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个人经历和感受的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回顾并总结自己的成长和收获。阅读这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见解,值得一看。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一
在这一次对2022版新课标的研读中,我收获了很多。和20xx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理念方面都有变化,这些变化恰恰是我们需要研读,需要重视的地方。
在本次课标的修订中,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同时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双减”这一背景,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
尤其是在课程内容部分,我感触最深。在2022版课标中,新增了主题与载体形式,强调在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了这些年中高考的改革,以及从上到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它们可以更好的体现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更有效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国家。
通过这次研读课标,我发现小学语文不仅仅是教孩子们怎么读字词句,他还是文化传承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爱国必不可少的一环,甚至在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条就是文化自信。当我们的孩子看着日漫,追着韩星,聊着美剧的时候,当家长们争先恐后的送孩子学西洋乐、跳拉丁舞、说英语的时候,当爱好二胡、武术、戏曲被人认为是土老冒的时候,我们的文化自信在哪里呢?对中国文化都没有了认同,民族尊严,爱国热情又从何而来呢?这一点在新课标中,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就像很多孩子都知道日本的国花是樱花,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却不知道在中国牡丹花、莲花、丁香、桂花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和含义。可是六上的《丁香结》这篇文章,带着孩子通过文字领略了丁香这种花的审美情趣,感受到独属于我们的美好感受,以后他在读到《雨巷》的时候,欣赏国画、服饰等等的时候,就能立刻悟出这其中的独特韵味。其他还有很多作品都有这样的作用,我们老师应当好好用课标来解读文本,借文本来引导学生。
语文课要既有语文味儿,又有中国情在其中啊!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二
通过学习和培训,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的认识,认识到要上好新教材,我们教师非下苦工夫不可。这次培训体会较深的是探讨在七年级的起始阶段教学中,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听、说、读、写机能?对此我有以下想法:
1、说的练习要循序渐进,机械模仿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可以拓展、应用。
2、对话练习要以同桌或小组为主,营造对话的真实感觉。
3、拓展练习中,要创设合适的情景。如:学习what’syourname?教师对着全班同学一个个的问,学生一个个的回答:mynameis…看上去热热闹闹,旁观者却觉得不可思议,老师难道连自己的学生都不认识?其实只需要稍微改改就行了,给每个学生起个英文名字,课堂上用英文名字来操练,这样就真实一些了。
4、说的练习要依据教材,但是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可以把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
1、要坚持先听再读。我的理解是,先听再读的是为了让学生用听力来初步感知文本的同时感受英语正确的语音语调,为自己正确的读打下基础。
2、有目的地听。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很关键。要设置适当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根据教师提的问题在读中获取信息,联系上下文猜词义,自读获取信息并能整理信息。
听说读写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所在。其中,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首先要打好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础,提高单句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掌握英文语篇结构的特点,掌握英文语篇和汉文语篇的差异,加强语篇写作能力。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听说读写这四种训练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进行这四种训练必须符合阶段侧重原则,先因后果,按照它们的相互关系去进行。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起始阶段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应该大些。在打下听说的一定基础后,再让学生进一步接触语言知识,进行读写的综合训练。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三
新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从考虑如何教学转变为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四
今天学习了史宁中教授对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在2011年版的课标实施了10年后,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必然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的地方,需要不断完善,2022版的新课标应运而生,和2011年版的课标相比,此版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并且细化了实施要求,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之前的课标中学段纵向有机衔接不够,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缺少科学依据,新版课标中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读,让广大一线教师“有标可循,有标可依”。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不固守旧经验,积极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五
新课标刚刚出炉,新教材还未谋面,未来教学的身影将向何处发展,心中满是疑惑。今天听了史教授的讲座,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课程的育人理念、学生核心素养的着力培养、关注学段的衔接。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新课标》(2022版)指出:数学课程内容的一大特点就是整体性。从整体性视域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方法,感悟数学精神,使他们从更高位的视角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六
暑期参加了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线上培训会,学习后做如下心得感想。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第1页共11页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合作、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的火光。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七
每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学会。通过学习我对每一学段增加和减少的内容也有所了解,对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也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调整重难点的设计和突破,还要帮助学生建构整体的。
知识。
体系。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八
从史宁中教授的讲座中,比较系统地学习到了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些看似宏大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具体的实施。本次学习,清晰地看出了课程标准修订的方面,不论是学段的变化,还是体例变化、还是表述形式,都在进一步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要能通过教学,学生通过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九
20xx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为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为帮助工作室成员树立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能力,5月6日,徐开伶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共同学习了北师大吴欣歆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解读的讲座。
本次讲座吴教授对比了2011年版和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这一次的课标修订重点关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呈现。
吴教授解读了新版课标构建语文素养课程目标和培养的核心素养,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中我们老师重点要关注这样三组名词:语感和经验;意识和能力;内涵和情感。在语文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这样的一种经验,需要学生有自觉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情感,这三组词是理解语言运用的三个重要的'方面。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历史上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这是研究和实践的进步。
吴教授在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性评价、学段衔接三个方面做了详细解读,让老师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评一体化式的学习任务群评价,帮助老师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吴教授的解读使工作室的成员们拨开云雾见月明,听完讲座后,大家讨论了自己的学习体会,陈均老师谈到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引导和帮助老师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也为教学实施和评价提供了依据,不断督促老师如活水般培育新一代。杜利娟老师谈到在以后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关注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培养,课前备课要扎实,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要紧紧围绕语文素养展开。
我们在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引中以理论学习促进课堂实践,在知行合一的路上不断探索。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十
在学习了体育新课标后,我对“课程理念”中的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深有感触。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以满足学生需求和爱好为基础,做好学、保障练、强化赛的学赛一体教学模式。基本运动、体能要贯穿始终,使我们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一两项专项运动技能,这样才能激发兴趣、体验魅力,最终养成习惯、自觉锻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6篇《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十一
和2011年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并且细化了实施要求,原来的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缺少科学依据,新版课标中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读,让我们“有标可循,有标可依”。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不固守旧经验,积极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
新课标有了独立的前言部分,前言包含所有学科的共同要求。并且分离出了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2011年版的课标这两部分在前言),新增了学业质量部分。在前言部分就发现了很多新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面临新挑战”,“与时俱进”,“核心素养”,“终身发展”,“减负提质”等等。
新课标关于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关于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同时新课标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课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上不断突出新意,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培养方向。
1、新课标明确了教材的作用和学校育人目标。
新课标指出课程教材的作用:“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学校育人目标应做到“教育需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育人方向应“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了育人目标和方向,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新课标确立了课程目标和教师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
数学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并精心组织与有效实施。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无论是在课程理念部分还是课程实施部分,都突出了先要制订总体目标,再整体把握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进行落实,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同时要发挥好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新课标多次提到老师要改进、创新、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数学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与提问,学会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发现一般规律与数学模型。要求教师能够以大概念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认识数学的本质。教师教学时,强调了以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并开始侧重综合实践和传统文化中的数学。
对比读完新课标,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从考虑如何教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我用了2天的时间仔细阅读了新课标除附录的实例以外的内容,与2011年版作了对比,发现2022年版的有了很多改变,在写这篇内容时觉得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感受,这一篇只是写出了新课标的一些“新”,还有初中数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不同或具体要求没能写下来,我决定另写一篇。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十二
822暑假是教师学习充电的好机会,月日,我有幸参加了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暑期培训活动。通过认真聆听何老师主讲的对新课标方案和内容的解读,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明晰了今后教学的方向。
826月日我有幸聆听了首都师范大学蔡可教授对《义务教20xx育语文课程标准版的》解读,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我的学习心得如下:
第一、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拟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到达《课程标准》提出的.通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二、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三、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育人导向进行解读。为我们解析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理念。尤其侧重强调了核心素养,从四个方面来表达。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思维、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使学生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标与老课标比照最明显的变革是增加了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有相应的教学提示,给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学的过程当中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语文任务群的特点更加注重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他们的关系是整体推进侧重开展相结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所以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而是整合型的。尤其是注重学习任务全评价的教、学、评一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共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层层递进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虽然独立但内部之间有相互牵连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尤其是注意学段之间的衔接。
听完蔡可教授的这堂讲座,让我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xx版又有了新的体会和理解,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为我指明了方向。
此外,“文化自信”也是本次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受益匪浅的一点。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以“天地人”开头,并不是简单地带着孩子们识字,而是让孩子们体会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原来革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先进文化,都是阅读与学习的宝藏源泉。语言与文字承载着文化,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也有着自己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在反思以往的教学方法,面对这次新的挑战,不断学习,继续奋进!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十三
新课标有了独立的前言部分,前言包含所有学科的共同要求。并且分离出了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20xx年版的课标这两部分在前言),新增了学业质量部分。在前言部分就发现了很多新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面临新挑战”,“与时俱进”,“核心素养”,“终身发展”,“减负提质”等等。
新课标关于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关于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同时新课标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课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上不断突出新意,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培养方向。
1、新课标明确了教材的作用和学校育人目标。
新课标指出课程教材的作用:“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学校育人目标应做到“教育需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育人方向应“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了育人目标和方向,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新课标确立了课程目标和教师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
数学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并精心组织与有效实施。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无论是在课程理念部分还是课程实施部分,都突出了先要制订总体目标,再整体把握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进行落实,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同时要发挥好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新课标多次提到老师要改进、创新、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数学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与提问,学会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发现一般规律与数学模型。要求教师能够以大概念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认识数学的本质。教师教学时,强调了以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并开始侧重综合实践和传统文化中的数学。
对比读完新课标,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从考虑如何教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我用了2天的时间仔细阅读了新课标除附录的实例以外的内容,与20xx年版作了对比,发现20xx年版的有了很多改变,在写这篇内容时觉得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感受,这一篇只是写出了新课标的一些“新”,还有初中数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不同或具体要求没能写下来,我决定另写一篇。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十四
这次的培训从新课标的解读入手,向各位老师阐述了新课标背景下的各项语文教学活动将如何开展,我感觉受益匪浅。其中有几点让我印象比拟深刻:
首先是教诗歌三部曲:一读,想想有什么;二读,想想是怎样的`;三发挥想象,还可能有什么。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要到达作者和读者共同感受,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力,感知能力,五感一心,情景交融。感知能力形象思维伴随着联想活动展开,如何更好地去教好学生领悟教学内容,让学生去动脑,去想象,才能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诗歌教学相比于课文教学,难度更加大,由于内容的深刻,让学生在理解方面也更加困难,但有了这些方法的指导,对于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即将教三年级的老师,作业也开始成xx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此次培训中,老师幽默幽默地解读作文教学,也让我感触颇多,教师解读单元习作要求如何设12计作文课:、教材训练点;、写作支撑点教师解读单元习作要求教给学生的写作所需知识能力方法策略,招数即无招,需3“顺”。选取少数合适的习作方法,不贪多;、教学着力点:关注如何教,当堂写发现学生困难,设计教学流程中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写作困难处,如写景作文,教认识顺序,排列景点,引用连接词串联。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十五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在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的提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课标课程内容的重点主题,课标要求体现这类主题的作品应占到60%~70%。
二、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四个核心素养当中的核心内容。在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结合方面,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结合方面,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和运用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在语言运用与文化自信结合方面,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
三、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审美创造。
这一点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审美经验,学生的审美经验是在他不断的审美活动当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语言文字的美,语言文字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的美、自然的美、思想的美,都是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的良好的载体。第二个方面是审美能力,学生要能够感受美发现美,还要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第三个方面是审美观念,学生的经验和能力都要在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去进行发展和提升。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也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这三者也是一个循环互动,互相促进的一个关系。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十六
劳动让我们更强健、更坚韧、更勤劳,让我们更加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加倍珍惜别人的成果……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同时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体会了劳动的真正意义。
劳动创造最光荣,期待孩子们“做中学”“学中做”,在一堂堂劳动课程中实现知行合一、学创融通,让劳动教育在成长的“土壤”里扎根萌芽、开花结果。
研读新课标,赋能新课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开展新时代劳动课程的里程碑事件,教师要精准把握各部分的关键点,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新课标,不断修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达成各学段的劳动素养要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加强劳动教育,进一步理解教育内涵。劳动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之一是劳动观念,是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认知和总体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态度和情感。劳动素养主要还包括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为了落实劳动课程建设,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育人导向;2。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3。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4。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5。注重综合评价;6。强化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
“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劳动是道德臻于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崇尚劳动、辛勤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来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爱劳动、懂感恩、重节俭、勤奋斗、讲团结、乐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胸中有课标,脑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就定能在未来教育中,将劳动教育核心素养落实到位,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我和我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劳动课程,我将和我的同事们一道开好劳动课。更希望每一位太行学子都能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十七
在《语文课程(2011年版)》中课程理念围绕四个方面展开: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而在《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理念增设到五个方面,而且角度全然不同:
(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三)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四)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五)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两相比较,我们不难看出,《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现了一些新兴词汇,这就是《新课标》不同于以往课标的鲜明体现,也是我们在学习《新课标》时最应该注意的地方。
我们来看第一个词语“语文学习任务群”
大家都知道,2011年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是没有课程内容的,语文课程内容非常复杂,但是这一次在课程结构当中,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建构起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标》详细规定了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从学习主题、学习活动、评价要求等方面,分学段提出教与学的建议。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追求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协调和融通,进一步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通过典型内容的学习,经历丰富的学习过程,掌握常用的方法和策略,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促使语文教学走出基于知识点和能力点逐项训练的“题海战”,改变教师的条分缕析,大量讲解的教学模式,必将带来语文教育范式的重大变革。
第二词语“课程内容整合”
《新课标》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以前,我们讲语文知识要一点一点的落实,语文要素要一点多一点的落实,但是,这一次课程标准的调整,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的要素、语文课程的内容不是逐点的线性落实,而是要在任务,在情境当中,整合性的落实。
第三个词语“情境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已经强调:语文课程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时间,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第四个词语“课程评价”
《新课标》指出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
语文课程评价还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还包括过程性评价原则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作业评价建议、阶段性评价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标》还对学业桂平考试做出了要求,明确了命题原则、命题规划、命题要求、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十八
通过和2011版课标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新课标的几个新变化:新增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新增了课程内容,并分为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部分;新增了六个任务群,且分成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个阶段;新增了学业质量要求,包括内涵和描述两部分;新增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板块;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建议也做了很多调整。
我认为,核心素养在语文课程中是最需要重视的。2022版的核心素养内涵,阐述了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表述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在文化方面。之前高中版课标的要求是传承与理解,新版的要求为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社会领域,更渗透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为师范生,尤其是语文师范生,每天和广博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交道”,所以在坚定文化自信上,我们更要明确方向,把古人出色的思想内涵、恰当的行为方式等身体力行的教育,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中国青年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散发文化自信的魅力。
课程内容上,主题有三种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就把我们从古至今的文化分成了三个模块,变得更加清晰、有条理。身为师范生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大方向,在备课的时候明确我们要帮助学生们获得怎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样的载体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浩瀚的文化海洋,这为我们摆脱传统老旧课本的枯燥模式提供了可能,针对不同种类的载体,我们也可以相应的提供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知识更好、更牢固地进入学生的脑海。内容组织有三个阶段,从基础型到发展型,最后到拓展型,这些不仅符合学生们的学习规律,也利于我们未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教学。组织方式是通过学习任务发展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主题教学让我想到了窦桂梅老师,她在清华附小已经开展了这种主题教学,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之前高中时期的语文学习也会引发我的思考,如果我们学习的东西形成一个个主题,而不是单个零散的课文,是不是会更好。窦桂梅老师也提到,抛开字词句的修饰,那些文章剩下的内在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个任务群,可以让我们师范生的教学更加系统,让同学们学到一块一块的知识点,形成对语文这个学科的基本建构。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的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为特征的整体刻画。同时,对于7-9年级的学业质量,课程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对于初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们在日常生活,文学体验中,是否达到了基本的标准。
教学建议上,第一个突出建议是最新版表述的“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这在先前基础上新增了“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以文化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我们师范生要思考,如何做到“以文化人”,比如培养学生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人为本,在讲课的时候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们的利益和诉求等,采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第三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之前的综合性相比,要求更高且更有意义。强调了语文学习要和实际生活联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把语文应用到生活中。第四点“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是与时俱进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寻找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方式。这就启示我们师范生,要与时俱进,不管是自己的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都不应该落伍,时时更新自己。
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是新增的内容,它体现了在这个新时代,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具有的一些专业素养及专业态度。这对我们师范生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将它作为标准,时刻要求自己。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身为教师,专业性是最重要的,是底牌。所以我们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不能只做纸上功夫,要抓准每次可以锻炼的机会,从中获取更多经验体会。适应时代要求,疫情之下的“停课不停学”,也给教师们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信息素养。
中国青年白皮书上说:“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挑重担、堪当大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世界、展现担当。”对于我们来说,现在的我们属于新时代青年,未来的我们则是新时代青年的培育者,无论如何,这些都是我们的底气和特点。
最后,希望我们都可以在时代洪流中做个弄潮儿,在教育事业中乘风破浪。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十九
2018年9月11日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张金丽老师主讲的霞山区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培训。张金丽老师首先向我们解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变化,让我们从中认识到教育理念已从原来的“知识为本”转变成“育人为本”,课程目标从“双基”变为“四基”,内容方法从“结果性”转变成“结果性加过程性”,评价目标和方法从“单一”转变为“多元”。然后她又分别对小学数学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做出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这次培训虽然只是半天短暂的时间,但收获不少。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等定位上更加准确,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在校内的数学教研活动中展开全面的学习与研讨,我们一致认为:时代变了,学生也变了,教材与教学目标现在也随之改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要继续加强课改学习,不断的探讨,在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之中,大胆创新,不断涌现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听了张金丽老师解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后,我们深有感触,我们深刻了解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上突出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数学教育当中。其实有高智商、高水平的人,如果没有道德做基础,那么智力水平越高,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因此,我们要教书,先育人。我们要坚持以德育为首,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真正体现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在不断地更新,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很广泛,这使得当前的学生在很多方面有可能已经拥有超过教师的知识。具有先进教育观念、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知识丰富、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学”是为了能更好地“教”,我们要争取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成果,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知识;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职业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意识和个人师德素养;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注重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注重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善于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只有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新时代的学生,才能为培养出更新、更好的人才。
通过张金丽老师对新课标解读,我们意识到:必须彻底转变以“教”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本身,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不断的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感知、理解、评价、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同时,我们要明确“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到知识来源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实验操作等方法得出结果或结论,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与习惯。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课程标准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强学习,不断的探讨,不断积累经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20篇)篇二十
听了xx教授关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受益匪浅,对一些之前不是特别明白的地方,也更加清晰了。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的数学内容就是有价值的数学。而数学内容的价值并不完全在教材中静态地呈现,它需要教师去思考、去捕捉、去开发,然后通过教学活动动态地渗透。因此,教师对教学的把握显得很重要。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要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并体现教材的价值。
例如,教材上介绍的求比值的方法是“前项除以后项”,化简比的方法依据的是“比的基本性质”。教材中也安排了同时求比值和化简比的练习,但并没有将两者方法进行沟通。事实上,熟悉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师都清楚,只需用一种方法(即用前项除以后项)便可分别求比值和化简比,细心的学生通过练习也能体察到这一点,但道理何在?通过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教学内容具有以下几点价值:
2、在探究过程中能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如:举例验证,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看似一个平常的练习,却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我们的教材(尤其是旧版教材)中,不乏存在着一些具有丰富内涵的内容有待我们去开发,有待我们用新理念、新眼光去重新审视这些内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