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书具有提升工作效率的作用,我们需要认真撰写一份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书。以下是小编特别精选的计划书范文,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优化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一
为文化遗产日,按照国家xxx要求,展开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xxx等中央各部门和市政协等最近一直在关注和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宣传活动以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为重点。
保护遗产,留住乡愁。
主会场设在房山区水峪村(新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协办单位: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
各区县文化委员会。
各世界文化遗产地。
协办媒体:中国文物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
主会场约100人。
拟邀请国家xxx、市政府、市政协文史委、市委宣传部等领导出席,邀请市属相关委办局及区县文化委员会、传统村落负责人(届时请市农委代为通知)、房山区有关领导和部门(届时请房山区文化委员会代为通知)、新闻媒体。活动主要内容为:
1、水峪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子中幡”展示。
2、展示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果。
3、启动北京市传统村落公益摄影大赛。
4、展示传统村落书画家作品和水峪村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感人故事。
5、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启动(宣布领导小组专家组成立,宣布水峪村修缮工程开工)。
(活动后,交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经验,组织与会人员和各郊区县实地考察交流水峪村保护利用情况)。
1、联合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活动主要内容为专题讲座、文物鉴定等。
2、组织全市各区县文委和有关文博单位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张贴、悬挂相关宣传旗帜、标语、海报等,免费发放宣传材料,举办专题展览、讲座等宣传咨询活动,鼓励社会各界了解文化遗产、关心文化遗产。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二
匠心之醇,器物之美。作为古老智慧的结晶,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容易被现代观众理解,为此,节目组在道具方面可谓颇下功夫。故宫太和殿鎏金斗拱复制品、金丝楠木云龙纹顶箱朝服大柜复制品、“壶艺泰斗”顾景舟的晚年作品“板桥提梁壶”、第一次亚太和平会议的景泰蓝国礼“和平鸽大圆盘”、北京珐琅厂“镇馆之宝”铜胎掐丝珐琅“秦陵铜马车”、北方昆曲剧院“镇院之宝”……走进精华荟萃的《非遗公开课》,堪称一场舞台非遗珍宝秀。
精品呈现只是一方面,在《非遗公开课》里,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延续至今的.传统技艺同样得到了鲜活演绎。“我这手没有指纹”,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徐朝兴在现场说起他被磨没的指纹,都早已“按进了”他这些作品里。除了青瓷云凤组合餐具、古龙泉窑等龙泉青瓷的工艺讲解,徐朝兴还将快轮拉坯机和泥坯带到录制现场,现场展示炉火纯青的跳刀技艺,带领观众近距离接触这一独门绝技的每一个细节。
传承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认同,每一份古老技艺的呈现都源自于“守艺人”的热爱。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三
非遗文化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今天,我们学校就举办了”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首先是开幕式。这次的开幕式特别隆重,有许多精彩的表演,我们看得不亦乐乎。一个个精彩的表演结束了,终于到了,我们最期待的”看粤剧“的活动啦!但由于个人原因,我选择了”画非遗“这个活动。接下来,让我带大家来参观参观吧!
”画非遗“,也就是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了美术室,我看到今天的主题是”龙形拳“。龙形拳是什么呢?龙形拳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拳术之一。源于清朝乾隆时代,相传于少林五枚所传,龙形拳是19世纪末期由惠州汝湖人林耀桂首创、影响曾经遍及珠三角、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澳洲、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的一种武术拳法。惠州惠城区和博罗、龙门县的多个林姓村落是龙形拳传承地。而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这个。
快看,同学们画得很认真,老师也在细心地指导我们。同学们有时工笔细描,有时又挥笔速写,把龙形拳的各种姿态画出来,看起来就像是在武术比赛呢!
最后有个”非遗墟市",同学们有的买了奶油蛋糕,有的买了粽子,有的买了腊肠,还有的买了鱼丸。我们的活动丰富吧,今天可真开心啊!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四
我国以百余项活动迎接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记者11日获悉,为迎接6月14日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部等部门将组织演出、展览、讲座等百余项活动,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让公众进一步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来自震区的民间艺人将一展绝活。
200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从6月11日开始,至9月1日结束。展演的节目是从全国各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表演类项目中精选出的,以传统戏曲为主,包括福建的高甲戏、山东的柳琴戏、浙江的婺剧、北京的曲艺、江苏的淮海戏、东北的二人转、安徽的傩戏等。
来自四川省包括地震灾区在内的民间艺人,将在6月14日带来四川民族民间歌舞专场演出,其中有羌族演员近20名,有的演员家中有伤亡情况,还坚持参加演出,向全国人民展现四川同胞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重建家园的决心。
传承人露身手珍贵古籍现真容。
8月1日至9月15日,200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艺展将在民族文化宫展览馆举办。展览以图文展板、实物展品、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向观众展示近年来我国传承人保护的基本状况和主要成绩。为了让观众零距离地感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人的非凡创造力,届时将邀请剪刻、编结、织染、雕镌等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作现场表演。
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将于2008年6月13日至7月20日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办。2008年3月1日xxx批准颁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列入其中的珍贵古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大型古籍展览,展出的古籍善本近400种,包括六朝隋唐写本、宋元旧本、宋明拓本以及版画、简帛文书和民族语文古籍等。
尽显人文奥运风采。
配合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市在“文化遗产日”期间也准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据统计共有近百场展览、演出、讲座等。
北京市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包括五个部分。一是在北京市16个区县、社区举办“华影争艳迎奥运”全国皮影展、2008怀柔汤河川满族风情展、“感悟端午节俗传承民俗文化”等系列活动;二是在奥运文化广场、奥运主题公园等地举办来自全国其他省区市的有关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广场演出;三是北京市承办的河北梆子、京剧、昆曲演出等剧场演出;四是景泰蓝经典艺术作品展、金漆镶嵌作品展等展览;五是在地坛公园、北京大学等地举办2008北京端午文化研讨会、“端午节民俗知识”讲座、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线访谈等讲座。(记者周玮)。
第4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扫描。
北京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展演。
6月12日至14日在京举行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展演,汇集了全国10个省(区、市)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基诺大鼓舞、羌笛、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山南昌果卓舞等14个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涉及藏族、维吾尔族、羌族、基诺族、蒙古族、壮族、哈萨克族、朝xxx、苗族、侗族、回族、哈尼族、土家族13个少数民族。参演的共有160名民间艺人,其中有13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的85岁。
四川探讨灾难与非遗保护议题。
在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来自全球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题,踊跃发言,深入探讨国际社会面对现代化、全球化以及灾难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和机制。与会代表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xxx积极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出的努力工作表示赞叹,认为其宝贵经验为以后世界各国在灾难发生时如何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了一个完美范文。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与会专家一致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成都共识》。
福建两岸闽南文化保护研讨。
“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将举办各类活动,包括第三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研讨会;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专题展览;涉台文物保护图片展等,同时,还将举办纪念林则徐系列活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研讨会将围绕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与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海峡两岸文化生态的共同特征、生态保护、文化多样性、资源利用、生态文化村落等10多个议题展开讨论。
此外,在“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福建省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将全部免费开放。
江苏古琴四大流派传人音乐会。
遗产日期间,将举办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江苏古琴艺术四大流派传人音乐会,江苏织绣艺术精品展和江苏民间乐舞展演等活动也都在紧锣密鼓酝酿之中。
6月13、14、15日晚,古琴艺术进校园――“国乐·琴韵雅集”古琴专场音乐会和古琴音乐鉴赏会上,四大流派传人将走进南大、东大和南师大,演出代表性曲目。6月13日至18日,通过图文展示和现场演示,苏州平绣、发绣、乱针绣、云锦、宋锦、缂丝、雕花天鹅绒等江苏织绣艺术精品将在南博与观众见面。
陕西秦腔传承人交流展演。
在全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为加深秦腔传承人的社会影响,激发青年秦腔演员对秦腔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对秦腔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意识,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省振兴秦腔办公室承办,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协办的“陕西省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习交流展演”活动,将于6月13至16日在西安人民剧院举行。届时11名传承人将携弟子同台演出三场折子戏、一场清唱,展示继承发展秦腔的艺术成果,互动交流传习经验,再现他们独特的秦腔流派风格。演出过程中还将举行拜师仪式,为秦腔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培养造就更多的秦腔人才,促进秦腔传承发展。
湖北非遗展览走进高校。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即将拉开大幕。6月13日当晚,“荆楚记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启动仪式文艺晚会将在湖北剧院举行。同时首义广场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图片展和民间文艺系列展示。整台晚会和场外展示,将集中全省800多名专业演员与民间文艺展演队伍。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览将走进高校,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也将设坛开讲。全省各地还将陆续开展群众签名、专题讲座、大型图片展示、文艺演出周等活动,集中展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资源和巨大魅力。
“bmw中国文化之旅”再启程。
作为2009年“文化遗产日”的系列活动之一,以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bmw(宝马)中国文化之旅”车队将于6月10日从四川成都出发,深入走访绵竹、都江堰等地震重灾城市和汶川、茂县等羌族聚集区,而后进入甘肃省,最后北上青海到达黄南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沿途bmw将对亟待保护和传承的部分非遗项目进行捐助。
这是bmw第三年启动文化之旅,进一步实践“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作为学术支持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继续对“bmw中国文化之旅”的项目遴选、资料编纂、实物收集、专家咨询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
大型昆曲原创剧目将推出。
一部大型昆曲原创剧目――《大中华史诗》不久将亮相京城。这是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索、创新与推广”活动上发布的信息。《大中华史诗》融合哲学、文学、玄学等学科并集诗、词、曲、赋为一体,由鸿蒙墅苑集团倾力打造。该公司十余年来致力于弘扬、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今后他们还将陆续推出原创大型神话动漫系列《混沌》、《沌沌》、《蒙沌》等文化创意成果,同时在全国建设九大主题文化基地。
(来源:xxx海外版)成都确定每两年办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记者2日从四川省文化厅获悉,文化部已于日前复函四川省文化厅,正式同意四川每两年于中国文化遗产日期间,在成都举办“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据四川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主办,同时由文化部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成都市政府、四川省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据了解,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部门将尽快研究建立办节的长效机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文化生态实验区的保护,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传习所的建设,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培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展示的基础平台建设。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举办,以充分展示中国文化魅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五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下文是山东省非遗保护条例,欢迎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活动;。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条例所称保护,是指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的传承、传播等措施;保存,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的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
第四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传承性,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逐步加大财政投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需要。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的领导,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协调机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队伍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民族、宗教、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卫生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新闻出版广电、体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旅游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次年二月初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集中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等活动。
第八条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中作出显著贡献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现状、传承、传播等情况;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对其工作领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妥善保存相关实物和资料,并予以记录、建档;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调查结束后六十日内,将实物图片、资料复制件汇交同级文化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文化主管部门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依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将实物图片、资料复制件,提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报经省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批准,并在调查结束后,将。
调查报告。
以及实物图片、资料复制件及时提交省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
境外组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与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合作进行。
第十三条对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抢救性措施,予以优先保护、保存。
第十四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征得调查对象的同意,尊重其风俗习惯,不得损害其合法权益,不得违法占有或者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档案以及相关数据库。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档案以及相关数据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十六条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
(三)在一定区域内世代相传;。
(四)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并在当地有较大影响。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将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项目,推荐列入上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依法提交有关材料。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
第十八条相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形式和内涵在两个以上地区均保持完整的,可以同时列入上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由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家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并区分各个领域设立专家评审小组。专家评审委员会和专家评审小组人数为五名以上单数。
对推荐或者建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小组进行初评,初评意见应当经专家评审小组成员过半数通过;对初评意见,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审议意见应当经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过半数通过。
项目评审应当制定评审标准。评审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将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拟列入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二十日。
公示期间,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异议的,应当书面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进行调查,并书面告知提出异议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公示结果,拟订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对濒临消失的项目予以重点保护。
第二十三条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保护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相应的机构和人员;。
(二)有代表性传承人或者掌握相对完整的项目资料;。
(三)具有实施项目保护的能力和措施;。
(四)具备开展项目传承、传播活动的场所或者设施。
第二十四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实施项目保护规划,并按照规定报告规划实施情况;。
(二)全面收集与项目有关的实物、资料,并登记、整理、建档;。
(三)保护与项目有关的实物、场所和资料;。
(四)开展项目传承、展示、展演、学术研究等活动;。
(五)培养项目传承人。
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可以依法组织专家评审和公示,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公示结果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并将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一)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
(二)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
(三)组织开展交流、培训等活动;。
(四)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
(五)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七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开展技艺展示、传授以及创作、研究等活动;。
(二)自主选择、培养传承人;。
(三)依法使用项目的实物、场所和资料等;。
(四)依法获取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
(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第二十八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保护、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技艺和有关实物、资料;。
(二)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三)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四)参与有关的社会公益性活动。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传承人,在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鼓励其他组织和个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规划,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场所,保存和宣传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展示、传承场所,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第三十一条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保护机构以及利用财政性资金举办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应当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活动。
第三十二条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中小学校等教育机构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建立教学和研究基地,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培养、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和科学研究工作。
第五章文化生态保护区。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传统文化历史积淀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区域设立本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应当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并保护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避免遭受破坏。
第三十四条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申请设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省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申报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评审,并予以公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申请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协调机制,并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纳入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所涉及的实物、场所,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第三十七条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内从事生产建设,开展特色文化旅游和其他特色文化项目等开发经营活动,应当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规律,符合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不得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所涉及的实物、场所。
第三十八条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不再符合文化生态保护区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撤销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九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文化生态保存完整的村、镇,省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命名为文化生态名村、名镇。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其规定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本条例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截留、挪用、挤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经费的;。
(二)违法占有、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场所和资料的;。
(三)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时损害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后,未将调查取得的实物图片、资料复制件汇交同级文化主管部门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通报批评,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过程中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取消参评资格;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由公布该名录的人民政府予以撤销;已取得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由认定该资格的文化主管部门予以取消,并全额收回其获取的补助经费。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不履行职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取消其保护单位资格。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规定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内从事生产建设或者开发经营活动时,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所涉及的实物、场所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实物和场所,属于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知识产权的,适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对传统医药、传统工艺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保存,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四十八条本条例自20xx年12月1日起施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20xx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六
发展未来。
主办单位:中华文化促进会。
承办单位:中华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
安徽中设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陵目连戏、洪山戏、山东梆子、宿州皮影戏、渔鼓戏、宁阳木偶戏、鹧鸪戏。
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宣纸制作技艺、定瓷烧制技艺、鲁锦织造技艺、风筝制作技艺、江苏苏绣、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潍坊风筝、威县土布纺织技艺、永乐桃木雕刻技艺、芮成布艺、紫金砚制作技艺、舒席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徽州漆器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南京云锦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正斋膏药制作技艺、董家骨科正骨疗法。
主要邀请合肥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人携带非遗产品现场展示。
-/遗传人100人,市级非遗传人100人。七、展示特点。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七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培养、激发我校师生关注、学习、传承优秀的本土民间文化艺术的喜爱和热情,深化校园文化艺术生活,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主题,在继承、保护好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广大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经研究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组长:xxx。
副组长:xxx及各班主任。
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校营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固原市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推广太极拳。
全体老师、全校3-6年级学生。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4-5月份)。
在原有学校运动项目推进成果的基础上,由教导处、少先队、体育组联合围绕“太极拳进校园”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晨会等阵地,向全体师生宣传太极拳健身、推广的好处,并告知学校活动计划,从思想上做好非遗进校园的准备。
召开班主任和相关负责人会议,举行“非遗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邀请镇关心下一代领导和教管中心相关领导到会作指示,体育组万主任带领大家学习活动方案。
少先队拟“致家长的一份信”告知学校方案,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第二阶段:实施推广(5月-10月)。
1、组织班主任在体育组的带领下,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2、各班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利用大课间活动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选出每班4人左右,为班级领头羊,课间先行练打太极拳。
3、利用放学后和双休日的少年宫活动时间,开设专门少年宫活动项目,对各班精英选手进行培训,提高太极拳练打韵味。
4、各班精英选手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带领班级全体学生练打,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邀请社会专业人士来校指导,纠正动作,完善拳法。在本校周边有社会人士开设太极拳训练班,邀请训练班的老师来校对全校师生进行指导,同时在少年宫活动时间,邀请其作为专业指导老师,参与少年宫活动的指导顾问。
第三阶段:验收评比(11月-12月)。
用比赛来促进各班练打进度,用比赛缩小班级与班级的水平的不平衡性。
1、班主任集体展示,所有3-6年级的老师进行表演展示,对班主任设参与奖。
2、组织评委组,对各班进行成果评比。在音乐声中3-6年级按照年级和班级顺序,逐个班级进场练打,从进场、队形、师生精神面貌、动作要求等方面进行打分评比,每个年级评比出一、二等奖若干名。颁发奖状和奖品。
3、结合家校共同体学校特色,邀请家长到校观摩。在学校操场和前花园内划分区域,音乐响起,各班由课间活动状态,进入准备练打太极拳状态,学生分散进行,动作一致,营造全校练打太极拳的浓郁氛围,让家长看到同学们的练打成果,提高办学满意度;同时对家长也是一个“非遗”传承教育。
4、在镇一年一度的半日开放活动中,将我校非遗进校园成果向全镇展示,以此推动太极拳在我校的推广发展。
5、在高年级组织学习更高层次的太极拳。
第四阶段:常态推进(12月之后)。
结合阳光运动一小时,学校体艺2+1活动推进,我校将太极拳运动和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利用每天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全校统一的音乐声中进行练打,巩固成果,让非遗进校园活动常态化,随时接受各级领导的验收指导。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八
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为组织开展好我县“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及意义。
以“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为主题,围绕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突出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展示我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传承非遗项目,增进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宣传定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让非遗项目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提高我县非遗知名度,弘扬我县文化特色品牌。
二、主办单位。
__文化馆。
三、活动时间、地点。
四、具体安排。
1、设置拱门、横幅等宣传标语,发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册》等宣传资料。
2、现场剪纸、刺绣艺人创作展演,发放剪纸、刺绣作品。
3、搭建舞台,现场展示定边说书。
4、霸王鞭现场展示。
5、道情皮影戏现场展示。
6、电视台、媒体做相关宣传报道。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九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保护文化遗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镇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非遗工作作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我镇文化内涵,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组织人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在调查摸底、深入走访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20xx年x月x日,我镇专门召开非物质文化普查工作动员会,对全镇的普查工作作了全面部署。4月x日举办了全镇的普查员业务培训班,使普查人员全面掌握普查的内容、程序、步骤和要求,并坚持统一部署、加强协调、全面展开、有序进行的指导思想开展普查。为确保普查工作稳定有序地开展,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以文化站为基础,组成了普查工作班子,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在资金极为短缺的情况下,落实专项资金用于普查工作的经费,切实做到组织领导、专人负责、经费保障三到位。
(二)认真普查,摸清家底。
到“不漏线索、不漏村户、不漏种类”。经过大家齐心努力,全面完成了普查调查表的填写工作。在普查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xx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营造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次活动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展示近年来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成果和优秀实践案例,交流保护经验和保护措施。本次活动将充分突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全面展现迈向“十四五”奋进新时代征程中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呼和浩特市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对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视。通过活动,展示呼和浩特多元的文化产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广大群众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本土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以此来丰富首府物质文化生活,提升首府文旅服务品质。并借助非遗文化传播的独特路径和吸引力,走进景区为景区“造景”,探寻非遗与旅游景区的融合之路,让非遗项目成为丰富旅游景区人文体验的表演项目和核心景观,成为独具特色的“景区之景”,推动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时间:20xx年6月12日—6月14日。
地点: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回民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回民区文体旅游广电局。
内蒙古新思路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内蒙古牟尼乌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
呼和浩特市敕勒川文创中心。
莫尼山非遗小镇。
(一)20xx年呼和浩特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
时间:6月12日上午10:30。
地点: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
内容: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非遗保护为了人民、保护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浓厚氛围,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在莫尼山非遗小镇为会场开展20xx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启动仪式上,播放全区非遗优秀案例、非遗成果宣传片,颁发自治区、市级牌匾,万里茶道文化研究联盟、回民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揭牌仪式,在万里茶道广场开展(舞龙舞狮)热场活动烘托会场气氛,拉开20xx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序幕。
责任单位: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内蒙古新思路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内蒙古牟尼乌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二)百年初心路百项非遗献给党。
时间:6月12日。
地点: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
内容:组织100件非遗作品,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进行创作,形成非遗产品、文创产品、非遗曲艺等在现场展示的形式向观众展现。大力营造“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团结奋进、开创新局的浓厚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自治区区域品牌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丰富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责任单位:内蒙古新思路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内蒙古牟尼乌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三)品非遗美食享传统味道——敕勒川非遗特色美食展。
时间:6月12日—14日。
地点: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
内容:在莫尼山非遗小镇活动现场,将组织面塑、粉汤、糖画、烧麦托县炖鱼、托县豆腐、托县小米等非遗特色美食及农产品,让观众在现场品尝各色非遗美食,感受传统非遗美食的魅力。
责任单位: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内蒙古新思路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内蒙古牟尼乌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敕勒川文创中心。
时间:6月12日—14日。
地点: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
内容:活动期间,每日的10:00-10:30,16:00-16:30,在莫尼山非遗小镇内组织舞龙、马头琴、太平鼓舞、蒙古服饰、托克托吹歌等展示性好、互动性高的非遗项目,以及民间戏法、杂技等民俗技艺开展游园快闪活动,提高景区的动态化非遗表演,为景区非遗体验“造势”,让游客体验独具特色的“景区之景”,使游客有沉浸式、互动式的非遗体验。
责任单位:内蒙古新思路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内蒙古牟尼乌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敕勒川文创中心。
(五)“多彩非遗进万家”——百名工匠敕勒川非遗文创产品展暨线上线下非遗购物节。
时间:6月12日—14日。
地点: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
内容:现场将拟邀请全国100个非遗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及行业工匠,携带创作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及传习互动,讲授非遗文化,展示技艺绝活,让市民群众与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零距离接触”。同时举办敕勒川非遗文创产品展,让游客朋友可以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创的魅力,购买心仪的.非遗文创产品留作纪念,通过敕勒川非遗文创产品展推进敕勒川文化融合与创新发展。期间还将请知名网红、大v,以网红直播带货的形式,为我市的优质文化企业、项目及产品提供宣传推广,将非遗文化带进直播间,惠及千家万户,促进我市非遗传统文化线上交流贸易。
责任单位:内蒙古新思路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内蒙古牟尼乌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敕勒川文创中心。
(六)20xx年呼和浩特市文化和旅游系统节假日“六进景区系列活动。
时间:6月12日—14日。
地点: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
内容:呼和浩特文化旅游广电局从4月下旬开展“六进”景区系列活动,为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拉动文旅消费,提振市场信心,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享受艺术、文创、旅游商品、非遗、图书、红色文化的魅力做出积极尝试,本次活动期间将走进莫尼山非遗小镇,为小镇带来丰富的文化内涵。
责任单位:内蒙古新思路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内蒙古牟尼乌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回民区文体旅游广电局。
(七)重走古驼道。
时间:6月12日—14日。
地点: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
内容:莫尼山非遗小镇所在之地为大青山沟通俄蒙之“白道”,此处出土过波斯银币,又散有古村、驼道文物、驼夫后人等,古韵犹存。莫尼山非遗小镇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回望古茶道”系列活动,以实景、实物展示唤起“万里茶道”历史记忆,以实景、实物、真情、故事打动来到小镇的每一位游客。
责任单位:内蒙古牟尼乌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敕勒川文创中心。
(八)活态传承研学体验。
时间:6月12日—14日。
地点: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
内容:举办活态传承研学体验活动。在莫尼山活态传习展示院中,邀请传承人集中活态展示呼和浩特地区农耕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传统医药类代表性项、剪纸、布贴画、泥塑、刺绣、毡绣、面塑等。同时莫尼山非遗小镇现有的“红色记忆”区域、红色农庄、拓展营地,登山步道,均适宜各阶段研学主题课程的开展。并且莫尼山非遗小镇优美的自然环境,大青山“氧吧”白道川自然风光,对学生读懂历史,感受当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责任单位:内蒙古牟尼乌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九)“爱青城”app推广与非遗“一法一条例”宣传展示。
时间:6月12日—14日。
地点: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
内容:现场布置“爱青城”app二维码,推广呼和浩特市智慧城市的手机端应用,以旅兴文、以文彰旅,使游客能够便捷浏览我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增强互动性。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展板,提前于景区固定位置放置。
责任单位: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内蒙古牟尼乌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各有关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策划、周密组织,调动一切力量,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任务。
(二)加强协调,做好配合。
各单位要按照市文旅广电局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快速开展工作。要树立大局意识,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三)应急防控,措施到位。
在活动期间,要制定现场防控应急预案,并由相关部门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保障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四)坚持节俭,办好活动。
各有关单位要本着节俭办会的原则,坚持勤俭节约,加强资金管理和费用支出,严格审计监督。
(五)报送活动总结。
各旗县区请于20xx年6月15日前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总结(包括活动情况、参与人次、亮点和经验等)电子版报送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科。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十一
三、演出主持:2人2000元。
四、场地布置(舞台背景制作、拱门、横幅):2000元。
五、宣传费(电视台、媒体等):2000元。
六、宣传册、单印刷制作:1000册x10元=10000元。
七、其他杂支:2000元。
合计:肆万贰仟元整(42000.00元)。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十二
20xx年6月13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进景区活动,是推动文化与旅游进一步融合,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增强景区吸引力,同时以旅游业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根据《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20xx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及“非遗购物节”活动的通知》(甘文旅厅办字〔20xx〕71号)文件精神,在20xx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在全市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展演系列活动暨定西市非遗进景区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实施,现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聚焦非遗在人民大众健康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宣传非遗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网络平台开展为主,重点围绕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非遗项目,开展非遗宣传传播等活动,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一)主题。
(二)口号。
2.非遗代代传,健康生活常相伴。
3.传承文化瑰宝,守护自然之家。
(一)时间。
20xx年6月。
(二)地点。
各县(区)景区景点、文化广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传习所。
此次活动集中展示我市各类优秀非遗资源,让更多社会公众关注、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非遗和生动的非遗保护实践,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浓厚氛围。各县(区)应按照厉行节俭、务实而又不失热烈的原则,确定本县(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结合本地非遗资源特点,以网上宣传传播活动为主,增强宣传展示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参与感、获得感。要主动沟通体育、中医药等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高等院校、餐饮协会等,积极联合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各县区鼓励支持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非遗学术研究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参加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线下活动要严格服从当地疫情管控的各项要求和规范。局属各单位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展20xx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活动具体内容:
1.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
2.非遗保护成果展示和文创产品展销。
3.非遗节(剧)目的展演。
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与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资料的发放等宣传活动。
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和有力措施来宣传,通过电视台、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和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引动平面和互联网,对各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进行、视频的集中宣传,努力把活动宣传好、报道好,扩大和提升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高度重视,认真筹备。要按照中央和各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组织开展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要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展和中央关于复工复产通知的有关要求,因地制宜、分区分级,统筹安排本县(区)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二)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要紧扣“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主题,在主题框架下策划部署相关活动,突出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非遗项目的重点活动。及时发布“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信息,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提高各类活动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活动形式,利用新媒体载体和网络平台,策划组织线上宣传传播活动。
(三)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活动内容和价值导向,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各项活动要有安全研判,落实安全责任。做好疫情管控、消防、医疗救助、应急救援等工作预案,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安全检查设备,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四)经费安排。各县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按照厉行节俭、务实而又不失热烈的原则,确定本县(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暨非遗进景区活动。安排本县(区)的景区、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和演出单位,统筹非遗保护专项经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经费,协调本县区旅游景区景点承担相关费用。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十三
为充分展示我县旅游发展成果,通过摄影视角聚焦九龙发展新风貌,加大对九龙养生农业园的宣传力度,特制定本方案。
二、主办单位。
凤冈县旅游局、凤冈县文联、凤冈县外宣中心、凤冈县摄影协会。
三、承办单位。
九龙养生农业园。
四、活动内容。
围绕“四月”这一主题形象定位,宣传推介以“九龙养生农业园”为核心的旅游资源,提升九龙养生农业园的知名度。
五、作品拍摄范围。
首届作品仅以反应九龙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心,拍摄范围必须在九龙养生农业园以内。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3名(奖金800元)三等奖6名(奖金500元)优秀奖若干名(纪念品)。
七、活动细则。
(一)活动时间。
1.活动作品征集时间于20xx年3月10日至5月30日(以主办单位收到作品时间为准)。
2.投稿地址:凤冈县旅游局;联系人:黄xx;邮箱:;联系电话:。
(二)活动要求。
1.摄影参赛作品彩色、黑白均可。作品要求在20xx年3月10日——5月30日内创作,需在电子文件上注明标题、作者及联系方式。作品画面不得留任何文字性标识。
2.作品一律提交电子档,单幅(组)照片规格原则上不小于5mb,jpg格式,参赛者需要保留图片原始信息及原始文件,以备查证,一经入选,作品需提供原片。谢绝提供电脑创意和改变原始影像的作品,不得对照片进行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加工。
3.主承办方对所有入选作品有权在宣传凤冈旅游等相关的展览、出版物、网站、媒体、路牌广告及有关场所中进行公益性使用,不再另付稿酬。参赛作品不收参赛费,不退稿,请参赛者注意保留原始作品。
6.评奖原则:评委作品不参与评等次奖,可作优秀奖展出。同一作者作品只能获得一个等次奖。
7.获奖作品在九龙景区和凤凰广场分别展出。
文档为doc格式。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十四
承办单位:×市律师协会、×市文化馆、×市摄影家协。
会
评审主体:主办方邀请。
二、活动主题。
庆祝建国70周年艺术摄影展(展示建国70年来×的建。
设发展成就)。
三、活动安排。
×—×月,发布摄影展通知;。
向_会员、律协成员及。
×市摄影爱好者征集照片。
×月,照片评选。
×月,作品展览(市工艺美术馆)。
四、评选安排。
由评委对全部参展作品进行评审,选出70幅摄影作品。
(×、律协共约35幅,社会征集35幅),主办方向入选作品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及稿酬。
五、征稿范围。
面向_会员、律协成员以及×市广大摄影爱好者征。
稿。
六、征稿要求。
(一)参展作品要切合主题,照片命名要符合格式。
1、单幅照片文件命名格式为作者姓名-标题-联系电话。
2、组照需建一个文件夹投稿。其文件夹命名格式:“作。
者姓名-标题-联系电话-作品文字说明或者作品简介”。
(二)每人投稿数量不限,拍摄时间不限。特别欢迎用新旧照片的对比来反映×变化的组照。组照为4-10幅。
(三)参展作品必须由作者本人拍摄,可使用软件在不改变作品原貌的情况下做必要的后期处理,但不得对原始影像进行删改、添加、合成等技术调整。
(四)展览投稿一律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彩色黑白不限,格式为jpeg,每张图片的真实像素长边不小于5000像素,文件不小于6m。
邮箱)。
七、作品权益说明。
(一)参加本次征集活动的入选作品,作者有著作权和署名权,组织单位有权将该作品用于公益性展览、宣传、出版等用途。
(二)活动期间,所有投稿作品将可能被评审、宣传、放置到互联网展示,或刊载于报纸、期刊以及评选活动的相关材料中,不另付稿酬。
(三)参展者保证其参展作品由参展者本人独立创作完成,且保证参展作品不出现任何侵犯他人权益的情形,因上述侵权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参展者本人承担。
(四)本次活动不收参展费,展览作品一律不退还。
(五)参展者同意展览主办单位拥有本活动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凡投稿的作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条规定。凡不符合征稿要求的作品一经发现一律取消参评资格。
专业非遗保护方案(案例15篇)篇十五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不断提升我市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推动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决定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工作,制定实施方案。
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为主要任务,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非遗”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不断发展。
(一)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积极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作模式,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不断探索“非遗保护+文旅融合”的有效工作方法,发挥政府在发展方向、规划布局、政策支持、营造环境、创造条件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市场主体在投资、运营方面的积极性,加快“非遗”进景区的建设步伐。
(二)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提升“非遗”项目融入性,增强“非遗”展示互动性,渲染“非遗”活动代入感,满足群众不断增长对高质量旅游的需求,加强旅游景区与本地“非遗”项目合作,在景区内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推动“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推进“非遗”在社会发展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坚持全要素相融合。“非遗”项目进景区是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增强“非遗”项目融入性、展示互动性、活动代入感,充分满足游客在旅游当中的感知娱乐愿望,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将“非遗”融入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拉动旅游综合消费,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实现全域旅游经济发展。
(四)坚持公益为主、补助资金为辅。实施“非遗”项目进景区既是对景区旅游项目的提升和扩展,也是为“非遗”项目的展示、展演提供宣传展览场所,同时也是惠民工程,既要体现公益性,也要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
全面实施“非遗”项目进景区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共同发展,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融合提供新途径,形成发展新优势。鼓励“非遗”项目进驻3a级以上景区;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景区、乡村旅游景点等积极开展“非遗”进景区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一)非遗载体进景区。非物质文化具有很大的产品再转化、再拓展、再提升、再辐射意义,可以通过丰富景区“非遗”宣传载体提升“非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根据景区特点,将民间文学、民俗风情等融入旅游景区规划,可以采用景区内建设“非遗”长廊、“非遗”展板等形式体现“非遗”元素,拓展“非遗”进景区的方式。
(二)传统舞台艺术展演进景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以旅游方式频繁走进旅游景区、文化场所及温泉度假区等,是“非遗”传承和文化传播的参与者。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及重要活动日,开展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增加景区人气,提升景区人文环境。
(三)传统技艺进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可以形成一种旅游业态,开发具有营口特色的“非遗”产品及文创衍生品,开展传统技艺展示和现场互动体验,加强“非遗”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对接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市场人群,可以选择在景区步道、广场、休息区等景区公共区域,用流动摊位的形式对传统美术、技艺等工艺类项目进行制作、表演、销售,并将特色鲜明的非遗元素和符号植入景区旅游产品,打造辨识度高的景区“非遗”文创品牌,发挥“非遗”项目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特点,拓展传统手工技艺产品进景区展销渠道,实现“非遗”项目进景区优势最大化。
(一)提供保障平台。各有关非遗保护单位和景区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将“非遗”进景区工作作为文旅融合和“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工作,认真落实,研究和制定制度及资金支持政策,旅游景区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保障体系。
(二)精心组织安排。加强挖掘、整理、研发非遗产品、演艺节目、旅游商品,精心制订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确保取得良好成效,引导“非遗”项目单位与旅游景区企业合作、合资等形式,形成“非遗”项目与旅游景区互惠共赢的新格局。
(三)加强宣传推广。将“非遗”进景区纳入旅游推介线路,融入研学游活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重点推广,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省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