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梳理自己的思绪,将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加以整理和解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挑选的一些值得一读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一
素质教育的重要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研究性学习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究性、全员性。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他是学习的主人,他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遇事有主见,敢拿主意,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书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
看了《现代教育理论》中的文章后,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其中的实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作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相信他们。“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出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个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者。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另外,通过认真学习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体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那么多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六流水的效果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了我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我虽然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良苦,然我却失望地发现,我的“投入”,我的“痴迷”,我的“煞费苦心”,从来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孤芳自赏,孩子们并不领情。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百思不解;我的工作怎么了?我究其原因是我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我在孩子面前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我们不是“上帝”,“上帝“也不是“救世主”,我只不过是儿童主动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正像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二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在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后,我深有体会。
“创造教育理论”,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个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要进行生活教育,首先要将其与传统教育区分开来。陶先生称传统教育为“吃人的教育”,因为这种教育下学生只读死书、死读书,逐渐失去了生活里、创造力。相较而言,生活教育则刚刚相反,它教人做人,教人生活,在生活教育下的人读活书、活读书,这样的人即使做官,也是服侍百姓的好官。这种是非分明的论断虽有些偏激,但一语道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并且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陶先生用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什莫叫“生活教育”,这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很是有启发。就从小学的课本上来看,教材中的课文越来越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开始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再看课程的设立,多了综合活动、校本课程等综合课;最后看学校的制度,逐渐从管理学生转变为学生自律,通过与社区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校与社区结合,让学习与生活结合。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她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其次这个“做”也是“行是知之始”的行。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个学生,关心爱护他们,让她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长。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今年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生活教育理论是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它也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什么是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说明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三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认真拜读了《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书籍。一本本教育书籍,一句句教育同行真诚的话语,使我很受启发。现就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谈点自己的感受。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条件。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承受,关键要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严谨的治学态度,幽默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数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根本,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当然不应该走上讲台的。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安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必备条件。按理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其父母相比,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保护。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安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所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教育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康。
其次,老师的心理安康也是一个不可无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把学生教好。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说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说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互相打耳光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等等,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安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那么影响失声关系,重那么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安康的人。只有心理安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安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安康水平会使其在智力、情感、一直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安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影响学生。
第三,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将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襟去保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认真拜读了《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书籍。一本本教育书籍,一句句教育同行真诚的话语,使我很受启发。现就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谈点自己的感受。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条件。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要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数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根本,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当然不应该走上讲台的。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必备条件。按理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其父母相比,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所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教育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老师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把学生教好。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互相打耳光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等等,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失声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使其在智力、情感、一直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影响学生。
第三,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将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襟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五
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中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在教学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绝粗话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是强化了"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六
课题研究已经开始了。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开题仪式过后,每人要读一读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并写下心得体会,我于是找来一些书看,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今日读到《适用课堂教学艺术》第十五章“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之第二节“因材施教”。这一节里有一块内容叫“教师对待好学生、差生的态度”。读过这一节内容之后,我感慨良多,觉得差生转化工作之艰难而有趣。
文中写到:“教师如何善待差生、转化差生,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些学校的差生问题不仅迟迟得不到解决,而且变得越来越严重。除了客观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不够正确。------其实,尽管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绝大多数在教师的重点调教下是能转变的。应当确立这样的信念:这里不全是废铜烂铁,这里有黄金白银,只不过暂时被灰尘蒙住而未能闪光而已。”
读这一段话,我明白了对待差生应当持怎样的态度。说实话,我过去对待差生总是持消极态度,认为这事多花力气而“得不偿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多看到他人的优点,千方百计挖掘别人的优点,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样的话,不仅师生关系搞不好,转化差生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当代处于素质教育发展时期,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素质,差生是每个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差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班风、校风,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尽管差生问题很令人头疼、费心,却有着莫大的意义,研究和解决差生问题属于真正的“痛并快乐着”。
怎样转化差生?文中写到,“首先要有信心(这些学生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求进步的,只是自制能力比较差罢了);其次要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文中还写到教师指导学生重点应放在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来源有三个:一是报刊是介绍由后进生变为先进生的经验之谈;二是班内优秀学生行之有效的良好的学习方法;三是差生本人学习中值得肯定的方法。”读到此处,我明白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寻找好的学习方法上,教给他们方法,“授人以渔”,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学生的学习搞好了,才能逐渐消除“乏信心”,促进思想转变,最终实现将其转化。同时,我也明白了应当从差生本人身上寻找闪光点,不仅能激励他本人,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此方法应当想法子推行。
文中还介绍了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指导既要务“虚”,又要务“实”。即除了讲一些大道理之外,还可适当降低作业难度,有进步及时表扬以及定期“开小灶”等等。“对差生要多表扬、少批评、不讽刺。嘲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其后果或是产生自卑感,或是产生对立情绪,这对提高差生的自尊心是极端不利的。”在过去,我也对差生满怀信心教育之,但一旦学生不听话,或顶撞了我,或明知故犯,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就容易丧失继续教育的信心,甚至不惜严厉批评、嘲讽,可越是如此,学生对抗、抵触情绪越强,工作越难开展。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越难开的锁才越是好锁。因此,我今后应当加强修养,增强个人人格魅力,对差生多一点信心,再多一点耐心。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转化差生的工作一定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俗话说“开卷有益”,今天果不其然。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七
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中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在教学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读后感《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绝粗话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是强化了"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八
最近又花了点时间读了读陶行知的创新教育理论,他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我想:今天我们学习陶行知的创造精神,不在于熟知他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借鉴他创造的教学形式,而是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联系班级实际,针对学生特点,解放思想,放手实践,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不怕吃若,不畏人言,更不惧失败。
我也一直更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具体的说,受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理论的思想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有以下四点感触:
一要以趣激学,启动创新。在教学中,兴趣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有好奇心才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
二要诱导质疑,在设疑问难中催生创新。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同样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催生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三要利用肢体语言,在想象中放飞创新。想像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像就越开阔、越深刻。想像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因此,课堂上我就应该多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自己的形体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要重视自主合作,在竞争中提升创新。陶行知提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投身到学习、训练的具体行动中去。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并逐步提升其创造能力。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我如果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与合作探索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要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也就轻而易举。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要一如既往的继续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进行英语教学;我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英语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将英语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活动,积极探索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我相信,长此以往,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九
高效的课堂,这个名词对我们教师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师的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认为应该是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40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最完美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在暑期认真阅读了《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这本书,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和紧迫感。下面将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学习了《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这本书之后的真切感受。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深入地研读教材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篇篇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首先应当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背后的.作者进行认真地对话,从而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自己吃透文本,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深入地研读文本就是能够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并通过钻研教材,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我们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来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我认为只有深入地研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在深入地研读教材之后,我们对于教材的把握也就更为透彻,在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时,目标也就更加明确,方法也就更为得当,明确了重难点,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槐乡五月》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孩子的喜爱。在深入解读文本时,我发现这篇文章是一个美之传递的好文:第1自然段的“香之美”,第2自然段因槐花香传递的“情之美”,第3自然段孩子的“享受美”。阅读教学,其实就是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通过对话,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建构的世界,运用多种方法在字里行间品位五月槐乡的美。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的存在,反复地读是必然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读这条主线,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进而体会文章的中心“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模式多样化。
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模式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要从以往传统的接受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发现式教学、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出小学要努力推行主体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模式。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应向多模式的方向进行转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自觉、虚心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实践,并不断地改进。如,即“预习—提问—自学—讨论—汇报—作业”的六步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我认为采用六步教学的方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学生能够更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伴随着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也日趋多样化。我们不再满足与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经典方法,通过向其他教学听课学习、向专业书刊学习、自己摸索实践等途径,模仿、创新了很多高效、生动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哦还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根据课型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以《槐乡五月》这一课为例,立足“三维目标”,结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文质兼美”的特点,我设计了“读、品、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有了语感,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情味就能有深切的理解和感受,能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其次,通过品读,让学生“沉入词语”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槐乡五月》中的“抱、飘”等字,对揭示文本内涵,体会文章谴词造句的精妙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沉入词语”,进行品词析句的练习。最后,心领神会,品悟文章内涵。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要鼓励学生调动一切心理机能去识别和体味,从而“悟”出文章深藏的人生精义,领会散文的意境。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毫无约束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体验。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十
陶行知先生再三强调:教学做合一。“做”是教学之中心,是在劳力上劳心,具有“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三个特征。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智力。事实证明,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能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在亲身体验中去观察、思考、发现、创造、感悟,将学习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三年级学生写作文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总觉得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我常常会带他们进行观察,引导他们留意身边的小事,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有一次,学校组织植树节活动,学生们都从家里带来了铁锹,准备大干一场。我把这个活动当做一个契机,注意在每一个阶段观察和提醒学生。劳动没开始前,学生们已经兴奋不已,在教室里坐不下去,不停地问我:“老师,怎么还不开始?”我笑着反问他们:“你们现在这个样子可以用什么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学生们思索了一会儿,开始回答:“迫不及待。”“跃跃欲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词语一旦与学生的感受契合,似乎就变得富有生命力了。
我交代好安全事项,植树活动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挖坑,移苗入坑,培土,浇水,每一个环节都让他们亲自尝试,亲自感受,我给他们拍了不少照片。植树的过程中,天空中飞来了北归的一群大雁,我赶紧喊学生们抬头看,只见蓝蓝的天空中一群大雁排着长长的队伍飞行,学生们不由得发出“哇!真美!”的感叹。平时我们在诗歌中、课文中经常读到“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这样的句子,可是学生只是读这些句子,没有直观的感受,他们根本体会不出句子中的那种韵味,再美的'语言都不如让学生们自己亲眼看到来得震撼。当天晚上,我布置了一篇习作,以我们的植树节活动为主题来写。第二天我收作文时,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这篇作文,好几个孩子都说:“老师,这篇作文太简单了,我们就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了下来。我不在觉得没话可写了。”是的,在劳力上劳心,由实践行动形成思想,产生新价值,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简单又有趣。
我们教师教学时,也要一面教,一面思考,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补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有一年我教一届高年级学生,班里学生较多,性格各异,学生们情绪变化快,今天这几个同学关系不错,明天就可能闹崩,其中有几个女孩子还非常敏感,老师同学无意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可能使她们难过很久。这样的班级情况让我有些头疼,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待他们。一开始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我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征求过他们的意见,每天交给我批改。我发现,许多孩子常在日记中向我倾诉自己的心事,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我每天对学生们的日记批改得格外认真,每个孩子的日记下面我都会回复一段长长的文字,有时是解答他们学习中的困惑,有时是他们难过时的安慰,有时是他们迷茫时的指点。每天日记一发下来,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翻来,看我的回复,这样的沟通让我们的心离得很近,学生觉得老师能理解他们,愿意耐心倾听他们,所以班级非常和谐。每天学生们主动把我的讲桌擦干净,办公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图书角都是他们自己来打理。班级管理得非常轻松,这是因为我在学和做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班级的管理方法。
读书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智慧之窗,但能否真正领略教育的风景,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孩子,生命的成长需要我们既遵循规律,又尊重差异,在读书学习的同时,唯有不断地在教学中去探索、实践、研究,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十一
因为是学教育的,零零碎碎的接触过一些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也总是能从不同的教授口中听到陶先生的名字和理念,考录的时候为了取巧也曾背诵了一些陶先生的事迹和名言,却总也没能完整地拜读过一本书,这次总算有机会静下心来读完了一本朱永新先生推荐的《陶行知教育箴言》。陶先生有学多朴实却发人深省的箴言,但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一个反复出现却特别简单纯粹的词语——"孩子".陶先生一直把学生们称之为孩子。是啊,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忘了他们还在只是一群孩子,一群对成人世界的规矩并没有那么熟悉,对遥远的未来充满未知与渴望的孩子,一群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来改正、完善自己的孩子,一群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孩子。
当上老师的人,尤其是当上班主任的人,总是容易忘了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小孩子,总喜欢给他们制定出许许多多的规矩,提出许许多多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如果他们做不到,自己就会上火,埋怨他们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的听话,埋怨为什么自己的话怎么说了一遍一遍的话总也没什么用处。其实恰恰是因为我们都忘了,这是因为他们还是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是在精力旺盛好动的年纪里做了符合他们本性的事情。陶先生说"我们办教育的人,总要把小孩子当作活的,莫要当作死的。地球看起来,好像是个不动的东西,其实他每天每时都在旋转不已。小孩子也像这样。表面上看起来,也好像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进益,其实他的能力知识,没有一天不在进行中求活。我们就要顺着他这种天然的特性。"其实他们每天都在不断的成长,只不过不一定是按照我们制定的循规蹈矩的方式成长,我们需要的相信他们,引导他们。恰如陶先生所说"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您以为他不能做的事。等到您重新生为一个小孩子,您会发现别的小孩子是和从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现在,我尝试着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所以队伍里偶尔的调皮,偶尔的笑脸也变成一件美好的事情。每天都告诉自己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成长的可能,我不期待他们都能成长为别人眼中的社会精英,我期待他们每个人都能成长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能保留住一份天真的带点孩子气的人。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或许不能成为陶先生那样为教育事业付出终身的人,但是我尝试着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箴言。拿出一颗爱孩子的心来对待他们,相信真心总能换出真心,也许我的孩子们现在的纪律不是最好的,也并不"怕"我这个脾气好的老师,但都是最可爱的孩子,我相信用自己的爱总能换来孩子们的爱,让他们爱上老师,爱上学习,变成一个不断成长的幸福的"小孩子"。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十二
今年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生活教育理论是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它也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什么是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说明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十三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重要思想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各种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以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优秀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是本站学习心得体会频道为您精心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成为一名教师时,我对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在成为一名教师后,我对这一职业充满了敬佩。经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自己的不断的努力,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书难,育人更难。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这为师之道,除了教授书本知识外,更要传授生活道理、解答人生疑惑,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我们虽然在学校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要把他们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实在是有些难。
育人难,难在对学生的说服和诱导上。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作为新教师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所以很难教育好学生。
二、教师要有扎实功底。
经过一年的教学,我也发现自己的知识已经逐渐不够用,而班中好些学生的字也超过了自己,不禁有些羞愧。每当我把话说快的时候,普通话也就不标准了,心理实在有些不爽。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二)要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推广使用普通话,是我们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把练习普通话当成是提高自己素养的必修课,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三)要会写一手漂亮的字。一手好字是教师的门面和形象。一位好的老师,他每一节课的板书都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
(四)要熟悉每一位学生。只有熟悉学生,才能准确地把握这个学生的智育、品行、学业方面的优势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我们才能够备好课,才能够组织好教学,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要自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世纪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会制作教学课件,能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行终身学习。
(六)要有较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有效组织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探索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就是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我们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脆弱或是很随便,如果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就会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而高尚的,他们甚至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完人,圣人,没有缺点,从不犯错误。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十四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育者,有时是学生家长,有时是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激励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本文拟对教育激励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教育激励的模式。
教育激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正确行动的教育过程。
教育激励的模式是灵括多样的,在实际运用中也并非只用某一种模式,有时是交互使用的。这里为了叙述方便,概括介绍几种基本的常用的模式。
目标激励模式。目标激励就是用吸引人去努力实现某目标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激励者确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对幼儿设置的目标尤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远,只能是近期的,有时甚至就是当时能实现的。对中学生就可以定远一点的目标了。对于青少年和幼儿来说,激励目标的高远一般与其年龄成正比例关系。因此,目标有远近之分、高低之分、个体的与集体的之分(比如争创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等就是集体争取实现的目标)。目标激励模式又可分为若干种。一是信仰目标激励。信仰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也包括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等。信仰目标激励似乎比较抽象,对少儿来说要使其具体化。二是道德目标激励。道德目标是分层次的,从幼儿到大学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学段等提出不同的道德目标,激励学生为之而努力。要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对学生取得每一点细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特别是对幼儿和小学生,要多鼓励。比如对很少回答问题的小孩,即使答错了,也给予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意识。成就目标很多,大的比如考上名校、竞赛获奖、争当三好学生,小的如争取习作发表、小制作参展、在晚会上演出、书画作品展出、回答问题得到表扬等。
典型激励模式。典型激励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谓榜样就是典型,榜样不一定都是先进的,有好榜样,也有坏榜样和落后的榜样。因此,在主要用先进的典型激励学生的`同时,有时也可以用落后的典型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告诉学生引以为戒。用典型激励学生时,既要注重以老一辈革命家、著名科学家、爱国人士的事迹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也要通过讲雷锋、赖宁等的先进事迹来激励学生。尤其还要多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先进典型来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这样效果会更好。各种类型的典型很多,有爱国将士、革命英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英模式典型,也有科学精英、发明大王、文学巨匠、艺术大师、企业大腕、技术能手、体育明星等各行各业的杰出典型,还有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各方面的先进典型。用典型来激励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各类典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教育激励学生。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中发现、培养、树立各种先进典型,这样既是对各种先进学生的激励,同时也可以此激励全体学生,使他们向标竿式的同学看齐,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
信任激励摸式。信任激励就是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信任激励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模式。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信任激励可分为多种:工作信任----教育者把某项工作委托给学生去负责或办理,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如让学生负责班组工作、团队工作、文体工作、科代表工作等,学生会很负责任地去完成老师和同学交给的任务。有的学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实行学生干部轮流制,这种方法很好,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在锻炼中得到全面发展。人格信任----体现师生的平等,废除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人的尊严,讲求民主,崇尚平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和主人翁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各项工作和学习搞好。成就信任----信任学生能够积极上进,不断追求,取得成就。对他们取得的成绩,教师、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鼓励,充分肯定,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无动于衷,这样会挫伤小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成就感。尤其是对一般学生和较落后的学生,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总是盯住其不足之处。要多对学生给予表扬、肯定、支持、关心、鼓励、理解、宽慰等,使小孩子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之中不断前进。友谊信任----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朋友关系,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要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蔼、温暖、可信、可敬,彼此间相互信任,建立友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加倍努力,激励才能真正见效。
二、教育激励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目的性,无论教师还是家长等,激励学生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总是围绕实现某个总目标和几个长远目标进行一系列激励活动。当然,更多的是为实现某一近期的具体的目标而激励学生。无论正激励,还是负激励,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想实现某一愿望,无目的的激励是盲目的,也是无意义的。
针对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激励的对象应该十分明确,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激励不会完全一样。即使是对同类学生进行激励,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激励是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的激励是针对某一学科学习的,有的则是为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的,有的负激励则是矫正某位学生的某一不良行为的。针对性强的激励往往比较容易见效,激励的方式方法要运用恰当。
及时性原则。运用教育激励一定要及时,越及时效果越好。及时的程度与学生的年龄成反比例关系,即年龄越小激励越要及时。当然,对中学生、大学生的激励也要及时。学生课堂回答得好,老师应随口赞扬,不要等到明天再表扬;当天某同学做了好事当天就表扬;某同学某科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这次考试进步了,应马上表扬鼓励他;家长承诺小孩子某件事情完成得好就给奖励,也应及时兑现。若言而无信,或迟迟不兑现,以后的激励就不灵了。
有效性原则。实施激励者应注意收集反馈的信息,某种激励实施后,到底效果如何,一定要关心实际效果,要关注、重视激励的有效性,不该表扬的表扬了,不该批评的批评了,都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负激励,一定要慎用。从我们问卷调查和收集到的大量案例来看,不少负激励不仅无效,而且还有负作用,有的甚至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加速向教师和家长所期望的相反的方向发展。教育激励的有效性原则很重要,这一点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整体性原则。教育学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激励活动也是一个很复杂的整体。建立教育激励机制时,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从全局出发,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光治标,要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整个激励活动要协调一致,认识要统一,措施要得力,方法要得当,尤其不能相互矛盾。比如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张老师主张要创新,鼓励创新,而李老师反对学生创新,认为这是跟风赶时髦,结果弄得学生无所适从。又如对学生搞小发明小创造,不能王老师大力提倡,积极支持,而刘老师又说这是“小儿科”,搞小发明会因小失大,会耽误主考课程。两者激励的方向、目标不一致,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三、教育激励的方法。
教育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从教育激励的实践、课题问卷调查和收集的案例等来综合分析,不同的教师、家长对不同的对象,往往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教育激励方法大致有如下10种:
表扬法。指教师、家长针对学生某项事情做得好而加以赞扬。表扬又分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当众表扬、个别表扬、一次表扬、多次表扬等。表扬法激励效果很明显,尤其是对幼儿、中小学生等很见效。小孩子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听夸奖的话。得的表扬越多,学生的心情就越好,干劲就越大,就越努力学习和工作。表扬一般不发奖品,成本很低,不必吝啬赞美之词,当然也可发小红花、奖小红帽、出喜报、上板报、培报等。
奖励法。奖励一般是指比表扬更正规的正面激励。通常会对获奖者给一点物质性的奖励,有时甚至还给点奖金,有时也只发奖状、奖证、奖章、奖品等。奖励法运用很广,如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年、各种积极分子、各种竞赛奖等。
鼓励法。鼓励的方式很多,这里指表扬、奖励等以外的非正式奖赏。比如老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赞扬鼓励的语言,找学生亲切地谈话,交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对学生的表现满意时以目光、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等方式鼓励,考试前家长摸摸小孩的头、拍拍孩子的肩等也是一种鼓励。
评比法。通过检查评定和比较学生思想行为等来评出优胜者以激励学生。比如操行评定、德育积分、评比先进班集体、先进(文明)寝室、评选优秀学生、积极分子等,也有某些专项评比,如评流动红旗、班组,评红花少年等。评比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可以比团结、比贡献、比风格、比干劲。
示范法。示范主要是通过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有时则就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先进,树立榜样,然后号召同学们学习。
引导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其树立奋斗目标,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具体措施,为之努力奋斗。当发现有某方面的不良倾向时,及时引导其认识到危害,迅速改正,防患于未然,并指明正确方向,共同制定新的方案,争取新的进步。
参观、访问法。目的是让事实说话,用形象生动的事例来教育激励学生。如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展览馆、科技馆、重点工程工地、现代化企业、名胜古迹、劳动工地等,让学生从中受教育,让活生生的事实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立志刻苦学习,钻研科学知识,珍惜生活等。有的以文艺演出、电影、电视、录像片和上网等来教育学生,效果也很好,可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热情,鼓舞勇气,奋发向上。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访问,搞社会调查,亲身感受和体验,也能收到好的激励效果。
[1][2]下一页。
的是让学生自己提高认识,加强自律。谈话不一定是在出现了某一问题时,有时也有鼓励学生加劲、努力,更上一层楼的用意。
批评法。这是与表扬法相反的负激励法。发现学生表现不好,且经谈话、说服教育和帮助仍不见改正时,有时用批评法从反面予以教育,目的是促其醒悟、改正过来,走上正轨,刻苦学习,积极上进。批评法分个别批评和分开批评、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只批评某种现象)、轻微批评和严厉批评等,公开批评、点名批评、严厉批评应慎用。
处罚法。针对学生中犯有较严重的错误,明显违反校规校纪,且屡教不改者,不得已而用之。惩罚应尽可能从轻,尤其是对青少年应以帮助、教育为主,若学生改正了,应马上取消处分等惩罚。
四、教育激励的机制。
所谓教育激励机制,是指教育组织系统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通过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教育激励机制的构建是以制度化建设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
构建教育激励机制首先应进行一系列制度建设。学校要制定出各种规章管理制度、校规校纪、奖惩条例等,让学生个个都知道,人人早明白,以便遵照执行,约束自己,照章行事,激励自我。照章行事时要公开、公平、公正,让人口服心服,要轻惩处,重教育。
教育激励的一系列制度制定公布后,这一运行机制就可以开始运作。教育激励机制的运行过程实际上是激励的主客体间互动的过程,可用双向信息交流与运作的全过程激励的模式来表示这一运行过程。
这一激励机制的模式应用于教育实践时可分四个步骤。一是双向交流。教育者了解到学生的个人需要、能力、素质之后,可向学生讲明下一阶段奋斗的目标、价值取向、奖惩内容等,这是激励的基础。二是各自选择行为。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教育者将选择恰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生活等态度,以实际行动对教育者所施的激励予以回报,其行为要么积极,要么消极,要么反感。三是观察与评价。教育者要及时观察实施激励后的反映、效果,并进行评价与反馈,以便下一步采取何种对策和措施。学生也可以自我评价,甚至可以与老师、家长交流,如实说明情况及效果。四是调查措施与行为。根据前面了解掌握的情况,教育者调整激励策略和方法,进行矫正,确保激励的有效性。受教育者也要积极配合,力求收到明显的绩效。五是实现目标,修订制度,完善机制。要全面评论实现目标的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修订奖惩制度等,进一步完善教育激励机制,以便今后更好地有效地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俞文钊:《中国的激励理论及其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俞文钊:《俯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美]rg.gmiltenberger著,胡佩诚等译:《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版。
4.颜震华、王绍海主编:《教育激励的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越振宇:《奖励的科学与艺术》,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年版。
上一页[1][2]。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十五
人和人的区别,在于出生环境,在于贫富差距,而更多的,在于思维方式的区别。
01、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
《终身成长》这本书大概可以为我们解释社会人的两种区别: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人相信一切都是与生俱来,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他们相信这个世界存在天才,也觉得自己的能力无法改变。成长性思维的人相信一切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所获得,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中,他们相信自己是人生的主宰,只要自己朝着目标正确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
02、两种思维方式的教育表现。
我们在表扬孩子时,经常夸:“宝贝,你好聪明啊”、“宝贝,你就是个天才。”而这种夸奖,更多的是在赞扬孩子所达到的结果,对孩子的促进作用仅限于刺激孩子下次要得到表扬,一定达到要达到这个目标。而具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一般会这么说:“宝贝,你这次的努力没有白费。”、“宝贝,你作文水平提升了很多。”从孩子的努力过程、思考方式上去表扬孩子,则更能激励孩子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绩。
03、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
《终身成长》这本书给出了四个步骤:接受—观察—命名—教育。把我们固定性思维展现的时候,逐渐教化成成长性思维。我们可以接受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它一般什么时候来临,给它取个名字,制定具体步骤,慢慢养成成长性思维。在我看来,成长型思维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于毅力二字,遇到困难时我们有毅力坚持,有毅力克服困难;立的flag有毅力执行结束。
我们不怕遇到困难,而怕遇到困难就退缩的懦夫;我们不怕失败,而怕一失败就一蹶不振。拥有成长性思维,拥有毅力,才能勇往无前。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十六
从开学到此刻,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其中的辛苦和幸福交替充斥在我的内心。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告诉自己:要尽可能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对于他们犯的错误多去理解,尽量做到以引导来感化他们。然而现实就是虽然我与每一位学生都相处融洽,但在他们眼里,我没有具备教师的威信,因此对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管理不善,让我有些头疼,也请教过一些老教师,都告诉我:开头就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把纪律、要求明确地告诉学生,如果做不到就严厉惩罚,只要把头开好了,后面的教学和管理也就容易了。
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技能提高丛书《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学完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我触动最大的'几点体会:
一、用人格影响人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构成性格。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的影响。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来自家庭、社会、人生、学识等方面的用心、健康因素的凝聚和综合。人格魅力一旦构成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老师在晚自习的时候玩手机,就不能责备学生也在玩;如果老师在课前没有备好课,就不能责怪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如果老师都对每日的跑操抱怨连连,就不能责怪学生总是请假逃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展示着自己的人格,因此我们务必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扎扎实实研究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科学、新兴网络、乃至幽默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艺术性的处理问题,做个有智慧的老师。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课堂上让我焦头烂额的问题有很多类型,比如上课迟到、没有带鞋套、上课把手机带去充电、做练习时没有耐心、课后不及时关电脑……,各种类型的问题都要区别对待,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向班主任告状,那只会让学生和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尤其对于正在叛逆期的学生,以后的管理会更加困难。因此我总是尽可能地寻找一些奖惩措施来约束他们,比如迟到的同学我不会记名字,但是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道歉,要额外多的完成一个我布置的任务,课下要把所有学生的凳子推到桌肚里,带着手机去充电的同学我也会直接没收,但不是交给班主任,而是根据学生的表现状况,确定归还的日期;当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也会有奖励措施,比如大家群众都表现好的话,我会给大家播放电影短片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事实证明:我的抑扬法还是有成效的,至少他们告诉我:很喜欢我的一点在于,我不会向班主任告状,很多时候,这一招是失去学生对任课教师信任的最大忌讳,因此艺术性地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十分重要,也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
以上只是我两点粗略的见解,很多收获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地实践,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践行教育者所需要的人格魅力,那就是:
激情dd教育者的一种状态,让自己始终持续初出茅庐时的工作状态;
爱心dd教育者的一种品质,让自己包容学生的一切和一切学生;
创新dd教育者的一种潜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不是昨日简单的重复;
时尚dd教育者的一种魅力,让自己紧跟时代的脉搏而显得永远年轻;
沟通dd教育者的一种武器,让自己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敏感dd教育者的一种机智,让自己把握住每一个教育契机;
反思dd教育者的一种习惯,让自己不断挖掘成长的潜力……。
我相信:透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我必须会成为一名在学生中拥有威信的教师,一名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老师。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十七
怀着敬畏的心情读了美国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一书,发现自己是深陷固定思维之中了。
卡罗尔·德韦克把人的思维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它们体现了人在应对成功和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失败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有这样的认知时,自身便会刻意回避困难,只挑选相对较为简单容易的事情做,同时害怕被评价,缺乏自信。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认为能力主要是通过后天培养的,他们不畏失败,认为失败只是自我成长获取经验的一种方式,故而,这类人不但不畏挑战,反而会热情拥抱挑战,虚心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评价中学习、进步,他们更注重如何激发自己的能力以做到更好。
对照两种思维模式反思自己,发现自己是较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害怕失败,回避失败,一旦失败,便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同时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怕别人说自己失败,怕别人看见自己的失败,自己更是不敢面对失败。《终身成长》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改变。既然已经清楚自己的情绪来源,就要学会“自救”,那就是学会培养成长型思维。
每天勤勤恳恳的人那么多,可真正做出成绩的人却寥寥可数。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在思维层面上,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于我而言,在遇到事情时,不是先入为主地认定自己这能力肯定做不好,“不给自己贴标签,不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沮丧,也准备好了去承担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此奋斗。”相信原本存在的固定型思维会渐渐让位于成长型思维,思及此,内心激动澎湃,相信信念指导行为,行为衍生结果。《终身成长》,终生受益!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十八
虽然书看了一半,但是恰好和自己的想法,和最近的现实来了共振,于是就有了此篇。书中,为方便区分,直接将思维分为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
nba总决赛,刚好落幕,大家思维中的冠军队勇士被不可扭转的击败了。然而,勇士之所以败北,向来是陷入固定思维了。其实,细心点就会发现,勇士被击败不是无迹可寻,因为其对手是猛龙队——这个常规赛就有过2次战胜勇士记录的球队。
别看不起nba的鱼腩球队,甚至是外籍球队。这同样是一种思维的固定。因为nba是职业球队,每个球员都有一颗总冠军的心,或许勇士的球员都有一种总冠军非我莫属的想当然了。人们总是忽视那些已然存在的,愿意相信自己想见的。常规赛0:2的战绩,居然还不足以让勇士打起精神,总决赛第一场(109:118)就翻车了。
好在知耻而后勇,第二场就扳下一城(109:104)。也许是胜利来的太快,人们还是倾向于冠军相的,何况对手只是一个外籍球队的首次总决赛。然而回到勇士主场的第三场,还能以109:123这样的比分输球,这时就该值得认清现实了。实力的差距。主场第四场勇士以105:92输掉比赛,总比分1:3落后。
只能说,这个勇士的败北是难以避免的了。若能从固定思维跳出,来年会有一番作为。而作为猛龙来说,就始终是典型的成长性思维。不会因为对手是总冠军,就固定思维,认为不如对手,第一场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下马威。初生牛犊不怕虎。
同样是篮球场上,我想起了投篮与盖帽。固定思维的人,会认为被盖帽,则是技不如人,丢脸的事。而成长思维的人,则是这样看待的:被盖帽,则是投篮途中的必经之路。没什么丢脸的,只是代表着还有改进的空间,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就是这种秉性,保持投篮,哪怕不进;保持投篮,哪怕被盖帽,也要保持投篮,就是这种责任感,自我发展,自我激励,不断前行。
这就是成长型思维了!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十九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叫做《终身成长》。这本书提到了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大体来说,固定型思维的人群会认为智力和能力是天生的,后天的作用不大。而成长型思维会认为只要正确的方向,足够的努力就能够实现能力的提升和好的成绩。
而固定型思维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认为智商是天生的,所以他只有通过做简单的事情或者自己有把握的事确保自己顺利的完成以证明自己是聪明的,而挑战会让自己有挫败感,怀疑自己是不聪明的。而成长型思维则不是这样,他们在心里告诉自己,我通过不断的挑战是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或者即使这次做不好,通过不断的克服困难,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家里的老人总喜欢夸小孩子好聪明啊,比你妈妈小时候要聪明很多。听到很多次这样的话,小孩子就会内心里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给他一个数学题,他觉得自己没有把握,他就开始大发脾气说,太难啦,我不要做。这就是固定思维带给我们的,我们害怕挑战,因为挑战失败会证明自己是不聪明的。所以我对小孩子这样说,一个人成功靠聪明是绝对不够的,正确的方向,不断的练习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你看这道减法题目,你这次不会,妈妈告诉你做题的方法,然后你再试着自己做,再多做两道题,你就会发现,题目会变得简单,或者说叫熟能生巧。伟大的运动员绝对不能只靠天赋,我们要看到背后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
成长型思维不一定会通过父母传递给孩子,问题在于,一是称赞的方式不对,在意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努力的过程,孩子会不自觉产生固定思维,不相信能力可以培养。二是遭遇挫折的反应,面对孩子偶尔的失败表现过于在意,孩子会沉浸在失败的感受中,忽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振作。三是是否重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为了提高分数,各种死记硬背,其实已经背离了成长型思维,不恰当学习方法,不会得到真正的能力提高,只是知识的堆砌。
下图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改变思维方式不是一朝一夕,面对问题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抱怨,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二十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学生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勇于面对压力,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基于这一点,教师更应该不断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然,爱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活动。党员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党员教师首先应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其次党员教师要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但我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而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信而有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其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我们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热门终身教育理论读后感大全(21篇)篇二十一
课题研究已经开始了。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开题仪式过后,每人要读一读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并写下心得体会,我于是找来一些书看,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今日读到《适用课堂教学艺术》第十五章“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之第二节“因材施教”。这一节里有一块内容叫“教师对待好学生、差生的态度”。读过这一节内容之后,我感慨良多,觉得差生转化工作之艰难而有趣。
文中写到:“教师如何善待差生、转化差生,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些学校的差生问题不仅迟迟得不到解决,而且变得越来越严重。除了客观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不够正确。------其实,尽管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绝大多数在教师的重点调教下是能转变的。应当确立这样的信念:这里不全是废铜烂铁,这里有黄金白银,只不过暂时被灰尘蒙住而未能闪光而已。”
读这一段话,我明白了对待差生应当持怎样的态度。说实话,我过去对待差生总是持消极态度,认为这事多花力气而“得不偿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多看到他人的优点,千方百计挖掘别人的优点,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样的话,不仅师生关系搞不好,转化差生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当代处于素质教育发展时期,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素质,差生是每个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差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班风、校风,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尽管差生问题很令人头疼、费心,却有着莫大的意义,研究和解决差生问题属于真正的“痛并快乐着”。
怎样转化差生?文中写到,“首先要有信心(这些学生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求进步的,只是自制能力比较差罢了);其次要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文中还写到教师指导学生重点应放在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来源有三个:一是报刊是介绍由后进生变为先进生的经验之谈;二是班内优秀学生行之有效的.良好的学习方法;三是差生本人学习中值得肯定的方法。”读到此处,我明白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寻找好的学习方法上,教给他们方法,“授人以渔”,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学生的学习搞好了,才能逐渐消除“乏信心”,促进思想转变,最终实现将其转化。同时,我也明白了应当从差生本人身上寻找闪光点,不仅能激励他本人,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此方法应当想法子推行。
文中还介绍了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指导既要务“虚”,又要务“实”。即除了讲一些大道理之外,还可适当降低作业难度,有进步及时表扬以及定期“开小灶”等等。“对差生要多表扬、少批评、不讽刺。嘲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其后果或是产生自卑感,或是产生对立情绪,这对提高差生的自尊心是极端不利的。”在过去,我也对差生满怀信心教育之,但一旦学生不听话,或顶撞了我,或明知故犯,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就容易丧失继续教育的信心,甚至不惜严厉批评、嘲讽,可越是如此,学生对抗、抵触情绪越强,工作越难开展。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越难开的锁才越是好锁.因此,我今后应当加强修养,增强个人人格魅力,对差生多一点信心,再多一点耐心。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转化差生的工作一定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俗话说“开卷有益”,今天果不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