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文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主题相关作品的精选,它们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范文吧,相信它们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方式。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一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支重要流派,它以“道”为核心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提出了诸多与之相应的思想。第三章是道家思想中的重要章节,主要内容包括道的本性、人性、修身养性等方面。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深感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对自身修身养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首先,道家思想第三章给了我一个新的认识——道的本性。“道”作为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道家思想强调,所有事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本性,这也包括了道。道的本性是无为而治,它不主动干预事物的发展,却能使万物得以自然运行。这种理念对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启示,让我意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以一种更加宽容随和的态度去对待事物的发展,不要刻意干涉,而是应该顺其自然,相信事物的本能和智慧。
其次,道家思想第三章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道家认为,人性是本真而无为的,只有去除种种私欲和执念,才能回归到人本身的本性。在现代社会,物质和利益的压力让我们逐渐迷失自己的本心,导致行为和思想的偏离。通过学习道家思想,我明白了只有去除种种杂念,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才能真正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真善美的存在。
第三,修身养性是道家思想第三章的重要内容。道家思想认为,只有修身,才能养性;只有养性,才能达到道的境界。修身养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人们不断地自我反省、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我看来,修身养性首先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不被外界的纷扰和桎梏所困扰。同时,也要注重个人品德的塑造和道德的修养,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时刻保持人性的纯真和善良。
第四,道家思想第三章让我认识到了生活的意义所在。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满足和外在的成功,往往忽视了内心的自我成长和精神境界的提升。道家思想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通过修身养性,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只有拥有了一个平和而纯净的内心,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才能够保持乐观、坚韧,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快乐。
最后,道家思想第三章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考角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认为人类高于自然,可以随意对待自然环境。而道家思想告诉我们,人类只是宇宙中微小的一部分,不能够超过自然的规律与秩序。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真正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够实现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第三章给了我许多新的思考和领悟,让我深刻认识到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对自身修身养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通过学习道家思想,我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以宽容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事物的发展,坚守人性的本真,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派,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日,在我的哲学课堂上,我们讨论了道家思想的关键概念及其应用。通过这次讨论,我对道家思想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了这一哲学流派的独特魅力。在此,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讨论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对道家思想的理解与解读(200字)。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追求无为而治、柔性而强的方式。在讨论中,我们深入探讨了道家思想中的关键概念“道”和“无为”。我们一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世界运行的规律和道德的标准,是人类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无为”则意味着放下功利心,顺应自然,不去干涉事物的发展。这一思想对于缓解社会压力,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三段:道家思想的实践价值(200字)。
我们进一步讨论了道家思想在实践中的价值。我们认为,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常常过分追逐功利和名利,导致社会关系紧张、人际关系疏离。而道家思想提出的“无为而治”理念可以引导人们顺应自然,释放内心压力,追求自我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同时,我们认识到,道家思想对于领导者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领导者应以柔性的力量去治理,不强制他人,而是以身作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引导和影响身边的人。
通过这次讨论,我不仅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也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我常常感到压力很大,疲于应付各种任务和期望。然而,道家思想告诉我,过于焦虑和急切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相反,放松心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此外,我还体会到柔性的力量在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我会以柔性而强的方式去面对挑战和压力,秉持“无为而治”的信念,以更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第五段:对道家思想的展望(300字)。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进一步思考了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我们认为,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道家思想提出的“顺天而行”的理念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环境问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传承道家思想,用其智慧和理念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总结(100字)。
通过这次课堂讨论,我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出了“道”和“无为”的重要概念,对于减轻社会压力、提升领导力、引导人们过更宁静的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我的生活中,我会秉持道家思想的理念,以柔性而强的态度去面对挑战和困境。同时,我也期待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扬。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影响并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通过对道家思想的学习与思考,我深深体会到了道家思想的独特魅力与价值。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体的自由与无为的境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启示。接下来,我将重点论述我对道家思想的心得与体会。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它代表了宇宙和自然的本源,是一切万物之母。道家强调人应追求与道的合一,即“道法自然”,力求融入自然的规律,达到内心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功利与物质的满足,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和人心的扭曲。因此,借鉴道家思想的精髓,让人们重新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并与之和谐共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与无为的境界。在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名利与权力,远离内心的自由与平静。而无为的境界要求人们放下欲望的纷扰,返璞归真,安于现状,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思想对人们的启示在于,要提醒人们珍惜自由的心灵状态,摆脱功利的驱使,追求内心真正的满足与平静。只有与自己和谐共处,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竞争激烈,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的共情和共识。道家思想对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道家的“无为而治”精神,告诉我们治理社会不应过于极端与强制,而是应当尊重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让事物得到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道家也强调和谐共处与包容互信,提倡以柔克刚、以德服人,通过温和的方式来减少社会冲突与摩擦。这种理念对现代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五段:个人的修身与境界(200字)。
最后,道家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与境界也有着极大的影响。道家强调个体的自由与无为的境界,主张个人应当追求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满足。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困扰,追求物质的满足,却常常迷失了内心的真正诉求。借鉴道家思想,我们应当懂得放弃一些不必要的欲望与负担,充实自己内心的世界,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解放,并且在生活中体现出无为的境界。
总结(100字)。
道家思想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与思想方法,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改善个人与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道家思想的学习与思考,我领悟到了自然的神奇与和谐、内心的自由与平静。借鉴道家思想,我们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一种更加平静而深邃的生活境界,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与有意义。同时,道家思想也为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让我们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寻求和谐共处的方式与方法。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四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流派之一,是由庄子、老子等人所发扬光大的。道家思想强调的是道的存在和修行的方法,在对于人生、宇宙及自然等方面都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认识和思考途径。
第二段:第三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这一章从修养身心的角度讲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们要将自身和自然相融合,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一章节中,道家思想提出了很多禅修的方法,帮助人们对内心进行深入的探索。
第三段:我的看法和理解。
在我看来,道家思想倡导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修行状态,强调个体需要将自己和外界分离开来,遵从自然规律,与自然相融合。对于我而言,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经常感到紧张、压力、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困扰。通过学习道家思想,我开始意识到人对于自身要求过高,而如果能放下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与自然相融合,会让人生变得更加平和。
第四段: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人们由于工作压力、经济压力或者是生活负担等多方面压力的影响,很多人都感到焦虑和不安。这时需要学习道家思想,通过修行,达到放下欲望和需求,获得自我的内心平静和自在。这对于当代社会压力大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段:结论。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的第三章对我们的启示非常深刻。人们应该学会修行和内心放松,遵从自然规律和自我内心的原则,达到内心平静和个人成长。如果我们能采纳道家思想中的一些理念和实践方法,定会有助于我们在当代社会压力下建立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我们的个人价值,享受更加幸福的人生。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五
第一段:引言(大致200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是备受推崇的一种哲学思想。在道家的经典《道德经》中,关于心的思想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道家认为,人的内心是有必要关注的,因为人的内心会影响到个人行为以及社会的运行。在本文中,将会探讨道家思想中关于心的理论,探究心的本质、心的作用以及道家对待心的态度,力图深入了解道家思想的内涵,启发自我思考。
第二段:心的本质(大致300字)。
在道家思想中,心是指个体的思维、情感和意识的总和,是一种抽象的存在。道家主张“知心卫身”,认为“心”是认识主体的归属,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源头和根据所在。道家认为心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涵盖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甚至是心灵寄托,是“天人合一”的存在。心不是单纯的感觉或意识,还包括了思考、情感、欲望等方面。了解心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实现自我管理。
第三段:心的作用(大致300字)。
道家认为,人的内心能够影响到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运作,因此理解心的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首先,心是人的行为动因。个人的行为决定于其心理状态,因为人的内心会影响到其行为与态度。其次,心会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一个内心平静安详的人通常比心内混乱的人更易于与他人相处,也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此外,心还能影响到个人的身体健康。一些研究表明,心理压力引起的生理反应会导致人们的免疫系统紊乱,引起一系列疾病。因此,了解心的作用能够帮助个人保持身心健康。
第四段:对待心的态度(大致300字)。
道家认为,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内心。心对人的行为、思考和情感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待自己的内心。在对待自我内心方面,道家的主张是以“无为而治”为核心。这种做法是指不要将自己的内心抱有强烈的欲求和情感,而是要以一种平和的状态来面对内心所带来的挑战。道家认为,一个人若放松对强烈欲望的控制,则内心湖面会平静下来,自然而然地消弭了内心障碍,即使是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保持平和心态。
第五段:总结(大致200字)。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道家思想中关于心的理论,针对心的本质、心的作用和道家对待心的态度进行了详细阐述。关注心的内在世界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生活以及社会奠定了基础。了解道家思想,通过其理论把获得三种好处,分别是:更好的理解了自己的内心,深入了解了心的作用和明确了对待自己内心的态度。最终,能够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改变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提升。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六
道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宇宙和人生的一种独特理解和哲学探索,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在我对道家思想的学习和思考中,我领悟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心得。道家思想以其追求“道”的本源、强调“无为而治”和反对过度的活动等观点引人注目。它在每一个方面都深深影响了我的思考方式和对人生的理解。以下是一些我从道家思想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道家追求“道”的本源所吸引。道,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旨在指导人们如何生活和追求真正的幸福。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源于某种本原的力量,这种力量被称为“道”。它是宇宙的起源和变化的本源,无处不在且难以捉摸。而人们通过修道,即通过反思和自省,可以接近“道”,从而实现个人的进步和内心的满足。
其次,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其他学派的观点不同,道家强调不要参与过度的活动和干预,以避免破坏自然的平衡。他们认为,人应该学会任由自然发展,并随波逐流,而不是过度干扰。这种思想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更加注重平衡和自然。它提醒我要接受事物的本性,并学会欣赏和舒适地居住在那个瞬间,而不是过度思考和抵抗。
此外,道家的观点也引导我反思自己对于权力和追求的态度。道家认为,权力过贪和追求过度都会导致灾难和痛苦。他们强调谦逊和节制的重要性,在欲望面前要保持清醒和自律。通过修道,人们可以减少对物质和权力的关注,从而更好地追求内在的平静和和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让我重新评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以确保我不会迷失在虚荣和功利中。
此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道家的思想也给我提供了一些指导。道家认为“以柔克刚”,即无论何时何地,保持柔软和灵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们倡导在不同的条件下适应环境,并避免不必要的抵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思考方式,教会我在面对逆境时保持冷静和灵活。它让我认识到,人生的挑战并不总是需要剧烈的抵抗。相反,通过接受和调整,我可以更好地应对和处理问题。
最后,道家思想中关于心态和修养也为我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指导。道家认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在人生中提供平衡和指引。无论是通过冥想、读书还是与大自然接触,道家都强调培养内心的安宁和智慧。这让我认识到,花时间调整和修复自己的内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境。
综上所述,在深入研究和思考道家思想之后,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道家思想引导我追求“道”的本源,通过“无为而治”和谦逊的态度来获得真正的幸福。它还教会我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柔软和灵活,并提醒我修养心灵是重要的。这些体会和心得不仅对我的个人成长有所助益,也提醒我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平衡和和谐。道家思想可以说是一种智慧的源泉,在我们追求人生意义和快乐的道路上给予我们重要的指导。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七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派。它强调自然、自由和超越,开创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在我接触道家思想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的联系,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体会。
道家思想认为,宇宙间有一种本原的、无形无质的存在,即“道”。人只有通过依靠道来认识宇宙,才能真正达到内在的彻悟。此外,道家思想反对功利主义,强调返璞归真,追求自然、简朴、超越自我。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过多的欲望与物质,追求真正的内心愉悦。
道家思想对于个人的修养提供了许多启示。它强调内在修养的力量,即通过物质与欲望的消减来达到心灵的明净。正如庄子所说,“以虚明为身,以物假为助。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之所至。”这种修养方式可以引导我们通过身心合一与自我坠落的方式,来达到一种顶峰状态。
面对当今繁杂复杂的社会现象,道家思想也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和启示。它要求传统的一些行为准则向道德经的理念转变,即追求和谐、共存和协调。由此可以看出,道家思想的价值观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唯有明确自己的处所和地位才能够真正和他人共和共世。在现实中,我们不仅仅要进行自我修养,也要通过与他人互动和沟通来达到更高的境界。
第五段:总结。
最后,道家思想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理念体系和行为准则,这些理念和准则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普适性,可以用于引导人们生命中的方方面面,推动个人、社会和人类整体向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在此,我们希望能以道家思想为向导,走出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八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深远的影响使得许多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上一学期的哲学课程中,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道家思想的课堂讨论。这次讨论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并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下是我在课堂讨论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讨论了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道。我们一致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原理,是一切存在的本源。道不可言说,超越了人类的理解力,无法由智慧所捕捉。在这一观点的引导下,我以前对于一切事物的深究和解释突然变得多余了,因为我意识到了人类的智慧始终无法完全理解世界的真正本质。这让我更加谦虚地面对世界,不再自以为是地对一切事物妄加评论和判断。我开始学会包容和理解,对待世界充满敬畏和谦卑之心。
其次,我们讨论了道家思想对于个人修养和修身养性的影响。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放下功利心和个人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我曾经在个人修养方面遇到困境,总是为了成功和名利而努力,但同时也常感到焦虑和疲惫。这次讨论中,我深刻领悟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才是真正的成功。因此,我开始尝试放下功利心和欲望,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发现,当我不再过度追求外在的成功时,我反而能够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生活也变得更加有意义和快乐。
第三,我们讨论了道家思想对于领导和管理的启示。道家强调以德治国,提倡领导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和品质去影响他人。在此讨论中,我们明确了道家与现代领导理论的契合性。在现代社会中,很多领导者往往过于强调权力和地位,忽视了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然而,道家思想给予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有效的领导不仅要具备管理和决策的能力,更要具备道德的高尚品质和行为的榜样力量。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现今的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四,我们讨论了道家思想与现代社会问题的关系。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讨论了一些当代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社会不公和人际关系的困扰等。道家思想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和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和改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认识到,当代社会问题的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人们的欲望和贪婪,只有通过顺应自然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我们讨论了道家思想对于个人幸福的影响。道家思想强调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并提倡身心的和谐与平衡。在这次讨论中,我们分享了各自追求幸福的经验和心得。有些同学谈到通过冥想和静心活动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有些同学则强调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不同的方式可能适合不同的人,但我们都意识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是幸福的关键。这次讨论让我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幸福路径。
总结起来,这次道家思想的课堂讨论深深地影响了我。我从中领悟到了顺应自然、追求内心平静与宁静的重要性,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同时,道家思想也为我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去理解和思考现代社会问题。我相信,通过对道家思想的深入了解和实践,我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之道。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九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被视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概念,强调追求自然的道,并以此来指导人们的生活和修炼。通过学习与思考,我深刻体会到道家思想的独特之处,并对其所弘扬的价值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从“道”的意义、无为而治、逍遥游、生态观和审慎之道等方面,展开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首先,道在道家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道被视为宇宙间的最高真理,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和本原。道的含义极其深远和广泛,它既是某种实体,又是某种非实体。道在物质世界中具有神秘的本体,但又超越物质,包含一切存在的根本力量。在我的理解中,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量,它不仅存在于山川河流、万物生灵中,也存在于人类的精神内心。人们只有通过心灵的净化和修炼,才能感悟道的真谛,并与之融合。
其次,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以无所作为的态度来处理事物。这并不是说放弃行动,而是指在行动中不操之过急,不做无谓的干涉,以保持某种均衡和和谐。在日常生活中,我意识到自己常常过分强调控制和干预,结果导致了烦恼和困惑。通过道家的思想启示,我明白了无为而治的重要意义,学会放下过度的执着和不必要的干涉,以达到事事畅通、无欲无求的境地。
逍遥游是道家思想的另一个重要观念。逍遥游强调个体的自由与达观,倡导人们放下世俗的纷扰,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在我感悟道家思想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是否被各种琐碎的事情所困扰,是否迷失了自己的内心。通过修行和调适,我逐渐学会了释放束缚,让心灵飞扬,终于体验到那种释然自在的境界。逍遥游让我认识到,人生并非只有物质和功利,更重要的是追求心灵上的富足和满足。
道家思想对生态观的提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顺应自然、维护和谐的生态环境。我深感现代社会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使得人与自然失去了原本的联系和平衡。通过学习道家思想,我体验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也痛感到环境破坏的风险和代价。因此,我下定决心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
最后,审慎之道是我对道家思想印象最深的一点。审慎之道要求人们审时度势,从容冷静,不被欲望所驱使。在我日常的行动中,我常常陷入冲动和欲望的泥淖之中,制约了自己的进步。通过学习道家思想,我悟出了审慎的重要性。在面对琐事时,我学会了思考后再行动,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后悔。在面对选择时,我坚持秉持审慎的态度,不盲目跟从时尚或者社会的舆论。这种审慎之道不仅使我能够避免错误的决策,也帮助我在求知和修行上更加深入。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以“道”的概念为支点,构建了一整套完整的哲学体系。我通过学习与思考,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其所弘扬的价值观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逍遥游、生态观和审慎之道等概念,都给我带来了新的视野和生活理念。我将以此为指导,努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审慎地面对人生的抉择。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道家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萌芽。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内在的自我修养与真实的心灵体验,十分符合当代人们追求健康、平和、理性的生活方式。在我接触和学习道家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这种思想给予我的启迪和帮助。本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试着总结出几点关于道家思想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道”是本源,寻找原初性的归宿。
“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宇宙最初、最本源的力量,“道”超越了万物之上,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被无数的干扰物和琐事所困扰,如何找到自己的本初之道,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寻找本初之道的道路上,最为重要的是要抛开虚妄的一切,吸收周遭的气息,将注意力放到自身的思想、精神、感受上来,通过感悟天地,达到让身心合一、充满力量的境界。
第二段:“无为而治”,指导一个简单而有序的生活。
“无为而治”强调的是不做无用之功,遵从自然,不要去干预和改变它。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也有应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被琐事所淹没,生活充满了杂音与迷茫,一些自以为是的改变或者“干预”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加混乱。生活就像一场比赛,我们需要放松心态,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顺应它们的节奏,才能保持一个简单而有序的生活。
第三段:“以柔克刚”,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以柔克刚”极为重要,不仅涉及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还涉及到处理时间和环境的问题。我们要善于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保持一颗灵活的心态。只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面对复杂的状况时能够以“柔”克“刚”,从而很好地应对各种问题,预防一些问题的发生。
第四段:“若水行云”,集中精力,保持心境平和。
“若水行云”中的“若水”指的是柔软而平静,“云”则是指流动和变幻。这两个都是很重要的思想,它教我们融入自然,与大自然一同流动变幻,而不强求必然或者不必要的东西。每个时期我们都会面临一些压力与困难,如何才能在这些压力下保持心灵的平和?“水”具备非常强调的包容性,它是可以具有生命力的,它也可以灌溉万物,给予世界以生命和力量。同时,“云”像烟一样轻盈飘逸,即使在自然界的巨大变幻中,始终没有停止。如何将“若水行云”的态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实质上是让自己保持最初的本质,始终活在当前。
第五段:“自然而然”,摆脱不必要的担心与烦恼。
“自然而然”则是摆脱不必要的担心和烦恼,感受天地的安宁,自我陶冶。这种思想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理念,让自己在具有高压、繁忙的生活环境中也能轻松自在,避免因为琐事焦虑的情绪影响到生活的品质。在追求自然与安宁中,心灵深处得到了平衡,享受到了被尊重与关注的机会,也更容易体会到人本质的美好。
总结:
如今,我们生活在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道家思想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我们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中依然保持一份平静和内心的清明,发现人生追求之路上的意义。只有当我们全身心去感受和领悟生活才能真实、深邃地理解并实现道家思想,寻找到内心底层的力量与美好。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十一
那句在电视剧里反复出现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是出自《道德经》的第一章,我不明白别人在看电视剧时明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看时只觉得好玄奥的句子,完全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一章讲的是老子他自我的哲学理念,认为“道”生万物,为万物本源。其实翻翻这本《道德经》,你会发现“道”的出现很频繁,“道”是作为老子哲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代表着他对宇宙人生独特的深刻感悟和体察,对自然界,世间万事万物的观察和思考。“道”不可言说,也不易轻易领会,它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漫长历程。
我们高中的学校有一块石头,倚在一棵很高大的树下,那块石上刻了“上善若水”四个字,是深绿色的字,与那棵大树倒是映衬得挺好看。“上善若水”这四个字也是出自《道德经》第八章,可能有人也在电视剧里看到过,它讲的是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也是如此。水是柔弱的,可它又是最有力量的,甚至能把石滴穿。人的品性当如水一般,已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四个字虽然简单,却决不易做,仅有真正善良的人,才能真正做到。
《道德经》里讲的道理还有很多,虽然也有些在此刻已经失去了意义,但里面还有很多在今日仍有着重要进取的意义,仍值得我们去珍藏和学习。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十二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还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经》倡导欲壑难填、无为而治。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聪慧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华。当今社会科学兴旺,社会经济高速开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肉体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更应该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辰坚持狂妄自大、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要“不妄为”才干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义务,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经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无动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才能。实是信服信服!再加上一些经典事例,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呼应前文,升华主题,把作者本人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打动和难过,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文章中之极品,古文中之绝笔!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十三
3.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陶渊明。
4.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曹植。
5.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李白。
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
7.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叔本华。
8.附和真理,生命便会得到永生。——泰戈尔。
10.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伯克。
11.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卢梭。
12.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雨血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冼星海。
13.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莎士比亚。
15.懒惰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还有别人的成功。——朱尔·勒纳尔。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十四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杨朱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之学。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能够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主角。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故道家与道教常被混淆。实际上,道家与道教有很大的区别,用著名学者柏杨先生的话说,那是“狗与热狗的关联。”
道家学派的基本观点。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思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一样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职责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潜质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应对世界。
道教标榜老子与《道德经》,乃出于道教本身和三教对抗形势的需要。正因道教的思想理论渊源“杂而多端”,需要象《道德经》中那样的“道”来加以概括。而老子善摄生者无死地的长生思想以及传说中老子的高寿(“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与道教修道成仙之旨又相吻合。加以秦汉以后,老子被尊为圣哲,受人尊敬,汉初又与黄帝并列,合称“黄老”,地位极高。复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位在孔子之上;“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似犹佛教之始祖。在三教对抗中,崇奉老子,有助于道教同佛、儒相抗衡。
历代帝王对神化的老子,或立庙祀奉,或加尊号册封,其中尤以唐代为甚。唐太宗诏称“朕之本系出于柱史”,唐玄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其后一再加封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宋真宗继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推荐阅读资料三: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十五
过去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道家不讲法治或不重视法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充分挖掘《老子》中的法治思想精髓,或仅把道家思想理解为老庄思想而忽视了对黄老道家思想的研究。系统了解道家法治思想,对我们今天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有一定启发和借鉴作用。
《老子》中的法治思想。《老子》中称脱离道的“德、仁、义、礼、法”为“道之华”和“愚之始”。但它对符合大道的“德、仁、义、礼、法”持一种推崇态度,如对“与善仁”的期待、“有德司契”的赞扬和“无德司彻”的抵制,等等。针对春秋时期“侯王”恣意妄为、恶法盛行、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情况,《老子》鲜明指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也就是说,统治者有法不依、恣意妄为是社会混乱的罪恶渊薮;恶法盛行,必然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老子》强调:“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只有推行“良法”,才会有“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效果,并使人们逐渐回归到自然的天性。《老子》强调导致社会混乱的根源是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恶法盛行。
黄老道家的法治思想。黄老道家思想既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又兼收并蓄了儒、法等家的'观点。它揭示了法律的起源、特征及法与道的内在关联,讨论了德与刑、立法、司法等具体问题。关于黄老道家思想的划分、著作真伪等问题,学界争议很大;但把《黄帝四经》《管子》《淮南子》等作为黄老道家的作品,则异议不大。黄老道家提出了“道生法”的命题。《黄帝四经》曰:“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管子》载:“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权”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来源于道并由道生发出来。黄老道家认为,道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之“玄德”,法是道在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体现;道公正无私、公平自然等特性,理当成为法的内在规定性。由道生法,以法治国,不仅确证了法律本身的合法性,而且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
黄老道家在执法上主张“唯公无私”。既然“道生法”、法是道的体现,那么,任何人都不得超越和蔑视法律。《慎子》曰:“智者所以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即使国君亦不能“自任”,只能“任法”。慎子强烈反对“人治”,把“人治”看作是一种最大的“私”,在执法上极力主张“唯公无私”。黄老道家在司法中注重刑德并用、先德后刑。《经法》曰:“法度者正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乱也”,“精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它主张刑德并用,但应先德后刑;司法官员倾心于公正,排除私心,才能使赏罚必信。换言之,就是树立司法的公信力。黄老道家所说的“无为”与《老子》中的“无为”有所不同。《十大经》曰:“欲知得失,请必审名察形,刑恒自定,是我愈静,事恒自施,是我无为。”这里所说的“无为”,体现为“法令既明”条件下的与民休息和社会秩序井然下的各自有为。它主张在法律框架内,鼓励人们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在黄老道家看来,民富既是法律推行的结果,也是民众守法的前提。黄老道家的这些法治思想,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十六
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见素抱朴、少私寡欢。
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5、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6、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0、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11、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12、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13、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8、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19、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0、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2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5、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7、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8、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9、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30、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
31、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2、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3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4、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3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9、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4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3、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44、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7、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9、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5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5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5、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6、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5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6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6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7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7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7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8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8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8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8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87、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8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9、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9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9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9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95、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9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9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9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0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0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0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0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优秀道家思想体会范文(17篇)篇十七
推荐阅读资料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
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礼貌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下社会职责、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就应看到,道家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务必的腐蚀性。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推荐阅读资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