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在阅读过程中收获的思想和情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所读的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一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看不见你头颅高悬,眼神轻蔑。
世界在旁人的雨水里变得安静,变得孤独,变得寂寞。变成了一个让人悲伤的星球。
曾经绚烂过,就别说一切是枉费。
生能尽欢,死亦无憾。
回到那一刹那,岁月无声也让人害怕,枯藤长出枝桠,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梦中楼上月下,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拂去衣上雪花,并肩看,天地浩大。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资料。
换你心,为我心,始知相忆深。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听醒木一声收,故事里她还在等候,说书人合扇说从头,谁低眼,泪湿了衣袖。
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曾经绚烂过,就别说一切是枉费。
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江水孤寂,两岸墨绿,到处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青石长阶,染尽生离死别。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二
走过落尽繁华的梧桐树下,你叫我停下来。
你闭着眼——嶙峋的枯叶,随着这嶙峋的风,静静地落在你同样嶙峋的肩上,我想为你拂去,你手轻轻的推开我,你说“这样很好。”——你的`手如落叶一般嶙峋、一般无力。
好吧,叶落终是不可避免的——我只能承认,秋天确实来了。
我很少认真地去看秋天的落叶——我总认为那样太伤感。看花——紫菊多好!
还是几年前,每当秋天,你抱着尚小的我,对着玲琅满目的菊,一盆一盆地指予我看:“这是白菊”、“这是墨菊”、“这是绿荷”……我最喜欢紫菊,只因它比其他菊花漂亮;你也喜欢紫菊,却是看中了它的高雅不凡,清新怡人。
此后,当我每每看到菊花时,总拍着小手乐呵呵地说:“秋天来了,秋天来了!”而你,可爱地拉拉我的小手:“菊不总是秋天才开的,还有其他季节开的呢,真傻。”——你依旧美丽动人。
长大了些,从小学老师那儿知道了9到11月才是秋天。于是每当9月1日,不论天气怎样,总傻乎乎地拉着你去公园里赏菊——赏紫菊,还一边高喊着“秋天来了,秋天来了!”你却摇着扇子,轻轻扯去愈来愈多的白发,慢慢地说:“再等天高云淡些,现在还不算真正的秋天。”
于是,我便接着等秋天。
我俯下身子,对你说:“紫菊开了,我们去看紫菊好吗?”你的眸子依旧像从前那样温婉,露齿一笑。
我们之间其实就像叶落与花开,不是么?
文档为doc格式。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三
人活着,难免会有诸多的事宜来扰乱你,没有人会做到波澜不惊,一直抱着平常心去对待这些事。但最好是在遇到棘手的事时少一分鲁莽,多一份镇定,少一分失望,多一份从容。
镇定是什么?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一般的人说:镇定就是临危不乱,从容地解决任何事情。徐达等名将说:镇定就是在兵败之时,仍旧能有条不絮的指挥队伍撤退,并且不造成重大伤亡的能力。
有一群这样的和尚,他们每天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却在禅悟着一切,“酒肉穿肠过,佛祖在心中”这才是禅悟的最高境界;有这样一群练武之人,他们每天练习,手中的剑却越练越短,最后直至“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这就是自己,一个真真正正的自己。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从容、镇定。
一位禅门弟子日夜参禅却收效甚微,便向师父请教如何悟禅。师父交给弟子葫芦一个、粗盐一把,说:“你去把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让它尽快溶化。”
弟子照办,过了很久,他满头大汗地抱着葫芦跑回来,说:“水太满,摇不得;葫芦口太小,筷子也无法伸进去把盐搅化。”
“倒掉一些水,再摇它一摇吧!”师父说。
于是,弟子倒掉一些水,只摇了一会儿,就没了盐块在水里碰撞的声音。
“用功是好的,但参禅也须从容;不然就像装满水的葫芦,既不能摇又搅不得,该消释的东西又如何消释呢?”师父说。
这就是从容,也许你感觉这并不是太难,但实际做起来却难得许多。有很多人因为最终做不到这一点而失败。事实就是这样,不努力就要被大自然淘汰掉。于是,经过无数年的蜕变和进化,人类出现了。这就是达尔文的《自然进化学说》。
心静,则本固;心平,则本静;心动,则本凝。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四
喝酒时用诗词下酒并能悟出哲学的,非林清玄莫属。
他说喝淡酒时,宜读李清照;
喝甜酒时,宜读柳永;
喝烈酒时则大歌东坡词;
读辛弃疾应饮高粱小口;
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
读李后主,要用玛祖老酒煮姜汁到出现苦味时最好。
喝酒最能悟出哲学的时候,是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人,那时便有许多文思才情滚滚而来。不知他有多少文章是喝酒之后一挥而就的?不知谁又能喝出林清玄的这番境界?不仅喝酒有哲学,喝茶亦是如此。
他最喜欢的喝茶,是在寒分冷肃的冬季,夜深到众音沉默,独自在清净中品茗。对于佛教哲学,他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向往禅师的境界:两袖一甩,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步履一双,山河自在;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能将高深奥妙的佛教哲学化成优美的辞章写成散文的,唯先生也。
从贫穷农村长大的林清玄,对人生的感觉是“笼中剪羽,仰看百鸟之翔;侧畔沉舟,坐阅千帆之过。”他说人的贫穷不是来自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认得富有也不是;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在富裕的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他在买玉兰花时,不是买那些清新宜人的花香,而是买那些生活里辛酸苦痛的气息。就是寻常如秋天的田野,他也能嗅到泥土散发着成熟的禾稻香气。最平常的风景对他而言,也是山风盈袖、秋阳展颜,美在不言中。
这样尽心融入生活并深刻的思考生活,写出的文章读后令人感觉到一脉温情和馨香。有时,竟觉得自己读的不是东方美学和佛教哲学融合的《林清玄散文》,乃是在读林先生既柔弱刚强又宁静致远的灵魂。其文如莲花开落,荡漾一瓣幽香,滋润读者胸怀。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五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六
安妮的《莲花》上市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媒体对这个出入一直低调的女人似乎格外好奇,让人好奇的不仅是她的书本本都能上畅销排行榜,还有她行事独立的'坚韧内心。《莲花》的书评,在各种刊物上出现,而我却始终不敢拿起笔来为她写些什么,对于一个我视为朋友的作家,还是灵魂相同的倾诉者,都因为被《莲花》这本书自身所散发的巨大的隐喻所喝退,我始终嗅到静谧的气息和不为世人所接受的事实。
姑且抛开我的一切敬畏的念头,不得不承认,阅读的本身就是一次完美的旅程。一段陡峭的山路诱发的心跳加剧,一条湍急水流带来的彻骨清凉,深陷湿地的双脚有不知落脚点的恐慌,肆无忌惮的蚂蟥恶疮,还有雨季里随时坍塌的山体,让每个闭合双眼的瞬间都在祈祷下一秒的生存。穿插在娓娓夹叙的故事情节中,人物与旅行本身似乎可以看作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却又因为对旅行意义的不断探寻,对自身及周围复杂事物的不断思考而相交相融。仿佛启程的一刻,注定的不仅仅是所要抵达的目的地,还有我们注定改变的生命态度。一次旅行可以给人带来多大的改变,我想,旅行的意义不是经历冒险丰腴阅历,不是游览美景大涨谈资,更不是带回各种纪念品联络感情,《莲花》把旅行定位于个人的内心自省,是我们跳出熟悉的圈子重新审视自己,并且获得新知。
然而,当我们面对自然,却不会因为自身渺小而畏惧,只是目的单纯,不假思索,把意志作为前行的唯一动力,目的地的风景或是寄托,在抵达的一瞬,幻化成心中的答案: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并不是因其有比动物更高级的大脑,而是那种面对绝境,期待重生,崩发出的精悍的毅力和行动力。
我们太需要勇气反驳生活强加的所谓“安全路线”,这种路线的指引,使得我们生活在越来越安全的环境中,却又越来越迷惑的世界里。
忘记生命本原的世间行走,注定是徒劳。安妮在这本书中依旧的低调,没有挑战世俗的看法,只是明镜在心,对于生命和心灵范畴的扩大认知,只适合那些灵魂相通的人来分享;而对于那些观念里还是认为安妮的文字是华丽的不知所云的,血腥的惨烈的朋友们,有的只是静默。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七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更多。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八
今天上课,学习的是《桃花心木》,作者是一名散文家,他就是林清玄,这篇《桃花心木》就是的作品哦,还有呢,如《莲花开落》、《冷月钟笛》……超赞!
《桃花心木》主要讲了老家的一片空地用来种桃花心木苗,后来有一位先生培育,最后长成了坚强、高大的而不再娇嫩的桃花心木。课后老师还给我们读了另一篇他的作品,那就是《心田上的百合花》,使我受益匪浅,在一座万丈高的悬崖上,不知什么时候开出了一朵百合,它很小,只是一粒种子,而他的内心却有远大的理想:“我要开花,证明自己的价值,经过努力,终于有了一点成就,开出了花苞,它很开心,又在洋洋得意,过不久,我就开花了。但附近的杂草们可不这样认为,还不停的嘲笑它:“放弃吧,杂草永远是杂草,不可能开花了,就算开了花,在这荒山野岭,谁也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哈哈哈哈!”尽管别人怎样嘲笑它,它的内心只有一个使命:“我要开花,证明我不是杂草,我是一朵美丽的百合花,圣洁的花朵代表光明、代表希望。”于是,它每天都努力吸收天地精华,这才开出了第一瓣花朵,杂草们不敢嘲笑它,这是信念给它的力量,让它在成长的道路上风雨无阻。许久,这朵娇嫩的百合开花了,花香弥漫在山谷及草地,它的种子也在各自的地区努力开花,但它们永不忘第一朵百合的教诲:“我们是花,而花的使命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我很佩服这朵百合花的勇气,它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最后终于开出圣洁的花朵,我也要学习它,在人生的道路上风雨无阻!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九
“在这个粗鲁的时代,细腻是要有的;在这个赤裸的时代,含蓄是要有的;在这个鲁莽的时代,温柔是要有的……只愿人人心间莲花开。”迎着一卷墨味书香,我,缓缓翻开了泛黄的纸页,踱步进入林清玄缔造的“另类桃源”。
第一次拿起林老的书,没有那么多的注定,更无平身所期待的巧合。只是孩童单纯的向往吧。白净素雅的书画上镌刻着五个浓墨泼洒出的大字——《处处莲花开》。一瞬的邂逅,让心无由的安静,就若一桶掺着荷香的月光从头顶缓缓倾泻,释光散香。我只想觅一个角落,安安静静地去了解这本书,认认真真地去访寻这个人,无关任何嘈杂。
开卷。一页页白纸黑字,更像一朵朵倾尽温柔描绘出的芙蓉花。每一字,朴实平淡,却又是在平淡中酝酿出一个最纯最净的世界。林老说:“以平凡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思,以温柔心除挂碍。”是了,说出这样话的人,怎能不拥有一个至善至美的心。怎能不从繁杂中道出一缕禅意?心又澈了一层。
细品林老的书,总会发现,书中万千总转过一个“禅”字。无论是处处绽开的莲花,还是一壶温来下酒的月光,亦或是缠绵于诗词间的微微茶香,佛性,深入其每一寸。也许是和两次隐山修行有关吧,林清玄执着于将最深奥的禅意化入笔下一纸素笺中。也有人嘲讽林清玄,他们说,林清玄文章的禅意总是浅之又浅,无需多想,早已自现,这样的文章只称的上“伪禅”。对于这样的评价,我是否定的。一个比喻便能尽述我的思量:林老就如一座跨越人佛两界的桥,他将佛性的“净”遍洒人间,诚然,他也将尘世的情怀融入“禅”中。“心美则万物皆美,情深则万象皆深”,这便是林老对“禅”最好的解读。
莲花处处开,香意自散来。我欣赏林老的这份通彻,更愿意将林老对文字的追求化为我笔下的源源动力。
我多想要似林老般书写下如水如境的生命之态。我愿意在缱绻杂世中以情思、以淡然去凝结一抹厚重墨香。我渴望以己之笔,去勾勒出一条缓缓漫过赤裸脚踝的浅溪,让文字的畅意四散开来。我向往笔下的文字能还读者一份本心,诚如林老的文字之于冷血杀人囚犯。我在这边仰望那头林老那座高山,一颗飘忽的心似一页汲满灵气的白纸潜入无尽海底,懂得沉淀累积,无关功名。
最后,谨以林老的一句话作为这篇小感的结尾:
我愿意学习蝴蝶,再次蜕变,再次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既不回头,也不忧伤。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
高贵素雅,纤尘莫染,一水独芳的是莲。
温润平和,品尽凡尘,一水独香的是茶。
莲开数瓣,圣洁中妖娆着灵动的魅惑;茶散数味,质朴中浅笑着空灵的嫣然,同是芬芳美好的事物,同有悠扬清远的寓意。
喜欢上林清玄是在某一个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清晨。柔柔的阳光透过半开的窗帘,轻轻的覆在红木的书架上,给一个个书名镀上了闪亮的金框,招摇着卷卷文字的幽香。
从此,喜欢上了林清玄,喜欢上了他的文字里远离俗尘的清幽,喜欢上了他篇章里说不尽道不清的睿智禅意:佛性随处可见,禅与人文的交融是那样轻柔而不着痕迹,琉璃般的心,如大海一般的胸怀。
他,随喜,随业,随顺,随缘。他,总希望能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净土。对于他而言,文学便是他的净土。因此,他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挥一挥衣袖,便将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那一点温情。
在他的文字里,随处可见暮鼓晨钟的悠远深邃,那是仿佛空山中林栖者笑看红尘的远目,低吟浅唱着超脱了然的心境,在三千大世界中自得的回响着追逐功名利碌的人们无法聆听的音符。
爱因斯坦曾说过:“生活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认为世上没有奇迹,一种是认为无事不是奇迹。”认为世上没有奇迹的人,内心是空洞的;认为无事不是奇迹的人内心是甜蜜的,还能把甜蜜分给别人。而林清玄就是那种内心有甜美的汁液,并能分享的人。他利用文学这种特殊的蜜汁与大家一同分享他的理念。他希望人能明确情感的价值,追寻美好的境界,体会文明的生活。他坚持写作,对于他而言写作是一种道心,苦乐如是,成败如是,得失亦如是。书桌是他的供桌,是他的坛城,是他的朝圣,也是他的净土,他愿以笔焚香,来供养这个世界,供养众生,供养一切的“有情”。
他写生活,却又超脱于生活;寄意禅,却又品味人生。《莲花香片》是莲与茶,禅与生活水天一色般完美的结合。
着禅的博大精深和宁静致远,香片则氤氲着茶的清香馥郁及美好经验的提升。
禅与茶本是一味,生活与茶禅,则是无不一味。
随手翻一翻《莲花香片》,那茶味禅味,味味一味的洒脱就如偈语般智慧无穷的俯瞰着芸芸众生的事态万千。
谁说禅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太空?
烦躁,苦闷,忧郁时,禅是最好的解药。
禅,是清幽的境界,比燥闷的沙漠中幽绿的绿洲来得清凉,比高山孤寺中幽长的晨钟来得洒脱。
挣扎在生活的磨练中,忙忙碌碌也有想静的时候。
于是想要一杯茶,苦茶。
水是透明无垢的,烟是朦胧虚幻的.,茶叶就在无垢与虚幻的冲击下由杯底向上翻涌着舒展着干瘪的身躯,然后在杯中欢喜的仰望着杯口那一片狭小的天空,兴许就这样满足了,冒出一两个气泡,旋转着寂寞的歌谣沉入杯底。
听茶的沉吟,水的宁静,烟的清幽,心也开始飘然。卸下沉重的包袱,才发现忙忙碌碌,一天就这样度过,好似忙得晕头转向,其实是自己原本就不知方向。总以为这世上有太多事需要去做,但世界不少你一个。没有你,太阳还是照旧东升西落。
我们有时是忙昏头了,连自己的极限都忘记了,去追求太过遥远的梦想,去了解不必要的事情真相。其实有的事并非事在人为,如同我们管不了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太多的事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太多的死结不是我们所能解开的,倒不如停下来歇一歇,静下心,喝一口香茗,与禅共鸣。
禅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幻月。禅在茶里,茶在生活中。人生如茶,沉苦时要加一点清凉的菊花,激越时要加一点内蕴的普洱;在苦中犹有向上飞扬的心,在乐里不失去敏锐深刻的态度;这样,生命的茶才能越陈越醇,越泡越香;生命的禅才能越思越深,越想越诚。
也许茶终究会变淡,但已不必介意,因为你的心中已留下茶的余韵。只要你已静下心,那余韵就会伴着淡淡的夜光,给你愉悦的梦境。
当你从烦躁,苦闷,忧郁中解脱,精神抖擞的重新投入人生的拼搏,你不必想禅,只需记得在空闲时留给自己祥和的心境。
而禅茶之香,则飘逸在人生的点点滴滴里,那种香,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暗香,是“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的冷香,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恒久之香,一寸就有千丝万缕。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一
点着台灯看完了《莲花》的最后几页。这一天我感觉分不清现实和自我了。也许墨脱真的是莲的隐池,超凡脱俗,不容许有一丝尘土,连带读者的思绪也是那样纯净,仿佛在天际一般。
我不明白也无法想象灵魂和肉体的不同步,也许我可以设想一下,这就如同你追寻的富裕物质生活和你的物质储备不同步是一样的。善生灵魂对某些东西的缺失和之后他对情感的麻木都源于他的童年。在别人眼里他是快乐的成功的,可他从未得到过内心的快乐,也许他的心灵已经没有渴望了。内河,倒是一个执着的女子,不想说是固执,因为执着是褒义。
也许她是快乐的,也许她是在漂泊中寻找归宿,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追寻什么,只是不断的前行。我没有她的勇气和毅力,只不过我想也许每个人都一样,谁也不确定自己最终的目的地是哪里,只是在不断的行进过程中过着这一生。兴许晚年回首,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我是这样走完的。也许这人生再来一次,我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路线,可是生命是公平的',我们没办法按照自己的路线前进只能不断前行,过程中想想前面的路,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最后我承认看完这本书后,我有点飘飘然,分不清自我了。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至小,我就对莲情有独钟。
恰巧,我家住的金香林小区里有个池子,里面就养着一些金鱼、乌龟和睡莲等,我喜爱地呼它为“莲池 ”。入春时节,和风细雨过后,“莲池”的水就开始清澈起来,渐渐地,水面开始有了点点绿意,接着 ,这种点点绿意放肆起来,睡莲那嫩嫩的、圆圆的小叶子就贴着水面铺满了整个池子。再过一些时日, 一个个粉红的、淡紫色的小花苞从嫩叶中冒了出来,像一个个娇羞欲滴的小姑娘,在一大片绿叶中显得分外耀眼,让单调的水面多了一些生机。我期待着睡莲花开的美景!
6月的一天早上,太阳早早地爬上天空。一阵微风拂来,好清新的空气!我背着书包往学校走去,经过小池边,我情不自禁地朝“莲池”望去。咦,那是什么?有的粉嘟嘟的,像婴儿娇嫩的小脸;有的白得没有一丝杂色,像漂亮女孩穿上了白纱裙……难道是睡莲花开了吗?我贪婪地吸一口气,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不过,时间不早了,不容我仔细欣赏,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它。
中午回家吃午饭时,再次经过“莲池”,我不觉驻足观赏。此时,阳光照射在池子里,睡莲的叶子绿得发亮,睡莲开得比早上更多更艳,都好像在贪婪地吮吸着这明媚的阳光,那可爱的花儿真是惹人喜爱。晚饭过后,我急急地嚷着叫妈妈陪我再去欣赏那满池的睡莲。妈妈答应了。此时,东边已经升起了银贝似的月牙,深蓝色的天幕中稀稀疏疏点缀着几颗星星。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池子旁,正想给妈妈分享白天看到睡莲花开的喜悦心情,可是没有想到,我的眼光所及之处哪有白天那娇艳极致的花儿,分明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白天开放的睡莲都已经闭合了,有的还好像马上就要枯死的样子。我不禁失望和伤心,赶紧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笑了笑说:“睡莲是白天开放,晚上闭合的,至于为什么这样,你这要去请教电脑博士了。”
回到家,我赶紧上网查阅了有关睡莲的许多知识。这才知道睡莲的品种、特性、寓意,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它为什么白天花朵开放,但一到晚上怎么就闭合了呢?原来,睡莲是多年生水生植物,叶从根中抽出,一般就长在水底的泥沙中,花朵形状似百合花。它喜强光,需要通风良好,3-4月萌发长叶,5-8月陆续开花,可持续4-5个月,每朵花开2-5天,开花时间一般是午前七时和午后四时,它喜强光,白天要么有阳光照耀,要么白天的光线本身就强很多,而晚上只有微弱的月光,没有足够的光线,所以就暂时闭合了,这样我们见到它总是白天开放,晚上闭合。
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睡莲花开里面的.学问可真多!我爱睡莲花开,它不仅给我了美的享受,还让我增长了很多的知识!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三
我给您沏的这一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您先倒上一杯茶――当心烫!您尖着嘴轻轻吹着它。在茶烟缭绕中,您可以看见香港的公共汽车顺着柏油出道徐徐地驰下山来。开车的身后站了一个人,抱着一大捆杜鹃花。人倚在窗口,那枝枝丫丫的杜鹃花便伸到后面的一个玻璃窗外,红成一片。后面那一个座位上坐着聂传庆,一个二十上下的男孩子。说他是二十岁,眉梢嘴角却又有点老态。同时他那窄窄的肩膀和细长的脖子又似乎是十六七岁发育未完全的样子。他穿了一件蓝绸子夹袍,捧着一叠书,侧着身子坐着,头抵在玻璃窗上,蒙古型的鹅蛋脸,淡眉毛,吊梢眼,衬着后面粉霞缎一般的花光,很有几分女性美。惟有他的鼻子却是过分地高了一点,与那纤柔的脸庞犯了冲。他嘴里衔着一张桃红色的车票,人仿佛是盹着了。
车子突然停住了。他睁开眼一看,上来了一个同学,言教授的女儿言丹朱。他皱了一皱眉毛。他顶恨在公共汽车上碰见熟人,因为车子轰隆轰隆开着,他实在没法听见他们说话。他的耳朵有点聋,是给他父亲打的。
言丹朱大约是刚洗了头发,还没干,正中挑了一条路子,电烫的发梢不很鬈了,直直地披了下来,像美国漫画里的红印度小孩。滚圆的脸,晒成了赤金色。眉眼浓秀,个子不高,可是很丰满。她一上车就向他笑着点了个头,向这边走了过来,在他身旁坐下,问道:“回家去么?”传庆凑到她跟前,方才听清楚了,答道:“嗳。”
卖票的过来要钱,传庆把手伸到袍子里去掏皮夹子,丹朱道:“我是月季票。”又道:“你这学期选了什么课?”传庆道:“跟从前差不多,没有多大变动。”丹朱笑道:“我爸爸教的文学史,你还念吗?”传庆点点头。丹朱笑道:“你知道么?我也选了这一课。”传庆诧异道:“你打算做你爸爸的学生?”丹朱扑嗤一笑道:“可不是!起先他不肯呢!他弄不惯有个女儿在那里随班听讲,他怕他会觉得窘。还有一层,他在家里跟我们玩笑惯了的,上了堂,也许我倚仗着是自己家里人,照常的问长问短,跟他唠叨。他又板不起脸来!结果我向他赌神罚咒说:上他的课,我无论有什么疑难的地方,绝对不开口。他这才答应了。”传庆微微地叹了一口气道:“言教授……人是好的!”丹朱笑道:“怎么?他做先生,不好么?你不喜欢上他的课?”传庆道:“你看看我的分数单子,就知道他不喜欢我。”丹朱道:“哪儿来的话?他对你特别严,因为你是上海来的,国文程度比香港的学生高。他常常夸你来着,说你就是有点懒。”
传庆掉过头去不言语,把脸贴在玻璃上。他不能老是凑在她跟前,用全副精神听她说话。让人瞧见了,准得产生某种误会。说闲话的人已经不少了,就是因为言丹朱总是找着他。在学校里,谁都不理他。他自己觉得不得人心,越发的避着人,可是他躲不了丹朱。
丹朱――他不懂她的存心。她并不短少朋友。虽然她才在华南大学读了半年书,已经在校花队里有了相当的地位。凭什么她愿意和他接近?他斜着眼向她一瞟。一件白绒线紧身背心把她的厚实的胸脯子和小小的腰塑成了石膏像。他重新别过头去,把额角在玻璃窗上揉擦着。他不爱看见女孩子,尤其是健全美丽的女孩子,因为她们对于自己分外的感到不满意。丹朱又说话了。他摆着盾毛勉强笑道:“对不起,没听见。”她提高了声音又说了一遍,说了一半,他又听不仔细了。幸而他是沉默惯了的,她得不到他的答复,也就恬然不以为怪。末后她有一句话,他却凑巧听懂了。她低下头去,只管把绒线背心往下扯,扯下去又缩上去了。她微笑着道:“前天我告诉你的关于德荃写给我的那封信,请你忘记掉它罢。只当我没有说过。”传庆道:“为什么?”丹朱道:“为什么?……那是很明显的。我不该把这种事告诉人。我太孩子气了,肚子里搁不住两句话!”传庆把身子往前探着,两肘支在膝盖上,只是笑。丹朱也跟着他向前俯着一点,郑重地问道:“传庆,你没有误会我的意思罢?我告诉你那些话,决不是夸耀。我――我不能不跟人谈谈,因为有些话闷在心里太难受了……像德荃,我拒绝了他,就失去了他那样的一个朋友。我爱和他做朋友。我爱和许多人做朋友,至于其他的问题,我们年纪太小了,根本谈不到。可是……可是他们一个个的都那么认真!”隔了一会,她又问道:“传庆,你嫌烦么?”传庆摇摇头。丹朱道:“我不知为什么,这些话我对谁也不说,除了你。”传庆道:“我也不懂为什么。”丹朱道:“我想是因为……因为我把你当做一个女孩子看待。”传庆酸酸地笑了一声道:“是吗?你的女朋友也多得很,怎么单拣中了我呢?”丹朱道:“因为只有你能够守秘密。”传庆倒抽了一口冷气道:“是的,因为我没有朋友,没有人可告诉。”丹朱忙道:“你又误会了我的意思!”两人半晌都没做声。丹朱叹了口气道:“我说错了话,但是……但是,传庆,为什么你不试着交几个朋友?玩儿的时候,读书的时候,也有个伴。你为什么不邀我们上你家里去打网球?我知道你们有个网球场。”传庆笑道:“我们的网球场,很少有机会腾出来打网球。多半是晾满了衣裳,天暖的时候,他们在那里煮鸦片烟。”丹朱顿住了口,说不下去了。
传庆回过头去向着窗外。那公共汽车猛地转了一个弯,人手里的杜鹃花受了震,簌簌乱飞。传庆再看丹朱时,不禁咦了一声道:“你哭了!”丹朱道:“我哭做什么?我从来不哭的!”然而她终于凄哽地质问道:“你……你老是使我觉得我犯了法……仿佛我没有权利这么快乐!其实,我快乐,又不碍着你什么!”传庆取过她手里的书,把上面的'水渍子擦了一擦,道:“这是言教授新编的讲义么?我还没有买呢。你想可笑么,我跟他念了半年书,还不知道他的名字。”丹朱道:“我喜欢他的名字。我常常告诉他,他的名字比人漂亮。”传庆在书面上找到了,读出来道:“言子夜……”他把书搁了下来,偏着头想了一想,又拿起来念了一遍道:“言子夜……”这一次,他有点犹疑,仿佛不大认识这几个字。丹朱道:“这名字取得不好么?”传庆笑道:“好!怎么不好!知道你有个好爸爸!什么都好,就是把你惯坏了!”丹朱轻轻地啐了一声,站起身来道:“我该下去了。再见罢!”
她走了,传庆把头靠在玻璃窗上,又仿佛盹着了似的。前面站着的抱着杜鹃花的人也下去了,窗外少了杜鹃花,只剩下灰色的街。他的脸,换了一副背景,也似乎是黄了,暗了。
车再转了个弯。棕榈树沙沙地擦着窗户,他跳起身来,拉了拉铃,车停了,他就下了车。
他家是一座大宅。他们初从上海搬来的时候,满院子的花木。没两三年的工夫,枯的枯,死的死,砍掉的砍掉,太阳光晒着,满眼的荒凉。一个打杂的,在草地上拖翻了一张藤椅子,把一壶滚水浇了上去,杀臭虫。
屋子里面,黑沉沉的穿堂,只看见那朱漆楼梯的扶手上,一线流光,回环曲折,远远的上去了。传庆蹑手蹑脚上了楼,觑人不见,一溜烟向他的卧室里奔去。不料那陈旧的地板吱吱格格一阵响,让刘妈听见了,迎面拦住道:“少爷回来了!见过了老太太没有?”传庆道:“待会儿吃饭的时候总要见到的,忙什么?”刘妈一把揪住他的袖子道:“又来了!你别是又做了什么亏心事?鬼鬼祟祟地躲着人!趁早去罢,打个照面就完事了。不去,又是一场气!”传庆忽然年纪小了七八岁,咬紧了牙,抵死不肯去。刘妈越是推推搡搡,他越是挨挨蹭蹭。刘妈是他母亲当初陪嫁的女佣。在家里,他憎厌刘妈,正如同在学校里他憎厌言丹朱一般。寒天里,人冻得木木的,倒也罢了。一点点的微温,更使他觉得朱抱着厚沉沉的漆皮笔记夹子,悄悄地溜了进来,在前排的偏左,教授的眼光射不到的地方,拣了一个座位,大约是惟恐引起了她父亲的注意,分了他的心。她掉过头来,向传庆微微一笑。她身边还有一个空位,传庆隔壁的一个男学生便推了传庆一下,撺掇他去坐在她身旁。传庆摇摇头。那人笑道:“就有你这样的傻子!你是怕折了你的福还是怎么着?你不去,我去!”说罢,刚刚站起身来,另有几个学生早已一拥而前,其中有一个捷足先登,占了那座位。
那时虽然还是晚春天气,业已暴热。丹朱在旗袍上加了一件长袖子的白纱外套。她侧过身来和旁边的人有说有笑的,一手托着腮。她那活泼的赤金色的脸和胳膊,在轻纱掩映中,像玻璃杯里滟滟的琥珀酒。然而她在传庆眼中,并不仅仅引起一种单纯的美感。他在那里想:她长得并不像言子夜。那么,她一定是像她的母亲,言子夜所娶的那南国姑娘。言子夜是苍白的,略微有点瘦削,大部分的男子的美,是要到三十岁以后方才更为显著,言子夜就是一个例子。算起来他该过了四十五岁吧?可是看上去要年轻得多。
言子夜进来了,走上了讲台。传庆仿佛觉得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他一般。传庆这是第一次感觉到中国长袍的一种特殊的萧条的美。传庆自己为了经济的缘故穿着袍褂,但是像一般的青年,他是喜欢西装的。然而那宽大的灰色绸袍,那松垂的衣褶,在言子夜身上,更加显出了身材的秀拔。传庆不由地幻想着:如果他是言子夜的孩子,他长得像言子夜么?十有八九是像的,因为他是男孩子,和丹朱不同。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四
安妮宝贝的《莲花》读毕,仍是有患得患失的怅然。只是觉得在自己的精神也如同绑系在安妮身上必需的绑腿,经历过翻山越岭的跋涉,骤然停下来,原本麻痹的意识便开始清晰起来。
不是那种由于长期连续风尘仆仆劳顿后肿胀的钝感,而是一种尖锐的,实实在在的,蚕食般啃噬的凌迟。整个旅程便是个拖沓的过程。所有的叙述在一路的结伴同行中,将意识深处的苦闷及精神寄托蜿蜒的随着疲惫但不歇的脚步,盘旋着,一圈一圈,延伸上去,抵达心中既定的皈依――墨脱。
是否便是个朝圣的过程?或是这披星戴月的追寻是为了某种由于内心负罪感沉重而刻意选择的救赎。善生,庆昭,内河。叙述的角色便在一个平面上互相转换。很诡异的写法。恣意的任性,很多时候,我甚至混淆了其叙述角度,其中不乏我由于精神高度紧绷或是急于求成而走马观花带来的如此混淆。我几次的怀疑起自己的判断,不知道是自己的错觉还是确实我的思维称了安妮的本意,在她的意识流的叙述中,盘根错节起来。内河庆昭几次在我眼前模糊起来,如洇了水的潮湿的墨迹一样,摊成一团不分彼此了。或许安妮本意便是说,内河庆昭便彼此是对方另外的一个存在,其实本是一个人,只是以不同的具体的形式出现,只是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体现在其本身便是叙述角度之一,很感谢这样的安排,我们从庆昭的眼中看到了一个丰满的善生,而由于完成对善生的完整的解剖,对他性格以及行为的具象的剥离,我们却又从善生的梦呓般孤独的叙述中,萃取出一个若隐若现的人物及这人物身上承载的彼此之间的故事。缓缓的回忆之河在阳光辉映下波光粼粼,只是未料及猝然狂风骤雨,水流暴涨,回忆的堤岸,承受不了负载,在几欲崩溃下,倾诉就成了一种感情的流泻,一种郁闷的缓解与分担。于是整个倾诉与聆听的过程便串联了整个故事的脉络筋骨,只是这筋骨中我看到更多的是先于彼此遇上之前就带有的宿命的伤害及疤痕。于是你会发现这跟日本岩井俊二《情书》的手法有惊人的相似,都是从一个叙述的主体中抽离出另一个与故事息息相关的人物及其故事,并且由于对回忆的复苏重现,使得整个叙述更丰满完整,更让人喟叹。这是段不能抹杀并在此去经年后仍让你在心痛中闻到芳香的记忆。
只是善生庆昭由于倾诉聆听之后是否便对彼此曾经的认可并产生感情的偎依,书中也很暧昧,没有清晰的暗示或是直接的阐明。不过相信是“爱”了。即使表面看起来,两人的感情官能即爱的能力已经荒废了,毕竟两人看起来都惊人的相似的对周围,对结果冷漠,但对过程沉溺。但相信他们是“爱”了,假如照安妮的定义:爱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信仰。它是愿意在某段时间里,与一个人互相交换历史,记忆及时间的信任。交换各自生命中重要而隐匿的部分。却对各自无所求。透彻全文,你会发现,原来这由于倾诉的需要而对彼此敞开心扉便是“爱”了。原来在恋人面前我们可以如此的絮叨,即使是自言自语。把握每次倾诉聆听的端倪,我们便更一步一步靠近“爱”了。
天生感情残缺的两人在彼此面前互相坦陈伤口是否便意味着更大的伤害还是由于彼此对伤害的认同感并互相安慰便得以稀释或抵消。不能断言。毕竟感情以及由此带来伤害是不能够用物理科学电磁领域的“负负得正”现象来解释的。“后来我知道,必须接受生命里注定残缺和难以如愿的部分。要接受那些被禁忌的不能见到光明的东西。在这个世间。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安妮还是对这世界仍是绝望多于些微的希望,只是表现的形式由先前的在城市石头森林离群索居蜕变成另外的形式:流浪放逐自我。她还是对这个世界信任不起来,决绝得残酷,不由分说就将一切笼罩整个阴晦窒息的稀薄空气,让我们在其中苟延残喘。同样一轮月亮她看到的往往都是亏损晦暗而不是盈满清澈,她一直都是这么坚决的冷酷。宿命,悲观,绝望,血腥,漂泊,晦暗……`一直都是她溺爱的字眼及不曾偏离的观察判断世界的原则跟标准。她一直冷漠得很残酷。于是她更习惯的并一直是咬牙切齿的咽着血腥的叙述。我们从他的文字中闻不到任何清新的气息而只是让我们不得不掩鼻而过的腥味。
只是她的坚强这次似乎有了妥协(抑或是对世界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抗争已经变得无谓或是无力),她在放逐流浪的过程中竭力摆脱世俗的羁绊但最终也回归到物化的世界。于是,契机便出现了,庆昭把本属于善生跟内河的书信以及故事连同她跟善生的一起交付了“我”。于是疼痛不再隐私。情绪便蔓延到不相关的人。这违背了她一向的原则。她一直都是孤独桀骜的人,即使是痛也是自己的事情。她一直有不为人知的过去及疼痛,只是不愿意也不屑去透露表现。脆弱的人往往需要一个坚强的外表。我故做坚强是因为我害怕伤害。当你这样孤决的想当然的时候你却承受更大的伤害。我们常常想,我痛苦的很孤单你知道吗?我们急需倾诉。于是,我们便学会交付,交付幸福,交付痛苦。交付生命中任何可以交付的历史曾经并无所求,于是我们学会“爱”了。
看到尖锐的棱角圆滑起来,不再是那样咄咄逼人的一味只是伤害。看到安妮如下温馨的文字我也会心的舒展下一直紧锁的眉头。“有时候他会想象等到他们彼此老去的时候,再在一起,是否会有更多的理解。这种理解的界限是,他将不会再试图为自己所做过的一切做出任何解释。他将会因为隐藏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抗争和无能为力而觉得安全。而在他老去的时候,也许他会试图告诉她这一切。他所有的虚空,困惑,失望以及软弱。她也将如此。”
尖锐的棱角逐渐圆滑起来,失了她原本的乖戾跟刺痛,不再是那样咄咄逼人的一味只是伤害。文字汹涌的猛兽关进了囚笼。不再肆意的张牙舞爪。只是我们要多久才能习惯适应这本不属于她的,异常的我们接受不了的温和呢?她释然了。我是否也可以不揪着不放呢?我不知道!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五
墨脱。莲花隐秘的圣地。在看安妮宝贝的《莲花》之前,我从未听说过世上有墨脱这个地方,更没有在地图上见到过,但却一下子喜欢上那里,那个隐秘莲花的圣地,超脱凡俗。
佛家里,莲花是不可取代的宗教圣物,观音与如来的莲花座就是一种圣明的象征,所以听说有一个隐秘莲花的圣地,自是神往。纪善生与庆昭前往墨脱的路充满了艰难险阻,有着路经许多城市乡村都无法面临的危险情况,安妮的描写与叙述让人身临其境。或许墨脱真的是圣地,所以远离尘世,让世俗之人无法接近,也只有庆昭、纪善生、苏内河能够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不是圣地,只是墨脱,到达与不到达都不会有太多的兴奋或是遗憾,因为他们一定会到达。想起那句古老的话,心诚则灵,心若是不诚,即使再怎样身体力行,也无法到达梦的彼岸。所以当许多人都无法到达墨脱而望尘莫及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畏艰难地走过一道道阴霾,穿越风沙,划破手掌,坚定希望,一直到路的尽头。
他们可以算是墨脱最虔诚的朝圣者。
他们的虔诚,他们墨脱的目的地,只因为一个爱字,是爱,不是爱情。当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之间只有爱而没有爱情的时候,我会想到纪善生和苏内河,所以后来看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的时候,看着齐铭和易瑶,我想到了《莲花》。
纪善生因为年少时父亲的死去,生活在母亲的阴影里,内心苦苦地想要挣脱却又一切顺从母亲,从不会反对什么,不做违背母亲心意的事,即使是要牺牲掉自己的什么。因此他是寂寞的,是他的寂寞接纳了苏内河。他从不和别人交朋友,从不试着接受一个女孩的爱慕,自闭,沉闷,忧郁,与众人隔绝。他和内河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是不同的是内河勇于接受,寻觅所有,而善生,只会冷漠地拒绝。所以她带着他在夏令营的一个晚上去看蝴蝶,他可以陪她去打掉孩子,他可以和她背对着背睡在同一张床上,他枕着她的长发。后来,即使两个人已经十几年不见,依然通信,见了面,依然谈笑风生。再后来,即使内河死去,唯一可以帮她取走遗物的,仍是善生。他和她没有爱情,却有爱,是彼此一生唯一的朋友,纵然彼此的人生之路,永远地截然不同。
善生为了自己工作上的利益和一个自己不爱的`女子结婚,几年之后有彼此离开。第二个妻子为他割腕自杀,虽然不曾死掉,可是爱情已经不在了。纪善生不会爱别人,不爱他的母亲,不爱他的妻子,他只会爱自己,如果还有,那就是内河,苏内河。
而苏内河,那个十几岁便与一个大她很多的美术老师私奔的女孩,也是不幸福的。童年的过去让她在别人的心里不再贞洁,加上没有父亲的阴影,除了善生没有人愿意和她在一起。内河,她曾轰烈烈地爱过,美丽过,挣扎过,但到头来,最最受伤的,仍是当初爱得最深的,内河。
当年幼的苏内河在黑板的角落写下她的名字的时候,善生与她的一生,便注定终将颠覆。几番的风雨周折,寻觅挣扎,爱,受伤,一次次地躺在善生的床上,与善生背对着背,彼此难过,然后黎明的时候,悄悄地离开,又一次寻找没有成果的爱。爱,她一直寻觅,却一直无法得到。两个人彼此温暖,只有爱,没有爱情。因为没有爱情,所以无需彼此折磨,因为有爱,所以善生在内河死后,回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领回她的遗物。有爱而没有爱情的彼此。
我相信安妮是想告诉我们,或者是我读到,世间种种万象,也许有些朋友同事同学,只会永远爱你,关怀你,给予你无尽的温暖,为你提供不需回报的帮助,可是,不能给予你爱情。
爱情不是爱,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苏内河与纪善生都只是一个人的爱,所以会感动,不会感伤,不为爱情的爱。
莲花代表一种新生,超脱凡尘。18岁,不曾有过爱情,不晓得爱情的纯洁,但是,爱的纯洁,感谢安妮,我懂得了。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六
花了三个晚上睡前安静的时光读完《莲花》,它或多或少勾起了我年少时孤独而空洞的情绪,如果没看过她之前的`书,或者没有进入社会这几年世俗的经历,我会觉得这本书足以感染并吞噬我,毕竟我们是都经历过韩寒、安妮宝贝、郭敬明那个忧伤的文学时代,所以,理所当然比现在年轻一代的读者对这类作品抱有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作为作家,尤其是知名作家,安妮宝贝的地位跟那些写什么霸道总裁、校花校草灰姑娘的网文写手是不同的。
总之,《莲花》如果不是出于商业目的,那就是作者性格上过于“敝帚自珍”了。也许是因为归于俗世,也许是到了瓶颈,安妮宝贝已经无法从有限的人生经历里挖掘更新的素材了。这是很多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并非贬低她的写作水平和技巧。
但是有些作者,他会甘心于一生只成就一本书。
莲花开落读后感大全(17篇)篇十七
12月24日安妮宝贝的《莲花》,述说的是两个年轻人徒步走到墨脱,期间所发生的事情。由于最近中国唯一没有公路通往的地方――墨脱,已经成功通公路了。便想起这本小说。
《莲花》,描述了前往墨脱的所见所闻,期间的险境,自然,都让我一度想要去看看。不过,还是没有书中人的信念与耐力。书中的主人,善生和内河从小一起玩,一起长大,一起经历喜与悲。但是,随着人的成长,他们各自经历了坎坷与悲剧。对于善生,内河,我无法判定他们是幸运的或是不幸的。芸芸众生,有几个人能找到直抵心灵的朋友?真正懂得对方的心,体谅对方,照顾对方,无需言语的表达,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即可明白心中的感情,或许,现实的人正在苦苦地追求着这样的精神伴侣。
然而,我觉得善生与内河太冷静,太理智,以至于无法享受普通人“麻木”的幸福。所以,他们都无法得到来自对方给予的自己所要的真正的幸福。善生的两次婚姻均没有爱情,第一次只有功利,第二次只为结婚而结婚,他没有把任何一个女人放在心内,这样的婚姻注定是要失败的。在善生决定到墨脱探望内河,感受到了善生心中对内河的真挚,不灭的感情。墨脱,正是善生和内河两人感情的栖息地,没有杂质,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