝”
13、《故乡》中的风俗画。
14、《野草》“梦”解。
15、鲁迅谈“民间陋习”
16、鲁迅论风俗习惯的改革。
17、鲁迅的民俗文化情结。
18、鲁迅与地方戏曲。
19、鲁迅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
20、《朝花夕拾》的人情味。
21、《雪》的乡土风俗画。
22、鲁迅与中医。
23、鲁迅小说对民间文学的借鉴与创新。
24、朱自清记人散文研究。
25、对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的探讨。
26、对宋剑华《质疑五四》的质疑。
27、五四文学革命的功过与成败。
28、鲁迅后期著作及书信日记中搜购图书考。
29、鲁迅后期杂文之得失论。
30、中国现代文学中改革国民性主题。
31、茅盾小说中性爱描写研究。
32、“再批判”的批判。
33、革命样板戏批判。
34、从“黄金”到“黑铁”——论王小波的创作道路。
35、试论三十年代的女性写作。
36、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民间立场。
37、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
38、从《丈夫》看沈从文对湘西民间叙事的改写。
39、论现代小品文的创作特点——以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小品创作为例。
41、现代散文类型初探。
42、萧红创作中的生命意识。
43、现代文学创作中的知识分子类型探析。
44、试论老舍创作中的平民视觉。
45.女性视角下的男英雄?解读《青春之歌》中的男性人物形象。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十五
摘要:汪曾祺的小说《受戎》虽写凡人小事,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情节故事平淡与自然,在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处处体现出诗意之美。
是散文化小说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散文化小说诗意和谐。
汪曾祺是我所喜欢的一位现当代作家,他可谓大器晚成,1939年入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先生,1940年在文坛初露锋芒,但随后的写作一直是断断续续,直到1980年《受戒》的刊发,他才震动文坛。
随着《大淖记事》、《异秉》等许多描写民国时期江南乡土民情的小说的出版,他开始为广大读者所推崇。
《受戒》可是说是他“散文化小说”的代表作,故事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毫无做作,也没有任何约束,描摹了少年男女情窦初开,蕴含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语言自然、活泼;文风清新、质朴;意境优雅、唯美。
一。故事情节的平淡与自然。
《受戒》用平淡,自然,用最温和的调子从从容容地讲述一对小儿女朦胧的爱情,小说的开头“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十六
在今天,图像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甚至有人宣称我们的世界就是个图像世界,海德格尔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预示着世界图像时代的来临,“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所以,把今天的时代称为图像时代或读图时代并不为过。
自然,我们的文学也难逃图像的侵袭。
因此,不少的文学理论研究者谈“图”色变,认为文学正在被大规模地图像化,而原本属于文学的领域正逐渐被图像蚕食鲸吞。
有些悲观的学者甚至抛出了“文学消亡”的论调,并得到了一些学者的附和。
这里,显然是把图像作为文学的发展的消极因素来看待的,把图像看作是文学的对立面。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图像文化的出现对于文学自身来说,不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们可以利用图像文化的出现来更好的促进文学的发展。
一
法国文论家热奈特曾提出“副文本”的概念,用以指称封面、插图、标题、副标题、序、跋等“正文本”之外的文字内容和图像内容,将这些“附属物”正式纳入文学研究领域。
现当代音乐论文(模板17篇)篇十七
现代文学具体指在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一定的历史变革影响下,广泛接受外来文学思想而逐渐形成的新文学形式,不仅使用现代化的语言反映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以及表现手法方面都与传统文学具有较大差异,并且在新时期出现了现代小说、话剧、散文诗、新诗和报告文学等文学体裁,具有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特征,与世界文学潮流一起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文学形式。现代文学的教育意义,在我国研究较早,现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下面本文就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关于现代文学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和对当今社会的教育意义,许多学者在研究中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为武永明对张志公文学教育思想的分析,认为其站在促进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高度思考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较为实用的看法,特别是其在文学教育功能方面的论述,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郭虎妹也在其硕士阶段的研究中指出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语文教学存在的缺陷,且在综合分析后对语文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站在文学阅读的角度,探究了现代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最终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多维度文学观念,将西方文学的教育批评方式引入到职业学院的语文教学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文学教育的影响力[1]。此外还有诸多学者也对现代文学及其教育意义进行了分析,不仅丰富和现代文学教育意义的研究内容,也对我国高校现代文学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是一个无争的事实,并且文学的教育意义对我国各个时期的人才培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荷塘月色》、《凤凰涅槃》、《再别康桥》等经典作品时,学生总能够被作品中的优美意境、生动的形象、气势磅礴的语言和高尚的生活趣味等感动,进而得到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调节,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
(二)现代文学作品具有审美和认知双重功能。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被称之为文学界的百科全书,对人的认知能力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文学作品的认知功能在审美过程中得以实现。这种实现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对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面貌以及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本质规律的深化认知。就以中国现代文学来说,其根植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一定的反封建主义、反帝国主义思想倾向,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由衷的向往和追求,能够加深对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认知和认同感。例如在具体分析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药》,巴金的《寒夜》等作品时,学生就能够在体会作品内涵的和接受作品精神教育的同时,对当时社会的历史发展以及新民主主义精神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三)文学作品的核心教育功能。
我国古代文学特别重视教育性,希望通过文学作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倾向、精神意志品格等产生影响,人们将文学作品称之为精神食粮就是对其教育性质的最生动表述。高尔基曾经对文学的教育意义进行分析,认为文学的本质目的就是帮助和引导读者正确的认识自己,进而提高其生活的信心,产生追求真理的愿望和勇气。这表现出对现代文学作品教育意义的深刻阐述,简单的说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在精神层面对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可以转移人的心理倾向,促使人焕发出一定的精神面貌。综上所述,现代文学及其教育意义对我国当今教育领域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研究现代文学的教育意义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现阶段应该加强对现代文学的重视,在教育领域充分挖掘其教育功用,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开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