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感人的读后感例句,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情感共鸣。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一
案主孙阳光与20xx年8月29日进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今年12岁。现与其他六名孩子一起生活在儿童福利院小家庭中。
被抛弃的原因:20xx年案主被抛弃在儿童福利院门口,再起衣服的红布上写着抛弃的原因:由于其父受重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母亲离家出走,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孩子能够生存,遂请好心人收留。入院诊断时,按住被诊断为患有共济失调型脑瘫、生物素缺乏症、癫痫。他的智力、运动发育比同龄正常孩子落后五年;甚至情形但反应迟钝,不能计算。走路摇摇晃晃并不稳定。
20xx年9月进入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学习。开始是学习状况良好,能牢记老师给予的家课、上课时的情形。但容易丢东西,有时也被同学欺负。但它仍喜欢继续上学。孙阳光社交能力差,在校和同学相处较差,见到陌生人表现热情,与其他家庭孩子相处也较差。孙阳光说话喜欢绕弯,你问他叫什么,他会热情地把在场的所有人介绍已贬值后再说自己。他是从达三班声道小家庭的,在达三班的优越感没有了,阳光变得自卑。抓握能力不好,写字写不好;在校学习差,尤其是语文。经常摔倒或与同学大家而受伤。
他是义工眼里的可爱宝贝,家庭妈妈眼里的调皮孩子,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
二、问题分析与诊断。
工作员观察与分析。
要了解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孩子世界有三类人:父母、兄妹、伙伴,对于福利院的孩子,就要走进他的同辈群体,了解他们的亚文化。
(1)孩子的技俩: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他们会集体编造一个谎言。通过与小家庭,孩子接触,我他们很想养只小狗,为了他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不约而周的上演一场看似逼真而又漏洞百出的闹剧,阳光不会主导这场闹剧,通常是听了杨丽、刘浩的指使而协同。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二
唐熙。
幼儿表现:该小朋友性格较为内向,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不会跑跳,不会绘画,从不参加区角活动。
分析原因:因为是独生子女,平时少有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什么事都有大人帮忙,自己不会做什么事情,来到幼儿园,一下子看到周围的环境全变了,全是自己不熟悉的人,不敢去和陌生的小朋友接触;还要自己学会做一些平时由家长代劳的事,而自己又不会做。看着别的小朋友能开开心心的`玩,觉得自己比不上别的小朋友。所为自己把自己隔离开来,自己不会就干脆不去做,小朋友不熟悉就干脆不接触。但是自己又喜欢上幼儿园,在孩子心里还是有着强烈的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欲望。
采取措施:通过分析原因,发现这些问题都是现在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我针对幼儿的特点,帮助幼儿树立信心,让他知道,别的小朋友也很喜欢他,老师也很爱护他。在生活上对他做到更多的关爱,慢慢让他感受到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一样,有这么多关心和爱护他的人,有这么多和他一样可爱的小伙伴。充分利用班集体这个特别的教育资源开展影响教育,让其他小朋友主动去影响和帮助他。
效果:经过一系列的帮助和教育,在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照顾、帮助和影响下,小孩的变化很大,慢慢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让小孩逐步树立了信心,性格变得开朗了许多,能积极主动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和小朋友一起参加区角活动,能主动绘画和自由的跑跳了。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三
地点:・接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放学的车上。
需要干预的问题:
缺乏安全感,不能和他人建立亲密挂席,人际关系差,
家庭图:
家庭妈妈(李妈、贺妈、曹妈)・社工。
孙阳光(案主)杨丽朱雅娟朱闵芝袁斌李辉刘浩・・。
背景资料:
案主孙阳光与xx年8月29日进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今年12岁。现与其他六名孩子一起生活在儿童福利院小家庭中。
被抛弃的原因:xx年案主被抛弃在儿童福利院门口,再起衣服的红布上写着抛弃的原因:由于其父受重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母亲离家出走,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孩子能够生存,遂请好心人收留。入院诊断时,按住被诊断为患有共济失调型脑瘫、生物素缺乏症、癫痫。他的智力、运动发育比同龄正常孩子落后五年;甚至情形但反应迟钝,不能计算。走路摇摇晃晃并不稳定。
xx年9月进入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学习。开始是学习状况良好,能牢记老师给予的家课、上课时的情形。但容易丢东西,有时也被同学欺负。但它仍喜欢继续上学。孙阳光社交能力差,在校和同学相处较差,见到陌生人表现热情,与其他家庭孩子相处也较差。孙阳光说话喜欢绕弯,你问他叫什么,他会热情地把在场的所有人介绍已贬值后再说自己。他是从达三班声道小家庭的,在达三班的优越感没有了,阳光变得自卑。抓握能力不好,写字写不好;在校学习差,尤其是语文。经常摔倒或与同学大家而受伤。
他是义工眼里的可爱宝贝,家庭妈妈眼里的调皮孩子,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
重点注明。
引发/重要事件。
1.・在校经常因打假受伤。
2.・经长欺侮、诬蔑其他家庭孩子。
3.・学习差,期中考试两颗均考0分。
4.・对社工和家庭妈妈说黄。
曾作出的调适及成效。
李萍及李小晶等社工在大三班时曾经对他进行干预,但升入小家庭后就没有干预过。
家庭妈妈经常训练他的肢体活动,并对他的问题行为进行纠正。
情绪状况。
见到陌生人表现热情,与熟人表现不积极;自卑;脾气暴躁;喜欢狡辩说;瞧不起班组里的孩子。
健康状况。
患有共济失调型脑瘫、生物素缺乏症、癫痫。他的智力、运动发育比同龄正常孩子落后五年;神智清醒但反应迟钝,不能计算。
支援网络。
1.・院内社工的关注(李萍、李小晶等社工)。
2.・家庭妈妈。
3.・义工。
4.・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
目前居住状况。
同其他六个孩子居住在儿童福利院小家庭。
社工评论/分析。
1、案主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应该通过其他渠道找出它缺乏安全感的真实原因。
2、学习成绩的不好对他影响很大,打击他的自信心。
3、案主的生活环境对他的影响很大。
其他。
无
张希营。
案主孙阳光与xx年8月29日进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今年12岁。现与其他六名孩子一起生活在儿童福利院小家庭中。
被抛弃的原因:xx年案主被抛弃在儿童福利院门口,再起衣服的红布上写着抛弃的原因:由于其父受重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母亲离家出走,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孩子能够生存,遂请好心人收留。入院诊断时,按住被诊断为患有共济失调型脑瘫、生物素缺乏症、癫痫。他的智力、运动发育比同龄正常孩子落后五年;甚至情形但反应迟钝,不能计算。走路摇摇晃晃并不稳定。
xx年9月进入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学习。开始是学习状况良好,能牢记老师给予的家课、上课时的情形。但容易丢东西,有时也被同学欺负。但它仍喜欢继续上学。孙阳光社交能力差,在校和同学相处较差,见到陌生人表现热情,与其他家庭孩子相处也较差。孙阳光说话喜欢绕弯,你问他叫什么,他会热情地把在场的所有人介绍已贬值后再说自己。他是从达三班声道小家庭的,在达三班的优越感没有了,阳光变得自卑。抓握能力不好,写字写不好;在校学习差,尤其是语文。经常摔倒或与同学大家而受伤。
他是义工眼里的可爱宝贝,家庭妈妈眼里的调皮孩子,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
二、问题分析与诊断。
工作员观察与分析。
计划。
(1)孩子的技俩: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他们会集体编造一个谎言。通过与小家庭,孩子接触,我他们很想养只小狗,为了他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不约而周的上演一场看似逼真而又漏洞百出的闹剧,阳光不会主导这场闹剧,通常是听了杨丽、刘浩的指使而协同。
(2)在一次小组中,大家讨论加妈打他们,我让大家画出自己的心情,其他人要么画得是巴掌,把贺妈妈拍死,要么是想象外面美丽的天空,只有阳光,他画进了他的所有伙伴,大家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起快乐玩耍,阳光尽管12岁了,但他始终生活在自己的美好世界中,没有仇恨、没有埋怨,阳光很单纯很善良。
(3)阳光经常会不分场合地恐吓其他小朋友,他经常警告袁斌别惹我。要不我把你“踏哈着“,可是他却不轻易去打别人。看看他和刘浩玩闹也是这个样子,刘浩则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整治一顿,然后,大家一起嘻嘻哈哈继续玩。
阳光的这种表现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很蛮横、不讲理“也是这个原因,导致他在学校挨欺负。
(4)一次阳光要我给他送粮礼物,他说要一把枪,我说“不行,打伤人怎么办?”他反过来向我解释:“如果我用枪打伤了人,这个责任你负不起!”福利院的孩子并不像家庭的孩子那样“单纯”他本身处在一个关系复杂的,缺乏亲情的正式的契约关系中,他过早地接受了这些,并深入到了内心中。他很小就已经步入了社会,可毕竟他是个孩子,他只看到了别人的关系与心理,但没有看到自己的心理,理所应当的认为“身边的人满足他的需求的义务”带着孩子的狡黠。
(5)孩子有争宠的行为。
比如,小家庭的孩子都江堰市反对李逃同我亲近,他们说:“哥哥,李逃老缠着你!“当我要领着部分孩子下楼玩,剩下的孩子会特别想跟着,将去玩的孩子会坚决反对剩下的孩子,甚至会大打出手。阳光也有这样的情绪,但想比较刘浩、杨丽要轻得多,并且不会因此恐吓别人、打别人。他似乎并不在乎这些。
(6)每一次去小家庭看到的更多的是阳光在训练,自己动手刷鞋、洗袜子、洗饭盒……而其他的孩子则在写作业、看电视。作为家庭中身体协调能力最差的孩子,阳光通常要比别人承受更多的指责、付出更多的努力,且只有很少的玩的时间。
(8)一次阳光放学回来,满脸沮丧,见了我也一句话不说,扭头就走,从杨丽口中得知“阳光的语文、数学都考了鸭蛋”。学习是阳光头疼的一件事情,阳光喜欢上学,因为上学使他同大三班的孩子彻底划清界限,说明了他能力较好。但是一次次的考试失败也无情地打击着他的自信心,由自卑转向自负。一次我请他参加小组,当他得知其他成员有:周智理、周玉珑、周玉驰……他说:“我不去,游戏太简单了。”在他的意识中,他认为大一班的孩子几乎根本不如他,给他们做的游戏对他来说也是“太简单了”。
三、干预目标。
阳光有许多“情况”需要社工干预,干预顺序为:
(1)阳光需要培养安全感,需要他人的无私的爱。
(2)从大三班由护理员眼中的“宠儿“到小家庭中的”低能儿“其心理落差导致的心理偏差需要干预。增强他的自信。
(3)阳光说谎、打架等行为需要做行为矫正。
(阳光的人际问题不大,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雅娟。)。
而在我的有限时间里,主要帮阳光建立一种安全感,寻找一个归宿地,而其他的任务,就需要转介。
i.・总目标:培养案主的信任感与安全感。
ii.分目标:
(1)与案主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
(2)为案主寻找一个关系融洽、安全的群体,让案主能够自由表达。
(3)发泄案主心中的苦闷。
(4)协调案主的人际关系。
四、理论依据。
本次个案工作主要采用:小组工作的互惠模式。
该模式认为,互惠模式的目标实施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满足,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的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个人必须透过一个健全并核实的群体生活才能获得将康、全面地发展。他非常重视从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来认识成员,非常强调群体生活的重要性。
针对案主,主要是帮助他在这样的小组中获得安全感,并且得到成长。促进案主主动与人交流,学习交流的准则恩等,以便完成其社会化。
五、干预模式或干预技巧。
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工作,我了解到,他们还不能进行深刻的自我探索,所以我选择了社会学习理论的方法,它不需要孩子考虑太多。在干预中,我采用如下技巧:
(1)真诚。对待孩子决不做作,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决不姑息;高兴就笑,不高兴就皱着眉。给孩子真实地评价,不做任何修饰。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四
xxx,男,10岁,现在**小学就读,健康状况一般,体型正常,脸色红润,身体素质一般。案主性格内向,平时与邻居、朋友交流很少,只与几个同学有来往。有时会一起与同学玩玩游戏。
二、背景资料。
家庭背景:案主的父母多年前来到台州,案主也随着父母与姐妹来到台州,父母都在台州打工,加上还要承担3个孩子,条件比较一般,案主有一名姐姐,一名妹妹,姐姐上初中,而妹妹还小没上学,平时父母忙,需要周玉明照顾妹妹,因此与妹妹关系比较好,父母也没有时间管他,也没什么朋友,长期以来形成了内向的性格,加上没人管,便放纵自己,学习也不认真,加之学前以及一年级的时候没有学好基础,导致到二年级还不怎么会写字。
三、主要问题。
四、问题分析。
(一)问题确认。对于周玉明不会写字的问题,据了解,周玉明本身没有存在问题(如先天性疾病之类),只是过于懒惰,自暴自弃,加上一年级的时候基础没学好,导致这一问题的产生,案主的问题也是受到家庭以及学校老师同学的影响。同时,学校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对此进行及时的处理,并有逐渐严重的趋势。因此,既要针对案主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还要结合外部资源共同解决案主的问题。
五、服务计划。
目标在于协助案主认清自己面临的问题,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帮助并促使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协助其调整人际关系网络,促使案主能够自己努力去改善。具体计划如下:
1:帮助周玉明学会基本的写字,比如简单的一,好,又此类的汉字一百个。
3:通过与老师家长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六、服务提供。
我了解了学校老师以及同学提供的初步信息后,约见了案主。第一次接触,案主虽没有表现出太多抵触情绪,但也比较沉默寡言,在多次见面交谈过程中,我与案主也相互了解了不少,明白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工根据案主情况,先从案主的.心理情况开始,每个月对案主进行一次心理教育,每次40分钟,鼓励他,让他知道老师还没有放弃他,爸爸妈妈也很关心他,同学也会很愿意与他做朋友,让他要对自己有信心,重新拾起对自己的信念,积极应对和解决目前困难。
2:同时,我要对案主自身的问题进行处理,每个星期定期对案主写字进行辅导与帮助,每次一节课,帮助他学会基本的汉字,看他自己的能力,掌握一年级学生所应该学会的汉字,例如一,又等基本汉字一百个。
3:通过与老师家长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例如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定期的与案主交流,并且辅导他的作业,在父母方面,可以在空余的时间尽量陪陪孩子,也可以在学校每过一个月举办老师与家长的交流会,促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让孩子健康成长。
七、想要达到的效果。
1:通过三个月的服务提供,通过对案主12次的辅导,使得案主成功学会汉字,并且能够非常流畅的写下来。
2:通过对案主四次的的心理教育,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得案主明白自己的价值,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信心,能够更好的练习写字以及一步步的提高学习成绩,赢得同学们的喜爱。
八、个案反思。
我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会取得一定成效。我也一次你充分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其他社工的帮助,解决了案主的心理问题,通过学校老师的关心与教育,解决了案主的学习问题,通过家人的关怀,解决沉默寡言的问题,本案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取得案主支持方面,我们还不够到位,以致在随后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中经常无功而返,造成时间和精力的不必要损耗。因此,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全程了解案主的各种情况,与案主及时有效进行沟通。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五
案主小苏(化名),今年25岁。
小苏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专业也很不错,但是换了五六个工作,他都不满意,最长的一份只坚持了3个月。
后来,小苏就干脆不再找工作了,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了,在家里做起了啃老族。
从此他就成了妈妈的一块心病。
简单与小苏谈话后得知,小苏不满意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和同事相处不太融洽。
他说:“同事们在聊天的时候,我就不说话,其他时候也只有工作上面的一点交流,可能他们也会觉得我比较不爱说话吧。
在我自己的感觉里面,就是很压抑,特别难受。
感觉难以和他们交往。
”说话过程中小苏故意挡着脸,像一个屏障。
他坦言:“这样会觉得安心一点,和周围世界有一个缓冲。
可能是有点自卑吧。
而从高中同学小王讲述得知:小苏是新转来的同学,刚好考试的时候用铅笔涂答题卡,我无意中看到小苏拿了一只铅笔用手在剥,用牙齿在咬,一个人很沉默地坐在那儿,走过去看了原来是没有工具去削笔。
小苏解释:害怕去和周围不熟悉的同学接触,因为不熟悉,所以也就没法借。
苏妈妈说,小苏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没有什么朋友,放假的时候小苏就是经常呆在屋子里,很少出去。
但是苏妈妈也很少对他有什么要求,她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他虽然是小孩,也有独立意识,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强加于他,所以也没有强制他与别的小朋友出去玩之类的。
小苏觉得自己的性格与从小妈妈对自己过于冷漠有很大关系:“在我感觉,母亲在和我交流的时候,很少表达感情,也很少关心我的感情,小时候谈稍微深入一点问题的时间都没有,从来不来考虑到我的心情。
”“她做事情,从来没有我插手的余地,或者没有去插手的必要。
只是我完全可以去依靠,好像我什么都没办法给她做。
”在自己不满3岁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就离婚了。
妈妈每天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和自己交流的时间就非常少,即使周末去公园玩,妈妈也只是在旁边看着,从来不和自己一起玩。
“我知道母亲不容易,就想帮帮忙,但是总觉得母亲拒自己于千里之外。
”
现在在家里,小苏每天对着电脑,很少做家务,晚睡晚起,妈妈下班做菜给他吃。
(注:案例来源为本博客,感谢沈狄姐上传的案例)。
二、资料收集。
探访案主生活的环境,包括家人、老师、同学以及朋友,收集案主相关系统资料,做出以下评估分析。
三、评估和判断。
问题一、案主对于工作不满意,有自我放弃的倾向。
问题二、从小性格非常内向,人际交往障碍突出。
原因:父母离婚较早,案主较少体验到父母给与自己的关注;与家人的交流很少。
问题三、案主与家人(主要是母亲)关系较为冷淡。
表现为:案主辞职在家后主要是面对电脑,也很少做家务;也极少与家人交流。
服务目标:
具体目标:增加与母亲的交流,在家中承担一定份量的家务。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六
1、案主特征。
(1)案主在面临生活方面有问题,自己不知道如何去解决,希望得到帮助。
(2)此次个案工作重在解决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所以在选择案主时要注意案主必须是老人并存在精神方面的需求。
(3)案主情绪低落,自己面临的问题已成为案主的负担,给案主带来一种不安,失落和无助感。
(4)这个问题不断的困扰着案主,消磨着他的信心和希望。
2、工作内容。
(1)了解案主的生活现状和心里状况。
(2)做好与案主会谈的准备。
(3)确立于案主会谈的目标。
(4)熟知会谈的内容。
(5)掌握建立关系的技术。
(6)总结与判断。
二、资料收集与诊断。
1、资料收集:案主必须知道资料的来源和相关连的问题。
2、常见的资料收集内容:涉及案主及案主所在的整个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
3、资料收集的方法,方式:会谈、填写调查表、观察、文献搜集、环境调查等。
4、诊断:综合各种因素诊断案主的问题所在。
三、目标与计划制定。
1、目标:帮助案主(老人)改善xxx方面的精神需求。
2、案主的情况简介表。
并注明于案主首次联络的时间。
3、案主(老人)的需求。
4、工作内容计划表。
四、服务提供与治疗。
工作内容实施表。
五、结案与评估。
1、结案。
(1)结案前案主于工作者双方应有充足的时间表达彼此的感受。
(2)工作者要表明以后案主有什么问题,都会尽力帮助他。
(3)若案主的目标没有达成,工作者要帮助案主学习如何重新修改并完成自己的目标。
2、评估。
评估方法。
(1)和案主一起对服务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
(2)和同事一起对服务提供进行联合评估。
(3)利用原先制定的计划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
(1)投入评估。
(2)行动评估。
(3)短期成果评估。
(4)长期成果评估。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七
案主,女,18岁,北京某高校大一新生。
案主来自偏僻的农村,从小到大都住在家里的平房,小学到高中的教学楼也不过两层高。进入大学后,案主寝室住在8层,连上课的教学楼也有8、9层高,这时案主觉察到每当自己靠近寝室阳台往下看、在教室看到窗外的低处、上露天的楼梯时或者坐学校的透明电梯都会感到一阵眩晕、恶心。案主不敢去阳台晾衣服,不敢坐在靠窗户的位置,甚至不敢走学校的露天楼梯。对自己这种情况案主感到很恐慌,觉得这种状况严重影响自己平时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忍无可忍,她鼓起勇气找到了辅导员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辅导员带着她来到了学校的社工机构寻求社工的帮助。
二、案例分析。
1、主要问题:案主的“恐高”问题。
2、相关问题:案主由于恐高引起的不能正常适应大学正常的学习生活问题。
三、工作目标(具体目标将与案主协商决定)。
1、第一阶段目标:使案主适应一定高度的楼梯,逐步克服对一定高度的恐惧;
4、终极目标:改善案主恐高的现状,能够爬至学校最高楼层并不那么恐慌,促使案主良好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四、基本阶段、方法及动用的资源。
1、基本阶段及方法。
第一阶段:研究。
第一次会面:在结案过程中了解案主基本情况,确定案主的问题,并与案主一起订立目标、签订契约。通过与案主的交流,了解案主“恐高”行为的严重程度等相关基本情况,并建立基本的专业关系。
第二阶段:诊断。
根据第一次对案主问题及期望目标的了解达成协议,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治疗。
步骤(1)、(第二次会面)订立此次谈话及活动的目标:通过上楼梯――放松消减案主对高度的恐惧,第一次爬楼梯爬十层爬到每一层都往下看,在案主产生焦虑的时候对其进行放松及鼓励,树立其自信。逐步努力消减案主对爬高层楼的恐惧。布置家庭作业:回去每天坚持爬两次露天楼梯(至八层),由好友监督,并协助其做放松。
步骤(2)、(第三次会面)此次活动带案主来到一个带着倾斜落地窗户的高楼,让案主尝试趴在玻璃上向下看,当其产生焦虑或恐惧时,给他做放松,并给予其支持。慢慢达到让其减轻恐惧的目的。让案主坚持做家庭作业(改为爬至十二层)。
步骤(3)、(第四次会面)如果上面两个步骤所示的活动还在案主的接受范围内,根据案主需要实行下一步方案――运用消防云梯车协助治疗。家庭作业继续进行(改为爬十五层楼梯)。
步骤(4)、(第五次会面)结案评估阶段――主要是对前几次活动进行总结,与案主一起评估整个个案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则与案主协商结案并实施一些跟进计划完善整个治疗过程。
2、动用的资源。
案主身边的朋友――主要是协助并监督案主完成家庭作业。
五、达到目标使用的期限。
案主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以三个星期为限。
六、联系方式。
e-mail:447884540@。
手机:13401179706。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八
彤彤上幼儿园(一)。
一、个案基本情况:
彤彤是个长得很可爱的小女孩,三个星期前从别的幼儿园转入我们班,彤彤刚进班的时候,妈妈就告诉老师,彤彤在以前的幼儿园有可能受过老师的“恐吓”,回家告诉妈妈说:“老师骂人,老师说不准妈妈来接我!”因此她现在对幼儿园非常地排斥,第一天来幼儿园就紧紧地抱着姑姑,不肯下来,更不让老师接近她半步。妈妈心疼宝宝,在幼儿园陪着她,可是彤彤精神极度紧张,朝着妈妈不停地发脾气,直吵着要“回家!回家!不上幼儿园!”
二、具体行为表现:
片段一:
早上姑姑送彤彤上幼儿园,彤彤一进入幼儿园的大门就开始哭闹,哭得惊天动地,紧紧地抱着姑姑,不肯接近老师。而姑姑看到宝宝哭得这么伤心,又是骗又是哄的,不忍心把宝宝交给老师。
行为分析:
因为上一次上幼儿园给彤彤留下了不好的阴影,导致她对幼儿园充满着排斥,不愿意接近老师,不相信老师。
采取措施:
首先做好家长工作,我们和姑姑沟通了,请她相信老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会安抚孩子的情绪。告诉姑姑微笑着和宝宝告别,很温柔、但坚定的告诉他,“放学时我会来接你回家!”让他有温暖、安全的感觉。
接过孩子,我尽量稳定她的情绪,告诉她,我是tina姐姐,我会很爱你的,你如果不开心或者想妈妈了可以跟我说。我们一起等妈妈!
片段二:
彤彤在和我相处的过程中,已经慢慢将感情寄托在我身上了,每天和离开姑姑以后就寸步不离地跟着我。但是依然想妈妈,不定时地会哭。
采取措施:
继续建立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她、帮助她,尽量抽时间和她在一起,和她说说话,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增强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从而消除她对老师的心理紧张。
片段三:
在我的安抚下,彤彤的情绪有了很好的'转变,只要有我在旁边,她基本上不会再哭闹了。但是我不能离开她一步,甚至我去上厕所、吃饭,她就会不停地哭闹,有时候自己打开门来追我。
行为分析:
知道孩子对幼儿园有恐惧感,所以我通常都是温柔耐心地和她沟通,让她信任我。彤彤也逐渐喜欢我,也许我让她觉得很安全。但是现在她暂时还不信任除了我以外的其他老师。因为内心的焦虑,彤彤暂时还没有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只是把情感寄托在我的身上,因此时刻需要我的陪伴。
采取措施:
1、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她的行为,用集体游戏等比较自然的方法引导她跟其他小朋友进行交往,如发现有点滴的进步表现在集体面前表扬、肯定她的行为表现,鼓励她继续在同伴中寻找自己的好朋友。让她体验到跟小朋友相处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消除她对小朋友的紧张心理。
2、让其他老师主动和她交流,在我去吃饭或上厕所的时候,班上的其他老师尽量安抚她的情绪,和她一起等我回教室。
三、效果分析和总结。
经过老师、家长和小朋友的共同努力,彤彤早上已经愿意主动地投入我的怀抱了;白天在幼儿园,在我的引导下,她也会搬一个玩具坐在我的身边,认真地玩,比刚来的时候有很大的进步。在以后的教育中我们将逐步培养她的交往能力和活泼的性格。希望彤彤小朋友能在幼儿园里开心快乐的成长。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九
个案监督,就是对个别案件的监督。它特指“重大典型违法案件”。个案监督的宗旨在于促使法院公正司法,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个案监督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将我国目前存在的司法不公现象降到最低的程度,从根本上遏制司法腐败现象的发生。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对审判、检察工作中重大违法案件实施监督的规定(草案)》,对两院工作实施监督,是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就此专门立法很有必要。但目前对个案监督尚存不同看法,笔者试就个案监督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一、关于人大常委会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实施监督。有的同志对人大常委会进行个案监督持有异议,担心这样做会侵犯两院的独立审判权和独立检察权,认为缺乏宪法和法律依据。人大常委会进行个案监督,不仅是加强和规范人大常委会对法院工作监督的需要,而且也有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第四十一条、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检察院组织法第三条、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检察监督的若干规定第十条等规定,都是人大常委会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能够实施监督的直接法律依据。据了解,目前地方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主要有以下方式:1、代表评议,即人大就当事人告状的案件进行评议。2、述职评议。人大常委会开会评议由人大选举和任免的干部。3、个案监督。人大信访部门接到老百姓申请、控告的案件,而真正能提起个案监督的是通过一定途径引起领导重视的'案件。4、法律监督书。针对通过执法检查和个案监督发现的错案,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发“法律监督书”,指出案件错误,要求限期改正,报告结果。5、错案追究制。人大对法院认定的错案责任人行使罢免权。6、“人大代表审监团”。一些地方人大组成“审监团”或“听审团”出庭旁听,参加案件的审理。
人大常委会对个案进行监督时,如何做到不侵犯两院的独立审判权和检察权呢?最重要的是必须遵循宪法规定的国家机关职权分工的原则。人大同“一府两院”的关系,不是分权鼎立的关系,而是决定和执行、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也是分工合作的关系。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其监督权,不允许代替其他国家机关的职权,包括不能代替两院的独立审判权和独立检察院。必须遵循按照法定程序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其主要点为,一是人大监督法院的审判、检察工作,不直接处理具体案件,即不越俎代疱代替两院去做审判、检察工作;二是对两院工作有意见,可以听两院的汇报,可以提出询问和质询,对特别重大的案件也可以依法组织调查;三是纠正错案应由两院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去办。这三条既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也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确定重大典型违法案件的范围。要坚持事后监督的原则,因为监督的是重大典型违法案件,被认为违法而又得不到纠正的,自然是指审结的案件。至于在审判和检察过程中发生的程序违法问题,属于法院的可由检察院监督,属于检察院的可由上一级检察院监督,都未得到纠正的等审结后再由人大常委会监督。如果程序严重违法,不及时监督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的,人大也可以采用适当方式进行监督。要采用被动审查的方式,即“不告不理”。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公民(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申诉、控告、检举;二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会议上依法提出有关议案;三是代表在闭会期间向常委会提出意见和建议。笔者认为以上所述需要进行监督的个案可以限定在以下几种情况:1、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人大产生的国家机关和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违法失职行为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案件。2、社会影响较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3、公检法机关有争议,欠拖不决的重大典型案件。4、上级人大常委会转办或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反映的重大典型案件。
[1][2][3]。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十
时间。
课程内容。
所需资料。
一、致词(企业简介)。
二、销售部工作流程及行为规范。
1、销售员行为准则。
2、销售部内部分工。
3、接待、签约流程。
4、销控及回款。
《销售部行为准则》。
《销售部架构及岗位职责》。
《签约流程》。
三、统一说辞。
1、专用名词解释。
2、规划设计内容及特点:包括景观、立面、建筑组团、容积率等。
3、平面设计内容及特点:包括总户数、总建面、总单元数、单套面积、户型优缺点、径深、面宽、层高等。
总平面、户型图、
景观效果图。
4、个案的.优劣势分析。
5、营销策略包括价格、付款方式、策略定位、销售目标、推广手段。
优劣势分析表、价目表、付款方式、销控表、平面设计。
四、竞争对手优劣势分析。
竞争楼盘调查表。
五、工程知识。
六、物业管理包括公司简介、管理架构、管理公约解释等。
七、销售员须知。
1、办理按揭及计算。
2、入住程序及费用。
3、合同说明。
4、其它法律文件。
八、销售技巧。
1、电话接听技巧。
2、推介产品技巧。
3、销售谈判及成交技巧。
4、所需填写的各类表格。
5、《销售手册》(附件五)。
九、销售员礼仪要求。
1、外表形象要求。
2、个人的主动交际能力。
3、与同事、上司相处的礼仪。
十、市调。
竞争楼盘调查表。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十一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张。
性别:男。
年龄:20岁。
职业:学生,大二年级。
性格特征:有些孤僻、叛逆、性格内倾。
家庭职业背景:父母都是农民,家境比较困难。
家庭感情: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在学习方面给予无条件的支持。跟父母感情较好,很孝顺。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孤僻自卑、厌学情绪、行为控制能力差、曾经一度沉溺网游、和同学老师关系疏远,感觉前途渺茫,没有希望。背景材料:
本专业的知识,想等转完专业在学吧。就这样半年多过去了,由于一直没有学习导致专业课挂了好几门。在转专业的时候由于挂科等因素最终转专业失败。面对自己渺茫的前途,小张再一次陷入绝望之中。而此时已是大二的小张看着身边同学恋爱的恋爱,考研的考研,只有自己整天无所事事。慢慢的小张有了退学的念头,但又考虑到父母都是农民供养自己上学不容易,况且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一直都挺高的。于是小张陷入了人深深的纠结中,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退学还是完成父母的心愿继续上学。
三、工作目标。
(一)直接目标:
1.帮助案主改变以前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挖掘自身潜力,重拾对生活的热情。
2.改善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树立学习目标,积极面对人生。
(二)中间目标:
1.改善案主对我国大学教育体制的认识,帮助他转变大学消极影响。
2.改变案主错误的行为认知,纠正并控制其偏差行为。(利用父母期待、本身积极愿望、强化机制)。
3.针对案主的同学和老师做工作,帮助案主重新认识自我。鼓励案主与同学老师友好交往,让案主走出孤僻。
4.引导案主合理处理自身和学校的关系。
5.引导案主挖掘自身潜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巩固治疗效果,鼓励案主独立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
四、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1.主要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针对小张的情况,社工计划主要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因为小张家境比较困难,在学习生活中性格比较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因为不喜欢自己所选的专业而产生厌学情绪,想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涯。这与心理社会模式中所说的因人格缺失和自我不完善而导致的人的行为失调或行为障碍的行为表现吻合。因此社工将对小张的内部心理机制以及行为产生原因为治疗的出发点。
2.辅助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和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由于小张自己也不喜欢现在自己的一些行为,很想有所改变。同时他的自暴自弃体现出他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社工将对他进行一定的行为纠正。在社会生态视角中,社工主要讲小张置于“情境中”,针对小刚的资源环境做工作,改变他对学校和专业的看法以及老师同学对他的看法,强化老师对他的鼓励等。
五、服务过程与计划:
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每个步骤可按七天为一步:第一步: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接案是指个案工作员初次与求助者进行接触,了解其需要与困难,对其面临的问题初步作出判断,根据机构的性质决定是否能够为求助者提供服务。
过程:
社会工作者实现多方面收集案主资料和情况,在第一次会谈中,通过温暖、尊重、真诚、共情和理解等技术,表现出对案主的尊重、接纳和关心,并适时表达同感,获得案主的信任,使案主获得安全感,并且尽可能地让案主毫无顾虑的倾诉心中烦恼,宣泄被压抑的情绪。让案主吐露心中的不快,在此过程中全面的了解案主需要和主要问题。与案主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争取案主的信任与合作,与案主共同确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帮助案主建立自助态度,使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第二步:针对小张自身心理帮助阶段过程:
过程:
1.帮助小张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
对于那些消极的思维定势,面对困难及已放弃,把虚度光阴归因于学校不好,专业不好,所以要帮助他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概念,告诉小张学校只是社会提供的一个平台而已,就像艰苦的环境不可能抹杀一个人的斗志一样,再普通的`学校照样是优秀者的舞台,关键还在于自己。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小刚意识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皆有可能,重燃他对未来的希望。
2.虚拟情景确定选择方向。
导其做出最适合自身的方向。
3.对小张进行积极的行为强化。
小张因为在大学自暴自弃,学习成绩较差、与老师同学关系不好、从不参加课外活动,因而对自我价值否定,产生消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小步子强化法”的模式帮助小张制定短期的小目标,一旦目标实现了立即予以强化,鼓励他继续努力不断实现自身价值。
4.培养小张的自我效能感。
(1)不断增加小张的成功体验。
(2)增加小张的替代性体验。通过给他列举身边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成功的例子,让他知道其实自己也是可以的,从而摆脱消极情绪。
(3)语言说服。通过列举现代或古代的一些从逆境中走出来的著名人物,让小张明白除了自己,没有什么外界的因素可以成为自己前进的绊脚石。
第四步,针对小张的老师和同学。通过动员小张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改变对小张以前的态度和看法,重新接受小张,让小张找到归属感。多多鼓励小张参加集体活动,建立起和老师同学的友好关系。
生活中,来处理自己与家人、老师和同学的关系,鼓励案主正面评价自己。让案主有一个坚定信心来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
六、成效评估。
主要通过观察和测量小张的生活学习态度和行为变化进行评估,比如可以用一些测量表对小刚进行周期性测量,还可通过询问小张的老师或同学了解小张的近况。要对小张的一些转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前后形成对照,吸取转变过程中的经验技巧与教训。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十二
案主小方,男,17岁,武汉某高中高三学生,比较叛逆,厌学。
小方小学时比较听话,成绩较好,学习生活不用父母操心。
上初中后,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变得比较叛逆,喜欢撒谎,并且经常与同学打架。
高中后经过同学认识了许多社会上的无业青年,经常逃学出去玩耍,渐渐喜欢抽烟喝酒,并经常出入网吧等地。
还曾与校外青年一起参与过几次学校里的群架,在学校小有“名气”。
高一结束后,由于逃学多次,并且参与打群架,被学校退学。
后母亲为其安心学习,将其送到新洲的住读学校,但小方抱怨学校条件艰苦,母亲不忍儿子受苦,考虑到高考对艺术生的文化分要求比较低,小方小时候比较喜欢涂鸦,于是将其转回武汉的一所高校成为一名美术艺术生。
小方则认为母亲的努力都是徒劳,自己根本不想学习,就算现在努力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绩,依然经常逃学。
小方的父母喜欢打牌,小时候对小方的管教比较少。
父亲是一名出租车晚班司机,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家庭收入以出租房屋和父亲的工资为主。
小方变得叛逆后,其学习生活基本上都由母亲管教。
小方的父亲在小方年幼时有出轨的经历(小方对此不知情),后来觉得愧对小方母亲,从此家中大小事务基本上都由母亲决定。
父亲的管教也是比较顺从母亲的观点,小方对此经常无视,总是说“不要你管我”、“妈妈都没说我,你插什么手”。
在小方的教育上,母亲基本上采取物质奖励和棍棒教育为主。
初中时,在临近考试时经常会以“如果这次考到前15名,就跟你买……”之类的话激励小方学习,后来小方越来越不想学习,经常背着母亲逃学,经老师反应发现后,便威胁减少其零用钱,甚至多次与其发生肢体冲突。
对于老师的电话反应小方在学校的不良行为,小方经常说老师对他不公平,就是因为自己没有给老师送礼,就处处针对自己。
对于小方的这种借口母亲也比较认同,但同时认为自己的孩子也有不对。
近期,小方与校外无业青年联系密切,参与一次抢劫,被派出所抓获,但由于情节轻微,没有参与实施,48小时候获释。
小方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母亲一同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资料收集:
探访案主生活学习的环境,包括家人、老师、同学以及朋友,收集案主相关系统资料,做出以下评估分析。
评估和判断:
问题一、案主厌学,有自我放弃倾向,逐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
表现为:初中时经常撒谎逃学,高中时与许多社会无业青年来往密切,经常参与打架,比较暴力。
问题二、案主与其父母间亲子关系比较紧张。
表现为:小方经常无视父亲的管教,母亲从小比较满足小方的物质要求,随着孩子的叛逆程度增加,经常发生肢体冲突。
原因:由于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比较弱化,母亲溺爱孩子,教育方式以物质奖励和暴力为主,
问题三、案主存在非理性信念,形成以个人为中心价值观,
表现为:认为不顺心意的地方就是对方和自己作对,如学校里,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表现暴力,欺负同学,成为学校的“小霸王”。
原因:母亲从小对孩子的溺爱,造成小方从小不愿吃苦,比较贪图享受。
服务目标:
具体目标:帮助案主返回学校,迎接高三学习生活,逐步改掉暴力等不良习惯。
中期目标;平衡家庭中三个角色的关系,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改善亲子关系。
终极目标:协助改变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正确认识他人和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服务模式及理论基础:
认知治疗模式中的理性情绪治疗和人本治疗模式,结合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1)人天生同时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情绪问题是由非理性的信念所形成的,每个人都具有改变自己思想、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2)情绪失调原因——abc理论。
治疗过程:
(2)领悟:承认这中非理性信念的存在性,帮助他认识造成各种情绪障碍的不合理信念及哲学根源。
(3)修通:采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目的是帮助求治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
(4)再教育:改变求助者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5)家庭作业:继续学习理性情绪治疗的模式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地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进行分析理解和质疑,以此来巩固治疗效果。
运用这种疗法,通过和案主辩论其非理性的想法,培养起其对自身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改变其对自我和别人的态度。
2、人本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个人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动力。
“自我实现”是指对天赋、能力、潜能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
通过该模式,使案主重新认识自我,积极开拓自己的能力。
引导案主自我发觉自己的潜能。
3.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1.家庭系统,家庭成员是家庭系统的组成部分。
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中存在的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及权力架构。
3.病态的家庭结构,不良的家庭结构是造成家庭成员问题的真正原因。
不良的家庭结构主要表现在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等方面。
本案例中家庭结构呈现联合的倒三角结构。
通过家庭会谈的形式,帮助家庭成员意识到目前不正常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后果,改变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干预技巧:
在整个个案干预的过程中需要给予案主充分的理解支持、真诚、接纳、尊重等,保持良好的倾听。
适时的自我坦露,给予案主回馈及肯定。
在整个个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站到案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他的特殊生活环境,学会转换角色。
2、对于案主的非理性的想法和行为的产生不是一天的产物,所以在处理与争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
3、充分的发动案主身边的网络支持系统和资源,从多个角度去协助案主的自我发展。
4、处理好与案主的关系不可以使其对我产生依赖的情绪,要做到助人自助。
5、在个案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包括与案主,与案主家人以及与案主学校老师的关系。
具体实施计划(预计每次会谈时间间隔一周):
初次会谈(已完成):了解案主的心理特征,以及基本的情况。
主要目标:熟悉案主,掌握背景资料,和案主之间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第一次会谈正式介入、了解情况。
主要内容:
1.进一步具体的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背景资料,以及在生活其他方面的状况。
2.与案主一起明确问题和需求。
3.征求案主的意见,一起制定目标以及改善目前的情况。
第二次会谈总结过去、发现自我。
主要内容:
1.帮助案主指出自己非理性信念,认识非理性信念与自己目前行为的联系,
2.通过回忆帮助案主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上的优势,从而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
作业:案主思考自己小时候学习的长处,曾经如何努力学习,并尝试按照这些做。
第三次会谈重新定义家庭结构、实现转变。
作业:父母反思从前由于夫妻关系导致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强化父亲的职责,父母与案主共同努力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
第四次会谈:树立正确价值观,反思受到的不良影响。
主要内容:帮助案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第五次会谈:悦纳现在的自我,积极的生活。
主要内容:现在案主主动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所做作为,需要支持和鼓励。
所以这次的任务定为积极的适应生活,接纳现在的自我。
作业:通过每次时间的记录,体会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相信自己有改变的潜能。
第六次会谈: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
主要内容:在上次辅导的基础上,改变其非理性的想法。
正确的认识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如老师对自己的管教。
作业:每当老师批评自己时,先反思自己,老师是否有道理,公正。
第七次会谈: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主要内容:在前几次的基础上,规划自己的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
作业:写一份自己今后应该保持的好习惯,避免出现的一些变差行为,规划高三的学习目标。
第八次会谈:回顾过去,鼓励其取得的进步,并巩固个案的成果。
主要内容:回顾这几次的会谈内容,想想自己取得的成绩,并鼓励其巩固已有的成绩。
结案:
对本次个案进行评估,并且对于个案过程中出现问题和解决方法。
评估方法:
1、工作者观察,利用原来制订的计划表进行评估。
2、案主的自述、认同感,对服务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
3、督导老师的检测。
方案评估:
本案例的案主问题主要是由于长期不正确的家庭教育,造成案主价值观认知偏差,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由于案主正处在叛逆期,来自社会会上许多不良的影响导致了案主的偏差行为,如暴力等。
最后由于长期逃学,而厌学,重返学校时已经对自己失去信心。
可见,案主的问题是由家庭和案主自身长期的共同影响所造成的。
于是本计划书采用理性情绪治疗、人本治疗和家庭治疗结合的方式展开。
首先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偏差价值观,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影响案主,帮助案主消除各种非理性信念,效果比较明显,见效快。
但也存在工作者为了追求辅导效果,可能忽视案主的自我感受,使得案主处于消极被动地位。
同时可能会由于工作者过快的介入案主价值观,导致案主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接下来的工作展开。
然后结合家庭治疗改善案主成长的环境,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案主成长环境,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成长。
但同时这种方法要求介入家庭层次比较深,针对本案例,案主父亲曾有出轨行为,而案主不知情的特殊情况,要彻底改善家庭成员关系难度大。
最后在前几次已经取得的成绩之上,通过对案主进行人本治疗,帮助案主建立自信心,重返学校,迎接即将到来的高三学习。
这种方法以案主为中心,帮助其发觉自身潜力,促成发展。
但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前几次会谈后,案主内心变化成效要求较高。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十三
姓名:小虹。
性别:女。
年龄:10岁。
生理特征:个头较高,肤色偏黑。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疽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疽庭感情:较为复杂,由于从小便在姨妈家长大,父母基本没有抚养过她,因此在感情上对姨妈最为深入,甚至一度称呼姨妈为“妈妈”;对亲身父母则感情淡薄。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
背景材料:小虹家总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便将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妈家抚养。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十四
背景:
小明,今年11岁,父母4年前来上海打工,1年前把他接到父母身边,并联系了费劲的一所公办小学借读,小明被留了一级安排在二年级学习,但在学校因为受到歧视和表现不好,几乎每周老师都要向家长告状,小明为此屡屡挨打,班主任老师警告他,如果在学校再不交作业、不守纪律、打骂同学,就请他回家了。小明母亲求助新希望工作室(一家专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社工小燕负责了此案,经过预估,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小明的学习和在校表现问题,还有就是学校有歧视外来务工子弟的问题。
行动计划:
l总目标:小明和学校结果互动,在学习上取得较大进步。
l具体目标:
(1)到11月30日止,小明在行为上有进步,将基本做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3)到1月20日止,小明能与同学友善相处,在班中结交两位朋友;
(4)到1月20日止,学校方面能改善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态度,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尊重他人的良好氛围。
l行动方案:
(4)在10月至1月期间,社工小燕将每两周和小明见面一次,进行个别辅导;
(6)在10月至1月期间,小明的父母将每天检查小明的作业和家长联系手册,主动和老师沟通。每周末对记录册上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十五
社会个案工作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提出了不同理论取向的社会个案工作实施模式。那么,下文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个案社会工作派别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心理与社会学派个案工作肇始于里士满《社会诊断》一书。1937年,汉弥尔顿(gorden hamilton)在《个案工作基本概念》一文中首次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当时,心理与社会学派被称为"诊断派",以与当时的"功能派"分庭抗礼。其后,经过数位著名学者的倡导和推广,使这一学派成为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个案工作学派。
心理以社会学派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它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在当时社会科学对人类行为的广泛研究的基础上的,它从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认知理论、家庭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角色行为概念、小团体理论、系统理论、沟通理论与危机理论等理论中汲取思想养料。
心理与社会学派把人的行为及其障碍放在社会中考察,它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人在情景中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它认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人、环境以及二者的交互影响。"人"是指个人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结构与特征,以人格特征、自我意识为主体;"环境"是指个人生活的社会网络以及物质环境。在人与环境交互影响的体系中,任何部分的改变,将引起其他部分的改变,如此不断地交互影响、模塑,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心理与社会学派为理解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
心理与社会学派受心理分析的影响较大,它重视对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与行为机制的剖析。它认为,人的行为的失调与障碍并不是一种偶然的行为,往往是内在人格缺陷与自我不完善的外在表现。所以,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理解人的外在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矫正不良行为。就事论事式的治疗只能是头痛医脚,治标而不治本,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此派理论之所以被名为"诊断派",与其强调在治疗前必须透彻理解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并以此作为治疗的出发点的倾向有很大的关系。
另一方面,心理与社会学派认为人的内在心理机制、人格特征与自我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也必须在环境中才能治愈。虽然考察的重点是人的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但这种考察不能离开特定的环境。社会个案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于调整人的人格体系,并配以环境的调整,从而促进人格的成长与适应。
功能派个案工作在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宾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1920年由弗洛伊德的门徒兰克(otte rsnk)倡导,后经塔夫脱(jessie taft)以及罗宾逊(viginia robinson)总其大成。此派理论强调社会个案工作服务机构作为社会整合的必要部分的功能。
功能派个案工作以兰克的自我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兰克的自我心理学强调人是自己的创造者,个体行为虽然受潜意识、非理性、早期生活经验等因素的重大影响,但主要是由个人意志决定的。个体是其行为的决定者与主宰者,所以个人能借助专业人员与机构的帮助以发挥潜能,解决面临的问题。
功能派的特点表现在它对社会工作目标以及社会工作机构功能的定位上。功能派个案工作认为社会工作的目标在于发展、执行社会服务方案,以满足一些单位由个人努力无法达到的需求,增进个人的成长与福利。社会工作机构是使个人与社会利益相互结合的地方,也是社会政策实施的处所。
功能派认为,不同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担着各异的社会功能,而这些功能正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转与各个个体良好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比如,当社会因为产业结构调整而面临大量职工下岗与转岗时,社会有必要制订社会政策、设置各种专门的服务机构,以创造机会,提供信息,使下岗职工顺利地重新上岗。在这一过程中,各种社会工作机构在沟通信息、提供服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最后,功能派个案工作本着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强调社会工作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进行专业交往过程中借助专业知识与技能,协助案主发现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本质,以发挥其潜能,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
问题解决派个案工作是珀尔曼(harris perlman)在本世纪50年代创立的。该派从社会与心理学派中派生出来,同时又吸收了功能派的自我心理学理论和社会学中的自我发展理论。问题解决派可以说是综合传统个案工作方法的新模式。
问题解决派强调人类生活是一连串问题解决的过程。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不断地面对问题,反复运用问题解决的方法,以获致快乐、报偿、平衡和较好的适应。在长期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们形成一套惯常使用的问题解决模式。这一问题解决模式往往持久而稳定地表现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个人特有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同时,个人的问题解决模式形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格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会不断接受外界的刺激并作出反应,从而修正原有的人格体系。
个人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导源于无法适当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社会个案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协助案主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解除了案主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案主通过与社会工作者的不断接触,可以获得人格支持、心理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利用外部资源的途径,这一切都使案主面对新的刺激,有助于案主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形成更积极的新的问题解决模式。
问题解决派从心理与社会学派发展而来,其理论基础与该派没有太大差别。但问题解决派把帮助案主解决现实问题作为个案工作的入手,使社会个案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且更具操作性。同时,它把发展人格看成解决问题的自然结果,认为在社会工作者协助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案主提供了一个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参考样本,这种新经验将促使案主改变原有的解决问题模式与人格系统。
行为学派兴起于19世纪初期,但由于当时心理分析正大行其道,所以行为学派的影响不大,它直接到本世纪70年代才成为个案工作学派的一个分支。行为修正学派与前述三个学派迥导:功能学派、心理及社会学派、问题解决学派均以心理分析、自我心理学为基础,重视个人的内在冲突、需要、自我功能与环境间的交互影响;而行为学派则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个人的行为是在外在环境的刺激和特约下形成和改变的,并强调通过学习过程改变行为。所以,行为修正派在理论基础与实施原则上均与前述三派大不相同。
社会工作者托马斯(e.j. thomas)1970年提出五种行为修正派的类别。其中基本的类别有三种:反应制约;操作制约;社会学习。
(1)反应制约。反应制约又称古典制约,由苏联的巴甫洛夫提出,主要强调"刺激一反应"公式。认为行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建立关系的过程,通过让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在同时或很相近地出现,就可建立起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反应制约产生的行为是不随意行为,该行为无法由个人意识随意控制,而是由刺激引发心理改变所产生的。最常见的是焦虑反应,某些刺激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反应,个人经常受其支配而无法有意识控制该反应。
(2)操作制约。操作制约又称工具制约,是由斯金纳及其门徒发展起来的,认为行为模式能否建立,以及行为模式的方向均由行为的结果决定。有些行为结果增加行为再发生的次数;有些行为结果则削弱行为,所以只要改变行为的结果就可以改变行为。操作制约产生的行为可由个人意识控制,又称为随意行为。随意行为以对行为结果的理性预测为基础,其原则是趋利避害。反应制约行为与操作制约行为的划分,是修正派理论与治疗技巧的主要依据。
(3)社会学习。社会学理论由班都拉(bandura)提出,他认为许多行为不需经过上述两种制约,只需经由模塑过程就可使行为改变。以儿童为例,他们透过观察别人行为、了解行为间的因果关系而学习适当行为。
行为学派对人的行为的习得与改变的新的理解,导致了其实施模式的特点:
其一,它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要求以客观的名词来描述行为,且描述的行为必须是可观察、可量化的,反对使用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它认为必须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才有意义。所以在行为学派看来,案主的行为是否反常、经过治疗后是否恢复了正常等的鉴别标准只能是可观察的行为。
其二,它撇开对人的内在心理机制的分析诊断,直接从行为着手,作为修正行为的出发点。它不从整体上理解人的行为,不把行为看成是内在心理机制的表现,所以它不注重对人的内在心理结构与过程的深层分析,而只重视与问题有关的当前行为,直接以偏差行为或症状作为治疗的对象。
其三,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主要是一种治疗方法。它以削弱不适应行为,增加适应行为为主要目的。其理论主要表现为针对不同类型行为制定修正行为的一系列方法与技巧。
行为学派所持的人类行为的观点以及改变行为的程序与传统个案工作方法迥异,可说是独树一帜的个案方法。行为学派兴起后,遭受过很多批评,如许多学者认为这一理论把人分成部分来看,不重视整体性的人;它所治疗的是外在行为,而当内在冲突未解决时,冲突会以他种方式继续表现出来等。但也有一些临床工作者认为行为学派与其他学派可相辅相成,各派都有适用的范围,应根据案主的情况决定不同的取舍。
(1)危机导向的短期治疗方法。危机处理是一种短期的治疗方式,其治疗目的在于减少灾变的当下压力;协助个人以潜在的心力、体力、人际关系与社会资源来应付灾变情境。在危机的情况下,人们感受到高度的崩溃、无助、焦虑、害羞、耻辱、敌意以及个人能力的丧失,所以,在危机情境中特别需要即刻的情绪支持、实质性的服务,以缓解危机的压力。
(2)任务中心的个案工作。任务中心的个案工作由雷德与爱泼斯坦(reid & epdtein)所提倡,综合了危机干预、问题解决与功能调适三种方法,具有短期个案工作的特征。在专业人员短缺的情况下,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助人方法。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十六
摘要:多动症作为学龄期儿童一种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最常表现为出现行为偏差问题,致使多动症儿童备受歧视。社会工作通过运用专业方法,展开积极介入,促进案主行为偏差的矫正。本文将从社会工作实务介入的各个阶段出发,逐个分析,以多动症儿童辛某为例,在家庭、学校及社会工作者的通力合作下,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及困扰。
关键词:多动症儿童;社会工作;介入;。
一、案例阐释。
(一)家庭背景介绍。
案主辛某,14周岁,目前就读于正常小学6年级,案主一向比较听从爷爷和父亲的话,也把两位男性长辈当作榜样,案主的爷爷、父亲和母亲都有各自的工作,奶奶在家做全职主妇,五口之家本来很美满。但是在去年3月份,爷爷因为酗酒导致脑淤血而瘫痪在床,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下,给他打击较大。其母亲因为工作单位比较远并且经常加班,与案主接触时间也很少,对案主不大管教。父亲因为要忙于工作和照顾爷爷去医院就诊,也对案主少于管教,同时由于脾气不好,对案主十分严厉,甚至会殴打案主,与此同时,为了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家里开支变大,父母之间经常吵架矛盾不断,整个家庭笼罩在低沉氛围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案主的生活起居主要又他的奶奶负责;对案主较为溺爱,会尽可能满足他的一切需求。但由于年龄差距所存在的代沟,导致他们之间也缺乏沟通。
(二)个人情况介绍。
案主在正常小学就读,由于他在上课期间经常出现不正常举动,课下与同学间矛盾不断,学业成绩倒退十分严重。老师多次联系家长沟通情况,但是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对案主的关注并没增加,反而对案主的学业要求更加严厉,打骂次数也增加了。案主现在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说话,沉迷手机游戏,脾气更加暴躁,不愿意与人打交道,几乎没朋友。
二、案主存在的主要问题。
案主在校期间,时常在听课、做作业或者参与其他活动时注意力难以持久,非常容易因外界刺激干扰而分心,做事情的时候也容易丢三落四。在课堂上经常处于不安宁状态,手足小动作极多,不能保持静坐,还会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平时的生活中,他的表现容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经常凭一时兴趣行事,还满嘴脏话,举止粗鲁,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近期,他还沉迷于手机游戏无法自拔,甚至借钱或偷钱给游戏充值。
三、问题分析。
案主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家庭成员缺乏交流,家庭结构混乱、以及可能患有多动症而造成的。首先,他之所以会如此沉迷于手机游戏,是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够通过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满足现实生活中极其渴望而又不能得到的东西(如,朋友、交流等)。网络成为了他逃避现实的有效手段,在网络中案主的精神及物理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这种满足使案主与现实世界脱离的越来越远。其次,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在发现案主犯错的时候,父母只是一味的责骂甚至殴打孩子,并没有积极的去了解案主的想法以及指导案主改正错误,在闲暇时只关心案主的生活和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案主其他方面的发展,案主特征显著,表现为不喜欢说话,但喜欢动,脾气暴躁、注意力分散,家长并没有对此过多关注,也没有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学校中,老师对其要求过于严厉,导致案主心理出现不积极状态,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排解,致使问题愈加严重,以致后来案主无法正常与同学交流,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四、多动症儿童辛某的家庭治疗过程。
针对本案的多动症儿童辛某,社会工作者主要利用家庭治疗的理论模式,介入案主家庭,以“家庭”的角度分析案主的问题并通过“家庭”改善案主的状况。通过家庭治疗模式,以家庭结构模式出发,协助家庭成员正确认识家庭结构、不良沟通交往方式等,与案主及家庭一同改善家庭结构,以此达到改善案主情况的目的。
(一)接案。
由案主的母亲刘某向社工寻求帮助,并表达了自己的担心与困难。社工基本梳理案主母亲所阐述的问题,并确定案主是社工所属辖区内,确定案主及其家庭有改变的动机及需求后,社工初步确定个案目标及计划,并与案主母亲约定上门探访的时间。社工将针对案主的个案目标及计划向其母亲阐述与解释,并与案主母亲说明社工的保密原则,并让案主母亲签署“个案同意书”(由于案主未成年,故由其监护人签署)。至此,社工正式接案。
(二)对辛某的介入。
根据社会工作中个案工作的步骤,接案后,社会工作者对案主问题及需求进行预估后,即可与案主(家人)一同制定个案目标、计划,后进行个案服务,结案后再对个案进行成效评估及分析。
个案工作中需要根据案主所呈现的问题及需求而设定目标。通过与案主家人及案主的面谈,搜集了有关案主及其家庭的资料,发现案主多动症状况明显,规则规范意识弱等。由此可制定以下的两个目标:。
1.短期目标。
案主能改正粗鲁举止及说脏话的习惯,逐渐脱离手机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其规范意识,案主的家人能够以平常心看待案主的病情及行为,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重拾家庭融洽及温暖。
2.长期目标。
以家庭治疗为主,行为认知治疗为辅,协助案主康复,帮助案主建立正确、正面的行为认知体系。减少案主打架、生气等不良行为和情绪的次数。为案主家人提供情绪支持,建立理性情绪,改善家庭关系,完善家庭结构及体系。
(三)计划。
根据辛某个案的问题及需求,以家庭治疗模式为主,认知行为治疗为辅的介入诊断出发,制定如下计划。
为达致短期目标而采取的方法:。
1.每周一次,社工一对一与案主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舒缓的音乐,以及心理疏通的形式,帮助案主提高主动注意力,逐渐调节强化内心状态,帮助案主增强自信心、自制力、发泄压抑的情绪、塑造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让案主参加同辈群体的互动游戏,了解他内心真正的想法,从而提高人际关系相处的能力。
3.将个案接触时用到的相关知识及工具教授给其母亲,让其母亲在家,以每周两次的频率,强化案主记忆。同时强化训练在家庭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家人及家庭的作用。
4.一对一面谈时制定契约,每次面谈强化案主的`规范意识。
为达致长期目标而采取的方法:。
在向案主家人汇报说明案主情况时,社工让其家人进行情绪发泄,给予其情绪疏导及支持,利用家庭治疗的方法让家庭成员了解现有的病态家庭结构,协助案主及其家人重新建立家庭沟通方式和相处方式,帮助改善家庭成员对案主及对整个家庭的看法。
(四)实施。
针对个案辛某,社工利用家庭治疗模式前后介入案主及其家庭,先后通过直接介入、间接介入和综合介入的方法改善案主行为、帮助澄清案主家庭成员角色、优化家庭结构、平衡家庭关系并缓解案主及其家庭成员的焦虑情绪。对案主的介入,社工分别从行为矫正、澄清角色、优化结构、平衡关系、缓解焦虑这几个方面进行干预以达到利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帮助案主康复的目的。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以人为本、个别化、同理心、瞄准服务目标等技巧,充当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治疗者,给予案主及其家人支持与鼓励,为案主家人做情绪疏导,帮助案主家人理清非理性情绪及不良观念,为案主家人提供帮助案主改善现状的资源和信息,促进案主多动、举止粗鲁,沉迷游戏等行为的改变,促使案主家庭结构模式的改变与改善。
家庭治疗模式认为个人问题的诱因不仅是个人,更是与整个家庭有关,与家庭系统有关。家庭互动情况,家庭沟通交往方式,家庭环境氛围等都是影响家庭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社会工作者还要介入案主家庭关系,着重帮助案主家庭认识到现有不良的家庭沟通方式,并鼓励案主的照顾者们多用优势视角看待彼此并加强正向、表里如一的家庭沟通方式。
(五)个案的评估与成效。
评估,是个案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个案状况及情况的评估,不仅仅在个案结束后,还存在于个案的过程中。本个案中,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了基线评估、过程评估、前后测、观察、询问等评估方法。个案过程中,每过一段时间则对案主及其家人的变化进行一次评估。主要通过询问、观察等方法,了解一段时间介入后所产生的改变,并记录变化。接案后,社会工作者为案主及其家庭做了一次预估,并记录问题及需求。同时,制定目标时社会工作者会制定相应指标,个案成效情况可利用对比指标完成程度进行评估。结案后,社会工作者依然对案主及其家庭进行一次评估,分析指标完成情况并与接案时的情况做一对比,这则是对个案情况的前后测。
本个案对案主本身的成效,社会工作者以家庭治疗为主,认知行为治疗、abc理论等为辅,帮助案主改善原有偏差行为。在社会工作者介入后,近期案主未与他人发生争执;家庭成员冲突次数减少,沟通增多;能按时到工疗站报道并与工疗站站员一同玩耍、完成任务,并且愿意与人沟通,逐渐远离手机,走出家门。
(六)结案与反思。
社工介入本案,虽然在介入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小问题,但还是令案主有所改进,促进案主家庭更好的互动与发展。本次个案服务的经验让社工进一步清晰了解该如何进行个案服务,该如何更好地利用家庭治疗模式介入多动症儿童个案服务。在本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能较好的成为教育者,教导案主认识正确的举止,加强案主的是非观;同时,社会工作者也是较好的协调者,帮助协调案主家庭,促进家庭关系以促进案主本身。总的来说,在本案中,社会工作者能较好的运用家庭治疗模式介入多动症儿童,且能做好大部分的社会工作者角色。
五、总结。
学龄期是儿童进入青春期前心理发展极不稳定的一个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若未给予多动症儿童适当的治疗和帮助,就会给其带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心理障碍及人格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不仅会对其学业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可能还会引起家庭及社会问题。因而社会工作及时预防、干预和介入多动症儿童案例是极为紧迫和必要的一项任务。
参考文献。
[1]何侃.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24).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十七
为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我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从20xx年7月起,按照《朔城区人民*关于印发朔城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发放年满60周岁及其以上老年参保人员的养老待遇,根据20xx年10月20日的《关于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的要求作出至工作以来的工作总结及今后的工作计划:
今年市委市*给我们制定的任务为:参保总人数28122人,征缴保费281万元,自20xx年7月启动至今,全区已参保6368人,占年任务的。其中60周岁以下的参保人员为4227人。60周岁以上申领的人员为2141人。征缴保费86万元,占任务的。今年我区给我乡镇办事处定制的任务为:北旺庄办事处应参保5971人,应收保费597100元,实际完成1736人,征缴保费26万元;北城办事处应参保17775人,应收保费1777500元,实际完成20xx人,征缴保费24万元。
在区*的坚强领导下,精心组织下,通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取得了间断性的胜利,但离市委、市*给我们下达的任务还相去甚远。总结20xx年7月以来的工作情况,发现参保率较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数乡镇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都不够,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这一重大惠民工程的认识还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畏难思想严重、经办人员落实不到位、措施一般化、工作推进迟缓,严重影响了全县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二是乡镇虽然成立了相应的经办机构,现有人员均属临时抽调,且兼职较多,抽调人员职责分工不明,工作安排缺乏制度化、规范化,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试点工作的高效运行。
三是由于我区旧城改造比较严重,居民居住地分散,无法宣传通知到位。
四是部分人认为自己现在离六十岁还有很远,不着急办理,到以后再去办理。
五是部分人认为这个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标准太低,觉得可以办理也可以不办理,先看看再说。
(一)针对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舆论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创新宣传手段,运用新颖、感召力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将宣传触角延伸到全社会各个居委,让群众及时了解社会保险政策,及时为参保人员答疑解惑,让社会保险意识深入人心,推进社会保险事业全面发展。
(二)要严格落实责任。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不单是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事情,各机关单位按照分工、对照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履行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办事处、各居委严格搞好参保人员的资格审核认定,组织本辖区的居民积极参保。特别是60周岁以上及低保人员、残疾人员办理参保手续。
(三)要有可操作的具体办法。
第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第一个目标是:12月前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老年低保人员、重残人员必须100%参保登记;第二个目标是:12月底前实际参保人员占比例不少于80%;第三各目标是:应参保对象的保费全部足额征缴到位。第二,要研究一个可操作的工作方案,今天会议只是一个总体部署,究竟怎么搞,各有关单位要有一个具体的工作方案。第三,要制定一个有事业心的责任制度。工作方案制定以后,哪一件事由谁去抓,怎样完成,完不成怎么办,要有一个责任制度。
(四)加强经办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实际总结,认真讨论,加强经办机构的政策协调和组织领导,由成立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我区相关政策,并督促检查政策的落实情况,总结评估日常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职责分工不明等问题,拟定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岗位职责;办事流程、人员分工等,统一管理,综合协调。
(五)继续做好追溯补缴工作,提高实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继续延期执行社保补缴政策,保证他们的权益,按照要求:严把政策关,继续为后知的人员办理补缴社保业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照省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要求,提前实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使广大群众了解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实现广大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大惠民政策,积极完成局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十八
性别:女。
年龄:10岁。
生理特征:个头较高,肤色偏黑。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家庭感情:较为复杂,由于从小便在姨妈家长大,父母基本没有抚养过她,因此在感情上对姨妈最为深入,甚至一度称呼姨妈为“妈妈”;对亲身父母则感情淡薄。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
背景材料:小虹家总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便将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妈家抚养。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十九
20xx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上下齐努力,较好完成了参保缴费任务,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居保覆盖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巩固成果,促进发展,按照县*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六十铺镇20xx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利用镇村干部会议的机会,镇*进一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各村(居)在20xx年底和春节前后,利用广播反复宣传,村组干部入户宣传,大力广泛的营造20xx年度续保缴费的宣传氛围。
12月中旬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突击续保活动,按照镇社保所提供的续保人员花名册,村组干部入户通知缴费,对已缴费的作备案登记,对未缴费的逐日追缴,20xx年12月,镇*每10天一通报,自20xx年1月起一周一通报,确保2月28日前村村达到续保要求。
20xx年12月31日前全镇续保率必须达到30%以上。
20xx年1月31前全镇续保率必须达到70%以上。
20xx年2月28日前全镇未参保对象100%参保。
(1)在做好续保工作的同时,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扩面工作。做好20xx年度新增参保人员的资料审核、个人档案的完善、个人账户建立等工作,确保参保人员个人档案、个人账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做好参保信息核对工作,做到参保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与参保金额一致,对系统内存在的参保人员错误信息等问题要及时予以更正。
(3)镇社保所要及时和村核对缴费金额、缴费人数等相关数据,及时将收缴的保费足额转入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专户,做到月结年清。
(1)参保率达100%的村(居),镇*按实际参保缴费人数每人3元发放工作补助,参保率达95%及以上的村(居),镇*按实际参保缴费人数每人2元发放工作补助,参保率达90%及以上的村(居),镇*按实际参保缴费人数每人1元发放工作补助,参保率低于90%的村(居),没有工作补助。在此期间,镇委、镇*将对此项工作进行一周一调度、一通报,对位居第一、二名的村(居)通报表扬,对倒数第一、二名的村(居)包村干部、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主任通报批评;对连续2次调度倒数第一、二名的村(居)责令其党支部*、村(居)委会主任在会议上做深刻书面检查;对连续3次调度倒数第一、二名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主任停职并限期改变落后位次。
(2)此项工作与村干部绩效工资考核和年终工作综合考核相挂钩。按各村(居)实际参保率作为村干部绩效工资考核和年终工作综合考评得分依据,参保率倒数第一、二名的村(居)在年终工作综合考评中,从总分中倒扣3分、2分。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二十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
背景材料:小虹家总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便将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妈家抚养。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针对小虹的这种状况,社工计划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这是因为小虹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解决的困扰,以及不好的经历压抑在内心里,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心理阴影,从而导致不合理的心理状态和处事态度。同时,心理社会治疗理论认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所持有的观念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其现实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因此了解个人早年经历对于了解其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大帮助,同时,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家庭和社会角色对超我和理想自我的建立都有重要影响。小虹面对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与其早期经历的那件事情有关,并且一直被“亲妈”、“姨妈”等问题困扰,一旦能够好这些问题,将会有助于小虹的健康成长。
由案主目前面临的困境可知,案主亟需对一些自己比较敏感的问题的解答,而且这些解答必须具有一定说服力,能够说服自己,还能够说服他人;其次,案主需要一个充满温暖与关爱的成长环境;最终需求是圆满解决两家人之间目前存在的矛盾,营造和谐的亲属关系。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可按七天为一周期:
1. 建立关系(第一星期):社工开始与案主接触,并进行初次会谈。初次会谈时,工作者要全面了解案主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注意案主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运用相关技巧赢得案主的信任,可以通过与小虹玩一些小游戏,增强小虹对工作者的信任,工作者要在多种场合给予案主信心和希望,激励案主的成长动机,并制定治疗计划目标等。
2. 进行心理社会研究(第二星期):社工全面收集和案主的有关资料。需收集的资料包括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是指直接通过与案主会谈直接获得的资料,可以在与小虹进行初次和二次访谈时,可以使用宣泄治疗法,一方面让小虹不满的情绪和困惑得到宣泄,另一方面获得有用资料,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对宣泄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引导。间接资料是在访视案主家庭,包括案主的姨妈和自己亲身父母家。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案主的家庭情况、个人成长经历、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情况、案主的内心冲突和目前的行为状况等。
3. 对案主及相关问题进行诊断(第三星期):在整理、归纳及分析所得资料的基础上,对问题的本质进行评估和推断。重点包括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过程;家庭环境与家庭心理动力;案主个人生活经历和行为特征等。在这一阶段,可以把握案主的喜好,尤其是案主比较关心的或比较敏感的问题,为下一阶段计划的实施做好铺垫。
4. 治疗(第四星期并持续一个月):工作者与案主进行深入接触,并对案主进行治疗。目标是减轻“人——情境”系统的功能失调,缓解案主郁闷的情绪;改善案主的社会及生活环境,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能力,促进成长。
在治疗过程中,社工要重视案主的成长经历,积累起来的情绪冲突和不愉快等,努力引导案主去发现自己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帮助案主逐渐忘记过去不愉快的经历,比如那一件令小虹十分伤心的事情。在此可以帮小虹理清事情的过程,认清事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而亲戚们的玩笑并无恶意。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二十一
导语: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等。
个案工作程序即个案工作的基本步骤,国外和中国台湾的学者对个案工作程序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总体上而言包括两个划分标准:按时间和服务内容两个标准。按时间划分,可分为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按服务内容划分,可分为接案和建立关系、资料收集和分析、诊断和计划、治疗和服务、结案和评估、持续的治疗等阶段。结合时间和服务内容两个标准,可将个案工作程序化分为:接案或转介、收集资料、制定计划、签订协议、开展服务、结案、评估和追踪等不同的`阶段。
接案:工与求助对象进行初步接触,对其带来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机构的功能与求助者商讨是否可以提供服务,是求助者成为案主。
根据案主的问题,工与案主一起制定服务目标和计划。
工作协议是工与案主共同承担合作实现双方所同意的目标和计划,是促使双方关系具有承诺和责任要素的重要途径。协议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即工执行计划的阶段。变数较大,无法详细描述具体的过程,但工所扮演的角色无外乎5种。
每一项工作都有结束的时候,个案工作不是一项无限期的服务活动,当服务目的达到或基本达到的时候,工与案主之间的专业关系就面临着结束和评估的工作。结束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对案主和社工都有挑战和帮助。
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大全(22篇)篇二十二
技巧是名词,指表现在文学、工艺、体育等方面的巧妙的技能。如“谈话技巧”;或者指技巧性的运动。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个案社会工作通过专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和需要,了解个人内在的心理特性和问题,以激发个人潜能,协助其改变态度,调整其与外在环境的社会关系,并运用社会资源来改善或恢复其社会生活功能,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强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
1.沟通的效果
人际沟通的目的无外乎是分享感受、获取信息、寻求帮助、说服他人等,鉴于此,良好的沟通效果应该是:
(1)对方接收到信息。
(2)对方理解信息。
(3)对方接受信息。
(4)对方产生心理愉悦,良好的沟通效果必须是让对方心悦诚服。
2.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1)树立尊重理念——重视对方,接纳对方(接纳并不等于认同),关注、关怀对方。
(2)培养同感能力(同感是指感受他人的感受)——培养自己的感受能力,提高表达同感的能力。
(3)训练沟通技巧——运用语言符号(把话说得悦耳,把话说得清楚,把话说得准确,把话说得恰当,把话说得巧妙),运用身体符号(身体符号即能够传递信息的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运用环境符号(环境符号即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1.支持性 技巧
(1)表达关注——面向案主,上身前倾,开放的姿势,良好的视线接触。
(2)主动倾听——警惕倾听时常犯的错误,如:选择性的倾听、批判性的倾听、过滤性的倾听、同情性的倾听及急于回应或打断性的倾听等。
(3)同理心(即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觉知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传达的及时性。工作者应注意三点:一是给自己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表达。二是恰当反应。三是把握自己的情绪,使之与案主情绪相协调。
(4)鼓励支持。
2.引领性 技巧
(1)澄清——即工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做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
(2)对焦——即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对焦技巧的运用不可以生硬,应考虑偏离主题的程度及所持续的时间,来决定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对焦。工作者自己应注意,避免自己将话题带离主题。
(3)摘要——即工作者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简要重点的摘述。
3.影响性 技巧
(1)提供信息——即工作者基于专业特长和经验,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注意了解案主的知识背景,分析其对信息的敏感能力和接纳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提供信息。
(2)自我披露——即工作者选择性地向案主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事方法和态度等,从而使案主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工作者的自我披露应适可而止,不可以占用更多的时间,也不宜频繁披露。
(3)建议——即工作者对案主的情况、问题有所了解和评估后,提出客观、中肯、具有建设性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注意:工作者应以商量的口吻,征询式的态度清楚说出所提议的内容;向案主说明作出该建议的原因或理据;与案主充分讨论其建议的适合性和可行性,让案主清楚具体的做法;建议不可以过早提出,以免影响案主发展新思路;案主自决,不可以将意见强加于案主。
(4)忠告——即工作者向案主指出案主行为的危害性或案主必须采取的行动。忠告通常是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事件或行为,但是,是否严重是一种价值的、道德的判断,是很主观化的。
(5)对质——即工作者发觉案主的行为、经验、情感等有不一致的情况时直接发问或提出疑义的技术。注意:对质的先决条件是在专业关系中已经产生了接纳、尊重、同感、真诚和温暖;工作者最好采用尝试性的对质;工作者要用爱心去作对质。
个案介入是一种有目的的介入手法,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让服务对象有改变,作为社工,我们要秉承的价值观是“相信人需要被爱、被接受、被理解,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
个案工作的通用流程:接案或者转介、收集资料、需求分析、制定计划、共同协议、开展服务、评估结案。
(一)服务中挖掘个案
新手社工可以在开展活动、小组、家访或者探访中挖掘个案,社工需要有敏感度,能够捕捉到居民的潜在需求,发现潜在的个案对象。
(二)向各部门收集信息
社工可以向社区网格员、计生部门、残联、妇联了解社区的特殊群体的信息,筛选潜在的个案对象,或者转介个案对象。
社区妇联每年都会有不少家暴、婆媳矛盾等案件,社工可以主动跟妇联沟通是否有可以由社工介入的个案。
(三)通过宣传招募个案对象
社区很多居民不清楚个案是什么,那么社工可以罗列出来自己擅长处理的个案,然后通过宣传招募的形式寻找个案对象,这样服务对象可以根据招募内容清晰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接受社工的个案服务。
新手社工不要坐在办公室中等个案,而是需要在服务中多主动与服务对象接触,多在社区走动才能够更好地挖掘个案对象。
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前提。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有四步:一是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二是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三是决定是否接案;四是如果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在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时,可以从4种需求类别进行判断:
1.表达性需求:服务对象自己明确表达的,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
4.规范性需求:按照政策性要求必须具备,但实际却没有具备的。除此外还可从服务对象的一般性需求(身体健康、个人发展、情感智力发展等);不同层次需求(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整体性需求(身、心、社、灵);阶段性需求(不同年龄段有不同需求,如儿童—安全,青少年—尊重和接纳,老年人—社会参与);社会需求(困难家庭、贫困人群的社会需求等)。
新手社工了解了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评估可以接案后,需要与服务对象签订个案知情同意书,才能进行后续的个案服务。
2.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包括生理和心理,情绪行为;
3.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能力;
4.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支持网络,人际交往。
新手社工可能会觉得要搜集的资料太多,不知道怎么入手,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询问服务对象了解相关信息,也可以咨询社区网格、计生等部门,或者通过观察服务对象居住环境评估服务对象的经济状况等。
新手社工进行需求分析时,可以从身心社灵方面进行。一般的需求有身体健康、生活照顾、心理需求、家庭关系、经济保障、社会参与、社会支持等需求;特殊问题和需求有丧亲问题、虐待和疏于照顾、酗酒问题、沉迷网络、自杀问题等。
新手社工进行需求分析时,可以根据服务对象陈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及发展的经过,可以运用相关心理社会理论进行分析。
有不少新手社工根据收集的资料然后直接制定个案服务目标,其实个案目标的制定应该与服务对象协商,制定需要社工协助的个案目标,即服务对象希望改变的地方。
目标的制定有:
1.身体健康照顾、生活自理能力提升;
2.经济保障支持;
3.心理需求: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4.婚姻状况、家庭关系辅导;
5.社会支持网络;
6.社会参与;
7.权益维护;
8.对死亡的接纳、身后事宜安排等。
个案目标的制定需要与需求分析有关联,能够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新手社工需要引导服务对象了解问题/需求形成的原因,了解并提升服务对象改变的动机;与服务对象界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按紧急性和实现性进行先后次序排列,与服务对象探讨解决的办法,达成目标所需的行动和努力。
最后形成具体的方案和行动,需要与服务对象协商预计完成目标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社工服务的频率,每次服务的时间。
社工需要协助服务对象学会运用现有资源(包括内在资源和外在资源)解决问题,注意避免做“专家型”社工,相信服务对象才是面对和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
个案服务的目标与服务对象协商,每次面谈需要跟进上一次面谈需要跟进的事项。在个案开展中,新手社工需要注意面谈技巧、服务过程记录。
(一)面谈的技巧
面谈是指社工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专业谈话。面谈是个案工作
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个案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由内容相关的一系列面谈所构成的。
个案面谈与一般谈话是有区别的,因为面谈需要技巧,如支持性的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和鼓励;引领性的技巧——澄清、对焦、摘要;影响性的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1.支持性的技巧:社工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使服务对象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
(1)专注:社工面向服务对象、上身前倾、有良好的视线接触、认真倾听、观察、解读;
(2)同理心有一般性同理(回应、关注、复述,表示理解)和深层次的同理(说出对方的潜台词)。
(3)鼓励支持,社工可以这样做:微笑地注视、点头、眼神鼓励、“请继续”“你说得很好”。
2.引领性的技巧:社工通过引导服务对象具体、深入地探索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观念等技巧。
(1)澄清:引导服务对象对模糊不清的陈述作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
(2)对焦: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
(3)摘要:对服务对象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简要重点的摘述。
3、影响性的技巧:社工通过影响服务对象,使其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理解问题或采取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
(1)提供信息:向服务对象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2)自我披露:选择性地向服务对象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事方法和态度等,从而使服务对象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
(3)建议:对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有所了解和评估后,提出客观、中肯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
(4)忠告:向服务对象指出其行为的危害性或服务对象必须采取的行动。
(5)对质:发现服务对象的行为、经验、情感等有不一致的情况时,直接发问或提出疑义的技术。
新手社工在面谈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可以提前准备面谈提纲,熟悉面谈的技巧可以更好地帮助新手社工更好地开展个案服务。
(二)个案记录的撰写
个案记录撰写的质量与好坏,与社工的专业知识、素养及其组织分析能力有关,如果社工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或者需求不清楚,就无法写好个案记录,所以社工对服务对象所面对的问题或者需求及相关资料,应有全貌式的了解。
个案记录提供客观性资料,社工需根据专业知识判断收集的资料及数据,记录时尽量记录服务对象的原话,客观地描述问题,信息要清楚列明,保证准确度,减少争议性,保障社工的工作,从而可以有效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个案记录除了要记录服务对象的语言信息,也要记录服务对象的非语言信息。如非语言信息记录:服务对象坐得比较僵硬,手指紧扣显得比较紧张;服务对象的情感记录:问到服务对象的教育方式时,服务对象久久不能作答,想说却又不敢说。
最后她说,知道自己这样是有问题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因为有时候对丈夫的做法不能接受,但是丈夫是个自大的人,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环境状况记录:家居环境干净整洁,光线充足。
结案是指社工为终止和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结案前,社工要评估这个个案是否可以结案。
(一)结案的类型
1.目标实现的结案。社工跟服务对象制定的个案目标均已实现,而且服务对象没有出现新的需求,可以结案。
2.因服务对象不愿意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束。如果个案进行到中途,服务对象不愿意继续接受服务了,社工可以进行结案。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4.社工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二)结案的主要任务
1.总结工作。结案时需要对个案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总结好的经验,反思不足的地方,提出改正的建议,便于为后续类似个案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
2.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社工在结案时与服务对象对工作过程进行回顾,让服务对象看到自己的改变,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告知服务对象个案结案原因,告知服务对象个案准备结案,社工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工作关系解除。留下联系方式,后续有其他需要可以联系社工。
4.撰写结案记录。
(三)社工在结案时的注意事项
(1)结案前,双方应有充足的时间深入地表达彼此感受。不管是社工还是服务对象要求结案,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2)在最后结束阶段,社工要清楚地表明,社工服务对服务对象是敞开的,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社工都会尽力帮助他。
(3)再次对服务对象取得的成绩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肯定,强化他的正面的改变。
(4)最后一次见面时,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可以签署个案结案评价表。
(5)如果服务对象的目标没有全部达成,社工要帮助服务对象确定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如何重新修改并完成自己的目标。
(6)确定今后与服务对象的联系方式及时间安排,做好对服务对象跟踪、回访工作的准备。
(四)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1.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这是个案工作最理想的结案状态。
2.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服务对象对结案的否定。
出现暴躁不安的行为,特别是当社工认为服务对象能独立解决问题时,服务对象会指出社工是错误的;服务对象突然决定断绝与社工的关系,似乎是想表明在社工离开服务对象前,要主动离开社工。
3.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新手社工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以确定时机是否成熟;要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的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在结案阶段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