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我巩固所学知识,还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一
作为一位社会人士,我对于访惠聚这个项目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听说它是一项致力于改善农村经济状况的公益活动,不仅能够提供经济援助,还能够帮助农村居民开展自己的事业,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最近,我有幸参与了一次访惠聚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个项目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段:了解农村状况。
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了解到了农村居民面临的困境。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居民因为资金不足无法开展自己的事业,只能依靠务农来维持生计。而且,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很多农村居民对于外部经济形势和机会也缺乏了解。这导致了他们面临着严重的贫困和生活困境。了解到这些问题后,我更加坚定了参与访惠聚活动的决心。
第三段:亲身参与。
在实际参与访惠聚活动中,我体验到了真正的惠民工作。我们小组通过入户调研,了解了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想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援助和建议。通过与农村居民的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迫切需要改变现状的心情。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创业或者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也和访惠聚团队一起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帮助,真切感受到了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第四段:思考与反思。
在参与访惠聚活动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农村居民的实际困境,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足。我意识到,在城市的生活中,我有时候很难体会到农村居民的处境和需求。我常常盲目地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却忽略了身边仍然存在的很多困难。通过参与访惠聚活动,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深刻反思了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不足。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次访惠聚活动,我深深体会到了公益活动的力量和意义。仅仅援助资金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帮助居民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意识,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参与者,我将继续关注农村居民的需求,并积极参与到访惠聚等公益项目中,为改善农村状况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经历,去传递公益的理念和人文关怀,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公益事业中来。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改变农村的面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是我对于访惠聚学思践悟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参与,我认识到了自己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性,也对农村居民的处境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关注。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为改善农村状况尽一份力量,我们定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公平的社会。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二
访惠聚文化润疆,是我参与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在连通心灵、促进交流和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下将从我参与活动的经历、受益感受、文化润疆的意义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和传递访惠聚文化润疆的精神。
在参与访惠聚文化润疆的过程中,我有幸去到了西部边疆地区。一路上,我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广袤辽阔和独特的魅力。我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亲身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文化传承。我见证了访惠聚在边疆地区所做的文化推广工作,如组织文化活动、修缮文化遗产、挖掘民俗文化等。这些经历使我对访惠聚的工作充满信心和敬意。
参与访惠聚文化润疆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我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增进了对他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了解。我感受到了他们朴素、淳朴的品质,以及他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这种感受让我更加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并教会我学会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一切。其次,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我发现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纽带作用。在文化交流中,我看见了几十个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学习、交流,忘记了彼此的差异,只关注彼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文化的力量,它能够消除隔阂、拉近距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文化润疆对于边疆地区的意义不言而喻。边疆地区往往因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原因,有一定程度上的文化闭塞现象。而文化润疆就是通过传播和弘扬优秀文化,激发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心,提高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推动边疆地区的发展。文化润疆让当地居民有了更多的文化认同感,增进了社会凝聚力,培育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文化润疆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边疆地区,了解这里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因此,文化润疆不仅是对边疆地区的一个改善和提升,也是对整个国家文化建设的一种贡献。
展望未来,我坚信访惠聚文化润疆会在更广阔的领域有所突破。首先,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文化交流活动在边疆地区开展。这些活动能够整合当地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发展出与时俱进的文化产业,为边疆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其次,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人参与到访惠聚文化润疆的行列中来。通过这样的活动,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能够在互动中体悟到文化交流的乐趣和力量。最后,我希望未来的文化润疆能够更加注重传承和创新,让当地的文化底蕴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引导当地居民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特色。
总之,访惠聚文化润疆是一项富有意义和前景的工作。通过参与和体验,我深刻领会到了文化在连通心灵、促进交流和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相信,在访惠聚的引领下,文化润疆将在未来展现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三
3月,新疆的气候并没有像内地的春天那样温暖,树枝还没有发芽,春风还很凛冽,似乎新疆的冬季还没有结束。但是在新疆公务员的队伍中,每一位干部的内心深处,都翻涌着一股热潮,都在为一个决策而忙碌。从一开始的下达通知,大家的议论纷纷,积极踊跃的报名,到最后名单确定的那一刻,我深知我将和我的同事们带着自治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责任和使命踏上南下的列车,去到我从没有去过的南疆喀什,内心滋味万千。近一年的驻村工作和生活,丰富了我的心路历程,内心也有了很多变化。我也十分愿意分享我的体会与感想。
一、接纳与了解。
3月5日一早,我们的列车就到了喀什疏勒县,这个对于我完全陌生的地方。在去往英阿瓦提乡比纳木村的途中,我一直在向窗外张望,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灯火辉煌,满地黄土和未发芽的枯树,想着我即将要在这里工作生活一年,我又想起了临别家人前的不舍和不到两岁的孩子,心中难免不是滋味。其实对于我来说,下村前最大的心里障碍,就是想家和担心安全。但是现在,这种顾虑已经完全消除了,我想这归功于四个字:接纳与了解。
接纳就是我必须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是一名年轻的机关干部,我从大学校园直接进入机关,没有任何基层工作经验,我需要这样一个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我也必须要从一名共产党员和公务员的职责出发,担当起这个责任,接受这个挑战,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对得起自己的这份工作。有了这些对自己的告诫,家和孩子就放在了第二位,即使泪水和思念如何的翻涌,我也欣然接纳了这一切。
了解就是通过这一年的住村工作,我了解到了南疆的农村生活,也了解了南疆的农民。南疆的农村条件艰苦,很多农民家中还喝不上自来水,农田因为缺水得不到有效的灌溉,电压经常不稳,导致农民生活不便,经济收入的渠道甚少,农民增收不显著。这些都是南疆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我了解到南疆农民的淳朴、善良和热情。虽然语言不通,交流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但是他们内心的纯真和善良深深打动了我。有一次在乡村道路上行走,我和同伴搭了一家维吾尔族的毛驴车,他们并不介意,而是很热情的招呼我们上车,我用刚学会的几句维语向他们问好,剩下的时间就是对望着笑,但是这笑容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那种笑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还有一次,村委会的院子停水,我们需要去村委会马路斜对面的大渠里提水,我和同事提着桶子刚打好水,一个农民恰巧路过,看到我们提着水准备回去,他连忙下车,提过我们手中的水,放在电动车上,慢慢的将车子推到村委会。他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路人,完全可以不帮助我们,但是他却主动帮忙,这让我的内心多了一份了解与感动。这两个小故事虽很普通,但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很多,村民帮助我们修电灯,修排水沟,送来自己家种的杏子和西瓜。一件一件的小事凝聚起心中的感动,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因为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信任,只有信任,才是一家人。
二、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工作。
有了接纳与了解,我想我可以完全敞开心扉的投入到“三民”活动中。“三民”活动通俗的说就是让广大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百姓的诉求,解决群众的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的树立党员干部亲民为民的良好形象,有力的推动基层的建设,让群众们过上好日子,让他们能够看到感受到变化,享受上实惠。
住村后我们才真正感受到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和生活环境的截然不同,为尽快融入住村工作,融入基层生活,我和大家一样克服交通、饮食、住宿等方面问题,在工作生活上迅速进入角色。积极配合村两委会召开会议,主动与村里的老党员、困难户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村里的农牧业发展情况等。在最初的三个月,我们工作组几乎每个工作日都在走访入户,知民情、摸实情,与农民朋友唠家常、交朋友,听他们的真话、实话,甚至是牢骚话和不满情绪。有问题和困难当场记录,争取协调有关方面予以解决,我相信只有实实在在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全心全意帮助他们,才能取得村民的信任。
不知足不觉中,我在基层生活工作已经10个月了,在十分珍惜这次基层工作机会的同时,也总结了“四个感受”.
一是感受到这里的民风纯朴。在入走访中,我深深感觉到这里的民风纯朴,热情、善良、朴实,对党和政府怀有感恩之心,对工作组寄予希望。不少群众主动找工作组交流思想、反映情况。在入户走访中,来到一户三老人员家时,工作组的同志们与大爷围坐在炕头,询问他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唠家常。这位70多岁维吾尔族大爷深情的说着他对共产党的感恩之情,诉说着此生最大的愿望是去北京看毛主席,虽然语言不通,但我能感受到他那颗善良而感恩的心。有时在村委会,会遇见来办事的村民,只要相互看到彼此,我都会与他们微笑,问候一句“亚克西木”,他们也热情的与我回应。还有很多老乡邀请我们到家中坐客,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我们。虽然民族不同,语言不通,但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善良、淳朴和热情。我有信心和这样的百姓一起,交朋友结对子,共同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二是感受到肩负的责任重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非常关心农村建设,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入村后,群众们对我们工作组表现出了极大的欢迎,同时也对我们有着很高的期盼。在前期走访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和最不愿意听到和看到的是农民增收难度大、用水用电难以保障、村民业余文化单一、村小队的道路没有硬化等诸多问题需要有待于解决。我感受到做为“三民”活动工作组的一员,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肩负着重大责任。于是我们协调有关部门,使全村没有通自来水的农户全部通了自来水,听到他们说着“热和麦特”,我感受到只有实实在在为民服务,办实事,才能拉近干群距离,真正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是感受宣传政策的必要性。走访入户,交心座谈,进行政策宣讲,答难解惑,是工作组的主要工作任务。据了解,许多群众通过电视、广播及乡政府传达等途径知道惠民政策,但对具体内容一知半解,有的只了解个别政策项目,不清楚自己应该享受哪些政策,造成因不理解政策、公开公示不透明对村委会干部产生一些误解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走访中力争现场答复,现场不能答复的承诺尽快答复,确实答复不了的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并反馈意见。通过走访,我感受到只有耐心细致地帮助群众理解惠民政策,才能增强群众致富信心和动力。
四是感受到基层干部辛勤的工作和强烈的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住村工作增进了机关干部对基层干部的理解和支持,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千头万绪,百姓的衣食住行样样都要操心,事事都要管理。很多干部天不亮就开始上班,深夜才能回家,基本没有周末,有的还要24小时值班,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表现出了很高的觉悟和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值得我学习。我们有信心和这样的基层干部一起,做好住村工作,完成六大任务。
住村工作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新的课堂,也是一个大的舞台。作为第一批的住村干部,使我感到:只有亲身经历过,方能尝尽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用心思考过,才能学会其中的真知灼见。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四
近年来,中国的访惠聚活动在新疆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活动旨在促进弱势地区的发展和扶贫,通过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访惠聚文化润疆活动,并深刻感受到了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入了解了新疆地区的文化特色,亲身感受了当地人民对文化的热爱和渴望改变命运的心情。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首先,访惠聚文化润疆活动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新疆地区的民族文化。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限制,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正逐渐消失。访惠聚活动通过组织文化交流和展示活动,为当地的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激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我在活动中看到了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音乐和手工艺品,这些都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宣传和传播这些文化,访惠聚活动帮助当地人民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传统,进一步弘扬和传承。
其次,访惠聚文化润疆活动可以促进经济和扶贫发展。在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观摩当地的文化表演,还参观了一些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农业项目。通过与当地的企业家和农民交流,我了解到访惠聚活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和帮助。例如,在参观了一个种植农作物的示范基地后,我了解到当地的农民通过引进科学种植技术和合作社经营,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效益,实现了增收致富。这些成功经验和模式的推广,将有助于当地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条件。
此外,访惠聚文化润疆活动有助于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合作。新疆是我国的边疆地区,与中亚和西亚地区接壤,具有丰富的区位优势。访惠聚活动将新疆连接到了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和合作网络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合作机会。通过与内地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当地的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在活动中,我了解到当地的丝绸、香梨等特产通过互联网和电商平台销往世界各地,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同时,访惠聚活动还为当地提供了各种合作项目和投资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发展。
最后,访惠聚文化润疆活动激发了当地人民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和努力。新疆地区是我国的相对落后地区之一,许多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然而,访惠聚活动带来的改变让当地人民看到了希望,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和创业热情。在活动中,我与一位参加培训班的学员交流,他告诉我他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自己的创业项目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他的故事让我深受鼓舞,同时也看到了访惠聚活动对他们产生的积极影响。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他们对自己未来的信心和勇气上,这种改变将为新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访惠聚文化润疆活动为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民众生活改善等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变化。通过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优势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当地人民的内生动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访惠聚活动正引领着新疆地区走向繁荣和富裕的道路。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我对这种改变深感欣慰和自豪,同时也希望访惠聚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果,为新疆地区的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五
访惠聚活动是具有新疆特色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促进新疆科学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夯实基础、长治久安的重大治本之策。下面是本站带来的访惠聚工作的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根据自治区党委、市油田党委深入下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意”活动安排和工作部署,从3月4日,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我克拉玛依区天山路街道办事处两沟流管办驻点。下基层一周以来,下基层工作组在天山路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同志的帮助下,开始熟悉两沟情况,根据工作实际将工作组成员分成二组,一组在大西沟参加工作、一组在西大沟参加工作,并按照网格化防控管理要求,将工作组9名同志细化到每个防控区域、配合街道工作人员和片警工作。
此次下基层活动给我提供了一次了解基层、向基层学习的机会。基层是个大课堂,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需要掌握的政策也很多。经过一周的基层锻炼,使我对社区工作也有了进一步了解。从街道工作人员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也发现一些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几天来的驻点工作,我发现:一是两沟问题,遗留已久。两沟地区是城郊贫民区,属于待拆区域,这里居住条件极差,相当一部分房屋是木板房,漏雨透风;两沟地势低洼,居民区内道路歪歪扭扭、坑坑洼洼;居民用电主要靠偷接,大部门居民用水主要靠从周边商店购买或从周边居民家中接。二是两沟居民贫困人口多,大部分居民是少数民族居民,没有克拉玛依户口,没有稳定工作,从事装修、养殖、餐饮服务员或在二手车交易市场工作,成为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三是两沟精神文明建设匮乏,缺乏群众性文体活动。
由于基层工作待遇较低、工作环境较差,街道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很有困难,工作人员没在街道工作多久,就通过公开招录考试或者参加企业招聘,离开了街道,造成留不住人才的居民。两沟是一个三非治理重点区域,需要及时清查流动人员。3月6日,我们积极配合街道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走访,认真核对信息,在派出所同志的帮助下,认真核对两沟居民身份信息,进行重新登记录入。
此次下基层活动为我们零距离接触社区干部、困难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搭建了平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履行下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责,认真学习社区工作方法,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服务基层群众和两沟维稳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最近,自治区党委下发了《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带头走村入户、蹲点调研,带头倾听群众呼声、听取整改意见,带头下访寻问题解难题,带头落实惠民项目、办好民生实事。
随着群众路线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拉开序幕,克拉玛依也掀起了“走基层”的高潮。因为“走基层”活动的贯彻落实情况,影响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所以在“走基层”活动中,党员干部需要做好两个坚定。
坚定理想信念。群众在干部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里就有多重。党员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心中装着群众,把群众当成亲人,才能真正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不打官腔、不说官话,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群众心里有杆秤”,党员干部要带着赤心、热心、诚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听到群众的实话,赢得群众的信任,夯实了党群干群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定务实作风。“走基层”重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因此党员干部们要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发扬实干精神,做到腿勤、手勤、脑勤,实实在在深入到群众家中看一看,群众院坝聊一聊,群众田间地头去查一查,及时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党员干部对群众的困难疾苦感同身受,方能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形成强大的干群合力。
“走基层”忌走马观花,欺上糊下做“虚功”。
“走基层”要真的走下去,切勿做样子走过场,为“下基层”而“下基层”。“走基层”不是跟群众聊一聊家长里短、送点慰问品和慰问金就了事。“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群众的心里跟明镜似的”,党员干部对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只有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走基层才能真正地“走”出常态,走出和谐,走出发展,广大群众方能成为支持我们的坚强后盾。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基层”活动才能硕果满枝。
自治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疆各级机关将抽调20万名干部,开展为期3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为此,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也展开了这次活动。机关干部为什么要下基层?一个“下”字,形象地道出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主要形式。
“下基层”,不仅是培养干部群众观念,锤炼干部过硬作风,提升干事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壮大基层工作力量,解决基层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举措,是一项利党利民的“双赢”之策。“访民情”是主要途径,“惠民生”是重要举措,“聚民心”才是根本目的。难题有哪些,该如何有效解决,需要党员干部们从基层找答案。
我们这次20xx多名领导干部参加了三天的培训后,把我分配到克拉玛依区天山街道风华大西沟,报道的第一天就参加天山街道组织的服装展示活动,第二天上午参加了学雷锋活动。我跟随社区领导下到基层群众进行走访,这次走访活动使我认识到了很多问题,心里更有很深的感触。
心实意为群众提供服务,这样才能收到群众的欢迎,才能促进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也只有在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发展与和谐的相互统一。只要我们真正带着感情深入下去,真正转变作风,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巩固党的执政之基,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六
访惠聚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鼓励城市青年到贫困地区进行志愿服务。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参加了访惠聚的活动,深切体会到了帮助他人所带来的成就感与快乐。以下是我在访惠聚活动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贫困地区的困境与挑战。访惠聚的目标地区大多是农村偏远地区,这些地方在经济和教育方面都存在巨大的不平衡。贫困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资源和机会,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许多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教师的培训和素质也相对较低。看到这些情况,我深感责任重大,要更多地投入到访惠聚的活动中来,为这些孩子带去希望和机会。
其次,帮助他人不仅仅是给予物质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在我的访惠聚活动中,我结识了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家庭背景让我感到惋惜,但是他们的坚强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时间的交流中,我用我的努力和关心去鼓励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我相信,让他们感受到希望和快乐,也是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应尽的责任。
同时,访惠聚活动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成长。通过参与访惠聚,我不仅学到了与人沟通和组织活动的技巧,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我与其他志愿者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各种助学活动,如义务辅导、开设学习小组等,这让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此外,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工作的坚持与耐心的重要性,因为在一些启动阶段,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够面对并克服这些困难。
最后,帮助他人不仅能给予他们快乐和希望,也能深刻地影响这些人的一生。在我作为志愿者参与访惠聚活动期间,我亲眼目睹了许多孩子的成长和变化。他们通过我们的帮助和支持,逐渐变得更加自信和有朝气。有的孩子在学业上有了显著进步,有的孩子开始积极参与公益志愿活动,有的孩子甚至决定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些变化让我深感庆幸和骄傲,因为这充分证明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总之,参与访惠聚活动让我认识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助人,不仅可以让他人快乐和希望,也会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我会继续投入到访惠聚活动中,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为他们带去希望,为他们点燃明亮的未来。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七
第一段:介绍访惠聚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访惠聚是一个重要的扶贫政策,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通过组织城市干部赴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它不仅可以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还可以促进城乡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访惠聚扶贫模式的实施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来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每一位参与访惠聚的志愿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访惠聚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300字)。
参与访惠聚工作的志愿者亲身感受到了贫困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机会的现实。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善当地的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条件,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修建道路、修缮学校和医院,志愿者帮助贫困地区打破了发展瓶颈,提高了生活质量。这种亲历亲为的帮助,使志愿者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贫困地区的重要性。
第三段:访惠聚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300字)。
访惠聚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物质援助,还包括培训和扶持当地居民开展经济活动。通过传授技术和经营知识,志愿者帮助贫困地区居民开创自己的事业,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这种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际的改变,也让志愿者们意识到经济发展是贫困地区脱贫的根本出路。通过访惠聚,志愿者们切身体验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艰辛与希望。
第四段:访惠聚加强了城乡交流和理解(200字)。
志愿者们与贫困地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深了他们对农村生活和乡村文化的了解。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观察、探索和体验乡村生活,志愿者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民的辛勤付出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这种增进了城乡交流和理解的体验,让志愿者们更加积极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将城市资源和知识共享给贫困地区。
第五段:结尾总结(200字)。
参与访惠聚工作的志愿者们深刻地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他们自己在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通过亲身参与、奉献和帮助,志愿者们不仅帮助贫困地区实现了物质上的改变,也使自己在心灵成长和人格塑造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访惠聚活动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人生经历。通过访惠聚活动,志愿者们与贫困地区居民共同走过艰难的时刻,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丰富和满足。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贫困地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每个家庭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八
为进一步加强驻村干部双语能力建设,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工作水平,1月7日,新疆乌苏市20“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双语集中培训班在乌苏市委党校开班。
开班仪式上,乌苏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建军说,广大驻村干部要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切实把加强双语学习提升到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要求上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塔城地委和乌苏市委的部署上来,充分理解学好双语对“访惠聚”驻村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学习双语的主观能动性,把双语学习贯穿“访惠聚”驻村工作始终。积极开展结对互学,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结对子”等形式,组织干部在工作中结对互学、相互促学,提倡干部之间日常交流用双语、工作安排用双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据了解,乌苏市年“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双语集中培训以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双语学习明白册》和塔城地区《汉哈双语学习手册》为主,穿插哈萨克语字母、单词、语法等内容。同时,将利用《“访惠聚”驻村工作双语应知应会100句》、《双语学习50句》等辅助资料,着力强化驻村工作队队员双语表达能力。培训结束后,将进行口语测试和笔试测试,对测试不合格的学员,将及时反馈所在单位,并重新组织学习考试,确保培训效果。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九
驻村访惠聚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派驻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参加驻村访惠聚培训的一员,我深有体会地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驻村访惠聚培训使我更加了解了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与农民代表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我认识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许多农民在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存在欠缺,导致他们的农产品难以获得更好的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农村基础设施也亟待改善,这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更加坚定了参与驻村访惠聚工作的决心。
其次,驻村访惠聚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部分干部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有些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使农民对他们的工作产生了疑惑和不信任。此外,部分干部对农村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了解不足,导致他们的指导和帮扶不够精准。这给我敲响了警钟,提醒我在驻村访惠聚工作中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再次,驻村访惠聚培训为我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还有机会与其他干部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我了解到了不同地区的情况和经验,这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同时,培训中还邀请了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前沿的理论和技术,这将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驻村访惠聚培训使我更加坚定了为农民谋福祉的信心和决心。在培训中,听到了许多驻村工作的成功案例,看到了农民因为我们的帮助而获得了实际的收益,这让我深感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我相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通过我们的努力,农民的生产条件将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将得到提高。这种信心和决心将激励我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驻村访惠聚工作中,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驻村访惠聚培训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农村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提醒我在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学习和交流,我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为农民谋福祉的信心和决心。我相信,在驻村访惠聚工作的推动下,中国的乡村将会实现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十
访惠聚(FangHuiJu)是中国的扶贫政策之一,旨在通过访问贫困地区、研究贫困问题、制定扶贫措施、开展帮扶行动来减贫和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随着访惠聚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并举行了一些关于访惠聚理论的研讨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参加其中一场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首先,访惠聚研讨会给与会者提供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与会者中有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社会组织以及参与扶贫行动的志愿者们。在研讨会中,我们观看了一些访惠聚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报告,并听到了一些扶贫专家的分享。在这个学习平台上,我们不仅可以从实践中了解到访惠聚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还可以与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
其次,研讨会还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分享的机会。在与会者的讨论环节中,我们可以听到大家对于访惠聚政策的分析和见解。不同背景的与会者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观点,这有助于拓宽我们对访惠聚政策的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分享我们自己参与扶贫行动的经验和体会,从而互相汲取经验和启发,提高我们的扶贫能力。
第三,研讨会中的讲座和论坛让我对访惠聚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专家们从多个方面对访惠聚政策进行了解读和解析,使我对政策的目标和措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我了解到访惠聚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推进精准扶贫,通过调研分析贫困地区的贫困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精准扶贫措施,以达到脱贫的目标。同时,我还了解到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的合作与共赢是访惠聚政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通过与会者的分享,我意识到参与扶贫行动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在扶贫过程中,作为志愿者,我们需要注重实际效果和长远影响,避免一味地追求表面的效果。我们还需要尊重受助者的意愿和需求,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和选择权。同时,我们需要与各个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脱贫事业。
最后,研讨会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访惠聚政策不仅仅是一项政策,它是一种共同的责任。在会议的总结讲话中,主办方强调了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的共同责任。只有当我们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才能真正做到脱贫减贫,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
通过参加这次研讨会,我对访惠聚政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扶贫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并与各方共同合作,访惠聚政策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为中国减贫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十一
为进一步加强驻村干部双语能力建设,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工作水平,1月7日,新疆乌苏市2017年“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双语集中培训班在乌苏市委党校开班。
开班仪式上,乌苏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建军说,广大驻村干部要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切实把加强双语学习提升到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要求上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塔城地委和乌苏市委的部署上来,充分理解学好双语对“访惠聚”驻村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学习双语的主观能动性,把双语学习贯穿“访惠聚”驻村工作始终。积极开展结对互学,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结对子”等形式,组织干部在工作中结对互学、相互促学,提倡干部之间日常交流用双语、工作安排用双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据了解,乌苏市2017年“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双语集中培训以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双语学习明白册》和塔城地区《汉哈双语学习手册》为主,穿插哈萨克语字母、单词、语法等内容。同时,将利用《“访惠聚”驻村工作双语应知应会100句》、《双语学习50句》等辅助资料,着力强化驻村工作队队员双语表达能力。培训结束后,将进行口语测试和笔试测试,对测试不合格的学员,将及时反馈所在单位,并重新组织学习考试,确保培训效果。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十二
随着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干部职工被派往农村开展驻村访惠聚工作。驻村访惠聚培训成为了他们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培训,干部职工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农村的工作,从而推进乡村振兴。在这次驻村访惠聚培训中,我深感收获颇丰,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
在培训的第一天,我们首先对驻村访惠聚工作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通过培训,我认识到驻村访惠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它要求我们深入农村,倾听群众需求,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这份使命感让我感到责任重大,同时也激发了我投身到驻村访惠聚工作中的热情。
第二段:了解农村现状,增强服务意识。
在培训中,我们深入学习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和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讲解,我了解到农村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销售难等。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驻村干部,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帮助农村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段:学习技能,提高工作能力。
驻村访惠聚培训还对我们进行了各种实用技能的培训。比如,提供了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培训使我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能够更好地为农村群众服务。
第四段:培养农村工作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的驻村访惠聚工作中,我们不仅是理论知识的运用者,更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培训中,我们进行了农村调研实践、项目编制和农村社区管理等实践训练。通过这些实践,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调查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更锻炼了我们的组织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五段:与农民交流,感受农村的温暖。
在驻村访惠聚期间,我与许多农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真实的生活故事和对生活的期望使我深受触动。通过与农民的交流,我感受到了农村的温暖和亲切,也更加坚定了为农民服务的决心。
通过驻村访惠聚培训,我不仅了解到了驻村访惠聚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践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当然,培训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驻村访惠聚工作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高自己。但我相信,通过培训的启发和收获,我将能够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十三
在走访的近三个月里,印象最深的有四次流泪的时候。一次是在退休职工沈统斌家,听他讲述老两口如何含辛茹苦拉扯四个孩子长大的故事,为了省钱,自家修建住房时,没有请人帮忙,从备料到盖房,全是夫妻俩自己干活。为供孩子们上大学,他们一家人一冬天只烧不到一吨煤,为了节约开支,他们就常到附近工地上拣废弃的煤渣,里面加上土,团成煤球,将就着烧一冬天。讲到大女儿考上了一个好学校,因家里没钱,就另选了一个不太理想但有助学金的学校上了四年大学时,他情不自禁地流泪了,那是一个父亲在内心深处对爱女的愧疚,对自己没能帮我女儿实现梦想的无助.我也禁不住流泪了,基于对一个勤奋好学的女孩没能即时实现理想的惋惜,对一个父亲内心的理解。普天之下的父母,为了孩子所承受的煎熬和辛劳之苦,是儿女们一生都难以报答的恩情。听完他的讲述,工作队员和沈统斌一家人的心贴切得更紧了。
在老伴刚刚出车祸去世的杨承财家,见到工作组人员来访,老人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他拉着我们看他老伴的照片,讲述老伴出车祸去世的过程,带我们看两人每年都一起种的菜园,老人失去老伴才一个多月,还没有从痛苦中走出来,儿女们因为工作忙,不能时时陪他,而他每天就在大院子里独自回忆几十年两人相濡以沫的生活,为他们的相守、为他们的感情、也因为孤独,老人泪流不止。我们也忍不住流泪了,想着如何安慰这位孤独无助的老人,以后该多来看看老人。
站在袁宝安家的大门口,听着马上要出去打工的袁宝安妻子,向我们讲述自己现在要努力干活,挣钱还帐时,我们问还什么帐,她说,是给女儿看病借的帐,问及女儿的病情,她哭得很伤心,这让我们始料不及,赶紧拿出纸巾给她拭泪。原来,去年她们17岁的女儿,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去世了。我们默默听她述说,感受着这位深爱女儿的母亲破碎的心,看到她失望无助的样子,和她一同流泪,嘱咐她现在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要太累太急了,回头我们也帮忙想想办法。后来,我们了解到,火箭农场去年已经号召社会各界向她女儿捐款,帮助治疗。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勤去她家,多安慰这位受伤的母亲,鼓励她坚强面对生活的沉重打击。
第四次流泪,是在贫困职工向心民家。他患有脑梗,记忆力严重下降,每天要服用大量治疗药品,年过五旬的他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无法种地。妻子庄会芳和大女儿向小琴两人两耳失聪。儿子向毅去年离了婚,这些都加剧了这个家庭的困难,一家人的生活窘迫不堪。儿子向毅最近情绪不稳,常因观点不同引起言语冲撞与父亲产生了隔阂。
得知情况后,工作组一方面及时与连队和社区沟通,争取把向心民及妻子两人的低保在最短时间内办好。又为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帮助向新民一家渡过难关;另一方面通过做思想工作,引导交流,加深了向兴民和儿子向毅之间的沟通,彼此有了更多理解和包容。向毅讲到他离婚时,为女儿着想,他忍痛同意孩子由女方抚养,他每月提供500元生活费。当两岁的女儿得知再也不能和父亲、奶奶、爷爷生活在一起时,在离家的前一天晚上,孩子哭了整整一夜,听到这儿,我们流泪了,为一个幼小心灵要承受如此的痛苦而心疼难过。离婚后的向毅经历着一个个不眠之夜,无法排遣对孩子无尽的思念。我们默默祈愿全天下的父母,不要让幼小的孩子承受如此的离别和痛苦。愿天下儿童都能在父母身边快乐成长。我们也将尽力帮助向毅尽快从过去的痛苦中走出来,找到新工作,撑起全家人的一片天。
走访近半年,我们每天走家串户,来往于居民区之间,听着各种述说,分享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倾听着每个家庭的烦恼,感受着个别家庭的不幸。这本身就是对我们的一种教育,在分享中更加珍惜生命的馈赠,在倾听中更加体谅百姓的疾苦,从而更坚定了我们沉下身子、察民情、解民忧、为民服务的决心。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十四
住村近半年来,我们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共同工作、共同劳动,和他们结对子、交朋友,对基层工作和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不易与艰辛,感触颇多,与工作组的同志们分享。
能当好一个处长,不一定能当好一个村支书。目前区直机关中,50岁以下的干部大部分来自于学校和部队,他们有文化、素质较高,在机关中研究业务、开展调研、制订政策等能各司其职甚至独挡一面,但同时,他们对基层不了解,缺乏基层工作经历,更谈不上具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能力也是实事,成为他们工作能力这个木桶上的一个短板,进而影响到整个机关的行政能力的发挥。在这次下基层的"访惠聚"活动中,我们的干部在面对基层群众反映的千头万绪的工作时,他们并不一定能比本地的一个熟悉情况的村支书甚至村干部有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他们更没有基层干部所拥有的广泛的群众基础。相比机关工作,在基层,群众问题的解决,更加能提升干部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和办事能力,基层复杂事务的处理,也更加能锻炼干部的组织协调和应对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也势必有助于我们干部的成长以及机关作风的改变,这也是我们组织人事部门一贯提倡的在基层培养干部的做法。因此,机关干部下基层这样的方式不能仅限于在"访惠聚"等的活动中,也不能仅限于对于重点培养对象的挂职锻炼中,应该将其常态化、普遍化、规则化,才能让我们机关干部在基层的熔炉里一批批百炼成钢,促进干部的能力提升和作风转变。
村支书不好当。村作为基层政权的最小单位,但对社会大局却有着举足轻重作用,那么一个好的村支书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广泛的群众基础、一定的文化素质、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良好的政策领悟力和执行力,还有一颗与时俱进的脑袋等等。然而在经济、社会、教育、生产等都较为落后的南疆大地上,能够同时具备这些看似苛刻条件的干部有几个?何况是小小的一村支书呢?目前,我区的行政村普遍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的领导模式,村支书由群众换届选举而来,他们大多能够拥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领导威信,但受本地社会发展的制约,自己本身只是个农民,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不高,宗旨意识、政策领悟力和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但在目前改革开放转型期的大形势下,他们必须面对上级各机关部门的多重政策及发展任务,群众日益多元突出的问题以及自己能力的局限、待遇得不到保障、工作和家庭生产无法兼顾的重重矛盾,让他们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往往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一肩挑的村支书,在村里很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如土地承包、低保政策的落实和村重大决策上面往往更加容易造成一人独断的现象,容易导致本来有限的农村资源浪费和对群众产生不良影响等问题的发生。因此,村支书确实不好当,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行政村的干部设置、村支书的选用培养等方面认真考量,让村支书这个位子的责权和能力相适应。
基层战斗堡垒要有人有钱有砖有瓦。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然而这个战斗堡垒的建立不是简单的修房子、配班子,这个堡垒战斗力的完善也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目前,在组织部门的牵头下,通过上级援助一部分资金来建设村阵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村的办公场所问题,硬件问题的缓解无法弥补软件方面的缺失,突出的问题是两委班子的配齐配强,村干部大多是农民出身,自身素质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方式方法单一、政策执行力不强等制约着这个堡垒作用的发挥。所以,这个堡垒建成了,还得要人,要强人。
南疆各地除了人才缺乏之外,由于自然、历史等条件的制约,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是造成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重要原因之一。上级的救济到了村里,仅能做一些补充办公用品、慰问贫困人员之类的小事,甚至不少村集体还拖欠村干部工资数年发不下来。没钱办事让村干部在老百姓面前挺不起腰杆,树不起威信,号召力战斗力无从谈起,即使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也因为缺乏启动资金、无土地、无思路等种种困难而举步维艰。这就需要我们工作组发挥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帮助他们理思路,支援他们发展经济,这里的帮助,并不是简单的给钱,更重要的是给办法给路子,让他们有自己的造血功能。今年,我们工作组与村班子成员积极协商,确定了用村集体土地发展苗圃种植的经济发展思路,主动帮助联系苗圃销售户,协调到价值2万余元的耐旱、耐碱、易成活的优质树苗4万多株,连夜运回,并就苗圃的种植、灌溉、定苗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一些列的指导。目前,树苗长势喜人。如果年底销售情况理想,村集体将扩大规模,经过三到五年的推广,必将形成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产业。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以及环境的闭塞等原因,南疆不少地方存在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守旧落后,生活上不思进取,重农轻商,宗教氛围浓厚,轻视教育等问题。国家及地方的各类惠民政策的落实,产生了农民过分依赖政府、缺乏自立自强等的不良社会效果,这些原有的认知和习惯以及新滋生的等靠要思想,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解放,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首要解决的就是农民思想认识的问题。然而,思想认识是长期历史、自然、宗教、习俗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教育转化并非一朝一夕。这不但需要党和政府有关政策持久的正面引导,更加需要基层干部长期、大量、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入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现代文化因素和人文理念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接受现代先进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然也就对周围存在的错误认知、落后观念以及极端思想等负面的因素有了自己的免疫力。
这个过程急不得也缓不得,更不能忽略顽固思想及极端宗教等的抵制干预,需要全社会各部门阶层的通力合作,也需要少数民族内部有识之士的示范带动,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我们在"访惠聚"工作中,通过走访了解问题症结,通过大规模、多方面的宣传教育、带领村干部及种植大户观摩先进地区的农业生产、开展多种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教育手段,着力在生活观念、生产理念、民族团结、宗教管理等重要方面转化农村群众的思想认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宣传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在基层群众中,到位的宣传教育可以解决不少因为认识不清、理解错误而造成的问题,但不能解决全部的群众问题。如在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这场你死我活的敌我斗争中,对少数顽固的敌对分子,传统的宣传教育效果是有限甚至毫无作用的,有时这样温和的方式甚至被当成了政府的软弱无能,让一些顽固分子有机可乘,势力做大,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走访了解阶段,我们的干部对村民的了解应该是全面而清醒的,在以"四类管理法"为基础的登记管理中,将重点管控户及特殊群体做细化分类,了解他们成为重点人员的成因以及长期的现实表现情况,从而确定哪些群众是可以宣传教育争取转化的人员,哪些是思想顽固无法转化的人员,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前者身上,对后者采用上报打击的方式,把这类苗头性的问题消灭在起始阶段,杜绝其因长期无法转化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维稳风险。目前,在维稳形势复杂的南疆农村地区,我们过分强调宣传教育,片面扩大宣传教育的作用,忽略其不足和存在的隐患。
最优大学生访惠聚心得体会范文(15篇)篇十五
访惠民是指公务员、党员干部等根据中央的部署要求,走进基层,深入了解百姓的实际需求,帮助解决问题,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好互动与沟通。近期,我也参与了一次访惠民活动,并从中获得了许多体会和收获。
首先,访惠民活动在加强党员干部与群众联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活动中,我看到了党员干部们真心为人民服务的一面。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宗旨,与群众亲密接触,倾听他们的需求,并协助解决一些突出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党员干部应当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人民公仆”的本质要求。
其次,访惠民活动也让我认识到了目前一些基层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在活动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基层的发展和民生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需要党员干部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更应该站在群众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第三,访惠民活动也是一次提升能力和拓宽视野的机会。通过与群众的交流和了解,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民的期待和需求。同时,也了解到了许多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与基层实际的差距,这些认识对于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访惠民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群众真实接触的平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基层的情况,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四,访惠民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群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通过与群众的面对面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困难和心声,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这种亲民的形象和亲切的交流方式,无疑会增强人们对党的信任和归属感,在党群关系中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最后,访惠民活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的机会,为我们制定更合理、更科学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与基层干部的沟通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当地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为制定精准扶贫政策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访惠民活动逐渐成为了我们开展工作的一种常态化机制。
总的来说,访惠民活动对于加强党群关系、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基层工作的深入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这次活动,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加强党群联系的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困难与挑战。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将继续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他们的呼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