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评估和反思的基础,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下面是一份完整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一
第2课时(总第7课时)。
一.教材分析:
【知识要点】。
2、纳税、折扣等实际问题的逆运算如何用方程解。
【新旧教材比较】。
在过去的教材里,分数乘法应用题与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与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在循环中重复多、递升少,浪费了教学资源,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新教材把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安排在一起。六年级下册只编排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百分数乘法实际问题都在练习里带出,夯实了基础知识与基本的数学思想,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增加了问题的现实性和挑战性。教学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和推理能力上,利用题目中最基础、生活中最常见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托,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建议。
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和推理能力上。联系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法概念,把实际问题里的各个数量组织起来,构成数量关系式并根据数量关系式确定解题的方法。用线段图直观表现题目中的百分数的含义和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是得出数量关系式后的自然选择。游戏要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练习、探究。
三、知识链接。
教科书六下p8例4;p11例5、p12例6;p73例2。
四、教学过程。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习题精编。
1.一本书打八折后售价是30.4元。这本书原价多少元?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2.修一段路,已经修了全长的80%,还剩下1.2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6.一次会议的出席率为95%,缺席人数比出席人数少36人。应出席多少人?
7.六(1)班有学生45人,男生是女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用方程和转化方法解)。
9.下表的红框中的5个数的和是60。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处的5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1、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按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如果框出5个数的和是180,应该怎样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个数吗?
为什么?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二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在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两类应用题在分析解答。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2.比较2、4题。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9~50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1页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列方程解决简单分数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用除法计算。
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2)用方程解答。
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4、小结。
三、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十二第1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学生说题意。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3、做练一练第2题。
启发: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为什么要列方程解答?
3、小结解题策略。
四、作业:练习十二第1、3、4题。
板书设计:(略)。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四
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那么,谁能告诉老师分数乘法怎样计算的?说得真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口算几道题:
(出示)4/71/3 203/4 3/816 2/33/2
2、(复习倒数)其中当计算完2/33/2时提问:
看到这个答案,你想说什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什么数(互为倒数))
说得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说说下面各数的倒数分别是什么?
(出示) 3/8 4 1 2/9
3、把100千克的一桶油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100千克的( )/( ),求100千克的1/2,列式为___。
把24千克的一袋面粉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4千克的 ( )/( ),求24千克的1/3,列式为:_____。
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今天,潘老师就要带着大家用这些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一)教学例1
1、教学第一种算法
例1:量杯里有4/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可以喝多少升?
读题
提问:怎样列式?(4/52)
怎样计算呢?
(1)4/5表示什么意思?(是把1升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4份),(边说边出示图)
从图中你能看出每份是多少米?(板书:2/5升)
那么2/5升是怎样算出的.呢?
4个1/5平均分成2份,可以用4/5的分子除以2,而分母不变,就得到结果是2/5。(板书算式)
(2)补充例证
如果现在把4/5升果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喝,每人可以喝多少升?
(3)观察比较
提问:(1)这两道除法算式都是什么数除以什么数?(分数除以整数 板书课题)
(4)通过刚才这两道题的计算,你们有没有发现,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边说边指示)。
2、教学第二种算法
(1)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把4/5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计算。)(板书)
(2)问:从这个算式可以看出,一个分数除以整数还可以怎样计算
通过这两种交流,使学生知道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是多样的,又能初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为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的思路。
(3)让学生做试一试的题(自主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好了以后,再请学生说说你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为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4)你能用简炼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种方法吗?
教师板书: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除以整数的倒数
(5)你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有什么重要的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教师用红笔标注。
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套星级赛题,你们有信心挑战吗?
一星题:
1、课本56页的练一练第1题
做此题的目的使学生明确当遇到分子能整除时比较简便。
可以选用这样的方法。
二星题:
2、这里还有6道题,哪些同学愿意到前面来解答的?
练一练第2、3题
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做好以后进行集体讲解和订正
三星题:
8/94=8/91/4=2/9 2/73=2/73=6/7
8/94=8/91/4=2/9 3/73=3/71/3=1/7
师:因此,我们同学在计算时,首先要看清题目,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要细心。
四星题:
4、练习十一第2题
本题的题目关键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区别。
五星题:
1、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13 a等于多少
问:你能用具体的数来检验这个结果吗?
2、( )/( )3=5/18 7/( )=( )/24
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五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掌握运用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圆与圆交点个数来确定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方法.
(2)了解切线、割线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探索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数量关系揭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利用圆与圆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教法的设计情境创设设疑启发引导交流探索创新。
学法的设计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创新。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1.情境引入。
2.合作探究。
3.得出结论。
4.巩固新知。
5综合拓展。
6布置作业。
1.情境引入。
同学们会各抒己见,老师不要过早的下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在下一环节继续探究。
2.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做好的圆,让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圆和圆之间到底有几种位置关系。
老师巡回指导。
3.得出结论。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在这里我又引导同学们从焦点个数对两圆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圆心之间的距离在五中位置关系中和两圆半径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我在这里设计了五种动画课件,教师演示让同学们进行归纳。
4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以上知识,我在这里设计了三个简单的练习题,只是简单的应用五种位置关系中圆心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为了提高同学的能力,只是简单应用还不够,于是我又设计了例题。因为例题有难度所以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5综合拓展。
为了巩固以上学习的内容我在这里设计一个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
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环节,争当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既能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同学们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同时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同学们能够学着乐乐着学。
6布置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我的说课到此就结束了。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例5、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重视方程后检验方法的交流。
教学重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教师需树立“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的观念,因此教学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画线段图,找数量关系,列方程等方法来解决相关的类似的题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情促思。
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已掌握了不少百分数的知识,今天给大家呈现的是一种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想不想攻克它。
要攻克它,我们首先要了解它,分析它,师出示例题。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评价总结。
2.从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板书有意义的信息,教师适当引导):
男生人数×80%=女生人数。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36人。
引导学生将上面的关系式进行综合后老师板书:男生人数+男生人数×80%=36人。使学生用方程解答成为一种迫切的内因。
下面你会求男生人数了吗?怎样求?
3.这个方程你会解吗?女生人数怎样求?你解得对吗?
板书学生的方程,解读学生的方程。
追问:你是怎样检验的?
追问:你为什么设男生为?为什么不设女生为呢?(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设单位“1”为较为合理。
怎样确保自己的正确率?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思考:数量关系在哪句话中,是什么?应该把谁看作,另一个量怎样表示?
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会解这个方程吗?你怎样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3.做练习四的第1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4.做练习四的第2、3两题。
先说一说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5.做练习四的第4题。
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画线段图。
学生讨论后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综合后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把男生人数设为列出方程。
学生解方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计算20+16是否等于36。
学生思索比较。
学生可能会说两种答案:“美术组有36人”和“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后者说的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用来解设更为方便。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列出方程。
解方程。
检验。
学生口答。
列方程并解答。
检验。
学生练习,尽量口算,集体订正。
学生说数量关系。
列方程解答。
集体检验。
学生口答。
列方程解答。
检验。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两个关键句中梨树都是1份数,桃树都是3份数,虽然单位“1”不同了,但倍比关系并未改变。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49—50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通过学习,学生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3、让学生经历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创设探究活动情境,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启动研究问题(课件出示题)。
1、把8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饼干?如何列算式解答(生答略)。
2、现在老师只有1块饼干,把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饼干?
(1)如何列算式解答?
生答,老师板书在黑板上?
1÷4=(生可能会回答)。
(2)请同桌的同学们用一张纸片表示饼干,把平均分饼干的过程表现出来(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3)让学生代表说一说,并把过程演示出来。
3、老师:那么会不会任意两个整数相除,都可以用分数表示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老师:孩子们过生日都要吃什么啊?(生:蛋糕)老师:今天啊,正好是小红的生日,我们一起看看,小红是怎么过生日的,好吗?(课件出示例题)。
1、课件出示例题:今天是小红的生日,爸爸妈妈和弟弟为她准备了一块精美的蛋糕,同时在外地的舅舅和外婆分别给小红邮寄了一块蛋糕,现在平均每人分得几块蛋糕?(1)、如何列算式:
生答:老师板书3÷4=(2)老师:每个小组有3张纸片表示3个蛋糕,亲自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同桌合作,老师巡视)(3)学生交流汇报:
a、把每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一共12份,每人吃了3份,就是(把3份拼在一起,其实就是一块蛋糕的)。
b、把3个蛋糕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3份,再拼在一起,也是。
个蛋糕。
2、老师:大家一起观察算式。
1÷4=。
3÷4=同桌一起研讨下:这两个除法算式,等号的左边是除法,等号的右边是分数,那么除法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
(1)、学生交流汇报: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算式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2)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3)教师小结(利用课件表格总结)。
3、刚才大家借用学具研究了3÷4=?的问题,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说出7÷8的结果吗?为什么?(生答,因为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引导学生口答,说原因,师小结)。
2、布置课堂作业:教材51页2、3、4题。
四、课堂小结:(利用课件演示小结)。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八
一﹑扎实抓好应用题基础训练的教学,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应用题基础训练是学习应用题的基础,只有认真扎实抓好应用题的基础训练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王老师的这节课就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教学,从复习题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训练,再到例2让学生动手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再到巩固练习时第一题找标准题,比较量,并说出求比较题的数量关系式,第二题的看图列式题,都是应用题的基础训练,教师整一节课都在围绕着应用题的基础训练进行。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到,只有像王老师那样,扎实抓好应用题基础训练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强化学生对应用题说的能力的训练,促其内化,收到良好的效果。
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使学生充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达到以说促学的良好效果。从这节课学生说解题思路说得非常好,我们也可以看出王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王老师能把数量关系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就最好了。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九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掌握运用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圆与圆交点个数来确定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方法.
(2)了解切线、割线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探索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数量关系揭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利用圆与圆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教法的设计情境创设设疑启发引导交流探索创新。
学法的设计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创新。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1.情境引入。
2.合作探究。
3.得出结论。
4.巩固新知。
5综合拓展。
6布置作业。
1.情境引入。
同学们会各抒己见,老师不要过早的下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在下一环节继续探究。
2.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做好的圆,让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圆和圆之间到底有几种位置关系。
老师巡回指导。
3.得出结论。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在这里我又引导同学们从焦点个数对两圆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圆心之间的距离在五中位置关系中和两圆半径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我在这里设计了五种动画课件,教师演示让同学们进行归纳。
4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以上知识,我在这里设计了三个简单的练习题,只是简单的应用五种位置关系中圆心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为了提高同学的能力,只是简单应用还不够,于是我又设计了例题。因为例题有难度所以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5综合拓展。
为了巩固以上学习的内容我在这里设计一个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
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环节,争当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既能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同学们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同时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同学们能够学着乐乐着学。
6布置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我的说课到此就结束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十
下午好!(自我介绍略)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作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3)、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2、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约3分钟)。
让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个分数的乘除法的例子(2个乘法,2个除法)。
教学效果:巩固分式乘除法法则,掌握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醒学生,负号要提到分式前面去。
6、课堂小结(约3分钟)先学生分组小结,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总结。
7、作业布置,凝固新知。(约2分钟)教材77页到78页,习题3.1,1、2、4.并补充一题(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的)。
五.说板书设计:
主板书采用纲要式,一目了然。
一、分式的基本性质1、文字叙述2、符号表述。
二、应用。
最后,谈谈我的体会。课堂上平等对话,让学生自主掌握数学,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教学是让学生丰富认识。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十一
4、学习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5、加强列方程的思维训练。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复习与准备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六年一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1/3,六年一班有多少人?
活动二:出示例2
一、
1、审题。
2、看例题的插图,理解题目的意思,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3、分析题意,说说你对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多1/4这一条件的理解。
4、理解数量关系
二、
1、分析、解答
2、说说数量关系。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小结:关键是搞清哪两个量比较,谁多谁少,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
巩固联系:
1、41页7、8题
2、41页10题
板书设计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十二
让个别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计算题目的得数。
教师巡回指点,搜集存在问题。
教师黑板出示问题,学生上台改正,并说明理由。
(2)小组间讨论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题,并正确计算。然后全班校对。
三、当堂测评。
练习九第1、2、3题:
注:第2题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6。
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解决疑难。
学生相互得分,评选优胜小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内解决。
设计意图。
1、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
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
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
习加强计算的训练。
2、当堂测评题将学生置于提高之处,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
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严谨性。
教学后记。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十三
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揭题
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二)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 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
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 p29 分数除法(三)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二)
4÷1/2=4×2=8 ;4÷1/4=4×4=16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十四
让个别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计算题目的得数。
教师巡回指点,搜集存在问题。
教师黑板出示问题,学生上台改正,并说明理由。
(2)小组间讨论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题,并正确计算。然后全班校对。
三、当堂测评
练习九第1、2、3题:
注:第2题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6
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解决疑难。
学生相互得分,评选优胜小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内解决。
设计意图
1、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
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
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
习加强计算的训练。
2、当堂测评题将学生置于提高之处,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
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严谨性
教学后记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十五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教学实施。
(5)分析运算顺序。
提问:这两个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让学生回答,并说明运算顺序。全班同学各自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3.变式练习。
学生可以先讨论怎样计算,再明确顺序进行计算。
老师说明:一般情况下,在分数、小数混合的式子里,通常把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空。
四、思维训练参考答案。
思维训练。
1.d2.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运算顺序。
(1)不含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算式里,如果只。
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
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2)有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既。
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例3以吃药片为题材,通过解决问题,引出涉及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使学生看到已经掌握的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例3下面的“做一做”是需要用到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课堂设计说明。
1.加强意义理解,加强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联系,加强复习,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探索。
2.通过解决问题,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例3时,可以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出示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已知条件与问题,再说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可以从问题入手想,也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列出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3.注重直观操作,渗透数学的思想和学习方法。
直观操作――主要体现在计算方法的理解过程中。在例题教学和习题练习中,关注学困生的情况,需要多次演示,强化数量关系的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十六
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并提高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难点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题: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还剩多少千克?8。
1、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
2、交流讨论并解答。组内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
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
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探索新知。
1、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2、学习例2。
(1)阅读例5的主题图及题目,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一说“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
(2)自己动手,画线段图表示两个小组的人数,将已知条件和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图。
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
(4)列出方程式并解答,算完后梳理一下自己整道题的解题思路?(注意解题格式)。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40练习十第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十第10--13题。
2、拓展提高:练习十第14题以及p42最后一题“思考练习”。
五、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专业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案例17篇)篇十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1/3。
(4)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2、找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2/5。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8。
(3)男生人数的1/3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3、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解答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即: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又如何解答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新授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共同画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分析数量关系式
提问:根据水份占体重的4/5,可以得到什么数量关系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例1和复习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因此单位1相同,数量关系式也相同,都是把体重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是: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进一步完善。
提问:根据题目的条件,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现在已知体内水分的重量,要求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引导学生说出用方程解答。)
让学生试列方程,并说出方程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把方程解完,并写上答案。
出示教材的检验,提问:要检验儿童的体重是不是正确,应该怎样做?(用求出的体重乘4/5,看看是不是等于水分的千克数。)
2、比较。
提问:我们再把例1与复习题比较,看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整理出:
(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三、巩固练习
1、做书p34做一做
要求学生先按照题目中的想说出想的过程,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订正时要说一说是按照什么来列方程的。
2、做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
四、小测:(略)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2题
教后反思: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能找出关键句,并根据关键句说出相对的数量关系式。为孩子创造做数学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获取新知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又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
再根据题目的条件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来解答;并学会了怎样验算。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学生很可能获得超出结论自身的价值的若干倍的数学知识。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