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是一种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概括和总结的过程,它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会计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会计工作有所帮助。在这些范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了解各种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用于自己的会计工作中。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一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杜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是稳定财政收支的基础,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文章就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作了相应探讨。
我国关于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总说明中以基本原则的形式进行了说明,包括:可靠性、相关性、一贯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
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首先也应该在收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的约束条件之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供满足信息需求者要求的会计信息;其次,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成本的限制,对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像要求大公司那样的严格,可以相对的简明实用;再次,因为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是提供给政府部门,所以真实可靠、合乎国家的相关规定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而相对来说,中小企业的灵活性较大,风险较大,相关信息主要是提供给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最后,可比性和明晰性作为次级质量特征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比较。
(一)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大都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缺乏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通道。这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组织形式上两权重合。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界定中小企业或小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2)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合规范。有些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委托外部专业机构代理记账。有的即使设置了会计机构,一般也层次少、分工不太明确、兼职多。(3)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缺乏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4)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5)资源相对短缺。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生产要素短缺是中小企业的又一重要特征。(6)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管。国家监管的重点是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对于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国家的投入力量、关注程度和监管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1、会计信息披露目的不明确。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就是投资者,因此不需向股东报送会计报表,而只需向税务部门、贷款银行报送月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经审计的年报。税务部门关注的是各项应纳税额,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关注注册资本,其需要的会计信息相对较少。这容易使得企业管理当局认为,向外提供会计报表是一项极其简单的工作。由此出发,企业对贷款银行报送会计报表必然是应付式的。
2、会计要素确认随意性较大,会计信息被扭曲。中小企业的业务具有不稳定性,在目前的会计制度下,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进行的账务处理的结果,企业的损益在时间序列分布上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高,有时低。这本是客观事实,但一些企业为了让报表“好看”,人为地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进行调整。如收入下降,就减少折旧费和摊销费,或者把当期费用延后确认,以“增加”利润。
3、披露方式过于简单,银行无法获得充分的财务信息。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会计期间终了需要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报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他相关附表和资料。但在实际工作,由于现金流量表编制难度较大,且财务软件不能直接生成,企业在平时仅仅提供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小企业更由于财会人员较少,水平相对较低,对会计报表项目一般没有附注,使贷款银行很难获得企业的具体财务信息。
4、部分中小企业蓄意虚假披露,骗取银行贷款。部分中小企业实力不足,而经营者对自身的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过分自信,为了获得资金支持,在会计核算中有的“画饼充饥”,虚增收入;有的“寅吃卯粮”,提前入账;有的“父债子还”,抬高存货成本;有的“偷梁换柱”,将费用资产化。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设计应该体现以下特征:(1)权威性。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不但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改变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从而影响公司的价值;而且增强了信息的可靠性,改变其关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从而影响会计信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2)简便有效性。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多数是政府有关部门、贷款金融机构和相关协作组织。简便有效的、披露范围较小和审计要求较低的会计信息,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信息费用开支。(3)保密性。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产业的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程度高;同时,他们又处于资源短缺的受限环境之中。因此,在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程度上要体现保密性,保护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利益不受到损失。(4)灵活性。中小企业利用“小而专”“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成部分,提供优质的零配件和各种社会服务,由此而形成与其他企业之间密切的分工协作关系,因而需要提供满足不同分工协作方式的特殊会计信息需要。
基于以上分析,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实现机制的探索如下:(1)中小企业信息适当公开。中小型企业一般股东数少,债权人也相对集中,一般没有强制对外公开的要求。(2)会计信息的实现机制是外部使用者要求通过信息披露及公正的审计等第三者监督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状况的透明度和可靠性,而中小企业只能靠信誉机制来实现。第三方监督所形成的高昂费用,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它难于承受。(3)强化政府、投资人及相关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能力,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效率,是健全约束信息披露行为机制的重要条件。(4)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个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中小企业又处于完全的产品市场竞争等外部控制条件下,通过内外部控制系统的相互结合,为有效的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姜丽春.建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设想[j].财会,,(9).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二
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极少会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这种以行政处罚为主的管理制度对于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更无法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缺陷,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频繁发生。
1.2成本利益。
成本利益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存在的经济因素。
一方面,上市公司为了从股市上筹集到更多公司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从而获得超额利益,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对会计信息进行胡乱编造,造成大量的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
另一方面是违规成本低廉,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虚假信息很多,被揭露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被查出,处罚力度也较小。
1.3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
公司内部扭曲的治理结构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存在的制度原因。
当前上市公司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具体实践运行中实行委托代理机制,这种机制本身存在着不合理因素。
另外,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当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促使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问题。
1.4督管理力度不够。
监管不力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由于证监会的力量和权威性不够,证券市场矛盾与利益错综复杂,有些政府官员也插手管理,导致了证券监管力度不足。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都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而有些注册会计师为了经济利益,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并没有尽职尽责,不仅不揭露虚假的会计信息,而且还出具财务报告,这就失去监督约束功能。
根据以上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原因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制度是行为规范的依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解决就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目前由于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的体系不健全,导致上市公司违规违法行为不断发生,因此,要想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就需要完善法律责任体系。
此外,当前规范上市公司会计的规定不完备,无法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的会计规范制度体系,才能根本解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保障会计信息披露健康运行。
2.2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会计法》、《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这为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处罚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当前,由于对于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违法成本小,加之违法行为巨大利益的诱惑,很多的上市公司不惜铤而走险,知法犯法。
因此,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加大对上市公司违规违法的惩处力度,适时引入民事赔偿制度,提高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成本,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2.3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建设。
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组成,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要想解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就需要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推行和优化独立董事制度,提高监事会的监管职能,重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制度,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康发展。
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建立信用评估机制,可以制约上市公司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因此,为保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康运行,需要主管部门按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并及时公布评定结果,这很大程度上能制约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结束语。
总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上市公司要不断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严格会计执法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合理调整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真正有效地发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三
我国关于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总说明中以基本原则的形式进行了说明,包括:可靠性、相关性、一贯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
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首先也应该在收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的约束条件之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供满足信息需求者要求的会计信息;其次,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成本的限制,对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像要求大公司那样的严格,可以相对的简明实用;再次,因为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是提供给政府部门,所以真实可靠、合乎国家的相关规定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而相对来说,中小企业的灵活性较大,风险较大,相关信息主要是提供给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最后,可比性和明晰性作为次级质量特征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比较。
(一)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大都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缺乏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通道。这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组织形式上两权重合。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界定中小企业或小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2)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合规范。有些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委托外部专业机构代理记账。有的即使设置了会计机构,一般也层次少、分工不太明确、兼职多。(3)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缺乏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4)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5)资源相对短缺。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生产要素短缺是中小企业的又一重要特征。(6)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管。国家监管的重点是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对于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国家的投入力量、关注程度和监管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1、会计信息披露目的不明确。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就是投资者,因此不需向股东报送会计报表,而只需向税务部门、贷款银行报送月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经审计的年报。税务部门关注的是各项应纳税额,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关注注册资本,其需要的会计信息相对较少。这容易使得企业管理当局认为,向外提供会计报表是一项极其简单的工作。由此出发,企业对贷款银行报送会计报表必然是应付式的。
2、会计要素确认随意性较大,会计信息被扭曲。中小企业的业务具有不稳定性,在目前的会计制度下,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进行的账务处理的结果,企业的损益在时间序列分布上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高,有时低。这本是客观事实,但一些企业为了让报表“好看”,人为地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进行调整。如收入下降,就减少折旧费和摊销费,或者把当期费用延后确认,以“增加”利润。
3、披露方式过于简单,银行无法获得充分的财务信息。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会计期间终了需要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报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他相关附表和资料。但在实际工作,由于现金流量表编制难度较大,且财务软件不能直接生成,企业在平时仅仅提供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小企业更由于财会人员较少,水平相对较低,对会计报表项目一般没有附注,使贷款银行很难获得企业的具体财务信息。
4、部分中小企业蓄意虚假披露,骗取银行贷款。部分中小企业实力不足,而经营者对自身的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过分自信,为了获得资金支持,在会计核算中有的“画饼充饥”,虚增收入;有的“寅吃卯粮”,提前入账;有的“父债子还”,抬高存货成本;有的“偷梁换柱”,将费用资产化。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设计应该体现以下特征:(1)权威性。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不但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改变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从而影响公司的价值;而且增强了信息的可靠性,改变其关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从而影响会计信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2)简便有效性。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多数是政府有关部门、贷款金融机构和相关协作组织。简便有效的、披露范围较小和审计要求较低的会计信息,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信息费用开支。(3)保密性。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产业的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程度高;同时,他们又处于资源短缺的受限环境之中。因此,在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程度上要体现保密性,保护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利益不受到损失。(4)灵活性。中小企业利用“小而专”“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成部分,提供优质的零配件和各种社会服务,由此而形成与其他企业之间密切的分工协作关系,因而需要提供满足不同分工协作方式的特殊会计信息需要。
基于以上分析,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实现机制的探索如下:(1)中小企业信息适当公开。中小型企业一般股东数少,债权人也相对集中,一般没有强制对外公开的要求。(2)会计信息的实现机制是外部使用者要求通过信息披露及公正的审计等第三者监督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状况的透明度和可靠性,而中小企业只能靠信誉机制来实现。第三方监督所形成的高昂费用,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它难于承受。(3)强化政府、投资人及相关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能力,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效率,是健全约束信息披露行为机制的重要条件。(4)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个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中小企业又处于完全的产品市场竞争等外部控制条件下,通过内外部控制系统的相互结合,为有效的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姜丽春.建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设想[j].财会,2004,(9).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四
本文主要联系当前我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在我国新出台的环保政策背景下,对环境会计体系中有关环境会计的概念和目标进行说明,并介绍了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两种主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相关内容和表现形式,并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点上联系我国的.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我国的上市公司应如何选择恰当的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发表相应观点.
作者:石如琴作者单位:云南电网公司德宏供电局云南德宏,678400刊名:当代经济英文刊名:contemporaryeconomics年,卷(期):2009“”(24)分类号:f2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上市公司重污染行业披露模式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五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将环境活动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真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成为传统会计面临的新课题。
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开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促使企业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环境效益,无论是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会计理论的创新和完善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另外,在进行披露内容探讨时,还有学者对披露的内容进行新的分类,例如陈薇()指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需要界定出定性环境信息和定量的环境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具体需要披露的内容;秦嘉龙、吴玉芳(20)在分析青海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提出,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信息中,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或同时以两种形式披露。
田翠香(年)认为企业通过年报披露环境信息,应注意协调与其他环境信息公开方式的关系,有条件的企业仍然可以在年报以外,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
由于我国环境会计起步较晚,没有统一、标准的披露形式,众说纷纭。
冯银波(2010年)认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三种可选模式:在财务报告框架内披露、编制独立环境会计报告、在管理当局声明书中披露;李秋(20)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提出不同规模企业应灵活地采取不同类型的披露形式:
另外也有学者虽然从不同领域出发,仇淑平(2012年)认为独立报告模式将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样的,刘灵芝、富晓丹(2010年)针对我国现阶段的林业企业的研究,认为我国林业企业应该采用表外披露的方式,编制补充的环境会计报告。
从以上研究中发现,普遍认为会计的信息披露应依托财务报告的形式来进行,或采取独立报表形式。
王亚男、傅建设、冯烨彬(20)以沪深两市74家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制衡度、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刘海英(2010年)整理了近几年国内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公司自愿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与以下因素正相关:
在针对具体行业,刘洋、赵伟(2012年)选取了山东省内53家强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的相关理论,认证了国有股比例系数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上市公司规模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水平正相关;戴蓬军、董淑兰(2010年)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他们faxian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公司规模及发展能力是影响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状况的显著因素,并且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盈利能力、风险状况、现金流量状况、非农化经营程度和政策优惠情况对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状况影响不显著。
三、我国目前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了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我认为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一些问题:
1.从理论研究层面:
(2)由于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统一而又成熟的披露模式;2.从国家层面:
(3)监督和执法力度不足;。
3.从社会层面:
(2)企业环境意识差,参与度不高;。
1.加强理论体系研究,具体包括:
(1)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
(2)鼓励相关人员进行研究,鼓励其在有关期刊杂志发表自己的观点;。
(3)在高校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课程,从基础做起,加强理论的教育;。
2.建立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并且提高监督和执法力度;。
(1)对上市公司建立诚信档案,详细记录他们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行为;。
(2)加强信息的透明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4.在全社会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培养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5.针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和评判的多样性,引入数学概念和方法,使指标体系固定化,同时配合相关的数学型人才,完善信息的披露。
五、: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六
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对于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废水、工业固体废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加,而这些污染物绝大部分产生于企业的生产。所以,环境污染既然是由企业造成的,那么,治理污染和恢复环境质量的责任就应当由企业所承担。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与企业自身有关,而且有关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也特别侧重于关注企业披露的相关环境会计信息,在做出理性的决策之前,利益相关者需要参考企业如实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鉴于社会责任、外部压力以及市场动机的强烈要求,企业披露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任务成为必定的要求。环境会计成为会计新兴的领域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环保高潮的来临,由此,国外学者对企业环境信息的专门研究幵始出现。buhr和freedman(2001)选取美国及加拿大的部分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照分析了自1988年至1994年六年期间这部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渠道(单独的环境报告、年报与按照证交所要求制订的报告)之后,发现通过单独的环境报告来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日益增加;随后,对于在企业网上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情况,isenmann等(2002)和patten等(2003)都展开了相关研究。有关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定性披露、定量非货币性披露、货币性披露三种。早期的研究,如ness和mirza(1991)对英国企业的研究表明,定性的环境信息披露占绝大比重;类似的研究还有niskala和prete关于芬兰企业1987与1992年环境信息披露的比较研究。一些学者(如petroni、inclan和aufekrat,1996)将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具体有关内容总结为4个方面,分别是财务和会计、环境诉讼、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方面;g.kreuze等(1996)将企业环境信息分为十二项,包括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企业“三废”回收与利用及节能情况、企业现在与未来环境义务、企业的环境成本与构成、有关法规、与环境相关的诉讼、企业有关的环保节能计划与策略、环境事故的信息以及相应的保险赔偿、企业的环境责任与影响、企业获得的环境奖励、管理层制订的有关环境监控的制度与实施情况;企业环保负责人员及其在企业中的地位等。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是西方学者研究的重点。根据现有研究,有关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所受影响因素大致可划分为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两大方面。内部因素包括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特征(如企业绩效、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企业股权性质、财务杠杆)等因素,外部因素涉及到公众的环保意识、政府监管部门的政策法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有关企业治理结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较多使用的变量包括企业董事会的规模、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以及企业ceo两职合一的状况等变量。等(2003)的研究发现,大规模的企业,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水平也比较高。企业所存在的行业类型对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着较大的影响,企业规模与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如公用事业行业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就会更多一些。lacina和karim等(2006)选取了美国五年内有关上市公司的10-k报告和年报附注里所披露出来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的盈利能力及企业的规模大小等因素对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程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力,但是企业绩效对于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水平的影响中,其不确定性比较大。在公司治理方面,shunwong,simon等(2001)研究发现,企业独立董事占据的比例与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水平之间,二者的相关程度并不明显,对于那些已经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机构的企业,则更加侧重于如实反映和披露更多更透明的相关企业环境会计信息。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环境会计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程辉、沈洪涛(2011)对2007年至2009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渠道,主要是通过在年报中进行披露,而企业编制的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或者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虽然近年来日益增加,但是其所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却不高;肖淑芳、胡伟等(2005)认为我国目前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是定性的描述,而且信息披露的大部分是历史信息,而非面向未来的信息,而环境会计信息所要求的可比性、全面性以及连续性却较差;王珍义等(2008)研究表明:非货币性计量仍然是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
(1)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将冶金,化工,煤炭,石化,电力,造纸,酿造等7个行业列为重污染行业。截至2012年底,这7个行业共有上市公司502家,笔者随机抽取样本数264家。因行业性质不同与环境的相关程度也不尽相同,导致重污染行业中不同类别的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所占比例大为不同。近年来我国重污染企业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状况。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重污染行业披露会计信息的有203家,与2010年和2011年相比,有较小的增加。行业内披露比例也从2011年的71.21%上升到2012年的76.90%。在重污染行业中,化工行业的披露比例比其他行业的比例高,说明化工行业在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较为理想。重污染行业的总体披露比例都在50%以上。究其理由,主要在于国家环保局的强制力,政策要求重污染行业企业必须对其有关的环境事项进行披露。由此可见,强制性披露(而非自愿性披露)是我国当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特征。
(2)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统计结果显示:上述264家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涵盖有关环保投资、绿化费等。由此可见:我国重污染行业中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够全面、不够完整,用于揭示环境会计的全貌还不够全面,也达不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及标准。国家给予企业的环保拨款与补贴在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占了较大的比例,这表明国家对环保理由非常重视,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并且协助企业处理好环境理由。
(3)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价值形式环境会计信息可以以货币形式或者非货币形式。目前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形式,主要采取货币形式来披露资源费、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环保投资、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减免,绿化费等内容;与以上内容相比较很难用量化指标定位的环境会计信息、环境相关认证、政策影响等内容用非货币形式披露;排污费、资源费、资源补偿费、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减免等信息则是由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形式披露。从以上描述中可看出我国重污染行业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披露价值形式。
(4)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采用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的形式,重要事项中反映的主要涉及公司当期发生的重大环境事项,此外,其他方式几乎很少采用。采用“独立报告”方式披露的只有一家公司,理由在于这家公司同时在香港上市,所以其年报按香港会计准则编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一个文字说明形式的定性分析,无法提供实用性的定量信息。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大多数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集中在一项或几项内容上,并没有按照有关《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企业缺少自愿披露的公开环境会计信息,这就导致披露内容不建全面。此外,具体细节不够完善,如环境相关的资产、成本、负债等内容,我国上市公司还没有建立独立并相应的会计账户进行反映,部分公司仅限于在会计科目中反映的环境会计信息做简单说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还不够完整和全面,对于信息使用者没有实质性作用。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因有的公司披露内容较多,有的披露较少,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方式就会不同,这些披露方式很难对不同性质公司的环保情况进行正确比较,并且很难根据这些信息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决策。披露方式多以报表附注和董事会报告对外披露,缺乏固定且规范的形式,企业很难找到适合的披露方式进行披露,行业间可比性较低。
(3)自愿性披露的企业少。主观因素决定公司自愿与非自愿的披露模式。因此,判断公司是否出于真正的自愿披露很难下定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可能是因国家环保要求较大的压力,也可能出于社会公众对环保较高的关注,还可能出于自身环保责任的考虑。在环保法规中,除了对重污染行业的强制性披露,国家仅仅是鼓励普通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而我国其他法律法规中更加没有提及。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公司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所以,大部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公司都是非自愿性披露。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所占比例很小,而自愿性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公司只是其中一部分,可见,其所占比例就更加小了。
(1)缺少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强制性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和会计法规方面,对重污染行业的强制性披露界定较模糊,只有环境保护法规对相应的公司与行业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其只是对环境信息的规定,对于环境会计信息并不适用。会计法规中对环境信息的规定比较零散,无规律可循。环境会计是是一个比较冷门性的学科,简单的环境法律法规或者是会计方面的法规不能达到强制性规范的效果,因而必须建立专门对重污染行业进行强制性披露的法律法规。
(2)会计规范方面缺少有关环境会计的规定信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既需要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方面的规定,还需要有相应的会计规范。环境会计信息也属于会计信息,它的披露需要标的形式,而要使信息使用者方便并快速找到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需要统一的披露形式,所以必定要建立相应的会计规范。目前在我国很难找到会计规范对环境信息的要求,公司根本没有规范可以参考,是否披露、怎样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只能由公司自己来选择。因此,我国必须要建立环境会计信息相应的会计规范。
(3)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愿望。公司通常以营利为目的,很多公司只关注短期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因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资源的有限性,严重忽视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忽视公司和环境保护的长远利益,从而也丧失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愿望,自愿披露的公司随之越来越少。
(4)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监管制度。环境会计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环境会计缺少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环境审计还没有得到较为完善地开展,缺少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政府的管理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多个部门参与管理一个事件,但是出现环境相关事故需要负责时,各个部门之间急于相互推托,无人愿意负责。这样,往往使局面变得更加糟糕,到最后会变成谁都不想管,谁都管不好的局面。
(1)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法规体系政府应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立法工作,并把焦点放到实务操作中,推动更多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与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一样,应当考虑适时制定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以法律法规形式制定环境会计的相应地位和作用,使公司披露行为有法可依,并为以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规范统一的标准。
(2)构建环境数据报告资源库借助各种新闻媒体或者网络对外发布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加强相关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对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而言,对其环境会计信息的管理效果影响尤为重大。因此,相关部门应重点要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就有关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加大力度加强管理,明确规定发布该行业应披露的主要污染物的标准指标数据。同时,为了满足外部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降低决策风险的需要,在当今电子商务时代,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改善企业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个性化,从而实现有效地披露重污染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使得众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
(3)设立相关审计监督机构加大力度设立相关的审计监督机构,针对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准确性、有效性与完整性进行积极有效的鉴定和监督。作为经济警察,注册会计师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因素,它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审计鉴证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公告于社会公众面前的必要条件,经过审计的企业会计报告如果有造假现象的发生,就会挫伤广大投资者对整个证券市场的信心,并且使其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把牢这个关卡是必须的。会计人员对环境会计的认识不够全面、处理环境会计相关业务的水平不够标准,造成披露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状况不甚理想。为此,政府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其熟练掌握环境会计理论知识及实务操作技能。
(4)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在披露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整个过程中,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对于企业各级管理层以及事务所的违规行为影响颇大。因此,应该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体系和证券监管机制,从而降低管理层违法违规的可能性,正确披露企业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重污染行业中,披露企业非财务信息的主要内容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指标、企业各个内部管理部门对于非财务信息的详细分析等,这些信息逐渐成为投资者在制定决策时必须关注的因素。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可以在招股说明书或者年报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也可以在公司网站或在各地政府官方的网站发布。由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产生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比较多,可以先作为试用点,等积累到一定经验后,再推广到一般的行业。
参考文献:
[1]殷晓红、陈世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略探》,《财会通讯》2009年第1期。
[2]许家林:《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12年第4期。
[3]肖淑芳、胡伟:《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目前状况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
[4]何少娟:《环境会计的确认与报告初探》,《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5]肖华:《企业环境报告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全集》2001年。
[6]李建发、肖华:《论改善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报告》,《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8]张白玲:《环境核算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9]许家林、孟凡利等:《环境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0]徐泓:《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于玉林:《现代会计百科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
[12]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七
摘要: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了共识,企业是行治理环境污染的主体,环境保护势必要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环境会计研究的切入点,既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也是公司内部管理的需要。本文将探讨目前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既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环境问题的恶化,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公司需要把过去单纯的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同时公司必须承担相关的社会责任,对公司相关的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企业环境会计便是将环境保护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的一个新兴学科,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成型的实务模式。尽快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将环境活动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利用会计信息来反映企业环境活动引起的支出和收益情况,成为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环境会计试图将资源环境经济学与会计学相结合,从而协调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是治理严峻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环境活动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掌握经营决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高度重视所生产的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可利用环境会计信息检查企业环境业绩,评估企业环境工作成果,减少环境风险,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严峻的形势迫使公司从传统的经营理念向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转变。这就要求公司应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选择有利于其发展的生产方式,促使其重视环境信息,提升环保形象,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有机的最佳结合,促进公司发展,增强该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企业只有关注公众的切身利益,注意环境保护,才能提升自己的环保形象,更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因此,环境会计不仅为公司对外提供环境信息,还为其内部提供管理服务,为公司长期、短期预测与决策、日常控制、事后分析评价提供有益信息,从而保证实现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2.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的简单化。国家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繁杂,既有将独立的环境年报公布在公司网站上的,也有将环境信息隐晦地包含在其他的会计报告中的。通过查询诸多资料发现,企业目前环境事项的披露形式方法主要有5种:年度报告(在传统的财务报告中增加有关环境会计项目或在报表的附注中给予说明);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单独报告(专门提供有关环境会计的详细信息并且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披露方式);包含于会计报表附注;包含于董事长报告。很多家公司的披露方式为“董事长报告”,是不向外界公布出来的,定量分析资料较少,定性信息披露不附时期并且以描述居多,方法单一,缺乏列示一系列环境技术和货币指标的表格和图形等一系列方法。
2.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局限性。总体来讲,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活动对于公司的财务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董事长报告中,该公司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比例不高,并且相较于定性信息,定量信息则偏少。其中,企业对涉及环境会计的宏观信息披露较多,诸如国家的环保政策、环保要求及企业未来的环保计划等等,而缺乏对企业本身的微观信息披露,如企业的具体环保投资等。偏重于披露过去已经发生的环境会计信息事项,如治理污染的费用(购买环保设备);缺乏对一些未来可能发生的、可能对企业未来产生一定财务影响的环境问题的说明。由于披露内容上存在局限性,所以虽然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公司的各个项目不断增多,但是信息披露质量却没有大幅度的飞跃。这说明该企业仅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满足监管当局要求的一部分,仅披露最基本的环境信息,并没有积极主动地探求最适合该企业自身发展的环境信息披露模式;企业内部监管尚不到位,导致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发展缓慢。
2.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规则的不公平性。企业及有关部门有时候会受利益驱动,对一些环境污染事件不进行处理,并作出虚假报告,影响环境信息披露中的信息质量,也使股东们难以获得公平信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随之加快,该企业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延缓信息披露的时间,但是这样已经足以导致股东们承担惨重的损失。如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601899)下属铜矿厂7月3日发生9100立方米废水外渗事故,导致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然而,此事件直至7月12日才发布公告,事故隐瞒长达9天,在此期间,资金矿业股价己发生暴跌现象,其股价已跌超英国石油公司,而对于只能通过公司公告获取投资消息的股东们,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以及信息披露规则的不公平性,股东们不能及时撤回资金,只能承受惨淡的跌势,承担巨大的损失。
3.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欠缺性。国家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发展较晚,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使我国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5月1日,政府颁布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标志着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的完善。但是企业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赢利性组织,《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活动,使得激励效果有限,使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仍不健全,体现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规定并不完全。
3.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的欠缺性。很多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并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建设,因此没有实现分权制衡的'功效。企业内部合理的制度安排是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制作”和充分披露的关键控制程序。建立完善的企业三层治理结构的环境约束,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在环境信息的需求与供给上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3.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部审计的欠缺性。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应该监督、制衡企业管理者潜在的道德风险和信息控制权,建立直接向其报告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但在现实运行过程中,内部审计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又由于很少经过独立第三方的审计,因此企业内部根本没有在监督方面存在有效的监制。
3.4试行会计核算规定性的欠缺性。为了准确分析环境问题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应该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涉及的环境会计进行核算,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目前尚未有没有较为完善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核算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企业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核算和企业对环境污染与治理的核算,也可以根据所处的行业情况、环境污染程度、自身条件等,进行环境会计核算。
3.5企业内部人员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素养的欠缺性。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并没有很好的胜任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工作,企业也并没有专门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后续的强化教育与培训。应该要着重培训环境会计的技术和环境会计的方法,并更应该加强环境会计学及相关学科的教育,这样会计人员才能够达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基本要求。
4.1完善相关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应在现行环境法中增加有关环境会计的规定,加强环境管理,真正形成实施环境会计的强大外在压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是指导会计工作、制定相应会计法规、规章的基本规范,在《会计法》中增加环境会计的一般规定,是环境会计准则健康实施的有力保障。会计理论界应尽快弥补会计准则、制度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缺陷和差距,以满足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并使其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化。完善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成为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并制定具体环境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报告中披露环境方面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
4.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以确保环境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只有存在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以及信息披露制度,企业才能够真正“诚实做人”,才能充分做到高透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这其中,企业内部合理的制度安排是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制作”和充分披露的关键控制程序。因此建立完善的企业三层治理结构的环境约束是十分必要的,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在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上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4.3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为了更好的监督、制衡保利民爆管理者潜在的道德风险和信息控制权,保利民爆公司的董事会应建立直接向其报告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其中,审计委员会应该审阅、评价企业环境信息临时披露和定期披露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协调独立审计的审计活动和与环境保护部门的沟通检查,包括监督企业管理者是否向独立审计师提供充分有关环境信息的资料:如环境控制程序表、环境会计执行信息凭证、企业与环保部门的往来沟通函,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审计企业的环境会计事项是否及时、准确的完成,评估环境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并向审计委员会提交专项环境事项审计报告(如环境绩效审计)。
4.4选择试行会计核算。为了准确分析环境问题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应该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涉及的环境会计进行核算,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方式,推进企业试行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应该包括企业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核算和企业对环境污染与治理的核算。企业也可以根据所处的行业情况、环境污染程度、自身条件等,进行环境会计核算根据核算对象全部或选择披露以下信息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信息。
4.5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素养。环境会计既涉及会计知识,又涉及环境经济学、环境保护学等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专业性、综合性,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准则及法规的不断完善,预示着企业会计人员仅仅具有会计、审计和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很好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企业财务状况的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环境科学专业知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国开展环境会计实务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障碍之一。企业应该通过开设环境相关知识等培训方法,为会计人员素质与技能的提高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五、结语。
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虽然从短期看可能会使其环境支出大于相应的收益,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使其树立起良好的环保形象,进而更好地吸引顾客和投资者,最终会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降低其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孙媛,王晓燕.论循环经济条件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财会通讯,,(1):25~28.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第1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203~205.
[5]梁汝新.2010.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4:62~64.
[6]孙国君.浅析企业坏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中[j]内部审计.2011,(3):24~27.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八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9月发布的增强银行透明度研究报告中指出:会计信息透明度是指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其质量特征包括:全面、相关、及时、可靠、可比和重大。
对投资者而言,真实、透明的信息披露才能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会计信息透明度一旦缺失,投资者的投资就会因非个人主观因素而导致投资失败。因此,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现状及其缺乏的原因。
1、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现状。
(1)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上市公司年报动辄洋洋万言,而对投资者特别关心的经营业绩的回顾和分析、净利润的组成和变化的原因、以及明年公司的预算,大多数公司都忽略或草草敷衍几句,解释亏损原因时只有寥寥数语;谈到亏损因素时内容却惊人的一致,基本上是行业不景气、受新会计制度计提影响等客观因素,而对公司自身原因,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营销等问题轻描淡写。经营状况披露不详细、亏损原因披露不清楚、关联交易披露不充分等造成了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
(2)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会计信息是一种具有时效性的产品,过了有效期的信息,其价值将大为降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滞后、虚假和遗漏司空见惯,定期报告不及时,每年2月28日预亏公告截止日过去后,仍有少数公司还在陆陆续续地发布预亏预警公告。近几年,随着证券监管力度的加强,上市公司靠信息披露时间差来谋取利益的行为已受到严格控制,但此类现象仍不乏存在而且手段更具有隐秘性。
(3)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披露虚假已成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问题,在上市公司上市、再融资和年报等重大事件披露工作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如随意更改赢利预告内容,有的公司预计基本可以实现扭亏为盈,结果却出人意料地发布预亏公告。还有为了迎合庄家炒作本公司股票,故意在不同阶段发布一些误导投资者的会计信息,故意编造虚假的大额销售合同、随意披露不确定预期收益、对募集资金使用清况做不实披露、对重大财务信息不及时披露甚至不披露。由于上市前的利润包装,一些上市公司上市当年就巨亏,还有些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人为控制在10%或6%以达到配股要求。
2、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缺乏的原因。
(1)企业权利机构难以真正履行职责。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制衡作用。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利机构,公司合并、分立、年度决算等重大问题都应由股东大会来决定。然而,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往往受到大股东的过度操纵,小股东甚至法人股股东往往不参加股东大会,形成大股东一言堂的现象,从而导致股东大会难以发挥监控作用,流于形式。而一些企业的董事长往往是政府机关派下去的党政干部,不懂得生产经营,并不真正履行职责,有的甚至是不拿企业薪水的虚职。还有许多企业的董事长与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董事会的其他成员也大都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失去了对经理的监督约束功能。而作为监督机构的监事会,其成员也往往是企业内部人员,与被监督者往往是上下级关系,实际上成为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象征性的履行职责。在这样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下,会计系统基本处于经理的掌握之中,经理人员很有可能凭借手中的超然权力控制公司的会计系统,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向外提供不透明的会计信息以侵蚀公司外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而最大化自身的利益。
(2)相关准则制度的不完善。会计准则制度与会计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由于会计实践和经济创新行为的层出不穷,实践中经常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情况。
会计准则制度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如同一项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方便之门,造成部分上市公司为了配股、扭亏、保壳、兑现管理人员奖金、平衡实际赢利与预测赢利、参与二级市场炒作等目的,利用准则制度给予的活动空间进行会计操纵,从而忽视了会计信息的公平性、真实性。
(3)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现在一般是由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来委托审计机构对自己进行审计,并由其确定相关的审计费用等事项,这从根本上破坏了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之间的监督与制约关系,从而使审计丧失了其最基本的要素独立性;再加上部分注册会计师专业水平不高,职业道德较低等原因,会计信息的不实便不可避免了。其次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有机会获得合伙制的最大利益,却无需承担一旦失职可能倾家荡产的风险。
三、提高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主要对策。
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发挥内部约束机制作用。
(1)借鉴美国相关部门的研究成果,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反国外贿赂法》,强制规定公司内部控制必须达到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目标,否则将受到严重的处罚。借鉴美国的做法,我们要严格执行证监会和经贸委已经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不断增加实施内部控制的强制力度,为提高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提供良好的治理环境。
(2)逐步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规范股东大会运作。引导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降低持股比例,创造条件,鼓励更多的非国有法人资本、境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向国有企业,降低企业中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促进公司股权多元化,以减持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同时,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允许和引导基金、保险、养老金机构持股,使两者同步推进。鼓励分散的股东结构,积极推动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促进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形成。鼓励中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有利于增强中小股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从而可以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施加压力,促进会计透明度的实现。
(3)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增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重。经验研究表明,在董事会中设立一定数量的外部独立董事,可以有效制约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促进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但是要使独立董事真正发挥约束作用,而不仅仅是花瓶,尚需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如设计好独立董事的报酬机制、物质激励与声誉激励相结合、引入期权等激发独立董事工作的积极性;建立独立董事决策的连带责任机制,对独立董事的表决记录在案,追究独立董事因玩忽职守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相应责任等。
(4)加强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监督,提高信息收集、评价能力,以及增加其监控手段。监事会应真正由股东大会选出,并对股东大会负责,保证监事会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并赋予监事会更大的监督、起诉和弹劾权。其成员中内部人员的比例不得过高,尤其应注意吸收银行、国家审计机关、中小股东代表、职工代表的参加。监事会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财务监督,监事会成员应该有基本的财务、会计和审计知识,以便能胜任财务监督的职责。健全对监事会成员的激励约束和淘汰机制,各方应对自己的监事代表制定详细的工作要求,并根据监事代表工作好坏进行额外奖励或处罚。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九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工作实践获得反映会计状况的一种经济信息。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我国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和顽症。
找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众所周知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调整时,需要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直至各个企业的各种信息,其中企业的会计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在企业会计信息含假较多,其对决策的有用性大大降低,以此为依据做出的宏观经济决策调控力度必定是软弱的,难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造成投资者的盲从,侵害投资者利益,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从投资市场筹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所需的资金。
投资者是根据其出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获利高低诸因素来决定投资方向的,而他们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
假如没有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就成为一种冒险、盲从,其利益受到损害是必然的,进而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形成滋生贪腐的温床。
会计数据能在各种场合作为经济利益分配和业绩评估的重要依据,能给造假者带来私利以及官场升迁,为满足个人金钱、荣誉与地位,造假者就成为一些经营者的经营之道了,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样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
如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从而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何种方法才算“如实反映”?此外,会计准则的制定颁布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
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无法可依”。
在会计实务中,不确定性问题的处理更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残值、折旧本质上是一种估算,况且由于存在多种折旧方法,每一种方法对经营绩效的评价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再如应收、应付款项的计算就与信用度有着很大联系。
(二)单位领导指导思想不正及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
单位领导本应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然而,一些单位领导的指导思想不正,为了种种目的利用自己的权力,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这在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生产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在一线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相当一部分学历较低,会计后续教育大多又流于形式、缺乏力度;有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坚持原则、严格执法的少,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这样进一步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
由于会计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所以当此类“结果”受到特别关注、而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不为看重时,此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然大打折扣。
长期以来,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把注意力集中在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而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只强调企业的经营结果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与过去和相关单位比处于何种水平等,而忽视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或采取哪些过程来达到这种结果的。
(一)不断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正确认识会计中的不确定性。
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和改进法规体系,注重对实际会计工作人员和实际工作安排的理性分析,最大可能地细化、明确会计工作全过程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并严格进行控制,从每一个细微处入手,尽量减少实际会计工作中标准的可选择性和主观人为的不确定性给财务报告结果可能带来的不同影响,要处理好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操纵企业利润。
从定量的角度对待不确定性,采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有关方法进行反应和评价,将经验分析与数学分析结合起来使用。
(二)提高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规意识及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
必须组织单位负责人学习会计法规,使其提高会计法规意识;加大对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有效解决单位负责人唆使会计人员作假的问题。
同时,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应及时、定期参加组织培训,加强对新制度、新规则的学习和对新问题的研究讨论,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以“不做假账”为道德标准,使“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成为每一个会计职业人员的基本理念和自觉行动。
(三)改进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树立业绩评价实现的目标是引导人们更多去关注“程序理性”,而不仅仅是“结果理性”的观点。
积极探索、构建一个以“程序理性”目标为起点、适当考虑“结果理性”特征的、科学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以引导会计工作的运行,防止盲目追求“结果理性”的现象。
综上所述,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的生存之道,处理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将有力的促进我国经济的有效运行。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十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但绝大多数学者都把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局限在会计作弊上,我们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应该比会计作弊更广泛,只要是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会计信息,就可以说是一种会计信息失真,它包括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不容忽视的间题。
1前言。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经济信息,在国民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普遍,危害严重。
[1]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弄虚作假的报表日益增多。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只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市场经济才能有效地进行,顺利地完成资源在市场上的配置。
[2]为了建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我们必须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
2.1制度保障不健全。
(1)企业制度缺陷。
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没有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易造成单位负责人独断专行。
一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利用自己的权力,指使会计人员造假。
他们有的虚增利润骗取贷款;有的隐瞒利润逃避交税;有的甚至虚列数据,来掩盖其贪腐收贿的罪行。
同时,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和部门将利润、产值等指标作为考核干部和管理人员的重要依据,也使一些企业负责人只求政绩,不顾财经纪律,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
这些都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客观条件,使会计人员沦为企业管理者造假的工具。
(2)会计法规系统不健全。
虽然近年来相继出台或修改了一些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部分法规的出台滞后于经济业务的发展,立法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而且一些法律条文较粗,缺乏可操作性。
2.2会计准则的偏差因素。
首先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会计准则是否具有较长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如果是一种临时应急性措施,不用多长时间就会丧失作用,需要修订;再次就是会计准则定义、释义的准确性,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
以上这些会计准则的偏差因素,都会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2.3会计服务市场不规范。
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不能真正起到经济监督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管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严格监管机制,并且也有部分事务所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或职业道德低下造成了在会计服务中不能很好地执行独立审计的职责而伙同企业联合造假。
此外企业领导人受利益驱动而造假,企业主管部门和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干预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专业技术能力低也是重要原因。
2.4处罚力度不到位。
一是监督机构设置不规范,表面上看有财政、审计、税务、银监等行政执法机关和会计事务、审计事务所等社会监督力量,但实际上存在各自为政、职能交叉的矛盾,造成了对一些违法违纪行为谁都可以问、谁都可以不问的局面。
二是查处打击力度不够,虽然文件对一些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处理都有明文规定,由于顾及到人情关系,对查出的问题常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违纪违法行为,避重就轻或视而不见,或以罚代法,致使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违法成本大打折扣;更为严重的是,少数会计中介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与单位合谋造假,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5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
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人们认为:素质低的表现是两方面,一方面是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是思想素质。
业务素质低的表现是:会计人员对帐务处理不熟悉,对现行的财经法规、财务制度运用不熟练,由于业务能力较低导致记错帐、算错帐。
在我国,企业会计人员是以双重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代表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而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会计人员要参与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要受本单位的高层领导者的领导。
双重身份的地位使会计人员两为其难,国家法律、法规必须执行,而本单位高层领导者的领导也需接受,当企业领导者的思想素质低,为了个人或集体利益而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作虚假记录时,企业会计人员往往是难于违抗而只得听从。
因此说,单纯用会计人员素质低、法制观念不强来对其违规行为下结论是片面的,而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低导致了企业会计人员违规行为的发生。
3.1提高会计人员地位,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目前会计人员地位低,其合法权益屡遭侵犯。
要从根本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就必须解决此问题。
另外,《会计法》中关于会计监督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对会计人员应有的权益规定不甚明确,也给会计人员实施会计监督带来困难。
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按原则办事、忠于职守的会计人员撑腰,保障他们不受打击报复,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2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原因是会计规范建设上存在缺陷。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工作,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
对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博夺主体不到位,这一问题,尽早实现与国际惯例的衔接,即由政府直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应是无可厚非的。
与此同时,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最终使准则能为各博弈方所接受。
3.3要加强对会计政策运作的监管。
一是企业内部监管。
作为企业会计人员来说,应定期把运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料向企业管理当局和相关利益关系人披露,以便他们了解和掌握情况,并从维护各自利益的角度对会计政策的运作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以防会计政策的运作偏离利益各方协同一致的轨道,使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二是社会监管。
主要是要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尽快建立和完善注册会计师验证制度,由独立于各相关利益关系人之外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会计报表进行验证,实施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评判,以促使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作能够逐步规范和科学,并能切实维护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十一
目前我国已经由有关机构发布实施了一系列股票交易法律、规则,并规定了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还存在不少不规范的现象,损害了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和风险,因此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试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问题作些研究探讨。
上市公司及时、真实、充分、公平地向广大投资者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信息是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的义务。从宏观而言,它有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运转,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从微观而言,从企业外部信息需要者角度来看,它有助于保障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从企业角度看它有助于公司的筹资和降低筹资成本,有助于促进公司自身的'发展,从企业经营管理者角度看,有助于落实和考核其经营管理责任。总之,公平、真实、充分、及时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于国家、于企业、于民众都是大有好处的。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于90年代初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取得的成绩。
(1)会计信息披露规范逐步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为主体,以《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和证监安会发布的关于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准则为具体规范的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和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中期报告、年度报告)和临时报告(重大事项报告)三部分组成的信息披露内容,初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框架体系如图1:。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与其他非会计信息一起,在公司入市(一级、二级市场)、入市以后的适当时机公开披露。综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件,虽然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中,会计信息都是其主要内容,但是出于用户和市场管理的需要,同时披露非会计信息也是必要的。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就不可能象我们习惯上所理解的行业会计制度那样独立存在、自成一体,而是渗透在有关法规和信息披露规范性文件之中。在这些公开披露信息中,还应包含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所作的各种审查、鉴定、评估、验资、查帐、审计的报告和意见。
[1][2][3][4]。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十二
1.企业会计制度不规范。
企业会计制度建立的不规范,有些过于抽象、不准确,导致会计人员理解偏差,容易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另外,企业的会计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对会计工作的约束和规范力不强,或者是企业为了集体利益出现2本账的问题,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的失真,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会计方法存在弊端。
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会计方法存在弊端,科目设置不合理,对新的会计制度、税务政策理解不透,掌握不准,方法不当,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出现失真。
另外,企业的会计方法与本单位业务性质、行业规范、财政政策必须统一,否则也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核算的准确性,甚至容易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发展。
会计报表的缺陷也容易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报表应是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报表,能够为管理者提供真实的经营状况、资产状态、资金形态和赢利能力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如果会计报表过于简单,很多的经济性问题没有反映,或者给管理者带来不准确的信息,造成决策延误或失误。
会计报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反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其会计报表制定的科学与否,将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企业的会计人员也应该根据企业的经济情况,查找会计报表中的缺陷,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会计人员执行相关的会计操作时,由于会计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虽然《会计法》中已经明确的规定了会计的各项职能,以及进行会计核算的相关标准,但是由于《会计法》仍然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导致会计在实际的经济核算过程,对某个模棱两可的规定理解不同,处理结果就不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会计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的威胁力不够,最终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
5.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针对于企业的会计工作,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会计监督制度进行监督,才能够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的企业内部都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无法对会计人员的相关会计工作进行良好的监督,最终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另外,受到企业内部监控体制的限制,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不能过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担心自己的工作被领导误解,采取明哲保身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处处小心翼翼,对企业违法违纪的财务活动视而不见,有的站在集体利益与会计人员一起促成会计信息失真。
出现了很多违反规定的行为,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的良好核算,以及其真实性也严重的受到影响。
1.规范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应进一步规范会计制度,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权力运行约束机制,堵塞管理漏洞,规避经营风险,使各项工作制度化、流程化,减少人为干扰,鼓励会计人员按照科学的会计制度进行企业经济核算,提高监督力度,进而推动会计核算信息准确性。
充分论证、反复修改使各项制度便于操作,合法、合规、利于约束,便于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保障会计人员敢于依据会计制定进行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2.改进会计方法。
以及对债权债务管理方法,在进行企业经济核算时,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和企业的发展形势,采取针对性的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促进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进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3.科学制定会计报表。
认真分析、不断总结,深入研究科学的制定一系列会计报表,注重报表分析与对比,强化资产保值与增值,规避单纯的产值增长与税负降低,注重对项目管理规范性与质量提升,注重整体实力增强,促进会计核算质量不断提高,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为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及时发现会计法律法规中不完善的地方,及时纠正、补充和修改,加大处罚力度,促使会计人员认真遵守会计法律法规,轻松地、规范地开展日常会计工作,对人为干扰敢于说不,能够坚持原则,维护法律尊严与经济秩序。
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准确的会计信息制定经济决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持续发展。
5.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企业还应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监督体系,赋予会计监督部门独立的职能与权限,审计监督部门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督,定期对会计工作进行检查,了解会计工作的具体情况,以进一步督促会计人员按照相关的会计规范和会计标准开展会计工作。
另外,还应该引进外部审计机构对财务工作进行审计监督,内外形成合力,加大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管理薄弱环节,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进一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持续发展。
三、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会计信息失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有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
无论是何种原因,会计人员都需要正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十三
摘要:本文提出了合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试论其具体预防措施。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相当严重,大多数人只要一提到会计信息失真就会想到的是违法行为,而本文认为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更是普遍存在。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按照会计规则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样的不一致是由会计规则本身所造成的。
(一)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
1、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有较长期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就是会计准则定义准确性,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以上这些会计准则制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美。当前我国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政策选择的多样性也会加大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国家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人们在制定这些法规、制度的过程中必然或多少地掺杂进一些个人的主观判断,还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这些法规、规范、准则的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3、会计准则与制度中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这些重要信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对表外业务的技术规范很少或根本没有。但事实上它们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二是对于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也没有恰当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三是对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没有要求对之加以反映。
4、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是导致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引起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会计反映的结果往往是利润分配方案的依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指标有时是其使用人利害得失的关键,利益关系人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干预这一反映结果,当其中一方隐蔽地实施干预后,就会使其偏离原来的客观情况。会计信息提供者因占有信息优势和直接参与会计活动而最有条件实施干预,在追求本身利益最大化驱动下,总能做出使自己得益的选择。
5、新旧法规以及各个法规之间存在着矛盾及不协调。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所导致的会计环境的频繁变动,使会计法规的建设明显滞后,而且现行会计法规中还残存着不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的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会计准则使得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另外,各会计法规之间也存着不协调,如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都使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1、会计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我国过去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处于这种环境下,会计以国家宏观管理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工作围绕企业经济效益,以向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由于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健全,使得会计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产生不确定性。即使是较为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也有局部政策调整变化问题,因而或多或少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2、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我国对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当客观的会计环境变化后,会计方法却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会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定,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
3、科技因素的影响。会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服务。而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发达及其在会计上的运用,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差异。如会计信息在搜集整理、汇总加工、传输过程中,不仅依靠财务会计本身的有关资料,在很大程度上还依据统计和业务核算等资料,科技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这些外部资料的精确性,从而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而我国的科学技术还不是特别发达,电子计算机运用到会计也只是刚刚开始,所以在会计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科学技术无法精确解决的问题,这自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性角度考虑。
1、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如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应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作一些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这样就不会使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
2、规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是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减少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就不能忽视这一问题。但现实的矛盾是:我国正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所以我们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应通过内部审计或一定的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另外,对于同一行业相类似的不同企业,其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应有所限制。
3、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如对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披露。以前报表中没有或不突出这些信息也无伤大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信息对决策越来越重要,准则中必须对之作出明确规定。当然,也不能急于迈大步子,要求一下子制定十分完美的准则。我们认为目前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的对于这方面信息处理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规定,以后再根据实际应用的反馈信息作进一步的修订。
4、如果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考虑了利益关系人各方面的利益问题,能够达到与利益协同完全一致,也就不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所以在会计政策选择下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信息提供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避免和克服的。避免会计政策选择下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两个环节着手。一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环节;二个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环节。在制定环节,首先,应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其中既有学术界又有企业界,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民间组织,即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以便使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尽量与利益空间相吻合。制定出具有普遍认同的准则、制度,尽量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差异过大现象。其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慎重严格。在选择环节,企业会计部门应尽量考虑和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以便使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利益协同的“一致”。
5、首先应该修订和完善《会计法》,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应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表述,要注意会计法规之间的衔接一致,以免在推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从会计环境的影响来考虑。
1、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制定尽量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要考虑到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些新情况,还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
2、建立适合我国经济特点的物价变动会计。在保证传统的会计核算与核筹资料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的物价变动特点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程度,选择一些受价格影响较大的项目,如固定资产及其折旧额,进行必要的调整,并把调整的情况在现行会计报表中附加说明,为领导决策服务。
3、依靠科技因素,加快经济发展。并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会计服务。如运用数学模型对会计对象进行定量分析,使会计信息更加精确。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由于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是基于一些客观因素之上,所以我们的预防对策也只能从提高准则、制度制订的完美性及改善外部会计环境着手,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2]《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
[3]《会计法》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吴云萍。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十四
张惠忠(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浙江314001)。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剖析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成因,并指出了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对策。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十五
本文试图以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为切入点,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对目前普通存在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揭示导致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真正原因,并针对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问题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从而达到在一定角度为提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献计献策的目的。
摘要:证券市场是信息市场,证券投资的博奕就是信息的博奕,谁拥有信息优势,谁就能赢得投资的胜利,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为了保护投资者,尤其势单力薄的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证券监管部门一直不断努力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规建设。但一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就不曾平静过。2003年1月7日,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表明,本次检查出152户企业资产不实85.88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41.38亿元,利润不实28.72亿元。其中资产不实5%以上的企业有36户,占总户数的18.75%,利润不实l0%以上的企业13户,占53.6%,还有22户企业存在账外设账问题。我国会计信息资料的质量低下,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这已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不争的事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十六
张惠忠(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浙江314001)。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剖析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成因,并指出了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对策。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十七
摘要:会计信息是判断企业经营状况甚至是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判断市场经济发展状态的一项指标,而大量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给企业发展和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表现特征和原因之后,给出了解决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在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过程中,会计信息是企业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而会计信息失真在企业中普遍存在,没能发挥出会计信息应有的作用,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十分不利的经济后果,因此,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危害、现状、形成原因等对于企业和国家都有重要意义。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在披露和核算的过程中,无论是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行为,不能表现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状况就是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一方面会给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信息的相关使用者带来误导,容易给他们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另一方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
扰乱经济发展秩序,阻碍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原始数据凭证失真,这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不合格甚至是虚假,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户,或者根本就不设账户,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使用不合法凭证、以表代账、白条抵库等现象存在,甚至企业中的某些个人或小团体为了私利制造假凭证以中饱私囊。
第二,成本费用不实。
理论上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成本费用就不同。
在记账过程中,常常采用少提或不提折旧费用来降低成本,通过虚列费用、超额计提折旧等方法来增加成本。
不论多算成本还是少算成本都没有将真实的费用反映在会计信息中。
第三,虚报利润。
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一些企业在上报企业会计报表时,往往不是将有关会计记录真实反映出来,而是根据需要来人为改写报表。
例如:在纳税时,为了逃税,采用各种手段隐瞒利润额;在向银行借贷时就夸大资产总额和利润,掩饰企业不良资产;进行企业改制时,把企业资产利润变为负数。
第四,财务账目管理混乱。
一方面,由于原始凭证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就无法对账目系统进行完善建设,只能将错就错,在账目系统中出现连锁性的负面效应,造成整体账目数据的失真。
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会计人员在进行账目记录管理之前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在数据整理过程中那面出现数据的一楼,导致账目无法完善的建立起来,进而造成财务账目管理的混乱。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会计失真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各种会计造假事件频发,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居高不下,企业融资困难,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失真的信息引发错误的决策。
会计信息的传递贯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包括投融资以及利益分配的计划、控制和决策,而企业中的许多投融资决策都是基于这些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的,如果在一项投资中虚增了成本和投资额,就会减少这项投资的利润,甚至亏本,因此就不得不放弃这项工程,则浪费了一次投资机会。
与之相反,如果在一项实际不可行却基于虚假会计信息的论证报告得以通过的情况下立项,时常会投资效益不佳,甚至变成烂尾项目。
在宏观层面来说,会引发错误政策的出台,进而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2.不正常的利益分配损害各方利益。
会计信息失真必然有一部分利益被某一群体或者个体不正当占有。
如在一项购销业务中,如果入账价值大于商品实际价值,则一定存在一些不正当购销行为,使有关人员获得不正当利益。
另外,企业为了减少税金的利益驱动,很可能采用隐瞒销售收入,降低利润。
通过虚假会计信息的逃税,使用了错误的规定,分配方法占用工人的权利,更严重的是,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传播虚假会计信息,直接相关的部分经济活动,造成经济损失。
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的亏损,亏损增加的金额越来越多,值得我们反思,是不是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
3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
有些会计信息的问题是不真实的,如会计票据造假,不合理的费用,搞“两个账户”隐瞒收入,偷逃国家税收,如国有资产转移。
这些行为导致企业决策失误,亏损甚至是倒闭,工人或失业,造成集体利益损失。
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企业无序。
使国家不能有效地集中财力,政府职能发挥的影响,导致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政策的失败。
经济秩序混乱。
1.治理结构不合理。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治理结构,而我国许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企业股份结构方面。
一部分企业的股份过于集中,呈现一股独大的现象,让众多中小股东丧失了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力,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控股股东滥用股东权,直接左右公司决策;与股份过于集中相对,有些企业股权却过于分散,众多小股东很难联合起来对企业施加有效影响,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选举受到高管人员操控。
其次,监事会不够健全。
公司监事会多数情况下为兼职,缺乏自己的常设办事机构,多听命于董事长或者董事会的安排,在行使职权时所支付的费用时常受到管理人员的制约,其监事职能无法正常发挥。
2.内控制度不健全。
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尚未完全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一方面我国经济当前正处于繁荣期,许多企业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以便获得融资优势,而且一些企业内控机构设置不独立,甚至没有设置内控机构,再加上审计工作者责任不明确,缺乏责任心以及相关的专业指导,不熟悉工作流程,内部控制执行沦为纸上谈兵。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冲击,原有的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环境、方式、手段、范围、安全风险以及审计监督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必须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之上进一步健全完善。
3.人员素质不够高。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都需要高素质人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在现实情况中,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高,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缺乏独立性,法律意识也不强,只听有关领导的话,而某些企业领导或领导集体出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考虑,通常采用各种手段来掩盖企业真实信息,这大都要涉及到会计信息,再加上监督人员素质不高,容易被贿赂,自身业务能力不强,工作不够细心,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快速迭代,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较少,很容易在工作中产生各种麻烦和错误。
4.监管体系不完善。
会计信息的形成受到内外两方面的监督,在企业内部微环境方面,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
在外部宏观环境方面,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间不长,各项会计法律制度尚不完善,执行的有效性也不高,政府监管部门主要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审计等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管,对于发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处罚较轻,虚假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收益一般远大于期望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变相鼓励了会计失真现象的发生。
此外,政府部门中的部分干部为了搞政绩,下达各项经济发展指标,逼着企业为了完成相关任务,完不成任务的企业只得修改会计信息,因此,这也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十八
文章分析了会计失真的原因及种种表现,并提出了防范策略。
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提供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种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资料。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重点关注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
真实性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既是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
如果说质量是会计信息的生命,真实性则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之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客观上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
少数组织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监督约束机制不强,受利益驱动及组织经营需要等因素影响,制作虚假会计信息,扰乱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掩盖了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且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诚信的重要因素。
切实解决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能否稳定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向社会公布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曝光了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质量和市场经济秩序。
按照党的十x大提出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程度。
1.经济活动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
企业经济活动广泛存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会计要素的正确确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按会计要素分类的企业经济活动可能会与价值运动存在一些偏离,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则是相对稳定的。
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核算如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
市场越是不稳,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
2.利益的驱使和诱惑。
信息失真行为,给企业及相关主体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其付出,这是企业领导违反法律法规,指使、授意甚至强迫财会人员弄虚作假,片面追逐账面利润,欺上瞒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比如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支持盈利项目、盈利企业,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
因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短期内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报表进行粉饰。
3.产权因素产权不明晰。
我国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
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清楚,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因而缺少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负责人。
公共领域,形成所谓的公共产品,为谋求公共产品产权企业往往会扭曲会计信息。
对于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会计确认和计价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方法。
在会计处理技术中,判断和应用是贯穿始终的,而且会计信息本身就是分类、汇总、分配、结果,任何以估计数为根据的计量都只能是尝试性的。
如固定资产使用期限残值、折旧率的确定,以及一些共同费用的分摊和成本结转等,都只能是近似的结果。
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影响。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十九
(一)抑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从当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存在资源利用上的高消耗和低效率现象,大量排放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已成为我国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通过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充分了解到企业在环境处理方面的有关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对抑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满足企业信息使用者需要。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在于对外提供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充分满足判断和决策的需要。信息使用者利用环境会计提供的信息,可以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帮助企业树立环境保护的良好形象,进而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基于以上分析,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已成为企业信息使用者的强烈要求。
(三)促使企业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企业是经济社会的细胞,然而其生产经营活动随时都与环境发生着紧密联系,对环境的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企业不应只考虑自身利益,还要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视为己任,积极配合国家的政策导向,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努力做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是企业对环境责任承担的表示,通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明确看到各企业为环境做出的努力,符合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二十
一、引言。
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在《会计杂志》第11期上发表了《社会经济会计》一文,首次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学中的运用”,从而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社会责任会计是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其任务在于测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损耗,并提供经济、社会指标,以利于企业决定其经营方针,评价其经营成果,揭示其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在国外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我国来说,社会责任会计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实务都相对落后,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无法充分反映企业的社会贡献及社会损害情况,无法满足有关各方对企业信息的需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指通过运用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向企业内部和外部利害关系人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等信息的过程。
告,介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在其年度报表中也零星披露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信息,已经初步具有了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意识。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披露内容不全面。
中石化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社会的奉献,宝钢则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员工、环境等信息,在报告中,基本都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面信息的披露;几乎没有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披露,企业报喜不报忧,只披露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很少提及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或忽略其应该承担而未承担的社会责任。
宝钢、中石化、中远的会计报表定量信息中仅涉及企业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税收的责任等,在其相关社会责任报告中,定量信息更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大部分企业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介绍,而没有通过运用具体的会计方法加以量化披露,且没有纳入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
(三)会计核算中没有设置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
例如,案例企业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赞助和捐赠等均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予以披露,这样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企业虽然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相关的信息却无法在会计报告中体现。
(一)美国。
美国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源地,无论是政府机构、民间组织还是会计实务界都比较重视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和实践。其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都对社会责任会计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如美国会计协会先后成立了社会项目的效果计量委员会、组织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等各种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委员会,加强对社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研究,推动了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在会计实务方面,社会责任会计也取得了公司管理当局的重视,美国法律规定每个公司必须披露环境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关于土壤污染以及其他可能造成直接财务后果的问题,包括环境负债、环境成本与费用、环境法规及遵守情况等信息。
(二)法国。
法国被认为是对社会责任会计最为重视的国家。早在1975年,法国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规定雇员超过250人的组织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其主要内容侧重于职工福利等方面七大类项目实施情况。从1984年起,该表必须列示三年的数据,并按整个公司和所属行业分别编制,要求提供的信息更加具体。法国受宏观经济导向和社会福利主义影响,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其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其规定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法国的社会资产负债表应披露以下七方面内容:雇员人数、工资及福利、健康和安全保护、其他工作条件、雇员培训、行业关系、企业为雇员提供的房屋和交通条件。在具体披露时,这些项目还需要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具体的报表指标,而且指标的内容十分详尽。
(三)英国。
职员条件和就业实践的可靠信息。英国财务报告准则建议企业除了编制传统的财务报表外,还应当编制增值表、雇员报告、企业与政府之间货币往来报表、外币交易报表、未来前景报表、公司目标报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职工、政府等不同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
中国论文联盟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一、引言。
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在《会计杂志》第11期上发表了《社会经济会计》一文,首次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学中的运用”,从而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社会责任会计是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其任务在于测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损耗,并提供经济、社会指标,以利于企业决定其经营方针,评价其经营成果,揭示其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在国外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我国来说,社会责任会计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实务都相对落后,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无法充分反映企业的社会贡献及社会损害情况,无法满足有关各方对企业信息的需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指通过运用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向企业内部和外部利害关系人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等信息的过程。
为了比较直观地了解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状况,本文选取宝山钢铁、中远集团和中石化为研究对象,对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分析。,通过搜集案例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公司网站、招股说明书等资料中关于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三个企业都在其网站设有社会责任专栏,并编制有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介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在其年度报表中也零星披露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信息,已经初步具有了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意识。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披露内容不全面。
中石化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社会的奉献,宝钢则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员工、环境等信息,在报告中,基本都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面信息的披露;几乎没有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披露,企业报喜不报忧,只披露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很少提及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或忽略其应该承担而未承担的社会责任。
宝钢、中石化、中远的会计报表定量信息中仅涉及企业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税收的责任等,在其相关社会责任报告中,定量信息更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大部分企业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介绍,而没有通过运用具体的会计方法加以量化披露,且没有纳入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
(三)会计核算中没有设置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
例如,案例企业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赞助和捐赠等均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予以披露,这样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企业虽然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相关的信息却无法在会计报告中体现。
(一)美国。
美国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源地,无论是政府机构、民间组织还是会计实务界都比较重视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和实践。其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都对社会责任会计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如美国会计协会先后成立了社会项目的效果计量委员会、组织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等各种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委员会,加强对社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研究,推动了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在会计实务方面,社会责任会计也取得了公司管理当局的重视,美国法律规定每个公司必须披露环境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关于土壤污染以及其他可能造成直接财务后果的问题,包括环境负债、环境成本与费用、环境法规及遵守情况等信息。
(二)法国。
法国被认为是对社会责任会计最为重视的国家。早在1975年,法国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规定雇员超过250人的组织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其主要内容侧重于职工福利等方面七大类项目实施情况。从1984年起,该表必须列示三年的数据,并按整个公司和所属行业分别编制,要求提供的信息更加具体。法国受宏观经济导向和社会福利主义影响,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其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其规定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法国的社会资产负债表应披露以下七方面内容:雇员人数、工资及福利、健康和安全保护、其他工作条件、雇员培训、行业关系、企业为雇员提供的房屋和交通条件。在具体披露时,这些项目还需要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具体的报表指标,而且指标的内容十分详尽。
(三)英国。
英国公司普遍对社会受托责任比较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大型公司的年报中就出现了自愿披露的有关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信息。自1975年起,一些大型企业编制了增值表,其目的在于改进公司的态度、精神和行为。近年来,在英国,具有特定规模的公司被强迫报告有关他们慈善捐赠情况等具有社会责任性质的信息,并提供有关职员条件和就业实践的可靠信息。英国财务报告准则建议企业除了编制传统的财务报表外,还应当编制增值表、雇员报告、企业与政府之间货币往来报表、外币交易报表、未来前景报表、公司目标报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职工、政府等不同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案例21篇)篇二十一
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确认、计量、纪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通常包括利用准则制度不允许的会计政策;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会计估计错误;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漏记已完成交易;提前确认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错误等。会计舞弊则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在计量、确认、纪录、报告等方面故意违反国家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而产生的错误,主要包括编制假报表、做假的账、编造假会计凭证等。会计差错属于工作失误,是无意识、无目的的错误;而会计舞弊则是主观上的故意行为,是有意识的造假,带有明显的政治和经济目的,属于违法行为。
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产生的结果都表现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但其产生原因有所不同。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是会计差错产生的内在原因。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难免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推理和判断,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往往有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在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的理解上往往会出现偏差,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时机情况,产生会计差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是产生会计差错的外部原因。一是会计准则的指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具有长期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会计准则定义、释义是否准确,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会造成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以上会计准则指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会计差错的产生,使会计信息失真。二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一方面,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也会产生会计差错;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必然存在一些个人主观判断,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这种规范本身存在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地方,在这些规范、准则和制度的指导下就有可能出现会计差错。科技因素的影响是产生会计差错的又一个原因。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上的应用,各行业都在编制自己的会计应用软件,由于软件质量参差不齐及软件本身的不完备,在搜集整理、汇总加工、传输会计信息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会计差错。
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两权分离,即资本的所有权和资本运营权分离。在两权分离过程中,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营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资本所有者还是资本运营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例如利润分配比例等问题。资本所有者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利润,而资本运营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再生产,甚至还是考虑自身的回报。再者,资本所有者对资本运营者的信用程度不同,总是会采取必要手段实施对资本运营者的监督,而资本运营者则会采取一些措施逃避其监督,如采用虚列成本、虚列收入、虚报盈余等会计舞弊行为。会计舞弊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利益驱动。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包括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及其他可以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的人员)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既包括集体利益,也包括个人利益;既包括直接利益,也包括间接利益。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对利益的追求不完全相同且又不可避免,因此,会计舞弊主体受利益的驱动进行会计舞弊,并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会计舞弊的间接原因是监督不力。一是承担主要经济监督职能的审计体系(包括政府审计、行业内部审计和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审计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应对逐年增长的审计业务量。二是违法者承担的法律责任太轻,且不具体,对会计舞弊者没有震慑力。
由于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范。
防范会计差错一要完善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效果,又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差错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标准;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严格资格准入;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帮助其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二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预防会计差错。主要应通过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编制与审核、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与审计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等工作,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减少会计差错。
防范会计舞弊一要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即建立有利于会计人员独立行使职能的会计管理体制,减少会计人员对单位领导人的依附。目前,应继续扩大会计委派的范围,向行政事业单位委派会计主管或会计人员,向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或会计人员。同时,还要对委派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建立委派会计的再监督机制。二要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国资管理等部门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国家审计机关应作好财政、税收、国有金融机构、重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以及主要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其他单位交由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此外,还应扩大审计覆盖面,逐步做到所有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都经过审计;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做到不经审计不得离任,不经审计不得提拔;要对容易出现会计舞弊行为的环节实施专门的舞弊审计,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加大造假难度,提高造假成本。三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罚会计舞弊者。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实行严格的经理、会计人员准入制度,并建立企业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信用档案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