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轨迹的回顾和反思,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示例,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研学教育心得(精选14篇)篇一
教育科研是提高能力的手段之一。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下面本站小编整理了教育科研学习。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直以来,总觉得校本科研是一项很高深的领域,虽然曾多次偿试涉入这一领域,但总觉得自己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很层面,感觉对这一领域的很多东西自己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入,更别说是运用自如了,但通过这次学校对校本科研工作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受益匪浅,很多模糊的东西一下子变得明朗,现在简要说一下自己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如何确定研究的课题,而且感觉确定课题其实是一种很自然、很简单的事,只要在教学中做到用心、留心。很容易确定一次很有价值的课题,因为教育科研课的来源其实离我们的工作实际很近很近,我们可以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可以从理论文献中寻找课题;从成败经验中寻找课题;从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的理论及政策问题中寻找课题,另外,科研课题的选择要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1、价值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本次培训让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终于明晰了制订研究。
工作计划。
的基本结构,在制定研究计划的时候,我们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一、课题名称。二、负责人及成员分工。三研究的目的、意义。四、圆内外研究的现状。五、具体的研究内容。六、研究的方法及手段。七、实施阶段。八、保障条件。九、经费支出。十、成果形成。有了这样清晰的结构,我们在制定研究计划的时候就会更有条理且有一定的实用性。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更明确了进行一项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在实际的研究中,遵照以下几个步骤会使自己的研究更具科学性。一、确定研究课题。二、查阅文献,初步调查了解。三、制定研究工作计划。四、立项。五、搜集并整理资料。六、实施计划。七、撰写研究报告。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收获很多,在以后的校本研究工作中,相信自己会更有章可循,有理可依,让校本研究工作越做越好。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育科研培训活动,通过观看课程文本及学习资料,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
课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宽广的服务意识。宽广的教育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条件,对身体素质好、聪明、有灵气、成绩好的学生与身体素质差、迟钝、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对学生的关爱不感情用事,更不能掺杂个人好恶。二是对学生的情感、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教学过程中,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弘扬,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正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注重个性、因材施教。现代教育不主张使每个都做到全面发展,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和发扬自己的长处,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优劣,鼓励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因此,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不但不应当嘲笑,还应当反思自己的责任。注重个性、因材施教,还需要教师有正确的“人才”观。新时期的人才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了完成这个宏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不拘一格育人才。
二、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
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为此,教师在博览群书之外,还要做有心人,通过下面两种途径获取知识与经验:一是向同事学习,二是向学生学习。信息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成员获得的信息渠道多元化、即时化。在当今时代,教师真正需要的是虚怀若谷的态度,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和经历方面的欠缺,虚心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
三、加强课后积累反思,提高业务能力。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也如此,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四位专家也特别强调了应加强反思,注重积累。只有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尽竿头更进一步。”现代教育,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育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校本教研第一特征的教学反思也因此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秋,我们将走进新课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是提高和走向成功的基础,我们应关注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培训,我制定了自己的计划: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推进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成败。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和推进新课改的关键。在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学习。积极投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并有阶段性成果。每年至少有一篇较高水平的论文、经验或科研报告。通过培训,我感受到的最深刻的一点,那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有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吸引每一个学生。做一个教育事业上的有心人。
通过这次学研究,使我受益匪浅。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一些以前从没有知道的内容和好处,了解到在小学进行教科研的意义,认识到课题研究就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有目的、有计划地用科学的态度认识教育现象提炼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即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总结工作,找出一条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科学方法。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文献资料和筛选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研究资料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对于新的教学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也是我们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急需。历来人们都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认为只要有点文化知识就能够做教师。不认识也不认可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也是教育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可以为教育科学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为教育学提供源头活水,而且可以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把这些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发展应用教育技术科学,为教育学填补这方面的空白。综上所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用这种正确的观念来看待教师的教育研究,消除浮燥心情,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开展好教育科研工作。
今天,我校郑明颖老师为全体老师做了教育科研培训活动,首先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郑老师通过一天半的培训,就能将自己整理与归纳的笔记如此详实的给大家讲解出来,并制作出了条理清晰的演讲。
课件。
为大家做了详细的讲解,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这样才是最有收获的,将学到的知识真正的内化为己有,听到了这次培训我又很大的收获,对于如何写反思,写案例,及对于如何去做科研课题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收获颇多:
一、对于案例的写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前对于写案例只是知道写一写背景,然后写一个教学片断,最后进行问题分析与研究,非常简单,今天通过郑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案例原来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主题(2)引言(3)背景(4)细节(5)结果(6)点评,写好一个案例,首先我们要对事件有全面的了解,包括事件的主题内容是什么?想要阐述什么理念,也就是引言,接着要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原因,然后细致的进行阐述每一处细节,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就是细节与结果,最后根据上述问题进行点评,这就是一份完整的案例,只有这样详细的进行案例分析,我们才能深入了解问题所在,才能从根本上改进不足,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
二、详实的科研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对于课题的研究过程总是有些茫然,不知道从何入手,怎样去实施,分为哪些环节,哪几个步骤,通过郑老师的讲解,我清楚地认识到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问题的提出(或选题缘由),二、研究综述(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研究述评),三、课题的界定,四、研究目标,五、研究内容与假设,六、理论基础,七、研究思路与方法,八、研究进度,九、预期成果,十、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十一、其它保障机制,十二、参考文献与附录。有了这些步骤,我就可以按照这几方面一步一步的去搜集查找资料,探寻课题实施思路与方法,预设成果与合作与分工等,合理地开展课题工作了。
同时郑老师还向我们推荐了一个很好的网址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就是中国知网。虽然是付费的,但却是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是经得起推敲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
再次,郑老师清晰地讲述了做课题使每一个环节如何操作,需要做哪些工作,留存什么资料,比如:每个课题研究都要做好三测工作,三测的形式有座谈、问卷、测试等。前测:课题研究开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前测。前测是研究前摸清研究对象底数,找出具体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问卷调查后一定做统计分析,写出统计分析报告(如。
调查报告。
)
中测:课题研究到中期时要进行中测。检验研究中期成效。写出统计分析报告。
后测:当课题研究结束时就进行后测。检验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果。写出统计分析报告。
郑老师一再强调不管是哪个阶段的测试都要写出统计分析报告,不然就等于这项工作没有做,无从考量课题的进展与转变。
郑老师又将做课题时需要开展哪些活动,多长时间开展一次都详实的做了阐述,我也做了如下记录:
1、组织学习培训活动(集中学习、自学)。
2、课堂教学研究(每节课都要上成研究课,抓好课前(准备)、课中(调整)、课后(反思)三个环节。
3、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课题组每两周一次),如:对教师讲课语言的研讨,组织学习方式的研讨。
4、开展研究交流(组内四周一次,校内每学期两次)。
5、其他各种研究活动等,要按计划进行。
有了这样清晰的活动安排,对于以后的科研课题工作会更有调理的去开展,并且知道从哪些方面留存什么样的资料减少了许多弯路。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最后郑老师用这样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任何教师,如果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功力,不真正做到热爱学生,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只是从表面组织形式上照猫画虎、修修改改,就不可能真正地实施有效教学。”
是呀!选择了教师就要悉心去做好它,选择了育人的工作首先就要学会爱自己的学生,选择了教学就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独有的风格才是教师最魅力所在,修养会让一位教师更有独特的气质,就像一个人拥有美丽的容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功力,争做科研型教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更大的提高!
研学教育心得(精选14篇)篇二
我从教20xx年,写过一些论文,也有一些论文获奖并发表。近几年,我有幸参加过市镇论文评审,阅读过大量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感到中小学教师在论文写作中有些困惑,本文试图分析之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一、态度不够端正,不想写。
态度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写作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写作行为。开始写论文,都是外在的推力多一些,因为学校要我写,因为评职称要论文等,而不是我喜欢,所以我要写。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的论文是临时去写,拼凑而成。平时没有研究,平时没有收集资料,没有关注、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去实证研讨,等到学校说要交论文了,才临时到网上去东拼西凑一点资料,仓促而成,质量可想而知。
要解决态度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着手。
从学校外部来讲,首先要完善制度,激励、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对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与一定的补贴,进行专项的奖励,在职称的评定、先进的评选、骨干教师的评选时优先考虑。学校要搭建平台,让骨干教师有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比如,让教师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专题讲座。好文章是逼出来的。我个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就是这样逼出来的。去年,因为市科研办安排我到茶山镇、虎门镇等镇区作《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及申报》的专题讲座。我把讲稿写好就是一篇很好的科研论文,获得20xx年市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市教研室安排学科带头人到镇区讲座,我在山区片作了一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我把讲稿整理好,该文获得广东省20xx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一等奖。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如果你对某个专题没有研究,没有思考,没有收集相关的资料,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石碣实验小学的杨奕平老师的论文《优化“主题图”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经过三年的研究,上了10多节研究课,整理收集了近10万字的研究资料,所以他撰写的论文有理有据,既有高度,又有广度和深度,还有可信度,获得东莞市20xx年小学数学年会论文一等奖。
从内部教师个人来讲,要转变观念,树立科研促教的理念,从“苦干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转变。凡是喜欢写文章的老师,往往总是一所学校或一个地方的能师。凡是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总喜欢读他人的文章,这样便能经常学到他人的长处,较好地充实提高自己。凡看到的、听到的教育教学现象,对它的一番认真思考就是研究,思考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写成文章就是学问。这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经验上升到科学,教师的智慧就出现了一个新飞跃,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丰富,教书能力更高,育人本事更大。
其次,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文章也是备课。要写文章就要多看课本、参考资料及其他有关的书籍。看得多了对有关知识就会理解的深刻、掌握的牢固,从而也就会提高授课的质量。特别是自己研究的内容如果与工作直接相关,更可丰富讲课的内容。论文创作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
只有教师从不愿写到乐意去写,论文的水平才会提高。
二、选题没有新意,不好写。
“选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什么”。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因此选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命运。教师常常会觉得,不管写什么,好像都有人写了,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写的论文,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付出再多也没有什么价值。例如,东莞市教育学会20xx年评奖的论文,围绕转化后进学生的论文就有30多篇,其中很多论文泛泛而谈,题目就没有新意,如:《对初中阶段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一些思考》、《小议班主任转化后进学生的点滴体会》等。而有的老师,同样写后进生的转化,切入点较好,角度新,言人所未言,如“单亲家庭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建立qq群,转化后进学生的研究”等。
有些问题别人已经研究过,并有了公认的结论,这个选题就不要再去写了,除非你想推翻已有的结论。比如,《论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我们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十多年了,党和国家都已经做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经没有必要去论述其可行性了了,如果是刚刚推进素质的时候,这样的文章还有研究的必要。
(一)抓住“四点”来选题。
要确立“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选题,策略是抓住“四点”。
1.抓住难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虽然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另外,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惑,比如,近年来盛行“赏识教育”,它适合所有学生吗?难道教育就不能有批评和适当的“惩罚”吗?该如何把握度,有的教师根据这样的疑问提出了“适度惩罚对形成儿童良好行为的效果研究”选题。
2.挖掘亮点。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有的教师善于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的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在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方面很拿手,课堂秩序很好;有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带出了文明班级,这些都可以形成研究的选题。例如,长安中学德育副校长吴房添,对国旗下讲话,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提高国旗下讲话德育功能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普教成果一等奖,并出版了专著《风展国旗舞蓝天》。
3.寻找盲点。盲点就是别人还没有发现的选题。别人已经研究的东西,我们再去研究,往往费力不讨好。在课题研究中如果独辟蹊径,可以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边沿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的课题。如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各个学科,不同年级的老师,很多人在研究,我们再去研究,很难有所突破。石碣序伦小学谢军恒老师,独辟蹊径,开展“组建家庭学习小组,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石碣实验小学的何振环老师,他将小学美术教学和生态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了“小学美术生态式教育的探索》,取得很好的成效,该成果获广东省普教成果二等奖。
4.关注热点。作为中小学教师,要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其前提之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经常阅读教育面的报纸、杂志、经常浏览权威学科教育网站,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多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这样,既有助于研究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际作者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
(二)把握命题的基本要求。
就具体的命题来讲,题目表述要清楚、简洁、新颖。
1.命题表述不清。例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了题目,不知道你要讲些什么。即使要用诗词作题目,建议要有一个副标题“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探索”。
2.命题要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如:“学生惧厌作文心理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惧厌”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所以“心理”二字可以不要。另外,“其”指代不明,也不必要,省掉。因此,文章题目开改为“学生惧厌作文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3.命题太空,没有核心概念。如:“提高小学生书写水平的研究”,题目太大,不易写好。如《汉字书写“三九训练法”的研究与实践》。核心概念是“三九训练法”,《探究回方图形习字法,快速提高学生楷书书写水平的研究》,核心概念是“回方图形习字法”,研究的焦点集中,指向明确。近年来,市教育学会获一等奖的论文,题目都有一个核心概念,如:《“三案定教”集体备课模式的思考》、《苏格拉底“助产术”在现代思想品德讨论课中的应用》等,因为有核心概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资料没有积累,没啥写。
一方面,没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时缺乏论据来支撑你的论点,会难以下笔。
另一方面,如果资料的收集不到位,你不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你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论文,可能别人早已总结,你只是拾人牙慧,徒劳无功。例如,有个教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生字抄写几遍最有效。其实这个问题,美国有位叫赖斯的研究者,早在1892年写成了《无益的拼写练习》一书,指出过多的重复练习是无益的。1981年,上海的一所小学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抄写四遍和八遍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
如何去收集资料,我认为主要的途径有以下八条:
1.从工作中搜集。有心于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每堂课后或每一单元教学后都要认真思考总结,将其写成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
2.从听课中搜集。有些教师为完成学校要求的听课任务去听课,有的教师听课仅仅是抄上板书或课件的文字内容了事,这样的听课是无法为课题研究服务的。确定研究课题后,更要带着问题去听课,选择哪些最有价值的环节、细节或教学方法,及时记录下来。
3.从观察中搜集。处处留心皆学问。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有心人,中小学教师既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种种教育现象进行观察,并随时记录,用心思索,见微知著。
4.从调查中搜集。调查研究是公论的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进行调查的方式,一般有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方法上,可举行座谈会,进行个别谈访,开展问卷调查,等等。
5.从实验中搜集。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记录,整理获得实验数据,包括成功的、失败的、需要改进的各种信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对教育研究来讲,都是最宝贵和最有价值的。
6.从阅读中搜集。开展教育课题研究,一定要学会读书,学会向他人学习。一是写读书笔记。将阅读中获得的材料以及感受较完整地记录。下来。二是做好摘录。将文中有用的部分记录下来并做好分类,以便日后查找。三是做好剪辑。将报纸杂志上对自己研究有用的文字材料剪下来分类保存。
7.利用学术会议搜集。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是搜集教育科研资料的重要渠道。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可以面对面地交流教育研究新成果、新进展或新课题,因此,能使人们获得报刊文件中得不到的信息资料。
8.通过互联网搜索。计算机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上网查询、搜集教育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得教育科研资料的快捷、有效的重要渠道。
四、写作缺乏技巧,不会写。
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写,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确实,科研论文的写作,关键是要多看多写,熟能生巧。
(一)写作时“分块合成”,一气呵成。
初稿的撰写也可采用“分块合成法”,就是将相对独立的各分块分别安排在一定时间内撰写,最后再将各部分精心统筹。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时间上的灵活安排,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而言,撰写的质量也比较容易得到保证。不过在最后统稿阶段还要多下一些功夫,做好宏观把握,否则将影响论文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写不出来时“不要硬写”。写不出有种种原因,对论述的问题认识不充分,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或对所论问题分析不透彻,只见一点,不及其余,或掌握的材料不够充分,或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还末想好等,都可能使文章写不下去。“写不出”正好暴露出自己写作中存在问题,是好事,它说明准备工作还没做好,写作时机还不成熟,这时应明智地停下来,细心地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不硬写”不等于不能再写,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克服了写作中的障碍,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而一旦动笔,就必须趁热打铁、全神贯注、连续不断,把想到的都写出来。尽管有时反过头来看,有些想法很简单、很朦胧,甚至很不成熟,但绝不可轻易放弃。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深入思考,思路已经打开,如果中断,将是十分遗憾的。所以一定要克服一切外界干扰,一鼓作气地写出初稿。
(二)修改时吹毛求疵,反复打磨。
初稿写出之后,首先,要作严格的自我审阅,自我修改。对此,最好先把稿子放一段时间,头脑冷一冷后,再用第三者的眼光,跟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较客观地进行阅读,这样可能更容易发现问题。
在写作时,要能钻进去;在修改时,要能跳出来。在写作时,要“深信不疑”,在修改时,要“吹毛求疵”。甚至要把自己放到论敌的位置上,从鸡蛋里挑骨头,越“苛刻”越好。
如果带着“自我欣赏”的情绪修改自己的论文,那就必然难以下笔。
其次,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还可以请周围的老师或同行审阅,以征求更多的修改意见。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问题,论文撰写者自己难以察觉发现,旁人却很容易看出来。在请别人阅读指正时,一要诚恳,抱着诚恳的态度虚心请教,别人才会以诚相见。提出修改意见;二要虚心,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要认真考虑,寻求其合理性,认真进行修改。好文章是磨出来的。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正是在不断的推敲修改基础上形成的。
(三)选择刊物,积极投稿。
如果你的文章写好后,准备投送刊物编辑部之前,还应根据稿件内容,去了解刊物的特点,明确投稿的方向,以提高录用率。怎样才能选准投稿刊物呢?首先要注意的是把握好投稿的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如是高考复习指导、教材教法分析、解题技巧辅导等方面的文章,一般要有足够的提前量才能配合教学进度。其次要注意“门当户对”与“投其所好”,投稿要能够正中编辑下怀。因此要用心研究各类专业报刊的宗旨和风格,以及栏目特色和近期组稿重点,尽量从已发表的论文中揣摩编辑的“口味”,杜绝投稿的盲目性。如是有关教材教法等适用教师阅读的,就要投向教师刊物;有关学生学法指导等适用学生阅读的,就要投向学生刊物。
初发稿件,暂且不必向门槛高、通道窄的权威期刊“进军”,而是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眼睛向下,紧紧盯住自己最贴近、最熟悉的期刊“钻空子”。一般地,新辟栏目投递稿件的作者少,因而向有此栏目的有关刊物投稿,采用率就大;给缺稿件的栏目撰稿,这方面的稿件被采用的可能性也很大。如果能受到行家的认可或发表,自己则尝试一次成果的欢乐,写作热情会更高,信心会更大。但如果文章不尽人意,受到一次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就此搁笔,那将是十分惋惜的。我坚信这样一句话:多写点,少写点,多少写点;早发表,晚发表,早晚发表。
总之好的论文是逼出来的,好的论文是做出来的,好的论文是磨出来的。只有多读、多写、多思、多积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就一定会写出高水平的论文来。
研学教育心得(精选14篇)篇三
近年来,研学作文在教育界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和体验自然、社会的机会。本人最近参加了一次关于感恩教育的研学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和深入思考,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感恩的重要性和教育的价值,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体会与感悟。
首先,感恩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在活动中,我们走进了一个小山村,看到贫困的山区孩子们的生活情况,他们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却自强不息。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接受生活的挑战,勤劳读书,他们的执着和坚强震撼了每一个到场的孩子。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深刻体验到贫困并不能阻挡感恩之心的发芽。作为一个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学生,深入了解到这种贫困的背后还隐藏着这样的勇气和爱心,我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慨。感恩教育在我们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珍贵的种子,激励着我们珍惜现有的一切,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其次,感恩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感恩教育能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一切幸福和成果来之不易。在活动中,我们参观了许多环保企业和科技公司,了解到他们的艰辛历程,和他们不断努力付出的背后,是无数的艰辛和波折。看着企业家们奋斗的身影,讲解员发自内心地说:“这里是一片有梦想的土地,只有不停砥砺前行,才能形成富饶的土壤。”这个影响深刻的陈述让我深思。我明白了,付出是幸福的源泉,感恩是价值的基石。感恩教育会让我们更加懂得,只有用心匠心建设美好家园,才能够回报社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再次,感恩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研学活动中,我所参与的队伍是一个非常和谐的团队。每个人都抱着愿意为团队做贡献的态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形成了无比的凝聚力。我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大家都能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并且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这让我明白到,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感恩教育让我深刻意识到,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与他人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感恩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每个人都要独立完成一些任务,例如收集资料、撰写报告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管理时间和分配资源的能力。研学活动中的每一天都有严格的安排,我们需要按时完成任务,遵守规则。正是这种自我管理的训练,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重要性,严守纪律,注重效率,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为团队的成果而努力。
通过这次研学作文感恩教育,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和教育的价值。感恩让我们珍惜现有的一切,回报社会;感恩让我们懂得了价值的来之不易,付出是幸福的源泉;感恩让我们懂得了团队的力量,相互信任是团队建设的基石;感恩让我们懂得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自律能够带来自由。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学生所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通过感恩教育的引导,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关爱他人、回报社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长久以来,感恩教育一直在默默地对我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相信,只有内化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才能够真正为我们的成长和未来带来积极的影响。
研学教育心得(精选14篇)篇四
研学素质教育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教育模式,旨在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河北,研学素质教育已经展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塑造品格。我在参与河北研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有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研学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的收获(200字)。
在参与河北研学素质教育活动中,我体验到了与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实地探究、调研和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也提高了我在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同时,研学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让我更好地与同学们共同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
河北研学素质教育的实践让我受益匪浅。首先,培养了我在实践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更加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其次,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我更深刻地了解到我们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最重要的是,研学素质教育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河北研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对教师和学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研学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们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像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学校在组织研学素质教育时,更注重丰富学生的课程和活动内容,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参与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段:对未来发展的期望(200字)。
河北研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初见成效,但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丰富研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希望能够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在研学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能力。最重要的是,希望研学素质教育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形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总结(100字)。
通过参与河北研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教育模式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活学活用,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我相信,随着研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深化,河北的学生们会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成为具有创新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研学教育心得(精选14篇)篇五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人和创造力的结晶。而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年轻一代在学习和实践中,感悟艺术的魅力,获得自我认同和个性塑造的机会。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参加了一次艺术教育研学旅行。在这次旅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研学旅行的意义。
研学旅行是一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我们的艺术教育研学旅行中,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和学习艺术理论,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并切身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意义。
第三段: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艺术时,我们需要不断开拓视野、提高审美水平、感悟人生意义。通过艺术,我们可以了解一定时期和地域的文化特征,领略文化多样性和艺术的创新性。同时,艺术也是我们个性的表达方式。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学习到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并发掘自己的潜能,更好地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
第四段:艺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艺术教育并不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魅力。在学习画画时,我们不是简单照着样板模仿,而是要发扬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理解,并激发他们对艺术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在艺术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参与交流和合作,同时注重培养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五段:总结。
在这次艺术教育研学旅行中,我们不仅体验了艺术展览和实践,也深入了解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艺术是自由和创造的,而艺术教育则是培养这种自由和创造力的方式。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实践和创新,让艺术融入我们的生活和成长中,让创造和美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伴侣。
研学教育心得(精选14篇)篇六
研学教育基地是指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科学为重点内容的一种野外教学方式。在这个开阔的大自然中,学生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并了解科学、人文、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获得体验式的学习。在此次的研学活动中,我不仅展开了对大自然的探索,而且培养了团队意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研学教育基地给我带来的心得体会。
首先,研学教育基地让我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来到了一个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一开始,我对这个地方完全陌生,但是通过导师的耐心解释和引导,我对这个地方的植物、动物、地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在观察昆虫的时候,我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蚂蚁搬家、蝴蝶生蛹等等。通过亲身参与其中,我不仅仅记住了这些知识,更是对科学的研究充满了兴趣。从这次活动中我明白了,要想对一个科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只有亲身体验才是最好的方式。
其次,研学教育基地培养了我的团队意识。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进行考察。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些任务,比如采集标本、记录观察数据等等。我所在的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我们每个人都尽量将自己的任务做到最好,并且及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与合作。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学会了对团队目标的追求。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再次,研学教育基地让我明白了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濒临灭绝的物种,比如野生动物的数量日益减少,某些植物已经很难找到了。这让我深感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越来越受到威胁,而我们人类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看到这一切,我意识到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自然保护中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改变这个问题。
最后,研学教育基地给了我探索未知的勇气。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未知的挑战,比如跋涉沼泽地、攀爬陡峭的山峰等等。这些看似困难重重的任务,却让我充满了挑战的勇气。每当面对困难,我都告诉自己要勇敢前行,不断探索未知,因为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才能进一步成长。正是这种勇气,让我在这次活动中克服了许多困难,并且获得了很多收获。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深深体会到了研学教育基地的独特魅力。它不仅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了我们的团队意识,更让我们意识到了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给了我们探索未知的勇气。我相信,通过这种研学教育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因此,我期待着将来还有更多的研学活动,让我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研学教育心得(精选14篇)篇七
研学旅游是一种以实地参观、实践活动和实际体验为特色的教育方式,旨在通过亲身接触实际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在这次的研学旅游中,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下面,我将就我在研学旅游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体会心得进行总结。
首先,通过研学旅游,我增长了很多知识。我们参观了博物馆、科学实验室、企事业单位等,深入了解了丰富的文化和科技知识。例如,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了解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加深了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在科学实验室中,我亲身体验了科学实验的乐趣,开阔了对科学的见识。这些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是实践运用的经验,让我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研学旅游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在研学旅游中,我们不仅是听别人讲述,更是要自己动手实践。例如,在实地参观企事业单位时,我们亲自操作设备、观察工作过程,并与工作人员交流,这让我亲身体验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我不仅能够更加理解学校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第三,研学旅游促进了我与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在研学旅游中,我们都是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任务和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促使我们在团队之中学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并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点,还能够共同攻克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四,研学旅游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在参观当地风景名胜区时,我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这些美丽的景色以及与大自然的接触,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参观科技园区、企事业单位等地方,我了解到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这拓宽了我的思维方式和视野,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展望和期待。
最后,研学旅游让我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和知识的重要性。在这次研学旅游中,我亲身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收获。我明白了知识是无形的财富,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和财富。因此,我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这次研学旅游,我不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还拓宽了视野和思维方式,让我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和知识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研学旅游这种特色的教育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研学教育心得(精选14篇)篇八
我从教23年,写过一些论文,也有一些论文获奖并发表。近几年,我有幸参加过市镇论文评审,阅读过大量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感到中小学教师在论文写作中有些困惑,本文试图分析之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一、态度不够端正,不想写。
态度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写作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写作行为。开始写论文,都是外在的推力多一些,因为学校要我写,因为评职称要论文等,而不是我喜欢,所以我要写。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的论文是临时去写,拼凑而成。平时没有研究,平时没有收集资料,没有关注、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去实证研讨,等到学校说要交论文了,才临时到网上去东拼西凑一点资料,仓促而成,质量可想而知。
要解决态度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着手。
从学校外部来讲,首先要完善制度,激励、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对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与一定的补贴,进行专项的奖励,在职称的评定、先进的评选、骨干教师的评选时优先考虑。学校要搭建平台,让骨干教师有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比如,让教师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专题讲座。好文章是逼出来的。我个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就是这样逼出来的。去年,因为市科研办安排我到茶山镇、虎门镇等镇区作《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及申报》的专题讲座。我把讲稿写好就是一篇很好的科研论文,获得20__年市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市教研室安排学科带头人到镇区讲座,我在山区片作了一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我把讲稿整理好,该文获得广东省20__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一等奖。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如果你对某个专题没有研究,没有思考,没有收集相关的资料,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石碣实验小学的杨奕平老师的论文《优化“主题图”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经过三年的研究,上了10多节研究课,整理收集了近10万字的研究资料,所以他撰写的论文有理有据,既有高度,又有广度和深度,还有可信度,获得东莞市20__年小学数学年会论文一等奖。
从内部教师个人来讲,要转变观念,树立科研促教的理念,从“苦干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转变。凡是喜欢写文章的老师,往往总是一所学校或一个地方的能师。凡是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总喜欢读他人的文章,这样便能经常学到他人的长处,较好地充实提高自己。凡看到的、听到的教育教学现象,对它的一番认真思考就是研究,思考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写成文章就是学问。这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经验上升到科学,教师的智慧就出现了一个新飞跃,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丰富,教书能力更高,育人本事更大。
其次,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文章也是备课。要写文章就要多看课本、参考资料及其他有关的书籍。看得多了对有关知识就会理解的深刻、掌握的牢固,从而也就会提高授课的质量。特别是自己研究的内容如果与工作直接相关,更可丰富讲课的内容。论文创作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
只有教师从不愿写到乐意去写,论文的水平才会提高。
二、选题没有新意,不好写。
“选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什么”。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因此选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命运。教师常常会觉得,不管写什么,好像都有人写了,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写的论文,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付出再多也没有什么价值。例如,东莞市教育学会20__年评奖的论文,围绕转化后进学生的论文就有30多篇,其中很多论文泛泛而谈,题目就没有新意,如:《对初中阶段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一些思考》、《小议班主任转化后进学生的点滴体会》等。而有的老师,同样写后进生的转化,切入点较好,角度新,言人所未言,如“单亲家庭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建立qq群,转化后进学生的研究”等。
有些问题别人已经研究过,并有了公认的结论,这个选题就不要再去写了,除非你想推翻已有的结论。比如,《论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我们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十多年了,党和国家都已经做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经没有必要去论述其可行性了了,如果是刚刚推进素质的时候,这样的文章还有研究的必要。
(一)抓住“四点”来选题。
要确立“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选题,策略是抓住“四点”。
1.抓住难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虽然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另外,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惑,比如,近年来盛行“赏识教育”,它适合所有学生吗?难道教育就不能有批评和适当的“惩罚”吗?该如何把握度,有的教师根据这样的疑问提出了“适度惩罚对形成儿童良好行为的效果研究”选题。
2.挖掘亮点。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有的教师善于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的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在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方面很拿手,课堂秩序很好;有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带出了文明班级,这些都可以形成研究的选题。例如,长安中学德育副校长吴房添,对国旗下讲话,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提高国旗下讲话德育功能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普教成果一等奖,并出版了专著《风展国旗舞蓝天》。
3.寻找盲点。盲点就是别人还没有发现的选题。别人已经研究的东西,我们再去研究,往往费力不讨好。在课题研究中如果独辟蹊径,可以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边沿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的课题。如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各个学科,不同年级的老师,很多人在研究,我们再去研究,很难有所突破。石碣序伦小学谢军恒老师,独辟蹊径,开展“组建家庭学习小组,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石碣实验小学的何振环老师,他将小学美术教学和生态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了“小学美术生态式教育的探索》,取得很好的成效,该成果获广东省普教成果二等奖。
4.关注热点。作为中小学教师,要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其前提之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经常阅读教育面的报纸、杂志、经常浏览权威学科教育网站,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多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这样,既有助于研究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际作者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
(二)把握命题的基本要求。
就具体的命题来讲,题目表述要清楚、简洁、新颖。
1.命题表述不清。例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了题目,不知道你要讲些什么。即使要用诗词作题目,建议要有一个副标题“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探索”。
2.命题要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如:“学生惧厌作文心理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惧厌”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所以“心理”二字可以不要。另外,“其”指代不明,也不必要,省掉。因此,文章题目开改为“学生惧厌作文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3.命题太空,没有核心概念。如:“提高小学生书写水平的研究”,题目太大,不易写好。如《汉字书写“三九训练法”的研究与实践》。核心概念是“三九训练法”,《探究回方图形习字法,快速提高学生楷书书写水平的研究》,核心概念是“回方图形习字法”,研究的焦点集中,指向明确。近年来,市教育学会获一等奖的论文,题目都有一个核心概念,如:《“三案定教”集体备课模式的思考》、《苏格拉底“助产术”在现代思想品德讨论课中的应用》等,因为有核心概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资料没有积累,没啥写。
一方面,没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时缺乏论据来支撑你的论点,会难以下笔。
另一方面,如果资料的收集不到位,你不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你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论文,可能别人早已总结,你只是拾人牙慧,徒劳无功。例如,有个教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生字抄写几遍最有效。其实这个问题,美国有位叫赖斯的研究者,早在1892年写成了《无益的拼写练习》一书,指出过多的重复练习是无益的。1981年,上海的一所小学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抄写四遍和八遍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
如何去收集资料,我认为主要的途径有以下八条:
1.从工作中搜集。有心于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每堂课后或每一单元教学后都要认真思考总结,将其写成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
2.从听课中搜集。有些教师为完成学校要求的听课任务去听课,有的教师听课仅仅是抄上板书或课件的文字内容了事,这样的听课是无法为课题研究服务的。确定研究课题后,更要带着问题去听课,选择哪些最有价值的环节、细节或教学方法,及时记录下来。
3.从观察中搜集。处处留心皆学问。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有心人,中小学教师既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种.种教育现象进行观察,并随时记录,用心思索,见微知著。
4.从调查中搜集。调查研究是公论的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进行调查的方式,一般有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方法上,可举行座谈会,进行个别谈访,开展问卷调查,等等。
5.从实验中搜集。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记录,整理获得实验数据,包括成功的、失败的、需要改进的各种信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对教育研究来讲,都是最宝贵和最有价值的。
6.从阅读中搜集。开展教育课题研究,一定要学会读书,学会向他人学习。一是写读书笔记。将阅读中获得的材料以及感受较完整地记录。下来。二是做好摘录。将文中有用的部分记录下来并做好分类,以便日后查找。三是做好剪辑。将报纸杂志上对自己研究有用的文字材料剪下来分类保存。
7.利用学术会议搜集。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是搜集教育科研资料的重要渠道。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可以面对面地交流教育研究新成果、新进展或新课题,因此,能使人们获得报刊文件中得不到的信息资料。
8.通过互联网搜索。计算机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上网查询、搜集教育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得教育科研资料的快捷、有效的重要渠道。
四、写作缺乏技巧,不会写。
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写,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确实,科研论文的写作,关键是要多看多写,熟能生巧。
(一)写作时“分块合成”,一气呵成。
初稿的撰写也可采用“分块合成法”,就是将相对独立的各分块分别安排在一定时间内撰写,最后再将各部分精心统筹。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时间上的灵活安排,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而言,撰写的质量也比较容易得到保证。不过在最后统稿阶段还要多下一些功夫,做好宏观把握,否则将影响论文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写不出来时“不要硬写”。写不出有种.种原因,对论述的问题认识不充分,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或对所论问题分析不透彻,只见一点,不及其余,或掌握的材料不够充分,或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还末想好等,都可能使文章写不下去。“写不出”正好暴露出自己写作中存在问题,是好事,它说明准备工作还没做好,写作时机还不成熟,这时应明智地停下来,细心地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不硬写”不等于不能再写,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克服了写作中的障碍,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而一旦动笔,就必须趁热打铁、全神贯注、连续不断,把想到的都写出来。尽管有时反过头来看,有些想法很简单、很朦胧,甚至很不成熟,但绝不可轻易放弃。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深入思考,思路已经打开,如果中断,将是十分遗憾的。所以一定要克服一切外界干扰,一鼓作气地写出初稿。
(二)修改时吹毛求疵,反复打磨。
初稿写出之后,首先,要作严格的自我审阅,自我修改。对此,最好先把稿子放一段时间,头脑冷一冷后,再用第三者的眼光,跟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较客观地进行阅读,这样可能更容易发现问题。
在写作时,要能钻进去;在修改时,要能跳出来。在写作时,要“深信不疑”,在修改时,要“吹毛求疵”。甚至要把自己放到论敌的位置上,从鸡蛋里挑骨头,越“苛刻”越好。
如果带着“自我欣赏”的情绪修改自己的论文,那就必然难以下笔。
其次,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还可以请周围的老师或同行审阅,以征求更多的修改意见。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问题,论文撰写者自己难以察觉发现,旁人却很容易看出来。在请别人阅读指正时,一要诚恳,抱着诚恳的态度虚心请教,别人才会以诚相见。提出修改意见;二要虚心,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要认真考虑,寻求其合理性,认真进行修改。好文章是磨出来的。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正是在不断的推敲修改基础上形成的。
(三)选择刊物,积极投稿。
如果你的文章写好后,准备投送刊物编辑部之前,还应根据稿件内容,去了解刊物的特点,明确投稿的方向,以提高录用率。怎样才能选准投稿刊物呢?首先要注意的是把握好投稿的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如是高考复习指导、教材教法分析、解题技巧辅导等方面的文章,一般要有足够的提前量才能配合教学进度。其次要注意“门当户对”与“投其所好”,投稿要能够正中编辑下怀。因此要用心研究各类专业报刊的宗旨和风格,以及栏目特色和近期组稿重点,尽量从已发表的论文中揣摩编辑的“口味”,杜绝投稿的盲目性。如是有关教材教法等适用教师阅读的,就要投向教师刊物;有关学生学法指导等适用学生阅读的,就要投向学生刊物。
初发稿件,暂且不必向门槛高、通道窄的权威期刊“进军”,而是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眼睛向下,紧紧盯住自己最贴近、最熟悉的期刊“钻空子”。一般地,新辟栏目投递稿件的作者少,因而向有此栏目的有关刊物投稿,采用率就大;给缺稿件的栏目撰稿,这方面的稿件被采用的可能性也很大。如果能受到行家的认可或发表,自己则尝试一次成果的欢乐,写作热情会更高,信心会更大。但如果文章不尽人意,受到一次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就此搁笔,那将是十分惋惜的。我坚信这样一句话:多写点,少写点,多少写点;早发表,晚发表,早晚发表。
总之好的论文是逼出来的,好的论文是做出来的,好的论文是磨出来的。只有多读、多写、多思、多积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就一定会写出高水平的论文来。
研学教育心得(精选14篇)篇九
近年来,珠海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作为一名学生代表,我有幸参与了珠海的研学素质教育项目,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此,我想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其他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首先,研学让我在实践中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研学活动中,学生扮演者积极地角色,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等方式,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例如,在一次科学研学活动中,我们去了珠海市一个著名的科技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亲眼目睹了科技创新的过程。这样的亲身体验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科技的重要性,并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其次,研学活动拓宽了我的视野。通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历史遗址等地,我了解到了许多以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和文化。例如,在一次艺术研学活动中,我们去了一家知名艺术馆参观了一场当代艺术展览。在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具有创意的艺术作品,感受到了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力。这些新的视野让我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主动地去了解并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再次,研学活动培养了我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许多研学项目中,我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共同努力和协作,我们不仅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还深化了对彼此的了解。例如,在一次历史研学活动中,我们分组前往珠海市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进行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我们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并通过密切的合作达到最佳的效果。
此外,研学活动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一次科学实验研学活动中,我们需要研究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面对实验中的困难,我学会了不轻易放弃,不断探索解决方案。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我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并顺利完成了实验。
总而言之,珠海的研学素质教育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通过实践学习、拓宽视野、培养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得以全面发展。我相信,在珠海研学素质教育活动的持续推进下,更多的学生将能够受益,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研学教育心得(精选14篇)篇十
第一段:引言(150字)。
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研学素质教育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和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加了成都地区的研学素质教育活动,深受启发和激励。下面,我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谈我对于成都研学素质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参与体验(250字)。
在成都的研学素质教育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参观了成都熊猫基地。通过亲身接触和观察,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熊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我还参加了许多与大熊猫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清洗熊猫园区、帮助喂食熊猫等,从而亲身感受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不仅增加了对大熊猫的了解,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体验到了研学素质教育的魅力。
第三段:知识的拓展(300字)。
在成都研学素质教育活动中,我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例如,我参观了四川博物馆,了解了川文化的珍贵历史和文物。我还参观了成都研究基地,了解了一些前沿科研项目,接触了很多科学家。这些都为我打开了新的知识视野,让我更加热爱学习,并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不仅仅是在纸上学到了知识,更是通过实践学会了运用这些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段:个人成长(300字)。
通过参与成都研学素质教育活动,我不仅仅是学到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个人的成长和变化。首先,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在活动中,我们常常需要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没有老师的指导和答案。这要求我们自己动脑筋,展开独立思考。其次,我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各种任务。最后,我更加自信和勇敢。在活动中,我们需要与陌生人交流合作,需要面对一些新的挑战。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参与成都研学素质教育活动,我不仅仅是学到了新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我也经历了个人的成长,变得更加独立自主、自信勇敢。研学素质教育的魅力在于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我深信,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将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并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成都研学素质教育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难忘的成长经历。
研学教育心得(精选14篇)篇十一
第一段:开头引言。
“艺术教育研学旅行”是在艺术教育中权威性较高的说法。作为一位学生,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样一次旅行。本次研学旅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教育的魅力和其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体验和感悟。
第二段:印象深刻的景点介绍。
在本次旅行中,我参观了许多印象深刻的景点,我最喜欢的是拜占庭艺术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和珍品。这里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价值。在这里,我对于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我还去了很多美术馆和艺术展览,这些地方都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丰富性。
第三段:对于艺术教育的思考。
艺术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美学视野和颜色感觉,并且还能提高我们对于各种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学习中,我们总是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应试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艺术的体验和体会,让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变得单一。这次研学旅行让我认识到,更全面地拥有一份丰富的教育,生活将会更具乐趣和质量。
第四段:对于研学旅行有益的影响。
参加研学旅行,除了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还有许多不可替代的好处。这次研学旅行也告诉了我们怎样独立自主地旅行,怎样经受压力和挑战。另外,在研学旅行中,我们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第五段:总结结论。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认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像这样的研学旅行让我们认识到,旅行不仅仅可以传递知识,更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很感谢能够有机会参加如此精彩的旅行,我的素质和视野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我相信这次研学旅行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研学教育心得(精选14篇)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100字)。
人生是一场旅行,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才能不断得到成长。研学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有幸参观了启行研学教育基地,深受其研学教育模式的启发和感召。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体验和感受。
第二段:宣传介绍(200字)。
启行研学教育基地位于郊外,环境优美,占地面积广,拥有先进的教育设施和齐全的教育资源。在我的参观过程中,我目睹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研学教育活动。比如,在科学实验室,我们进行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不仅观察到了有趣的化学反应,还亲手动手进行了一次小实验。此外,还有农田体验活动,我们了解到了农田管理的诀窍和劳动农民的辛苦。还有鲁迅纪念馆的参观,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了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为中华民族崛起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第三段:亲身体验(400字)。
除了参观,我还有幸亲身参与了研学教育活动。比如,我们分组进行了户外拓展训练。这项活动帮助我们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信任的建立。无论是翻越高墙、攀爬绳梯,还是穿越障碍林地、搭建木桥,每个任务都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深感到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四段:关键收获(300字)。
在启行研学教育基地的参观和体验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首先,我认识到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课堂,实践和亲身体验更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这也启发了我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实践的重要性。其次,研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启行研学教育基地,我们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了解到了许多与课堂无关的知识和技能,这让我们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和动力。最后,我还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户外拓展训练,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第五段:总结(200字)。
参观启行研学教育基地,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研学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各种活动,我得到了许多实际的收获和感悟。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中,我会更加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研学教育中来,通过实践和亲身体验,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充实。
研学教育心得(精选14篇)篇十三
福建研学素质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教育方式,通过参与各种研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并培养各方面的素质。我有幸参与了福建研学素质教育项目,并从中受益匪浅。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我体验到了福建地域特色的文化,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二段:参观福建土楼。
参观福建土楼是本次研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去了南靖土楼群,感受到了土楼的独特魅力。土楼是福建独有的建筑形式,它融合了宗教、文化和社会功能。在土楼内部,我们看到了居民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了土楼文化的沉淀。参观土楼让我明白到,传统文化是我们珍贵的财富,需要去发掘和传承。
第三段:学习福建武术。
学习福建武术是另一个让我难忘的经历。福建武术以其独具特色的风格而闻名于世。我们学习了少林拳和南少林拳,感受到了福建武术的精髓。通过跟着武术教练的指导,我们练习了拳法、招式和身法,并体验到了武术的内外兼修。学习武术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还培养了我们的意志力和集中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武术的表面功夫,更明白了武术教育中蕴含的品德教育。
第四段:参加福建民俗活动。
在福建研学素质教育活动中,我们还参加了各种民俗活动,如鼓山庙会、狮岭龙舟竞赛等。这些活动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生活,让我们与福建当地的居民互动交流。在鼓山庙会上,我们看到了各种传统表演,品尝了地道的福建美食。在龙舟竞赛中,我们亲身参与划船,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热闹气氛。参加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第五段:反思与收获。
通过参与福建研学素质教育项目,我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福建这片土地上独特的土楼建筑和武术文化,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而参加各种民俗活动,使我在与人交往、与团队合作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我相信,通过这样的研学活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会获得更加可靠的基础。
总结:
福建研学素质教育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育方式。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并培养各方面的素质。福建研学素质教育项目不仅让我们了解到福建的独特文化,还培养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我相信,福建研学素质教育将会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研学教育心得(精选14篇)篇十四
近年来,研学时间教育活动逐渐被很多学校所推崇和使用。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更可以亲身体验、感受现实社会的丰富多彩和生动有趣。而我也有幸能够参加一次研学时间教育活动,接下来,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与感悟。
第一段:活动前期——期待与准备。
在了解研学时间教育活动后,我非常期待这次活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研学时间教育活动。在活动前期,我通过对目的地的了解了解和相关资料的阅读,对这次活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我还在家里准备了备用雨衣、旅游鞋、相机等必备物品。在期待和准备中,我对这次活动充满了期望和好奇。
第二段:活动过程——感受与体验。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更多的体验和感受。我们先去了一家赏花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亲身感受花开花落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接着,我们去了一座峡谷,爬上一座较高的山峰,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沐浴在美丽的瀑布中,感受清新而甜蜜的空气;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户外活动,感受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珍贵的体验和感悟,这些感受让我受益良多。
第三段:活动后期——反思与总结。
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开始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总结活动的得失和经验,以期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我也做出了自我反思,并在反思和总结中寻找机会,探索自我优势和潜力。更重要的是,在思考中我们发现,活动的收获不仅来自我们的体验和感受,它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收获了成长。
第四段:心得体会——成长与启示。
通过这次研学时间教育活动的亲身体验,让我发现了很多自己未曾发觉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劣势,这对我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这次活动给我带来了反思、创新、和领导力的三个启示,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此为指导,持续提高自己的发展和成长。
通过亲身体验,我深刻认识到研学时间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给予我们知识的启迪,更可以让我们亲身参与到实践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妙和多彩。这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情感认知和探索能力,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这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对于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进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研学时间教育活动是一种理念先进、内容丰富的教育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亲身参与与体验,感受生活的魅力,获取自我认知和成长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和参加这样的活动,将其视为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机会,推进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