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的撰写需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炼度。以下是一些经过评审委员会认可的开题报告样例,可以作为写作参考。
热门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4篇)篇一
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二、专业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研究意义。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巨匠,他不仅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深刻变革,而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分析和研究文化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列宁明确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目前,我国人民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进行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要成功地开展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开展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
首先,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唯一科学的文化哲学。现代西方文化哲学虽然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但总体上,明显缺乏科学合理性。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史特别是西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正确地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和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文化哲学。研究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有助于夯实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理论基础,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思想实质,并运用它去批判吸收中外文化哲学中的合理成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
其次,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精深,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外,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生态哲学等。过去,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研究还不够重视、不够深入。因此,深入开展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有助于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围,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
再次,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文化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文化理论,它既是对各种具体的文化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各种具体文化理论研究。离开了文化哲学的.指导,文化理论就会迷失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正确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文化理论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加强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有助于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理论的影响,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
五、研究动态。
自20世纪20年代起,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发生了根本性转换,即由经济领域转向了文化领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转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已成为世界哲学的研究主题。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转向,是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的必然产物。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往日趋频繁,各种文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和冲突,出了诸如矛盾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国际哲学界逐步将研究方向转向了文化哲学。在1983年召开的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上,文化哲学成为会议的主题。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哲学、文化和文明”。近三十年来。各国学者对文化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澄清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马克思的哲学中不存在文化哲学思想的模糊认识,在梳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系统阐释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创建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解读体系,并探讨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当代价值,旨在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以马克思的经典着作为依据,参考国内外关于马克思文化哲学研究的相关成果,认真梳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系统解读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努力构建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解读体系,并结合我国当前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的实践,阐述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学理支撑。
七、论文创新点。
1、初步建构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解读体系。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总体上还不够系统深入。本文以马克思经典着作为依据,参考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经过深入研究和思考,初步建构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解读体系,形成了以文化本质论为基础、以文化结构论为中介、以文化规律论为核心,以文化动力论为关键的解读体系。
2、系统梳理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对马克思经典着作的研读,梳理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把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思想萌芽、初步形成、正式形成和丰富发展等四个阶段。提出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是对西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的观点。
3、具体阐述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价值。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紧密结合当代中国文化改革与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阐述了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当代价值。论述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是实现文化自觉的哲学基础,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法宝,是实现文化自强的行动指南。
八、论文提纲。
中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文化本质论。
二、文化结构论。
三、文化规律论。
四、文化动力论。
第三章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培养文化自觉的哲学基础。
二、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法宝。
三、实现文化自强的行动指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热门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4篇)篇二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巨匠,他不仅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深刻变革,而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分析和研究文化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列宁明确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目前,我国人民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进行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要成功地开展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开展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
首先,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唯一科学的文化哲学。现代西方文化哲学虽然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但总体上,明显缺乏科学合理性。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史特别是西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正确地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和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文化哲学。研究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有助于夯实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理论基础,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思想实质,并运用它去批判吸收中外文化哲学中的合理成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
其次,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精深,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外,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生态哲学等。过去,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研究还不够重视、不够深入。因此,深入开展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有助于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围,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
再次,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文化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文化理论,它既是对各种具体的文化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各种具体文化理论研究。离开了文化哲学的指导,文化理论就会迷失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正确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文化理论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加强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有助于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理论的影响,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
自 20 世纪 20 年代起,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发生了根本性转换,即由经济领域转向了文化领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转向。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文化已成为世界哲学的研究主题。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转向,是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的必然产物。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伴随著经济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随著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往日趋频繁,各种文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和冲突,出了诸如矛盾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国际哲学界逐步将研究方向转向了文化哲学。在 1983 年召开的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上,文化哲学成为会议的主题。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哲学、文化和文明”。近三十年来。各国学者对文化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澄清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马克思的哲学中不存在文化哲学思想的模糊认识,在梳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系统阐释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创建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解读体系,并探讨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当代价值,旨在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以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为依据,参考国内外关于马克思文化哲学研究的相关成果,认真梳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系统解读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努力构建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解读体系,并结合我国当前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的实践,阐述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学理支撑。
1、初步建构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解读体系。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总体上还不够系统深入。本文以马克思经典著作为依据,参考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经过深入研究和思考,初步建构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解读体系,形成了以文化本质论为基础、以文化结构论为中介、以文化规律论为核心,以文化动力论为关键的解读体系。
2、系统梳理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研读,梳理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把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思想萌芽、初步形成、正式形成和丰富发展等四个阶段。提出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是对西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的观点。
3、具体阐述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价值。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紧密结合当代中国文化改革与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阐述了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当代价值。论述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是实现文化自觉的哲学基础,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法宝,是实现文化自强的行动指南。
热门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4篇)篇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冒号):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1者及其所有物》第1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1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1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冒号):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1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1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1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章节目录。
1.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施蒂纳代表作《唯1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2.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3.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冒号):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施蒂纳与尼采。
3.施蒂纳与阿多诺。
4.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4.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冒号):
施蒂纳《唯1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1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2019年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2019年版。
张1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3联书店2019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2019年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19年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论文题目(冒号):中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决我国上市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机制,全面净化证券市场的环境。要实现这1目标,有效的手段之1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绩评价体系。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定了效绩评价制度,并正在逐步推开,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3.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拟从4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1部分主要从6个方面阐述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意义,这6个方面是(冒号):
(1)有利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2)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3)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经营者业绩的全面考核。
(4)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
(5)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识。
(6)有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
第2部分主要从3个方面论证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这3个方面是;。
(1)国有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上市公司开展效绩评价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的基础比较好,更适合效绩评价工作的开展。
(3)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比较支持上市公司开展效绩评价工作。
通过上述两个部分的分析论证,说明我国建立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3部分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提出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案。设想从5个方面构建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框架。这5个方面是(冒号):
(1)全面阐述和分析效绩评价体系6个基本要素的内容、作用。
(2)重点研究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效绩评价的核心,初步思路是参照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结合上市公司现状和特征,设计上市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数配置。
(3)确定评价标准采用行业标准和评议参考标准。
(4)制度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考虑采用工效系数法和综合判断法。
(5)提出组织实施的方法。建议在起步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4部分是实例分析。运用本文设计的效绩评价体系对某1家上市公司2019年度效绩进行评价。
4、本文研究的结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1是旨在引起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建立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2是为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提供参考;3是从理论和实践老感两个方面提高本人的专业知识水平。
热门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4篇)篇四
张东荪,一位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湮没在近代哲学史上的政治哲学家。张东荪以其独特的视角,构建了一整套自己的哲学体系,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曾大放光彩。对于张东荪在近代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现代学者已经有了更明晰的认识。从张东荪整个思想体系来看,是以其哲学思想为起点,以其民主政治思想为终点。在张东荪生活的时代,人们对其民主政治思想的关注程度远胜于对其哲学思想的关注。作为一位一生都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政治,试图宣扬并建立民主政治思想的思想家,张东荪在构建其哲学体系的同时,将其哲学思想阐发为其民主政治思想。随着时间的迁移,学者们发现,在研究 20 世纪中国的哲学思想及政治思想时,张东荪的哲学思想及民主政治思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近些年来,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张东荪的哲学思想与民主政治思想。通过学者们的钻研,学界已经基本明了张东荪哲学思想体系的内容。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对其整个思想体系作进一步的挖掘,为进一步了解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打下基础。
张东荪是一位活跃在 20 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但由于时间上作为哲学家的张东荪在 1949 年后就“死”了,而其在政治上又一直作为反面形象等种种原因,现如今人们似乎很少知道这个人了。当我们再翻开历史的卷轴,我们会发现,张东荪先生是那个年代我们绝对不能够忽视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在近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如果我们说梁启超和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哲学的启蒙运动者,那么张东荪就是中国近代哲学底系统的建立人。”这是当时思想界的共同见解,如当时的学者如青,孙道升,郭湛波和贺麟等人就有明确的论断。张东荪在多元认识论之下提出了一系列认识论主张,其中内在关系说,间接呈现说,非写真说是最为重要的三项。另外张东荪提出了架构论的宇宙论以及主智的,化欲的人生观。认识论,宇宙观和人生观,构成了张东荪独有的哲学体系,这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张东荪在近现代中国哲学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就本文选题原因来说,首先,张东荪的思想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不论是他的认识论,宇宙观,人生观,还是其民主政治思想,都是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非常珍贵的材料。然后,近 20 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张东荪,而人们关注的热点一直是在哲学上,对张东荪哲学体系的研究。而在 20 世纪上半叶,当时人们对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关注绝不弱于对其哲学的关注。其次,不可否认,张东荪是一位哲学家,但就其人生的整个历程来看,张东荪是以一个哲学家的视角来关注政治,同样的,观察政治对其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反之,其哲学思想也极大的影响着其政治思想。其民主政治思想不但在当时产生了政治影响,影响到当时政治走向,而且对 20 世纪中国民主进程起到推进作用。所以研究其民主政治思想与研究其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研究其民主政治思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最后,选择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研究作为毕业论文,在于本人个人对政治思想研究的兴趣与爱好及对张东荪思想与人格的敬佩。
张东荪(1886-1973),字圣心,原名万田,今浙江钱塘人。自幼习国学,受严格的儒家经典教育,曾短暂研习佛学。1905 年官派留学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研究哲学,接触西方近代科学与哲学,完成了一个封建士人向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正由于其受深厚持久的儒家道德思想熏陶,中国士大夫身上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在他身上表现的非常突出。其一生钟爱政治,以哲学的眼光研究政治,作为一代哲学家,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张东荪给后人留下许多着作。
就本文的创新点来说,第一,关于张东荪先生思想的研究非常之缺乏,而关于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研究更加是凤毛麟角了,而本文恰好弥补了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
第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关于张东荪先生的政治思想研究论文中,绝大部分是把张东荪先生民主政治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或者是就其某个时期的民主政治思想作单个研究。而本文拟把张东荪先生的民主政治思想作个初步分期,研究其不同时期的民主政治思想,并比较之。
第三,人们对张东荪叛国案的研究都停留在挖掘事实的真相上面,而本文拟把张东荪叛国案作为为个案研究来探讨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这也是本文的一大创新点。就本文的写作思路与方法来说,按其思想历程而言, 本文拟从张东荪哲学为起点,以民主政治思想为最终归宿。首先对张东荪做出简单介绍,然后对其哲学思想中蕴含的民主政治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其次对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做出简略分期,并探讨其民主政治思想的内容及其理论来源,然后将张东荪与同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张君劢的民主政治观做出比较,最后对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做出简单评议。
张东荪不仅是一位建立了自己独有哲学体系的哲学家,还是一位民主政治思想有深入研究的思想家。张东荪自己曾说道“民主思想在我心中数十年如一日。
因此我敢自夸说,除张君劢先生外,国内最配在言论上对于民主来说话的恐怕就是区区小子了”,而且张东荪不仅仅是在理论上论证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可实施性与具体实施办法,还亲身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从评议政治到干政治,在参与政治活动中阐述自己的民主政治思想。
而且作为一名爱国自由知识分子,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一点可以从张东荪挑起的玄学与科学论战、社会主义论战、辩证唯物法论战及第三条道路的广泛传播上可以初步窥见。
但是,张东荪没有彻底的认清中国实际情况,没有看到民主政治的阶级性,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已经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张东荪所宣传与主张的是资本主义的改良社会思想,而对于社会主义,张东荪虽然也曾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但张东荪认为社会主义会造成少数人的专政与理性的缺失,其倡导的社会主义思想实质上是改良后的资本主义思想。这也就决定了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最终不能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但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并非一无是处,其思想中的闪光点如关于民主的阐述及将民主作为一种文化来建构的理念不仅对当时民主政治的进程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当今民主政治的建设也有很多借鉴意义。
张东荪不仅建立了一个哲学体系,而且也建立了一个初成体系的民主政治思想体系。张东荪不仅对民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还对民主与自由、民主与理性、民主与平等、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等民主观念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虽然张东荪提倡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但他关于社会主义应该积极吸收民主主义有益成分的论述对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东荪不但从制度及理论层面上探讨民主政治的实现之路,而且将民主政治看作是一种文化或者文明。这一点比近现代一批政治思想家仅仅将民主政治看作是把中国从乱世解救出来的思想方案或工具要更理一步。张东荪认为,民主政治不仅仅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实施,更为关键是的民主政治文化的建立,而这一点与马克思关于民主的显性结构(民主制度)与隐性结构(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民主信仰及民主心理等)不谋而合。
张东荪虽然提倡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但其民主政治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张东荪生平及思想历程
2.1 张东荪所受教育
2.2 张东荪政治生涯
2.3 张东荪晚年生涯
第三章 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分期
3.1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之前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
3.2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至建国前后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
3.3 以张东荪“叛国案”为中心看张东荪 1949 年前后的民主政治思想
3.4 1952 年后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
第四章 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
4.1 中国传统人性论
4.2 多元的认识论
4.3 架构的宇宙观
4.4 主智的人生观
4.5 文化的道德观
第五章 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内容
5.1 民主与自由
5.2 民主与理性
5.3 民主与平等
5.4 社会主义观
第六章 张东荪与张君劢民主政治思想比较
6.1 张东荪与张君劢
6.2 张东荪与张君劢政治观点比较
结语 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评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热门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4篇)篇五
二、专业。
外国哲学。
研究意义。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其书《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中第一次用了“历史哲学”这一理论术语。它以哲学思维的方式去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进而研究反思历史演变规律和历史的意义,这也是历史哲学的重要研究意义。它使人类以一种历史意识的形态取代原有自然法的意识。然而,人们为什么要对“历史”产生这样孜孜不倦的兴趣呢?就是人们并不满足于对自己过去经历过的历史停留在莫名其妙的感觉中,人们为了在当下的行动中找到根据,总会去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到行动根据的来源。所以说历史知识的价值就体现在于人的自我认识中: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经历过的历史能为人类能够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提供了指导和根据。对自我的认识与人性是同一的东西,而人对历史的认识也正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马克思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指出:十八世纪的个人是历史的结果,并非历史的起点。
史学研究的真正目的是关心那些真实地表现了人们在以往时代中的自我认识的历史事件,而非是简单地准确地记起、恢复各种仅仅作为事件的历史,而历史学家只有重新思想了那种创造了他们正在研究的事件的思想,他们才能理解那个事件。这就表明了历史研究与哲学探讨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切历史研究最终都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过去的永存性就活动在当下之中。处于当代问题的视野中的历史学家,通过重做人的自我认识在过去曾经做过的事情而使这些过去的事情转化成作为当代人的精神财富的历史知识。
四、创新之处。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视角对论文进行撰写:
以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自由为研究重点对象,着重对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进行研究,系统梳理哲学史上关于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
就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研究与当马克思的历史为主主义中的自由观进行结合,浅析以哲学思维对当下世界历史问题重新进行理解。
本文地撰写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文献方法:
1.把握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的自由思想,需要通过对《历史哲学》文献的研究与理解,从而把握其哲学概念的意义。
2.研究其他哲学家原着,与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进而丰富文章内容。
3.对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研究的二手资料进行吸收理解,了解对黑格尔历史学思想的研究现状。
分析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理清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思想,并对马克思的影响。
逻辑方法:理解黑格尔整体哲学的精髓,并以逻辑的方式展开叙述,然后整理出黑格尔其历史哲学中的自由思想的原貌。
本文将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的观点作为研究重点,在系统地理清黑格尔哲学理论构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黑格尔思想中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并对后人及其当下的影响。
五、
黑格尔哲学是哲学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其构建的哲学的庞大的体系可以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巅峰,而其哲学思想中所蕴含的庞大的历史感对后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起到关键作用。
可以看出,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下,历史哲学在从古希腊,近代启蒙和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不同的哲学时期影响下的历史哲学的命运,直到黑格尔在其最具特色也是其思想最为成熟时期的作品《历史哲学》中完整的叙述其历史哲学思想,黑格尔思想体系的精髓可以总结是其强大的辩证逻辑与历史的融合性,并且以古典哲学的方式,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于逻辑与历史的自由之中。
在当代全球一体化的当下,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全世界沟通融合的局势,而如何更好的在全球多元化中去寻找一个真正的契合点,我认为关注世界历史的发展,并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去寻找多民族共通点显得尤为关键。那么在西方强大政治文化背景下,更好的理解西方对世界历史的理解与趋势,就能更好的在全球化中争取优势并参与全球化构建。
当今世界格局下,我们应该为世界历史负责,尤其在世界局势紧张的地区,中国更应该作为一个大国,肩负自己的使命。而马克思唯物历史观会继续指引着我们前进。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历史哲学的研究意义。
0.2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之处。
1黑格尔历史哲学及其自由问题产生的背景。
1.1历史哲学产生前史。
1.2历史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1.3德国历史哲学的兴起及其对自由问题的探讨。
2黑格尔历史哲学中历史与自由的统一。
2.1黑格尔历史哲学概念界定与对自由的理解。
2.1.1黑格尔历史哲学概念界定。
2.1.2黑格尔对自由概念的理解。
2.2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础。
2.2.1思想对客体性的第一种态度:朴素的抽象态度。
2.2.2思想对客体性的第二种态度: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
2.2.3思想对客体性的第三种态度:直接知识论。
2.3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实现自由。
2.4自由在历史中的实现。
3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
3.1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自由观思想对马克思现实自由观的思想的影响。
3.2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哲学中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超越。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热门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4篇)篇六
1、系统地梳理文化领导权思想,理性认识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因此所选课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2、在国内外,既有研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学者,也有研究文化领导权的学者,但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实属首创,本文试图建构二者之间的关系,来突出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时代性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所选课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3、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本文在分析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几个方面,所选课题对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二)所选课题的现实意义
葛兰西立足于20世纪人类实践和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解读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时代的紧密联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主题的现代化转变。
在全球化时代,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要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家实力,仅仅靠经济和军事力量还不够,还必须有政治、文化等力量。当前中国处于市场开放、观念更新、社会转型、文化重塑的特定历史时期,要实现现代化,要完成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离不开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在实力建设方面,的缺口在文化领域,但的资源也在这个领域,近年来,中央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问题,并将之上升到国家战略构建的层次。十七大报告提出:“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课题。”建设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构成当代综合国力发展的基本任务。
然而文化软实力是具体的, 不是抽象的, 所谓具体就是必须与社会主义的现实相一致, 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即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发展文化软实力,才能深刻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才能在历史提供的高起点上创造出高层次的和谐文化,才能在国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构建和谐世界。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文化领导权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有的偏重于葛兰西理论本身的讨论,有的以文化领导权为基础引申出其他的讨论,不少学者认为葛兰西创立了一整套适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制订了社会革命的新的策略,代表了本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一股最富于独创性的新潮流,如伯格斯著《格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威廉斯著《无产阶级的秩序》、安德森的《安东尼奥·葛兰西的背谬》等。近几十年来,葛兰西不仅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们的一个经常的话题,而且被公认为从7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的“欧洲共产主义”的思想奠基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不少学者对葛兰西的哲学思想进行研究,但较多局限在实践哲学的范围,文化领导权思想在形成之初,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后来,随著文化问题的不断出现,才变得逐渐重要起来,但目前国内现有的一些研究论文,与当代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相结合研究的论文较少,如罗小青的《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意义》,孟宪平的《葛兰西领导权思想及当代价值分析》等,因此对于葛兰西哲学思想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2、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全球化的步伐明显加快,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软实力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核心。1990 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 这种提法立刻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 也形成了一些初步研究成果,如约瑟夫·奈著《硬权力与软权力》、《软实力: 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弗雷泽著《软实力: 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等著作。
自1990 年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以后, 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和热烈讨论, 翻译和出版了一些相关的著作,如门洪华主编《中国:软实力方略》、樊友山著《跬步之行- - 国企软实力的探索》,尤其十七大报告之后,把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了战略高度,国内出现了一大批研究专著和文章,如王佐书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软实力》、唐晋主编 《论剑——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式软实力》、沈壮海主编《软文化 真实力 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付文茂的《浅谈文化软实力建设》、拓锐平的《试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等。这些专著和文章对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总的来说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进一步深化。
(一)课题研究内容: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包括文化领导权的产生背景、内涵等,十月革命后,欧洲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相继失败,使葛兰西开始分析西欧革命失败的原因,他联系意大利和西欧的历史和现状,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全面深刻的探索,形成了文化领导权理论。“领导权”概念是列宁首先提出来的,他主要强调的是政治领导权,其核心是无产阶级专政,通过暴力取得政权。与列宁不同,葛兰西在强调政治方面的领导权的同时,更主要强调思想文化的领导权,强调无产阶级在道德和知识方面的领导作用。实践哲学是文化领导权的哲学基础,市民社会是文化领导权的载体,知识分子是文化领导权的主要力量,阵地战是实现文化领导权的主要策略。
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叙述软实力的产生背景和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区别和联系等,软实力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80年代末提出的,恰逢世界进入新的实力转移时期,美国进入战略转型时代,奈根据美国的国家战略资源和战略意图来剖析软实力,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它是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文化软实力是狭义的软实力,是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基石,它构成软实力的深层魅力。
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探讨文化领导权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文化领导权和文化软实力是相互区别的,它们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下提出的,文化领导权重视文化、舆论、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作用,文化软实力更注重文化作用。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二者的哲学基础,它们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其次,它们都重视实践的重要作用,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统一;最后,文化软实力是对文化领导权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是文化领导权的理论实践。
文章的第四部分主要探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力的策略。首先,强调硬实力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实物投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辐射能力,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第三,提高文化软实力呼唤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第四,优化和完善体制机制,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制度保障;第五,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文化的竞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占领文化的制高点。
(二)课题研究重点:
探讨文化领导权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为文化软实力寻求理论依据,阐述文化领导权的'当代价值,同时提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几个重要方面。
(三)课题研究难点:
1、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葛兰西的主要哲学、政治思想如实践哲学、文化领导权等主要集中阐发在《狱中札记》中,《狱中札记》一书写于1929年至1936年之间,是葛兰西最主要的理论成就,然而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参考材料,葛兰西只能以非凡的记忆力进行工作,另一方面为了应付监狱的检查,不得不避免一些通用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用一些特定的术语来取代它们,如用“实践哲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用“现代君主”取代共产党,用“社会集团”取代阶级等,这就大大增加了表述的困难,并且这些札记并非为发表而写,因而思想跳跃、不相关联之处甚多,也给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
2、文化领导权和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
要探讨文化领导权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就需要对二者的产生背景、内容等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在国内外,关于这两个方面关系的研究都比较少,参考资料较少。
(四)本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或要取得的成果:
本文对文化领导权和文化软实力进行一番新的阐释和解读,探讨文化领导权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对文化领导权和文化软实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希望能够对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 本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对葛兰西的《狱中札记》、约瑟夫·奈的《软力量 世界政坛成功之道》等文献的研究,能了解有关文化领导权和文化软实力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比较分析法是确定对象之间相似点与相异点的思维方法,是进行科学分类的基本前提,客观事物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有相似处,又有相异点。通过比较,既可以具体地了解文化领导权和文化软实力之间的相似,又可以具体地了解二者之间的相异。
关系研究法,论文中涉及多组关系,如文化领导权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实践哲学与文化领导权之间的关系等,只有在梳理、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才能理性的认识文化领导权和文化软实力。
(二)论文提纲
(一) 文化领导权产生的背景
(二) 文化领导权的内涵
1、 实践哲学与文化领导权
2、 市民社会与文化领导权
3、 知识分子、政党与文化领导权
4、 文化领导权的实现策略——阵地战
(一) 软实力产生的背景
(二) 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
(一) 二者的区别
1、 产生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不同
2、 内涵不同
(二) 二者的联系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二者的哲学基础
2、 社会实践是二者的立足点
3、 文化软实力是对文化领导权的继承和发展
(一) 强调硬实力的基础性作用
(二)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 呼唤文化创新
(四) 优化和完善体制机制
(五)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 [意]葛兰西 《狱中札记》葆熙译 人民出版社 1983年3月版
3、 周穗明等 《新马克思主义先驱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年5月版
4、 袁久红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9月版
5、 毛韵泽《葛兰西——政治家囚徒和理论家》求实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7、 门洪华 《中国:软实力方略》浙江人民出版社 版
9、 沈壮海《软文化 真实力 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北京人民出版社 版
10、唐晋 《论剑——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式软实力》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年6月版
11、胡锦涛 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出版社版
热门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4篇)篇七
《论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关系》,岳寒冰。
《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偿债能力》,李晓博。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刘章胜。
《新浪财经》、《证券时报》、—企业相关新闻与大事记。
《财务报表》—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的季报中报及年报。
论文目的、思路与预期成果:电力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因而电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举足轻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大型发电厂,是中国最大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其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电力行业极具影响力,而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生存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现状的分析,提出提升其偿债能力的综合解决方案,使其能增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行业领先的竞争能力,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首先简单的介绍了需用到的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以及偿债能力结合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法,表外分析,swot分析,为文章后面的分析做好理论铺垫;然后,对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详细分析,并且与同行业公司进行比较,找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的不足;最后,提出提升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的解决方案。论文内容:
第一部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三部分: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第四部分:与同行业上市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第五部分:提升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的综合解决方案。
热门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4篇)篇八
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热门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4篇)篇九
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一百年中,排球竞赛规则在不断改革,如今每球得分制,使得排球比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球技术成为得分的重要手段;比赛过程中既有高点进攻,也有立体进攻体系,网上争夺仍然是比赛的焦点,运动员的个人技术更加全面,跳发球和后排进攻是当今竞技战术的新潮流;自由人的出现使比赛来回球增加,使比赛更加精彩。总之,排球运动仍是集高度、速度、对抗战术为一体的集体运动,要求我们在选材时,要根据当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该运动发展的运动员,这样才能保证球队始终具有竞争性,先进性。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水平发展迅速,世界纪录频频刷新,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除了具备极高的运动素质与运动天赋外还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刻苦训练,才有可能在世界立足,竞技水平的竞争中突出了天才运动员的竞争。各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差异日趋缩小,训练条件也日趋一致,运动员的先天竞技条件显得更加重要,要反超世界体育先进水平,必须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工作。
青少年排球运员是排球事业发展的基石,中排球要想长盛不衰,最主要是看后备力量是否雄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而后备力量培养的关键因素是选材,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等于成功了一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际先进训练理论方法已伴随着全球化信息资源网的构建成功实现了世界性资源共享。在全球各种训练理论,训练方法,条件,甚至发展水平基本相一致的情况下各运动员之间的水平竞争转化为运动员天赋的竞争,因此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当今排球运动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各有特点、人有专长、身材高大、体能过硬、对抗激烈的全面化方向发展。从世界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上可看出,世界优秀排球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人种优势等都胜人一筹。这表明外优秀排球队已经十分重视选材与排球运动的发展关系。科学实用的选材方法和训练,已经成为通向世界排球高层次队伍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之一。我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专门研究工作,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起步较晚,进步较快。但目前还处在观察运动员的外表或初步对形态、素质和身体情况进行检查的阶段,在运动能力遗传学、皮纹学、血型学、心理学和生理生化等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选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还有待提高。而外对运动员选材问题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涉及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生物力学及运动训练学等多种学科,并建立了许多运动员科学选材测试中心和一系列选材输送系统。传统的选材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落后于当今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因此,研究适合于当今排球运动选材的发展趋势无疑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课题。
在外,由于他们有出色黑色人种,他们身体素质好,体力也好,所以他们主要考虑队员的心理,年龄,神经类型等方面,在内主要是黄色人种,在身体素质方面略逊于欧美运动员,所以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的选材和系统的训练,才能在世界体坛立足,我们选材时,主要考虑的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年龄,遗传等因素。
贵州省是我排球运动发展较慢的省,与其他省相比,仍处于落后阶段,现如今中排球联赛的形式如群雄逐鹿,哪支球队拥有优秀的后备人才,也就拥有了未来。中体育制度是举体制,后备人才数量大,淘汰率也高。许多竞技体育运动员在淘汰后因为耽误了大量文化课学习时间而造成就业难,因此许许多多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从事体育训练,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排球运动在贵州萎缩,并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针对贵州省这种情况,我建议要发展贵州排球运动事业,要从贵州各高校开始抓起,高校学生相对来说学习任务不是很重,没有升学压力,并且学好了排球,对以后就业还有一定帮助,而且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到基层去工作,还能带动基层排球运动的发展,还可以有助于强身健体。但是,在高校如果进行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选材很重要,因为只有选到好的运动员,才能在训练中有好的成绩,才能促进高校排球运动开展,故进行此课题的研究。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优秀运动员的选材问题,是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科学的运动员选材,可以缩短训练周期。科学的选材是竞技化的基础,是运动员和运动队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可以避免盲目性,减少淘汰率。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是排球运动项目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实践意义: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的选材,有助于我们提早的选拔出好的苗子,进行系统的训练,让队员早日出好成绩,在我省高校进行科学的排球运动员选材,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排球,加入到排球运动的训练中来,高校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还可以继续带动排球事业的发展。高校学生水平如果得到提高,还可以进入到更高级的运动队中继续从事该事业。
1、主要研究内容:
(2)各种因素对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影响;主要指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
(3)影响我省高校选材的因素等等:包括教师能力,运动器材与设施等。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贵州各高校排球发展情况,制定具体选材措施。
(2)专家访谈法:访问有经验的专家,提高专业知识。
(3)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掌握最新最科学的选材方法。
(4)经验总结法;根据掌握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材。
(5)观察法。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人们对体育的偏见;不少家长认为进行体育训练影响学习,不主张孩子从事体育方面的活动。
(2)尽量做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两不误;合理的安排训练和学习的时间,使训练不影响学习。
(3)针对贵州省实际情况找出实际可行的符合贵州地域的科学选材方法。
热门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4篇)篇十
一、课题释义。
在众多的课题中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这样一个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曾经做过多次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课题很大,极易架空,之所以这样认为,原因之一在于:课题内容涉及外语课堂教学的多个领域,单是一个小学就足以令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潜心数年加以探索与研究;原因之二在于:关于对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人们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先期的课题准备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课题而言是比较少的,可供参考的资料不是很多,理论储备不足。然而愈是困难重重,我们愈是感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深刻挖掘课题本身的内涵,力求把大的课题做精,把空的内容填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将课题宏观的释义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20xx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三)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新量体裁衣,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四)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差异的比较。
综上研究(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表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比较差异,深刻挖掘差异形成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尊重和利用这些因素上好各个学段的英语课。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外语教学一直受到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李岚清副总理对我国当前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改革多次发表谈话指出:“我国当前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虽然有了加强和改进,但总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花的时间长,相对的效果较差。一些人比喻我们的英语教学是一壶烧了十几年也烧不开的温水。必须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认真研究,加以改进。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益不大,亟待改进。经过小学、中学、高中,大部分学生不能阅读原版书,不能用外语会话,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着改革开放和扩大交往……”恰恰也正是基于一个这样的背景,诱发了我们对该课题的探讨与研究。
正如岚清总理所讲,学生对此不满意,教师也同样不满意。问题出在哪里?其根本原因是:英语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条龙”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长时间在低水平上重复。许多学生在小学学习了英语,进入初中后,又不得不从头学习,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又要重复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这种低水平的重复,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挫伤了学习者英语的兴趣。
一时间,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的问题成了外语教学的一个重心工作,而教材要衔接的呼声则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种众声喧哗的局面,我们的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试图打破外语教学的这种状况,尝试以教材的衔接为突破口,但实践证明,单凭教材的衔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衔接问题。人们再一次陷入到深深地思索中来。而此番思索必然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在这个课题之上。
2、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正当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举步为艰之时,20xx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我们感悟到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突出体现围绕人的发展目标来设计和确定课程标准。
热门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4篇)篇十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巨匠,他不仅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的深刻变革,而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分析和研究文化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列宁明确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目前,我国人民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进行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要成功地开展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开展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
首先,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科学的文化哲学。现代西方文化哲学虽然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但总体上,明显缺乏科学合理性。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史特别是西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一切优秀成果,正确地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和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文化哲学。研究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有助于夯实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理论基础,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思想实质,并运用它去批判吸收中外文化哲学中的合理成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
其次,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精深,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外,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生态哲学等。过去,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研究还不够重视、不够深入。因此,深入开展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有助于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围,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
再次,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文化哲学是层次的文化理论,它既是对各种具体的文化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各种具体文化理论研究。离开了文化哲学的指导,文化理论就会迷失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正确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文化理论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加强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有助于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理论的影响,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
自20世纪20年代起,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发生了根本性转换,即由经济领域转向了文化领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转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已成为世界哲学的研究主题。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转向,是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的必然产物。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伴随著经济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随著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往日趋频繁,各种文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和冲突,出了诸如矛盾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国际哲学界逐步将研究方向转向了文化哲学。在1983年召开的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上,文化哲学成为会议的主题。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哲学、文化和文明”。近三十年来。各国学者对文化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澄清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马克思的哲学中不存在文化哲学思想的模糊认识,在梳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系统阐释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创建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解读体系,并探讨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当代价值,旨在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以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为依据,参考国内外关于马克思文化哲学研究的相关成果,认真梳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系统解读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努力构建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解读体系,并结合我国当前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的实践,阐述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学理支撑。
七、论文创新点。
1、初步建构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解读体系。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总体上还不够系统深入。本文以马克思经典著作为依据,参考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经过深入研究和思考,初步建构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解读体系,形成了以文化本质论为基础、以文化结构论为中介、以文化规律论为核心,以文化动力论为关键的解读体系。
2、系统梳理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研读,梳理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把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思想萌芽、初步形成、正式形成和丰富发展等四个阶段。提出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是对西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的观点。
3、具体阐述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价值。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紧密结合当代中国文化改革与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阐述了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当代价值。论述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是实现文化自觉的哲学基础,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法宝,是实现文化自强的行动指南。
中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文化本质论。
二、文化结构论。
三、文化规律论。
四、文化动力论。
第三章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培养文化自觉的哲学基础。
二、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法宝。
三、实现文化自强的行动指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后记。
热门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4篇)篇十二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当进行研究,自我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能够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资料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能够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明白下一步干什么的情景,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能够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景,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景,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景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所以,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必须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们此刻有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那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鸿业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那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明白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
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我想,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之后我看了一下资料,明白是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研究,我想能不能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总之,课题的名称必须要和研究的资料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那里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本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能够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那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认为写得不错的一份,佛山市三中吴勤教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实施了解3+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必须影响。
如何在当前的形式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于20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的确有价值,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贴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能够是哲学、政治理论,也能够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能够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能够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那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何教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一段话:“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党中央和国家要求,依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依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
另外,还有一份供大家参考一下,广东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案里面,课题指导思想这样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领域实现“两个转变”和我省20xx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针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把广东建成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终要到达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仅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明白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明白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头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经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初步构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
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7、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研究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研究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资料。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资料,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资料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经过几方面的研究资料来实现,他们不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资料的时候,往往研究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资料异常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资料,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所以,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那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广东省“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资料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景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资料,资料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资料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资料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构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研究研究资料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景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经过调查了解情景,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一样,研究成果的资料、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当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能够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我工作和职责,不能吃大锅饭。可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第三部分: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资料、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八)现有基础。
(九)经费估算。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到达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资料一方面能够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此刻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三)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样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四)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五)经费估算。
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样管理等。
热门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4篇)篇十三
张东荪,一位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湮没在近代哲学史上的政治哲学家。张东荪以其独特的视角,构建了一整套自己的哲学体系,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曾大放光彩。对于张东荪在近代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现代学者已经有了更明晰的认识。从张东荪整个思想体系来看,是以其哲学思想为起点,以其民主政治思想为终点。在张东荪生活的时代,人们对其民主政治思想的关注程度远胜于对其哲学思想的关注。作为一位一生都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政治,试图宣扬并建立民主政治思想的思想家,张东荪在构建其哲学体系的同时,将其哲学思想阐发为其民主政治思想。随着时间的迁移,学者们发现,在研究20世纪中国的哲学思想及政治思想时,张东荪的哲学思想及民主政治思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近些年来,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张东荪的哲学思想与民主政治思想。通过学者们的钻研,学界已经基本明了张东荪哲学思想体系的内容。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对其整个思想体系作进一步的挖掘,为进一步了解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打下基础。
张东荪是一位活跃在20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但由于时间上作为哲学家的张东荪在1949年后就“死”了,而其在政治上又一直作为反面形象等种种原因,现如今人们似乎很少知道这个人了。当我们再翻开历史的卷轴,我们会发现,张东荪先生是那个年代我们绝对不能够忽视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在近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如果我们说梁启超和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哲学的启蒙运动者,那么张东荪就是中国近代哲学底系统的建立人。”这是当时思想界的共同见解,如当时的学者如青,孙道升,郭湛波和贺麟等人就有明确的论断。张东荪在多元认识论之下提出了一系列认识论主张,其中内在关系说,间接呈现说,非写真说是最为重要的三项。另外张东荪提出了架构论的宇宙论以及主智的,化欲的人生观。认识论,宇宙观和人生观,构成了张东荪独有的哲学体系,这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张东荪在近现代中国哲学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就本文选题原因来说,首先,张东荪的思想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不论是他的认识论,宇宙观,人生观,还是其民主政治思想,都是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非常珍贵的材料。然后,近20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张东荪,而人们关注的热点一直是在哲学上,对张东荪哲学体系的研究。而在20世纪上半叶,当时人们对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关注绝不弱于对其哲学的关注。其次,不可否认,张东荪是一位哲学家,但就其人生的整个历程来看,张东荪是以一个哲学家的视角来关注政治,同样的,观察政治对其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反之,其哲学思想也极大的影响着其政治思想。其民主政治思想不但在当时产生了政治影响,影响到当时政治走向,而且对20世纪中国民主进程起到推进作用。所以研究其民主政治思想与研究其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研究其民主政治思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最后,选择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研究作为毕业论文,在于本人个人对政治思想研究的兴趣与爱好及对张东荪思想与人格的敬佩。
张东荪(1886-1973),字圣心,原名万田,今浙江钱塘人。自幼习国学,受严格的儒家经典教育,曾短暂研习佛学。1905年官派留学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研究哲学,接触西方近代科学与哲学,完成了一个封建士人向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正由于其受深厚持久的儒家道德思想熏陶,中国士大夫身上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在他身上表现的非常突出。其一生钟爱政治,以哲学的眼光研究政治,作为一代哲学家,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张东荪给后人留下许多着作。
就本文的创新点来说,第一,关于张东荪先生思想的研究非常之缺乏,而关于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研究更加是凤毛麟角了,而本文恰好弥补了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
第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关于张东荪先生的政治思想研究论文中,绝大部分是把张东荪先生民主政治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或者是就其某个时期的民主政治思想作单个研究。而本文拟把张东荪先生的民主政治思想作个初步分期,研究其不同时期的民主政治思想,并比较之。
第三,人们对张东荪叛国案的研究都停留在挖掘事实的真相上面,而本文拟把张东荪叛国案作为为个案研究来探讨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这也是本文的一大创新点。就本文的写作思路与方法来说,按其思想历程而言,本文拟从张东荪哲学为起点,以民主政治思想为最终归宿。首先对张东荪做出简单介绍,然后对其哲学思想中蕴含的民主政治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其次对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做出简略分期,并探讨其民主政治思想的内容及其理论来源,然后将张东荪与同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张君劢的民主政治观做出比较,最后对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做出简单评议。
张东荪不仅是一位建立了自己独有哲学体系的哲学家,还是一位民主政治思想有深入研究的思想家。张东荪自己曾说道“民主思想在我心中数十年如一日。
因此我敢自夸说,除张君劢先生外,国内最配在言论上对于民主来说话的恐怕就是区区小子了”,而且张东荪不仅仅是在理论上论证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可实施性与具体实施办法,还亲身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从评议政治到干政治,在参与政治活动中阐述自己的民主政治思想。
而且作为一名爱国自由知识分子,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一点可以从张东荪挑起的玄学与科学论战、社会主义论战、辩证唯物法论战及第三条道路的广泛传播上可以初步窥见。
但是,张东荪没有彻底的认清中国实际情况,没有看到民主政治的阶级性,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已经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张东荪所宣传与主张的是资本主义的改良社会思想,而对于社会主义,张东荪虽然也曾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但张东荪认为社会主义会造成少数人的专政与理性的缺失,其倡导的社会主义思想实质上是改良后的资本主义思想。这也就决定了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最终不能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但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并非一无是处,其思想中的闪光点如关于民主的阐述及将民主作为一种文化来建构的理念不仅对当时民主政治的进程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当今民主政治的建设也有很多借鉴意义。
张东荪不仅建立了一个哲学体系,而且也建立了一个初成体系的民主政治思想体系。张东荪不仅对民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还对民主与自由、民主与理性、民主与平等、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等民主观念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虽然张东荪提倡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但他关于社会主义应该积极吸收民主主义有益成分的论述对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东荪不但从制度及理论层面上探讨民主政治的实现之路,而且将民主政治看作是一种文化或者文明。这一点比近现代一批政治思想家仅仅将民主政治看作是把中国从乱世解救出来的思想方案或工具要更理一步。张东荪认为,民主政治不仅仅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实施,更为关键是的民主政治文化的建立,而这一点与马克思关于民主的显性结构(民主制度)与隐性结构(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民主信仰及民主心理等)不谋而合。
张东荪虽然提倡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但其民主政治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摘要。
第一章引言。
1.1论文选题及意义。
1.2研究综述。
1.3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张东荪生平及思想历程。
2.1张东荪所受教育。
2.2张东荪政治生涯。
2.3张东荪晚年生涯。
第三章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分期。
3.120世纪20年代中期之前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
3.2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建国前后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
3.3以张东荪“叛国案”为中心看张东荪1949年前后的民主政治思想。
3.41952年后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
第四章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
4.1中国传统人性论。
4.2多元的认识论。
4.3架构的宇宙观。
4.4主智的人生观。
4.5文化的道德观。
第五章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内容。
5.1民主与自由。
5.2民主与理性。
5.3民主与平等。
5.4社会主义观。
第六章张东荪与张君劢民主政治思想比较。
6.1张东荪与张君劢。
6.2张东荪与张君劢政治观点比较。
结语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评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热门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4篇)篇十四
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1)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施蒂纳代表作《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1)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1.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施蒂纳与尼采。
3.施蒂纳与阿多诺。
4.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施蒂纳《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版。
孙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20xx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20xx年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xx年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