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于自己的学习、工作或者生活经历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篇文字,有助于提升自我认知和促进个人成长。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一
除夕夜是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传统的重要节日,这一天家人团聚,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当夜幕低垂,璀璨的烟花照亮了天空,整个家庭都会充满喜悦和期待。不过除夕守岁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更能体现家庭的温暖和凝聚力。我深深地感受到,除夕守岁的意义是对一年的辞旧迎新、团圆与祝福的寄托。
第二段:家人的团聚和互动。
除夕守岁是一种家庭成员共同抵御寒冬的方式,也是亲情最丰富、最集中的时刻。在这一天,我们会一起包饺子,一起守岁。无论忙碌与否,家人们都会安排时间,共同投入到这个庄重的仪式中。回想起去年的除夕,爸爸从外地赶回来,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我们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吃饭,互相传递温暖和关爱。除夕夜的欢声笑语,让家庭充满幸福感和安宁感。
第三段:对一年的总结和展望。
人们在守岁之时,常常对过去的一年进行总结,并为未来的一年制定新的目标。庆祝新年到来之际,人们更是积极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对未来做出正确的调整。守岁过程中,亲友之间交流心得与经验,寄托了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坐在亲友间,我深感历练原来在生活中处处躲藏,偶尔是一场勇敢,但也不乏沉淀和收获。
第四段: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每当守岁的钟声敲响,人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万事如意、平安顺利、步步高升等各式各样的对联,表达他们对未来的期盼和祝福。坐在守岁之时,日新月异的时代已拆档放映。我们不禁思考未来,环顾四周,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守岁之时,不仅仅是象征,更是对未来的一种祈福。
第五段:底蕴的传承与开创。
守岁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应该珍视传统文化的底蕴,将其传承下去。守岁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我们要以新的角度去继承和创新,以充满活力的方式将其传播出去。
在守岁的过程中,我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和团聚的力量,也明白了守岁的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意义。守岁是过去与未来的连接,是家人之间关怀与祝福的传递。而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期望,更是守岁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守岁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让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珍惜这份传统,传承下去,并创造出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和体验。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二
除夕,一年当中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晚上,夜空中的星星随着爆竹的响声一闪一闪,月亮一会儿躲进这朵云彩里,一会儿又躲进那朵云彩里,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来到爷爷奶奶家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的时候,我先给爷爷奶奶拜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寿比南山,越来越年轻,爷爷奶奶很高兴,给我一个红包,说是“压岁钱”,爷爷说:“祝菲菲身体好好的,学习棒棒的!”然后我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爸爸妈妈也给我一个红包,祝我学习进步,越来越漂亮。吃完年夜饭后,我们一家人一边看春节晚会的节目,一边包饺子。今年的春节晚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赵本山和宋丹丹演的小品:奥运火炬手。
今年8月即将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已经深入人心,看看,连老爷爷老奶奶都争先恐后的来争当火炬手呢!听着不断响起的爆竹声,奶奶说“今天是除夕,按照老北京的习俗,除夕晚上要‘守岁’,只要过十二点就可以了。”我听了以后,也要和大人们一起守岁熬夜。时针快到十二点的'时候,奶奶说:“马上十二点了,该去煮饺子了”妈妈站起身走进了厨房,我和爸爸下楼去放鞭炮。在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一家人乐呵呵的围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度过了除夕之夜。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三
从除夕傍晚开始,烟花、爆竹声就接连不断,直到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达到了高潮,窗外的烟花时不时的在夜空中绽放,人们存放了一年的爆竹、烟花,好像都要在此时此刻点燃,如果不点燃,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电视音量已经调到了最大,这时,央视主持人向全国人民拜年,可现在只见主持人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嘴里说着祝福的话语,可是我却听不见他们说些什么了,这个声音早已被外面的爆竹声掩盖过了。
五彩缤纷的烟花和五彩斑斓的灯阵,点亮了整个淄博,点亮了我这温馨、幸福的小家,也点亮了远在异国他乡同胞们的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能他们此时此刻,也和我一样有着同样激动的心情!
今天,我们提议全家彻夜守岁,守岁就是不睡觉,寓意着来年健康快乐、幸福平安,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守岁习俗也慢慢变淡了,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人们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年味也越来越淡了,也没有盼着过年的精神气了。
今年妈妈说她要带头坚持到天亮,这给了我巨大的鼓舞,因为妈妈一直都很喜欢睡觉,通常都是一睡着就很难叫醒的那种,我很激动,毕竟,我还从来没有真正过一次守岁呢!为了让除夕夜有精气神,我特意下午睡了很长时间的觉。
果真,晚上很有精神,如果平常一过12点瞌睡虫早找上门了,一家人围着餐桌,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我们说说笑笑,似乎觉得守岁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爸爸、妈妈到去楼下烧纸,意思是给祖先们送钱。我一直在看电视,到了凌晨三点半,我的眼上眼皮和下眼皮开始打架了,实在忍不住,我们才熄灯睡觉。毕竟这已经很不错了,能守夜到凌晨三点多。
彻夜守岁的过程很美好,我希望明年再创新纪录!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伴随着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年三十来到了。
今年春节我们没有回山东老家,而是把爷爷奶奶接来过年。除夕下午,奶奶和老妈就在厨房一直忙乎起来,只听见“叮叮当当,嘁嘁喳喳”的响声,也不知在做什么。于是我便悄悄地探过头去——奶奶在剥糖纸,老妈在洗红枣。哦,我明白了,这定是在按照老家的习俗为守岁饺子做准备呢!
在我们山东老家,年三十的晚上都要守岁,也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同聆听零点的钟声敲响,并且此时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每个人都要吃一碗饺子,里面裹着象征着各种寓意的“小宝贝”:有象征甜蜜生活的糖块,有象征红火日子的红枣,有表示福气的豆腐块儿,有表示财源好运的硬币,还有那代表着步步高升的年糕块儿。
每年的除夕夜,我都强打着精神等到那一刻的到来,今年当然也不例外,说啥我也得粘粘喜气儿。
吃完团圆晚饭,我们全家便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着央视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令人捧腹大笑,杂技《冰与火》叫人叹为观止,刘谦的魔术《魔琴》依旧创造了奇迹,赵文卓的武术表演《少年中国》振奋人心,宋祖英与席琳·迪翁组合演唱的《茉莉花》令人耳目一新……一个接一个的精彩节目让人赏心悦目。
哦,零点钟声即将敲响了,此时奶奶煮熟的守岁饺子也已端上了餐桌。我抓起筷子,左瞅瞅右看看,想要透过饺子皮找到那些“小宝贝”,可是压根就看不出什么究竟,只得碰运气了!我夹起一个饺子,先放到鼻子前嗅了嗅,想要闻出“小宝贝”的香气,但是根本没有什么特殊气味。我用筷子使劲地夹了夹,想要感触到“小宝贝”的存在,但是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唉,看来没有宝贝!我便一口咬了下去,“咯噔”!“啊,我的牙!”随后便吐出一枚闪亮的硬币,呵呵,我竟第一个吃到了那枚——好运币!
守岁饺子,全家人都带着期盼和好心情去尝、去品,无论是谁吃到了藏有宝贝的饺子,全家人都替他高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这感觉真好。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看着窗外绚烂的烟花,听着喜悦幸福的欢笑声,嗅着空气中浓重的火药味儿,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候,我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学习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蛇年大吉!!
自评:新年来到了,我也要摒弃缺点,发扬优点,迎接新学期的种种挑战,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五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自然也很多。我记得在小学时,我读过一篇关于守岁的文章,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守岁这个词,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谓守岁,就是指通宵守夜(熬年夜),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有诗为证,诗曰:“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总之,守岁,通俗点说就是“熬夜”,网络用语就是“修仙儿”。春节又要到了,我决定在这个除夕来实践一下守夜。
虽说是民俗,但我感觉真正守岁的人已经很少了,我从未看见父母和祖父母守岁。甚至当我向他们提出这个建议时,他们也是一脸惊异地看着我,“你在想什么呢?”“熬夜对身体不好,会猝死的。”好在他们最终还是同意了,“好吧,好吧。只要你熬的住就行。”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身上还套着外套,睡在温暖的被窝里。回想起自己昨天的豪言壮语,总不免有些自责,怨恨自己自控力太差。此后的几天我依然尝试过守岁,为了不睡着甚至用凉水洗脸,吃辣椒,但都以失败告终。
守岁这么难,古人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事实上,守岁有着更深刻的寓意:在过去一岁中,不管幸运与不幸,不管喜从天降还是飞来横祸,它们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时,我们便有些不舍。所以古人要守着它。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但现在很少有人能理解这种情感了,所以守岁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守岁也正在渐渐离开我们。
如果闲来无事,你也可以尝试一下这种传统民俗,尽管你不能为此得到什么,但从旧的一年跨越到新的一年,这也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六
除夕守岁是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春节习俗有很多除夕守岁就是春节习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就是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七
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把今天盼来了。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除夕。
啊!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一年的愿望已经要实现了,你们想知道那个愿望是什么吗?哦!那就是守岁!
晚上,我们家吃好了年夜饭,就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着央视春晚的开始。电视机里的喜讯像一颗颗种子塞满了我的心房。等啊等,今年的春晚似乎比往年更晚拉开序幕。待我等到那春晚开始时,眼皮沉重得很,泡上一杯红茶才足以清醒。
春晚的精彩令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这下我的睡意像小昆虫一样被我挥挥手赶走了。不知不觉,时间又瞬间变快了似的,一溜烟,时针跑到11格了。我的眼皮上仿佛有一股沉重而又强大的力量压在上面。我的头不停地点着,眼皮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这时,一个魔术吸引了我的眼球:
只见魔术师带来几条金鱼放进水池中,吹了一下哨子,叫它们左转、右转、列队、前进、交叉,那些金鱼却神奇般地接受指挥。他又拿来一幅画,把画中的金鱼奇迹般地变到了鱼缸中,接着又把金鱼变回画面去。突然鱼缸中冒出了大大小小的鱼,可好看了。
看好了春晚,也开始了新的一年,我在鞭炮声中沉沉睡去。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八
除夕守岁大年三十,人们都要守岁,今年,我亲身体验了一次除夕守岁。
那天晚上,我们刚吃完年夜饭,妹妹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我去放烟花,放完烟花已经是八点半了,现在干什么呢?大人们打扑克牌,我们就来玩游戏棋吧。十点半了,再过一个半小时,新的一年就要来了!这时,奶奶端来了枣、柿饼、杏仁、长生果、年糕,于是,我说道:“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
妹妹也不甘示弱,说:“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年年长高。”奶奶也说。吃完东西,我又和妹妹提着小灯笼四处走,祝碰见的熟人有个吉祥年。此时此刻的我,十分激动,再过半小时我就十二岁了,旧的一年马上要过去了,新的一年马上要来临了!
朋友们,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做好自我准备吧!愿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叔叔阿姨的工作旺上加旺。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九
辞旧岁,迎新年。年根儿下,处处喜气洋洋。贴。
春联。
生旺火吃饺子……这些老传统可都有大来头,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夕守岁民俗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考古资料显示,我国七八千年前已经出现发达的农业生产。“岁”字原来是一种收割工具。当时的农业是一年一熟制,每年收获一次。收获之后,人们用“岁”杀牲祭祀,“岁”又成为该祭祀的名字。最后,“岁”字成为时间段落标志,成为年岁的岁。“年”字原来也是标志农业生产的字,《说文解字》说:“年,谷熟也。”后来,“年”的字义也发展为时间段落标志,与岁相当。《尔雅.释天》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有了岁、年的概念,自然就会产生过新年的习俗。新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
1、春联和年画。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茶、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
春联出现在唐代。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2、生旺火。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旺相”,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宁画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子女一起过年的情景。乾隆帝面前就放着一个火盆,一个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类的小枝当时称为“烧松盆”。
现代民间生旺火常常是点燃柴堆或炭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兴旺。也有用火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家跨火而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3、爆竹。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
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爆竹、炮仗、鞭炮。有了火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也可以放爆竹了。爆竹于是成为全国性的风俗。
后来,爆竹本身的喜庆色彩使得人们对于爆竹的象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用喜庆的爆竹迎神。爆竹本身的爆炸,也是“辞旧迎新”的文化象征符号。它可以使人更加深切地体验到旧与新的差别,使生活更加富于艺术美感。
4、年糕和饺子。
年糕,又名粘粘糕,谐音“年年高”,包含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年糕一般用黏性谷物制作。北方有黄米年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少数民族则有糯米粑粑。
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饺子,又名水饺、角子、扁食。5世纪的时候,“形如弯月”的饺子已经成为民间普遍的春节食品。宋朝以前把饺子称为“角子”,或“水角儿”。元代开始有“扁食”的叫法。明清以来,普遍使用“饺子”一词。
对于饺子的文化象征意义,一般的解释是:“角子”“饺子”谐音“交子”,即交子时的意思。就是象征春节的到来。所以,子时一过人们立刻开始煮水饺,使之成为新年第一顿饭。更深一层的解释,饺子也包含了美食的意思。古代缺乏肉食,包了肉馅的饺子自然是上好食物,民间。
谚语。
“好吃不过饺子”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春节时吃上饺子,当然是希望来年有更多的好食物。
5、朝正和拜年。
古代国家礼仪中的朝正、团拜和民间百姓之间的团拜、拜年是新年期间强化社会关系、亲情关系的重要活动。
朝正,也称“贺正”、“元会”,指大臣在新年向皇帝拜贺。周代每逢新年,诸侯要向周天子“朝正”,即朝贺新年。古代士大夫也有用名帖代替亲自上门拜年的习俗,一般视为中国贺年卡的起源,现代贺年卡的使用遍及各个阶层。
在家庭内,晚辈清晨起床首先向长辈叩头,并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然后,依次到各个亲戚朋友家向长辈拜年。而长辈则给拜年者压岁钱,祝愿他健康成长。朋友之间也互相上门拜年。如果亲戚朋友多,则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很多天。
春节的各项活动是从家庭内部,逐步扩大到亲戚之间,和整个社会的。除夕守岁,初一向父母拜年,然后出门给亲戚拜年。再次,向朋友拜年。再后,人们开始逛庙会。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则男女老少一同上街,赏灯、看狂欢游行——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等。所以,春节是一个渗透到社会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的民族节日。
6、压岁钱:这“钱”不是钱。
旧时,祭祀完祖先,举行完迎接诸神下凡典仪后,阖家要一起“辞年”,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
压岁钱古时称“压祟钱”、“压胜钱”,其最早出现在汉代。压祟钱并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钱币,而是一种铸成钱币形状的玩赏物,有避邪压魔的寓意,压祟钱原为以红绒绳编起四枚方孔制钱成“方胜”(八宝吉祥图案之一),下垂流苏。那时的一些压岁钱上,正面多铸有“长命百岁”、“去秧除凶”、“万岁千秋”等吉祥语,其背面多是龙凤、龟蛇、双鱼等祥瑞图案。
压岁钱是过大年时的风俗,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如今虽然货币更迭,但长辈给小辈压岁钱之民俗依旧在过年之时传承着,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
7、祭祖: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
过年祭祖,既是对祖先的一个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尚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意为:舜帝在正月初一到祖庙里祭祀祖先。
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一般百姓人家在扫房子、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联之后,或举家去给祖先上坟祭拜,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摆上祭品,点上香烛,让后辈祭拜。各地祭祖形式虽不尽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义大致一样。
8、拜年:抱拳要“左抱右”
“拜年”泛指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的相互拜访,而早年间过春节的拜年之礼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晚辈向长辈叩头施礼,而“贺年”则是平辈之间相互道新年之禧。无论是“拜年”还是“贺年”,所表达的均是祝贺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从传统拜年的礼仪上说,有几种固定“程式”。
一是叩拜,即晚辈给长辈跪拜磕头,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都要行叩首大礼。
二是躬身作揖,先双手抱拳前举,然后用左手握右手,俗称“吉拜”。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是平辈间的拜年。
9、鞭打春牛:打的是泥牛。
“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鞭牛过后,小牛童还将泥牛肚子里的五谷杂粮分发给现场居民,寓意丰收、和谐。
牛是春耕的主力,民俗专家介绍,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每到这时,民间就有迎春、鞭春、咬春的习俗,鞭牛是为了“提醒”牛,春天来了,该开始耕田了。牛和人类是朋友,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或纸造个假牛,用柳条鞭打,把真牛牵过来看。
在过去,泥牛肚子里会放着五谷杂粮,鞭牛过后,居民就捡拾地上的五谷,泥牛则被居民“瓜分”,拿回家埋在土地里,象征五谷丰登。“传说中,一开始是‘芒神’挥鞭,后来发展到在场的最高行政长官挥鞭,到清朝,皇上也参与进来,一人三鞭。”
“亲知邀酌团年酒,儿女同争压岁钱。爆竹千家声未息,天衢车马闹如烟。”清末《燕京岁时杂咏》的这首诗描绘了老北京除夕夜晚时百姓家中及街巷里欢庆大年夜的情景。
除夕,古代称“除傩”、“大除”、“大尽”。老北京人称为“岁除”、“除岁”、“大年夜”,俗称“年三十儿”。“除”字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以新易旧曰除,即交替之意;“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即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一
除夕之夜的守岁绝对是一个重头戏,但是我一直都没有体会过,每次我都是早早就睡了,今年,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守岁。
那天晚上,我们刚吃完年夜饭,妹妹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我去放烟花,放完烟花已经是八点半了,现在干什么呢?大人们打扑克牌,我们就来玩游戏棋吧。十点半了,再过一个半小时,新的一年就要来了!这时,奶奶端来了枣、柿饼、杏仁、长生果、年糕,于是,我说道:“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妹妹也不甘示弱,说:“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年年长高。”奶奶也说。吃完东西,我又和妹妹提着小灯笼四处走,祝碰见的熟人有个吉祥年。此时此刻的我,十分激动,再过半小时我就十二岁了,旧的一年马上要过去了,新的一年马上要来临了!回到家里,我就和家人们一起,开始新年倒计时,59分55秒,56秒、57秒、58秒、59秒!正月初一0时0分0秒!时间好像在这一刹那间凝固了,我们都沉浸在这欢庆的情浓时刻!
这是我第一次守岁,感觉很满足,因为我和家人一起倒数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我做好了准备要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努力了,你呢?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二
除夕的夜玩,我们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这是我们普遍存在除夕守岁的习俗。
除夕指的是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通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
这除夕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了家庭成员互敬互爱的美德,这种互敬互爱的美德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家人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得到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这是何等的幸福。
在这一天当中,人们除了要吃团圆饭,还要做很多事,如:贴春联、燃爆竹、年祭祖等。
其实我们中国的的春节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去传承它,不要让它变成一个回忆。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三
除夕守岁是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春节习俗有很多除夕守岁就是春节习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就是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四
除夕守岁大年三十,人们都要守岁,今年,我亲身体验了一次除夕守岁。
那天晚上,我们刚吃完年夜饭,妹妹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我去放烟花,放完烟花已经是八点半了,现在干什么呢?大人们打扑克牌,我们就来玩游戏棋吧。十点半了,再过一个半小时,新的一年就要来了!这时,奶奶端来了枣、柿饼、杏仁、长生果、年糕,于是,我说道:“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
妹妹也不甘示弱,说:“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年年长高。”奶奶也说。吃完东西,我又和妹妹提着小灯笼四处走,祝碰见的熟人有个吉祥年。此时此刻的我,十分激动,再过半小时我就十二岁了,旧的一年马上要过去了,新的一年马上要来临了!
朋友们,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做好自我准备吧!愿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叔叔阿姨的工作旺上加旺。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五
除夕的.夜玩,我们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这是我们普遍存在除夕守岁的习俗。
除夕指的是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通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
这除夕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了家庭成员互敬互爱的美德,这种互敬互爱的美德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家人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得到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这是何等的幸福。
在这一天当中,人们除了要吃团圆饭,还要做很多事,如:贴春联、燃爆竹、年祭祖等。
其实我们中国的的春节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去传承它,不要让它变成一个回忆。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六
除夕的晚上,我和我妈妈说了:我不能不上网!弄得老妈莫名其妙,她好象忘记了这件事吧。
午夜1点到了,除夕来了,大家一起来守岁吧!妈妈招呼我,我使劲打开眼皮,走到窗前,来守岁。创网我最爱的那些朋友,我可以看见他们,在天空中,向我笑。
呵呵,看来,除夕之夜,我们一直在一起,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守岁!
最新除夕守岁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七
每年的除夕都会有守夜,您真正了解守夜吗?“除夕守岁”,望大家会喜欢!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习俗介绍。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