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应具有可行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在教学工作计划中加入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曹冲称象的教案范文(13篇)篇一
1、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1、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师巡视,了解学生初读情况。读后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师生评价。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默读、小声朗读、几个人在一起读等都可以。)。
2、再读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前面所提疑问读课文。(师强调,当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时,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好呢?使学生明白,带着问题读课文时最好采用默读的方法。)。
3、交流解疑。针对前面所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1、找出有关官员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2、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理解“直”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并练习用“直”说话。)。
(1)找出写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称象过程。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3)出示填空,加深理解。
把大象()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多少,就沿着(),在船舷上画()。再把大象(),往船上装(),装到船()到()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有多重,就知道()有多重。
4、小组讨论:
(1)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与官员所提方法比较。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让学生感受曹冲的聪明。品读这句话,并用“才”练习说话。)。
(2)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的。第一,是听别人议论,受到了启发;第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勤于动脑的结果。)。
5、汇报交流。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能说一说吗?
2、读读课文后边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3、小结。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
曹冲称象的教案范文(13篇)篇二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曹冲称象的教案范文(13篇)篇三
通过老师阅读,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幼儿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相关的故事书、图片,了解在古代量具比较落后,科学不发达。
1、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多想想,多猜猜还有哪些办法?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2、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3、如果你是曹冲,你会用什么更好的主法来称大象呢?
4、观看录像,了解故事内容。
5、看后问,你们看了录像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曹冲怎么样?为什么?
6、小结:
曹冲真聪明,想到了用石头来称大象。原来只要肯动脑筋,办法就能想出来。
我们小朋友平时遇到问题,也要像曹冲一样动脑箱想办法,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现在科学发达了,发明了地磅秤、灌包秤、还有汽车衡和地上衡等,它们都直接称很重很重的东西,现在要称一只大象可方便了,提醒小朋友在今后要多用脑。
曹冲称象的教案范文(13篇)篇四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生字。可以让学生用熟字记生字的方法来记忆,重点区分“称”、与“秤”的读音和字形,并能正确区分木字旁与禾木旁。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事情要于动脑。
1、会写本课6个生字,重点指导“岁”字。
2、熟练的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
(六)指导朗读。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指导“岁”的书写。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和柱谁。
块岁站。
曹冲称象的教案范文(13篇)篇五
1.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1.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师巡视,了解学生初读情况。读后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师生评价。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默读、小声朗读、几个人在一起读等都可以。)。
2.再读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前面所提疑问读课文。(师强调,当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时,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好呢?使学生明白,带着问题读课文时最好采用默读的方法。)。
3.交流解疑。针对前面所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1.找出有关官员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2.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理解“直”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并练习用“直”说话。)。
(1)找出写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称象过程。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3)出示填空,加深理解。
把大象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多少,就沿着(),在船舷上画()。再把大象(),往船上装(),装到船()到()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有多重,就知道()有多重。
4.小组讨论:
(1)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与官员所提方法比较。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让学生感受曹冲的聪明。品读这句话,并用“才”练习说话。)。
(2)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的。第一,是听别人议论,受到了启发;第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勤于动脑的结果。)。
5.汇报交流。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能说一说吗?
2.读读课文后边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3.小结。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
曹冲称象的教案范文(13篇)篇六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曹冲称象》。本课通过折纸、描线、裁剪、粘贴、描绘来制作《曹冲称象》的纸模型,让学生体验如何把一个立体物变成平面图,再由平面图变为立体物的神奇过程,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
1.在制作过程中学会看一些纸工折粘的符号;
2.学会画点画线的标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对称形折纸、剪纸法来制作纸手工艺品;
2.巩固折、画、剪、粘等手工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认真、耐心、细致与合作的习惯;
2.渗透语文学科知识,在学学玩玩说说中体会乐趣,增强动手动脑和创作能力,激发劳动兴趣。
下面我简要说说如何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教学过程。这也是本课中我将攻克的教学难点。
定位
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卡纸,然后指导学生将纸对折再对折变成边长为12厘米的小正方形。折好后,让学生检查小正方形的边沿是否都对齐,然后重点提醒学生要将纸的开口朝右朝下地平放在桌面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纸的对折和摆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裁剪出的作品能否展开变成曹冲称象模型,所以特别需要指导和提醒学生准确操作。)
定点
完成定位后,提示学生拿好铅笔和直尺。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如何在折好的小正方形的每条边沿上标注出两个三等分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回忆标注:将尺跟纸边对齐,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边上的八个三等分点标注出后,还要再标注中间的四个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该如何标注。然后确定一个方法,如:将尺对齐左右两边的点摆放,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最后给这12个点分别用字母标注好。
(设计意图:四条边上的8个点的确定能为下一步准确快速画线提供帮助;而中间4个点的确定则能使所画线条的长短方位更加精确。)
定形
有了纸上的这12个点,下面画线条就能比较容易把握了。我仍旧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即如何利用三等分点将线条标注好。如:表示大象鼻子的两条线就要尤其强调,右边的一条直线在中间左边的两个三等分点之间,但是离上边的点大概还有一厘米。而右边的线则是弧形的。
之后再让学生讨论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看投影实物,将线条标注好。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点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线条是如何在点之间产生的,从而更方便学生记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要观察记忆,专心致志,又强调自主学习,耐心细致,做到眼、口、手、脑并用,真正实现了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曹冲称象的教案范文(13篇)篇七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
活动准备:
视频、称、大米、石头、盆。
活动过程:
一、通过实验,知道曹冲称象的原理。
师:小朋友今天杨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东西,你们猜猜看什么?(出示实物称)师:你们知道这个称有什么用处了。
师:古时候人就用这样的称,称东西让人们知道东西的重量。
师:小朋友,杨老师还带来了一样东西,(石头)你们知道石头有多重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有多重了。
二、看视频听故事。
小结:原来利用船的沉浮,我们可以用石头替代大象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那觉得能想出这个办法的人怎么样啊?(很聪明,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
四、再次欣赏故事(视频)。
师:刚刚我们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啊?古时候的人称象是这样称的,现在我们也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称一称我的电脑。
师:教师操作。
小结:古时候虽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称重量的工具,但他们通过动脑筋,也能称出东西的重量。因此,现在的我们只要能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的。
师:那现在我们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我们可以怎么来称呢?
三、结束部分。
我们小朋友平时遇到问题,也要像曹冲一样动脑箱想办法,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现在科学发达了它们都直接称很重很重的东西,现在要称一只大象可方便了。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的秤来称。”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父亲,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轻声地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曹冲称象的教案范文(13篇)篇八
老师:小朋友,老师昨天看书的时候,碰到了一道难题,实在解决不了,请你们来帮帮我好吗?有一头大象,很大很大,我想大象这么大,那得有多重呢?我想称称它,可是它太大了,该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呢?你有什么办法?(对不对的办法先不给与否定)。
曹冲称象的教案范文(13篇)篇九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面的障碍。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巩固生字词,享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六)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曹冲称象的教案范文(13篇)篇十
1.老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称重的方法,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也是讲大象称重的事,咱们一起来听听,这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称得好不好?看看你们的方法一不一样。
2.教师讲述故事。
4.(出示图示)曹冲称象到底用了什么办法?为什么要用船?为什么要把石头放进船里呢?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怎么样?原来利用船的沉浮,就可以用和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来称出大象的重量来了。小朋友真是和曹冲一样聪明!
曹冲称象的教案范文(13篇)篇十一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从上到下。
2、公正的。
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曹冲称象的教案范文(13篇)篇十二
教师预先在活动范围内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然后在实物操作中分析解决问题;再以幼儿帮助饲养员叔叔测量东北虎的体重设置问题,激发幼儿兴趣,幼儿在先前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处理问题;最后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提升幼儿智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分层次扩散思维——测出较小物体的重量,怎么测?测出体积很大的物体重量,怎么测?除了用称来称,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在活动中幼儿积极献计献策;通过分组实践,使创新思维得到了证实,肯定了自我。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是大班下册《幼儿创新智慧游戏》中的内容,教材来源于一个历史小故事。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本活动恰好巧妙地利用了幼儿自然成长的要求,让他们在自由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从而有利于挖掘幼儿潜力、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分析】。
大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发展,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遇事追根问底,喜欢探索;乐于帮助别人。本次活动,以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物体的重量为线索,让幼儿大胆地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幼儿在由浅入深的实践中不断获取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再大胆展开想象,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幼儿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进步。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曹冲解决问题的巧妙办法。
3、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活动场地投放翘翘板。
2、科学观察室内投放:天平和砝码;滑轮;翘翘板;弹簧秤、电子秤、杆秤等测重工具;盆、碗、盘等容器;沙土和水;塑料袋;各种水果蔬菜和日常用品用来测量重量。
3、课件:饲养员叔叔请求帮助、曹冲称象的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开心游戏,发现问题。
师与幼儿到活动场地玩翘翘板,幼儿一边玩一边观察。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翘翘板两端会上下不停摆动呢?”引导幼儿说出翘翘板中间有固定轴,两边各坐有一位小朋友;师坐上翘翘板,幼儿观察:一位小朋友的重量很难让翘翘板保持平衡,必须要有两名长得高大的幼儿或三名普通体重的幼儿才能抵得上老师的重量。幼儿初步理解重量的等量关系。
2、展开部分:实践操作,理解问题。
带着问题,师与幼儿回到科学观察室。幼儿通过操作寻求答案:如何测出一颗豆子、一粒纽扣、一块橡皮等的重量?(幼儿经过实践会选择天平和砝码、小杆秤等);如何测出一小袋豆子、几个西红柿、一个铅笔盒等的重量?(幼儿通过实践会选择小杆秤、弹簧秤、电子秤、滑轮等);如何测出一袋面粉、一箱饼干、一大捆书等的重量?(幼儿通过实践会选择一些机动灵活的方法来测量。比如借助天平、弹簧秤、电子秤、滑轮等一点一点地称再将重量加起来;利用翘翘板、滑轮找出等重物体从而知道其重量……)。
3、经验提升,机智处理问题。
师幼坐下休息。(大屏幕)饲养员叔叔需要记录东北虎的成长体重,他正在为不知道怎样测量而发愁呢。请幼儿开动小脑筋,帮饲养员叔叔想想办法。
幼儿首先想到的有可能是用称来称。
幼儿讨论:
用翘翘板找出与东北虎相同重量的物体,然后再一点一点称出物体的重量;用滑轮找出等重物体再测重;在地面上挖一个与老虎一样大的坑,然后测量挖出的泥土重量;把老虎赶进装满水的水池,测量水池里溢出来的水的重量……(孩子的这些奇思妙想,虽然有些幼稚,但蕴含了一定的道理。)。
4、故事启智,判断总结问题。
(1)故事中有几种称大象的方法?
(2)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这种方法好?好在哪里呢?
(3)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幼儿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各组派代表进行说明。
5、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与众不同的好办法,假如曹冲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的办法。
幼儿向曹冲说再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优点:
本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内容层层深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判断总结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游戏、故事贯穿始终。幼儿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不仅能够测量体积较小、质量较轻的物体;对于一些体积较大、测量重量有难度的物体,也能够想出好方法。虽然有的方法略显稚嫩,却是孩子积极动手动脑的实践结晶,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本活动将故事《曹冲称象》放在最后,旨在不桎梏孩子的思想。曹冲看到青蛙跳到荷叶上得到了启迪,而活动中教师也很好地运用了游戏与操作进行前奏启智。幼儿不仅运用了一种方法,还能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精神保持兴奋状态。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体现了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
不足:
本活动在材料的准备上欠充分,应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操作,以证明自己办法的可行性。
附:
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带着七岁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道去看大象。大象又高又大,人们非常惊讶,纷纷议论大象的重量。曹操问:“谁有办法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有的官员提议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另一个官员说:“把大象宰了,砍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这时,曹冲看到青蛙跳到荷叶上,得到了启示说:“我有办法。”曹冲把大象赶到船上,在船舷与水面交界的地方做上记号后让大象下船。曹冲又让士兵往有记号的船上搬运石头,直至船下沉到船舷的标记处。然后,曹冲让士兵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这下官员们明白了,都夸曹冲的点子巧。
曹冲称象的教案范文(13篇)篇十三
1.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师巡视,了解学生初读情况。读后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师生评价。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默读、小声朗读、几个人在一起读等都可以。)。
2.再读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前面所提疑问读课文。(师强调,当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时,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好呢?使学生明白,带着问题读课文时最好采用默读的方法。)。
3.交流解疑。针对前面所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1.找出有关官员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2.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理解“直”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并练习用“直”说话。)。
(1)找出写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称象过程。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3)出示填空,加深理解。
把大象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多少,就沿着(),在船舷上画()。再把大象(),往船上装(),装到船()到()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有多重,就知道()有多重。
4.小组讨论:
(1)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与官员所提方法比较。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让学生感受曹冲的聪明。品读这句话,并用“才”练习说话。)。
(2)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的。第一,是听别人议论,受到了启发;第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勤于动脑的结果。)。
5.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能说一说吗?
2.读读课文后边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3.小结。
五、作业:(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