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分解教学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安排。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编写教学工作计划的实用方法和技巧。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一
3、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多媒体课件。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使孩子在一个充满鼓励,充满肯定,充满分享,充满赞美的环境中学习。培养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都做些什么?生:看电视、补课等。
2、师:出去玩同样会学到知识,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上周日小明和妈妈去公园玩就遇到了好多数学问题。(课件显示)小明最喜欢坐飞机了,于是妈妈给了他一些钱,让他自己去买票。(课件显示)他花了5元钱,还剩15元,妈妈给了小明多少钱,你们知道吗?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并列式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学生用含未知数x的方法进行汇报肯定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教学例题(课件显示)玩下一项游乐项目,先去买票,票价6元,买两张,还剩38元,你知道这次妈妈又给了小明多少钱吗?想一想,这组信息中蕴含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汇报。师肯定学生发言。下面,我们就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吧!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做?学生猜想。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找出的数量关系,根据刚才讨论的结果来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吧?。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归纳步骤。师:学到这,请同学们回顾并讨论一下,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时经过了哪些步骤?学生充分讨论后汇报。师:看看数学专家是怎么归纳的呢?(出示投影)肯定学生,赞扬学生。
1、师:小明玩了半天,他和妈妈都感到口渴了,不知买什么饮料好。谁愿意帮小明出出主意?师:现在我们虚拟购买饮料的场景。我当售货员,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买饮料。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求每瓶水的价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请其他同学针对他们的思考方法和解答过程提出意见。
2、(课件演示)小明选择了买酸奶。(出示小票)看了小明的购物小票,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知道的?(数量)学生解决问题,独立完成后小组成员互评,并给有困难的同学帮助。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最后,妈妈还剩下38元钱,要买些水果回去,看到苹果每千克3元;梨每千克2元;香蕉每千克6元;桔子每千克4元,可还要剩下20元钱买生日蛋糕。如果你是小明,你想卖哪种水果呢?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算一算,看看能买几斤?学生可讨论,可试做。做后汇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从各方面回答。师: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课后让我们继续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句话: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知识,要学会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你才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二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改写时应该怎样想。
改写时应该怎样想,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
一、复习。
二、教学小数除以整数。
1、学生共同研究相同的对象。
(1)、出示例5:21.5乘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1.510、100、1000的商。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照下面的样子板书:
21.510=2.15。
21.5100=0.215。
21.51000=0.0215。
(3)引导观察、比较:每次除得的商与被除数21.5比较,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4)充实感性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2-3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注意: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如果数里原有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要指导学生怎样补0,弄清楚补在哪里,补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数的小数部分缺少几位,可以在小数末尾添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数的整数部分位数不够,可以在整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前面补0。
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算法和结果。
三、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
1、?教学例6。
(1)、口答20__米=()千米、5000米=()千米。
在这些简单的问题里体会只要除以10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2)、出示例6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求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只要怎么办?
(3)提问:500米=()千米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从较大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量要乘进率和向右移动小数点,推理出较小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量应该除以进率和向左移动小数点。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作单位的数,可以用500除以1000;计算500除以1000时,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你是怎样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的?愿意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吗?
2.教学试一试。
完成后说说你是怎样移动小数点的?
适当指导改写30米的写法。
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两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有谁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月球上会轻很多呢?适当介绍相关的知识。
3,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四、全课总结(略)。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三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件,习题板。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已知我们学校有88位同学,再加上所有老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板书:88+x)。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请你用饱满的姿态告诉老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认识天平。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
自学p53,分别说一说图1,图2,,显示的信息。
图1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图2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再看图3说说图3显示的信息。
天平1杯子和里面的水比200克法码重。
天平2杯子和里面的水比300克法码轻。
请用算式表示图3数量关系。
天平1、100+x200。
天平2、100+x300。
再看图4说说图4显示的信息,请用算式表示图4数量关系。
100+x=250。
观察比较下列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观察比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
写出几个等式。
请学生把这里的等式分类,并说说你们是如何分类的?
20+30=50。
20+χ=100。
50×2=100。
14-8=6。
3y=180。
78×3=234。
100+2y=3×50。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没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四
教师要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2)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教材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36+17(3)234÷a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x-1.5=4。
x-6=7.6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4~145页的内容和练习三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回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过程。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六
数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2)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36+17(3)234÷a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x-1.5=4。
x-6=7.6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七
教材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八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九
1、系统地掌握有关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基础知识,并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自制幻灯片课件。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学校买来个9足球,每个a元,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2、让学生根据出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9个足球多少钱?
(2)b个篮球多少钱?
(3)篮球的单价比足球的单价多多少钱?
(4)篮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钱?
3、学生说出怎样表达这些问题的结果。(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式子,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二、系统整理。
1、提问:我们除了学过用字母标示数量关系外,还学过用字母表示什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交流小组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
a+b=b+av=sh。
a+(b+c)=(a+b)+cv=abh。
a×b=b×cs=ab。
a×(b×c)=(a×b)×cs=ah。
a×(b+c)=a×b+a×c……。
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3、在书写数字与这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84页上做一做的内容。
4、启发学生谈一谈,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作用?
5、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我们黙认“x”表示什么样的数?
6、让学生填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求“x”值的过程叫做()。
7、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8、学生解方程并订正结果。
9、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1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课堂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情况。
12、班内交流结果。并让学生将解题过程演板。
13、谈一谈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三、归纳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对哪项知识做了复习和整理?
2、师:有一部分同学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习惯用方程解,老师建议大家,为了更好的与中学接轨,要多尝试用方程解,而且你一定会领悟到方程得简明和方便。
四、实践应用。
1、完成85页练习十五的习题。
2、填空。
(1)小华每分钟跑a米,6分钟跑()米。
(2)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是m,另外两个是()和()。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果a=4厘米,b=3厘米,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4)老王今年a岁,小林今年(a-18)岁,再过18年,他们相差()岁。
(5)一堆煤,有a吨,烧了6天。平均每天烧b吨,还剩()吨。
2、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3)6x=0是方程。()。
(4)因为a×6可以写成a·6,所以7×6可以写成7·6。()。
3、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5x(2)6x+1=6。
(3)15-3=12(4)4x+19。
4、解方程。
2x+9=27x-0.5=8+0.3x=14。
8x-3×9=3722.3x+11x=66.6x-x=12。
(要求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计算)。
5、趣味数学城。
(1)、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十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简易方程解决问题教案,请参考!
学习目标: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能用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一:
一个书包进价为60元,打八折销售后仍获利20元,这个书包原定价为_______元。
二、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三、自主归纳,形成方法。
如何利用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
巩固练习:
1、某商品的进价为80元,销售价为100元,则该商品的利润为元,利润率为;。
3.一种商品的买入单价为1500元,如果出售一件商品要获得利润是卖出单价的15%,那么这种商品的卖出单价应定多少元?(精确到1元)。
四、反思设计,分组活动。
五、发展能力,拓展延伸。
六、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你觉得怎样如何利用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问题?
【课后作业】。
2.某种家具的标价为132元,按9折出售,可获利10%(相对于进货价).求这种家具的进货价.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十一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36+17a=""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
(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1、填空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x-1.5=4
x-6=7.6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
3、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4、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帮助数学理解等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并据此解简单的方程。
难点:推导等式性质(一)。
教学准备:
一架天平、课件及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学生讨论纷纷。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是在类似跷跷板的天平上做游戏,看看我们从中有什么发现?
二、运用教具,探究新知。
(一)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
1、课件出示天平。
怎样看出天平平衡?如果天平平衡,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2、出示摆有砝码的天平。
操作、演示、讨论、板书:
5=55+2=5+2。
x=10x+5=15。
观察等式,发现什么规律?
3、探索规律。
初次感知: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再次感知:举例验证。
(二)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
观察课件,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师板书:
x+2=10。
x+2-2=10-2。
x=8。
(三)运用规律,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2题。
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小组合作完成69页“练一练”第3题。
完成后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总结。
板书设计:解方程(一)。
x+2=10。
解:x+2-2=10-2(方程两边都减去2)。
x=8。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十三
一、感受天平的平衡现象,悟出等式的性质变化。
在学习中,我以多媒体中天平的平衡来呈现等式的性质,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理解性质,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少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体到方程中应用起来学生感觉活动是获取真知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出结果:天平的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二、等式性质解方程——初步感悟它的妙用。
在课堂上学生对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中更喜欢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优越性,从而养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习惯。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其实学生是非常主动的,他们总觉得天平能启发着他们去解决这么神奇的方程,孩子们对方程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好奇心。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2324÷x=6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较熟练地利用等式的方法来解方程,但用这样的方法来解方程之后,书本不再出现x前面是减号或除号的方程题了,学生在列方程解实际应用时,我们并不能刻意地强调学生不会列出x在后面的方程,我们更头痛于学生的实际解答能力。在实际的方程应用中,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很显然这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了。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
2、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以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们列方程时怎么避免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出现等等。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十四
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
1.口头解下列方程(小黑板出示)。
x-35=40x-5×7=40。
15x-35=4020-4x=10。
2.出示复习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知道: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中涉及到“原有饺子粉、卖出饺子粉和剩下饺子粉;原有饺子粉重量去掉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饺子粉重量。根据理解题意的过程教师板书: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教师启发: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号左边表示剩下的重量,等号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5)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回答:卖出的饺子粉重量没有直接给,应该用每袋的.重量乘以卖出的袋数)把上面的等式改为: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6)启发学生把已知条件在关系式下面注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要求的问题用x表示即设未知数,教师说明怎样设未知数。
(7)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8)让学生分组解答,集体订正时板书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9)引导学生自己看118页例2上面一段话,提出问题:你能用书上讲的检验方法检验例题1吗?引导学生自己检验。之后请几位学生汇报结果。都认为正确了再板书答语。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1)读题,理解题意。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付出”、
“找回”等词的含义。
(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汇报解答过程。汇报中引导学生讲解题思路,注意照顾中差生。
(6)教师总结订正。如果发现有列:2x=6-0.4和2x+0.4=6两种。
方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那种方法简单,并强调用较简单的。
方法解答。
3.学生自己学26页上面一段话,回顾上边的解题过程,总结列。
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后投影出示: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4.完成26页的“做一做”
小黑板出示: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
40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强化解题思路。
三、巩固发展。
1.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完成练习七第1题,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
3.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学生独立做练习七4题,集体订正结果。
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2题、3题。
六、课后记事:
七、板书设计。
例1解:设原有的为x千克。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第一步:弄清题意,找出。
x-5×7=40未知数,并用x表示;
x-35=40第二步:找出数量之间的。
x=35+40相等关系,列方程;
x=75第三步:解方程;
答:商店原有75千克饺子粉第四步:检验,写出答案。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十五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练习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课件。
一、预习测试。
直接写出得数:
二、自主学习。
1、交流预习作业,指名学生口答。
2、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你长大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
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呢?
3、教学例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50=100(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2)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教学例2,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
x+50100x+50200x+50=150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4、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5、教学试一试。
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三、多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第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咧?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方程怎样列呢?
小组中交流列式。
4、完成练习一第2题。
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式怎样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5、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42、每日一题。
写出一些方程,并在小组里面交流。
方程。
50+50=100x+50100x+50=150。
x+50200x+x=200。
最热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汇总16篇)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2、会用等式性质解形如x+5=12的简单方程。
3、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四、教学难点:
了解等式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大象的体重=石头的重量)。
师:曹冲之所以聪明,就在于他“运用了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也要用他这个策略解决以下问题。
检查预习。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学习等式性质。
1、师操作:在天平两侧各放一个5克砝码。
提问: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天两边关系吗?
提问:如果在天平一边加上一个砝码,天平会怎样?要是天平不平衡,怎么办?
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教师呈现其他天平直观图,鼓励学生观察并写出等式。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概括出等式性质。
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操作在刚才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减砝码。
提问:你能用等式来表示吗?
提问:如果在天平一边去掉一个砝码,天平会怎样?要是天平不平衡,怎么办?
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教师呈现其他天平直观图,鼓励学生观察并写出等式。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概括出等式性质。
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用天平演示的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这也是我们今天解方程的依据。
(三)重点精讲。
探究二:学习解方程。
师板书x+2=10问:用天平如何表示?
问:如何用刚才的知识解方程?(两边都减去2)。
1、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画出天平图。
2、师在解题示范时要注重“解”和“等于号”的书写要求。
3、交代检验方法。
4、学生试着解方程。
y-7=1223+x=45。
组内交流收获和疑惑。
小组汇报。
教师总结板书: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五)随堂检测。
1、请你画图或举例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3、解方程。
(1)x–19=2。
(2)x-12.3=3.8。
4、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5、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6、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板书设计。
x+5=7x-5=7。
解:x+5-5=7-5解:x-5+5=7+5。
x=2x=12。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