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思想教育案例,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一
随着医院体制的不断改革,青年职工在医院职工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青年职工年龄较小,且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难免在工作中表现出一定的思想问题,影响青年职工的职业发展。为改变职工的思想状态,使青年职工思想政治觉悟得到显著提高,更好地为医院贡献力量,医院应采取相关措施,帮助青年职工形成积极健康的政治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保证青年职工在医院相关岗位中健康发展。
青年职工在工作上往往富有足够的激情,对新鲜的事物较为敏感,喜欢接触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青年职工的加入,能够为医院带来一定的活力,使医院的相关制度体系更加灵活,调动所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但青年职工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因素,大部分青年职工缺乏耐心,较强的好胜心使得职工在工作中过于计较对错,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自我意识较强。大部分青年职工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宠爱,工作中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同时,青年职工更加重视自我利益,当现实与理想偏差较多时,青年职工往往会放弃手中的工作,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医院职工作为一个整体,每位员工应具备一定的团队意识,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保证每个工作环节紧密相接。在对员工进行培养时,既要关注员工的个人理想和追求,又要保证员工对医院的忠诚度,使青年职工在医院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二)容易过度竞争。适当的竞争能够促进职工的发展,使职工不断认识到别人的优势,并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挖掘青年职工的潜在能力,调动青年职工的工作热情。青年职工具有较强的好胜心,一旦用在错误的事情上,就会产生攀比,制约青年职工的发展。为保证医院的健康发展,避免青年职工产生阻力,需要对青年职工进行正确的疏导,使青年职工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胜负。(三)创新意识浓厚。相比于中老年职工,青年职工的教育水平较高,且接触的新鲜事物更多,在创新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青年职工能够为医院带来新鲜的思想和新颖的观念,使医院各部门职工能够通过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创新出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更好地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青年职工学习知识的能力较强,经过适当的培训和引导,能够充分吸收新鲜的事物,为医院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意义。青年职工的年龄较小,思维较为发散和活跃,没有被现有的制度所固化,能够很好的接受和推广新兴事物,引导医院向更加现代化和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医院职工体系中青年职工人数不断增加,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发展充分得到了医院的重视,为保证青年职工的优势得到发扬,实现青年职工的个人价值,医院广泛开展对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端正青年职工的政治思想,鼓励青年职工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好地在医院中发挥个人价值,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各项工作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推动医院创新工作的开展,培养青年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淡化青年职工的个人意识,从而鼓励员工在工作上不断进步。(一)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较为固化。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医院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并不具有实用价值,过于拘泥于形式。医院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时,由相应人员负责组织,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知识,形成书面文件,选好素材后分发到各个部门科室,由青年职工自行学习。青年职工对这种工作模式并不会产生重视,也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医院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缺乏具有专业性的人员,没有系统的经过指导,在思想政治传达工作中往往无法发挥作用,反而导致青年职工产生厌烦的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青年职工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大范围的宣讲,通过积极励志的事例,调动青年职工的学习热情。(二)缺乏完善的工作制度。为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并在青年职工群体中发挥价值,医院应形成完善的宣传、指导、执行及审核制度。大部分医院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只注重工作的前阶段,思想政治素材准备的较为丰富,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后,并没有明确的工作制度对青年职工进行审核考察,从而导致青年职工的执行力差,并没有形成积极主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的意识。为使医院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青年职工从中受益,医院应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制定相关的审核制度,定期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从而提高青年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主动学习并形成积极健康的政治思想。(三)培养青年职工的责任和担当意识。青年职工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而开展工作,喜欢在工作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喜欢与众不同,对工作没有明确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青年职工并不认同传统的思想教育,在思想方面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在工作中,青年职工更喜欢开放式的环境,喜欢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思想,较少关注集体的利益,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医院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充分重视对青年职工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对医院和工作产生责任感,能够更加努力的为工作付出,重视岗位工作的各项内容,为医院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
(一)结合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应采用具有创新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式,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结合新媒体进行宣传和教育。青年职工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较高,经常通过微博、微信等途径获取信息。医院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等,将政治思想相关知识融入到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向青年职工传递信息,从而对其进行思想教育。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既能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也能引起青年职工的兴趣,随时随地对青年职工进行指导,结合视频、文字、图片及语音等多种方式,增加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趣味性,避免传统纸质文件的单调乏味。(二)充分调动青年职工的积极性。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医生与病患之间的关系充分得到医院的重视,为避免青年职工与患者发生冲突,应对青年职工进行充分的指导和教育,将医德教育放在首位。在对青年职工进行教育时,应结合青年职工的兴趣点,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尽可能采用轻松愉快的方式,避免给青年职工带来一定的压力,可以结合户外活动,使青年职工通过活动学习政治教育,提高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志愿者活动,要求青年职工定期到乡村开展义诊,从志愿者活动中,使青年职工认识到病人的不易,从而将患者放在第一位,提高青年职工对患者的重视,从而将医德教育引入活动中,避免传统教育的生硬死板,使青年职工更容易接受。(三)提高青年职工的自我认知。为使青年职工积极地面对工作,应使青年职工充分认识到医院对其的重视。医院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待每一位青年职工都应平等,适当对青年职工进行指导和培训,将青年职工的职业规划与医院的整体规划相结合,同时将医院的整体目标细化到每位职工身上,使每位职工都具有一定的使命感。维护医院的利益固然重要,将青年职工的个人利益与医院利益相结合,更能够提高青年职工的忠诚度,使青年职工能够凝聚于工作中,充分重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到工作中。医院应保证制度和决策的公开透明,使每位青年职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内容,从而调动青年职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注重每位职工的个性化特点,鼓励青年职工在岗位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每位职工的个人价值,达到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四)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在进行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和宣传后,应结合青年职工的受教育情况,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利弊,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通过建立审核制度,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考核和考察,将每位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状态及优劣势收集起来,定期进行分析和。
总结。
以更好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内容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用性保证每位青年职工具有积极正确的心态能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提高青年职工的综合素质使医院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不断优化医院的各项制度体系。
四、结语。
随着医院职工体系的改革,青年职工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逐渐重视青年职工群体的思想政治。为提高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应采用积极有效的创新路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结合青年职工的思想状态和个性特点,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医院应充分结合互联网,对工作制度进行完善,使每位青年职工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结合医院的整体目标,实现职工的个人价值。同时,医院应充分利用青年职工的优势,不断创新内部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保证医院逐渐发展现代化和科技化,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1]宫建伟.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4。
[12]冯娜.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究[d].苏州大学,2015,4。
作者:张莉单位:安徽六安第二人民医院。
青年职工座谈会发言稿。
选题研究及论文工作计划。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二
新时期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任何活动的开展都讲究法制性,这不但是对活动参与者的规范,更是对于参与者自身的有效保护。高校参与市场行为的角色是民事主体,它与其它参与者一样,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力,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然而,部分高校的在参与市场活动的时候,没有对经济合同管理的法制性引起重视,给合作方留下了许多的法律漏洞,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一、分析高校经济合同的差异。
高校作为民事主体参与市场行为,在法律方面与其它任何主体都担任着同样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从其自身性质、合同内容以及签订程序上来看,与其它主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合同主体差异分析。
高校经济合同的主体自然是参与校方。学校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从事教育、教研工作,与其它主体相比,高校参与社会市场行为,主要是为了学校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其参与目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它并不需要得到实质性的经济收入,只要存在于学校教育、教研工作有利的因素,高校都会去参与,如建立校企科研项目等。
(二)经济合同内容上的差异。
社会团体,如企业,他们参与市场行为一定是带有盈利目的的,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而高校参与市场活动,则需要能够推动高校学科建设、教学发展、公共服务发展。因此,在合同内容上,其它社会团体几乎会涵盖一些资金注入与利益分配项目,而在高校经济合同当中,有时是不包含这些内容的。
(三)经济合同签订程序的'差异。
高校与合作方签订经济合同,会派遣校方的法人代表与对方进行签约,签约名义则使用学校的名义进行,这就区别于社会上某些以个人名义参与市场活动、签订经济合同的程序。
二、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上文所讲述的高校经济合同差异及其自身的管理行为,造成了其在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下文,笔者举例其中的三项问题进行说明。
(一)合同管理机构的缺失。
我国高校所设立的所有部门几乎都是与教育有关的部门,从高校开始参与市场行为以来,就很少有学校设立专业的部门对其进行管理。众多的经济工作、合作管理等工作几乎都是交由学校具备经济管理和公关管理能力的人才进行,这些人往往又担任着学校其它教育工作,多年未从事此类工作,生疏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造成高校经济合同缺少专业人士管理,尤其缺少具备法律知识人才的管理。
(二)合同订立不规范。
高校经济合同订立不规范,不仅仅表现在内容上,最终为突出的问题是其在法律条款方面的不规范与缺失。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签订合同个人或团体独享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如果高校经济合同要作用于高校,就必须以学校的名义,派遣法人或法人授权代表进行合同签订,而在实际的操作当中,高校所派遣的合同签订人并非法人代表或授权人。除此之外,高校经济合同的很多内容都存在法律漏洞,未经专业法律人士查看认准。
(三)对于合同条约履行监督的缺失。
高校日常教育工作纷繁复杂,在与合作对象签订合同以后,几乎是没有时间监督自身以及合作方对合同的履行。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拆分出专业监督合同履行的机构,校方对合同履行也并不重视,由于很多的合同并不具有经济的迫切性,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合同履行的早晚。
三、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的管理策略。
根据高校经济合同的特点及其合同管理漏洞分析,笔者在法治视域背景下,提出了以下几点经济合同管理策略:
(一)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高校在参与市场行为时,虽然承担了复杂繁重的教育工作,但是既然决定借助外力推动学校教育发展,就应当好好的利用起这样的资源。所以,高校出击的第一步就是要完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当根据高校发展需求和运行特点,从法律人才的引进入手,建立经济合同签约前准备工作规范、合同签约标准以及合同履行监督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得以完善,才能够进一步减少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的法律漏洞,切实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专业管理机构,并协同学校其它各单位共同管理。
专业管理机构专职管理经济合同签订的一切事宜,并协商洽谈对外合作工作,承担经济合同管理的法律顾问与公关管理,它是完善高校经济合同法制管理的必要手段。专业管理机构的建立需要学校对外引进人才,或者是与社会法律机构进行合作,解决合同签订的法律问题,另外,还应从校园内部抽调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才参与经济合同的法律管理工作。使经济合同管理部门与在校其它单位共同进行经济合同管理的目的就在于让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适应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最大程度的发挥经济合同管理对教育工作的推动和辅助作用,这同时也是学校参与市场行为的根本目的。
(三)开展内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需要了解校方教育工作,同时具备合同管理素质的人才。培养这类管理人才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高校内部挑选人才进行培养。校方管理人员应当挑选有意向并适合于这项工作的在校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可以使用进修、留学、讲座、上培训班的方式进行培养,还可以将培养对象输送到企业当中进行实践培养,提升其法律意识,稳固其法律基础。
四、结束语。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法律问题是高校参与市场行为以来最为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其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和专业机构,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重视起经济合同管理的法律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三
企业文化的发展与构建与思政工作的开展有着密切联系,企业文化决定了思政工作的开展方向,而思政工作的开展又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两者的作用相辅相成,但同时两者又有明显差异,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思想认识和舆论导向的构建,而企业文化则是思政工作落实、体现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两者的融合能够起到互促共进的作用,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1.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指标不明确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少企业管理者对经济效益过分追求,但是对思政工作的开展则有所忽视。不少企业表面上见思政工作放在首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以业绩和效益论英雄,因此造成思政工作开展缺乏明显指标,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意识不足,难以建立起正确的思政引导指向。
1.2 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化、系统化的工作,而且会随社会环境变化、企业发展阶段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但是在企业发展实践中,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视为一种形式,如每天举行早会,组织员工唱歌、喊口号,将这些表面形式视为企业文化的全部。虽然早会、员工思想统一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是却不能代表其建设方向和发展成就,如果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引导,企业文化很难形成正确导向。
2.1 指导思想相同
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始终一致,那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积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一点来看,思政工作本身就有着鲜明的政治特点,与主旋律高度契合,是贯彻党的政策和指导精神的枢纽。而企业文化建设也始终坚持相同的政治导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彰显企业先进的文化导向,以党的领导为最高指标,促进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2.2 根本目标一致性
企业思政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经济特色,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建设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元素。而企业文化则体现出企业社会形象、主体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特色等。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助力,从这一点来看,两者的目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2.3 作用方式相似
无论是企业文化建设还是思政工作的开展,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了作用较为相似,因此方式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协同性。譬如两者都需要有良好的宣传基础,需要一定的流程和载体才能得以呈现,同时还需要根植于企业员工心中,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两者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3.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原则就是“以人为本”,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企业人才、打造组织纪律过硬团队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构建起和谐友好的企业环境,促使全员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体现在其中,确保文化建设成果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将更加丰富,员工的力量能够汇聚成一股强大助力,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能够激发广大员工的岗位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去,真正转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突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特殊魅力。
3.2 结合经济建设,实现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协同发展
企业文化与思政工作的有机融合,首先需要有共同的经济建设基础。当前,发展经济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企业是经济建设的主体,企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做指导,同时结合思政工作的开展形成完善的发展和管理体系。对于广大员工来说,企业经济收益关系到其职业发展、薪资福利、自身价值体现等多项因素,良好的经济收益有利于提高员工待遇,增加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和核心凝聚力,而这些都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政工作的必要因素。
3.3 着力构建二者的融合机制
企业文化與思政工作的有机融合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因为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协调性,在就为其相互融合打下了良好基础。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企业文化能够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拓展新途径,而思政工作又是保障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首要因素。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导,能够构建起健康的舆论环境,减少思政工作的开展阻力,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管理矛盾和文化冲突,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促使广大职工积极参与进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还有利于职工将思政工作作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重要依据,实现理论价值最大化。思政工作能够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并以其资源优势获得更强大的发展动力。
3.4 应尊重规律,促进二者的独立发展
虽然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的开展有着密切联系,但是也需要对两者的差异性提起重视。两者融合有着特定指向,因此不能将其硬性叠加在一起,而是需要客观认识的两者的差异,秉承求同存异的原则使两者保持相对独立性。马哲理论指出,一般情况下事物的特殊性多体现在其共性中,两者是构成事物的两个层面,缺一不可。当前,关于两者融合的理论研究还有不少问题存在,譬如重实践而轻理论,难以将企业发展和管理创新提升至理论高度。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只有良好的人才素质保障才能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体现出相互独立、互促发展的崭新格局。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着较多的相似点,尤其是在指导思想、实现目标、影响作用方面有着较高的相似性。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深刻认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协同性,秉承求同存异的原则,充分尊重企业发展规律,积极转变管理理念,结合新形势、新需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
[1]孟培德,田泉城.浅谈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15(s1)
[2]刘艳萍.论思想文化教育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3]陈基棠.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j].发展.2015(10)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四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企业管理逐步向以人为本过渡,一是通过与基层干部职工的深入交流,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对企业改革的认识,加强他们对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认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二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向干部职工宣传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企业改革的思想认识,从容应对企业改制所带来的挑战和困难,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事业上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3.2完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企业从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实践、企业行为文化的具体表现中提炼出来的一系列制度的总和,比如企业领导制度、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民主制度以及现场管理、生产服务标准、业务流程等,具有公认、权威和稳定等特点,对企业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起到了评判和制约的作用。
3.3加强现代人才价值观的教育。
随着社会转型,社会价值越来越多样化,价值观念的激烈冲突和深刻变革是当代人类文明进程的突出表现。很多企业职工的人生价值观也出现了微妙变化:一是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二是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三是价值目标的短期化。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将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引入价值观研究,逐步建立一套价值冲突预警机制,紧跟时代脉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偏激思想主动进行调控,使现代人才的价值观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3.4打造优秀企业团队。
企业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团队理论,团队指的是处于同一环境中,彼此能够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志同道合的人生观,容易形成坦诚沟通,共同激荡创意,相互鼓励及启发事业的成就感的员工群体,这样的群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汇集起巨大的创造力量。在开展团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有的机构和组织形式,如“职代会”、“qc小组”、“青年文明号”、“职工之家”等,将职工较好地吸引到企业的周围;要在企业内部进行良好的沟通,构筑自上而下的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让职工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政策制度、管理措施,形成“上下同欲”的理想氛围。
3.5促进企业道德建设。
企业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道德通过道德规范、道德教育、道德评价、道德行为等来调节企业内外的各种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企业形成宝贵的无形资产。企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从各个方面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见成效。
总之,企业文化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企业的不断改革,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发展又为企业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更新观念,凝聚人心,推动企业不断改革,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2]林庆生.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要和经营管理紧密结合[j].江苏纺织,(2).
[3]常海峰,刘俊喜.从企业文化功能看对现代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j].集团经济研究,2007(3).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五
《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保证。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鲜明特征”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国有企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以创新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理念。培育共同价值观。奠定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用战略的思维审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开放政工的理念:用市场的眼光研究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效益政工的理念:用创新的力量推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品牌政工的理念:用人本管理的思想激活政工工作。树立人本政工的理念。
培育共同的价值观。
引导职工形成“负责、高效、务实、进取”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把握发展机遇、打造高效企业、提升自我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使命感。把理念形成与价值行为相统一。
把道德规范、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变为自觉行动在组织领导方面。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兼职政工干部队伍为骨干、以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为特色的大政工格局:在理论武装方面。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唱响时代主旋律。巩固壮大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做好新时期的职工思想工作: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方面。把政治理论学习融入到文化活动中。注重关心爱护职工。营造和谐的“亲情化管理文化”:注重沟通激励职工。搭建零距离的“团队型文化”:注重目标激励职工。创造超越自我的愿景文化:注重典型示范职工。营造挑战自我的自强文化。以细致人微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以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建设助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明确目标。健全机制制度。统筹兼顾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启动、调控、评估、激励、奖惩和保障机制。建立目标管理和信息反馈体系,促进企业科学决策、动力激发、计划实施等方面工作的顺利运行。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指标化,保证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国有企业党政要坚持抓领导干部与职工并重。
抓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并重。
运用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手段并重。注重满足职工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合理需求。把职工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把职工群众的力量凝聚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站在时代的高度。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观念。以广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和及时的应变能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注重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职工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结合。坚持以搞好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业务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好面上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一帮一”等形式做好个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做好思想工作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利益引导相结合。经济建设与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结合。过程和结果结合。建设和管理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人理、潜移默化。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经常深入到职工中去。经常和职工谈心。细心体察职工情绪。把握住职工的.思想动态。千方百计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保障和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以人文关怀提高职工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解决职工精神家园、生活以及发展等问题引导职工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表达利益诉求,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职工多方面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理解、尊重、关心、帮助职工,让职工在思想品德、智力、体力、精神心理等方面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竞争有序、充满希望的职工成长环境。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企业是一个温暖的家。使职工心情舒畅地干好工作。为企业发展奉献聪明才智丰富内容。发挥载体功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以推动科学发展为目标。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促进企业和谐为着力点。唱响发展主旋律。打好思想宣传主动仗;运用典型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促进企业文化大繁荣:以服务职工为落脚点。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重点。设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紧紧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发挥载体功效。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和网络工具。运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争创优秀党员责任区等载体。延伸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不断满足职工对于提高思想理论、科技水平和参与文体活动等多方面的需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开展职工技能比武等活动。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并渗透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不断提高国有企业职工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意识。积极挖掘潜能,充满激情地工作提高素质。展现个性与特色。
激发政工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紧紧围绕形式发展需要和企业中心工作。努力提高政工队伍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探索完善政工干部合理流动和动态管理模式。建立政工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吸引和选拔一批职工群众信得过、有能力、有激情、愿奉献的人才到思想政治工作一线努力打造一支学历水平逐步提高、年龄构成日趋合理、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互促互补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群众经验的复合型政工干部队伍激发政工干部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企业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有坚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企业的发展思路和各项举措。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增强政治辨别力、免疫力和敏锐性。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具备开展工作的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和企业发展同步。和职工同心。勇于担当重任。破解难题,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六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
尤克巴马斯基(1927年—1987年)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拥有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副院长等身份。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克服顿河———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学生大面积留级现象,在此后里,他以该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础,潜心教学、研究,结合现实,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与系统论作为指导思想与分析工具,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富有现实针对性的完整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国际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因材施教等多个方面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方面或者说结构被逐一研究,探明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规律。巴班斯基将这个新的研究方法称之为辩证的系统方法。巴班斯基指出:“用辩证的系统观点评价现有教学任务的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论基础。辩证的系统观点能保证针对当时条件选出最佳方案。”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利用唯物辩证法的一般方法论,即整体与部分、系统论等方法论,利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即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等,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部分,使每一个部分互相配合,达到最佳的状态,选出最佳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中的人(教师和学生)、条件(教学物质条件、教学卫生条件、教学的道德心理条件、教学过程结构(包括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以及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构成了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就是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并且对构成该系统的有机联系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综合考察。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界定。
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最优化也仅仅是相对意义上的最优化,易言之,是在某种评价准则的引领下(当然评价准则不能脱离实际),凭借现有各种实际情况达到的一种相对最优化的结果。巴班斯基给出的最优化的前提是从所提出的准则的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班级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最优化地)发挥效能。有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既定的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对教学评价标准、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规律等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实施的一种综合安排与控制。在这里,教师起着主导安排与控制的作用,教师须有意识地、科学地组织教学,选择最适合学生、最适合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案,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启示。
教学过程是最优化理论既是一种辩证唯物论与系统论观照下的理论,讲求结合实际,不脱离实际,用系统的观点看待教学各个因素的关系;也是一种讲求以最小的投入(比如时间投入、教学设备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获(一定条件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的投入产出理论。巴班斯基也指出:“合理地利用不超过限度的时间和精力能创造最大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学最优化思想的实际准绳和最终目标。
(一)研究学生,提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前提就是对现实条件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准则,而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巴班斯基也指出,教学须遵循“符合学生年龄可能性的准则”。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者说不同素质的学生群体,其认知结构和水平,综合素质存在差距。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进行教学,肯定不能有的放矢,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不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想心理设定教学目标并安排教学活动,这本身就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唯物辩证法。很多教师往往更倾向于关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而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基础知识等的研究较少,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教条式地执行,其结果导致教学工作陷入盲目性或者事倍功半。
(二)以系统论的视角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各要素发挥整体协同作用。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突出的一个特色是强调以系统论的视角看待整个教学过程,力争充分发挥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的作用,并协同联动,起到互相促进、互相配合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包括有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施教者与受教育者等要素,为了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就必须尽可能将所有的教学要素看成一个联系的整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化的组合方式与解决方案。高职课堂教学,在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就是找到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性的活动。正确看待教学过程的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只有解决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才能解决好整体的教学效果。将一个学年的整个教学内容分解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对整个教学内容与结构进行宏观的理解,梳理出一条基本线索,结合每节课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作用,使其相互作用,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课堂时间管理,以最少的时间实现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应该遗忘时间这一要素。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也强调时间标准,没有时间的限制,任何教学效率都不值得一提。科学的教学策略或者说教学过程应该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没有了时间的限制,就无从谈起教学过程最优化,无法比较哪种教学孰优孰劣。无论是高职课堂还是中小学课堂,教师都应该将时间纳入到教学设计中,系统考虑时间在课堂中的分配与占用,视时间为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也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教学目标,才能达到“合理的时间消费”。课堂的时间管理就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不受其他不相关的事的影响。教师的时间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课堂内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以最佳的方式进行。学生的时间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课堂内接受到最多的教学内容,并理解消化,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就将导致其它两个方面的目标难以实现。
(四)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营造轻松课堂,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心理基础。
教学过程最终落实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环节上,保证“教”的轻松,“学”的开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终目标。巴班斯基认为“教与学的最优结合,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师注重“教”的效果,认为教师教得好,学生就一定学得好,这在一般的情况下是对的。这里所谓的“教”得好包涵“学”得好的要求,如果没有学得好,就无所谓教得好,在此意义上注重“教”是可取的。但是“,教得好”有时会脱离“学得好”的要求,只关注教师的“教”。通过大量的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实例来看,仅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语言表达、与学生的互动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对于学生是否在心理方面、在知识方面接受了教师并不过多地关注。纵使教师的“教”非常完美,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但学生处在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有研究表明,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时,知识的容量是有限度的,并不利于引发学生的开拓性、创造性思维。因此,为了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教师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辩证地看待并处理二者的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成为引导、组织的配角,创设一种平等、信任、宽松的情境。在此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不但要有知识传递、讨论等的互动,更应该有情感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屏障,为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疏通思想心理。巴氏指出:“在良好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特别有成果,就会达到可能的最优化效果。”当然,巴氏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一个繁杂的、系统的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方面的启示也并非以上方面所能完全概括。但是,只要教师理解了其中的奥秘,将最优化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哪怕取得点滴进步,将会以此为动力,逐步丰富教学实践,达到所谓的最优化教学。
三、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视域中的课堂教学管理。
通过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我们了解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多重因素互相作用的进程,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多个方面的设计、控制与引导。对于高职教学,除了一些实践课程,课堂教学还占有较大的比例,所以,研究并搞好课堂教学管理,是其现实性和必要性。
(一)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受体,是教学活动的内因。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动机、自我约束与控制等,是决定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教师不论如何研究学生,教学设计如何富有针对性与科学性,如果作为受体的学生不积极主动地接受,或者想接受但自控能力差,难以安心于课堂,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是极其必要的。课程内容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堂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资源,比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等,当然,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唯如此,学生以其积极的心态进入学习情境,课程内容才能有效传递,才能在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的支撑下有效放大,产生内涵更丰富的理解。在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课堂纪律的自我约束者,又是知识被重构、被重新理解的组建者。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以其原有的知识、理解为背景,对新的知识加以甄选,然后重组进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督促者。因此,高职教师必须树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教学理念,不再搞灌输式的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清道理,引导学生树立起自我管理的意识。其次,教师要逐渐改变教学方式,以开放的、平等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搭建师生情感交流平台,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活动的双方———教师与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教学过程不能脱离双方的情感认同之基础,如果双方缺乏基本的认同,教学活动必将陷入僵局,或者教学活动表面和谐,实则空洞无物。课堂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系统,现代心理学认为,教与学是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的。课堂上,师生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情感交流。在与学生的实际交往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以平等的人格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敢想、敢做,追求卓越,营造宽松、和谐、富于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有效的教学取决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有效的人际交往。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方式多种多样,课堂上的思想交流、课下处理学生矛盾、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等,这些都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之途径,这样树立起的教师形象才是接近实际生活,丰满的教师形象,学生更容易接受,亲近教师。当然,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一定要提高,近些年来,高职与普通高校中出现的一些有关教师的负面消息在一定的程度上透露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术水准欠佳,这不利于教师形象的树立。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生愿意与一位职业水准不高、思想道德欠佳的教师进行思想交流,更遑论听其面授课程。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七
新形势下,企业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全方位正确认识人性化管理。根据企业自身各方面情况,坚持渗透式原则,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内部不同岗位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在日常运营管理中,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出现安全事故、质量故障等问题后,一味地指责岗位人员,借助降职降薪、甚至解除劳动关系等手段,严厉惩罚相关责任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同类事故频发,既不利于内部人员稳定,又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针对这种情况,建筑施工企业要借助渗透式原则,在无形中对内部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面对面教育,维护好他们的自尊心,要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自然熏陶的基础上,不断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准则,逐渐提高不同岗位员工的思想觉悟。在此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多融入员工中,多和他们沟通、交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变化。在情感交流中,不断感化员工心灵,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建筑施工企业要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借助多样化的形式促使内部员工信服,比如,讲解、讨论、参观走访,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所开展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确保日常运行中各项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落到实处。建筑施工企业要采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坚持渗透式原则,根据出现的具体问题,巧妙利用说理教育方法,教育工作中犯错误的员工,不要用所谓的条条框框去命令、批评内部员工,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对于这方面来说,建筑施工企业也需要从其他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人性化管理氛围等,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提高内部人员综合素养。
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营造良好的人性化管理氛围。
企业想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到实处,营造良好的人性化管理氛围,从员工根本利益着手,根据员工的客观需求,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多样化途径加大宣传力度,采取设置专门宣传栏、固定宣传标语、搞好动态报道、强化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科学宣传人性化管理思想,优化完善已构建的管理制度,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人性化管理氛围,使科学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企业要借助人性化管理氛围,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内部员工进行具体化教育,使其将自身利益巧妙融入企业利益中,促使局部、整体二者利益有机融合,自觉遵守企业行为准则,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操作,确保一系列经济活动有序开展,也使企业内部更加团结、稳定,不断增强内部凝聚力、向心力。
由于受到多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个体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性格、能力。就企业员工来说,人生阅历、成长环境、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在人性化管理视域下,企业要全方位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要求,尊重个体差异,准确把握内部不同岗位员工工作能力、优缺点、特长等,开展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内部员工进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说,企业要根据不同岗位要求、难易度等,准确把握员工在“知识、技能”方面存在的差异,围绕自身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等,制定合理化的培训方案,定期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优化他们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他们专业技能,借助多样化的奖惩措施,最大化提高培训质量。建筑施工企业要借助多样化培训,让不同岗位员工全方位正确认识自己以及所处的环境,端正工作态度,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不断完善自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展现自身多样化价值,将以人为本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借助群体行为特征,准确把握群体需求。
在人性化管理视域下,企业要根据群体行为特征,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内部员工正确认识自身所在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尤其是自身工作完成情况对企业整体目标实现造成的具体影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企业要借助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员工准确把握所在工作岗位和企业的.隶属关系,清楚自身的职责、权利、义务,避免职权模糊化,及时发现日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优化内部人员结构,最大化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在此过程中,企业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准确把握群体各方面需求,根据他们的生理、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需求,结合工作岗位性质,优化调整员工薪酬,适当提高福利待遇,科学调整工作时间,定期安排体检等。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员工安全需求,比如,职工保障、用工制度、离退制度,企业结合国家在这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优化完善相关制度,结合员工的社交需求,开展多样化的娱乐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根据他们自我提升需求,向其提供多样化的深造学习机会。企业要紧紧围绕员工多样化客观需求,优化调整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引导内部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对内部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企业要根据人性化管理具体要求,科学引导内部不同岗位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充分展现他们在一系列经济活动开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明确他们的主人翁地位,要尊重每位员工,多关心他们,有效解决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多角度培养他们多样化技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在此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构建全新的职工成长机制,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成长平台,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身多样化价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此外,在人性化管理视域下,企业要意识到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这是确保思想政治科学开展,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企业要根据内部不同岗位要求,围绕员工价值实现、经济效益提高等,采用多样化培训方式,大力建设思想政治队伍,培养大批高素质思想政治人才,科學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人性化管理质量。
六、结语。
在新形势下,企业要全方位正确认识人性化管理、思想政治工作,要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加强人性化管理的同时,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坚持渗透式原则,营造良好的人性化管理氛围,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等。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人性化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长远道路。
参考文献。
[1]朱艳杰.如何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实行“人性化”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03):117.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八
一、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特点。
了解和掌握青年员工当前的思想特点,是做好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1、对新知识、新技术求知欲强烈,但对思想政治学习缺乏重视。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青年员工明显感觉到由于自身知识不足,难以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们追求知识的思想意识明显增加,学习业务知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也明显提高,并且通过自考、成人教育等多种方式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不断的接收到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拓宽知识面。但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将学习业务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对立起来,总是认为业务知识学好了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才是有益的,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是多此一举,经常出现旷、逃避等现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活动是波动、消极的。
2、个性突出,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由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青年员工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个性突出,敢于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重视培养自身能力和树立竞争意识;在工作当中更加相信自己个人的力量,比较倾向于拥有自己的工作环境,注重自我选择和自我调节,不愿受制于他人,喜欢追求宽松、民主的工作环境与组织氛围,同时也喜欢灵活机动的工作方式,对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反叛心理。但另一方面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呈淡化趁势。他们更看重他人和集体为我做了什么,而对于我为他人和集体做了什么看的很轻。同时也比较注重个人的发展,对于他人或是集体的事情却不太关心,经常抱着一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人度,不愿意参加集体的活动,不关心集体的利益和荣誉。
1、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国有企业不断改革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和其它的业务部门相比,工作的成绩更难以体现,加之业务经费少,经济待遇低,使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总是有一种不被重视和“二等公民”的感觉;在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眼中,从事所谓“一线”岗位或是专业技术人员才是有能力、有本事、能挣钱的人,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常常被看成是只会花钱,不会挣钱,只会耍嘴皮子,不务正业的人员。这些都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信心不足,工作积极性下降。
2、工作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企业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大多比较空洞,只注重说教,缺乏与青年员工个人发展有关的内容,同时,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没有考虑到青年员工的文化水平、性格以及实际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差异,总是采用同样的教育内容,造成与青年员工的实际产生隔膜,缺乏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3、方法单一、陈旧,不讲求实效。部分国有企业开展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仍然习惯于沿用读书,念报或是文件,以及开会,观看电影、电视等这些比较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形式,这些工作方法大多不被青年员工所接受与喜欢。他们更愿意接受一些有趣的,能够跟的上时代步伐的方式方法。另外,国有企业在开展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也不注重实际的工作效果。在部分国有企业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受到时间或是经费等问题的影响,甚至是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影响,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总是做些表面的文章,应付了事。
三、依据青年员工思想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的工作观念。
1.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因此,国有企业在开展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将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并且要在具体开展工作时体现出来,把是否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检验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项重要标准。因此,我们要坚决丢弃那种只讲大话、讲空话的空洞的说教方式和单一的传统的读书念报式的、开会式的教育模式。从青年员工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实际的接受能力等,来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真正做到以真悄感动人、以真心关心人,使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以上为本,为国有企业和青年员工的健康与快速发展服务。
1.2树立服务的观念。国有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根本目的是要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展开,树立起服务的观念。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改变过去对青年员工居高临下的生硬的工作方法;同时也要改变过去表情冷漠,拒人与千里之外的架势,消除青年员工心中“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不良影响;主动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于广大青年员工,保持与青年员工的密切联系,建立起与其交流的桥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2、加强青年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营造爱岗敬业的工作氛围。国有企业加强青年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强化青年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进取心,同时也是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当前,由于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只注重抓生产经营,放松了对青年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加之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在部分青年员工中出现偷盗,欺骗等现象。
他们的竞争意识、敬业精神和团结互助的作风等都有待培养和提高。
因此,必须注重加强青年员工的职业迫德教育,主要是要做到:首先要引导和教育青年员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次,要教育和引导青年员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勤奋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作出自己的贡献;最后,要教育和引导青年员工职业平等意识,充分认识到职业工人的重要性。
让他们真正懂得各行各业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从事的行业不同,只要能做出成绩,都会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3、结合互联网,创新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使网民的数量逐年增加。在国有企业员工中尤其是青年员工中网民的数量所占比例较大,他们停留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长,由于互联网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使青年员工的思想受网上信息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不良信息的影响给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这就要求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抢占网络阵地,积极探索“网络政工”的新方法,以此提高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化。
利用网络做好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站,并在网站上建立旗帜鲜明的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的宣传平台,积极宣传马列主义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可以通过建立qq群、公共邮箱、bbs等形式及时与青年员工进行沟通,了解思想和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赵;同时要通过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网上课堂等对青年员工中错误的思潮和现象及时的给予批评,对热点进行正面引导,宣传主流思想,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最后要通过互联网加强对青年员工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防止不良信息对青年员工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2]严翠媛.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初探[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01)[3]关于“80后”青年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j].武钢政工.(05).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九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规章制度、精神风貌等主要内容。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感受到很深的归属感,从而产生更大的凝聚力。在团体的协作中发挥各自的能力,取长补短。为集体荣誉做出贡献。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它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教育人、说服人、转变人的思想,引导人的行为,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实践活动。但就本质而言,都是做人的工作,其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既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但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既要有理论的灌输,又要有形象的感染;既要有政策的疏导,又要有榜样的示范;既要有知识的启迪,又要有物质的激励,这样才能拓宽忑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政治思想环境。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思想政治高兴做的共同点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他们其中一部分作用都是为了协调企业内部的人事关系,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都主张通过改变企业中最活跃的成分“人”来达到改变企业物质产品、行为、制度和精神状态的目的。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十
摘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不同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积极转型和创新求变,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来协调不同层次人员的利益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来引导和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思想政治;和谐企业;建设。
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作为经济社会细胞的不同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新常态”积极主动地转型升级和适应变革,由于其各个不同层次人员中所获经济利益等的不同,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与状态。作为国有企业党群工作和宣传文化工作者,尤其需要正面引导和宣传教育,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维护社会、企业、经济和职工思想观念的和谐稳定。
一、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不断增强企业创造活力。
要全面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这是新常态下建设和谐企业的基础条件。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主要指通过各种对路有益的方法,激励职工形成积极工作的动机,鼓励其在经营生产和工作学习中表现出高度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激发不同层次职工的创造活力中,首先要破除他们的思想隔阂和环境障碍,使其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全面肯定。要通过包括算账对比、绩效管理、奖优罚劣等手段,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促使职工中形成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人人争先进的生动局面。突出民主激励。即让职工们积极参与劳动竞赛、达人秀评选等活动,以调动全员的创造性。要充分运用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巡视制度在内的民主激励手段,让企业各层次职工都能行使主人翁的权利,使他们对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地科学发展。突出榜样激励。即通过树立标杆和典型示范来调动职工找差距,达到人人有上进心的激励目的,真正起到对进取心激励的作用。突出情感激励。即运用职工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在情感渗透方面予以引导。要紧密抓住各层次职工包括在生产劳动一线的劳务派遣工的心理特点去做思想疏导,通过感情投资,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他们,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突出奖惩激励。即用奖与罚的手段调节并引导职工们的合理动机,根除不合理的思想行为动机,使正确的思想行为发扬光大。在经营生产管理实践中,既要激发企业有较高收入管理人员的进取活力,又要高度重视一般收入层次职工的合理诉求,有利于形成平等、互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调节功能,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要通过民主对话等沟通方式,对职工们的情绪、心理进行适当地调控和对人际关系作适当调整,使广大职工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新型人际关系得到形成,保持企业的稳定健康、环保节能、低碳循环、生态平衡、绿色协调、持续较快地发展。在实践中,要坚持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发展好作为谋划决策、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地反映和兼顾不同层次职工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与此同时,要经常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个人与企业、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增强全员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行情绪调节。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出现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正确认识它,积极解决它。不同层次人员或同一层次人员内部之间在企业变革和生产及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问题和矛盾。矛盾的产生将会导致他们之间出现摩擦,久而久之不予以消除,矛盾将会进一步激化,给企业带来深层次的威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情绪调控,可以释疑授业解惑,疏通人们的思想症结,化解各种矛盾,使人们的情绪获得新的平衡,从而减少不稳定因素。进行人际关系调整。不同层次的职工在企业变革、现实生产与生活中,其所处的地位、实践经验水平、知识层次、认识能力、个性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相互协作之间也难免存在不太和谐的人际矛盾与冲突。对此,企业政工人员尤其要注重引导职工互通、互助、互学、互补,调整合作协同心态,培养塑造职工的配合意识,这有利于缓解人际矛盾,进而形成平等、友善、团结、和谐、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氛围。进行利益调整。当职工之间出现利益冲突时,必须对不合理的利益分配获取方式作合理的调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利益调节应当更多地关心困难群体和遇到特殊困难的职工,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同时,也要帮助职工们牢固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辛苦工作、合法经营、科技致富等获得正当应得的物质利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层次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功能,形成企业管理与服务职工的合力。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功能就是将分散的职工个体的心与力凝聚成一股绳,使之富有粘合力与爆发力,为实现企业愿景而不懈地拼搏与奋斗。实现团队凝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将企业中每个职工个体思想的积极因素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不失时机地有效引导职工们自觉把自己的日常行为与高层次的价值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每个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建立起个人与企业的认同关系,获得归属感和荣誉感,形成步调一致,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团队群体意识,产生强大持久的团队向心力与聚合力,自觉地为实现公司发展蓝图而毫不懈怠、惮精竭虑地砥砺奋争。实现主人翁精神凝聚。国有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思想政治工作要将这种主人翁意识集聚成一种思想动力与精神支柱,使每个职工都能以这种精神在各自的单位(团队)中,团结协作、恪尽职守、认真负责,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经营生产、技术研发和各项管理,不断彰显整个团队的全部优势、生机和活力。
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化功能,健全机制维护稳定。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坚决落实维护企业稳定的责任制,建立完善包括舆论汇集分析、预警应急机制在内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化功能。进行认知转化。就是要诚心诚意地帮助职工正确地认识现在,感受现在,特别要从社会、企业、经济发展形态的过去与现在已进入新常态的对比中认识新时代、新阶段、新格局、新要求、新境界,不断根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常态相悖的诸如小富即安、人海战术、只重产量、粗放经营、放松管理、忽视生态、轻视资源等落后过时陈旧的观念意识,使广大职工的思想认识合乎时代和新常态的要求,进而号准把握其发展特点与规律,进一步适应其各项新的变化和新的要求。进行态度转化。不同层次的企业职工对社会、企业不断变化发展的新面貌的认识态度和心理状态有所不同,特别是生活困难的职工群体。企业党群宣传文化工作者,一方面要格外注意调整这部分职工的心理定势,另一方面要给予这些职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具备表达自己意愿与观点的机会与渠道。进行行为转化。企业政工干部耐心细致地加以灌输引导,切实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性,接受新的合规的习惯方式与行为守则,使企业更加稳定、文明与和谐。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功能,就是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方法,把广大职工的思想行为引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轨道上来。发挥政策导向。即通过宣传疏导、文化传播、理念熏陶,让广大职工及时准确地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当地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制度、规定,帮助职工们增强政策观念,学会运用政策分析与解决问题。发挥舆论导向。即利用激励、批评、监督等手段,营造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借以调节和规范职工的思想行为。发挥自主导向。即通过职工的自我学习实现自我提高。要积极引导职工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感受体悟社会和企业的长足进步,在竞争与发展中给自己定位,从中受到有益的启发。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十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优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是我国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方面。
1、对象基本一致。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为人服务,所以不管哪个都是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职工看成主体创造者,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管理理论经历了“经济人”到“社会人”到“决策人”的转变,最后到“全面发展的自由人”,不断的完善,不断丰富,人是管理的主体。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都要求实行人性化管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
2、基本目标一致。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标追求上是一致的,都是侧重于对人的管理引导,激发人们的创造性,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是运用价值观、理想信念来使员工树立归属感,激励斗志、凝聚人心、激发热情,促进企业生发展。
3、表现方式、实现途径具有互通性。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二者同样重视对职工的关怀,示之以范,恤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纪。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保障职工树立正确政治理论认识,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陶冶员工的情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表现方式上二者是具有共性的,可以相互借鉴。
1、属性不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党性、思想性,通过有意识的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落实企业的奋斗目标。而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是经济文化。它通过培育企业职工共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为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实施主体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其实施主体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社会组织与个人。主体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以及个人。而企业文化的行为主体是企业家及其经营管理人员。企业文化的规模和风格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为员工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准则。企业员工处于主体地位,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推动者,企业家具有决定作用。
3、内容不同,具有交叉相似性。企业文化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注重企业特色。各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各异,会凸显本企业的特色,越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企业特色越鲜明,个性化越突出。企业的精神文化,包括企业哲学、企业的价值观,是渗透在企业职工心灵之中共同持有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思想政治工作带有社会共性,具有普遍强的指导作用,其教育内容因企业的差别而异。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相互交叉、彼此依存。企业文化通过培育企业价值观,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1、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载体和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枯燥乏味,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创新。面对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提高有效性。企业文化同企业职工密切联系,可操作性比较强,比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多样性。企业文化在“软件”、“硬件”上都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价值表现的形式与载体。运用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把党的教育内容转化为企业文化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业文化这一载体,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企业文化各个环节中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空泛和脱离实际的局面。
2、企业文化建设是连结思想政治工作的纽带。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科学的一部分,作为企业文化核心内容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企业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并反作用于生产关系。企业文化具有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两部分,、政治文化与经济文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思想政治工作相比,企业文化可以有效防止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行为相分离,把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两者之间的纽带,并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实生动的物质基础,有效避免企业存在的“两张皮”的问题。
3、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保障。首先,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思想政治工作决定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哲学、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有指导作用,属于全局统领局部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保证企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其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提供组织队伍的保障。企业文化起步较晚,很多企业还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没有专门的企业文化组织机构。在这个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将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人们凝聚起来,在宣传教育方面,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和行动上的一致。
【参考文献】。
[1]郝锦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十二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素质的提高。有效控制和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创新发展,增强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边缘是相对于中心而言的,是事物形态、形状或现象在时空上相距中心的最大或最远界线。边缘化倾向,一是指逐渐远离事物的中心,向事物的最大或最远边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种趋势;二是指在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认识、价值观、社会思潮等向社会主流反向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的地位、作用、管理和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与其应有地位和作用呈反向的一种趋势。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全面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阵地”“主干渠道”的地位。只有在教学管理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应有位置,才能更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作用。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集中于眼前临时和突发的日常工作,过于强调专业课地位,在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关系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相对次要地位。在学校的具体教学运行和管理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文件或政策表述层面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学校、教师和学生认识和教育活动中,没有转化为具体的现实行为和可感知的效果。
组织机构健全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常开展和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机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名称不规范。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机构名称主要是依据思政课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地位来命名,一般是“基础部”“公共教学部”等;二是职能不明确。一些院校思政课管理部门职能被放大,工作业务除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之外,还有宣传思想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的群团活动工作等。
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纵向发展看,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从专业和学科发展横向比较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相关建设是相对滞后和不足的。
二是相对于其它专业的教学和建设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及建设资金的相对不足;
三是教师的校内津补贴待遇相对于其他专业教师增长相对缓慢和滞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投入,划拨了专项建设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其它专业建设的投入则明显不足。
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然而,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摆放不到位、组织机构不健全、教学投入和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摆放不到位,影响教师对自身价值认同,进而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的认同。组织机构不健全,让教师缺少归属感,影响了教师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甚至产生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教学投入和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对教师待遇的改善和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开展,对思想政治理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与学术交流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总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2.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将直接影响育人功能,并割裂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的关系,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
(一)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偏差。
1.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矫枉过正。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高职教育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教育改革,由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转变;由封闭式课堂教学向学校教学主导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学习与实践”合作模式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目标的确定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高职院校却更多的关注专业技能培养,重才轻德,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计划调整中,缩减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甚至在个别高职院校出现取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观点,这是十分担忧的。
2.实用主义的就业导向思想影响。
从学校和教师层面来看,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鼓励学生考取各种技能证书,对学生就业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过度关注,无疑会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的学校在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时,大幅压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数,放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学习的直接目的就是专业技能,然后再找一个好的工作。学生入学时文化分数偏低,学习基础不好。在他们看来,只有专业和技能对他们来说才是有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学不学无所谓。就业时用人单位看有多少技能证书,又不看思想政治课考多少分。因此,学生的这种有用就学,没有用就不学的实用主义思想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倾向的认识根源。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培养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高职院校把资金、资源、师资等集中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上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虽占有学时,但在对学生技能培养上,却不能像其它专业课那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一些专业课老师认为可以压缩,甚至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关系不大,对自己个人的专业发展及未来就业作用甚微,甚至毫无作用。当然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学识水平不足,人格魅力缺乏,教学方法单一等等原因。
(二)市场经济下功利化的社会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是利益竞争的经济,竞取利益必须依靠人的智慧和能力。有了智慧和能力才能获得更大的物质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成员对物质及金钱利益追求的欲望被不断得到释放,大学生也不例外。“一部分人迷失在物质享受的消费文化中,失去了精神价值的依托和信仰。青少年在多元冲突、急剧变迁的价值生态中,经由正确的价值观指引顺利完成社会化的难度日益增大。”[2]因此,形成了高中学习为了考大学,大学学习为了找工作,找工作为挣大钱的功利化社会价值取向。这种功利化的社会价值取向迫使学校培养技能人才,追求就业率而放松或忽视思想道德培养,反映到学生的学习上,就势必影响学生更多的关注对专业课的学习,而放松甚至放弃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
(一)在更新观念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在更新观念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是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的有效策略。
第一,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并使之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正确处理好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
第二,制定具体可行的规章制度,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常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建设与教学科研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相关运行机制,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发挥和实现。
目前,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没有相对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特点、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都具有不同于其它专业学科的特点,必须采用与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体系建构中要体现三个方面。
第一,对教师而言,要把学术与科研成果的量化考核和课堂教学的效果结合起来,把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第二,对学生而言,把掌握理论知识的课堂评价和日常学生行为评价结合起来,把教师评价和学生个人自我评价结合起来。
第三,在总体评价上,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和学生表现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也是评价和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最为重要的核心标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不把学生当成随意加工和处置的对象,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角,调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解并接受知识,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形成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是要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单调枯燥的理论表述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把单一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点和特点,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作用。同时,更重要的还要研究受教育对象———学生,研究学生个体思想政治观念及行为形成的内在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十三
学术界对高校思政课参与教学研究的重视,既源于传统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又源于参与型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效果,两者共同推动了高校思政课参与教学研究。高校传统的思政课堂不是“填鸭式”的一言堂,就是“诱导式”的进食。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先天不足:学生被看作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不足、教学内容“抽象性强”;教学过程缺乏互动、“重课堂讲授,轻实践锻炼”。在学生参与方面,学生参与的消极情感体验较强,积极情感体验较弱;学生的认知参与不够深入,认知策略较浅显;学生参与的条件不足、机会不多、空间有限。传统的教育体制僵化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师权威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校考试指挥棒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参与型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方向,是高校思政课发展的必然选择。参与型教学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与时代精神和大学生成长规律相一致,可以克服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不足。从学生角度来讲,参与型教学有助于践行教学民主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素养;能够充分展示自我,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师生关系来讲,参与型教学强调让师生“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和相互促进,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主体”作用,利于营造一种以关心互助、尊重宽容、平等沟通、和谐融洽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从教学理念来讲,参与型教学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双向互动规律,即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规律,也就是将内容融入到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双向活动过程。从教学效果来讲,参与型教学强调实践教学,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实践教学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改变课堂与社会脱节现象,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参与型教学改革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选择,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校内主导、校外辅助的双重育人体系,对培育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明确思政课参与型教学的实质,是有效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前提,也是推进思政课参与型教学发展的基础,学术界对参与型教学的实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参与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这也是最典型的观点。根据这种观点,参与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交往和互动,达到认识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参与型教学是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参与教学整个过程,通过教学参与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调动学生学习愿望、唤起学生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基本特征,让学生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机会的一种教学方法。另一种认为参与型教学是一种教育理念。高校参与性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投入,既包括学生的个体“神入”活动,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同学、群体之间的交往活动,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者们虽然对高校思政课参与型教学给出了不同定义,但这些定义存在共同之处:参与环境强调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主体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参与为主;教学过程强调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目的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科的实效性。参与本质上指“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参与型教学包含着深刻的教学理念,但它在根本上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是教学理念回归现实教育的教学方式。
教学形式指为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的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式与途径。不同的教学内容会采取不同的参与型教学形式。人们基于不同的立足点,形成了有差别的'观点。张阳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维习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实践式教学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力争使学生坐得住、用心听、学得好、能会用。朱宗友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出了以下具体形式:课堂谈论、辩论赛、学生“主讲”,论述了每种形式的运用步骤与特点,并结合思政课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举例说明,条理清楚、借鉴性强。李晓潇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特点的不同,将参与式教学的形式划分为问题型参与式教学、研究型参与式教学、体验型参与式教学、合作型参与式教学和案例参与式教学等。陈华将参与式教学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以学生和内容为中心,主张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相结合。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梳理参与型教学形式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学者们对参与型教学形式的观点基本相同,只是侧重点、表述方法略有不同,都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然而,由于对思政课参与型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由于对不同内容应采取的形式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些途径与方法仍然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结合实际来具体实践。
回顾十余年来学术界对高校思政课参与型教学的研究,我们为取得的成果兴奋不已,但更敬佩学者们孜孜以求的精神,为追求切实、可行、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与前行。然而,当前对高校思政课参与型教学的认识,仍未提升到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战略高度,使得当前的研究成果不足。第一,思政课参与型教学模式研究,未提升到思政理论课整体改革高度。思政课并非马原课、毛中特、纲要课和思修课四门具体课程的简单相加,从思政课整体高度把握四门课程,改变目前零散化的具体课程教学模式,并寻求一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学界始终未能突破。第二,思政课参与型教学模式研究,没有真正关注差异化的学生主体。本科、专科、自考等不同的大学生群体,有着不同的认知基础、情感体验、价值目标,适合于他们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自然也不能完全相同。参与型思政课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差异,但该模式在现实的思政课教学上并未形成,并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差异进行创造性运用。第三,当前参与型教学理论性探究较多,应用性探究较少。目前已有的探讨,大多集中在参与教学的宏观研究方面,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对参与型教学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标准,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足以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界对高校思政课参与型教学研究的创新性不足,重复研究现象较为普遍,对于参与教学的效果评估、监督、反馈与完善等内容研究较少。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高校思政课参与型教学研究,需要增强两个方面的认知:一是对其本性的认知,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深知,参与型教学的本性是教学民主,是人民民主在教学中的体现和实现,因而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对其本质的认知,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深知,思政课的本质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塑造,是大学生在参与中对自身的改造,因而是每位教师不容推卸的义务。高校思政课参与型教学需要更多的学者来研究,尤其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躬身践行,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十四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存在不足:脱离社会实际、内容大量重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必须整合与优化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针对现实中高校思政课的无力、低效等问题,如何激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在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整合与优化现行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无疑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摆在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
教学内容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信息纽带,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的信息实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精当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1]当前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脱离社会实际。当前思政课程内容不够“活”,把理论当成了现成的结论、枯燥的条文,多概括少案例,重抽象轻形象,臃肿繁琐而不够简练,宏大高远又无感染力,给学生的印象是“假、大、空、死”,因而缺乏吸引力,更没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不够“近”,重理论轻实践,原理相对滞后于实际生活,不够贴近学生的个人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等社会问题,不能紧密联系生动活泼的改革建设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忽视了变革中的新情况和新现象。这样的教学内容如“隔山打枪,难辨虚实”,生活气息当然无存,自然难以对学生产生亲和力和针对性,无法使学生感同身受,取得实效。
2、内容大量重复。现行思政课教学内容不够新,重复较多。从纵向上看,与中学政治课内容重复,相当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学习过,缺少新鲜感。如“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内容,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特别是文科专业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从横向上看,各门课程之间有交叉和重叠。比如,“概论”中的有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与“基础”中的相关内容重复;“原理”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与“概论”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一定的交叉;“纲要”中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概论”中的部分内容则近乎完全重复。如此大量的重复,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基础、学科专业、对教学内容不做任何取舍,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抵触的情绪,最终导致教育失效。
二、高校想政课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的必要性。
1、增强大学生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对社会影响的程度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各项事业的成败。十六大以来,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全国各项工作都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次调整,高等教育战线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教育、锻炼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其理论修养,塑造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的特殊的使命,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就更为重要。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质量优劣对能否培养符合和谐社会构建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大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培养大学生对和谐社会构建的认同感和自觉为之奋斗的决心、信心。
2、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紧密性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已不再是象牙塔,思维活跃的大学生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另类群体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与社会发生广泛的联系,关注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要适应这种社会变化,根据这一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3、大学生就业多样化的现实给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出新的.挑战。我国高校扩招,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了“大众教育”的阶段。在“精英教育”年代,高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干部,大学生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后,再加上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的多层次性,大学生毕业后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于是出现了就业多样化的现实状况。这给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简单地按照传统的统一内容、统一模式的教学已不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必须把理想的人才目标模式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使高教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样化,以适应新时代对各类人才的新需求。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的路径选择。
1、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一是以理论为线索进行整合。在全盘考虑的基础上,精简提炼出学生最应掌握的理论、方法,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最欠缺的方面,以理论为主线展开,理论联系实际。这种方式保持了各门课程的基本框架,理论条理清晰,对于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二是以问题为线索进行整合,针对大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所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各方面各层次甚至各学科展开分析和阐述,这对学生的帮助是最直接、最大的。在此过程中,不只局限于一门课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具有一般方法论意义的理论,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当然这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及教师之间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的首要的根本的原则。思政课是我国大学特有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科学知识传授之中的特殊的教育形式,大学生培养模式和人才规格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但其精神支柱却应该是同一的。因此,思政课体现了政治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确保知识准确无误,科学真实才有说服力。如果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就无法用真理的力量去感召学生确立坚定的信仰,教育效果就等于零,甚至还会产生副作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思政课教学功能得以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教学内容,则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也就无法实现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高校的培养任务。教师应避免一味散布低俗、庸俗的内容,或是大谈特谈社会的消极面和阴暗面,以此来吸引学生,这是有悖于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的,对学生及社会都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第二,贴近学生的实际。从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抽象、空洞,理论说教多,距离自己的实际生活遥远,不易理解和把握。因此,思政课只有找准和学生思想实际、成长成才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2]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需要相适应。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从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迫切需要解答的各种现实问题入手,正视学生的认知冲突,下大力气研究学生的需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论证某一理论问题时,尽量选取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将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帮其所需、解其所惑、排其所难,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启发和教育,认识到思政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学有所用的,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二是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专业有机结合。思政课是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必须调整相应的内容,尤其是一些案例性的内容,切忌以不变应万变、不着边际地泛泛而谈。三是教学内容要结合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多层次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所不同,如应用型高校是着重为了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相应地,思政课教学中应更多地注重实践性教学,整合与优化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内容,突出实用性。
第三,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是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的又一原则,也是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实效性是教学内容整合的原则和最终目的,也是衡量和检验教学内容整合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教学内容整合的成败与否,最终要看实际效果怎样。实效性的衡量标准主要是看“是否进脑袋、是否得心、是否应手”。“是否进脑袋”是指从知识传授的角度考量学生是否熟知、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的基本理论;“是否得心”是指从认同的角度看学生内心是否接受、赞同和拥护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理论修养是否得到提高;“是否应手”则从践行的角度看学生是否学以致用、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指导实践。只有从这些方面去衡量,教学内容的整合才能逐步取得更高的实效,才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无穷的力量。
3、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的具体措施。
其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协同分工,加强交流与互动,具备整体意识。目前在实施“05方案”的过程中,各高校使用的都是全国统编的教材。统编教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体现了普遍性要求,但很少兼顾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背景的大学生的特殊需求。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框架下,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配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能简单照搬它的内容体系,学会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首先,教师要统一思想认识,具有全局观念。除了自己所讲授的一两门课程外,也要熟悉和研究其它几门课程的教材内容。其次,教师之间应该互相沟通、研讨,加强不同教研室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考虑各门课程的衔接问题和交叉重复问题,确定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承接、讲授角度和教学方法,明确每门课程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再次,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召开每门课程主讲教师备课会,讨论和研究本门课程的重点、难点,讲授方法。最后,在教辅音像资料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既要做到关联性和共享性,又要注意衔接性与协同性,以免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与浪费,优化整体使用效果。
概论、纲要、基础。“原理”课的切入角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
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概论”课的切入角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充分反映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纲要”课的切入角度是历史史料和历史知识,旨在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史教育,帮助大学生理解我国选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基础”课的切入角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旨在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见,这四门课程之间蕴含着一种紧密的内在逻辑演绎关系,形成了空间上的并存与序列。即:理论原理――理论发展――理论历史――理论运用。[3]由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和内容的系统性,4门课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横向交叉与重叠。对于四门课程逻辑关系的准确把握,有利于提炼教学内容,避免四门课程在某些知识点上的重复。如“纲要”可以着重讲述前80年的历史(19以前),“概论”则侧重阐述后80年(1919年之后)的发展,“原理”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可以略讲。只有每门课程选择了各自的讲授重点、授课角度和方法,学生听起来才不会有重复厌倦的感觉,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4]王晓梅.优化教学内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层次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年第2期。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十五
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是研究,都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作为支撑。借助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咨询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对此,本文将从心理学宏观和微观视角出发,探索心理学咨询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发展提供实践技能支持,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心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借鉴的理论依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二者在研究方法论上具有相通性;其二,二者的研究对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其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关怀给予了二者相互借鉴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育工作中面对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等外在因素的变化,发现原有的教育方式或培养方案存在缺陷,无法满足教育对象的需求,具有不适应性。依此为前提,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改进原有教育方法或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方法创新过程中应当遵循目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以保证学生工作的实际成效。教学方法创新是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关键,在保障教育实践能力的层面,实现高校学生工作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实践性。
西方现代心理学两大方法论分别是现象学和实证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强调人的行为活动、主观能动性,注重探索人的行为活动,旨在追寻人类存世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关注人,重视人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其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帮助人塑造良好的精神品格。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稳定的,推进的范围也是确定的,在道德情操、思维能力方面帮助社会人实现更高正能量发展,提高青年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与心理学现象学一定程度上存在交叉。
心理学宏观视域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工作实践中提供视角和思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呈现动态发展的特点,其教育方法吸收、借鉴了多种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兼容并蓄、融会贯通了社会人文学科诸如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在内的学科理论知识。方法论体系,兼顾学科理论的规范性、科学性、灵活性,是在多种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相互交叉渗透中建立起来的。
心理咨询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工作便利,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难以区分各种技能,在应用层面更是左右为难。对此,要主导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把握更高的行动指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学活动时突出自身的主导地位,扎实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各种技术在不同情况下发挥的不同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是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人的心理活动是不稳定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波动,更进一步说它受制于特定的文化传统的影响,用西方的心理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情境中的现實问题,在对象、参数、指标、目的等层面必然缺乏可信性和有效性。心理现象是发展变化的,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体现方式是不一样的。心理学方法的优势,可以在学科的流转之间得到充分展示,这一点值得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吸收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其研究范式存在较大差别,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经典研究成果和理论,研究方法传统。心理学更侧重微观科学研究,运用实验统计、数据描述、问卷调查等,科学运用量化指标开展工作。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参照指标。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工作中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统筹全局的观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个体的进步,尊重和重视因材施教的实际成果,还原、证实个性成长经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经得起检验,更趋于实际,把握住学生成才发展的主道。
正如恩格斯曾经说过:“任何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之后,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以尝试进一步拓宽路径,在研究方法上可以有大胆的借鉴,在研究方式上可以有精确指标,包括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
在实践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定量方法执行对教育对象的分析和决策。在此过程中,严格控制相关因素的影响,严格控制信息选项,只提供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容选择,同时可以营造出专业信任的气氛,将其他影响降到最低,利用定性方法进行后期的访谈,了解参与者的心理状态,排除参与者的其他不相关意识,这种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现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型研究策略。
创新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改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具有客观规律、科学性。教育者主体在实施教育过程时,有必要根据目标对象的发展状况,及时把握针对指数,追寻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实现积极目标。在制定创新方案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明确实现的目标。前提之一,这个目标需要具有三趋向性,即:导向性、方向性和促进性,能在理性层面确保激发、规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行为方式,围绕工作目标,摸索出可行性较强的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创新是学科发展进步的重要评估指标,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这两门学科的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完善和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欧彦伶.论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的反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
[3]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130.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十六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古代的德育教育是与伦理、政治相结合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评价方法是根据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制定的,没有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思维;近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过多的采用定量的方式,过度注重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创新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将定量和定性相互结合,从而发挥评价工作的指挥棒作用,提升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各个学科交叉发展、综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个领域的渗透和融合不断地深入,所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适应和采用这种整合的发展趋势,用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不断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在实施和发展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第一,不断改革和寻求稳定相统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模式与人们对于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的模式的需求有一定的矛盾,所以,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不断的改进评价方法,但是在不断改进的同时也要保持稳定,要考虑到高校教育中的其它因素,要解放思想,但是不能孤立的进行改革,要将不断改革和寻求稳定相结合。第二,坚持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整合各学科的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一方面还要结合被评估者自身的基本需求、思想道德形成规律等,只有将科学思维和人文关怀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第三,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统一。定量分析是客观的,可以将某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客观、公正的分析,比较直观;定性分析较为大致,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对具体要素的评价具有局限性。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可以弥补彼此之间的不足,更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第四,把握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要将受教育者看做一个整体,整合性的引入科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时效性;同时,针对不同的被评价要素,即不同的受教育者,要坚持层次性的分析,将整体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而发展的,人的思维活动在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环境在变化,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也不能一尘不变,要不断创新,不断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方法的创新要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化发展起到推进作用。除了传统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者两者相互结合的分析法,还可以采取更为人性化的评价方式。例如: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传统的评价体系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评价受教育者,新的评价体系应该更为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凸显受教育者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主动参与评价,受教育可以相互评价甚至自评。同时要注重受教育者在实践中的考评,加大此类考评比重。受教育者的德育水平的发展、理论知识的践行、能力的显现都需要社会实践的考验,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所以要加强考察受教育者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准和能力。在个性化发展的考评体系中,有意识的考虑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对创新素质的发展、创造的潜能、长远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和发掘。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在路径选择上应该有以下几点: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改革中对评价方法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讨,注重理论研究,明确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依据科学的价值观,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制度,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建立与之相互适应的方法体系。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更加科学和全面,必须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进程,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当前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手段还局限于查阅文件、检查资料等传统的方式上,这种评估方式有其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必须对评价方式不断更新。第二是要运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手段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评估。主要是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避免人为的一些过于传统和流于形式等现象。第三是注重长远利益。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当前的对象和对象的当前表现,要尝试将毕业前和毕业后的评估有效结合,有政治性的评估,还要有道德性的评估,评估学生在校内的思想政治表现,还要评估学生在校外的思想政治表现,总之是要拉长评价的广度和深度。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仅要注重对原材料的检查,更要把现代科学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运用到评价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办法的不足之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十七
理想,是培养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奋斗的有实现可能的目标。它具有非凡的魅力,人们赞美它,向往它,追求它,因为他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在浩瀚的人生中,理想决定着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大的理想决定着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式下,树立远大的理想是开拓进取,变革现实,战胜邪恶、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精神支柱。所以强化理想教育,将理想教育与政治课教学融为一体、置于一身,成为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课题。在进行思想教育中,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讲座、展览,以英雄为榜样,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先烈不惜牺牲一切,不是钱的动力,而是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那么多的科学家不被金钱的诱惑,拒绝,毅然从外国归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金钱的诱惑力,只能在意志薄弱、心理不健康的人身上起作用,而当代的青少年应如何对待金钱和事业的关系,怎样选择暂时的优裕生活和长远的理想的现实,在学生中引起反响。他们基本上能确定地认清了学习目的,对自己的理想抉择也有了方向。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商品经济意识,为将来参与商品经济发展与竞争做准备一个地区规范较大的市场,它应该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基地。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去参观,从服装、餐饮、百货、建材等市场,学生看到市场的繁荣景象,了解了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的状况,然后组织学生对家乡的市场进行调查,从历史上看这个仅占一隅之地的小市场到现在的规模诺大的大市场;从十几年前的小草房到现在青砖大瓦房和一栋栋拔地而起的五、六层住宅楼,学生都会深感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根据从工商部门得出各种数据,确信未来社会将是市场经济更加繁荣发展的时代。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需要勇敢的竞争者,怯懦自卑只能是时代的弃儿。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各行各业都存在竞争,优胜劣汰。要参与竞争,就要有实力。所以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练习与同学竞争,与自我竞争,不断自我完善。当然也要强调社会主义的竞争与资本主义竞争本质区别。学生将来要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培养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良好的信誉观念是当务之急。组织学生参加工商部门举办的打击伪劣假冒商品现场会。会上,工商部门领导介绍当前市场伪劣假冒商品大量出现的现实,不法商贩销售伪劣,假冒商品给人们造成的危害,将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是竞争者成功失败的关键。更主要的是这些不良风气是缺乏社会公德和违法行为,使学生懂得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经上准则。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强化教育,开展“怎样提高学习质量”的讨论会,教育学生要提高商品质量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必须提高学习质量。要竞争就要拼搏进取。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注定要有恶浪险滩,这就需要竞争者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不甘居中游,更不甘落后,要进取就要拼搏,在逆境时要拼搏,在顺境时也要拼搏,防止松口气的盲目乐观和骄傲自满情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他们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的综合体现,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是现代社会、科技、文化、生活形态的反映。因此,这对人才的'需求是多规格、多层次的。此外,在市场经济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创新,必须适应激烈的竞争,必须依靠信誉和质量,才能创出效益,才能在优胜劣汰中生存。因此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又是高素质、高智能的,这要求德、智、体、美、劳以及个性特长、心理品质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市场经济意识逐步明朗起来,要使他们认识到没有文化的人是不能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并要引导学生辨别美丑,分清是非,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只是讲一些抽象理论知识,要联系实际教学。就是要联系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联系学生思想中的认识问题进行思想教育,用所学理论解除学生认识中的疑惑。这样,课堂教学才不至于枯燥无味,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既教好理论知识,又转变学生思想的目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还需要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市场需要的新一代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十八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主要包含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地养成。这四个方面的教育理念在《论语》中无处不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增加了积淀感。
一、《论语》中蕴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理念能使大学生树立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系统、具体地分析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论语》中的世界观即孔子的“道”。孔子说:“朝问道,夕死可矣。”(《里仁第四》)什么是孔子的道呢?“精气之物,游魂为变”,说明了万物和生命的起源。“游魂”来自于孔子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儒家认为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五行之体现在仁、义、礼、智、信,因此做到这五常就达“道”矣。孔子的“道”的世界观核心是“仁”,《述而第七》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德”来自于“道”,外在表现于“仁”上。这是孔子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产生深远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观理念要求大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要求学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做到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论语》中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价值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其“学”有觉悟的思想体现在《论语宪问》中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的人生观还体现在“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其蕴含了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的一生尽管困难重重,但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活灵活现地从其“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中传达出来。《论语》的这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生观,教诲当代大学生如何锤炼自我、涵养气度、拓展心胸、提高修为、敢于担当。
三、《论语》中蕴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观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观理念主要让大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了解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论语》中博大精深的政治观犹如一盏指路明灯,古往今来一直璀璨于人们的灵魂深处,教人以“德”感化。正如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为政要以“德”感化,任人唯贤,率先垂范,不以杀示众,以暴治政,正如“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展现了孔子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大谋大略,展现了大人物的大格局风范。《论语》中的政治观能引导大学生清晰认识社会、民族、国家,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使大学生以天下为己任,增强对国家兴亡的忧患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观理念主要是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气质、修养,树立起具有时代风貌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论语》中的道德观是经过几千年筛选、积淀下来的精华,与注重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道德体系是不谋而合的。“有道德”是《论语》的显著特征。《论语》教育每个炎黄子孙要做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仁,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注重严于律己,每个人要通过“修己”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有道德情操的人。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让道德成为自己行为的风向标,践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道德情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日积月累。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论语》中高尚的道德行为准则,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帮助大学生除恶扬善、分清是非,以此形成一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真、善、美的和谐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2]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十九
摘要:本文以就业为导向研究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提出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帮助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它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学生步入社会的信心与实力。但是目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完善,主要有施教者的就业素质意识不强和大学生的就业角色意识不高这两个问题。要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主要解决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支持观念。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改革创新是各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教育者需要有长远的目光,要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质以及最新的外界环境状况来及时的更新教学的内容,将原本一些过于冷门、繁杂与陈旧的知识摒弃掉,替换成对大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全新思想。并且,教师应该要提前预判大学生就业的走势,分析未来大学生就业的情况与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活动,当发现大学生有出现因为就业压力过大而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开导与疏通工作,减少学生负面情绪与心理方面的问题,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善、健全的人格,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转变传统观念的时候也要注意完善系统化的就业支持机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需要得到一定的重视。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开设常规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课程,还需要成立一个对学生全面开放的“思想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让学生在产生困惑的时候能够专业人士为其进行排忧解难,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排解心里的负面情绪,避免学生在因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而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与做法来释放压力的情况发生。
二、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基于课堂的理论知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还要让学生能够沉下心来踏实做事,拒绝急功近利,培养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让大学生对目前的时代背景与就业现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减少一些错误的求职观念的产生,让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层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并让其生化成为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职业价值观。因为社会的不断的变化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许多高职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学历较低,又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对未来的就业感到希望渺茫,并产生一些焦虑感与自卑感,进而做出一个不正确的就业定位。通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能向学生传输一些积极且具有正能量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谁都会有一个低潮期,无论在何地,我们都能通过努力工作而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诚信意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有部分学生为了让自己在就业上更加具有竞争力,就会违背诚信,找一些不法分子来制造假的证书或是学历帮助自己找到满意的工作,事实上,这是社会信用危机朝着教育领域蔓延的一种现象,大学生的诚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三)职业心理素质。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被处处呵护,感受不到来自社会的压力,但是一旦步入社会,许多的现实问题就接踵而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地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容易给大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落差,如果没有处理好将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大学生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中。
三、建构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在大学时期的不同阶段,高职院校教师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在大一时期,学生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对未来的职业有一个粗略的规划,脚踏实地地学好专业技能,抵制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在大二时期,要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并且还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他们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与实践生活当中去,培养他们的多项技能,养成多元就业观;在大三时期,教师应该要帮助学生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并给他们讲解最新的就业形势,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做出一个明确的就业定位,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
结语:
根据上述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要加强学生的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人生做出正确的规划,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与道德培养,做到知识、能力与情感三方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继方,钱宏伟。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j]。党史博采,2013(7):52。
文档为doc格式。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二十
摘要:本文以就业为导向研究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提出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帮助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它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学生步入社会的信心与实力。但是目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完善,主要有施教者的就业素质意识不强和大学生的就业角色意识不高这两个问题。要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主要解决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支持观念。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改革创新是各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教育者需要有长远的目光,要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质以及最新的外界环境状况来及时的更新教学的内容,将原本一些过于冷门、繁杂与陈旧的知识摒弃掉,替换成对大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全新思想。并且,教师应该要提前预判大学生就业的走势,分析未来大学生就业的情况与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活动,当发现大学生有出现因为就业压力过大而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开导与疏通工作,减少学生负面情绪与心理方面的问题,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善、健全的人格,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转变传统观念的时候也要注意完善系统化的就业支持机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需要得到一定的重视。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开设常规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课程,还需要成立一个对学生全面开放的“思想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让学生在产生困惑的时候能够专业人士为其进行排忧解难,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排解心里的负面情绪,避免学生在因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而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与做法来释放压力的情况发生。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基于课堂的理论知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还要让学生能够沉下心来踏实做事,拒绝急功近利,培养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让大学生对目前的时代背景与就业现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减少一些错误的求职观念的产生,让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层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并让其生化成为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职业价值观。因为社会的不断的变化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许多高职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学历较低,又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对未来的就业感到希望渺茫,并产生一些焦虑感与自卑感,进而做出一个不正确的就业定位。通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能向学生传输一些积极且具有正能量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谁都会有一个低潮期,无论在何地,我们都能通过努力工作而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诚信意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有部分学生为了让自己在就业上更加具有竞争力,就会违背诚信,找一些不法分子来制造假的证书或是学历帮助自己找到满意的工作,事实上,这是社会信用危机朝着教育领域蔓延的一种现象,大学生的诚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三)职业心理素质。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被处处呵护,感受不到来自社会的压力,但是一旦步入社会,许多的现实问题就接踵而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地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容易给大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落差,如果没有处理好将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大学生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中。
三、建构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在大学时期的不同阶段,高职院校教师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在大一时期,学生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对未来的职业有一个粗略的规划,脚踏实地地学好专业技能,抵制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在大二时期,要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并且还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他们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与实践生活当中去,培养他们的多项技能,养成多元就业观;在大三时期,教师应该要帮助学生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并给他们讲解最新的就业形势,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做出一个明确的就业定位,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
结语:
根据上述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要加强学生的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人生做出正确的规划,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与道德培养,做到知识、能力与情感三方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继方,钱宏伟。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j]。党史博采,2013(7):52。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热门21篇)篇二十一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古代的德育教育是与伦理、政治相结合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评价方法是根据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制定的,没有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思维;近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过多的采用定量的方式,过度注重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创新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将定量和定性相互结合,从而发挥评价工作的指挥棒作用,提升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各个学科交叉发展、综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个领域的渗透和融合不断地深入,所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适应和采用这种整合的发展趋势,用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不断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在实施和发展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第一,不断改革和寻求稳定相统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模式与人们对于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的模式的需求有一定的矛盾,所以,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不断的改进评价方法,但是在不断改进的同时也要保持稳定,要考虑到高校教育中的其它因素,要解放思想,但是不能孤立的进行改革,要将不断改革和寻求稳定相结合。第二,坚持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整合各学科的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一方面还要结合被评估者自身的基本需求、思想道德形成规律等,只有将科学思维和人文关怀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第三,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统一。定量分析是客观的,可以将某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客观、公正的分析,比较直观;定性分析较为大致,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对具体要素的评价具有局限性。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可以弥补彼此之间的不足,更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第四,把握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要将受教育者看做一个整体,整合性的引入科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时效性;同时,针对不同的被评价要素,即不同的受教育者,要坚持层次性的分析,将整体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而发展的,人的思维活动在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环境在变化,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也不能一尘不变,要不断创新,不断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方法的创新要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化发展起到推进作用。除了传统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者两者相互结合的分析法,还可以采取更为人性化的评价方式。例如: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传统的评价体系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评价受教育者,新的评价体系应该更为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凸显受教育者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主动参与评价,受教育可以相互评价甚至自评。同时要注重受教育者在实践中的考评,加大此类考评比重。受教育者的德育水平的发展、理论知识的践行、能力的显现都需要社会实践的考验,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所以要加强考察受教育者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准和能力。在个性化发展的考评体系中,有意识的考虑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对创新素质的发展、创造的潜能、长远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和发掘。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在路径选择上应该有以下几点: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改革中对评价方法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讨,注重理论研究,明确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依据科学的价值观,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制度,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建立与之相互适应的方法体系。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更加科学和全面,必须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进程,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当前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手段还局限于查阅文件、检查资料等传统的方式上,这种评估方式有其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必须对评价方式不断更新。第二是要运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手段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评估。主要是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避免人为的一些过于传统和流于形式等现象。第三是注重长远利益。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当前的对象和对象的当前表现,要尝试将毕业前和毕业后的评估有效结合,有政治性的评估,还要有道德性的评估,评估学生在校内的思想政治表现,还要评估学生在校外的思想政治表现,总之是要拉长评价的广度和深度。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仅要注重对原材料的检查,更要把现代科学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运用到评价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办法的不足之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