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所学知识或者工作经验的再加工和提炼,可以使其更系统化、深入化。下面是一些心得体会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例,能够激发大家撰写心得体会的灵感,同时也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记住,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通过不断思考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心得体会水平。最后,祝大家撰写心得体会的旅程愉快!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一
寒假里,我读了《启迪心灵的钥匙》这本书,它主要讲述“八德”的故事。所谓“八德”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中每个字都有各自的含义,都有相应的古代真实故事。我读后深受教育,感触很深。
孝: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深受教育。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个名叫子骞的人,它很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娶了继母,又接连生了两个弟弟。后母对子骞很不好,三九严冬时节,给自己亲生儿子穿保暖丝絮做的棉衣,却给子骞穿稻草做的单薄的“棉衣”。看到这里,我非常气愤,这后妈也太狠心了,只对自己孩子好,真是太可恨了,有这样后母的孩子真是太可怜了。后来这件事被子骞的父亲知道了,一气之下要把后母赶出家门,子骞听后跪下含泪恳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读到这里,我的心头一颤,真没想到,年幼的子骞为了年幼的弟弟一点不怨恨继母的狠毒,如果是我可做不到这一点,可见子骞的天性是何等的孝敬、纯洁、善良啊!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感动,于是,就不再赶走他的继母。对于这件事继母也深受感动,从此,也把子骞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能萌生。我们要向子骞学习,人人都要有孝心、孝行,只要用心,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再怎么不好的父母,也都会有感悟的一天。
悌: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赵孝争死”讲的是:在汉朝的时候,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当赵礼被强盗掠走时,哥哥赵孝救弟弟心切,很快找到了强盗那里,弟弟赵礼见哥哥来了,先是惊喜,随后又马上埋怨哥哥不该来这儿白白送死。赵孝哀求强盗说:“我弟弟是一个有病的人,又瘦弱、肉也不好吃,请你们放了他吧!”赵礼在旁大声喊到:“不行!被捉来的是我,应该吃我。”这时,赵孝连忙扑到弟弟面前,兄弟相拥互相争死,情急之下已是泣不成声。看到这儿,我深受感动,真是“兄弟如手足。”在这危急时刻,他们兄弟首先想到对方的安危,完全不顾自己的危险,兄弟之间相互关爱。这是仁爱之心的根本,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平时多关爱我们的兄弟姐妹,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二
随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热潮的掀起,我们县委有幸请来了沈阳和河北的专家们为我们上了两天的封闭式的报告会。我们认真听取了他们宝贵的经验,找到了我们在教育孩子德育方面的方向,打开了一扇扇紧锁的大门,为以后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参会的除了专家、各校的校长及部分老师,还有从职教中心抽取的八十位义工师生(这些义工是沈阳来的两位义工老师王新秀和张磊夫妻俩花了一个周培训的。他们夫妻俩本是领导,工作很忙,但为了弘扬中华文化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主动当义工,默默为各地方培养义工达八年多的时间,从不要一份报酬,连来我们县的车费还是自己出的)。在各位领导和社会各位爱心人士的支持下,会议不时引来阵阵掌声,我们在孩子老师们深深的鞠躬礼中慢慢体会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着八德教育给大家带来的好处,但又深刻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应该落实到实处,落实在力行上!
在会上,因为老师们需要分享的经验很多,他们都紧张地计划着时间,几个小时不停止给我们介绍经验,一个上午都没顾上喝一口水,我们应该为他们的付出而感恩,应该把宝贵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但有些老师却不能坚持下来,老师们在上面讲经验,他们在下面聊天、玩手机,义工孩子们手举着“肃静”“请关闭手机”的木板不断提醒他们并向他们鞠躬,但他们却视而不见。无奈之下,休息时从沈阳来的张老师到了主席台狠狠批评了老师们,却引来了大家的一致指责,那语气不是在向远道而来的客人的问候与感谢,却是一种质问和辱骂。也许,那两位老师有些急了,说话不很中听,但确实有一些老师做的不到位,他们不顾孩子们的疲劳,不顾专家们的辛苦,在下面潇洒地玩,也许正如张老师说的就是一种应付,应付领导,应付报告会,在各地方都在风风烈烈学习传统文化时,他们却抱着这种态度,就如外国人正欺压着我们的同胞我们还当看客,怎不令人伤心与愤怒呢?张老师这种不计报酬的奔波为了什么呢?他们不就是为普天下的中国人不丢掉传统文化吗?他们不仅这样说,还力行着,一个多星期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他们都是在指导义工们,教育义工们爱惜粮食,他们吃饭绝不剩下,喝水从不浪费。当他看到有很多老师喝不完水倒掉时心疼呀,看到饭吃不完剩下时难过,他和义工们一起吃剩下的饭喝剩下的水,这个力行的举动应该唤起一些人的节约意识的,但偏偏有些人当笑料,还把剩下的水送给义工们喝,其行为真令人可鄙!
八德读后感。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三
通过学习,我对“新八德”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了“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新八德”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同时,“新八德”教育与国家、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也都是相一致的,“新八德”是“八荣八耻”教育的根基,新八德”符合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论,“新八德”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因此,我认为;我们进行“新八德”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把这些事情都做好之后,再让他们去做喜欢做的事情。
总之,“新八德”教育对学习方法和教学原则所做的这些提示非常适用。因此,我打算将“新八德”教育内容正式引用到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之中。并且进行“新八德”教育时,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就应该亲自去践行。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我一定要以以身作则力行“新八德”,决不搞个人形式主义!另外,我校本学期也确立了以“道德与法制相结合八德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为题目的“新八德”教育课题研究,并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方案。我要按照学校制订的计划和方案,认真地进行每个阶段的研究,并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形成材料,为课题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双岔河中学。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八德”是以传统文化为起点,现代文化为落脚点的教育,这也符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一理论要求。
“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句话,我觉得非常的有道理。从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学生普遍都愿意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做起这些事情来,会做得得心应手,而且能够做到很好,如果不是被有意地中断,我们也能坚持做下去;相反,如果是我们不愿意做、不喜欢做的事情,即使是当前最重要的,最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也会从心里抵触这些事情,也会能拖就拖,能晚做就不早做,能不做就不做。如果我们不去加以控制的话,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们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做事习惯,到那时,就很难改正了。所以,我们老师必须采取了必要干预措施,让学生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把这些事情都做好之后,再让他们去做喜欢做的事情。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八德”是以传统文化为起点,现代文化为落脚点的教育,我知道了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
漳浦五中薛文武70号新“八德”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诚信、仁爱、守法、谨行。“新八德”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孩子们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弘扬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腐朽没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正通过各种渠道侵入中国社会,广大中小学生面临种种不良诱惑,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面临各种挑战。我们清醒认识到,一部分人荣辱观颠倒,是非感模糊,是因为人们对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产生怀疑,失去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的信仰。国家对此十分重视,相继提出了“人文精神”、“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理念,这一切表明,弘扬传统美德,正本清源,寻找不该失去的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随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热潮的掀起,我们县委有幸请来了沈阳和河北的专家们为我们上了两天的封闭式的报告会。我们认真听取了他们宝贵的经验,找到了我们在教育孩子德育方面的方向,打开了一扇扇紧锁的大门,为以后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参会的有专家、校长及五中全体老师,在各位领导和社会各位爱心人士的支持下,会议不时引来阵阵掌声,我们在孩子老师们深深的鞠躬礼中慢慢体会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着八德教育给大家带来的好处,但又深刻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应该落实到实处,落实在力行上!
在会上,因为老师们需要分享的经验很多,他们都紧张地计划着时间,几个小时不停止给我们介绍经验,一个上午都没顾上喝一口水,我们应该为他们的付出而感恩,应该把宝贵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但有些老师却不能坚持下来,老师们在上面讲经验,他们在下面聊天、玩手机,“肃静”“请关闭手机”的木板不断提醒他们并向他们鞠躬,但他们却视而不见。无奈之下,休息时从进修学校来的老师到了主席台狠狠批评了老师们,却引来了大家的一致指责,那语气不是在向远道而来的客人的问候与感谢,却是一种质问和辱骂。也许,那两位老师有1些急了,说话不很中听,但确实有一些老师做的不到位,他们不顾孩子们的疲劳,不顾专家们的辛苦,在下面潇洒地玩,也许正如张老师说的就是一种应付,应付领导,应付报告会,在各地方都在风风烈烈学习传统文化时,他们却抱着这种态度,就如外国人正欺压着我们的同胞我们还当看客,怎不令人伤心与愤怒呢?张老师这种不计报酬的奔波为了什么呢?他们不就是为普天下的中国人不丢掉传统文化吗?他们不仅这样说,还力行着,一个多星期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他们都是在指导义工们,教育义工们爱惜粮食,他们吃饭绝不剩下,喝水从不浪费。当他看到有很多老师喝不完水倒掉时心疼呀,看到饭吃不完剩下时难过,他和义工们一起吃剩下的饭喝剩下的水,这个力行的举动应该唤起一些人的节约意识的,但偏偏有些人当笑料,还把剩下的水送给义工们喝,其行为真令人可鄙!
作为一个老师,应是学生们的指明灯,方向盘,弘扬传统文化还需要老师点亮孩子们的心房,八德教育还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起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哪有不力行的道理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希望老师们,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要力行,决不可做个形式主义者!望都县教体局王宝寨副局长的《中华文化“新八德”教育与县教体局具体做法培训》讲座,给我们谈了教育的迷茫、破迷的清风、实践的收获。谈到教育的迷茫时,罗列了诸多教育问题,例如家长的困惑、教师的困惑、学生的困惑,事例真实,原因分析到位,句句都说的我们心坎上了。特别是新八德实施的具体做法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方法指导。听了王局长就“立志、孝亲、尊师、友学、常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等八德方面的教育内容,使我深深体会到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王局针就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孝亲和法治教育,讲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王局长全面透彻的讲解大感人心,使人深受启迪和震撼。听了营口市老边区司法局副局长王起顺讲座后,我校依据王老师的《学习道德与法制相结合八德素质教育方向理论和18个速成教法培训》和教育局要求,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深入落实孝亲、尊师、友学、立志、长善、救失、守法和2落实《弟子规》“新八德”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的文明形象,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以学习落实“新八德”为具体内容,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让新八德内容融入学生的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之中。从《弟子规》吸取营养,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主题教育及家校共育等方式让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融入“新八德”教育思想,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王启顺及王欢著《道德与法制教育——183创新模式指导教程》,使我校教师深刻理解和认识学习实践“新八德”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加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德是指: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
通过学习,我渐渐开始对其内容有了很明晰的从‘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学法和落实《弟子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新八德”从此深刻的植入了我的内心。学校也多次组织教研活动,将新八德内容正式引用到我们的班级管理之中。首先,学校组织全体老师认真阅读《成才之道必由之路》和《道德与法治教育183创新模式指导教程》。当我拿到后,迫不及待的认真学习起来。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入领会了“新八德”在育人方面的良苦用心。它的内涵丰富,真正让孩子们从实践中去体验该如何做人。让我们做教师的懂得了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学习中,大家做笔记,交流研讨,班内践行,有了很大的收获。“新八德”成为我们的德育主题月活动主题。本学期,每月的德育主题月活动主题都是围绕新八德内容开展,九月份“尊师感恩”,十月份的“立志”,十一月份的“救失”,十二月份的“守法”。每月一主题,步步为引导,使得孩子们能够从实践中认识到自己该怎么做。每月主题具体的活动,学校安排注重了层次性,针对不同年龄段,做到了分层次合理安排,让活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让孩子们活动中提高认识。
生科学发展观;只有守法,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和谐平等。“立志”是一个人为自己人生设立的正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经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志愿。
“孝亲”即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尊师”即尊敬老师。
“友学”即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团结、和谐相处。
“长善”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日积月累增长道德知识和文化知识。
“救失”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守法”即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公正办事。
结合我班情况,具体说说我们的做法。九月份的“尊师感恩”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号召孩子们“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的老师献上敬意。“说一说”就是在教师节这天,祝老师节日快乐,直接对老师表达敬意。“写一写”即可以写几句话给老师,感恩老师的教导。“做一做”即自己动手制作环保贺卡送给老师。这些都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们学会了在日常的行为中表达对老师的爱。十月份“立志”主题活动中,我们二年级各班开展了“我的目标我制定”的主题班会,孩子们从学习、生活技能、体育锻炼三个方面,制定了本学期自己的努力目标,比如学习上,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定出读几本书,每天读多长时间;生活上,每天坚持负责一项家务劳动,主动完成并一直坚持下去;体育锻炼方面可以定一种活动项目,如跳绳,到学期末达到一口气跳多少个的目标。这些小目标都是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的,是他们自己非常愿意完成的。制定目标有书面文字,以便后面的跟踪评价,学期末要依据每个人的计划进行小组内测评,评价激励着孩子们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十一月份“救失”活动,我们的主题班会是“我错了”,在班会前,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让孩子们给自己画画错误像,把自己平时的一些常犯的小错误画出来,班会上展示给小组同学,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以坦然的态度直面自己的错误,认识到错误是不可怕的,知错就改是好样的。并且小组内确定了改错办法以及监督人,在学校的小毛病由同学监督改正,在家里的小错误由家长监督改正。月末我们再次班会评价,看看错误改了吗?由同学、家长参与评价,真正改错的同学给予星级奖励。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孩子们,知错就改是好样的,但是我们不能总是走在错误的脚印上,还要知道如何避免不犯错,那才是更加聪明的孩子。做事情之前要提前多思考,哪些是对的可以做,哪些是错的不可以做,三思而行者更值得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在活动的引领下,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在活动中,在实践中,他们快乐的成长着。
每单周周三的上午第三节课,是我们学校班主任工作研讨时间。以“新八德”内容为主线,我们研讨制定了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八星”级道德学生评比活动方案》,努力使新八德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实施中我们也有很多的困惑于不足,请领导提出批评指正,也期待着向兄弟学校学习,让我们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老四平中学魏静涛。
通过学习,我对“新八德”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了“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新八德”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同时,“新八德”教育与国家、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也都是相一致的,“新八德”是“八荣八耻”教育的根基,新八德”符合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论,“新八德”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因此,我认为;我们进行“新八德”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由此,我们感慨良多,亦引发了我们对感恩与孝亲更深入的思考,还有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政府的管理,有赖于人民军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政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其四是大众之恩。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大众。
感恩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却颇为匮乏。透过报章电视,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图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贪污腐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深思。
首先,我们要从学校自身找原因。目前就普遍的情况而言,学校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而且只重视与升学有关的几个学科。“三好”本来是以德为先,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事实上在“三好生”的评比中却总是将学习成绩摆在第一位,甚至只看学习成绩。学校有意无意之间在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相互的支持。在这样一种崇尚个人奋斗与竞争的环境中,孩子当然很难学会感激和体谅他人。
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问题也很多。
问题之一: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未加节制。古人言“欲不可纵”,又言“欲是深渊”,过度地、不加限制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和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是故,古人才有“宠子不孝”之感叹。
问题之二: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家长将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上,认为孩子只要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就会有好的前途。
问题之三:现在的家长不像从前那样对老师有尊重之心了,当然这与媒体过多的负面报道也有关系。如果说教学生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责任,那么教孩子尊敬老师无疑是家长最应当重视的事情。都说现在孩子难教,这与我们家长的身教和言谈有绝大的关系。
其实孩子天性是向善的,感恩的意识和习惯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和坚持。
其实,感恩的道理很朴素,感恩的教育也不难。如果我们能够多启发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之心,多鼓励同学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协作,相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会生机勃勃、气象一新。因为在相互支持和感激之际,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有了心灵的交通。在这种充满支持和感激的气氛之中,学再多的东西可能都不会觉的累。是故,我们也应当反省,也许并不是孩子们的功课太多,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精神力量。
中华道德文化是“以仁为本”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是内心之仁。但如果没有内心的仁慈与恭敬之心,外在之“礼”(行为习惯)就徒具形式,毫无意义可言。然而这个人人本具的仁性良知,常常被自私和物欲所遮蔽。因此,如何唤醒或开显这个仁性良知就成为道德发生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儒家的德育思想正是这样的一个理路,即从“孝道”开始,再由“悌道”拓展至他人,终能泛爱大众,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
“孝”。学校孝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启发学生感知父母的大爱与深恩。一个能一个真正能孝的人,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是故,先圣孔子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这次学习新八德活动带给我的不仅仅有内心的感动,更多是启发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当中应当重视感恩和孝亲的问题,为孩子的道德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四
自汉武帝时代起,将儒家学说正式确立为教育政策。其修身教学内容是首重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一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宋朝朱熹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教育的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来讲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即“八德”。简释如下:
一、孝:孝是孝养父母,顺其心意。《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百善孝为先”。
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文字都是智慧的符号。
“孝”为会意字。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负着一个老子。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如何培育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同时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理应将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孝顺父母,不仅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和父母之智慧,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身心愉快,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圣人的教学,是以孝道为根本,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们不管是对自已的父母,还是对一切大众,我们都应当真诚的关怀和爱护帮助,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二、悌:悌是兄友弟恭。悌为会意字,一个“心”字,加一个弟弟的“弟”,心在弟旁,心中有弟,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心,就是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而弟又有“次第”的意思,即弟弟对哥哥要恭敬顺从。哥哥对弟弟要爱护,并用正知正见来领引他。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
兄弟之间如手足,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息息相通,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在家中要敬爱兄长,在学校、社会要奉事师长,礼敬大众。家中兄友弟恭,则父母欢喜。团体相处,礼敬和顺,则社会和谐。尊师重道,则学问德行成就。如此上下和睦,祥和之气弥漫于宇宙之间,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啊!
三、忠:忠是负责尽职。忠为会意字,一个“中”字,加一个“心”字,一心中正名为忠,心存偏邪则不忠。一念不生名为忠,心存二念则不忠,故知真诚恭敬至极,即是“忠”之深义。不忠之人必不诚,表露于外则言行轻薄,多失厚重。
四、信:信为会意字,一个“人”字,加一个“言”字,人言,就是人说的话,也就是说凡是人说出的话都要守信。
民无信不立,人若无信,则于社会无立足之地。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言既出,事必行。北宋大儒司马光称:“事无不可对人言”。世出世法德行学问之成就,应从不妄语开始。诚实守信,众德之基。
五、礼:礼是人与人往来的法则。曲礼曰:“毋不敬。”强调为人应能承受委屈,处处尊重他人。传统小学教育即是教导待人接物的规矩。行礼应有节度,过与不及皆不合礼。社会有礼,则秩序井然。《礼记》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即洁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
六、义:义是求尽义务,不讲权利。言行思虑合情、合理、合法之谓义。真正认识自己所处身分、地位,负责尽职,各守本分。
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无不公正合宜,不起盗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凡见他人所需,无条件尽心竭力提供协助,亦是克尽为人之义务。遵礼守义,则无处不受欢迎。
七、廉:廉是廉洁自律,绝不贪污受贿。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廉洁有守之人,生活再苦,也不愿意问人要一分钱。如此为官,无欲则刚,为国为民处事才能公正严明。南宋名将岳飞云: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中国历朝选拔官员,均以“孝廉”为准则。
八、耻:耻为耻辱,知耻辱、知错误,则能发奋精进。
孔子曰:“知耻近乎勇。”常怀惭愧,知错能改,自能勇猛精进克服一切烦恼习气,成就大业。不知耻,不改过之人,则肆无忌惮,任意而为,是无善根之人,谁都救不了他。
一个民族的强盛,往往崛起于这个民族自知所遭受的耻辱,继而才能勃发图强之力。历史上越王句践,“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吴国,洗刷了会稽山降吴的耻辱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上八德,究其根本均不离五伦中“父子有亲”之“亲爱”,而予以发扬光大。若将此八德落实于现代施政理念,“孝悌忠信”即民族主义精神的基础,“礼义廉耻”为民权主义精神的体现。
我们每一个人如能将“八德”真正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定能带来家庭幸福、学业有成、工作顺利,进而推动社会安定祥和,人人和睦共处,国富民安,和谐发展,世界和平。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五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什么是勤学呢?浅言之,勤学就是经常、不间断地学,广泛地学,跟“惰学”相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学是成功基本要素之一。勤能补拙。天才在于日积月累,聪明在于勤学不辍。一个人,天资再高,如果不勤于学习,必干不成大事业甚至养活自己都很困难;一个人,天资一般,如果能勤奋学习,就有很大的成就。但刻苦学不等于不分青红皂白,来者不拒。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古往今来,多少饱学之士、成功之人,无不乘勤学之梯,通往成功之门。在纸发明之前,人们将文字写在竹简上。韦编,即串连竹简的牛皮绳,它是相当结实的。据传,孔子晚年钻研《周易》,由于反复翻阅,这种穿竹简的绳子被磨断了三次。这就是著名的.“韦篇三绝”。术业有专攻,宁专勿杂。学习的内容,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勤”则贯穿始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涉及恒心,毅力。勤学之初,宜努力使之成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勤学就显得很自然了,那时,勤学将是生命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失之,则倍觉空虚无聊。勤是做事之本。没有勤什么事也办不成。我们有些学生考试时就愿天尤人,着不会,那不会,平时勤一勤不就都会了吗?“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同学们,让我们以勤为本地去学习、去生活吧!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六
何为“新八德”?今天儿子要让我写新八德的感言,才猛然发现,自己对此一片空白,不得已求助儿子,才知道: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落实《弟子规》是为新“八德”。细细品味,才越发觉得新八德教育的不可或缺以及对于时代症结的对症下药。做为家长,则越发为最近对于孩子德育方面引导的不足而惭愧,内疚。
回想自己小时候,生活艰辛却快乐,朴实却简单,周围的人们也大多老实善良。生活在那种时代,自己的思想在没那么多外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健康地成长着,对于新八德提及的几点内容也就自然而然地认知,甚至根植于内心。总的来说,那就是一个物质相对贫乏,但精神却相对丰富的年代。
而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不可否认,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样不可否认的还有西方以及其它发达国家腐朽没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也通过各种渠道随之而来,侵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了形形色色的人,一部分人荣辱观颠倒,是非感模糊,甚至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怀疑,失去对道德观及荣辱观的信仰。
而我们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他们在拥有物质生活的同时,思想成长过程中同样面临着种种不良诱惑,中华道德的传承者们面临一场巨大的挑战。同时,他们毕竟是孩子,他们拥有足够的模仿力和创造力,同时他们又缺乏足够的理解力和分辨力。就好像一棵棵茁壮成长的珍贵树苗,成长的过程既需要自身努力吸收营养,也离不开园艺师精心照顾扶持和因势利导,精雕细琢,才有希望成长为参天大树。
但不幸的是浮华的社会造就了一批浮华的人。纵观那么多的邻居,朋友,同事以及外地同学的孩子,纵使他们就读的学校,生活的环境如何优越,硬件如何高配,基本没几个明白新八德的真正内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究其原因,制度的影响不可回避,但更多的是家长的宠溺,以及社会各种不良习气的影响,造成孩子要么是非模糊,要么长幼不分,要么目的性太强而忽略了过程的合法、和情、合理!
新八德针砭时弊,在孩子成长的初级阶段,弘扬传统美德,正本清源,预防孩子们失去不该失去的精神家园。我们家长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师长就是孩子们的园艺师。做为家长,出于让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愿望,我们必将全力配合新八德的教育学习,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活动以及日常行为的改进,能提高道德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将法律与道德根植于心,茁壮成长。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七
八德教育是做人最基本的教育,是学生除了学好文化知识外还应修习的做人教育,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八德教育。
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自汉武帝时代起,将儒家学说正式确立为教育政策。其修身教学内容是首重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一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宋朝朱熹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教育的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来讲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即“八德”。简释如下:
一、孝:孝是孝养父母,顺其心意。《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百善孝为先”。
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文字都是智慧的符号。
“孝”为会意字。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负着一个老子。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如何培育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同时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理应将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孝顺父母,不仅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和父母之智慧,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身心愉快,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圣人的教学,是以孝道为根本,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们不管是对自已的父母,还是对一切大众,我们都应当真诚的关怀和爱护帮助,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二、悌:悌是兄友弟恭。悌为会意字,一个“心”字,加一个弟弟的“弟”,心在弟旁,心中有弟,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心,就是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而弟又有“次第”的意思,即弟弟对哥哥要恭敬顺从。哥哥对弟弟要爱护,并用正知正见来领引他。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
兄弟之间如手足,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息息相通,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在家中要敬爱兄长,在学校、社会要奉事师长,礼敬大众。家中兄友弟恭,则父母欢喜。团体相处,礼敬和顺,则社会和谐。尊师重道,则学问德行成就。如此上下和睦,祥和之气弥漫于宇宙之间,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啊!
三、忠:忠是负责尽职。忠为会意字,一个“中”字,加一个“心”字,一心中正名为忠,心存偏邪则不忠。一念不生名为忠,心存二念则不忠,故知真诚恭敬至极,即是“忠”之深义。不忠之人必不诚,表露于外则言行轻薄,多失厚重。
四、信:信为会意字,一个“人”字,加一个“言”字,人言,就是人说的话,也就是说凡是人说出的话都要守信。
民无信不立,人若无信,则于社会无立足之地。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言既出,事必行。北宋大儒司马光称:“事无不可对人言”。世出世法德行学问之成就,应从不妄语开始。诚实守信,众德之基。
五、礼:礼是人与人往来的法则。曲礼曰:“毋不敬。”强调为人应能承受委屈,处处尊重他人。传统小学教育即是教导待人接物的规矩。行礼应有节度,过与不及皆不合礼。社会有礼,则秩序井然。《礼记》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即洁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
六、义:义是求尽义务,不讲权利。言行思虑合情、合理、合法之谓义。真正认识自己所处身分、地位,负责尽职,各守本分。
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无不公正合宜,不起盗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凡见他人所需,无条件尽心竭力提供协助,亦是克尽为人之义务。遵礼守义,则无处不受欢迎。
七、廉:廉是廉洁自律,绝不贪污受贿。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廉洁有守之人,生活再苦,也不愿意问人要一分钱。如此为官,无欲则刚,为国为民处事才能公正严明。南宋名将岳飞云: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中国历朝选拔官员,均以“孝廉”为准则。
八、耻:耻为耻辱,知耻辱、知错误,则能发奋精进。
孔子曰:“知耻近乎勇。”常怀惭愧,知错能改,自能勇猛精进克服一切烦恼习气,成就大业。不知耻,不改过之人,则肆无忌惮,任意而为,是无善根之人,谁都救不了他。
一个民族的强盛,往往崛起于这个民族自知所遭受的耻辱,继而才能勃发图强之力。历史上越王句践,“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吴国,洗刷了会稽山降吴的耻辱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上八德,究其根本均不离五伦中“父子有亲”之“亲爱”,而予以发扬光大。若将此八德落实于现代施政理念,“孝悌忠信”即民族主义精神的基础,“礼义廉耻”为民权主义精神的体现。
我们每一个人如能将“八德”真正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定能带来家庭幸福、学业有成、工作顺利,进而推动社会安定祥和,人人和睦共处,国富民安,和谐发展,世界和平。
八德,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是宋代对中华道德的新建构,是对中华道德的新发展,它一直影响到明清,以致影响到朝鲜、韩国等东亚各国。
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这是"中体西用"、中西道德精华相融合的杰作。20xx年公民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的面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建设的新发展,也是对中华美德的新承接。
十年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连续开展重点研究课题"大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锁定的八个核心德目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
依据每个德目的不同功能,这八德又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
"孝"与"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是道德心理,是道德心理基础和价值选择。
这"八德",从社会、经济、政治等等领域,涵含盖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道德关系。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这八种品德,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不会落后于时代,而且会成为新世纪的强者。整个国家,建立这种道德规范体系,就可以逐步建成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学习“新八德”,提高了我们的道德意识,增强了我们的法制观念,收获极大。学习“新八德”与《。
弟子规。
》,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通过学习“新八德”教育,我认为一个人成才需具备四个要素:志向、道德、修身能力、学习能力。纵观古今有作为的人才,其必备条件是有济世之志,理想远大,有博爱的胸怀,有聪明才智,有扎实苦干的精神,有健康的身心。新八德所要培养的人正是具有这些优秀品质的人。志向是一个人为实现奋斗目标而积极进取的动力之源。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学生只有正确立志,才能把握人生成才的正确方向和奋斗目标;如果没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们的道德修养、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增长的愿望和动力就不足,很难成长。“孝亲、尊师、友学”是成才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基础,如果有才无德,则不能称其为成才,搞不好还会是“危险品”。只有孝亲,才能感恩博爱,才能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热爱事业;只有尊师,才能着重他人、善待他人,才能着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道德文明;只有友爱同学,才能爱他人和爱自己,才能融入团体,团结互助,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长善、救失、守法”是成才秘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如果只有德没有才,则也不能称其为成才,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只有长善,才能学好文化知识和道德知识,增长德才兼备的本领,将来报效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救失,才能不断改过自强,谦虚谨慎,实现人生健康成长的科学发展观;只有学法,才能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平等。
学生只有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只有做到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落实《弟子规》,才能形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才能真正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坚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教育战略主题。
由此引发了我们对感恩与孝亲更深入的思考.
一.感恩:一种朴素而深广的伦理.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其次是师长之恩。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其三是国家之恩。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所用之物取之于斯。因此,我们要感念国土之恩。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政府的管理,有赖于人民军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政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其四是大众之恩。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大众。
二、感恩的缺失与感恩的教育。
感恩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却颇为匮乏。透过电视报导,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图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贪污腐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深思。而《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学习新八德与《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八
“立志、孝亲、尊师、友学、常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等八德方面的教育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与道德教育课,王局针就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孝亲和法治教育,讲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司法理论与实践的视角研究现代青少年成长方向目标、素质培养和道德与法制教育等问题。王局长全面透彻的讲解在会上大感人心,深受启迪和震撼。
深入落实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新八德”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师幼的文明形象,结合我园实际,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以学习落实“新八德”为具体内容,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让新八德内容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之中。从《弟子规》吸取营养,并结合我园实际情况,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及家园共育等方式让校园、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融入“新八德”教育思想,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王启顺及王欢著《道德与法制教育——183创新模式指导教程》及《成才之路,必由之路》,使我园教师深刻理解和认识学习实践“新八德”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加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到了分层次合理安排,让活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让孩子们活动中提高认识。
生科学发展观;只有守法,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和谐平等。“立志”是一个人为自己人生设立的正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经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志愿。
“孝亲”即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尊师”即尊敬老师。
“友学”即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团结、和谐相处。
“长善”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日积月累增长道德知识和文化知识。
“救失”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守法”即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公正办事。
结合我班情况,具体说说我们的做法。九月份的“尊师感恩”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号召孩子们“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的老师献上敬意。“说一说”就是在教师节这天,祝老师节日快乐,直接对老师表达敬意。“写一写”即可以写几句话给老师,感恩老师的教导。“做一做”即自己动手制作环保贺卡送给老师。这些都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们学会了在日常的行为中表达对老师的爱。十月份“立志”主题活动中,我们二年级各班开展了“我的目标我制定”的主题班会,孩子们从学习、生活技能、体育锻炼三个方面,制定了本学期自己的努力目标,比如学习上,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定出读几本书,每天读多长时间;生活上,每天坚持负责一项家务劳动,主动完成并一直坚持下去;体育锻炼方面可以定一种活动项目,如跳绳,到学期末达到一口气跳多少个的目标。这些小目标都是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的,是他们自己非常愿意完成的。制定目标有书面文字,以便后面的跟踪评价,学期末要依据每个人的计划进行小组内测评,评价激励着孩子们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十一月份“救失”活动,我们的主题班会是“我错了------”,在班会前,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让孩子们给自己画画错误像,把自己平时的一些常犯的小错误画出来,班会上展示给小组同学,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以坦然的态度直面自己的错误,认识到错误是不可怕的,知错就改是好样的。并且小组内确定了改错办法以及监督人,在学校的小毛病由同学监督改正,在家里的小错误由家长监督改正。月末我们再次班会评价,看看错误改了吗?由同学、家长参与评价,真正改错的同学给予星级奖励。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孩子们,知错就改是好样的,但是我们不能总是走在错误的脚印上,还要知道如何避免不犯错,那才是更加聪明的孩子。做事情之前要提前多思考,哪些是对的可以做,哪些是错的不可以做,三思而行者更值得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在活动的引领下,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在活动中,在实践中,他们快乐的成长着。
总之,通过学习活动,全园师生提高了道德意识和增强了法制观念,收获极大。今后我校将“新八德”落实到德育教育中,使法律、道德根植于教师的心中,让“新八德”伴随着幼儿的茁壮成长。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九
学习“新八德”,提高了我们的道德意识,增强了我们的法制观念,收获极大。学习“新八德”与《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通过学习“新八德”教育,我认为一个人成才需具备四个要素:志向、道德、修身能力、学习能力。纵观古今有作为的人才,其必备条件是有济世之志,理想远大,有博爱的胸怀,有聪明才智,有扎实苦干的精神,有健康的身心。新八德所要培养的人正是具有这些优秀品质的人。志向是一个人为实现奋斗目标而积极进取的动力之源。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学生只有正确立志,才能把握人生成才的正确方向和奋斗目标;如果没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们的道德修养、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增长的愿望和动力就不足,很难成长。“孝亲、尊师、友学”是成才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基础,如果有才无德,则不能称其为成才,搞不好还会是“危险品”。只有孝亲,才能感恩博爱,才能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热爱事业;只有尊师,才能着重他人、善待他人,才能着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道德文明;只有友爱同学,才能爱他人和爱自己,才能融入团体,团结互助,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长善、救失、守法”是成才秘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如果只有德没有才,则也不能称其为成才,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只有长善,才能学好文化知识和道德知识,增长德才兼备的本领,将来报效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救失,才能不断改过自强,谦虚谨慎;只有学法,才能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平等。
学生只有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只有做到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落实《弟子规》,才能形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才能真正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坚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教育战略主题。
由此引发了我们对感恩与孝亲更深入的思考。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其次是师长之恩。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
其三是国家之恩。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所用之物取之于斯。
其四是大众之恩。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大众。
感恩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却颇为匮乏。透过电视报导,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图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深思。而《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学习新八德与《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今后我们要将“新八德”落实到德育教育中,使法律、道德根植于教师的心中,让“新八德”伴随着孩子们茁壮成长。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十
八德,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是宋代对中华道德的新建构,是对中华道德的新发展,它一直影响到明清,以致影响到朝鲜、韩国等东亚各国。
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这是"中体西用"、中西道德精华相融合的杰作。2001年公民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的面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建设的新发展,也是对中华美德的新承接。
十年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连续开展重点研究课题"大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锁定的八个核心德目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
依据每个德目的不同功能,这八德又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
"孝"与"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是道德心理,是道德心理基础和价值选择。
这"八德",从社会、经济、政治等等领域,涵含盖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道德关系。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这八种品德,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不会落后于时代,而且会成为新世纪的强者。整个国家,建立这种道德规范体系,就可以逐步建成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十一
德不孤,必有邻。xxx县委今年暑期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已持续了两个多月,培训学习范围广、力度大,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教体局进行了实施“新八德”素质教育培训,我作为一名参训人员,深受启发。
“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落实《弟子规》。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先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它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它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推行传统文化已势在必行。
数年前,我就感觉到小学生德育的虚化与低效,但不知如何做起。后来,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于丹心德全集》一书,书中讲述了《论语》、《孔子》、《老子》、《孟子》、《庄子》、《道德经》、《千字文》等传统经典的心德,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但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再说,这些内容均不在课程标准之内,能让小学生学习吗?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们于20xx年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并举行了诵读比赛,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我想信一定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是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十二
五伦八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五伦指的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关系,八德则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慈的具体表现。在现代社会,这些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的人生旅程中,五伦八德的理念一直都是我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对于五伦八德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孝道。
孝道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道德准则之一。作为一个子女,尽可能地孝敬父母,向他们问好、尊称他们、陪伴他们、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都是孝心的表现。我一直保持着一个孝顺的心,尽力为父母做出对他们有意义的事,为他们分担他们的负担。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得到健康和快乐,因此,我经常陪他们健步如飞,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三段:友谊。
朋友是我们在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待朋友要真诚。真正的朋友懂得相互扶持,一起迈向成功。我们要珍惜友谊,不断加深相互了解,互相关心和支持。只有在这样的友谊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格,探索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我会不断地拥抱友谊,不断地为朋友付出,尽心尽力地关心他们,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烦恼。
第四段:传统文化。
五伦八德的理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它依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承好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历史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并应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使它们成为我们现代人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第五段:结尾。
五伦八德的理念是我们思考人际关系和生活价值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在生活中,我不断地追求五伦八德理念的实践,从而不断地成长,提高自己的人生水平。我相信,在这样的人生旅程中,我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也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十三
一、感恩:一种朴素而深广的伦理。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其次是师长之恩。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
其三是国家之恩。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所用之物取之于斯。因此,我们要感念国土之恩。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政府的管理,有赖于人民军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政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其四是大众之恩。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大众。
二、感恩的缺失与感恩的教育。
感恩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却颇为匮乏。透过报章电视,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图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贪污腐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深思。
首先,我们要从学校自身找原因。目前就普遍的情况而言,学校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而且只重视与升学有关的几个学科。三好本来是以德为先,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事实上在三好生的评比中却总是将学习成绩摆在第一位,甚至只看学习成绩。学校有意无意之间在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相互的支持。在这样一种崇尚个人奋斗与竞争的环境中,孩子当然很难学会感激和体谅他人。
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问题也很多。问题之一: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未加节制。古人言欲不可纵,又言欲是深渊,过度地、不加限制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和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是故,古人才有宠子不孝之感叹。
问题之二: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家长将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上,认为孩子只要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就会有好的前途。
问题之三:现在的家长不像从前那样对老师有尊重之心了,当然这与媒体过多的负。
面报道也有关系。如果说教学生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责任,那么教孩子尊敬老师无疑是家长最应当重视的事情。都说现在孩子难教,这与我们家长的身教和言谈有绝大的关系。其实孩子天性是向善的,感恩的意识和习惯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和坚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感恩与孝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一个人的道德发展奠定一种坚实的情感基础。到了中学,我们更应鼓励学生为家庭尽责、为报效祖国立志,而这也要从感念父母之恩、国土之恩、大众之恩开始。或有人言,这些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其实从大处着眼,从根本抓起,必将事半功倍。我们不是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自觉、不认真吗?如果是为了自己学习,那么当他累了,不高兴了,或有其他更好玩的事,他就会偷懒、懈怠,不然何苦呢?反之,如果他懂得感恩,他就会自觉约束自己、努力学习,也能够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因为不这样做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乃至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天下百姓。
其实,感恩的道理很朴素,感恩的教育也不难。如果我们能够多启发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之心,多鼓励同学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协作,相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会生机勃勃、气象一新。因为在相互支持和感激之际,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有了心灵的交通。在这种充满支持和感激的气氛之中,学再多的东西可能都不会觉的累。是故,我们也应当反省,也许并不是孩子们的功课太多,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精神力量。
三、
孝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中华道德文化是以仁为本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是内心之仁。但如果没有内心的仁慈与恭敬之心,外在之礼(行为习惯)就徒具形式,毫无意义可言。然而这个人人本具的仁性良知,常常被自私和物欲所遮蔽。因此,如何唤醒或开显这个仁性良知就成为道德发生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儒家的德育思想正是这样的一个理路,即从孝道开始,再由悌道拓展至他人,终能泛爱大众,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
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启发学生感知父母的大爱与深恩。一个能一个真正能孝的人,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是故,先圣孔子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另外,我校本学期也确立了以道德与法制相结合八德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为题目的新八德教育课题研究,并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方案。我要按照学校制订的计划和方案,认真地进行每个阶段的研究,并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形成材料,为课题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老四平中学魏静涛。
通过学习,我对“新八德”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了“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新八德”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同时,“新八德”教育与国家、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也都是相一致的,“新八德”是“八荣八耻”教育的根基,新八德”符合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论,“新八德”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因此,我认为;我们进行“新八德”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由此,我们感慨良多,亦引发了我们对感恩与孝亲更深入的思考,还有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政府的管理,有赖于人民军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政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其四是大众之恩。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大众。
感恩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却颇为匮乏。透过报章电视,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图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贪污腐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深思。
首先,我们要从学校自身找原因。目前就普遍的情况而言,学校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而且只重视与升学有关的几个学科。“三好”本来是以德为先,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事实上在“三好生”的评比中却总是将学习成绩摆在第一位,甚至只看学习成绩。学校有意无意之间在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相互的支持。在这样一种崇尚个人奋斗与竞争的环境中,孩子当然很难学会感激和体谅他人。
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问题也很多。
问题之一: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未加节制。古人言“欲不可纵”,又言“欲是深渊”,过度地、不加限制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和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是故,古人才有“宠子不孝”之感叹。
问题之二: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家长将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上,认为孩子只要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就会有好的前途。问题之三:现在的家长不像从前那样对老师有尊重之心了,当然这与媒体过多的负面报道也有关系。如果说教学生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责任,那么教孩子尊敬老师无疑是家长最应当重视的事情。都说现在孩子难教,这与我们家长的身教和言谈有绝大的关系。
其实孩子天性是向善的,感恩的意识和习惯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和坚持。
其实,感恩的道理很朴素,感恩的教育也不难。如果我们能够多启发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之心,多鼓励同学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协作,相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会生机勃勃、气象一新。因为在相互支持和感激之际,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有了心灵的交通。在这种充满支持和感激的气氛之中,学再多的东西可能都不会觉的累。是故,我们也应当反省,也许并不是孩子们的功课太多,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精神力量。
中华道德文化是“以仁为本”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是内心之仁。但如果没有内心的仁慈与恭敬之心,外在之“礼”(行为习惯)就徒具形式,毫无意义可言。然而这个人人本具的仁性良知,常常被自私和物欲所遮蔽。因此,如何唤醒或开显这个仁性良知就成为道德发生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儒家的德育思想正是这样的一个理路,即从“孝道”开始,再由“悌道”拓展至他人,终能泛爱大众,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
“孝”。学校孝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启发学生感知父母的大爱与深恩。一个能一个真正能孝的人,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是故,先圣孔子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这次学习新八德活动带给我的不仅仅有内心的感动,更多是启发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当中应当重视感恩和孝亲的问题,为孩子的道德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双岔河中学韦安庆。
通过学习,我对“新八德”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了“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新八德”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同时,“新八德”教育与国家、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也都是相一致的,“新八德”是“八荣八耻”教育的根基,新八德”符合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论,“新八德”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因此,我认为;我们进行“新八德”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把这些事情都做好之后,再让他们去做喜欢做的事情。
总之,“新八德”教育对学习方法和教学原则所做的这些提示非常适用。因此,我打算将“新八德”教育内容正式引用到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之中。并且进行“新八德”教育时,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就应该亲自去践行。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我一定要以以身作则力行“新八德”,决不搞个人形式主义!另外,我校本学期也确立了以“道德与法制相结合八德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为题目的“新八德”教育课题研究,并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方案。我要按照学校制订的计划和方案,认真地进行每个阶段的研究,并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形成材料,为课题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十四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八德”是以传统文化为起点,现代文化为落脚点的教育,这也符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一理论要求。
“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句话,我觉得非常的有道理。从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学生普遍都愿意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做起这些事情来,会做得得心应手,而且能够做到很好,如果不是被有意地中断,我们也能坚持做下去;相反,如果是我们不愿意做、不喜欢做的事情,即使是当前最重要的,最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也会从心里抵触这些事情,也会能拖就拖,能晚做就不早做,能不做就不做。如果我们不去加以控制的话,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们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做事习惯,到那时,就很难改正了。所以,我们老师必须采取了必要干预措施,让学生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把这些事情都做好之后,再让他们去做喜欢做的事情。
言一行都会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我一定要以以身作则力行“新八德”,决不搞个人形式主义!另外,我校本学期也确立了以“道德与法制相结合八德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为题目的“新八德”教育课题研究,并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方案。我要按照学校制订的计划和方案,认真地进行每个阶段的研究,并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形成材料,为课题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一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八德”是以传统文化为起点,现代文化为落脚点的教育,我知道了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素的伦理。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其次是师长之恩。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
双岔河中学韦安庆。
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意在承。
己喜欢做的事”一句话,我觉得非常的有道理。从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普遍都愿意去。
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做起这些事情来,他们会做得得心应手,而且能够做到。
很好,如果我们不去有意地中断,他们也能坚持做下去;相反,如果是他们不愿意做、不喜。
欢做的事情,即使是当前最重要的,最应该做的事情,他们也会从心里抵触这些事情,也会。
能拖就拖,能晚做就不早做,能不做就不做。如果我们不去加以控制的话,久而久之,就会。
使学生们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做事习惯,到那时,就很难改正了。所以,我们老师必须采。
“新八德”教育内容正式引用到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之中。并且进行“新八德”教育时,要求。
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就应该亲自去践行。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我一定要以以身作则力行“新八德”,决不搞个人形式主义!
另外,我校本学期也确立了以“道德与法制相结合八德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为题目的“新八。
德”教育课题研究,并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方案。我要按照学校制订的计划和方案,认。
真地进行每个阶段的研究,并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形成材料,为课题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努。
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学生普遍都愿意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做起这些。
事情来,会做得得心应手,而且能够做到很好,如果不是被有意地中断,我们也能坚持做下。
去;相反,如果是我们不愿意做、不喜欢做的事情,即使是当前最重要的,最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也会从心里抵触这些事情,也会能拖就拖,能晚做就不早做,能不做就不做。如果我们。
不去加以控制的话,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们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做事习惯,到那时,就。
很难改正了。所以,我们老师必须采取了必要干预措施,让学生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
德”教育内容正式引用到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之中。并且进行“新八德”教育时,要求学生要。
做到的,我首先就应该亲自去践行。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前苏。
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
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我一定要以以身作则力行“新八德”,决不搞个人形式主义!另外。
我校本学期也确立了以“道德与法制相结合八德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为题目的“新八德”教。
育课题研究,并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方案。我要按照学校制订的计划和方案,认真地进。
族精神,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弘扬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目前,随着。
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腐朽没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正通过各种渠道侵入中国社会。
广大中小学生面临种种不良诱惑,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面临各种挑战。我们清醒认识到,一。
部分人荣辱观颠倒,是非感模糊,是因为人们对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产生怀疑,失去对社会。
了两天的封闭式的报告会。我们认真听取了他们宝贵的经验,找到了我们在教育孩子德育方。
不时引来阵阵掌声,我们在孩子老师们深深的鞠躬礼中慢慢体会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着。
八德教育给大家带来的好处,但又深刻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应该落。
给我们介绍经验,一个上午都没顾上喝一口水,我们应。
该为他们的付出而感恩,应该把宝贵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但有些老师却不能坚持下来,老师们在上面讲经验,他们在下面聊天、玩手机,“肃静”“请关闭手机”的木板不断提醒他们并向他们鞠躬,但他们却视而不见。
无奈之下,休息时从进修学校来的老师到了主席台狠狠批评了老师们,却引来了大家的一致。
指责,那语气不是在向远道而来的客人的问候与感谢,却是一种质问和辱骂。也许,那两位。
专家们的辛苦,在下面潇洒地玩,也许正如张老师说的就是一种应付,应付领导,应付报告。
他们不就是为普天下的中国人不丢掉传统文化吗?他们不仅这样说,还力行着,一个多星期。
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他们都是在指导义工们,教育义工们爱惜粮食,他们吃饭绝不剩下。
喝水从不浪费。当他看到有很多老师喝不完水倒掉时心。
疼呀,看到饭吃不完剩下时难过,他。
和义工们一起吃剩下的饭喝剩下的水,这个力行的举动应该唤起一些人的节约意识的,但偏。
偏有些人当笑料,还把剩下的水送给义工们喝,其行为真令人可鄙!作为一个老师,应是学生们的指明灯,方向盘,弘扬传统文化还需要老师点亮孩子们的心房,八德教育还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起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
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希望老师们,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要力行,决。
不可做个形式主义者!
望都县教体局王宝寨副局长的《中华文化“新八德”教育与县教体局具体做法培训》讲。
座,给我们谈了教育的迷茫、破迷的清风、实践的收获。谈到教育的迷茫时,罗列了诸多教。
德方面的教育内容,使我深深体会到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王局针就日常教育教学。
中如何进行孝亲和法治教育,讲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王局长全面透彻的讲解。
相关实施方案。以学习落实“新八德”为具体内容,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让新。
八德内容融入学生的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之中。从《弟子规》吸取营养,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通过主题教育及家校共育等方式让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融入“新八德”教育思。
八德”在育人方面的良苦用心。它的内涵丰富,真正让孩子们从实践中去体验该如何做人。
让我们做教师的懂得了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学习中,大家做笔记,交流研讨。
结、和谐相处。
“长善”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日积月累增长道德知识和文化知识。“救失”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守法”即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公。
正办事。
结合我班情况,具体说说我们的做法。九月份的“尊师感恩”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三。
个一”活动,号召孩子们“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的老师献上敬意。
适合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们学会了在日常的行为中表达对老师的爱。十月份“立志”
主题活动中,我们二年级各班开展了“我的目标我制定”的主题班会,孩子们从学习、生活。
成并一直坚持下去;体育锻炼方面可以定一种活动项目,如跳绳,到学期末达到一口气跳多。
少个的目标。这些小目标都是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的,是他们自己非常愿意完。
成的。制定目标有书面文字,以便后面的跟踪评价,学期末要依据每个人的计划进行小组内。
错误由家长监督改正。月末我们再次班会评价,看看错误改了吗?由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真正改错的同学给予星级奖励。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孩子们,知错就改是好样的,但是我们。
不能总是走在错误的脚印上,还要知道如何避免不犯错,那才是更加聪明的孩子。做事情之。
前要提前多思考,哪些是对的可以做,哪些是错的不可以做,三思而行者更值得学习。我觉。
得,我们的孩子在活动的引领下,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
人,在活动中,在实践中,他们快乐的成长着。
每单周周三的上午第三节课,是我们学校班主任工作研讨时间。以“新八德”内容为主。
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实施中我们也有很多的困惑于不足,请领导提出批评指正,也期待着向。
极情感是幸福的一面镜子,快乐是精神财富的奠基石,快乐是一种情感货币。在我们感到快。
乐时,我们会创造最大价值,我们想到新的创意、尝试新的爱好、投入自己的情感、保养自。
老四平中学魏静涛。
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意在承。
我们进行“新八德”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由此,我们感慨良多,亦引。
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
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
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
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
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
应感念政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
“立志、孝亲、尊师、友学、常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等八德方面的教育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与道德教育课,王局针就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孝亲和法治教育,讲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司法理论与实践的视角研究现代青少年成长方向目标、素质培养和道德与法制教育等问题。王局长全面透彻的讲解在会上大感人心,深受启迪和震撼。
一、感恩:一种朴素而深广的伦理。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
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其次是师长之恩。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十五
第一段:前言(200字)。
五伦八德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由五伦和八德两部分组成,五伦即父子、兄弟、夫妻、长幼、朋友,八德则涵盖了忠、孝、信、义、礼、智、勇、仁。五伦八德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道德标准的追求,这是我们身处现代社会仍然需要学习和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段:五伦的体现(200字)。
五伦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五种关系,它们的关系是分明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常常交织在一起。父子之间有孝顺、关爱,兄弟之间有友爱、互助,夫妻之间有忠诚、沟通,长幼之间有尊重、教导,朋友之间有诚实、信任。在五伦关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又需要按照一定的规矩去履行自己的义务。只有这样,伦理秩序才能得以维护,人际关系才能和谐。
八德是指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其中,孝道是最为重要的品德之一,也是中国人文化中最为核心的情感。忠、信、义、礼、仁等品德也是我们身为中国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发扬八德精神,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做出表率。同时,我们也应该将八德精神传承给我们的后代,让这种精神文化在我们身上延续下去。
第四段:五伦八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300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五伦八德的精神是我们始终应该遵循的。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更加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家庭、朋友和社会对我们的影响。只有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理性地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获得成功。
第五段:总结(300字)。
在五伦八德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些美德不仅体现了我们的个人品德,更体现了我们的国家精神和文化特征。只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对五伦八德精神的尊崇和坚持,才能够真正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强大。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十六
五伦八德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它强调了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认真学习和实践五伦八德这一理念,尝试在生活中贯彻落实它。在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这些道德规范既是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和谐的不可或缺的保障。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的核心。五伦强调了不同人际关系所需要贯彻的道德规范,包括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好这些关系。比如,在与父母相处时,要孝顺父母、尊重父母,不断学习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五伦的体会告诉我,维系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发展的关键。
五伦是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而八德则强调了个人的优秀品质和道德标准。八德是指自律、谦虚、宽容、勤劳、诚实、敬业、友爱、公正。这些品质都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身为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第三段:社会和谐的必要性。
五伦八德的贯彻落实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作用不可忽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必须维系良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的发展。而如果一个社会中的人都能够按照五伦八德的规范来行动,那么这个社会必然是一个和谐、宽容、进步的社会。
五伦八德的理念和标准是非常实用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体会和应用。比如,在心态方面,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尊重他人的观点;在人际交往上,要尽量维系和谐良好的关系,关心帮助他人。这些都是五伦八德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体现。
第五段:总结。
五伦八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强调了人际关系和个人品质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以五伦八德的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这一理念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重要价值观。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十七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孩子们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八德引领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初步探索出仁爱育人的德育新思路:
道者,道理、真理也。“八德”思想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它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文明美德。
开展“八德”教育之前,我们在认识上存在偏颇之处:一怕步入复古误区;二怕影响。
教学。
质量;三怕师资难以跟上;四怕增加师生过重负担。但后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特别是面对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我们进行了综合思辨,反复研讨,反复论证,最后达成了下面的共识: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历史地位。中华美德集中体现在儒学伦理道德上。联合国高度重视孔子思想在全世界的传承与弘扬,据不完全统计,现有78个成员国建立了孔子学院,孔子的哲学思想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同,特别是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尊“孔”传“孔”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对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应该有一种紧迫感。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美德思想发展到现在已2500多年,其间经历了几次摧毁性的冲击,但结果是打而不倒,批而不臭,这足以说明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有着指导和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现实意义。弘扬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腐朽没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正通过各种渠道侵入中国社会,广大中小学生面临种种不良诱惑,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面临各种挑战。我们清醒认识到,一部分人荣辱观颠倒,是非感模糊,是因为人们对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产生怀疑,失去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的信仰。国家对此十分重视,相继提出了“人文精神”、“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理念,这一切表明,弘扬传统美德,正本清源,寻找不该失去的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弘扬传统美德是未来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新的环境、新的要求,要有新的发展平台,这样“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自然成了切入点。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向上的心理,使他们知爱懂礼行孝,形成这种好的品质,使之受益终身,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开展的仁爱教育,是对新课程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是为学生人生的宽度奠基的工程。
走出认识误区,感悟“八德”之道,我们的思想明了,眼睛亮了。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仁爱教育的活动中来,从而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工作活力。家庭和社会是“八德”教育的延伸,我们的“八德”教育以社校共建为平台,按照“学校主导,家庭互补,社教联动”三元构架,力求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学校成立了“八德”教育领导小组,聘请了相关家长作校外辅导员,并建立了“八德”教育家校联系卡,这样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家校教育网络。
争取通过坚持不懈的抓学习、抓宣传、抓落实、抓提高,“八德”思想,“八德”精神已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大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十八
德不孤,必有邻。xxx县委今年暑期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已持续了两个多月,培训学习范围广、力度大,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教体局进行了实施"新八德"素质教育培训,我作为一名参训人员,深受启发。
"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落实《弟子规》。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先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它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它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推行传统文化已势在必行。
数年前,我就感觉到小学生德育的虚化与低效,但不知如何做起。后来,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于丹心德全集》一书,书中讲述了《论语》、《孔子》、《老子》、《孟子》、《庄子》、《道德经》、《千字文》等传统经典的心德,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但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再说,这些内容均不在课程标准之内,能让小学生学习吗?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们于2008年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并举行了诵读比赛,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我想信一定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是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十九
通过学习,我对“新八德”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了“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新八德”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同时,“新八德”教育与国家、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也都是相一致的,“新八德”是“八荣八耻”教育的根基,新八德”符合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论,“新八德”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因此,我认为;我们进行“新八德”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由此,我们感慨良多,亦引发了我们对感恩与孝亲更深入的思考,还有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其次是师长之恩。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
其三是国家之恩。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所用之物取之于斯。因此,我们要感念国土之恩。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政府的管理,有赖于人民军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政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其四是大众之恩。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大众。
感恩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却颇为匮乏。透过报章电视,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图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贪污腐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深思。
首先,我们要从学校自身找原因。目前就普遍的情况而言,学校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而且只重视与升学有关的几个学科。“三好”本来是以德为先,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事实上在“三好生”的评比中却总是将学习成绩摆在第一位,甚至只看学习成绩。学校有意无意之间在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相互的支持。在这样一种崇尚个人奋斗与竞争的环境中,孩子当然很难学会感激和体谅他人。
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问题也很多。
问题之一: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未加节制。古人言“欲不可纵”,又言“欲是深渊”,过度地、不加限制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和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是故,古人才有“宠子不孝”之感叹。
问题之二: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家长将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上,认为孩子只要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就会有好的前途。
问题之三:现在的家长不像从前那样对老师有尊重之心了,当然这与媒体过多的负面报道也有关系。如果说教学生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责任,那么教孩子尊敬老师无疑是家长最应当重视的事情。都说现在孩子难教,这与我们家长的身教和言谈有绝大的关系。其实孩子天性是向善的,感恩的意识和习惯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和坚持。
其实,感恩的道理很朴素,感恩的教育也不难。如果我们能够多启发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之心,多鼓励同学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协作,相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会生机勃勃、气象一新。因为在相互支持和感激之际,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有了心灵的交通。在这种充满支持和感激的气氛之中,学再多的东西可能都不会觉的累。是故,我们也应当反省,也许并不是孩子们的功课太多,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精神力量。
中华道德文化是“以仁为本”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是内心之仁。但如果没有内心的仁慈与恭敬之心,外在之“礼”(行为习惯)就徒具形式,毫无意义可言。然而这个人人本具的仁性良知,常常被自私和物欲所遮蔽。因此,如何唤醒或开显这个仁性良知就成为道德发生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儒家的德育思想正是这样的一个理路,即从“孝道”开始,再由“悌道”拓展至他人,终能泛爱大众,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
一个不知孝敬父母的人,我们很难说他能够真爱他人,更不用说去爱集体、爱祖国了。因此,孝的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德育重要的内容。从字源上说,“教”字左从“孝”、右从“文”,“教”的原义其实就是教人以“孝”。学校孝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启发学生感知父母的大爱与深恩。一个能一个真正能孝的人,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是故,先圣孔子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这次学习新八德活动带给我的不仅仅有内心的感动,更多是启发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当中应当重视感恩和孝亲的问题,为孩子的道德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专业学习八德心得体会(汇总20篇)篇二十
教育是教育者用文化的基因对人生命的编程,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今日教育的弊端,是社会的物欲横流的功利导向,对教育的侵袭,商业性占据对学生心灵的塑造、生命价值的提升:课堂上保留内容,课下办班收费,重视升学率,作为教师考核的政绩指标。功利原则引导家长与学生的利益追求,忽视自身的全面发展:培养学习各种技能,升学找个好工作,做人教育理性缺位,做人教育的时间、空间被挤压。包括教育体制难以改变,都是文化信仰的缺失的必然结果。而“八德”恰缺少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没有回答和解决这一问题。
八德教育内容的欠严谨,比如:长善、救失,出自《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长善救失,即救其失,则擅长矣。意思是说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其延伸意虽不严谨,也可以说是“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可见此为“八德”之内涵是针对教师还是学生?更不用说内容的牵强。
守法和德育有着必然联系,有德者必会守法,德者高尚品格,守法者不越底线,两者毕竟是不同概念,不能以法为德。
至于那种目标性导向,更是政治化目标与德育内容是两个层面,政治说教,从方法和目标,绝不是德育本身的现实要求,也是难以实现的要求。
内涵肤浅主观武断,把八德誉为“道”,道,就是自然规律,八德就是自然规律,牵强附会,无限拔高。规律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内在本质,明示人们遵照规律办事。德育揭示了人的成长规律,但是八德内容和规律有的并非如此,是缺乏严谨所致。尤其是把八德说成是先秦文化之前就的存在,言过其实,有哗众取宠作秀之嫌。
八德教育是有积极意义的,如同报告人所说,就是要抛砖引玉,用更多人的智慧,共同建设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完美大厦,是八德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