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行动计划。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共同学习和讨论。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一
1.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
2.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4.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二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增减性的理解和求法·。
三、解答题。
7·(1)请在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x2—2x的大致图象;
(3)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方程x2—2x=1的根(精确到0·1)·。
(1)当t=3时,求足球距离地面的高度;
(2)当足球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米时,求t;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三
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三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第一次操作:颜色2种圆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个,第二次操作:颜色2种,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图片每二位幼儿一份。分类图。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合作进行分类并记录。
一、开始部分:闯关游戏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老师带领一起去图形宝宝家做客。
2、让幼儿说说图形宝宝家有哪些宝宝。
二、第一次操作:分家家进行二次分类。
1、请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图形宝宝扮演这个图形宝宝。
2、请图形宝宝们想想怎么样分分家?
3、请幼儿根据图形的一种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说说是怎么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教师进行记录。
5、幼儿进行二次分类,教师进行记录。并对这两次分类进行总结。
三、第二次操作:分组操作拓展幼儿思维。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两位幼儿一组先两人讨论,一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先进行一次分类,另一幼儿进行分类记录,同前方法再根据其他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
2、请幼儿两两分组进行合作。教师个别指导。
3、对幼儿操作结果进行集体检查。
1、将各种小动物进行一次分类。(海、陆、空)。
2、再进行二次分类:海分为鱼类和两栖类、陆分为家禽和野生、空分为鸟类和昆虫类。
引发幼儿活动兴趣,先初步接触活动的内容。
让幼儿扮演图形宝宝亲身体验图形分类的有趣。
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
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能更好的分组操作。
拓展幼儿思维。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四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的九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二十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本节内容是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的复习总结和综合运用,是后续研究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的基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
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是梳理所学过的二次函数及其性质的相关内容,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体系,教学难点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二次函数的问题,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并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二种表示方法,会用配方法转化二次函数的表示形式;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会根据公式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过程与方法】:
3、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解决数学综合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辩证观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设计思路。
教法选择与教学手段: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是复习总结所学过的知识及其综合运用,应着重采用复习与总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即利用任务驱动进行复习总结,构建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综合化、网络化、结构化。通过提问思考、归纳总结、综合运用等形式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和基本解题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综合性的教学。复习课例题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思考,教师分析,解题小结三个环节。
学法指导: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由任务导引相关回忆。
为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进行重构做准备。通过两题练习回忆复习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第一题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的形式,并指出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引导学生复习回忆,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二种表示方法,掌握用配方法转化二次函数的表示形式,会根据公式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对称轴。第二题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说出为何值时随增大而增大,为何值时,随增大而减小,引导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运用联想、概括方法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由以上练习引导学生回忆、理解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并形成相关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知识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有关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定义、解析式的形式、图像画法、图像及其性质。
通过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运用相关概念、性质进行解题,采用学生思考,教师分析,解题小结三个环节构成的练习题讲解模式,巩固求解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基本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应用。第五题及第六题是运用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化归迁移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
(四)反思概括,方法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着重理解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和基本解题方法,领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用化归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由题及法,由法及类的数学总结归纳方法。
(五)作业。
课后通过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强化教学目标。
各位老师,以上所说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课堂上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教师的灵性发挥而随机生成的,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有待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
本说课一定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五
一、教材分析:
《34.4二次函数的应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冀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十四章第四节,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材通过小球飞行这样的实际情境,创设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对应了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有两个相等实根、没有实根的三种情况。这样,学生结合问题实际意义就能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有很好的体会;从而得出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也突出了课标的要求:注重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本节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数学思考: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
3.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解决问题: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提高估算能力。
情感态度:
1.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亲自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五:教具、学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活动1]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2+x-2=0;(2)x2-6x+9=0;(3)x2-x+1=0;(4)x2-2x-2=0.
2.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94问题.
3.结合预习题1,完成课本p94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习经验。
[活动3]例题学习巩固提高。
问题。
例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题2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题2的铺垫,同学们已经从旧知识中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很容易明确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既降低难点且突出重点。
[活动4]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六
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更清楚以下事实:
(1)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是一种互逆关系;。
(2)分解因式的结果要以积的形式表示;。
(3)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且每个因式的次数都必须低于原来的多项式的次数;。
(4)必须分解到每个多项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活动5:应用新知。
例题学习:
p166例1、例2(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用提公因式法共同完成例题。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活动6:课堂练习。
1.p167练习;。
2.看谁连得准。
x2-y2(x+1)2。
9-25x2y(x-y)。
x2+2x+1(3-5x)(3+5x)。
xy-y2(x+y)(x-y)。
3.下列哪些变形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1)(a+3)(a-3)=a2-9。
(2)a2-4=(a+2)(a-2)。
(3)a2-b2+1=(a+b)(a-b)+1。
(4)2πr+2πr=2π(r+r)。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是否到位,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活动7:课堂小结。
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明白了哪些道理?
学生发言。
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清楚地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互逆关系,加深对类比的数学思想的理解。
活动8:课后作业。
课本p170习题的第1、4大题。
学生自主完成。
通过作业的巩固对因式分解,特别是提公因式法理解并学会应用。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15.4.1提公因式法例题。
1.因式分解的定义。
2.提公因式法。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七
数学复习课不比新课,讲的都是已经学过的东西,我想许多老师都和我有相同的体会,那就是复习课比新课难上。
二、重视每一个学生。
三、做好课外与学生的沟通。
四、要多了解学生。
你对学生的了解更有助于你的教学,特别是在初三总复习间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复习情况有助于你更好的制定复习计划和备下一堂课,也有利于你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八
老师讲课认真听讲,不会的问题及时标记。在课堂上,做一个好学生,认真听讲,对于老师讲的问题及时记录,进行相应的标记,在下课的时候,及时询问老师,早日解决问题。
一定要课前预习一下知识点。在上课前或平时闲暇时间,一定要注意课下多多预习,预习比复习更加重要,真的很重要,关乎到课堂的思维能力的转变,多多看看,对自己的理解有帮助。
课上要学会学习,记笔记,也要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课堂上,自己要活跃一点,带给老师感觉,让老师对你有印象,便于日后学习高中数学,与老师探讨学习方法,记笔记,记住讲的重点。
多做一些比较普通而又常出的问题,来熟悉自己学的知识。在课下的时候,自己找出适合自己做的题,在做题中找出适合自己的题目,来进行做和学,总有一份题目适合自己做,便会更熟悉自己学的知识。
学会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做一个学会学习的人。及时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做一个学好习的人,让自己的心中有着大致的思路,能够解答出老师的,这便是可以了。
建立一个记错本,错误的题记录到本子上。将自己以前做过的错题,及时的整理出来,并且能够及时的回顾,便于日后在本子上学习到知识,能够复习到自己以前错过的题。
与老师经常交流学习方法,总有一个适合你。多多的与老师交流,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便于自己和老师更深入的交流学习,及时的询问一下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总有一个适合自己。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九
二次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给出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一些性质,只是研究函数的方法都是按照函数解析式---定义域----图象----性质的方法进行的,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作用是让学生借助于熟悉的函数来进一步学习研究函数的更一般的方法,即:利用解析式分析性质来推断函数图象。它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与性质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站在新的高度研究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从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从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方法。
按照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能够借助于具体的二次函数,理解和掌握从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方研究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分组合作、积极探索的氛围中,掌握从函数解析式、性质出发去认识函数图象的高度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之重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等。
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从教师的角色突出体现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经过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师生互动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实施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这方面,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方法等一系列活动为主线,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而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探究,巩固方法。
强化训练,加深理解。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的图象。目的是充分暴露学生在作图时不能很好的结合函数的性质而出现的错误或偏差问题,突出本节课的重要性。在学生总结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以设问的方式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如何利用函数性质的研究来推断出较为准确的函数图象,进而引导学生进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引用课本所给的例题1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并作出总结发言。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目标或暴露出在尝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分析障碍,即不能很好的把握函数的性质对图象的影响,不能把抽象的性质与直观的图象融会贯通,这样便于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难点,各个击破,最终形成知识的迁移。在学生探讨后,教师选小组代表做总结发言,其他小组作出补充,教师引导从逐步完善函数性质的分析。其中,学生对于对称轴的确定、单调区间及单调性的分析阐述等可能存在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对解析式的分析结合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得到分析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把函数的性质完善。之后进入环节3:再次让学生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推断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强化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关键。进而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形成较为完整的新的认知体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图象为什么是曲线而不是直线等问题,为了消除学生的疑惑,进入第4个环节:教师要简单说明这是研究函数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性质,是函数的凹凸性,后面我们将要给大家介绍,同学们可以阅读课本第110页的探索与研究。这样也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自主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以上环节完成后,进入第5个环节:让学生对利用解析式分析性质然后推断函数图象的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并加以提炼、抽象、概括,得出研究函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使问题得以升华,拓宽学生的思维,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最终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内化与发展,由此让引导学生进入独立探究,巩固方法的阶段。例2在题目的设置上变换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目的是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和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比和综合的能力。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将会目标明确地进行函数性质的研究,然后推断出比较准确的函数图象,使新知得到有效巩固。
通过前面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该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但对二次函数中系数a、b、c的对二次函数的影响还有待提高,为此我把课本中的例3进行改编,引导学生进入强化训练,加深理解阶段。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对奇偶性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
第五个阶段:小结归纳,拓展深化。为了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二次函数和掌握函数的一般研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总结。在你对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关系有怎样的理解方面教师要引导、拓展,明确今天所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研究函数性质图象的一般方法,对于一些陌生的或较为复杂的函数只要借助于适当的方法得到相关的性质就可以推断出函数的图象,从而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定格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函数问题。
最后一个阶段是布置作业,提高升华,作业的设置是分层落实。巩固题让学生复习解题思路,准确应用,以便举一反三。探究题通过对教材例题的改编,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探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六个阶段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得以迁移内化。而最终的探究作业又将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对二次函数更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之中,从而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总之,这节课是本着“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理念来设计的。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十
二、立足课堂,提高效率:做到教师入题海,学生出题海.教师应多做题、多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众多复习资料中,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练习,也可通过对题目的重组。
三、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让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有时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四、激发兴趣,提高质量: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在上复习课时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关注知识复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的学习下去.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十一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2.能够利用描点法作出函数y=ax2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初步建立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
3.能根据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建立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数形结合。
利用具体的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时,应尽可能多地运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行图象和图象之间的比较,表达式和表达式之间的比较,建立图象和表达式之间的联系,以达到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真正理解。
一、认知准备:
1.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是什么?
2.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学生口答)。
你会作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吗?你想直观地了解它的性质吗?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索。
二、新授:
(一)动手实践:作二次函数y=x2和y=-x2的图象。
(同桌二人,南边作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北边作二次函数y=-x2的图象,两名学生黑板完成)。
(二)对照黑板图象议一议:(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1.你能描述该图象的形状吗?
2.该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吗?如果有公共点坐标是什么?
3.当x0时,随着x的增大,y如何变化?当x0时呢?
4.当x取什么值时,y值最小?最小值是什么?你是如何知道的?
5.该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请你找出几对对称点。
(三)学生交流:
1.交流上面的五个问题(由问题1引出抛物线的概念,由问题2引出抛物线的顶点)。
2.二次函数y=x2和y=-x2的图象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出示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函数y=x2和y=-x2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二次函数y=x2和y=-x2的图象关于哪条直线对称?
(2)两个图象关于哪个点对称?
(3)由y=x2的图象如何得到y=-x2的图象?
(四)动手做一做:
1.作出函数y=2x2和y=-2x2的图象。
(同桌二人,南边作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北边作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两名学生黑板完成)。
2.对照黑板图象,数形结合,研讨性质:
(1)你能说出二次函数y=2x2具有哪些性质吗?
(2)你能说出二次函数y=-2x2具有哪些性质吗?
(3)你能发现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有什么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各自的发现)。
3.师生归纳总结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及性质:
(2)性质。
a:开口方向:a0,抛物线开口向上,a〈0,抛物线开口向下[。
b:顶点坐标是(0,0)。
c:对称轴是y轴。
d:最值:a0,当x=0时,y的最小值=0,a〈0,当x=0时,y的最大值=0。
e:增减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应用:(1)说出二次函数y=1/3x2和y=-5x2有哪些性质。
(2)说出二次函数y=4x2和y=-1/4x2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小结)。
1.会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它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2.知道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a:开口方向:a0,抛物线开口向上,a〈0,抛物线开口向下。
b:顶点坐标是(0,0)。
c:对称轴是y轴。
d:最值:a0,当x=0时,y的最小值=0,a〈0,当x=0时,y的最大值=0。
e:增减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十二
在整个中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二次函数占据极其关键且重要的地位,二次函数不仅是中高考数学的重要考点,也是线性数学知识的基础。那老师应该怎么教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教案教学方法。
一、重视每一堂复习课数学复习课不比新课,讲的都是已经学过的东西,我想许多老师都和我有相同的体会,那就是复习课比新课难上。
四、要多了解学生。你对学生的了解更有助于你的教学,特别是在初三总复习间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复习情况有助于你更好的制定复习计划和备下一堂课,也有利于你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
二、立足课堂,提高效率:做到教师入题海,学生出题海。教师应多做题、多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众多复习资料中,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练习,也可通过对题目的重组。
三、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让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有时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四、激发兴趣,提高质量: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在上复习课时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关注知识复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的学习下去。
1、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
2、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继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之后,学生要学习的最后一类重要的代数函数,它也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
3、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与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4、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审视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
2、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4、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十三
(1)其图象叫抛物线;(2)抛物线y=x2的对称轴是y轴,开口向上,顶点是原点。
补充例题。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
(1)y=2-3x2;(2)y=x(x-4);
(3)y=1/2x2-3x-1;(4)y=1/4x2+3x-8;
(5)y=7x(1-x)+4x2;(6)y=(x-6)(6+x)。
作业:p122中a组1,2,3。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注意渗透局部和全体、有限和无限、近似和精确等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2.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结合所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要求学生思考:
(1)y=x2的图象的图象有什么特点。(答:具有对称性。)。
(2)如何判断y=x2的图象有上面所说的特点?(答:由观察图象看出来;或由列表求值得出来;或由解析式y=x2看出来。)。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既按某一特征分类后,接着按另一特征对已分的两类图形再做一次分类)体验类似包含的关系。
2.启发幼儿说出图形的两个层次的特征。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二次分类板,特征标记,图形片若干。
学具:二次分类板,图形片,幼儿操作材料,笔,苹果图,点图等。
活动过程:
幼儿操作第一次分类略作评价。
(2)出示二次分类板的下半部分说:“看看下面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谁能按这些标记来分?(把红图形、绿图形再按形状标记分到下面的四个空格里)。
幼儿操作,并请他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幼儿一起说说四个大格子里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层次的特征,如:红的圆的……)。
2.幼儿操作活动。
“这个活动和刚才我们玩的是一样的,分好后说说看每个格子里放得是什么样的图形?”
(2)看图列算式。
“这组的活动谁来介绍?”
(3)看实物记录分合。
老师提示重点,看清楚记录图上的标记,在实物图上按标记找出每种有多少,再记录。
(4)分合点图。
3.活动评价:
针对在二次分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层次分类的经验。
活动建议:
(1)在二次分类的操作中,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两种形式的分类板,能力一般的先按某一特征将图形分到中间的两个大格子,再按另一特征分到下面的四个格子里;能力较强的提供总的,无须如此。
(2)在讲述分类结果时,要让幼儿结合两个层次的特征,说出四个格子里的每一个图形的二个特征,如:红圆、红方、绿圆、绿方等,通过语言的讲述,对二次分类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二次分类的认识,大班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重点是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十五
数学复习课不比新课,讲的都是已经学过的东西,我想许多老师都和我有相同的体会,那就是复习课比新课难上。
你对学生的了解更有助于你的教学,特别是在初三总复习间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复习情况有助于你更好的制定复习计划和备下一堂课,也有利于你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
做到教师入题海,学生出题海。教师应多做题、多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众多复习资料中,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练习,也可通过对题目的重组。
让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有时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在上复习课时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关注知识复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的学习下去。
1、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
2、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继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之后,学生要学习的最后一类重要的代数函数,它也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
3、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与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4、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审视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
2、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4、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十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合作,并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传统的小班数学“图形分类”教学常以教师提供的现成图形或实物来进行,幼儿缺少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的机会,我在设计此次活动时试图融入白板技术来弥补这一不足,有意识地将图形分类和艺术领域整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拖动、幕布等一系列功能,让幼儿和活动材料有效地进行互动。
活动目标。
1.巩固认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2.能按事物的形状、颜色两种特征给图形分类。
3.发展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人手一个托盘,背景音乐,七巧板拼图。
活动过程。
一、请图形宝宝出来。
――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逐一把藏起来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显现出来。
二、帮图形宝宝找朋友。
――用电子白板的幕布功能逐一把图形宝宝的朋友请出来。
2.师:图形宝宝们要找好朋友了,请你们把相同形状的好朋友连起来。――幼儿用电子白板的智能笔操作。
三、将图形宝宝分分类。
1.按颜色分类。
师:这些图形宝宝太调皮了,它们找不到朋友了,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吧。――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直接把相同颜色的图形放到一起。
2.按形状分类。
――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直接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到一起。
四、拼拼搭搭真好玩。
――让幼儿自主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把下面对应的图形填补到卡车里面去。
2.师:除了卡车,你觉得它们还可以变出哪些图形呢?你们也想拼一拼吗?
3.提出要求:(1)听到音乐就走到桌边操作,音乐结束回到位子上;(2)拼好的小朋友要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有几个。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交流。
(1)师:你拼搭的是什么?请你上来试试看。
――用电子白板的拖。
动功能拼搭组合图形。
(2)师:请你来找找里面藏了几个三角形,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孩子清楚地感知各种图形的数量。
(3)师:你们真棒,如果拼搭的时候需要长方形却没有怎么办?
举例:用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演示。
(4)师:图形宝宝玩累了,它们要回去休息了。老师会把这些图形拼盘放在益智区里,下次你们还可以和它们再做游戏。
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篇十七
按照描点法分三步画图:
(2)描点按照表中所列出的函数对应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7个点;
(3)边线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即得所求y=x2的图象。
注意两点:
(1)由于我们只描出了7个点,但自矿业量取值范围是实数,故我们只画出了实际图象的一部分,即画出了在原点附近、自变量在-3到3这个区间的一部分。而图象在x3或x-3的`区间是无限延伸的。
(2)所画的图象是近似的。
3.在原点附近较精确地研究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形状到底如何?――我们c1与1之间每隔0.2的间距取x值表和图13-14。按课本p118内容讲解。
4.引入抛物线的概念。
关于抛物线的顶点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从图象上看,y=x2的图象的顶点是最低点;一是从解析式y=x2看,当x=0时,y=x2取得最小值0,故抛物线y=x2的顶点是(0,0)。
小结。
(1)函数解析式关于自变量是整式;(2)函数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