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的步骤和进度应该合理规划,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想了解实施方案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吗?以下是一些范例文档,供您参考学习。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一
如何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供大家阅读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苏坑镇嵩山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永春北部,是苏坑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德化,泉三高速德化连接线、泉德公路贯穿全境,全村人口4576人,耕地2100亩,山地3700亩,20xx年工农业总产值55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4元,村集体收入26.4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着力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苏坑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4x平方米,附属建筑45座1700平方米,征地35亩,新建房屋100套,计划投入60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80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1.6公里,新建道路500米,计划投入75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500米,计划投入40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四旁四地”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罗汉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5000株,建设篮球场,内设健身器材1套,计划投入45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1部,推车2部,专职保洁人员3人,新建垃圾池15个,河床清淤3公里,计划投入15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18盏,电力型路灯300盏,计划投入10万元。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主席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县委“抢抓两大平原战略机遇,推进全县农业现代化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合涉农资金先行先试加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围绕规划科学居态美、生产发展致富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和谐良好的农村居态、生态和业态,努力建设一批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具有我县生态人文特色的美丽乡村.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美丽乡村的总体布局要求,本着“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从今年开始,选择那些村班子能力强、村屯基础好、群众热情高的中心村进行重点规划建设.每年建设试点村10—15个,用3-5年时间建设一批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具有桦川特色的美丽乡村.
1、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始终把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放在首位,尊重群众意愿,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通过“一事一议”筹工筹劳等方式,充分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快建设美好家园.真正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依靠农民、成果农民共享.
2、坚持统筹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与推进城镇化紧密结合,统筹谋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先规划,后实施的要求,避免盲目性.重点支持乡镇所在地村和区域中心村的建设,使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一体化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各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历史文化等实际,依据发展条件,尊重发展规律,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传承,建设个性鲜明的新农村.
4、坚持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作用,宣传动员学生、共青团、妇联、企业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带动社会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形成财政引领、金融支持、市场拉动、政策驱动、群众踊跃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眼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以发展的眼光动态考虑农村人口转移等因素的影响,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实施水、电、路和文化活动场所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较大程度地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今年新规划的试点村建设内容:一是“宣传到位、规划到位”.乡村两级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同时做好村建设规划;二是村内路取直拆迁.根据村建设规划动员村民对影响道路、绿化建设的房屋、围墙、厕所等违规建筑物进行拆迁;三是村内硬化路、边沟排水项目建设.规划村内路和边沟硬化率达到100%,其中村内主街宽度原则上不低于4米,巷道宽度原则上不低于3米.根据村实际情况铺设人行道板砖;四是村内亮化项目建设.村内主要道路安装路灯,提高村内亮化率;五是村内绿化项目建设.结合村实际情况对主街、辅街以及文化休闲广场进行绿化美化,乔、灌、花、草相结合;六是休闲广场项目建设.根据村实际情况进行选址建设,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七是村“三场”建设.必须建立垃圾填埋场、粪肥堆放场和柴草堆放场,柴草垛出村率要达到100%,有条件的村要选择合适地点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原则上要出村发展,有效解决人畜混居问题;八是村环境管护机制建设.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环境管护机制、村规民约,强化日常保洁,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其他行政村也要做到不等不靠,“量力而行”地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农村环境建设.
2、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村屯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落实相应人员、制度、职责、经费,以制度建设保障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继续抓好环境卫生整治,达到干净、整洁、绿化.彻底整治“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和畜禽乱放).继续抓好农村“三场”建设.各村必须设立专门的垃圾填埋场、粪肥堆放场和柴草堆放场,粪土、柴草垛要全部出村放置.各村要根据实际条件,投入一定的环境整治经费并配备适当数量的专兼职清扫保洁人员,购置清扫保洁车辆及工具,实现一村一保洁队.实现沿街住户门前“三包”,引导农户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继续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建设.各村要按要求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以“门前三包”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同时成立由村老党员、老村干部、有威望的村民代表组成的环境卫生义务监督组织,采取包街道、包户等方式,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加强农村法制和制度建设,增强农民依法、依制度办事、行使权利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村风评议,积极倡导健康、卫生、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促使农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行为意识不断加强.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乡村为主、财政奖投、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农民运作”的原则进行,县财政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购进各种建设物资.少投钱多建设,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乡村两级积极性,县委、县政府每年整合涉农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投,并带动农民出工出劳、乡村两级资金物资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县直各相关部门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对上争取资金力度,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县处级领导要深入包扶乡镇试点村解决实际施工遇到的各种困难.各包扶部门也要结合本部门实际,积极支持所包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能出资的出资,能出力的出力.同时,要发动社会力量,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1、制定方案(x4年8月27日-10月31日).由县农业局、新农村办深入乡镇、村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研,结合x4年农村环境整治成果,组织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征求意见会,各乡镇召开动员会,深入村屯动员,形成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全方位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前期宣传动员,最后形成《桦川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动员申报(x4年11月1日-12月31日).各乡镇组织所属村屯开展申报工作,每个乡镇初选2-3个行政村,各申报村应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建立长期保洁机制,出工出劳承诺,按规划拆迁承诺.根据各村申报条件,规划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村,相关部门协调试点村做好各村规划和预算,各乡镇分别拿出本乡镇试点村具体实施方案,经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后准备实施.
3、施工准备(x5年1月1日-5月31日).县财政局根据各乡镇、交通局、林业局、住建局、规划局、水务局、畜牧局等相关部门规划设计,对试点村总体预算进行招标采购,乡村组织人员根据规划情况进行拆迁、料场选址、设备租赁、施工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各乡镇进行违章占道拆除等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组织施工(x5年6月1日-8月31日).规划进行建设的项目村建设工作,在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各相关业务部门加强对试点村工作的检查指导,交流试点经验情况,监督工程质量,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检查评比验收(x5年8月31日-9月20日).各试点村建设工作进行中和结束后,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日常检查考核的基础上,组织两次对试点乡镇村进行拉练评比检查,并对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长效机制,巩固阶段性成果.
1、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及相关副县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县委、县政府定期、不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听取和研究美丽乡村建设进度情况.县委宣传部、县新农村办牵头,成员单位由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局、县公安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畜牧局、县交通局、县建设局、县规划局、县文广新局、县教育体育局、县环保局、县经管局、县扶贫办、团县委、县妇联、县城管大队、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等部门组成,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积极做好计划安排、督查指导、协调服务、考核验收等工作.
县农业局、县新农村办负责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及各乡镇、试点村,全程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负责全县各乡镇、村屯的卫生管理制度建设和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各种数据的统计和综合汇总工作.
县发改局负责制定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向上资金争取.
县财政局负责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以及建设物资的集中招标采购.
县公安局负责指导各乡镇派出所有效违规建筑、拆迁及建设施工等安全保障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试点村的村内道路、边沟及村内硬化工程的测算、指导及建设过程中的全程质量跟踪监督.
县住建局负责试点村村内路及边沟的质量监督和验收.
县规划局负责对试点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逐村制定实施项目方案.
县林业局负责村屯绿化的设计和指导及苗木的采购和供应.
县畜牧局负责对养殖大户确定统计,建设化粪池对畜禽粪便进行有效处理,包括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作.
县水务局负责各试点村及养殖小区的自来水井等配套设施建设.
县环保局负责环境保护项目向上争取及农村水源污染监测和环境保护工作.
县文广新局负责文化设施项目对上争取及美丽乡村建设前期电视宣传和工作中好典型、好经验的宣传报道及反面典型的曝光.
县教育体育局负责体育运动设施方面对上争取及全县各中小学校及全体师生及家长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和督促检查工作.
县经管局负责“一事一议”项目对上争取及村务公开.
县扶贫办负责项目对上争取及扶贫开发工作.
团县委负责组织全县农村广大团员青年为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思想宣传和献计出力.
县妇联负责组织全县乡村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同志宣传、发动、参与好美丽乡村建设.
县城管大队负责协助乡镇政府完成各村屯违建和路障清理工作.
2、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是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主体,负责选定建设重点项目,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来,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明确具体负责的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入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要切实组织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两委会议等做出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在开展工作之前,各村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做好宣传,使之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行动,特别是要做好筹资筹劳等必要的前期基础工作.县包乡领导和各联建部门要经常深入所包乡镇和试点村帮助研究制定建设规划、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联建村做实质性帮助.
3、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要切实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形成声势.县新闻中心和县文广新局要创新宣传载体,积极宣传造势,凝聚县内各方力量支持创建、参与创建,尤其是要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参与院外硬化、绿化、宅间硬化、庭院绿化等以农民投入为主的项目建设.要积极提炼总结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和典型经验,采用专题报道、领导访谈、相关会议介绍等方式,加大对外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知名度.
4、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各项建设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工作督查检查制度,实行不定期督查、每月一检查、年中一拉练、全年一汇总,全面准确评价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对在试点村建设中任务时限、工程质量完成好的部门、乡镇、村屯、个人由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二
__村位于__乡西北方向,平均海拔731米,为__乡场镇所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326户,人口1220人。全村耕地面积691亩,林地面积15004亩。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务工为主;产业发展以种植纸浆竹、三木药材、有机茶叶、玉米为主;交通要道主要以大老路为主,贯穿__村1、2、4、5、7组。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和“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要求,以特色产业发展和设施完善提升为抓手,以助农增收和人居环境改善为目标,坚持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将灾后重建、旧村落改造、产业发展、连片整治有机结合,全面统筹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加快推动完善新村产业、交通、通讯、饮水、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民主权利,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环境治理,切实改善和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坚持产村相融,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做强富民增收产业支撑,全面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稳定和谐、环境优美整洁、产业兴旺发达、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美丽新村。
(一)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约需资金:60万)。
1.__村群众活动中心前修建便桥一座,跨度15米,宽2米,预计投入12万。
2.新增和维修__二组到__村群众活动中心段的青石栏杆500米,每米计划造价400元;__村一组聚居点路面硬化、化粪池排污设施建设150米,涉及13户,预计总投入资金27万。
3.国道“351”辅道沿线进行微田园打造及房屋改造,预计投入资金21万。
(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约需资金:2万元)。
爱心图书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整合已建成的村农家书屋,室内桌椅能同时满足10人以上使用,各类实用图书不少于2000册,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报纸期刊不少于30种,预计投入资金2万。
四、项目保障措施。
1.项目责任。
县农工办:按照项目实施的要求,对项目进行指导检查监督。
__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项目实施,落实项目的推进,协助技术人员实施项目工程等工作。
__村村民委员会:负责辖区内项目实施的组织、联系,协助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2.资金管理。
全面推行建设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的公示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投入和项目的管理。严格实行资金按项目投入,切实做到立项有论证、预算,中间有检查、监督,完成后有验收、决算,保证扶贫项目、资金公正、及时地用于项目实施中。保证扶贫资金投入使用公正、透明。
3.组织保障。
项目村上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村支书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专抓项目的建设。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三
为了达到“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四统一的目标,我局对旅游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局长亲自抓,分管副局长具体抓,各司其职,狠抓落实,做到了早部署、早行动、早安排,旅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于年初召开了旅游安全工作会,杨从疆局长对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要求在对我市景区(点)、宾馆、饭店、旅行社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对缆车、索道、游船等旅游设施设备随时进行全面检查整修,对旅行社租用车辆要全面检查,确保旅客出行安全。
(一)认真总结、不断完善。
“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也就没有效益”我局对全市的旅游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根据国家、省、成双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局多次牵头组织交通、民宗、卫生、技监、防疫、公安、园林、消防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旅游安全检查组对全市各旅游景区(点)、宾馆(饭店)、旅行社、道路、客运车站、林区旅游安全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检查。针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进行了跟踪检查。加大对各宾馆饭店、旅行社和门市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使存在的安全隐患得到了即时、有效的整改。
(二)强化学习、不断提高。
为了让旅游企事业单位能正常安全生产、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组织各涉旅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市安监委员会举办的安全培训班,并要求宾馆内部进行在岗培训,使旅游行业特种人员在安全生产上得到了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有力的保证了我市旅游安全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加强宣传、认真贯彻。
《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生产方面的法律,为了更好的贯彻实施,自《安全生产法》颁布以来,我局加强了《安全生产法》的宣传。按照我市安监办集中宣传的要求,我局在幸福路设立了《安全生产法》宣传点,并利用广播和传单形式向市民认真宣传《安全生产法》。同时,还向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发放了《安全生产法》宣传单。每周一我局还专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为旅游业的安全生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xx年旅游安全工作在旅游企业的高度重视下,按照各自职能,明确了责任,确保了我市旅游安全,实现了“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四统一的目标。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四
根据省、市美丽乡村建设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目标,从20__年起分级分步推进中心村建设,到20__年,实现村庄布点规划保留的全市中心村建设全覆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丽家园,到20__年底80%以上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其中60%达到省级中心村要求,40%达到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要求)。20__年起,对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村,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打造成3a至4a景区。
二、工作任务。
从20__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采取分级分类分步建设的办法,对我市103个中心村,分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按不同内容和标准建设,到20__年底实现四级中心村建设全覆盖,到20__年对未达标的中心村进行提升,力争80%以上中心村达到建设要求。
1.省级中心村31个。-20__年已建成18个,结合乡村旅游进行建设,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建设。20__年建设6个,20__年建设7个。
2.市级中心村19个。20__年建设6个,20__年建设6个,20__年建设7个。
3.县级中心村25个。20__年建设7个,20__年建设9个,20__年建设9个。
4.乡级中心村27个。20__年建设8个,20__年建设9个,20__年建设11个。
三、建设内容和标准。
1.省级中心村。严格按省定内容和标准进行建设。
2.市级中心村。按照低于省级中心村标准进行建设。
3.县级中心村。重点对村庄进行“三清四改五化一推”(“三清”:清垃圾、清河道、清沟渠;“四改”:改水、改厕、改路、改圈;“五化”: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一推”:推广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具体内容和标准见附件1)。
4.乡级中心村。重点进行村庄整治、庭院整治、环境整治、卫生整治。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三年全覆盖工作领导组,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负责三年全覆盖工作,确保三年完成各级各类中心村建设任务。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根据三年全覆盖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内容,确保按年度完成建设任务。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要构建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各乡镇、街道要抓好组织协调、资金整合和督查指导,推动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2.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级中心村旅游发展型按250万元/村,社区功能型按200万元/村进行奖补,市、县、乡级中心村分别按30万元、20万元、10万元标准进行奖补。在财政预算安排时,市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按照5%以上的比例增长。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度,引导民营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规模化效益。
3.加大项目整合。建立涉农项目整合县级“一把手”负责制,编制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总体规划,完善协调机制,规范整合程序,确保涉农项目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各级中心村建设。乡镇和村在自身财力许可范围内,增加投入,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其投工投劳,开展力所能及的筹资工作。重点整合旅游资源,逐步做到美丽乡村建设向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转变,在美丽乡村建设产出上做文章。文旅部门要加强指导,特别要加强家庭农场、农家乐、公厕、停车坪等建设的指导,按照旅游标准进行建设。
4.完善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市级领导联系乡镇和市直单位帮扶美丽乡村建设制度,市领导每年必须到联系乡镇和中心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指导等活动;市直单位必须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中层干部具体负责包村工作,重点加大对联系中心村建设的帮扶力度,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对联系村实施有效帮扶。
5.强化考核指导。20__年、20__年省级中心村分为旅游发展型和社区功能型两大类,旅游发展型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年度实施,重点突出旅游发展元素和文化元素,突出亮点,在特色上做文章;社区功能型重点在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上做文章,投入上要控制,无需大拆大建,关键在村庄整治和环境治理。同时将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三年全覆盖完成情况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完善现有的中心村考核体系,改进指标设置、考核方式方法,形成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
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500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2、积极实施“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年度任务,鼓励高层平面式安置,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民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水平,集中居住农户达到100户以上。二是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3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农户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鼓励村级组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四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泵站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河清淤等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二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加强农村社会和谐化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经验,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面要占全村的70%以上,其中垃圾收集要全域覆盖。二是推进连线成片整治,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林网、管网、垃圾收集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一体化建设规划,分步开展沿路、沿河、沿库区、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结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协助开展村庄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加大农村景观林行动的力度,村庄绿化率平均值达到20%以上。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落实工作措施,通报工作情况。要在项目安排、财力分配、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党政领导重点联系、综合部门统筹协调、主管部门具体指导的整体推进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积极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乡财政逐年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二是建立“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建设机制。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我乡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以“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要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向重点村、重点镇乡、示范带集中投入,逐步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进,亮点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三是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广大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工作关键点和难点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整体合力。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发展共建共享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流通到旅游服务等多环节全覆盖的网络管理体系,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4、加强监督考核。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年终由领导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建设美丽乡村论文3000。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六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缓解乡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创新。为了全面推进我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按照《武功县20xx—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环境整治打基础、文化建设树灵魂、产业发展强支撑、平安建设做保障、整镇推进惠民生”的工作思路,以“十联百包千帮”和“精准扶贫”为平台,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镇域经济富强、群众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的“两富两美”新小村,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强化镇域统筹理念,充分考虑不同村域的自然条件、原有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俗文化差异、差别性制定各村建设规划和目标任务,注重与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充分衔接,体现地域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乡村风情。
(二)强化主体,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坚持一事一议制度,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保护农民利益,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分类指导,量力而行,不强迫命令,不大拆大建,有条件上档次、没条件抓整洁,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处,确保各村建设不举债、建设质量不打折。
(三)基础先行,保护生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项目资源,实施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等“乡村六化”建设,从根本上夯实设施建设这个基础。
(四)整合资源,合力共建。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等交换和有序流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城镇发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政府引导、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方位支持的整体工作氛围。
(五)典型示范,整镇推进。坚持镇抓统筹指导、村(社区)实施的工作机制,以打造省级试点镇小村镇“精品示范村”为引领,典型示范,其余各村(社区)有序开展,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村,带动全镇“美丽乡村”建设。
三、工作目标。
按照“村庄园林化、沿线景观化、农村现代化”的思路和“一心两城三园四镇46个社区”的总体布局,选准突破口、找到发力点,创造新经验、打造新模式。在全力打造全省试点镇小村镇的同时,重点围绕普小路、西宝中线、罗韩路和县环南路、镇驻地集中财力,每年重点创建2个精品示范村,2个先进村,120户卫生文明户。到20xx年,建成精品示范村2个,建成先进村4个,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村容村貌整洁。到20xx年,建制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实现规范化处置,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农业废弃物能够回收利用,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基本形成,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二)生态环境良好。到20xx年,精品村和先进村给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三)生活文明幸福。到20xx年,完成现有的农村存量危房和新增农村危房的改造,农村子女上学、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实现所有村庄水、电、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让农民住上安全房、喝上干净水、用上清洁能源、走上平坦路、养成好习惯,农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得到全面提升。
(四)社会平安和谐。农村基层组织健全有力,基层基础和社会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农村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秩序持续好转,农民安居乐业、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基本形成。
(五)产业结构优化。按照全县“151555-6521”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扩果、强畜、增菜、优粮、壮大手工布艺,突出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快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建设标准。
坚持把乡村当景区打造,把公路沿线当美丽长廊打造,全面实施“六化”工程,形成村有景点、路有景观、街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一)净化。以建设优美环境为目标,开展以拆除门前厕所和修建农村排水设施为突破口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动卫生面貌实现根本性转变。以村口、路口、农户门口、村巷街道、公路干道“三口两道”为重点,积极清理农村“六乱四堆”、白色污染物等,实现农户庭院净、村巷道路净、村容村貌净、镇村公路净。
(二)硬化。以完善设施为目标,对集镇街道、村庄巷道、生产道路、人行道等采取铺设草坪砖、地面花砖等方式实施硬化。农村路边、村边、住户门口的土埝、土墙,用砖墙围挡或更换,做到居住区、公共场所的全面硬化。
(三)绿化。以创建“全省绿化模范县”为目标,充分利用“两横两纵一驻地”沿线丰富的农业资源、区域特色等有利条件,宜绿则绿,能绿就绿,见缝插绿。精心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绿化示范点,形成各具特色的绿化带和景观示范带,实现“一路一景观、一村一景点”的绿化布局。
(四)美化。以提升品位为目标,对乡村重点部位、标志性建筑,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精品建设,使其各具特色、和谐美观。对沿街、沿路住户外墙及民居土墙进行规划性改造,使其立面干净整洁、色彩协调、美观大方。同时规整门店牌匾,统一规格风格。
(五)亮化。以突出特色为目标,对集镇街道、村庄巷道、公路沿线村庄、企业门户、沿线两侧主要节点进行亮化建设,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亮化格局。
(六)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建设文化墙、绘制墙体字画等,大力宣传党的政策、道德规范、科技知识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建设文化广场,配备健身设施,积极组织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五、重点任务。
(一)科学编制镇村建设规划,实施“宜居乡村”提升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要求,合理村庄布局,科学编制规划,规范乡村建设。
1.优化布局。按照省市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和建设规划、武功县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和“一心两城三园四镇46个社区”的总体布局要求,坚持把镇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制定全镇改造提升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新型农村社区(村庄)建设规划,把小村镇建成“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良好的美丽乡村试点镇。
2.突出重点。建设规划注重保留村庄文化传承和原始风貌,重点突出村庄的发展定位、人口和用地规模、产业发展类型、内外交通体系、用地功能布局、土地使用强度控制、旧村改造、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村容村貌、危房改造、防治灾害、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保护等方面内容。根据《武功县撤村并村方案》,按照就近、便于行政管理、方便群众办事原则,对全县1500人以下行政村进行撤并。
3.做美乡村。按照“一个村庄就是一道风景”的理念,突出“一村一核、一村一韵”主题,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合,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农村民居、建筑物美化改造,提升全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和档次。
(二)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标准。继续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力度,推动全镇城乡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性转变。要以“三口”(村口、路口、农户门口)、村组街巷为重点,积极实施“六清”(清理粪堆、土堆、垃圾堆、柴堆、草堆、杂物堆),整治“四乱”(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倒乱扔、乱堆乱放),加快“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实现“三净”(村组道路净、农户庭院净、村容村貌净),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扫除、包绿化管护、包户容整洁)责任制,建立健全卫生管理机制,以每500名村民为单位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为村组足额配备保洁员,垃圾“日产日清日运”,环境干净整洁。
2.规范处理生活垃圾。按照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要求,大力推广“易变质有机还田、不可回收集中填埋、可回收资源利用、有毒污染定点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实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3.无害化处理农村污水。以镇区、新型农村社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采用厌氧+人工湿地或氧化塘处理模式,力争在全镇建设1个污水处理场,示范村建设1个污水处理站。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雨污分流、清洁生产、干湿分离”治污工程建设,形成“畜-沼-果”生态产业循环链。
4.清理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要求,对主要干道、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拆除规范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原则,坚决拆除违章、私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复垦、整治、复绿。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6.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集中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生活便利、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管理有序的新型农村社区,统筹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推进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道路硬化等工程。通过2-3年努力,村组水泥路到户、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村组广电通信网络、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形成一体化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能源网络体系,消除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
7.打造美丽乡村试点镇、示范村。按照“村庄园林化、沿线景观化、农村现代化”的思路,抓好镇村休闲广场、街道及单位庭院绿化,对主干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加快打造花园城镇;结合民俗特色,统一改造装饰镇区沿街门店、单位外观,添置亮化灯、霓虹灯等亮化设施,提升镇区形象;利用闲置场地,新建或改造提升富有特色的游园广场;对主干道路两侧建筑物进行统一风格改造装饰,提升美化效果。开展魅力乡镇、美丽村庄(组)、最美庭院创建评选活动,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先进村。
(三)加快产业发展,实施“绿色产业”提升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高效化工程,大力发展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大蒜改良、粮食增产、种植发展、畜牧养殖并举、设施大棚扩面”,为全镇现代农业发展基调,在大蒜改良上,每年改良大蒜7000亩,三年内全镇大蒜全部改良;在粮食增产上,每年发展“千斤田”300亩;在种植发展上,每年新增苗木花卉100亩,大田蔬菜100亩,果树80亩;在畜牧养殖并举上,每年肉牛存栏300头、奶牛存栏200头、肉羊存栏300头,发展养殖场3个;在设施大棚扩面上,力争到20xx年底,全镇日光设施大棚达到80个,建成农业产业化示范园3个,家庭农场12家,农业养殖基地2个,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个。
2.全力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业。深度挖掘小村镇“观音寺”的佛教文化和“烧香台”的道教文化,利用渭河长廊观光带、田园风光、乡村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特色化休闲创意农业发展,使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形成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综合体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
3.规范建设乡村生态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及沿镇河流流域。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关停污染小企业,引导镇域内发展前景好、环境污染少的乡镇企业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规范乡村生态工业。
4.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加快推进农村淘宝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农村智慧小店,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上线”的双向流通。形成镇有分部、村有网店的电商销售新格局。
(四)培育文明生活方式,实施“精神文化”提升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要求,以提高农民精神文明素养、培育农村生活文明风尚为目标,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农村文化体系。
1.打造特色文化村庄。落实各级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做到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精神文化的重要基地。
2.培育文明生活方式。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孝文化。引导农民追求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农民自觉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爱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视野范围内的坟墓进行整治,全面杜绝乱埋乱葬现象,恢复生态景观。
3.促进乡村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武功”、“平安村”建设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统筹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大力开展“六五”普法宣传工作,开展农民学法用法活动,帮助农民知法懂法,提高依法维权意识,依法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倡导义行善举,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4.引导农民素质提升。采取文化墙、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科技知识宣传,深入推进广大农民公民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家园、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环保意识、公德意识、仁爱意识、法制意识,以县电视台、政府信息网等媒体为宣传平台,宣传全镇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和各类道德模范,增加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发展活力。
5.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全镇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结合新一轮“两委”换届,选好用好管好村“两委”带头人,健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全面落实村务公开。加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组织保证。
6.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大力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红凤工程”、“贫困母亲援助”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的浓厚氛围,建立城乡全覆盖的公共保障体系。全镇所有行政村制定并落实规范“一事一议”制度,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制定方案阶段(20xx年5月1日至8月31日)。主要任务是,对照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意见,重点抓好相关规划编制、资金统筹安排协调、组织保障、创建方案的制定出台等,为创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攻坚破难,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6月30日)。主要任务是出台相关政策、规划,落实资金、组织保障,根据县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立足镇域优势,围绕宜游宜居生态乡镇目标,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第三阶段:巩固成果,提升品位阶段(20xx年7月1日—20xx年12月31日)。总结、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整镇推进成果,实现“村庄园林化、沿线景观化、农村现代化”,建设最佳宜居生态乡镇,着力打造小村“美丽乡村”建设。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镇纪委书记、副镇长为副组长,各村主要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业办,统筹负责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镇推进工作。各村(社区)也要成立相关组织机构,负责“美丽乡村”示范村、先进村建设的协调沟通、组织实施工作,切实做到责任层层明确,工作层层落实。
(二)强化宣传动员。“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必须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方面,加强对群众的教育,把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全面公开,以取得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镇党委、政府积极联系县电视台、信息办等宣传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和成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人人参与、家家受益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更生动地感受建设所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三)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县级领导包联、部门帮扶、镇村主抓、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落实“县级领导包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街道包户”责任,切实做到“人人有责任、户户齐参与、环境大提升”。加强配合协作相关部门,捆绑落实建设计划,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房改造、中心村培育、村庄整治、异地搬迁、农民饮用水工程、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一事一议等各种涉农项目有机结合,并将相关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到美丽乡村示范村,发挥项目叠加效应。
(四)拓宽资金渠道。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前期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整合环境整治、扶贫开发、危房改造、现代农业等项目资金,灵活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政策,从项目争取、用地管理、科技支撑、设施运行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通过村企结对、部门包村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拓宽资金渠道。同时,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建设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最终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
(五)明确任务分工。美丽乡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各村(社区)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改革创新,加强衔接协调,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主动工作,使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各村(社区)作为实施主体,要成立工作机构,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抓,组织制定。
细化任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梯次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六)加强示范引领。小村镇作为省级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镇之一,要按照试点镇要求和县实施方案要求,结合镇区特色,先行规划,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集中资源和力量重点打造,确保形成一批精品和样板工程,示范引领美丽乡村整镇推进。
(七)强化督查考核。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办公室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建设标准,严格进行检查督促,定期通报各村工作进展情况,镇党委、政府将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村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为加快推进山东头村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20xx年即墨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村庄实际,在度假区党工委、管委、社区党委的指导下,20xx年力争将山东头村建设为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达标村,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即墨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要求,在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按照有“一个总体建设规划,一个特色产业,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一个和谐文明的村风,一套民主的管理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规划、特色街巷硬化、整体环境美化、景观式绿化、污水管网治理、社区中心、休闲广场及旅游导视系统等建设,并融合海洋渔业、旅游、节庆、山海文化等元素,拉长村庄发展产业链,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将山东头村建设为环境优美、管理规范、乡风文明、民生幸福、渔乡特色浓郁的滨海新渔村,成为青岛滨海海洋特色发展带中融山海特色的滨海旅游特色村。
二、实施步骤及责任分工。
根据《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和《即墨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村庄实际,制定实施步骤如下:
(一)宣传动员及征求意见阶段(4月15日-4月30日)。
村庄根据管区指导意见要大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会议、广播、宣传栏及走街入户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精品示范村建设的意义,要努力做到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充分发挥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街巷长、社会乡贤的作用,面向社会各界征求美丽乡村建设意见、建议,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动员村庄上下共同参与、全力支持精品示范村的规划建设,营造全民共建美丽乡村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规划编制阶段(5月1日-7月31日)。
组织聘请有资质的高水平规划设计公司,结合《即墨田横镇总体规划》《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战略规划》《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田横岛、月滩版块整体规划,精心编制山东头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提升专项设计,4月上旬进行第一轮规划汇报,7月份出具最终规划成果。
1.清理工作平台。根据山东头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需要,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任务,结合违法建设治理,全面完成拟使用地块的土地流转和地上物清理,为美丽乡村建设腾出建设、发展空间。5月份完成土地流转和地上物清理。
2.实施街巷硬化和卫生改厕。完成村内5万平米背街小巷和道路硬化,对全村范围内简易茅厕实施卫生改厕,5月份开工建设,11月份完工。
3.实施自来水改造和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争取市水利局等支持,筹资完成全村自来水改造;对接青岛银河首创公司制定污水处理方案,争取上级资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4月份开工自来水改造,7月底完工,年内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4.建设海鲜交易市场。争取上级支持,采取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在山东头村东临近跨海大桥区域,建设一座海鲜交易市场,切实解决群众渔业生产、水产品交易及交通出行问题,提升田横岛旅游度假区旅游形象和田横海鲜品牌影响力。6月份启动交易市场规划建设。
5.完善旅游配套等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村庄土地利用现状,争取各级支持,筹资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山东头主题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等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全村旅游导视系统,全面创建旅游特色村。4月完成规划设计,11月份完工。
6.实施村庄形象提升工程。结合山东头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实施村庄绿化、外立面打造、五线下地、牌坊、节点工程打造、河道改造等工程。4月陆续开工建设,11月份完工。
(四)考核验收阶段(10月1日-20xx年1月31日)。
项目竣工后,实行村庄初验、区级复验、市级终验的模式对建设成果进行逐级把关、梯次验收。具体由村庄组织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小组和社区党委及和施工单位初验,初验合格后,村庄及时上报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组织联合验收组统一验收,验收结果整理归档。最后由区指挥部上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指挥部,由市级相关部门组织最终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统筹协调、合力推进。成立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两委干部、部分党员、村民代表、街巷长、社会乡贤共同参与的村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推进和组织实施。
(二)加强督查,全程纪实。在区、村两级美丽乡村工作监督小组的全程监督下,安排专人负责将施工前、施工中、完工后的文字、影像资料进行详实记录、存档、备案。
(三)规范管理、防控风险。强化风险防控,突出防控重点,健全责任机制,严格招投标管理和工程项目结算审计程序,选优配强施工队伍,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坚决杜绝“人情工程”,着力打造“廉洁工程”。村庄推选成立由党员、群众代表、街巷长、社会乡贤等人员组成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监督小组,全面推进群众参与建设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四)长效监管、高效运转。建立村庄公共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落实相应人员、制度、职责、经费,确保卫生保洁、绿化、照明和其它公共设施有人管护、正常运行;完善环卫保洁和村庄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两大工作机制,提高专业化管护水平。
(五)全民动员、和谐共建。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充分利用广播、标语、专栏、会议等形式开展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做好村民宣传动员工作,进一步统一干部思想,召开好村庄党员、村民代表会,充分调动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营造凝聚人心、工作合力,社会关心、群众支持的良好氛围。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七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德保建设,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洁美乡村,倡导珍爱自然保护自然,培育文明行为,形成争创文明先进长效机制的“新风工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的“作风工程”。活动总体要求达到以下4个目标: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通过活动使农民致富增收能力大幅增强,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集中整治,形成长效;集成政策,集合资源,集中力量分阶段推进活动开展;干部引导,农民主体;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全面覆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社会共建。
(一)负责的区域为本单位清洁责任区和隆桑镇示下村示洪屯。对负责区域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坐态建设水平,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开展示范村建设。活动日当天本局负责派车一辆。清洁家园。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
(二)清洁水源。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下水道,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做好示范村建设。
(三)清洁田园。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每月6日为统一活动日(遇法定节假日延期推迟至下一个工作日)。活动时间为20xx年4月至20xx年12月。其中,20xx年4月至6月为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6月至20xx年3月为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3月至10月为巩固提升阶段,20xx年10月至12月为验收总结阶段。总的要求是,要边发动,边行动,迅速形成声势,建立长效机制。
(一)宣传发动阶段。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大宣讲、大走访、 大调研活动,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干部座谈会和走访慰问老党员、老村干、困难群众等方式,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清洁乡村的意义与内容,深入调研,了解民情,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基础上,集思广益制定“三清洁”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全面推进阶较。明确活动范围、任务、时间和标准。 广泛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形成上下互动、社会共建、人人动手、全民行动的声势氛围。集中各种资源、项目、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成干部引导、农民主体、项目带动、统筹推进的活动格局。
(三)巩固提升阶段。继续实施工期较长、尚未完成的整治项目。适时对活动实施的项目和内容进行“回头看”,进一步整改活动存在的问题,巩固活动成果,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巩固提升整治成效。
(四)验收总结阶段。由自治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组织验收考评组,对全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验收考评,总结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验收考评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评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活动开展好、成绩显著的,给予奖励表彰;对活动开展不力、验收不达标的,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一)活动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 “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二)严明工作纪律 党员干部到基层工作,要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要求,严守工作纪律,严把工作标准,不准向基层提不合理要求,不准加重群众负担和基层债务,不准搞层层陪同。工作队(组)员在基层工作期间,要与原单位工作脱钩,集中精力指导推动活动开展。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八
为提升我县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实施好甘肃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建设美丽乡村是我县今后新农村建设总方向和推进工作的主要抓手,是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美宁县的重大举措。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宁和天下、县美如画”为主题,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特色、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全面实施“绿色覆盖”、“村庄净洁”、“基础配套”、“产业支撑”、“文明提升”五项行动,努力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六化示范镇(乡)”和“六好示范村”,培育一批素质高、生活好的“六美示范户”,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打好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按照“一线两园四区”总体布局和建设要求,全力打造村点出彩、沿线美丽、产业精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家园。到xxx9年底,建成可看可学可借鉴的18个示范镇(乡)和150个示范村,完成3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和107个行政村创建任务,力争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生态环境:环境卫生得到全面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43%,绿化率达到50%。基础设施:建成居民小区100个,完成农房改造2万户,“易地扶贫搬迁”6000户;村道实现与县乡主干道通达联网,硬化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9%以上,饮水安全达标率100%;农村“低电压”、“卡脖子”及村组三相动力用电得到彻底解决;通讯、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经济发展:农业结构优化,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显著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在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在16%以上。和谐社会: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社会管理民主,村规民约遵行到位;农村治安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和其他x体性事件发生;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三、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梯度推进。在空间布局上,根据村庄区位、人口、产业、生态、历史、文化等不同条件,因村制宜地确定创建重点,力争各个村庄形成“一村一品”的独特魅力。在工作步骤上,设置示范村、创建村、整治村三层次培育体系,创建村为第二年示范村创建打好基础,整治村为第二年创建村创建打好基础,分层次逐年推进。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示范村(城中村、镇中村、园中村及公路沿线等村庄)在坚持科学规划的前提下,着力推进旧村改造,突出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等特点;创建村突出要素集约、基础完善、群众生产生活便捷等特点;整治村突出规划科学合理、环境舒适优美等特点。
3、项目推动、重点突破。在“一线两园四区”重点区块合理设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实施,努力打造一批独具魅力的精品区块,形成“点上有特色、面上成规模、整体大变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4、以民为本、幸福优先。始终把和谐幸福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四、建设标准。
1、示范乡镇。以“六化”为建设标准。(1)规划布局特色化。统筹乡镇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科学规划小城镇布局和辖区内村庄规划,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具有鲜明独特的地域特色。(2)设施功能齐全化。按照“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的要求,深入推进乡镇水、电、路、居住小区、商业区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较好地解决小城镇“功能兴镇”和提高承载能力的问题。(3)产业开发规模化。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工业园区的产品群,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做强做精优势产业,形成“一乡一业”和核心品牌。建办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市场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协会。以特色产业、特色旅游、特色文化、特色风情为主发展特色商贸,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4)环境建设生态化。镇(乡)区实现净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工业和周边农村农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绿化布局安排科学,建成特色镇口和进镇景观大道,建立并有序运行环卫市场运作体系。(5)社会服务便民化。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规范,有效提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水平,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城镇化。(6)人居聚集社区化。建成2个以上重点居民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健全,物业管理规范。
2、示范村庄。以“六好”为建设标准。(1)经济发展思路好。挖掘村庄特色产业、人文特色资源禀赋,形成合理科学的“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发展思路。(2)集体经济收入好。依托土地流转和专业合作组织有效推进农业“三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集体经济收入年均不低于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和增幅高于全县平均值的20%以上。(3)村容村貌环境好。积极开展“三清四改六化八有”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绿化率达到5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村级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70%,村级保洁制度落实到位。建成50户以上的农宅点,自来水入户率100%,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有效维护和管理。(4)崇尚文明村风好。村级文化活动设施齐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有序。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建成1个以上公益性公墓区。积极开展文明村、民主法治村、平安和谐村等创建活动,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0%以上。(5)班子工作业绩好。打造服务型农村基层组织,建成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具备一支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协作、运转良好、整体素质强的干部队伍,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6)民主管理机制好。民主管理机制健全规范,落实“两议一监督”议事制度,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普遍率达到90%以上。
3、示范农户。以“六美”为创建标准。(1)诚信守法心灵美。积极接受普法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参加文明信用户和文明道德户评比活动,无不良贷款和欠息记录,无集体越级上访、x体性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发生。(2)热心公益行为美。家庭成员热爱集体、行为文明、爱护公共财产、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不侵占集体土地,不损害他人财产。(3)邻里友善和谐美。正确处理家庭和邻里关系,做到“家庭和睦、感情融洽,邻里团结、和谐友爱”。(4)勤劳致富生活美。积极参加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创业增收本领明显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持续增长,生活品质明显提升。(5)庭院整洁环境美。主动参与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保洁,自觉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包整洁、包绿化)责任,居内室外整洁美观,房前屋后净化、美化、绿化。(6)尊老爱幼家风美。农户尊老爱幼,尽到赡养老人和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无抚养纠纷、家庭暴力等行为发生。
五、主要任务。
(一)实施“绿色覆盖行动”
1、加强城镇绿化。制定绿地系统规划,严格规定绿化用地面积,按要求完成城镇绿化。引导干部、职工、市民和学生主动参与种草种树。鼓励农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绿化。用绿色镇口、进镇景观大道扮靓乡镇容颜。
2、推进村庄绿化。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绿化工程”,加快建立以村片林为主体,以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为补充的'村庄生态绿化体系,实现村庄绿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利用农村“四旁四地”(村旁、宅旁、墓区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撂荒地)土地资源植树,推行“见缝插绿”和“见空建景”式绿化,拓展绿化发展空间。把村庄绿化与发展林业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相结合,造植速生丰产用材林、优质高效经济林、林苗两用林等,推广林业实用技术,提高村庄绿化综合效益。深入开展“百村栽万树”活动,实现“村在林中建,路在林中通,人在林中行”。
3、倡导庭院绿化。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瓜果、花草和树木,因地培育花卉型、林木型和果树型绿色庭院,形成与村庄绿化协调统一、相互映衬的美丽景观。
(二)实施“环境净洁行动”
1、创建文明城镇。实施镇(乡)区“五化”(净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工程,开展文明城镇“五序”(镇区镇容秩序、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秩序、食品药品安全秩序)综合整治活动;探索建立环境卫生市场化运作体系,建立健全“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定时保洁清运”长效机制。
2、整治村庄环境。集中实施“三清四改”工程,清除农村乱搭乱建的建筑物、乱堆乱放的垃圾柴草、乱设乱置的广告牌;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推广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处理农村污水;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乱埋现象,拆除污染畜禽圈舍,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整治乱拉乱接的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建立“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新模式,促进村庄整体干净整洁。
3、整洁农户庭院。加强对群众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引导,积极开展“净化我家、美化我院、整洁我居”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农户主动清除庭院内外杂草垃圾、清理乱堆乱建、清洁畜圈厕所、整理清扫“三室”(厨房、客堂和卧室),保持庭院内外整洁美观,展示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和环保意识。
(三)实施“基础配套行动”
1、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城镇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和完善“一路”(镇区道路)、“两管”(集中供热管道、排污排洪管道)、“三网”(自来水供水网、垃圾收集转运网、通村路网)。公益设施重点建设和完善“一校”(普通初级中学)、“两院”(中心卫生院、综合性互助幸福院)、“三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商业中心)等设施,努力营造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
2、加强村庄基础建设。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工程,硬化村庄主干道。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善农业供水和灌溉工程体系,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逐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统筹推进村班子办公、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农资供应等服务场所建设,实现村部、卫生所、文化广场、农资店村村全覆盖。
3、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科学规划农宅布局,加快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进度,推广本村内多个小组联建模式,强化新农宅的基础配套和管理维护。实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改造农村“空心村”,改善农民住房条件。
(四)实施“产业支撑行动”
1、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按照“塬面发展苹果和旱地菜,川区发展设施瓜菜和优质苗木,全县发展养殖业,林缘、荒山、荒坡发展苗林业”产业布局,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因地借势做强苹果、草畜、瓜菜、苗木等优势主导产业,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推广果园“5+1”和“五种”幼园间作套种、养羊两个“30+1”和林下“七种”经济培育(林药、林畜、林苗、林菜、林禽、林果、林下休闲)产业发展模式。加强万亩苹果、万只羊场、万亩瓜菜、万亩苗林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扩大通达果汁厂、陇牛乳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辐射面,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2、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做精核桃、中药材、小杂粮、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加快湘乐和盘克能源林文冠果基地建设,补充增加农民收入。打造特色优势劳务品牌,推动农村劳动力常年稳定输出,实现劳务收入稳步增长。挖掘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构建以景区为龙头、景点为支撑、休闲旅游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
3、强化农民科技培训。不断完善“143”培训机制,建立健全院校和企业常联机制,常年聘请专家团队,集中培训科技特派员和农民技术骨干,轮流培训农民技术员,现场实地培训农民,着力培养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技术创新型和社会服务型的“五型”人才,逐步实现“乡(镇)有技术总负责、村有技术骨干、组有技术员、户有技术能人”的目标。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科技信息平台、农家书屋等现代中介设施,加强信息服务,满足农户需求。
4、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有序流转。推广转包、互换、出租、转让、入股等六种土地流转机制,完善流转公司中介、土地入股分红、经营主体直租、二次流转增值等四种流转模式。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强化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建立健全征地争议调处裁决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机制,强化备案审查,加强合同监管。
5、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扶持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市场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建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鼓励并扶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
(五)实施“文明提升行动”
1、促进乡风村风文明。加强农民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广泛开展争当“好媳妇、好婆婆、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和争创“星级文明户”等群众自评自议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革除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风尚;大力开展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活动,着力培育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环境;积极开展“六美”示范户评选活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落实机制。
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定期开展重点村集中整治,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健全完善参与式社会管理新机制,全面推广“十户”联防、联管、联调、联创管理模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村级事务;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健全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整合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经济合作社等农村社会力量,发挥其在村务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作用,落实“两议一监督”议事制度,深化村级民主管理;按照建管并重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和资金筹集办法,因地制宜实施统一管护、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村民自行管护等不同管理模式。
4、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普通高中布局,加快职业教育专业化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村庄通讯、电视、宽带网络配置水平;组建村级文娱队、秧歌队,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进社区责任医生临床模块培训、基层医师规范化培训、乡村全科医生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待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社会福利体系,加大五保低保、医疗、住房和教育等社会救助力度。
六、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
1、选点申报。按照方案要求,每年3月初,行政村向乡镇提出示范村、创建村和整治村申请,乡镇根据工作创建水平评选出示范村创建名单,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示范村创建申请、本年度的创建工作计划和示范镇(乡)申请,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乡镇、村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报县领导小组审查确定示范镇(乡)和示范村。各乡镇对照创建标准,计划建设创建村和整治村。示范户由乡镇创建,每年每个示范村连线创建20户示范户。
2、动员部署。召开专题会议,回顾总结上年工作,安排部署当年任务,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二)试点推行阶段(xxx4年—xxx6年)。
xxx4年:创建4个示范乡镇、30个示范村(包括2个省级示范村湘乐镇樊湾村、焦村镇任村和28个县级示范村)和600户示范户。重点打造北川一线美丽乡村示范带,综合提升西区一线和南区一线两个美丽示范带。
xxx5年:创建3个示范乡镇、20个示范村、30个创建村、50个整治村,400户示范户。
xxx6年:创建3个示范乡镇、20个示范村、50个创建村、50个整治村,400户示范户。
(三)全面推进阶段(xxx7年—xxx8年)。
xxx7年:创建4个示范乡镇、40个示范村、50个创建村、77个整治村,800户示范户。
xxx8年:创建4个示范乡镇、40个示范村、77个创建村,800户示范户。
(四)总结提质阶段(每年年终/xxx9年)。
1、年度小结。每年末,开展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工作考评,评选奖励先进。回顾当年美丽乡村建设,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根据上年工作情况,研究制定下年建设计划。实行滚动管理,结合年终考评情况,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县级示范点争取申报为市级示范点、创建村争取申报为县级示范点、整治村争取申报为创建村;对没有完成年度项目实施任务的,实行末位淘汰,由市级示范点降为县级试范点、县级示范点不合格的予以淘汰,另行选择其他村替补。
2、整体总结(xxx9年)。全面回顾五年建设经验做法,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总程考核,评选奖励先进,申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研究制定今后五年建设计划,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创建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建设水平,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质量。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农村工作部,负责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力量,落实责任,加快推进。
2、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建立稳定投入增长机制,设立美丽乡村专项基金,xxx4年筹措安排1000万元,以后逐年年增加1000万,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奖励补助。在实施好中央、省、市的扶持项目的基础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以示范乡镇和示范村为平台,最大限度整合危房改造、以工代赈、小城镇建设、农村改厕、土地整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造林绿化等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积极引导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3、编制建设规划。县域建设规划要立足县域一体全覆盖和“十三五”规划,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等各类专项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乡镇建设规划要按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和吸纳人口潜力,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机衔接县域规划,进行编制修订。村庄建设规划要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突出亮点、彰显特色、精打细算、打造精品”要求,做好完善提升,明确行政村工作重点和分阶段实施步骤,防止出现百村一模、千村一面。强化规划指导和约束,完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
4、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落实以现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步伐。建立党委牵头、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落实机制,进一步扩大双联惠农、国开行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农户信用、扶贫互助资金、林权抵押等贷款规模。落实村级保洁“五个一”制度(建立一个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一支村级保洁员队伍,建立一套保洁管护制度,建立一支监督队伍,建有一套基本的环卫设施)。
5、注重宣传引导。利用报刊、电视台、网站、短信等媒介,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创建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建设美丽家园。
6、建强基层组织。全面加强服务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支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协作、运转良好、整体素质强的干部队伍。班子成员要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争做致富先锋、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积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双承诺双评议”等活动,引导农村党员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
7、强化督查考核。把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成效作为考核乡镇和部门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和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建立情况通报和检查制度,实行年中阶段评价、年底综合考评的办法。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县考核办每季度组织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成效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年终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成效不明显、未完成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落实。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九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乡村,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并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农村建设。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小组配备2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村保洁员优先从低保户、特困户中聘用。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
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村内年久失修及影响村容的房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翻新重建。
3、加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对村牌楼进行刷新,精心保护修缮横阵文化遗址,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
(三)基础设施配套。
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巷道,全面进行硬化、亮化,建设排水设施,并逐步向xx老城巷道延伸。
2、实施农村改灶工程。加快调整农村能源使用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秸秆还田,鼓励使用液化气、电磁灶等,逐步解决柴草做饭、烟熏火燎的问题。
3、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现村内无一例旱厕。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标准,加快双瓮式改厕、水冲式卫生厕所或沼气厕所的建设,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整村推进,争取在两年内基本达标。
(四)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1、加强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在已有的办公活动场所的基础上,计划在进村路北、高速夫水出口南建设集办公、村务公开、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群众活动中心,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要在广场西南角安装大型led显示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按照“五个一”(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文体广场、一所农家书屋、一面文化墙、一支农民文艺队伍)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强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合作医疗标准化卫生室监管水平,建设标准化横阵幼儿园,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上学条件。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从20xx年7月开始至20xx年7月结束,共两年。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7月)。
通过黑板报、墙体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8月—9月)。
8月底前,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各组清理巷道“三堆”、门前杂物、巷内积存垃圾,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
9月底前,召开xx村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情况通报会,对各组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选定合理地点建设垃圾填埋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制定村卫生管理及垃圾收集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10月—12月)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四项创建工作。20xx年年底前,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长效规范管理机制,各项创建任务基本达到标准。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年底前,村各项重点建设基本完成,要达到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第四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1月—7月)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确保两年目标中的四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
四、工作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xx村两委会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十
为深入贯彻全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和“美丽乡村”推进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努力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根据水头镇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现制定曾岭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特色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增加建设投入,把村庄建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力争在5年的时间内,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村民代表会提出的“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主要任务。
1、曾岭村岭头自然村安路灯2.1公里42盏,资金筹备中。
2、集资硬化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总长4.5公里,宽4米;集资硬化岭头环村路,长800米。
3、深入农民饮水安全,全面推进曾岭村岭头自然村的饮水建设工程。
4、大力开展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两侧绿化工作。
5、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从xxx3年起,曾岭村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每年每人15元的标准筹集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和保洁经费,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清洁保洁,配备2名专职保洁人员。
6、全村新增垃圾桶10个。
四、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以驻村领导为指导员、支部书记李拥政为组长、村主任吕培寒为副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
计划。
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十一
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生态家园建设,更好的引导广大师生热爱家乡,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营造创建美丽乡村的浓厚工作氛围,经研究决定,在全镇中小学、幼儿园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生态家园”主题活动,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活动,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引导广大师生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绿增彩,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2、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师生的写作、摄影、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个人文化艺术素养。
3、通过这次活动,搭建相互切磋交流的平台,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热情。
二、活动主题。
三、活动时间。
__年1月——2月。
四、活动内容。
一是围绕活动主题举行书法比赛。
二是举办一次“小巧手绘家园”绘画活动。组织广大学生围绕“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进行主题绘画比赛。
三是举办一次“爱我家园”手抄报展览活动。
四是开展一次“我心中的美丽乡村”主题征文活动。
五是组织师生和家长发现生活中的美,记录生活中的美,开展一次“美丽乡村”摄影比赛。
五、活动步骤。
1、组织动员阶段(1月4日至1月7日)。各单位研究制定“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主题活动方案;各学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载体,大力宣传本次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全面启动阶段(1月7日至1月25日)。各学校举行“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布置开展该项工作。师生作品以学校为单位征集,其中书法、摄影作品不少于20件,绘画、手抄报中学、中小、高小各不少于50件,石小、黄小、两处幼儿园不少于30件,征文作品中学、中小、高小不少于30件,石小、黄小不少于20件。
3、展示表彰阶段(1月26日至1月31日)。各单位将所有上交作品分类展示,届时邀请镇领导参观指导,各单位对各上交的作品进行评选,评出一等奖(占上交作品数量的1/10),二等奖(占上交作品数量的2/10),优秀奖,给予精神、物质奖励。
六、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校教师要带头履责,广泛动员青少年学生参与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迅速形成“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良好氛围。
2、积极推进,注重实效。各个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确保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媒体开展宣传,向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宣传“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活动的意义。在全镇形成共建美丽家园的合力和氛围,确保该项活动的优质长效。
白云湖教育办。
__年12月26日。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十二
为深入贯彻全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和“美丽乡村”推进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努力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根据水头镇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现制定曾岭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特色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增加建设投入,把村庄建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力争在5年的时间内,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村民代表会提出的“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主要任务。
1、曾岭村岭头自然村安路灯2.1公里42盏,资金筹备中。
2、集资硬化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总长4.5公里,宽4米;集资硬化岭头环村路,长800米。
3、深入农民饮水安全,全面推进曾岭村岭头自然村的饮水建设工程。
4、大力开展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两侧绿化工作。
5、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从20xx年起,曾岭村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每年每人15元的标准筹集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和保洁经费,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清洁保洁,配备2名专职保洁人员。
6、全村新增垃圾桶10个。
四、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以驻村领导为指导员、支部书记李拥政为组长、村主任吕培寒为副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十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和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根据山亭区《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积极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六是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加强对分散式水源的卫生防护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构建户户通的自来水管网,保证自来水供水入户率达100%,水质合格率达100%。做好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置,科学建设一批净化池、氧化塘,有效降解水质污染,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完善服务设施。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本达到“七室两超市一广场”标准,即具备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警务室、调解室、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等功能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科学布局建设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在村内兴办幼儿园、托儿所。推动金融服务网点向试点村延伸,鼓励有条件的村设立金融服务网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二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有线电视、宽带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探索建立村级信息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开设党务村务公开、政策信息发布、农业技能培训、市场供需动态、社会治安管理、灾害预警防治等信息服务栏目,设置村民意见建议箱,设立阅报栏、科普栏、宣传栏、社情民意反馈栏。
三是完善“五员”服务体系。设立政策宣传员、市场信息员、农技指导员、纠纷调解员、电教推广员等“五员”,强化政策、农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支持,增强服务农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力度,进一步简化费用交纳、报销、领取等手续。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建设一批农村托老所、幸福院等,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科学使用农村村集体收入,重点用于村集体开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困难农民生活、医疗补贴等。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利。
五是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村内主要道路和重要部位、公共场所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实现“电子眼”监控体系无缝隙覆盖。建立村民自治联防组织,实现夜间巡防常态化。
(四)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土地合作社,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特色集体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在试点村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改革和农村资产产权化改革。
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特色专业村。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重点建设高标准的主题农庄和农家乐。大力发展自助采摘游、城郊休闲度假游、生态农业观光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积极培育农村服务业,围绕加强产业服务,积极开发餐饮、住宿、交通等三产服务项目,适度发展短途物流、设备租赁、劳务输出等配套产业。
三是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职业农民。完善和落实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五)倡树文明乡风。
一是弘扬乡土文化。发掘、保护、开发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推动民间传说搜集整理、民间艺人技艺传承,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是加强教育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四德”教育、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健全村规民约,强化组织机构和制度落实,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三是开展示范创建。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组织文明生态示范户、致富创业带头户、敬老模范户、子女教育模范户、计划生育模范户、“五型家庭创建”(和谐型、致富型、美好型、学习型、诚信型)等创星评比,建立动态考评机制,颁发并悬挂农户家庭星级评定匾牌。结合实际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是强化村民自治。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桑村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镇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办事处和镇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村建办。领导小组抽调村建、环保、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利、卫生、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美丽乡村”创建专家指导组,负责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建立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村级自筹和社会多方支持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保障体系。镇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创建试点村予以奖励。要加强对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管理使用”的原则,集中对创建村进行投入。要调动各方面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发动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投工投劳,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公民投资或捐资建设,多渠道、多元化筹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镇政府对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通报、年度考评,创建期满总评、验收和表彰。对通过年度考评的村兑现资金奖励,对通过总评验收的村,由镇报区,由区报市命名为“枣庄市美丽乡村”。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镇街,给予通报表扬;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镇街,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并责令继续做好工作,直到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十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深入推进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根据《xx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项目化精细化申报管理的通知》(民生办〔xxxx〕xx号)和《xx省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完成“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激发美丽乡村内生活力、凸显美丽乡村建设人文内涵,促进美丽乡村的互通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五大发展美好xx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根据《xx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xx省农业农村厅关于xxxx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计划xxxx年全省建设xxx多个省级中心村,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力争到xxxx年底xx%以上的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为《xx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xxx-xxxx年)》中提出的到xxxx年所有规划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把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坚持农民有需求、政府就推动,农民愿意干、政府再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农民被动参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的局面,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科学规划,彰显特色。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乡村建设发展特点,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规划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体现乡村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展现田园风貌和弘扬传统文化,防止照搬城市建设模式,杜绝形成“兵营式”布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确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各地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由省和市县分层推进中心村建设,立足现阶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实际,合理确定建设任务,科学有序开展建设,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不“归大堆”、造“盆景”,着力打造一批类型多样、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
——坚持突出重点,逐步提升。坚持循序渐进,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从农民最期盼、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大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等,达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的要求。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方向,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发展特色产业,塑造乡村特色风貌,提升建设水平。
——坚持统筹联动,立体推进。抓好工作统筹,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林业增绿增效行动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努力形成整体效应。特别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相衔接,优先把符合条件的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作用。引导社会参与,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合作开发、结对共建、捐资捐助等方式,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二、重点任务。
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目标,重点完成垃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亮化等建设任务,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生活垃圾治理。配备村庄保洁员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完善“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村庄保洁要到位,不得使用敞口垃圾池、敞口垃圾房等不环保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应及时收运,不得乱堆、乱放,严禁就地就近简易填埋和焚烧。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垃圾分类方法,建立以县域或乡镇为基础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在此基础上,按照住建系统牵头部署,推进原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中的垃圾治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xx%以上,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
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农村生活污水要首先着眼于综合利用,对于无法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要因地制宜建设处理设施,选用成本低、易管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方法,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采用以渔净水、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治理模式。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城镇近郊的农村延伸,离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较远、人口密集且不具备利用条件的村庄,可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人口较少的村庄,以卫生厕所改造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杜绝化粪池出水直排基础上,就地就近实现农田利用。
在此基础上,按照生态环境系统牵头部署,推进原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中的污水处理,实现全省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
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扩大农村自来水使用覆盖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卫生改厕。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梳理规范电力、通信等各种线路杆线,有序堆放杂物,实现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道路畅通。结合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宽改造和村内主干道路硬化,提高畅通水平。
河沟渠塘疏浚清淤。整治疏浚河沟渠塘,加强桥涵配套,实现水系畅通、水体清澈。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利用现有设施,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统筹改造或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进村入户,有效提高宽带普及率。
村庄绿化。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不得用财政资金铺设人工草坪、栽植名贵树种,村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村庄亮化。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利用多种方式安装路灯,进行适度亮化。
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周期一年半,实施步骤分为申报、规划、建设、管护四个环节。申报环节主要是采取竞争申报方式确定每年建设的省级中心村,由乡村自主申报,经县级择优初评、市级预审、省级审核确定。规划环节鼓励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编制方式。中心村布点规划修编和建设规划编制,采取。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确保规划符合农民意愿。力争做到多规合一。建设环节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坚持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原则,引导农民筹资筹劳。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对于投资金额不大、施工技术含量不高、村民能够自建的项目,鼓励和支持村民自建。管护环节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发动农民主动参与后期管护工作,通过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划分管护责任区等方式,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落实管护责任,让农民自己动手共建美好家园。
四、工程管理。
按照“民生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如期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
(一)压实工作责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切实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每个层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级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实行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规划编制、进度安排、资金统筹、组织动员、推进实施等工作。乡村两级要重点做好群众发动、政策宣传、项目实施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要素保障。
投入保障。落实好省市县三级专项资金投入,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xx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x北片区给予倾斜。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投融资机制。
用地保障。省每年安排到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确保有不少于x%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省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被拆迁农户安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农村预留不少于xx%的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地内涵挖潜,盘活乡镇政府驻地土地存量资源,通过旧房、旧村、旧厂改造等方式,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乡镇建设集贸市场,开发建设居住小区。县级每年安排给乡镇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支持有需求的乡镇开发建设。继续探索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管理和返还机制,确保获得的增减挂钩收益全部返还项目区农村,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创新体制机制。
按照“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长治久美。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够通过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积极运用市场化办法,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厕所粪污清掏和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县、镇(乡)两级规划管理机制。落实村镇建设管理员队伍建设,确保规划建设有专人管理。村庄应设置规划建设协管员,可由大学生村官或村主任兼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乡村规划师服务制度。
(四)广泛发动农民群众。
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强化督查考核。
强化督查调度,根据《xx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对纳入省级中心村、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进行考核验收,重点督促工作落实、建设管护机制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列入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对逾期未完成任务的,实行重点调度。严格考核奖惩,健全完善美丽乡村建设验收评价体系,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省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对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奖补。
(六)加大宣传力度。
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采取公益广告、美丽乡村评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宣传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典型经验和政策举措,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热情。
五、项目公开。
按照《xx省农业委员会推进农业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要求,重点公开批准服务、批准结果、招标投标、设计变更、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等x类信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十五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民安居乐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寨根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根据中央和省、市、县有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寨根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以中原经济区西峡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县建设为统揽,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理念,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提升我乡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持续推进各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快各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寨根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要在乡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各村对区域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划,有效组织推进。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要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村要立足当地发展实际,顺应发展变化趋势,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实施有针对性的“一村一策”建设方法,不搞一刀切。科学确定各村具体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分类要求、分类部署。要突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
3.示范带动、长效推进。从解决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环境卫生问题着手,注重挖掘推广典型,坚持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巩固和发展建设成果,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不断深化提升。
(三)目标任务
以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以下简称“三清四化一创建”)为重点,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各村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主干道房屋改造,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方庄村和界牌村为先导,为推进全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做好示范带动,树立标杆。各村到20xx年,达到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全乡各行政村达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达标村标准,50%以上行政村达到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
(一)“三清”
1.清垃圾。依据村庄主次干道和村民居住间距,合理摆放垃圾箱或建设垃圾池,组建垃圾清运处置队伍,建立垃圾转运站点,配备垃圾运输车辆和人员,定时清扫清理、收集运输、掩埋处理垃圾。逐步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不远的村庄,采取“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方式处置。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的回收利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村内及周边无污泥、无柴垛、无杂草、无粪堆、无建筑垃圾“六无”目标。
2.清污水。重点抓好各村沟、河、渠综合治理,改善水资源环境。有条件的村庄,加大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铺设地下管网,推行雨污分流,清理村内村外沟渠水塘河道。人口相对集中、布局较为合理、经济基础可行的中心村,利用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产生活污水。人口较少、居住比较分散的村庄可建设低成本的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或生态污水处理设施。
3.清杂物。加强农村家庭宅院、村庄公共空间整治,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涂乱画等现象,规范农村日常生活物品堆放秩序。农具、秸杆、杂物等堆放整齐。村内无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无有碍村容村貌的残垣断壁、污物杂草。主次干道及两侧要达到无有碍观瞻的垃圾、污水和杂物。加强农房、院落等整治,保护和修复井泉沟渠等乡村要素,实现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二)“四化”
1.硬化。加快推进我乡道路硬化工程,以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完善农村公路村村通、连村道路建设,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的进行重新整修,原来标准低的要进行规范,需要新修的要积极做好项目对接适时修建;做好村内主次干道硬化,有条件的村庄实现通户道路硬化;建成布局合理、干支联网、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和公共交通网络。
2.绿化。积极开展园林乡村创建活动,各村周围营造有围村防护林带,村庄内外、房前屋后种植林木花草;村主次干道绿化管理到位,行道树规格一致,绿篱修剪整齐,各村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
3.亮化。加快各村电气化建设步伐,规范电网建设。主次干道以合适的间距设置路灯,路灯规格统一、设置整齐。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供电的路灯,合理安装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实现村内主街道和公共活动场所夜晚有照明。
4.美化。主要通过拆除有碍观瞻建筑物、墙体立面改造、设置生态文化墙等行动实现“庭院设计布局美”;通过对家庭廊前、庭院、房前屋后、墙体周围杂物的清理整理,使农户庭院外观整齐有序以实现“杂物摆放整齐美”;通过养成农户垃圾入箱等良好卫生习惯实现“清洁卫生环境美”;通过帮助农户进行庭院设计、广栽花草树木实现“种树栽花绿化美”等。
(三)“一创建”
以“产业发展生活美、美丽宜居生态美、地域特色内涵美、乡风文明民风美、管理民主和谐美”为创建目标,着力发展各村支柱产业,着力整治居住环境,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强化精神文明,着力农村基础组织建设,努力打造美丽宜居村。各村在做好“三清、四化、一创建”的基础上,继续抓好以下重点:一是实施整区域推进。二是坚持规划先行,不大拆大建,把本土文化、本土风俗、本土建筑风格、本土产业优势彰显出来。三是完善基础设施,突出主干道路的延伸拓宽及两边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作,加快沿线公厕、垃圾池、游园、村部、幼儿园、学校、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大院等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强化综合整治,持续推进主干道路沿线房屋改造,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区域内有碍观瞻的违法建设、违法采砂、养殖场一律坚决取缔,砂石厂坚决搬迁或取缔。五是提升产业水平。六是倡树文明新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科学规划。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要求,科学编制和完善全乡体系规划,根据人口变化等情况进行科学论证,对各村进行科学分类。明确重点村、中心村、一般村。按照公共服务与城市均等、居所适应农村特点的要求,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具有特色景观和民俗文化的村庄,在整治时,要尽可能保留村庄的文化传承和自然风貌。
(二)示范带动。结合目前全县正在开展的蓝天行动计划和碧水工程以及乡村清洁工程,先期选择经济基础较实、生态环境较好,乡风文明、群众积极、特色鲜明的村庄,通过资源倾斜、项目整合、政策扶持、重点打造,示范带动全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工作。
(三)逐步推进。按照突出重点、次第展开、逐步提升的原则,科学谋划,分类指导,循序渐进,持续而为,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以点带面,持续推进。以示范村建设为基础,通过持续推进、点面结合,逐年分类分期分批打造一批城乡统筹示范村、美丽宜居中心村、改善环境整治村,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力争20xx年底前,全乡各行政村达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整治村标准,50%以上行政村达到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推动工作开展,乡党委、政府成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领导小组,由党政办、纪委、城建、财政、国土、农业、教育、卫生、电力等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具体负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政策制定、重大问题决策等工作。各村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相应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确定年度工作任务,切实抓实抓紧抓好。
(二)强化舆论引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民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主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社会上下广泛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形成政府主持引导、群众自主建设和社会积极支持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对农民居住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进行宣传引导,及时推广先进经验。积极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引导农民改变乡村生活陋习,培育健康生活新方式。组织开展必要的卫生先进户、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活动,提倡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
(三)创新投入方式。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要以各村为单位统筹整合好农村土地连片综合整治、交通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调动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通过政府委托、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污水处理、河道管护等公共服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村要按总人口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乡村专业保洁员队伍。
(四)严格督导考核。坚持示范带动、有序推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严格考核验收,确保整治实效。研究建立各村人居环境统计和评价机制,加大督查力度。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确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十六
六合村位于固镇镇西部,东、南分别与本镇鱼塘、青龙两村接壤,西、北分别与霍邱县夏店镇三口塘、砖洪村交界,村域总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13亩,辖19个村民组830户,3400口人,属典型的丘岗地区。全村地理位置优越,六霍公路(六安至霍邱县道,本村境内也通称固夏路)自东向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规划中心村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有村委会、农家书屋、敬老院、卫生室、小学、幼儿园、便民公交站台、正规商业服务网点等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境内沟塘河堰星罗棋布,田地平整,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特别适应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六合村村两委班子健全,分工明确,共有5名干部成员,党小组12个,党员101名,xxxx年全村实现年生产总值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0。9万元,全村居民基本上摆脱了贫困状态,正在向致富路上迈进。
近年来,六合村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在整村流转土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3200亩,目前正在和皖西学院洽谈1000亩瓜果蔬菜种植,可增加群众就业。
六合村计划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做到生态农业快速发展,高效农业更加突出;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明显优化;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六合村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力争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使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显。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医疗卫生、居住环境等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我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高标准的打造。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未来三年,逐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美丽乡村,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规划科学居态美。村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实用美观。村庄建设与自然生态和文化民俗相协调,房屋等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布局和艺术美感相统一。美丽乡村道路全部硬化,建有协调美观的文化广场。
二是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高。庭院整洁、物品规整、无乱搭乱建、无残垣断壁、无破损棚舍、无大型柴草垛、无露天畜禽粪便,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环境管护制度健全、运行有效。
三是生产发展致富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四是服务健全生活美。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学龄儿童就学安全便捷。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五保、社保等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社区服务功能健全。
五是乡风文明身心美。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日益完善,乡村文化不断发展,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健康文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村务公开规范、重要事项民主参与、农民对村两委班子满意率95%以上、社会治安满意。
一是定期组织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相关党代表、人大代表及镇相关部门,听取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年度资金配套、建设成效及项目完成情况的汇报。二是年终时,请镇有关部门对项目开展评估,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做好资金的审计、检查、监督工作。三是项目主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在项目资金拨付和使用过程中按规定拨付,如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xxx号)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村级组织承担的项目必须根据有关规定和民主议事程序,通过招标议标等方式选择施工单位,也可由村组织自购材料组织村民施工或包清工。对垃圾处理、村庄绿化等技术含量较低且单个项目投资概算5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采用议标、村组织自购材料组织村民施工或包清工方式,对牵涉到房屋建设项目要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施工单位。有承包方的工程项目要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另外,自各个项目开工之前,聘请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严格按相关规范规定和图纸设计要求等施工,不得偷工减料,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各项工程验收合格。充分发挥村民监督作用,我村成立村民质量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同时,对监理公司的履职行为进行监督,防止监理不作为,杜绝劣质工程。同时规范项目资料,统一项目资料归档,村落实专人负责收集整理项目资料,促进项目规范管理。
六合村美丽乡村试点申报和试点发展规划均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议定同意。六合村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工作机制,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担任监督小组,及时公开项目建设进度、实施效果,接受村民监督,合理调节利益关系,有序引导群众合理诉求,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成之后,需要长期有效地管理和不断完善是更为重要的。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明确美好乡村建设成果管理职责、责任主体、资金来源和机构人员等,重点建立环卫保洁、绿化养护、公共基础设施维护等制度办法。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十七
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xx、生态xx、文明xx”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xx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20xx-20xx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xx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今后三年,xx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
农村建设,努力把xx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
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xx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化素材,设立具有xx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十八
为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和市xx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根据山亭区《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积极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六是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加强对分散式水源的卫生防护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构建户户通的自来水管网,保证自来水供水入户率达100%,水质合格率达100%。做好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置,科学建设一批净化池、氧化塘,有效降解水质污染,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完善服务设施。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本达到“七室两超市一广场”标准,即具备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警务室、调解室、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等功能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科学布局建设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在村内兴办幼儿园、托儿所。推动金融服务网点向试点村延伸,鼓励有条件的村设立金融服务网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二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有线电视、宽带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探索建立村级信息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开设党务村务公开、政策信息发布、农业技能培训、市场供需动态、社会治安管理、灾害预警防治等信息服务栏目,设置村民意见建议箱,设立阅报栏、科普栏、宣传栏、社情民意反馈栏。
三是完善“五员”服务体系。设立政策宣传员、市场信息员、农技指导员、纠纷调解员、电教推广员等“五员”,强化政策、农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支持,增强服务农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力度,进一步简化费用交纳、报销、领取等手续。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建设一批农村托老所、幸福院等,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科学使用农村村集体收入,重点用于村集体开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困难农民生活、医疗补贴等。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利。
五是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村内主要道路和重要部位、公共场所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实现“电子眼”监控体系无缝隙覆盖。建立村民自治联防组织,实现夜间巡防常态化。
(四)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土地合作社,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特色集体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在试点村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改革和农村资产产权化改革。
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特色专业村。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重点建设高标准的主题农庄和农家乐。大力发展自助采摘游、城郊休闲度假游、生态农业观光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积极培育农村服务业,围绕加强产业服务,积极开发餐饮、住宿、交通等三产服务项目,适度发展短途物流、设备租赁、劳务输出等配套产业。
三是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职业农民。完善和落实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五)倡树文明乡风。
一是弘扬乡土文化。发掘、保护、开发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推动民间传说搜集整理、民间艺人技艺传承,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是加强教育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四德”教育、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健全村规民约,强化组织机构和制度落实,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三是开展示范创建。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组织文明生态示范户、致富创业带头户、敬老模范户、子女教育模范户、计划生育模范户、“五型家庭创建”(和谐型、致富型、美好型、学习型、诚信型)等创星评比,建立动态考评机制,颁发并悬挂农户家庭星级评定匾牌。结合实际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是强化村民自治。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桑村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镇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办事处和镇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村建办。领导小组抽调村建、环保、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利、卫生、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美丽乡村”创建专家指导组,负责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建立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村级自筹和社会多方支持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保障体系。镇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创建试点村予以奖励。要加强对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管理使用”的原则,集中对创建村进行投入。要调动各方面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发动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投工投劳,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公民投资或捐资建设,多渠道、多元化筹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镇政府对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通报、年度考评,创建期满总评、验收和表彰。对通过年度考评的村兑现资金奖励,对通过总评验收的村,由镇报区,由区报市命名为“枣庄市美丽乡村”。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镇街,给予通报表扬;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镇街,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并责令继续做好工作,直到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为深入贯彻全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和“美丽乡村”推进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努力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根据水头镇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现制定曾岭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特色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增加建设投入,把村庄建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力争在5年的时间内,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村民代表会提出的“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曾岭村岭头自然村安路灯2.1公里42盏,资金筹备中。
2、集资硬化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总长4.5公里,宽4米;集资硬化岭头环村路,长800米。
3、深入农民饮水安全,全面推进曾岭村岭头自然村的饮水建设工程。
4、大力开展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两侧绿化工作。
5、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从20xx年起,曾岭村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每年每人15元的标准筹集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和保洁经费,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清洁保洁,配备2名专职保洁人员。
6、全村新增垃圾桶10个。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以驻村领导为指导员、支部书记李拥政为组长、村主任吕培寒为副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十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2015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主要公路沿线村庄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22项任务。
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庭院围栏、绿化、美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时序和要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
2.改造农村住房。继续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2015年计划改造泥草房1238户,力争到2017年泥草房改造率达到90%以上。示范村要提高住房建设标准,发展新型节能住宅;重点村要实施住房更新改造工程,通过更换砖瓦房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房屋整齐美观。
3.硬化村内道路。加快改善村屯出行条件,着力提高硬化水平。示范村主街、辅街和巷道全部硬化,主街路肩实行砖砌、砂石铺筑硬化;重点村主街和辅街做到硬化,辅街巷道平整维修,夯实硬化基础;达标村主街做到硬化,辅街全面平整改造。
4.改造升级通村路。强化通村道路建设,改造完善通村路,中心村公路通村率达到100%。2015年,重点对破损严重的通村路全面改造维修,实现入村道路顺畅通行。
5.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地及周边保护,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5年建设农村饮水工程46处,新建水源井32眼,配套水处理设备41台套,管网铺设46处,解决69个屯2.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2017年,力争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检测中心1处,实施定时定点检测,并对既有管线进行升级改造,确保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
(三)村容环境整治。
6.搞好垃圾处理。成立专业清扫队伍,配备运送车辆,并采用集中填埋方式就近处理,垃圾定期清运填埋。力争到2017年,示范村内垃圾箱设置率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其中:2015年,在林甸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连片收运工程,10个村、2.1万人受益。采取沉淀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力争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30%以上。)。
7.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鼓励企业、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项目。示范村大力推进节能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电能、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村延伸,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有条件的村要引导农户建设室内厕所,鼓励原有房屋进行室内改厕;重点村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引导农户建设室外卫生厕所;达标村引导农民利用清洁能源,室外厕所基本标准化。
8.推广规模化养殖。加快“三进三退”步伐,引导畜禽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退出散养。积极推进改圈工作,鼓励养殖大户在生活区外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改善村内居住环境。力争到2017年,建设规模养殖场100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00个,中心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其中:2015年计划建设规模养殖场15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5个。
9.规范柴草堆放。积极引导村民,在村外指定地点集中规范存放柴草垛,支持村民在院内建设封闭柴草存放设施,确保村内、院内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农业局)。
10.改造庭院围墙。大力推进庭院美化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户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墙。示范村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高标准建设“花园式”庭院;重点村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入户通道实现硬化;达标村主街建设外形统一、标准一致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
11.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对村旁、宅旁、路旁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示范村屯注重合理搭配树种,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庭院栽植果树、花卉或种植绿篱;重点村屯内主要道路全部绿化,村屯内及四周零星闲置地块全部植树绿化。力争到2017年,造林1.8万亩、绿化中心村80个,中心村树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其中:2015年造林0.8万亩,绿化中心村16个。
12.村内亮化工程。根据村内道路硬化基础,重点改善村屯主要街路和公共场所照明条件。力争村内主街和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新型节能路灯,方便农民出行,定期检验维修,保证完好使用。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二十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村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天星村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房前屋后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天星村,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庭院建花坛,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农村。基本原则:
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门前屋后“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3、加强我村医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建监管水平,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条件。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
通过黑板报、墙体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
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各组清理路边“三堆”、门前杂物,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每月召开天星村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情况通报会,对各组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
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四项创建工作。年底前,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长效规范管理机制,各项创建任务基本达到标准。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村建设工作全面铺开。第四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
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确保两年目标中的四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天星村。
四、具体施工名称和地点。
1、洋太路97km+200m处修建小型花坛一处;
2、洋太路99km处修建小型花坛一处;
3、洋太路100km—102km路外栽种紫荆树,间距3米。
4、罗继财、赵应茹、陈素芳场院边砌花栏总长150米。
5、村委会前院场栽种花草树木进行绿化。
6、庞胜山两侧山墙与后墙进行粉白处理,刘先荣、陈素芳墙面粉白处理,计8间。
五、工作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天星村村两委会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成立天星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二)、建立督查检查机制。
对各项任务实行每周检查、月底开会、总结检查、季度通报制度。以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健康、有序开展,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如期完成。
2015年11月15日。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二十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2015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主要公路沿线村庄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22项任务。
(一)美丽乡村规划
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庭院围栏、绿化、美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时序和要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
2。改造农村住房。继续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2015年计划改造泥草房1238户,力争到2017年泥草房改造率达到90%以上。示范村要提高住房建设标准,发展新型节能住宅;重点村要实施住房更新改造工程,通过更换砖瓦房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房屋整齐美观。
3。硬化村内道路。加快改善村屯出行条件,着力提高硬化水平。示范村主街、辅街和巷道全部硬化,主街路肩实行砖砌、砂石铺筑硬化;重点村主街和辅街做到硬化,辅街巷道平整维修,夯实硬化基础;达标村主街做到硬化,辅街全面平整改造。
4。改造升级通村路。强化通村道路建设,改造完善通村路,中心村公路通村率达到100%。2015年,重点对破损严重的通村路全面改造维修,实现入村道路顺畅通行。
5。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地及周边保护,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5年建设农村饮水工程46处,新建水源井32眼,配套水处理设备41台套,管网铺设46处,解决69个屯2。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2017年,力争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检测中心1处,实施定时定点检测,并对既有管线进行升级改造,确保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
(三)村容环境整治
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力争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30%以上。)
7。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鼓励企业、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项目。示范村大力推进节能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电能、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村延伸,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有条件的村要引导农户建设室内厕所,鼓励原有房屋进行室内改厕;重点村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引导农户建设室外卫生厕所;达标村引导农民利用清洁能源,室外厕所基本标准化。
8。推广规模化养殖。加快“三进三退”步伐,引导畜禽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退出散养。积极推进改圈工作,鼓励养殖大户在生活区外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改善村内居住环境。力争到2017年,建设规模养殖场100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00个,中心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其中:2015年计划建设规模养殖场15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5个。
9。规范柴草堆放。积极引导村民,在村外指定地点集中规范存放柴草垛,支持村民在院内建设封闭柴草存放设施,确保村内、院内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农业局)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二十二
为深入推进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根据《xx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项目化精细化申报管理的通知》(民生办〔xxxx〕xx号)和《xx省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完成“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激发美丽乡村内生活力、凸显美丽乡村建设人文内涵,促进美丽乡村的互通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五大发展美好xx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根据《xx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xx省农业农村厅关于xxxx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计划xxxx年全省建设xxx多个省级中心村,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力争到xxxx年底xx%以上的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为《xx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xxx-xxxx年)》中提出的到xxxx年所有规划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把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坚持农民有需求、政府就推动,农民愿意干、政府再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农民被动参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的局面,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科学规划,彰显特色。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乡村建设发展特点,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规划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体现乡村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展现田园风貌和弘扬传统文化,防止照搬城市建设模式,杜绝形成“兵营式”布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确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各地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由省和市县分层推进中心村建设,立足现阶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实际,合理确定建设任务,科学有序开展建设,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不“归大堆”、造“盆景”,着力打造一批类型多样、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
——坚持突出重点,逐步提升。坚持循序渐进,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从农民最期盼、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大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等,达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的要求。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方向,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发展特色产业,塑造乡村特色风貌,提升建设水平。
——坚持统筹联动,立体推进。抓好工作统筹,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林业增绿增效行动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努力形成整体效应。特别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相衔接,优先把符合条件的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作用。引导社会参与,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合作开发、结对共建、捐资捐助等方式,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二、重点任务。
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目标,重点完成垃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亮化等建设任务,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生活垃圾治理。配备村庄保洁员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完善“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村庄保洁要到位,不得使用敞口垃圾池、敞口垃圾房等不环保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应及时收运,不得乱堆、乱放,严禁就地就近简易填埋和焚烧。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垃圾分类方法,建立以县域或乡镇为基础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在此基础上,按照住建系统牵头部署,推进原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中的垃圾治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xx%以上,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
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农村生活污水要首先着眼于综合利用,对于无法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要因地制宜建设处理设施,选用成本低、易管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方法,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采用以渔净水、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治理模式。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城镇近郊的农村延伸,离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较远、人口密集且不具备利用条件的村庄,可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人口较少的村庄,以卫生厕所改造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杜绝化粪池出水直排基础上,就地就近实现农田利用。
在此基础上,按照生态环境系统牵头部署,推进原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中的污水处理,实现全省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
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扩大农村自来水使用覆盖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卫生改厕。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梳理规范电力、通信等各种线路杆线,有序堆放杂物,实现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道路畅通。结合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宽改造和村内主干道路硬化,提高畅通水平。
河沟渠塘疏浚清淤。整治疏浚河沟渠塘,加强桥涵配套,实现水系畅通、水体清澈。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利用现有设施,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统筹改造或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进村入户,有效提高宽带普及率。
村庄绿化。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不得用财政资金铺设人工草坪、栽植名贵树种,村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村庄亮化。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利用多种方式安装路灯,进行适度亮化。
三、实施步骤。
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周期一年半,实施步骤分为申报、规划、建设、管护四个环节。申报环节主要是采取竞争申报方式确定每年建设的省级中心村,由乡村自主申报,经县级择优初评、市级预审、省级审核确定。规划环节鼓励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编制方式。中心村布点规划修编和建设规划编制,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确保规划符合农民意愿。力争做到多规合一。建设环节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坚持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原则,引导农民筹资筹劳。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对于投资金额不大、施工技术含量不高、村民能够自建的项目,鼓励和支持村民自建。管护环节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发动农民主动参与后期管护工作,通过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划分管护责任区等方式,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落实管护责任,让农民自己动手共建美好家园。
四、工程管理。
按照“民生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如期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
(一)压实工作责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切实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每个层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级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实行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规划编制、进度安排、资金统筹、组织动员、推进实施等工作。乡村两级要重点做好群众发动、政策宣传、项目实施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要素保障。
投入保障。落实好省市县三级专项资金投入,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对。
扶贫。
开发工作重点县、xx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x北片区给予倾斜。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投融资机制。
用地保障。省每年安排到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确保有不少于x%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省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被拆迁农户安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农村预留不少于xx%的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地内涵挖潜,盘活乡镇政府驻地土地存量资源,通过旧房、旧村、旧厂改造等方式,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乡镇建设集贸市场,开发建设居住小区。县级每年安排给乡镇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支持有需求的乡镇开发建设。继续探索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管理和返还机制,确保获得的增减挂钩收益全部返还项目区农村,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创新体制机制。
按照“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长治久美。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够通过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积极运用市场化办法,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厕所粪污清掏和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县、镇(乡)两级规划管理机制。落实村镇建设管理员队伍建设,确保规划建设有专人管理。村庄应设置规划建设协管员,可由大学生村官或村主任兼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乡村规划师服务制度。
(四)广泛发动农民群众。
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强化督查考核。
强化督查调度,根据《xx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对纳入省级中心村、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进行考核验收,重点督促工作落实、建设管护机制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列入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对逾期未完成任务的,实行重点调度。严格考核奖惩,健全完善美丽乡村建设验收评价体系,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省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对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奖补。
(六)加大宣传力度。
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采取公益广告、美丽乡村评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宣传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典型经验和政策举措,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热情。
五、项目公开按照《xx省农业委员会推进农业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方案。
》要求,重点公开批准服务、批准结果、招标投标、设计变更、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等x类信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23篇)篇二十三
为了加快我村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巩固扶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进程。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求,结合xx村建设实际,按照示范统筹布局,科学规划,经济合理,效益明显的原则,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全村紧紧围绕“三园一寨”(生态富硒茶叶园,药材观光示范园,柑桔体验采摘园,乡土文化香浓寨)总体规划,以三园产业发展为主体,“乡土文化香浓寨”品牌市场为核心,打造香浓寨观景平台,带动特色民居改造,提升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观大山风景、游田园风光、住特色民居,购生态产品的农旅有机结合。
xxxx年实施香浓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观景平台打造,巴鹤省道路边经济带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连片特色民居改造试点。
xx县xx镇xx村美丽乡村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
(1)香浓寨观景平台至易迁安置点连接道路加宽800米。
(2)新建香浓寨观景平台至药材观光园游步道6000米。
2、产业配套建设:香浓寨易迁安置点路边经济门面房建设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3、提升人居环境:新建香浓寨观景平台200平方米,停车场800平方米及公厕1处。
xx村有得天独厚地理区位优势,结合目前发展现状,具备稳定的产业发展基础,村民思想开放、民风淳朴,美丽乡村项目的实施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可以辐射周边农旅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既巩固了扶贫成果,又推进了乡村振兴。
1、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打造该村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试点,同步引进市场主体,建设观景平台及特色民宿酒店,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及劳动就业,带动易迁民宿产业发展。
2、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建设可以推动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民居家环境质量,改变农民依靠传统农耕发展理念,逐步实现农旅结合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3、产业配套建设可以引进市场主体形成路边经济集结带,开发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带动易迁配套产业、就业,便捷乡村旅游消费,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1、建设内容、标准、概算:道路改造长度800米,宽度6米。香浓寨观景平台200平方米,停车场800平方米,公厕建设40平方米。游步道6000米,宽1米,路边门面房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2、建设时间: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
3、投资概算:400万元(道路改造40万元,观景平台100万元,停车场及公厕20万元,游步道60万元,门面房250万元)。
4、后期管理:项目实施后明确村民委员会为管护主体,督促村委会制定管理制度,实行市场主体及受益居民进行日常使用管理,管理经费由村民委员会自行统筹安排。
省财政美丽乡村奖补专项资金300万元,县财政美丽乡村奖补专项资金100万元,村自筹资金(投入义务工5000个),市场主体投入运营配套资金。
1、组织领导:成立xx县xx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项目办、村镇办、财政所负责人及xx村村支两委干部。
2、建设程序:根据该项目布局,进行统一设计,分项预算,采取挂网招标确定施工单位,选派业主代表,聘用专业监理进行质量监管。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及竣工决算审计拨付。
该项目的实施建设有利于促进xx村旅游产业发展,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农旅产业经济,推动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具有巩固扶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引领作用,真正能够实现社会发展及农民增收双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