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范文资源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节省宝贵的时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典型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一数学听课记录(实用14篇)篇一
教学过程: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高一数学听课记录(实用14篇)篇二
科目:
数学:
一节课
授课者:
听课时间:
20xx年2月28日
课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7的乘法口诀应用》
教学过程: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 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 生:6×7=42 7×6=42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 (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 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 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1、练一练
第一题: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读)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块)
第二、三题 (开火车)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习题
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答案
3、延伸
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2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老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师对答案。
意见:
总结环节是:复习,导入——看图找信息——口诀——加式——乘式——有一举三——总结引题目——练习。整体很完整,课堂效果很好,不过如果在举例计算时,多试几个更好。
高一数学听课记录(实用14篇)篇三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 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 生:6×7=42 7×6=42
二、新授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 (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 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师:好,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7个小矮人一共有几个汉堡?怎么怎么写运算式呢?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 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练一练
第一题: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读)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块)
第二、三题 (开火车)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习题
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答案
3、延伸
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2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老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师对答案。
总结环节是:复习、导入、看图找信息、口诀、加式、乘式、有一举三、总结引题目、练习。整体很完整,课堂效果很好,不过如果在举例计算时,多试几个更好。
高一数学听课记录(实用14篇)篇四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从情境图中找出平面图形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高一数学听课记录(实用14篇)篇五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初一数学听课记录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数学
一节课
刘素彦
20xx年2月28日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 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 生:6×7=42 7×6=42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 (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 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 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1、练一练
第一题: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读)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块)
第二、三题 (开火车)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习题
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答案
3、延伸
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2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老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师对答案。
意见:
总结环节是:复习——导入——看图找信息——口诀——加式——乘式——有一举三——总结引题目——练习。整体很完整,课堂效果很好,不过如果在举例计算时,多试几个更好。
高一数学听课记录(实用14篇)篇六
通过这几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优质课活动中,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 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例如在《秒的认识》中,从学生熟悉的“神六”升天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秒的长短;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通过学生喜欢的分月饼等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新课;在《确定位置》中,教师要学生说出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并加以板书,从而引入对简单的位置表述方法数对( ,)的学习;在《平均数》中,通过看篮球赛,引出问题“该派谁上场?”,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找规律》中,教师通过说绕口令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入新课。
这些教学情景的创设,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情景和机会。
智慧之花开在孩子们的手上。我们老师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俗话说:心灵手巧。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
例如耿静老师的《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清净土,找出信息提出问题,进而热决问题。引入对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数位以及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学生练习题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刘桂玲老师教学的《秒的认识》一课也体现这点。如:认识了秒后,老师要学生闭眼感知秒的长短,并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1秒钟、10秒钟分别可以干哪些事,通过切身体会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在杨瑞玉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老师让学生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其他的分数,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折纸,使孩子们明白二分之一的意义――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再从二分之一的意义引申到四分之一的意思,以及其他分数的意义。
在《认识周长》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描一描事物的边线,让学生直观感知周长的含义,学生自己操作后交流,找出计算周长的方法。
高一数学听课记录(实用14篇)篇七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之间的关系。
听课
评议
从情境图中找出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高一数学听课记录(实用14篇)篇八
生:钟表。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说对了,你们真聪明,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钟表有什么用处? 生:能告诉我们时间。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题:师写一个字,生读一个字,再齐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表,先自己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课件 a :钟表表面,时间 9 : 00 )
师:谁能将你观察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生:有 12 个数字。
生:有时针、分针。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告诉同学们,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 (最细的是秒针,我们以后再研究。)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手中的钟表,你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是按什么顺序走的?(师:演示)
生:按 1 、 2 、 3 ?? 11 、 12 的顺序走的。
师:你们能按这个顺序自己拨拨手中的钟表吗?(生拨)
现在老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给全班同学拨,同学们要认真看他拨的.对不对。
(针对一年级学生还不太会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注意方向,让他们从 “ 同桌 ” 这种一对一的明确关系中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高一数学听课记录(实用14篇)篇九
1、口算。(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
2、笔算(出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列竖式计算)。
(—)1、出示课本14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35+37=?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7”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ppt演示列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一)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3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ppt显示的第15页第5题,找错误。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1、周老师整节课的教态自然,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整节课感觉老师的节奏不紧不慢,很有耐性。
3、本课周老师未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没有板书。
1、课前为了方便练习竖式,老师提前给每个孩子准备草稿,让孩子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
2、这节课的课题只是在课件上出现过,在后面的学习中就没有再出现过,所以一节课的课题还是很有必要板书出来,因为孩子看在眼里,才能记在心里。
高一数学听课记录(实用14篇)篇十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3,老二分到这块地的2/6,老三分到这块地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师: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他对三兄弟说了那些话?你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引出新课)
生:折一折,画一画,图一图,得出三个班种植面积一样大。(在理解分数的意义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2,2/4,4/8大小相等。)。
小组讨论:引导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1)怎么做能使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变化,而分数的大小都不变呢?
(2)变化时同时乘或除以小数可以吗?
讨论:0可以吗?3/4=3×0/4×0=?
生: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数,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这个数不能是0。(强调分数基本性质中0除外的道理)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后,感觉过去我们学过类似的性质是什么呢?
生:商不变的性质 (回顾旧知,进一步强化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再此回到课前的小故事,回答阿凡提听了兄弟们的争吵,为什么笑了?
1、本节课以“阿凡提讲故事“中财主儿子分财产为趣味导入,设置问题,最后本课结束时再次回看问题,解决问题,前后呼应。
2、在新授过程中,夏老师把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一种让学生在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3、整个课堂创设了一种“猜想——验证——反思”的教学模式,以“猜想”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也充分得到了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向夏老师学习!
高一数学听课记录(实用14篇)篇十一
3月14日上午中心小学在城关小学开展了“我在国培中成长”观摩课教学活动,我听的是石岭小学董玮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和旗山小学方修宝老师的《顽皮的杜鹃》,因为我任教的是小学数学,不是专业的音乐老师,对方老师的这节音乐课不敢妄加评论,我想就董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谈谈心得体会。
这节课的优点:
第一,这节课是借班上课,董老师在上课前和学生进行亲切友好地交流,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直呼其名,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一下子接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后面上好课作好了准备。
第二,董老师自始至终以鼓励、引导学生为主,精心设计问题串,实现问题驱动,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落实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
第三,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探究的收获,“鱼”和“渔”兼得。董老师让学生采用量、拼、折的方法让学生一一展示探究结果,显得科学严谨,这才是对探究学习的正确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很高,也培养了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第四,董老师在这一节课之前作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每位学生都准备了材料袋,课件制作完善,可以说这些为上好这节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形式丰富多彩,难易程度拾级而上,为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足之处:语言不够科学,如在解释什么是内角和时,有些学生可能对什么是内角含糊不清,这时老师有必要强调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指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度数之和,也可以在图上标出来,这样效果会比较好。又如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内角和时会出现误差,老师应该及时作出解释说明,不要让有些学生心存疑虑听课。另外,可能是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的节奏有些快,老师对学生的突发语言状况也未作及时评价。
不管怎样,这节课从整体上来说是一节值得肯定的观摩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本人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高一数学听课记录(实用14篇)篇十二
学生活动:
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总结。
2、学生自行画直角三角形并与教师所做图型进行对照。
3、学生对于定理的理解与记忆。
4、例题中困惑的知识点的提出,教师点评。
学习重点: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只需要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相等。 能通过定理的简单理解求证三角形全等。
听课意见:
本节课设计连贯、容量较少,学生易于掌握
高一数学听课记录(实用14篇)篇十三
在教研会开始之前各位数学数学老师对今天下午刘念老师所讲的关于角平分线的性质的习题这一节示范课提出了一点意见和建议。各位老师都踊跃的进行了发言。
李圆圆老师:我觉得在给出一道习题之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己思考,这样的话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刘念老师:这道题设置有些难度,需要分析出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但是这道题需要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来做辅助线从而构造出三角形全等,这样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还没有达到,所以就需要先带领学生来分析解题思路,从而来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赵芳老师:我认为第二题所设置的难度要比第一题小,是不是应该把这两道题的位置交换进行讲解。
刘蝶华老师:如果将这两道交换位置的话,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因为第二道题可以变换,就相当于一题要讲四道题,一节课没有办法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这节课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因为学生刚从七年级升上来,分析推理能力较差,需要长时间的培养。
各位老师经过讨论一致觉得,习题设置的难度应该根据教师所设置的习题课的节数而定,如果新课后习题持续时间短,就要设置相对简单的习题,如果习题课持续的时间较长,就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设置相对较难的习题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拔高提升。
杨艳玲老师:如果是我讲这一道题,我会由结论入手,对这道题进行证明。
张西彦老师:由已知推出结论,这样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叫做综合法;由结论推出已知,这样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叫做分析法,在八年级以及整个初中阶段,我们所用到的一般都是综合法,在高中阶段才会用到分析法,来进行问题的证明。
宋新海老师: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在前面联系过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的很多题之后,一时无法转变思维,老师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引导学生用角平分线证明线段相等能简化解题步骤,不断对学生进行强化,使学生形成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但是这是需要时间保证的。
评课结束后,张力老师作为主讲老师,其他老师积极参与,对十一章第三节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判定,十二章轴对称第一节轴对称进行了集体备课。
张力老师:十一章第三节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很多老师都已经讲过,我就这一节如何讲发表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1、 p19探究中角平分仪的原理,学生要明白为什么得出的ae就是角平分线,明白原理是什么。
2、 在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时,要讲明白为什么要大于1/2mn,而不能小于或等于1/2,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出的考点。
3、 p20探究中我认为这个折叠角平分线不要在课堂上折叠,因为这个折痕不明显而且不直观,直接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更为直观。
4、 角平分线的判定重在应用,p21例题要让学生明白这一个同理简练,能简化解题过程。p22练习题其实并不简单,要认真的分析讲解。p23这道题比较综合,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
5、 p21第十题可拓展到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对应边上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线相等。十二题是将十一题的结论作为已知条件证明十一题的已知条件,但是这道题同样也考查如何根据一句话来找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道题认真讲解。
6、 十二章所有老师都还没有讲到,我就说一下这一章第一节的重点,供大家参考。十二章第一节轴对称分为几个课时,首先是镜子中的轴对称图形如何看,水中的倒影如何看,接着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在整个初中阶段应用非常广泛非常重要,要向学生重点讲解。垂直平分线中辅助线如何做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初接触他们不能理解辅助线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7、 p34练习题的1、2两题其实并不简单,学生还是会定式思维,用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教师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用垂直平分线来证明。
8、 在实际问题应用中垂直平分线是一个出题点,要引导学生怎样来根据垂直平分线作辅助线,p37第9题、第11题都是有关这方面的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作出辅助线进行证明。
我的观点大致就是这些,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吕吉新老师:张力老师所说的这些重点比较全面,在备课写教案时不但要将轴对称这一知识点向学生讲解明白,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垂直平分线的含义,以及如何来应用垂直平分线来作辅助线辅助题目的证明。
陈保升老师:在备课时教案的例题,习题课中习题的设置都是要精心准备的,在讲解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题目的分析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刘念老师: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希望大家精心备课。
高一数学听课记录(实用14篇)篇十四
今天在师傅的带领下,我有幸听了人民路小学汤瑛老师的课,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自己刚好也教五年级,所以这节课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从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之后,还有两个单元,一个是统计,还有一个是数学广角。这两个单元是比较难上的,网上的资料也不多,真的也不知道怎么来上。
听了汤老师的课(数字与编码),对这个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数学广角这个内容是比较难上的,问题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到底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
这节课从学生要了解编码的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了编码的作用、方法、解读、原则和来历的问题,同时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码。课后,很多老师对这节课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汤老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强调。其实学生学数学就是要有方法,汤老师在要学生编码的时候一直强调要先分级再编码。教学生方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了方法,对于解决类似的问题就没有任何疑问了。
对于评课的汇总:
1.信息量比较充分;
2.调整练习(练习要与教学内容相对应);
3.教学目标明确性;
4.练习量还要加多,利于学生巩固;
5.前呼后应;
6.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评价,呈现更多的学习材料;
7.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先思考再动手);
8.鼓励、激励学生,调动课堂氛围;
9.对于数学广角整体内容的梳理;
10.参与与反馈(关注全体学生)
丁校用了五个词来形容:简单,明白,准确(材料等各方面),生动(生活化),深刻(数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