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这是一份来自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一
活动目标:。
1、练习8以内的减法算式,学习用算式记录自己购买物品的过程。
2、巩固对人民币及其兑换关系的认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过人民币,有跟父母去购物的经验。请五位能力强的幼儿当超市老板。
物质准备:
教具:利用班级的玩具和其他物品布置成超市(五个货架),猴子头饰8个、超市货柜的图片(标有价格)。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橡皮、钱币若干(放在每桌的箩筐里),记录单。
活动过程:
1、小猴子的`新铺子开张了。
(1)教师:小猴子开了一个新铺子,邀请我们去购物。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铺子里有些什么?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观察图片上的商品)。
(2)请幼儿每人取8元钱,想一想、说一说可以怎样取钱?
(3)指导幼儿回自己一桌的箩筐里取钱,教师指导。
2、游戏:买东西。
(1)幼儿想好要买什么物品,并看清楚该物品的价格,在记录纸上列出相应的算式。
(2)和朋友交流自己的记录单,向朋友介绍自己想买的物品、价格以及还剩多少钱,朋友之间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3)请个别幼儿上来交流自己的记录单,大家一起检查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4)幼儿各自去店铺买东西,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做猴子老板。
3、幼儿操作。
(1)怎样取钱观察小动物想要取钱的数字,想一想怎样取钱,请你圈出来。
(2)可以买什么仔细观察小朋友手上的钱币,算一算这些钱能买哪两样东西,并且不用找钱,请把这些物品圈出来。
4、活动评价。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5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钱币的简单换算。
2、培养钱币换算的能力。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与幼儿一起运用事先收集好的饮料瓶子布置好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样物品前放好价格标签(1-5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并叙述买东西的经历。
(1)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
2、亲身体验,情景游戏“超市购物”。
今天梁老师在路上碰到了熊猫老板,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说的他的商场今天刚开张,商店粒所有的东西都打折,你们想去大采购吗?哦!熊猫老板他还麻烦我一件事,就是他要招两名服务员,谁想去?(然后教师对想去当服务员的小朋友进行了简单的面试,如认识钱、各种物品的价钱、买几种物品要收多少钱等,每次游戏后可轮流做服务员)。
(1)幼儿进行游戏,自由购物,每人一元的硬币共8元,第一次购物只能买一样东西,买好后到柜台结账才能离开。
(2)第二次购物,幼儿随意买两样东西自己计算要付多少钱?
(3)第三次购物,熊猫老板为了答谢大家,他给每人一张5元的购物卷,小朋友用这5元钱去购物,必须卖完,不能找零钱。
(4)完成购物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购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引导。
(5)最后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大家游戏的难度,引导幼儿多买几件物品,提高幼儿的兴趣。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活动反思:
今天的数学活动孩子的兴趣都很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但在第一组的活动中,孩子比较躁动,课后我作了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第一组上课时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各个环节的过度没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另一个原因课前没有让孩子完全安静下来再开始活动。
在第二组的活动中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整,中间也加入了一些情景,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如面试当服务员,在面试的'服务员的过程中无意地加入了如何购物、买什么东西需要多少钱的知识。而且整个活动我都是在进行购物游戏,难度一次比一次高,这样能较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孩子都在购物时间中完成,不会的孩子都是在购物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而不是停下来要求全部的孩子都要学习。这样避免了会的孩子重复学习,在购物的过程中对个别孩子进行指导更有针对性,特别是能力较弱孩子的指导更加到位。从结果看,第一、二次游戏,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第三次游戏,只有两个孩子没有完成任务,一个孩子5元买了一支一元的水,两外一个用5元买了2元的月饼,最后在服务员和老师的帮助下也操作成功。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三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4、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记录表皮球投影仪奖品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三、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1、交待规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一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2、领取奖品。
3、交流分享师:你拿的是几元的奖券?你用这奖券领了哪两样奖品?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四
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透过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教师注意。
(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此刻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就应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现的误解现象值得教师注意纠正指导。
2、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个性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老师必须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4、遇到学生错误的典型例题时,进行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经历。
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五
比较近两年的数学中考成绩,不难发现数学考分在逐年增高,数学试卷好像不那么难了,试题的应用性强了,多数考题几乎直接来自课本,或略微变化,得到这些分数就为获得高分奠定了一定基础。因此,复习阶段要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要不厌其烦整理出来,且不可一味抓小放大。列出各单元的复习提纲,通过读一读、抄一抄、记一记等方法加深印象,对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彻底搞清,对个别学生也要采取不厌其烦,反复抓、抓反复的教学态度。
二、要注意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
数学考试一般是120分钟考察26道题目。本次考试拉开分数的题目集中在最后两题,大多学生滞留在后两题的时间较多,一题思路简单但运算较为繁琐,侧重考察运算速度。另一题考察学生的思维的周密性,但学生在这两题的得分率普遍不高,反映教学目标并未达成,或者达成度不理想。所以在复习阶段还应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学会对典型试题的拆分和组合,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分析解决典型试题,从中抽出基本图形和基本规律方法;二是结合各类题的特点进行专项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提高应变能力。另外在最后复习中要加强模拟训练,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和答题速度、节奏、经验等方面的积累训练。循环复习,反复强化,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三、指导学生编制错题集反复复习。
数学考试成绩的高低往往是因为某些薄弱环节决定的。消除这些薄弱环节比做一百道题更重要。可指导学生建立纠错集的方法。
1、将已复习过的内容进行“会诊”,找到最薄弱部分。
在复习备考期间,要想提高成绩,就得降低错误率,除了进行及时订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出错误原因,不断复习错误,进而改正错误。一定要搞清楚是概念理解上的问题、粗心大意的问题、书写潦草凌乱给自己带来的错觉问题以及习惯性错误(书写不规范、不良习惯)等。发现薄弱环节的方法可以是做模拟试题并进行有效的评卷。通过解题评卷等,暴露问题,进而分析,查找原因。
2、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点。
模拟试题中涉及到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一定指导学生及时记录错题,编制错题集,尤其是月考、模拟试卷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查找原因,改正错误。可以将试卷进行重新剪贴、分类对比,从中发现自己复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其中那些反复出错的问题可以考虑再做一遍,减少差错。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六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资料是百分数的好处,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个性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份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用心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好处。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组织学生讨论足球运动员参加罚点球比赛,就应选什么样的队员去比较适宜,由于学生上学期已经学会计算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很熟练的算出了三名运动员罚中的可能性,在比一比谁的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最高的过程中引出了百分数,此时,学生已经隐约之中感悟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为了比较大小而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学生已初步感悟出百分数的含义,也初步感受了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二、密切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好处。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介绍自我生活中见过的百分数,再出示一张调查记录单,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收集的百分数的好处,并让学生选取典型的例子汇报,让学生说说这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三、关注学生知识的构成过程。
新课程理念强调,重视知识的构成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我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学资料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百分数有有什么作用,百分数的好处是什么,而是透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好处,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
四、练习有层次、有拓展、有坡度。
在最后一个换节我设计了拓展联系,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上,透过想象,说一说你还想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例如上半年完成了任务的60%。学生想到了还有40%没有完成;上半年的进度很快,他们的效率很高;他们先紧后松。又如我国航天发射七次,都成功了。那里面没有百分数,学生说出了里面内含100%;我国的航天科技十分先进,我为我们国家感到自豪,对学生也进行了必须的思品教育。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七
活动目标:
1、能将相同数量的物品归放在一起,并用1——5的点卡进行匹配。
2、复习5以内数,巩固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胸饰:点卡;货物架三个;拖盘、食品盘各五个(上面带有数字);吃的东西:饼干、糖果、果冻、山楂片、荔枝。
活动过程:
1、电话铃声导入“叮铃铃,叮铃铃”
(1)师:喂,你好,你是谁?是小熊呀,哦,我知道了。
(2)对幼儿说:“刚才是小熊打来的电话,它要请我们小朋友到它家去作客。
2、复习5以内的数。
(1)开汽车到小熊家去。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开汽车到小熊家去吧!“屈,老师。教,案,网”到小熊家汽车要经过5站路,让我们一起来数数吧!一边开一边出示5以内的点卡牌子,表示5个站头。
(2)帮小熊整理超市。
师:看,小熊家到了。我们一起来敲敲门。
幼:小熊我们来了。
要求:水果送到相应的柜台上,水果背后的点卡与拖盘点子相同。
(1)幼儿分水果。
3、游戏:
师:小熊说谢谢小朋友帮它整理好超市,它要和小朋友一起做一个游戏呢!
(1)相同的点卡做朋友。
(2)排队:红旗处排队,按1、2、3、4、5的顺序排队。
4、结束活动:
师:小熊今天超市开业,它还要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吃东西呢。
要求:去吃的`时候要看好自己胸前的点卡是几,然后到相应的拖盘里去吃东西,吃时也要注意自己是几的点卡就吃几个东西。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八
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看算式,摆一摆则是对数形的结合。 。
说一说、填一填。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能够自己看图说意思、提问题、列算式。通过情境的变化,发现三道算式中的规律,先是有经验的积累算式,再由现象观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较归纳。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1=3”和“1+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现整幅综合图,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找信息,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学生能够充分的说图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说明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能通过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是为学服务的。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九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可任由教师任意涂抹。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可教学设计始终是一种设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说出了妈妈给我买了4个苹果,爸爸又给我买了4个苹果,我一共有8个苹果。因为一开始,没有对第一个学生回答的问题作适当的评价,致使后面每个小朋友站起来都这样类似的说。可见小学生的模仿性是很强的。在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及时评价,恰当评价。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8〈98〉7。
7〈99〉7。
如果当学生自己选择了两个数,并且运用〈或〉说出了一个式子。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还是这两个数,你还能用另外一个符号来连结吗?这样,可能学生就会比较有序地说出,也可以从对比中发现两个数的关系。一次选择就让学生会用两种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板书也不会让人感觉很乱。
7〈88〉7。
8〈99〉8。
7〈99〉7。
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换。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____!”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4.几点不足和一些困惑。
对于8和9,学生都已经认识,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写。在教学完8、9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后,我又独立放了单独一块内容教学8和9的写法。到底这还有没有必要教,或者放在这个地方教合不合适,还值得探讨。
另外对于评价机制,我自问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但在上课时,奖励上也有些不公平。如在做摘苹果的练习时,我是一道题奖励一个苹果,但没有考虑到题目的难易程度,有些很容易的题目,学生也是得到一个苹果,而有些很难的题目,也是一个苹果。奖励要体现公平,在一堂课上,可能还看不出什么。但长此以往,如果奖励不公平,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本来奖励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如果不公平,反而会适得其反。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十
1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找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十一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读1-10的数字,学习用序数词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从不同方向辨别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画出楼房图,10种动物卡,1-10的数字卡、笔等。
活动过程:
1、动物排队。
——小动物们排好队伍准备去参加比赛,看看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将10种动物排成一行,指导幼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说出他们的位置(如排在第几的动物是谁,某某小动物排在第几位),然后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教师任意说出某种动物的名字,幼儿说出该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变换排列方向(从右到左),重新摆放数字卡片。想一想,小兔刚才排在第几位?现在排在第几位?为什么不一样呢?(排队的方向变了,位置也变了)。
2、比比谁最快。
——翻开幼儿操作材料,指导幼儿观察画面。小动物先比赛跑步,看清楚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把他们的名次用数字或是圆点记在奖杯上。
3、爬楼比赛。
——第二个比赛项目是爬楼,看谁爬得最高。
——将10种动物放入楼房图中,并贴上数字卡。幼儿说出每种动物的比赛名次(谁得了第几名)。
《比比谁最快》,这是一堂数学课。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方向辨别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学习用数字表达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在第一环节中让幼儿分清左右边的位置。针对这个问题有几个幼儿不是很明白,因为他们对左右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问他们:“你们是用哪只手写字呢?”问题一结束小朋友就举起握笔的那只手,我便告诉他们就是右边,任何靠近你这只手的物品都是在你的右边;“那小朋友你们的左边在哪里呢?”聪明的他们一下就明白了,兴奋的伸出了左手。然后我利用教室里的一些物品问小朋友这些物品分别在他们的哪一边,通过不断的提问,幼儿基本掌握了左右方向,已经把这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吸收了。
接下来就是让幼儿明白同一物体在不同方向的先后顺序,从左往右看和从右往左看位置不一样。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练习,把教具摆在了相应的位置上,有几个小朋友一下就看出了谁跑在最前面,对于这一重点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磁性教具:另一种是请了几个小朋友上来进行操作,他们要给把相应的数字卡片分别给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小朋友这一环节幼儿一下就明白了。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十二
(1)观察、讨论、讲述蘑菇的排序。
小结:树、石头、蘑菇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始,按照一个大一个小,或者一个小一个大的规律排序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师:“哎呀,不好了,美羊羊被灰太郎和红太狼抓走了,看,这是灰太狼、红太狼留下的脚印,大脚印是灰太狼的,小脚印是红太郎的,我们要救美羊羊,就要找出脚印的排列规律,才能跟着脚印走。”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十三
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1、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1、重点: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难点: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1、演示教具:雪花片操作教具一套、数字和分合号卡片一套、黑板一块。
2、幼儿人手一套雪花片操作图、雪花片若干、数字卡片和分合号卡片一套。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几个数字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3、4。)。
2、幼儿答。2、3、4、
3、提问: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2、3、4这三个数字宝宝可以表示什么呢?
4、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那今天呀徐老师不仅给小朋友带来了三个数字宝宝,而且徐老师还要请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我会分。在玩游戏前,我们先来认识下游戏要用到的操作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出示雪花片操作图。
3、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上有什么?它表示什么?
4、幼儿答。
三、学习分合式。
1、提问:“刚才小朋友一眼就看出了图片上有雪花片之外,还有两个小盘子,那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上面有个符号?”
2、教师告诉幼儿这个符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成号,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
3、提问:“这每一副图上要我们小朋友做什么呢?”
4、师幼集体讨论。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上黑板分。
8、师幼集体验证。
10、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11、教师总结。
四、游戏:智慧大考验。
五、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我会分》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学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把双数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数字,单数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数字,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动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将游戏的方式交给幼儿,由幼儿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过程结束小结,留意到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简单的一带而过,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帮助其修正,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个别幼儿将双数和单数区分不清楚时候,不能忽略这些现象,在后面的环节中,要给予弥补,结合《幼儿用书》的实际生活经验看一看糖葫芦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加入了迁移生活经验的活动,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
《我会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我会分》活动的主要目的,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使得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熟练掌握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之整个活动在动静交替中进行,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
小百科:分,汉语词汇,汉字“分”有两个读音。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十四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总数。
2、学习按照数量对应摆设物体,体验5以内的数序。
3、大胆思考与尝试,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知识经验:有点数5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火车头模型一个,火车厢3节,15张小椅子、3张桌子、3个杯子、2个袜子、1根棍子、5个手帕、2顶帽子、数字1-5的图片若干、音乐《火车开了》、糖果若干。
3、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数学城堡。
1、开火车到数学城堡去玩。
教师邀请幼儿坐火车前往数字城堡。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乘火车到数学城堡去玩,请小朋友数一数我们的小火车有几节车厢?请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车厢。
2、参观数学城堡。
播放音乐《火车开了》,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了数学城堡。
师:看一看城堡里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城堡中有哪些好玩的东西。
3、做客数学城堡。
(1)搬椅子。教师请幼儿观察出有几张桌子,并请幼儿根据每张桌子贴着的数量卡,搬椅子坐好。等幼儿坐好后,教师再根据每张桌子幼儿坐的数量进行检查和调整。
(2)插花。
师:在这个城堡里,住着一位数字老爷爷,这位数字老爷爷知道小朋友来做客,可开心了。他说要跟我们小朋友玩数字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花瓶上的标签的提醒,给花瓶插上数量5的小花。
(3)整理物品。
师:数字老爷爷年纪大了,数不清城堡里到底有多少东西,小朋友们能不能帮他数一数?
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老爷爷的帽子、杯子、拐杖、手帕等有多少,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反复练习点数数字1-5。幼儿在说的时候教师把相应的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4)奖励。
师:小朋友们真的是太棒了!数字老爷爷非常感谢你们,他要给你送上好吃的糖果。但是每个小朋友只能拿到5个糖果。
教师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取5个小糖果。
4、开火车带小朋友回幼儿园。
教师请小朋友乘火车回幼儿园,并提出乘车规则:要求小朋友们不要拥挤,排队上车,每节车厢只能乘坐5个小朋友。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十五
1、通过购物游戏,学习10以内的点数,感知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3、能够将活动游戏经验与角色区的超市购物游戏经验相结合,并迁移到生活中,充分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活动重点:手口一致地点数5—10的物体,理解数量的对应关系活动。
难点:集体游戏中,需要专注力和速度。
1、物质准备:任务指令卡片、购物筐每人一个、超级市场(两位老师每人一个点、超市货架两人)、银行卡每人一张、刷卡机两个。
2、经验准备:幼儿有跟家长一起购物的经验,角色区游戏的经验,认识数。
字,有一一对应点数的经验。
一、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复习10以内的数字和10以内的点数。
游戏一:教师敲击乐器,幼儿听音数数,并能说出与之相符的数字来,循环两到三次;
游戏二: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字卡上的数字;教师小结:集体复习认识数字1-10及1-10的点数。
二、基本部分1、引导幼儿去进货。
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进货吗?2、介绍批发市场和任务卡。
(1)介绍批发市场位置。
(2)介绍任务卡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教师示范礼貌用语的使用(比如:您好,我想买五瓶水;经理您好,我买回来了五瓶水;谢谢等。)。
教师:马上我们的玩购物闯关游戏就要开始了,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3、闯关开始,教师发放闯关任务卡和银行卡,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任务。第一关:教师发放1-10的点卡,请幼儿按点卡上的数量购买回相应数量的同类物品。
第二关:教师发放1-10的数卡,请幼儿按卡上的数字购买回相应数量的同类物品。
游戏规则:
(1)按照数卡上的数字或数量去超级市场购买回相应数量的物品。
(2)将购买回来的物品按照种类整齐的摆放在超市货架上(放时要一个一个点数)。然后,再领任务卡再去购买,反复进行游戏。
(强调:每一次买货物或放回货架都要一个一个点数进行。)三、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太棒啦,这么多人都闯关成功啦,我们超级超市的货架又满啦,一会我们的超市又可以继续开业啦!
这个数学活动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购物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涉及到问题,即使是我们的孩子他们现在还不能独立购买物品,但是也会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也是熟悉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的,孩子们每次都是陪同爸爸妈妈去购物,没有机会自己单独去尝试这样的活动,所以,对于今天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是很期待的。
问题引出活动主题,幼儿通过购物的游戏,不仅再次复习巩固了对10以内。
数字的认识和10以内数量的点数,进一步理解了数量的对应关系,同时,也巩固了角色区中角色扮演的游戏规则及礼貌用语等。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积极的快乐的,直到游戏结束幼儿的兴趣依然不。
减。最后,我们把购物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幼儿可以继续游戏。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十六
《购物策略》是一节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课,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后,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在程老师的课里,一开始就出示了两道题:1、“七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2、一件100元的衣服,打八折后卖多少元?看似很简单的两道题,但刚刚恰到好处地把新旧的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为本课的新知垫定了良好基础。练习非常普遍,特别在数学课中,练习差不多贯穿全课,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之间存在差异,所以练习设计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要照顾到各个层次不同的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课堂里,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如果问题过于深奥又会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因此,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感到成功,这样思考性的提问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如:两位教师都用了同一情景图引入,但程老师的课更让学生明白,更让学生所接受,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出示主题图时,谭老师一带而过,没有地让学生深层理解个中的意思,就开始解决问题,学生有点挫手不及,而程老师愿意花时间让学生理解题意,再加上恰到好处的提高“你对三家商店的优惠策略是怎样理解的”,就是这样一个提问,学生深层地理解了题意,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就更灵活了。
《购物策略》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较难,如果按书本一题一题让学生去做,因难度较大,对于中等生和中下生的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而程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虽然与书本一至,但难度有所降低,从易到难,学生较容易接受。设计得更巧妙的是问题来源于学生,因此学生解题的热情较高涨。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
(1)忽略了小组交流合作的作用,如果教师在平常的课堂中指导到位,效果会事半功倍。
(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
(3)在教学中数学语言的'规范性方面还有所欠缺。
热门数学购物教案反思(通用17篇)篇十七
本课是孩子们首次接触两步试题,要求孩子们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首先我采用故事导入:小朋友们,送走寒风凛冽的冬天,我们又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你们想去做点什么呢?”孩子们各抒己见。那么你们想知道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喜欢做什么吗?它们非常喜欢去郊游,今天,小熊哥俩商量好了要去春游。你们瞧!它们正在超市的食品专柜前,准备购买香甜可口的食品呢?然后请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感悟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教学活动:
首先,饰演顾客,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需要付多少元?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综合算式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再说一说是如何计算的?分析“乘在前,加在后”的算式与“加在前,乘在后”的算式的异同,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进行比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综合算式中,无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及时内化对乘加、乘减两步混合算式运算顺序的理解。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1.“有奖答题”:学生在答题卡上答题提示学生先认真观察,想想运算的顺序,再计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算完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巩固新知,意在使学生的思维再次活跃起来,处于一种积极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一封没有属名的电子邮件:邮件内容是“亲爱的动物朋友们,你们好!听说你们要准备郊游,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吧!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原来是一位好心人送来的饮料,一共有多少瓶?你们来帮帮忙好吗?学生先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提醒学生要写单位和答语。这道题不仅是对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也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心愿卡”游戏:我请学生根据主题图列成一个算式,之后交到我的心愿袋里。接下来老师任意抽出一张心愿卡,请其他小朋友来猜猜他想买的是什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我们的课堂鲜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更加喜欢数学,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在这里我写了一张心愿卡5-24÷8让学生带着“?”走出课堂,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延伸。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把教学教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精彩无限,我们的数学趣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