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要求我们对调研对象进行全面、准确的描述和分析,以便提供全面的调研结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调研报告写作指导和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一
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本。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8%的疾病是由饮水不安全造成的,全世界每年因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死亡的人数超过800万之多。可见,饮水安全对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何等重要。
为全面掌握全县农村群众饮用水现状,促进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顺利推进,我们深入乡(镇)、村(屯),实地视察了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水利局和乡(镇)关于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的说明,对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为实施好今后的工程建设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建议。
我县农村常驻人口22.4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关系农村常驻人口的身体健康。我县农村饮用水水源主要为地下水,地下水水源较为充足。在我县的农村饮用水水源中,水质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村屯水质铁锰招标、水源污染。
20xx年至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xx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xx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xx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31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49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35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17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9处。建设的饮水安全工程全部为地下水源井取水,取第四第水,水量充足,但部分村屯水质铁锰超标。
截止到20xx年底,我县共解决高氟水、污染水、锰铁超标等农村饮水不安全的村屯325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25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7.5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截至目前,全县农村还有部分地区由于村屯小、分布零散,地方配套资金较大等原因没有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由于自然灾害、缺少建设资金及维修养护资金、建后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一部分饮水安全工程停用。现有xx处饮水安全工程已停用,其中:20xx年冻层深度达到2.6米,使管网冻坏46处;缺少电力设备配套资金xx处;水质铁锰超标45处;管理工作不到位、运行经费不足、农民自家有小深井等停用18处。仅xx处工程正常使用,全县农村饮用安全水的人数不足xx万人,占农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总人数的80%,占全县农村常驻总人口的62.5%。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利用率正在逐年呈下降趋势。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建设责任。加强领导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县里专门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县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县长为项目责任人的责任制度。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水利局、扶贫办、卫生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分工明确,紧密配合。项目辖区各乡(镇)场作为项目实施责任主体,乡(镇)场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乡(镇)场长为项目责任人,按县里统一规划和部署,加强了组织领导,强化了保证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二)切实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绩。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长期社会系统工程。县政府及水利部门通过制定规划、加强管理、搞好服务、发动群众等各项措施,连续多年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工作重点,先后解决了全县285个村屯饮水安全问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
(三)严格项目管理,保证顺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民心工程,工程的实施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县政府及水利部门多年来想方设法,积极包装项目,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努力使各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管好用好国家和省专项补助资金,按要求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并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动员受益群众积极自筹,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对规划的设计评审、施工队伍的选择、施工材料设备的采购、工程质量的监督、工程的竣工验收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确保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建设工期。
(一)新建工程自筹资金难度加大。20xx年以来,中央、省和市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非常重视,加大工程建设力度,使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农村饮水工程是按村屯人口多少拨付资金,我县农村村屯人口较少,并且村屯相距较远,增加了自筹资金额度。我县乡(镇)、村屯财力不足,在建工程难度加大。
(二)农户认识存在误区。一是大部分群众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当做是政府的一种福利,认为这都是政府的事情,投工、投劳、投资等建设、管理的问题与自己没多大关系,单纯依赖政府,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群众还把自来水当成“福利水”,不愿意尽义务;二是一部分群众认为农村安全饮用水只能满足农户日常生活用水,畜禽及部分生产用水还得靠农户自掘深井解决,实用性不强;三是还有个别群众对安全饮水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农村饮水中存在的问题和危害满不在乎。这些在农户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滞后观念制约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发展。
(三)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不够重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主要由各乡(镇)场协调申报、水利部门组织实施。项目工程建成后,乡(镇)场和职能部门一般都认为完成了事,对后期管理运作没有过多指导干预,缺乏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绝大多数只简单地交由村集体管理,管理存在多样化,没有统一形成良好的运管机制。在村级财力不足、精力有限,乡(镇)场和职能部门扶持不到位的情况下,已经实施完成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在逐年走向半瘫痪或瘫痪状态。
除上述因素外,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设计、施工等问题,有的供水管道深埋不够,不能完全抵御严寒,致使寒冬出现冰冻现象,无法供水;部分村屯实现不了全天候供水,只能是定时段供水,农民在农忙时节往往错过供水时段或需要留专人在家蓄水,不方便生产、生活;有的村屯小、分布零散,独立运转经费不足。
(一)工程使用率低,部分工程停用。我县20xx-20xx年共建饮水工程285处,正常运行202处,未运行和无法运行83处。一是农民对改水缺乏认识,由于自家中备有民用井,即使是工程完好,也不情愿交纳供水费用,村委会又没有免费供水的条件,工程因此停用;二是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提水设备或管网出现损坏,无人管理及组织维修;三是由于20xx年冬季我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冻害,20xx-20xx年工程采用upvc管材安装的供水管网因冻管道胀裂,无法运行的比较多,只能进行管网更新改造;四是20xx年以前所建工程严重老化,年久失修,又缺少重建自筹资金;五是部分工程水质铁锰超标,缺少上除铁锰设备的资金,部分工程即使有水处理设备群众也不用,至使水质仍然超标;六是部分工程由于缺少自筹资金,工程未完工。
(二)资金短缺,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工程建成后,交于乡(镇)村管理,由于乡村财力困难,无法筹措启动资金,工作无法开展。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国家投资、省级配套资金、县级以下配套资金有一定的比例,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对于这种带有公益性的工程,没有一定的管理费用作保证。三是管理人员的报酬难以维持,目前,我县管理人员报酬主要来自供水水价差价来维持,在当前用水量偏低、水价偏低的情况下,很难维持工程的运行。
(一)对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饮水、节约用水、健康用水的意识,增强群众节水意识,教育农民牢固树立水是商品的意识,不断提高工程效益,以点带面,广泛宣传,加大安全饮水工作宣传力度,推动工程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利用国家逐年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力度的有利契机,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加大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采取政府支持,社会引资及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多种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三是做好工程建设规划。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前,充分考虑建设地的环境、气候和土质等条件,既要满足当地农民用水的需要,又要保证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可以长期安全运行,提高使用率。
四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户的身体健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规划、设计要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水源的选择及供水形式应因地制宜,工程施工要确保工程工期及质量,建后管理保征良性循环。在建设中,要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二)对工程运行维护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水质监测体系。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工作,安排必要的经费,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
二是完善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机制。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已建安全饮水工程有效管理模式,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按照“修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个合理水价,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根据工程管理运行情况,建立统一管理机制,理顺产权关系,确定供水工程所有权属、经营权属,做到有管理站、有技术档案、有水源保护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建立日常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成立专门机构,投入一定的维修养护资金。加强对已建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以适应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不断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保证农民饮水安全,真正达到工程良性运行的目的。在管理中,可以参照有线电视或电业管理模式。管理责任主体以乡镇水管站为主,管理维修收费一条龙。这样,不但便于管理,也可以弥补屯小、人口少运转费用不足问题。还可以缩减人员开支,又可以增加水管站工作经费。同时,水管站依托上级职能主管部门,便于协调。另外,还可以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管理。采取个人承包或租赁等经营方式。同时考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其公益性的特点,也不能完全市场化,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所以政府在调控水价的前提下,只从收费中提留一部分作为饮水安全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大的维修改进项目由镇村两级协助承担。个人承包或租赁经营的好处是从管理到经营上群众容易接受,便于群众监督,服务质量能够提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二
2018年,是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和巩固提升的开局之年,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省、市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注重实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2018年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今年8月,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下达了我县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计划345万元(鄂发改投资〔2018〕475号),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38万元,地方配套207万元。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主要解决我县345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0月份,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达了我县2018年脱贫攻坚饮水安全专项补助资金计划619万元(远扶组办〔2018〕41号),计划对今年10个脱贫出列村饮水安全进行整村推进,解决4841户13125人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0户1529人;县财政局下达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省级补助资金138万元(远财农2018〕155号),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主要解决17个非贫困村200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我县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际到位资金757万,主要任务是新建和整修各类饮水安全工程374处,解决27个村(含10个贫困村)5838户15125人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97户3525人。
我县迅速完成了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17个非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于10月份开工建设,2018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共完成投资757万元,完成工程374处。所有饮水安全工程严格按照“四制”管理,水源充足,质量安全,工艺完备,水质合格,有效地解决了10个贫困村和17个非贫困村1512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人口3525人)。
(二)区域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任务完成情况。根据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的统一安排,我局自2015年6月开始进行县级区域水质检测中心能力建设,以确保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能进行常规检测,检测范围县域内全覆盖。我县水质检测中心于2018年2月底已建成验收并开始运行,由远安县农村供水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落实检测中心工作人员9人,其中专职人员2人(系统内调剂在职人员),兼职人员7人(从事水质采样工作),所有人员均为全额财政供给。全年落实了检测费用20万元,并安排了2人参加了省水利厅组织的水质检测培训。目前日常可进行16项常规指标检测。
(三)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目标完成情况。2018年我局强化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保障工作。从责任体系、水质管理、净化和消毒、水源保护、宣传督导五个方面进行了加强。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扎实开展自检自纠;积极协助配合环保、卫生防疫部门对水源卫生防护状况和供水水质的检测与监督,对水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配合农业部门对农村供水水源污染状况的卫生调查;及时处理危及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质事故,并制定了应急预案。
今年远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县农村饮用水进行了监测,全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了85.42%。10月份,宜昌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对我县刘青村、柏家村、木瓜铺村三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了水质抽检检测,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均达到100%。
(四)运行管理情况。远安县农村供水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村供水的规划、建设、监督。制定并出台了《远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上建立起农村水厂维修基金管理制度。维修养护基金按照“公积金”缴存方式,由县财政维修养护补助资金、工程管理单位缴纳的维修养护资金及其它维修资金三部分组成。我县农村总人口16.41万人,按照每人2.1元标准应落实34.5万元,我县2018年落实维修养护基金84万,基金到位率100%。在县财政设立专户,专款专用。
全县已组织开展了水功能区划,已将重点水源地纳入保护区范围。水源保护的永久警示牌已树立,水源保护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
两部制水价已经在全县进行了推行,它包含基本用水量的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的两者结合。通过实施两部制水价,按月基本安全用水量收取基本水费,能够维持工程正常运转。
2018年4月我县采购安装了46台消毒设备,涉及水厂46个,受益人口4.6万人,采用次氯酸钙和二氧化氯进行水质消毒处理,暂未安装消毒设备的水厂采用投放漂白剂进行消毒。12月份我县落实了74万元资金将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119套消毒设备,对余下的集中供水工程全部安装消毒设备,实现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消毒设施全覆盖,对分散供水贫困人口安装邓净饮水机,保证水质达标。
远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建设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管机制不够完善,重建轻管现象有待解决;二是两部制水价执行还不够到位,应进一步落实;三是管护人员的素质不高,应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
2017年我县饮水安全工作主要任务是:完成5个脱贫出列贫困村饮水安全整村推进工作和解决全县剩余354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为切实抓紧抓早抓好,下一步我们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确保2017年我县农村饮水安全任务高标准完成。
(一)进一步强化责任。要把“两学和一做”教育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进饮水安全工作深入开展。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建立精准扶贫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工作机制,奖优罚劣,实行一票否决。
(三)进一步强化督办。时间就是生命,精准扶贫工作刻不容缓,要倒排工期,限期完成。县政府督办室和领导小组要建立督办机制,采取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办检查和抽查,并将情况通报。对进展迟缓单位和责任人,要通报批评。
(四)进一步加大投资。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主渠道作用,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确实加大县级财政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水利投入力度;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全力支援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管护。要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管理责任和责任人,完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培训提高管护人员素质,工程达到运行正常,长久使用。还要进一步探索工程管理先进模式。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三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做好市政协十一届十七次常委会专题议政前的各项工作,7月21日,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属典型的中温带大性气候,年均降雨量210mm,蒸发量达2000mm。尽管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被誉为“塞上江南”,可是仍有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少质差,浅层地下水含氟、砷、细菌超标,不能作为饮用水。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精神,切实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工作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氟砷病改水和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一大批农村饮水工程发挥了良好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按照供水水质、生活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等四项饮水安全指标评判,2017年底,我市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50.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65.2万人的77%。
就目前看,我市基本构建起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管网体系,推行了农村规模化供水,试行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了农村供水入户。基本构建起农村饮水管理体系,由各县市区农村供水管理总站负责监督和指导本辖区人饮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供水水价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让广大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据测算,平均水价在2元/立方米,户均月水费支出在10元左右,国家发改委中资公司开展的饮水安全中期评估显示,我市农村群众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满意率达到96%。
今年是我市连续第四年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提出了年内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以显示市委政府“保障民生、惠及群众”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市水务局的.积极协调和争取,今年确定了9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批复解决24万人的饮水问题,其中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15万人,改善提高饮水标准9万人。已下达批复开工建设的四项工程是贺兰洪广常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永宁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灵武梧桐树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灵武郝家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四项工程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2.2万人,饮水受益人口18.9 万人。批复总投资884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475万元,自治区财政投资1062万元,剩余4309万元由银川市和各县市区财政配套及农户自筹。目前,贺兰、永宁、灵武的4项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三区和贺兰县习岗人饮项目也在积极协调下达批复, 8月5日前全部开工建设。
共同努力下,目前,从六盘山路延伸至长塔路的管道埋设基本完成,往东由兴庆区水务局负责的长塔路至塔桥村管线铺设工作,待人饮方案批复后,即可招标实施,预计9月底完工。市自来水公司承诺,该工程完成后,村民用水实现同网同水质,并给予一年的优惠水价。一年后实行同网同价,按照供水标准服务。
(一)建设项目尚有一定的资金缺口。一是饮水安全项目解决的人口从15万人增加辐射受益人口到24万人,这其中增加的资金不仅有国拨资金的缺口,还有市、县两级配套的资金缺口和农户自筹资金,这笔缺口资金在预算中是没有的。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移民吊庄地区群众拿不出足额的自筹资金,其它县市区的贫困户、特困户的自筹资金难以落实,成为自筹资金缺口的重点。同时,吊庄群众和贫困户今后的水费也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三是工程的不可预见费较大。管沟开挖时需要占青苗,破坏现有的柏油(水泥)路面,挖断部分地埋电线光缆,恢复路面、线路以及青苗补偿的资金无处落实。
(二)工程建设保障方面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工程任务艰巨,施工条件复杂。工程点多、面广、线长,且前期需要协调供电、公路、铁路、园林、通讯等多个部门,协调工作量大、协调起来也比较困难。二是宣传动员难度大。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认为自家手压井(地表水)使用方便,对集中安装自来水,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也有“等靠要”的想法,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三是有的县市区困难。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文/公共事业管理7班专题调研组。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和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这主要与农村人口分布松散、生活习惯不同等特征有关,也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供水成本不同等原因有关。这样一些特点,使得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困难很大,同时亟需解决。
1995年,我国的淡水资源使用总量为4600亿立方米,占淡水资源总量的16.4%。其中,农业用水量占了87%,工业用水量占了7%,生活用水量占6%。《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指出,我国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93%,占农村人口的89%。总计,同年我国使用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饮用水要求标准的提高,同时由于污染等造成的原本安全的饮用水现在变得不安全等原因,据统计,我国现在还有3亿多人口的饮用水不安全。有资料表明,到2004年,我国还有33%的村庄没有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到50%。
饮用水(除去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按饮用水水源分,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32.2%,饮用深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0.9%,饮用浅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4.9%,直接饮用江河湖泊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6.9%,直接饮用塘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3%,直接饮用其他水源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12.7%。在前三种水源中,去掉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实际上有安全饮用水的农户占总户数的62.7%。
到2008年年底,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还有约2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需要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高氟、高砷、苦咸水等水质问题仍然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取水不便、水量不足等问题在部分地区依然未得到全部解决。
二、以金华市为例。
45个乡镇322个村20.7万人存在饮用水含氟超标问题。农村饮用水的不安全,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农村水传染病的诱因,成为农民生命与健康的“隐形杀手”。
三、影响农村饮用水的原因。
1.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工业污染,主要是工业企业排出来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和废渣,直接渗入地下水源或直接排入农民直接饮用的塘水、河水或溪水等水源中,从而对水源造成污染。
2.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农民生产和生活污染。农民因为使用化肥、农药等从事农业生产而间接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饲养各种禽畜产生的粪便、垃圾等因为不能及时和正确处理而对水源产生污染。
3.生活废弃物等也对水源产生污染。农村基本上没有垃圾处理厂,在有些地方,农村甚至成了城市垃圾堆弃的场所。
4.从农民饮用水主渠道乡、村水厂目前的状况看:大部分乡、村水厂始建于80年代中期,规模小、工艺差、设备简陋。农村居住分布较散,水管铺设较难,同样给集中供水带来了巨大困难。
5.从农民自身因素来看:农民的健康意识、舍不得花钱的小农意识、祖辈遗留的世俗习惯,导致农民对生活饮用水的认识和关注、重视程度不够。
元资金是否真正解决了一亿多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实上并没有完全解决,有些地方反而造成了恶劣影响。
7.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运营管理不规范。在已经建好了的农村,因是多方投资建设的水厂,比方说村民自己投资一部分,政府、事业单位、私人投资等,出现了多方管理或多不管的情况。
8.水质检测问题突出,国家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制度不够完善,基层卫生部门缺乏操作依据,此外还有水质检测费用缺乏保障。
9.人为地造成地下水短缺。一些地方为了加快增加gdp数量,开采矿产。主要体现在开煤矿上,因为深挖井,地下水多到那里了,使得另外的地方有水的井没水了,无水少水的井更枯了。
10.还有些地方因地质问题而缺乏或含有某钟矿物质引起的病,如牙发黑等或水环境问题而引发一些像血吸虫病的地方病。
11.用水价格太贵。在有些已经建好水厂的地方,农民为了节省开支,干脆不用自来水。
四、加快建设农村饮用水的建议和意见。
(一)从农民着手。引导农民转变陈旧观念,提高农民用水安全意识,向农民大力宣传用水标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相关性,自觉参与到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行动中。
的企业或工厂进行关停并转。政府不仅要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用水量,而且要履行好政府职能,控制水价。逐步建立城乡区域供水体系。
(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提高用水供给率,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四)法律、体制建设。通过立法、制定相关法规去规范管理。加大监察力度,严肃处理违法乱纪行为。
(五)责任到人,实行问责制。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对供水公司实行责任到人的问责制。
(六)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由政府派遣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对农村用水进行定期检测。
(七)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农村饮水工程作为社会公益事业,要充分利用国务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政策支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对大型的农村饮水工程,要积极组合包装立项,争取国家、省里的支持。二是有条件的乡镇应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引水工程建设。三是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金介入改水项目,解决资金投入不足。四是充分利用国际机构的力量。
(八)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科学规划农村排水系统,建立农村生活用污水处理厂。加大保护水源的力度,肃清源头污水。
附注:因时间较紧,无法进行更详细的调研,本组成员通过面谈和问卷调研就近走访了学院附近的几个村子,同时通过网上发放问卷进行了调研。其中数据均来自互联网。
公共事业管理7班专题调研组成员名单:
颜定坤(b07050713)张佳林(b07050715)张思嘉(b07050716)王君(b07050710)王向敏(bo7050711)。
席璐(b07050712)周喜华(b07050718)。
刘丹青(b07050705)尹亚军(b07050714)。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五
按照市政协下半年工作部署,在市政协副主席刘振亚带领下,农业委员会及相关委员组成调研组,就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情况,赴沈丘、项城两县(市)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把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来抓,按照“设计标准化、供水规模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市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5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0.9亿元,新建水厂150座,解决了457.6万农村居民和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涉及12个县(市、区),118个乡(镇、办事处),432个行政村,22个农场,1个林场,690所中小学校;计划解决80.97万居民及26.93万农村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项目总投资48564万元,新打水源井98眼,新建水厂9座。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预计年底可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一)水厂用地问题。因工程建设时间要求紧迫,我市目前已建供水厂和供水站用地,都是采用以租代征的方式,为水厂永久性占地留下了隐患,很不利于水厂的长远发展。
(二)工程管理队伍问题。我市饮水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滞后,没有编制、没有经费,管理队伍不稳定、现有管理人员缺乏,没有专业培训、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长效运行。同时,还有一些单井单村饮水工程建成移交后,要依靠当地乡镇及群众自行管理,由于缺乏水厂管理经验,导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难以保障正常供水。
(三)供水水价问题。合理的水价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的可靠手段。我市工程采用“一乡一厂”的集中供水模式,水厂供水范围广、管网铺设长、供水水压大,供水成本高。另外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村实际供水量不大,收取水费不多,按照我市目前绝大部分水厂每吨1.5元的收费标准,仅能维持日常开支。当前执行的水价标准与供水厂供水成本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后续维护资金问题。目前,我市部分早期建设的水厂已经开始出现部分设备老化,如果不能及时维修或更新改造,长期带病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将无法正常供水。由于收费标准低,加上各县(市、区)财政部门提取的维修基金,远不能满足水厂设备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需求,如何确保工程长期正常运行仍是建后管理的突出问题。
(一)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建议给予政策支持或拨付专项资金解决乡镇供水厂的永久用地问题。二是建议引入农村水价差额补贴机制,实行差价补贴,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健康运行,保证群众长期吃上低价水、安全水。三是加大管护投入。统一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专户,除现有统筹维修资金办法外,还可以考虑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资金规划上,落实部分资金作为项目专项管护资金,弥补大修资金不足。
(二)积极探索创新饮水安全管理模式。到今年年底,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已实施结束,规划内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已全部解决,工作的重心将转向对已建工程的管理上来。我们要按照“产权明晰、市场运作、竞争管理、协会监督”的原则,加强工程管理,确保良性运行。一要提高认识,真正树立“三分建,七分管”和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的思想,把工程建后管理作为一项大事来抓。二要稳定管理队伍。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或采取多种形式固定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已建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以适应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切实保证农民饮水安全,真正达到工程良性运行的目的。三要在总结过去工程建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安全饮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制定管理办法,以指导和规范管理行为。要理顺产权关系,确定供水工程所有权属、经营权属,做到有技术档案、有水源保护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建立日常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四要有超前意识,把供水和排水结合起来,在有条件的村庄安装排水管道,完善排水系统,减少水源污染,改善优化农村水环境。
(三)积极推进水价核定工作。按照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认真核算水厂运行成本和各项管理费用,针对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不同用途,由物价部门牵头,采取价格听证等形式,合理测算核定水价,按照“生活用水实行成本水价,营业用水实行成本加微利价格”的原则,制定分类水价,探讨阶梯水价,同时实行水费账务公开。
(四)提前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准备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市仍有近300万农村居民未纳入安全饮水治理计划,这部分人员对用上安全便捷的自来水,要求十分迫切。所以,各级政府尤其是水务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超前调研,超前规划,为编制“十三五”饮水安全规划做好准备,为早日实现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做出应有贡献。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六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4月6日到17日,我们就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并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入户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乡村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查找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的问题,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把科学以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获得安全、卫生、放心的饮用水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根据我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及《2007—2011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县共有24.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血吸虫疫区为13.75万人,苦咸水4万人,水量、用水方便、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为6.45万人,计划用5年时间加以解决,2007年解决3.19万人,2008年解决4.2万人,2009年解决4.62万人,2010年解决6万人,2011年解决6.19万人。我县2007年、2008年共解决了7.3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但随着该工程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如何确保农民吃上安全的饮用水,真正享受到农饮工程的实惠,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一)、供水方式。
我县农村饮水供水方式主要有3种:一种是通过现有自来水厂进行管网延伸。全县22个乡镇中,只有陈汉、北浴、柳坪、趾凤没有自来水厂,复兴、洲头一个乡镇有2—3个水厂,通过现有水厂进行管网延伸进行集式中供水是我们农村饮水安全解决的主要方式;二种是山丘区水厂不能覆盖的地方,通过打大口井的方式,兴建水塔式、无塔供水设备,让农民吃上自来水;三是山区通过引泉,修建高位蓄水池的方式,让农民吃上自来水。
(二)、供水水源。
我县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水源主要为地表水,水源主要是长江、湖水、水库、两大河流等,从长江取水的主要为洲区3个乡镇,从后湖取水的主要为沿湖的7个乡镇。
(一)、饮用水水源超标问题。
随着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农村饮用水水源受污染,饮用水水部分指标超标。根据县病控中心对我县2007年实施的两批人饮工程检测发现,存在水质问题的水厂主要是沿湖、沿江地区,占被测水厂的60%以上,特别是在枯水季节沿湖地区水质存在问题尤为明显。水质问题主要表现为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总数超标、水质硬度偏高及含有肉眼可见物等。水质存在问题的原因除了水源地受污染外,一方面是水厂片面追求利润,在消毒、净化上舍不得长成本,另一面是水厂制水设备老化,制水工艺落后。
(二)、水源地缺乏保护。
根据《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取水口的上下游应设一定的保护范围,防止水源污染。可是,我县乡镇许多自来水厂的水源地根本没有设立保护区,有的即使设立了保护牌也是形同虚设,乡镇政府也很少在水源保护上进行投入,企业更是舍不得投资。
(三)、水厂建设规模小,原设计供水能力明显不足。
我县乡镇自来水厂大多在2000年前后兴建的,大多是私营企业或私营股份制企业,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饮水工程建设标准不高,设计供水能力小,对后期发展估计不足,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增加,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推进,管材的质量和行不能满足要求,导致我县一些农村生活饮用水严重不足,时常发生间断性供水。
(四)入户费、水价上涨无序。
我县各乡镇自来水厂的入户费,因各自来水而异,最低乡镇与最高乡镇相差近千元,近两年,各水厂利用国家农饮安全工程实施的契机,相继抬高入户费,你涨我也涨,相互攀比,现大多水厂的入户费在1600元左右,比原来上涨400—500元。供水水价也由原来的1—1.2元/吨上升到1.5—2元/吨,而且有的水厂还规定月最低消费额度。无序的增长,间接加大了农饮安全工程的投资,增加了农民负担。
为确保我县农饮安全工程今后的顺利实施,让老百姓喝上安全、卫生、放心的自来水,真正享受到农饮工程带来的实惠,必须彻底解决我县各水厂存在的问题。
(一)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水质的保护。
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根据我县水环境重要条件及水源保护要求,合理依法划定各水厂取水口的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防止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切实保护好我县的水环境和饮用源。
(二)、完善水质净化措施,强化饮水消毒和管理工作。
目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滞后,水质净化措施、检测。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了推动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安全饮水工作水平,按照xx年协商工作计划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于10月10日至17日,先后深入夜村、腰市等6个镇办13个村、5个移民安置点和1个供水公司进行了前期调研;10月22日,又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大荆镇集中供水点,夜村镇建芳利民供水站和何家塬供水点,通过现场查看、入户走访、听取汇报、面对面座谈等方式,对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进行了集中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和特点。
挥部,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配合。明确了组织领导、主体责任和部门协作职责,夯实了工作任务,划定了时间节点,强化了推进措施,为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区政府及职能部门坚持有利于利用水源、节约成本、建后管理和向饮水困难区、旅游景区、移民开发区、城镇规划区倾斜的工作思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与镇办村布局规划、移民开发区建设等规划的协调衔接,围绕全区脱贫攻坚总体部署,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科学合理地编制了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
三是注重质量,规范建设。为了建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区政府及水务部门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严把质量关,认真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严明制度,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和质量监管,设备采购及施工单位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做到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在工程建设实施中建立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质量监督站监管的质量保障体系,使安全饮水项目建设保证质量稳步推进。
文件,狠抓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目前,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单村供水工程由村民自主管理,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供水站管理的模式,合理核定供水价格,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效解决供水相关成本费用。同时,强化对饮用水的抽样检测,最大限度确保饮水安全,在将清水引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完成了百姓渴盼已久的方便安全用水愿望,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部门和镇办对饮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宣传贯彻《xx区镇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流于形式,广大群众对现行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投资机制等政策知晓率低,缺乏节约用水、水资源有偿使用和水源保护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业务人员和镇村干部定期学习培训少,政策法规执行力和业务能力提高慢,不利于工作有效开展;部分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对水费收缴有抵触情绪,水费收缴工作难度大,严重影响供水设施正常利用。
抗灾能力差,工程水质检测费用无法落实。特别是一些移民集中安置点,因供水管道冻裂、损坏,无资金修复,导致住户无法正常用水,如松云和松沟两个移民搬迁安置点,设施维护、管理人员工资等费用都由当地政府买单,管护资金缺口大。
(三)水质安全无保障。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是以村或以组为单位分散式供水为主,集中供水的模式相对较少,水源点多面广,管护能力差,水质保障压力大。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和面源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饮用水源环境差;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范围、设施、制度建立不到位。“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主体责任不明确,保障体系不健全,水质检测设备、人员配备不到位,检测业务水平低,水质检测不经常、检测数据未公开,饮用水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四)建后管理滞后。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水厂只由1至2名周边村民管理,管理水平低,服务跟不上,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运营管理中,除集中供水外基本实行村组干部义务代管,自流饮水不收费、打井抽水只收取用电费用,没有建立健全管理人员选聘、培训持证上岗、绩效考核,初期运营维护风险化解,合理水价补偿机制,导致饮水工程后期管理不规范,设施维护不及时,停水、无水现象时常发生,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意见和建议。
报刊、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xx区镇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xx区镇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使用办法》、《xx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条例》等农村安全饮水政策,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用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饮水安全、节约用水和水资源有偿使用的科普宣传,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饮用水安全意识。加强对基层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加大区级财政预算和资金整合力度,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水费收缴制度,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提升和管护中存在的前期规划设计经费、工程建设配套、工程后期维修养护资金拨付不到位,水质监测经费无保障等问题,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源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坚持水质定期取样检测,公开检测数据,建立农村水质状况档案,确保水质干净卫生、安全达标,让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四)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区水务局及相关部门要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上下功夫,创新社会化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健全绩效考核、风险化解、水价补偿等管理机制,抓点带面,着力解决重建轻管的突出问题,形成责权利明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供水管理网络和分类管理制度,探索采取承包、租赁、委托管理、设立公益岗位等形式,不断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对规模以上供水工程,可推行企业化运行管理模式;对小型供水工程,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实现维修、管护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对分散工程,由农户自行管理,水务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逐步建立农村安全饮水长效管理机制。
一、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现状。
全县农村多达120余处安全饮水工程已经停用,其中:xx年冬天冻层深度达到2.6米,管网冻坏46处;缺少电力设备配套资金未用11处;水质铁锰超标停用45处;管理工作不到位、运行经费不足、农民用自家小深井等停用18处,仅205处工程能够正常使用,全县农村饮用安全水的人数不足14万人,占农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总人数的80%,占全县农村常驻总人口的63%。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利用率正在逐年呈下降趋势。截止到目前全县农村还有162个自然屯、4.72万人,由于村屯小、分布零散,地方配套资金较大等原因没有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农村居民对安全卫生水的认识存在误区。现如今,由于部分农村居民健康观念滞后,制约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发展:一是大部分群众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当做是政府的一种福利,认为这都是政府的事情,投工、投劳、投资等建设、维护、管理、运营等问题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二是一部分群众认为农村安全饮用水只能满足农户日常生活用水,畜禽及部分生产用水还得靠农户自掘深井解决,实用性不强。三是还有个别群众对安全饮水与健康的关系认识不深刻等。
饮水工程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绝大多数只简单地交由村集体管理,管理存在多样化和简单化,没有形成良好的运管机制。在村级财力不足、精力有限,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扶持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使已经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在逐年走向半瘫痪状态。
(三)其他方面。一是xx年以前工程由于设计、施工或土质问题,有的地方村屯供水管道深埋不够,不能完全抵御严寒,致使部分村屯供水管网经常冰冻损坏,半年无法供水。增大了运转和维修成本,甚至无法正常使用。二是现阶段大部分村屯实现不了全天供水,只能是定时段供水。农民在农忙时节往往错过供水时段或需要留专人在家蓄水,不方便生产、生活。三是有的村屯小、分布零散,独立运转经费不足。
三、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管理的几点建议。
依照xx政发xx6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尽快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宣传,把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宣传到位。让农村干部群众深入理解安全饮水是国家重视、投入较大、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广大农民及子孙后代健康的民生大事,从而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
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是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管理。可以采取个人承包或租赁等经营方式。同时考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其公益性的特点,也不能完全市场化,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所以政府在调控水价的前提下,从水费中提留一部分作为饮水安全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大的维修改造项目由县乡两级政府承担。承包或租赁经营的好处是从管理到经营上规范、着实、可持续性强,也便于群众监督,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四是要深入调研,形成长期有效的管理办法。县政府应责成水利局和各乡镇政府,调查掌握全县安全饮水工程现状,特别是已经停止运营的120余处自来水厂的恢复运营的可行性评估及维修方案。通过调研,形成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期有效的建设和管理办法,使正常运营的逐步提高饮水安全标准,可维修恢复使用的自来水厂尽快运营。
总之,农村安全饮用水关乎全县农村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关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当做一项产业去管理和经营,是农村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让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要逐步提高饮水安全标准,切实把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住,不反复。
数超过800万之多。可见,饮水安全对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何等重要。
为全面掌握全县农村群众饮用水现状,促进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顺利推进,我们深入乡(镇)、村(屯),实地视察了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水利局和乡(镇)关于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的说明,对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为实施好今后的工程建设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建议。
我县农村常驻人口22.4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关系农村常驻人口的身体健康。我县农村饮用水水源主要为地下水,地下水水源较为充足。在我县的农村饮用水水源中,水质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村屯水质铁锰招标、水源污染。
xx年至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x5处,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x处,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x处,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31处,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49处,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35处,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17处,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9处。建设的饮水安全工程全部为地下水源井取水,取第四第水,水量充足,但部分村屯水质铁锰超标。
截止到xx年底,我县共解决高氟水、污染水、锰铁超标等农村饮水不安全的村屯325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25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7.5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截至目前,全县农村还有部分地区由于村屯小、分布零散,地方。
配套资金较大等原因没有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由于自然灾害、缺少建设资金及维修养护资金、建后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一部分饮水安全工程停用。现有x0处饮水安全工程已停用,其中:xx年冻层深度达到2.6米,使管网冻坏46处;缺少电力设备配套资金x处;水质铁锰超标45处;管理工作不到位、运行经费不足、农民自家有小深井等停用18处。仅2x处工程正常使用,全县农村饮用安全水的人数不足x万人,占农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总人数的80%,占全县农村常驻总人口的62.5%。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利用率正在逐年呈下降趋势。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饮水、节约用水、健康用水的意识,增强群众节水意识,教育农民牢固树立水是商品的意识,不断提高工程效益,以点带面,广泛宣传,加大安全饮水工作宣传力度,推动工程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利用国家逐年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力度的有利契机,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加大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采取政府支持,社会引资及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多种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三是做好工程建设规划。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前,充分考虑建设地的环境、气候和土质等条件,既要满足当地农民用水的需要,又要保证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可以长期安全运行,提高使用率。
四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工。
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户的身体健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规划、设计要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水源的选择及供水形式应因地制宜,工程施工要确保工程工期及质量,建后管理保征良性循环。在建设中,要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一是建立水质监测体系。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工作,安排必要的经费,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其公益性的特点,也不能完全市场化,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所以政府在调控水价的前提下,只从收费中提留一部分作为饮水安全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大的维修改进项目由镇村两级协助承担。个人承包或租赁经营的好处是从管理到经营上群众容易接受,便于群众监督,服务质量能够提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内容仅供参考。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八
一、基本情况。
全乡现有水利工程724件。前些年,由于建设投入不足,加之建设资金有限,大部分工程没有建设到位,还有少部分工程建设年代已久,抗击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工程受损坏严重,已无法投入使用。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各项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对部分工程进行修复和重建。目前,全乡运行良好的水利工程共有666件,其中:安全饮水工程47件;人饮水窖工程557件;溢流坝工程31件,三面光渠道31条共计36.8km。
1、管饮工程建设完成情况。一是全乡共完成国债安全饮水项目建设42件,共铺设管道109.2公里,增加蓄水量900立方米,解决了10771人和8078头大畜牧的饮水困难问题。完成工程总投资339.0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18.56万元,群众自筹20.53万元。二是在抗旱期间完成了小平寨、坡业、纳圭、金家寨、上纳老、未劳、蚌古楼、坝业、便别等16个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管网改造,重新铺设管道32.8公里,共解决了1380人976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工程总投资36.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9。5万元,群众自筹7万元;在雨厦村委会小山村投资8万元新建集中供水抽水站一座。以上工程全部在抗旱期间投入使用,目前工程运行良好。三是投资20万元在纳非村委会纳非村新建抽水站一座,建蓄水池3个,新增蓄水量150立方米,此件工程正在建设中。
2、人饮水窖建设完成情况。一是争取到上级党员特别捐献款12.4万元在雨厦、便料、科白等六个村委会新建小水窖62口,每口补助元,将解决62户248人、186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二是利用中央统战部抗旱资金9万元在大罗多、小罗多两个村小组新小水窖30口,每口补助3000元,预计七月底完工投入使用。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积极筹措资金、整合项目,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工程蓄水、引水、提水功能,确保各项水利工程正常发挥效益,提高水利工程抗击自然灾害能力。目前,全乡共完成新建拦河坝3道,新修三面光沟渠9条5。6公里,修复水毁工程2件,共完成工程投资65。2万元。二是组织完成了设里、纳厦两灌区规划、评审和上报工作。目前,设里灌区已被立项,概算投资300万元,有望年底动工实施;纳厦灌区规划和评审前期工作已完成,正在逐级上报立项。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工程施工条件差,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施工条件较差,大部分工程存在二次搬运,加之本地又缺乏建筑材料,所有原材料都是靠外地进口,运费较高,无形中增加了各项工程建设成本。
2、资金投入不足,部分配套工程无法实施。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点多婀悖加之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大部分配套工程无法组织实施。
3、管理措施不到位,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少部分工程缺乏管理或管理措施不到位,大大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寿命,使工程效益得不到正常有效发挥。
4、水毁修复资金缺口大,水毁工程得不到全面修复。近年来,我乡水利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已经老化,抗击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导致部分水利设施被损毁。据统计,被损毁的拦河坝有9道,损毁沟渠全长3公里,以上工程共需修复资金100余万元。由于乡财政困难,修复资金无法筹措,损毁工程得不到全面修复投入使用,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五、下步工作打算。
1、督促加快在建项目,确保各项工程按时按量完工。督促加快纳非村抽水站和雨厦、便料、科白等五个村委会小水窖工程建设,确保7月底完工投入使用,完成各村蓄水任务。
2、认真完成年初目标任务,顺利通过上级考核验收。根据年初预定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全乡人饮安全建设,完成总投资112。33万元,确保各项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工投入使用,年底顺利通过上级考核验收。
3、深化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盘活集体资产。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我乡小型水利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和承包等多种方式,盘活各村集体资产,延长工程使用寿命,确保各项水利工程发挥较好效益。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九
自“十一五”以来20xx年开始至今,全县累计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15510.3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1372.83万元,建设了374处农饮安全工程。所有农饮工程若是全部正常运转起来,将可以解决全县80.8632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
从20xx年起,我县大力实施了一批“千吨万人”规模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简称农饮工程)。累计投入11724.4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379.6万元,省市配套1091.84万元,建设了南塘、王母渡、阳埠、韩坊、江口、清溪、田村、吉埠、湖江、沙地、五云等20处“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
特别是20xx年以来,在中央省市县为加快推进赣南苏区建设中在全县集中建设了三溪、石芫、水坌、储潭、长洛、大埠、白石、官田、大田等9处“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
我县严格按照水利建设工程“四制”的要求,对农饮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实行了水利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和建设质量的监督监理制。结合全县实际情况,依照轻重缓急,安排立项投资计划,对全县所有大小农饮安全工程项目建设都由项目乡镇做业主的办法,有效解决了工程施工中建设用地等纠纷矛盾。
目前,除了“千吨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全县乡镇还有三种农村饮水方式。一是全县建设了多处“百吨千人”规模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大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点配套饮水工程,为村落居住相对集中的村民集中供水;二是居住在乡村边角山区村落的单户型居民,采用自挖水井的方式或者使用抽水设备取水饮用,这种饮水方式在全县各乡镇使用最广;三是承包给私人老板,由私人老板建设水厂供水、管理。
1、建设问题。
一是施工环境不理想。主要是“千吨万人”规模以上农饮工程施工环境不理想,严重影响项目工程如期完工验收。如往年大埠、长洛、官田等农饮工程存在工程建设用地、管道铺设、水源选点的矛盾,协调难度大等问题;有的饮水工程项目施工偷工减料,验收工作人员没有监督到位。如石芫乡的几位村民反应,施工方在圩镇铺设管道的时候,主水管埋的深度不够,容易被通行的大货车压扁。
二是配套资金压力大。通过调研,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充满强烈的愿望,但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村庄往往都是边远山区,经济基础较差的地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还是依靠国家投资来解决,而我县地理环境特殊,工程施工地形复杂,供水管网线长,仅靠国家投资无法完成整体工程,工程建设成本高,上级在工程预算补助标准上未作相应调整,与工程建设实际资金需求量有较大差距。
三是工程技术不完善。全县20处“千吨万人”规模以上农饮工程是分批次建设,第一批建设的是王母渡、韩坊、阳埠、南塘四个乡镇,由于规划不完善,自动排污技术不健全,排污能力不强,在少雨的季节,水厂供水的水质达标,但是在暴雨季节,水质非常混浊,无法饮用,使用的村民意见非常大。
2、管理问题。
为顺应改革创新要求,切实加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工作,确保农饮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我县创新管理理念,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组建了县级农村自来水公司,对“千吨万人”规模以上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出现“多龙治水”的现象。但是,乡镇的实际情况是统一承包给了个体老板管理供水工程,开源自来水公司无法经常管理监督,而当地乡镇府也没有时效性的管理权利,是“一方独大”的模式。在我们走访的几个乡镇中,村民反应的问题得不到个体老板的重视,当地乡政府也只有从中协调,很难实际解决问题。
3、运行问题。
一是农村饮水工程覆盖率低。由于乡镇村民安全饮水意识谈薄,愿意选择集中供水工程供水的农村居民较少,工程覆盖面小,在我们走访的三个乡镇中,王母渡镇饮水工程覆盖率只有20%、江口镇0%、石芫乡0%;二是用水户用水率低。虽然有一部分村民家中已安装了自来水,但部分农户已将水龙头自行拆除,只留下一个水表,用水量非常低,他们使用的是自己开挖的井水。王母渡镇水厂站长告诉我们已安装自来水农户用水平均每人每月1吨;三是用水户缴费率低。有的用水户缴纳水费不及时,甚至故意拖延或者直接拒绝缴纳,水厂工作人员无法收到水费,导致影响了工程的效益发挥。四是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经走访,除承包饮水工程的老板有一定的水利基础知识和相关资质,其他水厂工作人员均是其家属或亲戚,没有相关资质,也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操作经验,存在很大隐患。
针对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促使我们应该及早动手着力研究和解决问题,从现在起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全方位考虑,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运行。
1、提高农民安全饮水意识。
广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教育。一方面普及农村饮用水安全知识,可以通过张贴宣传画、组织通俗易懂的饮水安全科普讲座、饮水安全的文艺展演和电视台滚动播出饮水安全视频等方式,增强农民群众饮水忧患和水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积极开展节水型农村创建活动;另一方面切实提高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员到每个乡镇具有代表性的农户家中检测水质,现场为农民讲解用水安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乡镇饮水工程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其参与饮用水工程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
2、建立应急机制,启动应急预案。
建立供水应急机制,各乡镇供水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确实有效的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寻找备用水源,当现有水源供水水质发生了重大变化或遇到干旱造成供水水量严重不足时,启动应急措施,启用备用水源,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3、多方筹集资金,强化资金保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做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的关键,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一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机遇,有针对性的做好前期工作,千方百计争项目、争资金,加快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步伐。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议在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县财政要有适当的配套投入,整合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4、加强工程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常言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饮水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资金的投入效益和工程的使用效果,规定。一是落实管理主体,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应成立责管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模较小的单村供水工程也要设臵专人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二是有条件的农村,合理确定水价,实行有偿供水,“以水养水”,这样也能控制农村饮用水浪费,确保工程长期受益。
5、搞好水质检测,狠抓水源保护。
要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检测体系,尽快建立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加大水质检测力度。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防止在水源保护区内发生污染水域水质活动,供水单位要设臵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同时定期对水源地、蓄水池及管网末梢进行监测,特别是加大对沿河乡镇的监管,督促人口集中的沿河乡镇做好本地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
6、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力量。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必须有足够的力量做保证。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县、乡、村三级水务队伍建设。一是充实县级水利队伍,加强技术力量建设,通过外出深造、聘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提高水利技术人员理论知识水平。配备相关测量仪器设备,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二是加强乡镇水利站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吸引一批水利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院校毕业生,同时加大力度培训现有的乡镇水利站队伍,不断优化水利员队伍结构。三是建立村级水管员队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具备做好农村饮水工作的能力。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十
今年,县政协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作为解决民生的重要调研课题,纳入工作要点。从6月1日以来,调查组按调查方案要求,认真听取了水利、环保、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汇报,先后深入全县9个乡镇,到水厂、入村屯、访农户,实地察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和水源水质情况,随机询问了基层干部和群众,并召开乡镇、村干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详细了解了我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辖10镇1乡,有145个行政村,462个自然屯,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05万人。
近年来,县政府非常关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在加强水源保护工作的同时,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资金,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使农村饮用水安全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主要做法是:
和《辉南县三统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别由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牵头,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三统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工作统一调度和指挥,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稳步推进,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2、抓住政策机遇,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县政府紧紧抓住近年国家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有针对性的做好前期工作,千方百计争项目、争资金,在2015—2015年5年中,共争取上级投资2694万元,其中国家资金1500万元,省配套资金1194万元,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政府在组织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组织、水利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几年来,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2964万元,完成了8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任务,解决了6.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截止2015年底,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9.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2.36%,一定程度的缓解了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
责任制》中,进一步提高了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了水源地保护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各乡(镇)政府也设臵了专(兼)职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对工作进行责任分工,加强监管。
县乡两级积极投入资金进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进行河道清淤、清理垃圾,设臵防护网、防护墙,建立沿河标准化石砌边沟和水源护岸堤,划界立标、绿化、改厕等,加快治污工程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硬件水平。沿河乡镇还采取新建沿河标准化卫生箱、配备垃圾专用清运车、设立警示牌等一些保护设施。
县政府加强了河道两岸护岸和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管理。对一级保护区内的耕地,在土地规划修编和水源保护工程中进行了必要的修改,为水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保证。在三统河两岸进行8.7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减少施肥量239.8吨,从而降低了农田对水源的污染。
在加强对保护区水源进行管理工作外,县政府还对散落在各乡镇、村、屯的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了卫星定位、自然情况和供水人口调查、环境分析等工作,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地随机抽查,及时处理水源保护中产生的问题,并进行了存档备案,逐步纳入水源保护工作中,拓宽了水源保护工作范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尽管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我县农村尚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9.65万人, 占农村总人口的67.64%,任务依然很重。在调查中,我们感觉存在以下问题:
1、生活饮用水的水质仍然较差。我县自来水普及率低,农村饮用水多为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饮水多为自取水。一些农村集中式供水消毒净化设施简易,无卫生防护设施,水质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卫生部门掌握的情况来看,全县农村饮用水总体来看存在铁、锰超标现象的村屯比较多,庆阳镇15个村、53个自然屯经县疾控中心20项农村饮用水指标检测,结果8个村、22个自然屯水质不合格,大多数为铁、锰超标。朝阳镇至团林镇一带有的村屯氟超标,如朝阳镇文家屯、团林镇西宁屯属于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已在2015年率先进行了改水。庆阳镇、石道河镇一带含碱高。疾控中心在全县范围对涉及饮水人口达3万余人的64处水源进行了抽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合格率53%。不合格指标主要为铁超标20处,占31.3%;锰超标22处,占34.4%;色度超标8处,占12.5%;浊度超标14处占21.9%。
法是就地打深井取地下水,经必要的处理后饮用。但有的地方打深井也找不到水源,石道河镇大场院村打了三口井,三岔村打了两口井都没有找到水源。石道河每年出现季节性缺水时间都在6个月左右,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使部分水井出现干枯缺水等现象。杉松岗镇岗后屯,由于煤矿采煤,人为将该村地下水抽降至地面300米以下,导致该村断水,多年来饮用三井供的井下水,遇有三井停产,该屯500多口人就只好买水吃。
3、水源污染还比较严重。有的农民随意设取水点打手压机井,基础设施达不到卫生要求(无井裙、井台、井盖等),周边环境较差,有的与厕所、禽畜圈舍、垃圾堆较近,没有超出渗透范围,渗漏严重,机井水因此而受到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还很严重,河流沿岸农田在生产期投放大量的化肥、农药,在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的冲刷和淋溶作用下,被带入河流中,造成河流水体中有机物浓度升高,造成河水污染。农业固体废弃物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大量农膜残存于耕地、土壤和流入沟河中,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严重污染水源。
作无法开展,没有针对饮用水源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致使农村饮用水水质缺乏相关部门的水质评估,对是否达到饮用标准缺乏科学依据,总体情况无法掌握。给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不够完善。目前,我县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一般由受益乡镇水利所或村屯进行管理,收取的水费也只是当年的运行成本费用,没有计提设备维修、折旧等费用,设备出了问题,没有维修资金,将会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运行。特别是近年安装的供水设施,里面有一些精密设备,我县又缺乏专业维修人员,一旦损坏维修困难。辉南镇反映供水没有享受到农村自来水电价政策,电价过高,运行成本高,而水费相对较低,经营困难。
工程量巨大,给供水改造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7、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供水工程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资这一主渠道。由于我县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多数村集体又无资金积累,县乡财力极为有限,不但无力进行自主改造,甚至连改水配套资金都无法到位。2015至2015年,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需要县、乡镇及农民自筹资金270万元,而实际配套资金121.8万元,尚有148.2万元资金没有配套到位。其中县里配套资金100万元,乡镇仅配套资金21.8万元。2015年项目县、乡配套资金没有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步伐。
8、有些村屯农民改水的积极性不高。部分群众的安全饮水意识淡薄,认为只要有水喝就行,“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进不进行供水改造无所谓。甚至有的农民觉得花钱改水没必要,吃自来水还要交水费,存在部分农民不配合、入户不及时、接电不及时等情况,影响施工进度。更有甚者还阻挠施工,如2015年在团林镇潘家街实施农村饮水工程时,村民把已打完的水源井用土和石头进行填埋,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展程度。
三、几点建议
确保水质达标。对距城镇现有供水管网较近的农村,可依托已有自来水厂的富余供水能力或扩容改建已有水厂,辐射延伸供水管网发展自来水。对人口较多,水源水量充沛,条件适宜的地方,可新建适度规模的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有良好的山泉水、浅层地下水,农户居住分散的地方,在保证饮水环境和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可采取一村一井或一户一井的灵活方式,建造分散式供水设施。
2、保护环境,管好水源。一是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除三统河外,争取将我县其他规模较大、服务人口较多的水源(比如辉南镇水源)划为保护区,加强监管。二是大力防治产业污染。要严禁在饮用水水源地附近发展有污染的产业,杜绝产业废水直接排放。三是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进畜禽粪便处理和村庄河塘整治,开展农村环境治理。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网等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四是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建设并重,集中建设一批乡村垃圾处理中心和养殖小区,实行人畜分离,推进农村改厕和沼气池的建设,对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确保饮水安全。
责任制,对检查不合格的供水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并督促限期整改。要不断提高供水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责任制,做好设备维护工作,降低损耗,提高经济效益。要兼顾农民承受能力和供水成本,由物价部门合理确定农村水价标准。
4、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一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争取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要紧紧抓住确定我县2015—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机遇,争取重新填报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数据库,最大限度地将我县饮水安全改造工作纳入国家投资规划中。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在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县乡财政要有适当的投入,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步伐。三是鼓励农民出资出劳,建设饮水工程。对农民自建的饮水工程,经验收合格后可实行以奖代补,调动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5、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建议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的饮用水安全和节约用水科普宣传,要使宣传活动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户,普及节水和卫生知识,增强农民群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环境意识和饮用水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一、概论
水是生命之源,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在农村地区,安全的水意味着家庭成员不必为取水而每天花费过多的时间,足够数量安全的水是指能够满足新陈代谢、卫生和家庭需要的量,通常为每人每天20l。
根据我国水利部、卫生部于2004年11月24日颁布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中,将农村饮用水安全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具体为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4项指标,我国农村饮水安全是指饮用水的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及保证率符合一定的标准及规定。
在水质方面,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15)要求的为饮水安全,符合《农村实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饮水基本安全。
在水量方面,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l为安全,不低于20~40l为基本安全。
在方便程度方面,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min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min为基本安全。
在保证率方面,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上述的4项指标作为饮水安全评价的标准,只要其中有一项低于
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即为饮水不安全。
二、饮用水目前的现状
目前中国农村的饮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去年卫生部和水利部的初步调查,全国共有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氟砷含量超标的饮用水、苦咸水、污染的地表和地下水成为严重威胁农民身体健康三大的隐患。
三、危及饮水安全的因素
(一)认识不到位。有的只看重眼前利益,单方面强调发展经济,淡化了饮水安全意识,放松并削弱了相关部门的责任。有的对原建的改水工程因资金、技术、运行、维修等问题没有解决,畏难情绪严重,有等、靠、要的思想,不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更缺少攻坚克难的精神。有的对农民群众饮水安全知识宣传不够,一些村民的卫生观念较差,对污水、泉水与自来水程度的认识不够。
(二)水源缺乏保护措施。一是有很多村人畜共用水源,临近的厕所和牲畜粪便离水源太近,周边农田中的农药、化肥、除草剂过量使用,加重了饮用水质的化学污染。二是近几年来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绝大部分畜禽养殖(场)户没有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70%的垃圾直接排放,造成第二次污染。三是乡镇小企业粗放经营,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少排污措施,严重污染地表水。四是乡镇集镇配套建设不完善,没有污染处理设施,导致水源污染。
(三)供水系统工程建设滞后。一些乡镇人口居住分散,地形高低差异大,又加上区域内没有合适的水源或水源水量不足,集中统一供水难度大。同时部分乡镇财政与村集体经济比较困难,要实行联片统一供水和相对集中供水,都需要兴建一定的水源工程或者供水工程,且后期对这些工程的运行维护也需要相应的资金,乡镇财政和村集体资金无力承担,导致建设区域性供水工程滞后,集中供水程度不高,自来水普及率较低。
(四)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体制不健全,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体制未理顺,水务、卫生、环保、建设等行政部门只能对照其职能行使各自的管理服务职责,管理服务的整体效应难以发挥。二是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操作不规范,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到位,人为造成饮水不安全。例如,有的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加上管水人员的待遇没有保障,在处理和净化消毒等环节中,为节约成本,偷工减料,不加或少加消毒剂,致使饮水难以达标。三是管护不力。一些已建的供水工程,由于管理不善,蓄水池水泥面脱落,水管破裂,无资金维修,丧失了供水功能。
1 . 3 % 。长期饮用高砷水会造成砷中毒,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砷及砷化物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等诸多权威机构所公认的人类已确定的'致癌物。
(六)干旱缺水问题。干旱缺水也是造成我国部分地区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较易发生。主要原因是过去的供水工程标准太低,水源保证率低,不具备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水源保证率低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分散供水方式下。分散供水的形式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干旱季节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缺水的情况;遇有大旱年或连续干旱年,甚至会出现常年无水的情况。干旱季节,降雨量不足,灌溉用水量大,地下水位下降严重,造成一家一户或联户使用的浅井供水不足或干枯。由于近年来部分地区的干旱有加重趋势,加之地下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此类问题今后相当长时间仍然存在,甚至会发生饮水困难现象。
四、加快建设农村饮用水的建议和意见
(一)从农民着手。引导农民转变陈旧观念,提高农民用水安全意识,向农民大力宣传用水标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相关性,自觉参与到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行动中。
(二)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加强政府对农村安全用水的管制,政府引导改善农村用水,帮助农民建设一个好的用水环境。对建在农村的污染大、规模小、设备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的企业或工厂进行关停并转。政府不仅要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用水量,而且要履行好政府职能,控制水价。逐步建立城乡区域供水体系。
(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提高用水供给率,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四)法律、体制建设 。通过立法、制定相关法规去规范管理。加大监察力度,严肃处理违法乱纪行为。
(五)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科学规划农村排水系统,建立农村生活用污水处理厂。加大保护水源的力度,肃清源头污水。
(六)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由政府派遣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对农村用水进行定期检测。
(七)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农村饮水工程作为社会公益事业,要充分利用国务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政策支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对大型的农村饮水工程,要积极组合包装立项,争取国家、省里的支持。二是有条件的乡镇应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引水工程建设。三是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金介入改水项目,解决资金投入不足。四是充分利用国际机构的力量。
(八)加强农药化肥施用控制。针对水源上游及周围地区的农村进行农药使用的控制,包括对农药种类与数量的使用,特别是个别剧毒性农药,应严格进行监控以便改善饮用水源周围的水环境,并保护使其免受污染。
(九)注重储备,建立预案。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干旱导致的饥荒和因水致病引起的惨痛教训应该给今天一个启示:即我们应该在灾难和不幸来临之前尽可能把这种风险降低到底线。因此,我们应该逐步建立饮水安全的储备体系,加快建设水源工程,建立片区应急预案。各乡镇要根据对水资源的配置,做好防旱饮水的供水储备,建立片区性的联合抵御干旱风险协作机制,加强片区间供水资源的调配与供给。同时,制定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培训相应的技术人员,储备物资,落实预警与应急救援机制。
五.结语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关系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指导,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保证农村人口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一、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现状
镇赉县所辖11个乡(镇)、场,487个自然屯。农村常住总人口 22.23万人。截止到2015年底共解决高氟水、污染水、锰铁超标等农村饮水不安全村屯325个,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25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7.5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8.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以来,由于自然灾害、缺少建设及维修养护资金、建后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全县农村多达120余处安全饮水工程已经停用,其中:2015年冬天冻层深度达到2.6米,管网冻坏46处;缺少电力设备配套资金未用11处;水质铁锰超标停用45处;管理工作不到位、运行经费不足、农民用自家小深井等停用18处, 仅205处工程能够正常使用,全县农村饮用安全水的人数不足14万人,占农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总人数的80%,占全县农村常驻总人口的63%。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利用率正在逐年呈下降趋势。截止到目前全县农村还有162个自然屯、4.72万人,由于村屯小、分布零散,地方配套资金较大等原因没有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农村居民对安全卫生水的认识存在误区。现如今,由于部分农村居民健康观念滞后,制约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发展:一是大部分群众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当做是政府的一种福利,认为这都是政府的事情,投工、投劳、投资等建设、维护、管理、运营等问题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二是一部分群众认为农村安全饮用水只能满足农户日常生活用水,畜禽及部分生产用水还得靠农户自掘深井解决,实用性不强。三是还有个别群众对安全饮水与健康的关系认识不深刻等。
(二)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大部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都是由乡镇政府协调申报、水利部门组织实施。项目工程建成后,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一般都认为任务完成了,对后期自来水厂的运营没有进行研究指导,缺乏有效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目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绝大多数只简单地交由村集体管理,管理存在多样化和简单化,没有形成良好的运管机制。在村级财力不足、精力有限,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扶持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使已经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在逐年走向半瘫痪状态。
水,不方便生产、生活。三是有的村屯小、分布零散,独立运转经费不足。
三、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管理的几点建议
依照**政发**6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尽快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强宣传,把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宣传到位。让农村干部群众深入理解安全饮水是国家重视、投入较大、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广大农民及子孙后代健康的民生大事,从而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
二是要明确主体责任。工程建设依然采取水利部门组织实施,乡(镇)、场配合的建设模式;管理责任主体为乡、镇政府及其水管部门,负责《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设备维修、设施维护、运营监督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是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管理。可以采取个人承包或租赁等经营方式。同时考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其公益性的特点,也不能完全市场化,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所以政府在调控水价的前提下,从水费中提留一部分作为饮水安全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大的维修改造项目由县乡两级政府承担。承包或租赁经营的好处是从管理到经营上规范、着实、可持续性强,也便于群众监督,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四是要深入调研,形成长期有效的管理办法。县政府应责成水利局和各乡镇政府,调查掌握全县安全饮水工程现状,特别是已经停止运营的120余处自来水厂的恢复运营的可行性评估及维修方案。通过调研,形成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期有效的建设和管理办法,使正常运营的逐步提高饮水安全标准,可维修恢复使用的自来水厂尽快运营。
总之,农村安全饮用水关乎全县农村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关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当做一项产业去管理和经营,是农村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让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要逐步提高饮水安全标准,切实把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住,不反复。)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十一
近年来,我县抢抓机遇争取国家投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创造了条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我县抢抓机遇,累计争取国家投资1.5亿多元,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89处,其中千吨万人工程4处,供水人口大于5000人的工程10处。实际供水规模3.5万方每天,解决了29.37万农村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为确保农村供水工程规范运行,县政府批准临时组建了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负责全县21个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2013年底组建了xx县村镇供水公司,负责全县17个集镇供水的运行管理。同时县政府出台了《xx县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暂行办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不断规范,涌现了蜀河等一批标准高、质量优、效益好的村镇供水管理企业,促进我县农村供水事业进入了一个相对规范、健康的发展阶段。
1、饮水工程质量不高。“十一五”以前建设的农村饮水工程,由于投资少(国家按不安全人口补助430元),建设标准低,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没有水质净化设备,水质不高,全县大多数都是引用地表水,易受红水河冰冻影响,加之管理措施不硬,经费难落实,工程使用率和供水保证率不高,很多工程已接近报废,不能满足群众饮水需要。
2、建设任务仍然艰巨。我县山大坡陡沟深,群众居住分散,有的地方水资源极度贫乏,解决难度很大。后期项目建设条件更为恶劣。
3、水源水量不稳定。农村水源集水面积小,近年来的异常气候和频发的极端气候造成农村饮水水源不稳定和无保障,受洪水或干旱灾害影响,水源枯竭问题突出,有100多处水源枯竭,断流受困,有100多处水量严重不足,找水、引水成本不断加大。
4、资金缺口大,国家投资有限,配套资金难落实,导致覆盖率低,不能满足需求。
5、运行管理的保障机制没有成型,收缴水费难,管护经费难落实,工程不能良性运行。
6、村民节水意识薄弱,浪费严重。特别是水资源紧缺的地方和缺水的季节,供水保障矛盾突出,有时还引发社会矛盾。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各行各业节约用水,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供水工程利用率。
2、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发动群众按照“一事一议”原则,踊跃投工投劳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加强饮水安全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3、组建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用水管理。
4、建立农村饮水维修基金制度,及时维护和修复饮水工程。可按从用水户收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解决农村供水工程建后“无人管、无钱管”的问题,保证工程持续长效运行,为不断发挥工程效益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5、建立运行管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探索农村供水工程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拍卖经营权等方式,切实提高工程使用效益。
6、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建立村级水管员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7、合理的提高水费价格,有效利用经济措施对水资源进行调控。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十二
为了推动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安全饮水工作水平,按照2018年协商工作计划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于10月10日至17日,先后深入夜村、腰市等6个镇办13个村、5个移民安置点和1个供水公司进行了前期调研;10月22日,又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大荆镇集中供水点,夜村镇建芳利民供水站和何家塬供水点,通过现场查看、入户走访、听取汇报、面对面座谈等方式,对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进行了集中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016年以来,我区共完成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投资xx万元,建成各类供水工程xx处。其中地下水源xx处,地表水源xx处,设计供水能力xx万m3/天,供水范围覆盖全区xx个镇办,解决了xx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xx%,供水保证率达xx%。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民生工程,成立了以区长为总指挥、分管副区长为副总指挥,发改、财政、水务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指挥部,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配合。明确了组织领导、主体责任和部门协作职责,夯实了工作任务,划定了时间节点,强化了推进措施,为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区政府及职能部门坚持有利于利用水源、节约成本、建后管理和向饮水困难区、旅游景区、移民开发区、城镇规划区倾斜的工作思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与镇办村布局规划、移民开发区建设等规划的协调衔接,围绕全区脱贫攻坚总体部署,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科学合理地编制了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
三是注重质量,规范建设。为了建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区政府及水务部门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严把质量关,认真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严明制度,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和质量监管,设备采购及施工单位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做到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在工程建设实施中建立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质量监督站监管的质量保障体系,使安全饮水项目建设保证质量稳步推进。
四是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为了加强全区镇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保障供水设施正常运行,区政府先后出台了《xx区镇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xx区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使用办法》两个政策性文件,狠抓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目前,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单村供水工程由村民自主管理,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供水站管理的模式,合理核定供水价格,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效解决供水相关成本费用。同时,强化对饮用水的抽样检测,最大限度确保饮水安全,在将清水引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完成了百姓渴盼已久的方便安全用水愿望,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部门和镇办对饮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宣传贯彻《xx区镇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流于形式,广大群众对现行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投资机制等政策知晓率低,缺乏节约用水、水资源有偿使用和水源保护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业务人员和镇村干部定期学习培训少,政策法规执行力和业务能力提高慢,不利于工作有效开展;部分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对水费收缴有抵触情绪,水费收缴工作难度大,严重影响供水设施正常利用。
(二)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涉及量大面广,加之脱贫攻坚时间要求严格、任务不断加大,工程规划、设计前期经费缺乏。受客观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工程建设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村级经济普遍薄弱,饮水工程建设中的管床开挖回填以及工程占地等自筹部分难以落实。区财政对工程维修养护基金预算落实不到位,饮水工程抗灾能力差,工程水质检测费用无法落实。特别是一些移民集中安置点,因供水管道冻裂、损坏,无资金修复,导致住户无法正常用水,如松云和松沟两个移民搬迁安置点,设施维护、管理人员工资等费用都由当地政府买单,管护资金缺口大。
(三)水质安全无保障。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是以村或以组为单位分散式供水为主,集中供水的模式相对较少,水源点多面广,管护能力差,水质保障压力大。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和面源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饮用水源环境差;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范围、设施、制度建立不到位。“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主体责任不明确,保障体系不健全,水质检测设备、人员配备不到位,检测业务水平低,水质检测不经常、检测数据未公开,饮用水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四)建后管理滞后。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水厂只由1至2名周边村民管理,管理水平低,服务跟不上,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运营管理中,除集中供水外基本实行村组干部义务代管,自流饮水不收费、打井抽水只收取用电费用,没有建立健全管理人员选聘、培训持证上岗、绩效考核,初期运营维护风险化解,合理水价补偿机制,导致饮水工程后期管理不规范,设施维护不及时,停水、无水现象时常发生,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提高认识,扎实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xx区镇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xx区镇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使用办法》、《xx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条例》等农村安全饮水政策,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用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饮水安全、节约用水和水资源有偿使用的科普宣传,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饮用水安全意识。加强对基层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加大区级财政预算和资金整合力度,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水费收缴制度,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提升和管护中存在的前期规划设计经费、工程建设配套、工程后期维修养护资金拨付不到位,水质监测经费无保障等问题,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三)多措并举,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加强源头保护,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落实保护措施。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尽快成立我区水质监测中心,探索建立农村安全饮水保障系统,努力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监测全覆盖,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水源地巡查制度,通过定期巡查、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加大对水源保护的执法检查力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常态化管理。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消除农村面源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坚持水质定期取样检测,公开检测数据,建立农村水质状况档案,确保水质干净卫生、安全达标,让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四)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区水务局及相关部门要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上下功夫,创新社会化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健全绩效考核、风险化解、水价补偿等管理机制,抓点带面,着力解决重建轻管的突出问题,形成责权利明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供水管理网络和分类管理制度,探索采取承包、租赁、委托管理、设立公益岗位等形式,不断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对规模以上供水工程,可推行企业化运行管理模式;对小型供水工程,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实现维修、管护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对分散工程,由农户自行管理,水务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逐步建立农村安全饮水长效管理机制。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十三
“十一五”以来,我镇共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18处,累计投资27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8万元,群众累计投工 19586个, 改善和解决了20个村民小组2090户8360人和10017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其中,2015年建设农村干部饮水工程9处,总投资130万元,涉及7个村,共有3200人/3120头受益。通过工程项目建设,全镇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人力、物力、财力,减轻了农村负担,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的建成,进一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经济效益方面。一是节约了劳动力。全镇实现人畜饮水安全农户为2090户,按每户每年投入挑水劳力100个工计算,每年可节约劳力20.9万个工日,按每工创造劳动力价值20元人民币计算,每年节省劳动力所创造的劳动力价值为418万元。二是节约了医疗卫生费用。受益群众饮用到清洁卫生水、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按每年每户节约医疗卫生费用50元计算,节省医疗卫生费用开支10.45万元。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为切实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镇人民政府始终把人饮解困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做到早布署,早安排,成立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分片包干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人饮解困工作稳步推进。
2
(二)加大宣传,积极组织发动群众。为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积极强化宣传工作,着力从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等方面向群众进行宣传,并充分依靠基层组织,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办法,在规范“一事一议”制度,保障村民决策、管理、监督等民主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指导、资金引导,走民办公助的路子,积极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了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来。
(三)积极做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规划,多方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为确保全镇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得到上级政府和单位的支持,镇人民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做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规划,多方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为全面推进人畜饮水项目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的保护措施,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实施方案后,由工程审核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再签订施工合同进行施工。每件工程都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把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作为技术管理的中心来抓,将施工操作的规范规程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在施工的关键环节上,工程技术人员实行全天候值班,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在施工的一般性环节上,工程技术人员采用临时抽查的办法保证施工质量,按照相关要求,对抽查不合格的工程,要求施工队坚决返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县水利局和相关单位组成督查组、对工程质量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在管材使用上,采用统一招标购进,确保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五)严格报批程序,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农村人畜饮水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按照项目的财务管理要求,中央预算内资金,省级补助资金、市县配套资金、群众自筹资金,均实行专户专存,专帐管理、实行报帐制,确保做到不占用、拉用、挪用,确保把每分钱用在工程建设上,使其发挥应有的工程效益。
会、受益村组代表、施工队组成初验小组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由镇水利、财政、经发办等单位组织验收组对工程验收,然后交付受益村组使用管理。
(七)建设与管理并重,强化后续管理。项目建成验收后,为保证工程长期发挥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采取相应的行政、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制定工程管护及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转。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策文件的规范和支持。
四、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
(一)“十二五”规划情况
我镇结合实际情况,对“十二五”期间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进行规划 ,规划涉及8个村37个项目,工程完工后可解决18000人/20000头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二)2011年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开展情况
一是抓好兴隆的杨柳、古房子两处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
二是继续加强对已建工程的后继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三是是切实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加强对水源保护工作的调研,明确保护工作的重点区域和工作措施,研究制定和不断完善水源保护相关政策。
四是认真搞好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利信息支撑和保障。
五是加强水利部门技术力量建设,提高全镇水利建设的综合服务能力。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安全可靠的农村饮用水直接关系农村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调研,对部分已经建成的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情况以及部分农户饮水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现有工程的运行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几年将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的长效机制迫在眉捷。
一、我县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调查
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国土面积2398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流域1856 平方公里,淮河流域542 平方公里。据统计,全县大小河流共900余条(其中集水面积8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6条),河流总长11000㎞,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河流长度4.6㎞。全县现有在册灌溉水库67座,山塘7714口,大小堰渠14912条,各类防洪堤岸3565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309处,总装机12.8万千瓦水电站150座。
总体来说,我县水源丰富,雨量充沛。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交通不便、文化经济比较落后的深山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
地面水多采用河水、溪流及水库水。河水、溪流流速及
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山区箐沟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而水库水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农村人畜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
采用地下水时,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情况有关。因为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水质较好,常含与地层有关的某些化学元素。
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若干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饮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农村人畜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河水、溪流、水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水才是最安全的呢?我们得了解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二)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坎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15),共规定了106项水质标准,并将它们分成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四组。水质标准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
1、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水的感官性状包括
浑浊度、臭和味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上对人体无不良刺激。
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
2、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铝、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
3、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为群众供应卫生的水,是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另一主要目标。
4、水的放射性指标。
三、农村饮水安全应有长久之计
(一)统筹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
应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特点,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阶段性目标。经济发达地区,要依靠地方财力,尽快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与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相一致。
(二)防治并重,完善相关体制。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造成水量不足,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中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的饮用水。同时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三)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方案。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水源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选择水源,优质水源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应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并尽可能适度规模,供水到户;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比较低的地区,供水系统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农民可建分散式供水工程。
(四)建管并重,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
为管好用好工程,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要让用水户广泛参与,征求他们的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方案。在工程开工以前,要求明晰所有权、落实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水价和收费办法及服务体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五)扶持引导,多渠道筹资。
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资金筹措计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事关亿万农民基本生存,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所需投资多,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我国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以上是我们初步形成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要把这项工作做好,还要靠多方面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十四
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本。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8%的疾病是由饮水不安全造成的,每年因饮水得不到保障而死亡的人数超过800万。因此,保障饮水安全尤其是农村饮水安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更是切实解决当前民生突出问题的具体行动。本次选取关于包联乡镇xx镇饮水安全问题作为调研课题,通过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与xx镇班子调研座谈,走访入户等实地考察、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户人,其中存在饮水困难的人口有人。易地扶贫搬迁万户万人。县委、县政府按照“全域安饮”的指导思想,20xx年以来,全县整合各类扶贫资金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于巩固提升17个乡镇集镇水厂,解决了269个村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困难问题。通过建设饮水工程,使农村群众饮水的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
xx镇辖18个村240个组,截止20xx年底全镇年报农业人口8319户人,其中贫困户2759户6968人,全镇共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64处,搬迁贫困户1558户3641人。
跨村连村水厂或整村覆盖单村水厂8座;
集中供水工程21处;
为分散居住的农户发放管材4万多米。
截止目前,全镇99%以上的农户都吃上了自来水,国家投资建设的饮水工程供水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精准扶贫安置点和非易地搬迁贫困户供水保证率到达100%,全镇村村选配了管水员对已建成通水工程进行管理,xx镇饮水工程建设规模数量、工程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都位居全县前列。
同时,农村公路提档建设对沿公路边铺设的管网破坏很大,需要县一级层面整体协调。
xx镇大部分存属于山区,普通水表防冻效果较差,安装防冻型智能水表费用较高,增加了全镇水表安装普及工作难度。
3.用水管理队伍问题。目前,管水员虽然配齐了,但业务能力还比较低,且由于计划安排的公益岗还没有到位,水费也没有征收,工作积极性也参差不齐。
4.节约用水意识问题。根据了解,农村群众习惯免费用水,节水意识还没有养成,浪费用水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水较偏远的村,对安装水表和计量收费有抵触情绪。
5.政策法规保障问题。缺乏法规授权的处罚措施,造成监管难度大;
同时难以在公共资源经营上保障“以水养水”的正常运营。
在经费保障上,县政府及水利部门把饮水补助经费纳入预算草案和按预算划拨到乡镇,由乡镇统一考核、统一发放,让管水员村村有,收入稳,管长远。同时加强对基层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水费征收按照“群众可负担、以水能养水”原则,由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程序,实施阶梯式水价。事实上,只要农户安装水表、用水计量收费,都能够达到供求平衡、人水和谐。
(三)建立长效机制,饮水安全“有效管”。尽快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从政策、资金层面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从法律授权方面明确具体处罚措施,保护和管理好饮水安全工程,确保长效运营机制。
一是建立责任明确的监管责任机制。
县政府负责组织领导、制度保障,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和部门管理职责分工;
乡镇(场、区)政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监管,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协助做好辖区内供水设施维护;村委会配合做好村内供水设施维护、水费收缴等工作。
二是建立价格管理制度。县物价部门制定水费指导价,各地根据维护成本、管水人员工资等因素,合理制定水费征收标准,强化信息公开,让群众“交明白费,用放心水”。
三是建立维护专项经费制度。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项维护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落实运行维护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补助重大维修、水费收入难以保障正常运行等,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高效运行。
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疾病传播,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十五
水是生命之源,是民生之本。据统计,发展中国家8%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饮用水引起的,全球每年有800多万人死于不安全的饮用水。可见饮用水安全对于保障和改善人民健康的重要性。为了全面掌握全县农村群众饮水现状,促进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顺利进行,我们深入乡镇,实地考察了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水利局和乡镇关于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说明。总结了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我县有22.4万农村居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健康。我县农村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地下水丰富。在我县农村饮用水源中,水质不容乐观,部分村庄水质受到铁锰竞价和水污染的影响。
从20xx到20xx,饮用水安全项目5个,分别为20xx、20xx、31、49、35个。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均从地下水源井取水,取第四、第四水源,水量充足,但部分村庄铁锰水质超标。截至20日末,我县已解决高氟水、污染水、锰铁超标等农村饮水不安全村325个,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25个,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7.5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到目前为止,由于村庄小、分布分散、地方配套资金多,县内部分农村尚未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
由于自然灾害、建设资金和维护资金不足、建设后管理不善等原因,一些饮用水安全项目被停止。现有xx0饮水安全工程已停产,其中:20xx冻结层深度达2.6米,造成46个管网冻结;动力设备配套资金不足;铁和锰的水质超过45;管理工作不到位,运营资金不足,农民有小深井等等。只有2个xx项目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全县农村安全饮水人数不足x x万人,占农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总人数的80%,占全县农村常住人口总数的62.5%。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利用率逐年下降。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建设责任。加强领导是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保证。该县专门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领导小组,将农村饮水安全纳入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县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县长为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制。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水利局、扶贫办、卫生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密切配合。项目区内各乡(镇)农场是项目实施的主体,乡(镇)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乡(镇)主任为项目负责人。根据县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的顺利实施。
(二)努力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长期社会系统工程。县政府和水利部门通过制定规划、加强管理、搞好服务、发动群众,多年来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工作重点,先后解决了全县285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三)严格项目管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其实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多年来,县政府和水利部门千方百计积极包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使各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利用好国家和省级专项补助资金,按要求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动员受益者积极自筹资金,有效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对规划设计审查、施工队伍选择、建筑材料设备采购、工程质量监督、工程竣工验收等进行全方位监督,确保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
(1)新项目自筹资金难度更大。20xx年以来,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大工程建设力度,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饮水工程是根据村庄人口分配资金的。我县农村人口少,村落相隔较远,增加了自筹资金的数额。我县乡(镇)村财力不足,使得在建项目难度加大。
(二)农民有误区。
第三,有一些人不知道安全饮用水的重要性,不关心农村饮用水的问题和危害。农民的这些误区和观念滞后,制约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发展。
(三)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重视不够。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主要由乡(镇)田间协调申报和水利部门组织实施。项目建成后,乡(镇)农场和职能部门普遍认为项目已经完成,对后期管理运行没有过多的指导和干预,缺乏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导致农村安全饮用水项目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大部分简单交给村集体管理,管理多元化,没有统一良好的运输和管理机制。在村级财力不足、精力有限、乡(镇)农场和职能部门支持不足的情况下,已建成的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正逐年走向半瘫痪或瘫痪。
除上述因素外,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设计、施工等问题,部分供水管道埋深不够,不能完全抵御严寒,导致冬季出现冰冻现象,无法供水;有些村庄无法实现全天候供水,只能定时供水。农民经常错过供水时间或需要在家里留专人储水,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有的村小,分散,缺乏自主经营的资金。
(一)项目利用率低,部分项目停建。20xx—20xx,我县建成饮用水工程285个,其中正常运行202个,不运行或无法运行83个。
二是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提水设备或管网损坏,无人管理,无人组织维护;
三是,20xx年冬天,我们县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冻伤。在20xx—20xx,本工程安装upvc管的给水管网因冻结管膨胀开裂无法运行,只能更新改造管网。
四是20xx年前建成的项目老化严重,年久失修,缺乏自筹重建资金;
六是,由于缺乏自筹资金,一些项目没有完成。
(二)资金短缺,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项目建成后,移交乡(镇)村管理。由于村里财政困难,无法筹集启动资金,工作无法开展。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有一定比例的国家投入、省级配套资金和县级以下配套资金。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对于这种带有公益性质的项目,没有一定的管理费作为保障。第三,管理人员的薪酬难以维持。目前,我县管理人员的薪酬主要来自供水的差价。在目前用水量低、水价低的情况下,项目难以维持运营。
(1)对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饮用水、节约用水和健康用水意识,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教育农民牢固树立水是商品的意识,不断提高项目效益,从点及面广泛宣传,加大安全饮用水工作的宣传力度,促进项目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第二,加大项目资金力度。利用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投资逐年增加的有利时机,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建立财政投入与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系,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加大项目和资金力度。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由政府支持,社会吸引,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多种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第三,做好工程建设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前,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环境、气候和土壤条件,既要满足当地农民用水需求,又要保证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提高利用率。
四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民生工程,工程质量关系到农民健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规划设计要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水源和供水形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保证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后期管理要保证良性循环。在施工中,要不断完善监理制度,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二)对项目运行维护的一些建议。
首先,建立水质监测系统。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监测,安排必要的资金,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是完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已建安全饮用水工程的有效管理模式,克服过去“重建光管”根据& other修复项目,明确产权,核实合理水价,为一方服务。目标,根据项目管理运行情况,建立统一管理机制,理顺产权关系,确定供水工程所有权、管理站、技术档案、水源保护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建立日常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成立专门机构,投入一定的维修资金。加强对已建项目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以适应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不断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农民饮用水安全,真正达到项目良性运行的目的。
在管理上,可以参考有线电视或者电力的管理模式。管理责任主体是乡镇水管站,管理维护费一站式。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弥补小村庄、人口少、运营费用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减少人员费用,增加水管站的工作费用。同时,水管站依托上级职能部门,便于协调。此外,还可以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管理。采取个体承包或租赁等经营方式。同时,考虑到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具有公益性的特点,不能完全市场化,也不能以盈利为导向,因此,在规范水价的前提下,政府只保留一部分收费作为饮用水安全运行维护专项资金。大型维护和改善项目应在城镇和村庄的协助下进行。个体承包或租赁经营的好处是从管理到经营都很容易被群众接受,便于群众监督,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十六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4月13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人大代表深入到刘家集乡、江集镇、旧城镇,对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走访了部分群众,并听取了县政府及县水务局的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20xx年以来,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职能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辛苦自不必说,成效比较明显。几年来,共投资1.76亿元,建水厂63个,分布在18个乡镇,158个行政村,解决了近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参加调研的委员们和人大代表甚是满意,具体表现在:
1、在规范管理上有新招数,建章立制,规范操作,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利辛县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
5、在保证饮水质量上有新举措,适时化验,注重供水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吃的是“放心水”、“健康水”。
综上所述,县政府及职能部门经过几年的辛苦,上下同心,众志成城,为我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建立了规章制度,培训了专业人员,创新了管理方式,保障了特殊人群供水所需经费,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现在我们可以自信的说:良好的开端已有了成功的一半。
纵观存在问题,实际就是两种原因,一种是主观原因,一种是客观原因。
从主观上说,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表现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要性、急迫性认识不够,国家投巨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吃上健康水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备条件之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如:
1、站首用地协调困难;
2、供水管。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十七
校车交通安全管理不仅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更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与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加强农村学校校车交通安全管理,今年以来,xx公安分局交警部门牵头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区农村地区对农村各学校、幼儿园校车进行调研。经调研发现,xx区农村校车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针对存在隐患,交警部门从治标治本入手,找出问题症结,积极为学生构建和谐、有序、安全的交通环境。
目前,xx区农村接送学生车辆主要有三种:一是学校自购并自行聘请驾驶人员接送师生车辆;二是私车运营接送师生;三是极少数小型货车接送师生。涉及xx(车5辆、幼儿园三所)、xx(车2辆、幼儿园1所)、xx(车2辆、幼儿园1所)、xx(车11辆、幼儿园9所)、xx(车3辆、幼儿园2所)、xx(车5辆、幼儿园3所)、xx(车2辆、幼儿园2所)、xx(车3辆、幼儿园2所)、xx(车6辆、幼儿园3所)九个乡镇,共39辆车(其中微型车38辆、轿车1辆),26所幼儿园。其中,大部分校车是私人经营的小型面包车,有的使用年限较长,车况极差,车身严重老化,车辆管理随意,监督缺失。
1、接送学生车辆车况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一是农村幼儿园为了招揽学生,提供接送免费服务,但为降低成本,选择使用低廉、车况差、甚至是濒临报废的车辆接送学生;二是农村学生居住地较为分散,上下学距离学校较远,客流单一而且固定,且时间都集中在早晚,导致手续不全、车况差、驾驶人素质低的不法校车便趁虚而入,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是普遍现象。
2、宣传不到位。由于农村地处复杂而又偏僻,虽然交警二大队经常组织民警进村入户进行宣传,但仅仅靠交警部门一家孤军奋战无疑是杯水车薪,很难从根本上形成对不法车主或群众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3、管理盲区。农村校车的车主多为当地人,存在运营道路熟、人际关系熟等特点,交警下乡开展整治行动,就与民警打起“游击战”,加之警力不足,导致整治行动成效不明显,使不法校车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根治。
4、责任不明。就目前的管理职能上看,教育、学校、运管、交警等部门,都只在一定程度上对校车拥有部分管理职能,究竟应该谁来提供,谁来保障供给,没有明确的责任部门。造成了谁都管,谁又都管不了的“踢皮球”现象。
5、发展失衡。因全区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和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公交服务水平较低,导致城区学生可以通过公交车上、放学,但延伸不到边远农村满足中小学生交通出行的需要。乡村客运因其局限性,不能到达每位孩子的家门口,且价格较高,农村学生无力承受,导致地处边远农村学生选择乘坐不法校车上、放学。
1、宣传为先,形成气氛。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为载体,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工作方式深入学校和农村,结合交通事故案例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采取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等方式和途径,全方位开展各种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提高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使其充分认识到乘坐黑校车的严重危害性,从思想上巩牢安全防线,使隐患车辆没有生存“土壤”。
2、健全机制,各负其责。乡镇教育、安全主管部门和学校、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内部交通安全责任制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做到部门与学校、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庭层层签定交通安全责任状,教育学生自觉不乘坐、家庭不租用无牌无证、报废、拼装的“黑校车”。
3、高度重视,加强联系。交警部门联合教育、学校、运管等部门,共同把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工作纳入当前重要工作来抓,实行层层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局面。
4、全面摸查,掌握情况。与教育部门对辖区运载学生车辆逐一排查,逐一核对,逐一登记,逐一建档,做到底数清、 车辆隶属明晰、驾驶人情况属实、运营时间和线路清楚、安全隐患有数。
5、加强管控,形成压力。根据农村校车的行驶路线、运行时间,有针对性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巡逻管控力度,依法从严查处车辆超员、超速、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报废车、拼装车、货车等车辆违法接送学生现象,形成严管、严控、严防的高压态势。
6、部门合作,形成合力。加强与教育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强协作,不间断地加大对农村偏远乡镇中小学校、幼儿园接送学生的不法校车的督查力度,发现一辆,查扣一辆,决不姑息迁就。
7、严格把关,源头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对校车技术状况进行彻底的安全检查,车辆技术状况不符合安全行车标准的,坚决不准上路;划分责任片区,加大对无驾驶证驾驶校车、没办理运营手续、报废车拉载中小学生的违法校车,坚决予以取缔,不留隐患。
8、加大投入,构建和谐。加大对区委、区政府的汇报力度,降低校车入户的门槛,对合法运营的校车给予优惠政策,保证合法营运的校车以最低运营成本。同时,增加校车数量,使农村学生能乘坐安全、舒适的合法营运校车。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十八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发展和国家“摩托车汽车下乡”政策的实施,农村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将迅猛增加。而农村落后的交通观念、低等级的道路条件现状还难以在短期内改变,防范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加强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是摆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公路发展迅速,国家发展内需政策必将促进农村道路更快发展,县乡村道路通车里程在快速增长且道路等级也在不断提高的同时,随之隐藏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也不断加大,“汽车下乡”必将成为农村新一轮发展的动力,但是也将给农村道路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新增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道路等级较低设施不全,各种交通方式混行严重。近年来,由于“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使农村道路网络四通八达,我小河口交警中队辖区乡村通车公路已达330多公里,且均是坡陡弯急、路面窄,路面差的道路、许多路段标志、标线、交通警示牌依然不齐全,存在无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光板路,且大多数道路宽度只有5米左右,路面相对较窄,造成行人、各类非机动车、机动车无法分离,出现混行路面并交会困难。这些不仅给农村交通安全带来潜在性的危害,也给管理带来困难,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处于更严峻的时期。
2、新车发展迅猛,旧车安全技术状况依然堪忧。目前,正在实施“汽车下乡”政策,轻型载货汽车、微型客车、摩托车均在经济补贴范畴,加之“十天高速”“襄渝二线”多个标段在我县境内施工,带动了新一轮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新车的增长和旧车的替换是一个长期过程,辖区群众出行以摩托车、低速货车作为代步工具,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解决;部分乡镇大量摩托车、低速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等从事采石或货物运输业、非法载客等现象难以根除,绝大多数旧车安全技术状况很差,且由于诸方面原因,存在相当数量的车辆未能上牌上证和检验审验,有的旧车在交易中没有办理法定手续,一旦肇事,极难查究,给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安全隐患。
3、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警力严重不足。农民为尽快的脱贫致富,大量购置了低成本的摩托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和一些“二手车”、报废车、拼装车,这些车辆技术状况安全性能较差,无牌无证现象严重,给交通安全留下严重的隐患,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利因素,加之乡村道路的安全管理警力严重不足使管理矛盾更显突出。
4、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综合管理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未得到社会及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足够的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容易被忽略,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化综合管理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交通管理部门单打一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贫乏,交通安全及相关法制意识不高,造成承受着交通事故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损失。
1、坚持依靠政府和发挥主力军作用相结合,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由“部门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进而转化为“全民行为”。坚持依靠政府和发挥主力军作用相结合,在深化新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网络化”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格局。推动新机制向部门和乡镇延伸,将交通安全责任拓展、覆盖至乡村、学校及有关部门,协助乡镇建立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交通安全责任制,使道路交通安全层层有人抓、有人负责。
2、坚持路面执法与源头管理相结合,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大力整治农村道路交通秩序,遏制交通事故新的增长点。主动参谋,不断改善农村道路的通行条件,不断强化源头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道路交通事故隐患。全力构筑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系统推进农村交通安全各项制度的落实,大力做好源头管理工作,要始终坚持加大路面执法的力度,从重处理严重违法行为,杜绝重特大事故和减少小事故的发生。
3、由政府牵头,组织多部门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全力预防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要不定期的组织公安、交通、农机、工商、安监等部门,适时开展各类专项整治,从严查处农用车、摩托车等违法载人行为。要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在解决突出问题上见成效,把工作的重心始终放在长效管理上,并找准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这样有利从“应急式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从人力“粗放型管理”向科学“集约型管理”转变,这是走出困境和实现交通管理工作长效化的必经之路。
讲清违法行车、违法载人等造成事故对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害性,让群众都来关注交通安全,都来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交通管理工作者的良好氛围,更好的服务“汽车下乡”政策的全面落实。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十九
“十一五”以来,我镇共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18处,累计投资27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8万元,群众累计投工 19586个, 改善和解决了20个村民小组2090户8360人和10017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其中,2015年建设农村干部饮水工程9处,总投资130万元,涉及7个村,共有3200人/3120头受益。通过工程项目建设,全镇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人力、物力、财力,减轻了农村负担,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的建成,进一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经济效益方面。一是节约了劳动力。全镇实现人畜饮水安全农户为2090户,按每户每年投入挑水劳力100个工计算,每年可节约劳力20.9万个工日,按每工创造劳动力价值20元人民币计算,每年节省劳动力所创造的劳动力价值为418万元。二是节约了医疗卫生费用。受益群众饮用到清洁卫生水、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按每年每户节约医疗卫生费用50元计算,节省医疗卫生费用开支10.45万元。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为切实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镇人民政府始终把人饮解困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做到早布署,早安排,成立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分片包干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人饮解困工作稳步推进。
2
(二)加大宣传,积极组织发动群众。为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积极强化宣传工作,着力从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等方面向群众进行宣传,并充分依靠基层组织,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办法,在规范“一事一议”制度,保障村民决策、管理、监督等民主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指导、资金引导,走民办公助的路子,积极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了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来。
(三)积极做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规划,多方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为确保全镇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得到上级政府和单位的支持,镇人民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做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规划,多方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为全面推进人畜饮水项目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的保护措施,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实施方案后,由工程审核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再签订施工合同进行施工。每件工程都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把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作为技术管理的中心来抓,将施工操作的规范规程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在施工的关键环节上,工程技术人员实行全天候值班,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在施工的一般性环节上,工程技术人员采用临时抽查的办法保证施工质量,按照相关要求,对抽查不合格的工程,要求施工队坚决返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县水利局和相关单位组成督查组、对工程质量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在管材使用上,采用统一招标购进,确保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五)严格报批程序,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农村人畜饮水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按照项目的财务管理要求,中央预算内资金,省级补助资金、市县配套资金、群众自筹资金,均实行专户专存,专帐管理、实行报帐制,确保做到不占用、拉用、挪用,确保把每分钱用在工程建设上,使其发挥应有的工程效益。
会、受益村组代表、施工队组成初验小组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由镇水利、财政、经发办等单位组织验收组对工程验收,然后交付受益村组使用管理。
(七)建设与管理并重,强化后续管理。项目建成验收后,为保证工程长期发挥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采取相应的行政、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制定工程管护及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转。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策文件的规范和支持。
四、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
(一)“十二五”规划情况
我镇结合实际情况,对“十二五”期间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进行规划 ,规划涉及8个村37个项目,工程完工后可解决18000人/20000头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二)2011年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开展情况
一是抓好兴隆的杨柳、古房子两处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
二是继续加强对已建工程的后继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三是是切实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加强对水源保护工作的调研,明确保护工作的重点区域和工作措施,研究制定和不断完善水源保护相关政策。
四是认真搞好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利信息支撑和保障。
五是加强水利部门技术力量建设,提高全镇水利建设的综合服务能力。
一、水的认识 1.饮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健康生活离不开安全,干净的饮用水。饮用水是指可以不经处理、直接供给人体饮用的水。水是体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细胞、组织液、血浆等的重要物质。水作为体内一切化学反应的媒介,是各种营养素和物质运输的平台。
2.水的种类 水根据自身的硬度首先分为软水和硬水两种。
水的硬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的盐类物质的含量,也就是钙盐与镁盐的含量,硬度单位是ppm,1ppm代表水中碳酸钙含量1毫克/升(mg/l)。低于142的水称为软水,高于285ppm的水称为硬水,介于142~285之间的称为中度硬水。雨、雪水都是软水,江水、河水、湖水,属于中度硬水;泉水、深井水、海水,都是硬水。
硬水通常对于健康并不造成直接危害,但硬水中由于含有比较多的钙盐,因此,我们用来烧水的壶,特别容易出现水垢,水垢的沉淀主要是碳酸盐类,还有镁盐类,这样的盐类,进到肠道里面如果部分被分解,还会成为部分人的常量元素;如果不能溶解和分解的话,会随粪便排解出去,不会对身体有特别的影响。
但是,如果存在水垢,就会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因此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如果一个人有结石症,而且又是钙结石的话,如果喝硬水多了,就会加重病情。
饮用水包括干净的天然泉水、井水、河水和湖水,也包括经过处理的矿泉水、纯净水等。加工过的饮用水有瓶装水、桶装水、管道直饮水等形式。
自来水在中国大陆一般不被用来直接饮用,但在世界某些地区由于采用了较高的质量管理标准而直接饮用。
一般将经过煮沸的饮用水称作开水。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陈代谢的必要媒介。人体每天消耗的水分中,约有一半需要直接喝饮用水来补充,其他部分从饭食中直接获得,少部分由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成人每天大约需要补充水分1200毫升左右。
3.水的分类
自来水: 就是家里水龙头中的水,主要来自地表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库等,还有地下抽上来的水。这些水里漂浮着许多虫卵、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此外,还有一部分重金属及人为加入的氯,长期限饮用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
1
我们可以通过煮沸、沉淀、过滤等提高饮用水的质量。
纯净水:商场里有很多的纯净水,消费者非常的认可,那么,纯净水为什么会畅销呢?这些纯净水的成因有关系。纯净水是指水分子的电荷因为电子数目的变化而被中和后得到的水,在去离子过程中,一些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镉、钡、铅、镭等)、硝酸盐,以及矿物质(钙、镁)也被除去了。
矿泉水:就是天然的泉水,泉水是指自然溢出地表、未经加工的地下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由于水源的不同,矿泉水的矿物质含量也会不同,在治疗疾病时应仔细选择含所需矿物质多的矿泉水。
蒸馏水:是将水煮沸汽化,再冷凝而得到的水,在汽化过程中,水从细菌、病毒、虫卵、污染物、化学物质、重金属中分离出来,有效地净化了水质。在人体中,蒸馏水能将细菌及组织所排斥的矿物质排出体外。营养师认为:蒸馏水才是真正最安全的、最适宜的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家庭自制。再添加一些喜欢的调味品,蒸馏水便成为一杯可口的饮料。
二、农村饮用水安全总体状况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和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这主要与农村人口分布松散、生活习惯不同等特征有关,也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供水成本不同等原因有关。这样一些特点,使得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困难很大,同时亟需解决。 1995年,我国的淡水资源使用总量为4600亿立方米,占淡水资源总量的16.4%。其中,农业用水量占了87%,工业用水量占了7%,生活用水量占6%。《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指出,我国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93%,占农村人口的89%。总计,同年我国使用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饮用水要求标准的提高,同时由于污染等造成的原本安全的饮用水现在变得不安全等原因,据统计,我国现在还有3亿多人口的饮用水不安全。有资料表明,到2004年,我国还有33%的村庄没有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到50%。
2.3%,直接饮用其他水源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12.7%。在前三种水源中,去掉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实际上有安全饮用水的农户占总户数的62.7%。
到2015年年底,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还有约2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需
要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高氟、高砷、苦咸水等水质问题仍然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取水不便、水量不足等问题在部分地区依然未得到全部解决。
三、家乡饮水状况
全村共调查了三组,三组中随机调查了50户人,其中饮用自来水的7户中,有6户住的是老年人。饮用桶装水的有38户,其中老年人有12户。安装净水器的有5户,其中没有老年人。老年人户数共18户。全村大概有500多户人家,普及率为10.00%以下。
由以上数据可知饮用自来水的家庭占14.00%,饮用桶装水的家庭占76.00%,安装净水器的占10.00%。饮用桶装水的家庭最多。
自来水,就是家里水龙头中的水,主要来自地表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库等,还有地下抽上来的水。这些水里漂浮着许多虫卵、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此外,还有一部分重金属及人为加入的氯,长期限饮用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桶装水,又称矿泉水,就是天然的泉水,泉水是指自然溢出地表、未经加工的地下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由于水源的不同,矿泉水的矿物质含量也会不同,在治疗疾病时应仔细选择含所需矿物质多的矿泉水。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益处。净水器,所谓家用净水器就是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的饮水装置。有以下几个功能:1、净化:能有效滤除水中泥沙、铁锈、重金属及余氯等,同时去除水中异色、异味、细菌、病毒等,可以达到直接饮用。2、矿化:使水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量,保持体内营养平衡。3、磁化:使小分子团水更加稳定、排列有序并具有信息记忆功能 ,增加大量可被人体吸收的氧气。4、活化:能改变水分子结构,使大分子团水变成六角小分子团水,也叫细胞水,可以迅速与细胞内部及其周围的分子团相互作用,将营养物质输入细胞内部,并把有毒物质带出。提高氧气含量2.7倍,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具有超低的氧化/还原电位(-150mv—-350mv),有效地消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人体衰老。5、弱碱化:调节水的ph值,使其呈弱碱性,平衡人体细胞液体的酸碱度,改善人体健康。(据调查,70%的疾病都发生在酸性体质的人身上,而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血脂患者,都是酸性体质。因此,医学专家提出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长期饮用此水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因此,在我所调查的区域家庭饮水总的来说较为安全,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一半是饮用自来水,他们的饮水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隐患,对身体非常有害。
四、影响农村饮用水的原因
2.从农民自身因素来看:农民的健康意识、舍不得花钱的小农意识、祖辈遗留的世俗习惯,导致农民对生活饮用水的认识和关注、重视程度不够。
3.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运营管理不规范。在已经建好了的农村,因是多方投资建设的水厂,比方说村民自己投资一部分,政府、事业单位、私人投资等,出现了多方管理或多不管的情况。
4.水质检测问题突出,国家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制度不够完善,基层卫生部门缺乏操作依据,此外还有水质检测费用缺乏保障。
5.还有些地方因地质问题而缺乏或含有某钟矿物质引起的病,如牙发黑等或水环境问题而引发一些像血吸虫病的地方病。
6.用水价格太贵。农民为了节省开支,干脆直接饮用自来水,特别是老年人。
五、农村安全饮水的建议和意见
1.从农民着手。引导农民转变陈旧观念,提高农民用水安全意识,向农民大力宣传用水标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相关性,自觉参与到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行动中。
2.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加强政府对农村安全用水的管制,政府引导改善农村用水,帮助农民建设一个好的用水环境。对建在农村的污染大、规模小、设备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的企业或工厂进行关停并转。政府不仅要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用水量,而且要履行好政府职能,控制水价。逐步建立城乡区域供水体系。
3.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由政府派遣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对农村用水进行定期检测。
4.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科学规划农村排水系统,建立农村生活用污水处理厂。加大保护水源的力度,肃清源头污水。
5.因老年人无力去换取桶装水,建议提供免费为老年人送桶装水。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受自然和经济,社会等条件制约,我省农村居民饮水卫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首先具体表现在水资源污染加剧。由于缺乏必要的排水设施,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水污染。其次是地下水开采过度。在我省广大农村,由于地表水资源无法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地方把目光投到了地下从而导致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倡导保护水环境”为主题,深入榆中农村,调查农村饮用水问题。 摘要:针对榆中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饮水发展的整体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建议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建康、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和生命安全的提高与保障。改善农村饮水条件,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刻不容缓。
1、饮水不安全原因
榆中县条件十分严酷,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60mm,而多年蒸发量达1800mm,是降水量的6.80倍。农村人畜饮水,都是从3个万亩灌区和10个小型灌区取用灌溉用水,然后灌入水窖或涝池备用,有条件的村民用漂白粉自行净化,大部分村民引水入窖后直接饮用。距离灌区较远的则抽取地下水、长途拉水或蓄积天然降水饮用。全县共有4镇3乡71个行政村,总人口17.2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40万人。饮水不安全人数为11.82万人,其中氟超标2.08万人,砷超标2.94万人,苦咸水1.11万人,饮用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未经处理的地表水人数5.36万人,饮用方便程度不达标的0.33万人。从全县整体来看,农村饮水不安全主要是水源污染,表现在黄河兰州西固至桑园峡上游段的工业排水中细菌学超标,兰州段桑园峡下游则检测出砷超标;部分引大水存在二次污染,细菌学超标;地下水则氟超标。
2、农村饮水安全发展思路
2.1 技术思路
2.1.1 针对不同的缺水原因,详细调查和搜集区域水资源资料,按照优质水源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的原则,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从水源地开始,控制好水质的安全,择优选择适宜的水源。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上多做研究、探讨,有所创新。以科学的发展观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1.3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搞好规划。水源水量充沛,在地形、管理、投资效益比、供水成本等条件适宜时,优先选择适度规模的联片集中供水。距离城镇供水管网较近,条件适宜时选择管网延伸供水。并尽可能按全日供水、供水到户设计。
2.2 投资思路
根据近年来农村饮水项目的投资办法,资金筹措仍应坚持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不变。但目前国家制定的补助标准相对较低,不适用于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应适当提高中央投资补助标准,视具体情况适量减少地方财政配套比例,同时要做好宣传,提高农民群众自费办水的积极性,鼓励群众以工代赈、以劳代资参与工程建设,落实自筹资金。
3、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建议
3.1 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体制 工程管护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管理上去了,工程才能充分发挥效益,才能体现工程的作用,否则建成的工程将失去它的作用和本能。所以工程建成后,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体制,使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是我们新建工程的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2 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工程建成后,要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确保供水工程管理权属和临时水价。真正达到“修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个合理水价,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并对建成后的供水工程,要求做到“六有”:有管理站、有技术档案、有水源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真正达到工程良性运行的目的。
行业化管理,使已建工程切实发挥效益,保障群众饮水;二是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以制度范围管理行为,以制度或办法管理工程,使工作有章可循,以制度保障工程良性运行,以制度约束各种活动;三是确定合理水价,发挥杠杆的调解作用,在确保工程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慎重考虑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既要让农民吃上安全水,也要让农民吃的起安全水,即有利于工程运转,可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四是强化责任主体,“三分建七分管”是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办法,建成是基础,管好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建管并举才能达到工程预期的目的;五是强化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树立为用户服务的思想。
3.4 建立科学有序的水质监测体系 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工程的良性运行,在工程建成后,要建立科学有序的水质监测体系,加强供水设施管护,严格操作规程,确保人民群众用水安全。
水是生命的源泉,饮用水更是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最密切相关的东西。农村饮用水的环境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安全健康,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事情。只有具有合理的农村饮用水制度才能保证饮用水的合理使用,保证农村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提醒人们合理用水,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努力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了解农村饮用水的环境,制定合理的农村饮用水制度。确保合理用水,让村民放心用水。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二十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但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维护正常与否、收费价格是否合理公开,更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全面掌握目前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情况,促进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委对全区范围内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供水价格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了我区xx-x5年10月以来陆续建成投用的66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这66处的设计日供水规模总量为25992立方米,解决和改善了23.8263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工程主要分布在23个建制镇70个行政村(居),其中通过建制镇供水企业扩容扩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个,实现独立供水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2个;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至xx-x年12月底共投入建设资金17982万元;工程属国有供水企业管理的有2个,属建制镇供水企业管理的有2个,属于原撤销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供水站(小水厂)管理的有13个,属村集体管理的有40个,属用水协会管理的有7个,属个体管理的有2个。
从调查的情况看,供水企业管理的饮水工程运行的情况要好于村集体管理的运行情况;供水价格除建制镇供水企业扩网扩容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外,均由管理机构自主定价,供水价格1-4.5元/吨,其中建制镇供水企业扩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价格2-3.5元/吨,行政村(居)独立供水的安全饮水工程供水价格1-4.5元/吨;取水水源主要来自溪河、水库、泉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制不健全,服务不到位。水价的制定未充分征求广大用户意见,水价制定随意性强,有不管用多少都要加底吨水现象。由于水价偏高,约20%的用户不愿意用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并出现了投诉信访现象。工程没有维修经费和大修基金保障,一旦主要设备损坏,就可能因缺乏资金维修而停止运行。
(二)水质难以保证。由于受制水工艺水平和缺少必要检测设备的制约,供水质量难以得到真正有效保证,水质只能“顺其自然”。有时管道维修恢复供水后,因管网高低起伏并距离较长,用水户在放水时有一部分数量较大的管道污水,这部分污水已进入用户水表计量,用户认为这部分污水不应该收费,部分远端用户反映强烈。
(三)农户普遍用水量少“抬高”了单位供水成本。由于受农户用水习惯和农村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户用水主要用于做饭、饮用等,或者只在缺水季节才饮用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据调查了解,大多数用户月用水量在4吨左右,这就造成整体用水量少,供水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水费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运行费用和管理人员工资。
(四)管网维护投入大。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农户居住分散,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管网分布范围较大,地形复杂,管网的运行维修难度较大,供水中的跑、冒、滴、漏难以及时发现,造成水损严重,增大了供水成本。
(五)缺少有经验的工程运行维护人员。目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维护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未经过相应的技能培训,缺乏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基本上不能满足有效运行管理的需要。维修维护水平低、管理方式粗放,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维修困难,就会出现较长时间停水现象。
三、建议意见
(一)健全基层管理服务机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政府投资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应提高群众的参与度。镇、村两级要完善农村饮水工程服务体系建设,镇政府主要负责组织领导、协调监管工作,村委会主要抓好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维护工作。行政村独立的饮水安全工程,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选聘有制水技能、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饮水工程运行台账,实行专款专用专管。安全饮水工程的水价、电费、维修费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向用户公示。
(二)建立运行维护保障机制。针对当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无有效资金保障运行的实际,应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顺利运行提供资金保障。维修基金和大修基金,要作为一种制度按时从水费中提取,同时政府财政每年可以安排或向上级争取一部分资金专户存放,统一管理,合理支取。实行优惠政策,建制镇水厂扩网供农村饮水的部分电价执行农民生活照明电价政策,减少电费支出,降低供水成本,减轻群众用水负担。
(三)理顺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价应按照“补偿成本、保本运行”的原则进行定价,为保证水价处于合理区间,可分为行政村独立供水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建制镇供水企业扩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定价两种定价方式。工程所在地镇政府和区价格主管部门应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价的监管,防止出现安全饮水工程供水过程中的乱收费和不合理水价现象。
一是行政村独立供水的安全饮水工程的水价制定。此类水价的制定,可采取在镇政府的指导下,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的民主议事规则,向用水户公开供水成本,召开用水户大会集体议定。
二是建制镇供水企业扩网的安全饮水工程的水价制定。供水管网由政府投资修建,交由供水企业管理维护。此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价可在建制镇水价的基础上优惠10%左右执行。
(四)强化群众参与管护维修。行政村独立的饮水工程也可以利用建制镇上的供水企业
的管理、技术优势实行联合维护维修;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维护,共同监督,积极参与用水管理,管网实行按户分片监管,保证及时发现供水中的跑、冒、滴、漏水现象,及时组织维修,减少水损量,降低供水成本。)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安全可靠的农村饮用水直接关系农村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调研,对部分已经建成的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情况以及部分农户饮水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现有工程的运行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几年将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的长效机制迫在眉捷。
一、我县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调查
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国土面积2398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流域1856 平方公里,淮河流域542 平方公里。据统计,全县大小河流共900余条(其中集水面积8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6条),河流总长11000㎞,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河流长度4.6㎞。全县现有在册灌溉水库67座,山塘7714口,大小堰渠14912条,各类防洪堤岸3565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309处,总装机12.8万千瓦水电站150座。
总体来说,我县水源丰富,雨量充沛。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交通不便、文化经济比较落后的深山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
地面水多采用河水、溪流及水库水。河水、溪流流速及
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山区箐沟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而水库水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农村人畜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
采用地下水时,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情况有关。因为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水质较好,常含与地层有关的某些化学元素。
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若干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饮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农村人畜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河水、溪流、水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水才是最安全的呢?我们得了解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二)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坎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15),共规定了106项水质标准,并将它们分成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四组。水质标准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
1、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水的感官性状包括
浑浊度、臭和味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上对人体无不良刺激。
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
2、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铝、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
3、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为群众供应卫生的水,是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另一主要目标。
4、水的放射性指标。
三、农村饮水安全应有长久之计
(一)统筹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
应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特点,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阶段性目标。经济发达地区,要依靠地方财力,尽快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与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相一致。
(二)防治并重,完善相关体制。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造成水量不足,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中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的饮用水。同时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三)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方案。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水源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选择水源,优质水源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应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并尽可能适度规模,供水到户;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比较低的地区,供水系统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农民可建分散式供水工程。
(四)建管并重,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
为管好用好工程,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要让用水户广泛参与,征求他们的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方案。在工程开工以前,要求明晰所有权、落实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水价和收费办法及服务体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五)扶持引导,多渠道筹资。
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资金筹措计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事关亿万农民基本生存,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所需投资多,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我国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以上是我们初步形成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要把这项工作做好,还要靠多方面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一、水的认识 1.饮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健康生活离不开安全,干净的饮用水。饮用水是指可以不经处理、直接供给人体饮用的水。水是体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细胞、组织液、血浆等的重要物质。水作为体内一切化学反应的媒介,是各种营养素和物质运输的平台。
2.水的种类 水根据自身的硬度首先分为软水和硬水两种。
水的硬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的盐类物质的含量,也就是钙盐与镁盐的含量,硬度单位是ppm,1ppm代表水中碳酸钙含量1毫克/升(mg/l)。低于142的水称为软水,高于285ppm的水称为硬水,介于142~285之间的称为中度硬水。雨、雪水都是软水,江水、河水、湖水,属于中度硬水;泉水、深井水、海水,都是硬水。
硬水通常对于健康并不造成直接危害,但硬水中由于含有比较多的钙盐,因此,我们用来烧水的壶,特别容易出现水垢,水垢的沉淀主要是碳酸盐类,还有镁盐类,这样的盐类,进到肠道里面如果部分被分解,还会成为部分人的常量元素;如果不能溶解和分解的话,会随粪便排解出去,不会对身体有特别的影响。
但是,如果存在水垢,就会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因此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如果一个人有结石症,而且又是钙结石的话,如果喝硬水多了,就会加重病情。
饮用水包括干净的天然泉水、井水、河水和湖水,也包括经过处理的矿泉水、纯净水等。加工过的饮用水有瓶装水、桶装水、管道直饮水等形式。
自来水在中国大陆一般不被用来直接饮用,但在世界某些地区由于采用了较高的质量管理标准而直接饮用。
一般将经过煮沸的饮用水称作开水。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陈代谢的必要媒介。人体每天消耗的水分中,约有一半需要直接喝饮用水来补充,其他部分从饭食中直接获得,少部分由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成人每天大约需要补充水分1200毫升左右。
3.水的分类
自来水: 就是家里水龙头中的水,主要来自地表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库等,还有地下抽上来的水。这些水里漂浮着许多虫卵、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此外,还有一部分重金属及人为加入的氯,长期限饮用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
1
我们可以通过煮沸、沉淀、过滤等提高饮用水的质量。
纯净水:商场里有很多的纯净水,消费者非常的认可,那么,纯净水为什么会畅销呢?这些纯净水的成因有关系。纯净水是指水分子的电荷因为电子数目的变化而被中和后得到的水,在去离子过程中,一些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镉、钡、铅、镭等)、硝酸盐,以及矿物质(钙、镁)也被除去了。
矿泉水:就是天然的泉水,泉水是指自然溢出地表、未经加工的地下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由于水源的不同,矿泉水的矿物质含量也会不同,在治疗疾病时应仔细选择含所需矿物质多的矿泉水。
蒸馏水:是将水煮沸汽化,再冷凝而得到的水,在汽化过程中,水从细菌、病毒、虫卵、污染物、化学物质、重金属中分离出来,有效地净化了水质。在人体中,蒸馏水能将细菌及组织所排斥的矿物质排出体外。营养师认为:蒸馏水才是真正最安全的、最适宜的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家庭自制。再添加一些喜欢的调味品,蒸馏水便成为一杯可口的饮料。
二、农村饮用水安全总体状况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和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这主要与农村人口分布松散、生活习惯不同等特征有关,也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供水成本不同等原因有关。这样一些特点,使得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困难很大,同时亟需解决。 1995年,我国的淡水资源使用总量为4600亿立方米,占淡水资源总量的16.4%。其中,农业用水量占了87%,工业用水量占了7%,生活用水量占6%。《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指出,我国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93%,占农村人口的89%。总计,同年我国使用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饮用水要求标准的.提高,同时由于污染等造成的原本安全的饮用水现在变得不安全等原因,据统计,我国现在还有3亿多人口的饮用水不安全。有资料表明,到2004年,我国还有33%的村庄没有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到50%。
2.3%,直接饮用其他水源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12.7%。在前三种水源中,去掉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实际上有安全饮用水的农户占总户数的62.7%。
到2015年年底,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还有约2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需
要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高氟、高砷、苦咸水等水质问题仍然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取水不便、水量不足等问题在部分地区依然未得到全部解决。
三、家乡饮水状况
全村共调查了三组,三组中随机调查了50户人,其中饮用自来水的7户中,有6户住的是老年人。饮用桶装水的有38户,其中老年人有12户。安装净水器的有5户,其中没有老年人。老年人户数共18户。全村大概有500多户人家,普及率为10.00%以下。
由以上数据可知饮用自来水的家庭占14.00%,饮用桶装水的家庭占76.00%,安装净水器的占10.00%。饮用桶装水的家庭最多。
自来水,就是家里水龙头中的水,主要来自地表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库等,还有地下抽上来的水。这些水里漂浮着许多虫卵、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此外,还有一部分重金属及人为加入的氯,长期限饮用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桶装水,又称矿泉水,就是天然的泉水,泉水是指自然溢出地表、未经加工的地下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由于水源的不同,矿泉水的矿物质含量也会不同,在治疗疾病时应仔细选择含所需矿物质多的矿泉水。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益处。净水器,所谓家用净水器就是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的饮水装置。有以下几个功能:1、净化:能有效滤除水中泥沙、铁锈、重金属及余氯等,同时去除水中异色、异味、细菌、病毒等,可以达到直接饮用。2、矿化:使水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量,保持体内营养平衡。3、磁化:使小分子团水更加稳定、排列有序并具有信息记忆功能 ,增加大量可被人体吸收的氧气。4、活化:能改变水分子结构,使大分子团水变成六角小分子团水,也叫细胞水,可以迅速与细胞内部及其周围的分子团相互作用,将营养物质输入细胞内部,并把有毒物质带出。提高氧气含量2.7倍,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具有超低的氧化/还原电位(-150mv—-350mv),有效地消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人体衰老。5、弱碱化:调节水的ph值,使其呈弱碱性,平衡人体细胞液体的酸碱度,改善人体健康。(据调查,70%的疾病都发生在酸性体质的人身上,而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血脂患者,都是酸性体质。因此,医学专家提出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长期饮用此水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因此,在我所调查的区域家庭饮水总的来说较为安全,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一半是饮用自来水,他们的饮水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隐患,对身体非常有害。
四、影响农村饮用水的原因
2.从农民自身因素来看:农民的健康意识、舍不得花钱的小农意识、祖辈遗留的世俗习惯,导致农民对生活饮用水的认识和关注、重视程度不够。
3.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运营管理不规范。在已经建好了的农村,因是多方投资建设的水厂,比方说村民自己投资一部分,政府、事业单位、私人投资等,出现了多方管理或多不管的情况。
4.水质检测问题突出,国家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制度不够完善,基层卫生部门缺乏操作依据,此外还有水质检测费用缺乏保障。
5.还有些地方因地质问题而缺乏或含有某钟矿物质引起的病,如牙发黑等或水环境问题而引发一些像血吸虫病的地方病。
6.用水价格太贵。农民为了节省开支,干脆直接饮用自来水,特别是老年人。
五、农村安全饮水的建议和意见
1.从农民着手。引导农民转变陈旧观念,提高农民用水安全意识,向农民大力宣传用水标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相关性,自觉参与到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行动中。
2.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加强政府对农村安全用水的管制,政府引导改善农村用水,帮助农民建设一个好的用水环境。对建在农村的污染大、规模小、设备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的企业或工厂进行关停并转。政府不仅要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用水量,而且要履行好政府职能,控制水价。逐步建立城乡区域供水体系。
3.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由政府派遣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对农村用水进行定期检测。
4.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科学规划农村排水系统,建立农村生活用污水处理厂。加大保护水源的力度,肃清源头污水。
5.因老年人无力去换取桶装水,建议提供免费为老年人送桶装水。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做好市政协十一届十七次会专题议政前的各项工作,7月21日,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雨量210mm,蒸发量达2000mm。尽管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被誉为“塞上江南”,可是仍有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少质差,浅层地下水含氟、砷、细菌超标,不能作为饮用水。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精神,切实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工作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氟砷病改水和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一大批农村饮水工程发挥了良好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按照供水水质、生活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等四项饮水安全指标评判,2015年底,我市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50.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65.2万人的77%。
就目前看,我市基本构建起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管网体系,推行了农村规模化供水,试行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了农村供水入户。基本构建起农村饮水管理体系,由各县市区农村供水管理总站负责监督和指导本辖区人饮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供水水价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让广大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据测算,平均水价在2元/立方米,户均月水费支出在10元左右,国家发改委中资公司开展的饮水安全中期评估显示,我市农村群众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满意率达到96%。
今年是我市连续第四年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提出了年内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以显示政府“保障民生、惠及群众”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市水务局的积极协调和争取,今年确定了9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批复解决24万人的饮水问题,其中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15万人,改善提高饮水标准9万人。已下达批复开工建设的四项工程是贺兰洪广常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永宁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灵武梧桐树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灵武郝家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四项工程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2.2万人,饮水受益人口18.9 万人。批复总投资884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475万元,自治区财政投资1062万元,剩余4309万元由银川市和各县市区财政配套及农户自筹。目前,贺兰、永宁、灵武的4项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三区和贺兰县习岗人饮项目也在积极协调下达批复, 8月5日前全部开工建设。
共同努力下,目前,从六盘山路延伸至长塔路的管道埋设基本完成,往东由兴庆区水务局负责的长塔路至塔桥村管线铺设工作,待人饮方案批复后,即可招标实施,预计9月底完工。市自来水公司承诺,该工程完成后,村民用水实现同网同水质,并给予一年的优惠水价。一年后实行同网同价,按照供水标准服务。
二、主要问题
(一)建设项目尚有一定的资金缺口。一是饮水安全项目解决的人口从15万人增加辐射受益人口到24万人,这其中增加的资金不仅有国拨资金的缺口,还有市、县两级配套的资金缺口和农户自筹资金,这笔缺口资金在预算中是没有的。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移民吊庄地区群众拿不出足额的自筹资金,其它县市区的贫困户、特困户的自筹资金难以落实,成为自筹资金缺口的重点。同时,吊庄群众和贫困户今后的水费也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三是工程的不可预见费较大。管沟开挖时需要占青苗,破坏现有的柏油(水泥)路面,挖断部分地埋电线光缆,恢复路面、线路以及青苗补偿的资金无处落实。
自筹资金难以落实。
(三)运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供水电价不统一。有的县市区执行0.478元/千瓦时的电价,没有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因电价高,导致水费高、水费难收缴等连锁反应。二是技术力量匮乏,难以适应当前工作需要。随着农村饮水工程的深入实施,三区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工作需求,人员和技术力量成为农村饮水工程顺利实施的“瓶颈”。
三、对策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安全饮水是人民群众生存的基本要求。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保障农民饮水安全,维护农民生命健康刻不容缓。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目监测工作。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切实做好水质水量的监测工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二)严格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民心工程,只有严格管理才能保证质量。要严把“三关”,严格“四制”,确保工程质量。严把“三关”,一是严把规划设计、评审关。项目工程应开展勘测规划设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专门的中介机构完成初步规划设计,组建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进行评审。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立项,更不能开工建设。二是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建立“业主负责、施工保障、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合格的施工单位、负责的工程技术人员、称职的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严把工程建设各个关口。三是严把交工验收关,坚持报验制。工程竣工后,先由施工单位自验,之后报请项目法人单位验收,由项目法人单位牵头,会同发改、财政、水务、卫生、供水等相关单位联合验收,达不到要求的,必须整改或返工。严格“四制”,就是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以及合同制。
(三)强化项目资金监管。一是改进资金管理方式。应实行工程建设资金县级报账制,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审签程序。二是加强资金统筹使用。由各县市区政府统一协调相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避免重复投资建设。三是实行定期审计。审计部门应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责其整改。
于改善型的。从以往情况看,饮水安全人口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数,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新增加的潜在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不断涌现,有关部门应做好监测工作,及时解决此类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五)加强管理和服务,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一是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机制。首先应明确工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落实管理主体,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制度;其次应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制度,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及维修费用;再次应完善经营管理方式,借鉴成功经验,组建供水公司,依靠供水公司加强管理。二是建立动态检测和举报机制,强化对集中式供水的源水、处理水、末梢水的监测,确保出厂水、末梢水都达到饮用标准,同时,应建立用水举报机制,接受群众监督与举报。三是加大饮水安全监管力度。坚决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监督管理及整改督促,对检测不达标的应责令供水单位及时整改。
最新农村饮水安全的调研报告范文(21篇)篇二十一
目前,农村食品市场受经营条件、消费观念和监管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多安全问题。近期,xx区工商局对辖区农村校园周边流通环节食品(小食品)经营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在对该区14所中小学(含幼儿园)周边的75家涉及小食品经营户的证照、自律制度建立、小食品品种及质量、经营环境等综合调查后认为:应加大巡查力度,采取针对性监管的方式,进一步强化校园周边小食品监管工作。
(一)经营者多以流动摊贩、闲散农户为主。农村日常消费方式以集中消费为主,儿童习惯在场镇和农村小食杂店就近购买食品。经调查,农村市场销售的小食品,近60%源于流动摊贩,无固定营业场所。而闲散农户利用自有房屋开展经营活动,闲时经营、农忙时关门,比较分散、偏僻,经营形式不固定,无证无照多。30xx年第一季度,江夏分局在对辖区纸坊街、郑店街、乌龙泉街的城边村、城中村,涉及小食品经营户的专项检查中,证照齐全的130户,证照齐全率为95%,同比往年证照齐全率的80%有较大幅度提升,且无证照经营多为无经营门点流动商贩。
(二)食品质量低。经相关部门抽检,农村市场上的果冻、汽水、油炸食品等普遍存在着蛋白质、维生素等含量偏低,糖精、甜糖素、致病菌指数、防腐剂、色素、香精超标,特别是滥用添加剂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少年儿童身体健康。一些儿童小食品属于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三无产品”,有些经营户甚至将过期的食品销售给儿童。巡查中发现,乡村校园周边小食品一是来源没有保障,小食品进货渠道表现为“多、乱、杂”;二是包装粗糙、不严密,食品和小玩具混装,容易使小食品造成的二次污染。
(三)包装以散装、裸装为主。多数为小作坊、小厂生产的售价为0.5元—1元的散装、裸装食品。有些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饱受沙尘和蚊蝇的侵袭,卫生状况堪忧;有些包装简陋,用质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料瓶包装,且有些反复利用,对儿童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较大。而且与其他商品摆放一处,有的甚至将食品与蚊香、杀虫驱蚊剂等日化用品混放,食品与玩具混装,对食品形成污染隐患。由于储存意识匮乏,长时间暴露在强烈日光和高温环境下造成儿童食品加速变质。而这些过期、变质食品却以“廉价让利”的形式出现,迎合了儿童口味和消费水平。
(四)儿童及监护人的食品安全意识差。许多儿童根本不会顾及食品安全、卫生,拿着就吃、打开就喝。由祖辈(空巢老人)监护的留守儿童约占90%,监护人年龄大、食品消费安全意识淡薄,只是盲目地满足儿童的需求,没有索要发票的习惯,即使买到了不合格食品也是自认倒霉,不了了之,缺乏维权意识。而处在小学生年龄段的儿童在法律定义上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群,是不具备分辨是非能力的,对事物的认识感性较多。一是小食品外包装印制图案鲜艳,名称对儿童极具诱惑性,如“红烧牛排”、“加州烧鸡”、“松骨脆脆香”等;二是混装在食品里的小玩具为儿童所喜爱,但这种混装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却一无所知;三是儿童的消费能力较低。重价格、轻质量是目前小学生消费的普遍心理,廉价食品有滋生土壤,导致生产成本绝对低廉的假冒伪劣食品接踵而至。
(一)社会关注度不高。近年来,城市食品安全问题倍受关注,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但对农村特别是留守儿童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不高。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情感关注度高,心灵慰藉多,但对儿童身体健康成长关注不多。
(二)经营者道德缺失。一些小企业、“三无”小作坊瞅准农村市场“需求”,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牟利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批发商和零售商只图价格便宜、销路旺盛,不注重查验食品质量,使一些的价低劣质的“三无”产品充斥农村市场。
(三)安全意识淡薄。农村90%以上留守儿童每天都有2元—5元不等的零花钱,而假冒伪劣产品以其超低价格、刺激口味深受他们喜欢。加之监护人素质不高,维权意识淡薄,几乎没有查验相关证照和索要销售发票的意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误导性消费观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饮食习惯。
(四)监管执法力量薄弱。长期以来,由于执法部门人员少,监管范围广,且都处在中心场镇,疏忽了农村地区,监管频率和质量不到位。加之摊贩和闲散农户多半为无证无照经营,流动性大、随意性强、隐蔽性大,导致执法者监管难,消费者事后维权难。且各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沟通协调不够、执法合力不强,容易出现交叉执法、重复监管和空白地带,出现“都该管,都不管”的相互推诿现象,给问题小食品得以生存的空间。
,工商部门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成立校园维权志愿小组。由具有一定维权知识、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学生担任小组成员,及时反映问题,开展食品维权知识的讨论和交流,发挥团队力量自觉维护合法权益。营造“工商主抓、师生参与、社会(家长)支持”的工商、学校、社会联动的良好工作氛围,通过面对面生动形象地讲解演示、图文并茂地知识呈现,引导学生通过“看、闻、问”识别假冒伪劣食品,拒绝“垃圾食品”,不购买、不食用不安全、不卫生的食品,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和“三无”食品,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和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经营者加强自律,从源头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基层工商部门要在当地村干部和村氏的协助下,摸清流动摊贩及闲散农户的资料,通过广泛宣传、强化培训监管、行政指导“三到位”,深入贯彻食品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与食品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食品安全经营承诺书”,指导其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食品批发市场、批发户、集贸市场和食品经营企业为重点,大力引导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质量承诺,不合格食品退市以及市场开办者质量管理责任等自律制度,强化其质量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其自查自纠、自检自管的能力,从源头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整合执法力量,填补监管空白。实行“包村包点”,构筑农村食品安全组织保障体系。由政府牵头,联合质监、药监、工商、卫生等基层执法部门,监管干部沉下去,与辖区行政村群众加强联系,分区划片,包村包点。大力开展农村维权联络点建设,充分发挥农村“12315”维权联络员熟悉本地情况、信息渠道面广的优势,与基层工商所一道共同构筑农村食品安全联防联守、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实现监管覆盖全区域。
(四)加大监管处罚力度,规范商家经营行为。一是全面清理整顿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严格市场主体准入。全面调查摸排农村食品的供货商(送货商、批发商),搞清进货渠道,督促检查供货商建立并落实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制度,并对其建档跟踪管理。二是以“六查六看”为重点,加强农村食品市场日常监管和巡查。有关检查、督查和巡查情况要有方案、有工作小结、有相关检查和巡查记录,市场巡查记录上必须有被检查人或见证人签字。通过巡查和专项检查,及时查处无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过期变质食品、“三无”食品和在食品中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三是集中整治与质量监测相结合。要采取集中整治与商品质量监测、食品快速检测相结合方式,加大农村食品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力度,及时进行消费引导和提示。要根据消费者投诉举报线索,加大对投诉举报食品的检查力度,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定向抽样检验。四是进一步狠抓大要案件的查处。要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在重要时段集中查处和曝光一批食品违法典型案件,追根溯源,一查到底,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震慑违法分子。
(五)完善数据信息,实行分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小食品“黑名单”数据库信息,根据小食品所标示的厂名、厂址相对单一的特点(如标注产地多为湖南长沙、重庆、郑州等地,一个地区通常涵盖了数十种小食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查证厂名厂址入手。在日常检查中有针对性地提取小食品样品并汇总归类,将生产厂家信息以调查证明函件的形式邮寄当地工商部门配合查验真伪,及时将查证回复函件分文别类,形成原始的证据材料予以保存。二是从商品条形码、认证标识入手。通过提取小食品样品,将小食品样品综合信息反馈质监部门,由质监部门鉴定并出具具有法定效力鉴定报告。三是将提取小食品样品送交卫生防疫部门,对小食品卫生状况的综合指标予以评估和认定。最后,通过将上述方法取得的法定证明文件(虚假的厂名厂址、假冒认证标识、卫生状况等)进行信息汇总,登记造册,形成小食品“黑名单”数据信息,各基层工商所在监管中就能“对号入座”、有据可查,提高实际可操作性,并及时将小食品“黑名单”通报给批发商所在地工商部门,实现“资源共享、追源截流”,切实促进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落实到位。
(六)立足工商职能,落实责任追究机制。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结合年检验照工作,清理规范主体资格,切实做到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按照“网格化”巡查要求,制定细化考核标准,完善分局与基层所、基层所与管理员、管理员与责任区食品经营户之间的三级食品安全责任网络,全面签订“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书”,将监管责任落实到每位“网格”责任人,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对食品中掺杂使假、过期霉变和利用化工原料加工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行为监管保持高压态势,确保责任区监管推行到位。
(七)增强执法效能,构建长效机制。继续引导和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协议准入、质量承诺、不合格食品退市等自律制度,严格食品经营者质量管理责任,切实向学生消费者负责。对劣质小食品采取“露头就打”原则,积极加强与卫生、质检、食药监、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明确责任、通力合作、达成共识、各司其职,建立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通报机制,完善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网络,整合执法资源,增强执法效能。努力做到源头治理与市场巡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预警应急处置相结合,教育警示与加大案件查处相结合,行政执法与部门协助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监管相结合,努力营造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