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思绪,提高表达和思考能力。在下面,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清风传家纪录片心得体会(优质13篇)篇一
“天下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每个家庭都应弘扬优良家风,党员干部更应带头树立好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使命。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在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写下的这句名言,如果说以前初读时还有点不明就里、一知半解的话,最近通过品读《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仿佛摸到了幸福家庭之为什么相似、不幸家庭之为什么彼此不同的一鳞半爪,也前所未有增强了对家庭、家教、家风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家庭是什么,什么是家庭幸福?
这一铭心之题,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都曾论述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和万事兴”,字字句句,饱含家国深情,饱含对家庭幸福的向往。人生而在世,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也都希冀享有家庭幸福。可以说,家庭幸福是人生幸福的基础和起点,“拥有时不觉得有什么,而一旦失去,就会觉得特别可惜”。曾经一段时间,有关家庭、伦理的影视作品大量占据荧屏,比如《都挺好》《父母爱情》《情满四合院》之类,其要旨是在唤醒人们对家庭的珍惜和热爱、对家庭幸福的反思。特别在社会节奏加快、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当下,家庭因其在给予人们休憩、修养、支撑甚至疗伤作用方面,所起到的其他任何环境都无法比拟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重视家庭,这一中华优秀伦理文化传统,在今天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读本》一正一**计49个家庭,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在追求幸福这个目标上几乎都是毫无二致的。即便是腐败分子,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家庭同自己一道跌入无底深渊。这从书中摘取的当事人忏悔可以看出来。但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同的理想信念,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那些共和国荣誉获得者,无一例外都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并以此引领整个家庭盎然向上、积极奋进。相反,那些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在对待家庭上有的贪图享乐,有的放任纵容,有的互相算计,有的共同为恶,尽管轨迹不同,但都导向了堕落的悲剧。正是在这种正反强烈对比中,在激烈的情节冲突中,给读者带来深刻的震撼和深长的启迪:“恋亲不为亲徇私”“济亲不为亲撑腰”,这才是领导干部为官和追求家庭幸福的底线。
家教是什么,什么是好的家教?
顾名思义,家教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第一课堂,也是影响每个人终身的资源或者财富。家庭教育之所以很重要,首先在于它的无可替代性,父母是第一老师的角色任谁也代替不了,有人因此把家庭教育称之为人生第一教育。正如哲人所言,“人终其一生都走不出自己的童年”。在步入学校之前,我们主要接受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包括言传和身教。可以说,家教是牢牢扎根于每个人的记忆最深处,深刻影响每个人思维习惯、性格特点、处世原则的基石。历史上,“孟母三迁”“画荻教子”“岳母刺字”“封坛退鲊”,太多的典故反映了家教作为第一教育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今后的人生。
《读本》中有25位英模党员、24个违纪违法案例,在家庭教育上可谓表现迥异、高下立判。书中这些共和国勋章、“人民楷模”“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获得者,许多人一方面从小就受到父母严格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爱国爱家、正直正派、严谨细致、认真负责,有很多是传承于父辈的美德。另一方面,他们又以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向自己的配偶、子女乃至身边人传播这种美德,让传统家教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书中那些家风问题突出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几乎都存在一个背弃家教初心的过程。随着职务的升高、权力的加大,“三观”被一点一滴地扭曲,逐渐把家庭的教诲、父母的面命置之脑后,同时也因自身不正,对家人或者疏于教育,或者往邪路上带,直至身陷囹圄而致悲不自胜。这何尝不是在教育引导和警示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家庭教育绝非小事,人忘了什么也不能忘本,在家教上欠账是必然要用更大的代价来偿还的。
家风是什么,什么是优良家风?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家风者,家庭之风气也,它非一朝一夕形成,却能够破坏在“一朝一夕”。说它非一朝一夕形成,是因为凡一种风气,无论是家风还是其他什么风气,其形成必然有一个行为—习惯—风气的发展过程,某种倾向性行为在一个家庭被千百次重复,慢慢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习惯久了就会“成自然”,变成家庭风气之类的东西。说久一点,有的家风的形成可能是需要一代人、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家风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袁氏世范》《弟子规》,许多都是经过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丰富完善才于焉有成。说它能够破坏在“一朝一夕”,是因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好不容易形成的好习惯、好家风,坚持下去需要恒心和毅力,而一旦崩塌却是几年甚至更短时间的事情,不能不引起时刻注意、谨慎对待。
无论是25位英模党员,还是24个违纪违法案例,都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改变着自己的家风。不同的是,他们有的是在继续向上,有的却是幡然向下。阅览全书,我们既感动于于敏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孙家栋家更有力量的“不言之教”、张富清家“前人不搭‘捷径’后人莫求‘沾光’”、黄旭华“对国家最大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也为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书记张琦“追求物欲带坏家人”,山西省水利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潘军峰夫妻联手把家变成“权钱交易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呼和浩特市委原书记云光中“养儿不教毁子害家”,重庆能投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跃“放松自我放纵家人”,带来无可挽回的家庭悲剧而慨叹。“风”似无形,其实有迹可循。家只有用心来经营,家风只有身体力行来涵养,才能让整个家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家国同构,把“齐家”作为“修身”和“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一环,正所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再次清晰地证明,“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也是这套《读本》所要带给我们的教益和启示。
清风传家纪录片心得体会(优质13篇)篇二
第一段:介绍清风研学的概念和目的(200字)。
清风研学是一种结合教育和实践的学习方式,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清风研学活动以实践为导向,以探究为目的,通过参观考察,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传承和发扬研学精神中,我们也收获了很多心得和体会。
清风研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突破了传统教室教学的局限,让学生能够贴近实际,感受真实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场景,从而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清风研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此外,清风研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眼界,增长见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第三段:清风研学对学生的影响和启示(250字)。
清风研学活动使得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并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清风研学使学生更加自信。通过实践中的成功和挑战,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更多信心。其次,清风研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一次次的考察和体验中,学生不仅仅是个体的学习者,还是团队的一员,他们需要相互合作,互相支持,达到共同的目标。最后,清风研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第四段:如何有效进行清风研学活动(300字)。
清风研学活动是一种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的学习活动。首先,教育者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置活动内容,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其次,活动的组织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目标地点和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保障措施。同时,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和思考,充分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最后,教育者需要在活动后进行充分的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第五段:清风研学的发展和未来(200字)。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清风研学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学校和社会各界对清风研学活动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积极投入到研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去。未来,清风研学活动将会进一步拓展,不仅仅局限于地理、历史等文科知识的学习,还将涉及到更多的学科和领域,如科学、艺术等。同时,清风研学也需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研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体验。
清风传家纪录片心得体会(优质13篇)篇三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有立家规、正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习也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风是家庭精神的内核,更是社会风气的基础。重视和强调家风建设,是我们党党性宗旨和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法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历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优良的家风。“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每一位国家栋梁,无不都是经过家庭这个“炼钢炉”洗礼的,家风是融化在炎黄子孙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党员干部的家风更是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家风好坏,是检验自身作风过硬与否的“试金石”,也是群众了解党风政风状况的窗口。
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现,做到天天常思已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到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党员。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25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为24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25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部,就应该听从组织的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事迹被报道后,仍在考虑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我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我愿意为这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贡献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时付出我的生命”!吴良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热爱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在氢弹之父于敏的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心中,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证明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一心为民。钟南山、张伯礼、顾方舟医者仁心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铭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朱彦夫、李保国、谢高华投身于脱贫攻坚致力于让乡亲们富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严以律己。25位英模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张富清为家人立规,前人不搭“捷径”,后备莫求“沾光”。在郭明义看来,房子可以不宽敞,但心一定要敞亮。高德荣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在叶聪的家里,正面清单不设限多多益善,负面清单很明确:不能做的事情绝不能碰。韦昌进面对老战友的请求,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决不能开。
淡泊名利。冷静看待贡献,清醒面对荣誉。于敏只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孙家栋评价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顾方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吴文俊看清名利“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樊锦诗告诫儿子“人不是为物质、为金钱而活的”。
精神传家。好家风需要代际传承。英模们的好家风,都是以“精神”为载体,既继承祖辈,也传承后辈,一代一代传一代。《严以治家》中的24个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风的,比如,杨玲玲的母亲一直教育她“我们吃的是公家的饭,要好好地为党工作”,易军的父亲曾因为一句党风不好的话用饭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着红色家风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家风被抛在脑后,贪念战胜了理智,“物质”占了上风,一家人、整族人被坏家风所裹挟,奔向不归的迷途。可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最后,再让我们重温一下25位英模党员的名字: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吴文俊、顾方舟、程开甲、于漪、高铭暄、麦贤得、张伯礼、王有德、王继才、朱彦夫、李保国、高德荣、樊锦诗、吴良镛、韦昌进、叶聪、张飚、郭明义、谢高华、黄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们学习,见贤思齐、修身治家,树立传承良好家风。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同时还要注重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深受触动,深刻感受到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感“家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风貌,在一个家庭长期延续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读本中的25位英模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做家风建设的表率;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感受到家风的重大意义,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更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
从小看大,好家风让我们自立。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是历代家族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国历来重视家教和门风,注重家风的缔造与传承。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得益于每一个良好家风家教的滋养,要通过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把好家风春雨润物般渗透到子孙后代的血脉之中,作为一生恪守的信条。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告诫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莫求“沾光”,自己吃的药是国家全额报销的,每一粒都要“专药专用”,不能假公济私。钟南山父亲钟世藩是知名的儿科专家,钟南山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泌尿外科专家,曾获得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一家三代人,秉承着仁心仁术医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仁者家风,行走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他们的家风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就是因为他们注重家风的传承,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由此可见,任何金山银山,都不如好家风,它是一股向善向上的力量,耳濡目染,世代永流传!
以榜为样,好家风让我们自信。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以德传家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家国同重,亲人与国人都是挚爱。人是钢,家是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无不是把家庭作为“炼钢炉”,练就过硬的红色家风,对子孙后代进行家风的历练,体现了老革命家的人间大爱,这正是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毛泽东立下的“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亲情规矩”三原则;周恩来告诫侄女,不搞特殊化,我们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朱德教育儿子不当干部当工人,用“德”字贯穿朱家家风。习仲勋对于红色家风的言传身教称得上是典范,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2001年10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父亲习仲勋的88岁寿辰。当女儿读完习近平的拜寿信,习仲勋告诉在场的人:“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习仲勋以革命家的风范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中国人传统的家教融为一体,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子女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焦裕禄制定“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三条家风,让焦家人个个生活简朴,为人清正,做人自信,塑造了焦家人的精神堡垒,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
聚少成多,好家风让我们自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提高政治站位,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承担党和国家的使命,家风好坏事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一个家风正的家庭,是一个好故事;十个家风正家庭,能形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成千上万个家风正家庭,就能铸就一个强大的祖国,迸发处无坚不摧的蓬勃力量”。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是建设发展和改革的推助力;反之,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使党风受到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内纪律的形式对党员的家风建设进行了规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旨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高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下,要推动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自觉自发注重家风建设,以身作则,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同时,要发挥党、政府和学校的引领和引导作用,注重营造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外部环境建设,多管齐下,形成家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家风作为社会风气的细胞,是一个家族通过代代历史沉淀下来的家庭风气和道德氛围,是指导做人做事的精神内核。家风不仅仅是一句话,更是几代人的传承。家风似一条生命的河,生生不息,流淌着家族内在气质,更浇灌出整个民族的精神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家风时曾说过,“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家风差,难免祸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由此可见,家风正,则后代正;
家风正,则源头正;
家风正,则国家正。
家风是永生伴随的家产。
家风是一家血脉的传承,更是永生伴随的家产。钟南山一家三代行医,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是知名儿科专家,钟南山是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泌尿外科专家。一家三代人,秉承着仁心仁术的医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仁者家风,不断耕耘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正是钟家人不服输的性格和顶天立地的风骨,在家风中代代相传,才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时代楷模黄大年从小就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将爱国报国的种子深埋心中,“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家风驱使他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在归国短短七年的时间里透支自己,也要报效祖国。虽然黄大年的外孙没有直接接受过他的教育,但相信黄大年“家国万里心所系”的精神已经融入子孙的血液中,成为了一个家族的品格。
梁启超的九个孩子个个成器,一个方面有自身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父母有远见、家风正,有重读书、轻享受的风气,有做学问的榜样和方法,有走正道的鞭策,有择配偶的眼光。这套家风叫学问种子,土壤合适了就会开花结果,代代出人才。可以说,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精神不动产,有了它,我们才能不卑不亢,顺遂时不忘形,逆境时不怯懦,成为我们行走世间永生伴随的家产。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正所谓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若每个家庭都秉承良好家风,则国家的政治风气必将一身清。
江南钱家之所以人才辈出,不仅因为钱氏家族作为吴越王的后代,有千年的家训,更是得益于钱家人在1925年将其家训作出的重要修订,此次修订将家训改为四个部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正是这样的修订,将中国传统文化和鲜明的家国意识情怀融入世代相传的家训中,才为祖国培养了如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等国之脊梁。
97岁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一生都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融为一个家族的品格,成为几代人自然而然的事。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但却将功绩尘封60多年。战争结束后,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却主动请缨,响应党的号召,奋斗在偏远艰苦的来凤县。为避免和同患高血压的大儿子混用药品,他每次吃完药后都把药锁起来,只因他的药是公费保障的,每一粒都要“专药专用”,不能假公济私。凡此种种,不胜枚举。靠自己,莫求“沾光”是张富清给全家立下的规矩。“他从来没有专门给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但他对待事业、对待生活、对待名利的方式,通过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他不需要说什么,我们自然就知道该做什么,觉得都是理所应当的事。”小儿子张健全说。正是老英雄这冰霜气骨玉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张家几代人的本分自立。
这些优秀的家训、家风,是滋养今人和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涵养家风、建设美好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敬姜“匡子过失,教以法理”,到张英教育家人“让他三尺又何妨”,再到曾国藩告诫兄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无不表明个人德性的生长有赖于家庭伦理的滋养。从中华家训中吸取智慧养分,才会让社会这个“大家庭”更和谐、更美好。而只有当每个小家庭都将实现建设好、传承好小家庭的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时代的使命。
读了《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感触颇深,意义深远。家风好,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激励党员干部们专心致志工作。反过来,每位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貌。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家风正,则家庭和睦,邻里守望,英才辈出;反之,则子孙不肖,戾气横生。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该懂得建设好家风的深刻道理,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清廉家风的培育和践行,进而为全社会营造崇廉尚俭的良好风气作出贡献。
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筑起家庭防线。《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说明家风建设重要性。家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党风建设的目的是保持党的纯洁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两者的目标指向一致。好的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它如同绵绵细雨,润物无声,促使党员养成自律守正、互相砥砺的好品质,从而带动党风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社会的根基,清廉家风不仅仅是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温馨港湾,也是社会风清气正的源泉。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们的好家风,重视家庭建设,坚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让每位家庭成员成为“廉某某”,带头树立新时代的好家风,以良好家风引领党风廉政建设。
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预防和抵御腐败建立安全屏障。诗书传家远,忠厚继世长。《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充分说明,清廉家风不仅是家庭幸福的基石,也是我们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的安全阀。党员干部能否廉洁奉公,关键在自己,同时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也许家人的一句善意提醒,就会让当事者幡然醒悟、悬崖勒马;同理,也许家人的几句贪婪之语,就会让当事者万劫不复、后悔终生。因此要时刻保持警惕,以书中的贪腐案例为鉴,与家人联手拒腐,共同抵御腐败,建立安全屏障。
清廉家风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现实路径。《清风传家》《严以治家》表明,党的作风与党员干部的家风紧密相连,要规范言行,构建团结和睦、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建立共同的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包容、支持与理解,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使自己成为好家风的示范者。学习优秀的文化,让优秀家风文化浸润家庭每位成员,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哲理和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内化到家庭成员的思想之中,外化到家庭成员的行为之上。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让好家风、好党风的阳光雨露,沐浴润泽党员干部修身立业之心志,涵养大家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不断推动和睦家庭建设。
清风传家纪录片心得体会(优质13篇)篇四
《清风传家纪录片》作为一部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引发了我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纪录片以清风家族的婚丧嫁娶为线索,展示了家族成员对传统礼仪与习俗的坚持,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在观看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与价值,并从中受到了启发。
第二段:守望传统。
纪录片中,清风家族代代相传的传统婚礼是我最为惊艳的一幕。多少年来,清风家族都没有背离传统,他们仍然坚持着过去的婚姻仪式。新娘古板地穿上了传统的婚纱,新郎亦是着装整齐,整个仪式庄重神圣。这种坚持并非顽固抵制现代化,而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对祖先的怀念。不同于寻求创新的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给人一种安定感,让人感到亲近和温暖。
第三段:承载价值。
纪录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其中所展现的传统习俗与礼仪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观。清风家族的成员们在平凡的日常中,不断传承与弘扬这种精神与价值观。例如,对于长辈的尊敬教育了后辈们的孝道观念,对于夫妻的敬爱教育了他们相濡以沫的恒心,这些都是传统文化让人们学会更好地与他人相处的重要经验。
第四段:当代启示。
观看《清风传家纪录片》让我深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当代社会的价值。在追求现代化、跟随潮流的时代,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存在。传统文化与科技进步并无冲突,而是可以相辅相成,共同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弘扬传统文化,将其传统精神与当代价值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创造,为社会带来活力与发展。
第五段:个人感悟。
观看完《清风传家纪录片》,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与对待。在日常生活中,我意识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了解依然有不足之处。因此,我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与了解传统文化,将其与自己的生活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我相信,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才能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更为绚丽的光芒。
总结:
通过观看《清风传家纪录片》,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还承载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观。在当代社会,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存在,而是应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共同为社会带来活力与发展。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与了解传统文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才能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更为绚丽的光芒。
清风传家纪录片心得体会(优质13篇)篇五
清风研学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参观实地考察,使学生在实践中融入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科学的奇妙,历史的魅力,文化的厚重。通过多次参与清风研学活动,我深刻领悟到其独特的价值,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第二段:拓展眼界,培养兴趣。
清风研学活动带我们走出了课堂的限制,走进了真实的世界,拓展了我们的眼界。在参观科技企业、艺术馆、博物馆等地时,我们了解到许许多多以前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际中的,感受到了科学和艺术背后的精妙之处。同时,清风研学活动还培养了我们的兴趣爱好,很多同学从中发现了自己的特长,激发了他们对于相应领域的热情。
第三段: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清风研学活动通常是由小组组成,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我们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任务。这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协作能力,还锻炼了我们的沟通和领导能力,提高了团队氛围和凝聚力。
第四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清风研学活动中,我们需要自己主动获取信息,调研、了解、分析问题。老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我们需要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我们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学习的资源,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第五段:体会收获与感想。
通过多次参与清风研学活动,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增加了自己的见识。其次,在活动中,我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实践经验和职业规划方面的建议。最重要的是,清风研学活动让我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总结:清风研学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参观实地考察,学生有机会拓展眼界,培养兴趣,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我的个人体会来看,清风研学活动给予了我很多的收获与启发,让我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推广清风研学活动,将为更多学生带来更多成长的机会。
清风传家纪录片心得体会(优质13篇)篇六
清风研学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在我参与清风研学活动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五段的方式,分享我对清风研学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我将从清风研学的价值和意义方面说起。清风研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书本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研学活动中,我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会了解农业生产过程、考古发掘技术和环境保护等实用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我们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我们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这些都为我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我将重点谈一谈在清风研学活动中培养的能力。清风研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在活动中,我们需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这既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活动中的团队合作也让我们学会了相互配合和协调,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在将来工作和社交中必备的能力,通过清风研学活动的锻炼,我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段,我将分享在清风研学活动中的一次难忘经历。在一次考察农业生产的活动中,我们需要亲自体验种植农作物。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种植过程中的辛苦和艰辛,也更加珍惜了农民伯伯的努力和辛勤付出。通过实践,我不仅学到了关于农作物种植的知识,还收获了对农民劳动的敬重和对农业的认识。这个经历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来之不易,并激发了我更加努力学习和奋发向前的动力。
第四段,我将探讨我对清风研学活动的改进建议。尽管清风研学活动在许多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但我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活动的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其次,活动的组织需要更加紧密,加强团队配合和项目管理。最后,希望能够增加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也能学到一些基础的知识。这些改进措施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第五段,我将总结清风研学活动对我的影响和意义。通过清风研学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实践知识和培养了实践能力,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活动中,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宝贵财富。通过清风研学活动的锻炼,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更加有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以上就是我对清风研学活动的心得体会,通过参与清风研学活动,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我能继续秉持着清风研学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清风传家纪录片心得体会(优质13篇)篇七
——读《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本心得体会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岁月的沉淀、世代的言传身教,从而形成的属于家族特有的优良风气,它体现着祖辈对后代的鞭策和期望,记录着来自远古的信仰。好的家风,能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让一个家族经久不衰,让一个单位欣欣向荣,让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认真领会“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养现代文明人格”重要部署的深刻内涵,收获颇丰。读本通过深入挖掘25位英模党员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人格力量、做家风建设的表率;通过深刻剖析近年查处的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修身,好家风塑造坚定正直的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北宋名臣包拯在家训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家训中则写道:“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可见,不同家族或许有着不同的家风、家训,但相同的是,在好家风、好家训的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会继承先辈的意志,或敦厚纯善,或勇敢刚毅。好家风是他们刻进血脉的强大的信仰力量,将指引他们向上向善,永远坚定正直,立于不败。
齐家,好家风共建文明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家风是家庭幸福、年轻人积极向上、老人老有所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基石。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焦裕禄制定的“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三条家风,成为了焦家人的信条,更将“焦裕禄精神”投射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激励了众多的后来人。从一家有好家风到家家有好家风,形成家庭成员相亲相爱、邻里之间和睦团结的氛围,进而抵制歪风邪气,共建风清气正的社会。
兴国,好家风奠基民族伟大复兴。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则更不仅是一家之事,它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着社会稳定、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反之,则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党员的家风建设写进了党内规范,旨在以家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建设。作为一名党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之下,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严格要求身边人。让清风传家,清风传万家,清风传遍神州华夏,形成家风好,社风正,党风清,国风优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清风传家纪录片心得体会(优质13篇)篇八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同时还要注重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深受触动,深刻感受到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感“家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风貌,在一个家庭长期延续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读本中的25位英模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做家风建设的表率;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感受到家风的重大意义,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更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
从小看大,好家风让我们自立。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是历代家族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国历来重视家教和门风,注重家风的缔造与传承。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得益于每一个良好家风家教的滋养,要通过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把好家风春雨润物般渗透到子孙后代的血脉之中,作为一生恪守的信条。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告诫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莫求“沾光”,自己吃的药是国家全额报销的,每一粒都要“专药专用”,不能假公济私。钟南山父亲钟世藩是知名的儿科专家,钟南山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泌尿外科专家,曾获得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一家三代人,秉承着仁心仁术医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仁者家风,行走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他们的家风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就是因为他们注重家风的传承,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由此可见,任何金山银山,都不如好家风,它是一股向善向上的力量,耳濡目染,世代永流传!
以榜为样,好家风让我们自信。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以德传家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家国同重,亲人与国人都是挚爱。人是钢,家是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无不是把家庭作为“炼钢炉”,练就过硬的红色家风,对子孙后代进行家风的历练,体现了老革命家的人间大爱,这正是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毛泽东立下的“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亲情规矩”三原则;周恩来告诫侄女,不搞特殊化,我们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朱德教育儿子不当干部当工人,用“德”字贯穿朱家家风。习仲勋对于红色家风的言传身教称得上是典范,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2001年10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父亲习仲勋的88岁寿辰。当女儿读完习近平的拜寿信,习仲勋告诉在场的人:“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习仲勋以革命家的风范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中国人传统的家教融为一体,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子女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焦裕禄制定“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三条家风,让焦家人个个生活简朴,为人清正,做人自信,塑造了焦家人的精神堡垒,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
聚少成多,好家风让我们自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提高政治站位,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承担党和国家的使命,家风好坏事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一个家风正的家庭,是一个好故事;十个家风正家庭,能形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成千上万个家风正家庭,就能铸就一个强大的祖国,迸发处无坚不摧的蓬勃力量”。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是建设发展和改革的推助力;反之,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使党风受到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内纪律的形式对党员的家风建设进行了规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旨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高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下,要推动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自觉自发注重家风建设,以身作则,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同时,要发挥党、政府和学校的引领和引导作用,注重营造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外部环境建设,多管齐下,形成家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清风传家纪录片心得体会(优质13篇)篇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开始受到观众的喜爱。作为一种具有记录历史和宣传价值的影视形式,纪录片以其真实、客观的特点吸引着广大观众的关注。而在纪录片中,宣传家乡的纪录片在近年来也开始逐渐兴起。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谈论并体会宣传家乡纪录片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和意义。
家乡纪录片是一种特殊的纪录片,它不仅仅是单纯地记录历史,更加注重宣传家乡的文化、风俗和发展变化。通过家乡纪录片,观众可以了解到家乡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家乡纪录片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迷人而独特的家乡,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家乡,激发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家乡纪录片不仅仅是宣传和宣扬家乡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对家乡历史的记录和传承。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家乡过去的风貌、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这不仅对于观众来说是一次学习和了解的机会,也可以为后代留下宝贵的历史纪录,使家乡的历史不会被遗忘。
家乡纪录片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更体现了纪录片的艺术性。通过摄影、镜头运动和配乐等手法的运用,纪录片将家乡的美景和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细节不仅可以提升观众的视觉享受,也能更好地传达纪录片所要表达的信息和情感。
家乡纪录片在宣传家乡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它能够带动家乡的旅游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家乡纪录片还具有教育意义,可以作为教育资源进入学校,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到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发展。
总结:
宣传家乡纪录片作为一种影视艺术形式,带给我们了很多好处和收获。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家乡,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家乡纪录片还具有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提供教育资源等多重功能,对于宣传家乡和推动家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支持家乡纪录片的制作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家乡。
清风传家纪录片心得体会(优质13篇)篇十
清风传家黄旭华,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男子,却因为他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自从我读完《清风传家黄旭华》这本书后,我深深被他的故事所打动,并从中获得了不少心得体会。
第一段:寻找内心的平静。
黄旭华生活在一个繁忙的城市,工作忙碌、家庭琐事纷扰让他感到压力倍增。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他决定去返璞归真,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通过种植花草、养鱼等活动,黄旭华慢慢找回了内心的宁静。他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复杂,只要找到一种与自然融合的方式,我们就能够返璞归真,寻找到内心的平静。
第二段:坚持自己的理想。
黄旭华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生活道路,他放弃了原本压力山大的工作,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尽管他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不放弃,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他告诉我们,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只要我们对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第三段:培养独特的个性。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个性化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一种标志。黄旭华用他独特的个性在社会上脱颖而出。他热爱打扮,喜欢独特的服饰和发型;他热衷于旅行,通过旅行丰富了自己的活动范围;他还喜欢传统文化,研究古代文明的历史。通过培养独特的个性,黄旭华不仅在生活中充满了乐趣,更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赞赏。
第四段:追求真爱。
黄旭华在追求个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真爱的追求。他在书中讲述了他与妻子的爱情故事,这段感人至深的经历让人百感交集。黄旭华告诉我们,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我们要努力去经营和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第五段:不忘初心,传承价值观念。
清风传家是黄旭华传承价值观念的一种方式。他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宁静;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忘初心;要培养独特的个性,追求真爱;要传承正统的价值观念,延续传统文化。黄旭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外在的金钱与地位,而是内心的丰富和精神的自由。
清风传家黄旭华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的生活方式和内心世界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通过读《清风传家黄旭华》,我更加坚定了追求内心平静的信念;我还认识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坚持不懈是非常重要的;我也意识到,培养独特的个性会让我在社会中脱颖而出;我更加明确了家庭的重要性,以及要努力去经营和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幸福;最后,我明白了传承价值观念和延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感谢黄旭华的生活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在生活中做出卓越的贡献。
清风传家纪录片心得体会(优质13篇)篇十一
第一段:引入背景和主题(150字)。
清风传家是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文化节目,黄旭华作为该节目的主持人,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优秀的主持能力,在观众中赢得了极高的口碑。黄旭华的成功并非偶然,是他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深刻的体悟的结果。在和各路文化人相处交流的过程中,黄旭华不断积累和总结心得,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思考。
第二段:关于清风传家的特点和效果(250字)。
清风传家作为一档文化节目,以推广传统文化为宗旨,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艺术。黄旭华作为主持人,不仅仅是一个音箱和镜头前的形象,更是一位传播者和启发者。黄旭华着重强调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并通过与嘉宾的交流互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观众在享受娱乐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独特的呈现方式使得清风传家成为了一家之言的一种形式,在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段:黄旭华的主持风格和心得(350字)。
黄旭华以其独特的主持风格成为清风传家的代表人物。他富有亲和力的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超强的应变能力使得每一期的节目都能充满魅力。黄旭华非常注重与嘉宾的互动,他善于引导嘉宾发表见解,展现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能与嘉宾保持良好的默契和互动。每一期节目,黄旭华都能通过亲自参与表演和互动环节,将观众带入到舞台上,并营造出一个和大家一同分享的氛围。他的主持风格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欢乐,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
第四段:黄旭华心得的启示和思考(300字)。
在多年和各路文化人交流的过程中,黄旭华积累了许多心得和启示,这些对他的主持风格和工作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黄旭华认为,一个成功的主持人首先需要对自己的节目有极高的热爱,并且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学习和进步。他还提到,主持人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嘉宾,了解他们的特点和思想,给予他们充分尊重和关爱。此外,黄旭华还强调主持人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不足,并且愿意听取他人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心得和思考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发。
第五段:总结(150字)。
黄旭华作为清风传家主持人,凭借其独特的主持风格和优秀的能力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和启迪。他的心得和体会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思考。通过与各路文化人的交流,黄旭华在磨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主持能力,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希望黄旭华能继续保持他的独特魅力,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文化节目。
清风传家纪录片心得体会(优质13篇)篇十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同时还要注重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深受触动,深刻感受到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感“家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风貌,在一个家庭长期延续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读本中的25位英模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做家风建设的表率;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感受到家风的重大意义,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更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
从小看大,好家风让我们自立。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是历代家族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国历来重视家教和门风,注重家风的缔造与传承。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得益于每一个良好家风家教的滋养,要通过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把好家风春雨润物般渗透到子孙后代的血脉之中,作为一生恪守的信条。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告诫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莫求“沾光”,自己吃的药是国家全额报销的,每一粒都要“专药专用”,不能假公济私。钟南山父亲钟世藩是知名的儿科专家,钟南山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泌尿外科专家,曾获得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一家三代人,秉承着仁心仁术医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仁者家风,行走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他们的家风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就是因为他们注重家风的传承,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由此可见,任何金山银山,都不如好家风,它是一股向善向上的力量,耳濡目染,世代永流传!
以榜为样,好家风让我们自信。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以德传家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家国同重,亲人与国人都是挚爱。人是钢,家是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无不是把家庭作为“炼钢炉”,练就过硬的红色家风,对子孙后代进行家风的历练,体现了老革命家的人间大爱,这正是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毛泽东立下的“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亲情规矩”三原则;周恩来告诫侄女,不搞特殊化,我们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朱德教育儿子不当干部当工人,用“德”字贯穿朱家家风。习仲勋对于红色家风的言传身教称得上是典范,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2001年10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父亲习仲勋的88岁寿辰。当女儿读完习近平的拜寿信,习仲勋告诉在场的人:“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习仲勋以革命家的风范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中国人传统的家教融为一体,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子女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焦裕禄制定“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三条家风,让焦家人个个生活简朴,为人清正,做人自信,塑造了焦家人的精神堡垒,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
聚少成多,好家风让我们自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提高政治站位,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承担党和国家的使命,家风好坏事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一个家风正的家庭,是一个好故事;十个家风正家庭,能形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成千上万个家风正家庭,就能铸就一个强大的祖国,迸发处无坚不摧的蓬勃力量”。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是建设发展和改革的推助力;反之,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使党风受到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内纪律的形式对党员的家风建设进行了规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旨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高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下,要推动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自觉自发注重家风建设,以身作则,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同时,要发挥党、政府和学校的引领和引导作用,注重营造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外部环境建设,多管齐下,形成家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25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为24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25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部,就应该听从组织的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事迹被报道后,仍在考虑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我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我愿意为这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贡献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时付出我的生命”!吴良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热爱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在氢弹之父于敏的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心中,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证明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一心为民。钟南山、张伯礼、顾方舟医者仁心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铭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朱彦夫、李保国、谢高华投身于脱贫攻坚致力于让乡亲们富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严以律己。25位英模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张富清为家人立规,前人不搭“捷径”,后备莫求“沾光”。在郭明义看来,房子可以不宽敞,但心一定要敞亮。高德荣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在叶聪的家里,正面清单不设限多多益善,负面清单很明确:不能做的事情绝不能碰。韦昌进面对老战友的请求,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决不能开。
淡泊名利。冷静看待贡献,清醒面对荣誉。于敏只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孙家栋评价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顾方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吴文俊看清名利“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樊锦诗告诫儿子“人不是为物质、为金钱而活的”。
精神传家。好家风需要代际传承。英模们的好家风,都是以“精神”为载体,既继承祖辈,也传承后辈,一代一代传一代。《严以治家》中的24个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风的,比如,杨玲玲的母亲一直教育她“我们吃的是公家的饭,要好好地为党工作”,易军的父亲曾因为一句党风不好的话用饭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着红色家风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家风被抛在脑后,贪念战胜了理智,“物质”占了上风,一家人、整族人被坏家风所裹挟,奔向不归的迷途。可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最后,再让我们重温一下25位英模党员的名字: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吴文俊、顾方舟、程开甲、于漪、高铭暄、麦贤得、张伯礼、王有德、王继才、朱彦夫、李保国、高德荣、樊锦诗、吴良镛、韦昌进、叶聪、张飚、郭明义、谢高华、黄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们学习,见贤思齐、修身治家,树立传承良好家风。
一个是利用职务之便,大搞钱权交易,最终双双锒铛入狱的“假模范”夫妻程颖。
家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则是孩子人生课堂的“第一堂课”。父母通过自己的“言传与身教”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成年后的孩子又会将他们的价值取向传给自己的下一代,通过这样一代代的传承最终形成不同的“家风”。
一个人接受向上向善、心怀家国天下的家庭教育,将会对其今后的人生道路选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黄旭华老先生的事迹便是最好的证明。黄旭华老先生的父母在学成之后离开了富饶的祖籍,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最需要医生的海丰县田墘镇,二老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不图回报、无私奉献。父母的选择无形之中影响着黄旭华的一生,他将祖国的兴衰荣辱与自己的事业紧紧绑在一起,毅然投身核潜艇研究,隐姓埋名三十载,宁愿被亲人误解成“不孝之子”,也始终恪守对组织的承诺。他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同样,摒弃家教初心,漠视党纪国法,终将自食恶果,身陷囹圄。湖北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程颖,年轻有为,踏实肯干,是领导眼中的“好苗子”,妻子赵某教书育人、步步高升,一度成为别人眼中的模范夫妻。但随着职务提升,修身律己却没有跟上,理想信念开始动摇,权力观、价值观逐步扭曲,伙同妻子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助长家庭的的贪腐之风,影响湖北省监狱系统的风气。东窗事发后而不自省,反而心存侥幸,夫妻串供,最终也没逃过法律的制裁。
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向我们诠释了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清风传家》中的25个故事,让我在工作和生活间隙反思自己职业和家庭的意义,其中最打动我的莫过于高铭暄和张飚的优秀事迹。
高铭暄老师作为刑法泰斗,我曾有缘在北师大见过他一次,当时高老师已经年近90岁,但从外表丝毫看不出衰老的气息,就感觉那是一个很有气质的老人,穿着黑色大风衣,独自走在北师大校园里,步伐坚定。那时我只是知道高老师是刑法泰斗,教出了我国第一批刑法博士,高老师给我的感觉更多是尊重和敬仰。而《清风传家》中描述的高老师,让刑法泰斗的形象逐步走到我身边,看到了作为一个男人是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做到尽善尽美。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比如对于拎着两盒茶叶来看望自己的学生,高老师要求学生必须抱走家里的一箱苹果,否则就不收下学生的茶叶。清风传家,高老师从没有做的轰轰烈烈,而是通过言传身教感化身边后辈。高老师的故事,恰恰是中国传统家风传承文化的典范,不追求物质享乐,不关注外在变化,坚持内心坚守和学术追求,坚持将远大理想和家庭规划结合,坚持把家庭义务和子女教育结合,这种家庭氛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检察官张飚前辈的事迹,我早有耳闻,他从2007年开始发现张氏叔侄案存在疑点,到2011年退休后第一次出远门去杭州重走张氏叔侄案的案发现场,到2013年张氏叔侄案平反的故事,在全检察系统都广为传颂。但过去关于张飚前辈的故事还仅限于电视媒体上,还仅限于张氏叔侄案,直到2020年11月我有幸参加最高检西部巡讲团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巡讲,在西北边陲广袤荒野上奔驰赶赴一个又一个基层检察院,并有幸前往张飚前辈供职的石河子检察院参观张飚工作室,我才了解到他工作的具体环境,一个鲜活的监所检察官形象顿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选择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援西部巡讲,是因为西北边陲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院曾经接待过多批次兵团检察官的长期学习锻炼任务。我在多年的工作中也和多名兵团的汉族、维吾尔族检察官有过长期共事经历,过去从他们的口中听到的兵团充满陌生。这次在兵团的十多天巡讲,我的主要时间就是坐在车上从一个师换到另一个师,也正是在漫长的路途上,我才通过窗外的荒凉感,慢慢体会到兵团人的累年付出和风险。在兵团的最后一站,就是石河子检察院,走进检察院大厅就能看到墙上挂的大幅张飚检察官宣传画。
张飚对生活和工作的坚韧,是从他父亲身上继承和传承下来的。在兵团的时候,我多次了解到第一辈兵团人的艰苦卓绝,在展览馆也看过当年第一代兵团人在戈壁上挖掘的住所地窝子,《清风传家》中也记载了张飚的父亲张世英,在1959年创建福海渔场时候,挖地窝子、夜宿荒滩、对抗野兽的事迹。身在兵团家庭,张飚也曾有过入伍经历,部队6年锻炼更加磨练了他的坚韧意志。我觉得如果没有老一辈兵团人的艰苦卓绝,没有兵团家庭的艰苦传承,没有戍边经历的艰辛磨练,不会锤炼出一名检察官对一个案子、一个疑点、一个线索的百折不挠。优良家风,也是我们检察事业的护佑。
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向先进学习,以身作则,是我们新时代检察官必须完成的时代使命。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25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为24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25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部,就应该听从组织的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事迹被报道后,仍在考虑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我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我愿意为这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贡献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时付出我的生命”!吴良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热爱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在氢弹之父于敏的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心中,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证明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一心为民。钟南山、张伯礼、顾方舟医者仁心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铭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朱彦夫、李保国、谢高华投身于脱贫攻坚致力于让乡亲们富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严以律己。25位英模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张富清为家人立规,前人不搭“捷径”,后备莫求“沾光”。在郭明义看来,房子可以不宽敞,但心一定要敞亮。高德荣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在叶聪的家里,正面清单不设限多多益善,负面清单很明确:不能做的事情绝不能碰。韦昌进面对老战友的请求,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决不能开。
淡泊名利。冷静看待贡献,清醒面对荣誉。于敏只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孙家栋评价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顾方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吴文俊看清名利“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樊锦诗告诫儿子“人不是为物质、为金钱而活的”。
精神传家。好家风需要代际传承。英模们的好家风,都是以“精神”为载体,既继承祖辈,也传承后辈,一代一代传一代。《严以治家》中的24个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风的,比如,杨玲玲的母亲一直教育她“我们吃的是公家的饭,要好好地为党工作”,易军的父亲曾因为一句党风不好的话用饭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着红色家风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家风被抛在脑后,贪念战胜了理智,“物质”占了上风,一家人、整族人被坏家风所裹挟,奔向不归的迷途。可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最后,再让我们重温一下25位英模党员的名字: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吴文俊、顾方舟、程开甲、于漪、高铭暄、麦贤得、张伯礼、王有德、王继才、朱彦夫、李保国、高德荣、樊锦诗、吴良镛、韦昌进、叶聪、张飚、郭明义、谢高华、黄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们学习,见贤思齐、修身治家,树立传承良好家风。
清风传家纪录片心得体会(优质13篇)篇十三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有立家规、正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古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中华传统就是以人为本、以家利国。习近平总书记也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风是家庭精神的内核,更是社会风气的基础。重视和强调家风建设,是我们党党性宗旨和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最近通过品读《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本,自己则进一步增强了对家庭、家教、家风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读本》中有25位英模党员、24个违纪违法案例,在家庭教育上可谓表现迥异、高下立判,无论是25位英模党员,还是24个违纪违法案例,都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改变着自己的家风。不同的是,他们有的是持续向上的“正能量”,有的却是幡然向下的“逆生长”。这时刻教育引导和警示提醒着我们,家庭教育绝非小事,人忘了什么也不能忘本,在家教上欠账是必然要用更大的代价来偿还的。阅览全书,家风虽似无形,其实有迹可循,只有身体力行来涵养家风,才能让整个家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欲治国者,先齐其家”,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种潜在无形的综合力量,是社会风气的涓涓细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中的传承。中国历史上,许多有为之士都把修身、齐家与治国联系起来,认为要治国就必须修身齐家。“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留钱财给子孙,不如留下智慧与德行。今天,对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如何教育好家属子女,树立良好的家风,自己必须率先垂范,做出榜样。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法的总和,它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优良的家风。“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及家人的心里出现。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家庭中。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个人成长的好摇篮。
每一位国家栋梁,无不都是经过家庭这个“摇篮”的洗礼。家风是融化在炎黄子孙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党员干部的家风更是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家风好坏,是检验自身作风过硬与否的“试金石”,也是群众了解党风政风状况的窗口。我们要做到天天常思已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到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党员。
“天下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每个家庭都应弘扬优良家风,党员干部更应带头树立好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是历史的传承,是时代的使命,也是这套《读本》所带给我的教益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