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积极参加体育、文艺、科技等各类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技能。历代优秀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宝贵的经验。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一
小学生写作文,多喜写人叙事类文章。写熟悉的人、叙经历过的事,是“回顾”再现式作文,难度较小。相对而言,写景类作文,难度较大,学生怕写,老师难教。究其原因,写人叙事类文章的写作关键看学生的生活积累,而写景类文章的写作则主要看学生观景绘景的能力。正是由于受观景绘景能力所限,小学生的写景类作文水平普遍较低。作为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出较好的写景类作文呢?以下几种方法是可循而有效的。
要描写好景物,需要对景物进行观察。写景之前,教师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和感受美景。学生走出教室去欣赏景物,心里肯定特别高兴,可是放眼望去,一大片山坡、一大片田野,景象万千,可写的景物数不胜数。学生东看看,西瞧睢,看得多了,往往就会发蒙或犯惑,面对眼中所见的万千景物,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写景类作文不能“见景写景”,或“随景下笔”,不能无主次地觉得哪里都该写,又哪里都写不好。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的目的或要表达的中心,选好景物范围,“化大为小”、“定点写景”。大自然景象丰富多彩,我们应该选择最有特色的“样景”作主体,通过对主体景物的描绘,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某方面的独特之美。面对眼前所见的景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眼睛比作照相机,要选取最需要的、最美丽的景色拍摄。通过连续的特写镜头,表现景物特点。景物选的范围越小,观察才会越细致,也才能发现景物的个性特色,写景才能出彩,甚至出“神”。带学生到大自然去观赏景物,老师应事先踩好点,选好观景范围,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选景、观景活动。如写《家乡景色美》,可指导学生在家乡的田野里,选取一定的范围,以有代表性的“小地方”:一座山、一条小路、一个池塘或一块菜地为主体景物,由点到面,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并写出家乡的特色美。
观赏景物不是随便看看,除需要有取舍、有侧重外,还应注意顺序。观察一定范围的主体景物,还要有恰当的观察点。指导学生定好观察点,也就是选好观察角度。如写《家乡景色美》,若选取的主体景物是一座山,观察点可以是山顶,主要是俯视,由上往下看,由近及远;观察点可以是山腰,仰视和俯视相结合,先上后下,由局部到整体;观察点可以是山脚,移步换景,由下至上,点面结合。选好景物观察点,观赏景物就有了方向和层次,写景也才有条理,应引起高度重视。写景顺序得益于观景顺序,并根据写作的需要,做出适当地调整。描写景物,可以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可以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可以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可以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可以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可以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等。从时空角度看,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两种,比如写《东山岭风光》,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写东山岭四季节各有情趣的特色美;也可以按空间顺序,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有哪些特色,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景象,从下看是什么状态,等等。总之,描写景物要有顺序,文章才有层次。
观察景物着眼点不在“是什么景物”,而在“景物有什么特征”。只有抓住景物特征,才能明确所写景物的“亮点”,写出来的景物才有特色。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景物的组成、外形、色彩、状态等方面进行观察,明确景物的个性化特征,通过比较、联系,突显出景物的“亮点”。景物的特征、“亮点”就是写作的重点,也是由景到人,由景到情的生发点。如写《家乡景色美》,选一条小路、一个池塘和一块菜地为主体景物,引导学生按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逐一观察。先观察中间的小路:小路有多宽呢?让几个孩子并排站在一起,数一数,小路有几个孩子并排那么宽;然后观察路上的小草是什么颜色,能看见几朵小花,小草小花像什么样子,试着用一个比喻来描绘(如“就像给小路镶了一道绿色带花纹的彩带”)。再观察左边的池塘:池塘是什么形状?池塘有多大呢?(可与熟悉的教室或操场比较)池塘里的水是否清、静、绿?(可联系写水的课文,发现水的“亮点”。如:池塘里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水里的草和鱼儿;池塘里的水真静呀,静得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树,鱼儿好像在天上游;池塘里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还可以看看池塘里有没有小鸭子?若有,可以观察小鸭子的活动情况。接着观察右边的菜园子:菜畦和菜苗有什么特点?可选一两种蔬菜作近景式观察。最后,由景到人,看一看小路上、池塘边、菜地里有没有人,他们干什么?指导学生深挖景和人的特点,明确“亮点”,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写景文章来。
写景是为了抒情,而情应融合在对景的描绘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景中融情”的方法,一是饱含情感看景绘景,并适时画龙点睛地抒发情感;二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景物的情趣来。有人说,景物本无情,看的人有情,景物便自然有了情。换言之,景物的情感,是观赏景物者和描绘景物者的情感反映。如何移情于物,或使物富有情感,借助联想和想象是较为巧妙的方式,要指导学生理解并“为我所用”。描绘景物要虚实结合,对眼睛所见景物,要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比较、类比等方式,把景物的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要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如看到树上有一只鸟在啼叫,可以想象“鸟儿正在树上欢愉地唱歌”。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看到千姿百态的山,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既写出了桂林山“奇”的特征,又使景物富有情趣。又如《林海》一文,作者从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突出大兴安岭的重要作用,让人顿生赞叹之情。
要说写景类作文难写,主要就难在如何将景物写活,如何写出景物独有的特色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容易。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描绘景物时要紧扣景物的特征,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化单一为丰富、化概括为具体、化平实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多角度多层次表现景物特色,或者化静为动、化实为虚,使语言更有表现力。如写《美丽的秋天》,“美”是秋天的总体特征,是单一而概括的表述,如何丰富而具体地写出秋天的“美丽”?可以运用排比的句式(或段落),从秋天的天空、秋天的山坡、秋天的田野、秋天的人们等多角度多层次表现秋景之美。写秋天的山坡,又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秋天山坡上的树、草、花的美,描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写秋天山坡上草儿的苍劲之美,有学生这样写道:“略显干褐的草儿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巧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草的独特之美,让人过目难忘。
写景类作文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选取景物、确定观察点、观察景物、描绘景物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帮助,不断提升各环节应具备的能力,最终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如在选取景物环节,请学生交流自己所选景物,并说明这样选取的理由,其他学生会受到启发;在观察景物环节,请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顺序和观察到的景物特点,其他学生边听边对比自己的观察情况,可以修正和补充;在写出景物情趣环节,请学生交流自己对某一景物的片断描绘,其他学生可以借鉴参考;在正式动笔之前,请学生口头作文,按顺序讲讲自己的作文提纲,其他学生可以打开思路。作文批阅后,教师从优秀作文中选出样本,对其成功之处做出点赞,对其不足之处做出修订,并张贴展示,让学生明确写景得失。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二
在我们所在县域的西北边,有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初级中学———景安初级中学。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当下,这所学校从校长到教师,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充当“弄潮儿”。走进他们的教学课堂,可以说是别有风味,给人以别样的风采。他们课堂教学的效果应当有待于检验,但作为走进其教学课堂的老师应该有着自己的相关思考。现拙于笔端的仅是自己对教学课堂的一孔之见,极不成熟和深刻,权且抛砖引玉。
一、学生座位发生变化引起的思考。
景安初级中学的课堂,可以说是令人耳目一新,教室的南北墙壁上多了四块小白板,水笔、黑板擦一应俱全。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面对面坐着。对这样的教室安排,我们会怎样想呢?也许人们会这样去思考,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学生如此安排座位合适吗?也许人们会做出如此意义上的判定———形式而已。窃以为,这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主义,应当是一种彻底意义上的对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座位安排的颠覆。我们应当做出这样的思考,传统行列式的座位安排,学生一律面向黑板,关注的是老师的手舞足蹈,是老师课堂讲授的精彩,作为教师也完全因之而把所有的精彩自己操纵、把持着。学生面对面坐着可以获取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合作探究之情感的首先融洽,事实也正是这样,走进景安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学生们愉悦地坐着,快活地交流着,还不时自主地走到小白板的面前将自己的相关感悟或者就是疑问用水笔写出来,更有人充满自信地将别人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正。这让我们感到,课堂是由学生探究、学生展示、学生质疑、学生解答组成的。一切都由学生的互动学习小组去完成,学生在较小范围的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学生得到了充满自由和自主的释放,学生真实意义上“动”起来了,也才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学生之间互动探究引起的思考。
应当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景安初级中学已今非昔比,已经成为如东乃至南通课改的一面旗帜,它作为一个小区域内教育的品牌,已经逐步打出去了,到景安初中学习、取经乃至切磋的人也日益增多。在景安初中所开放的随堂课中,给人以很多深刻的启示。那次,有一节课是初二语文,教师教授的是诗歌。课堂伊始,师生问好,学生便进入互动合作学习中。学生互动学习的整个过程应当是真实的,因为它体现出了真学课堂的构建。学生互动合作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从班级互动之情形看,这班学生真是了不起,令人刮目相看。对此,笔者的思考是:学生如此意义上的互动学习,我们的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上需要去做的是什么?窃以为,教师必须做实和做好的事情是让学生充分做好前置性的学习。对初中学生阅读感悟的前置性学习,人们通常忽略的都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虽然我们教师经常会提出学生前置性学习的要求,但事实上,不少要求是一种阅读感悟的机械灌输。我们多喜欢出些预习提纲,这提纲近乎将文本的内容和阅读感悟的内容都告诉学生。学生这样的前置性学习大都是一种形式,不过是依据提纲到课本上找找相关的词句罢了,达不到学生真实意义上前置性学习的效果,互动合作的真性也大打折扣。针对景安初中的学生互动探究模式,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模式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自主涉猎文本,让他们以单元组合,能够以一反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与其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不如让他们围绕教材文本之内容、体裁、作者进行广泛意义上的博览。
三、师生之间互动探究引起的思考。
在景安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上课之初学生显得特别忙乎,而教师却有些“无所事事”。这引起我们的担忧:我们的老师干什么?说实在的,在所听的这堂课里,学生与老师之间也没有出现什么精彩的互动。窃以为,这种方式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有学者这样说过:“懒教师教出勤学生。”因此,课堂教学无需教师好高骛远地不着实际地去追求精彩,平平实实的课堂其本身就应当是一种沉默的精彩,因为学生完全可以在沉默中“爆发”。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妥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需要让学生课堂学习中体现其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因此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主导地位。如果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互动,那学生的互动及创新感悟就有可能大打折扣。对景安初中采用的学生互动合作的方式,我们不能冒然否定,而需进行冷静的思考,从而促使这种学习方式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教师必须合理控制学生小组互动的时间,必须提高小组合作互动的质量。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小组互动合作中学生的学习问题。对问题学生,教师在小组进行互动合作时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教师可以和这些问题学生一起参加相关小组的合作学习,帮助他们克服难关;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互动时给问题学生更多进行展示的机会。总而言之,对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应当完全予以肯定,其教学效果也是能够引以自豪的。据所能知晓的信息看,这所农村初中的中考成绩斐然。但是,我们不要去观待人家的科研、课改成果,我们要做的是,借他山之石,攻自身教育教学之玉。
作者:董红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童店初级中学。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三
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课堂中的探究,但是却忽略了“课外探究活动”,或者说把“课外探究”看成一块“鸡肋”,只是象征性的布置一下,课外探究活动很多情况下在无组织状态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并没有真正开展下去。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科学课外探究的误解。
科学课外活动探究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部分科学教师往往认为既然这个探究活动是课外的,就理所当然是学生自己的课外行为,所以只是给学生一个参与课外探究的提醒,而对学生科学课外活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体现在没有具体的研究方案,没有在学生心中生成任务或是兴趣,没有促使学生形成课外探究的行为习惯,很容易导致学生课外探究活动中途而废或者对探究活动不加以理睬,阻止了他们课外科学探究的步伐。
二是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弱。
农村小学生年龄小,兴趣不稳定,意志力弱,做事不易持久,解决问题能力弱,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同时受家长重视“语数”而对学生探究活动不重视等因素影响和干扰,往往不能保障充足的课外探究时间,容易出现“心动没有行动”、“半途而废”等现象,课外探究活动对他们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有效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策略。
制订探究计划才能使探究活动的`方法更明确、思路更清晰、过程更科学。
农村小学生自我制定探究活动计划的能力往往较弱,所以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前,教师必须对探究计划作精心的布置。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并印制看得懂、易使用的探究计划。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铁生锈了》,就需要制订一个“研究铁生锈原因”的实验计划。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探究实验计划表,在第一面上设计这样几栏: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假设、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在计划表的反面通过表格方式反映空杯子里、水杯子里、菜油杯子里等情况下铁钉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变化情况。
这样的探究计划表清楚呈现探究实验的方法,便于记录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和分析得到的结果,能有效减低探究的难度。
其次要指导控制实验变量。
在许多对比试验中,由于有些变量的差异,会导致各探究小组得到的数据差异性很大,甚至可能会使探究失败。
所以在学生设计探究计划时,就要引导学生考虑某些变量的控制。
如“研究铁生锈原因”的实验中,在水杯子中怎样放铁钉?是整个铁钉浸入水中,还是一半铁钉浸入水中。
这时,就需要教师指出明确的做法,可以在杯子底部放上餐巾纸,并倒上水,使餐巾纸充分湿润,然后让铁钉“躺”在湿的餐巾纸上,这样铁钉生锈的现象会更加明显。
1.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在进行某些探究活动时,常需要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
课外探究实验由于持续时间长,往往需要学生在家中开展,此时在组建实验小组时,就要考虑学生居住的地域性,可以让学生根据同村或就近的原则自由组建,且不能拘泥于每组的人数多少,学业成绩优劣等。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四
小学生承载着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其人生之路的画卷才刚刚展开,稚嫩的心灵犹如白纸般纯洁。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其未来成长与发展,而且对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和整个国家文明的优劣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这不仅要求教师时刻保持教育敏感性,用审视的眼光看待每个教育细节,积极创设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教育细节,帮助学生在这些细节的处理过程中不断修正自身行为,从而得到健康成长。而且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德育教育方式,积极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引导其建立美好的未来。
二、做好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启蒙者,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其举手投足必然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规范学生行为,就要首先规范自身行为;要提高学生素质,就要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衣着整洁朴素,遵守课程作息时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带头做到。无论在课堂内外,教师都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即使在批评时,也绝不使用过激的语言和动作,更不能进行讽刺和挖苦。这样才能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也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得到良好的道德情操熏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当以自身高尚的道德风范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道德塑造者和心灵引路人。
三、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实施素质教育,而且要根据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等学科的各自特点,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教育注入其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而且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精神、民族感情、集体荣誉等方面的教育。教师还要将与德育相关的事物优化为教学目标,并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仅学习到应学的教学知识,而且学习到做事为人的德育知识。同时,教师要以点带面地联系社会实际现象开展正确的德育剖析。比如,有些学生不尊重教师、不孝敬父母,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不听从教师教导,在家里作“小皇帝”,总是和家长顶嘴,不顺心就摔东西。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循循善诱,教会学生换位思考,并用生活中的正面榜样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使其能够明白道理、转变思想,得到品德教育,使其能够在德育教育中健康成长。
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就要从基础抓起,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和训练。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强化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第一,要对学生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进行训练,每天纠正其不良姿势,提醒其养成正确的阅读和书写姿势,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第二,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拿起书,并训练其养成手到、眼到、口到、心到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在发言时做到站立端正、目视前方、态度自然、举止大方、回答响亮、吐词清晰的习惯;第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训练其注意听清楚别人说话,将说话内容记在心中,要能够复述出来。这些训练对学生学习及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明显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使课堂秩序得到显著改善。
五、注重以表扬为主的耐心教育。
在各种小学生德育教育方式中,表扬与批评不可或缺。其可以通过对学生品德行为的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判断、认识及完善自我。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可以使其认识自身优点,获得自我肯定,增强自信。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表扬学生个体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而且可以通过表扬学生集体获得更加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对个体予以表扬,可以使其获得鼓励;而对集体的良好行为予以表扬,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恰当地运用表扬方式,可以获得不可思议的积极连锁反应。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其他学生就会竞相仿效,从而促进集体秩序的改善。批评就是否定学生的不良品质,帮助学生通过批评辨明是非,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促使其找到正确的方向。但批评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效的批评是寄于表扬之中的,对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表现良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可以影响和帮助后进学生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
六、通过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进步。
要做好德育教育就需要教师投入真挚的情感,以诚意对待学生,以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地教导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投入无私的热情,能够苦心造诣地营建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培养学生顺利地健康成长。教师所付出的热情和爱心,必然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应,从而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加自然和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学生必然会在与教师的长期相处中,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感染与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的情感教育也要做到宽有度,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要以灵活的手段和措施督促其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样就会帮助那些时常犯错的学生不断矫正自身的错误行为,逐渐融入到和谐积极的集体氛围之中,使学习成绩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五
摘要:小学的科学教学主要是以植物和动物的内容为主,由于农村小学的地理位置大都坐落在农村,加之生源都以农村生活的孩子为主,因此,合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将会大大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课堂中把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就必须依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新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中,并使教学目标的设置能够在学生跳一跳就能实现的水平,这样学生才不会因为课堂过难或过易而产生厌烦情绪。比如,笔者在教学《植物的繁殖》这课时,大胆地剔除了教材中学生不熟悉的案例,比如,蒲公英、水稻、山药等,而是根据当地农业的发展,选取了学生比较常见的农作物作为教学案例,包括小麦、萝卜、白菜、红薯等。由于这些都是当地农村常种植的农作物,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下田帮父母劳作的经验,因此,他们对这些植物并不陌生。在学生充分熟悉教材的情况下,笔者设计了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调查你身边的常见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学生在听到我介绍这种探究的教学模式后,都非常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希望在自己了解的领域里大展身手。在调查研究后,学生以有关“植物的繁殖”的报告会的形式,汇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成功地对植物的繁殖方式进行了分类,包括利用种子繁殖和利用根、茎繁殖两种方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还使课堂教学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挖掘丰富的生活资源,实施现场教学。
科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而观察能力的锻炼,需要直观的教学道具。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借助多媒体展示实物的图片,或者把标本带入课堂中。虽然这种教学道具,有利于学生快速总结实物的特点并进行高效率地教学,但教具并不等于真实的科学环境和观察实体,不能给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教师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实施现场教学,即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科学环境中,让学生边进行观察教师边引导。尤其是小学的科学教学大都是以揭示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为主,因此,把教学带入生活中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科学研究场所。比如,一条河流里面的蝌蚪、青蛙、水草、鱼都是小学教材中重点教学的对象;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树木等也都是最生动的'教学素材,通过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天人合一的环境观,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比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蚂蚁的观察》这课时,就摒弃了一般的以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多媒体视频的播放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大胆地采用了现场教学的模式,带学生们去蚂蚁的巢穴进行实地观察,并一边观察一边写报告,交流观察心得。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改进观察的方式并最终使得观察更加准确、全面,通过言语交流和概括促进思考,使观察更加深刻。通过这次现场教学的实施,学生们对科学教学更加感兴趣了,每个人都在现场教学中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和努力观察并有所收获的成就感,对科学教学的意义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使五彩缤纷的家庭生活作为科学探索的大舞台。
除了校园以外,家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二大重要场所,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心理等素质大都受童年生活以及他们父母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校外活动,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五彩缤纷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挖掘科学原理,进行科学探索。比如,笔者的一位学生就曾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科学小发现,他说:“冬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窗户上面会有一层薄薄的冰花,非常好看。老师,请问这是什么原理?”由于这一科学原理超出了学生们的知识范围,也不是本年级的教学内容,但学生的探索精神非常可贵,于是笔者当时并没有急着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校图书馆及实验室等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寻找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于是,当下一堂课时,学生非常热情,纷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自己发现的原理解释,并且还引申出来一系列与此相关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说:“冬天出门能够看到自己哈出的雾气,这其实是水蒸汽”;有的同学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可乐、西瓜等,可乐瓶子上、西瓜表皮也会有一层水珠”;有的同学则说:“煮稀饭的时候,如果你打开锅盖,会看到锅盖里面有一层水珠”。在热烈的讨论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积极总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大家都根据自己的调查和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都是由于冷热不均造成的空气凝结成水的现象。经过这次完全由学生放手去探究的课程,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总之,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交试验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们培养成小科学家。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六
摘要:文言文是中学语文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难点所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分析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将结合农村中学的文言文教学特点进行其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文言文。
学古文难,教古文更难,对于目前的教学改革而言,文言文教学几乎是它的一个死角,尤其是农村中学,不管是公开课还是评优课,很少有教师会选择文言文进行讲授,文言文教学变成了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与波动。对此,本文将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希望对提高农村中学的文言文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兴趣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科成绩,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文言文授课质量,第一步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一讲到底的授课方式,转变课堂重心,不能一味的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更多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表现与发挥的余地,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文言文中一些简单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探究完成,比如对照注释进行初步翻译,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教师对于简单知识只需要进行点拨,对于重难点知识则需要详细讲解。例如教师在讲《三峡》这篇文言文时,可以将重点实词与虚词进行板书,让学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自己找出答案,而对于有异议的词则可以提出来,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将极大的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相关词汇进行查找与整理归纳能力。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遇到的自己不懂而又没有注释的词汇应优先选择工具书查找,尽可能的遇见问题自己解决,而不是完全依赖老师;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的重难点词汇要养成对其归纳整理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认识的词汇会越来越多。学生这些习惯的培养一方面需要自律性,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拥有一个记录本,并让学生对课程要求的实词、虚词掌握进行整理归纳,建立一套属于学生自己的“文言知识库”。需要注意的是,词汇的整理归纳并不是进行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在积累的同时学会联系与比较,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不是机械式学习。总而言之,就是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各种学习方式的创新与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文言文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二、创新学习方式,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的文言文授课方式往往带给学生死气沉沉的学习环境,这无疑制约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滋长,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对课堂气氛进行调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文朗诵会、知识竞赛、古文化知识猜谜会等等这些都是可行性比较高的课堂活动形式,教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将文言文学习转变成文言文游戏,这也极大提高了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拓宽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渠道,有助于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课程进入了总复习阶段,教师可以专门抽出一两节课时间进行“文言文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当然,在竞赛开展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复习范围,让学生有一个充足的准备,另外,教师可以设置形式多样的答题方式,如轮流答、抽查答、推荐答等等,这样做即梳理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
三、重视学生文言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古以来就是语文课堂上最常见最重要的知识习得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俗语的存在无一不在证明朗读的重要性。农村中学条件限制比较大,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学生传授知识,朗读作为一种传统、基本的教学方式,它对外界的要求条件很低,只要学生有空间、有时间即可进行文章的朗读,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进而增加学生语感与理解能力。很多人感觉朗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其实它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实现自读与范读的结合、齐读与个体读的结合、讲前读与讲后读的结合,以及朗读与背诵的结合,只有将这四结合落实到位,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把握。让学生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自读,并且要带着感情去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力。学生在朗读当中经常出现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教师要特别留意,并给予及时纠正,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在学生长期的朗读中,文言文语感自然会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还能强化学生“角色”意识。
四、强化学生文言文主旨领悟能力。
很多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出现了教学偏差,教师常常一味的将时间与精力过度的花费在字词的理解翻译上,而忽略了学生对文章“文”的理解,学生不能文章主旨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例如,在《捕蛇者说》这一课当中,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但是如果学生不理解历史背景,不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便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形象,更不懂文章中提倡的“舍生取义”观,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也会淹没在学生的似懂非懂中。对此,语文教师应进行及时的引导,让学生真正走进文章“文本”中,教师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分析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与精神内涵。学生在弄懂文章主旨的前提条件下,在对文章进行反复诵读,从而感悟历代迁客骚人的崇高精神。
五、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式。
六、结语。
中学文言文可以说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以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言文讲授的时候,一定要还原历史,不偏不倚,让学生在感悟古人情怀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另外,通过以上方法的介绍,希望教师能够“为我所用”,突破传统,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快乐的同时,得到情感的真实体验,进而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
作者:汤莹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唐锐.农村初中文言文教法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
[3]谷明磊.运用诵读法改善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状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4]阳建忠.农村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d].四川师范大学,.
[5]刘爱华.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把握文言文复习方向[j].考试周刊,,(37):1.
[6]徐明月.对农村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的策略探究--以文昌市锦山中学为考察对象[d].海南师范大学,.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七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中学教学条件普遍较差,很多学校连课本上的化学演示实验都无法保证完成,而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提高技能又有很重要的作用。那农村中学怎样才能做好实验教学呢?对此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二、加强化学实验理论的指导,进行“想象实验”教学;三、阐明实验规律,对化学实验进行总结,指导学生解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实验规律。
一、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
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差,很多化学演示实验都无法做,更不用说让学生做分组实验。仪器也只是拿给学生看看,学生根本没做过实验,实验大都是靠教师讲解,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加以实践,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较为严重。在日常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老师应该告诉学生,我们没条件做实验,不等于我们就不用学化学,不用学化学实验。中学化学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实验。既然是验证性实验,如果我们能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我们就可以想象出整个实验的情形,就可以学好、掌握好实验。目前各学校的教学条件差别很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只有我们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讲解,弄懂实验原理,进行理论推导实验,我们才可以学好化学、做好实验题。在日常教学中要安慰学生并增强学生学好化学实验的信心。
二、加强化学实验理论的指导,进行“想象实验”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化学实验理论的指导,这是学好化学实验的保证。我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推导,想象整个实验的过程,再由老师进行演示,若无法进行演示的实验,可由教师讲解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来验证。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比直接由实验获得结论的教学效果好得多。在综合性实验题中,有很多的实验都是学生没做过的。要完成这样的实验题也只能由学生通过想象来完成。如果学生不会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推导,那是不可能很好完成这样的化学实验题的。
那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实验”教学呢?现在所表述的“想象实验”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想象”实验,而不是盲目去想象实验。下面我就以金属钠和水这个实验为例来加以说明。先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理论知识: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钠的熔点较低,在化学反应中会放出大量热量,并让学生回忆实验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情景。如果将钠放入水中,根据理论知识不难推导出:钠会浮在水面上,在反应中会熔化成小球。接下来要求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和氧化还原观点来推导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钠在反应中要失去电子,那会转移给谁呢?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谁能得到电子呢?产物是什么?学生不难推导得出:有强碱和氢气生成,得出另一现象:溶液变成红色。我们还可引导学生考虑一下,钠和水反应时,与水接触的各部分产生的氢气量是否相同?若不相同,那会怎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观看录像加以验证。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学生记忆也深刻。
三、阐明化学实验规律,对实验进行总结指导学生解题。
化学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在讲解实验时,先向学生分析每一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再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实验”,然后做演示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通过对实验进行总结,阐明化学实验规律和注意事项来指导学生解题。
1.综合物理知识进行相关的复习。
物理与化学的关系非常密切,解答化学实验题时需要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特别要注意压强与实验的关系。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地方都跟气体的压强有关。这在日常教学和复习中,需特别关注。
2.结合一些物理和化学常识进行复习。
学生在解答实验题时经常会忘记以下一些常识,在复习实验时需注意:一些易挥发的物质会挥发出来混在生成的气体中;气体从溶液中经过会带出水蒸汽;所给的物质很难百分之百都反应完(特殊情况例外);大多数的化学实验都是在空气中做的等等常识。对这些常识要求学生在解答时需特别注意。例如,在实验中有使用到盐酸来制取气体的,hcl气体就会挥发,混在混合气体中。如果学生不懂得这个知识,他就不知混合气体含有hcl,就无法很好解答此实验题。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这几种方法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是中等程度以下的学生没有太大的改变,他们还是学不好实验,这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以上是根据我校化学实验教学情况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八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板块,也是一项综合性训练,既包含语言文字的训练、文体意识,还有思维、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学生遇到诸多难以解决的写作顽疾,如缺乏兴趣、害怕写作、无以成文等,这些问题也深深让教师感到头疼。改进小学作文教学,切实提高作文水平,已经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本人以语言知识、文体和能力训练为切入点,谈谈在教学当中如何做到三者的有机统一。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流传下来的经典诗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和诗人词人处于情境当中是密不可分的,诗人只有在情境中才能萌发情感,正所谓境中生情。在情感的驱动下浮想联翩,情动而辞发,使诗人留下了动人的诗篇,流传至今,虽然小学生作文不能和诗人做诗,作家写文相提并论。但是同样需要情感,为学生提供作文题材,创设情境。我们可以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做亲密接触,去看壮丽的日出,落日的余晖、璀璨的明星、丝丝的细雨、飘扬的雪花……这些都是令人深思飞扬、流连忘返的`,大可带着孩子去读这本多姿多彩的“教科书”。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去阅览室、科技馆、图书馆、海底世界参观,体味静谧的阅览室读者们专心致志研读的情境;惊叹于科技发展而创造的神奇世界;游走于洋溢书香的园地;留恋于奇妙未知的海底世界。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们玩游戏,演小品,做实验或社会体验等,然后习作成文。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作为参与者,写作是参与体验后的记叙与总结,这样的作文课既是体验,也是享受,更是创作。像这样的情境我们还可以创设很多,而每一种情境中,绝不像是上课,而是在玩,快乐地有滋有味地玩,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告诉老师,他们的所见所想。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词语伴随着形象,带着形象色彩进入他们的意识,这些词语贮存在他们的大脑里,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色泽,那样的富有气息。在这里孩子们一步步去认识世界,体验世界,描绘世界,在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去体验客观情境,在情感的驱动下,想象力、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也会得到出乎意料的发展。因此,写作的内容、教材要出新,有情有趣,就要关注现场感,改革以往一些陈旧的教材内容,多做实事,重体验,让学生找到语言文字的乐趣。
关于文体,具体来说,有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有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为主的说明文,也有论述,评判为主的议论文,还有自由灵活、形散神聚的散文等等。教材通过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达形式,来阐述不同的思想观点,明晰文体有助于了解写作目的。但对于小学的作文教学,文体可不作高要求,若叙事,则只要求能诉说清楚。因而,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文体教学,则只要求初步了解,而不要刻意套写。而在作文教学中过于拘泥于文体的刻板形式,而不重视内容的表达,会对孩子的写作兴趣以及思维有所限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教师应去除强加在学生身上的“枷锁”,如主题鲜明、思想境界、结构清晰、逻辑合理等条条框框,也应摒弃单一的标准,作文教学应从模式化走向个性化。如此,小学生的思绪才能飞舞,火花才能碰撞,童真才能盎然,文采才能飞扬,文章才具有灵性。其实作文教学应当让学生放飞思想,挣脱“枷锁”,写其所见,写其所想,写其所悟,把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如结合创设情境教学中进行的《参观图书馆》就不是一般的纪实,体验一次到图书馆当小读者的乐趣,当一回专心的小读者,内心的感受是真切而细腻,学生也会在纪实中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有的甚至会自然而然地穿插议论,抒发情感。让学生将“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主体性得以高扬提升,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心里所想所悟,淡化文体意识是一个有效途径。其实灵性的跳跃和诗意的残缺就是一种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言,指的是文章中优美生动语言,而在平时学习优美生动语言的同时,也可加以作文技巧的训练。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在阅读中既能知晓课文主旨,也能从阅读中借鉴文章写法方法,在模仿和创造中,使学生的写作逐步达到“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在观摩长沙市小学语文“爱阅读善表达”教师素养大赛中,在钟老师所执教的《猫》这一堂课。通过让学生找出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这一环节,老师就巧妙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技巧相结合了。当学生说出关于老舍先生语气词这一段话时,老师“故意”将语气词去掉来读,通过对比,让学生来体味语气词的神奇之处,并在下一个环节让学生模仿语气词的写作,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当然很高!一来一回,“巧用语气词”也这一写作手法也就深入学生脑海,相信在接下来的写作课上,孩子们就会适时适当地运用语气词这一写法了。“仿写”,是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直接有效作文教学法之一。初学者,要把课堂上学到的写作知识化为己有,不可一蹴而就,中间需要经过一定量的模仿与借鉴。在阅读时,课文分析得越透,理解得越深,写作时学生便有“据”可依,有“模”可“仿”,写作起来也就可以“依葫芦画瓢”。仿写可以仿好词、好句、好段,也可以仿写作技能、技巧。小学生宜模仿句子、片断等局部着手,逐步过度到篇章。平时阅读教学当中我们可以根据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明白这种写作方法,并且慢慢地有意识的运用。换句话来说,重点是抓住每一种作文的训练点进行训练,让学生学会这一种方法写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也在日积月累中得以突破。从低年级的“乐于说写”顺利过渡到中年级的“自由写”再到高年级的“学会写”,与阅读教学是分不开的。
作文讲评课也是作文教学的一大环节,不容小视。作文的反馈对于学生写作积极性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作文评价应具有多元化,摒弃以老师价值取向主宰课堂传统形式,走向开放式多样式,可以书面评、口头评、他评、自评与集体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首先,诵读赏评与张贴展评相结合。在学生写作、二次习作完毕后,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可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评价;也可以在小组内朗读,组员欣赏,他人评价;还可以在全班朗读,大家一起赏析。在学生誊清作文后,可在班级的“芳草地”中展出,让学生相互观赏,师生共同欣赏。其次,口头讲评与笔墨点评相结合。口头讲评是指教师在批阅完学生作文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口头讲评。讲评时应欣赏学生的个性化、独特之处,肯定其言语劳动成果,渗透着鼓励与欣赏之意,并且对独特之处可直接进行圈画评点。具体评价有记号评价,如用圆圈重点标出使用独特的、鲜活的词语,用波浪线或横线标出优美的、形象的语句等以明示其用得妙、写得好;图画评价,即在个性化的词句处画五角星,画笑脸,,或者画大拇指等以示表扬。最后,二次习作也是很重要的,在作文讲评课之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各自按照合作评改所提建议,进一步修改,完成二次习作。可将学生的二次习作在班级手抄报上发表,或装订成册等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一篇篇供同学赏析的作品时,一定会自豪,倍受鼓舞。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九
心理健康是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重要基础。研究发现,一些疾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健康的病态心理,像抑郁症、疑心病、变态狂等常常是由于某种心理变态所致。欲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品德与修养,必须优先指导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当前思政工作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同时,此项工作不能停留在讲台上的说教上,要采取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要教育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健康的情感,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学会面对挫折、正视现实,跟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1]。为此,笔者刍议如下。
一、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肇始与发端。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入校前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参差不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哲”、“法基”、“思修”等方面施加教育影响和渗透,帮助大学生在政治思想领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树立人生远大理想。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较多的是大学生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外显行为表现,却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一些内隐性的心理问题,如个性行为、社会情感、负面情绪的调节等,而这些不仅仅是常见心理问题,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培养的人才沦为次品或危险品。因此,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地位,应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肇始与发端。
(二)高校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强强合并、联合办学等创举已初显成效。但是,绝大部分高校在招生规模、学科格局、校区建设等方面已趋向基本稳定的态势,未来要想获取长足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向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方向转变。这就要求彻底摈弃“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从“扩建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增开热门专业”的“粗放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开始向“注重制度创新与提高人才质量”的方向集结。人才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高校个部门的协调努力与管理上的到位,同时要求大学生必须拥有一个积极健康、奋发进取、求实创新的良好心态。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时代发展之重任,他们是否具备完善的人格品行和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影响自己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直接关乎着未来的民族振兴。“知是行之始”,为此,要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首先从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开始,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以便毕业后投身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建功立业。为此,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实现伟大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四)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保持了高校在读期间所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在为人处事、在利益分配等方面,能体现出一种良好的健康心态、一种较高的人文修养,建立一种协调与融洽的社会关系,不仅有利于本单位的和谐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重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注重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在现有师资的基础上,可建立起一支由教育管理者、思政工作者、辅导员为专职的师资队伍,由各学科任课教师围绕授课院系班级所组成兼职队伍,发挥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专职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结合我国大学校园近几年因大学生心理疾病而引发的案例,系统地讲授心理疾病的危害,强调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对自己、他人与社会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警示大学生要通过反省、自查自身的心理状况,有问题要及时矫正,在生活中让心理充满阳光。其次,兼职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自己学科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例如课堂辩论会、操作技能中的模拟训练、毕业前的社会职场心理测试等,都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良好时机。通过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与训练,大学生在不同的场所、接受了不同风格的影响和指导,既克服了工作方式的枯燥性,又避免了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程式化。
(二)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思政工作领域,以往出现的思想误区多是在事情发生后才开始反思,然后竭诚寻求对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人认为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点虚张声势,甚至还会矫枉过正。以上的片面的认识,必然会导致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偏移和缺位,如果将心理健康教育置放于思政工作中的从属地位,让隐性的心理健康问题继续潜伏,待突然爆发和引发校园暴力惨案之时叹悔已晚。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教育与渗透过程,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抗挫能力的增强,首先离不开对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教程内容的系统掌握,通过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大学生自身处于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学会为人处世、学会在人生逆境或失意之时,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身边的矛盾,设法让自己的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为此,高校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合理安排相关教材内容等举措、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大学生通过心理健康常识的普及,从思想上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懂得在心理受挫时,如何调适自己,努力寻找心中的那片晴朗,避免心理失衡而引发懊悔。
(三)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同一院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出身家庭环境的不同、入学后接触的学校环境也迥乎各异,另加对他们起深刻影响作用的身边亲人的文化素养也参差不齐,就导致了今天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上的较大差异。走访发现,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他们普遍具有不善于交际和不爱向朋辈倾诉的心理倾向。为此,可以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利用大学生对现代网络的偏爱,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方面在网上开设社会心理学常识、心理疗救与实践、社会网络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大学生通过网上的自我学习,摄取心理健康方面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创设网上心理咨询平台,利用网上互不知对方真实身份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校园网站上建立心理咨询栏目,积极参与网上心理咨询业务。由专业教师、专职人员热情、耐心、科学、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学生心理上的疑虑,然后为有心理健康疾病的大学生进行疏导与开化,及时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扰,规避了他们心理冲动所产生的风险,确保网络心理咨询活动的及时性。
(四)创立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此项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常态化的开展,必须建立一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因为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大学生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单一的学校思政教育模式,很难在具有隐蔽性特征的心理教育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存有潜伏期、心理健康失衡引起的事件又具有突发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不仅要搞好本职工作、而且还肩负有教书、科研等任务,时间不仅有限,而且个人精力也难以负重。为此,家庭和社会也应分担责任,协同努力、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家庭方面,父母要开展细致入微的谈心活动,增加与孩子间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解惑释疑,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社会方面,要占领道德高地,通过社会舆论宣传,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乐包容精神、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大众心态。总之,三方要协同努力,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以便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更好地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服务。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十
我来到厨房问妈妈,说“妈妈你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吗?”妈妈听后一脸迷惑,我就想,算了,妈妈肯定不知道。求人不如求己,还是自己去找答案吧。我扫兴地走出了厨房。
我带着这个问题,翻阅大量书籍,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书上说:如果一只蚂蚁从洞穴到外面寻找食物,它就会在路途上留下气味,然后返回巢穴用触角告诉其他蚂蚁。科学家证明:如果把一只蚂蚁在路途上留下的气味擦掉,那只蚂蚁就会在被叉掉气味的那个地方停留下来,从而证明了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明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特此做了个实验。用一根小树枝,在它的一头放上诱饵——小糖果。然后我把这跟树枝放在洞穴外,果然有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蚂蚁引到了树枝上。趁此机会我把树枝中间据了一小段下来,这是,蚂蚁就在这个地方嗅一嗅,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似的,在这一个地方一直停留了下来,最终还是没有回到家。我再一次重复上面的实验,发现蚂蚁都是这样,在那个地方一直停留了下来,由此证明——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所以不会迷路。我想:可不可以做一个蚂蚁警报器,只要蚂蚁在它附近,就会鸣叫,这样就知道蚂蚁在什么地方了。
经过这一次实验,我终于知道了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奥秘了,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生活中其实处处充满着科学!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十一
在大千世界里,隐藏着许多问题和玄机,有一些很平常,有一些却非常奇特。我也曾遇到过一些奇特的东西。
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关于含羞草的资料。原来,在它的叶柄基部有一个膨大的器官叫“叶枕”,叶枕内生有许多薄壁细胞,这种细胞对外界刺激很敏感。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枕,这时薄壁细胞内的细胞液开始向细胞间隙流动而减少了细胞的膨胀能力,叶枕下部细胞间的压力降低,从而出现叶片闭合、叶柄下垂的现象。经过1-2分钟细胞液又逐渐流回叶枕,于是叶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含羞草的叶子之因此会出现上述现象,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含羞草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由于,含羞草原产于热带地区,那里多狂风暴雨,当暴风吹动小叶时,它立即把叶片闭合起来,保护叶片免受暴风雨的摧残,因而逐渐形成了这一生理现象。
查找了含羞草的资料后,我也增长了不少知识,小小的一株草竟会有那么多神奇的地方,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多少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呢,想必这就是大自然的奥秘吧!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十二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90后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主体。这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自信、积极、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同时,由于与本科院校学生定位不同,文化成绩相对较差,且多数是独生子女,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容易受挫。中山大学对广州市9所高职院校3500名大学生的调研发现,有682人有过自杀倾向,约占被调研学生的21.3%。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面对新形势,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工作的重点研究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的创新高校教育者秉持何种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直接决定其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影响其选择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探索,并制约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均是基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理论开展。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均是问题心理学取向,强调关注工作对象身上所存在的问题,致力于各类症状的消解。而多数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工作开展实际上关注的也是少数问题学生的咨询辅导。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常被认定为安全底线部门,主要任务就是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不会因为心理相关问题引发安全事故。在此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免因此存在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为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引导、重个别咨询轻团体辅导、重危机干预轻普及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关注心理疾病的防治,更要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不仅要预防各类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更要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因此,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工作的正确定位应该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激发心理潜能,形成良好的人格状态。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的转变传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对象为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强调对这些学生开展识别、干预、转介等工作,避免因各类心理疾病导致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这种工作模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绝大多数正常的学生因此而游离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范畴之外,导致心理教育工作成效较差,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此外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出现并非朝夕之功,很多问题都是当事人的困扰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断积累造成的。所以,一旦等问题出现后再去寻求解决,往往就会变得比较棘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是一个全方位育人的工作,致力于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工作技能的训练,还应该致力于健全人格的培养,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体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应该从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群体转向绝大多数正常的学生群体。
3.1工作队伍建设: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智力资源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决定着心理工作的开展成效。加强心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对学校心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主要包括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教师队伍多数由专、兼职老师组成,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心理教师队伍是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要强化队伍建设必须加强师资建设,做到专职老师专家化,兼职老师专业化。专职心理老师是心理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的成长是提高心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学校应该在制度上保证专职老师工作的专业化,同时为专职老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保证老师们专业的成长性,为专职老师成为业内专家创造条件。兼职心理老师是心理工作开展的骨干力量。学校应当在制度上为兼职老师开展工作创造空间,将兼职老师的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同时,为兼职老师定期组织学习、培训、考核,提高兼职老师的专业能力。
3.2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现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融入了网络心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内容。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多以知识讲解和案例呈现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存在知识化和理论化的倾向,且多围绕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惑、压力等心理问题开展,关注的是如何排除大学生的各种困扰和缓解压力,忽视了对个人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于接受活动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因此将各类切合主题、形式多样的活动融入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经典的价值拍卖活动可以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章节课程,帮助学生澄清个人价值取向,更好地明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3.3心育资源的整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高校一般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缺乏对各教育资源的整合。同时,在高职院校中,如果只靠数量有限的专业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会陷入疲于奔命或是力不从心的尴尬局面。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策略,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心育资源就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校内资源的潜力,加大对于专职心理教师的培养力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政策和制度方面鼓励专职心理教师向专家化方面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院系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分批组织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及各类相关学习培训,并安排其中的优秀分子协助参与学校各类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化解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数量有限的尴尬。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从校外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理论精深的心理专家来校讲学,并定期对学校专兼职心理老师进行培训和督导,能够有效提高学校心理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学生心理咨询的服务质量。
此外,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曾明确指出,只有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才能开展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相关工作。因此各高职院校可以考虑与当地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建立工作联系机制,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定期邀请精神专科医生来校坐诊,建立在校学生就诊绿色通道,建立起心理疾病学生的识别、转介、干预、追踪机制,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安全。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十三
养成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旨在在学生中弘扬正气,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我们尊重学生的权益,给予足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是自由总是相对的,自由是在遵守必要规范的前提下的自由,我们正是站在学生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规范。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有其法律依据,即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根据上述文件制定的校纪校规。养成教育坚持以教育为主,坚持教育与班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屡次违反《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的学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下面提几点具体的要求:
1、进出校门规范。
目的:倡导文明交通,共建基础文明。
规范:
(1)进出校门要下车,禁止滑行、骑车带人,禁止骑电瓶车。
(2)进出校门要佩带胸章,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任何时候都要佩带好胸章。
(3)中午、晚上放学安排值日员值班。
(4)对违反规定的同学登记纳入班级考核。
2、迟到管理。
目的:维护正常的课堂自习秩序。
规范:
(1)组织学生值日员在楼层检查。
(2)协调值班老师准时到岗,多到楼层检查。政教处安排中午和晚上检查。
(3)晚自习迟到和早晨迟到一样检查扣分处理。
(4)一个礼拜迟到累计达到2次的,由班主任报政教处,做出口头警告处理,并作为无故旷课一节处理;一个月无故迟到累计达到4次及以上的,给予全校通报批评;一个学期迟到累计达到12次及以上的,给予行政警告处分;一个学期迟到累计达到15次及以上者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一个学期迟到累计达到20次以上者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并记入个人档案。
3、关于学生通讯工具的管理。
目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倡节俭意识。
规范:明令禁止中学生将通讯工具带进学校,一经发现立即没收。交由家长带回。对于3次及以上将通讯工具带进学校的同学,学校将给予记过处分,并记入学生档案。
4、人际关系管理。
目的:帮助同学们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做人。
规范:
(2)学校提倡正常的男女同学交往。但是如果超出同学限度,甚至早恋,坚决给予行政处分。
(3)因为迟到、私自外出等学生原因引起的与门卫的冲突,如果发生以下情况将给予学生相应处分。一是辱骂、侮辱门卫者给予通报批评或者行政警告处分;二是由于学生原因发生肢体冲突并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并记入学生档案。
(3)因学生原因导致师生冲突的,如发生辱骂、殴打教师的,一律开除。
(4)学生同父母子女冲突的,如发生辱骂、殴打家长的,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情节严重的坚决予以开除。
(5)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过程中,因为学生原因与实践和服务单位发生严重矛盾,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将给予学生严重警告以及以上处分。
5、仪表仪容—服装和发饰规范。
服装要求:提倡学生穿校服。所有同学不得穿奇装异服进入校园,不得穿背心、露肩装、露背装、露脐装、超短裙和拖鞋、高跟鞋等进入教学区、运动区。
发饰要求:
(1)头发要整洁干净,不染发、不烫发。
(2)男生不理光头,不留长发,额前的头发不能盖住眼睛,两侧长不能盖住耳朵,不留鬓角,后面不留尾巴,头发必须要理顺,不得刻意做出各种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发型。
(3)男女生同学均不能佩戴各类手饰、挂件和其他装饰品。
(4)女生不化妆。
对于多次违反上述规范,经过教育,拒不改正的,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全校通报批评,甚至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
6、自习课规范。
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规范:自习课包括上午、下午的自习、午自习、晚自习。
(1)准时不迟到、不缺席、不早退,不提前下课。
(2)自习课期间只能完成文化课学习任务,不得做与文化课学习以外的事情。例如,吃零食、聊天、玩游戏、mp3、mp4、看课外书籍等等。
(3)自习课期间最好不讨论问题。
(4)不在教室里来回走动,非经班主任批准不得无故外出。
(5)自习课期间要独立完成作业,要勤于思考,禁止抄袭作业。
(6)最后一节自习课提前下课直接进入食堂用餐的,学校将严肃处理。
(7)早上来校,晚上回家必须结伴而行,以保证安全。
7、教室内物品放置规范。
目的:为学生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
规范:
(1)课凳规范:课桌横竖一条线,凳子不能伸到过道里,课桌上的书按大小归类,整齐摆放。
(2)课桌内要经常整理,保持整洁。
(3)禁止在课桌两侧悬挂垃圾袋,垃圾要及时扔进垃圾桶。
(4)讲台上除了粉笔盒和粉笔檫外,不放任何物品,要保持讲台清洁。
(5)窗台上不放置任何物品,保持窗台整洁。窗玻璃上不能贴任何东西。
(6)教室里的张贴物要及时更新,张贴物要完整不破损,张贴有序。
(7)雨天学生雨伞的摆放要整齐,教育学生要及时将雨伞收好带回家,或者统一放置在桌兜里。
(8)卫生工具一律摆放整齐。
各项规范的检查,进行一周一小总结,一个月详细总结,将违反规范的学生进行登记处理,在全校的班会课上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情节严重的,按上述具体规范进行处理。
8、教室卫生管理规范及检查:
(1)地面清洁,无污渍,无杂物(口香糖、泥土、纸屑)。
(2)教室课桌椅桌面整洁,无乱涂乱画的痕迹。桌内文具摆放整齐。
(3)课桌椅两侧禁止挂垃圾袋,垃圾及时放进垃圾桶。
(5)窗台、黑板槽保持清洁,不放置杂物,无粉笔头和大量粉笔灰,及时将雨伞收起带回。
(6)教室四周墙壁保持清洁,没有拖把拖过留下的痕迹。
(7)教室墙顶、墙角无蜘蛛网。靠走道玻璃必须清洁,无明显灰尘。
检查:
由班主任负责全面检查,全部到位后,请政教处老师检查。每周周一晚自习前必须完成。平时政教处老师组织抽查,学生常规检查。
9、学生个人卫生规范及检查。
(1)学生衣着整洁,男生不留长发,不留长指甲,不许染指甲,勤洗澡,脖子、手、脸干净。
(2)提倡用手帕,最好不用纸巾。
(3)不往环境区内乱扔砖石、纸屑、食品袋等杂物。
(4)不往教学区内随便扔纸、食品袋、粉笔头等杂物,或从楼上往下倒脏水、垃圾等,一经发现全班公开检查。
(5)在墙壁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者,全班公开检查。
检查:学生自查、同学互查、班主任督促检查和政教处老师抽查相结合。
11、信息反馈。
请班主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上报信息。该信息所反映问题不与任何考核挂钩。一月后,由政教处统一交流信息,并做阶段总结。
3.20创建特色学校方案。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十四
活动背景: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校园文化和小学生精神风貌的缩影,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讲卫生、爱劳动,”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都知道要爱劳动,讲卫生,但是要求学生知道爱劳动讲卫生是文明行为,并且具体地该怎样去做,就有一定的难度。依据长期观察发现我校普遍的学生缺乏卫生习惯、卫生知识和卫生素质。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种状况很令人忧虑,而坏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要改掉它也不能希求一蹴而就。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全心全意为学生终生健康发展服务”为宗旨,以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阶段的'新的划分所提示的特征和规律为理论依据,进一步贯彻落实我校礼仪教育活动的精神,切实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校园环境的净化与美化,培养师生文明卫生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的,深化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二、主要内容。
我校大队部为培养少先队员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为目的,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开展以“人人讲卫生,个个爱劳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启动实施、加强学习、完善制度、专项活动、班级评比,引导学生讲究个人卫生,保持校园环境卫生,并在此基础上,带领身边的伙伴、家人共同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形成我校优良校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开展。
三、活动形式。
1、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升国旗仪式、班队会、手抄报、专栏、专题作文竞赛等形式,大力宣传“讲卫生”的内容和意义,让文明好习惯深入师生的意识,以形成一种指导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理念。
2、专项活动。大队部通过启动仪式、开展知识讲座、观看影片、开展专题比赛等活动,引导教育少先队员遵守礼仪规范,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量化评比。在开展专题比赛活动中,以评比打分的方式评出“个人单项奖”或“优胜班级”。在整个活动中每学期将所有评比活动结果和平常量化检查汇总评选出“文明礼仪班”,并加入评选“文明班集体”量化考核中。
四、活动安排。
(一)启动实施加大宣传。
1、开展“养成文明好习惯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的启动仪式。
通过倡议书、演讲、宣誓和学生签名活动,倡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明确目的,提高思想认识。
2、大队部在校园里开设“文明礼仪窗”、“卫生小知识”栏。
在校园内加强壁间文化的宣传力度,开设“文明礼仪窗”、“卫生知识宣传栏”等,以小报、漫画、图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保证每月更换一次)。
3、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美德教育伴我行”和“校园110”栏目。
红领巾广播站周一、周三分别增设“美德教育伴我行”栏目和“校园110”栏目,使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树立教师和学生中的榜样和典型,促进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加强学习活动实施。
1、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集中学习“讲卫生、爱劳动”相关知识。
大队部和校卫生保健室集中制定出“长缨路小学卫生细化标准”各班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集中学习,从思想上让学生们引起重视,从而对照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
(三)完善制度检查监督。
1、大队部开设并实施“红领巾监督岗”。
“红领巾监督岗”以红纠队员检查和值周教师检查为监督体制,实行班级轮流制,在校园内分别设置八处“监督点”,在课间活动期间对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涂写乱画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帮助督促全校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同时加强对“红领巾监督岗”的红纠队员和少先队大队部委员的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采取每日检查,每天小结,每周公布(在“红领巾广播站”---“校园110”栏目公布)的方式,引导全校队员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学期末汇总分数并加入“文明礼仪班”考核之中。
2、加强“两扫一维护”制度。
卫生保健室制定“两扫一维护”的检查制度,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制度内容,同时学生利用班队会活动认真学习“两扫一维护”清洁儿歌,使学生明确环境保护应从那些地方做起,进一步增强环保的意识。其次卫生保健室制定检查方法,加大检查力度,从而也督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两扫一维护”,提高效率,避免有些学生边扫边玩、打扫不仔细的现象。
(四)专项活动巩固强化。
1、开展“绿色小课桌”活动。
1、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特别是对课桌抽屉卫生的保持习惯的养成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班主任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学习“如何保持课桌抽屉的卫生”相关内容。
2、学校每周值周领导及教师都会对此项进行每周定期检查一次,不定期抽查两次,根据检查结果将纳入评选“文明礼仪班”的考核之中。
3、中、高年级以“课桌椅的自述”为主题,开展一次征文比赛。
低年级以“绿色小课桌”为主题,开展绘画比赛。
2、开展“伸伸手、弯弯腰”活动。
1、利用班队会集中学习大队部创编的“弯弯腰行动歌”,引导学生在校园内、社会上养成不乱扔垃圾、看到垃圾能主动捡起扔到垃圾箱里的好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带领身边的伙伴、家人共同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
2、我校大队部成立“弯弯腰”特色小队,给学生佩戴统一标志,课间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主动捡拾地面垃圾,从而带动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伸伸手、弯弯腰,主动捡拾垃圾,为净化美化校园作贡献。
3、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检查监督作用,树立典型,加大表扬或批评力度。经监督岗或值周教师观察发现,对能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并扔到垃圾箱的学生,进行点名表扬,并利用周一升旗集会活动奖励“微笑”徽章。对于随手乱丢弃垃圾的同学,将在广播站“校园110”栏目或晨会上公布批评,并以加分或减分的形式记入“文明礼仪班”评选的量化考核中。
3、开展眼保健操比赛活动。
为了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校大队部和卫生保健室联合开展一次眼保健操比赛。通过活动,进一步做好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工作,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参赛,评委由校领导、卫生保健老师,教师代表组成采取打分制的形式进行评比。
4、开展征文、绘画、儿歌创作、手抄报主题活动比赛。
1、“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主题征文比赛。
2、“环保连着你我他”主题演讲比赛。
3、“我环保我时尚”主题手抄报设计大赛。
4、“我是环保小卫士”儿歌创作大赛。
(五)班级评比展示成效。
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中队主题队会展示。
2、“爱护环境是美德保护环境是责任”大队主题联欢会。
各班主任组织学生根据自己身边与卫生好习惯有关的生活小事创作节目;节目形式可从故事,配乐朗诵、歌唱、快板、小品、舞蹈、课本剧、哑剧等艺术形式着手。
3、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沟通,使家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家校互动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来参加中队主题队会,大队主题联欢会活动。
大队部每学期汇总各项检查和竞赛活动分数,依据结果评选校园“文明礼仪班”及“文明之星”,并予以表彰奖励。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十五
在动物世界里有许多奇怪的现象,如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鱼睡觉为什么睁着眼?许多许多,但是我觉得变色龙会变色很神奇,所以我对它进行了研究。
变色龙一般身长25—30厘米,舌头比身子还长,它有一个特殊的本领那就是会变色,这样它就可以很好地把自己伪装起来,就好像穿了一件迷彩服一样,既可以避免敌人的侵害,又可以迷惑它要捕捉的食物,便于采取突然袭击。
这是为什么呢?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它的皮肤内有许多不同的色素细胞,有黑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金色素细胞。这些色素细胞受神经与激素控制。当环境中的光线。温度。湿度等发生变化的时候,或是受到惊吓时,神经系统立即会做出反应,引起各种色素细胞的收缩或舒张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组合,像我们绘画时用“三原色”可以调出许多种不同颜色一样,变色龙的身体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化。
变色龙能随环境变化改变体色,长期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有不少动物都有这种本领,如海边的招潮蟹;有的外形也可以随环境变化,如枯枝碟,颜色与形状与一片枯叶几乎没有区别。动物的这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成为“拟态”。
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一点也不足为奇了。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十六
我家阳台上有两只乌龟,一只乌龟壳是黑色的,一只乌龟壳是绿色的,壳是黑色的乌龟叫小迪,因为它每天都很快乐;壳是绿色的乌龟叫欣欣,因为它非常会欣赏,很好玩吧!它们两个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里可美丽了。它们两个整天都可以游山玩水,那是为什么呢?因为鱼缸里全是假山、花、树,贝壳、石头……它俩在里面可真幸福呀!让我们一起去观察它们吧!
8月13日晚上7点4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一只小贝壳浮起来,小迪看见了,好像以为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自己的头去抵,抵了三四分钟,它就飞快地游到欣欣的旁边,用自己的头碰了一下小迪的头,欣欣好像听懂了,和小迪一起把贝壳弄回了原样,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通过观察,让我明白人类有人类的交流方式和表达方式,动物也有动物的交流方式和表达方式。这也告诉了我们一句话“团结力量大”,如果你不团结,你将一无所有。我们要多观察,多重视,才能有所发现。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十七
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一股巨大力量,使人终身受益。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就有,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
一、案例。
小林,男,今年10岁,小学三年级,这个学期刚由外地转入我班。他自理能力不强,书包里、书桌上书本文具杂乱无章,上课必备书本文具丢三落四;不遵守纪律,上课随便说话,常常和周围同学说笑,或者扰乱其他同学听课,惹得同学非常反感;不喜欢做作业,课上做练习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老师如果批评他,他就在课堂上故意出洋相,让同学看笑话,整个班级的正常学习活动经常受到他的干扰;他的情绪容易激动,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显出愤怒的表情……经过一个学期的跟踪教育,小林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二、现象分析。
通过小林在校的表现和从家长那儿了解的情况,我觉得造成小林不良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教方法不当。
因爸妈常年不在家,小林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对其极其宠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待人接物习惯。他们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帮孩子穿衣服、挤牙膏、系鞋带,帮孩子削铅笔、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等,结果孩子依赖心越来越强,认为什么事情都有人在后面顶着,没有一点责任意识。和别的孩子发生冲突,爷爷奶奶不舍得让孙子受一点委屈,处处袒护孩子,使得孩子非常任性不会与人相处,和同学发生摩擦容易激动,动辄大打出手。
(二)亲情的缺失。
小林的父母因生计问题常年在包头打工,转学之前,他们和孩子每年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春节的半个月时间。父母在生活上、学习上很难给予他应有的关爱和指导,家庭缺乏亲情。当他遇到问题时,没有好的、能引导他的倾诉对象。由于爷爷奶奶不善于和孩子交流沟通,又处处顺着他,没有让小林养成健康的人格,反而让他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由于孩子缺乏父母之爱不会与人相处,他以攻击同学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还养成了说谎话哄骗老师的不良习惯。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一些老师难免要把眼光放在“好学生”身上,对“差生”和“边缘学生”缺乏必要的关注与了解,使孩子从小就形成了错误的自我认识,使他意识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与学校、班级期望的背道而驰。
(四)同学的排斥。
在不受欢迎的环境中,小林的心里渐渐地产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行为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使他变得偏激、叛逆。
三、教育过程。
(一)用爱感化,奠定教育基础。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尊重爱护每个学生,是对每个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的过程不仅是技巧的展示,也是充满人情味的心灵沟通。工作中,我一直信奉“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这句话。当了解孩子的情况及成因后,我决定要给他更多的爱与宽容。起初,他对我的关心表示沉默。我想,只多些耐心,他会愿意亲近我的。于是我课上提问他最简单的问题,课下与他谈心,课后辅导多亲近他。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他的眼神中看到感动,他在向我逐渐地敞开心扉。
(二)家校联动,形成合力。
在与他父母一次次接触中,他父母亲焦急不安,后悔不已,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非常同情他们,并告诉他们,孩子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完全是因为小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希望他们能与我配合,家长非常愿意。在小林行为习惯转化中,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
1.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对孩子多赏识、少指责。
2.家长要认识到习惯的养成需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贪多求全。
3.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长要讲究方式方法。针对小林的情况,家长从学习、待人接物、培养自理能力等方面制定家规。
(三)捕捉亮点,激发上进心。
人们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差的学生也有某方面的优势。在与小林接触中,我一直在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听说小林跑得特别快,于是推选他和几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学校运动会。因为有了前面工作的铺垫,他爽快地答应了。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同学们的赞扬。我还发现他写字很好,所以我经常在学生做作业的时候表扬他,还把他的作业贴在“优秀作业”栏里。我以闪光点为突破口,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上进的信心。
(四)同学互助,融入集体。
考虑到他和同学们的关系,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同桌,目的是发挥伙伴的作用,帮助他、引领他。事前,我和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帮助他,督促他使其进步。该同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看到小林的进步,我会连同帮他的女同学一起表扬,使他充分感受到同学的相互帮助以及班集体的温暖。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他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四、几点思考。
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各异,所受家教方式不同,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难度,作为一名教师,不断探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充分运用“亮点原则”。看到他们身上闪烁的一小点儿优点,也要给他们肯定和认同,使孩子做人的价值得到升华,积极的因素得到提升,进而产生一种想改变自己的强烈愿望。
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用爱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没有绝对的好坏,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他们、指点他们、教育他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那么,他们也会成为我们心目中的“优秀学生”。
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完全归结于学校,也不能完全归结于家庭。学生亲情缺失是家庭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应给予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的启蒙教育最为关键!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是家庭和学校通力配合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认识到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上,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十八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来愈严峻,“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每位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基本诉求,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渐渐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改进和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对策:一是从观念入手,加强教育认识;二是以特色学生活动为依托,改变教学手段。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养老服务专业;职业道德。
1养老服务业人才需求的背景。
1.1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我国当前现状来看,大部分养老机构采用“医养分离”的照料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相互独立、自成系统,此种模式有其固有的缺点。一是老年人患病具有常发性、易发性及突发性的特点,养老机构的医护水平低,难以满足老年人医疗方面的特殊需求;二是医疗机构的就诊病人偏多,医院人满为患,老年人就诊的方便性、及时性都无法解决;三是有些患病的老年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长期住院治疗,成了医院的“常住户”,此种做法使真正有住院需求的患者无法接受更好的治疗,同时也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在此基础上,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二为一,成为众多老年人及亲属的共同期盼。,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35号)文件,为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产业、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文件中指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简称“医养结合”)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中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可以同时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节省大量的照料成本与医疗开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1]。
1.2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现状。
1.2.1从业人员数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从国际标准上看,一个养老护理员可同时照顾34个老人,但据我国底的统计,有些城市老年人与服务人员配置比例达到了6.8:1,差距较大[2]。
1.2.2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较低。
大多数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总体水平不高。一是从业人员不够专业,缺乏基本的养老服务理念和基本经验[3];二是从业人员学历偏低,多来自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结构的限制,缺乏技能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高职院校教育的更是寥寥无几,无法满足更高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三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有些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对老年人不但不细心照顾,反而行为恶劣,需要规范治理[4]。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缺口大、素质低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也突显出来,要为养老服务行业培养出更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些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高职院校既承担了培养基础技能的任务,又要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2.1职业道德养成观念滞后。
一些高职院校偏重道德知识及行为规范的传授,基本上只教授学生基础性技能,这些高职院校除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上基本处于空白,内化道德的效果不够理想,缺乏对学生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最主要的是要学习更多的职业技能,而非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在工作之后有专门的培训来进行学习,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了学生对职业道德养成的忽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职业道德领域有很大的冲击,引出许多道德困惑,高职学生对社会现象比较敏感,乐于讨论社会热点问题,而对教条内容及课堂上老师的说教兴趣不高,此时教科书上的内容往往不能很好地解惑,这使得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过于表面、浮浅,与实际需要脱节。
2.3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缺乏岗位针对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教育,选用的职业道德教育教材为通用性教材,专业性不强,脱离了职业和岗位特点,缺乏岗位针对性,不能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入职后的各种复杂人际关系及利益关系,学生对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评价较差、满意率低,无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4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手段过于单一。
高职院校一般会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放在思想道德教育当中,不单独列出进行系统培训,讲授的过程中大多是采用课堂授课直接灌输的方法,泛泛而谈[5]。这种传统授课的形式过于单一与单板,缺乏一定的实践性。
3提升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高职院校需通过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老年行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了解老年人的价值,增强学生从事老年行业的信心,提高其职业认同感,鼓舞其为养老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因此,在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应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并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1从观念入手,加强教育认识。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较高,在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凸显其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起崇高的道德风尚[6]。同时,高职院校需结合自身特点,联系实际,模拟职场求职场景,观察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并进行引导,逐渐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育认识。
3.2以特色学生活动为依托,改变教学手段。
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服务对象为老年人,老年人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养老服务从业者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改变教学手段单一的缺点,高职院校需打破传统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开展多种特色学生活动作为辅助。
3.2.1开展主题的征文活动。
经过专业课学习,养老服务专业学生对老人的心理、生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更好地加深其认识,可开展“应该如何关爱老人”等相关主题的征文活动[5]。
3.2.2组织“孝道”文化辩论赛。
高职院校可以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中的孝”、“什么是孝?什么是爱?”等为主题组织“孝道”文化辩论赛,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理念,把“孝道”文化与养老服务的理念相融合。
3.2.3举办摄影展。
把专业实训课程与“走进老人”摄影摄像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全校范围内展览相关照片与视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老人、热爱老人,加强对老人的情感认同。
3.2.4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将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与平时课程成绩、量化考核标准等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动力,使其在活动过程中领会老年服务职业本身的意义及价值,激发学生从事养老事业的信心与激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eb/ol].
[3]李洁,徐桂华,姜荣荣,蒋高霞.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现状及人才培养展望[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236.
[4]李青,靳大伟,邢峰.唐山市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3):6.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十九
养成教育一直是我们我校教育极为重视的内容,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我校采取的各种努力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很难让学生作出良好的道德选择,学生在品德和审美方面的缺陷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和严重。打架斗殴、谈情说爱、无事生非的现象很普遍。今天,我们有必要对我校养成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作一次反思和批判,不从根本上弄清我校在养成教育作为中存在着那些自以为是的“教育”,我们就永远摆脱不掉预想与结果的尴尬乃至教育的悲剧甚至教育的灾难。
在我校养成教育中,我们最常见的一些教育方式是派出所法制副校长或学校德育主任开全体学生大会,作集会讲话,请先进人物作事迹报告,班主任找学生谈心,开主题班会,搞养成教育征文,等等。我以为,所有的这些举措都是一厢情愿的养成教育规范主观愿望,在家里,父母多说两句都能被视为唠叨的孩子,他会甘心接受你的说教吗?而且,许多时候我们的说教是那么高姿态和空洞。把说教等同于道德熏陶或把说教视作养成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交流的内容和形式(如劝说、威胁、指出结果等)对态度的形成并无明显的作用,真正有效果的是劝说者的榜样作用。它表明我校教育所主要采用的养成教育方式对学生来说毫无意义,是无效的,真正的养成教育效果取决于我校教育者的榜样作用或者说素质水平。大家常常抱怨自己的.努力无法与家庭和社会抗衡,德育的效果是“5+2=0”(5天上课2天放假),学生好不容易在我校受到的养成教育被家庭和社会毫不留情地破坏了。必须承认孩子的道德水平是所有教育者包括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但我很难苟同这样的抱怨,从我们的德育手段来说,孩子在我校接受的养成教育可能原本就是“0”,有时也许是负数,因为他们并没有听进我们自以为是的空洞说教,很多时候,我们的高姿态演说恐怕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教师们谁在意过自己在高谈阔论时或者是慷慨激昂中随地吐痰呢?就我个人成长经历而言尽管今天的我深刻地理解了“祖国”一词的含义,但却是在用了我十几年的时间又经历了众多的知识洗礼后才有的崇高收获,整个的中学时代,我不仅没从我们的我校养成教育方式里升华自己,反而在老师的示范下学会了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随地吐痰只是其一。
我用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无非是想说明,道德是一种选择,但说教无益于学生正确的选择。现在,我校早晨里校园空气不再是清新,教室也不是宽敞明亮的,因为每天早晨学生们要在班干部的督促下进清洁扫除。这样每天必做的事换来只是我校暂时的整洁卫生。学生始终没有养成不随地乱丢的习惯。可以在课间不怀好意地做了一次试验,随手丢了一张纸片,纸片就在下课间操的学生堆里上下翻飞,看有没有一个学生伸手把它拾起来扔进路边随处可见的垃圾箱,但一定有学生不奈烦地把飘到他胸前的纸片打开了。我想说这是道德说教的结果,也是我们奉为法宝的班级卫生量化考评的结果。你看大部分我校学生集中活动的场所,举行大型活动后的地面那里不是塑料袋比比皆是,一片狼籍。我想如果校园是公园,这样的一群孩子进去,非把它弄成垃圾场不可。难道这就是我们我校养成教育所要的结果吗?你可以拿制度和措施强制学生遵守某个要求,却无法用简单的说教提升一个孩子的环境意识。我想每个我校肯定不止一次地对孩子说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作用在哪里呢?我看不到,我看到的只是空洞说教的尴尬结果。
当我们试图用自己都不一定能达到的某种高度去规范学生的道德要求时,我们的养成教育势必要带上一种舞台表演的性质,当这种养成教育的舞台表演一再上演并最终演化成了我们我校养成教育中一种自觉的教育操作范式时,我们便又一次地感受到我们以人为本的养成教育范式的。
这种舞台表演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比如义务植树,比如义务扫街,比如每年一次的学雷锋活动,等等。我从不反对学生植树、扫街、到福利院服务,排着队,打着旗,这不是表演又是什么?但我反对我们把这种活动当作了养成教育的成果展示。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养成教育”演示里能得到精神的力量吗?我表示怀疑。
我们组织的升旗仪式也就是出旗、放国歌、领导(学生)国旗下讲话。表现就是整个升旗活动中都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严肃,喜欢讲话,国歌响起的时候,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讲话,国歌声中,我校当天检查升旗活动的领导在学生堆里钻来钻去,不停地喝斥着学生不准讲话、立正站好,有的还被那位领导拉出了班级队伍。我心里忽然就沉重起来,当学生们连受压抑地来进行这种所谓的爱国教育不知道怎么表演时,学生连参与舞台表演的机会恐怕都没有。
……。
我始终认为,出于眼下可以理解的原因,我校养成教育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道德工作成效,不大乐意直面许多现实的德育教育困惑。这也正是让人倍感焦虑的地方,教育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虚妄的养成教育背后的结果,我们不是没有历史和血的教训,我们不是没有悲剧和道德的灾难。迅速改变我们我校养成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已成现实我校教育迫切的需要,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反省。我们应该明白,人的教育,是教育双方共同的交流和成长,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单向而又简单的道德约束和道德要求。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案例20篇)篇二十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中一部分人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以及不文明的行为,一学就会,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对事好坏不辨,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连作业做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有些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没有一个好的习惯。有些学校有些教师只管学习,也忽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如果一个人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1.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数。
3.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别人说,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3)不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休息,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4)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5)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要尊重劳动者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
7.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遵守公共场合纪律,不吵嚷。(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
8.勤于动手的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5)不在桌子上、凳子上、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1.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可以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校长、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班级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
2.教师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
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对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自己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作用,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
3.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抓起,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如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等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4.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严”,突出“爱”,不见实效不收兵。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两次仍不佳,但不能灰心。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
5.养成教育要有家庭的配合,齐抓共管。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因此,我们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或家长会,每学年至少上课两次,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利用家校联系卡做好家校的沟通工作,班主任和学科任课教师在平时还要多和家长联系,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
总之,要抓住关键时期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只要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