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可以起到指导和激励作用,帮助读者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一
全民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是国家提高全国人民文化水平素养的重要措施,而其中的核心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小学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开发学生身心潜能,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小学教育中的数学又是所有科目中最基础的自然科学,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的教授又是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正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在课程的讲授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认真思考并着手解决的。
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大多是以分数论英雄,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轻视能力素质教育;重视结论、结果,轻视过程;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品德培养;重视课堂教育,轻视课外教育;重视讲解,轻视学习;重视“学会”,轻视“会学”,培养学生的过程与目标十分固化,不仅很难使学生提升自身能力,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将其原本的创造力、想象力消磨掉,影响其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随着这种基础教育模式的多年应用,从教育管理层政策的制定、教育实施者具体的教学措施的选择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学习方法都已经逐渐形成烙印。小学数学的教育改革首要提出的就是创新意识,教师所做的不应是机械地、固化地将课本或是试卷内容讲解给学生,而是要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问题提出的同时,不应只是把方法或是步骤教给学生,而是在具体方法的传授中,从多个方向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地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在每一步的解决过程中层层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解决问题,这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充分发挥其自身创造和学习能力的过程。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课程学习的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对基础数学的学习、掌握和利用是我们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小学数学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其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不仅未来的中学乃至大学课程学习都是建立在小学数学的知识和学生培养的对数学及理工类学科的思维、学习方式上的,甚至生活、工作中数学知识也是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的;小学数学教给学生的并不只是书本的内容,更是由于数学科目其自身具有的严密逻辑性能够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智力开发以及今后的深层次课程学习又是大有裨益的;小学数学的教材、课程制定都是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通过书本上形象的图文讲解,再结合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的一个过程;数学科目的学习不仅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更是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综合训练过程,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动口和书面表达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
学生所能展现出的智力水平不会是统一高度的,因此课堂内外统一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并不是适用于每个学生的,但所有智力发育正常的学生都是能学好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课程的坚定信念,这是进行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保证。另外,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承认这个客观差异,并针对这个客观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个人的情感、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运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内在动力。智力因素和其他因素的综合调节过程才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决定因素。我们所追求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对学生智力开发、知识传授之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心理、情商水平的提高,做一个拥有高综合能力的人。
(二)重视培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某些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并不是教师授课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转变观念,从“学会”到“会学”,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真正掌握学习技能,培养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书本上和课堂上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这些知识不仅滞后而且远远不够,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是要靠学生自己来掌握的。因此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适当的时候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问题的解决过程和解决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三)落实活动课程,发展数学能力。
学习并不只是在课堂上面对面的讲授过程,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还要充分利用活动课程,注重两者的结合。课堂外的活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小学数学活动课程以及课外的交流互动过程,可以由教师对其加以指导制定,发展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发展技能、掌握方法为主要目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学习兴趣和提升能力,才是未来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二
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三
本文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从教师的素质、课程安排、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根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对小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做出深入的探讨。
【】。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方法初探。
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的教学需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小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当前社会教育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全面深化课题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表示:加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变革,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核心素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受教育之后具备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加大力度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小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全能人才。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重点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推理以及建模的思维,同时开阔小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2.1提升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想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小学数学教师的谆谆教导。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导小学生之前一定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对核心素养有一定的概念,而且教师自身也要对核心素养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现阶段的教学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中的领导者,带领着小学生进行探索新知识[1]。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基础,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标准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小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要做到精、简、活。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而达到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2.2教师要为小学生精心的安排课程。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出发点。如果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公式运算,很多小学生会认为数学公式过于枯燥,以致于不想进行深入的学习。所以每当学习到公式时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讲述公式的同时为小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公式的由来。核心素养的内容相对比较广阔,所以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2]。数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小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使学生全面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挖掘,满足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还可以从最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度。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自身语言能力的表达,对于要讲述的知识点要进行丰富的备课,在讲课时语言要风趣幽默,充分的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在进行学习青岛版数学小学5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字》一课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增强小学生的记忆,首先教师可以说“一只青蛙4条腿,2只眼睛1张嘴,扑通1声跳下水。”然后让小学生进行往下接:“两只青蛙8条腿,4只眼睛2张嘴,扑通、扑通2声跳下水……”接下来的小学生继续接,让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慢慢的找出其中的规律,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核心素养。
2.3做好教学评价。
为了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校要为小学生培养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团队,教师就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发现小学生有听不懂的地方,那么教师便要将这个知识点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进而降低数学学习中的难度。教师在课下还要做好教学评价的工作,除了常规的技术和事件评价方法之外,还要加入核心素养能力的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小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在进行学习青岛版数学小学5年级上册《倍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师评价报告为出题点:“同学们,知道老师的评价报告分数是多少吗?”在勾起学生的兴趣时,教师便可以继续提问:“那么同学们可以猜一猜,老师的评价报告分数是小组人数的60倍?”“300分、240分、360分……”,然后教师便可以继续提问:“老师所在的小组一共有6个人。”紧接着小学生便可以回答:“老师的评价报告分数为360分。”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发展,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要不断的贯彻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培养小学生的过程中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而不断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教育质量。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09)。
[2]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四
初入学的学生识字量不大,直观教学和游戏的加入可以使学生较快地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
根据小学生都喜欢图画的特点,教师可根据电子课件以动漫的形式和学生乐于助人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组成几或分解成几和几,这样就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把他们无组织又散乱的思维集中起来,这样既能掌握所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时又渗透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学生学习知识是积累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新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倡多元化,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鱼缸里有2条红金鱼,6条黄金鱼,黄金鱼是红金鱼的几倍?”要求学生改变题里的问题,使它变成另一道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让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和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算法时,就有了设置多种问题和计算方法的思路。
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自如,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既回顾了旧知识,又找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点内容之一。
培养小学生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要从学生的思维入手。
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的表达方式、方法,反应快慢都体现思维的敏捷程度。
因此,在教学中开展一些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练说,可以快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果园里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80棵,杏树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几棵?”全班比赛看谁能很快列出算式并说出理由?同桌之间互相商量,让他们在争辩中取长补短,加强合作的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要想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就要求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心研究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孩子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五
教师要善于将一些理论知识讲活,尤其是要将一些固定的知识讲得更为生动灵活,要在知识教学中增强更多有效的情感色彩。这样才能够实现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这也是让知识教学更为丰富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将一些数学计算问题或者是相关的思考问题融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情境创设来让教学知识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来灵活的设计教学内容,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问题有更好的理解与分析,这也会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更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来。如:“简便计算1346+199和732-399”可谓毫无情感因素,这种单一的计算训练也很难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显然不是情感教育应当有的方式。但在教学中,一位教师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巧妙的设计:明天是妈妈的生日,爸爸有732元,要给妈妈买一件礼物(投影仪打出部分商品的价格表:戒指399元、皮鞋199元、项链1999元……),如果让你来扮演爸爸,你能办好这件事吗?接着让学生分小组模拟超市购物,让学生口述购物时如何付款,如何找钱,并将过程列出算式。学生们对于这种教学形式都很感兴趣,大家纷纷扮演起相关的角色,并且热烈讨论着应当怎样给妈妈购买礼物。通过这个小型场景的模拟后学生们很好地领会到了简便计算的一些方法与技巧,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字也形成了更深入的体会。这才是情感教育应当有的渗透方式,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促进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
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是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很值得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也是普遍被学生们喜爱与接受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程中讲到的大部分知识点都较为简单,且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这给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也使得教师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学尝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有过的生活经验来进行问题的创设,也可以将一些抽象的不容易被学生理解的知识点融入到生活情境中来辅助学生的理解与体会。这些都是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良好体现,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这也会帮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在教学“10的分成”这个知识点时,我创设了一个分糖的情境:妈妈买来10粒糖,要小明分给自己和小明的表弟吃,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分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每人各5粒,因为这样公平。有的说:给表弟6粒,自己4粒,因为表弟年龄比自己小。有的说:我3粒,表弟4粒,还剩3粒留给妈妈,因为妈妈很辛苦,等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大家也很好地意识到10这个数字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分成方式,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了和他人间的尊敬与友爱。这才是情感教育的教学优越性所在。
教师不仅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还应当有意识地拓宽课堂教学的维度。要给学生们创设更多好的课外教学活动,这对于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样是很好的一种锻炼。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的不断增多,教师应当慢慢深化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趣味性的益智数学游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极大的活跃自己的思维,这也是对于学过的知识的一种巩固与深化。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同样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渗透形式,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课程的学习将会是很好的辅助。有很多课外活动都能够为数学课程的教学带来辅助。如教师可以开设“数学游乐园”,让学生在游乐园里做数学游戏,如猜数学谜语、讲数学故事、智力竞赛等各种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将会很好的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大家用语言表达自己数学学习中的一些思想情感,让学生记下快乐、进步,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可以让学生记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倾吐心中的不快,舒缓心中的学习压力,以便调整心态,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教师要善于拓宽课程教学的情感维度,要透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这对于学生自身的进步与提升也会是很好的推动。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将会为课程教学带来很积极的推动功效。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适当添加情感色彩,可以透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学习的乐趣。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这将会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教师还应当拓宽课程教学的情感维度,要给学生们创设更多好的课外教学活动,这对于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样是很好的一种锻炼。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六
随着学习的深入,小学数学知识难度不断加深,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小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惑、苦恼、畏惧等情绪。从数学方面阐述教育心理学的涵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着重把握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數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其起到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发展智力的作用,具有其他任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
随着学习的深入,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不断复杂,难度不断加深,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小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惑、苦恼、畏惧等情绪。因此,借助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数学教育心理学属于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领域,国际上对数学教育心理学一个通行的概念就是,数学教育心理学是指以数学教学的实践为基本出发点建立自己的理论观点及其体系的研究,从认知理论的立场探究、分析和评述在数学教育中遇到的各个方面理论及实践问题。数学教育心理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不只是将数学教学案例与教育心理学的结合研究,还是具有学科特色以及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1、轻视心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学生,学习很认真、刻苦,但是每到测试成绩始终不能提高。笔者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发现这类学生对于基础性的题目不够重视,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难题和大题之上,于是这种眼高手低的做法导致了成绩始终得不到提高。
2、心理畏惧。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随着难度系数的增加,变得更加抽象更加深奥,小学生一旦对这些困难没有及时解决,就会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并会出现自卑感。长此以往,这部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没有了动力,数学成绩也得不到有效提高。
3、心理满足。
尤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经常会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十分自信,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就自以为是,在学习上不再用功。这种心态严重影响了他们进一步学习,导致他们总是处于中游状态,得不到更高的发展。
4、偏重结论。
在小学数学学习之中,有部分学生注重数学结论,认为只要知道结论就可以了。这就很难深刻领悟数学结论,在运用时常常会出现差错,且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5、心理依赖。
小学阶段目前没有升学压力,不需要参加如中考、高考般的考试,这使得有些小学生对学习没有压力,在学习中对教师形成了依赖心理,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遇到困难并不及时去解决,而是等待教师讲解答案。这样的心理状态使得数学学习停滞不前。
6。外界诱惑。
因为小学生大部分年龄都在13周岁以下,受到年龄因素的限制,小学生的意志往往不够坚定,非常容易受游戏、网吧等外界的诱惑,部分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因此数学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笔者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平时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几点运用:
1、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笔者将教学与实际有机结合,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并不断贴近生活,这样就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欧拉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这种心理状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变得更加努力也更加轻松,并能够有着更高的学习效率。
2、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状态,树立正常的学习心理状态。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要经常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帮助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授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重视学生学习方法。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改正他们眼高手低的缺点,避免出现课上听得懂,课后用不了的局面,运用合理的数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心理引导为主。
针对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和诱惑的学生,一方面不仅要依靠学校以及家长的约束管制,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关注他们的心理活动,以朋友的身份带领他们走出误区。
总而言之,科学应用数学教育心理学进行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七
教师首先要为情感教育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要让情感教育在课堂上有更好的渗透平台。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地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要结合不同的教学知识点创设更多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也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的一种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一定要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主体地位,要时时留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情况,并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知识吸收程度,对教学方法灵活地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好地理解与吸收,这也是情感教育在课堂上运用的一种有效方式。以圆周角定量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为例,笔者的教学设计如下: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自己画图,了解圆周角的具体分类,学生对此有具体的认识;其次,引导学生采用量角器,测量同一弧所对应的圆周角、圆心角,学生主动去探索它们存在的数量关系;再次,引导学生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情况的猜想;最后,对结论进行证实。在进行定理证明时,我会引导学生将一般的情况转变为特殊的情况。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调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教师只有对于教学环节有合理的设计,并且给课堂教学营造更好的氛围,这样才能够为情感教育打下好的基础,这也会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上更为透彻。
情感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关注于学生的情感与情绪,要让大家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小学阶段的很多知识点并不复杂,学生们接触到的不少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常识,并且这些知识点在生活中通常有着广泛应用。教师要善于把握数学课程教学的这一特征,在知识讲授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要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只有这样大家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才会兴致更高,这也是保障学生对于教学过程有更为积极的参与,促进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好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相对有限,教师应当注意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引入新奇的知识,丰富课堂教学的范畴与维度。以平年、闰年的教学过程为例,在引入知识时我首先让学生随意地说出某一个年份,随后我能够很快地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学生对此十分好奇,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探究欲与好奇心立刻被激起,此时,教师可以教导学生计算的方法。学生在学会以后,就可以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范例,教师在知识教学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要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于教学过程更加投入,情感教育也能够有更好的渗透机会,这才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
教师不仅要在知识讲授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要善于对于课堂教学做出积极的教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让大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这也是提升知识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教学创新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创设来将单一的知识讲授过渡到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教师也可以多采用各种高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让知识的呈现更为生动形象,同时,这也会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只有注重教学过程的不断创新才能够保障情感教育更好的在课堂上得以渗透。数学教学的方法比较多,当教师重复性地采用一种方法时,学生会产生厌烦。正是因为如此,教师才应当注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只有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才能够吸引大家的教学参与积极性。以圆柱和圆锥的学习为例,如果教师只是给大家讲一些纯粹的数学计算,学生会感到非常枯燥,教学效率也不高。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列出一道题目,各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计算得又快又准。学生在竞争的状态中进行数学的学习,这往往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与求知欲,每一个小组都想成为最先算出的团体,这将会很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并且强化学习的效果,这才是高效地知识教学应当收获的教学成效。
灵活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这将会极大地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教师首先要能够为情感教育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够为情感教育打下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于教学过程更加投入,情感教育也能够有更好的渗透机会。此外,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不断创新,这将会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这也是提升知识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
作者:许娟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课程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具有实现成功的成就感。例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面积教学的时候,把单位教学也作为教学的目标,在制定目标的基础上,合理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增加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增加学习的兴趣。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一系列的观察和判断教学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实际观察中,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增长,这样会离学习目标越来越近,学生也可以灵活把知识进行运用,知识才能得到显著增加。
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一味地电化教学,而是创新和统一的两种教学方式。在多媒体的应用中,教学应该注重科学应用视听媒体,实现手、口、脑的统一运用,全面的激发学生各种器官的参与,让学习成为有规律的统一,跟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相一致,有效的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速率。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分钟秒钟转换的时候,由于小学生本身的思维主导是形象思维,教师需要制定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猜想能力,在学习分钟与秒钟的转换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猜测,让学生亲自数一分钟秒表走了多少下,验证猜想的正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的将分钟、秒钟的转化学清楚。只有科学的实施情感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真正发挥情感教学的应用。
作为人类文明的数学文化,教学知识的讲述只是数学文明的一部分。数学教材不但是数学教学的载体,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层面的了解数学的文化意义。在小学生的素材中,尽可能的选择一些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历史数学内容,将教学的单调合理的应用素质填充,让学生更加的热爱数学科学。例如,教师在讲述圆周率的时候,可以把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成就列举出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
教师在激励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求学生多动脑和勤动手,通过自身学习的知识进行探讨研究,调动学生勤于动手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愉快的学习数学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述小学的性质时候,可以提问学生一下问题: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面写下20、200、2000等几个比较像的数字,要求学生填上正确的单位,分米、厘米、毫米,让学生自主的探讨学习知识,然后教师在进行逐一的讲解,不但可以让学习的气氛活跃起来,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从而实现情感教学的.渗透。
荷兰的数学家弗赖登塔儿曾经说过:“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例如,在进行“统计与可能性”这一章的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融入到学习当中来,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游戏式教学,进行一个“击鼓沙包”的传递过程,让学生在鼓声开始进行传递,在鼓声结束时,沙包在谁的手上谁就要表演节目,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学生拿到沙包的可能性是多少。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又能引发学生思考,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速率。情感教育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阶段中灵活的应用,可以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天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满足学生情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情感教学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当中来,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及想象能力有很大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恰当的应用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完全体现自我态度和情感。小学数学中的情感教学可以帮助一系列的教学过程的实施,只要教师通过合理的方法启发学生,就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态度和情感。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八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
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了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相反地,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九
[摘要]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而创新教育其实就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实施,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己任,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教师相互交流,利用反馈信息,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等方面着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使创新落实在教学的全过程。
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从小抓起,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对数学课堂教学作积极的探索,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大脑思维,激发主观能动性。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采用线段、图像、实物(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教学。如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在教学“34+28”时,我按以下步骤:。
(1)动手操作小棒练习,学生摆小棒。
(2)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28根小棒,并注意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
(3)启发学生,先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这时还剩2根小棒。
教学中由教师讲,再由学生跟着摆,小棒算式对照,使学生理解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最后通过计算强化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实物操作——揭示算理——巩固练习,促进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容易接受。
二、强调动手能力,启迪创造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将基础知识学深、学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进而达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对分数应用题中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对于这样的基础知识,教学上教师就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深入理解。如:“弟弟比哥哥矮1/6,弟弟是哥哥身高的/()?”我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即条件、问题),用线段图或实物表现出来,然后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得出结果。在学生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我还让他们进一步分析、推理,进行如下联想:弟弟比哥哥矮1/6,哥哥比弟弟高1/5,弟弟是哥哥身高的5/6,哥哥是弟弟的6/5倍,弟弟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5/11,哥哥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6/11。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整数“1”的概念和分数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灵活解题打下了基础。
三、形象表达,发挥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我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针对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等特点,我既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方法,还教学生应用转化、假设、消去、逆推等推理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当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例如:。
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1)学生通过触觉,感知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实物的六个面,并标明“上、下、前、后、左、右”。
(2)学生通过视觉,观察了解表面积的意义。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出示长方体模型,沿着棱剪开,再展开,并贴于黑板。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4)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正方体模型,巩固表面积的意义。
(5)教师引导学生看两个展开图得出结论。
2.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1)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各种求法,教师再用电脑演示验证。
(2)借助学生熟悉的环境——教室,引导学生弄清长方体六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
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对照课本自我检查,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当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创新教育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需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刚.现代教育的误区.少女时代报(教师教育科研专刊),.11.
[2]田儒富.浅谈小学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电教,.4.
[3]冷国华.实物投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江苏丹阳师范学校,.12.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十
数学老师做数学教育教学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正确的数学教育看法。数学是一门技术,是生活和学习的工具,教师拥有了数学这一门技术,才能走上传授数学知识的工作岗位。依靠准确的教育看法和他在教学实习中的效果,老师的数学教学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数学是来自于生活的,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学科基础。可是教师所认为的“数学是学生考试的内容,是十分缜密的系统”的绝对数学观还没有得到正确转换。
学校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往往是借助小学教育专业的相应课程来完成,可是有些数学类基础内容,大多数还是传授数学教育理论与技能知识。然而,用讲解的数学方式并没有改变学生的教学观,所以我们要努力更新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有关课程的教育手段。如“小学数学教学论”,这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旨在培养就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这门课会对就职前小学教师的教育看法有着深远持久的意义,我们一直不懈地寻找教学手段。
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提升与小学数学内容知识的认真学习和不懈探究是分不开的。简洁明了的小学数学内容后面往往有着典型的数学教育思想和方法原理。我们知道,数的组成中包含着简单的函数思想。例如,数式计算包含着近似代数的基本思想,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中蕴含着微积分中的极限思想,数的运算蕴含着近似代数的映射内容,数的整除包含着初等数学的理论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只有认真传授小学数学内容,才能真正将教育落实下去,才能把持住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这样才能生动解答出小学生针对课本知识提出的有趣问题。还有对小学数学内容的不断探索,才能反映和处理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出现的跟风“情景化”“生活化”,进而引起的“数学化丧失”现象和数学研究指导教学中的“异化”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指引学生对小学数学内容的知识和有关问题进行探究。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十一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怎样存最合算?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还可以是对学生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必须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习变得通俗、有趣、生动,使数学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活力。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十二
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认为数学的学习根本没有任何用处,既不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能让他们用其他的方式与人进行交流,而且十分枯燥无味,让他们在课堂里学习数学无异于是剥夺他们的乐趣,他们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喜欢学习数学。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他们对于一门课程的喜好程度却分得十分清楚,如何让这个年纪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是教师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十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这一基础学科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且应用愈来愈广,已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从1992年开始举办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迅猛发展,为高等数学的应用型教学指引了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何为数学建模?有人认为,数学模型即以现实世界为目的而做的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也有人认为,数学模型就是将现实事物通过数学语言来转化为常见的数学体系。事实上,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主要方法是通过合理假设、引进自变量、借助各种数学工具实现对现实事物的数字化转变,进而描述或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受广大高校师生青睐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又是什么呢?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大学生参与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学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应用性,同时兼具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成果以一篇论文的形式上交,要求必须包含完整的建模步骤,包括问题的提出、模型的假设、变量的引入、建模过程、模型求解与分析、模型检验及应用。
通过对山西工商学院历年来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选手及其相关指导老师进行调查、走访,并考察其他高校的情况,笔者发现,相比往年的成绩,各大高校在近几年的竞赛成绩上有了飞速的提高,在学校的组织和鼓励下,参赛人数逐年递增,数学建模教学每年都在不断改革,同时除了参加竞赛,还在课堂外实践了数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过程。然而,通过参阅文献和访谈笔录资料,笔者也总结了近几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竞赛培训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第一,参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思想品质方面,数学建模的参赛过程极其艰苦,需要学生具备意志力、求知欲、团队意识。我们的队员往往在此三方面表现一般。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储备不足,软件处理的方法单一,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结构的创新思维并不能良好地展现。
第二,根据上述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不难发现,教师团队在数学建模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滞后,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模式亟待突破,数学建模的教师团队应当做好学生的表率,要吃苦耐劳,要通力合作。
第三,正因为上述问题,数学建模培训也出现了弊端。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只讲求深入而不探索广度,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的内容与建模竞赛不对接。
第四,经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对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的前期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少数高校在竞赛的组织和开展中急功近利。另外,大多数高校在数学建模教学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制度和保障体系。
大学生建模竞赛除了能为部分大学生及其指导老师和高校获得荣誉外,更能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中,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教师层面。
首先,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以创新为起点。建模不是凭空而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真正在选题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以数学知识体系为基础。教师不能仅仅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数学博大精深,自身要不断涉猎新知识,不仅要注重数学学习的深度,更应当拓展数学学习的广度,为数学建模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回归实践。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无论多么复杂的数学模型,最后都要落到解决后的结果中。因此,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建模,又要教会学生将建模的方法真正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二)学校层面。
首先,制定系统的数学建模课程体系,包括合理的学时、学制,保证学生的学习,不能在竞赛前急抓一批学生现学现用。
其次,学校要做好数学建模竞赛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尽量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于在校期间参加比赛,获得锻炼。
最后,学校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不能一味地为了获奖而出现教师代替学生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建州。实用数学建模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2]李尚志。数学建模竞赛教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赫孝良。数学建模竞赛赛题简析与论文点评[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十四
摘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方向、是灵魂,位居各育之首。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寻找德育点,有机渗透德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
有句话说“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可见学校教育将德育教育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如何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挣脱出来,注入完善的、科学性的内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教育模式。数学虽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却蕴含着丰富德育内容。可以根据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的教育,使得小学生不仅学到书本的知识,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注入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内容。做到有机结合,自然渗透的效果。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刚刚步入学校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认知社会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萌芽期,所以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工作从此刻开始,进行渗透德育教育。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学科是沙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而小学生犹如长在沙土里的嫩草,吸吮着沙土中的水分。因此,小学数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学生个体内在的思想品德。而数学教材是教学工作主要使用的教学工具,也是授课的依据,更是小学生获取知识与理解做人的来源,由此,编制科学有效的数学教材为课堂授课提供有益的方式。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德育教育应该只是和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有关,以目前的教育内涵来看,这种观念是落后的,也是十足错误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有教育名言:“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由此可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课堂中来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具有原则性的教育。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知识,渗透德育教育。诸如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注释、解析中,融入不少进行德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以及由说服力的数学数据或知识点。将德育因素融合数学知识进行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无论是在备课中,还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找准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数学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要授课的内容加入生动的德育元素。重要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联系教材,联系小学生生活实际,善于将渗透德育教育延申到课堂内外。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应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数学活动渗透德育。要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与实践性,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将知识回归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本质归宿,学生要有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意识。如在学习乘法估算后,让学生回家后调查每个人一天的用水量,回学校后估算全班60人一天的用水量,再估算全校三千多人的用水量。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水资源的宝贵,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思想就会在小学生们小小的心灵扎根。又如,在学生学过统计后,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我校附近的垃圾场影响环境的现象,最终总结出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再比如,培养小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时,督促小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这样做,不但能扩大小学生的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也能满足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例如:教学“长方体认识”,可以先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长方体实物,如:火柴盒、粉笔盒、砖头等,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自己列举长方体实物(书柜、木箱、厚书、铅笔盒等),通过感知实物,学生对什么样的物体是长方体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感受美、享受美。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科学性与逻辑性很强,但可以让小学生在学好数学的同时从中养成严格、认真的好习惯。显而易见,小学生计算粗心,错误率高。而提高计算能力就一定要养成仔细计算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不要抄错数,看清是什么运算,加减时注意进位和退位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简而言之,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善于捕捉,时时注意、注重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数学学科的的德育教育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效,最终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齐建华。数学教育学[m]。郑州大学出版社。20xx。07。
[2]管建福。小学数学教学艺术[m]20xx。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十五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新课改以来的主流趋势。教育城域网,是指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教育局内部网和校园网的一种传输网络,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提供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应用服务。教育城域网的接入,缩小了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之间的差距,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支持。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要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将信息技术赋予数学知识的新内涵,进行有效的科学整合,改变教学模式,从“要学生学”向学生“要自己学”转变,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展开有效教学的实践。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要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教学模式单一、陈旧,填鸭式的硬塞硬灌,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单一化,学生分析问题缺乏灵活性,更不要说思维创新。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整合数学资源,从教育城域网中的数学资源入手,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进行加工,充分挖掘其中隐藏的数学现象和数学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数学思考,为主动探索新知,提升数学思维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学习抽象的空间图形概念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精心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搜集并加工丰富的课程资料,通过多种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善于运用教育城域网就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搜索并下载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将其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活”化教材。教学时,笔者选取了各种规格和型号的自行车轮胎、电动自行车轮胎、汽车轮胎等生活素材,通过城域网数据库中丰富的教育共享资源,并参考了各种教学设计,将这些生活元素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看到了动态的变化过程,引发学生对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凸显出数学的意义,为下一步主动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础。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学科,其中不乏一些复杂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概念,但农村的小学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维的引导,学习需要感性材料作为支撑,一旦教师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教师要充分运用教育城域网这一平台,将有效的信息资源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通过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将不同类型的轴对称图形的资料、图片、视频等整合在一个课件中,上传到学习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分享交流。在互动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集体探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如有的学生提出:如何找到五星红旗的对称轴?雪花是轴对称图形吗?大自然中还有什么轴对称图形?如何找到对称轴?这样的问题也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笔者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怎么画出对称轴?学生根据讨论和探究,不但把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而且深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意义:每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学生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和之前学过的图形最大不同就在于,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它可以是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从而深入理解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教育城域网的接入让数学资源变得极为丰富,农村小学和城镇小学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而且能够与全国的窗口学校建立有效的链接,通过资源分享互通有无。教学时,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方法,巧用资源库中的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数学思想方法。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如何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笔者参阅了很多资源库中名师的教学方法,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设计了猜想—验证—动手—推理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边乘高还是底边乘邻边,然后运用数方格图的方法进行验证,由此获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高这一推论。接下来,笔者又出示了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是否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可以这样求呢?至此,学生有了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心理需求,在深入探究中逐步形成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十六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充满教育契机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气象,在注重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下,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重点,这要求教师具有教学的智慧,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之下,才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意想象和创造性、探究性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知识性的体验,创设出最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视角由原来的“要我学习”转为了“学会学习”,教师在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展现出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数学课堂在学生的主体行为下显露出智慧的光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方式和策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发挥出小学生自主探索和自由发现的天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好奇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又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数学计算中,教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可是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介绍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风景的想象中而偏离了数学课堂的传授目标,缺失了数学教学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降低。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并创造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小学数学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2、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十七
在教育中,做好小学数学的创新意识培养是学科教育的关键点,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改革,也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指导和提拔,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但是,怎样进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呢,对此,我们将结合相关的论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创新就是任何事情都需求保持持续的发展,继续存在的必要手段;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创新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在文章《大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主要说的是创新的灵魂,若是不可以进行创造性革新的,则避免不了灭亡,不可以进行创新的民族,就意味着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民族,举个例子,中国在清朝时期是个闭关的国家,以至于最后国家面临衰败,更让中华民族有着亡国灭种的险境!再说个例子,一个人总是墨守成规,思想固执僵化,也不上进,那么就注定他一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纵观以前的历史,这样的例子到处可见!最大可以谈及一个国家,最小可以说到一个组织,个人也是这样!从而知道创新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以及知识的传播,包括小学数学教育的普及也是如此,如果时间跳转到21世纪的信息时代,而教师们的教育概念还滞留在古代,其中包括讲座的方法;并且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沟通方法,仍然止步不前,或是抱着:"老师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决定一切,"的态度,当然是不可行的!因此一定要要求老师能不断推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在日益发展的今天,思想教育观念等各个方面都要不断的改善。
简而言之,就是在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的创新,这样做的目标就是一个,即:为适应学生而完成自身教学任务,让这门学科能够受到同学们的青睐,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独立的思维方式,为日后的学业留下过硬的基础。
1、诱发灵感。
灵感其实是一种直觉思维。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会突然产生富有创造性的点子,这就称之为灵感。在认识上它是质的飞跃。它的发生通常都带有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捉到和引发学生学习中闪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巧妙的构思,突破常理的回答,哪怕是一点点的奇想,要及时给予肯定。此外,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产生灵感,这样就可以越过逻辑推理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相关的数学问题,有效的进行引伸。
在数学的解答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举一反三,来进行反复的练习和总结。这是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因为我们并不是要求学生简单的通过某种方法或是某种途径来解答难题,而是通过数学的教育,遇到相似问题,能灵活的去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师在这一点上应相当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要是全方位的,并不是拘泥的,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和创新是密切相关的,它可作为创新意识培养的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育工作中,我们不要只是要求学生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生才会用新的思维解决部分问题。在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营造和假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同时引导他们在实际的情境中发掘一些问题。虽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但在严密逻辑的背后创造性问题也会出现。
4、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十八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创新形势下的课程标准已经逐渐落实,相比于以往的教育机制,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力,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准确定位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开展更加高效的课堂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数学基础教育质量极其重要。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提高,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加强学生对于理性思维的拓展和延伸,同时还能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
1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学生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在6周岁左右,该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故事的兴趣比公式的兴趣大的多,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先了解该节课程涉及到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不要认为数学是很难理解的课程,让学生在更加放松的心态中去完成教学任务。传统教育中,数学教师都会给学生大量的题目来巩固知识点和公式,部分学生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课堂内容时就开始做题,答案准确率肯定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先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开始做习题。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提问和解疑的时间,教师在和学生的问答互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度和敏感度。
2积极开展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的开展必须要有严谨的逻辑性作为支持,如果教师只用数字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无实物情境下的运算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个运算在生活中的价值,而且单纯的思维计算会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困扰,小学生更倾向于涉及到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模式。教师在开展运算知识点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水果来创建情境教学的条件,将水果的价格和数量制定好,让学生随意取用一部分水果来计算这些水果的总价格。学生在计算水果价格的时候会减轻对数学的抵触,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水果的种类和形状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分组计算的同时查看学生对于价格结果的讨论情况,发现公式以及口诀上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乘法和加法的运算规律,减轻公式记忆法的枯燥和乏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质很强的学科,解题过程中需要对课题内容及运算方式进行思考,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掌握,教师应提前告诉学生即将学习的单元和知识点,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更有信心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陪同家长购物时关注买卖运算的方式,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理解和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在与家长互动之后将学生反馈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就超市买卖中遇到的问题和课本上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对运算公式的印象,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4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数学并非一种固定思维的学科,很多数和图形的运算都不止一种解题方式,虽然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其过程有着很灵活的多变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发现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时,应该首先询问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不是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否则很容易打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解题方式不唯一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之后的课堂小组讨论中也能更加用心,有助于活跃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做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上所述,学生对于科目的兴趣和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优秀。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概念、课堂情境、课前预习以及思维扩展带来的高效影响,为学生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小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11):21~23。
[2]潘海燕。探究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xx(02):72。
[3]王粉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d]。延安:延安大学,20xx。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十九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养成的基础阶段,尤其是对于刚步入学校接受系统知识教育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小学数学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授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等思维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效果。文章基于小学数学现行教材优势分析,进一步探究了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原则与具体策略,以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真谛,并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全面地学习数学、了解数学。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成为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学习者只有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学好数学知识。为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充分利用现行数学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优势,遵循相关培养原则,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来不断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则成为当前广大数学教师教研的重中之重。
与传统教材相比,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明显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概而言之,其主要具备以下两方面优势。
(一)教材内容编排得当,衔接自然。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内容大致包括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数与代数,以及部分数学实践与应用的相关讲解。与传统教材相比,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各个模块之间的内容设置更加合理,衔接也较为自然,易于学生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尤其是在涉及比较复杂的空间图形内容方面,其通过各类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达到降低理解难度的目的,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大有助益。
(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
现行的教材在编排形式方面,较以往的教材而言,也更加的多样化。此类形式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十分有益。同时,教材中还设置了许多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得以有效学习和思考,颠覆了传统教材只重学术知识与结论学习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有趣味,并具有开放性,从而促进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和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及能力方面,作者提出以下几项原则: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
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并非单纯依靠教师传授就可达到,同样也不能依靠学生模仿、复制他人,或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得。对于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及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应当通过进行各类数学教学活动来实现。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积极创设各类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对活动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充分地观察、实验、探索和推理,从而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以此才有可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及能力的`目标。
(二)“教”与“学”有机结合的原则。
通过教学实践可知,数学知识的教学与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而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又蕴含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当中,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此,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数学知识中积极寻找其所蕴含的数学思维,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利用和拓展。
(三)循序渐进的原则。
数学思维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其本身具有客观规律。无论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是数学思维的培养当中,都无法一蹴而就。因而,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则应当充分认识该思维所具有的客观规律,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培养、逐层推进、逐渐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育当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及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运用口算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
明算理、会算法、练速度是口算的三种方式,其中“明算理”属于一种算理拼玩的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学生拼玩过程来进行算理学,使学生在拼玩中充分理解数学和培养思维能力;“会算法”则指的是一种笔算的训练方法,其对启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而言,无疑是一把“金钥匙”;“练速度”则是一种训练速度的方式,通过该方式能够增加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从而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整体上看,利用口算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口算过程尽量少动笔;二是口算时间应当进行限制。做到了以上两点,才能充分发挥口算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来诱导学生思维。
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知识显得较为枯燥、抽象,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创设的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以此来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助其深化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例如,在学习奇偶数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学号,分别抽取学号为奇数或者偶数的学生,检查其对该课的具体学习情况。通过简答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三)联系实际以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此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比例尺》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张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来测量北京至天津的距离,在未学习比例尺之前,学生则普遍表示不懂测量,但其又十分好奇如何通过一小张地图就可知道北京与天津两座城市的距离。面对学生的困惑与好奇心,作者乘势导入新课《比例尺》的教学,通过对比例尺概念的讲解以及对上述情景问题的解答,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并且更加认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与拓展学生思维的效果。
(四)巧设结尾来增强学生思维连贯性。
有效的课堂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之相对应的是,巧妙的课堂结尾同样也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知识方面,作用更是明显。例如,在学习《约数和倍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结尾环节设置“动脑筋离开课堂”的游戏来结束课堂。游戏的内容就是该课所学习的知识,即教师取出一张带有数字的卡片,要求学号是卡片数字的倍数的同学,讲出自己学号是卡片数字的几倍之后,就可以离开教室。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游戏作为课堂结尾,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理解程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阶段,通过数学学科知识教学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借用教材优势,科学采取相关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思维的全面性。
[1]刘勇.小学数学中以渗透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xx,(7).
[2]税忠.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xx,(11).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二十
虽然高中数学教材已经进一步改进,更大程度上体现数学文化内容,实验教材在每一章节或模块的始尾都有数学文化方面的介绍,但还都是阅读材料,教师认为学生能看明白,而学生认为考试不考,在教学中,往往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师生对此部分内容都未给予足够重视、平时注重的是对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呈现重数学知识,轻文化素养;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要让师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应该以评价的方式促进高中数学文化的教学,可以把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根植于高考的试题之中,常规的考试中适当涉及常识性的数学文化内容、这样,高中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就会自觉地将数学文化的内容尽可能与高中各模块的内容相结合,逐步地、系统地进行数学文化的传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递,还要重视数学文化内涵的传播,要树立数学文化观: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两个功能即科学技术教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不同,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形式应更为多样化和灵活化,这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其次,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数学文化氛围;再次,提升数学文化品位,在整合资源和优化课堂与活动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善于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合适而巧妙地渗透和传播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熏陶,让学生不但是一个科学人,还是一个文化人,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二十一
一、引言。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二)教学手段针对性不强。
(三)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
(一)创新课堂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趣味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吕玉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9):180.。
优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案例22篇)篇二十二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茶的今天,教师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方法?%a一、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a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认识钟表”一课,在教学中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用的钟表。
讨论如何确定整点、半点、整点刚过和快到整点,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有趣。
又如:“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教材中就利用了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创设了“购物”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认识了人民币。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研究数学的材料、题材,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和数据编制开放性、实践性练习,以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从生活人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a二、以探究的方式体验数学知识%a儿童天生就有一种希望自己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的渴求,孩子们多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发现。
的地板,你能从图中看出哪个房间用的油漆多吗?为什么?借助这一生活情境,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概念,知道了面积有大小之分。
第二层次体会面积单位的意义和作用。
第—个房间比第二个房间的面积大,大多少,需要一个衡量标准,引出平方分米这一概念后,组织学生剪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的硬纸片,用这1平方分米的大小的硬纸片丈量练习册、椅子面、橡皮、指甲、写字本的方格等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后三者的丈量困难的出现很显然需要产生一个比平方分米小的面单位,此时出现平方厘米真有种急学生所急之感。
而后布置了一道别有用心的回家作业,从而将广阔的空间留给了学生。
我布置的回家作业是这样的:用1平方分米或1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丈量家中一块窗玻璃、一扇门、自己睡的床以及客厅的面积。
第二天的数学课,我问孩子们昨天有何收获时。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手一个比一个举得高,“老师我有发现,老师我有发现。
生1:“我在量客厅面积的时候,我发现客厅一块地砖的面积是50平方分米,然后就数出来客厅里共有地砖50块还多半块。
半块的面积就是50平方分米除以2,我就知道了我家客厅的面积是2525平方分米。
这位同学多么有创意啊,在实际操作当中,他们居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面积单位,这创新源自于学生内在需要,没有任何的一点牵强,多么的可贵。
就在我为这两个同学赞赏,还没来得及点评时,同学2已急不可待地叫道:“老师,我这里有更好的发现。
生2:“我是在量我家门的时候发现的,其实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只要用尺子量出要量的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分米,再把长和宽乘起来是几,那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我问过我爸爸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同学所说的不就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就在同学们疑惑的时候,老师适时地提出:“该同学所说的正确吗?”开始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
整节课在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验证各自的发现中度过,让学生在探究及做题相结合的过程中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重点,关注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以个性化的方式引导数学学习%a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应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
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如: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设计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
要求得出一种或几种思路,而优秀生则要求得出多种开放思路。
还可让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在出题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孩子的个性。
总之,新课改、新教材给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我们每个教师首先要挑战自己的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四、以活动化的形式尝试数学应用%a《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学完多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可设计给学校主席台铺地毯的活动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自己量一量长、宽各是多少?求出要铺她毯的面积。
学生合作、测量、记录、计算各有分工,在情趣盎然中完成,既巩固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谛。
当今,新课标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每位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实施,教法是多种多样的,模式是五花八门的,还有待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深入、大胆地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