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范本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某个领域的规范和特点。在总结写作时,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范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使我们的总结更有深度和人文关怀。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一
高挑时尚的26岁盲女林妍,12岁因视力矫正手术失败而失明,坚强的她通过努力被评为沈阳十佳残疾人创业标兵。父亲因病离世,她和母亲万分悲痛,心理和生活一直处在抑郁中。直到今年4月,经过两年的申请而获得的中国首批导盲犬之一——sherry来到她身边。sherry是只训练有素的导盲犬,和它走在路上,林妍重新找回了健全人的感觉。对林妍来说,sherry不是一只狗,而是伴侣,是亲人。她深信sherry是她前世走失的家人,今世回来要重新相伴一生。
2.“爱心妈妈”韩婷。
“80后”的韩婷,辽宁大连人,是10个月大宝宝的妈妈。她看到同样是10个月大的小王涵被严重烫伤,心疼地流下眼泪。她在网络上组织成立“王涵爱心妈妈群”,呼唤大家对王涵的关心;她在现实中忙前忙后,用实际行动照顾这个受伤的孩子。在她的感召下,社会各界为小王涵捐治疗款17万元,孩子的伤势得到治疗。她是网友熟知的“韩小宝”,她是80后的“爱心妈妈”。
3.“朵朵爸爸”赵长萱。
女儿刚出生就患有脑瘫,14个月大时又被诊断患有癫痫。50岁老来得女的赵长萱,这位来自哈尔滨的伟大父亲,5年如一日,用他最深沉、最厚重的爱,为女儿撑起了一片天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当《让世界充满爱》的动人旋律在耳畔轻轻流淌,从“唯朵至珍”,到唯爱至真,“朵朵爸爸”感动万千网民,也向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父爱如山,静默无声,不求回报;父爱似海,深沉宽广,足以包容一生。
4.“新阿福”香港义工:曾敏杰。
作为一名事业有成的香港人,曾敏杰始终心怀祖国。他热衷于内地的儿童公益事业,先后帮助多名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玉树地震发生后,他又作为义工去灾区探望孤儿,发起公益活动,购买孩子们急需的炉子、棉鞋、帐篷等物资。就在将物资送往玉树最偏远的村寨时,他和同伴遭遇意外,不幸遇难。他被网民誉为“新阿福”,他的善心善举让我们看到,爱心无地域,真爱暖人间。
5.“最美洗脚妹”刘丽。
29岁的刘丽,是个来自安徽的农村姑娘。因家境贫寒,14岁的她便辍学,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辗转于湖北、江苏等地,做过服务员、保姆,如今已在足浴城干了十年“洗脚妹”。然而,为了“生计”打拼的她,却把辛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捐给了120名贫困学生,自己却依然过着朴素的生活。这个平凡的打工妹,奉献的不仅是爱心,还有对下一代命运改变的期盼。刘丽的事迹传开后,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6.农民工歌手“旭日阳刚”
他们曾干过搬运工、建筑工、锅炉工,去过新疆、陕西,也曾生活困顿难以为继,但偶然间一段即兴自拍的翻唱歌曲《春天里》的网络视频,赢得了上千万的点击量,其真情实感令无数网友感动落泪。民工版《春天里》,他们是在唱自己,唱出了辛酸生活,也唱出了顽强执着。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游离的农民工群体以及无数怀揣梦想的北漂们,同样需要关注,需要尊重。这是他们的心里话。
7.“微博男生”王凯。
8月,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当天,身处灾区的19岁男孩王凯“习惯性”地用手机拍下黑暗中一盏微弱的烛火,并配以文字上传微博。这条微博使王凯成为全国图文“报道”灾情的第一人,成为连接外界和灾区的桥梁。而后,他奔波于灾区并通过手机在微博上记录见闻,被冠以“微博男生”、“一个人的通讯社”等称号。灾难使这个“90后”男生学会坚强和担当,在虚拟与现实的“灾难战场”,“90后”不仅显得可爱,更令人感到可亲可敬。
8.支教女老师蔡加芹。
10个贵州大山深处的孩子,最大的梦想是“看看山外的世界”。支教女老师蔡加芹和一帮热心网友,在虚拟与现实间游走,帮助他们成就了一段“不可能的'旅程”。然而,重新回到大山深处,土坯房依旧阴暗,曾经的美好会否又成残忍·谁能够告诉我们,这些孩子未来将经历怎样的人生·在山这边与海那边丈量,或许,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双脚,穿过泥泞,走向人生的世博。
9.“大凉山送衣人”俄木尔坡。
彝族小伙俄木尔坡曾经是个山里娃,现在是四川大凉山美姑县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从开始,他开设博客,通过网络为贫困彝乡寻求爱心捐助,在大凉山与网友之间架起了一座网络桥梁。5年来,俄木尔坡通过网络让50多个村的贫困村民累计得到了30多万件衣物、棉被等捐赠物资,还有5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得到了每年400元至4000元不等的资助。他是网友眼中的“爱心包裹”传送人,是凉山人眼中的“送衣人”
10.“路灯下的芭蕾女孩”姚启凤。
出生在成都市一户低保家庭的姚启凤,从小对舞蹈痴迷并颇有天赋。为坚持舞蹈梦想,一片夜空一片毯,每晚在昏黄的路灯下苦练芭蕾。小启凤坚定顽强的寻梦经历,深深打动了网友。10月底,小启凤从街边路灯下的露天广场“舞”到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表演了主题为“梦想”的芭蕾舞,圆了她登上真正舞台的梦想。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人群,坚定寻梦的执着和难能可贵。
11.“袖珍人”董志军。
爱情,常人眼里普通的字眼,在23岁的董志军和21岁的袁婉瑜眼里却曾经不可望更不可及。故事的男主人董志军家住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由于患有先天性佝偻病,四肢发育畸形,身高只有80厘米,被称为“袖珍人”。女孩袁婉瑜是广东肇庆人,1岁时因为意外被火烧伤了脸、头部和左手,左手只剩下了手掌,没了鼻子,来她不能闭眼睡觉,导致视力受损严重。这两个自信乐观、自尊独立的残疾人通过网络走在了一起,并相约走下去,诠释出“残疾人只要勇敢走进阳光、一样会有动人的真情,总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天空”。
12.“基层干部楷模”李彬。
在驻村挂职的最后7天,他积劳成疾住进医院,乡亲们闻讯后,送来家养的鸡鸭、上千只千纸鹤、写满祝福与签名的大油布……作为一名村官,李彬在三年内,让福建省鲜水村人均收入翻了三倍,让泥泞的山路变成了平坦的公路,让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农民们拥有了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他让我们明白,无论官职大小,只要为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就把你放在心里。纷扰的虚拟世界,总有不灭的梦想书写美丽,总有平凡的坚守创造奇迹!
13.“平民英雄”卢续。
25岁的长春小伙卢续,一个普通的房地产公司职工,在吉林永吉巨大洪灾面前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与勇敢,成功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他的身上,让人看到源自于人内心最本质的一种温暖与力量。当“救人视频”出现在网络上,被无数网友不断“顶”起,几天内点击量达数百万次,一度成为网络上“最揪心”“最感动”的暖流。灾难面前,一个又一个卢续告诉我们: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在这些平凡人身上,到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与温暖。
14.“赤脚哥”戚新峰。
洛阳市突降暴雨,市内一交通要道水深及膝,积水深达40厘米,交通拥堵不堪。交警戚新峰在水中指挥交通。虽然穿着雨衣,但由于涉水时间较长,他的裤子都已湿透。紧张的疏导中,一只皮鞋被水冲走了,他索性把另一只鞋也脱掉,继续淌水指挥。戚新峰雨中指挥交通、援手被困群众的视频,被网友传至大河论坛,迅速走红。网友称戚新峰为“赤脚哥”,他在平凡中创造感动,在风雨中彰显无私。
15.“最好的妈妈”买尼沙汗·沙吾提。
买尼沙汗·沙吾提,一名新疆昌吉市的普通维吾尔族妇女,尽管家境贫困,却毅然与丈夫收养一名汉族弃婴,13年不离不弃,视如珍宝。如今,当年被收养的女孩已经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中生,一家四口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维汉两族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这段感人故事一经网络视频形式推出就在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感叹维汉团结友爱,人间真情可贵,祝福他们全家幸福。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二
曹操一统北方挥师南下之时,刘备还如丧家犬般东躲西藏,当然,后来玄德也是成就了霸业的。因此,我们不妨把刘备看作是期货,曹操自然而然,该算现货。那么,女人选择曹操还是刘备更为划算?在我看来,两者皆非,最划算的,其实该选孙权。
辛弃疾曾言:“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选夫嫁人,亦当如孙仲谋。
现货曹操,拥兵百万,且挟天子,似乎算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不然。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三国志》全书共分六十五卷,其中《魏书》就达三十卷。然而,就是这几乎近一半的笔墨中,曹操的女人所拥有的份额,却远不及刘备、孙权的女人,仅有一位------卞后,也就是曹丕、曹植的母亲。
将这解释为史料的残缺,难以服众,说是陈寿对曹氏集团有意见,也说不通,那么曹操感情专一,仅有这个女人?这更不靠谱,铜雀春深,又岂为一人所建。解释只有一个,陈寿无从记录。曹操当时的地位,说其是天子,绝不为过。那天子后宫那点事,又岂足为外人道也?女人于他,只是玩物、饰品罢了。想来如果不是为了“以究一国之体”,卞氏这个“本倡家”的女人,也难得列于史。
选择现货男人,固然衣食无忧,但是,同时也得承受“侯门一入深似海”的孤独,安心做自己的金丝雀,默默“宫花寂寞红”。
再说期货刘备的不可取性。
有史可寻的,刘备曾先后有过四个老婆,分别是糜、甘、孙、吴四夫人。然而这四个女人大多成为了悲剧:糟糠之妻糜夫人,可以说是刘备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正因有她开始的资助,刘备才得以起家,结果大约是因过度操劳,早逝。甘夫人也算与其共患难,却也一生多舛。最悬的一次,是被扔在了当阳长坂,幸亏有赵子龙,方才“得免于难”,最后也是早逝。至于后来被追尊为皇后,不过是诸葛亮为明《春秋》之义的做作,与她也没有什么关系。至于孙夫人孙仁,她的婚姻只是一场政治博弈的产物,谈不上什么选择权,到后来干脆没有了下文。
只有穆皇后吴夫人,这个改嫁的寡妇做了些日子的皇后,还当了几年皇太后,不过那时玄德也已死了,蜀国也到了“廖化作先锋”的没落时代,怕也谈不上什么幸福。
可见,做期货刘备的女人,多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究其原因,只因刘备自己一生尚未有过几天清闲日子,成天寄人篱下,东奔西走,做着自己“匡复汉室”的春秋大梦,他又哪有时间善待自己的女人?等到他完成了从“贫一代”到“富一代”的华丽转身,这个成功男人背后站着的那个女人,多半已经数易其人了。
女人选择期货男人,或许能成就一段感人的传说,但是,其中滋味,是很不好受的。甚至连“寂寞红”的资格都没有,便已匆匆凋落。
最后,我们来看孙权。
《三国志》中,对于孙权的后宫介绍,可以说是最为详尽的,其谢、徐、步、潘以及二王六位夫人一一亮相历史舞台,演绎着一出出或悲或喜的故事。
究其原因,孙权首先不同于曹操般权倾天下,他依旧需要奋斗,时而结盟刘备,时而称臣于曹操,以保自己东南一隅。然而比起同样艰苦奋斗的刘备,他却又不同。
刘备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孙权却是“子承父业”、“兄终弟及”,从父兄手里接过接力棒。
如果将曹操比作富一代,刘备比作贫一代,那么孙权,就是有斗志的富二代。这样的男人,自然优于现货曹操与期货刘备,属抢手货,是择夫的首选。
当然,“孙权”属于少数,于寻常女人而言,可遇不可求。如果硬要在现货“曹操”与期货“刘备”之间作出选择,笔者更倾向于“曹操”。毕竟,“铜雀春深锁”,总要好过“见弃长坂坡”。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三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优秀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璀璨的文化背后,当然不能缺少创造文化的伟人。
他,或许你并不陌生,他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百里”;一叶经舟,“惟见长江天际流”。他便是人称“诗仙”的李白。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多了几分灵动的神气!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
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这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黑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了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使自己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处闪光点。
历史之所以有纪念意义,就是因为有无数故事值得我们留恋,无数伟人值得我们怀念。
想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就需要我们的继承与发扬,使每一位历史伟人不仅名留史册,也永远融进我们心中。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四
孙叔敖,中国春秋时期楚国水利家。名敖,字孙叔、艾猎。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东南)人。楚庄王时官令尹。约公元前6,在期思雩娄(今河南商城东)主持兴修水利,建成中国最早的渠系工程——期思雩娄灌区。据记载他还曾主持修建芍陂(今安徽寿县安丰塘),在今湖北江陵一带也兴修过水利。
楚相孙叔敖搞定货币改革的变通智慧。
春秋时有一天,楚相孙叔敖见到了楚庄王,就邀请庄王到市场上去转转。庄王来到了市场上,见市场上冷冷清清,便质问道:‚你不是说市场很火热吗?‛孙叔敖说:‚大王,自从改用大钱后,钱币比以前重了很多,运钱的马车要用八匹马,原来的路太窄,做生意流通的钱币进不来,无法做生意啊!‛庄王说:‚有那么严重吗?‛孙叔敖接过话茬说:‚不但路要加宽,改用大钱后,装钱币的房子也增多了,搬运钱币的人手也增加了,你得给他们钱养活他们。
货物流通不畅,一些人无事可做,社会就不稳定。我觉得,使用大钱有害无益,意义不大!‛庄王听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说:‚那就还是用以前的小钱吧!‛很多时候,有些人的决策往往是摸摸脑袋,一时兴起而做出的,不免有些盲目,作为执行者,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快就能发现其中的弊端,要改变这种局面,不能直来直去,需用迂回的方式,巧妙变通,使人乐于接受。
【名师解读】作为为官楷模,孙叔敖自有他独特的为官之道。他以“市场火热”为由,巧妙地把楚庄王带到市场,待楚王质问时,他从路窄、装钱币的房子少、搬钱币的人手少等方面力陈使用大钱的弊端,从而说服了楚王。在生活中,我们向他人提出意见或建议时,不妨也变通一下,采用迂回方式,这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适用话题】决策变通说话技巧。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五
国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称号。系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银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抗战勋章获得者。
做冯玉祥的女儿不容易。
冯玉祥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他出身贫寒,凭借自己的艰苦奋斗逐步升至将军,地位显赫,但他始终不忘根本,对子女的教育一直很重视。
1925年,冯理达在天津呱呱坠地。对这个女儿,冯玉祥除了教育要认真读书,要有真才实学,要勤俭过日子,不允许奢侈浪费之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不要当大家闺秀,要自爱,要自强,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生活。‛所以,从很小的时候起,冯理达就被要求练字,每周要写100个大字,1000个小字;每天必须要细心、恒心地写日记,并且万不可间断,越详细越好;每天要到室外耍大刀,即使天寒地冻、刮风下雨也不例外;经常要给警卫员拆洗被褥;要承担家务劳动,包括收拾屋子缝补做饭等;要练习刺绣;给一块土地,要学会耕作。
严格、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冯理达心里深深播下了自强自立的种子。后来,她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免疫学、消毒学、流行病专家。
【名师解读】做冯玉祥的女儿真是不容易,除了要文武双全,还要会耕地种田。冯玉祥自己出身贫寒,因此在教育儿女方面也非常重视这些。学习这些除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也是在告诉孩子,勿忘根本,培养好习惯好品格是成功的奠基石。
【适用话题】不忘本出身家教自立自强习惯。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六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茎兰兰担i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七
学写人物出场(网友来稿)。
江西省清江中学李弗不。
在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塑造人物的最初起点,是在读者“空白”的脑海中,打下的第一个烙印。它好像早晨森林中响起的第一声鸟鸣,划破了沉寂,引起入林者的注意,使你非顺着声音窥视这鸟的全貌不可。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好多同学似乎不太注重人物的出场,在他们的作文中,或是自己站出来,喋喋不休地交代人物的姓名、籍贯,出生年月,高矮胖瘦;或是通过作文写到的人物的大段对话,从油盐酱醋茶唠起,直至孙儿孙女媳妇……一篇作文中如有几个人物,每个人物出场时,都有那么一套程式。试想,这种酷似政工干部,宣读履历表的人物出场法,怎不使我们读者望而生厌。
如何安排人物出场?一些著名作家的写作经验,是值得鉴赏的。赵树理笔下的人物出场,从不作孤立静止的介绍,而是让人物一出场,就进入矛盾冲突之中,从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譬如,《小二黑结婚》中,迂腐软弱的二诸葛,是在群众一片“不宜栽植”的揶揄声中出场的;而从“米烂了”声中走出来的,却是风流泼辣的老来俏--三仙姑。作者巧妙地通过“神仙的忌讳”,这一喜剧性的小故事,以对比手法,把迷信害己的二诸葛和装神骗人的三仙姑,一前一后地推上了场,虽只寥寥数笔,却神情毕肖。
端木蕻良的《曹雪芹》中占姐儿(曹雪芹的乳名)的出场,则又是一番风格。作者不惜笔墨,花了三章的.篇幅来写。先是康熙晏驾后,允祯夺官,弄得曹府惊恐不安,太夫人深恐灾难临头,寄希望于占姐儿,偏偏这时候占姐儿不见了。于是合府上下乱作一团,又是求签,又是占卜。小说中许多人物便在寻找占姐儿时,纷纷亮相,从太夫人、生母、养娘,直至老仆、奶娘、书童。虽是个个喊占姐儿,但又各怀一腔心思。有的急在心里,有的急在口上;有的担心家族利益,有的出于深情厚爱;有的深怕怪罪,有的为了讨好。就在这一片呼叫声里,占姐儿出场了。原来他像个猫儿,正躲在画舫里看《女仙外传》呢。作者不愧为大手笔。这里采用了“蓄势”的手法,在占姐儿出场前着力铺垫,以此显示他在家族中的特殊地位,勾出了他的大致轮廓。读者越是热望他出场,作者却越是让他迟迟不出,使你不得不跟着书中人一道,呼唤占姐儿,寻找占姐儿。
人物怎样出场,并无一定的规律或模式,而是因作者独特的构思而异,因作品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而异。但无论是怎样的出场,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让人物一出场,就显示个性,一出场就抓住读者的心弦。再读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名有姓者不下四百人,较为活跃者不下百人。有的贯穿始终,有的昙花一现,但众人多有个性。不仅所作所为从不雷同,而且各自出场也决不相混,每个人的出场都十分切合其自身的性格。试以黛玉、宝钗二者为例,便管窥一斑。黛玉是带着丧母离父的悲痛出场的:一乘小轿、一个丫头、一个乳娘,心里想的是“不要多说一句话,不要多走一步路”,使读者感到,这是个孤苦善感、寄人篱下的弱女乳燕。宝钗则是在众多财物的簇拥之中出场的,一出场就以厚礼酬送贾府上下,很明显,这是个家道殷实、随分从时的封建淑女。
我们知道,艺术典型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所谓个性特征,就是表现人物独特的感情、气质、爱好、习惯、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等。当然,这一切仅仅依靠“出场”时所表现的那些,还远远不够,它必须贯穿于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而“出场”作为人物与读者见面的最初一笔,好似舞台上的“定音鼓”,其成功与否,有着相当的作用。因为从这时开始,人们有理由要求他(她)的个性在一出场,就能很好地发挥和展现。
同学们作文里的人物,虽然不会像作家笔下的人物那样细腻、生动,但讲究对人物出场的描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使我们的作文灵动、出彩,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在作文里作者自己迫不及待站出来替人物说话或把人物一五一十地、罗里罗嗦地介绍给读者的蹩脚写法,学习名家名篇写人物出场的成功经验,写好人物出场:即让人物一出场,就显示个性,一出场就抓住读者的心弦。
作者邮箱:heeyoo8877@。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八
低调、专注于训练的优秀运动员。
哈佛校长:出自名门的“叛逆女孩”
【关键词:负责,改变,突破,换位思考】。
10月12日,具有男性精英色彩的哈佛大学迎来了第一位女校长福斯特。这一消息受到了众多哈佛女性教授的热烈欢迎。福斯特曾屡次强调:“我不是哈佛女校长,我是哈佛校长。”时至今日,她对“男女平等”这个命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3月17日,在回答清华学子的提问时,福斯特也谈到,“当校长8年来,我明白了自己应该欣然接受‘我是哈佛女校长’这个事实。我周围的人应该理解,这个领域的其他工作者可以拥有和我一样的工作和位置,并且可以坐上比我还要高的位置。这不是性别的问题,而是他们觉得自己能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张伯苓:守信戒烟。
【关键吃:诚信,一诺千金】。
张伯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不但对学生进行言教,而且进行身教。
《南开校史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南开中学开设有“修身”课程,这门课由张伯苓校长亲自讲授。有一次下课后,张伯苓与学生闲谈,看到有个学生的手指焦黄,他猜测这个学生一定经常吸烟。于是,严肃地对这个学生说:“你的手指是吸烟熏黄的吧?吸烟有害,应该戒掉!”不料,这个学生盯着校长的烟袋反问道:“您不是也吸烟吗?怎么说我呢?”张伯苓被问得一时语塞,愣了半天,猛地一下,把陪伴自己半辈子的烟杆折成两截,郑重地说:“我以后不抽了,你也不要抽了!”他还让人把自己珍藏的烟叶取出,当众销毁。看到年过半百的老校长坚决的态度,同学们既感动又内疚,恳求道:“校长,我们以后不再吸烟了,您就不用戒了。”张伯苓说:“不这样做不能表示我的决心,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从此,张伯苓再没有吸过烟。
张伯苓成为教育家楷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他毕生践行“要教育学生,首先要教育好自己”的教育理念,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萧乾的别样敬重。
【关键词:感恩,知人冷暖】。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缘起一次采访,萧乾结识了沈从文,并拜他为师。沈从文十分满意萧乾,给他写信时,总是以“乾弟”相称,透出亲情般的关爱。从此,他们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被严重“冷落”。迫于无奈,他放弃文学写作,转向文物研究。而所谓的“研究”,不过是在历史博物馆给各种各样的文物分门别类贴标签。抄写之余,还是不折不扣的解说员。
一次,萧乾陪外宾去故宫参观,恰好是沈从文在解说。他拿着一根讲解棍,非常认真,时不时还有厉害的咳嗽声。“我看了很伤心,觉得这是一个年轻人干的事,怎么让他干?我怕影响他,也怕伤害他,躲得远远的……”萧乾的心里满是凄然。
“文革”后期,沈从文从湖北咸宁改造回京。不久,萧乾去看他,见他一人住在东堂子胡同的一间房子,而妻子和孩子则住在小羊宜宾胡同,中间隔得很远,生活极不方便。萧乾就想通过在北京市委工作的一位朋友,联系历史博物馆的领导,给沈从文一家解决住房上的问题。为此,萧乾在背后一再尽力,却没有向沈从文说过只言片语。“他是我的恩师之一,是最早把我引上文艺道路的人。我最初的几篇习作上,都有他修改的笔迹……这都是我没齿难忘的。”显然,萧乾不是忘恩的人。
萧乾对沈从文抱有感激,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沈从文的敬重—不见面,暗里助。可以说,这是一种别样的敬重,没有细心、爱心和素心,决不会有这样的做人高度。
宋朝诗人石曼卿:自嘲的力量。
自嘲还需有开阔的胸襟垫底。因为胸襟开阔的人,一般都比较幽默,而幽默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宁可取笑自己,绝不轻易取笑别人。自嘲,是自知、自娱和自信的表现,是一种高级幽默。
宋朝诗人石曼卿,气宇轩昂,诗酒豪放。有一次,石曼卿乘马,马夫一时失控,马受惊疾走,曼卿坠马落地,摔得不轻,马夫吓得要命,但他慢悠悠地对马夫说:“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是瓦学士的话,岂不早被摔碎啦?”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二、大师境界。
大师王国维。
【关键词:博学,朴素,专注,传承,不朽】。
王国维作为一代大学者,平生钻研学问而无穷尽,他平日不介入政治圈子,不营生计,不交权贵,不慕荣华,不图享受,平日深居简出,生活简朴,虽交游不广,然与同时代之学术界人士有广泛接触,除与罗振玉、缪荃荪、沈曾植等人交流学术,交往较密,其《书信集》所收书信中就有与数十位学者的论学通信,他还与日本、法诸国学者有很多的学术交流。做学问是他一生的全部工作和事业,他以其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独特的地位。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汪国真:他有自己的审美坐标。
【关键词:平凡,生活,远方,诗歌】。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在当代从诗人华丽转身成为书画家、作曲家,在诗歌、书画甚至还有音乐作曲等各个领域均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并创出自己风格和特色,汪国真是引人注目的,也是最成功的。汪国真是现在的诗歌有点被边缘化,而改变这种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创作更多优秀的诗歌,他还寄语年轻诗歌创作者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不断积累进步。
沈渭滨:半世坎坷皆为字。
【关键词:学术,钻研,严谨,不懈不怠】。
沈渭滨先生书房里的一副对联:半世坎坷皆为字,一生惬意是文章。
由“半世坎坷”到终以史学成名,是在不懈不怠的一路力行中实现的。渭滨教授以着述严谨为风格,文字之外,又能善谈,但立言之际绝不信口开河。我好几次目睹过他听人发言之极其专注,其间时或常脱下眼镜,以极细的蝇头小字在纸片上疾书,之后开口作论说,则言之滔滔,中气十足,一扫往日的老态。虽阐述之中有论争,有辩驳,而皆以学术论学术,人所共见的,俱是一种书生的认真。
罗国杰:他用一生“正人心”
【关键词:求知,真理,坚持,文化传承,师者】。
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里,罗国杰被年轻的学生们称为“镇院之宝”。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和《伦理学新编》等著作。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本、硕、博三级伦理学培养体系,由此成为全国高校伦理学的研究中心。他带出来的学生称自己为“罗门弟子”。
“要坚持”,是他一生中对学生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另一句则是:按照自己的思考去做,错了也没关系,只要我们真正追求真理。
俞云阶:胸怀坦荡南来风。
【关键词:求知,创作,坚持,文化传承,挫折,历练】。
眼下,因为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俞云阶艺术大展”,确实红了半边天,如果俞先生地下有知,他大约会操着乡音极重的常州官话大笑道:“藕(我)本来就画得好咯嘛……”他本是一光明直率简单勤奋的艺术家,只管画画不懂政治,把他打成“右派”列为了“江叛党集团”,实在是高抬了他,荒唐的是几十年后查下来居然并未在册,造化不弄人倒是人弄造化了,令人何止太息!
然而这位仿佛天生秉着常州古老经学派倔强血脉的画人如一尊突突冒着青烟的巨大永动机,在太原路那幢小屋中坚强地鼓动着,始终不息,始终压不垮,动力是他的画和他的夫人朱怀新老师,苦则大苦,难则大难,不见戚色,不见消沉,端的一个傻气十足的中国知识分子像。现在述来如此轻巧,云阶先生要那样度一日日的几十年,何尝简单容易哉!
大江健三郎的获奖理由。
【关键词:关爱,父爱,灵魂深处,人生的挫折】。
我那个在智力上存在着障碍、却存活下来的孩子,在小鸟的歌声中走向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世界,并在其中成长,终于开始创作自己的乐曲。我认为,他最初的小小作品,无异于小草叶片上闪烁着的耀眼的露珠,充满新鲜的亮光和喜悦。纯洁一词好像由in和nocea组合而成,即没有暇疵。光的音乐,的确是作曲家本人纯真的自然流露。
然而,当光进一步进行音乐创作时,作为父亲,我却从他的音乐中清晰地听到了“阴暗灵魂的哭喊声”。智力发育滞后的孩子尽了最大努力,以使自己“人生的习惯”——作曲,得以在技术上发展和构思上深化。这件事的本身,也使得他发现了自己心灵深处尚未用语言触摸过的、黑暗和悲哀的硬结。
名教授启功的“胡说”
【关键词:友善,与人交往,谦逊,学问,大师】。
启功待人友善是出了名的,“启功不打假”更被传为美谈。晚年应接不暇的来访,为书所累的无奈都与他以礼待人的谦和品性有关。章景怀说,与启先生共同生活的几十年里,他待人接物的礼数始终如一:对人称呼“您”,握手要站起来,送客要出门……而他送给别人书画作品的数量也可以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计名利、不摆架子、幽默可亲的启先生人缘非常好。
约三十年前,先生应邀赴香港演讲《红楼梦》。先生登台鞠躬之后,便提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大字:“胡说。”见满堂愕然,先生笑眯眯解云:“过去胡适之先生一家之说,或贬之‘胡说’;启功系满人,亦胡种也,今日所说乃真正之‘胡说’。尚盼诸位姑且听之,多予批正也。”
王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关键词:淡泊名利,师者,大师,立根之本】。
身为名人的王选有一串串闪光的头衔,但唯独对“老师”这个称谓看得比其他任何名誉都重。他最常用的名片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选”。他不止一次地说:“这张名片是永恒的。”这从一个侧面突出地反映出王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
君子重本,本立而道生。在王选看来,教师才是他的本行,教师才是最光荣的职业。他在个人事业的颠峰之际,做出一个常人看来不可思议之举:毅然把舞台和荣誉让给了青年才俊,而自己则回到本业,甘当人梯,做起了选才、育才的基础性工作。这一举动当时就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赞誉。没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境界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庄子到底有多狂?
【关键词:真名士,风流,潇洒,自由,至高追求】。
对于一个追求中庸和适度的民族来说,狂的魅力有时是无法言说的。囿于生存的环境,人们往往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掩饰自己对于狂的追求和渴望,但有时这种追求和渴望总是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譬如通过他的更喜欢李白而不是杜甫,或者他的偶尔的放歌纵酒,或者只是他的对庄子的欣赏。“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似乎不仅是李白个人的自白。放歌纵酒,也不只是魏晋名士风流的影子。而他们都可以让我们想起另一个人,那就是庄子。
其实庄子的日常生活是很难用“狂”这个字来形容的。虽然由于他生活的年代距我们现在有两千三百多年,因此我们几乎不能描述他的具体生活。但是透过他的著作表现出来的他的处世方式,我们仍然可以做出上述的推断。他是一个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人,他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他是一个销声匿迹自埋于民的人,像这样的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他又如何能狂呢?但也许他只是出于某些理由在刻意地掩饰着什么,可是总有纸包不住火的时候。在某些关键的时刻,庄子总能表现出特殊的姿态,让我们领略些“狂”的意味。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九
“心,乃是你动用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亦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霍金正是这句话最完美的诠释。
“我是谁?”——这是斯蒂芬•霍金从剑桥大学学院的方形楼梯上跌下来时发出的一问。以后的几十年间,霍金不断地重复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肌肉萎缩侧面硬化病使他丧失了语言和行动的能力,但是他不仅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活了下来,更以自己艺术的、富有激情的方式,为我们解释着神秘的、茫茫无边的宇宙世界。高考作文素材名人类积累:斯蒂芬•霍金高考作文素材名人类积累:斯蒂芬•霍金。
霍金,这位杰出科学大师的脸上永远露着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当一位年轻的女记者面对这位在轮椅里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肃谧。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遭受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生如花开花谢、潮涨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
高尔基说过:“在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走路的本领时,它就给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而霍金无疑为这句话做了最完美的诠释。对霍金而言,“人生的斗士、智慧的英雄”这些绝不是什么溢美之词,他以瘦弱之躯挑战生理极限的勇气以及霍金式的顽皮笑容都向世人证明了:他赢了!
霍金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在徘徊于地狱入口时获得的。
——吴忠超。
他是我遇到过的最顽强的人。
——约翰•博斯劳。
他是一个非常会享受生活的人,别看他只有手指能动。。虽然他身体瘫痪了,但是他的脑子非常清醒,他知道他需要什么。他喜欢现代音乐,他还喜欢跳舞,在轮椅上跳。
——霍金的机械师马丁。
当20世纪物理学的成就被客观地承认时,斯蒂芬•霍金的成就将被大书特书地载入科学史册。
——世界级顶尖杂志《天文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十
你一定看过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吧!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有智勇双全的关羽,又力大如牛的张飞,有武功高强的赵子龙,有老当益壮的黄忠……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诸葛亮身穿白衣,手持羽扇,有股神仙的气概。他一生有许多辉煌的事迹。就拿他跟鲁肃借船,向曹操草船借箭这个例子来说吧。一次,周瑜和诸葛亮商议公事,周瑜想为难他,让他在三天内造出十万之箭,他却满口答应,还立了军令状。其实这时诸葛亮已经预料到第三天江上会有雾。第二天,诸葛亮借了船,并安排了船上插一千个草人,挂上青布幔子。第三天时,诸葛亮请鲁肃过来,开船向曹操水寨进发,擂起鼓来,鲁肃顿时吓了一跳,觉得有兵来袭。雾很浓,连对面都看不清,曹操听了鼓声,以为有敌人埋伏,便调来二万弓箭手朝江中放箭,箭大多数都射在了草人身上,等船的一边都射满了,诸葛亮又命令把船调过来继续受箭,直到稻草人身上全射满箭。
等雾快散了,诸葛亮又叫船上的军士高喊“谢曹丞相借箭!”曹操这才恍然大悟,急忙派兵追击,还没出寨,诸葛亮的船早已乘风远去了。曹操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诸葛亮载箭跑了。鲁肃把这件事告诉了周瑜,他也只得承认自己不如诸葛亮,暂时打消了杀诸葛亮的念头。
“智取汉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许多战役,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因此我十分敬佩诸葛亮,他是我最喜欢的名著人物。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十一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起着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所讲授的内容,更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寄寓和载体。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近现代史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拓宽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一、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存续的精神血脉,也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更是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民族精神体现了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任何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产物。”[1]因此,民族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风貌和发展水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弘扬中国先进文化,同时还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党的先进性。
第二,民族精神是我们党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精神支柱。当西方用宗教信仰作为民族的凝聚力量,并质疑我们没有信仰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举起了民族精神的大旗。民族精神往往内化于民众的心理意识之中,由于共同生活和劳动,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情感,并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民族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当面对危机和灾难的时候,民族精神往往能迸发出精神支柱的力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不屈不挠、独立自主的意识,才使得我们这个民族在遭受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时候,能够奋起抗争,万众一心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赢得民族的独立,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能够不依赖照搬别人,摆脱别人的支配和控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因此,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力量之源。
二、发挥好近现代史教育对于培养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自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颁布以来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四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主要讲授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从而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情国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铸就而成,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也因中国近现代史而丰富饱满,永葆生机与活力。
第二,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把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感上升到理论认知层面,从而使民族精神真正地成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感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飘扬的时候,我们为之欢呼为之自豪,当汶川大地震吞噬着同胞生命的时候,我们同悲伤共坚强,这是一种天然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感。对民族精神仅仅存有感性的表达是不够的,必须把它上升到理论层面的认知,才能使之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最终化为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这种感性到理性的转化,离不开纲要课的培育和引导。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又是怎样摆脱苏联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民族精神内化在自己的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将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同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紧紧结合起来。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十二
刚刚进入大学,我们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公共课。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国史、国情,也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富裕,进行过长期的英勇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阴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要勇敢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从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国民,“落后就。
要挨打”,敬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而言,是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斗争、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历史终究是历史”,辉煌和耻辱都已流逝而去,但历史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铭记于心的。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习过,但每次学完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毕竟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就我们自身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别的。通过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我也形成了新的思想。
要扛起这副担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要求我们勿忘国耻,转变思想,振兴中华!
首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慢下了发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虽然当时也是疆域辽阔,人才济济,但清政府的统治模式已被历史的车轮所赶超,思想守旧的清政府统治阶级还以“量中华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终于“起视四境,而‘豺狼’又至矣”。中国从成立以来,也遇到过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地开辟、前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其次,正如诗人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弃人民的国民党,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因为人民群众是时间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更要坚持“读史,学史,明史,用史”的原则。毛主席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所以作为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历史,还必须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今后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每一代人都肩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充满风险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决定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世纪。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事业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信息革命的飞速前行,经济政治的竞争较量,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当代青年的视野更加宽阔,信息更加丰富,思想更加解放,面对的问题和矛盾更加复杂,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加重大。
地完成学习任务,高效地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本领,认清世情国情,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深入群众,投身实践,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各自所承担的工作中和岗位上刻苦锤炼、顽强拼搏,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长路漫漫,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靠你靠我,靠当代大学生!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十三
在天际翱翔的鸥鹭,没有一点心机的生灵,纯洁的心交给纯洁的人。
她和林妹妹身世有几分相似的,同样的父母早亡,同样的寄人篱下,两人的性格竟一点都不同的。她是那样开朗,欢声笑语总是跟着她,她所到之处是一片明媚,有这样的人在身边是福分了,能把自己的心思隐瞒起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笑声,把这份欢笑带给自己所爱的人,她是一个会爱的人,会生活的人,不管这么说,活着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要用微笑来装点,林妹妹也不会算计人,没什么城府,但是生活中太多的泪水,泪水浸渍的生活是苦涩的,谁会愿意在苦涩中度日,便是林妹妹本人也做不得自己的主,是情绪左右她而非她左右情绪,宝姐姐绝对是城府极深的人儿,这样的人儿在身边总使人放不得心,连那鸥鹭都知道远离伤害的心思,更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宝黛是两个极端的话,史大姑娘绝对就是一个中性人了。
她像个假小子,性情豪放,有时穿着男孩子的衣服玩耍,芦雪庵割腥啖膻中云丫头大快朵颐,实在是真名士自风流啊,就是有些人明明自己会做的,却装着一副鄙夷的姿态,唯有那中真性情的人儿才会坦荡荡,云丫头就是性情中人。
好像没见过她怎么忧虑过,一如而来都是心直口快,一个活生生的话匣子,一次看戏凤姐说那戏子像谁来着,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生怕得罪人,生怕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可是云丫头毫不避讳:“我知道,像林姐姐。”结果吧,云丫头自己两头不是人,唉,我读到这个地方总不自然长叹一声,生怕云丫头会受打击,但是她出乎我的意料,嘻嘻哈哈,可能难受了一秒钟,果然是真性情。
人若玉石,有瑕疵固然可惜,然而正是瑕疵才使一个人与众不同,林妹妹有弱症,宝姐姐有热症,鸳鸯的雀斑,云丫头就是爱咬舌的,老是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了,这还着实被林妹妹打趣了一番,哎呀!想一想呢,一个爱咬舌的姑娘是不是很可爱呢,的确是几点妩媚的风韵。
林妹妹讥笑刘姥姥母蝗虫,这让我很为难不去说林妹妹了,她的这种等级观念是很明显的,云丫头不是像她的,云丫头和自己的丫头翠缕就“阴阳”绝对是大费心思的,一个主子怎么会这么耐心解答下人的问题呢,她是和人保持一种平等的状态,即便是身份悬殊。她尽心帮助香菱学诗,下人几乎都把云丫头当成了不像主子的主子了,对人毫无功利之心,一片本色。
她的诗不下于宝黛的,读者却基本看不见似的,绝大多数读《红楼梦》的人根本不会读里面的诗词,所以就诗词方面几乎你说他好就她好,记得初次海棠诗社咏白海棠,云丫头是不在的,即便是几乎赋尽海棠意的情况下她还是另有新意作的两首,博得了一致好评,特别明显的是芦雪庵云丫头割腥啖膻后诗性大发,联诗的时候几乎出现了宝钗黛玉和宝琴同战云丫头一人的局面。无论是联诗赛诗,都是她来的快来的多,诗风跌宕起伏酣畅淋漓。实在让人读来偶觉得极爽快的。
林妹妹有葬花,宝姐姐有扑蝶,都极富有个性的事件。和云丫头有关的是在石头上睡了一觉,芍药花瓣落了一身。原文是这样的:“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药花枕着。——”此时众人看着是又爱又笑的,能不爱不笑么,这么可爱的场景,云丫头还说着酒令呢,真的是睡觉都不老实的。这里实际指的是芍药,其实意思用的完全是海棠的典故,海棠有睡美人之美誉,说来还是和杨玉环有关。这典故出自宋朝释惠洪《冷斋诗话》:“唐玄宗登沉香亭,召杨贵妃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这个后世多以此为意作诗不少。曹先生显然是用了意思了。不然为什么后来云丫头抽签偏偏是海棠花签呢。还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这时林妹妹还打趣呢,“夜深”改为“石凉”可好。
一切都是短暂的美好。
她是红楼梦里的女孩,命运,还是命运。
她就如那湘江的云彩一样飞逝了,隐约没有一点痕迹,幽怨从前无处诉,埋在心底,漫不经心的滋味。只说一句简单的话我很同情她也很喜欢这样的女孩,性情众人,没有心机。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十四
由于历史课独特的身份,使它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作用重大,尤其近几年在高校将其列为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更加提升了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教育功能。而在当今多元思想文化的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如何通过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素养,并形成理性爱国的理念,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学习习近平现代史纲要中爱国主义思想,并使之渗透于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中。
(一)认识和学习传统社会中士大夫经邦济世即经世思想。
经世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传统精神,其特点是在遵守儒学根本信条的前提下,致力于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每当一个封建皇朝江河日下之际,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封建士大夫们抨击社会现实,不断提出改革措施,挽救国家于危亡之际。
晚清的士大夫们很快发现老祖宗留下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都不足于解决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内忧外患,而要使“外患渐轻”、“内乱可弭”,则必须学习当时不为中国人所认识的西方文明。而向西方文明进行学习则成为1840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学习的主旋律和必修课。第一次鸦片战争出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出现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出现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人在和西方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接触过程中,敏锐地觉察到中西的差距,进而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向西方工商文明学习的浪潮。而这种学习西方,最终到达能够和西方“并雄”目的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社会中的经世思想。在这种维护国家独立完整的经世思想的驱动下,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学习西方、谋求国家独立富强的爱国活动。
(二)了解和学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的爱国思潮。
从林则徐、魏源到洪秀全、洪仁玕,从冯桂芬、左宗棠到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到孙中山、陈天华、邹容、章太炎,爱国思想是他们整个思想的重心,并促进和形成近代先进中国人的爱国思潮。
中国人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基础上,随着对资本工商业认识程度的加深以及国内形势的改变,纷纷对爱国主义进行了不同层次和侧面的表述。
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由反侵略战争到变法维新、立宪改革、反清革命,随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也纷纷不同。并且随着对帝国主义认识不断提高,以及自身近代化素养不断提升,在谋求近代国家的发展上也更加的全面和具体化。
二、利用身份认同感教育大学生,提升爱国热情。
大学生尚未完全踏入社会,但关心国家时事,在知识界立于社会前端,正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蕴含着无限生机和力量,是左右国家未来走向的决定性力量。近代历史上大学生同样发挥着引领国家走向的重大作用。梳理和学习了近代史上大学生的爱国事件精神,利用大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达到提升其爱国热情的作用。
(一)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承担了唤起公众责任心的任务。
五四事件中的大学生唤起了当时民众救国于丧权之际的责任心。傅斯年是“五四”游行的总指挥,他在运动后不久这样说:“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的,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紧跟着五四学生运动的便是商人和工人的加入,形成了一场群众性的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活动。
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发起者主要是当时已经沦陷的东北大学的学生们。他们流浪北京思念故土,深感家园沦陷之耻辱,同时承受着日甚一日亡国之危机。他们不甘于此,发起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一二九学生运动不仅是当时爱国运动的一部分,更是唤起中国民众大规模抵抗日本的爱国活动。此后,张学良对蒋介石的兵谏,以及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能不说得益于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二)学生运动中表现出来了普世性的全球价值观,即近代世界观。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外抗强权,表现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独立的爱国热情,同时在民族主义的基础上,五四期间的学生也是为普世性的全球价值而抗争。代表五四运动核心精神的《北京学界宣言》中说得很明白:“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日世界上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公营,侪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体现出为普世性的全球价值而抗争。
在五四期间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时,陈独秀提醒国人爱国不是盲目的、无条件的,要以理性作为感情冲动的基础。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我们究竟应不应当爱国》,延续五年前《爱国心与自觉心》的思路,他说:“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本网网)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陈独秀的这种“理性爱国主义”背后除了坚守民族的爱国心之外,更是坚守以平等和自由为价值尺度的全球价值观。
具有世界主义浪漫情怀的五四知识分子,他们的胸怀是博大的,不以一国一族的利益为沟壑,追求的是“世界主义的国家”和以普世性的全球价值为依归的民族崛起。这就使“五四”的爱国运动,具有世界主义理想的爱国主义。
三、了解近代中国二重性的特点,培养大学生理性爱国的理念。
近代中国具有二重性的特点,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共存,国家主权的存在与丧失共存,生产方式、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新与旧共存。这是近代中国发展的现状和基础。
(一)了解中国历史中的先进性和落后性,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中国历史。
从丰富的中国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先进性和落后性并存的现象,正如钱币之两面,互为表里,共同存在,否定国家发展中存在落后性则会沦为唯心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通过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中的先进性和落后性,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现存的故宫建筑群等等都以灿烂夺目的光芒赢得了世人的瞩目,同时在传统社会中我们也是亚洲文明的中心,亚洲周边的国家匍匐在传统中国的石榴裙下。
随着十六世纪的到来,中西之间拉开了差距。几个怀揣理想的冒险家拉开了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帷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明显。诞生哥白尼、伽利略、牛顿,但丁、达芬奇,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之际,中国仍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中飘荡,封建专权、文字狱仍旧如影随形般地和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老百姓不离不弃。19世纪代,世界上有了第一条铁路,当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第一条铁路时,皇帝却以轰鸣的火车惊扰埋在地下祖先亡灵为由,取消火车头拉火车,出现贻笑大方的马拉火车之怪现象;19世纪中期,德国已实行义务教育,那时中国还没有现代化的学校;中法战争中,法国失败,茹尔费理内阁垮台,晚晴社会道光、咸丰等帝在对外战争的失败中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在学生认识了传统中国以及步入近代社会之际先进性和落后性并存的状态,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中国的历史,不为中国步入近代之际外交、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落后而产生失落,也不为中国曾经遥遥领先于世界前列而沾沾自喜,形成一种全面客观的历史观。
(二)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成因分析,培养大学生理性爱国的理念。
近代中国具有二重性特点,主要是由于外国入侵所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主权的完整性遭遇破坏,在传统社会中牢不可破唯我独尊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已面临严重挑战,同时产生了传统社会中所不曾出现过的外资企业。直到19《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社会性质完全形成。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成因除了外因所致,更有内因使然。首先是维护一己私利的专制封建政权所致。当晚清政权面临内忧外患时,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遭遇着与中国相似的经历。美国黑船压境,日本人欣然接受了美国要求通商的诸要求。紧跟着明治改革派出岩仓使节团,历时1年10个月考察欧美。日本明治维新成绩卓然。作为一个后发型学习资本工商业的国家,终于跻身于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之列。几乎与明治改革同时派进行的晚晴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最终以甲午海战北洋海军全军覆亡而划上句号。
其次,中国封建社会的愚民政策所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于民而已。既已窃之矣,又惴惴然恐其主之或觉而复之也,者也。于是其法与令蜩毛而起。质而论之,其什八九皆所以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者也。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嗟乎!夫谁知患常出于所虑之外也哉?此庄周所以有胠箧之说也”。使全国人民弱且愚,虽然有利于维系封建秩序,最终却为外国强盗吞噬整个中华民旅创造和提供了条件,这就是封建制度一以贯之的“德政”。
客观地认识和分析近代社会性质形成的原因,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立足于中国,胸怀世界的全球世界观,不至于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泥潭中挣扎不已。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十五
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校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出位置上,抓住契机,利用“影、视、歌、书”等生动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一定实效。在这方面我校采取了以下三点做法:一观。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做到看一部影片有一份收获。
首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按影片反映史实的前后顺序,组织学生观看。其次,在学生观看每部影片前,先把影片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向学生作简要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再次,学生观看影片后,学校组织他们开展座谈、写影评或观后感等活动,并通过“红领巾广播”进行交流,同时各班结合观看的影片适时召开主题班队会。
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红孩子》《小兵张嘎》、《渡江侦察记》《上甘岭》、《雷锋、》《周恩来》等几十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片。同时还进行了“爱国主义影视片推荐”活动,及时把每周电视节目中的爱国主义影片名称写在黑板上,推荐给学生。
二唱。自1988年开始,我校举办了“每周一歌”活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为全校学生学唱“每周一歌”时间。我们搜集了各个时期的革命历史歌曲。
少儿歌曲的录音,在学校广播中播出。铃声一响,全校学生便在音乐的伴奏下放声高歌。我校还将“每周一歌”与观看影片紧密结合,观看之前唱该影片的主题歌。如学生观看影片《闪闪的红星》,当剧情发展到高潮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伴随音乐主旋律唱起了《红星歌》,影院内群情激昂。电影结束时,学生们还沉浸在剧情之中,意犹未荆如今,“每周一歌”已成为学校的传统教育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共产儿童团歌》、《歌唱二小放牛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我们荡起双桨》、《劳动最光荣》、《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几十首歌曲。在广泛学唱“每周一歌”的基础上,学校每年五月都组织“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师生同场表演,气氛欢快而热烈。歌声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在歌声中孩子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读。为了使爱国主义教育持久地开展下去,我校结合实际,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读百卷书。激爱国情”活动。学校积极创造条件购置图书,现已达生均30册以上,并由教导处一位主任主管学生的.阅读活动。各班级充分利用阅读课和班队活动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校要求学生在双休日、节日。寒暑假开展读书活动,定期总结、表彰;并主动与区图书阅览中心联系,为学生办理图书借阅证;还通过广播,板报,橱窗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读后感交流”、“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我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读书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我校学生在北京市读书工程委员会组织的读书竞赛中,四人获一等奖,五人获二等奖;我校还在“全国小学生红领中读书读报”活动中被文化部。中宣部、团中央评为全国“红读”先进集体。读书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了学生生活,并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正如学生在日记中所写的:“读书活动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而且让我从中深切领悟到‘落后了就要挨打’的道理。为了祖国的富强,我们从小就要发奋学习。”
教育实践表明,利用好“影、视、歌、书”这些生动教材,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近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模范集体、北京市德育先进集体、少先队全国先进红旗大队。我们要在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方面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十六
(上海中医药大学社科部,上海03)。
[摘要]为在高校中加强通识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四门主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和认识,开设与之相应的配套选修课是一种较为有效并值得探索的方法。笔者在“纲要’’配套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历史人物为主题,进行了一定的教学改革探索。这些教学实践以及课程中的问卷调查为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配套选修课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十七
“微课”是指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合理运用“微课”教学浓缩和整合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注重逻辑主线,突出“三个选择”
本课程注重历史与逻辑相结合,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剖析,揭示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习这门课程的重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这一段历史进程进行规律性认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逻辑线索。这一点也是贯穿于“微课”教学的主轴。本课程分上中下三编,每编分设综述,而各编综述是在世界历史视野和中国文化传统的视野下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国情、历史规律的宏观介绍,也是本课程的逻辑主线。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信息量大,而大部分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尤其对世界历史知识了解匮乏,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更缺乏理解。要在有限的时间把综述的逻辑线索讲清楚,学生首先需要明晰这一段大的历史背景以及基本的历史脉络,合理运用发挥微课的浓缩和整合历史场景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形成历史在场感,为教师进一步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认识历史现象提供较为有效的铺垫。
(二)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革命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英勇奋斗的历史。”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学生自觉‘设身处地’地反思中华民族在每一个历史关键时刻所作出的选择,才能让学生在思想深处与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产生精神共鸣。”从课堂教学的经验来看,学生常常更为注意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人物,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本课程每编综述之下都设有不同的专题,也是本编内容的要点,而且这些要点在高中初中历史教材中都有涉及,学生相对熟悉。在微课教学中,可以选择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作一定程度的纵深和拓展,并且以此为切入点,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讨论式、参与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一)“微课”的选题多样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涉及人物众多,事件复杂,线索纷繁,对于非历史专业、特别是理工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知识背景和结构的不同,在学习中往往难以把握住历史主线。学生通常是对某一个人物或某一个历史事件感兴趣则听,不感兴趣则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微课”的`设计应围绕本课程的主题、主线、重点、难点,针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展开;同时注意避免将“微课”内容固定化、模式化,在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微课”教学内容。具体来说,一是通过视频编辑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线索复杂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主线;二是通过视频展现学术界对某一历史问题、事件或人物的评价,使学生理解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客观看待不同观点;三是参照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学习中经常性的问题制作“微课”;四是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将“微课”内容与时事政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站在现实看历史、回顾历史看现实,真正思考。
(二)内容上连续性、互补性和实效性。
本课程的微课教学内容应与教案编写,课件制作,微视频的选题保持连续性、互补性,体现微课的实效性。首先,针对主线、主题、重点、难点,每节课的“微课”可根据教学内容分为1-3个部分,每部分时间控制在8-10分钟;其次,控制授课内容、课件以及微视频之间在内容上的衔接;第三,教案的编写与课件制作与微视频三者之间的时间、内容、主次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合理安排,使三者教学中体现优势互补;第四,教案的编写与课件制作与微视频注意增强学生课堂参与。
(一)微课”教学与课后作业、课后阅读以及教学实践手册的完成相结合。
“微课”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了较多的信息量,虽然易于学生宏观了解历史线索,但因为缺乏自主分析处理这些信息,仍然会出现课堂听、课后忘的情况。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开列相关书籍,布置相关作业,结合教学实践手册,让学生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习视野。
(二)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十八
近代史和现代史可以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界。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我认识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还了解了国史、国情,深刻的领会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也就是1840年到1919年。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历史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而鸦片战争后,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同时也产生了中国资产阶级。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互相交织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表明: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是1919年到1949年的历史。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这三者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国共合作后建立的国民革命军于1926年7月开始进行的北伐战争,在人民的支持下,基本上击溃了北洋军阀的主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中国东北。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虽然战争的结局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战败,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其后爆发的国共内战,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并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则迁往台湾,至此形成台湾海峡两岸直至今日的长期分治及对立。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从1949年至今的时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的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前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从1966年5月到1976年十月这十年,是“”时期。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起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的历史,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艰难而伟大的事业。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切实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地推进向前。
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化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肯定,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当前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十九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党和国家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有助于增进他们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了解,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消除各种错误政治观点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地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高校新的一门政治理论课开设已经三年了,仍有不少在校大学生和某些青年教师不时发出疑问: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习历史,尤其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这对于历史学家、历史研究人员、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或许不是一个问题,但对其他人员来说,难免会有这样的疑惑。对此,作些探究和回答,这不仅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解除心中疑惑,增强他们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同时也是为党中央、教育部制定的新课革方案的贯彻和实和实施略尽绵薄之力。
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可以弥补他们历史知识的不足与匮乏,提升他们的基本历史素质,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清除他们头脑中各种错误的政治观点。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应当说有了基本的较为系统的阐述。但是,由于中考和高考的应试导向和压力,大部分理科学生对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考中,历史科也目不占重要位置,高中阶段的历史会考也往往走了过场。致使有幸升入大学者,其历史知识也显得不足与匮乏。某些政治辅导员老师竟然搞不清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哪几个先后相继的阶段。近年来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相当一部分青年干部,对中国近现代史,对建党以来和建国以来的历史也不是很熟悉甚至很不熟悉,更有甚者,有的青年同志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也不太熟悉。由此可以窥见当前大学生的历史知识还是相当缺乏的。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国内外各种怀疑、冲击、歪曲和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潮时有抬头,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始终受到霸权主义者和强权政治者的敌视和非难,这就很容易使青年们动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而怀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10多年前发生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下的学潮到动乱事实,即是明证。当代青年大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厘清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事实,探索其发展规律,既可以认清“告别革命”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论、全盘西化论、“轮流坐庄”的多党制论等一些反动的和错误的观点言论,又可以牢记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得出的基本的历史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她才能够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毫无疑问,当代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将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为了保证先进生产力掌握在人民手中,为了保住无数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带领人民群众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果实,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近现代史教育,让我们的青年牢记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屈辱的岁月,中国人民奋斗的征程,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二、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证和促进党和国家事业胜利发展的需要。
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今天的中国,不过是昨天中国的继续;只有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昨天”和“前天”的斗争历史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工作,才能担当起“明天”的重任。如果不了解过去的历史,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实际的正确认识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把握。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对青年学生的历史教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形成了历史教育与历史研究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历史教育工作。他曾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p534)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还特别要求要学习党的历史。他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p399)邓小平同志始终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历史教育。他曾经在叙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的基础上做出这样的论断:“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路可走。一旦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2](p206)也就是说要通过历史教育让青年人懂得中国是怎样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他也曾谆谆告诫全党全国人民“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2](p358)江泽民同志也非常注重借鉴历史经验,并多次强调要搞好历史教育。1991年,他曾给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写信,提出要对青年一代进行历史教育,并提出了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他强调:“要努力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党的历史,并通过这种学习努力掌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3](p93)他还意味深长地指出;“不读点历史,不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不知道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不掌握中外历史上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怎么治理社会治理国家啊?”[4](p200)胡锦涛同志作为我们党现任的,更是站在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强调历史教育与教学的重要意义。他在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和中共党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掌握理论、研究历史、了解现实,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和蓬勃发展的三个必备条件。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这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5]。
三、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是增进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与重要手段。
1、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其崇高的民族精神、激发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精神,历来就是动员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世界著名文明古国中,中国文明发展始终保持着独一无二的连续性,她历尽危机而未残壮志,屡经考验而能活泼地生存下去。[6](p349)即使在鸦片战争以后的灾难深重的岁月里,中国文明也未在这次危机中失去自己的独立存在。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说:“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1](p632)而爱国主义观念则是在对自己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认同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不了解、不懂得祖国的历史文化,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精神是很难自觉地树立起来的。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丰富最生动的教材,它记载了中华民族近百年以来的屈辱与苦难、奋斗与牺牲、光荣与辉煌,构成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青年大学生将能从中认识我们民族伟大的过去和光明的未来,能够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激发对祖国的忠诚、热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以便更加自觉地肩负起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重任。
2、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近代史上,无数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英勇奋斗,面临艰险毫不畏缩,面对牺牲毫不犹豫,把一切都献给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的事迹显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与道德境界。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英雄模范,为了人民的利益勤奋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焦裕禄那样,“心中装着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如王进喜那样,“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油田”;如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同样也感天动地,激励着我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不断前进。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学习仁人志士、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事迹,自然能够激发起他们对中国社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能够激发起对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能有价值、有意义等人生课题的思考,这自然有助于他们选择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他们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陶冶自己的情操,把自己修养为道德高尚的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民族与社会的人。
3、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有助于他们科学地认识与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坚定其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人们能够从历史发展中预测事物的未来。因为很多现象,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甚至在一段时期内,有的历史现象是重复的。即使新的情况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也曾有过类似的过程。一种新兴的因素、新兴的阶层产生之初,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就可以从这种角度考察历史,供今天和未来作参考。这样的参考,离开历史是无法进行的。从近现代历史世界格局的变化看,短时期内一两个大国的确能起到一种轴心的作用,但它们不可能永久保留这样的地位。大国的兴衰今后也是难以避免的。了解俄罗斯帝国如何从一个小公国发展到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的扩张的过程,就会理解它其实早已埋下了今天瓦解的恶果,而不会看作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其发动冷战、和平演变及苏联共产党政权腐败至极的结果。正是马克思主义传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促进了20世纪中国的崛起,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存在是对世界和平的极大贡献。读懂了中国几千年的从未中断的文明史,就会明白为何近代中国遭受亘古未有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仍未灭亡,最后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向复兴。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必将极大地帮助我们洞察变幻万端的国际国内风云、把握住社会主义现代化航向的能力、将极大地增强我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信心。
4、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有助于他们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有助于增强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时代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增强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当代大学生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与教育,在深刻理解与把握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规律的同时,能够使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认识与了解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深刻历史背景和艰难曲折过程,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高昂的热情,严谨态度踏踏实实地致力于自己的学习与工作。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屈辱与苦难、奋斗与牺牲、光荣与辉煌,构成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丰富而斑斓的画卷。大力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可以使他们厘清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事实,探索和理解其发展规律,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以及爱国主义水准,加强他们对国家、民族、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力和凝聚力,健康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
作者简介:林新军(1971-),男,汉族,历史学硕士,济宁医学院社科部讲师。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2篇《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相关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二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开设以来,各高校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目前世界和中国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对这些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探索未来努力的方向,显得非常必要。
一、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
北京大学采取的是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将《纲要》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设置成教学专题。每个教师承担自己最熟悉的3至5个专题。除了课堂专题讲授,还开展了其他的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方式。学生成绩主要由平时考勤、期中论文和期末开卷考试构成。这种模式教学风格多样,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同时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达到教学、科研的统一。
(二)“msd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以现代化为课程主线,采用基础课专题化的方式,发挥“纲要”多样化教学的群集优势这是以现代化为主线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模式,表明了教师的学术倾向,即认同“现代化范式”。
(三)专题式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专题式讲授是把内容分成若干专题由教师讲授;参与式教学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典型事例加以分析、讲解、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实践教学就是借助参观探访各种红色革命资源引导学生由抽象走向感性。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种活动,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助,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纲要课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先动”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为关键,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为重要环节。互动式教学对于改变大学“纲要”课堂单一、沉默的状态,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五)研究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要想法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以研讨的方式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和理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去理解、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并形成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正确认识。包括以专题讲授构建研究型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相长、双向交流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传统考核方式。
(六)“整合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将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为完整的教学过程,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整合为完整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为完整的教学过程。
(七)八环立体教学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以历史教育的形式承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由讲、听、看、读、做、谈、走、写八个环节相结合,形成立体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纲要课育人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八)“1+1+5”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包括:走出一个误区——对这门课的特殊性质和功能的认识误区,体现一个原则——“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创新五种教学方法,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史论结合教学法、历史人物教学法、影视教学法、情理交融教学法相结合。
(九)立体化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纲要》的教学中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图书馆和网络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深化学习的过程;实践性学习是指以“历史剧”为基础,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结合校内校外的资源延伸学习的过程;创新性学习是师生之间和学生相互问交流探讨,探索新问题,形成新观点。
(十)“剧情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戏剧情节运用于教学中,使教学活动产生戏剧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模式。即通过结合本土历史文化教学,穿插名人名言、家世、典故,插播电教短片,讲解时事,开展课堂讨论等教学兴奋点,形成“剧情”高潮,使学生感受到听课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了思想升华。“剧情式”教学模式要求专题教学,每个专题一次课,如同戏剧上、下集,其内容逻辑完整、前后连贯。
(十一)开放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的有机结合中,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思想有所升华,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活动形式。
(十三)体验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教师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科的特点,从课程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全方位的触摸历史,接受精神文化的熏陶,实现知识与认识的内化。包括以情动情的课堂教学体验模式、在历史中体验历史的实践教学体验模式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十四)“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回答并解决时代、社会、人生中不断碰到的难点、热点问题。课堂教学实行个性化教学,课外注重加强实践环节,实行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相结合。
(一)关于专题式教学模式。
根据调查,现在多数高校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
专题式教学模式又有两种形式:一是专家专题型,即每个教师主讲最擅长的几部分,几个老师轮流授课;二是内容专题型,即把内容转化为若干专题,有一位老师通讲。这种模式有利有弊。优点在于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课时少与教材内容多的矛盾,突破了教材原有的章节结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了教学重点,主题明确,注重宏观把握和多维度分析,可以及时追踪学术前沿,培养学生多维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课程的前后联系疏离,有脱节的危险。二是高估了大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弱化了教书育人的作用。高校实施专题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以便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搞科研,但这样做付出的代价却是,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师生交流机会更加减少。三是专题设置不当,有的学校设置了23个专题,不知道在32个学时内如何完成这么多的专题任务。
(二)关于评价体系。
不少学校配合教学模式,对于评价方式和手段上也做了不少探索。一般实行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出勤、平时作业和课堂讨论等组成,权重不高,期末考试权重大,采用开卷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重点还是在期末考试,还是容易造成学生背教材的局面,不利于达到教学目的。应该加大过程考核的权重和增加考核方式,弱化期末考试的重要性。
(三)实践教学不足。
在《纲要》课中采用实践教学可以改变以往单纯传授思想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促进思想内化。目前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观看历史题材的视频、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请老革命作报告、组织学生演讲学习心得等。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定作用,但有两个问题需要克服,一是时间问题,给予纲要课的学时有限,如何安排?二是资金问题,这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纲要》课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考试,而是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富有个性的公民。因此,纲要教学模式的探索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和付出,更需要学校的真正重视和投入以及社会环境良性化。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二十一
【内容提要】电影课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学生。将电影课纳入课堂,无疑是给学生送上了一道道别具品味的文化套餐。电影课是陶冶孩子们心灵的家园,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又一块绿洲。
近几年来,我校本着“三特两全一健康”(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师生身心健康)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中央电教馆“十五”课题《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给我们带来了机遇。2003年以朱婉霞校长为首的学校新班子,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立即着手成立了电影课题组。经过认真研究,我们发现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由于长辈、父母的宠爱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狭隘等不良心理,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不尊重长辈,在校不关心集体,与同学不友好团结,对国家和社会那就更谈不上关心。现状令人担忧,不能让“爱”在我们手中断层。课题组制订了《利用优秀电影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优秀电影的育人作用,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少年儿童的心田里,让爱获得重生。在省市电教馆乃至中央电教馆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申报很快就批准立项了,从此,电影课题成为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中一棵奇葩,越开越娇艳。
一、创造条件、夯实课题实验的基础。
1、领导重视。我校实施电影课题,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不低。首先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市电教馆领导的具体指导,市教育局刘其尧局长多次听取了学校实施电影课题的情况汇报,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市电教馆王新林馆长也多次到我校给予业务上的指导。课题组负责人朱婉霞校长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向省馆,总课题组有关专家请教,使实验工作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2、设备齐全。近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并尽力节约其他开支,先后购置了投影仪、视频展示台、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班班配备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建立了一套校园闭路电视网,为真正让电影课进入了课堂,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队伍精干。课题组负责人朱婉霞校长,小学特高级教师,有多年的课题研究经验,执教的《中国石》等5节电教课在山东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全国播放,她还是江西省电教教材专家审查委员会的成员。其余教师有的是市级学科带头人,有的是市级骨干教师、都有多个课题实验的经历,他们愿干、能干、积极干,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
二、重视学习、提升实验教师的素质。
课题实验要获得较好的实验信度和效应,必须加强实验教师的学习。为此,我们在“听、学、谈、写”这四个字上狠下功夫。
“听”:组织实验老师听取相关的讲座。
“学”: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方法,以及运用影视资源制作相关学科课件的方法。
“谈”:组织教师交流课题实验的经验、感受、心得。
“写”:实验教师要写出自己实验的体验和各阶段的实验小结。
三、制定制度,规范课题实验和管理。
1、抓课题机构的建设。把课题的实验研究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课题组负责人由学校一把手担任,分管校长担任副组长,确保课题实验在财力、人力的保障,使实验正常而有效地进行。
2、抓课题制度管理。为了使课题实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制定了一系列课题管理制度。如实验老师的工作制度,课题资源的管理制度、电影课放映制度等。由于有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实验教师能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科研队伍。
3、抓课题过程管理。主要以检查学生问卷、学生影评,教师的观后记录,电影活动评价等方式优化过程管理,每月实验老师集中交流学习一次,相互了解,提高电影课教学质量。
4、抓电影课题档案管理。课题组日常工作由学校科研处具体负责,要求课题档案资料要专人保管,做好实验过程的原始记录,每个实验教师都必须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等工作。
四、优化课堂、精心播撒爱的种子。
为了深入开展《利用优秀电影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实验研究》,让优秀电影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爱”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确定每周三第三节课为电影课,编入了课程表,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施。
1、组织常规观片。各年级利用优秀影视资源,组织常规观片,并根据确定的子课题进行实验,构建教学模式:
选片(寻找爱)――观片(挖掘爱)――观片后(延伸爱)。
(1)选片:各年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影片。
(2)观片:实验教师选定影片后,集体观片,提前谈电影,充分挖掘影片中有关爱的内容、细节,为学生观片打好基础。学生观片前,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影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背景等,激发学生观片的强烈愿望。观片时,教师解说影片有关“爱”的精华,来帮助学生了解“爱”的内容,感受爱的伟大。
(3)观后:实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回味影片的精彩片断,组织学生以“爱”为主题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结合实际谈感想,从而更好地发挥影片中的育人功能。
2、与学科整合。电影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以其形象生动的画面,完整感人的情节,富有丰富的内涵,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特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因此将优秀电影与学科教学整合,从优秀影视资源中挑选出与学科相关的电影,拿来作为学科教学创景激情,使学科教学达到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而摸索出一套电影整合课的教学模式。如:
电影与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
导入――创设情境、整体感知――播放片断――总结全文――反馈评价。
如:第八册语文教材《军神》和电影《青年刘伯承》就有很大的吻合。教学时,教师先播放电影《青年刘伯承》,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刘伯承,对片中精彩画面刘伯承在做手术时的情景进行剪辑,结合课文重点段落反复播放,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文的难点也迎刃而解。学生不禁感叹:“真不愧为军神!”刘伯承身上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这些事迹深深地震憾了学生,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写观后感、影评,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同时也提高效果。
电影与思品课教学的教学模式:
观片(比较假想、跳过已看片断)――观后讨论――组织活动看片断提出问题或假想。
如:一年级思品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海底总动员》鱼爸爸为救孩子和鲨鱼斗争的精神片断。播放完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说出心中的爱)为什么当鲨鱼来的时候鱼爸爸不躲到房子里去?如果有机会让他和他的孩子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什么?再组织学生夸爸爸活动,向同学展示爸爸的照片,并用深情的语言夸夸自己的爸爸、内化自己的情感。最后布置作业:我为爸爸做件事,把爱的心理转化为爱的行动。
我们还将电影课的触角伸进各门学科(英语、美术、音乐、数学等)。将电视教学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中,不仅加大了优质影视资料与学科的整合力度,也带动着学校课题向纵深发展,将“爱”弥漫校园的每一角。
五、深化主题,开展了爱的系列活动。
三年来,我校全体实验老师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爱、学会爱。
1、开展电影知识竞赛。学校经常开展有关电影知识的竞赛,加深了学生对电影的理解,深化了学生对影片的认识。
2、开展电影人物模拟活动。组织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电影人物进行模拟活动。
3、办《电影小报》竞赛。学生自己收集有关介绍电影知识的资料,自编电影手抄报。
4、开展影评活动。我们不但重视引导学生观片,还注重观片后的影评。组织学生开展影评活动、让学生对影片中的人和事进行即时评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5、开展了“唱出心中的爱、画出心中的爱、说出心中的爱、写出心中的爱、跳出心中的爱”等一系列爱心活动。
6、开展了主题课例的研究活动。2005年,我校结合地方特色,在2003年参与全国“十五”规划电影课题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秉承着井冈山精神代代传的宗旨,对学生爱的教育深入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热爱家乡、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的活动,弘扬、实践心中的爱。我们选择在家乡陂拍摄的'影片《闪闪的红星》作为主题课例进行研究,利用这部优秀影片开展了“寻找爱、宣传爱、实践爱”的一系列“红色之旅”活动,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喜爱,并得到当地省、市电视台跟踪采访、报道、掀起一股爱的教育的热潮。
(1)寻找爱。先组织学生观看《闪闪的红星》影片,认识影片中的主人公潘冬子,然后组织部分学生来到影片拍摄实地陂寻代当年小红军潘冬子的足迹,模拟电影情境冬子将“今日无米”改为“今日售米”和“病房外”片断,勇敢地过红军桥,让学生重温当年小红军潘冬子身上闪耀着的“爱”,并让这种爱沿袭到今日的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净化、洗礼、震憾。
(2)宣传爱。通过影片的教育,实地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想法:我该怎么来爱我的家乡呢?我的家乡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曾洒下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这里曾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里曾涌现出一大批的英雄人物。我爱我的家乡,我更要让世人了解,热爱我的家乡――红色井冈。为此,我们组织学生去井冈山实地为游人导游,满腔热情地宣传自己的家乡,宣传井冈山的伟大。全国各地来的游客,个个伸出大拇指,夸“小小义务讲解员”,并情不自禁地和小朋友们一起唱起了《红星歌》。
(3)实践爱。紧紧围绕“红色之旅”活动来弘扬、实践我们每个人的爱心,层层递进,真正让学生自觉、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由外界的影响、熏陶,内化成为自己的行动,2005年4月,我们组织四十多位学生奔赴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母校吉安县锦源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孩子们毫不吝惜地拿出自己的全部零花钱买来了书包、书籍、文具盒,向农村的孩子献上了一份爱心;我们全校学生为资助一个生重病的孩子,捐出了九千多元;学生们在节假日慰问双目失明的退休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学困生……现在的校园,爱心无处不在,爱心无时不有,这就是优秀电影对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通过开展种种活动,陶冶了学生良好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吸取优秀影片的营养,“爱”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实践证明,电影课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学生。将电影课纳入课堂,无疑是给学生送上了一道道别具品味的文化套餐。电影课是陶冶孩子们心灵的家园,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又一块绿洲。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教育的基础。让我们以爱为起点,用爱心去培育学生;让我们以爱为支点,用爱心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让我们以爱为终点,将爱心洒满人间。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二十二
声音的这些修辞效果在电视剧艺术中同样重要。习惯上,一般将声音元素分为人物语言、音乐和音响,其中都蕴藏着表达悲剧性的艺术力量。人物语言是电视剧意义传达的主要渠道,也是观众把握电视剧内容与思想的主要途径。人物语言和文字的近缘关系也使得它把很多书面语言的修辞成功的嫁接到电视剧中,成为电视剧整体修辞的一部分,而且比书写的诗歌、小说等艺术形式具有更直接的感性呈现。有时为了营造悲剧性的情景,导演会对人物语言加以“特写”,就是在一个镜头或者镜头段落中,通过扩音或者消除其它声音的`方法来对特定的声音加以“放大”。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第五集中就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声音的“特写”。八岁的康熙就要举行登基大典了,当时朝政复杂,四个辅政大臣各怀心态,年幼的他对眼前的一切感到手足无措,加上班布尔善刚刚发难,撤了魏承谟的司仪职位,让吴良辅担任司仪,宫廷斗争很激烈。为了给康熙自信和权威,就在他要出门走向登基的时候,太皇太后对康熙说:“孙儿,你要昂首阔步地走,记着,这天有你来撑,地任你来踏,这天下的人都是你的臣民。去吧!”在太皇太后说这一番言语时,声音是扩大了的,非常的宏亮,响彻房间,振聋发聩,画面上是仰拍她的镜头,没有任何杂音。这个本来就极富特质的对白经过特写更显示出太皇太后的坚毅,振聋发聩的感觉,给康熙登基这一历史时刻做了很好的悲壮注脚。因为人物语言与文学的近缘关系,语言的文学性也可以吸纳进来。作家丛维熙曾说:“电影和电视都需要文学血液的支持,如果影视没有和文学联姻,导演和摄影就是拿出浑身的解数,也难越艺术殿堂半步。而这种要素,却是属于艺术主体中最为重要的部件,而这正是影视工作者最欠缺的(包括某些大导演和名演员——恕我直言)”。
104电视剧《大明宫词》的台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通过欧化的、莎士比亚式的语言风格,在产生距离感的同时,加强了电视剧的悲剧性。其中通过一段薛绍的表述,就能体会其爱情悲剧的无奈:这样的通过台词对悲剧形象和情景的营造,在该剧的最后一集中更是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薛绍的儿子刺杀李隆基,太平公主的出现导致了薛绍儿子的死亡,太平公主觉得很多人因为爱自己而死亡,悲痛欲绝的离开了,但是李隆基追了出来,大声喊着:“姑母你不要走,我爱你!这句话憋在我心里整整二十年了,我知道我将接受怎样的道德谴责,可是我不能不说。我无法抑制我对你的情感。尽管这令我感到恐怖和羞耻,可对于它的畅想依然令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甜蜜。”
3结语。
普多夫金说过,“在有声电影里,音乐绝对不能是一种伴奏,它必须保持自己的作用。”音乐作为人类共通的语言,在电视剧中也是为特定的电视剧场景、需要而制作的,具有表现作用,自然也可以表达悲剧性的心理体验,“正像画面是客观反映了事件一样,音乐应该表现对该事件的主观的认识。”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优质23篇)篇二十三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短短几个月的学习与积累,我收获颇多,也深有感触。收获的是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近代的这段历史,感触的是知道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我倍感珍惜。我觉得在我的大学期间学习这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本学期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特权,深深地操纵着中国,中国的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中国的天是黑暗的,地也是黑暗的,老百姓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在此时,光荣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就在八年的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谋求人民生活幸福、安稳,提出了与国民党和平建国的方针,但是,由于蒋介石的不甘,挑起了全面内战,人民又一次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俗话都有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明知道在失去民心的情况下毅然发动内战,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国民党不是军事力量不及共产党,而是忽略了广大的中国人民,也忽略了早已经厌倦战争的国民党士兵,其失败的结果是必然的。在经过艰苦的斗争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广大的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泽的一句话凝结了中国几亿人的梦想,有多少战士和多少无辜的民众何曾不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但是他们却再也盼不到了,但是他们是不该被遗忘的人群,他们为了新中国做出了牺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段期间,中国共产党艰难的探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一次次成功与喜悦、一次次失败与泪眼中,艰难前进,只为了能让中国更加强大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更加好,虽然经过了十年的“”,使我们深刻的领悟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应该是关于国家富强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关的,收获了十年的惨痛教训,让中国共产党深刻的认识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但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或者说,祸悉福之所倚,一次次的打击与挫折打败不了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改革开放至今犹存,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使得我们国家日益强大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好转,并不断提高,试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吗?会有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世界中提高的情形吗?答案是否定的。
通过更深刻的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听老师生动地讲解和观看老师播放的影像资料,我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和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对现代的生活倍感珍惜,也为从屈辱和艰辛中提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而干到自豪。对于我来说,现在能做的就是永不遗忘中国耻辱的历史,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并好好学习,将来毕业了,有机会为国家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日后建设更加强大更加富强更加现代化的祖国打好基础。作为一个大学生,肩负的不仅仅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期望,更肩负着国家的期望,试想,一个大学生总有一种反正我不做总有人做的态度,那么成千上万的大学生都是这样的心态,那我们国家的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一个学期过得很快,复杂繁多的历史仅仅浓缩在几个月的学习中,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日后我必将加强自我学习,到图书馆等地方加深学习,将来我一定要用马克思的思想来鞭策自己,并把它作为我行动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