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定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要求,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中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一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当x=2时,y=_。
5、课堂总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
(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本章的课后的方程式巩固提高练习。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二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了解杜甫及相关知识。
介绍杜甫。
欣赏泰山风光教师补充介绍杜甫相关资料。
播放《泰山》相关视频学生介绍杜甫。
学生欣赏。
初步了解杜甫,初步感受了解泰山的美。
三、朗读中感知形象美。
朗读课文,感受泰山磅礴的气势。
体会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教师范读课文。
配乐朗诵。
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听读、自由朗读、指名读相结合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四、合作中感受景色美。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力求有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赏析中品味语言美。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教师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六、迁移练习按要求默写。
1.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高峻的句子。
2.杜甫在《望岳》中用以表现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
3.赏析诗歌相关内容。
教师出示试题内容,适时启发、指正。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小结学了这首诗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补充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八、作业必做题:背诵并默写《望岳》。
2.搜集杜甫的相关诗句体会其情感。
九、板书设计。
远望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望岳近望诗言志。
细望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十、拓展。
过渡语:泰山在国人眼中就是一座神山、一座圣山、一座文化之山。古往今来泰山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著名的“泰山文化”。
1、有关泰山的成语、俗语、格言。
(1)泰山北斗。
(2)有眼不识泰山。
(3)人心齐,泰山移。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6)稳如泰山。
2、中国文化名人的泰山情结。
(1)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2)谢灵运——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泰山吟》。
(3)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游泰山六首》。
(4)张岱——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泰山》。
3、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
泰山联合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四岳,“捆绑”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已经正式被确定为2010年的申遗提名项目。东岳泰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
十一、课后反思。
诗歌的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配乐更激发了学生兴趣。赏析方法的指导,与学生的阅读尤其是近几年中考出现的赏析题接轨。
应注意的是:课前对学生的预习应给予更具体的指示,如作者简介。这样可以更节约时间,使后面的环节更充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三
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先回顾了小学学过的字母表示的两种实例,一是运算律,二是公式,从中看出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教学重点分析:教科书,介绍了小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一个是运算律,一个是常用公式,上述两种例子应用广泛,且能很好地体现用字母表示数所具有的简明、普遍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数学从算术到代数的一大进步,是代数的显著特点。运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小学学生的思维方法,现在,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对代数式的概念课文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用实例形象地说明了代数式的.概念。对代数式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1)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思维的开始,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越性.
(2)代数式中并不要求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时出现,单独的一个数和字母也是代数式.如:2,m都是代数式.
等都不是代数式.
3.教学难点分析:能正确说出一个代数式的数量关系,即用语言表达代数式的意义,一定要理清代数式中含有的各种运算及其顺序。用语言表达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引起误会为出发点。
如:说出代数式7(a-3)的意义。
分析7(a-3)读成7乘a减3,这样就产生歧义,究竟是7a-3呢?还是7(a-3)呢?有模棱两可之感。代数式7(a-3)的最后运算是积,应把a-3作为一个整体。所以,7(a-3)的意义是7与(a-3)的积。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四
英语的决心和信心,也怀有极大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作为教师应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是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实质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种温馨和谐的情感交流,是一种智慧潜能的研发。所以,作为高一教师要尽快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期待和欣赏学生。赏识教育在教育艺术中具有独特魅力,教师要从开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展现自我,肯定自我,要让全班学生都树立信心和兴趣,对学生一视同仁,热情鼓励和表扬学生,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关爱他们,不歧视和挖苦学生,帮助和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一句话,在英语教学中时刻渗透情感教育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石和前提。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五
(一)认知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1.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女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设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生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像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y=3,x+y=200,
2x-3=7,3x+4y=3,
y+z=5,x=y+10,
2y+1=5,4x-y2=2。
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x=1;x=-2;x=;-x=?
y=0;y=2;y=1;y=?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x+y=0的解。
2x+3y=2。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练习:已知x=0是方程组x-b=y的解,求a,b的值。
y=0.55x+2a=2y。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3x+y=8的解。
2x+3y=10。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提炼方法:列表尝试法。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概念,列表尝试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作业本。
教学设计说明: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字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六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选自初一数学第三章第四节——角的比较与运算,是一节很受学生欢迎的数学课,在轻松、愉快中学到数学知识,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体现探究式教学理念。
该课以探究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比较两角大小的方法,通过分组交流合作研究;归纳总结用一副三角尺可画哪些特殊角,通过群体间的交流与反思去领悟数学学习方法,学到数学知识。
二、以学生活动贯穿始终。
本课以学生活动、探究、交流、反思为主线,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的教学理念。通过线段知识的复习,首先,让学生有相互的知识准备,为学生“动”起来奠定基础,接着让学生利用手中准备的两个角研究如何比较大小,演示和、差,探究三角板画特殊角,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学习中来,而教师作为设计者,组织者与合作者,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轻松互动氛围,变教学过程为以学生为主的探究与思考过程。
三、重实效,以学生发展为本。
整节课,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展示了主人的姿态,凡能由学生自行研究解决的问题,能表达的观点,教师决不代替解决和代述,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四、以“情感”为创新教学开道。
以“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真情”为创新开道,整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空,教师恰当运用评价手段,熟练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不断将教师期望关注传递给学生,使它们自信,从而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创造精神,丰富自身的创造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比较两个角大小。
会画两个角的和、差。
会用三角尺画特殊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类比、推断等教学活动,积累数学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及动手操作、归纳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学习,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兴趣。
教学重点:角的比较,画角的和差。
教学难点:角的和差,几何语言的使用。
教学关键:与线段类比学习。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观察、演示、探究。
教师准备:三角尺、两根木棍、小黑板、彩粉笔。
学生准备:三角尺一套、自制两个角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教师手中拿着两根长短不一的木棍)前面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比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生: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长度长的线段大,长度短的线段小。
师:回答非常准确,这说明线段的大小与其长度的大小是一致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把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同一侧,由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来判断大小,另一个端点在外侧的线段大。
师:叙述非常准确。看来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非常好,语言表达也十分准确。线段有大小之分,同样角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3.4.1角的比较)。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七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数学意识。
挖掘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探究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情境: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00立方米,仅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问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
小红家上月5日自来水表的读数为344米3,本月5日自来水表各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水表的示数是_______米3,所以一个月来她家用去_______米3水(读数到米3即可),应缴纳水费元.
水费是由哪几个量决定的?(答:单价、用量)。
三者之间的关系:单价×用量=水费.
二、呈现问题,自主探究。
(一)水费问题。
问题:实行新的阶梯水价后你会计算自家的水费吗?
资料表明:“按照《北京市水价调整及阶梯式水价初步方案》,对于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价格级差拟采用1:3,即第一级水量价格为居民基本生活水价,第二级水量价格为居民基本生活水价的3倍,阶梯式水价的计量方法将按四口家庭核定水量基数,每人月均用水量3立方米,为了方便居民用水淡旺季自行调剂,实行阶梯式水价以后,每半年查一次水表.”
分析:阶梯式水价水费的计算,需要分别按不同的单价进行计算。单价分别为3.7元和11.1元.
解:(元)。
设上半年用水为x立方米,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解这个方程,得。
下半年用水为:(立方米)。
答:上半年用水97立方米,下半年用水70立方米.
说明:本题也可采用计算的方法直接得到结果.
分析:
单价数量(立方米)水费(元)。
未超部分1.2201.2×20。
超过部分2(x-20)2(x-20)。
平均1.5x1.2×20+2(x-20)。
水费应按两部分计算,即单价分别为1.2元和2元.
解:设他家这个月共用x立方米的水.
1.5x=1.2×20+2(x-20)。
x=32。
答:他家这个月共用32立方米的水.
(二)出租车计费问题。
例2:
分析:收空驶费了吗?即超过15千米吗?如何判断?
15千米收费:10+1.2×11=23.2(元)。
3423.2。
所以,超过了15千米.
总费用应分三段计费:(1)10元:4千米;(2)1.2×(15-4)=13.2元:11千米;(3)超过15千米部分的费用,单价1.8元.
解:设甲、乙的路程大约是x千米,由题意得,
10+1.2×(15-4)+1.2×(1+50%)(x-15)=34。
解这个方程得:x=25。
答:甲、乙两地的路程大约是25千米.
巩固练习:书p119/2。
三、提高拓展,发展创新:
围绕出租车计费的多种情况,学生分组进行编题并解答。
由学生利用投影进行展示,其他学生给与评价.
四、师生共同小结:
1.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共同点是:由于单价的变化,必须要分段计算.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整理分组编题及解答的笔记.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八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与孟浩然、田园诗、重阳日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一读,告诉大家。
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一课时。
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导入,请学生回忆并简单介绍作者。
1、多种形式的诵读诗歌并正音。
2、请学生谈谈这首诗歌说了什么事。注意:请学生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将字、句的解释穿插其中。
诗人应邀赴约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情趣再约重阳欢聚。
1、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注意:在具体分析中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适时插入对田园诗和重阳节的简单介绍。
2、你喜欢这样的聚会吗?你喜欢作者对这次聚会的记录即这首诗吗?具体喜欢哪句诗?注意:在学生的谈论中引导学生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九
1.本文扣住“繁华”,采用逻辑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作品内涵、整体情况和画面内容、艺术手法及文化价值。重点在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以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气息的说明语言为我们再现这幅画所表现的北宋时期空前繁荣的城市生活。
3.随时勾画批注,养成习惯。特别是要把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批注在书上相应位置,以供日后检索,常读常新。
《清明上河图》还有很多值得探究之处。建议学生课外阅读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更多其它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解读清明上河图》《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等书,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通过小结反复强化说明文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说明文阅读策略。课外阅读拓展既是对课的内容进行拓展,也可以对课的方法进行检验。)。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十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水费和出租车计费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一题多解,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数学意识。
构建“数学模型”,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挖掘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探究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情境: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00立方米,仅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问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
小红家上月5日自来水表的读数为344米3,本月5日自来水表各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水表的示数是_______米3,所以一个月来她家用去_______米3水(读数到米3即可),应缴纳水费元.
水费是由哪几个量决定的?(答:单价、用量)。
三者之间的关系:单价×用量=水费.
二、呈现问题,自主探究。
(一)水费问题。
问题:实行新的阶梯水价后你会计算自家的水费吗?
资料表明:“按照《北京市水价调整及阶梯式水价初步方案》,对于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价格级差拟采用1:3,即第一级水量价格为居民基本生活水价,第二级水量价格为居民基本生活水价的3倍,阶梯式水价的计量方法将按四口家庭核定水量基数,每人月均用水量3立方米,为了方便居民用水淡旺季自行调剂,实行阶梯式水价以后,每半年查一次水表.”
分析:阶梯式水价水费的计算,需要分别按不同的单价进行计算。单价分别为3.7元和11.1元.
解:(元)。
设上半年用水为x立方米,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解这个方程,得。
下半年用水为:(立方米)。
答:上半年用水97立方米,下半年用水70立方米.
说明:本题也可采用计算的方法直接得到结果.
分析:
单价数量(立方米)水费(元)。
未超部分1.2201.2×20。
超过部分2(x-20)2(x-20)。
平均1.5x1.2×20+2(x-20)。
水费应按两部分计算,即单价分别为1.2元和2元.
解:设他家这个月共用x立方米的水.
1.5x=1.2×20+2(x-20)。
x=32。
答:他家这个月共用32立方米的水.
(二)出租车计费问题。
例2:
分析:收空驶费了吗?即超过15千米吗?如何判断?
15千米收费:10+1.2×11=23.2(元)。
3423.2。
所以,超过了15千米.
总费用应分三段计费:
(1)10元:4千米;
(2)1.2×(15-4)=13.2元:11千米;
(3)超过15千米部分的费用,单价1.8元.
解:设甲、乙的路程大约是x千米,由题意得,
10+1.2×(15-4)+1.2×(1+50%)(x-15)=34。
解这个方程得:x=25。
答:甲、乙两地的路程大约是25千米.
巩固练习:书p119/2。
三、提高拓展,发展创新:
围绕出租车计费的多种情况,学生分组进行编题并解答。
由学生利用投影进行展示,其他学生给与评价.
四、师生共同小结:
1.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共同点是:由于单价的变化,必须要分段计算.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整理分组编题及解答的笔记.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十一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始时,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步入了春了怀抱中。北方的春脚步虽然迟缓一点,但却怎么也阻挡不了春的消息,想必细心的同学们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点点的春的影子了。
2、看得出同学已是迫不及待地想汇报自己眼睛里的春的气息了,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3、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和其他作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4、过渡:自己的心中既然承载了这么多的美好,我们是不是要把它们表达出来呢,那么就让我们大胆地来“我手写我心。”
二、巧设案例,抛砖引玉:
1、老师和同学们一样,看到美好的事物,总会心存感动,然后想把这些话表达出来,写成文章。下面老师就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请同学们大胆踊跃的鼓励或者提出建议。
2、屏幕出示例文,引导学生集体评议,从而能够感悟优点,并指出缺点,由此复习已知的习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老师和学生集体反馈,并再次明确写景文章的注意事项:如,书写不够工整;表达缺乏条理性;不够生动具体,以及标点使用不当等,从而提请学生注意加强对文章的反复修改。
4、回忆写景文章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练过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讨论)按一定顺序。
5、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板书:脉络清楚。
板书:颜色形态。
气味声音。
大小……。
7、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
生动。
板书:形象。
具体。
8、怎样能使自己的表达力求生动、形象、具体呢?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把所描绘的事物写得灵动、鲜活。
9、通过以上分析与总结,巧妙地引出本次习作要求:
(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移步换景)。
(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引导从学过的古诗中感悟)。
(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发挥想象要适度,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空想来写。
(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三、佳作赏析,积累运用。
1、放录像看,听范文,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
2、讨论范文:你认为文章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
3、总结:从以上分析,你受到什么启示,要想把文章写生动、具体,可采用什么方法?
比喻。
板书:拟人。
夸张。
四、欣赏美景,笔下生辉。
1、放录像,学生欣赏春天无限的美与生机。
2、构思动笔写作。
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并能巧妙地抒情。
3、师巡视指导。
4、讨论、分析、点评。
板书设计:写景(题目自拟)。
1、细观察:
按一定顺序脉络清楚。
2、抓特点。
形态颜色比喻生动。
气味声音拟人形象。
大小夸张具体。
3、多积累。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十二
1、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始时,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步入了春了怀抱中。北方的春脚步虽然迟缓一点,但却怎么也阻挡不了春的消息,想必细心的同学们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点点的春的影子了。
2、看得出同学已是迫不及待地想汇报自己眼睛里的春的气息了,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3、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和其他作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4、过渡:自己的心中既然承载了这么多的美好,我们是不是要把它们表达出来呢,那么就让我们大胆地来“我手写我心。”
1、老师和同学们一样,看到美好的事物,总会心存感动,然后想把这些话表达出来,写成文章。下面老师就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请同学们大胆踊跃的鼓励或者提出建议。
2、屏幕出示例文,引导学生集体评议,从而能够感悟优点,并指出缺点,由此复习已知的习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老师和学生集体反馈,并再次明确写景文章的注意事项:如,书写不够工整;表达缺乏条理性;不够生动具体,以及标点使用不当等,从而提请学生注意加强对文章的反复修改。
4、回忆写景文章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练过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讨论)按一定顺序。
5、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板书:脉络清楚。
板书:颜色形态。
气味声音。
大小……。
7、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
生动。
板书:形象。
具体。
8、怎样能使自己的表达力求生动、形象、具体呢?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把所描绘的事物写得灵动、鲜活。
9、通过以上分析与总结,巧妙地引出本次习作要求:
(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移步换景)。
(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引导从学过的古诗中感悟)。
(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发挥想象要适度,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空想来写。
(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1、放录像看,听范文,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
2、讨论范文:你认为文章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
3、总结:从以上分析,你受到什么启示,要想把文章写生动、具体,可采用什么方法?
比喻。
板书:拟人。
夸张。
1、放录像,学生欣赏春天无限的美与生机。
2、构思动笔写作。
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并能巧妙地抒情。
3、师巡视指导。
4、讨论、分析、点评。
板书设计:写景(题目自拟)。
1、细观察:
按一定顺序脉络清楚。
2、抓特点。
形态颜色比喻生动。
气味声音拟人形象。
大小夸张具体。
3、多积累。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十三
1、让学生学习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材料。
2、训练学生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材料写成一篇生动的记叙文。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教法讨论、交流、互动教具。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怎样才能使自己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呢?解决这个问题比较便捷的途径在哪里呢?都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时,凡是自己平时熟悉、关心的东西,可写的内容就很多,而且也容易写好;相反,要是碰到自己不熟悉,没什么感受的话题,写起来就费劲了。可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非常重要。听,体会选材的重要性。
写作指导。
(一)凡作文要感人,必须先感动自己。换位思考,探究原因,酝酿感情。
(二)抓住细节,写出动人点,争取有现场感,使人如身临其境。
(三)借用技巧,注意渲染,将人、事、景、情、理巧妙结合,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大胆创新。
口诀:灌注真情,以情驭文;善抓平淡,写出神奇;借用技巧,大胆创新。
阅读课文中的文字,思考讨论,归纳出选材的具体方法,并仔细体会。尝试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加深印象。
写作要求。
1、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要有意义。
2、写的事情最多两件即可,经过要详细,有细节描写,记叙要素要完整。
3、记叙中要有一定的抒情和议论语言。
明确写作注意的事项。
范文写给父亲。
父亲躺在病床上,一双干枯的手紧紧地拉住我的手。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只有那双眼睛睁得大大的,无限依恋地看着我。他已是癌症晚期了。我望着他,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在我泪眼的模糊中,健康的父亲出现了。他含笑地看着我,我也亲昵地看着他。我多少次在父亲的眼睛里照见了自己的身影,啊,我的身影一映到那爱的海洋中便变得十分美丽了。记得我童年时体弱多病,父亲每天清晨带着我去跑步,手把手教我练健身操,就这样,我慢慢强壮了。父亲就像棵大树,我就是在这棵大树的荫蔽、保护下长大的。
父亲紧握着我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忽然,他的手渐渐地松开了。从他的眼角流下了一滴眼泪,但嘴角却带着一丝微笑…我凝视着,凝视着父亲的脸,久久地,久久地不愿移开。
我思索着,思索着那最后一丝微笑的含意…啊!我终于明白:那微笑是父亲勤劳一生,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甜蜜;是父亲对我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殷切希望。
道自己的女儿取得一点成绩时定会含笑九泉的。
阅读范文,并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讨论文章是否符合刚才的写作要求。
思考:假如我写这篇文章,我会怎么写?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与之比较异同。并摘抄精彩语句或段落。
写作练习。
1、回顾上学以来的经历,写一件你最动情的事。
2、想一想,在家中,哪些事你最熟悉?写出来,500字左右。明确写作要求,思考,写作。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十四
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重点与难点:
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
2、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媒体播放音乐《送别》,引入课堂。
二、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在这个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
多媒体出示黄自照片及简介。他创作了大量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新授。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媒体出示歌词,播放音乐,学生想象意境;。
2、提问: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3、(多媒体出示)叙情景,配合情景画面。
4、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四、激励表现:
1、歌曲处理:讨论、互评、集体评议。
2、即兴创作。
五、拓展、延伸。
听赏黄自的作品《抗敌歌》,并由此延伸开,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自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欣赏课做准备。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十五
教材及学情分析:这节语法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when和while的用法区别。
以前学生学习了过去进行时,对其已有一定了解,但还不是能明确分清二者的区别。
我在重难点突破方面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情景导入:从日常生活用语导入。
生活用语中我们常能用到when和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让我们从这些句子中来发现他们的使用规则。
二、精讲规则: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过去进行时句子中when和while的用法区别并及时指导。
三、练习巩固。
有针对性的练习,在练习中巩固,查找不足。
四、综合运用:采用了先进行口语交际;夹杂规则的再次精讲,最后落实到笔头训练的形式。
1.拓展延伸,询问查凶,口语交际,练习过去进行时:
2.再次精讲规则,区别于最易混淆的一般过去时,突出其差别,强化过去进行时的用法;
“when,while”的用法,注意板书呈现。
3.进行综合运用练习,重点突出过去进行时适用和不适用之处;
用相when和while比较的练习题。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用法及其不同之处。
整节课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十六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习俗方面变化的具体表现;。
总结归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的能力;。
回忆已学知识,透过变化的现象看到本质,培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随着西方的文明冲击,中国社会逐步近代化的历史发展趋势,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感受祖国发展的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三、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且本课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一定的体会感受,通过使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和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难点在于这些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背后的原因,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探讨影响这些变迁的因素。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结合已学内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通过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及理解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喜欢这幅画吗?哪位同学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大家设想一下,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地上满是竹影,那么,大家会做什么呢?作者他们又会玩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丰子恺先生的情况,哪一位同学能帮老师简要介绍一下。
二、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人,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特别是他的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丰子恺先生喜欢儿童、热爱儿童、崇拜儿童,他的好多作品都反映儿童生活,表现童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这篇文章,找出课文中的人物及人物活动的词,并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与爸爸讲解中国画的知识。
四、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朦胧的月光,婆娑的竹影牵动了孩子们的心,你感受到美了吗?让我们跟随作者他们进入这美妙的境界,分享他们的快乐。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进行赏析。(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军去品读课文:1、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2、课文中富有童趣的活动)。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最有趣: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总结:精彩发言不嫌多,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他们只是一味玩没人指引教育,那他们会有更大的收获吗?让我们共同关注丰子恺的父亲。
五、品读父亲。
1、对照课文,说说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要求大家结合课文简要地作些评价。
主要有三处:
第3小节: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第3小节: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第8小节: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经父亲指引后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让我们代表丰子恺先生用一两句话向他父亲表达一番心意。
丰子恺有这么一个好父亲,大家羡慕吗?
六、学习感悟:
读完全文,你对童心童趣,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或许会有一些深刻的启发或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任选一个角度,具体地说说,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独到的见解。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十八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用具:。
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课件。
教学思路:
1、结合课本图7-1、7-2、7-3、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意义.
2、根据课本活动与探究实验,总结通常情况下燃烧的三个条件.
3、根据学生各学习小组深入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实地调查后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事例及常用的灭火方法等材料,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本p126活动与探究实验及[实验7-1],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对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师演示[实验7-2],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展示燃烧和爆炸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识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5、课本p131页习题1、2、3、及课本讨论内容通过课堂讨论随堂解决。
(1)什么叫燃烧?(2)燃烧应具备什么条件?
(3)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方法有哪些?(4)引起可燃物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
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那么人们如何保留火种,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
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
三、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提问]:既然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如此重要,那么你知道什么叫燃烧吗?
燃烧应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演示实验]:。
按照课本p124页活动与探究实验内容进行演示实验,为了减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盲目性,教师应进行指导.
[学生观察]白磷燃烧实验现象。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十九
初一的学生,一定要为自己做一个全面的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多积累词汇。
对于词汇的积累,初中的学生大概要掌握1700个英语单词。一方面可以提前记忆将要学习的单词和短语;另一方面可以把自己平时做题遇到的新单词记录在一个单词本,每天反复记忆和默写不熟悉的单词。
2、多理解语法。
单靠记单词是难以在中考取得好成绩的,语法的学习也同样很重要。初一的时候还要学习重要的语法知识点。第一,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特别是语法知识点的讲解;第二,加强对语法知识点的对应练习;第三,主动查阅语法书,自主学习理解。
3、多练听说读写。
现在的英语考试重视学生的输出能力,所以练好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严格抓。所以,初一的学生要养成做好错题管理,认真听讲和记笔记等等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良好习惯。
初二。
起高楼。
注意避免两极分化。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初一的基础上,现在就是为建筑添砖加瓦的时候了。初中三年,英语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初二,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好好学习。除了在课本上积累词汇,还要多阅读英语报刊、杂志或英语网站等等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1、重视阅读和写作。
阅读和写作的分值较大,为了不让阅读和写作拉后腿,初二的学生可以多看有关故事、新闻政要、人物传记类的英文阅读。另外,还要多关注社会热点,思考如何用英语正确地表达。
2、多练听力和口语。
初二的学生一定要自己在家多练听力和口语,多听听力材料,同时要大胆的说出来,不要因为最开始说的不标准就不说了。
初三。
备战中考。
经过初一初二的学习,英语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基础,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最后的冲刺了,同时还有就是心态的调整,因为中考考得不只是能力还有心态。
1、保持良好心态。
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有时比智慧更有力量。初三的学生一定要有良好的作息和饮食规律,保持舒畅的心情。
2、突破语法难题。
初三的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查漏补缺,针对性地进行中考题的练习是各位准考生的必备要诀。
3、“听说”和“读写”两手抓。
无论中考英语如何变,只要提高“听说”和“读写”的实力,上中考金榜还是有大大的希望。第一,精心选取贴近中考的阅读题材;第二,直击考点,强化练习;第三,总结归纳,提高复习效率。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二十
创意说明:学做研究性学习卡片是本设计的特点,《竹影》教学设计。本文在叙写童稚童趣中,夹杂了许多中国画理和西洋画理方面的知识,围绕这一难点,做一点研究性学习,既能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又能促进课文的学习。
教学步骤:
一、分组研究。以5—7人为一个小组,通过去图书馆、书店,找美术老师、上网等途径,围绕以下问题,收集资料,并做简单的研究:
搜集资料:
1、丰子恺生平资料。2、丰子恺绘画资料。
2、中国山水、人物画和西洋风景、人物画各一幅。
3、齐白石的花鸟画2—3幅、徐悲鸿的骏马图1幅。
4、郑板桥、吴昌硕的竹画各1幅。
5、有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比较常识。
问题研究:
1、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主要区别。
2、中国画的精髓是什么,请结合以上画家的作品谈谈自己的认识。
二、研究成果展示。
三、课文研究。
1、作者是如何借画竹影的游戏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
2、文章最精彩的描写在那里?(不强调标准答案)。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童趣(摘自网上)。
留白。
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竹影》教学设计》。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鸟、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象猫还是象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决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太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太阳象个小刺猬。理由是太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象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猬发笑。
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园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使用建议:选文与课文皆取材于童真童趣,然立足点正好相反,所揭示的话题也同中有异。若将两篇文章以及同学自己的某些童年经历放在一起,仔细探究,定然会发现一些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二十一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
《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热门22篇)篇二十二
1、让学生学习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材料。
2、训练学生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材料写成一篇生动的记叙文。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教法讨论、交流、互动教具。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怎样才能使自己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呢?解决这个问题比较便捷的途径在哪里呢?都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时,凡是自己平时熟悉、关心的东西,可写的内容就很多,而且也容易写好;相反,要是碰到自己不熟悉,没什么感受的话题,写起来就费劲了。可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非常重要。听,体会选材的重要性。
(一)凡作文要感人,必须先感动自己。换位思考,探究原因,酝酿感情。
(二)抓住细节,写出动人点,争取有现场感,使人如身临其境。
(三)借用技巧,注意渲染,将人、事、景、情、理巧妙结合,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大胆创新。
口诀:灌注真情,以情驭文;善抓平淡,写出神奇;借用技巧,大胆创新。
阅读课文中的文字,思考讨论,归纳出选材的具体方法,并仔细体会。尝试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加深印象。
1、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要有意义。
2、写的事情最多两件即可,经过要详细,有细节描写,记叙要素要完整。
3、记叙中要有一定的抒情和议论语言。
明确写作注意的事项。
父亲躺在病床上,一双干枯的手紧紧地拉住我的手。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只有那双眼睛睁得大大的,无限依恋地看着我。他已是癌症晚期了。我望着他,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在我泪眼的模糊中,健康的父亲出现了。他含笑地看着我,我也亲昵地看着他。我多少次在父亲的眼睛里照见了自己的身影,啊,我的身影一映到那爱的海洋中便变得十分美丽了。记得我童年时体弱多病,父亲每天清晨带着我去跑步,手把手教我练健身操,就这样,我慢慢强壮了。父亲就像棵大树,我就是在这棵大树的荫蔽、保护下长大的。
父亲紧握着我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忽然,他的手渐渐地松开了。从他的眼角流下了一滴眼泪,但嘴角却带着一丝微笑…我凝视着,凝视着父亲的脸,久久地,久久地不愿移开。
我思索着,思索着那最后一丝微笑的含意…啊!我终于明白:那微笑是父亲勤劳一生,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甜蜜;是父亲对我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殷切希望。
道自己的女儿取得一点成绩时定会含笑九泉的。
阅读范文,并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讨论文章是否符合刚才的写作要求。
思考:假如我写这篇文章,我会怎么写?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与之比较异同。并摘抄精彩语句或段落。
1、回顾上学以来的经历,写一件你最动情的'事。
2、想一想,在家中,哪些事你最熟悉?写出来,500字左右。明确写作要求,思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