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应该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科学的教学过程安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师编写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宝贵的参考经验。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一
1、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而教育学生热爱人民,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2、认识本课11个字,一个多音字“没mo”,会正确书写8个字。
3、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掌握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2、理解古诗内容,会背诵两首诗。
感受古诗的意境韵律的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
同时,培养学生喜欢古诗、爱学古诗的兴趣。
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图片、课前查找有关资料。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由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
(农民伯伯辛勤耕种出来的)请大家到田间看看他们是怎么种田的。(课件演示或出示图片)。
2、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再仔细观察农民伯伯的动作、表情,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有位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很多感慨,他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知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写的是什么诗?(板书课题)悯:当同情讲。悯农是同情农民的意思。
4、学生介绍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了解唐代诗人李绅。
5、这首诗大家并不陌生,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二)在朗读中理解诗句。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组里互相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4、再次用课件演示农民耕作画面。
边读边看图,理解第一句。
(1)结合插图读一读第一句,说一说什么意思。
(2)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头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十分炎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5、指导朗读。这句诗应该怎样读?自己练,在班里读。(饱含辛酸的语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范读、领读、指名读)。
6、学习第二句,领悟其义。
(1)个人读句,小组讨论,说说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盘”指吃饭的碗,“餐”指饭,“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每粒都是农民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4)指导朗读,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吟诵全诗,联系实际。
1、大声诵读,练习背诵。(采用诗句、单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你想对浪费粮食的人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二
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查阅字典,了解诗句的意思,进而读懂古诗《悯农》,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用释诗题,解诗句,悟诗境的方法学习古诗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总结学法延伸课外,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读诗学法激趣用法,扩展读诗的四步过程,教给学生释诗题,解诗句,悟诗境的古诗阅读法。
情感价值观: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
课件(李绅的悯农诗,杨万里的悯农诗,朗诵古诗的背景音乐。)。
(出示古代农民劳作的情景图)。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都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首诗。(学生汇报)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想到了我国唐代诗人李绅的诗歌《悯农》。屏幕出示《悯农》教师找同学读古诗,教授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四声读法。
再出示一首古诗《伤农》,指导学生读古诗。要读出韵律和节奏。
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首古诗杨万里的〈悯农〉。
教师板书:悯农。
提起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他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和陆游,范成大,尤袤被称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的作品语言浅近,平白朴实。
1、释诗题:悯是这课的生字,大家读准了,指导读字。同学们借助书中的注释,(学古诗一定要看注释,这是学古诗的好方法。)想想题目是什么意思?(找生汇报)。
作者为什么要同情,怜悯农民呢,请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诗中,去感悟一个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吧。
2、解诗意:
(1)请同学们自己的读一读这首诗,注意里面的生字要读准。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但一定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两遍到三遍。
(2)找生汇报。(谁能给大家读一读,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
(3)诗人看到了什么引发了他的怜悯之情呢?(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水稻不多黄荞麦早着霜。
稻子不能离开水,可是不需要多少水的荞麦又遇到什么情况了呢?学生汇报。
理解空花,是不结果的花,就像咱们都知道有黄瓜的谎花一样,是不结果的。
同学们看看,这两句是写景还是叙事?从这两句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杨万里的诗风,平白朴实,步步递近,层层渲染。
(5)大家读读后两句,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要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也可以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
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板书:忍饥度残岁。
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是不堪的意思)。
板书:更堪闰添长。
闰年大家理解吗?(可以用的方法或者看注释来理解。这个被调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称为闰月。)。
连起来说说这两句写了什么事?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农民的第三层苦。
前两句是写景,这两句是写事。诗人的这种写法叫做写景叙事相结合。
(6)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你站在田边,你看到了听到了你感受到了。诗歌处处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悯,所以诗歌题为悯农。
就让我们带着对农民的同情,一起读读这首《悯农》吧!
(7)学习要学会记住,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知识,要记的,现在谁能把学到的这首诗背诵给大家。
刚刚,我们随着杨万里看到了灾害深重的农村,听到了农人的一声声悲痛的叹息,深切的感受到诗人对农人的无限爱心,短短的28个字,把一个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表达的淋漓尽致。同学们回忆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首先是释诗题,然后是解诗意,最后是悟诗境。(课件展示学法)。
现在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首诗,出示古诗《悯农,二》找生来读一读,然后说: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来自学。自学后汇报,读懂了什么。可以看注释或者和同桌商量一下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这节课啊,我们沿着历史的隧道来到了1000多年前的南宋农村,体会到了农人灾年愁苦的生活,倾听了他们叫天天不灵,唤地地不灵的愁苦哀叹,探索了古诗学习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会学习感到高兴,衷心的祝愿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金钥匙,开启辉煌的古诗宝藏,发现诗的特点,进入诗的王国。
悯农。
杨万里。
稻云不多黄。
荞麦早着霜。
悯
忍讥度残岁。
苦
更堪闰添长。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三
1、认识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初读古诗: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检查读。(小组合作)。
2、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桌交流)。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3、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质疑。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三、品析体会:
1、学生独立想象,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2、结合发言,适时引导学生品析诗句,深化理解与体会。
(1)“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
(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
(3)从前三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4)可农夫的结果又是什么。
(5)议议: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读出悲愤与同情)。
(6)体会:从这首诗中,你又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四、对比感悟:
1、对比读。
2、议议: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情境与抒发的的情感有何不同。
《秋浦歌》描写的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高昂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的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悯农》描写了农夫们一处辛苦耕种,开垦了所有的土地,获得了丰收,结果却饿死的情景,写出了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的真挚同情。
五、小结:
同样是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秋浦歌》带给我们的是劳动的火热与激情,而《悯农》留给我们的是劳而不得的悲愤。诗人用精炼的语言,不仅描写了不同的劳动场景,更抒发了他内心深处对劳动者的真挚情感。
六、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夫()粒()一棵()。
2、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忙碌。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悲愤、同情)。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四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熟悉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章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疼惜粮食,喜爱劳动,喜爱劳动人民。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熟悉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章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同学预备:访问农夫或到农田体验劳动生活,或查阅资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老师预备:生字卡、挂图、朗读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1课时。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日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怜悯农夫。
二、老师范读,同学看书听读,留意听清晰每个字的读音。
三、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熟悉的字作上记号。
1、不熟悉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同学上台展现)。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示小伴侣们留意,教一教大家。
3、老师检查,留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方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留意区分“午—牛”的字形。
(2)老师指导同学熟悉“”(完字头)这个偏旁。
(3)鼓舞同学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生生、师生沟通,学会积累词语。
老师总结:平常留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留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夫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夫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夫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夫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肯定要疼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留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纳多种形式美读。采纳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认真观看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美丽。
2、生生、师生沟通,老师范写。
3、同学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足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舞。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现,评好在哪儿。
九、老师推举古诗,观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争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沟通。
十、作业:(任选)。
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
2、收集古诗。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五
《悯农》这首诗语言简洁通俗,琅琅上口,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炎炎夏日看到农民在田地里辛勤劳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1、学会认本课:农、午、汗、粒、辛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课件、生字卡片。
1、教学重点是会认五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古诗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1、创设情境,诱发动机。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一个学生饶有兴趣的诗歌,引出课题,进而极大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深情范读,激发情感。《悯农》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感情真挚朴实。教学中,利用课件饱含深情的范读,使学生能在学习之前,有一个整体感知,受到熏陶、感染。
3、品读感悟,读有感情。现在孩子过于娇惯,很多孩子挑食,饭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闹,不想吃就扔掉,浪费现象日益严重。对于这首诗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诗的魅力,还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是生搬硬套地强加给学生,而是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句,从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去细细感悟,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
一、情境导入,激趣。
2、好吧,今天老师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悯农》(贴上卡片)揭示课题,认识生字农,(出示农的带拼音生字卡片),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范读古诗,激情。
2、播放课件:配乐朗读古诗。
三、初读古诗,识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古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要求会认的生字做上记号。
3、小组同学合作读生字。
4、反馈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去掉拼音帽子认读生字,齐读。
(3)现在该把它们送回家了。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
四、逐行读诗,品味。
1、指导朗读1、2行。
(1)下面让我们跟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课件出示一个夏天的中午老农在田间锄禾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课件出示第1、2行诗)这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老师相机根据学生的回答播放课件范读)你们愿意像这样读吗?赶紧练一练吧。(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是啊,夏天的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多热呀!如果是你,你想做什么?而这位老农呢?(指名读)。
(4)谁能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男女生读)。
(5)你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表演读就更好了。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表演读、全班读)。
(6)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指名说)。
(7)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里,多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齐读1、2行)。
2、刚刚我们大家都读得很不错,为了表扬和鼓励大家,播放一段小故事给大家看好吧?好!
(1)观看小故事。(认真地看,仔细地听,一会儿我要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2)请同学说说刚刚乐乐和他的爸爸说了些什么?
(3)学习最后两行(刚刚乐乐的爸爸告诉乐乐要注意爱惜粮食)。
(4)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3、4句。(也就是告诉我们知道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课件出示读3、4句。
(6)指名仿课件读。
(7)读了这两行诗后,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吗?
好!我们一起来看乐乐和爸爸对话的插图。
(乐乐的爸爸也告诉了我们大家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3、听一听大屏幕里面是怎样读的,我们跟着一起小声地读,学一学。(听大屏幕里配乐朗诵古诗)。
4、跟音乐一起读。(请一个同学起来跟着音乐一起读全诗)。
5、全班跟音乐齐读。
五、诵读比赛,展示。
1、分小组演读。
2、师生评议,鼓励表扬。
六、课外延伸,小结。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悯农》还有另外一首诗,同学们课外时间去读一读,学一学。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六
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查阅字典,了解诗句的意思,进而读懂古诗《悯农》,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用“释诗题,解诗句,悟诗境”的方法学习古诗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总结学法延伸课外,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读诗学法——激趣用法,扩展读诗”的四步过程,教给学生“释诗题,解诗句,悟诗境”的古诗阅读法。
情感价值观: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
课件(李绅的悯农诗,杨万里的悯农诗,朗诵古诗的背景音乐。)。
(出示古代农民劳作的情景图)。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都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首诗。(学生汇报)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想到了我国唐代诗人李绅的诗歌《悯农》。屏幕出示《悯农》教师找同学读古诗,教授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四声读法。
再出示一首古诗《伤农》,指导学生读古诗。要读出韵律和节奏。
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首古诗杨万里的〈悯农〉。
教师板书:悯农。
提起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他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和“陆游,范成大,尤袤“被称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的作品语言浅近,平白朴实。
1释诗题:“悯”是这课的生字,大家读准了,指导读字。同学们借助书中的注释,(学古诗一定要看注释,这是学古诗的好方法。)想想题目是什么意思?(找生汇报)。
作者为什么要同情,怜悯农民呢,请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诗中,去感悟一个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吧。
2解诗意:(1)请同学们自己的读一读这首诗,注意里面的生字要读准。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但一定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两遍到三遍。
(2)找生汇报。(谁能给大家读一读,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
(3)诗人看到了什么引发了他的怜悯之情呢?(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水稻……不多黄。
荞麦……早着霜。
(4)关于水稻和荞麦同学们可能不太熟悉,我们吃的大米就是没加工前的水稻的种子,荞麦也是一种重要的粮食。这两种重要的粮食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听着同学们的理解,老师感到这句话啊,能用一组关联词来连接,大家想想是哪个关联词?“因为……所以……”
稻子不能离开水,可是不需要多少水的荞麦又遇到什么情况了呢?学生汇报。
理解“空花”,是不结果的花,就像咱们都知道有黄瓜的谎花一样,是不结果的。
同学们看看,这两句是写景还是叙事?从这两句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杨万里的诗风,平白朴实,步步递近,层层渲染。
(5)大家读读后两句,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要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也可以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
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板书:忍饥……度残岁。
“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是不堪的意思)。
板书:更堪……闰添长。
“闰年”大家理解吗?(可以用的方法或者看注释来理解。这个被调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称为“闰月”。)。
连起来说说这两句写了什么事?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农民的第三层“苦”。
前两句是写景,这两句是写事。诗人的这种写法叫做写景叙事相结合。
(6)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你站在田边,你看到了………听到了……你感受到了………。诗歌处处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悯”,所以诗歌题为“悯农”。
就让我们带着对农民的同情,一起读读这首《悯农》吧!
(7)学习要学会记住,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知识,要记的,现在谁能把学到的这首诗背诵给大家。
刚刚,我们随着杨万里看到了灾害深重的农村,听到了农人的一声声悲痛的叹息,深切的感受到诗人对农人的无限爱心,短短的28个字,把一个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表达的淋漓尽致。同学们回忆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首先是释诗题,然后是解诗意,最后是悟诗境。(课件展示学法)。
现在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首诗,出示古诗《悯农,二》找生来读一读,然后说: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来自学。自学后汇报,读懂了什么。可以看注释或者和同桌商量一下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这节课啊,我们沿着历史的隧道来到了1000多年前的南宋农村,体会到了农人灾年愁苦的生活,倾听了他们叫天天不灵,唤地地不灵的愁苦哀叹,探索了古诗学习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会学习感到高兴,衷心的祝愿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金钥匙,开启辉煌的古诗宝藏,发现诗的特点,进入诗的王国。
悯农。
杨万里。
稻云……不多黄。
荞麦……早着霜。
悯
忍讥……度残岁。
苦
更堪……闰添长。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七
1、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而教育学生热爱人民,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2、认识本课11个字,一个多音字“没mo”,会正确书写8个字。
3、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2、理解古诗内容,会背诵两首诗。
三、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韵律的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
同时,培养学生喜欢古诗、爱学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图片、课前查找有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
(农民伯伯辛勤耕种出来的)请大家到田间看看他们是怎么种田的。(课件演示或出示图片)。
2、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再仔细观察农民伯伯的动作、表情,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有位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很多感慨,他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知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写的是什么诗?(板书课题)悯:当同情讲。悯农是同情农民的意思。
4、学生介绍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了解唐代诗人李绅。
5、这首诗大家并不陌生,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二)在朗读中理解诗句。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组里互相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4、再次用课件演示农民耕作画面。
边读边看图,理解第一句。
(1)结合插图读一读第一句,说一说什么意思。
(2)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头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十分炎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5、指导朗读。这句诗应该怎样读?自己练,在班里读。(饱含辛酸的语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范读、领读、指名读)。
6、学习第二句,领悟其义。
(1)个人读句,小组讨论,说说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盘”指吃饭的碗,“餐”指饭,“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每粒都是农民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4)指导朗读,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吟诵全诗,联系实际。
1、大声诵读,练习背诵。(采用诗句、单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你想对浪费粮食的人说些什么?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八
1、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同学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而训练同学喜爱人民,敬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2、熟悉本课11个字,一个多音字“没mo”,会正确书写8个字。
3、指导同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激发同学学习古诗的爱好。
1、把握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2、理解古诗内容,会背诵两首诗。
感受古诗的意境韵律的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
同时,培育同学喜爱古诗、爱学古诗的爱好。
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图片、课前查找有关资料。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由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
(农夫伯伯辛勤耕种出来的)请大家到田间看看他们是怎么种田的。(课件演示或出示图片)。
2、指导同学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再认真观看农夫伯伯的动作、表情,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有位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许多感慨,他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知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写的是什么诗?(板书课题)悯:当怜悯讲。悯农是怜悯农夫的意思。
4、同学介绍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了解唐代诗人李绅。
5、这首诗大家并不生疏,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二)在朗读中理解诗句。
1、对比拼音,自读古诗。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组里相互争论,然后全班沟通。
4、再次用课件演示农夫耕作画面。
边读边看图,理解第一句。
(1)结合插图读一读第一句,说一说什么意思。
(2)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头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非常酷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夫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5、指导朗读。这句诗应当怎样读?自己练,在班里读。(饱含辛酸的语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范读、领读、指名读)。
6、学习其次句,领悟其义。
(1)个人读句,小组争论,说说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盘”指吃饭的碗,“餐”指饭,“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每粒都是农夫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4)指导朗读,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吟诵全诗,联系实际。
1、大声诵读,练习背诵。(采纳诗句、单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想对农夫伯伯说些什么?你想对铺张粮食的人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长。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九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访问农民或到农田体验劳动生活,或查阅资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教师准备:生字卡、挂图、朗读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励。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
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
十、作业:(任选)。
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
2.收集古诗。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u”,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的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的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8、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9、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10、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十一
郫县教研室付强。
郫县郫筒第二小学田世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一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被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憎境。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们上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l)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呢?
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1.找一找。
(l)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t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l)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的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l)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右走,按次序走。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免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之后安排的。教材安排的例1是判断左手、右手,然后再说一说左手、右手能做什么。这样安排,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经历“左、右”概念形成的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左、右奠定了基础。教材安排的例2也是从学生的自身实际来考虑”,互相握右手,从而感知“左、右”的相对性。让学生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的联系点,这符合小学一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这一基本理念。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要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教学信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本课设计了以下教学b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一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正确判断左、右,教学难点是体会“左、右”的相对住。
二、对学生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而“上下”“前后”“左右”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达到熟练、准确地辨别“左右”的方位,就需要大量的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感性材料,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
三、教法选用。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手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课采用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运用大量的游戏、讨论、竞赛等形式引人学习内容,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游戏、观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增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学法选用。
根据小学一年级儿童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把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定格为:释疑学习法、发现学习法、讨论学习法等。
五、总体设计。
一年级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儿童要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基础,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初步感知自身的“左右”。
通过举右手、左手,说一说左手、右手的作用,听口令做游戏这些大量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从而感知左、右,经历形成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第二层:感知群体中的左、右,进一步建立左、右的方位感。
根据学生的座位,创设问题情境,再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说自己的前、后、左、右有哪些同学,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左、右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
第三层:感知左、右的相对性,突破难点。
让学生判断教师举的是哪只手,创设问题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巩固,既有趣,又突破了难点。
第四层: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联系学生的生括实际,让学生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去描述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又出学生能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十二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大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一首,另一首《锄禾》第一册已经学过。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种下一颗谷物,秋天会有许多收获。尽管四海之内没有荒废的耕地,农民还是免不了活活饿死。诗人用“春种”到“秋收”,用“一粒粟”到“万颗子”的变化,讲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可诗的结尾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悲惨的画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人以这样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音乐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要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粒、饿”两个字,可以用熟字“立、我”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夫、颗”,可以用与熟字“天、棵”比较字形的方法识记;“死”,可以拆成“一、夕、匕”三个学过的部件来识记。
2写字教学。
要注意指导以下几个字。
粒:米字旁要写窄一些,第六笔是“点”,不是“捺”。
闲:门字框里边的“木”,“捺”要变成“点”。
犹:右边不要写成“龙”。
死:“匕”的笔顺是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三)词句教学。
结合字形让学生了解“粟”是谷物,“万颗子”是很多谷物,从中感受到“春种”到“秋收”,“一粒”到“万颗子”的变化。
结合插图(或投影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四海”,泛指到处;“无闲田”,就是没有空的田地;“犹饿死”,即还是饿死的意思。从中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悯”字的意思。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课古诗押“i”韵。要在读通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然后结合插图或投影进行想象,经过反复朗读大致了解诗的内容。朗读时可辅以《江河水》忧怨的音乐,烘托气氛,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在脑子里浮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情境,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由此产生同情感。经过反复朗读和吟诵,达到背诵。背诵在课内进行。
本诗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五)练习提示。
第一、二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第三题是形近字比较,要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在字形上的差别和字义的不同。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能背诵一年级学过的古诗《悯农(一)》学了这首古诗,我们知道农民种田很辛苦。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读古诗,想象图画的意思。
(三)自学生字。
1一边读古诗,一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的读音。2用生字卡片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四)了解词义,指导朗读。
通过看彩图和讨论,大概了解“粟、万颗子、四海、无闲田、犹饿死”的意思和诗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出节奏感。
(五)品读背诵。
借助彩图(或投影),采用各种形式的反复吟诵(配上音乐),启发学生想象诗文描绘的悲惨情境,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六)完成课后练习。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十三
歌曲《悯农》内容选自同名经典古诗,体现了音乐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完美结合。歌曲为二拍子,旋律流畅优美,以中速吟唱,情感真挚。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艰辛,说明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应爱惜粮食的道理。
二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与生俱来的爱唱、爱跳的天性能很好地帮助自己将自身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潜能挖掘出来。尤其是当动静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达成一致的时候,往往能触动起他们极大的音乐学习兴趣。
通过诵读、吟唱、表演等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有韵律、有情感地吟诵古诗《悯农》,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悯农》,能进行歌曲《悯农》的动作创编并乐于参与表现;使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爱惜粮食的道理,培养和激发学生用音乐语言传承和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1、能用真挚的情感吟诵古诗《悯农》。
2、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流畅地吟唱歌曲《悯农》。
附点音符和八分音符旋律的正确演唱。
钢琴、教学光盘、音乐课件等。
(一)感受古诗歌曲:《悯农》。
播放歌曲《悯农》,教师带领学生自然地摆动身体,初步感受歌曲韵律,以愉快的心情进入音乐课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悉《悯农》音乐旋律及本课学习内容)。
(二)吟诵古诗:《悯农》。
1、请个别学生朗诵唐诗《悯农》;
2、引导学生模拟古诗人吟诗作对的情形及神态,有节奏地朗诵《悯农》;
3、和学生一起在《悯农》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悯农》,同时对学生渗透热爱祖国经典文化及告诫学生要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吟诵诗歌,充分调动和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吟唱古诗:《悯农》。
1、引导学生用跟唱法,学唱歌曲《悯农》。
要求:随范唱小声跟唱,找出演唱有困难的小节或乐句。
2、反复听难点乐句的演唱三次,再请学生试唱。
3、第二次跟唱歌曲《悯农》,帮助、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
3、“歌曲接龙”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鼓励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学习优势,鼓励学生找出学习难点,为学生铺设自我发现、自主学习、自我成就的舞台,促成互长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本环节应有检验学习成效环节,如,齐唱、小组唱、个体唱等,可渗透在学唱过程。同时为下一环节作铺垫,还应适当加入教师引导的律动)。
(四)表现古诗:《悯农》。
1、比创意。
a、律动创作。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边演唱歌曲《悯农》,边为每一句诗歌编配一个能体现诗歌内容及情感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b、唱一唱、比一比、评一评。
要求:从各小组歌曲的演唱、动作的创编、合作的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
2、合作学习。
要求:随意将学生分为(可让学生自行选择):吟诵、吟唱、表演三个组,鼓励学生对自己参与创作的情况进行自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鼓励和帮助学生拓宽学习音乐、创造音乐的思维)。
(五)小结。
谈话、访问式结束新课学习,鼓励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得,分享学习的快乐)。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十四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投影仪
1. 今天,陆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陆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1.听范读
2.小朋友们也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好,自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圈起来,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你可真会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首诗里,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指名问,指名答。
原来遇到了不懂的字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
指名读生字。
5.小老师们教得真好!请你们同桌之间也互相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齐读。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7.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8.齐读古诗。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听了老师读古诗,你们发现了什么?原来读古诗是有节奏的(幻灯出示《悯农》的朗读节奏)
5.指名读,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4.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收集了自己喜欢的古诗,你能背一背吗?
指名背古诗。
悯 农
李绅
辛苦
爱惜粮食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我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 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十五
学问与力量:结合解释,查阅字典,了解诗句的意思,进而读懂古诗《悯农》,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培育同学用“释诗题,解诗句,悟诗境”的方法学习古诗的力量。
过程和方法:总结学法延长课外,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读诗学法——激趣用法,扩展读诗”的四步过程,教给同学“释诗题,解诗句,悟诗境”的古诗阅读法。
情感价值观: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训练同学敬重农夫的劳动。
课件(李绅的悯农诗,杨万里的悯农诗,朗诵古诗的背景音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古代农夫劳作的情景图)。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都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首诗。(同学汇报)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想到了我国唐代诗人李绅的诗歌《悯农》。屏幕出示《悯农》老师找同学读古诗,教授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四声读法。
再出示一首古诗《伤农》,指导同学读古诗。要读出韵律和节奏。
今日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首古诗杨万里的〈悯农〉。
老师板书:悯农。
提起诗人杨万里,同学们肯定不生疏,他是南宋闻名的诗人,和“陆游,范成大,尤袤“被称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的作品语言浅近,平白朴实。
二、启发想象,体会诗情。
1、释诗题:“悯”是这课的生字,大家读准了,指导读字。同学们借助书中的解释,(学古诗肯定要看解释,这是学古诗的好方法。)想想题目是什么意思?(找生汇报)。
为什么要怜悯,怜悯农夫呢,请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诗中,去感悟一个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吧。
2、解诗意:
(1)请同学们自己的读一读这首诗,留意里面的生字要读准。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但肯定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两遍到三遍。
(2)找生汇报。(谁能给大家读一读,展现一下你的朗读水平。)。
(3)诗人看到了什么引发了他的怜悯之情呢?(同学汇报)。
依据同学的汇报,板书;水稻……不多黄。
荞麦……早着霜。
(4)关于水稻和荞麦同学们可能不太熟识,我们吃的大米就是没加工前的水稻的种子,荞麦也是一种重要的粮食。这两种重要的粮食都遇到了什么状况呢?听着同学们的理解,老师感到这句话啊,能用一组关联词来连接,大家想想是哪个关联词?“由于……所以……”
稻子不能离开水,可是不需要多少水的荞麦又遇到什么状况了呢?同学汇报。
理解“空花”,是不结果的花,就像咱们都知道有黄瓜的谎花一样,是不结果的。
同学们看看,这两句是写景还是叙事?从这两句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杨万里的诗风,平白朴实,步步递近,层层渲染。
(5)大家读读后两句,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要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也可以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
你读懂了什么?(同学汇报)板书:忍饥……度残岁。
“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是不堪的意思)。
板书:更堪……闰添长。
“闰年”大家理解吗?(可以用的方法或者看解释来理解。这个被调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称为“闰月”。)。
连起来说说这两句写了什么事?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农夫的第三层“苦”。
前两句是写景,这两句是写事。诗人的这种写法叫做写景叙事相结合。
(6)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你站在田边,你看到了………听到了……你感受到了………。诗歌到处体现了诗人对农夫的“悯”,所以诗歌题为“悯农”。
就让我们带着对农夫的怜悯,一起读读这首《悯农》吧!
(7)学习要学会记住,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学问,要记的,现在谁能把学到的这首诗背诵给大家。
三、总结学法,延长扩展。
刚刚,我们随着杨万里看到了灾难深重的农村,听到了农人的一声声哀思的叹息,深切的感受到诗人对农人的无限爱心,短短的28个字,把一个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表达的淋漓尽致。同学们回忆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首先是释诗题,然后是解诗意,最终是悟诗境。(课件展现学法)。
现在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首诗,出示古诗《悯农,二》找生来读一读,然后说: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来自学。自学后汇报,读懂了什么。可以看解释或者和同桌商议一下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同学汇报。
老师小结:这节课啊,我们沿着历史的隧道来到了1000多年前的南宋农村,体会到了农人灾年愁苦的生活,倾听了他们叫每天不灵,唤地地不灵的愁苦哀叹,探究了古诗学习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会学习感到兴奋,诚心的祝福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金钥匙,开启辉煌的古诗宝藏,发觉诗的特点,进入诗的王国。
悯农。
杨万里。
稻云……不多黄。
荞麦……早着霜。
悯
忍讥……度残岁。
苦
更堪……闰添长。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十六
1、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同学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而训练同学喜爱人民,敬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2、熟悉本课11个字,一个多音字“没mo”,会正确书写8个字。
3、指导同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激发同学学习古诗的爱好。
1、把握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2、理解古诗内容,会背诵两首诗。
感受古诗的意境韵律的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
同时,培育同学喜爱古诗、爱学古诗的爱好。
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图片、课前查找有关资料。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由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
(农夫伯伯辛勤耕种出来的)请大家到田间看看他们是怎么种田的。(课件演示或出示图片)。
2、指导同学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再认真观看农夫伯伯的动作、表情,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有位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许多感慨,他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知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写的是什么诗?(板书课题)悯:当怜悯讲。悯农是怜悯农夫的意思。
4、同学介绍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了解唐代诗人李绅。
5、这首诗大家并不生疏,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二)在朗读中理解诗句。
1、对比拼音,自读古诗。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组里相互争论,然后全班沟通。
4、再次用课件演示农夫耕作画面。
边读边看图,理解第一句。
(1)结合插图读一读第一句,说一说什么意思。
(2)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头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非常酷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夫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5、指导朗读。这句诗应当怎样读?自己练,在班里读。(饱含辛酸的语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范读、领读、指名读)。
6、学习其次句,领悟其义。
(1)个人读句,小组争论,说说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盘”指吃饭的碗,“餐”指饭,“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每粒都是农夫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4)指导朗读,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吟诵全诗,联系实际。
1、大声诵读,练习背诵。(采纳诗句、单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想对农夫伯伯说些什么?你想对铺张粮食的人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十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现在孩子不知种庄稼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长勤俭观念淡薄,缺乏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因此,现在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日益严重:教室垃圾筐里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餐桌下撒了一地的米饭……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现象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通过开展珍惜粮食的活动来启迪学生感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农民、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已刻不容缓。
1、培养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
2、能初步诵读出五言古诗的韵律。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挂图、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出题。
导入:小朋友,今天早晨我们吃的是什么?(幼:馒头)馒头是从那里来的?(引出儿歌)。在刚才念的儿歌里,我们觉得农民伯伯种地容易吗?(幼:不容易)小朋友想不想学一首古诗来表达农民伯伯种庄稼的不易呢?(幼:想)在学古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出示教学挂图)。
二、指导幼儿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教学挂图。
1、小朋友们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什么时候的太阳又红罩着大地又热?比如早晨、中午、下午?(幼:中午)。
2、中午太阳最红最热的时候,小朋友看这是谁,他在干什么?(幼:农民伯伯)。
3、小朋友们看农民伯伯额上一滴一滴的是什么?(幼:汗水)。
小结:哦,汗水一滴一滴的流着,都掉到泥土里去了。现在,小朋友是不是更清楚,明白粮食来的不易呀!(幼:是的)。
师:从前有个名叫李绅的老爷爷,他也看了这幅画立马写了一首古诗,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古诗是怎么写的?(幼:好想)这首古诗叫《悯农》,小朋友跟着老师读一遍,这首诗说的是: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中午太阳当空照,农民伯伯还在地里干活,他们很辛苦,汗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流,都落到泥土里了。可是,有谁知道那盘子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换来的。所以,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要带着同情与感恩的心去读。
1、教师领读。
2、幼儿自由读,读给老师或者自己的好朋友听。
3、幼儿展示自己,上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4、结合诗意,体会作者感情,学古人晃动小脑袋自由读。
5、小男孩,小女孩比赛读,体会诗意。
6、认识生字:禾。
1、出示幼儿撒放图片,结合古诗说说这种行为对不对,结合自己说说应该怎么做。
2、出示饭桌铺张浪费图片,结合古诗说说这种行为对不对,结合自己说说应该怎么做。
3、出示幼儿偏食,挑食图片,结合自己这种行为对不对,应该怎么做。
1、幼儿跟老师学跳《悯农》舞蹈。
今天,我们学的古诗《悯农》,教会我们要不仅要不挑食,不偏食,而且还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悯农》这首诗主要是要幼儿同情劳动人民,知道农民的辛苦,珍惜粮食,爱惜粮食。在课前我准备了一幅教学挂图,画面上画了一个极其干瘦的农民伯伯,一手拿锄头,一手用袖子擦汗。天空中有一个火辣辣的太阳,农民伯伯的身边都是禾苗,禾苗晒得都弯腰了。首先让幼儿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太阳是什么样的,禾苗是什么样的,农民伯伯又瘦又老,看上去很辛苦。认真的描述一番后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些印象。引导幼儿看图时应让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古诗时,老师先泛读,然后教幼儿一句一句地读。读古诗时教幼儿怎样断句,怎样读有韵律,看着孩子们摇着小脑袋学着我的样子背古诗,我真是从心里喜欢他们。但是,结合此情此景应该配上古典音乐,这样氛围就更浓厚些,在幼儿上台表演诵读时,应该让幼儿自己相互自评,增加对诗意的理解。在难点突破时,我拍了一些本班幼儿在吃饭时的图片,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有话说的环境,让幼儿在互动中自主的、自在的发展。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十八
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查阅字典,了解诗句的意思,进而读懂古诗《悯农》,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用“释诗题,解诗句,悟诗境”的方法学习古诗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总结学法延伸课外,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读诗学法——激趣用法,扩展读诗”的四步过程,教给学生“释诗题,解诗句,悟诗境”的古诗阅读法。
情感价值观: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
课件(李绅的悯农诗,杨万里的悯农诗,朗诵古诗的背景音乐。)
(出示古代农民劳作的情景图)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都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首诗。(学生汇报)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想到了我国唐代诗人李绅的诗歌《悯农》。屏幕出示《悯农》教师找同学读古诗,教授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四声读法。
再出示一首古诗《伤农》,指导学生读古诗。要读出韵律和节奏。
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首古诗杨万里的〈悯农〉。
教师板书:悯农
提起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他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和“陆游,范成大,尤袤“被称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的作品语言浅近,平白朴实。
1释诗题:“悯”是这课的生字,大家读准了,指导读字。同学们借助书中的注释,(学古诗一定要看注释,这是学古诗的好方法。)想想题目是什么意思?(找生汇报)
作者为什么要同情,怜悯农民呢,请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诗中,去感悟一个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吧。
2解诗意:(1)请同学们自己的读一读这首诗,注意里面的生字要读准。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但一定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两遍到三遍。
(2)找生汇报。(谁能给大家读一读,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
(3)诗人看到了什么引发了他的怜悯之情呢?(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水稻……不多黄
荞麦……早着霜
(4)关于水稻和荞麦同学们可能不太熟悉,我们吃的大米就是没加工前的水稻的种子,荞麦也是一种重要的粮食。这两种重要的粮食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听着同学们的理解,老师感到这句话啊,能用一组关联词来连接,大家想想是哪个关联词?“因为……所以……”
稻子不能离开水,可是不需要多少水的荞麦又遇到什么情况了呢?学生汇报
理解“空花”,是不结果的花,就像咱们都知道有黄瓜的谎花一样,是不结果的。
同学们看看,这两句是写景还是叙事?从这两句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杨万里的诗风,平白朴实,步步递近,层层渲染。
(5)大家读读后两句,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要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也可以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
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板书:忍饥……度残岁
“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是不堪的意思)
板书:更堪……闰添长
“闰年”大家理解吗?(可以用的方法或者看注释来理解。这个被调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称为“闰月”。)
连起来说说这两句写了什么事?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农民的第三层“苦”。
前两句是写景,这两句是写事。诗人的这种写法叫做写景叙事相结合。
(6)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你站在田边,你看到了………听到了……你感受到了………。诗歌处处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悯”,所以诗歌题为“悯农”。
就让我们带着对农民的同情,一起读读这首《悯农》吧!
(7)学习要学会记住,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知识,要记的,现在谁能把学到的这首诗背诵给大家。
刚刚,我们随着杨万里看到了灾害深重的农村,听到了农人的一声声悲痛的叹息,深切的感受到诗人对农人的无限爱心,短短的28个字,把一个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表达的淋漓尽致。同学们回忆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首先是释诗题,然后是解诗意,最后是悟诗境。(课件展示学法)
现在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首诗,出示古诗《悯农,二》找生来读一读,然后说: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来自学。自学后汇报,读懂了什么。可以看注释或者和同桌商量一下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这节课啊,我们沿着历史的隧道来到了1000多年前的南宋农村,体会到了农人灾年愁苦的生活,倾听了他们叫天天不灵,唤地地不灵的愁苦哀叹,探索了古诗学习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会学习感到高兴,衷心的`祝愿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金钥匙,开启辉煌的古诗宝藏,发现诗的特点,进入诗的王国。
悯农
杨万里
稻云……不多黄
荞麦……早着霜
悯
忍讥……度残岁
苦
更堪……闰添长
精选悯农教学设计导入大全(19篇)篇十九
一、教材内容简析:
歌曲《悯农》内容选自同名经典古诗,体现了音乐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完美结合。歌曲为二拍子,旋律流畅优美,以中速吟唱,情感真挚。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艰辛,说明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应爱惜粮食的道理。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与生俱来的爱唱、爱跳的天性能很好地帮助自己将自身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潜能挖掘出来。尤其是当动静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达成一致的时候,往往能触动起他们极大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吟唱、表演等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有韵律、有情感地吟诵古诗《悯农》,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悯农》,能进行歌曲《悯农》的动作创编并乐于参与表现;使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爱惜粮食的道理,培养和激发学生用音乐语言传承和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1、能用真挚的情感吟诵古诗《悯农》。
2、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流畅地吟唱歌曲《悯农》。
五、教学难点:
附点音符和八分音符旋律的正确演唱。
六、教学媒体:
钢琴、教学光盘、音乐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一)感受古诗歌曲:《悯农》。
播放歌曲《悯农》,教师带领学生自然地摆动身体,初步感受歌曲韵律,以愉快的心情进入音乐课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悉《悯农》音乐旋律及本课学习内容)。
(二)吟诵古诗:《悯农》。
1、请个别学生朗诵唐诗《悯农》;
2、引导学生模拟古诗人吟诗作对的情形及神态,有节奏地朗诵《悯农》;
3、和学生一起在《悯农》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悯农》,同时对学生渗透热爱祖国经典文化及告诫学生要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吟诵诗歌,充分调动和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吟唱古诗:《悯农》。
1、引导学生用跟唱法,学唱歌曲《悯农》。
要求:随范唱小声跟唱,找出演唱有困难的小节或乐句。
2、反复听难点乐句的演唱三次,再请学生试唱。
3、第二次跟唱歌曲《悯农》,帮助、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
3、“歌曲接龙”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鼓励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学习优势,鼓励学生找出学习难点,为学生铺设自我发现、自主学习、自我成就的舞台,促成互长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本环节应有检验学习成效环节,如,齐唱、小组唱、个体唱等,可渗透在学唱过程。同时为下一环节作铺垫,还应适当加入教师引导的律动)。
(四)表现古诗:《悯农》。
1、比创意。
a、律动创作。
b、唱一唱、比一比、评一评。
要求:从各小组歌曲的演唱、动作的创编、合作的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
2、合作学习。
要求:随意将学生分为(可让学生自行选择):吟诵、吟唱、表演三个组,鼓励学生对自己参与创作的情况进行自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鼓励和帮助学生拓宽学习音乐、创造音乐的思维)。
(五)小结。
谈话、访问式结束新课学习,鼓励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得,分享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