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培养方法:介绍一些培养良好总结习惯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一
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合理选择用不同统计图来未表述。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名称优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3)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第(1)小题
(1)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第(2)小题
(2)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这些信息。但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第(3)小题
(3)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统计图?
1、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
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些?
2、完成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6、7、8题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应该注意些什么?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分数连乘的简单实际问题,拓展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连乘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面每个条件分别是以谁为单位“1”的。
23
a是b的3b是c的5
口答,说说可以列成什么数量关系?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乘法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1)理解题意。
83
二班做的朵数和谁有关?
(2)画图分析。
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所做绸花的朵数。
可以怎样表示二班做的绸花朵数?
怎样表示三班做的绸花朵数呢?
(3)讨论方法。
要去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呢?怎样算?
讨论交流,汇报方法。
2.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作业。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完成第7题。
3.完成第8、9题。
理解题意,弄清解决每一个问题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三
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
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
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简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
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
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 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计量单位.
4、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四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1.计算下面各题。
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教师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一)阅读理解。
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1.自主解答。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板书:,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2.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
(1)可以把2.1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化成带分数。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1相乘,结果是1.575。
2.1×=2.1×0.75=1.575(dm)。
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这道分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既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两种方法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小数的知识。
1.自主解答。
刚才例5第(1)题大家完成得很不错,下面第(2)题有没有信心做对呢?(出示课件,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1)可以把2.4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4相乘,结果是1.8。
2.4×=2.4×0.75=1.8(dm)。
3.自学课本。
(1)除了上面两种计算方法,这道题还有另一种算法。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页,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看书自学。)。
(2)这种算法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逐步出示第三种算法。)。
小数2.4和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结果是1.8。
4.对比思考。
为什么可以这样约分?你觉得这样约分计算简便吗?
1.既然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这么简便,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
2.师小结:先约分再计算虽然简便,但只在小数与分数分母有共同因数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小数与分数分母没有共同的因数,就不能直接约分,只能采用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的方法。所以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算式中小数与分数分母的特征,明确小数与分数分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数,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一)对比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计算时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二)基本练习。
教材第8页做一做。
1.学生先观察每一道题的特征,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反馈交流时提问:哪几题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吗?
(三)提高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2.反馈计算过程,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并适时补充我国的水资源知识,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四)拓展练习(多余条件)(机动)。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教师点拨:在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楚题意,看问题所需的条件是什么,选择恰当的条件,找出多余条件,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最后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五
学生已经有了对周长的认识,只是研究圆的周长需要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那么,对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这个倍数关系,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是能发现的,然后再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
(一)激发兴趣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
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
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反馈。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
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倍?
(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
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
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六
1、在游戏中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体验环形排列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环形数数和记录,体验与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
1、夹子、鼓、音乐。
2、每人10个夹子、1个小筐子、1个圆片、1张记录单、1支水笔。
3、环形排列的物品若干:花片、飞碟、衣架、调色盘、杯垫等。
4、每组星星、夹子、扭扭棒、回形针、皮筋、毛线若干。
一、出示夹子,简单导入。
二、游戏“夹夹乐”,练习数数和比较多少。
教师敲鼓,幼儿游戏。让幼儿数数夹了多少,并和同伴比一比谁多谁少。
三、游戏“夹子变魔术”,尝试环形计数。
1、引导幼儿将夹子和圆片变成太阳,体验环形排列。
2、尝试环形数数。
(1)数夹子,尝试环形计数。
让幼儿数数自己用几个夹子变成了太阳,并说说是怎样数的`。
(2)引导幼儿讨论其他环形数数的方法。
(3)教师小结。
四、游戏“数一数”,进一步探索、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收集的各种环形排列的物品,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个别记录单,并请幼儿说说操作情况。
4、教师小结。
五、拓展练习。
1、幼儿听音乐拉圆圈。
2、小结,结束。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
2块平行四边形彩色纸片、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生指出它的底和高。你能画出它一条底边上的高吗?(在平行四边形图片上画一画,并标出底和高。)。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创设故事情境。
2、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口算长方形草地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
(2)师:你能帮它们求出这块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操作交流。
1、大胆猜想。
(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都是18平方米……)(知识点)。
(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纸板,生看图猜测。)。
生汇报猜测结果,师随机板书。
2、操作验证。
提示:想一想,如果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就可以根据已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它的面积了,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呢?请大家拿出手里的学具试试看。
学生动手剪拼(可以小组合作),并向周围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转化的。
(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师:你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上来演示并说一说呢?
(学生有的拼成三角形,有的拼成梯形,有的拼成长方形,还有的拼成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各种各样的已学过的图形,你们真棒。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种图形的面积我们懂得计算呢?
生:长方形。
师:怎样剪才能拼成长方形呢?
师:请大家拿起另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动手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吧!
生再次操作。
4、发现方法。
师:我们已经成功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请结合刚才的实验过程,动动脑筋想一想这些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电脑显示思考题)。
小组讨论交流。
(1)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变了吗?
(2)方形后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能不能根据这些关系,总结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呢?
实物图片展示拼剪过程同时回答上面的讨论题。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知识点)(能力点)。
5、回顾公式推导过程。
(1)结合课件演示各部分间的相等关系。
(2)指名说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样推导出来的?
6、学习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如果平行四边形式形面积用字母s表示,底用a高用h表示,你能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吗?(指名说说,师板书:s=ah)。
7、记忆公式。
闭上眼睛记记公式。
如果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8、尝试运用。
(出示喜羊羊的草地图)(说明格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运用,加深理解。
通过计算,它们两人的草地面积相等吗?(相等)它们终于消除了误会,破涕为笑,齐声说:“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原来这么简单,我们也会了。”
1、算出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考查点)。
课件出示图形。
(羊村长看到小羊们的进步很高兴,说:“再出几个选择题考考你们吧。”)。
2、选一选。(题目见课件)(考查点、能力点)。
(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底边对应的高)。
你有什么结论?(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3、(羊村长说:我老了,你们能帮我算需要多少棵白菜秧苗吗?)。
(考查点、能力点)。
四、解决问题,应用拓展。
1、小小设计师。
2、喜羊羊准备在草地的四周围上篱笆,你能帮它算算篱笆长多少米吗?
五、总结全课,提高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是怎么来学会这些知识的?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八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多媒体课件。
1、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个数量的?
(4)列式计算。
a.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
b.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千克)。
c.写出答话,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
(5)总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吃了谁的?谁是多少(已知)?谁的是多少乘法。
(6)反馈练习。(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阅读课本:把书中的想的过程和线段图认真看一下,不懂提问。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
(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
2、练习四1、2题,完成在练习本上,然后订正。
3、操作:画出“体育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倍”的线段图自己补充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九
对于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学生容易出错。
学情分析。
还需加强概念的教学,从而提高上课效率。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测试。
2、评析。
3、总结。
考试。
听老师讲解题目。
教学反思。
学生的概念不是理解的很透和解题习惯不好是失分的重要原因。
百分数的应用。
一、单元教学的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三、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比例的基本质性。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多媒体课件。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和
和5:2。
1/2:1/3和6:4。
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60:40。
内项:6o。
外项: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60:40。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1
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60/40。
3.。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填一填。
(1)1/2:1/5=1/4:1/10。
()()=()()。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已知周长求面积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课前准备:一个蒙古包图片。
教学过程:
1、师生讨论引出蒙古包,教师贴出图片让学生观察。提出:你能想到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问题的机会。
师:同学们,在草原上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房子,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蒙古包。
师:对,蒙古包。看,老师带来了一张蒙古包的图片。
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观察这个蒙古包,你都想到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
2、提出: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测量直径不好测,可以测量出周长,再计算占地面积。教师给出周长数据。
师:如果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
生:测量出蒙古包的直径,就能计算出它的占地面积。
生:不好测量。
生:测量出周长。
师:对,周长容易测。草原上的人们也想到了这个办法,他们测量出蒙古包的周长是18.84米。
板书:周长18.84米。
1、提出:已知周长,怎样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积?学生讨论,理清思路后,自主计算。
师:现在知道了蒙古包的周长,怎样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积呢?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已知圆的周长是多少,怎样求圆的面积?
生:先利用圆的周长公式求出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面积。
学生说不完整,教师参与交流。
师:解题思路大家都清楚了,请同学们在本上算一算这个蒙古包的占地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
生:我先计算出蒙古包的半径,列式2×3.14×r=25.12求出r=4,再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3.14×42=50.24(平方米)。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板书:
蒙古包的半径:
2×3.14×r=25.12。
r=25.12÷6.28。
r=4。
蒙古包的占地面积:
3.14×42=50.24(平方米)。
如果出现先算出直径再求面积的方法,教师首先予以肯定,然后提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直接求出半径,计算比较方便。
1、“练一练”第1、2题,蒙古包占地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
师:我们解决了蒙古包的占地问题,下面,请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读题,并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做法,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生:我先求出这个蓄水池的半径3.14×2×r=31.4求出r=5,再计算蓄水池的占地面积:3.14×52=78.5(平方米)。
师:看第2题,求花池的面积。自己解答。
交流时,请学习稍差的学生回答。
答案:3.14×2×r=18.84。
r=3。
3.14×32=28.26(平方米)。
2、练一练第3题,提示学生思考木桶铁箍长是底面的什么,再计算。师:请同学们读第3题,想一想,这个木桶铁箍的长是这个木桶底面的什么?再解答。.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答案:。
3.14×2×r=100.5。
r=16。
3.14×162=803.84(平方厘米)。
生:就是把树锯断后的圆面。
师:树木的周长相当于这个横截面的什么?
生:周长。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课下解决。可以几个人一起测量,也可以自己完成测量,然后计算出那棵树的横截面面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可以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只要你多观察,多动脑,就一定会越来越聪明。下面看问题讨论中的问题。自己读一读。
学生读题。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意见,都不做评价。
1、让学生阅读“问题讨论”的内容,启发学生按照聪聪的思路进行小组讨论和试算。
师: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呢,聪聪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假设铁丝的长度。比如,铁丝长1米,2米或3米,4米等,实际算一算,再看看结果是什么。好,现在同学们小组合作,按聪聪的办法算一算。
学生合作研究,教师参与指导。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假设。如:(1)假设铁丝长1米。
正方形的边长:1÷4=0.25=25(厘米)。
正方形面积:25×25=625(平方厘米)。
圆半径:100÷2÷3.14≈16(厘米)。
圆面积:3.14×162≈803(平方厘米)。
结论:圆的面积大。
(2)假设铁丝长2米。
正方形的边长:2÷4=0.5=50(厘米)。
正方形面积:50×50=2500(平方厘米)。
圆半径:200÷2÷3.14≈32(厘米)。
圆面积:3.14×322≈3215(平方厘米)。
结论:圆的面积大。
(3)假设铁丝长4米。
正方形的边长:4÷4=1(米)。
正方形面积:1×1=1(平方米)。
圆半径:4÷2÷3.14≈0.64(米)。
圆面积:3.14×0.642≈1.29(平方米)。
结论:圆的面积大。
3、提出:长方形和圆周长相等时,哪一个图形面积大?师生讨论,使学生了解,圆的面积大。
师:我们以前研究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大,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正方形和圆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大,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长方形和圆的周长相等时,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说出判断理由。
生:肯定圆的面积大。假设长方形、正方形、圆周长都相等。圆面积大于正方形,正方形面积大于长方形,那圆肯定大于长方形。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说明。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二
教科书第2页的例3、例4,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6~11题。
使学生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
理解用整十数乘的算理。
用十位上的乘后,在得数的末尾填一个0。
例3、例4的教学挂图。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1352732304。
1541621405。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135、2304、1404的口算过程。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的乒乓球挂图,如下:
用纸盖住最右边的一袋,提问:
这里有几袋乒乓球?每袋几个?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59=45。
接着露出盖住的那袋乒乓球,提问:
刚才有9袋乒乓球,一共有45个。再增加1袋,是几袋?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10=50。
谁能说一说510=50是怎么想的?(因为9个5是45,45+5=50,也就是10个5就是50。)多指几名学生说说。
2.做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口算,指名回答口算结果和口算过程,教师板书出算式和得数。然后提问:
这些题的得数和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一个数乘以10,可以在这个数的后面直接添一个0。
3.做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4.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的.皮球图。如下:
提问:
这里有20盒皮球,每盒有6个。求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20。
620怎样口算呢?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推想620的口算过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每2盒是一摞,20盒是几棵?让学生数一数回答。
求20盒皮球的个数,也就是求几橡皮球的个数?
要求10摞皮球的个数,可以先求几橡皮球的个数?
一摞皮球有多少个?怎样想的?
几乘以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0的右下方用红粉笔板书:62=12。
一摞是12个,10摞是几个12?是多少?
几乘以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的下面用红粉笔板书:1210=120。
算出10摞皮球的个数,就是20盒皮球的个数,也就是620等于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0后面板书:=120。
最后,教师概括出620的口算过程:620可以先求62=12,再用1210,等于120。
5.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先做,做完后,指名说一说各题的得数和口算过程。然后提问;
这几道题和例4的被乘数都是几位数?乘数都是什么数?
一位数乘以整十数在口算时,分了几步?
最后,让学生用这个规律把这道题再口算一遍。
6.做例4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三、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6~11题。
1.第6、7题,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指名说得数,每道题抽几个小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第8题先让学生填出左边一题方框中的得数,再让学生填出右边一题方框中的得数,然后集体订正。
3.第9题,让学生先自己做,做完后说一说各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第10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在练习本上解答。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5.第1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教师把学生的不同算法板书出来:205=100520=100。提问:
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205是一排一排地算的,一排有20格,5排有205格;520是一行一行地算的,一行有5格,20行有520格。)。
205是怎样口算的?520是怎样口算的?通过分析使学生体会到:无论是205还是520都是把2和5相乘得10,再在后面添写一个0,得100。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0页辨认方向。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名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技能目标:借助辨认方向,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重点:结合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2.难点:用所学的方向词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件、小卡片。
一、复习。
二、新授。
1、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
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师: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问:你们是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
3.试一试。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3)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三.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问: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实践活动。
到操场上看一看,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
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四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打折销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并不感到陌生,但在促销活动中选择最佳消费方式,要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懂得“满100元减50元”的促销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如打五折实惠;如果总价是整百元的,那两种促销的方式优惠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要得出这种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去分析、交流、比较才能解决。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表述,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促销方式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要由学生独立完成两种购买方式所要支付的钱,并通过比较来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提问“一件物品打九折出售”表示什么意思?
2、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优惠都是以“几折”来表示的呢?
3、购物中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要做一个精明的小买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板书: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二、教学新知。
(一)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根据这些信息,学生提问题。
教师板书: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哪个商场省钱?
2、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1)结合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哪些是关键的?
(2)怎样理解“满100元减50元”?
(3)不足100元的部分呢?怎么办?
3、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能否解决黑板上的这两个问题?
4、交流并汇报方法。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算式,并解释。
5、启发思考,辨析原因。
(1)满100元减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啊,怎么优惠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什么情況下两种优惠是一样的呢?
6、小结:在今天的折扣问题中,我们知道了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的是“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的区别:
(1)“满100减50”,就是够100才能减50,不够则不减。
(2)打五折实际售价都是原价的50%,不满100元的也能按50%计算。
(3)售价刚好是整百元的时候,两种优惠结果才是一样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做一做。
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每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同学们,在今天学习的折扣问题中,我们知道了不同形式的优惠有很多种,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的是“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的区别。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五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也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咎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对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例1只涉一个数量,要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的是已知数量的一部分,属于部分与整体的问题。在这里用线段图帮助学生题意,明确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从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学生对单位1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课让学生分清把谁看作单位1。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学生在画线段图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指导。
1、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正确地确定单位1
教学过程备注
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什么意思?(是把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五光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其中的2份。)
教师然后让学生试着画一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全班与教师一起画线段图,借助于线段图理解题意,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列式为:2500=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做一做。
这是一道关于两个量之间的,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在解答时,教师也先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然后再独立解答。
2、完成练习四中的部分练习。
课堂小结。
板书: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六
第87页例1、例2,88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二第1~4题。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多媒体课件。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七
比的应用的.练习课。(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二第3~7题)。
1、复习巩固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会灵活运用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师: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5、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师:按比分配问题有几种解题方法?是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
引导学生回顾按比分配的两种解题方法。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3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了解信息。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员和7名游客,也就是救生员和游客的人数比是1∶7。
(3)交流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实用六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mp_lab平台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术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电脑、mp_lab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1、出示情景图片,让学生说说窗户、风扇、蝴蝶在生活中是怎样运动的或发生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并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让学生打开mp_lab平台动手操作复习,即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旋转三要素:绕哪个中心点,什么方向,旋转多少角度;轴对称一要素:对称轴。
师强调: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mp_lab平台,既熟练了mp_lab操作,又很好地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知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揭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2、让学生进行利用mp_lab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自主探究图形的变换方法,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展示。教师这时要抓住:方法策略的多样化和表达的条理性。
(设计意图:利用mp_lab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图形的变换过程,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体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
4、巩固尝试。
出示图形(2)、(3)、(4),先观察,再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2)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3)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再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最后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变换的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以上三个变换过程,巩固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外延伸。
刚才同学们只用了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出示七巧板图形。
1、先观察,再说一说右边的图形是怎么得到的?
2、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摆一摆,变一变,看谁变出来的图形最美,最有创意。最后进行展示与评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七巧板,发挥学生的想像,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创造个中丰富多彩的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
4、欣赏生活中的个中美丽的图案。开阔学生的视野。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中的美,数学中美,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
四、质疑问难、自我评价、全课小结。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经过变换所得到的,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问题的大脑,会有更多美丽的图案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五、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
平移旋转轴对称。
方向位置中心点方向角度对称轴。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发挥mp_lab教学平台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图形的变换的操作方法,并有条理的叙述出整个变换过程。发展学生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学生能在电脑上直观操作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改变传统制作复杂的学具教具。2能把学生的整个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帮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与叙述。3、能有效发散学生思维,不受器材的限制,利用多种方法完成变换过程,并变换出多种美丽的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像力。不足之处:1、由于在电脑上操作需要的时间比较多,时间的把握与分配还不够合理科学。2、学生对变换的过程的叙述不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