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具备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适合二年级语文教学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一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教案。
教材分析。
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识字。
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
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
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三、识字教学。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消灭“特务”。借助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
3、交流识字方法。(感悟:有学生发现可用形声字规律识字识记的,也有编故事识记的如“褂”字,孩子说成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四、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看图发现,说说人物的表情、衣着,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2、课件出示语句段落,朗读体会。
(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总理衣着与表情的句子朗读体会。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3、5、6、7、8自然段)。
(反思: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所以我让学生进行分组、个别、比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反复地朗读课文,力图通过朗读来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我指导孩子朗读的语调定为稍高些,因为的感情基调始终是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的,也加上一些运气和吐音的知识,让孩子不光是语调提高,加上自己的情绪激动,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反思:问这个问题是预测孩子可能会想知道什么是凤凰花,想了解凤凰花的有关知识。果然,上课时就有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我就给孩子们欣赏了凤凰花的图片,介绍了凤凰花的习性。)。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二、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恩、凤、凰”)。
三、作业。
1、积累词语和句子。
2、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者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二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点、难点。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二)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三)复习本课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二)练习概括每句话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作业。
1.写本课字词各三遍。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三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二)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三)复习本课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二)练习概括每句话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作业。
1.写本课字词各三遍。
2.熟读全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四
1.通过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认识本文12个生字,会写“凤凰、泼”等生字。
2.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3.通过图片和课外资料的补充,初步了解周总理,初步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我的说课内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难忘的泼水节》是新课程标准第四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学段的阅读课文教学是区别于其他学段的。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着眼点。
2、教材编排特点。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3、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4、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学生情况。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a)自主探究。
《文课程标准》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b)朗读感悟。
《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难忘的泼水节》这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因此,它是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要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要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6、并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
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学会默读,现在就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默读思考了。)。
指名读一读有关段落。
7、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
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8、师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必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六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风、凰、傣、特、咖、啡、端、寿”8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讲读课文,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7个字。
2、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3、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字词卡片、放大插图或幻灯投影。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时候的情景。
40年过去了,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难忘的时刻。板书“难忘的”。
二、导人新课。
1、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尤其是长句子)要多读几遍。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2)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新词。
凤凰花傣族咖啡色端着。
3、指导正音。
“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ei,不读wei。
“那天”,“那么”的“那”读na。
4、教师范读课文。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6、带着问题自己小声读课文。
(1)哪—段讲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
(2)哪—段讲的足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是像火一样红,很红。一年一度就是一年一次。)。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傣历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指导朗读。
练习读。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年—次的盛大节日——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铺上“地毯”,江面上划过龙船,天空中放着花炮,人们热情地欢呼着。)。
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投影图片(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的特写)。
(1)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下身穿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他接过象角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瓣铺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投影图片(泼水节盛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理解:“银碗”“祝福”“健康长寿”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真挚的祝福,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真诚祝愿,仿佛泼水节就在我们跟前呈现。读“健康长寿”要慢些。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因为今年过节与往年不同,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节,心里也特别高兴。)。
“多么幸福”“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
(2)指导朗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词“呀、哇、啊”及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小声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三、练习朗读。
1、指名分段读全文。
2、齐读全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好长句子,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四、总结提问:
课题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
五、作业练习。
1、熟读课文。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七
本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另外,充分运用图画、音乐、录像及教师的语言等手段,为学生再现教材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此外,本课的生字很有特色,可以归类学习、巩固。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八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二)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三)复习本课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二)练习概括每句话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作业。
1.写本课字词各三遍。
2.熟读全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九
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识字。
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
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
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三、识字教学。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消灭“特务”。借助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
3、交流识字方法。(感悟:有学生发现可用形声字规律识字识记的,也有编故事识记的如“褂”字,孩子说成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四、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看图发现,说说人物的表情、衣着,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2、课件出示语句段落,朗读体会。
(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总理衣着与表情的句子朗读体会。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3、5、6、7、8自然段)。
(反思: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所以我让学生进行分组、个别、比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反复地朗读课文,力图通过朗读来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我指导孩子朗读的语调定为稍高些,因为的感情基调始终是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的,也加上一些运气和吐音的知识,让孩子不光是语调提高,加上自己的情绪激动,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反思:问这个问题是预测孩子可能会想知道什么是凤凰花,想了解凤凰花的有关知识。果然,上课时就有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我就给孩子们欣赏了凤凰花的图片,介绍了凤凰花的习性。)。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二、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恩、凤、凰”)。
三、作业。
1、积累词语和句子。
2、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者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十
-->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有了解其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愿望;理解各民族之间团结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难忘。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要继续带着大家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瞧,我们来到了风光秀丽的云南。(播放录象)。
2、同学们,那里的傣族人民正在举行热闹的泼水节呢!师板书泼水节。
你们知道泼水节的来历吗?师补充。
关于泼水节的由来,傣族民间有个感人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捧麻乍的天神把一年划分为旱、雨、冷三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并把这一规定交给一个名叫捧麻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让他按时降雨、放热、降温,使冷热、雨水与人间的农时相符,为人间造福。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七位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3、今天傣族人民过了一个特别难忘的泼水节,(边说边板书难忘的)这是为什么呢?快打开课文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提出要求:借助贝壳的生字把课文读流利,划出词语、段落。
4、读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写什么呢?
三、写字。
左右结构的六个字柏、泼、特、敬、鲜、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研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开了,泼水节到了。(火红火红不仅是讲凤凰花开得鲜艳、有生气,还有感情色彩,它同后面讲的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是一致的。因此要重点理解这个词。)。
小结:火红火红写出凤凰花开得非常鲜艳旺盛,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点明了泼水节到来的时间。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凤凰花开的时间吗?(农历四月中旬,一般为清明节后十天左右,傣族的凤凰花开,泼水节就到了。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进行拜佛、赛龙舟、跳孔雀舞等活动,连续欢庆三天,非常隆重热闹。)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原句是先果后因,改句是先因后果,注意他们在什么地方用。)。
(1)先自由小声说。
(2)指名说。(今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他们特别高兴。)。
(3)齐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小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共几句?每句话写什么?这段话写了什么?
(1)学生讨论。(共4句话,第1句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第2句写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第3句话写人们赛龙船放花炮。第4句写人们热情欢呼。这一段写傣族人民热情欢迎周总理。)。
(2)四面八方、赶来是什么意思?(四面八方各处,范围很大。赶来急着按时到达,生怕来迟了。)。
把赶来换成走来行不行?为什么?
(3)一条和一条条,一串和一串串有什么不同?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要按句子的顺序有条理地说,理解了的词要用自己的意思表达。)。
4.齐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1句话,说这句话写什么?(周总理外貌)。
(2)找出这句话中描写颜色的词,用~~~~标出。
(3)笑容满面是什么意思?用~~~~标出这个词。
(4)看图,理解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5)比较读课文。先去掉~~~~标出的词读这句话,再加上~~~~标出的词读,体会哪样写好,说说为什么。
(6)自由小声读第2句,用标出表示周总理动作的词。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小结:周总理穿傣族的衣服、弹傣族人的乐器、跳傣族人的舞蹈,真是和傣族人民心连心,走在了一起。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祝福、祝愿是什么意思?(祝福祝愿人幸福平安。祝愿向人表示良好的愿望。)。
(2)想象周总理会说什么?傣族人民会说什么?
(3)这段话共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共3句话,第1句泼水节开始,第2句周总理泼水向人民祝福,第3句傣族人民泼水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4)看图理解:周总理端着银碗,向人民祝福;傣族人民有的端着水碗,有的端着水盆,有的拿水瓶,有的打着象脚鼓,个个兴高采烈,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5)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6.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十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积累一些重点词句,并能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难点: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复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
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谁想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了各种方式来迎接周总理,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随机出示)。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人们是多么急切想要见到周总理啊!)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周总理,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指名说)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周总理。当总理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引读)“周总理来了!”
很快,总理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周总理来了!”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周总理来了!”
过渡:是啊,周总理来了!你看——。
(4)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总理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总理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段落,指名读)。
周总理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国家总理,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总理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总理你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
过渡: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的老爷爷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十二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多媒体课件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
听着这旋律优美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看着这几个词语,(西双版纳、凤凰花、一年一度)你回忆起了什么?(生……)
是啊,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出示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的热闹欢快吧!
2、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一说你对泼水节的看法。
3、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4、你看到了什么?(生……)
(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有很多人在相互泼水)
5、(1)请学生表演灌和泼。你觉得人们泼得怎么样?你从哪些词里体会出人们的欢乐来的?(互相追赶、灌、泼)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指导读出欢乐:泼得再用力点!泼得再开心点!)让我们边泼边读,体会一下那欢乐的场面。
(2)刚才有小朋友说看到录象中有很多人,那么在课文中你是从哪儿体会出人多的?(老人、小孩、姑娘、小伙、个个、人人)哪个词又表现出人们的欢乐?(乐开了花)
6、看谁把这句话读得最开心。
(出示句子: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自己可以先练一练。请几个学生读,并评价。
7、为了过节人们做了哪些准备呢?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从书中找出句子来,并且做上记?你找到了吗?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在位置上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比一比谁来得最早。(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将早早、早已要重读);全班齐读。
8、带入情境:小朋友们,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参加了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小组讨论,模拟情境)
9、师进行采访: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觉怎么样?
(3)小姑娘,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呢?你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11、(在学生的回答时相机出示)出示语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齐读)
12、“怎么能不高兴呢?”换句话说就是……那书上用“怎么能不高兴呢?”有什么好处呢?(用了反问,高兴的语气就更加强烈了)我们再来高兴地读一读。
13、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灌,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14、让我们带着欢乐的心情齐读课文第二小节。
2、出示。读一读。
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3、人们除了泼水,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你们看(课件)
(1)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2)让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唱起来,跳起来吧!(孔雀舞)小朋友们,如此开心的时刻,你们舍得离开吗?(生……)你们的心情可以用书上的哪句来表达呢?(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3)你能把你的快乐,你的依依不舍读出来吗?
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泼水节?
(齐诵)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你还知道哪些呢?在小组里面交流你收集的资料。大组交流。
我们祖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相亲相爱,那么在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时候,你想怎么向傣族人民祝贺呢?请你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卡纸上,并在小组内交流。再大组交流。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十三
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了解周总理与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难点。
(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教学设计。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
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
1当时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3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
板书设计。
特别高兴。
欢迎总理。
共渡节日。
幸福难忘。
【设计说明】。
1让学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读贯穿始终。
2巧妙的运用音乐,录像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情景,通过想象总理和傣族人民祝福祝愿的话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通过学生读读,写写,划划,和表演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的探索,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十四
学习目标:。
1、会认17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畅所欲言)。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启发想象:。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生字,齐读,点名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二、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十五
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借史激“情”
要想让学生对周总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周总理的待人处事等细节入手,使学生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先学生查找有关周总理的事迹。通过询问、查找等方法,一个有血有肉的总理赫然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情感上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感互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了。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更是崇拜。以至于许多孩子把“这是老师说的”常常挂在嘴边。这又为我们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课堂上,老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动的。我告诉学生,在众多领导人当中,我非常敬佩周总理,我常常在观看总理的影片时激动无比,我常常为我们有一位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通过学习,和他们的老师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老师对总理的爱戴,尊敬成功地转移到学生的身上。
三、读文悟“情”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总理和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这是文章的中心。通过各种渠道的感情激发,以“情感的熏陶”取代“乏味的讲解”,能使学生跨越时间的隔阂,了解周总理的伟大,对学生突破课文各个难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十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们的动作、表情等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热爱祖国多样的民族文化。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吉、祥”两个字。
学习任务:
任务一: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学习提示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人们泼水节前、泼水节时欢乐心情的词句画下来,和组内同学交流你的感受,准备班级展示。
学习提示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圆圈圈出泼水节里的其它活动,用心品读,感受人们的欢乐。
任务二:正确规范地书写“吉、祥”两个字。
学习提示:仔细观察吉、祥两个字,注意字的结构、易错点、占格要求。
温馨提示: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互学,准备班级展示。
检测工具:
在括号内填入恰当得动词。
()着桶()香水。
()着盆()花瓣。
()着歌()龙舟。
()着舞()烟火。
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课。
(学生自由说。欢乐、兴奋……)。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透过语言文字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感受文字背后传达的浓浓的情感!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学习提示: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人们泼水节前、泼水节时欢乐心情的词句画下来,和组内同学交流你的感受,准备班级展示。
自主学习:自主读书批注,然后组内交流。
展示交流:
a组:
1、交流泼水节前的快乐。
请大家随我看第二自然段的1句。从“早早、早已”两个词我体会到了人们……(盼望已久、迫不及待、万分期待……)可见他们按耐不住的喜悦。
第2句:人们准备了清水,还滴上香水,撒上花瓣,可以看出泼水节在人们心中是多么美好,多么隆重,多么讲究!
2、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请大家随我看3句:)。
我们小组想表演泼水节的活动,理解“互相追赶”“灌”“泼”。
瞧瞧,没有水的表演都是这么欢乐,想看看真实的泼水节的情景吗?(播放泼水节图片。)。
此时,你想用那些词形容泼水的情景?
你往我头上(),我向你身上();
你往我衣领里(),我向你脸上()……。
师:泼的多开心!灌的多痛快!
同学们请随我看第四句。“人人脸上笑开了花,直接写他们的欢乐,”大家看图,瞧!他们多高兴呢!
我们组想痛痛快快地读一读泼水的过程!(读)。
学生质疑:老师,为什么他们身上湿淋淋的,人人脸上却笑开了花?
这个问题好,谁来帮助他?
(学生自由说,教师适时点拨。)。
出示:
我想把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在身上,祝愿。
老师想把这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向同学们,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任务一: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学习提示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圆圈圈出泼水节里的其它活动,用心品读,感受人们的欢乐。
1、交流:
b组:读了这一段,……我们组想通过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感受!(1读)。
c组:对b组进行评价,我们组愿意和他们pk。
d组:对c组进行评价,我们组的读相信大家更能体会到欢乐!
那位小作家来?
2、说话训练。
3、拓展:
我们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资料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
任务二:正确规范地书写“吉、祥”两个字。
学习提示:仔细观察吉、祥两个字,注意字的结构、易错点、占格要求。
温馨提示: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互学,准备班级展示。
自主学习:自学互学。
展示交流:
1、e组:交流字的结构、易错点、占格要求。
2、师范写指导。
3、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清水吉祥如意幸福。
优秀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大全(17篇)篇十七
要想让学生对周总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周总理的待人处事等细节入手,使学生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先利用活动课为学生们播放了有关周总理的记录片。在这些影片里,描述周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参加革命后表现的沉着,机智,乐观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奔走于大江南北到他叱诧于国际外交风云中,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争取外交独立做出的贡献。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总理赫然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观看记录片的同时,在情感上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了。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更是崇拜。以至于许多孩子把“这是老师说的”常常挂在嘴边。这又为我们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课堂上,老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动的。在众多领导人当中,我本人非常敬佩周总理,我常常在观看总理的影片时激动无比,我常常为我们有一位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课前,我满怀激情地把我的这种感受和学生一起交流。我说:“总理的好是我们无法用文字去表达的。假如用老师的二十年时间换回总理的一年时间,我非常乐意。”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一群二年级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我意想不到的。很明显,学生在通过之前观看的有关总理的记录片,他们知道老师对总理的敬佩程度。学生完全和他们的老师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老师对总理的爱戴,尊敬成功地转移到学生的身上。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总理和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这是文章的中心。通过各种渠道的感情激发,以“情感的熏陶”取代“乏味的讲解”,能使学生跨越时间的隔阂,了解周总理的伟大,对学生突破课文各个难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