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我们表达自己独特个性和思想的有效方式,让我们的声音被更多人聆听和理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参考和借鉴。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一
3、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探索。
4、“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院校基础教育教学。
5、传统茶道与礼仪德育教育关系的探讨。
6、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及管理探析。
8、虚拟现实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静物摆放中的应用研究。
9、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10、日本的书法教育传统。
11、浅谈创意计算在教育类严肃游戏中的发展。
12、论《傅雷家书》之家庭美育方法的现实意义。
13、高职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14、用音乐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5、基于mooc的影视艺术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16、论美育的本质及其当代使命。
17、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教师群体美育能力的培养与重构。
18、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19、将音乐剧与学科教学嫁接能巧妙实现跨学科学习。
20、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模式初探。
21、高职动漫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23、试论教育现代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24、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25、艺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研究。
26、艺术设计类课程借助慕课平台的大众化推广。
27、论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法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积极意义。
28、艺术类大学生优质健康心理教育研究。
29、网络资源对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提升的研究。
30、亚里士多德悲剧美学在教育哲学上的蕴义。
31、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精神气象。
32、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33、高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变化及其对策--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34、大学生艺术类慕课课程学习现状抽样调查研究。
35、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大学生深度学习研究--以“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为例。
36、团体参与式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
37、艺术院校团体辅导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38、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39、大理定制教育的实施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质性研究。
40、高职院校艺术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思考。
41、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教学艺术评价研究。
42、浅谈信息技术下的中学美术教育。
43、让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44、谈谈《再塑生命》中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
45、浅析初中艺术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46、人文素质的美育诠释--人文素质教育的美育内涵研究。
47、浅谈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
48、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艺术。
49、幼儿园多媒体美术教学实例探析。
50、以西方现代设计史为例探索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翻转课堂。
51、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探索。
52、构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体艺特色示范校。
53、改进美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
55、如何让少儿艺术培训回归教育本身。
56、青岛学生美育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57、河北民间美术现状及引入高校教学的思考。
59、东北地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途径研究。
60、论翻转课堂与环境艺术教学。
61、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当代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新思考。
62、浅谈鼓励教育在教学中的艺术魅力。
63、“互联网+”时代艺术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64、浅析当前高职艺术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制约。
65、网络新媒体对艺术类课程教学影响。
66、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开发的趋势研究。
67、浅议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68、重视艺术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培养。
69、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应用现状与思考。
70、美术馆美术教育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案例开发。
71、重建诗性主体:当代审美教育的独特价值。
72、论高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
73、视觉文化的视角:人文社科类网络视频课程叙事策略探究。
74、职业学校教育不能缺少积极语言。
75、关于艺术团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的调查研究。
76、绘画艺术介入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初探。
77、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
78、艺术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79、构筑教学楼外部环境的公共艺术设计。
80、艺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新定位与对位思考。
82、论素质教育视阈下艺术生的心理关注。
83、谈新政策下的广播影视类专业艺考热的理性回归。
84、卢梭的消极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新探。
85、高校舞蹈教学融入多媒体教学研究。
86、美术治疗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87、论中国现代美育思潮的理论起点与历史困境。
88、虚拟卡通教师教学法的概念及意义研究。
89、论当代美育实践:艺术与生命教育。
90、当代网络环境下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91、“三力”与媒体并驾打造情境艺术课堂。
92、浅谈诵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93、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传统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94、构建艺术院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
95、美育不能局限于审美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二
教育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教育要改革,就必须开展教育科研。把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教育科研要充分发挥其理论指导、实验探究和决策咨询作用,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就必须加强中学教育科研的管理。
一、机构管理。
搞好教育科研,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机构。建立健全机构,才能有效地组织教育科研的实施。
南阳市三十中教研室是协助校长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制学校教育科研规划和计划,组织指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中枢机构。教研室是学校的职能处室,为使其行使管理权力,为此,我们正确处理了以下几个关系:
(一)教研室在学校所处的地位。
学校教研室是教育理论与教育现实之间的桥梁,教研室是学校的一个重要部门,教研室主任受校长和主管教学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从而形成学校校长、副校长—教研室—学科教研组、课题实验组三级教研网络。
(二)学校教研室与市教研室的关系。
学校教研室在行政工作和业务工作上受学校领导,但同时它也是市教委—教研室—学校教(科)研室三级科研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工作也受市教研室领导。因而,学校教研室应认真完成市教研室布置的任务,并在教研室的指导下承担市级和学校级科研课题,及时反馈学校教育科研的现状和上级下达任务的完成情况。
(三)教研室与教导处的关系。
教研室抓教育教学研究,教导处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形成相互补充的格局,有利于科研兴教,有利于学校稳定和持续发展。
(四)学校教研室和电教室的关系。
要培养“三个面向”的人才,就应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作用使电教媒体真正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现代教育教学研究与电教关系密切。
二、项目管理。
教育科研范围广、内容多、层次不一,因而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选择地确立科研课题并进行科学管理。科研课题的选择,应有针对性、计划性和实际可能性,做到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方法科学。
并成为基地学校,有的放矢进行研究。针对封闭式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我们又正式申报了省级心里研究课题,得到正式审批。
对教育科研项目实行目标管理,纳入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水平的考核指标中,列入学校对教研室、教育技术组、教研组和课题实验组成员个人业绩的指标中。为了对教育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管理,我们事先制定了目标考核细则,设计《课题目标评定卡》及《年度完成情况评比卡》,激励课题组成员全身心投入课题研究。
三、人员管理。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只能由科研促教学,不能由科研代替教学。“人人有课题”的做法不一定科学。首先,教育科研有它的周期性,应与学校学情统一起来。其次,教师对科研的意识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参差不齐。搞科研要因人而异,加强人员管理,建立科研人员业绩档案。
(一)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气氛;(二)人员的选择,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人员,应老中青相结合;课题负责人(组长)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不宜担任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应是起始课教师;按学年有选择地吸收扩充实验研究人员。(三)人员培训。对教育科研人员必须进行分批次分期分层次培训,使其对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解,熟悉具体的操作过程,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
四、档案管理。
学校教研应按不同级别的课题,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包括课题实验研究数据材料、实验成果和激励机制。
(一)实验数据材料。
实验数据材料大到课题实验方案,小到课堂电化教学设计、问卷设计、会议记录,都应完整齐全,详细具体。
(二)实验成果的管理。
实验成果管理应按提交成果的方式建档,如实验研究著作,报告、总结、论文,计算机课件、录音、录像、幻灯等获奖教材,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实况录像及各类有效证书。
(三)激励机制。
教育科研成果时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是对社会的贡献,所以要以制度化的形式对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给予精神上的表彰和物质上的奖励。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奖励,要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获取科研资助等以制度化形式联系起来。
五、经费管理。
学校应按不同级别的课题提供不等数额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专款专用,统一由学校财务室管理。课题负责人在使用经费时必须报经教研室审核,确认用途明确后,方可向财务室支取。
教育科研既是一种教育性的科研活动,又是一种研究性的教育活动。它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以学生为实验对象,以探求课堂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建立起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为目的,以促进教学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总目标,因此,中学教育科研的管理必须以此为知道思想来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新疆教育)中小学管理9g30。
2.开封教育科研杂志(内部资料)《开封教育科研》编辑部。
3.河南省教育年会暨专家报告会。
4.博士生导师曾继耘教授《教育实验的`理论与方法》。
5.《上海教育》、《河南教育》、《北京教育》等。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三
民间美术在我国具有远久的历史,它原本具有极强的原发性与地域性,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民间美术质朴、鲜活的艺术特征和鲜明的个性,从而与专业美术、外来美术形成对照,相互辉映,完成了民间美术的立体效果。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观念的更新,民间美术又重放异彩,也面临着新的重要任务:为旅游事业作贡献。而作为旅游胜地的承德,也迫切需要一批民间美术工作者来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旅游工艺品。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长期流传和应用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剪纸的技法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来说,包括造型、纹饰、构图、色彩等几方面。同其他画种相比,民间剪纸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剪纸的造型要求可以概括为:简练朴实,清新明朗,夸张变化,富有装饰性。
它是根据刻刀的操作功能和农民的淳朴性格,在一代一代的创新实践中凝结而成的。
剪纸与绘画是有区别的。简练朴实是剪纸造型的基调。如果我们勉强地用剪刀去模仿画笔来表现剪纸,那么烦琐的线条、定实的画面,会使剪纸失去了应有的风格。剪纸源于民间,源于人民,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很直观,表现的事物也清新明朗,一目了然。
“夸张变形”是民间剪纸的常见手法。例如,传统剪纸中的狮子,头部夸张很大,所谓“十斤狮子九斤头”,但如果设计成真狮子的模样,恐怕就没人喜欢了。剪纸经过夸张变形,更富有装饰趣味性。
民间剪纸的构图稳重、大方、丰满、均衡。它不讲究绘画透视,往往将各种艺术形象散播开来,相互不可遮掩、重叠,但疏密安排得当,布局合理,有主有次,构图完美。
剪纸的纹饰,是指在进行图案设计时,作为装饰纹样来美化物体块面的一种手段。纹饰有云纹、月牙纹、锯齿纹、鳞纹、水波纹等,在应用时要善于变换纹样。如云纹可以变化成带状,而锯齿纹在表现老虎的牙齿时是短形的。总之,传统纹样可以变化成更多的新纹样来灵活运用。
传统剪纸一般是大红色,也有全绿、全黑等其他颜色,还有几种彩色剪纸。下面,我分别介绍一下做法。
绘色剪纸:用白色宣纸剪刻图案,然后用颜料根据图案内容上色,如花朵绘成红色,叶子绘成绿色,绘完后自然晾干,然后粘在深色衬纸上组合完成。如果是窗花,一次可以多刻几张,染色后即成成品。
分色剪纸:以一幅《牧马图》为例,图中各个形象用选择好的彩纸分开制作。草原剪成绿色的,马儿有白、黑、红多种,放牧少年穿红衣、戴黑帽,然后按设计好的构图位置分别粘贴在一张衬纸上。
套色剪纸:先用黑色或其他深色纸剪好图案,要求凡有块、面的地方,尽量要镂空;然后用不同的彩色纸按空白处剪刀,再将黑色轮廓的剪纸背面朝上,仔细粘贴上彩剪纸,贴好后将完成的套色剪纸翻过来,检查一下有无遗漏和误差;最后再粘在白色衬纸上……这样,一幅鲜艳夺目、色彩浓郁的套色剪纸就呈现在眼前了。
(贵州省江口县第三中学)。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四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提出,对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的角色较之以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成为研究者”正是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种回应。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均已表明,教师致力于教育研究对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职业教育科研则是指职业教育工作者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职业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教育科研是对教育实践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其目的是要指导和推动教育实践,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应是全面、综合、创新型的,不仅要有较深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必须要有从事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研究能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师跟上改革发展形势,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提高科研素养。
本人经过接触和学习,对职业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感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教育研究,促使人们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并运用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提示和掌握教育规律。通过解决各种教育矛盾和问题,促使和提高教育效益与教育质量。在教育工作中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如何提升职业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自觉养成这一行为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职业教育研究的参与,提高职业教育研究的意识。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教育研究,教师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调整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参加教改立项研究活动,以高水平、有影响、有经验的教师为导师,跟随听课,虚心求教,并把自己的学习,成功与困惑及时汇报,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刚开始接触立项,满头雾水不知东,感觉职业教育研究对于老师来说是不着边际的事,费时间、费精力,让教师搞科研,成为科研工作者,太不靠谱了。我在参加了校商贸科的教改立项《以提升中职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主持项目的科主任简单扼要地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教育研究,教改立项方面的内容。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参与到课题申报、设计、实施过程。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大家的科学创造性,把教改立项工作做好,获20广西区教育厅二级立项。立项促教师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研究方案,做出准确判断。教师有意识的参加讲课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撰写教改论文、教学设计,参加课件比赛,及时发现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二、参加培训学习和自主学习,提升职业教育研究能力。
参加培训,与外界联系。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形势。7月,我参加了广西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班”的培训学习,认识到教育研究不是高深莫测的神秘领域,是有法可循的。教师开展教育研究需要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及执着的奉献精神,也需要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本次“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班”学习,使我的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教学需要反思。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有不完美之处,之后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实践、创新。反思是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能力,一种习惯。通过反思,我们才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成为一个专家学者型教师。理论性是教育科研深度的标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多读教育理论的著作,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教育专家对教育的论述等,去分析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和研究。
5月全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教学能力建设远程培训。通过这个平台,结识了一些优秀教师,与他们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接触到了最新的教育科研理念,提高自己教育理念。网上研修,不仅给予了教师知识发展的便利,也极大地满足了教师发展的需求。教师更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去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原动力。要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努力去接收各方面的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并凭借优良的素质和很强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要勤学善教,创新进取,才能不断充实自己。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不断地反思与积累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化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才能为人师表,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和享受到教育者的快乐!
三、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
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是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体会到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多读书:勤动笔、多思考、勤实践。打破传统模式,开创更好更快更新的教育天地,使教育回归本真。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可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研究具有获得快乐的精神体验,使教学实践充满激情又理性,增强自我效能感,消除职业倦怠感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性,就没有创造性,就没有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也就没有对教育工作的兴趣。”
学校教育科研的基本指向是:立足于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教育科研的目的与功能正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揭示教育的特征与本质,以利于我们科学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教育教学是极富创造性和学术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实践中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去探索,去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与教育科研是相通的,之间有着必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科研课题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参与教育课题研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可行的,只要我们扎实研究,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一样,只要我们投入最大的热情,付出刻苦的努力,我们就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要真正确立符合学校实际,对自己和学生发展有利的课题,并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实践——反思——实践——总结,勤交流,挤时间读教育理论文章,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教育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坚持经常写教学后记,写教育论文写作,坚持经常回顾、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那么我们就会从中得到许多的有益启示,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论文写作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必然选择。
在教学中反思,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最理想的途径,不断地修正,教学行为因此会不断地调整。只有这样,教师工作才会具有创造性,才会不断地超越自我,在超越中提升自己,我们会获得成就感,专业化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才会真正地体会到一个教师的职业愉悦,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王屹.职业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曾贞.谈高职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教育与职业,(26)。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五
摘要:笔者认为艺术作为一种教育,它也必须是多方面的。在中学艺术课的教学中应该采取音乐、美术、文学、影视四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自身艺术素质的提高。
艺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它包含了以音乐、文学为代表的时间艺术,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代表的空间艺术,以戏剧、影视为代表的时空艺术。所以艺术作为一种教育,它也必须是多方面的,它是综合的、立体的。
当前,提高艺术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便是题中之义。因为艺术的本质是我们人类以自己的心灵观照这个世界整体的方式之一,各类艺术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二、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课堂形成了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一种模式,老师成了真正的“传道”者,甚而之为“一言堂”;或者就是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中心,为书本而教,不是为学生而教。教材活动脱离学生,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心灵体验。这种错误的教育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为主的“开放式学习”的课堂模式,创立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2.确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课题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全体学生发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能够发现这种不同的发展,分清学生间不同的层次,以便做到孔子说的“因材施教”。
三、对艺术史及艺术欣赏的认识。
1.对艺术史了解的现状。
笔者曾于参加一所大学艺术系硕士招生复试。场外遇一复试刚出来的女同学,主考官问她何谓印象派,什么是大地艺术等一些艺术史知识,她说:“我是学陶瓷工业的,哪里知什么是印象派,什么又是大地艺术。”足可见,在我们的艺术教育中,对艺术史的漠然是多么严重的现象,大学教育况且如此,何谈中学艺术教育呢?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我们的艺术教育还停留在对美术,音乐的一些基本技能的培育上,而忽视了对艺术史的渗透。对艺术史了解的盲区,其实也就是艺术欣赏的盲区,往往遇到欣赏课就一跳而过。同学们看了《格尔尼卡》,却不知画面为何如此,只见一些奇怪而狰狞的物象,听了《春江花月夜》,也不知音乐为何这么悦耳。其后果便是对艺术经典作品的“快餐化”欣赏,变成了对艺术作品“囫囵吞枣”式的理解和领悟。即便是艺术欣赏课,老师往往也只会从艺术作品本身构成来分析作品,实际上一幅画上的线条、色彩、明暗、人物,一首乐曲的音乐、音调、节奏、旋律,它们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或多或少都反映了或烙下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不了解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不了解艺术史,便很难对艺术与社会的主动关系产生感受,同样也很难把握世界的本质与人的本性。
2.了解艺术史的意义。
兔子讲解图画》这样的作品;如果不去了解后现代主义的一些脉络,同样也不会让同学搞懂为什么会出现诸如中央电视新办公大楼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如此新异的建筑。对艺术作品背后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对潜在的创造力产生激发作用。
四、多媒体辅助技术在艺术教育中应用的意义和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出现大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扩展了既定的艺术课程。它的应用可以改变以往老师主讲,学生操练,不能发挥学生主动性作用的旧有课堂模式。现代青少年对这种充满形象性、丰富性、生动性、充满趣味的多媒体技术的敏感,要比其他任何人群都强。在把抽象的说教转化为形象的演示,这一新技术运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领悟教学目标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是直接的、快速的、形象的、主动的。所以,艺术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地吸纳新知识,不断地用新的多媒体影像充实课堂,从而达到丰富教学手段,更快的更新教学观念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艺术空间里,享受学习的乐趣。笔者在5·12四川大地震后观摩了一堂题为《艺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痛苦篇)艺术欣赏课,任课美术老师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在播放一些反映二战期间轰炸场面的影视资料后,引出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老师和同学们探讨了毕加索、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的其他代表作。课件的内容包括一系列获普利策奖反映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痛苦这一主题的摄影杰作。整个课件内容紧贴课堂主题,丰富而生动,有影视画面,有作品图片,有音乐,他们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以上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一种关系。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六
摘要对职业艺术教育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关系到职业艺术教育的质量,更是保证我国艺术传承的重要保证。
文章对职业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对如何正确引导职业艺术发展做了相应的探索,希望对实现职业艺术教育的正确引导有一定借鉴意义。
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职业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艺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我国社会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尤其是在学校素质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的情况下,职业艺术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有必要对职业艺术教育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
尤其是xx年12月11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高我国艺术职业教育支持文化建设能力为目的,以经验交流、讲座为形式来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引导和启发。
1为何要加强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
1.1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学生艺术兴趣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与引导对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不管是学习什么,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而且在职业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启发和引导,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随着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社会思想的丰富多元化,学生的思想管理确实越来越难了,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方面。
如果我们能够改变上课时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势必会有提升,学生如果有了兴趣,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必然能带动起来,所以说,实现对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正确引导,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都有着重要意义。
1.2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职业艺术教育课堂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职业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无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师层面。
固然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但是老师如果能从自身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去积极的探索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这比一味的去追问学生的责任而显得有意义得多。
所以,在这个方面,加强对职业艺术教师的启发引导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其次,学生层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把专业知识学好,如果仅仅是老师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两者都引导好了,我们才有希望提升职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实效性。
1.3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职业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事业的启发和引导,直接关系到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问题,引导好了,其必然会发展得更好,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只是一味的任其发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得到保证。
如果能从宏观的层面实现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与引导,就可以为职业艺术院校的发展方向上提供一定的引导作用,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方向。
2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启发和引导的路径。
2.1学生层面。
(1)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艺德观念。
可以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德观念是加强职业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学业都没有信心的话,其很难在艺术的发展道路上有所作为,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可,可以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道德观念是做好职业艺术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
要想做好这个工作,首先,教师就应该树立好榜样。
学生对艺术的了解和追求,一定程度上与老师的开发和引导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说作为职业艺术教育的一名教师,其审美素养、教育思想观念一定要有超前的意识和足够高的定位,因为这直接关系着学生认识美的内化过程以及对于创造性外化能力的发展。
所以说,作为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授课习惯,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对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进行熟悉,最好是同行业之间教师实现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与时俱进的艺术教育观。
这样,教师的技能水平和人格魅力都能实现相应的提高,进而在职业艺术专业的道路上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很好的榜样。
其次,还可以通过著名艺术家的先进事迹的宣扬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和教师对艺术的追求,让其认识到艺术事业的重要性和荣誉性,通过对他们灌输老艺术家的艺德让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艺德。
(2)对艺术热爱的启发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职业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学习,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激发其对艺术的热爱是极其重要的。
这里所提到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学生的细心指导和关怀,在这方面,老师首先要实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不能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或者是出现其他的一些情况,我们就对其进行人身批评。
很多学生选择艺术,是因为他们从心理上认可艺术,喜爱艺术,教师应该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学生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能够更加热爱艺术、喜欢艺术,让学生认真对待职业艺术教育,学好本领,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3)在教与学两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加强对职业院校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固然重要,但是实现对学生学的引导更是工作中的重点。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鼓励与学生进行合作教学。
让学生对教材的学习重点和要求也进行了解和熟悉,鼓励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这方面,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式的教学和引导,然后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这样大家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都会去努力完成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学习任务,而老师则在一旁进行指引和整体把控,从宏观上把控课堂的教学,让学生是自主地、主动地去研究,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4)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与学习相比,创作又使学生的学习提高了一个档次,如果说学生的学习阶段是为了摄取知识的话,那么创作阶段,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发挥,这对于学生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知识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发挥,对各艺术流派都进行熟悉和了解,以此来提升学生锻炼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设计创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2.2教师层面。
(1)要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在我国的职业艺术教育依然逃脱不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固定的上课时间,单一的.上课模式。
实际上,以现在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完全有能力对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关键是学校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这个方面,院校要积极的让老师参与到教学方式的创新工作上来。
首先,应该让老师充分认识到创新艺术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老师有了这个认识,其才会去积极的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这样才能为职业院校创新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打好地基。
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老师就应该采取真正的行动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实行分组教学,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甚至以院系为单位,形成一种竞争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七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广东省22所高校的走访与调研,发现了各个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学校都基于自身的办学特点开展了丰富的校园艺术教育,或开设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或大力扶植和发展学生艺术社团。当然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几乎所有高校在开展艺术教育中所遇到的一些普遍问题,如学分问题、教师参与积极性问题,以及艺术展演场地问题等实际性问题。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调研;公共选修;艺术社团。
本文作者作为广东省教育厅专家组二组四名专家之一,参加了6月26日至30日为期5天的广东省部分高校艺术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的高校包括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火炬职业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共22所高等院校。总体来说,各个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与艺术教育相关的课程或者活动,无论是艺术类院系的专业课程还是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着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并且起到了提高大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作用。在本次调研中,很多高校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员都非常细致地阐述和介绍了所在高校艺术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教育亮点。当然,在本次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各高校对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普遍问题和忧虑。下面将简单阐述在艺术教育开展中,一些高校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亮点,同时也将简单阐述各个高校在艺术教育开展中遇到的普遍困难。
一、艺术教育类课程在各高校中的开展和亮点。
本次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例如在绝大多数没有艺术类院系的高校中都成立了相应的艺术教育中心,或者类似的艺术教育机构。这些艺术教育机构大都隶属学校团委或者是学校的通识教育中心,并且都配有艺术专业的相应师资。这些教师除了平常指导和组织文艺活动之外,还担任着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总体来说,各高校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包括音乐类、美术类、设计类、摄影类,等等。由于各个学校教师专业的不同和所在地域的地方特色的迥异,所开设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也有所不同。除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以外,各个高校都有多个艺术类学生社团,如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街舞团等学生艺术社团。这些学生社团大都依附于学校团委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没有专业艺术院系的高校的艺术生活的匮乏。在参与此次调研的众多高校中有几所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得非常有特色。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顺德本地流行的`民族乐器葫芦丝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大力开展葫芦丝的教学、比赛和演出,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介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全校共有6000多名师生学习葫芦丝演奏,该校的千人葫芦丝表演一举创下了葫芦丝同时演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除了以葫芦丝为特色的校园艺术教育文化之外,该校的团委为众多的学生艺术社团创造了优质的活动空间和奖励机制,在没有任何音乐艺术类院系的情况下,该校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50多间钢琴房、乐队排练厅、舞蹈排练教室、街舞教室等艺术活动的场地,为该校艺术教育的展开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该校还设立了学分制换的制度,即学生在艺术类比赛中取得的奖项可以置换学校规定的相应课程的学分。这一体制的设立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艺术类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广东工业大学为了大力开展高校艺术教育,设立了艺术教育类的必修课程,并且聘请业内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授课和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还成立了49个艺术社团,其中高水平的艺术社团5个,要求所有艺术社团的学生必须修满196个课时的相应艺术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有专业艺术院系的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资源优势,开设了公共艺术部来开展面向全校的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其中一种以音乐专业术语“复调”命名的教学形式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并且教学效果卓越。例如,在教授法国印象派音乐的课程中,同时由相关的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来共同授课。美术教师从美术的角度入手结合艺术作品讲述法国印象派的由来以及特点,并且同时由音乐教师进行相应的印象派音乐的演奏来展现印象派艺术对音乐的影响。这种教学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形式,用生动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最直接的知识传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华南师范大学也是一所拥有专业音乐学院的高校,为了提高整个大学的艺术教育素养并且结合音乐学院自身的资源优势,音乐学院派出音乐学生到大学的各个院系成立合唱团并且定期进行比赛和演出。这样在提高全校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还锻炼了音乐学院学生的专业技能,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此次调研,不难发现每个学校对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展开的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且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二、艺术教育类课程在各高校中展开的普遍困难和不足。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几乎所有高校在艺术教育的实际开展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其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有三个:
此次调研中几乎所有高校负责艺术教育的主管领导都认为教育厅应该对各高校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开展和教学下发指导性文件。是否可以考虑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可以像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类思想政治课、大学生体育课一样被指定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具体应该开设什么种类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给予指导性的规定。例如此次调研中发现有的高校本只有艺术设计类的专业院系,但是没有音乐艺术类的专业院系,因此这样的高校的公共艺术类选修课和艺术设计相关缺乏音乐舞蹈类的公共选修课,从而造成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偏科。因此,教育厅制定和下达对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指导性文件将是未来各个高校大力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依据。
(二)教师的积极性与职称评定问题。
此次调研中各个高校反应的另一个问题是艺术类教师对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不高。首先,在没有艺术类院系的大学中,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大多在校团委或者学校的通识教育办公室工作。很多这类高校反应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无法提供这些教师评定职称所需的必要条件,甚至连职称评定所必需的课时数量的基本条件都无法保障。即使很多教师愿意开设公共艺术类选修课,学校也不能提供与其他学校内专业老师相等的评定职称的条件。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没有艺术类院系高校的教师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些教师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即使在具有专业艺术院系的高校中,专业的艺术类教师也不是很情愿去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绝大多数艺术类教师更喜欢教授本专业的艺术生,因为教授本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施展教师自身的专业才华,并且所教授的学生也更容易在本专业内取得成绩。然而,教授公共选修课所面向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并且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大多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为目的的相对浅显的艺术类普及课程。相比于教授公共选修课的非艺术类学生,本专业的艺术学生在业内取得成绩会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更有帮助。因此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在授课和专业提升方面很难和教授专业的艺术生所比较,从而教授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专业方面的成绩。再就是很多高校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经常安排在晚上授课,因此很多艺术专业教师在其本身的课时和工作量都已经足够的情况下就更不愿意去开设艺术教育类的公共选修课。在这种情况下,很显然教师开设课程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如果对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有相对灵活的标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对于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热情,同时也会减少艺术类教师的流动性。
大力开展高校艺术教育和提升学生整体的艺术素质需要相应的硬件条件支持。在此次调研中,很多高校都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很多高校没有很好的专业活动场地来安排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如果教育厅制定相关政策,要求每个高校都应该有一个可以开展学生演出和外来文艺团体演出的音乐厅或者综合的活动中心的话,各个高校将会更方便和更好地开展校园艺术教育。因此,拥有合适的艺术展演场地和配套设施是各个高校对艺术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所必要的前提条件。
总结。
非常值得肯定的是,参与本次调研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在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和校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很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开设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成立并且指导学生艺术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教育活动。这些高校在力所及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拓了学生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艺术素养。然而,几乎所有的高校在艺术教育的开展上都遇到过一些问题,例如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教师的职称评定、教师开课的积极性不高、专业艺术场馆建设等,这些都是在实际开展校园艺术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归根结底,所有参与调研的高校都一致呼吁教育厅应该尽快出台一个具体针对高校艺术教育展开的指导性文件。让各个高校的艺术教育开展得有据可依,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艺术教育以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目的。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八
摘要:学校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的场所,更是育人的阵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行为有着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学校对学生的艺术教育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本文就以钢琴艺术为代表,浅析钢琴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学校通过钢琴艺术教育,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陶冶学生情操,铸造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包含了学校的校风、学风、人际关系等。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活动层面和精神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而校园文化的形成是校园中每个个体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总和体现,这就需要提高每个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内在修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本文以钢琴艺术为例,通过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从而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不能单靠专业知识的灌输,还要借助于艺术教育的长期熏陶。学生钢琴艺术的学习能够直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社会文化的参差不齐对大学生的德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学校通过完善艺术教育,比如大学生钢琴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钢琴艺术的学习能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辨明不同的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不同价值观念和人生信条,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校园文化的深层含义,并使其积淀为大学生深层的世界观基础。钢琴艺术教育的意义就是通过这种精神文化来引导、规范和激励大学生的行为。从人们的实践来看,钢琴艺术的学习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导向功能。校园文化除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外,一般不具有强制性,它只是一种无形的、道德范畴类的约束力。生活在钢琴艺术熏陶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中,会使心灵得到净化、品质得到优化、人格得到美化、意志得到强化、情感得到深化。钢琴艺术的学习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凝聚功能。美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增强学校凝聚力与向心力,更大层面上地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精神和工作学习热情。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有效保证,是学校教学工作高效运作的有力保证,是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生活在钢琴艺术熏陶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中,能有效地促进师生向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境界进取,对人的教育和影响它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它甚至对人的一生的成长发生着深刻影响,因此它具有全面性、长效性。这样的校园文化对人的教育和影响往往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发生的,它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乃至人的品格具有潜在的影响。
二、钢琴艺术教育有效提升校园文化的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的涵盖面极广,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钢琴艺术课程的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升方面也需要遵循整合原则,在实践方面要作宏观思考,实际教学中要做到微观切入。首先教学的物质方面需要根据学校财力合理计划行事,教学制度上要制定相应的实施制度,学生对于钢琴艺术教育的思想接受则通过学习、教育、熏陶、内化,来逐步实现,不可操之过急。人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抓住核心问题、综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物质提供要满足精神建设需求。如前所说,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组成,两者缺一不可,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实践证明,艺术教育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可靠保证。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是主体性的要求,在参与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育与提升,只有学校的积极性和制度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而没有保证全体学生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难以持久,收效甚微的。钢琴艺术教育做到了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高品位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培养高素质的、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流人才的高度上来认识,立意要高,而它的实现必须要充分注意物质建设的教育性、艺术性,给人以美的`熏陶,以美辅德、以美益德。
三、钢琴作品的赏析和与德育教育。
钢琴艺术作品的赏析是在大学生德育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钢琴艺术是人类中相对古老和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符,用于表达演奏者内心感情,与听众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钢琴艺术在人类的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向学生展示国内外经典的钢琴艺术作品同时也是在通过音乐的熏陶、知识传授等教育过程,将这种艺术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气质修养。钢琴作品的赏析教育教学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到对命运的悲愤和对生命热情的火焰和不屈于命运的精神,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让学生感受到曲子蕴含的气势磅礴的精神,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很多经典的钢琴作品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这就是钢琴作品的教育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在每一部优秀的钢琴曲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意义。在钢琴的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们通过对钢琴曲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通过学会赏析这些优秀的钢琴曲来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的赏析能力体现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而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的修养又直接影响着他的音乐欣赏的能力和水平。学生的欣赏水平层次不齐,对同一个作品的欣赏也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钢琴作品的欣赏,不仅仅受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还要受到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生活阅历的影响。因此,教师通过挖掘经典作品背后的意义,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学校通过营造文化氛围,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对学生的钢琴教育,从而达到建设优秀校园文化,形成正确校园舆论导向的目标。
四、大学生钢琴演奏学习与思维培养。
钢琴音乐教育也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钢琴演奏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并不是机械地完成乐谱上的每个符号,真正的音乐精神是无法记录的,因为作曲家在创作的作品中包含了无限的精神和丰富的感情,演奏钢琴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再现作曲的精神和情怀。大学生在钢琴的演奏中能影响思维活动,并通过动脑筋和用感情出发掘隐藏在乐谱行间的内容,使乐谱中的每个符号真正复活。对于钢琴曲的演奏是个人感知到再现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演奏背者具有敏锐的内心洞察力,而且具有表达作曲家内心世界的演奏技巧。从科学的角度讲,在学生学习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神经冲动频率的方式来调节肌肉的收缩速度,反复的练习指法可以提高大脑皮质的机能,从而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作用,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达到高度协调统一。随着钢琴演奏的不断深入学习,就能逐渐掌握技巧,熟练手指动作和力度.增强手指的敏感度,这能让大学生对空间事物微小变化的分辨力会逐渐提高,为保持与演奏所需要的相应的兴奋程度,神经系统建立响应的调控功能,从而使人脑思维更加敏锐、反应更加灵敏。总而言之,钢琴艺术教育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尤其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按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人的创造思维有两种思维在起作用,一是聚合思维,二是扩敞思维,而学生的扩散思维是关键。心理学家认为,扩散思维的特点是流畅、变通、独特。这种思维正好与聚合思维相反,它需要离开问题的中心然后向多方向扩展,以便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不受已有知识的束缚,也不受传统舭念和思维方式的制约,因此,在大学生学习钢琴演奏的同时,要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发现,从而提出新的认识和思想,并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思维。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如一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正是一个从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
五、大学生钢琴艺术学习与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来,大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限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差,尤其是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适应性差,适应周期长,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开拓型人才的培养。而大学生的钢琴艺术的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其实践能力。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其演奏和欣赏中理解并学习音乐,通过作品的理解、对作者人性在精神上的触摸,更能使得大学生理解并包容他人的感情,并用合理和谐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感情,使得在交流的过程中更能让他人或自己接受对方的想法,这对将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对校园团体生活的和谐健康的进行也有着极大帮助。艺术普及、钢琴教育促进着大学生的情商提升,也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高校音乐教育及钢琴教学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钢琴教学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有效解决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
六、结束语。
钢琴艺术教育通过学生对经典钢琴曲的学习和鉴赏,让大学生接触到优秀的钢琴作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德育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总之,通过学校对钢琴艺术课程学习的加强,能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巨大能量。
参考文献:
[1]张国圣.论艺术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作用[j].科技展,(21).
[2]齐霞.校园文化建设中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j].魅力中国,(33).
[3]梁庆东.浅谈音乐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音乐大观,(11).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九
摘要: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很早就指出,儿童及其同伴形成的关系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与儿童和成人的关系不同。因为在同伴交往中,儿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儿童可以有大量的机会来检验自己与同伴发生冲突的观点和看法,协商和讨论同伴提出的各种想法,决定认同或排斥某个看法。
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关键词:幼儿;交往;问题。
一、幼儿伙伴交往的重要性。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1、现状分析。
一个整天一个人玩的小朋友他不用与他人对话,不用思考,自己一个人玩,而与同伴一起的小朋友则不同,他需要对话比如:两人同样在玩玩具,他们可能会交换玩具,那么他就要想办法进行交换,借我玩一下或我们交换玩好吗?如果遇到拒绝,他还会想出其他办法,他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如:两人同样玩玩具,他们会边玩边聊“我是什么”,会手舞足蹈,充分发挥想象出和别人不同的东西,幼儿也会两人商量玩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商量玩什么游戏,怎么玩,什么规则,这些幼儿都需要表达,当然两人交往过程中幼儿会出现矛盾或吵架,有些家长怕幼儿吵架不让幼儿玩,其实吵架也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机会,一些幼儿在吵架中口齿变的伶俐,用语丰富,不过幼儿前一分钟“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好朋友。又会玩的很开心。在这里幼儿不得不去认识、理解他人的愿望。
2、情感与观念。
幼儿必须学会处理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幼儿同伴交往中,会模仿他人的语言。幼儿在同伴游戏中练习语言表达机会多,在游戏中很轻松很愉快的学习了;在幼儿园,教师创设角色区让幼儿学习是很好的,当然幼儿在同伴交往中需要家长朋友的正确引导,还要教幼儿一些交往技巧,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
1、幼儿之间的交往有着成人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
幼儿在角色区“小超市”的表现,他们可以象社会上的人一样,自由表现,说错了不会被骂,可以自己定价位,收银员等超市人员还可以通过招聘等方法选取。这样,孩子们可能会在一片笑声中而过。
2、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他们会把自己最好的表现出来,他说的话做的游戏也会被他人所采纳接受,幼儿的自信心会得到发展,幼儿的自信心得到发展又会引起更强的交往主动性。如:一次小朋友在休息时间把我教的儿歌《小老鼠》变成了拍手歌,看到我肯定的眼神,她们玩得更起劲并希望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展示。
(三)、幼儿同伴交往有利幼儿身心健康。
1、伙伴交往的表现。
伙伴的行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伴间相互交往,他们会相互学习,学习他人的知识、经验得到互利,会懂得等待分享和谦让,还会使幼儿身心愉快,当一个幼儿遇到困难、心情不好时,如果与同伴一起玩,马上就会眉开眼笑。
2、同伴交往的作用。
幼儿在交往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会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还可以使他们发现与体验自己的能力,产生胜任感与成就感。有利于自信心与进取心的培养,又学习了解和理解他人的想法、观点,情绪情感形成和发展了幼儿的同情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学习了自我控制谦让。
幼儿同伴的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幼儿年龄小不懂事,容易发脾气,作为培养祖国花朵的我们,要帮助他们建立好的同伴关系,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与同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幼儿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帮助他们获得社交技能,让他拥有良好的心态,乐于与人交往,品德优良,人格健康的人。
二、幼儿伙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普遍问题。
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世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从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很少关心他人,与他人不能和睦相处;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得失,从不考虑他人的利益。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阶段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就成为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在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表现得情绪变化过快或过于激烈。
2、心理特征。
有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他,更不会主动地与同伴玩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的现象。这些不合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特殊现象。
除了以上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和孤僻、不合群等不良行为的存在外,还存在一种更为严重的问题,即:有些幼儿有明显的侵犯他人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叫别人外号、故意刁难小朋友等。这些行为如不及时矫正,会逐渐使幼儿形成骄横无理、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二)原因分析。
引起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幼机构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从收集的资料来看,家庭、托幼机构及社会的影响是比较广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庭因素的影响。
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就是家庭环境。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家庭人际环境及家庭结构对幼儿的人际交往的影响特别重要。
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对幼儿的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心理问题的发生。而父母对幼儿的过分保护和溺爱,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已成普遍问题。家长往往对独生子女处处包办代替,从而也限制他们活动的范围和机会,使孩子很少获得待人接物的经验。当孩子与小朋友发生争执时,因怕自己孩子吃亏,也会立即去干涉,甚至不让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父母的过分保护,限制和剥夺了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使孩子失去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在交往中表现出退缩现象。对孩子溺爱的父母易对子女迁就,使孩子养成娇气、任性的性格,这会导致孩子与同伴交往时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随心所欲,形成唯我独尊的不正常心理。也有些家长对孩子粗暴和过于严厉,父母亲的粗暴对幼儿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孤僻和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甚至由于模仿与学习,孩子还常常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使其他的小朋友不愿与其交往。
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有利于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而缺乏交往的家庭环境,则会影响他们的同伴交往。独生子女生活在以父母为伙伴的家庭环境之中,他们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因此父母之间,父母与他人之间,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往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重要源泉。如果没有人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交往,容易使独生子女产生一切都是为他而存在的想法,表现出极强的利己性和以自己为中心。父母与他人的交往态度与方式也极易成为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模型。
在家庭结构中,父母的离异或不和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在没有双亲或虽有双亲却没有爱的家庭中,孩子常因缺乏爱而不能有正常的安定情绪。由于丧失感、挫折感、不安全感等而产生的欲求不满,使他们形成了攻击、破坏的行为习惯,这对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托幼机构及社会的影响。
托儿所和幼儿园是幼儿最早较正规地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从家庭走进集体环境,会对教师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未能与幼儿建立起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就会导致幼儿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也导致了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不协调。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到爱抚、关心、尊重和认可幼儿,甚至经常冷落或者惩罚幼儿,这会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容易在心理上造成压力,进而产生孤僻、冷漠、不合群等交往特征。
由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复杂原因,教师对儿童人际关系这一维度上的心理健康判断标准重视得不够。在长期的习惯思维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人的呆板的角色等级地位,即老师就是老师,任务是教学,学生在学校,任务当然是学习。在学前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幼儿的平等、自由的交往活动。也有一些教师认为,是否乐于与人交往仅仅是幼儿个性的特征所致,从而不重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在今天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体制下,即便人们重视儿童的人际交往,也只是重视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因为师生交往便于知识信息的交流,从而仍旧忽视具有生活气息的同伴交往。在这一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儿童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环境,而幼儿的所有社会意识(包括协作精神、尊重别人权利、理解社会规范、服从他人、同情他人、牺牲精神、正义感、坚韧性和服务精神等)都不是只通过说教就能掌握的,只有在与其他孩子一起进行的交往和游戏活动中,才能真正体会,真正理解,真正学到并能在生活中适时有效地应用之。
三、可采取的教育措施及对策。
交往是孩子的天性,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人格特征是通过与他人尤其是同伴的交往发展起来的,交往也是孩子的需要和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满足。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从教育者的立场看来,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愿意看到孩子没有玩伴,更不愿意孩子孤独。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幼儿也希望自己有真正的朋友和玩伴,而且这种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强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正在逐渐失去交往的机会,在生活中出现孤独或孤立化倾向。因此,成人要为促进幼儿的交往创造条件。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幼儿交往的地点越来越少,社区在考虑环境设施时,要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尽可能多设立一些公园、草坪、儿童游乐场所,使孩子有地方和别人玩,在交往中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家长做好榜样作用,多带孩子走出去、请进来,鼓励孩子与各类伙伴交往。
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家长的言行、教育模式、人际交往方式习惯、与子女交往的次数等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父母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良好的社交影响,平时注意以自己真诚热情的待人接物态度感染幼儿,并利用带孩子拜访亲友、到邻居家窜门等机会,让孩子能有机会参加到自己的社交活动中去,并从成人之间的交往中受到启发和影响。鼓励幼儿与各类伙伴交往,了解孩子的交友经验与感受,引导孩子分析交友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供相应的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水平。
幼儿园是同伴交往最集中的地方,幼儿园就要在创设条件鼓励幼儿交往的同时,对幼儿的交往行为进行指导,可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有关分享、协商、谦让等方面的游戏。教给幼儿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初步的交往技能;比如:在一次的户外活动中孩子们突然发现了一只蜗牛,多多激动地和我说了这件事希望得到更多相关内容,引来许多小朋友的观看,借此机会我请孩子们互相讨论、交谈,借用了一些户外活动的时间作为随机教育请孩子们一起讨论(他们讨论了:蜗牛的出现,饮食,繁殖等),我做及时指导。并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幼儿的技能,在幼儿运用已掌握的交往技能在于同伴交往的实践中取得成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分析成功的原因,利用正强化巩固幼儿的行为;对于攻击性行为进行移情训练,有目的地设置教育情景,灵活地加以引导,使幼儿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想他人的兴趣与需要,克制自己并作出适当的反应,逐步矫正攻击性行为。
(四)、加强家园共育,提高家长对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的认识。
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作为幼儿教育的前沿,幼儿园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提高家长对同伴交往重要性的认识,解放幼儿的时间和空间,积极为幼儿创造和提供交往的氛围,对交往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并给予耐心的辅导和帮助,引导幼儿多参加交往实践活动,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同伴关系是孩子最广泛、最正常的社会关系,成人应给予尊重、理解和支持。对于不懂如何交往的幼儿,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在于同伴交往中,得到愉快的多方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勤,《永远的“知心姐姐”对媒体说》,《中国记者》,8期,第19页。
[2]卜卫:《儿童的权利》,《少年儿童研究》,4期,第25页、23页。
[3]“快乐星球”网站:/news/view。
[4]陆晔,黄艳琳:《重新认识“儿童”》,《现代传播》,2期,第33页、32页。
[5]邹晓燕,李英玉,黄晓梅:《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第7期。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十
摘要: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关注艺术教育,在儿童教育领域更是如此。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教育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开发,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的生活状态是灵活,开朗,充满想象力和快乐的,不受限制和约束的,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儿童是不完整的儿童。儿童的生命发育需要自在轻松和照料滋养,需要天然的环境,需要整体的、长远的发展。
艺术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6岁至14岁”[1]的儿童时代开展艺术教育是世界教育共通点,通过对儿童开展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增强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儿童对美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增进儿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更进一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能力都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但是,历来对儿童的教育着眼点在于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人格与情感方面,专注于儿童日常行为的规范指导,而艺术方面的教育只是附带其中。本文就儿童艺术教育的审美特征,艺术教育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儿童艺术教育与自然的`关系,艺术教育与儿童所处的环境几方面加以分析。
儿童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艺术教育可以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陶冶情操,调节心情,启发智力,培养美育的独特作用。我国的艺术界和艺术评论家,平时研究和关注的也是关于艺术的问题,但多是针对成人的艺术,很少有人去研究儿童的艺术教育。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加以考虑。”[6]在他看来,尊重儿童兴趣和习惯,就是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如果急于得到生长的结果而忽视了生长的过程,那是极端错误的。儿童于主观上有欣赏艺术的本能,在自己所认知的艺术中寻找乐趣,得到的是精神的愉悦。在客观方面亦能得到艺术的欣赏,由感官感觉着事物之美,得到的是一种听觉、视觉和触觉的享受。儿童不论大小,都有爱好艺术的性情;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也能欣赏艺术。儿童的艺术教育应当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成长需求,采取符合儿童要求和特点的艺术教育手段与方法,开展相应的艺术教育形式。
3结语。
儿童的艺术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传播一种艺术的趣味于儿童的心坎,陶冶儿童的美感,从而进一步健全人格,完善人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格的形成是教育的主要特长,其中艺术教育较之其他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一个受过崇高艺术熏陶的人,人格亦随之高尚。当代美学家鲍列夫指出:“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作用具有局部性质的话(例如,道德形成的是道德规范,政治形成的是政治观点,哲学形成的是世界观,科学把人造成专家),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成完整的个性。”[7]换句话说,艺术教育绝不仅仅是激发各人的审美能力,对于人格的塑造,艺术教育的功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它特别侧重于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心灵产生长久透彻、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最终趋于完美。在幼年时期就接收艺术教育的儿童,人格上的发展将会是日趋健全的,最终会走向完善自我的人生境界。
作者:李含笑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人民法院出版社法规编辑中心编.法律法规.人民法院出版社,,6.。
[2]邱明正,朱立元.美学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79.。
[3]美国.美国全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艺术教育国家标准[s].1994:3.。
[4]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华民族出版社,1985:21.。
[6]美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纽约:e.l.凯洛格出版公司,1897:16.。
[7]苏鲍列夫.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64.。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十一
摘要:要提高农村中学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农村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才能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由于当前农村中学搞好科研工作,从主客观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致使有些农村中学教育科研实效性低,表面性强,只抓标,不深入探究本。结果,口喊抓好科研,而行动上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教育科研办公室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科研工作;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加强校本科研;优化科研资源,结合校情,脚踏实地开展科研工作,并建立建全科研制度,规范科研管理。
关键词:农村教育科研问题与困难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顶尖阶段。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开展农村中学教育科研,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我校也同全国一样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教育科研活动。但是由于主客观化方面的原因,致使雷声之大的科研工作,得到的效果只是小雨点。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探索结合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实际,闯也能够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的新路和寻求开展科研工作的新措施,无疑对中学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自建校以来,如同其它农村中学一样,把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生的教学成绩及各方面能力,当做核心工作来抓。成立了教育科研组织。并结合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本校实际,制定了规章制度。并按计划一步一步地运作。尽管这样,还是效果不佳,仔细分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由于农村中学多数在偏辟之地,信息闭塞,办学条件差,常常听不到外面的教育信息如何?关起门来办教育。部分农村中学的校长和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认识不清;一是许多教师认为搞科研与己无关,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学生考出好成绩就行,搞科研会分散精力,导致教学质量大降,于是将教育科研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立起来,更有甚者,认为中学教师无须搞科研,科学探究是专家的事,二是部分农村中学常把科研工作当做表面文章而作,写写材料,偏写一些计划,方案写在纸上,装进档案就算教育科研工作抓了。三是农村中学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带不浓厚的功利色彩,认为搞科研是为了提高学校档次、评选先进,应付职称评定,获得几篇论文或科研成果而已。等等,致使教育科研有其名无其实。
2.教育科研能力不高部分农村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高,对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实施纲要等掌握的不够,对科研的基本要求,程序、方法不熟悉。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会在工作中选题,设计科研方案,收集科研信息,撰写科研报告。而教育科研是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事业求真务实、奉献的工作精神。否则就会遇到困难或挫折会退缩,造成半途而废的局面,给事业的发展,学校的工作质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校本科研的立项课题空间无实际意义在大张旗鼓地宣传“科研兴校、管理兴校、培训兴校”的形势下,一些农村中学也盲目地立项,报课题,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课题存在简单、空泛的现象。因为有些课题就学校目前状况根本结不了题,需要的资源根本不现实,甚至有些课题空洞,无实际意义,对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的质量根本无益处,缺乏“以校为本”的理念,因此,经不起科学的推敲和实践证明,最后立项课题结不了题,出不了结果,那么科研的作用就失去了。
4.科研资源缺乏,手段落后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技术推广之大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取大量的信息,来为学校的科研注入营养,使之活力大增。但农村中学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想通过网络技术获取新知,是办不到的,至少说现在部分农村中学连微机室都没有,更谈不上网上搞科研了。
5.科研队伍不稳定。一个好的教育科研单位,一是注重科研队伍建设;二是保持科研队伍的稳定。一个好的科研的队伍,就能探究出好的成果来,一个稳定的科研队伍,就能把学校的科研气势搞得更浓一些,教育教学质量就能大幅度提高。否则,学校的科研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教育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老方法、老模式是必对学校的发展非常不利的,也不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更不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的人才,到社会上无实践和生存能力。
6.教育科研管理抓不到位。一些农村中学的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涣散,没不一个具体工作负责人,组织不建全,无科研室,无科研队伍即使设立了科研室,有了组织,只是写在纸上,根本没有担负起实质性的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任务。科研目标是什么,如何动作,如何掌握立项课题的要求,管理方法,心中无数,这样科研一点用处都没有。
二、针对农村中学科研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对策和方法。
1.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学校领导要加强教育科研活动的领导,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知识,掌握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召开相关的会议来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通过开展多渠道,多方式的学习活动来转变教师的观念。例如,请专家到校做报告,上示范课,观摩课,问教师购买有关教育教研书籍,坚强教育科研的理论学习,并通过教师谈学习体会和感想推动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向深层发展,教育教学就会出现了生机,教师就会充分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认识提高了,观念就会随之改变,观念更新了,教育科研工作就会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了。
2.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加强科研管理农村的教育科研工作,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想搞好此项工作,必须抓好组织落实,建章立制,明确教育目标,任务,责任,程序,亲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学校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重视学校的科研工作,主管业务的领导为主抓人,下设教研室,具体负责教育科研工作。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章可循,一步一步地有序的进行。
3.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教育科研工作能否取得成功,除了领导是否重视此项工作之外,关键还得有一支稳定、科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为此,不仅要培养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还要培养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因此,学校一是支持、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办法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二是通过校本教研,邀请教育科研人员来校指导,并在教师选题立项,收集信息,整理材料等方面进行指导,学校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引导教师撰写论文,培养教育科研骨干,由骨干带领一批人,最后实现全员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对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有效果的教师可往上推荐,或在晋升职称时,优先考虑。由此,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得到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会更加顺利地进行,并会取得实效。
4.优化教育科研资源,力求实效要想提高教育科研工作水平,科研资源必须得有,除了有一支稳定、素质高的队伍,还要有必需的信息载体。因此,学校一定要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条件下,节省一部分资金,用于购置必要的设备,如电脑、科研书籍、录放机等,另外还要加强校际沟通,外出学习,实现优势互补。走出一条符合农村中学发展实际的科研新路来。
总之,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知名度的必不可少的艰巨工作,需要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者,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克服困难、用勤劳的智慧,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十二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相关专业的教学中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本文结合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开展现状,从基础课程设置、顶层设计和多元化发展等几个方向,去具体研究了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实现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途径;。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担负着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优质艺术从业人员的使命。社会的进步与改革的发展都要求,高职院校要在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付出更多的努力,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寻求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实现途径,从而更好地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发挥作用。
一、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开展现状分析。
1.生源大幅减少,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全面落实,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正在逐年增加,然而,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却出现了大幅减少的情况。在全面扩招之后,学生有了更多的专业方向可以选择,而艺术类专业的就业渠道是相对比较窄的,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不太愿意去选择艺术类的职业院校,这是造成当前艺术类职业院校生源减少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因为生源的数量在萎缩,自然便会造成高职院校关于生源之间的竞争却是日益激烈,这使得艺术类高职院校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会变得更差,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自然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目前,许多艺术类的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更多的生源,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纷纷投入很多人力、财力去包装自身的外在形象,而对于内在的艺术教育质量却有所忽视,更有甚者,有少数院校不惜采用一些不太正当的手段进行过度营销,这对于整个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发展来讲是灾难性的。
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方面的专业技能,在教育方向上与一般意义上的高职教育不完全一样,然而,从现阶段的发展现状来看,许多高职院校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并不科学。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主要围绕着未来就业的目标去开展,将所学习的艺术技能转化成一种社会谋生手段本身无可厚非,但完全忽视其对学生精神塑造层面的价值则是不科学的。具体来看,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在艺术课程选择上过于形式化,在知识结构设计和课程内容选择上面都出现了不合情理的情况,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也不够科学,由于高职院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并不高,学生们往往会对自身的未来就业感到担忧,所以在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艺术技能的学习兴趣更浓,而对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则不够关注,这也大大不利于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教育体制存在局限性。
艺术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其具备精神性与技能性的双重属性,这也就决定了社会对于艺术类人才的需求是复合性的,不仅要求其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其具备优秀的艺术素养。然而,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体系设计来看,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类的人才,对于精神层面的价值塑造并不关注,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育体制的局限性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当前,不管是从教学组织还是教学能力上来说,高职院校都与普通本科类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体制上的先天劣势决定了其生源的综合艺术素质不够,并且很难打造出来一支专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艺术教育的开展。此外,社会赋予高职院校的职能是以培养一线的社会技能型人才,对于其艺术素养教育的要求本身就不是太高,这就使得高职院校艺术教育质量的提升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实现途径。
1.完善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顶层设计要从明确教学目标和运行机构优化两个方面去完善。首先要树立明确目标,明确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价值意义,高职院校的高职教育活动的进行不但要培养人才的专业性,还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而艺术教育对学生个人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都能起到大幅度提升的作用。在艺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艺术情操和生活情趣会受到影响,从而满足自身的艺术审美需求。其次是对高职院校艺术运行机构的优化,通过健全高职教育院校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为学生学习艺术教育提供教研支持,保证学生公共艺术课程的基础支撑,并将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融入到整个高职院校中专职教育的计划之中,以此来完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顶层设计。
2.加强基础建设。
加强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的基础建设,是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及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从完善教学规章制度、科学设置教学学分和加强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去实现。第一:根据艺术教育教学的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实现其教学工程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的管理,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艺术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学校要引进优秀的教学资源,监控管理质量,将艺术教育的评估考核融入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评估考核体系中,从而达到完善教学的规章制度的目的。第二: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找到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在根据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约束和规范范围之内,制定出对应的弹性要求,实现教育教学的灵活性,从而结合要求将艺术教育通过学分形式体现出来。第三:硬件和软件上面都要加强,硬件上通过对应设施设备的支持,加大各个艺术展览馆,活动场地的建设,软件上要引进专业的教师进行艺术课程的授课,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完善健全的教育教学。
3.探索发展新模式。
借助方面的教育资源去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型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对于发展新模式的探索具体有以下四种实现途径:第一,定期举办关于艺术类的演出及讲座,结合目前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举办艺术演出及讲座,能够更好的将高雅艺术应用到艺术教育教学中,另外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演出参加展览来实现艺术教育形式的多元化;第二,打造高素质的艺术团,高校艺术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学习一些专业知识,还需要一个平台来组织学生更好的开展艺术交流和演出活动,这就需要高校艺术团来进行这项工作的安排,通过艺术团这个重要的平台,来陶冶自身的艺术情操和修养;第三,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通过所建设的网络平台,可以多方位的宣传艺术教育成果,并且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渠道;第四,开展多形式的艺术文化活动,高校的团委和学生会要定期举办多样化的艺术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其中,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
4.提升艺术教师的教学素质。
对于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教学而言,艺术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整个艺术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第一:艺术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相关电脑软件的操作,并且要善于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并且要跟随着各类软件及其他教学资源的更新升级去不断学习,从而确保教学内容与手段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第二:艺术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素质,对于从事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的老师来讲,在教学中需要求其扮演艺术家与教育家的双重角色,在不断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同时,还需要将自身对于艺术的理解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以此来充分丰富艺术教育的教学理论体系;第三: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成为艺术思想的引导者与交流者,艺术教师对待艺术的态度将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清除“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以一种艺术交流的形式去在教学引导学生,并用自身的对于艺术态度与感染学生;第四:艺术教师要广泛涉猎多种艺术学科知识,艺术不同于其他的一般学科,其不单单只是一种普通意义上技艺,而是涵盖了多个学科的一个综合性门类,所以拓宽艺术教师所涉猎的知识面,能够更好的拓展艺术教学的延展性,从而全面提升艺术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在艺术院校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不仅为社会培养了更多优秀的艺术技能型人才,还更好的推动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从我国高职教育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仍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高职院校应从完善顶部设计、加强基础建设、探索发展新模式以及提升艺术教师教学素质等四个方面去寻找更有效的提升及实现途径。然而,造成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教学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想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所有问题并不容易,这有赖于整个高职教育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去为国家艺术领域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十三
中国画一路走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思潮和风格的碰撞、交融。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这样的时代风潮,我们“80后”该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一批人处在中国画发展的特殊时期的特殊地带,是值得给予关注的一个群体。
由于“80后”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所以高校中国画系的教育也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高等教育给了我们规范、模式、感受、基础等一系列的东西,但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在高考的美术专业考试中,考试的项目基本上只有素描、色彩、速写,而报考中国画的考生却并未被要求加试任何与中国画专业特色相关的科目,这似乎有些让人感到不解和尴尬,这无疑是忽略了中国画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所在。人们可以问:学好了西方绘画就一定能学好中国画吗?或许有些人说可以,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了这个时代里占有极大市场的对于中国画的审美取向和评判标准。另一个事实是,随着西方造型艺术影响的扩大,在现今的高校中国画系里普遍注重基础造型等等技法的训练,而此处的基础技法训练大都以西方绘画中的训练方法为主,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历史、文化修养却少有提及。
中国画处在一个不稳定不成熟的时期,教育体系自然而然地受其影响,但是正如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发生发展条件。传统的中国画一直都维护笔墨的尊严,坚守着似与不似之间的那块领地。而它就是凭借着它的“传统”特性,独树一帜,不成为其它艺术的附庸。当然,历史也是在不断进步中的,发展和创新是必然的。毋庸质疑,不充分地了解传统是不可能有创新的,即使你是一个“反传统”,如果不熟读传统,就是落入前人彀中,也浑然不觉。
而“80后”和中国画的现状一样,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所以我们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总有很多困惑和不安情绪,致使很多人困在其中无法抉择,这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一些人的发展。但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前提下,恰恰是我们发挥自身创造力的时候,因为这个时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发挥空间,鼓励我们出新出奇。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绝不可以忽略传统,几千年来中国画界的先辈们的技巧总结,是历史、体会,更是方法论,是中国画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不了解传统的人如何了解中国画的本质,不了解旧的人又何谈新,何谈创新呢?传统还警示我们:学画要先学会做人,其人品高,画品自然高洁。学画还要重视学识的.积累,文史哲兼修,深厚的学养必然会浸润他的画风。这是经验,是劝导,使我们不至于误入歧途。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视传统为大敌,深怕掉进传统的泥潭无法出来,所以在还没完全走进去时就急着出来,这造成了一种普遍浮躁的恶性循环,使得很多的人已经不愿意,甚至不敢走进传统,而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却比比皆是。这不禁让我们觉得,与其养成这样的陋习,还不如“归去”。从传统中打出来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但不沉入传统却无创造可言。虽然这条路充满荆棘,、需要我们具有超乎常人的执着和努力,要有丰厚的学养和无数的创作实践的积累,当然还要有足够的聪明和才智。
“80后”的进退既关乎到中国画艺术在转型期的进展,也关系到我们自身的艺术之路,当然这条路需要我们自己去走,在这条大道上各显神通,而我们在当代中国画的情境下,如何认清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自己将要为之奋斗一生的道路是一个很深刻也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十四
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在判断教育、选择教育、实施教育、评价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教育在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因而,艺术教育因从传统的知识技能本位转向体验本位,价值的取向不再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是要注重幼儿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精神创造的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促使幼儿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的人。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十五
南海岩的新水墨重彩写实人物画在学术上的争议和市场上的成功已经被画界和藏界很多人关注。有人分析过他的绘画技法,有人研究他市场成功的原因,说法众多莫衷一是。我认为,研究一个画家的艺术定位,必须要回溯他曾经走过的艺术之路,一步步去探寻和分析他的艺术本源,及进而形成的艺术风格。本文分析南海岩的过往之路,不是想发一番纯感性的慨叹,而是试图通过对其艺术之路的逻辑梳理和客观分析,以确定他艺术之路的前行方向和所能到达的目标。
可以肯定南海岩是一个有远大艺术理想的画家,否则他不会在上世纪90年代就敢放弃安逸的教师职位,孤身一人飘在北京,在北京画院潜心学画。南海岩1962年生,1982年德州师专艺术系毕业,当时国内美术教育中受苏联绘画的影响很大,尤对人物画影响更甚,而且南海岩在山东学习,欧美现代美术思想的侵扰自然少了很多,所以苏联现实主义经典绘画在他心目中根深蒂固。直到今天,我们也不难在其系列西藏组画中看到列宾和苏里科夫的影子,如《祈祷》《春天的期盼》等。但南海岩早期确实是沿传统人物画路子走的,这些可以从海外回流的很多线描仕女和高士画中得以验证。这些画都是勾线填色、平涂晕染,是正统的国画水墨技法。
直到他去了西藏,被雪域民族博大深沉、沧桑神秘的文化,浑厚质朴、乐观不屈的性格,猛烈而持久地感染了。从此,南海岩欲罢不能,他想用画笔把他心中奔涌激突的情绪表现出来。实践中,南海岩发现用中国画的一根根线条撑不起他想要表达雪域生活的厚重,平涂的颜色也表现不出藏民的坚韧和力度。这时,苏联巡回画派经典画面在他脑海闪现,为何不能用中国画刻画出有强烈性格特征和视觉冲击力的人物形象画呢?对于有很强造型能力的南海岩来说,人物形态和布局都可以解决,只是中国画相对于平面的绘画效果在情绪宣泄上没有西画那么强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能不能将西画中一些元素借鉴到国画,南海岩开始了尝试。对于这种必然会招致非议的改良,南海岩心里也没有底。但为了能原汁原味地再现他心中魂牵梦绕的藏族生活,南海岩还是选择了对中国画技法的大胆变革。
在现代中国画和西画阆发生过很多次激烈碰撞,如徐悲鸿通过西方写实造型对中国画的介入,给后人开辟出一条中国画写实主义表现路线;林风眠则借鉴了西方现代派中表现主义的色彩与构成因素,在中国画表现形式方面进行了改革。在上世纪80年代前,学界普遍认为徐悲鸿的改良是有现实意义的,而新世纪以后,学界又认为林风眠在对中国画之精神探索方面做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与丰富。
当代画家李可染、周思聪、田黎明等人也各自对中国画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变革,如李可染本是学西画出身,受徐悲鸿之邀来北平艺专也是教授色彩学,当他拜在国画大师齐白石和黄宾虹门下,中国画和西画的碰撞已经开始,最终两种碰撞产生了火花。他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周思聪也是如此,他原先跟随李可染先生学山水画,后转入蒋兆和先生学人物画,早期曾创作出《人民与总理》这样的现实主义杰作。后来受到日本丸木夫妇《原爆图》的影响,以西方现代派自由创造精神及平面构成、抽象造型的原理,创作了表现型水墨的转折性作品《矿工图》,该组画以分割的画面和重叠的形象渗出重压下支离破碎的灵魂,强化了侵略者欺凌下的中国矿工无尽的伤痛。
上世纪80年代后,周思聪的《高原风情画》组画、《荷之系列》等,吸收了西画及素描的体块结构、明暗光线,又大胆地运用了大面积的水墨晕染,把李可染山水画的层层叠加技法,运用到人物画的创作中,开创了一代中国画的新面貌,并当之无愧地成为新时代中国画优秀的人物画大师。还有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的田黎明,以西方表现主义手法并融合印象派的光影,形成了画面空间深远清澈、人物明朗恬淡的新中国水墨画,确立了当代中国画旗帜性艺术家的地位。
综上可以看出,时代是不断进步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就要有突破传统的勇气。如果有人非要将现在的优秀国画创作与传统的国画杰作相比,无疑是上演关公战秦琼的闹剧,因为现今生活状态和语境都已变化,审美标准也不尽相同。所以,比较不尽客观,也不可能有正确的结果。因为时代是向前发展的,传承的只有技术,一个时代杰出的艺术经典一定的不可被复制,也役必要被复制,就像宋的工笔花鸟画,元的文人画一样,只能存在于美术史,这么说,本文并非要全盘否认传承的重要,只是想说明艺术要传承能为我们所用的部分,而不是全部;而且这种学习不仅仅面向传统,而是面向一切艺术领域和生活领域,包括西画、版画、雕塑甚至建筑。其实,今天的优秀国画作品也可能就是以后的经典,就像现在国画界推崇的青藤和八大在当时也被归为异类一样。同样,以后审定的新中国美术史,当代中国画的变革是绕不过去的一篇,也必定是最精彩瑰丽的部分。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周思聪等人对中国画变革做的贡献肯定会重新定位,同样,田黎明,南海岩等人对中国画变革持续推进的贡献也是不容抹杀的。
至于南海岩的新水墨重彩写实人物画的艺术价值如何,需要以下几方面来判断。前苏联的车尔尼雷夫斯基说过“艺术是生活教科书。”我们就从重视艺术的教育作用和描写的真实性方面开始分析南海岩的作品。海岩的绘画在构思的严密和形象的生动方面非常突出,画面显得真实有力,很容易使观者亲临其境、感同身受。像他“百年中国画大展”代表作品《虔诚》中的老年藏妇,如此逼真,简直触摸可及。她悲苦期盼的神情中又含有一种忠诚信赖和坚忍不拔,这种精神更让观者震撼、感动和思素。
这个形象是概括了劳动人民精神美的杰作,代表了千千万万祖祖辈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藏族妇女的生存状态和内心追求。显然,这幅绘画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南海岩在绘画个性和真挚情感的表现方面也不容置疑,南海岩的画即使放在挂满画的大厅里也容易抓住你的视线。因为如雕塑石刻般突出的人物形象,厚重饱满的色彩,饱含感情的衣容笑貌,都散发出强烈的南海岩风格。而且南海岩创作中的'人物,全是根据生活中那些曾感动过他的、具体的模特原型描绘下来的,虽然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但也保证了人物形象的个性化,避免了公式化和雷同的毛病。可以说,不是南海岩赋予画面中藏族人物以灵魂,而是他们借助南海岩的画笔展示着他们的生命状态。南海岩在艺术形式和技巧方面也值得称道,在这个假画泛滥的时代,南海岩的假画是最不容易仿的,他高超的绘画技艺、独特的绘画技法,都让众多造假者难以复制。
当然,人无完人,画也没有无可挑剔的作品,要把一方面做到极致,就必须放下他与之相逆的一切。可能,南海岩绘画在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缺失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了画家强烈情感严谨创作赋予艺术形象有力量,为了真实地再现藏族人民生存状态,这点缺憾是可理解的,其实中国画绘画形式本身没有太大意义,它的精彩程度必须依据于内容,而不是某一笔墨或一根线所能替代,托尔斯泰说过:“只有人们不再认为艺术的目的是‘美’时,他们才会了解艺术的意义。”艺术自诞生起,就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的艺术形式就不能长久生存。南海岩绘画就重在浓缩藏族生活的一瞬间,通过画面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故事性吸引观者,进而把画面中的情绪传递给观者。这一瞬间蕴含有南海岩10余年不间断的西藏写生积淀,也饱含着南海岩对西藏人民生活深深的关切,在绘画题材选择和生活描绘深度上都有着宝贵的社会价值。
目前国画界有一个不好的认识,仿佛传统精髓就是文人画,仿佛中国画核心就是笔墨,中国哲学就是“天人合一”。宋元文人画的兴起,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成为中国传统十大精深文化的重要构成,但绝不是唯一的中国画符号,否则千年中国画的传承该有多么单调和平淡。多重文明并存。才使这个世界显得丰富多彩千娇百媚。对于传统需要全面了解和学习,不能管中窥豹,不能孤单地、片面地看待传统,更不能以一种传统卫道者的姿态去排斥时代的创新,学习和继承传统只是为了更好地拓进和创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画艺术家,要敢于从观念上、内容上、风格上、流派上、形式上、题材上出新,为了中国画的时代进步,为了使创作中国画的艺术家们始终有一颗自由的心灵,绘画界和理论都应以宽容接纳的态度来迎接创新力量,这也是中国画长久繁荣的必要条件。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十六
(一)凸显地区区域特色。
环境艺术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我们应该承认并鼓励不同地区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现这种差异。我国民族众多,各地环境地貌和发展水平不同,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所以,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既要保留并体现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又要体现其区域性的典型环境风格,如湘西吊角楼、苏州园林等等。
(二)凸显学校特色。
对高校的专业课程来说,特色毫无疑问是一种优势,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尤其要体现高校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打造独特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出独具个性的学生。要使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凸显自己的特色,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打造属于自己的学校文化。以教育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文化,在长期的坚持中会使高校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格,也就是“校风”,“校风”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第二,鉴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这一学科的特点,学校要在学校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相适应的一整套教育思想和方法,用个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来凸显学校特色。
二、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建立多类型的教育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培养设计人才,还要注意培养熟悉设计文化、经济和管理的复合交叉型人才。在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主中由于只注重对实务型人才的培养,导致管理型人才和决策型人才的缺乏。具体来讲,就是首先培养一大批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其次培养一批既具有设计能力又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最后培养一批具有开发规划、设计研究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
(二)建立多层次的教育模式。
当下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层次大多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开设博士课程的大学很少。由于各个层次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同,对于人才的培养也不同。例如,博士课程主要培养能够对设计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理论进行研究具有学术建树的高级科研人才;硕士课程主要培养能够对设计科学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开发设计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学士课程主要培养能够进行设计、制作、经营具有一专多能的业务水平的人才;专科课程主要培养在第一线进行具体设计与制作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多层次的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各种类型的人才。
(三)建立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往往注重对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史论和教育理论的研究。学科交叉化是个未来高校教育的趋势,我们应探索建立跨学科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尤其对于综合性比较强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在实践中能灵活有效的运用各学科知识是一项必备的技能。这种对多个专业的综合运用能力建立在对相关专业的学习和了解的基础上,它是不会凭空产生的。因此,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应该建立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日后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运用打下基础。
(四)建立多元创新与“实验性设计”教育模式。
自然和社会的多元性决定了艺术设计的多元性,设计对象不同对设计思维的要求也就不同。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因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眼光,具体来讲就是保护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和想象。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引入“实验主义设计”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设计作品时不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当下公众的要求,而只专注于无限制地探索人类想像力的极限。这种颇为大胆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等都很有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加强教育过程中的操作实践环节,对学生真正理解理论、领悟实质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实地教学法。对课堂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大量引入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主积极性,如可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参与创意设计竞赛、实地参观等。2.情景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融入生动有趣的建筑设计元素,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为以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打好基础。3.启发式教学法。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对具体案例的分析,通过重新演示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启发他们进行思考。总之,理论部分的学习我们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做深层次的探讨。技能部分的培养我们应该采用实地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二)用建构主义原则指导教学。
为在环境艺术教育中培养复合交叉型和创新型人才,我们有必要将建构主义原则引入到教学方法中来。具体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倡导“合作学习”。传统教学大都运用“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建构主义教育原则的“合作”理念则强调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对学习内容的讨论,建立起互相协作的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的运用使得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被整体所分享,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2.建构主义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建构主义教学原则认为,知识的获得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的,它认为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承认新知识的学习只能通过学生自己而不能由他人代替,教师和外界环境只是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具体来讲,就是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结合,教师提出目标和问题,学生自己来理解概念和原理。
(三)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多角度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思维。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注意及时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而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条件。具体来讲,就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动画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性和求知欲。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能吸引学生,能使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答案最好不要固定,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既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因此,在教学理念上我们应该凸显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学校特色,为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供动力和源泉;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应该尝试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制造摇篮;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转变课堂形式,采用合作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技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事物的能力,保护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精选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7篇)篇十七
高职院校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突出表现形式,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就目前来看,高职音乐教育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显得十分紧要。
一、高职院校实施音乐教学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课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养成形象思维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之时,为学生讲解乐理之时,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中实施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培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得到成长。
2、有利于进行美学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之外,美学教育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由于音乐自身就极富旋律以及内涵,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学到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自然以及艺术美的认识,实现对心灵美的培养。
3、有利于进行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外界环境也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认识造成了较为强烈的冲击,面对这种状况,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音乐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指引方向,如教授学生一些民族以及爱国歌曲,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
由于受到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我国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高职院校一味的追求高升学率以及就业率,导致文化课程建设投入较少,尤其是对于音乐教师缺乏必要的重视,使得教育教学设施并不全面。[2]虽然由于国家对素质教育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广大高职院校也将音乐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但是对于音乐教学设施的投入所占比例仍旧十分稀少,现有的教学设施依旧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音乐教学需求。再加上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使得学生数量不断增多,音乐教学设施的缺乏,使得音乐教学任务无法顺利进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教材内容缺少新意。
在新时期,我国素质教育规划已经得到了落实,音乐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高职院校也给予了必要的重视,然而,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其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材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教材内容较为落后,缺乏必要的新意。同时,由于教师所用教材较为陈旧,所学内容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开设的定位是选修科目,而且绝大多数的是非限制性选修课,而由于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并不深刻,使得音乐课程满足不了开课人数的现象。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使得学生出现迟到,甚至是未到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并且教师也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培养缺乏科学性。
4、缺乏充足的教师资源。
在当前的部分高职院校当中,已经开设了音乐教学课程,也为其配置了相应的师资,甚至为了确保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还建立了艺术教育中心等。但是仍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面临着师资短缺的现象,即使为音乐教学安排了教师资源,所需选择的教师也是一些非音乐专业的教师,由于这部分教师自身音乐素养有限,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年龄构成过于年轻化,缺乏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面对专业化的音乐教学中十分吃力,难以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1、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
高职院校要想解决好当前音乐教育进行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转变忽视音乐教育的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加大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环节,发展音乐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更好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打对教育教学设备的犹如,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确保音乐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从而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进步。
2、丰富教材内容。
要想提升音乐教学质量,高职院校除了需要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之外,还应当不断丰富教材的内容,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教材内容的更新,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现代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告知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
3、规范课程设置。
规范课程设置是确保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在进行音乐课程规范的过程当中,需要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从自身出发,与教学内容实现充足,做好科学的安排。一方面,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提高音乐课程所占比例,注重音乐实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师资力量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想优化师资结构,就需要提高教师招聘的门槛,聘用一些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同时,还需要改进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使得教师能够积极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学动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对社会经济进步所起到的作用愈加的突出,在教育进行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对学生技能的教育之外,高职学校还需要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为素质教学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便利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音乐教育教学设备投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教学体系,优化师资构成结构,为音乐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