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应该能够真实地展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并且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一
(一)充分挖掘课本资源,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读书习惯养成的内驱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从“要我读”转变到“我要读”,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讲到名家名篇时,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作家及他们的家庭婚姻、人生际遇、生活情趣、创作风格等,让学生有主动了解的欲望。教师还可以适当的设置延伸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寻找答案。例如杨绛先生的《老王》,他是作者笔下的一个小人物,短短几百字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下层劳动者形象。他生活贫苦,以蹬车为生,却因眼疾致生活困顿,后在作者的帮助下眼疾有了改善,但仍是食不果腹。
可在临死之前,他还不忘答谢作者的救助之恩,他的善良厚道、知恩图报让作者的心理感到惭愧不安。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在杨绛的笔下,同样有着和老王相似的“小人物”,他们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杨绛同情他们,给他们关爱和帮助,即便是我们认为是“坏人”的形象,杨绛也不大加指责、严厉贬讽,而是在调侃中寻找一种淡泊的乐趣。请你在课外阅读《顺姐的“自由恋爱”》、《黑皮阿二》、《记吴必》等文章加以说明杨绛的这一作品风格。这些问题作业是老师设置的一个个“陷阱”,强大的诱惑力促使孩子们主动查找这些文章进行阅读,它会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世界中。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好的读书环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好多学校现在特别重视自己的校园文化,通过建设以“书香校园”、“书香课堂”等形式的主题活动,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当然,阅读需要氛围,为了积极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开设读书课。学校可以在每周固定时间设置为读书课,读书课时间不能干其它事情,如上课或者写作业等,这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自由读书时间,不能被剥夺和占用。
2、办好班级的图书管理角。每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由班主任或同年级老师共同商议并推荐读本,有多少个学生就推荐多少本书,每人带一本,就是几十本书,孩子们自己带书,自己管理书籍,定期更换,方便阅读。
3、通过校园挂横幅、大屏幕显示,在走廊或者橱窗里张贴宣传标语或读书名言等方式,营造校园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无处不感到“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的重要性。
4、做好学校图书室的管理、借阅等工作。现在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室,怎样充分做到为学生服务,做好学生的图书借阅,需要图书管理员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让图书室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让校园像开满花儿的公园一样,到处飘散着芳香。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二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适应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精心推荐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推荐课外书要考虑以下几点:
2.1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或不良的思想倾向时,我就找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思想教育动员。例如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便全身心投入。学校举行“献爱心”活动、参加大队委竞选等等,适时选择一些动人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就会热情高涨。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心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2.2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
人们想战胜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来的童话里便出现了不老的仙人、不灭的生灵;而科幻小说里则出现了神奇的新药,发明了新的医疗器械。这一切都是孩子们所希望的,所以他们喜欢读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他们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所以像《太空历险记》、《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都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值得推荐。另外,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纯洁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语言精练形象,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2.3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要让学生广泛涉猎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此类文章文辞优美,能直通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读这样的文章,语言和精神的修养都会得到提高。如“名家名句”“唐诗宋词”等,要让学生多读。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诗句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灵世界很接近,容易产生共鸣。
3、结合语文课本进行拓展阅读。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有着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要理解课文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拓展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学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也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物相似的其他写人的文章来读,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获得对人物更深更广的认识。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前,我组织学生查阅和鲁迅生平相关的文章。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前,发动学生广泛阅读《西游记》中的故事。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4、开展读书评比。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三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出色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
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当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不能追求学生阅读的质量与数量,而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想读书,要读书。我充分利用每天的早读,与学生进行“每日一诵”活动。
我每天早读都分享给学生一首儿歌,这些儿歌有的出自名家之手,有的是与他们同龄的孩子的作品,如《草莓》:“草莓,是妈妈的口红,常把我们的小嘴,涂得好红好红。”《橡皮擦》:“橡皮擦是,最没学问的东西,因为,它所读过的字,都是错别字。”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乐趣,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创作愿望。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每周的班队课,为学生播放一个绘本故事。绘本故事只是以mp3的格式播放,学生只能听见声音,看不到故事内容,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强烈愿望。如《不高兴和没头脑》的故事播放之后,学生对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班里几个孩子都购买了这本书,并且拿到班里和同学们一起阅读。这,正是我要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绘本图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好的绘本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共读一本书”活动中,我与学生一起分享了《一直爱你,永远爱你》、《最奇妙的蛋》、《爷爷一定有办法》等绘本故事。
读书时,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实物投影仪将绘本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观察图画,描述图画内容,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一步步带领学生走进故事中。如在阅读《爷爷一定有办法》一书时,我先出示封面,让学生观察,猜一猜:图上的两个人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表情如何?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在学生充分观察、想象、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出故事的题目——爷爷一定有办法。接着,我逐一出示了绘本中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以看图说话的形式让学生讲述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读书成果,感受读书乐趣。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师如果不关注,学生就会失去读书的动力,与之相反,如果教师能及时关注,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每天的语文课,我都会抽出几分钟安排学生分享一个成语故事;每周的国学课,我都要留出一点时间,组织学生讲述或者表演一个成语故事;我积极鼓励学生将绘本故事中感兴趣的人物或情节用画画的方式与大家见面。
每周,我都会下载一首古诗新唱教给学生或者让学生将自己学会的古诗唱给大家听,一年下来,《村居》、《游子吟》、《忆江南》、《春晓》等古诗,学生都耳熟能详。通过讲故事、画人物、唱古诗等形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逐渐养成,他们不再是被动读书,而是积极主动地阅读,大胆地与大家分享,阅读,变成了一种快乐。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五
从教材要求上讲,小学语文教材低段(一、二年级)的教学,着重是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从心理特征上看,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七至八岁阶段,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在认识、理解事物或学习时往往要借助实物或形象。要学生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具体说来就是:
1.借助形象物学习汉语拼音和简单的汉字。
2.学会写字的基本方法。
3.能用形象记忆法、趣味记忆法、情境记忆法背诵课文。
4.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的方法。
5.通过先想后说的方法,说、写完整的话,通顺的话,规范的话。
6.课后能用复习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或家长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教会学生学习。这个阶段中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多数是从老师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感知到的。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六
1、课文大声读3遍,直至读熟。
a、第一遍读,标上自然段序号,给文中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画出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
b、再读课文,练习大声读,注意自然停顿,达到正确、通顺;对不熟的段落反复练习朗读。
2、用红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1)田字格里的生字要求:在课文中圈出,并在生字旁写上拼音,部首,(一目了然的可以不写),组两个词。理解每个字的字义。
(2)词语的词义要理解。(每课的新词可参照语文书165页的“词语表”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解决。
3、默读课文,提出问题(至少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自行查找资料,可以通过想、问、查等方式先尝试解决疑问。
a、独立识字的能力。
b、质疑的能力。
c、查阅资料的能力。
d、认真预习习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大声读课文一遍,然后把课文中圈的好词好句再读2遍。
2、认真读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拼音,部首,词语一遍,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3、把课文主要内容复述给家长听,并说一说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这项训练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对写作很有帮助,家长们要坚持督促孩子说。(提示: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你读到哪句话时联想到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哪些句子?为什么?)。
1、拿出语文书和作业本,在必须完成“旧课复习要求”的基础上再打开作业本。
2、必须先把上次作业中的错误改正,再把正确的答案写3遍。
3、开始书写新的作业。要求:字迹工整、干净;正确率高。
4、作业完成后一定要认真检查。
读书贵在日不间断,同时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中勾画好词好句,并且读到有感想的地方做阅读批注。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七
在小学生中不喜欢。
作文。
的小学生占多数,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是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学生喜欢写自己想的,。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作文指导的。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不搞?五子登科???动辄就是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4、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八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问题情境,渗透方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愉快地学习,积极地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例如,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时,在理解“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一句时,教师引导:(1)平常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吗?(2)为什么重阳节这天他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注重心理体验,侧面领悟方法。
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如果他们能够重视自己的心理体验,那对于理解文本来说帮助将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学生的心理体验是在感受文本语言基础上的一种深入。心理体验是学生内心深处对感受的强化,体验既可以间接来自对语言感受的深化,也可以来自想象力的引导。新课标重视了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把握和感受,体验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自己从语言中产生真实地情感冲动、情感共鸣,积淀情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我们所积极倡导的。如学习《掌声》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小英的自卑:为什么小英总是早早来到教室,放学后最后一个离开?让学生大胆体验小英当时的真实想法,从而与后来的改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归纳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在教学《军神》一文时,首先通过查资料了解刘伯承,再着重引导学生从沃克医生在术前、术中、术后不同的态度变化中,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让学生对侧面描写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满足于这个结论,而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二要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四、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方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九
学习策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这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四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其学习方法;三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四是学习策略和认识策略的关系。
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呢?
第二,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学习包含着学生运用一系列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他们学习策略的差异。
第三,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地的活动,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选择、使用、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动。最后,学生的学习策略实施的过程,也是实行决策的过程。
通过对学习策略的分析,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或认知活动,一种思维或信息加工的的过程,这也是学习活动有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的特征。
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词汇学习,其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成为促进简单知识教学的主要问题。
复杂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指概念、规则的学习和阅读、写作的学习,其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
(一)注意策略。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如"带着问题读书"可能并不是一种的阅读方法,而"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思考问题",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策略。
(二)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无论是拼音、识字、阅读教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排队,找出规律,就是这种策略的运用。
(三)精细加工策略。如在阅读和听讲时,一边听(或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但真正要使笔记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技术而单纯的信息记录,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语速不宜太快,复杂的、重点的内容要适当重复,对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应进行板书。
(四)复述与复习策略。如,学生为了记住汉字,必须一遍遍地读写生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另外,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习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画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等。
这些都是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训练。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十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
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
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运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来理解字的方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十一
在阅读中学习什么,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阅读目的。阅读目的对整个阅读起定向作用。它自始至终指导着阅读的进行,直至达到预想的结果。目前,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没有目的,不少儿童读课外书,只能了解一些热闹的情节;在阅读上,也是老师读到哪里,听到哪里,只会完成老师指定的活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在阅读结束后也无法自我评价阅读效果。教师在每次阅读教学中都应使学生明确该次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觉地主动学习。
二、阅读要注意过程。
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利用旧知掌握新知,同化更新知识的过程。只重视学生的阅读结果,不注重了解学生获取这个结果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是不行的。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和给《草原》一文分段,教师问本课分几段?按什么分?几个同学发言后,教师发现他们的分段起止都不一样,并且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教师便说:“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可参看课后练习题的提示,为了同课后问题保持一致,我们将课文分5段”;其实学生按写景叙事分两段也是完全正确的。这样,老师只是“为了同课后问题保持一致”而机械地把答案扔给学生,并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及时反馈调节自己的指导方法,而是让学生盲目地猜测、争论、等待,虽然课堂气氛也活跃,但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阅读的任务是理解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逐步学会阅读。我们的阅读教学应指导学生完成这一任务为出发点和归宿,应引导学生沿着合理的过程完成阅读。并意识到这个过程正是学生达到预想结果的保证,是形成正确阅读方法的必由之路。
三、阅读要勤于思考。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储存内容,但却不能代替思考。目前,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就是背记,有的教师的阅读指导也有过度偏重记忆的现象;也有的老师精心设计了阅读训练,但由于混淆了理解和记忆,使那些本应成为思考训练的设计仍然变成了知识记忆,这是不行的。
四、阅读要培养兴趣和习惯。
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一般说来,语文学习较好的学生对语文都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前自觉地预习课文,课堂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有一股好学上进的钻劲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获取丰富的知识,而且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所以,要通过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巩固学生生成的阅读动机。
1、“课本”导趣。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教完《狱中联欢》后,我便诱导学生去读《红岩》。
有些阅读为“课文”的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了《马背上的小红军》后,我布置学生看几个革命故事,讲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动人故事。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请学生阅读有关环保、生态方面的知识……由于有了“课本”这个引子,很容易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如教学老舍先生的《林海》后,让学生去读他写的《养花》等。
2、故事引趣。
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反而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3、“季、节”牵趣。
一年有四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歌赋来赞美四季。每年的不同季节,我都要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美景。观赏完后,我就适时地牵引学生的兴趣,问他们看到的景色怎么样?然后让学生去读描写相应季节的诗歌或文章等,然后开一个“赞(春、夏、秋、冬)朗读会”。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由“看”牵引到了“读”。从学生朗读过的《春》、《荷塘月色》、《秋菊》、《梅花》等中,可见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牵引兴趣的目的。
另外,一年之中,也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敬老节等。当这些佳节来临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同样也能牵引学生的兴趣。
4、表演成趣。
有许多课内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也愿意去演。如教完《狐假虎威》后,我先教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搞一个表演比赛,以寓言故事为表演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许多寓言故事,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表演取得了成功。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止以上这些,还有许多。如知识竞赛、办班级小报、信息交流会等也是很好的活动。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为学生现场提供写作素材,使习作教学成为愉快的师生交往过程,使学生的习作成为“有米之炊”。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使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一、课前交流:
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玩一个“谁是我的知心朋友的”游戏吧。请你们猜一猜我伸出了几个手指?(分别伸出1、3、5个手指)。
你有什么猜测的窍门?
你真聪明!能够知己知彼,明察秋毫。看这个大大的“聪”字,我们发现,做一个聪明的人,就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口勤说话,心多思考。(幻灯片)。
二、导写过程:
(一)巧解“聪”字,情境练说。
我们现在就来试试这几句话的效果。这里是教室的门,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先向大家问好,同学们回答。别小看这个短短的过程,其中有走上讲台的教师,有老师和同学们的问答,而且上这样的一节课,你们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这就要求同学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多思考,再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就是口勤说话。
(学生练说)。
小结:今天,我们要让自己的眼、耳、口、心都投入到观察之中,准备好了吗?
(二)设置期待,深切体验。
1.听说礼物,期待过程。
a.今天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薄礼。你们猜猜这份礼物是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
b.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那么刚才你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就是出口成章了。(学生练说)。
c.仔细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听听他做到了几个“到”。
2.却是白纸,体验奇怪。
a.这个礼物因为能够千变万化而格外珍贵,所以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等待我拿出它。大家可以欣赏礼物了,这个礼物就是--(拿出白纸)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b.你们看到什么礼物了?怎么一片笑声和叹气声?(引导学生把前因后果说清楚)。
c.学生练说。
3.设计礼物,创造精彩。
a.看来这份礼物实在是不成敬意。那请同学们帮我想个办法,将这张白纸设计成一份能表达出我的心意的礼物,好吗?(剪纸、书签、画画、折纸、魔术……)。
b.看来,白纸也有白纸的优势,它给我们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如果这个过程写下来。(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前后桌同学之间交流)。
4.细细体会,明白心意。
(三)拟定题目,放手写文。
b.现在大家拿起笔,把自己最想说的内容细细写下来。根据自己的习作速度,可以写全文,可以写片段。
(四)展示习作,互动评点。
a.请同学们把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发表意见。(学生朗读习作,其余同学点评,教师也参与其中,相机评点)。
b.同学们,一节课很快结束了,希望大家记住这节课。今后要多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口勤说话,心多思考”,使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反思:作文课,孩子们历来比较头疼,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想让孩子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下享受习作的过程。孩子参与其间,既能学到必要的写作知识,又能自由驰骋的想象。
课前,我通过玩游戏,借助“聪”字,顺水推舟地和孩子们共同发现其中的奥秘:聪明的人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口勤说话,心多思考。其中蕴含了本节课需要具备的写作知识:多角度观察,缜密思考,大胆表达。
其次,我让孩子猜测礼物,并且出其不意地展示了这神秘的礼物--一张白纸。礼物看似平淡无奇,但通过引导,孩子们思路开阔了,习作的粗略构思也就在这灵动的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
第三,“说写不分家”。孩子们的即兴口头作文能得到师生的评改,当堂就能在评说中有所提高。孩子们说的很充分:师生巧解“聪”字,孩子们在情境中练说;教师设置礼物的情景,孩子们在参与后总结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自主拟定题目时,孩子们放胆表述自己的文题,其实也在阐述自己要写的文章的大致构思。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十三
我的爸爸和妈妈都是出租汽车司机,他们为了全家的人的生活,为了我和哥哥能上学读书,常年辛苦奔忙在公路上接送客人。他们很少与我们一同按时在家中吃饭,因为人们正常的吃饭时间正是他们最忙的时段。
尽管他们是那样的忙碌,那样的辛苦,但他们还是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成长。每天临出门时提醒我在学校要努力学习,晚上回来时还常常检查我的作业,发现我有做错的题还耐心地进行辅导。他们除了关心我的学习,还经常教育我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下幸福的成长着。我决心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学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用好的成绩回报爸爸和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十四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观察不精细,思维有初步的条理性,但形象思维能力比逻辑思维能力强,认识了两千二百个常用字,积累了一些词汇,但口头语言比书面词汇多,会造句;能看图写几句话,能连贯地说几句话。,然而能把自己看到、想到、听到、体验到的内容用一句话,一段话表达,是作文基本功训练铁的起步,句子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作文教学中句子教学的启蒙工作做得扎实,以后的语言训练的效率才有可能提高,“段”可以说是文章的`缩影,作文教学中,段落写作的启蒙工作做得细致,学生写起文章来也就比较得心应手了。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我主要采用将实物引进课堂,创设情景的办法进行作文教学,把事物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能有所凭借地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训练语言,便于儿童讨论。结果观察不细致,可以引导他们细致地观察;认识杂乱,可以诱导他们有条理地正确认识;词不达意,可以引导他们正确遣词造句,让儿童真正学会把事物用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三年级教材中有一个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或蔬菜的作文,小朋友所好不同,那息样来指导员这类作文呢?我是以一种水果为例,具体教给学生息样有顺序地观察事物,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种事物的方法。下面将我实际教学过程记录如下:
师:(把苹果放在讲桌上),讲桌上放着一个什么?请小朋友用一句话完整地说一说。
生:讲桌上面放着一个苹果。
师:苹果的外表叫什么?什么颜色?这个苹果的开头怎样?
生:苹果的外表是果皮,果皮是浅绿色的,这个苹果圆溜溜的。
师:(拿出一个粉红色的苹果),仔细看看,这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苹果皮是粉红色的,形状是椭圆形的。
师:对,苹果的颜色形状不止一种,谁来说说你见到过的苹果还有些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生:我还见到过浅黄色的苹果,有些苹果的形状很不规则。
生:我还见到过红色中带绿的,深红色的苹果。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这两个苹果有什么感受?
生:我很想吃。
生:我迫不及待地想品尝品尝这两个苹果是什么味道。
师:(将这两个苹果用刀削掉皮),削了皮以后,我们看到的叫什么?是什么颜色?
生:削了皮以后,看到的叫苹果肉,是浅黄色的。
师:(将果肉削成片,分给小朋友吃),谁来说说你品尝到的苹果是味道?
生:甜中有酸,脆生生的。
生:甜甜的,粉嘟嘟的。
师:你们还吃过别的什么味道的苹果吗?
生:甜津津的。
生:酸溜溜的。
师:你们喜欢吃苹果吗?谁来说说吃苹果有哪些好处?
……。
就这样,生动有趣的一节作文课结束了。学生学会了怎样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事物,怎样用语言来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用同样的方法,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蔬菜、水果,并有顺序地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写下来,这样作文又避免了“道玉制板”、“千篇一律”的缺点。
小学三年级是分化阶段,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教师应寻求一个作文教学的新体系,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十五
三年级奥数课本系统的介绍了四则运算及其巧算,关于数的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内容,但它同时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是历次竞赛或选拔比赛中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实际的教学经验表明,在二、三年级打下良好运算基础的同学,一方面使得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另一方面,在高年级竞赛或选拔中往往会有相当大的优势。
2、应用题,重中之重。
从三年级起,奥数课本中介绍了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尤其是应用题部分,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计算的基础上,三年级逐步引入了基本应用题,简单图形问题等奥数知识,面对突然增大的奥数信息量,学生可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复习、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十六
写看图作文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合理的想象是看图作文成功的关键。课外作业练习有一组图画(四幅图),用夸张的手法画出同学们“救火”的经过。其实这是一场误会,滚滚浓烟是老爷爷吸烟吐出来的烟。通过第四幅图老爷爷头被淋水站起来大喊大叫手里还捧着烟管使真相大白。开始同学们看不懂图画意思,通过启发引导,同学们领悟其意之后,觉得有趣,哈哈大笑起来,兴趣盎然地做起作文来。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十七
一、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新课标提出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语汇,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
二、积累素材,开拓思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让学生写好生活作文,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1、在家庭生活中体验。
鼓励学生学做一些家务,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洗衣服、烧菜、钉钮扣、整理房间等。学生亲自参与生活,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丰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2、在学校生活中寻找。
学校生活精彩无限,留心学校中的人、物、事也是学生积累素材的好途径。同学、老师的喜怒哀乐,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自主创新的少先队活动……无不有待于我们去细心寻找。
3、在社会生活中开阔视野。
现实生活丰富多采,人人都在生活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社会这个大舞台每天也在上演着不同的节目。我们要留心观察社会中的一切事情,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四季交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工地上的劳动场面,观察上学、放学的路上发生的变化。
三、积累写作技巧,提高能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四、积累修改方法,力求完美。
一篇好的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字斟句酌,注意文字表达的通顺、完美。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
原始习作:
文具们的争吵。
有一天小明在家的时候,看见了铅笔“先生”、橡皮擦“小姐”、钢笔“爷爷”、修正带“阿姨”发生了争吵。
铅笔先生说:“我可是画画、写字专用的哦!谁有我牛?”
橡皮擦小姐不服地说:“就你那臭德性还臭美呢!没有我请问你有啥用?写错了或画错了怎么办?还在那臭美呢!”
铅笔先生生气地说:“你……你……哦!对了,没有我你有什么用?当摆饰吗?哈哈哈!”
橡皮擦小姐:“你……”
“咳!咳!”钢笔爷爷假咳了几声,说:“我可是练字、写字专用的!还得配上高档的墨水!不是你们这些晚辈能敌的!”
“谁说的!?”油笔叔叔生气地问,接着说:“我可是中小高大用的!就你们?哼哼……”
修正带阿姨生气地说:“可恶!你在那儿狂妄个啥?!没我的话,钢笔油笔都无用!写错了怎么办?!”
油笔钢笔说:“没我们,你还有个什么用?”
小眀见此情况,赶快说:“你们都是我笔袋里最重要的文具!铅笔没了橡皮不行,橡皮没了铅笔不行,油笔钢笔没了修正带不行,修正带没了油笔钢笔不行。所以你们都是我笔袋里最重要的文具。”
从此,铅笔“先生”、橡皮擦“小姐”钢笔“爷爷”、修正带“阿姨”又成了好的朋友。
点评与指导:
这篇作文写得生动活泼,让读者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里。有以下几个明显优点:
一、文章开头开门见,直奔主题,并制造了悬念,引人入胜。
二、作文中,小作者给各种文具都加上了称呼,如:看见了铅笔“先生”、修正带“阿姨”,加上称呼会让人感觉很亲切。
三、文中的对话描写,语句非常连贯,又非常生动,心理和神态的描写,使文章增色不少,合理想象,文字优美。
四、作文最精彩之处是标点符号使用很恰当。文中冒号、引号的用法准确,生动。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缺点:
一、不足之处是油笔、钢笔说:“没我们,你还有个什么用?”这句话后面是否可以用省略号连接。表明争吵声不断,场面相当激烈。
二、作文的结尾可以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内容,这样的作文看上去比较完整,而且主题突出。
文具们的争吵。
一天,小明在家的时候,听见了铅笔“先生”、橡皮擦“小姐”、钢笔“爷爷”、修正带“阿姨”发生了争吵。小明很好奇,所以悄悄躲在角落里听他们到底在吵什么。
这时铅笔先生说话了:“我可是画画、写字专用的哦!谁有我牛?”
橡皮擦小姐不服地说:“就你那臭德性还臭美呢!没有我请问你有啥用?写错了或画错了怎么办?还在那臭美呢!”
铅笔先生生气地说:“你……你……哦!对了,没有我你有什么用?当摆饰吗?哈哈哈!”
橡皮擦小姐:“你……”
“咳!咳!”钢笔爷爷假咳了几声,说:“我可是练字、写字专用的!还得配上高档的墨水!不是你们这些晚辈能敌的!”
“谁说的!”油笔叔叔生气地同,接着说,“我可是中小高大用的!就你们?哼哼……”
修正带阿姨生气地说:“可恶!你在那儿狂妄个啥?!没我的话,钢笔、油笔都无用!写错了怎么办?!”
油笔、钢笔说:“没我们,你还有个什么用!”
……。
小明看场面就要不能控制了,赶快说:“大家别吵了!你们都是我笔袋里最重要的文具!铅笔没了橡皮不行,橡皮没了铅笔不行,油笔钢笔没了修正带不行,修正带没了油笔钢笔不行。所以你们缺一不可。”
大家听了都很惭愧,觉得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才对,于是停止了争吵。从此以后,铅笔“先生”、橡皮擦“小姐”、钢笔“爷爷”、修正带“阿姨”又成了最好的朋友。
评析:
经过修改,内容更加活灵活现,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展现了当时文具们争吵的画面,吸引人们的眼球。文章的结尾更是点明了中心,突出了大家要各取所长、互帮互助,让小朋友们在童话故事里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十八
“说”,即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能说者善写,培养学生好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多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学生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课文是多读的起点,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语言表达,奠定基本的阅读量,由此扩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就迈向多读的天地了。
多写。
作文活动是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写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作文实践。因此,多练笔就成了整个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多写,可以促进观察思考锻炼思维的敏捷、严密和灵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把眼看、耳听得来的“材料”,直接贮藏在脑子里固然好,只是有些“材料”琐碎,容易忘掉,写作时暂时又想不起来、写不出来。那就可以把平时得来的“材料”,以写的形式保留下来。如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看到一个动人的场面,发现一种富有特色的神态,或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语言,都可以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大量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很多的练笔机会,为今后写文章时做到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改。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文写完后,要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多鼓励。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劳动的价值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做到少改多批,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学生的作文瑕瑜互见,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优秀习作中的谴词造句和布局谋篇中的“闪光点”,更要发现差的习作中情感表达的“闪光点”。
实践证明,小学阶段的作文起步,只要坚持多说、多读、多写、多改、多鼓励,多多点击,就能使小学三年级学生顺利跨进“作文大门”。
1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记叙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来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肖像描写。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专业19篇)篇十九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比较陌生。很多同学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作文课上,急得脸红耳赤,抓耳挠腮。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那么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作文入门”呢?以下几“多”十分重要。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学生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课文是多读的起点,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语言表达,奠定基本的阅读量,由此扩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就迈向多读的天地了。
在作文教学中,多读名家文章是重要的,但是,阅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作文都出自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体验大致相同的同学之手,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启发性,最能引起学生自己的共鸣,是学生最直接的作文借鉴。阅读的实践证明:有比较的阅读,可以最有效地发现自己需要吸取的东西;同龄人的习作,最容易得到立意、选材、构思和语言等方面的启发。所以要支持学生们订阅《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向导》、《百家作文指导》、《作文大王》等。这样,学生们人人争读课外书籍,人人摘录优美词语,人人珍藏生动章节,作文时才能运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尝到了阅读课外书籍促进自己习作的甜头。
“说”,即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能说者善写,培养学生好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们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们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们先对一位爱说话的男生提问:“你给大家讲讲你的妈妈吧。”这位男生先是奇怪,但还是回答了:“我妈妈三十来岁,胖敦敦的,扎着一条大辫子。”我们点了点头。他又补充说:“我妈妈会绣花,绣得可好啦!在我的一件新毛衣上还绣了一只可爱的米老鼠呢!”接着又问了其他几个同学,效果都不错。于是,板书了《我的妈妈》,然后我们又鼓励学生把刚才讲的写下来。这样做,学生感到“胸有成竹”,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对作文感到不是太“难”,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乐趣。
作文活动是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写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作文实践。因此,多练笔就成了整个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多写,可以促进观察思考锻炼思维的敏捷、严密和灵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把眼看、耳听得来的“材料”,直接贮藏在脑子里固然好,只是有些“材料”琐碎,容易忘掉,写作时暂时又想不起来、写不出来。那就可以把平时得来的“材料”,以写的形式保留下来。如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看到一个动人的场面,发现一种富有特色的神态,或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语言,都可以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大量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很多的练笔机会,为今后写文章时做到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文写完后,要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在课内,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后,学生做草稿,要求学生用铅笔做稿,写一行空一行,学生草稿完成后,第一,要求学生自读自改,放声读稿,看看是否符合写作要求。并在反复的阅读中把错字、不恰当的标点和语句修改过来,把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多余的字、词、语句或段落删去等。第二,学生互改,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朗读交换评改,在读中改、在改中读。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总想表现自己,千方百计地把别人作文中在的问题找出来,有时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潜在智能得到了开发,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第三,教师面改,有少数学生的作文需老师的帮助进行批改。教师的批改是对学生作文的一种鞭策和鼓励,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做到多改少批。
这样,以改促写,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出高质量的文章。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劳动的价值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做到少改多批,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学生的作文瑕瑜互见,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优秀习作中的谴词造句和布局谋篇中的“闪光点”,更要发现差的习作中情感表达的“闪光点”。我们常把学生习作中的妙词佳句,或别具一格的构思,出在黑板报上,使学生“对自己的进步有满意的感觉,对求学发生内在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即便有欠缺的地方,也要婉转地提出,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和可望可即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励不断进步。
在此,佐乐米作文认为,小学阶段的作文起步,只要坚持多说、多读、多写、多改、多鼓励,多多点击,就能使小学三年级学生顺利跨进“作文大门”,就能使学生在日后的作文道路上,任意驰骋、高奏欢歌。
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爱组成的。有亲人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但让我感动的是来自一个陌生人的爱。
今天,阳光明媚,“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我哼着小曲儿,独自出去遛遛,但使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爱,世界上的爱有亲情,友谊,爱情,陌生情……爱很微妙,这是不可改变的。
记得我五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带我去超市,
妈妈自己忙着买家庭用的生活用品,就在卖鱼肉、蔬菜的货台转悠,相中了就买,全然不顾幼小的我对这些东西是极不感兴趣的。
等妈妈买完鱼,却发现我不见了。她急得满头大汗,快步疾飞,不停地询问,最后在超市一个卖芭比娃娃的柜台前找到了我。我入神地看着穿着各式各样美丽衣裙的芭比娃娃,心中充满欣喜与仰慕,忘却了妈妈和周围的一切。妈妈找到了我,舒了一口气,上前一把抱住了我。我见到妈妈,急忙对她说:"妈妈,我要芭比娃娃!"售货员阿姨对妈妈说:"孩子这么喜欢,给她买一个吧!"没想到妈妈刚听完阿姨的话,竟头也不回地拉着我走了。一颗冰冷的泪珠落在了我的衣袖上。
回到家,我脑海里总是浮现着芭比娃娃那高贵可爱的身影,她轻盈地举手投足,优雅地向我点头微笑。我吃不下一口饭。虽然我知道家里生活并不富裕,爸妈有他们的困难,但我心里好想有一位芭比娃娃来跟我作伴呀!晚上,我独自躲在卫生间,默默地祈祷:芭比娃娃,你快来到我身边!我默念了三遍,我觉得这样就会梦想成真!
6月6日,一个令我盼望许久的日子,我的生日到了!随着生日蜡烛的点燃,我闭上了眼睛,在心里说出了我的愿望——芭比娃娃,请你来到我的身边!当我睁开双眼,哇!我震惊了,一位美丽的芭比娃娃站在了我面前!这时,一股暖流融进我的心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以为上帝听到了我的祈祷,给我送来了生日礼物,我小小的心灵充满了快乐!妈妈亲切地对我:"孩子,芭比娃娃来找你玩了。"过了几天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张超市购物小票,上面写着,芭比娃娃:100元。原来是妈妈送给我的芭比娃娃。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妈妈,你真好!
时光流逝,我已经11岁了,这么多年里,妈妈的头上生出了白发。我也明白了妈妈给予我的不仅是生命,她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我,还给了我一颗珍惜生活的心。母爱无疆,我想对妈妈大声呼喊:"妈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