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的撰写过程可以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实践的意义和目的。在下面,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些实践报告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一
为统筹考虑城乡人口变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长经济负担等因素,安徽省政府要求各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正确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稳妥、慎重、规范进行农村学校撤并,切实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具体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撤并基本要求。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切实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教育保障能力和学生家庭经济负担问题。
二是保证就近入学。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农村小学1至3年级原则上不寄宿,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可以寄宿,初中生寄宿与否依具体情况而定,充分保证学生受教育权利。
三是撤并程序规范化。县政府制定规划,报市政府审核后由省政府批准,学校撤并需按照"一校一议"的原则举行学校撤并听证会,以公开票决的方式形成是否同意的撤并意见。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要从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育质量两个方面着手,解决学生寄宿、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大班额等问题。五是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各地方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存在以上四点共同之处外,要针对当地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规划以应对当地实际情况。
(二)广泛调研,加强布局调整的合理性
安徽省农村学校开展撤并工作前,都有对拟撤并的学校进行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充分考虑民众意愿,以保障布局调整的合理性。通过对宿松县二郎乡某小学所在村进行走访调查,78%的村民表示学校在被撤并前有说明;16%的村民表示没有说明;6%的村民表示不清楚。在对农村教师的调查中,100%的老师表示学校在撤并前,当地教育局、学校领导有开听证会汇报撤并相关事宜。由此可见,学校在调整前公开征求过群众意见,并通过各方反复斟酌调整,方将结果予以公布。
在撤并调整过程中,当地教育局、乡政府在充分考虑学校规模、服务半径、教育经费投入、学生食宿安全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于被撤销学校校产处理、教师的去向,合并后学校的扩建、基础设施的配套加强、教师的人事编制安排等都做了全面部署。
以宿松县经开区为例,为了满足行政村调整和日益增长的开发区工作者子女受教育需求的增加,20xx年拟在经开区建立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龙山小学)。通过前期充分调研经开区员工家庭分布情况,反复论证选址,最终决定了一个辐射范围广、方便快捷、满意程度高的地址建校。
在建设过程中,充分筹集各渠道资金,加大教育资金基础建设投入,广泛吸收全县优质教师,20xx年秋季学期一所现代化、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拔地而起。同时使经开区周边村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县城里的优质教育,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平等。对某村30位村民的问卷调查显示,有14位村民对撤并结果表示非常满意,8位村民表示满意,7位村民表示较满意,仅有1位村民不满意,总体来看,较满意以上村民占97%。
(二)打造"学区一体化",提升布局调整的效益
为促进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协调发展,安徽省20xx年开始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学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所有的联校做到了统一课程总表,统一开齐课程,统一开足课时,统一工作计划,统一作息时间,统一教研教改活动,统一财务开支,统一共享资源,彰显出刚柔渗透和有机联动的特色。
洪桥学区在建立学区之前教师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高职称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特别是非统考课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知识相对老化;
二是青年教师年龄偏小,教学经验不足;
三是各校青年教师分布不均,部分学校老教师仍然担任语数教学重担;四是村小没有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带动难度大。
针对这些情况,肥西县采取学区教师资源"一盘棋"的发展思路,大力整合教师资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人尽其责,才尽其能。
一是统一分课,统一量化工作。学区中心校根据课时计划及县教育局文件要求,在学期开学初,四所学校提前在中心校一起分课,一起研究教师工作量,一起调配跑课教师人选,严格要求校本部一人一课头,村小一人两课头,杜绝跨学科和交叉授课现象。
二是发挥专业特长,促进专业成长,走特色跑课道路。洪桥学区自20xx年以来,除语数学科教师以外,纯粹的非统考科专业课教师几乎没有,这些学科的教学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或由语数教师兼职,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得不到提高和培养。通过采取"上下交互,共同进步"的跑课模式,即村小的专业教师到校本部跑课,校本部的专业教师到村小跑课。学区基本实现非统考课一体化、专业化发展,专业教师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人尽其才,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是整合学区硬件资源,加强学区教育设备装配、管理和使用一体化。开展多学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运用,推进"班班通"建设进程,提供高效课堂教学服务。
(一)教师队伍结构更为优化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教师年龄结构、学历水平等方面进行了优化。
一是在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学校布局调整后,教师年龄结构更加合理,中青年教师能够发挥主力作用。从本调研报告走访的宿松县、金寨县、固镇县、怀远县来看,初中、小学教师年龄多集中在25—45年龄段,比例达88%,20—25岁刚毕业的教师比例为7%,45岁以上教师比例为5%。而在撤并前,25—45岁年龄段教师所占比例仅为45%,45岁以上教师所占比例为55%,甚至某些地区45岁以上教师比例高达60%。
二是在教师学历水平方面。在对学校规模进行调整时,将优质教师资源进行整合,被调整地中小学教师学历结构明显改善。固镇县现有小学153所,学校教职工共2229人。其中小学教师中、专科毕业的人数比例为70%,大学本科毕业人数比例为16%,中师毕业人数比例为14%。使得布局调整后教师的学历结构水平更高,专业化程度更高。
(二)教学配套条件明显改善
在农村学校撤并过程中,由于学校资源空间优化配置,许多学校的教学配套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一是在学生营养保障方面。燃灯小学是由前燃灯小学与村集中教学点合并形成的一所完小,于20xx年调整完毕。撤并前集中教学点的学生每天只能吃腌菜、豆腐乳,荤菜几乎是很奢侈的食物,撤并后随着"营养餐"补助计划的推进,学生的膳食结构更为均衡科学。
二是在艺体类课程开设方面。许多村小都在集中修建操场、琴房、游泳池等场馆。现期他们的艺体类课程虽然没有条件召开,但随着撤并程度的深化,在今年秋季学期或是明年春季学期开学,学生将有机会开展专门的艺体类课程。
(三)教育资源利用率提高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而且有利于农村学校形成适度规模,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学校总量减少,每所学校可支配的教育资源大为增加,教育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学校的教育成本包括事业费和基建费所形成的总成本和生均成本都明显降低。
尤其是在固定成本上,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在短期成本中,固定成本不会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学生人数越多,分配到个人的固定成本就会降低,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调查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受访人员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了学校的规模效益。而从安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前(20xx年)与布局调整后(20xx年)的学校平均规模比较来看,各级学校的校均在校学生人数都有显著增长。
三、安徽省农村学校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
调研发现,学校撤并前后,某中心校上学距离在2。5公里以内的学生人数由61人增加到87人,而上学距离在6公里以上的学生人数由36人增加到57人。而在一般情况下,正常小学生行走6公里须要45分钟左右,这意味着小学生需每天提早一小时左右上学,况且在农村,交通方便,路况较差,尤其在雨雪天气,上学危险隐患较大。可见,虽然有部分家庭享受到学校布局调整的益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撤并后上学距离超过了6公里,撤并带来的上学路远问题凸显而出。
(二)家庭教育成本上升
考虑到学生的上学远问题,有的家长让孩子乘车上学并在外解决午餐,额外增加了交通费和午餐费的开支;有的家长购买家庭自行车或摩托车亲自接送学生,增加了额外花费和人力成本;还有许多家长只能选择让学生寄宿。尽管许多学校都尽量降低学生的住宿费用,但要为每个孩子都置办一套铺盖行头,加之伙食费等,这对于大多数农民家庭来,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此外,部分家长不放心孩子独自在校生活,甚至出现了陪读现象。虽然税费改革及一费制的政策出台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但是从学校布局调整后实际情况看,每个家庭的教育成本相对都在增加。调查发现,有87。5 %的教师认为布局调整加重了家庭教育负担,有86。1 %的学生表示调整加重了家庭经济的负担,而访谈的家长基本上都认为布局调整加重了家庭教育负担。
(三)教师工作负担加重
农村中小学撤并后中心学校规模陡然加大,相应的班级班额突增,很多班级从40人增加到60至70人,甚至出现80人以上的大班额。班额的陡增首先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沉重负担。优质学校中教师的任课数增幅明显较大。其次,由于目前中心学校大多实行全封闭式寄宿管理,教师要承担起管理学生和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责任。有86。48%的教师认为学校布局调整后工作负担增加,其中有77。03%的教师认为工作负担明显增加。此外,布局调整还给老师的生活起居带来诸多不便。撤并后中心学校的部分老师由于上班地点离家远,上下班花费时间多,不得不早起晚睡。有部分教师为方便教学,甚至寄宿于学校或者在学校附近租房子。
(四)资金投入不足
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财政压力,通过缩减学校数量、减少行政支出和降低生均教育成本,以达到追求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学校撤并数量过多、学校规模过大,相应的配套措施和资金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学龄期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质量。
(一)多举措并举,妥善解决"上学远"、"上学难"难题
一是建立完善的校车管理制度。政府应将财政补助、立法、监管相结合,加快出台规范校车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发挥市场作用,鼓励成立校车租赁公司,为无力独自购置车辆的学校提供租赁服务。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交通、教育、公安等相关部门职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二是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政府应保证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用地,减免有关建设费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寄宿制学校资金倾斜;落实发放学生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
三是适当保留农村地区教学点。建立中心学校带1—3个教学点的帮扶机制,以县乡级中心学校带动村寨教学点,通过远程"在线课堂",实现中心学校与教学点同步授课;发展光盘教学,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课程,刻录名师讲课光盘,使学生在家中也能接受教育。在解决部分学生"上学远"难题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
(二)合理规划教育资源布局,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一是加强对农村师资力量管理。通过建立县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全县教师调编、岗位设置、聘用程序、考核办法、待遇标准,完善"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教师集中管理体制,促进县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完善教师跑课制度;根据当地的教育发展规划、适龄学生数量变化情况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适时增加农村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完善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在城乡、强弱学校、超编校与缺编校之间进行定期交流。
二是创新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模式。由城市名校托管农村完小,两个校区人、财、物统一管理,实现"城区名校+农村校区"的格局,在教学管理、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学生活动等方面可以互助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建设"名校托管"、"城校村区"、"城乡教育共同体"等模式是实现欠发达地区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
(三)实施专项财政计划,加强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
农村学校合并过程中的教育资源共享并非在既定条件下共享原有的教育资源,它是一个多重动态过程,即一方面重组和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成本的追加提高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因此,实施配套财政计划、提供充足的资金应成为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的保障性措施。
二是要对学校撤并与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的经费单列,提高各项资金分配透明度,确保教育政策顺利实施。
三是要积极关注经费的具体去向、透明度及合理利用率。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二
对垃圾以及废旧电池等对环境有危害的垃圾进行实践调查。
1、对各年龄段人群进行询问。
2、对快餐店进行实地访问。
3、上网查询资料。
20xx年07月10日至20xx年07月30日。
南通市崇川区。
就容易导致城市的主要街道的环境状况直接扔进河里,这不仅污染环境,也污染了水资源,严重造成了危害。
2、通过对一家快餐店的访问,我们了解到,平常日他们每天会用七八十个白色的塑料袋以及三四十个白色的泡沫塑料饭盒,而在繁忙之时,则每天会用完一百二十个左右的塑料袋和八九十个饭盒。而在崇川区,这样的快餐店不少于十五个,还有很多小的吃饭的场所,可见这些对环境的危害有多么的大,严重造成了“白色污染”。
3、我们还通过网络进行了调查研究。更加深刻了解到白色污染存在的严重性。现在这个时代,“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了很流行的新型代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我想,真正知道的人并不多吧,“白色污染”主要指的就是白色的泡沫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这些对环境的危害都是极大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白色污染”呢,通过网络查询,我们得知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的没有回收,反之,不能的却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正确地科学地处理,而是放任自流。关法规。
(4)虽然硬性规定了要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确实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还是相当的普遍。电池属于化学物质,它主要含有贡、镉、铅、镍、锌、铜等重金属。据有关专家称,一节干电池里含有50—100mg的贡,一旦电池中的水银混入到地下水,则可能通过农作物或饮用水进入到人体,损伤人的肾脏。更危险的是,水银在水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无机水银转变成甲基水银的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使得受水银污染的水中鱼体内的甲基水银比水中高上万倍。一旦人使用这种鱼过多,甲基水银便进入人的体内。又由于甲基水银容易被吸收,不易降解和排泄,容易在大脑中积累,从而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重者发疯至死。所以说,电池中的贡的污染不能低估。有关方面的资料表明,一枚指甲大小的废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的水;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草木不升。不仅如此,废电池中的镉和铅也同样带来了不少的危害。其中的铅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入到人体,会导致人贫血,患肾炎,严重的则会破坏神经系统,影响人的智力。而镉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害,也是对人有害的元素。它可通过食物、水、空气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积累在人的肾脏和骨骼之中,会导致贫血,代谢不正常,患高血压、肾脏功能失调等疾病,严重的会引起一种令人可怕的“疼痛病”,这种疾病会使人的骨头变得脆弱,最终会断裂。其他的如锌、铜、锰等金属若在体内大量富集,也会使人免疫力下降。
以上这些都是很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它也是在告诉我们,扔废旧电池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实它的危害却是相当的大。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也为了环境的美好,我们要慎重对待,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有时刻保护环境的意识。
经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于提高。保护环境不仅仅只是人民群众对环保的意识欠缺,它的另一个关键还在于政府在全民中的整体教育。加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素质,树立环保的风气,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对全体人民群众加强环保教育,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的意识政府也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强垃圾的管理和回收。有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乱丢废旧电池和乱扔垃圾对环境有极大的危害,但有的人苦于找不到可回收电池的场所和不能正确认识垃圾的回收与不可回收,还有些人只是为了自己一时的方便,就只将废旧电池和垃圾都扔进普通的垃圾箱中,这其间当地的政府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该积极的去应对,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为人民群众能保护环境而打好基础,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真正的对环境改善起到推动的作用。优化环境是我们所有人的职责,有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才能够活得更加健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三
调查对象:城乡中小学。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法。
实施调查人:1037。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两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在15%的人口——大约为1亿8000万人——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两年前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已经通过“普九”验收的1242个县中,失学率超过5%的有209个县,超过10%的有63个。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而湖南省有关部门今年夏天对6个县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其中小学为39.7%,初中为20.0%),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
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3791.5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3067.6万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国家今年公布的“8500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布不合理。
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以我区为例,全区教师共减员216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5120名初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中,有2270名教师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占问卷人的44.3%。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在对4447名小学教师问卷中,2252名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占问卷人的50.6%。
5.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5120名中小学教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1897人,仅在写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的占810人,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仅962人。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四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假期活动,如果想要适应将来的职场生活,就一定要提前多学习,多锻炼,多实践,提高自己的本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五
我是xx月六号去的农村支教实践。到xx月二十号结束,期间讲了60节课,讲课的内容是英语,教英语算是不难,但没有教学经验,第一次登上台,难免有些紧张,但看到孩子们机灵的双眼,踊跃的回答问题,很快和他们融为一体,紧张感很快消失,看着孩子们天真浪漫的双眼,我深感老师的责任重大,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当今天自己讲课讲到汗流顺着脸颊一直流到脖子,流到后背,试了汗衫,我才明白老师是多么的辛苦,脚站的酸了,手写的累了,嗓子喊得哑了,但还是不顾一切讲到下课为止,课间留在教室和孩子交流,发现他们还有另一可爱之面,之后的日子,讲课慢慢地入正轨,再没有登上讲台的拘谨,也敢于放开讲了,在这短短的十五天里,认识了不少小朋友,建立了比较真诚的友谊。
最后一节课,开家长会的时候,看到那些小朋友天真的脸庞,及家长满意的笑容,我感觉我的付出没有白费因为我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没有什么比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更高兴的,我坚信这一点,我也有信心在以后的日子里做得更好。
(一)待人要真诚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见到他们都要微笑说声:“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的真诚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地一声问候,但他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被关心,以便同事之间交流教学经验。
(二)要善于沟通
每个人都要认识一些人,认识别人都需要自己主动了解别人,沟通事宜中重要的方法。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共同的人。
(三)要有热情和信心
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要有热情和信心。热情让我们地工作充满激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信心又让我们充满热情,耐心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
(四)要讲究条理
如果你不想在紧急的时候脚忙手乱,就要养成讲究条理的好习惯,只有不急不乱,有条有理的做下去才能成功地做完一件事情,任何工作都一样,社会实践报告《农村支教实践报告》。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有重要的位置,国家重视教育,重视人才,但有一些客观的现实使得教育观念发生变化,农村尤为明显造成人才的流失,随着经济发展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倒80%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孩子在未来几年的重要支出。对农村的教育支持不能仅限于财力上的帮助,还应试教育观念的转变的支持只是不是孩子们重要的唯一东西,做人道理,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样的重要我们有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人才、教育“烙在我的心上,在教学的十几天里,这个烙印加深了,学校并不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能将就用得课桌,与偏远的孩子相比,已令孩子们满意了,这里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形容,但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感动了。在和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科学家,对外面的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会不会来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来回到自己的家乡,“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脑海中回荡。
要学的只是我们一年也教不完,所以我们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使孩子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他们走上一条光明大道,所以我在最后的两天里注重孩子们的思想教育而非知识教育。
对于穷人来说,面包就是天堂,而这样的人是不完整的,当然贫穷分为物质贫穷和精神贫穷。在我认为贫穷实质是精神贫穷,因为当一个人的思想被贫穷束缚之后,物质贫穷也会随之而来,因此。某些家长因为教育弊端而剥削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让我很气愤。
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很不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的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巩固,原来理论上欠缺的的实践环节上得到赔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会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更加深入了我对农村的感情,拉近了我对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乡村小学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六
一、实践时间。
xx年1月22日。
二、实践对象。
阜阳市阜南县王店亲情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
三、实践方式。
问卷调查访问。
四、实践目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农村即使在发达的21世纪,依旧是一块落后、无知的地区。他们主要依赖家中的几亩土地生活,但随着目前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仅仅靠种地已不能解决最起码的温饱问题。故在农村近90%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极为普遍。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由其祖辈抚养照顾,而祖辈们在抚养的过程中大多溺爱孩子,他们通常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吃好穿暖就好。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和教育问题。而这方面的忽视,极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这些孩子长期在心理和生理上难以得到满足,可能导致在心理上、行为上发生很大偏差。故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学习及心理状况。而之所以选择亲情学校,是因为这所学校是专门为留守儿童开办的学校。在这里,90%的学生为留守儿童。我们希望在这里获得最准确的数据。
五、实践内容。
(一)、问卷内容。
1.你平时和谁住在一起?
a.和爸爸妈妈一起b.爸爸或妈妈其中一个。
c.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d.其他亲戚朋友(如叔叔婶婶等)。
e.自己一个人住。
2.他们平时对你学习要求严厉吗?(若第1题选e,则此题不需做)。
a.比较严厉,比较重视你的学习b.一般,管教并不是很严。
c.基本不管,只要身体健康就行,没有什么学习上的要求。
3.平时除了在学校学习,还经常做一些什么事?(可以选多于一个)。
a.在家帮忙做家务或下地干活。
b.看些课外书,增加自己的知识。
c.看电视或打游戏。
d.参加学校班级的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e.没什么事好做,不上课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如下河摸鱼等)。
4.一年里,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有多长?
a.1个月一下b.1~2个月c.2~3个月d.3个月以上。
5.你想念爸爸妈妈吗?
a.想b.不想。
6.爸妈回来时,会做一下哪些事情?(可以选择一个以上)。
a.给零花钱b.买新衣服、好吃的。
c.买些书籍或与学习有关的用品d.告诉你,让你好好学习。
7.你有讨厌的课吗?什么课?为什么?
a.没有。
b.有,是______课(可以写多于一门)。
8.学校除了上课外,课余有没有组织一些活动、比赛?(如元旦晚会之类的活动等)。
a.有,很多b.有过,只是偶尔一两次c.几乎没有。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七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及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园团委以及老师的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六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商丘市刘庄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另外,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这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二、调查准备工作及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相关认识对调查内容有了较全面较为正确的认识。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2.开展实习活动。
7月22日~7月28日进行问卷调查。
3.后期总结工作。
三、调查内容及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刘庄村位于离民权县约40公里处,人口约人,耕地面积6000多亩。
四、调查结果以及结论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束手无策。
于并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有关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居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现状三:村民施用化肥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
五、农业环保现状的改变策略。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对策三:统一规范村民农药、化肥使用比例引导村民科学施肥。
六、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千乡万村”科普活动,我们小组深入农村,走访调查,对农业污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与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可能有许多的不足望见谅。
作为农业学子,支持国家农业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立志为农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八
调查对象:城乡中小学。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法。
实施调查人:1037。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两年前中国的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在15%的人口——大约为1亿8000万人——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3791.5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3067.6万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国家今年公布的“8500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布不合理。
20xx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以我区20xx年为例,全区教师共减员216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5120名初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中,有2270名教师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占问卷人的44.3%。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在对4447名小学教师问卷中,2252名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占问卷人的50.6%。
5、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5120名中小学教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1897人,仅在写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的占810人,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仅962人。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九
xx年暑假机械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小港村进行了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调查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对湖北省农村及新农村建设有所了解,并且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首先,对于此次调查要做几点说明:
1.本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访谈和照片的形式获取信息和资料,有三部分来源:乡村干部访谈、乡村教师访谈和农户访谈。
2.本次调查由负责访问的大学生进行同步记录,保证原始信息真实可靠。
3.由于问卷问题不足以概括我们所想了解的问题,之后调查主要以访谈为主,回答都做了及时的记录。
4.本次调查中社会实践小分队原计划去十堰市竹山县进行进一步调查,但在小分队到达十堰后,十堰市开始降雨,在当地人的建议下,考虑到安全问题,小分队在竹山县的考察被迫取消。
调研内容和结果分析。
经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调查人员对湖北省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出几点认识,并且尝试提出必要的观点,具体如下:
第一,国家政策好。
全部被调查人员都说国家政策好,确实有利于农村发展,虽然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无法说出具体有哪些政策,但从最近几年新增补贴和村镇的变化中都可以感受得到政策的好处。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政策的宣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可能也与目前农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关,国家政策的宣传方式主要以开会、看新闻联播等类似口头的方式比较有效。而有些私下的口头方式的互传容易导致政策的误传,虽然调查过程中没有对此类问题做进一步了解,但感觉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小的隐患。
第二,家长重视教育,但却有部分学生不想读书。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前辈们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很多爷爷奶奶们没有读过书,但他们从认识的那些读书的朋友们的发展状况也看到了其重要性,所以非常希望下一代、下两代能够好好读书。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现在农村基本没有了不让孩子读书,特别是不让女孩子读书的情况。可以说绝大部分农村家庭供给孩子读书的环境是相当宽松的,但却有部分家庭的孩子不想读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些简要的调查,调查中发现:
2考上了好的学校的学生,家里无论如何困难都会让其读下去;。
6就我们调查的小港村而言,小港村小学教师出现明显的断档,教师高龄化比较严重,全校150名教师,50岁以上接近百人,同时又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教师的断代成为当地小学所面临的很严重的问题,而据当地老师说,这并不是一个个例。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浅薄的分析,部分学生不想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自己的原因,教育资源缺乏和教学质量偏低,教师的断代,还有家庭负担不起,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教育决定一个人的观念,新农村要想进一步发展,观念的转变时势在必行的,教育便是观念改变的根基,而全民教育便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我们将教育列入了阻碍新农村进一步发展重要一环。
第三,农村农闲时的娱乐方式之我见。
农村生活中农忙的时间毕竟有限,那么农村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又有哪些呢?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的主要娱乐活动集中于传统的娱乐方式麻将上。当然其主要目的不是赢利,而是打发空闲的农闲时间。
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调查发现娱乐活动单一的原因有两个:
第二,部分年纪大些的叔叔阿姨们说自己只想打牌,也只会打牌,就算给他们设施也只会去打牌。我想这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了,一直习惯以前的方式,然后就不想有新的发展和改变,娱乐上如此,生活上便更可能如此了。感觉传统的生活方式饿不死自己就满足了。新农村想要进一步发展,这种观念必须改变,新的机器和技术再多,放着不去使用最后还是一样什么都得不到。
娱乐方式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如果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些空余时间也许就能做出更大的成就,而且从娱乐方式中便能看出部分人的观念,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至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的。当然娱乐方式的单一也可能是一个风气的问题,如果乡镇干部能够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和能让大家都有所收获的娱乐氛围,新农村应该可以更加快速的发展。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十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七天,参加队员有六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在班会上,我主持的专题叫“美丽照片,精彩北京”,做这个活动我的初衷是想借照片展示给没到过北京的山村孩子们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照片都是我去下乡之前亲自到北京各大景点拍摄的(包括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故宫、新华门、中央电视塔、中华世纪坛、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我的这个专题在班会上是第一部分。当我给孩子们一张张地做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那种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勤奋、刻苦、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学生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好一朵茉莉花》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其实我们的活动时间是有所改变的,不是严格按照计划的。计划是到达的第二天开展这个主题班会的,但我们到达的那天已经是晚上六点了,食宿问题还没有安排妥当,所以第二天开展活动的条件根本不具备,我们就马上开会,一致通过决定第三天再做。实际证明,我们的调整很正确,主题班会因为准备的充分,所以开的很成功。这也告诉了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计划是很必要的。
为了尽快了解旧堡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内容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旧堡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二十六眼机井,平均三、四亩地就有一眼井,不算缺水。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其他还种一些蔬菜,象豆角,西红柿什么的。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牛、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我是农大东区学机械的学生,这次下乡的目的有一个就是调查一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机械。但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农业机械化,一切农活全部由农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东西,不存在什么机械化。”当时我真的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不用一些机械代替人来做这些重复性很强有很繁重的工作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如果都机械化了,那不就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了?”我想农民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他们就是这么认识的,我们的任务是来调查的,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就没有在往下追问。
于是我就转换话题,说:“在现在的这种耕作过程中,有没有哪种工作是农民认为比较繁重的,希望由机械代替的?”村干部想了想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玉米杆被收割后,剩余的部分,一部分在地里,一部分在地上,农民处理起来比较费劲,现在全凭农民用锄头一棵一棵的往出挖,又费时又费力。希望能有一种机器代劳。”我个人认为,市场上应当有这种机器,只不过当地的信息不是很丰富。打算回来在网上或者从别的渠道帮农民们找找,如果真的没有的卖,那下次学校再举办创新大赛,我就做这个机器了。
其他的队员也就他们自己的专业问了些问题,例如,学法律的就比较关心农业的法规政策等问题,像税费改革什么的;学化肥的就问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们问的时候,我就仔细地听,然后认真地作笔记,我想虽然这些跟我的专业不相关,但是多知道一些总没有坏处。
座谈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对旧堡的总体情况有了个整体的认识,但光听村干部讲,是绝对不能完全了解的,所以我们决定下午亲自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一家养羊的专业户,它是全村开始养羊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经5年了。我们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他丈夫赶着羊群去放羊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岁的小女儿在,15岁的大女儿今年开学上初二,放假去学校补课了。
她家养羊的数目是全村最多的,现在有70只大羊,30只小羊,最多的时候有140只呢;总共有8亩半地,除了七分种的是胡萝卜,其余种的都是玉米,每年收获的胡萝卜和玉米都用来喂羊,但据她所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量的放牧。虽然国家现在正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明令禁止放牧,但如果不放牧,只让羊吃饲料是根本吃不起的,起早贪黑的干上一年,说不定还会赔上一、两千呢,所以他们不得不偷着放。
她家有一只母羊的肚子右侧偏下的地方有一软的疙瘩,是去年冬天发现的,请兽医来看过,做过一次手术,打开后疙瘩里边是小肠,没敢动,又给缝上了,其间,这只母羊还生育了小羊,这个疙瘩也没有遗传给小羊,小羊现在很健康。为了赶在他们放羊之前看到那只母羊,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对他们家进行了回访,并给那只羊拍了照,打算回来向学校的有关专家教授请教一下。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制定了十六字的访问过程,即“赠送资料、说明来意、了解情况、记录问题”。有了明确的过程,我们访问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接下来,我们又走访了另一家以养羊为主业的养殖户,与上一家相比显得正规了许多,有专门的羊舍,而不是简单的羊圈,羊的品种也很统一——小尾寒羊。
他家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规模,是因为他贷了20万元的款,也是全村一次性贷款贷的最多的。当我们问起对贷款风险的看法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只要你把所贷的款都投到项目上去,然后一心一意的去干,一般是不会赔的,就是赔了,像你建的羊舍,买的羊,也足够还贷款的,其实风险是很小的,重要的是你认真去对待。”他还很诚实的告诉我们,在贷款方面,除了要把项目计划认认真真做好,凭关系,找路子,也是很重要的。
在养羊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一是饲料的贮藏,今年他花了9000元建了一个贮藏饲料的大坑,但是到现在一直不敢用,因为还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如果这贮藏大坑设计的不合适,贮藏的饲料到冬天就会腐烂,贮藏的饲料腐烂了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羊又不能不喂,还要去买饲料,这时的饲料是很贵的,所以里外里就亏了许多,所以一直不敢投入使用;二是农民或者说是养殖户急需贮存青杆和黄杆所能获得的营养价值的具体数据表,要是有了这样的表,农民就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青贮还是黄贮了,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市场上没有一种可以专门用来喂养羊的饲料,要是有这么一种羊饲料,农民们也就不用贮存饲料了;四是农民已经有了作胚胎移植的愿望,但苦于没有技术,如果有哪位教授有研究这方面的可以与他们合作,他们愿意提供羊等基本材料,实验成功后的具体事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商量。其实,这个农民的这种思想已经是“公司农户”的最新的经营模式的雏形了。看来,有些农民的思想已经很先进了。
就这样,那天我们走访了3家,在后来的几天里,我们又走访了13家,这次共走访了16家。收获真的不小,常常被有思想、有远见、有决策的农民所感动,更被他们的勤劳、朴实的品质所折服。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十一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踏过了春的精致,夏的美丽,秋的富饶,冬的圣洁,转眼间,今年的暑假已经到来。火热的暑假,我们暂时告别了那温馨的母校,带着大学生特有的蓬勃朝气,踏入了另一所更大的学校——社会!今年暑假,是我们大学的第一个暑期,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快乐而充实的暑假,因此,我们深入了田间地头,体验了农村生活。
在校团委和学生会的号召下,对我们所住的地方进行了暑期社会经济调查,并且深入了田间地头,体验了农村生活,这段经历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它使我们收获了意志的坚定和成长的成熟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生活更加增添了一份热爱,对自己也多了一份自信。 带着兴奋、好奇、愉悦的心情,我们的假期开始了。这次社会实践对于我们久居校园阔别土地多年的我们是一次相当难得的体验,不仅有机会与农民伯伯和阿姨面对面促膝谈心,了解农村的勤劳与智慧、真善美,更可贵的是真真实实的走进了田间,体验一下田间生活的艰辛。我们准备好了!
第二章 活动日程安排
暑期社会实践从七月二十五日开始,八月十日结束的。在短短的将近半个月里,我们顶着炎炎烈日,但并没放松调查和深入田间体验农村生活。现将调查情况和深入田间地头体验农村生活情况总结如下:
1、调查农村家庭相关情况
每天我们拿着笔和纸对我们乡村家庭的经济情况进行了调查,用了十二天时间调查了二十四户村民的生活状况和经济收入情况。叔叔阿姨、大伯大妈对我们都是很热情的接待我,又是切瓜,又是倒水的,感觉好高兴,好亲切!在实践的十二天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人留吃饭,吃西瓜啊,十足的农村气息。刚开始时和他们闲聊,然后再慢慢引入话题,向他们还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乡里人的热情和积极配合感动着烈日下,村头边,田地间的我们,正是这份感动让我们在这艰难的调研道路上坚持了下来,整日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
2、深入田间体验田间生活
在暑期社会实践将近半个月里,有五天时间我深入田间,就是俩农民干农活,像模像样,认认真真的,当然也很辛苦,流着汗的干啊,笑啊!割稻打稻,掰玉米,摘西瓜,除田里和地里的野草等等。在深入田间时,由于我们乡里有许多人家是种两季稻子,也看到了在炎炎夏日下农民阿姨和农民伯伯插秧的情景,双脚深陷于黄泥之中,烈日下有黑的脊梁,面朝黄土背朝天,有那么虔诚的以之为乐,何等超然!走在田间弯弯曲曲的小道,看着绿盈盈的秧苗一排一排棉花和整齐的玉米,听着田里干活的吆喝声,闻着田间的泥土香掺杂着玉米的甜腻,旁边擦肩而过的是炎炎烈日下被拉长的身影,扁担还在肩上颠簸,承载着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好一派天然物我图啊!
深入田间时,我们也进行了田间的探访。叔叔阿姨大伯大妈刚开始还都很惊讶的,毕竟现在大学生很少到田间干活的。于是我们就把深入田间的目的告诉了他们,他们也很感动,慢慢的,我就和他们开心的聊起来了,说说今年的庄稼怎么样,收成会有多好……在聊天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今年的庄稼由于天气也受了点影响,但总的来说,情况还好,收入还算稳定。毕竟付出总是有回报的,从他们的忙碌中,我们读着付出与收获,艰辛与甜蜜。
3、体验田间小结
实践过程中,几多汗水,几多欢笑,几多收获,几多留恋,几多成长! 农村很美很纯很静很净很甜……一片片整齐的农田泛着庄稼的绿,棉花的纯白,玉米的甘甜,一阵乡风吹来,说不尽的凉爽,从心底融入其中感受的不仅仅是农村,更是一种生活生命的净化。乡村如旗,闪着新时代的光辉,宛如鲜艳的党旗,如火如荼,那里有最勤劳的人民,充满着智慧与坚强;那里有人间最真最纯的乡土情;那里有最充实的付出和最实在的收获;那里有最简单纯朴的幸福和满足!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身负历史和时代的使命,更应该具备而我们传承了数千年的精华品质。这次的实践让我们零距离的接触了真正的生活,小事看大,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农村生活,更是一种社会生活,做事如种田,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汗水的付出才有收获!
调查结果分析
1、以前和现在的生活水平
走访过程中,我们调查了每个家庭以前和现在的生活水平的对比和感受,每家都说以前经济很困难,就住房来说,底层是石子,1米以上都是土砖盖的,简陋的两三间房子就得挤上一家老小,冬冷夏热也没办法。家庭条件好点的少数家里用砖头盖的一层平房,会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改善,楼房也都盖起来了,家家户户吃饱穿暖,家家都有电视,想什么时候吃点肉就买新鲜的,还有好多装了空调。他们感慨之余教导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和教育,以前的孩子最多念个初中就得回家种田,一辈子就靠那几亩地了。现在的我们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大学设备条件都很齐全,吃穿不用愁,更应该好好学习啊!
2、经济收入数据分析
农户收入的现状: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24 户,其中,纯农业户有13户,亦工亦农户有6户;以农为主,农闲时兼营服务等户有3户;纯经商办企业户有2户。其中,20xx年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 6户;1万元(含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8户;2万元(含)以上,3万元以下4户;3万元(含)以上,5万元以下4户;5万元(含)以上2户。由上面数据分析可得:我乡大部分地区农民家庭收入还很低,家庭年收入在五万元以上的家庭比较少,加上生产、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增收很困难,但基本保持稳定平衡。
农户收入状况分析:在走访和分析中,20xx年我家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 1890元,比上年增幅9%。在此次调查的24户中,总人口138人,其中,劳力61人,在所调查的劳力中,外出务工48人。在农户的收入构成中,来源于一产业的收入303元;来源于二产业(含外出务工)的收入930元;来源于第三产业的收入657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6.03%、49.21%和 34.76%。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来源于一产收入较少,来源于二三产业的收入较多,尤其是外出务工收入占总比例最高,真正纯农业收入更低。
第四章 收入低的原因分析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文化素质较低。通过调查计算,农民劳动力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5%受到过高等教育。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孩子的教育以及都农民朋友的农业教育指导,让农村的农业教育综合发展。
2、农民庄稼收入水平较低。土地所种出的作物相对整个家庭的支出很是微薄,大部分到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挣钱。被调查的二十四农户中,年收入两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是收入在五万元以上的家庭不多,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调查的约70%以上的农户全年没有结余,稍有变故就得负债。但今年随着农业水平和人民创业意识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还是趋向乐观。
3、离城市比较远,信息滞后甚至信息不通,交通运输不方便,技术跟不上甚至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导致农民增收难,生活条件较差,而且由于离城比较远,工人不愿意到该村工作,人数越来越少,效益也越来越低。
4、农业结构跟不上形势要求。而且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品种不佳,质量不高,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调查发现,一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基本上都是人工种植。二是结构调整不深入。以水稻为例,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
第五章 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要加强农村子女的文化教育水平。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搞好农民技能培训,让农民更多更早地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2 、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提高民营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乡村特色产品的优势,让优势农产品保持不变,劣势农产品得到发展,优劣互补,最终得到最大的收益。充分发挥机械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要总是人工种植,这样不仅人会很劳累,而且工作的效率不高。
3、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优化品种和结构;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从而增加收入。
4,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二要加大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的力度。
第六章 调查心得与收获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广泛接触农民、了解农村的机会。深入农村与村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出了新的火花。从中让我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才是青年成长和体验生活的正确之路。
知识得到了巩固,原来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2、快乐和艰难
在将近半个月的实践活动中,汗水一次次流过双颊,“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打开与村里百姓沟通的窗口,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识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从最基本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与他们的交流中,听着他们对世事透彻的理解和达观的精神,他们易于满足现状,也有生活的目标和向往并努力地改善境遇。在与以前的苦日子做比较后,他们由衷地感激共产党给他们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好生活并且非常满足。“知足常乐”,“付出就有回报”我们一起感受着。
3、从实践中发现不足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也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专业知识的欠缺,人际交往能力、处事应变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也为以前不了解实际情况,不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而乱下结论的行为感到汗颜。也认识到了自己与农村的距离,也是和社会人生的距离。也许现在我们连走上讲台讲话都会疙疙瘩瘩,也许我们连上课举手发言的勇气都没有,也许我们还是一个宅男宅女,对外面的世界一点都不了解……这些不足,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理性上成熟点,在以后更多的时间中要努力克服,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自己进一步更好的发展。
4、领悟与收获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以对人对己负责的态度认真仔细对待,绝不能敷衍了事。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就是看你的态度如何决定成败!社会实践能让走出校园的我们,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加入到社会中。它有助于我们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和知识,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与社会的距离,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让我们能更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总结语
七八月份,我们一起走进火热的农村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暑假之歌。七八月,我们曾撒播希望,共同拥抱丰收,体验着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那里有我们不一样的记忆,那里有农民的朴实,辛勤和父母的不容易,那里我们懂了一种支持叫理解,叫坚持。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拥有青春的时刻,生如夏花的我们应让青春插上梦想的羽翼,让青春闪烁奋斗的光亮。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每个年轻人都应有属于自己的青春主张。
为期将近半个月的暑期实践结束了,难忘那段深入田间体验农村生活的日子……
致 谢: 对有助于本项目所开展工作的其他人员表示感谢,对本村农民朋友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对协助开展工作的丁丹同学表示感谢。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十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八届二次全会精神,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积极发挥作用。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强法制宣传,进行普法教育非常必要。鉴于此,我决定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知识、法制观念,依法行事,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农民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主要过程
20xx年8月2日,我通过了村干部的同意在村里实践了此次活动,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
上午10点,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我向部分村民分发了关于一些法律常识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人法律意识都比较淡薄。然后我通过媒体广播向村民们介绍了一些劳动合同法、婚姻法、消费者权益法、继承法等。
期间,恰好有电影下乡活动,通过我的努力,他们同意播放与法律相关的电影,让村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法律的作用。
(二)体会
在这次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村民和乡政府的意见分歧很大。在国家征地政策的传达中,村民没有充分理解国家的意图。在交谈中,可以感觉到村民的抱怨情绪,在他们其中很多看来,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有世世代代都靠土地吃饭的想法,感觉国家征地就是断了他们的路,断了子孙的路,而没有长远的眼光,想到寻求新的发展。而对于国家给出的农村医疗保险,他们的想法也存在着误区,没有看到医保对其未来的保障作用。总的来说还是思想意识没跟上,乡政府和村民的沟通工作还存在着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向村政府、乡政府及时反映情况。作为第三方我们有与当地农民沟通的优势,可以更好的宣传国家的政策和做好相关土地法的知识普及工作。
总的来说,农民的法律意识相对较淡薄,也对法律知之甚少,这和文化水平对其的限制有一定的关系。普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让其具有法律意识这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作为祖国新一代的建设者,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承担起这个责任,我们将与当地村政府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定期到当地进行普法宣传,把工作做细,落到实处,真真切切的关系民生,服务“三农”。
通过这次活动,我也翻看了关于法律的书,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法律知识的增长。虽然这次社会实践很短暂,但我觉得很有意义。农村的房子是越修越好了,农民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可是农民对于法律意识还是相当淡薄的。虽然我知道这次法制宣传对于他们起不到多大作用,但至少我们在尽力引导他们,尽力打开他们思想上的那扇门,相信他们今后会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虽然找了大量法律知识的相关资料,但不能对村民们言传身教。其次对于与村民们的沟通方面还存在的一定问题,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在交谈的过程中导致的障碍时有发生。不过即宣传了法律知识有利农民维权,也增强了我的社会使命感。我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多组织一些普法宣传活动,为广大农民群众建起“法律通道”。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十三
我们管理系专业的64位同学在xx等系领导的极力联系和带领下来到了市县镇的各个村进行了分小组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两个半小时路途就到了达目的地,下车后受到了县领导助理,镇长,村委书记,等有关领导的热烈欢迎,他们还对当地的情况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xx县地处粤北部,市南端。是一个地广山多人少、自然资源丰富,宜林、宜牧、宜采的.具开发性的山区县;气候温和,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该县25℃以下可开发的坡地60万亩,特别是有众多海拔400-600米的高山小盆地,山青水绿,空气清新、无污染源、昼夜温差大,在这么好的环境资源条件下,该县人民开发山区资源,不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的,加强品牌建设,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 “丰绿”牌蔬菜商标。该县先后被省批准为“广东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和“广东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其中奶白菜、佛手瓜、四季肉豆角和尖椒四种蔬菜经国家认证为绿色食品。小正镇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是奶白菜。
短短的10实习生活中,让我感受到了很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这里也是我美丽的家乡。乡亲们都十分善良,勤劳、纯朴、真诚、到处充满了客家人好客的风俗。我们三三两两的分配到生活条件和沟通能力较好的各个村的农户家去。
在奶白菜在采割方面我觉得有些浪费,他们割菜时那些脱落的鲜嫩的绿叶片都是扔在田地里由它发霉,腐烂的。而不收集回来晒干、腌酸菜,喂鱼、喂牛猪牛等用。
我认为在包装与销售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的。打包装比较随意,而不分等级包装,把优品和次品分开。应充分的利用当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设一个绿色食品包装厂,把蔬菜分好等级,打好小包装。最好有包装标志和统一规格,同时产品还要有质量标准认证。利用该县交通方便的优势(105国道纵贯县境,距广州150公里,距深圳180公里,其中小正镇就在国道旁边,离这从化广州一带最),可设立 绿色食品专买市场,进行订单,再有目的的送货上门,而不要盲目性的大量的运往广州越秀市场、江南市场与东莞长坪,然后整车批发给经销商的,销售渠道太单一化了,这样成品高费用大,可是在销售中价格又会低很多。
这里的绿色食品营销方式还是比较跟一般蔬菜营销方式没什么两样的,过于传统。可是当今绿色食品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绿色食品最终面对的是消费者,他们都喜欢选择最好的最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绿色食品的可持续发展必需要大力宣传发展绿色营销,推广绿色包装。“绿色营销”是基于绿色需求、绿色消费而产生的,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绿色营销”则突出其消费过程的“绿色化”;传统营销强调采用各种手段达到营销目标,但是忽视了营销手段的负面影响,而“绿色营销”在管理上强调营销手段必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与协调,利于环境的良性发展。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将逐步增长,应用绿色营销来适应绿色需求,推广绿色消费,拓展市场空间已时不我待。因此应该大量投资在销售上,逐步的向绿色营销这条好的渠道发展。
由于这里的人民生活水平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信息的传达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是令人值得深思的。虽然他们都会尽量的想点子,动脑筋,订了些南方农村农民报,看电视的农业新闻中得到一些的有用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渠道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从而导致他们对市场需求还不是很了解,他们告诉我,蔬菜价格有时候波动的很大,有时候本钱都挣不回来的,有一阵都没有心情去打理了。
所以我觉得农业部门应多为农民提供一些有用的完整的市场农业信息,改变农民的农业信息弱势。这样绿色食品的发展才会得到更快的提高。还有农村对小孩的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好,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更应该花多些心思把他们教育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这次下乡的实践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对农村生产奶白菜蔬菜的学习,使我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更具体的实际的了解,特别是对蔬菜的生产有了实操性的掌握,还结合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跟农民们的蔬菜技术好好交流,相互学习,跟他们生活得很融洽,我感到非常亲切,愉快,他们是那让的善良,热情,真诚,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使我更深该的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奋斗过程是如此的之不易,更让我感觉到这个社会知识的重要性之大。总之,这次实习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对我今后的为人处事态度,工作,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也让我觉得自己所肩负的任务之大,并且要努力的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的农业发展,特别绿色食品的发展效力。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十四
众所周知,中国的农村即使在发达的21世纪,依旧是一块落后、无知的地区。他们主要依赖家中的几亩土地生活,但随着目前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仅仅靠种地已不能解决最起码的温饱问题。故在农村近90%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极为普遍。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由其祖辈抚养照顾,而祖辈们在抚养的过程中大多溺爱孩子,他们通常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吃好穿暖就好。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和教育问题。而这方面的忽视,极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这些孩子长期在心理和生理上难以得到满足,可能导致在心理上、行为上发生很大偏差。故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学习及心理状况。而之所以选择亲情学校,是因为这所学校是专门为留守儿童开办的学校。在这里,90%的学生为留守儿童。我们希望在这里获得最准确的数据。
(一)、
1. 你平时和谁住在一起?
a.和爸爸妈妈一起 b.爸爸或妈妈其中一个
c.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d.其他亲戚朋友(如叔叔婶婶等)
e.自己一个人住
2.他们平时对你学习要求严厉吗?(若第1题选e,则此题不需做)
a.比较严厉,比较重视你的学习 b.一般,管教并不是很严
c.基本不管,只要身体健康就行,没有什么学习上的要求
3.平时除了在学校学习,还经常做一些什么事?(可以选多于一个)
a.在家帮忙做家务或下地干活
b.看些课外书,增加自己的知识
c.看电视或打游戏
d.参加学校班级的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e.没什么事好做,不上课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如下河摸鱼等)
4.一年里,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有多长?
a.1个月一下 b.1~2个月 c.2~3个月 d.3个月以上
5.你想念爸爸妈妈吗?
a.想 b.不想
6.爸妈回来时,会做一下哪些事情?(可以选择一个以上)
a.给零花钱 b.买新衣服、好吃的
c.买些书籍或与学习有关的用品 d.告诉你,让你好好学习
7.你有讨厌的课吗?什么课?为什么?
a.没有
b.有,是______课(可以写多于一门)
8.学校除了上课外,课余有没有组织一些活动、比赛?(如元旦晚会之类的活动等)
a.有,很多 b.有过,只是偶尔一两次 c.几乎没有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十五
这次寒假社会实践主要了解三农问题及农民收入情况,了解实践地基本情况。对基层经济建设情况深入了解,关注三农基本问题。以本村的发展作了详细调查,通过走访等形式,发现现存问题与优点,从农民收入来源,农民子弟的受教育程度,农民的业余活动,农村的面貌变化等不同方面来展现农村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要调查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与缺点。
五六年前,农民收人还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收人微保当时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这些增加了农民收人,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技术不断更新,在养殖上,品种培育,疾病预防等方面不断创新。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完善,农民的收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蔬菜大棚成为“时尚”,技术指导·商品运输业都逐步解决,易于管理,操作简单,收成好,具有丰厚利润。部分村民(男性居多)选择外出打工,近年来村里的留守妇女不仅务农,还找到了新的收入来源,编制汽车垫,进厂工作等,更有村民经商致富。
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在未来发展方向上村领导的想法很明确,当下村里正在筹备盖沿街楼,目前正在施工中,村领导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实施完工,这就是现在的初期准备工作。
以前几年旧式大棚存量较大,由于旧式大棚本身存在的不足,在冬春恶劣天气的影响下,部分蔬菜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现在村里特意拨款引进先进的大棚设施,大力支持农村大棚经济的发展,以及树木经济的发展,鼓励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
农村派遣特定的环卫清洁工搞好村里的环境状况,现在村里焕然一新,各个街道路口洁净无杂物,给村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村领导还大力提倡私营企业的发展和运行,很多农村妇女都在厂里按时上下班,生活状况也有了新变化。近几年了,本村的经济呈现了很好的发展趋势。
在发展前景良好的情况下,还存在着一些发展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太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先进,科技水平有待提高农业问题是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农村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习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了解了新农村现在的面貌和农村的生活情况。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经过社会实践调研发现农村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修路筑房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能力;农村社会事业有待开发,着力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保障水平;完善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职能,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不渝的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扬十八大精神,一切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农村的经济一定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十六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20xx年组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我选择了“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这一主题,对自己的进行了调查。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我家乡所在地为 山西省**市**区**村,村中拥有土地321亩,村中有173多户人家,人口为五百八十九口(20xx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20xx年,村中大约现生活人口为560口,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区政府领导下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城中村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
首先,对于此次调查要做几点说明:
1. 本调查主要通过访谈和照片的形式获取信息和资料,有三部分来源:乡村干部访谈、乡村教师访谈和农户访谈。
2. 本次调查由负责访问的大学生进行同步记录,保证原始信息真实可靠。
3. 由于问卷问题不足以概括我们所想了解的问题,之后调查主要以访谈为主,回答都做了及时的记录。
经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调查人员对**市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出几点认识,并对城中村建设改造等问题尝试提出必要的观点,具体如下:
**市城北交通枢纽要冲--大转盘西北方向有一个名叫**的村子。一直以来,这里优越的地域条件并没有有效利用:规划不合理,造成了大片可开发利用土地的浪费;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随着忻顿公路的拓宽和开发区建设的逐渐火热,**村虽有所发展,但与路东开发区林立的高楼、宽敞的马路相比,反差太大,20xx年**村村民陷入深思之中:这么多年来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除自身因素外,归根到底是带头人的思想观念不开放,带领村民致富的口号只是写在纸上,没有落到实处。
加强了村内卫生管理,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使村内卫生面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健全和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村委会议事规划、电工责任制、浇地承包责任制、治安联防队员责任制等有关的规章制度,做到了工资待遇清楚、奖罚有度明晰、事事百姓明了;针对村民饮水难的问题,采取互利互惠的原则,取得了自来水公司的支持,由自来水公司出料、村里出工,接通了470米长管道,使自来水进入家家户户;调处了多年来超占、乱占宅基地村民64户,并作了适度处理,消除了其余村民的不平衡心态和对村委会的疑虑,有力地推动了其它工作的开展;组织得力的清欠组,先后追讨石油公司、农机公司等单位欠款56万元,缓解了村里的资金压力;对村外临时占地做了统一规划,严格把关,并收取适当的占地补偿费,既保证了所有占地项目均对村民无污染、无危害,又有效地利用了闲置的土地,增加了集体经济的收入。
一、投资850万元主动与**市元遗山路接轨,新修了1200多米的元遗山路延伸段,路宽16米,分上下路,中间隔离段宽2米,植胶东尾茅6万余株,两旁植国槐510株,路灯28盏,下水道通畅,混凝土路面平坦整洁,为下一步招商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投资80万元新打温泉井一眼,出水温度35℃,投资320万元引进一套目前国内先进的地热采暖设备,利用水温高的特点,通过热交换机组加热加压,可供2万平方米小区的冬季采暖,无烟、无尘、环保节能,20xx年冬季试运行,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运行成本可控在10元/平方米以内。
三、20xx年投资34万元新建标准学校一座,占地2700平方米,校舍24间,活动场所全部硬化绿化,使孩子们有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农村坟地是一个长久以来难以解决的难题,占地不说,分布零散,给机械化耕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为此,村支委专门召开了会议,统一规划,利用民俗迁坟日,将84处坟地迁入公墓,并对公墓加固围墙,移风易俗,群众非常满意。
今年,为了彻底改变农民的住户状况,村民自行出资,集体补贴,在原准备批给十户农民宅基地的土地上建起了三幢农民公寓楼160套,让一部分村民先搬进来,体验了城里人的现代生活。
20xx年**城区加快发展,不断完成了7451工程,处于**经济开发区的**村将作为**市首批城中村改造示范点, 加快村中建设,将村民转变为市民,乡村制转变为社区治,解决现有土地321亩土地的局限性,整合土地完成长1000米村中改造,完成200亩土地的在利用,加快城区向北继续发展。建成居民小区全部安置。
就是将忻顿公路以西现有173户居民整体搬迁至村西渠东、忻台公路之北。通过统一规划、集约化开发,在58亩土地上,建设花园式小二楼安置散居村民,腾出原来所占的168亩宅基地,用于商业性开发,使全村可开发性土地净增110亩,并使村西原相对封闭的660亩土地的可开发价值成倍增加,与忻顿公路以东的283亩土地东西呼应,连成一片,大大提升全村土地的整体开发利用价值。通过土地作价入股、联营合作,兴办商贸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安置全村富余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通过实施该项目,又可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新建学校、幼儿园、敬老院、村礼堂等集体福利设施,使全村提前达到小康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市的一个文明小康示范新村。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习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就像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的一句话,“总体的还是好的,比以前还是强多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级乡政府还是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要不然我们也无法看到今天的成果。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感觉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吧!
我们从对城中村一点都不了解开始,通过上网查资料,以国家政策为背景,做出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卷时经不住考验的,没有人会耐心的回答完那些枯燥的问题。于是我们及时总结,重新删选了问题,做到既是我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农民朋友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反复实践和多次修改,我们终于选好了这样一份满意的问卷,这便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总结和反思在一次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感觉自己离社会又进了一步吧。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十七
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xx省xx市xx镇xx村。
xx省xx实验中学。
概况:
xx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寒假深入农村实践报告。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黄烟、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黄烟500亩,现在黄烟已发展到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1000棵柿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二)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
(三)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社会实践报告《寒假深入农村实践报告》。
(一)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十八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该加强。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特利用此寒假,对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河栏镇东沟村进行了调查。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河栏镇东沟村共有村户46家,共204人。在随机问询中,问及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是否满意时,5%的人表示对农村的教育现状表示很满意;有20%的人对农村的教育现状表示较为满意;有40%的人对农村的教育现状表示没感觉;有25%的人对农村的教育现状表示不是很满意;而有10%的人则表示很不满意。在问及把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归结与哪一方面时,有25%的人认为问题在于教师素质差;有26%的人认为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有17%的人认为问题主要在于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有26%的人认为问题主要在于学费太高;有5%的人选择了其它的原因。在问及教育消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时,其中有27%的人表示低于家庭收入的1/4;有27%的人表示占到家庭收入的1/4至1/2;有44%的人表示占到了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在孩子的教育支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一半以上的家庭中,有12%的人表示超过了100%,也就是说,这种家庭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必须靠亲戚朋友的资助或借债。
通过以上的调查,随机问询,以及通过查阅种种资料,我得出一些调查结论:在调查中,有25%的人对教育的现状表示不是很满意,而有10%的人则表示很不满意。正如村民们所反映的情况一样,农村的教育的确问题多多,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目前,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因此,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严重流失,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量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比重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现象在村中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传授的知识也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村民把根本地农村教育问题归结于教育素质差。
第二,是教育消费负担过重,儿童失学情况严重。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些农村家庭的最大负担。农村家庭教育消费负担过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农村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当少。二是教育费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在查阅资料中得知,不少十多岁的孩子因家庭负担不起学费,早早地出去赚钱谋生了,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
第三,是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从整体上看,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想的场所。有的学校虽然有,但他们的作用却是很难发挥出来。图书馆的图书几乎是摆设,难得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设备简陋,几乎不能做实验。但即使如此,农民们告诉我,对下一代的智力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很明显,这投资也是有在读子女的农民的主要负担。
尽管河栏镇东沟村的教育状况历任堪忧,但村民们并没有埋怨,他们表示:就算教育费用再高,他们也一定要让子女完成学业。因为他们深知没有知识(或者说没有文凭)在如今的社会是越来越行不通了,就向他们自己,大多是小学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好一点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到工地,矿井当劳工,这些地方的劳动条件很差,生活很艰苦。虽然他们自己不说,可家人都知道,他们在那些地方干活是拼了命的,特别是在矿井里工作,那里经常发生事故。那几十米深的矿井内没有新鲜空气的输入,很容易造成缺氧,听说有一个矿工在乘缆车从井底上来时,不知什么原因,手一松就摔下去了,边上的栏杆也未能挡住他。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很简单,子女能好好学习,将来学有所成。虽然他们自己的生活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很艰难,但是对子女的要求,他们大多都给予满足。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等孩子们完成了学业后情况就会改观了。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如今这句话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观念的转变是可喜的,但给村民们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这压力很自然地压在了父母的身上,但愿,这压力也能促进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但愿,那些可敬的父母寄托在子女身上的期望都能实现!
土地与环境学院团委书记陈志刚老师评语:该实践报告对辽阳县河栏镇东沟村的教育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调查结果对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一定的代表性,该同学结合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反映了作为一个农业大学生,对于农村教育发展甚至"三农问题"的解决应该有的责任感和时代感。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十九
20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3日共3天。
xx年暑假机械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小港村进行了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调查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对湖北省农村及新农村建设有所了解,并且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首先,对于此次调查要做几点说明:
1.本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访谈和照片的形式获取信息和资料,有三部分来源:乡村干部访谈、乡村教师访谈和农户访谈。
2.本次调查由负责访问的大学生进行同步记录,保证原始信息真实可靠。
3.由于问卷问题不足以概括我们所想了解的问题,之后调查主要以访谈为主,回答都做了及时的记录。
4.本次调查中社会实践小分队原计划去十堰市竹山县进行进一步调查,但在小分队到达十堰后,十堰市开始降雨,在当地人的建议下,考虑到安全问题,小分队在竹山县的考察被迫取消。
经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调查人员对湖北省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出几点认识,并且尝试提出必要的观点,具体如下:
第一,国家政策好。
全部被调查人员都说国家政策好,确实有利于农村发展,虽然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无法说出具体有哪些政策,但从最近几年新增补贴和村镇的变化中都可以感受得到政策的好处。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政策的宣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可能也与目前农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关,国家政策的宣传方式主要以开会、看新闻联播等类似口头的方式比较有效。而有些私下的口头方式的互传容易导致政策的误传,虽然调查过程中没有对此类问题做进一步了解,但感觉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小的隐患。
第二,家长重视教育,但却有部分学生不想读书。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前辈们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很多爷爷奶奶们没有读过书,但他们从认识的那些读书的朋友们的发展状况也看到了其重要性,所以非常希望下一代、下两代能够好好读书。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现在农村基本没有了不让孩子读书,特别是不让女孩子读书的情况。可以说绝大部分农村家庭供给孩子读书的环境是相当宽松的,但却有部分家庭的孩子不想读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些简要的调查,调查中发现:
2、考上了好的学校的学生,家里无论如何困难都会让其读下去;。
6、就我们调查的小港村而言,小港村小学教师出现明显的断档,教师高龄化比较严重,全校150名教师,50岁以上接近百人,同时又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教师的断代成为当地小学所面临的很严重的问题,而据当地老师说,这并不是一个个例。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浅薄的分析,部分学生不想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自己的原因,教育资源缺乏和教学质量偏低,教师的断代,还有家庭负担不起,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教育决定一个人的观念,新农村要想进一步发展,观念的转变时势在必行的,教育便是观念改变的根基,而全民教育便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我们将教育列入了阻碍新农村进一步发展重要一环。
第三,农村农闲时的娱乐方式之我见。
农村生活中农忙的时间毕竟有限,那么农村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又有哪些呢?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的主要娱乐活动集中于传统的娱乐方式麻将上。当然其主要目的不是赢利,而是打发空闲的农闲时间。
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调查发现娱乐活动单一的原因有两个:
第二,部分年纪大些的叔叔阿姨们说自己只想打牌,也只会打牌,就算给他们设施也只会去打牌。我想这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了,一直习惯以前的方式,然后就不想有新的发展和改变,娱乐上如此,生活上便更可能如此了。感觉传统的生活方式饿不死自己就满足了。新农村想要进一步发展,这种观念必须改变,新的机器和技术再多,放着不去使用最后还是一样什么都得不到。
娱乐方式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如果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些空余时间也许就能做出更大的成就,而且从娱乐方式中便能看出部分人的观念,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至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的。当然娱乐方式的单一也可能是一个风气的.问题,如果乡镇干部能够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和能让大家都有所收获的娱乐氛围,新农村应该可以更加快速的发展。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习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了解了新农村现在的面貌和农村的生活情况。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有些吹毛求疵地提出了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当然就像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的一句话,“总体的还是好的,比以前还是强多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级乡政府还是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要不然我们也无法看到今天的成果。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感觉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吧。
我们从对农村一点都不了解开始,通过上网查资料,以国家政策为背景,做出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卷时经不住考验的,没有人会耐心的回答完那些枯燥的问题。于是我们及时总结,重新删选了问题,做到既是我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农民朋友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反复实践和多次修改,我们终于选好了这样一份满意的问卷,这便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总结和反思在一次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感觉自己离社会又进了一步吧。
虽然很多时间在赶车,虽然很多时间在正中午的烈日下度过,虽然有的人是第一次离开家住在异乡的宾馆,虽然有些同学会说这是在烧自己父母的钱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没有一个人中途放弃过,我们一直相互鼓励着用尽可能节省的方式走完了全程。这便是团队的力量吧,本次社会实践又一次让我看到了团队的伟大。而我们也确实调查出来了我们想了解的东西。大家的努力也都应此没有白费。回想全部调查历程,我们也是在一直收获着。从不知道怎么开口开始,到有了第一个聊天气氛很好的被采访者;从不知道该问哪些问题开始,到有了一份很完善的调查问卷;从在家很少晒太阳开始,到晒蜕皮然后又有了一身健康的古铜色。一路走下来,我们一直执着调查着;而回首这几天的实践,却突然发现自己成长了好多好多。
热门农村问题实践报告(案例20篇)篇二十
20xx年我通过询问干部、走访群众、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加上多年村干部及村支书工作实践,对沙港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农村实践调研报告。通过调研分析。我发现了本村发展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现将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1.5公里处。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468户,总人口1840人,其中党员42人。据统计我村可耕地面积3289亩,其中有水稻田20xx亩,旱田1200亩,兼顾种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为经济来源。20xx年人均纯收入7907元,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是鱼塘、窑厂,年创2.5万元。今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大约500余人,较去年少100人左右,在外务工人员每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外出劳动力不但增加了收入,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带动了我村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我村富民目标的实现。
沙港村共有党员42人,村两委成员4人,在村书记蔡绍诚、主任蔡晓斌、副主任柳江波、副主任陈志霞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沙港村两委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沙港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我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调查报告《农村实践调研报告》。
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我村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以来,村两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并获得了当地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为村民铺上了水泥路并完善了配套管道设施,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的老问题,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从我村的经济收入来源和构成看,小农思想依然严重,与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仍然有很大差距。从对我村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个人感觉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了我村经济发展的阻力。
(1)农业结构欠合理。本村经济作物仍以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主,大多数种植户都是小农型的分散种植,结构单一,小型分散种植模式成为了我村发展规模农业经济的障碍。
(2)集体经济单一化。目前我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仅仅为鱼塘、土地流转管理费。集体资产总额少。无其他集体经济来源,村级财政情况十分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为村集体经济薄弱而搁浅。
(1)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农业体系。在积极发展规模农业产业经济的同时,积极引进多种特色农作物,和引进配套深加工产业体系,打破单一发展格局。以我村的现有实际情况来看,发展特色农业是我村发展的一条极好出路,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将会给我村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3)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逐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由于本村几乎
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财政情况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资金不足而搁浅。建议考虑筹建村办创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参入股份,这样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自身潜力。
这是我到村任职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掌握的一些情况,完成的调研。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我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大胆尝试,努力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迈进。同时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一名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新时代村支书,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沙港村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