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案应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六年级课堂教学的案例,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一
《百分数的应用(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有两个层次的基础: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和百分数知识的学习。同时,本课的学习还将是学生初中代数学习的知识基础。
本课的编排是这样的,教材呈现出一幅笑笑妈妈记录的家庭消费情况统计表以及针对表格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和课后阅读资料主要是体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第二问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本课编排特点,我将本课目标设定为以下两点。
1.通过探索、交流、比较,使学生掌握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与人交流以及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探究交流——自主构建。
2.联系生活——体验价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分析比较、联系生活都是学习本课的有效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环节分为3大块:阅读资料,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分析比较——拓展思路,学以致用。
课始,阅读资料,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中的阅读材。
料关于恩格尔系数的介绍。请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独立阅读“恩格尔系数指什么?结合课前收集的数据你能计算出你家的恩格尔系数,并对此做出科学解释吗?”,然后同桌交流,全班反馈并小结得出:百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三)”。
应的复习题就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寻找新的知识生长点,感悟新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中,“自主探究,分析比较”分为3个层次:循序渐进,动态示题——探究交流,夯实基础——比较优化,激活思维。
首先:循序渐进,动态示题。“笑笑也调查了一份他们家的。
食品支出情况,我们去看一看”然后运用课件将表格中的第一排数据一一出示,让学生分别判断处于什么生活水平,然后再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这样逐一出示,能够让学生的观察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直观的发现笑笑家生活水平从贫困—温饱—接近小康的巨大变化,感受到这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出示整张表格。这时,我将问题(1)去掉,因为它已经在动态出示表格的过程中完成了,直接将问题(2)改成(1)随着表格一起出现:“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吗?”我把它分成探究交流环节和比较优化环节。
探究交流,夯实基础。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以下4步完成。
1.独立审题,并尝试画图、列式、解答。
2.小组内交流想法:“你是怎么想的?”
3.在黑板上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
4.全班交流反馈。
独立完成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形成,
以达到自主建构。交流想法则是用语言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再一次论证,展现。
而在展示方法这一步,由于前面的学习基础,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用方程来解这道题,主要有“65%x-35%x=210”,也有可能会出现这一种“(65%-35%)x=210”,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同学用算术方法---210÷(65%-35%)。所以将这三种代表性的方法都展示在黑板上。在反馈的时侯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尤其是对等量关系的把握。比如第一种“65%x-35%x=210”根据要求,学生一般都会先画出线段图,那么首先要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说出图意,其次说出列方程的根据:“你是抓住哪句话来分析的?”通过“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得出等量关系:“食品支出的钱数-其他支出的钱数=210元”,再根据等量关系说出所列方程的含义:“65%x、35%x分别表示什么?”以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并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65%-35%)x=210”虽然从算式来看只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是实际上他们所依据的数量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可适时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程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期间对于学生因为粗心比较容易犯的错误,要拿出来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错的原因。总之,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多放手,给他们探索的空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既要让他们思考也要在他困惑时给予引导。
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接列出方程式,便于理解;同时指出列方程这种方法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后要求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完成教材试一试的第2题“(2)2005年,食品支出占50%,旅游支出占10%,两项支出一共540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
来巩固所学。由于第一题“(1)1995年,其它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与例题是重复的,所以删掉。而第(2)题作为例题的延伸和对主题资源的有效利用做为课堂练习。
课尾——拓展思路,学以致用。由于前面的学习比较充分,而教材后面的练习题和例题基本处于同一层次水平,所以我在丰富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这两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据此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
1.某班在一次数学单元训练中这道题是从扇形图的练习形式以及涵盖了基本训练、变式训练、发散训练的练习内容两方面丰富了本课,其意图是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的培养。第二道题选用的材料是《我国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情况》的财经报道。
2.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局面下,我国经济率先崛起。截至9月份,前三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15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7526.8亿元,同比增1.6%,地方本级收入23992.07亿元同比增长9.8%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出算式?这道题的数据虽然复杂不方便计算,但是体现了数学材料的真实性。其倾向性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提取信息并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板书:因为本课本着“放手让学生探索”的定位思想,所以板书的设计遵循“黑板是学生的试验田”的原则,除了教师板书课题及一些重点要求外,主要是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
就是这样,一堂朴实数学课的探究与应用,就此结束,希望能得到在做的专家与同仁的指导。谢谢!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二
实践要求: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69——7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2、数学思考:如何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3、问题解决:可以通过比较、思考、交流的方法,经历计算对自己的理财方案作出解释。
4、情感态度:感受理财的重要性,经历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习理财,培养科学、合理的理财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会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老师最近看了一套《贝贝熊系列》丛书,是关于培养孩子理财能力方面的书籍,读了以后觉得受益匪浅,在动物界,贝贝熊通过学习能做到对自己的财富有计划、合理支配,我想我们通过这一单元前面的学习,也能够对我们的财富进行支配,你们同意吗?那好,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也能合理支配自己的财富,即掌握《学会理财》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和学生谈话,轻松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二、任务一。
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聪聪的爸爸是一个工程师,他设计的一个工程中标后,老板奖励他8000元的奖金。再过6年聪聪就要上大学了,爸爸决定把这笔钱存入银行,留给聪聪上大学用。(存款方式为整存整取)。
(1)小组合作,做出3个存钱方案。(提示:小组先商议好方案,然后写到学案上)。
(2)并算每种方案可获得的利息。(根据小组制定的三种存钱方案,组长做好合理分工,计算利息,为了便于计算,我们计算利息的时候,只考虑本金)。
(3)议一议:你认为那种存钱方案?为什么?
三、小组汇报、展示。
四、任务二。
聪聪一家三口,妈妈每月的工资是2160元,爸爸每月的工资是4180元,爸爸的工资中还要缴纳30多元的个人所得税。过6年聪聪要上大学,请你帮聪聪家做一个零存整取的计划。
零存整取:零存整取是银行定期储蓄的一种基本类型,是指储户在进行银行存款时约定存期、每月固定存款、到期一次支取本息的一种储蓄方式。零存整取一般每月5元起存,每月存入一次,中途如有漏存,应在次月补齐,只有一次补交机会。存期一般分一年、三年和五年。
(1)计算聪聪家每个月的结余。
(2)根据聪聪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存钱计划,并说明理由。
(3)按照你的存钱计划,算一下,到期能取回多少钱?
知识链接:零存整取利息计算公式是:利息=月存金额×累计月积数×月利率。
其中累计月积数=(存入次数+1)÷2×存入次数。据此推算一年期的累计月积数为(12+1)÷2×12=78,以此类推,三年期、五年期的累计月积数分别为666和1830。
五、分享收获。
六、课下作业。
为自己的零花钱制定一个零存整取的存钱计划。
板书设计:
收入:2160+4180=6340(元)。
支出:2500+800+200+160+30=3690(元)。
结余:6340—3690=2650(元)。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三
第一课时:直方图(1)。
学习目标:了解频数分布表的制作步骤。
重点、难点:频数分布表的制作。
学习过程:
问题一:下面数据是截止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
293935333928333531313732。
383631393238373429343832。
353633293235363739384038。
373938343340363637403138。
请根据下面的不同分组方法,你觉得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并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
年龄分组划记频数。
合计。
4.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课堂练习:
1、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
将数据适当分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列频数分布表:。
(1)全班有名同学;。
(2)组距是,组数是;。
(3)跳绳次数在范围的同学有人,占全班同学%;(精确到0.01%)。
(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
3、为了进一步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对七年级(1)班50名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组别次数x频数(人数)。
第1组801006。
第2组1001208。
第3组120140a。
第4组140。
第5组160。
请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的a=______.
(2)请把频数直方图补充完整.
(3)若八年级学生1min跳绳次数(x)达标要求是:x120为不合格,120140为合格,140160为良,x160为优,根据以上信息,请你给学校或七年级同学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第二课时:直方图(二)。
学习目标:能正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画频数折线图。
重点、难点:能正确地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学习过程:
解:(1)计算极差:(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2)决定组数和组距:
(3)列频数分布表: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从实例中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给出了平行线的记法和它的画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承认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几何是欧氏几何,否则是非欧几何.由此可见,平行公理在几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学生可以从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画图过程中,理解平行公理.特别是真正地体会到公理中的有且只有的意义.
本节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由平行公理导出其推论的过程定义中的在同一平面内的这个前提,是为了区别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情况.教学时只要学生能意识到,空间的直线还存在另一种不相交的情形的,即异面直线.
另外,从平行公理推导出其推论的过程,渗透了反证法的思想.初中学生难于理解,教材对反证法既不作要求,也不必提出反证法这个词,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即可.
2、教法建议。
(1)概念的引入: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可以直观地认识平行线.从实例中,体会平行线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并且有它固有的属性,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它.当然,我们首先要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定义.
(3)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为降低难度,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图时不要求学生写出已知,求做,证明等步骤,只要保留作图痕迹.通过作图的教学使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画出几何图形,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过直线外一点有几条直线可以与已知直线平行呢?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可以体验到公理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可以让有数学素养的同学,尝试说明平行公理推论的正确性,通过说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学过的几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语句画图.
3.通过画平行线和按几何语句画图的题目练习,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4.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法、引导法、发现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发现新知,造就成就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平行公理及推论.
(二)难点。
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新知、练习巩固的方法来解决.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投影片和适当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反馈练习,完成新授.
3.学生自己完成本课小结.
六、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能画出平行线,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图形的画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引出课题,以生活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并以变式训练强化和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四
复习内容:
教材练习四的内容。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种常见的统计图,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能对统计图中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的知识我们都已经学完。关于这部分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并解决问题。
(二)梳理反馈,建构网络。
组织学生回顾本单元知识,在小组内交流汇总后进行汇报。
1.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统计图的选择: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结合实际需求。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各部分数量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描述各部分的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3.数据的整理:可以分段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4.复式折线统计图: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可以把两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然后绘制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据分布状况及集中趋势。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思考:根据题目要求想一想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较为合适?
生:因为要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所以应选择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3)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4)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2题。
(1)让学生读题后说一说找到的数学信息。
生1:这是扇形统计图,在这道题中整个圆表示奇思家12月生活总支出;
生2:奇思家12月生活支出有服装、文化、食品、水电气、赡养老人和其他。
(2)让学生思考:扇形统计图主要表现什么?统计图中的每个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四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提示:在分段统计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不重复不漏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3题。
指名让学生回答根据下面情况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5题。
(1)教师给出本班和邻班10名男生的60。
m跑成绩。
(2)让学生说说如何比较。
(3)学生自己计算、画图完成后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四第6题。
板书设计。
练习四。
1.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整理数据:分段。
3.绘制统计图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设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不足之处:可能有些学生从统计图获取的信息中所提出的问题难度大,将简单知识复杂化了,不适于学困生。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提问要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五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式题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同时学会倾听、交往与合作。
2、理解连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演示情境图(聪明屋)。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学聪明屋里去玩玩。在聪明屋里有很多聪明题,看看我们班上谁最聪明。看,四位小动物先出来欢迎我们了。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题目。(课件)。
长颈鹿小狗小乌龟小猫。
师:你想和谁交朋友,就算算它带给你的题目吧!(请四位学生口答)。
2、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为小动物解答了难题,你们可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聪明屋里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名学生口头列式。5+2+1=。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比较不同。(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有三个数,两个加号)。
(4)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或更多的数加在一起,就叫连加。(板:连加)。
3、说算理。
师:这个算式你会算吗?(指名说:先算5+2等于7,再算7+1等于8)。
请学生跟说,齐说,同桌说。
(二)探究连减。
1、说图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3只,又跑掉了2只,还剩下几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2、写算式。
(1)师:这道题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减法,为什么?
学生列式。(板书:8-3-2=)齐读算式。
(2)师:这道算式和以前的减法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
(3)小结: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去掉几个数,用连减。
3、说算理。
师:你会算吗?(先算8-3等于5,再算5-2等于3)。
学生跟说,齐说,同桌说。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三、练习巩固。
师:聪明屋里还有很多聪明题,需要我们小朋友来解答,请你们帮帮这些小动物的忙。
1、课件出示燕子图、猪八戒吃西瓜图。(请学生复述图意,再在课本上列式计算,并说算理)。
2、课件出示小棒图和三角形图。(方法同上)。
3、算式(折叠卡片)。——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4+16+4+04+3+22+2+4。
8-5-39-5-410-6-28-0-6。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概括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趣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
8/11×11/81/10×10。
7/9×9/77×1/7。
(师巡视学生的情况,并对分数的格式加以指导)。
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生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位置颠倒。
生2:每个算式乘积是1。
师:现在老师有点疑问,2不是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生:
2可以写成2/1,分子分母颠倒后,2/1×1/2=1。
二、理解倒数的意义。
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能不能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呀?
生:倒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倒数(板书)。
师:再看这几个算式,2×1/2=1,我们说:2是1/2的倒数,1/2是2的倒数。
师:看这几个算式,倒数是对几个数来说的?
生:两个数(师板书)。
师:这两个数的乘积有什么特点?
生:乘积是1(师板书)。
师:再举一个例子:2/3×3/2=1,我们说:2/3是3/2的倒数,3/2是2/3的倒数,2/3和3/2互为倒数(师板书:互为倒数)。
师:怎么理解“互为”呢?
生:相互的意思。
生:就是对两个数而言的`。
师:“互为”是对两个数而说的,不能孤立地说谁是倒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倒数。
生:。。。。。。
师:大家表现真好,老师也来说一个,3/5是倒数,对吗?
生:不对。
师:你帮老师改正吧。
生1:应该说3/5是5/3的倒数。
生2:。。。。。。
三、观察比较,抽象概念。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主动探究这四组数的特点。
生:分子分母倒过来了。
师:那么我们就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
―倒数)师:继续观察这几组数,看看还有什么特点?
生: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都为1。
(如学生不能找出这个特点,则可以引导学生做计算比赛。)。
2、请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观察。
3、概括“倒数”的意义,板书。(强调“两个数”――“互为”;“乘积为1”――“倒数”。)。
四、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举例观察,讨论。(2/5的倒数)。
师: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呢?
生: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2、小组讨论,探究求整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2的倒数怎么求呢?
生:把2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2=2/1,所以2的倒数是1/2。(师生共同总结: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
五、巩固练习,拓展外延。
1、出示“1/5,3/4,5/9,1,3/7,9/5,4/3,7/3”八个数,请学生移动数的位置,找出几组互为倒数的数。
2、剩下“1/5和1”,分别求出1/5的倒数和1的倒数。
3、1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1。)你是怎样计算的?
(1)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所以1的倒数为1。
(2)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为1。
4、0也是整数,0的倒数是几呢?
(1)出示0×()=1。谁上来填一填?(没人举手)。
师:0乘任何数都不得1,这说明了什么?
生:0没有倒数。
(2)如果把0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为0/1,那么它的倒数应是1/0。
师:这样说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0不以做分母。
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那么带分数呢?(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6、小数有倒数吗?
(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2)举例说明:因0.25×4=1,所以说0.25和4互为倒数。
六、深化练习,巩固提高。
1、填空。
(1)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的倒数是它本身,()没有倒数。
(3)27/100的倒数是(),25/16的倒数是()。
(4)0.7的倒数是()。
2、判断。
(1)2/9是倒数。()。
(2)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原来小。()。
(3)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4)a是整数,所以a的倒数是1/a。()。
(5)因为0.2×5=1,所以0.2和5互为倒数。()。
七、全课小结。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七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东西,放在口袋里呢,这东西大家平时都玩过,还挺熟悉的,四四方方的,猜猜看是什么?(学生猜)。
2、还是让老师给你点提示吧!
课件逐句出示:买来方方一小盒,用时却有几十张,红黑兄弟各一半,还有一对“双胞胎”。
3、现在知道是什么了吧!课件出示:扑克牌。
(设计说明:通过一则小小的谜语导入新课,与之后的新授的比赛巧妙衔接,以扑克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比例,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从这13个数字中选择你所需要的数字来写出一个比例。
2、学生汇报写出的比例并说明理由。
3、们都是选择4个数字来组成比例。那你们想知道组成比例的4个数叫什么名字呢?(想)那就请同学们自己预习课本43页最后两段(师出示课件预习提纲)。(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4、就学生汇报的比例,找出内项与外项。
(设计说明:通过一个写比例的小活动,一是复习了比例的意义,二是教学了内项与外项。)。
在刚才同学们写比例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子转得可真快,王老师想跟你们比一比,比谁能更快地按要求写出比例。怎样?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生:敢)。
1、那我们就开始吧,请同学们先看“冠军攻略”(比赛规则)。
课件出示:
冠军攻略。
参赛者:王老师,全班同学。
规则:迅速判断由电脑随机抽取出来的4张牌面上的数学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请写下来。(至少写两个)(完成的可先举手示意)。
2、第一轮:6、8、9、12。
(老师比学生提前写完,并由学生验证,得出老师胜)。
第二轮:3、5、4、8。
(老师比学生提前判断出不能组成比例,并由学生验证,老师胜)第三轮:4、8、6、3。
(老师比学生提前写完比例,并由学生验证,老师胜)。
(设计说明:由扑克牌引出三轮比赛,设计都由老师胜出,学生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厉害,这么快地写出8个比例,借此激发学生探究。)。
4、学生汇报,验证,课件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字母公式”
5、师讲解如何很快的判断4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设计说明: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看样子,同学们对新知掌握的不错,愿意接受挑战吗?
练习运用。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指出:2.4与40的乘积等于1.6与60的乘积。
(三)课堂巩固,练习提升。
1、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判断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14:21和6:9(2)3/4:1/10和15/2:1。
(3)9:12和12:15(4)1.4:2和7:10。
2、把图a按比例放大得到图b,按比例缩小得到图c。根据图中的数据组成比例。(课本46页第3题)。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四)实践活动题。
8:a=b:1.5,那么a和b可能是()和()。
如果a是小数,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
如果a-b=1,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
如果a+b=7,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
(设计说明: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动手做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2、能力目标: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其认知水平还处于形式水平阶段,所以我把重点定为: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时,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认为教学难点是: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好的教、学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融观摩、操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体验对平形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探究,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地让本节课所授的知识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尺子等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为4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万能阿曼接到求助电话的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做桌面。
我出示活动要求,问学生你们愿不愿意和阿曼一起帮忙解决这个困难?好,让我们来动手做一做。板书课题:动手做。接着我请学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线路,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然后我请学生分别展示他们的不同的设计,提出问题: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这些设计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来引导学生找出两个共同点:1.每条分割线都是垂直的2.它们的对边都是平行的,并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最后让学生动手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看是否能拼成长方形。在整个活动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高的特征,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
活动二:表述梯形的高。
我出示梯形纸片,并对学生说: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梯形的高呢?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高说出梯形的高。活动中通过教师示范说,学生自已说,生生互说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新的学习,再一次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活动三:分三角形。
我首先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三角形纸片: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画一条线段,把这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由操作。通过这种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同时又具有操作性的活动,从而把抽象的高的概念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对高的认识。然后我再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了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里,我设计了三道不。
同形式的练习题。
1、试一试,标出图形的底和高,加深对图形的底和高的认识。
2、练一练,画出图形的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高的画法。
3、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
(由浅入深的题型设计,针对各层次的学生,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习都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通过总结评价、课外延伸这个环节既能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2)课后用七巧板的某些板拼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九
“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义”教学。
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男生和女生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传递,轻松快乐。)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能够写出几个比的实例,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
(三)、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学习感受。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四)、多层次练习,巩固新知识。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十
生:方向与位置。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描述方向与位置的词语都有哪些?如何确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根据不同的参照物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1.整理复习学过的方位词。
(1)学生小组交流学过的方位词。
(2)学生汇报交流。
学过的方位词有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3)请大家观察所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方位词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2.梳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数对来表示物体准确位置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位置:选定参照点(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3.梳理用方向加距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准确位置的步骤:
(1)选定参照点(原点),建立直角坐标。
(2)确定方向和角度。
(3)确定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4.课件出示教材99页情境图。
(1)学生探究确定百鸟园位置的方法。
(2)小组汇报。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纸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简便性。
教学难点:
如何将整体图形转化为部分的图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平移可以转化为规则图形从而计算出它的面积,出示练习,提出问题: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得知的?对于图123学生的方法会有很多,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这组练习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学生在解决面积是多少的过程中打开了思路,如图1既可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算出左边图形的面积,再乘以2得到整个图形的面积。也可以根据组合图形是平移得到特点,先算出上面一个大三角形的面积再乘2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还可以沿对称轴将图形分割为四个三角形,再旋转平移转化为长方形算出面积,即化不规则为规则图形来计算。孩子们灵活多样的解决问题方法是为后面地毯上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新授。
(一)对图形特征的观察。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漂亮的地毯,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说说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生1:这块地毯是轴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问:对称轴在哪里?有几条?
(学生到黑板前演示给全班学生看,目的是提醒孩子可以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或四份,为化整体到部分,知部分求整体的解题思想做准备。)。
生2:这块地毯是蓝色和白色两种颜色。
师问:能找到这两种颜色的格子与总格子数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能说到蓝色格子数加上白色格子数等于总格子数,或者是另外两种变式的数量关系也可以。为用大正方形面积减去空白面积等于蓝色部分的面积这一解决问题策略做准备)。
生3:学生会说到在蓝色格子部分有的是拼成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问:能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吗?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这正体现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更加激起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指的时候会随着观察的深入发现那些长方形也是轴对称的。当学生把蓝色的格子部分看作是一个个正方形时却发现这些正方形又不是独立的,要想按正方形面积来算就要解决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重叠部分。学生对以上这些内容的发现与关注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同时也为学生解决问题更加多样化及方法的简洁性埋下了伏笔。)。
(二)提出问题。
1.独立探究。
同学们对地毯图案有了充分的认识,老师想知道蓝色部分的面积,你认为该怎么算?
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和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写在作业纸上。
(教师巡视学生的活动情况,并留意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情况)。
2.合作交流。
师:把你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和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比一比谁发现的方法最多?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谁愿意代表小组与大家分享?
3.展示提高。
生1:数方格的方法,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108个小格,所以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2:我先数出一行有几个蓝色格子,分别是6,6,10,6,10,8,8,8,8,10,6,10,6,6.再把每行的数相加,也是108平方米。
生3:数的方法太麻烦了,这是个轴对称图形,我数出左边一半6+6+10+6+10+8+8是54,再乘2就是全部面积。
生4:我找到这个图案的横竖两条对称轴,这样就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我数出它的左上角蓝色格子数是3+3+5+3+5+3+3+2=27个,27乘4也是108平方米。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你所说的左上角。
(学生上台活动)。
师:大家认为这个同学的方法怎样,谁能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整体为部分,知道部分求整体。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5:蓝色部分可以看作4个长6宽2的长方形,面积是48平方米;还有4个3乘3的正方形,面积是36平方米;4个4乘1的长方形,面积是16平方米;中间蓝色面积是2×4=8平方米;总面积是48+36+16+8=108平方米。
师:你能把找到的长方形上来指给大家看吗?再写出每一步的算式。
(学生按要求重新说一遍)。
生6:上下左右有4个6乘3的长方形,面积是72平方米;每个角还有7格,再乘4是28平方米;加上中间8个,蓝色部分面积也是108平方米。
生7:我是把整个图案均分成四份,每一份是边长为7的正方形,面积是7×7=49平方米,空白部分可以看作5个边长是2的正方形,面积是2×2×5等于20平方米。一份面积是用49-20-2=27平方米,再乘4得到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8:如果把最中间的2个向上平移,空白部分就是2个4乘2的长方形,外加6个白色格子,用每一分面积27乘4得到蓝色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9: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得出蓝色部分的面积,空白部分面积是每个角是12个格子,4个角面积是48平方米,中间部分是5个2乘4的长方形,面积是40平方米。用总面积14×14-12×4-5×2×4,剩下面积是108平方米。
师:谁听明白了,能结合图再具体说一说这种方法是怎样算的吗?
学生重新叙述一遍。
师:这种方法和前面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10:用的是地毯总面积减去白色部分面积得到蓝色部分面积。
生11:每个角有2乘2的正方形各3个,中间部分的空白可以看作5个4乘2的长方形,用14×14-2×2×3×4-4×2×5,求得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13:我和前面同学不一样的是把空白部分看作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共有22个正方形。算式是14×14-2×2×22。
生14:14×14-4×3×4-4×10,用总面积减四个角空白部分面积,再减中间空白部分面积。
生15:我没用总面积减空白面积,当我画出图形的两条对称轴时,我发现蓝色部分都可以看作是正方形。
师用手势示意学生利用大屏幕讲解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生16:可这些正方形像拉环一样套在一起。
(细心的学生发现每个正方形都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有重叠部分。)。
生17:先不管重叠部分,共有12个正方形,减去重叠的8格,加上中间8格,算式是3×3×12-8+8.
生20:我在计算过程中这几种方法都用到了,先把整体分做四个小部分,数出一部分蓝色面积是多少,再算出整体蓝色部分的面积。
(考虑到不同方法思维难度的大小与计算时间的长短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选择)。
(设计意图: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书写可能用到的时间较长,因此教师在巡视的同时要关注需要帮助的孩子,同时要留意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随时板书在黑板上,在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与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寻找简便的方法。学生在这么一场对话之后会从中受益很多,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优势)。
三、小结。
四、综合运用。
课本第一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运用的方法,谁的方法更简便?)。
第二题:先独立解决,再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案,并作简单记录,比一比哪组方法多。
(选择自认为最简便的方法汇报)。
第三题独立解决,并对比两组题,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十二
p27倒数的认识,练习六全部习题。
这个内容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突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具有互相依存的特点。
使学生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一)用汉字作比喻引入。
1、师指出:我国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左右……结构,如果把“杏”字上下一颠倒成了什么字?“呆”把“吴”字一颠倒呢?(吞)……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为另一个数,比如“3/4”倒过来呢?(4/3)“1/7”倒过来呢?(7/1也就是7)这叫做“倒数”,随即板书课题。
2、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研究倒数的意义、方法和用处。
(二)新知探索:
1、研究倒数的意义。
师:请大家看书p27第3行的结语:乘积等于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学生自学后,问:有没有疑问?
师引导学生说出: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2、学生自主举例,推敲方法:
(1)师:下面,请大家各自举例加以说明。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a、以“真分数”为例;如:5/8的倒数是8/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
(b、以“假分数”为例;8/5的倒数是5/8……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c、以“带分数”为例;带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d、以“小数”为例;分两种情况:纯小数和带小数,纯小数相当于真分数,带小数相当于假分数)。
(e、以“整数”为例;整数相当于分母是1的假分数)。
学生举例的过程同时将如何寻找倒数的方法也融入其中。
3、讨论“0”、“1”的情况: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因为1与1相乘得1,所以1的倒数是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
4、总结方法:(除了0以外)你认为怎样可以很快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看看书上是这样写的吗?(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自己说的居然和书上的意思一样)。
(三)反馈巩固: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问:“8”的倒数是几?
2、练习六5。
3、补充判断:
a、a是自然数,a的倒数是1/a。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__70=125__8=40__5=11+7=4+25=。
70__50=8__125=5__40=7+11=25+4=。
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5__4=20。
因数因数积。
二、教学实施。
1、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__25=100(人)或25__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__25=25__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__b=b__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__5)__2方法二:25__(5__2)。
=125__2=25__10。
=250(桶)=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__5)__2=25__(5__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__6)__10()15__(6__10)。
(125__80)__3()125__(80__3)。
(12__25)__4()12__(25__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__b)__c=a__(b__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4、巩固提高。
(1)、填一填:
75__26=()__()8__2=2()。
a__b=()__()a__()=15__()。
125__7__8=()__()__7(40__15)__[]=40__([]__6)。
25__(4__[])__([]__4)__132__4__6__5=(4__6)__([]__[])。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十四
1.通过观察面的旋转的特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
2.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请学生想象后回答自己的想法。
2.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延伸的铁路,雨刮器刮过的车窗,旋转门。
3.用纸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4.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5.找一找:请你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1.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
2.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3.找一找下面的物体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4.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5.下面图形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6.想一想,转动后会形成怎样的图形?
7.看图算出箱子的长、宽和高。
2023年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北师大版范文(15篇)篇十五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三、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教材中呈现的花瓣是曲线图形,学生在画这个图时会感到困难,可以让学生看着图进行分析,也可以剪好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四、设计图案。
1、鼓励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变换,进一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作品展示:
(1)作品展示:把学生设计的图案分小组张贴在教室的前面,学生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每个小组学生上台对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4、全班交流,学生欣赏并评价。(学生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