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产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一
为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凡本公司生产相关的环节均应遵守本制度。
三内容。
1原,辅助材料要求具有合格证。生产用水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产品的生产必须符号安全,卫生的原则,对关键工序的监控必须有记录。
3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别存放。废弃物设有专用容器。容器,运输工具及时分别消毒。
4不符合产品及落地产品应设固定点分别收集处理。
5班前班后必须进行卫生清洁工作及消毒工作。
6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存放间应清洁卫生,干燥通风,不得污染。
7仓库应符合仓储要求,配有温度记录装置,库内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有防毒,防鼠,防虫设施。
8设有检验机构,具备相应检验仪器设备,对原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进行卫生监控检验。
为规范我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本校特点,制定本制度。
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正圈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主要任务: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加强核算。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如实映学校财务状况。
学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由中心学校配备专人进行集中核算管理,各分校设报账员一名,在分校校长领导下,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小学报账。
1、收入是指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
2、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组织收入,各项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各项收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学校要规范和加强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具体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文体活动、教学资料印刷、水电、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软件(课件)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列支项目: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培训费、劳务费、会议费、维修及办用设备添置费及其他支出。(相关说明见《浮山中心小学公用经费支出项目说明》)。
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开支。
维修添置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30%安排。
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给教师发放补助。
学校公用经费要年初做好年度经费预算。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
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应实行政府采购,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同时,要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保管、领用制度。(采购协议供货商详见附录)。
严格开支审批手续和批准权限:严格执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所有经费支出都有校长负责审批,各分校公用经费支出,由分校校长审核,再由中心小学校长审批。由中心学校副校长分管学校的财务工作,负责对报账单进行审核。
凡涉及购物等开支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处理过程,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分工负责。
经费的报销需有经手人、验收人(或证明人)签字,验收人(证明人)要具有针对性、广泛性。
学校开支项目的票面超出1000元及以上的,需经中心小学校务会通过,再由校长审批。
每周三报账人员组织报账,要求报账及时,每月结算本月发生的账目开支。各项支出须使用合法票据。所辖各分校要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账目公开,开支透明。
学校对各分校财务情况定期组织检查,对不按规定使用公用经费的`,将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的责任。
1.学校有总务处牵头成立学校办公物品采购组。学校凡需购买的物品均须填写购物申请单,并交总务处备案。由校长室批准,然后由采购组负责实施。
2.票面在500元以上的物品采购任务必须由采购组统一采购,。集体性采购每月组织一次。
3.购物价格及人员规定:
(1)购物总价在200元以内,可由总务处指定采购人员采购。
(2)购物总价在200--500元,由总务处亲自购买或协同采购。
(3)购物总价在500元以上,须报校长室批准,方可采购。
4.采购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以价廉、质优、物美为原则。
5.不允许购买质次、劣质、变质物品。
6.采购专业性物品、设备,必须由专业人员参与采购。
7.采购单件价格在500元以上的非易耗品,须经财产保管员验收、登记,办理入库手续,方可领取使用。
8.采购物品必须有正式票据购物报销,均需校长室或由校长室指定人员验收,经手人签字,校长签字批准方可报销。
实行财务公开、理财,增强学校财务工作透明度。
1、学校通过教代会建立财务审查小组,对学校经费收支情况每学期进行审查。
2、每月各分校要将本月的公用经费使用的项目和内容,张贴上墙,加强群众性的财务监督。
3、总账会计要在教职工代表会上作年度财务工作报告,学校年度收支预、决算应向教职工代表会报告,接受审议。
1、会计档案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专业性资料。
2、会计档案分永久和定期两类。按期送存学校综合档案室,做到存放有序,查找方便,安全保密。
3、本单位人员查阅会计档案,应事先与会计室取得联系,由经办会计陪同查阅,外单位前来查阅会计档案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或经领导批准,方可接待,查阅内容必须在查找资料登记簿上认真写好栏目。会计档案一律不借出。
4、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必须报学校档案销毁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无批准手续,不得自行销毁。
5、会计人员工作变动,应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并由有关负责人监交。
1、因工作需要借阅会计档案时,需经中心小学校长批准。
2、借阅会计档案必须填写会计档案调阅清册。
3、原则上借阅会计档案时不得拿离保管地点。
4、借阅会计档案时,不得私自涂改、丢失和撕毁账页、单据,否则承担法律责任。
5、借阅会计档案后,要及时归还保管人员,做好相应的归还手续。
1、总账会计具体负责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做到凭证合法、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数字准确、及时记账、按时结账、如期报账、经常分析、如实映情况。负责编制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并组织实施,参与学校事业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预测、规划、决策,学校资金使用,运用会计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做好学校领导参谋。做好学校的收费管理,制止乱收费。
2、出纳人员应熟悉、掌握财务制度和收支标准,认真把关,严格审查原始凭证,以合法、完整的原始凭证为收入和支付的依据,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经济业务,不予办理和报销或要求退还补正及时办理现金、银行收支业务,及时登记现金及银行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妥善保管现金、有价证券及应收票据,及时将学校收入解缴银行,并将收入记账联和银行存款回执交总账会计入账。
3、报账人员负有出纳的职责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1)、及时向中心学校报账,支付学校各项支出业务。
(2)、报账时要对合法票据做好正确的分类,并作好本学校的流水账,每月交中心小学总账会计进行核对。
(3)、及时做好本校的账务公开工作,把每月上报的票据在校内张贴上墙进行公示。
4、上述财会人员相互配合做好财务分析。认真分析财务管理以及事业和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1.不断学习有关财务政策,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按规定审核原始凭证。对不符和规定的报销凭证有权拒付。
2.接收付款凭证,办理现金收复。
3.记好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现金收后,要及时入帐。每天核对库存,做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公款不准私借。
4.严格现金收支手续,收入现金应给对方开收款收据,要正确使用票据。
5.收入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不得坐支现金。
6.和总账会计共同搞好每月工资及奖金的银行支取和发放工作。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二
1、生产过程管理是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包括一线作业人员都必须遵守的行动准则。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时刻梳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2、生产制造部门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佳电股份下达月份生产计划、批次、规格、图号通知单号和交货期安排执行。
3、在产品加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工艺文件,按图纸和设计质量标准进行加工。
4、合理调配人员、班次和设备,保证产品交货期。
5、对于半成品、待检品、合格品,摆放设明显标牌,做到分类摆放、定置管理。
6、操作者所加工的产品,严格按照计划的.项号、图号、通知单加工,加工完后要打上字头,并按要求填写自检记录,交由检查员进行检查。
7、检查员要对产品实行专检,检查记录一式二份。一份报电机股份,一分自存,保留二年以上。保证产品质量的可塑性。
8、工作现场环境和卫生对产品质量作用也很重要,要求操作者,要正确使用工夹量具、工夹量具要放在指定为诶之,不允许放在床头,与车刀工具杂物混放。
9、加工产品要按指定的区域存放,做有效防护,保证三无,既无灰尘、无锈蚀、无磕碰。
10、在向佳电股份送货运输过程中,要正确使用吊装工具,做有效防护,不允许出现碰伤,摔伤现象、阴雨天对运送产品要有防雨措施。
11、办理送货手续和交检手续过程中,要严格按佳电股份规定执行。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三
为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凡本公司生产相关的环节均应遵守本制度。
1辅助材料要求具有合格证。生产用水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产品的生产必须符号安全,卫生的原则,对关键工序的监控必须有记录。
3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别存放。废弃物设有专用容器。容器,运输工具及时分别消毒。
4不符合产品及落地产品应设固定点分别收集处理。
5班前班后必须进行卫生清洁工作及消毒工作。
6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存放间应清洁卫生,干燥通风,不得污染。
7仓库应符合仓储要求,配有温度记录装置,库内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有防毒,防鼠,防虫设施。
8设有检验机构,具备相应检验仪器设备,对原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进行卫生监控检验。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四
为了对产品的加工、放行、交付和服务等进行控制,确保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各服务符合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1、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控制的归口管理,负责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
2、工厂生产工艺流程:
3、生产部于每月底根据顾客订货及库存情况制定下一个月份的生产计划,经厂长批准后交生产车间执行。
4、生产的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或发货。
5、生产过程中,车间质量监督员负责各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并不定期对中间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并及时将检验结果反馈到生产车间,以便及时对生产进行调整。
6、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严格按要求进行生产。
7、对供销部反馈的信息,生产部要对生产进行恰当调整。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五
为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凡本公司生产相关的.环节均应遵守本制度。
1、原,辅助材料要求具有合格证。生产用水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产品的生产必须符号安全,卫生的原则,对关键工序的监控必须有记录。
3、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别存放。废弃物设有专用容器。容器,运输工具及时分别消毒。
4、不符合产品及落地产品应设固定点分别收集处理。
5、班前班后必须进行卫生清洁工作及消毒工作。
6、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存放间应清洁卫生,干燥通风,不得污染。
7、仓库应符合仓储要求,配有温度记录装置,库内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有防毒,防鼠,防虫设施。
8、设有检验机构,具备相应检验仪器设备,对原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进行卫生监控检验。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六
为了对产品的加工、放行、交付和服务等进行控制,确保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各服务符合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1、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控制的归口管理,负责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
2、工厂生产工艺流程:
3、生产部于每月底根据顾客订货及库存情况制定下一个月份的生产计划,经厂长批准后交生产车间执行。
4、生产的`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或发货。
5、生产过程中,车间质量监督员负责各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并不定期对中间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并及时将检验结果反馈到生产车间,以便及时对生产进行调整。
6、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严格按要求进行生产。
7、对供销部反馈的信息,生产部要对生产进行恰当调整。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七
为了对产品的加工、放行、交付和服务等进行控制,确保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各服务符合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1、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控制的归口管理,负责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
2、工厂生产工艺流程:
3、生产部于每月底根据顾客订货及库存情况制定下一个月份的生产计划,经厂长批准后交生产车间执行。
4、生产的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或发货。
5、生产过程中,车间质量监督员负责各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并不定期对中间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并及时将检验结果反馈到生产车间,以便及时对生产进行调整。
6、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严格按要求进行生产。
7、对供销部反馈的信息,生产部要对生产进行恰当调整。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八
对公司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确保产品能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适用于生产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加工测试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控制。
1.技术开发部负责对生产过程的策划、工序控制。
2.生产部负责按公司指令和营销部提供的顾客订单组织生产和生产现场管理。
3.生产部、设动部负责对所有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1.1技术开发部应策划食品添加剂产品的生产工艺,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a.对关键的、重要的和特殊的过程操作以及实施某种新工艺时,应提供足够的,能指导操作且可以确保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的作业指导文件。
b.应确保生产所用的设备和工器具,能满足工艺要求,并应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
c.应配备必要的测量和监视装置,以便有效控制重要的过程参数和食品安全与质量。
d.应根据工艺文件的要求监视重要过程参数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严格执行工艺参数,控制产品的食品安全与质量。
f.明确过程流转中交付的有关控制要求。
1.2生产部应严格管理生产过程,确保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各类规范的规定。
生产部根据产品订单,结合自身的生产能力,制定生产加工单,安排生产任务。
3.工序控制:
3.1生产部负责编制生产关键控制点的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各车间操作工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3.2生产过程中发现有偏离控制的情况时,车间主管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寻求相关部门的.协助。
3.3质检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度各个生产过程进行抽检,发现产品不合格率超出规定值时,应及时通报并要求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3.4所有生产操作工都需要经过岗前培训,掌握生产技能,尤其是关键控制点的操作人员和检验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
4.生产后活动:
4.1收工前,应将未用完的原料、成品、半成品、不合格品、边废料等得到即时妥善处理。
4.2收工后,生产现场、工器具应得到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
5.责任的界定与处罚:
5.1每班生产中,操作工应细心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或根据需要在运行中调整、处理。并视其程度及时向部门主管报告。如果因设备原因,虽在生产中做出了相应的处理,但仍无法排除时,责任不在操作工,如果因操作工粗心大意而导致质量或卫生事故时,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2因违规操作,第一次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应对直接责任人予以处罚。同时对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班组长和负有间接责任的领导部门也应给予处罚,如果重复发生类似事故者,应报请总经理予以处理。
5.3生产人员应与质检人员密切配合,随时了解,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如果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在质检员和生产部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处理、排除。严禁与质检员顶撞、吵闹。如果意见不统一或责任划分不清,应按规定逐级上报,请求解决。
5.4生产部的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均应以严格、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产和质量控制工作,如果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行为不端,经教育不改者,给以处罚,同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九
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形成过程的确认,生产过程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产品的防护,对生产所用原辅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三、职责。
2、检验员负责产品验证、标识及可追溯性监督管理。
3、仓库负责产品防护控制。
4、检验员负责监督考核生产车间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状况。
一、生产准备。
(一)人员生产部和管理部负责生产人员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二)设备车间需按质控点、工艺或车间卫生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管理部需对清洗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确认。
(三)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
1、技术质量部确定各类产品的工艺标准。
2、生产部负责编制工序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范,经总经理审批并实施。
(四)生产环境生产车间限制无关人员进出,车间卫生整洁,管理部定期对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五)检测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收集、整理各类检验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并按《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对检测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和校正。
(一)进货验证。
进货验证具体规定按《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
(二)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首件检验。
每班开始生产、更换产品品种或调整参数后生产的开始产品,操作工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再由质检员根据相应的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如不合格应返工或查找原因改进后重新生产,直至首检合格,质检员确认才能批量生产。
2、过程检验。
操作工根据工艺规程和质控点要求对本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测控制。
3、巡回监控。
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应对操作工的自检和过程检验进行监督,认真检查操作工的作业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工具和检测频率等是否正确;并根据工艺规程和质控点要求进行抽样检测。
(三)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成品检验按《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
(四)监视和测量记录。
1、在监视和测量记录中应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规定标准通过了监视和测量,记录应标明负责合格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对不合格品应执行《不合格品管理方法》。
2、监视和测量记录由质检员负责保存。
三、产品标识和过程可追溯性控制。
(一)产品标识。
1、车间对产品储存、摆放要有明确标识。
2、仓库按照《仓库管理制度》规定做好相应标识摆放。
(二)过程可追溯性控制。
1、各过程必须有完整质量记录,以便于追溯。
2、质检员对可追溯性的有效性进行监控。
四、产品的防护。
一、对于产品从接收、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地的所有阶段,应防止产品变质、损坏和误用。
二、针对产品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等。
三、各部门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适宜的搬运工具,规定合理的搬运方法,不得破坏包装,防止跌落、磕碰、挤压。
六、过程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处理。
一、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要及时纠编,并采取预防措施;
二、当过程质量出现质量重大问题时,执行《质量管理与处罚》;
三、当出现不合格产品时,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十
为进一步加强车间安全管理规定的落实,提高各级各类人员执行安全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切实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坚决杜绝车间各类事故的发生,车间决定加大对工段长、班组长、工位长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和奖惩力度。经车间研究决定,制定以下制度以保证工段、班组、工位安全生产的控制。
1、工段长、班组长、工位长应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定,开好班前会,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五同时”(“五同时”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2、工段长、班组长、工位长有责任对所属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对新进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定专人进行帮带,传授技能,保障安全。建立班组联保互保安全网络体系,以保障班组安全作业。
3、工段长、班组长、工位长对安全工作环境有主动监控和隐患消除的责任,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应逐级上报并协助解决。
4、工段长、班组长、工位长每天应对员工安全作业情况、劳保用品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对员工因身体或疲劳作业等原因无法进行原来的生产作业时,应给予适当的调配以保障员工作业安全。对于无法进行协调的应主动的进行上报,寻求上级帮助安排解决。
5、工段长、班组长、工位长有责任对本单位设备、工具的安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控。对出现的违章作业情况有权进行制止和主动予以消除,对无法进行的正常管理有主动进行上报的义务。
6、工段长对本工段安全生产情况负有监管责任,要对员工的安全、健康负责。对工段内违章作业、违章操作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理,检查安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领导本工段班组开展安全活动,推广安全生产经验。
工段、班组、工位每个月被公司、车间检查以下问题:
1、存在隐患未主动消除、上报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
2、隐患未在规定时间内排除。
3、员工违章作业、违章操作设备、工具、车辆。
4、设备、工具等安全装置不全或损坏后不及时进行维护、维修继续使用的。
5、新进员工未进行安全培训进行上岗作业的。
6、新进员工未定老员工进行监护和帮带。
7、员工劳保用品使用不当。
8、公司、车间规定的其他违章行为。
车间每年拿出部分拨款和安全考核罚款成立安全管理基金,对安全工作管理较好的工段长、班组长、工位长、员工进行奖励。对于安全管理效果较差的工段长、班组长、工位长进行考核和处罚(员工的安全管理和考核由工段长、班组长、工位长进行)。班组长、工段长的奖惩和考核:设立安全积分,制定工段长、班组长、工位长年度安全分考核制度。对年度安全分被扣完的工段长、班组长进行下岗处理。(工段长每年安全分60分,班组长、工位长每年安全分30分。)。
1、对于公司、车间检查出的安全隐患每次对班组长、工位长扣除1-2分,出现安全事故的班组、工位扣除安全分3-5分。工段长连带50%的进行扣分。
2、安全分每月公布一次。对本月没有扣分的工段长每月200元安全基金奖励,扣分在3分(不含3分)以下的每月100元安全奖励。扣分超过5分(含5分)的,除扣发安全奖励另外每多扣1分进行100元经济处罚。对本月没有扣分的班组长、工位长每月100元安全基金奖励,如出现扣分则扣发当月安全奖励,扣分在3分(含3分)以上的,每多扣1分给予100元经济处罚。
3、车间安全管理实行季度评比,每3个月对安全管理较好的1个工段长,9个班组、工位长(a、b、c、f、吊装、准备、备料、试交、特改)进行季度安全奖励,每人每次300元。(本季度出现安全事故的工段、班组、工位将不得参加本项评比)。
4、对员工的安全奖励:车间积极推行员工对安全隐患的主动排查、自主消除,多提安全合理化建议的自主安全管理制度。每月20日班组对本班组内安全隐患消除和安全合理化建议搜集情况进行上报。经工段、车间对实际效果进行确认后,车间每次予以100-200元的奖励。为积极推行此项活动的展开,每三个月对此项奖励获得最多的工段车间给予500元的工段组织奖。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十一
为规范我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本校特点,制定本制度。
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正圈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主要任务: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加强核算。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如实映学校财务状况。
学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由中心学校配备专人进行集中核算管理,各分校设报账员一名,在分校校长领导下,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小学报账。
1、收入是指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
2、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组织收入,各项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各项收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学校要规范和加强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具体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文体活动、教学资料印刷、水电、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软件(课件)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列支项目: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培训费、劳务费、会议费、维修及办用设备添置费及其他支出。(相关说明见《浮山中心小学公用经费支出项目说明》)。
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开支。
维修添置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30%安排。
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给教师发放补助。
学校公用经费要年初做好年度经费预算。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
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应实行政府采购,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同时,要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保管、领用制度。(采购协议供货商详见附录)。
严格开支审批手续和批准权限:严格执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所有经费支出都有校长负责审批,各分校公用经费支出,由分校校长审核,再由中心小学校长审批。由中心学校副校长分管学校的财务工作,负责对报账单进行审核。
凡涉及购物等开支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处理过程,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分工负责。
经费的报销需有经手人、验收人(或证明人)签字,验收人(证明人)要具有针对性、广泛性。
学校开支项目的票面超出1000元及以上的,需经中心小学校务会通过,再由校长审批。
每周三报账人员组织报账,要求报账及时,每月结算本月发生的账目开支。各项支出须使用合法票据。所辖各分校要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账目公开,开支透明。
学校对各分校财务情况定期组织检查,对不按规定使用公用经费的,将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的责任。
1.学校有总务处牵头成立学校办公物品采购组。学校凡需购买的物品均须填写购物申请单,并交总务处备案。由校长室批准,然后由采购组负责实施。
2.票面在500元以上的物品采购任务必须由采购组统一采购,。集体性采购每月组织一次。
3.购物价格及人员规定:
(1)购物总价在200元以内,可由总务处指定采购人员采购。
(2)购物总价在200--500元,由总务处亲自购买或协同采购。
(3)购物总价在500元以上,须报校长室批准,方可采购。
4.采购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以价廉、质优、物美为原则。
5.不允许购买质次、劣质、变质物品。
6.采购专业性物品、设备,必须由专业人员参与采购。
7.采购单件价格在500元以上的非易耗品,须经财产保管员验收、登记,办理入库手续,方可领取使用。
8.采购物品必须有正式票据购物报销,均需校长室或由校长室指定人员验收,经手人签字,校长签字批准方可报销。
实行财务公开、理财,增强学校财务工作透明度。
1、学校通过教代会建立财务审查小组,对学校经费收支情况每学期进行审查。
2、每月各分校要将本月的公用经费使用的项目和内容,张贴上墙,加强群众性的财务监督。
3、总账会计要在教职工代表会上作年度财务工作报告,学校年度收支预、决算应向教职工代表会报告,接受审议。
1、会计档案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专业性资料。
2、会计档案分永久和定期两类。按期送存学校综合档案室,做到存放有序,查找方便,安全保密。
3、本单位人员查阅会计档案,应事先与会计室取得联系,由经办会计陪同查阅,外单位前来查阅会计档案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或经领导批准,方可接待,查阅内容必须在查找资料登记簿上认真写好栏目。会计档案一律不借出。
4、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必须报学校档案销毁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无批准手续,不得自行销毁。
5、会计人员工作变动,应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并由有关负责人监交。
1、因工作需要借阅会计档案时,需经中心小学校长批准。
2、借阅会计档案必须填写会计档案调阅清册。
3、原则上借阅会计档案时不得拿离保管地点。
4、借阅会计档案时,不得私自涂改、丢失和撕毁账页、单据,否则承担法律责任。
5、借阅会计档案后,要及时归还保管人员,做好相应的归还手续。
1、总账会计具体负责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做到凭证合法、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数字准确、及时记账、按时结账、如期报账、经常分析、如实映情况。负责编制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并组织实施,参与学校事业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预测、规划、决策,学校资金使用,运用会计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做好学校领导参谋。做好学校的收费管理,制止乱收费。
2、出纳人员应熟悉、掌握财务制度和收支标准,认真把关,严格审查原始凭证,以合法、完整的原始凭证为收入和支付的依据,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经济业务,不予办理和报销或要求退还补正及时办理现金、银行收支业务,及时登记现金及银行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妥善保管现金、有价证券及应收票据,及时将学校收入解缴银行,并将收入记账联和银行存款回执交总账会计入账。
3、报账人员负有出纳的职责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1)、及时向中心学校报账,支付学校各项支出业务。
(2)、报账时要对合法票据做好正确的分类,并作好本学校的流水账,每月交中心小学总账会计进行核对。
(3)、及时做好本校的账务公开工作,把每月上报的票据在校内张贴上墙进行公示。
4、上述财会人员相互配合做好财务分析。认真分析财务管理以及事业和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1.不断学习有关财务政策,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按规定审核原始凭证。对不符和规定的报销凭证有权拒付。
2.接收付款凭证,办理现金收复。
3.记好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现金收后,要及时入帐。每天核对库存,做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公款不准私借。
4.严格现金收支手续,收入现金应给对方开收款收据,要正确使用票据。
5.收入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不得坐支现金。
6.和总账会计共同搞好每月工资及奖金的银行支取和发放工作。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十二
生产过程管理是从原料投产到产品产出全过程的管理。制定本管理文件,确定生产过程中人、机、料的控制要求,形成操作、监控记录,明确各部门承担的职责、任务、具体工作程序。确保生产过程能够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使产品达到标准和顾客的要求。
对我公司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生产作业按照有关规定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
3.1生产部。
3.1.1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生产,负责生产计划的落实。
3.1.3负责向车间下发工艺文件,生产通知等。
3.1.4负责收集生产信息反馈到品控部,便于产品质量的改进。
3.1.5负责人员的配置、培训和资格认可。
3.2品控部。
3.2.1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过程的监控。
3.2.2负责制订各种工艺要求、操作规程等工艺文件,并监督实施。
3.2.3负责过程产品的检验,卫生规范要求的.监督考核。
3.3生产车间。
3.3.1负责按照工艺要求组织生产,并对工序产品质量负责。
3.3.2负责本车间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3.3负责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监控,按规程、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控制。
3.3.4贯彻执行食品卫生规范和本公司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设备、设施的清理消毒和环境保持。
4.1.1生产部根据业务科部提供的年度销售计划制定下年度生产计划,报总经理审批后作为依据,每月编制《月生产计划》,下发到车间。
4.1.2生产车间根据《月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做到均衡生产。
4.2生产准备。
4.2.1品控部负责制定《产品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和《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采购验证制度》等文件,经批准后,下发到有关部门和车间执行。
4.2.2办公室根据计划安排和工艺要求向车间下发《生产通知单》,车间根据投料要求填写《领料单》,由仓库管理员负责计量发放。
4.2.3车间操作工对领到的原、辅材料的质量、数量确认无误后,投入生产。
4.3.2一般工序。
4.3.3.1人员控制。
操作人员必须提供健康证,并经过岗前培训,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规程、技能要求和安全知识,方可上岗操作。
4.3.3.2设备控制。
a.操作工人按《设备管理制度》要求,定期清理机械设备、设施中的滞留物料,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b.各工序操作人员负责正确使用本岗位的设备、仪表,对设备及环境进行卫生清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严格执行相关设备清洗消毒规定并做好相关记录。
4.3.3.3原辅材料控制。
原辅材料进入车间,投料前由操作人员核对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剔除不合格的原辅料,发现问题及时报品控部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a.生产部根据生产工艺组织生产,对生产过程实施监督控制。
b.生产车间严格按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操作,生产负责人负责检查、指导和纠正不规范操作。
c.品控部对过程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参数进行监督检查。
4.3.3.5环境条件控制。
由生产部负责,按照食品卫生规范和卫生管理制度控制生产现场,确保生产现场的环境满足要求。办公室协调水、电、汽的供给,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4.3.4关键工序。
关键工序控制要点除包含一般工序控制要点外,还应进行以下控制:。
4.3.4.1操作人员的控制。
a.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
b.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工艺文件要求操作,对工艺参数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监控并作好关键控制点记录,出现异常及时反映、处理。
c.过程出现异常,车间操作人员能解决的,立即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车间报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解决。
4.3.4.2品控部对关键工序进行工艺指导,并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操作要求实施监控,保证产品质量。
4.3.4.3品控部定期将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反馈到生产科,以便掌握工艺执行及质量波动情况,对车间进行指导。
4.3.4.4车间要保持好设施和环境卫生,车间现场禁止存放产生异味的物质,对生产设备要定期清理,不得留有滞留物料,防止霉变。
4.3.4.5生产负责人负责关键工序控制情况的检查。
4.3.4.6关键工序控制情况的记录由生产部保存。
5.1品控部按照负责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具体按《产品检验评定标准》执行扣分,每扣一分罚产生责任部门10元,多项次累计扣罚。
5.2在对合格入库产品的检查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经查实属人为原因的,罚缺陷产生责任部门50元/项,多项次累计扣罚。
4.3对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未审批)产品,强行闯关流入下道工序的,罚责任部门100元/次。
5.4对后道工序发现前道工序流下来的人为因素的不合格,根据情况奖励问题发现部门30元/次,对问题责任部门按每项/次扣50元,多项次累计扣罚。
5.5对市场信息反馈中的不合格,经查实属人为原因的,一般不合格的扣罚责任部门50—100元/项/次;重要、安全项的加倍处罚。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十三
一、目的。
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形成过程的确认,生产过程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产品的防护,对生产所用原辅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三、职责。
2、检验员负责产品验证、标识及可追溯性监督管理。
3、仓库负责产品防护控制。
4、检验员负责监督考核生产车间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状况。
一、生产准备。
(一)人员生产部和管理部负责生产人员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二)设备车间需按质控点、工艺或车间卫生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管理部需对清洗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确认。
(三)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
1、技术质量部确定各类产品的工艺标准。
2、生产部负责编制工序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范,经总经理审批并实施。
(四)生产环境生产车间限制无关人员进出,车间卫生整洁,管理部定期对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五)检测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收集、整理各类检验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并按《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对检测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和校正。
(一)进货验证。
进货验证具体规定按《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
1、首件检验。
每班开始生产、更换产品品种或调整参数后生产的开始产品,操作工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再由质检员根据相应的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如不合格应返工或查找原因改进后重新生产,直至首检合格,质检员确认才能批量生产。
2、过程检验。
操作工根据工艺规程和质控点要求对本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测控制。
3、巡回监控。
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应对操作工的自检和过程检验进行监督,认真检查操作工的作业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工具和检测频率等是否正确;并根据工艺规程和质控点要求进行抽样检测。
(三)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成品检验按《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
(四)监视和测量记录。
1、在监视和测量记录中应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规定标准通过了监视和测量,记录应标明负责合格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对不合格品应执行《不合格品管理方法》。
2、监视和测量记录由质检员负责保存。
三、产品标识和过程可追溯性控制。
(一)产品标识。
1、车间对产品储存、摆放要有明确标识。
2、仓库按照《仓库管理制度》规定做好相应标识摆放。
1、各过程必须有完整质量记录,以便于追溯。
2、质检员对可追溯性的有效性进行监控。
四、产品的防护。
一、对于产品从接收、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地的所有阶段,应防止产品变质、损坏和误用。
二、针对产品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等。
三、各部门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适宜的搬运工具,规定合理的搬运方法,不得破坏包装,防止跌落、磕碰、挤压。
五、其他按照《仓库管理制度》执行。
一、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要及时纠编,并采取预防措施;
二、当过程质量出现质量重大问题时,执行《质量管理与处罚》;
三、当出现不合格产品时,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十四
平时在寻找规章制度过程中,可能会需要到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希望能让您节省时间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1目的: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生产部所属各班组、部门和个人。
3职责:
3.1生产部经理负责该项工作的制订及研究。
3.2车间主任对生产过程控制负责并推广执行,并对车间员工进行监督。
4制度:
4.1人员管理。
4.1.1生产车间是生产任务的具体完成部门,各生产经理必须根据实际产量和质量将生产任务进行分解并下达。
4.1.3各生产经理负责组织进行作业人员的岗位训练,并确保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作业。生产经理助理负责指导作业人员按规定作业。
4.1.5生产经理助理应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填写生产经理助理日志,并于当天上报生产经理。
5方法管理。
5.1生产经理、生产经理助理在进行生产作业前应对生产作业所需的工艺条件、技术文件资料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安排生产。
5.2车间主任依规定的加工流巢排生产作业,并依据作业人员的数量、操作者熟练程度及机台特性作适当之调整。
5.3车间主任应指导生产工人按工艺文件操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5.4车间主任检查工艺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违工艺文件者应及时制止,并立即将情况馈给生产经理处理。
6仪器、设备管理。
6.1按操作规程使用计量仪器、生产设备,按规定定期进行日常润滑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6.2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按规定通知设备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排除故障。
7材料管理。
7.1车间主任须依据生产指令材料定额开具领料单,经理批准后,依据仓储管理规定到仓库办理领料手续,领料者核对汽规格、数量是否正确并签章确认。
7.2中间制品的检验。
7.2.1各工序作业人员按规定的'频率、项目与方法进行自主检查,自检合格方可转移到下一工序。
7.2.2质量管理部的质量管理人员依据相关质量标准及检测规程对产品外观、包装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放行入库。
7.3不合格痞理。
7.3.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生产车间、质量管理部应进行适当标识、隔离,以防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误取误用。
7.3.2所有不合格品应按不合格品管理规定进行评审和处理,生产车间不得擅自使用和睦处理不合格品。
7.4入库。
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可缴库,由经理助理填写入库单,组织作业人员入库,并与库管人员共同核对清点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并按库管人员的要求存放在指定地点。
8例会。
每周召开一次,主要内容为:
8.1进行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生产能力的差异情况及原因分析。
8.2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8.3通报设备运转状况及维护保养情况。
8.4工艺操作方法改进意见。
8.5进行生产设备和人员的调度。
8.6其他实际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应对措施等。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十五
第一条:为了推进公司的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三条:在公司所辖范围内,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车间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均应依照本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清洁生产。
第五条:加强清洁生产宣传和教育,普及清洁生产知识,增强全员清洁生产意识。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履行清洁生产义务,有权检举破坏清洁生产的行为。公司对在清洁生产工作中有显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公司办公室主管全公司的清洁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清洁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成立《清洁生产管理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生产副总任副组长。公司办公室、生产部、各分厂负责人为组员。总经理对公司的清洁生产管理工作全权负责。
第九条:生产副总在清洁生产管理、协调方面的职责如下:。
2、协助总经理组织公司清洁生产技改项目的评价,清洁生产技改设备的审查;。
3、组织生产系统清洁生产目标的实现。
第十条:综合办公室负责全公司的清洁生产管理工作。其在清洁生产管理方面的职责范围如下:。
3、参与公司清洁生产技改项目的评价,参与公司清洁生产技改设备的审查;。
4、考核监督各部门清洁生产目标的执行情况,提出清洁生产奖励意见;。
5、协助和配合上级清洁生产审核部门对我公司进行的清洁生产审核的全程工作;。
8、组织建立关于清洁生产方面的各项台帐,完善各类技术资料和档案;。
9、综合办公室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清洁生产项目、目标的实施,组织本单位职工开展群众性的清洁生产活动,为公司清洁生产总目标的实现而负责。
第十一条:综合办公室清洁生产管理员兼作清洁生产统计员。其在清洁生产方面的职责如下:。
1、协助生产副总做好清洁生产的各项组织、管理、协调工作;。
2、负责公司清洁生产各项指标的综合统计、分析工作;。
3、按时编制全公司清洁生产各项统计报表;。
4、生产的各项组织、管理、协调工作;。
第十二条:生产部在清洁生产管理方面的职责如下:。
2、参与公司清洁生产技改项目的评价,清洁生产技改设备的审查;。
3、协助生产副总组织生产系统清洁生产目标的实现。
第十三条:生产车间各班组班长,负责本部门的清洁生产管理工作。其在清洁生产管理方面的职责如下:。
1、研究本部门的能源结构,制定本部门各小组、机台的能源消耗定额。研究制定本部门重点节能措施并组织实施。
2、研究本部门的污染源及污染状况,制定或提出本部门污染治理和控制意见。
3、检查和督促本部门各小组、机台能耗定额和污染指标的执行情况。
4、组织本部门职工开展群众性的清洁生产活动。
第十四条:班组统计员负责本班组清洁生产统计工作,每月结束后,将本班组当月的清洁生产情况上报给公司综合办公室。
第十五条:综合办公室,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清洁生产项目、目标的实施,组织本部门职工开展群众性的清洁生产活动,为公司清洁生产总目标的实现而负责。
第十六条: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的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和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
第十七条:公司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清洁生产措施:。
1、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2、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
3、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
4、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第十八条:公司在采购、生产和销售全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清洁生产措施:。
1、采购部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应充分了解该原材料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材料不予购买。
2、原材料预处理车间对低毒、低害的原材料购进后应分别堆放、严格分选,确保有毒、有害原材料不投入使用。在分选和处置低毒、低害原材料时,应设法避免造成第二次污染和对人的伤害。
5、各生产车间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对环境的污染,控制和保持生产设备、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
6、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用户满意。
7、机修车间在制造、维修、保养设备的时候,应考虑设备的先进性、节能性和环保性,同时应严格保持工作场地以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
第十九条: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清洁生产的中心思想可以归纳为“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八个字。因此,公司以及各部门在下达各阶段生产经营计划的同时应下达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计划。
第二十条:综合办公室会同公司有关部门,制定全公司各单位、各产品的能耗定额、节能计划和减污目标,报公司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总经理批准后执行。能耗定额、节能计划及减污目标应作为公司综合生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份。
第二十一条:生产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在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完成生产计划指标的同时,应检查、督促其完成节能、降耗、减污指标。
第二十二条:单位产品能耗定额的制定。
1、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包括供汽煤耗、发电煤耗、厂用电率、锅炉热效率、热电比等。
2、各班组部门根据公司下达的能耗定额指标和本部门实际,进行分解,制定机台的能耗定额。
3、办公室、管理部门和食堂以及公用设施的用电,已经分别装表计量和统计,综合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节约控制办法。
4、抓紧完善自来水、循环水等耗能工质的计量、统计工作,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节约用水工作。
5、研究再生废物的回收、利用、处置或达标排放技术方案,
6、单耗定额是监督各耗能单位合理使用能源,考核各岗位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确定各单位用能指标的依据,也是开展节能竞赛及评比的依据。
7、各单项定额均由综合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并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任何人无权随意修改。如确实需要修改,必须由综合办公室组织一定的会议,并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三条:公司对主动实施清洁生产措施和项目的班组或部门给予鼓励。在实施清洁生产措施和项目过程中,凡属于班组主动提出建议和方案、积极配合制造和安装、主动进行调试和试产、迅速投入使用并收到明显效果的,对表现突出的班组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四条:为了鼓励积极参与清洁生产的员工,公司设立清洁生产特别奖励基金,对积极提交合理化建议,在清洁生产宣传、培训、竟赛等各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在节约能源、消除污染、清洁卫生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员工,给予奖励。
第二十五条:为了使公司的清洁生产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公司在适当的时候修改和完善年度考核制度,增加清洁生产的有关内容,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第二十六条:由于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生产管理方式,清洁生产必须全员参与,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员工的清洁生产知识教育,提高员工的清洁生产意识。
第二十七条:综合办公室组织各班组、部门,调动各方积极因素,组织各方力量,利用宣传窗、标语、征文、培训班、考试、竞赛、文娱活动等各种形式,开展清洁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使全体员工人人皆知、个个参与。
第二十八条:公司每月组织员工进行不少于两小时的清洁生产教育,对中层以上干部及从事清洁生产管理、统计的专(兼)职人员,进行不少于四小时的节能教育。
第二十九条:清洁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由综合办公室进行组织和安排,各有关班组、部门应积极配合。
第三十条:原始数据是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数字依据,为了确保上述各项条例的正确实施,要求各班组、机台,认真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建立有关台帐,并按时上报办公室。
第三十一条:为了不断提高企业清洁生产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和进步,公司将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十六
为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凡本公司生产相关的'环节均应遵守本制度。
1原,辅助材料要求具有合格证。生产用水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产品的生产必须符号安全,卫生的原则,对关键工序的监控必须有记录。
3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别存放。废弃物设有专用容器。容器,运输工具及时分别消毒。
4不符合产品及落地产品应设固定点分别收集处理。
5班前班后必须进行卫生清洁工作及消毒工作。
6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存放间应清洁卫生,干燥通风,不得污染。
7仓库应符合仓储要求,配有温度记录装置,库内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有防毒,防鼠,防虫设施。
8设有检验机构,具备相应检验仪器设备,对原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进行卫生监控检验。
1、学校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有关法规性文件的规定,依法管理学校卫生及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群体性防治工作。
2、对学生实施群体性防治措施(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接种除外)必须经县卫生局、教育局批准,并由县卫生防疫站统一组织实施。
3、为杜绝意外发生,学校学生疾病防治用药统一由县卫生防疫站提供,学校不得擅自接受其它途径药物。
4、传染病防治实施预防接种时,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筒”,加强无菌观念,并确保医疗器械的卫生及操作的规范,学校卫生分管领导有责任对接种全过程进行监督。
5、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群体防治工作,应遵循学校管理的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好预防接种及其他群体防治措施的时间,以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未经教育局、卫生局、卫生防疫站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学生实施群体性防治措施。违者要对当事人予以严肃处理,并追究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疾病防治制度。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制。
2、要极积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疾病尤其是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3、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室、厕所等人群聚集场所按相关要求进行定期消毒,并保持空气流通。
4、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进行登记,查明缺勤原因,特别是对教职工及学生发生热情况进行登记、检测与排查,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
5、严格学校门卫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校内各类人员流动情况。
6、学校要配备体温计、消毒液、防护用品等传染病防治物资,同时提供师生足够用的洗手设施。
7、做好应急准备,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做到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十七
对我公司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生产作业按照有关规定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
3.1生产部。
3.1.1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生产,负责生产计划的落实。
3.1.3负责向车间下发工艺文件,生产通知等。
3.1.4负责收集生产信息反馈到品控部,便于产品质量的改进。
3.1.5负责人员的配置、培训和资格认可。
3.2品控部。
3.2.1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过程的监控。
3.2.2负责制订各种工艺要求、操作规程等工艺文件,并监督实施。
3.2.3负责过程产品的检验,卫生规范要求的监督考核。
3.3生产车间。
3.3.1负责按照工艺要求组织生产,并对工序产品质量负责。
3.3.2负责本车间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3.3负责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监控,按规程、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控制。
3.3.4贯彻执行食品卫生规范和本公司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设备、设施的清理消毒和环境保持。
4.1.1生产部根据业务科部提供的年度销售计划制定下年度生产计划,报总经理审批后作为依据,每月编制《月生产计划》,下发到车间。
4.1.2生产车间根据《月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做到均衡生产。
4.2生产准备。
4.2.1品控部负责制定《产品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和《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采购验证制度》等文件,经批准后,下发到有关部门和车间执行。
4.2.2办公室根据计划安排和工艺要求向车间下发《生产通知单》,车间根据投料要求填写《领料单》,由仓库管理员负责计量发放。
4.2.3车间操作工对领到的原、辅材料的质量、数量确认无误后,投入生产。
4.3.2一般工序。
4.3.3.1人员控制。
操作人员必须提供健康证,并经过岗前培训,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规程、技能要求和安全知识,方可上岗操作。
4.3.3.2设备控制。
a.操作工人按《设备管理制度》要求,定期清理机械设备、设施中的滞留物料,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b.各工序操作人员负责正确使用本岗位的设备、仪表,对设备及环境进行卫生清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严格执行相关设备清洗消毒规定并做好相关记录。
4.3.3.3原辅材料控制。
原辅材料进入车间,投料前由操作人员核对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剔除不合格的原辅料,发现问题及时报品控部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a.生产部根据生产工艺组织生产,对生产过程实施监督控制。
b.生产车间严格按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操作,生产负责人负责检查、指导和纠正不规范操作。
c.品控部对过程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参数进行监督检查。
4.3.3.5环境条件控制。
由生产部负责,按照食品卫生规范和卫生管理制度控制生产现场,确保生产现场的环境满足要求。办公室协调水、电、汽的供给,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4.3.4关键工序。
关键工序控制要点除包含一般工序控制要点外,还应进行以下控制:
4.3.4.1操作人员的控制。
a.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
b.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工艺文件要求操作,对工艺参数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监控并作好关键控制点记录,出现异常及时反映、处理。
c.过程出现异常,车间操作人员能解决的,立即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车间报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解决。
4.3.4.2品控部对关键工序进行工艺指导,并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操作要求实施监控,保证产品质量。
4.3.4.3品控部定期将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反馈到生产科,以便掌握工艺执行及质量波动情况,对车间进行指导。
4.3.4.4车间要保持好设施和环境卫生,车间现场禁止存放产生异味的物质,对生产设备要定期清理,不得留有滞留物料,防止霉变。
4.3.4.5生产负责人负责关键工序控制情况的检查。
4.3.4.6关键工序控制情况的记录由生产部保存。
5.1品控部按照负责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具体按《产品检验评定标准》执行扣分,每扣一分罚产生责任部门10元,多项次累计扣罚。
5.2在对合格入库产品的检查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经查实属人为原因的,罚缺陷产生责任部门50元/项,多项次累计扣罚。
4.3对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未审批)产品,强行闯关流入下道工序的,罚责任部门100元/次。
5.4对后道工序发现前道工序流下来的人为因素的不合格,根据情况奖励问题发现部门30元/次,对问题责任部门按每项/次扣50元,多项次累计扣罚。
5.5对市场信息反馈中的不合格,经查实属人为原因的,一般不合格的扣罚责任部门50—100元/项/次;重要、安全项的加倍处罚。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十八
为了确保对注塑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工序按规范作业,以保证这些检验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的制造过程满足出厂标准,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适用于注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各检验工序控制。
3.2.巡检负责按客户要求或相应的工艺文件进行注塑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
3.3抽检负责对当班的注塑产品出货前全面检查。
3.4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须由品质主管或工程师协调处理。
4.1来料检验和试料:。
4.1.3试料合格后要填写来料检验报告,经品质主管审核确认后,和留样一起包装待查,若为不良则由材料工程师和采购、生产等部门进行评审和协调处理,报相关领导确认后执行。
4.2首检、记录和标识:。
4.2.4各注塑工段完成品合格后,巡检在《产品生产流程卡》上盖章,才能进仓或转入下一道工序,注塑的成品、半成品、合格和不合格品等,应按规定的区域整齐放置,并按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原则进行标识,检验员有权对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对标识不规范有权勒令员工整改或停机整顿。
4.3过程的再确认:。
4.3.1换料和新加料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4.3.2修模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4.3.3新人作业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4.3.4停水断电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4.3.5过程调机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4.3.6交班过程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车间在交班过程中,由于人员发生变动、新换材料未确认已到换班时间、上班次巡检忘了彻底交接或其他原因等给机台生产埋下质量隐患,对可能造成批量质量事故的风险,接班巡检员除严格执行检验外,必须确认上班次的巡检表、自检表,了解材料使用情况等,及时熟悉上班次的品质情况,采取措施,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4.4不良品处理流程:。
4.4.1让步放行。
4.4.2返工重验。
4.4.3报废处理。
对产品的放行执行评审流程的有关规定,通过评审无法回用时,需执行报废处理,由生产车间申请报废,经相关品质主管签字确认,领导批准后方可报废,重大不良事故必须请示总经理裁决处理,私自报废或遗弃,一经发现三倍重罚。
4.5过程的改进:。
4.5.2不良。
4.5.3注塑过程的改进涉及到修改工艺文件或质量管理文件时应按照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的要求,针对发生的异常和过程发生失控的原因,探讨检验规范和作业指导书中的不足和漏箭项目,逐步完善过程控制文件,提高过程控制能力。
iso9001:20xx版《质量手册》相关条款、各程序文件。
6.0相关记录。
《质量整改验证表》、《模具维修验证表》等相关表单。
最优生产过程制度管理制度(汇总19篇)篇十九
适用于生产部所属各班组、部门和个人。
3.1生产部经理负责该项工作的制订及研究。
3.2车间主任对生产过程控制负责并推广执行,并对车间员工进行监督。
4.1人员管理。
4.1.1生产车间是生产任务的具体完成部门,各生产经理必须根据实际产量和质量将生产任务进行分解并下达。
4.1.3各生产经理负责组织进行作业人员的岗位训练,并确保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作业。生产经理助理负责指导作业人员按规定作业。
4.1.5生产经理助理应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填写生产经理助理日志,并于当天上报生产经理。
5.1生产经理、生产经理助理在进行生产作业前应对生产作业所需的工艺条件、技术文件资料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安排生产。
5.2车间主任依规定的加工流程安排生产作业,并依据作业人员的数量、操作者熟练程度及机台特性作适当之调整。
5.3车间主任应指导生产工人按工艺文件操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5.4车间主任检查工艺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违反工艺文件者应及时制止,并立即将情况反馈给生产经理处理。
6.1按操作规程使用计量仪器、生产设备,按规定定期进行日常润滑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6.2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按规定通知设备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排除故障。
7.1车间主任须依据生产指令材料定额开具领料单,经理批准后,依据仓储管理规定到仓库办理领料手续,领料者核对品名规格、数量是否正确并签章确认。
7.2中间制品的检验。
7.2.1各工序作业人员按规定的频率、项目与方法进行自主检查,自检合格方可转移到下一工序。
7.2.2质量管理部的质量管理人员依据相关质量标准及检测规程对产品外观、包装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放行入库。
7.3不合格品处理。
7.3.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生产车间、质量管理部应进行适当标识、隔离,以防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误取误用。
7.3.2所有不合格品应按不合格品管理规定进行评审和处理,生产车间不得擅自使用和睦处理不合格品。
7.4入库。
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可缴库,由经理助理填写入库单,组织作业人员入库,并与库管人员共同核对清点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并按库管人员的要求存放在指定地点。
每周召开一次,主要内容为:。
8.1进行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生产能力的差异情况及原因分析。
8.2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8.3通报设备运转状况及维护保养情况。
8.4工艺操作方法改进意见。
8.5进行生产设备和人员的调度。
8.6其他实际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应对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