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素,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小学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题
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
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二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单元《统计》中的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补充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价值。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3、能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统计图补充统计表,同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并能进行交流。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读图能力。难点是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五、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
六、说教学过程。
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索的角度出发,分如下六个层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个层次: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课件展示丰富多彩,形状各异的统计图。刺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统计世界。
(统计世界里有那么多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认识他们并不难,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春天到了,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小朋友组织了一次郊外活动,下面这两复统计图就对两个年级的活动情况做全面的反映。我们来看看。)。
展示书115页的两幅单式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1、独立思考、回答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分组讨论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为复式条形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个层次: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我这样设问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整节课充满一种问题意识。)。
第三个层次:合作探究,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合并方法,交流学习体会。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后,再组织交流,在这里老师紧紧抓住“如何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二合一”的重点,进行引导。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2、将两幅图的直条并列在一起:由于学生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很可能不能准确的表述并列的过程,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各个部分怎样合并?并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理解两幅图的合并过程:横轴纵轴完全重合,两种直条并排在一起。
第四个层次:对比观察、分析比较统计图、总结复式条形图的优势。
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形式,这种统计计图的名字叫“复式条形统计图”展示课题。
当新的统计图呈现在大家眼前之后,变引导学生对这个统计世界的新朋友进行细致深入的认识:
自主观察思考:
1、复式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2、这幅统计图和以前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教师适时点拨:如果没有图例会怎样?两个年级都用一种颜色会怎样?如果颜色用得五花八门又会怎样,让学生认识到图例的作用,并知道在复试统计图中怎样运用颜色)。
3、这样来表示两个年级的数据,与前两种统计图相比有什么好处。
在这里既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思维互相碰撞,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对“复式统计图”这一知识的深度建构。
接下来,让孩子们试着读出统计图中的信息,填空并完成统计表。(将116页例二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一题中,进行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补充统计表的训练。)。
完成统计全过程,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合交流:对于这次郊游活动你获得了一些什么信息,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因为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是在上册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作为铺垫,读取统计图中的信息,填写统计表是没有多大难度的,如果遇到障碍只需引导借助旧知,分析讨论,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同时我们把例题二的训练融入到第一题中,用一个素材来呈现,使得本节知识的教学完整性更强,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又大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五个层次:尝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展示书119页例题3,1、让学生观察统计表,读取其中信息。
2、让学生根据信息补充统计图。让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对于此处教学,我们所做统计图都是提供了横轴和纵轴的,学生只需读取信息,在表格中画出相应的直条。所以难度大大降低。可以说是一种半放手的“制作过程”,同时教学中让学生说,老师演示,也是一个半放手的教与学。只是为下一环节中,学生完全有自己独立收集数据,选取颜色画直条补充统计图搭脚手架。
第六个层次:小课题研究、经历统计全过程,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学会制作统计图了吗?有没有信心自己来制作一次。不过在做之前先让我们来观看一组短片。)。
以一组雅典奥运会精彩镜头,渲染气氛。点明课题。
课题:第26—28届奥运会中国队金牌数和奖牌总数统计图。
1、学生根据信息和要求独立填写统计表并制作统计图。
培养和训练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能力。
这一层次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经理收集、处理、描述、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并根据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分析、预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具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课件出示旅游景点“云瀑洞天”美丽的风景图片)。
老师调查了20**年1到7月游客人数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课件出示原始数据并制作成统计表)并让生说一说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1)为了更清楚的呈现每月的数据情况,我们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多谁少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课件演示找学生总结制作方法先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板书)。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那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意思呢?(点表示具体的数量)。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
让生明白线段表示的是数据的增减变化,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增减变化的大小就不同。
“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4)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交流讨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折线统计图更能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5)绘制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原有的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绘制8-11月的统计图,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6)找学生总结1-11月份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分析预测12月份的游客人数。
升,并让分析12月份的游客人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出示1-11月份的气温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分析统计图,说一说发现的信息,气温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出示1-11月份的降水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分析统计图,说一说发现的信息,降水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3.如果你是景点的总经理,你会选择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最近5年来的游客人数并作出合理的预测,【设计意图】应用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时再次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该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教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四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03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04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五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新课开始我就讲述了最近发生的西南地区干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气候、降水量等与生活的关系。也激发了学生对灾区人们的情感。然后我各出示了两幅我们镇江市和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某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让学生来观察、谈论,由于接近学生生活,学生是畅所欲言,说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我觉得这样处理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古人也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例题教学时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镇江、青岛两个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再提出悬念:“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学生们先沉思了一下,紧接着都叫着举起了手,他们知道怎么办了,“合在一起”是大家共同的呼声,然后我出示了一幅简单合在一起的统计图,面对这幅乱七八糟的统计图,请学生自己讨论该怎样修改?课堂一下子就进入高潮,学生说的各种修改意见,一下子就把复式统计图的重点和特征都得了出来,让我体会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
(三)正确分析,大胆预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比如在统计男女生的身高时,在谈论了题中的问题后,我又问:“对于那些比全国平均身高低的同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看着这张统计图,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条折线会一直往上升吗?为什么?”这样,就把问题进一步得以延伸,体会到统计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初步体验极限的思想,另外也是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设置悬念,主动探索——正确分析,大胆预测”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即强化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统计意识。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 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提供了2000年月平均气温的记录,但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他们已经上六年级了,几年来,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了学校的发展和进步,而学校几年来的一些事情变化的数据也很好调查和搜集,而这些数据既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呈现,也可以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这是非常好的素材。所以我在学生绘制完条形统计图之后,把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到了另外的世界,“这样的数据还可以用别的形式统计图呈现吗?”使学生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讨折线统计图的欲望。
(二)在探索中绘制折线统计图。
当有人想到了折线统计图时,我有意让学生猜测和试画折线的样子,再给学生出示股票行情或其他事情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所感知,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奠定知识基础。再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折线统计图。
接着,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正确分析,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让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六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的理解,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及读图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分析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上课所需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复式统计图,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新课学习设置悬念,认识复式条形图的重要性。
老师说班长收集的数据还不够完整,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很容易想到,各班人数分男女生,只统计班级总人数是不够的。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出示第二次收集的数据。追问:如果继续用一个直条表示一个班级的人数还行不行?显然仅仅用一种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是不行的。
借助多媒体,自主学习复式条形图。
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制作?
师借助课件展示制图过程,学生观察作图的顺序和方法,学生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学习体会,重点强调图例的作用。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分析统计图、总结复式条形图的优势。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目的是为了直观的获取信息、分析数据。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小组讨论,汇报。(各班男女生人数不同等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能看出各班男女生人数的多少,还便于分析和比较。
看图分析。
球类比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本59页的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评价一下,哪一种更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相互交流。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课件出示:某商场一季度冰箱、取暖器情况统计图,缺少图例。
学生从冬天取暖器卖得较多,并且随着气温的增高,销量逐渐减少。可以分析一下哪一种直条表示冰箱台数,哪一种直条表示取暖器台数。
完成课本60页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重点了解学生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深入生活,做小小统计人。
在研究过程中,同生们发现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女生比男生多。
这是特殊情况还是普遍现象呢?有兴趣的同学利用课外时间调查其它年级的情况,并制作统计图。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三、结论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希望同学们可以根据统计图画出条形统计图。
四、课堂练习。
小刚为参加学校的跳远比赛,每天都坚持训练,下面是根据他每天训练的记录绘制的统计图。仔细观察,完成后面的问题。
(1)小刚每隔()天测量一次成绩。
(2)小刚在训练过程中,哪一个阶段成绩提高得最快?哪一个阶段成绩提高得缓慢?(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解答出来。
五、作业布置。
完成这节课后面的习题。
六、板书设计。
认识复式条形图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复式条形。
分析统计图、总结复式条形图的优势。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八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2页。自主学习天地p55的练习题。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说明。
一.课本练习。
谈话导入。
师:p62中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统计表,根据表里的数据,你了解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这说明要从表里了解和收集数学信息。
回顾旧知。
小结学习。
同学们,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4、集体订正。
二.自主学习天地。
p55第1、2题。
下面的统计图是一个什么统计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完成。
2、智慧树第1题。
实线表示的是什么?虚线呢?
3、实践大本营。
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一集体解决的。
集体订正。
三、拓展。
自由叙述。
四、小结:
2、小结:
与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和你的疑惑。
重点让学生就解题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进一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会作小结总结自己的收获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九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2页。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尝试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描述、分析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
(屏幕上有一张表格,还有两位同学在统计气温。)师:大家都这样认为吗?
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与统计有关的内容。继续看大屏幕。(师点击课件)。
二、新授:
1、复习引入。
2、探讨学习第一道例题(1)初识折线统计图。
师:大家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示,请看。(课件动态演示直条变成点并连成线的过程)。
师:这也是一幅统计图,谁知道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让学生充分想象,给予及时评价。
如有学生说出,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生1: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生2: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生3:我想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师: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究,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合作交流等活动,加强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
师:下面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统计图,并4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组长注意记录组员的发言,然后派代表汇报。比一比,哪组完成的最好。(学生在小组讨论后由组长派代表交流)预设:相同点:它们都有标题,统计图的下边都有月份,左边都有温度,每一格都表示5℃,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只有横格,而折线统计图既有横格,又有竖格。
师:这些横格,竖格起什么作用呢?如有学生汇报不完整,老师加以引导。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
引导学生说出2012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重要作用,它能通过折线的起伏(教师做手势)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板书:清楚的反映出数据间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正因为折线统计图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同学们想想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学生想到给以评价,(你的知识面真广)。
老师也带来几幅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想看吗?课件一一展示。(3)信息拓展。
(我猜想这幅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
3、探讨学习第二道例题(1)了解公告信息。
师:是呀,南方地区气温偏高,尤其是7,8月份,降雨量也比较大,容易使河流水位升高,造成洪涝灾害,所以进入雨季,我们要时刻关注降雨和河流水位,作好防汛工作。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某市2012年的一份汛情公告。指名读出公告的名称并说说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师:课本第84页,就有一幅描述某地8月1日至8月6日水位变化的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与上一幅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并思考课本100页上面的4道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看书时间。(3)汇报交流,师:这两幅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图中的虚线表示什么?
师:警戒水位是什么意思,历史最高水位表示这么,它们在统计图中起到什么作用。
师:说说自己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给以及时的点拨及评价。
让学生预测该地7、8、9日水位变化,及可能发生的状况。播放录象。
师:你还能想到那些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三、课堂练习。
师:好,在我们课本的85页还有一幅我国2000年至2011年部分年份水果产量统计图,请打开课本看练一练,以4人一小组讨论解决下面的问题,并思考还可以发现那些新的问题,组内交流后汇报。学生讨论开始,老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
学生分组汇报,引导学生根据了解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的经验,谈谈看法。
进一步带着问题观察、分析,并且找出其中反映的一些实际情况(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我国水果的产量迅速增加,从2001年至2011年的十年间一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大家还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是吗?这个的问题我们下节课再研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家庭作业,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课件出示:请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能力,选做一题。
1、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朋友--折线统计图》,并把他发到学校的网站上,大家共同交流。
2、调查历届奥运会我国代表团获金牌数量,自己试着制成折线统计图。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十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六、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习。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03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课本115页第6题。
九、板书设计:
点
数量的多少。
线
数量的增减变化。
上升——增加。
十、课后反思:
水平——不变。
下降——减少。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十一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统计知识在生活的应用,提高统计意识。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一、情境引入。
2.从折线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二、新授。
1.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走势。在统计图的右上角,这个叫图例。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南北两地的最高气温情况,从图中就可以找出来。让学生找并说一说。
3.对比:两条折线中,曾母暗沙每天的最高气温都高于漠河的最高气温。
4.小组讨论:根据图中的气温走向,你能预测一下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会怎样变化吗?
5.从图中找出以下问题?
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
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1.正上方写统计图的标题。
2.右下方标明制图的日期。
3.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水平射线为横轴,竖直射线为纵轴。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
5.设计图例。用实线图例表示_______,用虚线图例表示_______。
6.根据数据的大小,分别描出两组数据的对应点,再根据图例连接各点。
四、习题巩固。
1、85页试一试,独立完成。
2、85页练一练,独立完成,同伴之间相互交流。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显示数量的多少和进行数量的对比。
折线统计图特点:可以显示出事物的变化发展趋势。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十二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全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根据要求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相应问题。
3、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解决相应问题。
电子白板、电脑、视频展台、课件、练习纸等。
(flash动画)江南春雨。
说说有关“春雨”的诗句,为什么还说“春雨一滴贵如油”呢?
1、读图辨析,复习旧知。
(1)出示两张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一张是“春雨绵绵”的无锡,另一张是“春雨贵如油”的北京。
(2)判断哪张是无锡的月降水量统计图?哪张是北京的?并说明理由。
判断交流。
追问:横轴表示,纵轴表示,单位,每一格单位长度是。
追问:你还能看出什么呢?
过渡:北京就是一个冬春干旱,夏季多雨的城市。
小结:像这样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1、对比激疑,引出新知。
学生交流得出两张图合二为一方便比较。
示范画图:借助白板把这两张图合为一体。
明确:因为是对两个城市的月降水量进行统计,图中会有两条折线。为了加以区分,可用图例说明。红色实线表示北京的月降水量。蓝色虚线表示无锡的月降水量。统计图的名称要稍作改动,横轴仍表示月份,纵轴仍表示降水量。同样要写上制图的日期。
画图的步骤:描点写数据、连线。
揭题:这就是一张完整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
2、观察比较,获取信息。
谈话:你能根据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吗?你是怎么看的?
追问: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从整体上看1~7月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7~12月的降水量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但每个月的降水量不同,上升和下降的幅度也不同。
小结: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谈话: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进行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无处不有。(出示练一练1:改名称为我国男女生6岁以后平均身高统计图)。
探讨: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现在身高多少?与我国同龄的小学生平均身高比一比。
追问:为什么他们的身高和统计图中的不一样?
4、巧妙延续,独立制图。
启发提问: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问题?
谈话:同学们认为生活中男生最后基本都比女生高。这只是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事实怎样要用数据来说明。
出示:我国12~18岁男、女生平均身高的统计表。
提问: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可以把它制作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学生在练习纸上作图(一生在电子白板上直接操作画图)全班交流反馈。
交流: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在哪个年龄段开始超过女生?
请你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变化有什么不同?
追问:回答刚才的问题时,你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为什么?
1、举例: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有广泛的应用。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复式折线统计图?(展示各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图片)。
2、出示:02年上海和悉尼的月平均温度。
追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追问:是02年悉尼气温又一场,还是悉尼气温一贯如此呢?
出示:悉尼145年间与02年年平均气温统计图。
老师暑假想去悉尼旅游,你会建议老师带什么衣服呢?
探讨交流。
2、谈话:第29届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在哪举办的?
追问:北京是一个夏季多雨的城市,为什么还要选在8月举办奥运会?
为了确保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此之前,国家气象部门做了周密的统计。
出示北京03~04年和05~06年8月降水量统计图。
探讨:8月中旬的降水量多吗?(虽然有,但不多。)。
故事拓展:《奥运会背后的故事》。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的多少和变化趋势进行比较。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学目标: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
因统计知识分散于各册教学之中,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肯定会有一些遗忘,但通过教学牵引能唤起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五年级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单复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之后教学。可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五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能力。对信息技术手段也感到有兴趣。在教学时适当安排学生熟知的奥运会和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为学习资源,。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探究欲望。
学习环境和支持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奥运会的比赛图片和金牌榜。(课件展示)。
了解了奥运会的成绩,再关注亚运会的成绩。
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课件展示)。
指出成绩的好坏应和对手比较,引出第二幅第9―14届亚运会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课件展示)(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中国、韩国两个国家9―14届亚运会获金牌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
2、通过提问,引出新知。
那届两国的成绩最接近?相差几枚?
有什么困难?怎样比较更方便?
总结学生的意见。
将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更改、完善这幅统计图。(课件展示)。
讲解图例。
再回答上述问题。
(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部分的安排能让学生较快地进入本堂课的主题,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国家金牌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国家获金牌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完善例图,引出画法。
演示绘制方法(课件展示)。
(通过对已经合成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逐步完善,进行标题、图例的讲解说明,突出各部分的作用。强调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3、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4、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通过参与“保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教学难点:
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读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快速上升,这是家长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请看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多媒体出示118页情境图)。读一读,从这份报告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我们这些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调查搜集数据,学习调查表。
1、独立思考。
2、班内交流。
谈话:你打算怎样设计调查表?(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的对象和调查的内容)(出示调查表)这样制作可以吗?为了便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我提前对45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请看屏幕(补充数据)。
1、尝试比较,提出问题。
谈话:比一比两张调查表,看看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引导学生体会看原始的调查表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
谈话:原始的调查表太乱,怎么样整理这些数据才能便于比较呢?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说说。
谈话:你打算怎样整理数据?(统计表,统计图)。
2、独立思考,探索方法。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统计表,咱们一起来整理整理好吗?(师生共同整理填写统计表)根据这个表格中的数据比一比,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比较、分析,作出判断)。
谈话:刚才我们是用统计表进行整理的,用统计图怎样整理更便于我们比较观察呢?先自己想一想,有了方法开始整理,整理完了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
3、班内交流,学习方法。
谈话: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可能出现单式和复式两种不同的整理方法,应着重引导学生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4、比较解释,优化方法。
5、查漏补缺,完善方法。(根据学生制图的情况,补充完整,完善方法。)。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巩固看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1)独立解答。(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
(2)班内交流。
2、课本第129页,“我学会了吗”的第1题。
四、总结全课,系统整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设计调查表和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感觉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但似乎没有足够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应该在练习中再加入一些统计在生活中体现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开拓学生思路与思维,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统计的作用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十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的多少和变化趋势进行比较。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因统计知识分散于各册教学之中,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肯定会有一些遗忘,但通过教学牵引能唤起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五年级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单复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之后教学。可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五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能力。对信息技术手段也感到有兴趣。在教学时适当安排学生熟知的奥运会和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为学习资源,。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探究欲望。
情景引入: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图片和金牌榜。(课件展示)。
了解了奥运会的成绩,再关注亚运会的成绩。
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课件展示)。
指出成绩的好坏应和对手比较,引出第二幅第9—14届亚运会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课件展示)(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中国、韩国两个国家9—14届亚运会获金牌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
那届两国的成绩最接近?相差几枚?
有什么困难?怎样比较更方便?
总结学生的意见。
将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更改、完善这幅统计图。(课件展示)。
讲解图例。
再回答上述问题。
(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部分的安排能让学生较快地进入本堂课的主题,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国家金牌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国家获金牌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演示绘制方法(课件展示)。
(通过对已经合成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逐步完善,进行标题、图例的讲解说明,突出各部分的作用。强调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
2、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十八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又是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由于制作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要考虑的方面较杂,费时又多,而用excel软件制图是信息化时代的趋势,不必在制图上为难学生,故北师大版教材建议在方格图上考核学生,甚至建议可直接出现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即,一方面是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能力;一方面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数据和统计信息有良好的判断能力。我们已经形成统计教学以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为发展统计观念的认识。但是,我们是否还要辩证地看到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并不是每一次统计活动都要让学生经历全过程,而是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学习,有所侧重地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某个片段,让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
居于这样的思考,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分析统计数据的作用;欣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用制作统计图的片段中感受电脑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锁定教学重难点为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根据所学统计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及用excel辅助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首先选择了教材创设的投球情境为课堂的主要资源。浏览前面有关统计图的教材,本节第一次出现数据是小数的,参阅其他版本的教材及参考其他,大多是统计班上男女同学、不同地区人口,或温度的内容,且不在方格图中呈现。这一方面没有合并的强烈需要,另一方面不符合北师大版编者的意图。我把教学的重心放在让学生经历产生合并统计图的过程及从统计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上。
为了避免学生合并的随意和盲目,避免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在学生产生合并需求时,我不是马上放手让学生去合并,而是让学生先借助单式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思考如何合并?在学生充分思考及讨论达成大致模式后再让动手尝试。这样做还有利于学生在合并过程中进行数学化的思考,对想象活动进行必要的内化。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用数据来描述现象、回答问题和作出判断与预测才有时间的保证。
预设本课教学时,我除了充分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外,又对教学过程作一些开发与加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先后呈现单手投球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和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既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又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准备材料,接着通过提出需要对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才能作答的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产生合并统计图的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所要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明确其适用的情境。
而且,让学生先面临具体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数据来解释,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而切实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恰恰是统计观念的精髓所在。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发展而来的,初步感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又能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在展示完学生的合并作业后,我特地安排重现制图的过程,目的在于优化作图方法。我发现学生呈现的图虽然作对了,但作图的方法不够合理,会影响学习效率。
应用环节,我首先提供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再一次强化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紧接着让学生观察统计图捕捉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保证重点落实的基础上出现变式——横向统计图,旨在培养学生灵活应对的能力。统计的作用如何体现,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用到的和浏览各式各样的统计图入手。用excel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来说极有新鲜感,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我特地作为拓展点引入。
课堂总结,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又重点引导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统计教学,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统计观念的发展。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是发展统计观念的基础。只有学生在教师精心预设的问题驱动下,主动地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统计观念在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十九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cai课件。
画图纸。
一、
1、谈话引入: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有关刘翔和姚明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对刘翔和姚明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2、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这次的运动会可与以往不同啊!为了提高我校“秋季运动会”的知名度,我们学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你更希望谁代表我们学校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意见。)。
3、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推荐谁比较好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刘翔的同学请举手;支持姚明的同学请举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其他六个班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出示六年级各班推荐刘翔、姚明情况的统计表),把刚才收集到的我们班的数据也填在表中,提问:从表中能比较出结果吗?(可以,但比较困难.)。
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各班统计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根据本班统计情况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你能根据其他几个班的统计情况来继续绘制我们刚才统计图吗?(学生补充完整统计图)。
8、评议:找三种类型的:(1)直条图少数字的;(2)画的直条不够规范的;(3)比较正确且美观的。让学生去评议。
二、
1、我们的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大家想和刘翔、姚明一样,成为我们学校的体育明星吗?那么你们平时都开展了哪些体育活动啊?(学生叙说)想不到同学们这么热爱体育运动,老师为大家能够积极参加锻炼而感到十分高兴!
2、看图分析。
球类比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从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结论)。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为了开展好这次运动会,有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数据需要收集和整理,刚才我们只是把体育活动中的一部分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在课后、运动会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绘制设计成统计图,看一看谁设计的既美观又正确。
创设便于统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同时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习惯,弄清统计图中的每个细节。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统计的项目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二十
一、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习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4、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2.了解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归纳复式统计图。
的特点。
3.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的分析和推测。
三、教学设计:
(一)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2、校对反馈,教师补充制图过程中遗漏和注意的问题。
(这一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为复式折线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一环节让学生感知是为了方便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画在同一个图上,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其带来的好处。)。
2、认识图例。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分成了这样的几个步骤完成。(1)让学生感知图例的必要性,没有图例我们就不能清楚的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每一条折线所表示的含义。(2)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图例有几种。(3)使学生知道图例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这其实是本堂课新授的知识点,我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图有2点。(1)是要求学生能正确、规范的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2)是可以照顾班里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会照顾到我。)。
4、读图和揭题。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这一过程中我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如果我把数据去掉了,你是看什么得出来的?(我的想法是,用数据来分析、推测将会出现的情况,我觉得仍旧停留在数据上,没有真正体现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四、练习设计:
1、今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将正式拉开帷幕,那我们的中国队能夺得多少枚金牌呢?老师出示第25届~28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情况统计图)同学们观察统计图,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了中国队的金牌数量呈上升趋势,而美国的金牌数量却在不断减少)。
那你能预测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的表现吗?
你们还想提出什么问题,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感悟到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指导完成“做一做”:
通过分析李欣和刘云两名同学10天里进行1分钟跳绳训练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同时分析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进一步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
3.课外拓展练习,升华统计方法。
统计我们学校五一期间各年级男、女生参加旅游的人数,制成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写一篇数学日记,谈谈活动体会。
五、评析: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我是这样处理的,以学生感兴趣的亚运会比赛引入并展开教学,教学效果证明这样处理真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古人也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例题教学时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中国、韩国在9-14届亚运会上获金牌的情况,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再提出: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个问题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才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感觉这种方法非常麻烦的时候,我适时点拨:“对比着看较烦,有没有好方法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楚呢?”学生们先沉思了一下,紧接着都叫着举起了手,他们知道怎么办了?课堂一下子就进入高潮,学生说的各种修改意见真的既合理有全面。我真的体会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
(三)正确分析,大胆预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如“再一次经历制作过程”时,让学生根据图上信息进行大胆预测:我国第29届奥运会将获得多少枚金牌?从而使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设置悬念,主动探索——正确分析,大胆预测”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即强化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统计意识。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二十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注重情境创设,产生认知冲突。
本节课结合学生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教学。新课伊始,提出问题: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然后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
2.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并结合上节课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感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优秀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2篇)篇二十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2页。自主学习天地p55的练习题。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练习重点】。
【练习难点】。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一.课本练习。
谈话导入。
师:p62中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统计表,根据表里的数据,你了解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这说明要从表里了解和收集数学信息。
回顾旧知。
小结学习。
同学们,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4、集体订正。
二.自主学习天地。
p55第1、2题。
下面的统计图是一个什么统计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完成。
2、智慧树第1题。
实线表示的是什么?虚线呢?
3、实践大本营。
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一集体解决的。
集体订正。
三、拓展。
自由叙述。
四、小结:
2、小结:
与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和你的疑惑。
重点让学生就解题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进一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会作小结总结自己的收获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