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与他人交流心得,增加对书籍的共鸣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心挑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一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短篇小说。文中一开场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令人不开心的学校,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以前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然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说这本书是一部非科学类的书,因为出现了人死亡后的灵魂。
她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忙碌又絮叨的母亲琼并没有给到她太多温暖,她内向,自卑,胆小,不自信,同学们也嘲讽她,唯一可以倾诉的朋友凯蒂也搬家了。
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说,他叫崔斯坦(灵魂摆渡人:他们的职责跟使命是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让他们到达彼岸。彼岸便是心中的家。荒原是灵魂心里的映射,天气的好坏取决于灵魂的心情。荒原中魔鬼跟黑夜都是致命的危险,而安全屋却像是休息的驿站)。崔斯坦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这个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他们每天都在马不停蹄的赶路,到达一个又一个的安全屋,在黑夜降临之际尽可能的躲过凶神恶煞的恶魔。荒原在她面前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而她也必须正视那些接踵而来的问题。在与崔斯坦的相处过程中,她渐渐明白了自己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而是唯一的受害者。天气的阴晴取决于她的心情好坏;身边又为什么会有哪些奇特的现象。
两人在不知不觉中坠入爱河,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起,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可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迪伦和崔斯坦终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返回人间,在一起。(补充一下前面忘记说了摆渡人会根据每一个不同的人变成她信任的样子,每个人都不同,因为爱,崔斯坦的模样没有改变)当看到最后,“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
最后故事的结局很完美,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雨后雪)。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二
初看这本书,觉得情节虚幻、故事扑朔迷离,很像中国版的聊斋志异。但静下心来往后看才渐渐体会到它的魅力。《摆渡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个摆渡人,指挥我们前进,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而这个摆渡人就是我们自己。
主角迪伦是一个15岁的女孩,在单亲家庭长大,与母亲关系很僵硬,在学校成绩很好,但却经常遭到同学捉弄。不幸的是,唯一的好朋友因家庭矛盾也转学了,她对现有的环境已经没有任何留恋,她想要逃离,逃离所处的环境。
经过一顿挣扎后,她决定坐火车出发,寻找从未谋面的父亲。在路上,突发交通事故,她爬出火车残骸后,惊恐地发现她是唯一的幸存者。
她绝望地走出铁轨,在小山坡上发现一个小男孩崔斯坦,由于命运的安排,他需要跟随崔斯坦爬山涉水,穿过一片荒原。路上崔斯坦告诉她,她只是离开身体的灵魂,肉体还在火车上,她已经死了。
在悲伤之余,她坚定不移地跟随者崔斯坦,在路上有无数恶魔撕扯她的灵魂,几次险些让她魂飞魄散。
那片荒野就是她心像的产物,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一片漆黑、雨过天晴、高山、无法逾越的大河……所有的环境都是她心境的反应,一路上,迪伦尽力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让天气尽量利于前行。而崔斯坦总能克服困难,帮她找到安全屋,让她平安度过恐怖的黑夜。
看着崔斯坦琥珀色的眼睛,迪伦总能感受到一种安全感,她深深沉醉在他的袒护之下,直到到达天堂门口,迪伦仍然舍不得离开崔斯坦,但他的使命已经完成,必须要离开迪伦,开始下一个灵魂的摆渡。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三
小说的情节描写现实又诡异,残酷又温暖,一切似乎太过艰难、不可思议又顺利成章。综观全书,实是以小说的形态,向人类向广大读者提出、并回答了三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其一,如果有机会遇见,是选择爱,还是不爱?尚未来及恋爱的15岁少女迪伦在事故中成为唯一的死亡者,当她慢慢的爱上有点像梦中遇见的温暖男孩般的崔斯坦——那个比她高、长相帅气但一脸冷漠、内敛的小伙子,她的灵魂摆渡者(救助者)时,才清楚的明白自己已经死去。而所谓的摆渡者,眼前唯一的伙伴,崔斯坦,却是一个不生不死、无痛无悲,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向何处去的“一束光”而已。他们明知相爱没有结局、没有以后。他们的陪伴,仅仅是因为她是他的摆渡任务,只要把她带出死亡荒原,此外的一切都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即便是这样的现实,迪伦还是热烈的爱了,而崔斯坦也破天荒第一次大胆的爱了,像个人那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第一个艰难的选择。爱情的洪荒之力初泄,逐渐淹没了死亡的悲哀和恐惧,让诡异惊悚的亡灵之路显现了人性的温暖,这样的不归旅途,对迪伦来说反过来是美好的,这真是小说的起伏跌宕之处。
其二,若有机会选择,是选择墨守成规一条道走下去,还是打破常规,勇敢做自己想做的?在荒原上,崔斯坦不止一次的告诉迪伦,出去了的人没有人再回来过,从来没有人再次出现在荒原。而历经千辛万苦走出荒原后的迪伦发现崔斯坦没有如约跟来时,唯一的想法和目的就是再退回荒原。经过耐心的询问和求教,迪伦终于找到了再次回到荒原、回到崔斯坦身边的办法,尽管这办法只是一种传说,从来没有哪个人经过亲身体验,而且一不小心将灰飞烟灭。而如果忘掉崔斯坦按既定的命运走下去,迪伦有可能再次转世为人,也可能有别的未知命运。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好不容易走出充满魔鬼的荒原已经是一种幸运,为了所爱的人再次退回荒原,再次把自己置身恐惧和危险,而且是独自面对这一切又该是多么的艰难。但答案是迪伦还是这么做了,没有爱人在身边,前方再好也没有意义。已经被命运无情的剥夺了一次宝贵的生命,既然还能选择,哪怕希望渺茫,哪怕那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也要做自己想做的,这就是本书想告诉大家的观点。打破常规,勇敢做自己想做的,结局不一定都是坏的。
其三,关于爱情的阐述:爱是一种拯救,会让人生发生质的变化。于迪伦,还是崔斯坦,在伟大爱情光辉的照耀下,两个人的生命都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千千万万年来不知自己是谁,无生无死,只有一个接一个摆渡任务的崔斯坦——一束光,最终在爱情的滋润下变成有血有肉,有痛有痒的肉身,成了真正的人。与他而言,爱人的出现,何尝不是他自身的摆渡成功!只有迪伦,千千万万人中只有她,让他不可思议的爱上了,还由此摆脱了千百年来重复单调枯燥麻木的生活。而于迪伦,正好是崔斯坦,因为是他,进而使她在千万劫难中勇敢的选择爱他,追随他,为了他不惜粉身碎骨、灰飞烟灭,置之死地而后生——爱情的力量,最终使她再次穿越死亡荒原,返回漆黑不见一丝亮光的隧道,找回自己的尸首,复活了。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四
前几日,我再一次阅读《摆渡人》这套书,其实在很早之前我就读过它,如今再拿起它来,内心依旧感慨万分。
这套书一共有三册,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如何去珍惜。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死亡”与“活着”这两个词并没有什么概念,“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你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再一次进去轮回,你又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故事中,当神秘男孩—崔斯坦告诉迪伦她已经死了时,迪伦愣住了。没错,崔斯坦就是迪伦的灵魂摆渡人,“我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我告诉他们真相,然后把他们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这是崔斯坦的职责。起初的迪伦不能接受自己已经死了这个现实,她想起了她的朋友,她还没有见到的父亲,不能享受本该有的天伦之乐,不能再进入职场,结婚生子了,她感到悲从中来,心情沉重。
崔斯坦曾说:“我是一个没有明天的人,但我希望每一个人都会有明天,只要这个手表继续亮,我就会继续做摆渡人,这不是宿命,只是我的选择。”后来,迪伦他们历经了千辛万苦,最终她在崔斯坦的保护下成功到达了“那个地方”。在度过荒原的过程中,迪伦与摆渡人崔斯坦相爱,可是这份爱注定不被允许,迪伦有自己的归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当迪伦终于鼓起勇气跨越摆渡的终点边界线时,回过头却没有看到答应与她同一起的崔斯坦。她悲痛欲绝,甚至以为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一直都是崔斯坦为了完成任务在欺骗她。
她发疯,她哭泣,她拼命地想要回去。在“那个地方”迪伦遇见了老妇人伊莱扎,听说了她的故事,她告诉了迪伦真正回去可以的方法,“你宁愿让自己魂飞魄散都要回去?”这是老妇人的疑问,是那些想回去却没有回去的人的疑问,亦是众多读者心中的疑问。因为古往今来,想要回去的人太多太多了,却从未有一人能够成功回去,打开“那扇门”,或许是因为内心信念不够坚定,无法战胜恐惧,亦或许是因为自己回去后想见到的那个人没有那么重要吧!所谓回去,是重返人类世界还是去寻找自己的灵魂摆渡人?“他已经是别人的摆渡人了,你们并不一定能相遇。”若是他们不能相遇,那么迪伦面临的将是最可怕的——魂飞魄散。“带着崔斯坦回到人类世界”——这便是迪伦的答案;“哪怕再花上七十年,七百年,我想我肯定会找到他!”——这便是迪伦的决心。
迪伦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选择在历尽千辛万苦后里过着平淡的生活,也许是她坚定的爱感动了上苍,她创造了不可能,她一个“没有真实肉体的灵魂”独自回到了荒原,并在那里找到了崔斯坦。这深深的感动了我,迪伦能够成功,绝不仅仅在于爱,更是对生命的的真实渴望与未知生活的挑战。他们打破了生死界线又经历了千辛万苦回到了人类世界,却受到了审判官的惩罚。他们与恶灵斗争,与苏珊娜携手。最终,他们战胜了恶魔,战胜了命运。他们成功了!
读完后,这本书让我感觉到“意难平”。作者文笔很好,写出的文很精彩,把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描绘的栩栩如生,把他们所经受的苦难记叙的生动形象,一切仿佛都发生在眼前。人性的回归,能够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感情的力量,能够让人战胜恐惧。以前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以前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完美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应对未知的恐惧,迪伦和崔斯坦勇敢的选取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起的决定。他们一齐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能够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起。
与迪伦他们相比,故事中的苏珊娜和杰克的结局并不完美。虽然苏珊娜仿照崔斯坦用同样的方法来到了人类世界,却没有他们一样的幸运。他们没有跨越那条界限却也依旧受到了惩罚:杰克变成了恶灵中的一员,苏珊娜被迫重返荒原成为摆渡人。而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我想了很久,在我看来最为准确的答案应该就是杰克对人类的世界不够憧憬,苏珊娜他们之间也远不如迪伦他们般相爱。当然无论如何,也许这样的结局并不是众多读者希望看到的,但我认为这也代表了另一层含义,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幸运的,也并不是所有人如愿。迪伦所遇到的困难远超过了杰克,可到了最后,迪伦生存了下来而杰克却受到惩罚变成了恶魔。这说明,若是真心便不会有过不去的坎。真正能够让我们克服困难的,是内心的信念和那股“劲”。这也确确实实是真实的生命——并不是所有的都是一帆风顺。
爱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爱让胆小懦弱的迪伦变得坚强勇敢,让没有血肉的崔斯坦有了血肉之躯,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迪伦说“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没有人真正消失,他们只是在等待有人去拯救他们。”
崔斯坦说“你不用害怕,我会保护你的。我保证。”
——彼岸烟波流转,可有人寻我。对岸繁华三千,可有人渡我。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五
心绪到现在还悸动不定,好像自己和书中的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起,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
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可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去找寻崔斯坦,这让我既害怕又特别期望崔斯坦赶紧出现,激动的是迪伦和崔斯坦终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返回人间,在一起。当看到最后,“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
看过了很多本书了,《摆渡人》是一本非常棒的书,看完之后,你会思考很多,反观自己,说是勇敢,但是我知道我从来没有勇敢过,说会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坚持下去,但是每次到半路我都会恐惧的返回,找各种借口返回,忘记初衷,我知道,这以后我想成为叫迪伦的这个女孩,为喜欢的人与事,勇敢的走到终点。我要大圆满。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六
谁,是谁,是谁带我来到这里。是谁,为什么不是我自己来到这里。这一段路陪伴我的有老师,有同学,有家人,有朋友。是他们帮我上了岸,而我的父母则是那最重要的。
他美丽温柔,体贴善良,她是我的北斗,也是我的引路人。也许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人,如正常的人一班生活,老去,也如同以为人生导师引导自己的后代。他不特殊,但却又是最特殊的。不特殊,那是因为她只是那千万个同样人的之一,但她的特殊又是因为我,我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一生。她的一切的一切都改变这我。也许就是她载我来到这里,不管是不是,但那几次我掉落到时间的河流时却是她将我给救了上来。她是我的全部,因为她把一切都交给我。我是她的全部,因为我是她的孩子。
青春就是一片,而人就是一叶扁舟。到岸了就成年了。但,有多少人能够自己独立到这彼岸。所以,便有了引路人。引路人他也许是你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也或者是一个只见过一面的陌生人,但他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你的阳光的大道。他不仅仅只是你引路人也还是你的指路人,就像一盏灯照亮前面的路,选择相信亦或是不相信,信或不信只是在一念之间。所谓一念成神一念成魔。但至少那盏灯让你看清了路如何选择只是自己的问题。即使你选择放弃自己,他也一定不会放弃你,一次次奔走相告,一次次以身作则,一次次的为你而奋不顾身。为了你他能放弃一切。而母亲便是这伟大成员之一,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如同恒星照亮漆黑的宇宙,用自己的温度去同化那绝对零度的空间。她总是用着一副笑脸,呵护你,保护你,也许有一天她会打你,但要知道你伤害她的更多。
我的命是自己的,也是她的,我需要她继续承载着我,而我也需要向那彼岸进发,这一次,我不再犯傻,也不再幼稚,更不会迷茫,因为有她在,一切安好。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七
她,一个普通的女孩,却因为在见父亲的途中失去了生命,从此,她注定不再平凡。
因为带领亡者穿过荒原,所以他不得不伪装成别的模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接着一个,他早已忘记自己的姓名和最初的模样,是因为她,她,一个千千万万亡者之一。让他想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她,想要把所有他知道的一切都告诉她,事实上他确实这样做了,一开始他不明白这莫名的情愫是什么,但最终他明白了---他爱她。
到达即将有一步之遥的终点,他吻了她,告诉她,他爱她,以善良的欺骗告诉他,她一直向前走,他会一直在她的身后,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去往天堂,去到那个称之为“家”的地方,即使自己根本过不去。因为有了他的“欺骗”,她过去了,但当她转过头来的时候发现,他早已不见。失望,痛苦,无助,她歇斯底里的'呼唤着他的名字,豆大的泪滴不停的流。其实她不知道,他一直在她的身后,隔着薄薄的透明墙,只不过,她看不见他。
她想方设法地想要回去,想要回到他身边,即使她知道没有摆渡人的她很容易被魔鬼拖入那暗无天日的地下,但她还是想要尝试,即使会魂飞魄散,她也要回到他身边。
从天堂到地狱,再一次的轮回,这次是因为爱!
总之,我非常喜欢《摆渡人》这本书,你也快来和我一起读一读吧!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八
好久没有这么酣畅淋漓地看完一部小说了,更是好久没有这么强烈地想写读后感了。看完《摆渡人》,心灵震颤,久久不能平复,它让我感受到很多,也思考了许久。
没想到迪伦为了崔斯坦又穿回了那魔鬼遍布、危机四伏的荒原,只为见到心中所爱,即使明知道需要再次面临魂飞魄散的危险,即便她也不清楚还能不能找到他,他们还能不能认出彼此,即使找到之后她也不知道两人能不能在一起,但是她依然义无反顾,没有尝试过怎么知道不可能?她不想因为自己的懦弱而听从命运的安排,让她再也见不到想见的人,她无法忍受独自一人在任何一个空间生活着,等待着。为了找到崔斯坦,她必须要试一试。
当她再次踏上荒原,在没有摆渡人的保护下,在恶魔们的虎视眈眈下,她明目张胆地横冲直撞,魔鬼们非常愤怒,他们以为这是赤裸裸地挑衅,一次又一次地让她逃脱,现在她竟然还敢再折回来,而且在没有摆渡人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得不了手,迪伦让魔鬼们感到巨大的挫败感,他们更加疯狂地想要得到她。在她一次又一次独自一人艰难地到达安全屋时,我们都会忍不住想,就老老实实地在安全屋等着吧,崔斯坦迟早会来的,不要再自己出去冒险了。但是她迫不及待,必须要尽早见到崔斯坦,于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独自前行,事实上她也确实几次差点再次死掉,幸运的是最终有惊无险,她成功地找到了崔斯坦,并且说服他与自己一起对抗命运,与自己一起穿回人间。
就仿佛做了一场很长很长的梦,既是噩梦也是美梦,梦醒之后,迪伦浑身是伤动弹不得,但是她身边多了一个爱人,有你陪伴,一切痛苦都可以忽略。
摆渡人崔斯坦,他为一个接一个的灵魂摆渡,日复一日地带着自己负责的灵魂在地狱荒原与可怕的恶魔做斗争,保护着灵魂们安全通过荒原,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他没有到过人间,没有到过荒原之外的任何地方,荒原就是他的一切,他甚至连固定的相貌和名字都没有。他知道这是他的命运,也无奈地听从于命运规则的安排,从来没有想过抗争,没有想过逃离自己的荒原,直到遇到让他动心的迪伦,他虽然痛苦不堪,但是依然没有想过他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他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其实他也想过,是不是等他的摆渡名册填满了,他的“工作”就可以结束了,但他只是那样想着,等待着,从来没有想过主动去改变什么。摆渡人,渡了千万人,却唯独渡不了自己。
迪伦的这份爱,以及勇敢追求所爱的这份勇气,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崔斯坦,他们成功了。“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他们终于冲破一切不可能,冲破一切世俗的障碍,经过了所有一切幸与不幸之后,幸亏没有彼此放弃。你在这里,我也在这里,我们终于在一起,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生活中没有摆渡人,只有自渡。我们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到达一个怎样的高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有多少人生活在自己不喜欢的状态中,有多少人在心中不停呐喊“现在的生活一点都不是我想要的”,但是又没有勇气去抗争,去改变,最终只能妥协于命运和生活的安排。
“不是这个地方不让他们走,而是这些灵魂自己束缚住了自己。”就像伊莱扎所说的那样,很多时候,其实不是生活绑架了我们,而是我们作茧自缚,因为胆小,因为懦弱,因为懒惰,因为安于现状,我们始终走不出命运的牢笼。
如果迪伦也像崔斯坦一样,像乔纳斯一样,那她的结局也会跟伊莱扎一样,可能永远也等不到自己想见的人了,而崔斯坦或许会永久地留在荒原上做着自己早已厌倦的摆渡人。但是迪伦并没有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逆天而行,尽管过程很艰难,很痛苦,但是结局很圆满。
为了自己,为了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学会如何爱与被爱,勇敢如迪伦,或许,结局会更加美满!起码,不留遗憾。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九
或许遇到了对的人才明白什么叫感情。
有人说海誓山盟、天荒地老很俗,对是很俗,可是当感情来临的时候俗与不俗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所谓荒原可是是迪伦不愿应对的世界的一个投影,她厌恶登山、厌恶泥泞,可是当她失去崔斯坦时,即使应对魔鬼的凶残,即使命悬一线,她却义无反顾。
伊莱扎说任何一扇门都能够到达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可是可悲的是千万年以来却禁锢了无数的灵魂,包括那位勇敢的德国兵。
克莱尔·麦克福尔想告诉我们的是: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或隔门,而是来自己们心底的怯懦,来自对未知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仅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能抵达完美的彼岸。
真正的救赎,来自自己成长与非凡的勇气。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十
《摆渡人》是英国著名实力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著作,凭借此著作,她一举获得了五项世界文学大奖。故事发生在神话背景下,以穿越荒原为主线,展现了人物灵魂成长的踪迹。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关于打破既定规则的自己。崔斯坦觉得他一生的宿命就是做别人的摆渡人,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放弃这份职业的后果是什么。每一个到达天堂的人都没有想过离开,只有迪伦想原路折返,一个人再次经历魔鬼,寻找心中的所想。别人告诉你这样不行,你打破格局就是不对。可总有人要去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也要有人在不打破道德的前提下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些尝试。
很多时候,人性存在的软弱,是我们不期待别人去尝试我们做不到,或者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我们悄悄抱着这样的心态,告诉他后果会有多糟糕,甚至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那是因为我们有时候会担心,若是他成功了,我们却还在原地徘徊,我们的内心会不平衡。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十一
在骄阳似火的炎夏中,窗外不断地蝉声让人烦躁,扑面而来的热浪让空气灼热,人们的耐心和定力在其中消失殆尽。可当我们捧起克莱儿的《摆渡人》时,当我们看见迪伦被阴险疯狂的黑烟恶魔拖入地狱时,我们身上的寒意早已湮没了燥热。
迪伦是一个父母离异,性格敏感又有点自卑的十五岁少女。她与母亲无法正常沟通,在学校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和嘲笑,唯一的好友又因转学而离开。当她只身坐火车去看望多年未见的父亲时却遭遇车祸,她一醒来便看见了崔斯坦,她的摆渡人,就此开始了一段惊险的旅程,只为平安到达另一个世界。
初读这本书并没有多大感慨,内容无非是少年少女一起经历了一段魔幻的奇遇,它并不是一个多么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可细读时才发现这部小说别具一格的魅力。它虽然情节并不跌沓起伏但错落有致,虽然辞藻并不华丽多姿但朴实细腻,娓娓道来了对友情、亲情和爱情的美好勾勒。
当迪伦得知自己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而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时,她没有哭哭啼啼、悲叹抱怨,只是默默思考着所经历过的一切不合理的事情,最终怀着沉重又宁静的心淡然接受了事实。她能勇敢地面对残酷无比的真相,能乐观地面对疯狂魔鬼的追击,正是源于她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气和信心面对未知的前方。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正是如此,青年时便遭受病魔缠身,但他却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的思想,这正是源于他对写作的热爱。这种充满了活力的斗志或许正是我们所缺少的,若我们能拥有它,也许能换个角度去发现世界的美。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而崔斯坦的责任则是在这条曲折道路上引导和守护要穿越的灵魂们。为了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平安到达另一个世界,他会变成那些灵魂想要的容貌,而这都源于他对自己使命的责任感。他因灵魂们的需要而存在,又因对使命的责任感而愿承担恶魔给予的一切伤痛。他告诉迪伦身体只是心像的投射,眼前困难重重的荒原只是幻觉,鼓励她保持乐观心态,在那时他的责任感便转化成了迪伦拥有坚定信念和正能量的来源。
列夫·托尔斯泰说:“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当迪伦跨越分界线时,崔斯坦却因本质只是一束光而消失,但迪伦的生活却不能没有他,她决定重回荒原,在千千万万个摆渡人中寻找崔斯坦,寻找她的幸福。
如今七月流火已过,蝉声也已无,那谁又是我们灵魂的摆渡人呢?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十二
这是一个有关心灵成长的故事。迪伦糟糕的原生家庭,给她的感受也是糟糕的。
父母离异,青春期没有父亲的陪伴认同,有的只是与母亲的争吵与抗争,在学校受到的伤害无人可诉说,无人能懂得。她的成长,缺少支持,缺少爱。
她有对过往的后悔与抑郁,也有对未来的焦虑与担心。
崔斯坦说,你的身体是你心像的投射,荒原也是。迪伦面前的荒原阴雨绵绵,雾霭沉沉,沼泽泥泞,群山重叠,正像她去赴父亲之约的忐忑不安,她面对荒原的手足无措。
而崔斯坦,像一束光,像一盏灯,给她温暖,给她陪伴,给她指引。崔斯坦对迪伦的关注是积极地,无条件的。
在属于迪伦的荒原,崔斯坦让迪伦接纳她已经死去的事实,带领她勇敢地穿越荒原。每当迪伦追悔过去,或者焦虑未来,崔斯坦都会及时地鼓励她,无声无息地拉她回到现在,没有偏见,没有嘲讽,只有尊重。
所以,毫无悬念地说,崔斯坦是迪伦从人间到天堂的灵魂摆渡人。他让迪伦学会了接纳和宽容,学会面对挫折和困境,学会如何战胜荒原恶魔,也学会了对别人的感同身受和感恩。
而在接受崔斯坦的指引时,迪伦也开始了解摆渡人的人生。迪伦痛苦着崔斯坦的痛苦,忧伤着崔斯坦的忧伤,崔斯坦是一道光芒,温暖了迪伦那颗缺爱的心灵。
而迪伦的纯洁善良,勇敢坚定,也安顿了崔斯坦日渐淡漠的心,重新激发了他摆渡人的工作热情,对他是一种唤醒。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十三
在前段时间被胖儿子质问“有多久不读书”以后,我终于又开启了自己的阅读模式。
故事的开始应该是从火车事故走进的,当15岁的主人公迪伦一个人拼命爬出火车残骸后,却发现身边的世界已经变成一片荒原,作为唯一的“幸存者”,她遇到了神秘的“男孩”崔斯坦——灵魂摆渡人,并无可奈何地听从这个男孩的每一个指令。神秘男孩带着她一起穿越茫茫荒原,一起走过泥泞的沼泽,一起渡过冰冷邪恶的湖区,还处处躲避着群魔的重重追捕和利爪,但是无论什么艰难困苦,她的摆渡人始终都陪伴在她身边,与她并肩作战,与她安全屋里烤火,与她不离不弃。这让迪伦心中有了渴望许久的安全感。
在迪伦的内心深处是期待关爱的,父母在她3岁的时候离异,虽说与母亲相依为伴,却总得不到母亲的理解,与母亲无话可说,在得知父亲一直未再婚,潜意识让她千里迢迢地奔赴父亲,只为寻找那份久违的父爱与关怀。
小说的表面上看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读着读着让我却渐渐感到迪伦也是他的摆渡人。前者曾是需要保护的弱者,面对恶魔的攻击恐惧而无力,然而经历了种种磨难后,她敢于面对,勇于去探险,在没有摆渡人的保护下,穿过了重重险境并走向了新世界。后者则像个机器人一样,从没有任何期待和憧憬,只是周而复始的机械地执行着自己的职责,直到遇到迪伦,因为她的善良和纯真让他心动和挣扎,也正是迪伦的出现赋予了他不一样的生命。正是在这份彼此真挚而又不畏付出和冒险的“爱”,指引他们坚持走过了彼此的心灵荒原,成为彼此的摆渡人,最后得以共同走向新的生命历程。
轻轻合上书本,封面上一叶扁舟漂浮于湖上,一人顶着箬笠手持船桨荡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湖中,一席金黄色的阳光穿透层层厚重的乌云洒下湖面,照得远处的湖面波光粼粼,湖上周围的浓烟密布却始终无法靠近小舟,让人不禁浮想联翩,不忍释卷。
在我们身边不也存在着这样的“摆渡人”吗?小时候,我们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下渐渐长大,跌倒了是他们轻轻的扶起让我们学会了坚强;走进校园,我们在老师细心的教导下航行于知识的海洋里,遇到风浪是老师的鼓励让我们学会了勇往直前;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在前辈师傅们的无私传授下逐渐掌握工作要领,遇到困难是师傅们的激励让我们学会了坚持与自信……正是因为这些“摆渡人”的引领和帮助,才让我们逐一克服成长中的每一个坎坷和疑惑。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十四
从昨日早上翻开书以后,就一向看到停不下来,这本书描述画面细致真实,代入感极强我如同主人公一般经历了整个动人的故事。
这不是灵魂鬼怪魔幻之事,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我们都是正待摆渡的灵魂,各色各样,也许像迪伦一样人世间过得并不开心,也许是乔纳斯,是一个个战争的牺牲品,也许是重病过早离开人世的小男孩……但当生命中摆渡人出现,ta可能是你的爱人,亲人,朋友,或许根本不是一个人,就是一束光,是你内心中一个梦想……ta幻化你喜欢的样貌带你击退魔鬼的追赶,走进一所所安全屋,最终走出一生的荒原,得到重生。
当然我们也是保护灵魂的摆渡人,在爱一个人的时,我们强大,担负职责,安慰着爱人的灵魂,引导ta做一个全新的自我。那时的我们如同崔斯坦般,是温柔的模样,却有宽大的臂膀。
也许我们还是荒原中湖水里漂浮的魔鬼,侵蚀那些不够坚强脆弱的灵魂,我们伸手去抓ta,让ta也堕进这深紫色的荒原。
人性是多么的富于变化,看书时我时而恐惧,恐惧被魔鬼吃掉一不细心就堕落;时而温暖,因为我明白总有我的摆渡人会保护我;也时而激奋,因为我就是引导爱人的摆渡人,是ta生命中的一束光。
当然,书的结局就正如初阳一般晴朗,引导无数的摆渡人,也是被灵魂们渡化,感知着完美人世间的情感,这一切都是因为有爱。
对从荒原到另一个世界的路上的恶魔的可怕描述,更是突出了迪伦选择回到荒原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安逸的现实和未知的恐惧面前,她也犹豫过害怕过,但她明白自我想要什么,并且克服一切内心的恐惧去追寻。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对于摆渡人,他说他的存在是因为她需要他,是的,只要她需要他,他就会在。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那么如果你需要,你的摆渡人也会出此刻你的身边,他们可能不像崔斯坦那样成为迪伦最重要的人,但也许他们用自我的语言或者行动影响着你,在你遇到困难或者绝望的时候,引导你跨过障碍。
看到他们一路携手回到现实世界,其实我内心一向是悲观的,我觉得他们不可能成功,就像崔斯坦想的,这是违逆命运是不可能的。在迪伦放手的那一瞬间,我觉得他们注定阴阳永隔。可是结局真是让人松了口气,他们真的做到了。也许应对未知,恐慌再所难免,可是依然要像迪伦那样一向乐观一向充满期望,没有尝试过你怎样明白不可能成功呢——justdoit.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模板15篇)篇十五
我们都是伟大的宇宙中的一粒半径不超过微米的尘埃,在日月的轮回中追赶着远方,不知下一秒会发生些什么,亦不知会遇见谁。
命运是个顽强的老头,放下一个个路障,望着我们跌倒,再给了我们一记重击之后,却显得那么无辜。
如果说生命是一片荒原,那我们这一生都在寻找荒原和故地的交界。在那里遇见离去的故人或是旧物。像往常一样地生活,活在另一个国度中,充满曾经失去的美好,像行尸走肉一样,我更喜欢现实。
迪伦最后做到了,满怀勇气和毅力,所以她找到了幸福。并不是荒原之后碰见萨利,而是重新回到了人间,现实中的温暖更容易使人屈服。在克服魔鬼和荆棘之后,失而复得的温暖更叫人珍惜。
我不知道谁是我的摆渡人,但至少他存在于我心中的荒原,臆想崔斯坦的温暖帅气,又或胜于他。将《摆渡人》理解为在荒原中寻求交界或是从荒原重返人间似乎都不为过,除却荒原,梦想就是那颗闪亮的光球,它保护我们远离魔鬼的折磨和如梗在喉的痛苦,引导我们走向我们最终的归属,而在现实中,那些成功的人,或就是超越维度的引力的挣脱者,沐浴在阳光下,享受着和煦和自由。
终此一世,寻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