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评估是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的重要环节,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教训。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的优秀范例,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
2、品读细节描写,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3、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学会坚强,珍视生命。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读细节,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触动情感,引入课题
激情谈话:一个青年在他跨入生命最灿烂的季节的时候,他的双腿突然瘫痪了。他从此将与轮椅为伴。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一个原本活泼好动的男孩,突然间不能走路了,他的脾气变得暴燥无常起来,文章中他是怎样表达自己这种心情的?他就是史铁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
二、品味词句,感悟真情
出示读书要求:读课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一件件小事表达母亲的一片深情的?(通过体会母亲的“忍”,感受母爱的无私、伟大。)
1.“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
2.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母亲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的出去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悄悄地”几处动作来体会母亲的细心、小心、苦心。
3.体会母亲的自己的病痛。
4.体会“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的含义。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教师小结:今天的史铁生珍惜生命、勤奋写作,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文章,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1.课件出示史铁生所取得的成就。
2.教师总结:母爱,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自己的子女是丑是美,是健康还是残疾,她都全身心的去爱他、呵护他。这就是母爱,不需诠释,不需回报。史铁生曾说过:“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情,是一件无论如何也不会错过的事情。”相信大家从今天的学习中不仅仅又一次感受了伟大的母爱,还能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想到关爱我们的亲人、朋友。
3.课下,请同学们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随笔》、《有关庙的回忆》、《合欢树》,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二
1.认识一些秋天的果子,知道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2.初步学会朗诵诗歌,体验诗歌的节奏美,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1.各种秋天的果子:核桃、龙眼、苹果、橘子、香蕉、猕猴桃、柿子、梨。
2.袋子一个、盘子一个。
3.一张纸条。
3.梨子、葡萄、橘子、绿苹果、红柿子等剪好的图片和大盘子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4.胶水。
1.听秋天的音乐。
2.提问:
a.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b.秋天是一个怎么样的季节呢?(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3.出示装有果子的袋子。
a.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秋天收获的果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都有些什么果子呀?(想)。
4.欣赏诗歌。
a.最后教师摸出一张纸条:
咦!(很惊讶的说):“这里面有张纸条,让老师看看是什么。”
哦,是水果仙子送给我们的一首好听的诗,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b.教师边念儿歌,边在大盘子图片上贴水果图。
小结:其实秋天就像一只大盘子!
5.幼儿学诗歌。
a.第一遍:放慢速度,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在念的同时贴上一个水果,直到念完、贴完为止。
b.第二遍:让幼儿一起参与。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贴水果图,老师和幼儿一起集体念诗歌;
6.幼儿制作水果盘:
a.这么多水果丰收了,我们小朋友也来做一个水果盘怎么样啊?
b.幼儿制作水果盘。
7.教师小结:现在果子已经装到秋天这个大盘子里了,我们把水果盘送给客人老师好吗?(好)。
“水果游戏”
秋天像只大盘子,
里面盛满甜果子,
绿苹果,红柿子,
黄澄澄的大梨子,
串串葡萄赛珠子,
像灯笼的是桔子。
这次语言活动,充分体现了整合活动的理念,它整合了好几个领域的活动,让幼儿认识了一些秋天的果子,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制作水果盘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知道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三
1、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2、能按一定顺序看懂图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知道秋天的特点。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录音机、幻灯机、幻灯片。
夏天过去,秋天就来到了3我们的身边。秋天到了,天气、动物、植物都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块儿去看一看。
学生齐读课题:秋天。
看图。
1、出示幻灯,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告诉老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图是秋天的景象?
2、指名按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秋天的景象。
初读课文。
1、同学们真聪明,作家叔叔也观察了这幅图,还把它写下来了。
2、请看书,听录音。
3、自己读一读课文。
学习课文。
1、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看图:谁能告诉老师,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有多高?有多蓝?能不能用另一个词把“那么”换一换?
(3)指导读。
(4)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过渡语:在高高的蓝天下,有什么呢?我们向远处望,看见了稻田。
2、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看图理解“一眼望不到边”
(2)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然后齐读。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咱们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3、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2}梧桐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我们一齐读一读下面这句话:
a、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b、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3)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4)填空:当黄叶落下来后。
()把黄叶当作()。
学生口头填空,先填课文中的,然后扩展,自由填。
(5)教师导读最后两句。
过渡:小鱼把黄叶当作伞,蚂蚁把黄叶当作运动场,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呢?
4、男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1)秋天来了,燕子有什么变化?
(2)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
(3)电报是什么?燕子为什么把黄叶当作电报呢?
(4)指名朗读。
看图小结。
秋天来了,天那么高,那么蓝;稻子熟了,黄灿灿的;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开始一片一片地往下落;燕子也准备飞到南方去过冬了。在我们身边你也会发现许多事物在悄悄地变化。
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秋天的变化。
【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特色】。
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四
(自设话题)
1.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能进一步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愿意将秋天中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给大家听,在讲述中培养表达、倾听和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本设计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注重多向互动,提高交际实效;注重习惯培养,提高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1.课前布置学生走进自然,回忆过去的生活,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为课上的交际作准备。
2.多媒体课件。
一、凭借课本插图,引入交际话题
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读图,说说画面所展现的内容,知道这节课要说的是秋天的事情。
2.讲一讲家乡的秋天、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从画面的内容说开去。
3.师谈话:同学们说得真好!是的,秋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它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丰收的喜悦,带来无尽的快乐。在这美好的金秋季节,让我们一起来讲述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板书交际话题:秋天的快乐)
二、播放活动情景,明确交际重点
师过渡:同学们请看录像片段,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说说让你感受到快乐的是什么?
1.情境一:班级学生秋游情景(课件播放录像片段)
学生观看录像片段后,师生互动示例: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秋游录像片段,你想到了些什么?
生:我想到了秋游那一天,我看到了美丽的枫叶,它们有黄色的、红色的,在那郁郁葱葱的松林中显得十分耀眼。我还拣了几片枫叶,用它们来做书签。
师:很好!你不仅欣赏到秋天的美景,还享受到用枫叶做书签的乐趣。
生:看了录像,我想起了秋游时和林林同学一起采集野白菊花送给王老师的情景,王老师可高兴了。
师:王老师很高兴,为什么高兴能说一说吗?
生:王老师说野白菊花能明目清火,可以泡菊花茶喝。
生:……
2.情境二:学生到果园参观,和果农一起采摘果子(课件播放录像片段)
学生观看录像片段后,师生互动示例:
师:看了刚才的录像片段,你想说些什么?
生:果园里的果子种类很多,有火红的柿子,金黄的橘子……看着它们我可高兴啦!
师:看到丰收的果园很高兴,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从农民伯伯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农民的口袋里一定又多了不少钱。
生:看着录像,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可爱的果子,想起它们给我带来的快乐。
师:能说说哪些果子可爱在哪里吗?
生: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梢多么惹人喜爱,水灵灵的葡萄像珍珠一样真好看,小石榴还张开嘴巴向我微笑呢!
师:你说得太棒了!是啊,看到丰收的景色怎能不高兴呢!
生:……
(在学生讲述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交际的重点在于把秋天的快乐说具体,老师的指导语言要流露出高兴的心情,以便为学生作出示范。)
三、回忆生活经历,说出秋天的快乐
1.回忆生活说话题
(1)学生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回味秋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指名说说自己所回忆的事情,激活学生的记忆表象。(在学生说话题时,老师要提示学生说清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事情,是做什么事情感受到的快乐,以触发学生的思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最大限度地拓展交际话题。]
师过渡:从刚才同学们说话题的发言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对秋天的了解还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认为能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说给大家听。(课件出示讲述要求:要把秋天让人感到快乐的地方讲清楚,要说出自己的快乐,要让人听了受到感染。)
2.自主准备,自己说给自己听
在学生自主准备时,可提示学生先想一想自己要说哪几个方面,然后再说一说。
3.小组合作,说给组内的同学听
(1)学生分组。(学生的分组要注意不同地区学生的合理搭配,做到组内质异,组间质同。)
(2)学生小组互动交流,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交流中去,并依据交际要求作相应的指导,物色在班上交流的人选。
4.多向互动,让全班同学分享“我”的快乐
师过渡:刚才,同学们就自己所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的交流一定非常精彩,现在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秋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我们来比一比、评一评,看看谁的介绍最能吸引大家。
全班的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
(2)要注意让没有经历过体验某种秋天快乐的同学,在听后提出自己不明白、想知道的内容。
(3)同学的补充要根据实际进行合理的调控,教师要凭借自己的童年经验参与交际。
四、拓展训练时空,为习作作准备
1.师总结谈话:这节课,同学们个个都能说会道,在交际中,我们感受到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感受到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的快乐,让我们走向自然、亲近自然,去发现大自然更多的奥妙吧!
2.拓展训练:开展留住秋天的快乐的活动,凭借我们灵巧的小手,把自己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画下来,并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邻居家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图画。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五
1、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朦胧的情感美。
2、运用想像、联想,揣摩、欣赏诗中精彩的画面美。
3、以诗解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悟自然的诗情美。
:对诗歌感情的体悟。(突破方法:以诗解诗,戴望舒的诗句)。
对诗歌画面美的感受。(突破方法:以老师范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写)。
一、导入新课。
老师:哦。你眼中的秋天的飒飒的秋风里。
你眼中的秋天在粼粼的波面上。
你眼中的秋天在南归的大雁身上。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欣赏何其芳眼中的《秋天》。
二、检查预习,朗读纠错。
请三个学生,一人一节读诗。学生互相纠错。
老师读一遍,大家在课文上标注一下没找出来的读错的音。
学生明确易读错字(撒、背等),老师帮助辨析。
三、感知内容,读出感受。
刚刚大家读的和老师读的,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比如用什么样感情?语调激昂还是柔和呢?节奏是快速还是舒缓呢?
集体用柔和的语调、舒缓的节奏把它读一遍,读出对秋天的喜爱。
四、品味第一节,练习朗读,想象画面。
想要读得更好,我们还要深入理解诗歌。
1、大家可以出声地读一读,比一比。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轻盈2、丰收乐满披着和“满载着”比较,得出轻盈的特点。
“饱食”让学生想象,饿的时候吃饱了的感觉。丰收的'满足。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为什么用栖息这个词,而不用简洁的秋天在农家里呢?”你的某个句子读得很有特色,为什么这样处理呢?为什么这里重读了呢?或者,要怎么读出感情呢?有些词需要强调,强调有重读强调,也有轻读强调,大家看看哪些词要重读,哪些要轻读。
总结:画面更动态,情韵更丰富,更能突出秋天丰收的喜悦。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读。
出农人丰收的喜悦。(板书:农家丰收喜悦)。
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深深地陶醉了。好像看到了一幅画面,邀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去想象一下。
清晨,“唰啦、唰啦”有节奏的割稻声响在原野上。稻叶上,晶莹的露珠,一颗颗调皮地跳上了阿婆的衣裳。丁丁的伐木声从远方悠悠地飘来,像节奏欢快的曲子,别有韵味。阿婆放下手中的镰刀,听得入了迷,她想起了年轻时阿公唱过的山歌。当阿婆发现自己已经沾湿的衣裳时,不禁莞尔,露珠怕是被远方的歌声震落下来的吧。阿婆走到果树旁,伸手去摘那黄橙橙的梨,那肥胖的梨儿,憨厚地躲进了阿婆身后的背篓。
听了老师描绘的画面,感觉怎么样?能具体评价一下吗?老师用了什么方法让大家感觉到身临其境的?(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优美的细节描写等)。
五、读第二节,质疑内容,描绘画面。
请大家默读二两节诗,也用老师的方法,在脑海中想象第二节的画面。字句理解上,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读完后提出来。请大家提出疑问。
重点解决:“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
哦,原来渔人也是以(游戏的心态)来对待这个结果的。他悠闲地摇着小船,我们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态呢?板书:渔人悠然趣。
请大家像老师之前那样,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画面。拿笔写在书的旁边。我们分两部分,1-3组描写第二节的12两句,456三组描写第二节的后三句。我们比一比哪组的同学的画面更具有悠闲的情趣。开始。
师巡视学生写作情况,完成后,生展示。好,下面我们就把这种悠然的情绪读出来。女生读前两行,读出清晨静谧的感觉。男生读三四行,读出悠然的情趣。齐读最后一句,读出游戏的活泼。
六、读第三节,以诗解诗,体会感情。
前两节在字面上没有明确出现人物,第三节有了,谁?齐读最后一句话。
我们可以把这个句式变换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就像一场??”(梦)。
你做过么梦吗?梦的特点是什么?
中道路》中说“最后给我留下一片凄清又艳丽的秋光”。
如此纯净的感情,让我们用优美的朗读表现出来,男生读前两行,女生读三四行,结句齐读。
不是秋天梦寐在人的眼里,而是人在秋天中梦寐。当秋天来临的时候,一切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生活的悠闲、而曾经那个夏天的一切就像一场梦一样,留下一份明朗纯净的怀念。
七、小结。
"在诗意画面的感受和萦萦于耳的诵读声里,在朦胧爱情与优美秋光的无限延伸中,我们读懂了秋天。感谢何其芳,他的《秋天》何其芬芳!最后让我们带着饱满的感情齐读全文,再品芬芳!
八、作业布置。
老师在读完这篇诗歌之后,深深地被这样的秋天打动,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让学生一句话谈感受。请你也用几句诗写写自己心中的秋天。
1、练习板书。
2、站姿不够挺拔(巡视学生的过程中,个别指导的时候不要对着话筒讲,讲什么都可以)。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2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生活中的观察,了解秋天的特点。
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还记得这首儿歌吗?
(蜻蜓低空飞,鱼儿水上跳,蚂蚁忙搬家,长蛇溜过道,乌云布满天,大雨要来到。)
当鱼儿水上跳,乌云布满天时,我们知道天要——下雨了。当天气凉,树叶黄,大地穿上金衣裳,你知道谁来到了?——秋天到了。
你能说一说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小朋友们听教师范读
2、请小朋友们拼音汉字对照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我们再把本课要认识的对照认字表圈画出来,边画边借助拼音读一读,这样我们就能把课文读的更通顺,更流利。
4 、识字游戏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齐读一遍。
观察生字,你觉得哪个生字最难写?怎样才能写好?
2、教师范写,按照同学们的提示在黑板上写一个。我相信同学们肯定能克服老师的缺点,在作业本上写2个。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2、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课件) “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感受树叶落下时缓慢。
指导朗读:读的时候语速慢些。叶子是慢慢从树上“落”下来,读的时候也的慢点。
3、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抬头看看外面的蓝天,没有那么多云,看起来真的是又蓝又高。指导读:那么……那么……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观看视频,雁阵的变化。带着动作读一读,语速要快点。(指导读)
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也说一句话吗? 师生合作读。
(1)、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2)、丰收的田野是怎样的,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欣赏图片。
(4)、你能不能通过读这一段来表现出农民的心情呢?
5、我们再到果园里看一看。
练习:果园里,( ),( ),( ),收获的季节到了。
五、引导背诵,升华情感
1.秋天是这么美丽,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让我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试着背一背。(看图背诵是一种好方法,借助板书背诵也是一种好方法)引导背诵课文。
2.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了多姿多彩的秋天,让人喜悦的秋天,让人留恋的秋天,让我们拥抱秋天,赞美秋天,把秋天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吧!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七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
2、能按一定顺序看懂图意。
二、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
〈出示:我会读〉黄澄澄、池塘、梧桐树、藏在底下、当做、催。
2、轻声自由朗读全文,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地方的美丽景色。
(二)学习课文。
学生自主选择:先来欣赏哪个地方的美景?
1)自由读,读后,你觉得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板书:高、蓝]。
2)有多高,有多蓝?能不能用另一个词把“那么”换一换?(多么)。
3)比一比,哪句好,为什么?
〈出示:我知道〉。
天很高,很蓝。蓝天上飘着白云。
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4)朗读。
在池塘的周围,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读一读,找一找。[板书:落叶]。
1)自由读三、四两段,完成练习:
〈出示:我会说〉()把落叶当做()。
2)指名回答。[板书:——伞。
——运动场。
——电报]。
3)这三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喜欢谁就扮演谁,选择书上写你的那句话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4)采访活动:秋姑娘送给了你们这么好的礼物,你们难道不想对她说些什么吗?
小鱼:你想对秋姑娘或对这顶伞说什么吗?
蚂蚁:你呢?
燕子:你能告诉大家这封电报上都写了什么内容?
5)想象:还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又会把落叶当做什么?请你模仿书中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我也会〉。
有的落在(哪里?),(谁?怎样做?),把它当做(什么?)。
3、感情朗读全文,感受秋天的美。
(三)小结,拓展延伸。
(四)作业。
〈出示:日积月累:〉。
1、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2、去找一找描写秋天的文章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八
1.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结合具体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学习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板书文题、作者)
一、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熟悉读歌内容。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二、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1. 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网、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也许在早年的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的。
“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续言是少女心怀恋情。这一节五行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视角,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里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三节诗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第三节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具有清甜的氛围。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2.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朗、形声兼具的画面。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是收割的形象说法。“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圆圆:双关,既写了网的形状,又写出渔民的美好愿望。
“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渔人到底收起了什么呢?(是鱼,是树叶,还是别的)无论他收起了什么,他的心情都是快乐的,他肯定有所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 “冷雾”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作者说“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这之中的“枯涸”与“清冽”矛盾吗?为什么?
提示:不矛盾,“枯涸见石”并非整条小溪全部干涸,而且说水位下降,有的地方干涸,露出了石头,有的地方水浅了,于是看起来更清澈。
(7)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3.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请同学们为诗中的三幅画面各拟一则标题。
教师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
三、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1.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畅所欲言。)
(2)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注意板书。)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结束语: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九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生活中的观察,了解秋天的特点。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1、自由读课文。看音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画生字。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学生标序号)。
按自然段再来读一读,把课后我们要认识的、要会写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3、读带拼音词语。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都认识他们了吧?现在它们来到屏幕上了。
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现在拼音宝宝和它们的词语朋友分手了,请你再读一读。(指名读,同桌互查)。
5、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指名读)。
6、下面,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课文中,自由读一读,看谁能把课文读的更通顺,更流利。
1、老师请三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谁来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2、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如果换成天气冷了行不行?为什么?你试着填上合适的词。
(课件)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理解一片片叠词的使用。
读的时候语速慢些。叶子是慢慢从树上落下来,读的时候也的慢点。
3、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抬头看看外面的蓝天,没有那么多云,看起来真的是又蓝又高。那么那么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一会儿一会儿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快点。(指导读)。
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也说一句话吗?师生合作读。
4、秋天的天空是又蓝又高。那么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呢?第三自然段。
5、秋天是这么美丽,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让我们美美的把课文完整的读一读,试着背一背。(借助板书,引导背诵)。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
1、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表达特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桥发生的变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桥发生的变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谁想读一读课题?
1、学生读有关描写洪水的句子,感受场面的可怕。
交流文中描写洪水的语句,并进行阅读指导:(课件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2、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洪水的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3、感受老支书的壮举。
思考:就在这性命忧关的时刻,一位老英雄挺身而出,让人敬佩,让人感动的事情出现了,请学生在书上勾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作出批注,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全班交流。
4、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思考: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再次读读老汉喊的那句话。
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一句,可启发学生结合文中79页的插图,观察老汉的举止、神态)说说从老汉“冲揪吼”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对照读句子)。
探究老汉内心:联系上文的“他揪出小伙子”,这时,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让学生悟出: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包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无私胸怀。这时,老汉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得到升华。也为下一环节理解题目“桥”的含义作了铺垫。
6、感悟表达手法。
总结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比如:设置悬念;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简短;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一些表达方法。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课件、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板书: 秋天
小鸟图:蓝色
小牛图:金色
小鹿图:红色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课文《秋天》,秋天是怎么样的,它有些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是 蓝色 小牛 金色 山 田野 火红火红
指名读,开火车读,集体读。
3、让学生带着以上生词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几种小动物,它们看到的秋天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一句话:
1、指名读,集体读。
2、提问:小朋友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些什么?师板书:蓝色。
3、再看图,认识“晴朗的天空”。
4、指导朗读:“蓝色”、“碧蓝碧蓝要重读。
三、同法学习第二、三、四句话。
四、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秋天的天空是蓝色的,秋天的田野是金色的,秋天的枫叶是火红的,那么我们小朋友生活在校园里,我们所见到的校园秋天有些什么特征?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说出秋天的特征。
2、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秋天的天空是( )。
辽阔的田野是( )。
满山的枫叶是( )。
2、复习生字,找朋友游戏。
五、作业。
指导写字。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二
为学生创设一个秋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主动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
1、会认“秋、色、黄”等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秋天的美。
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里大自然中有哪些颜色。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你们要注意听,听后告诉大家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播放《秋收》儿童歌曲)。
师: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歌里描绘的秋天景色美不美呢?美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二、板题,读题。
师(过渡):秋天真美啊,秋天的颜色真多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秋天的颜色》。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两遍。“色”应读什么音呢?(平舌音)。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听录音,整体感知。
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录音,感受一下秋天美的色彩。
2、学习生字词。
(1)这位叔叔读得好不好?那我们也像他这样来读一读。请大家打开书本24页,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来。(学生读课文,划生字词,师巡视辅导)。
(2)刚才同学们自学时找出了生字词,老师也把它们找出来,你会读了吗?谁来拼读。(指名读,齐读)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生字的读音。(学生自由发言)。
(3)秋姑娘把词语里的生字娃娃请出来,你们认识吗?(出示字卡,请小老师考同学;开火车读。)。
(4)奖礼品活动。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秋姑娘准备一些礼品要奖励大家,你如果能把礼品上的生字读准确,就能得到这个礼品。
3、读通课文。
师(过渡):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把生字娃娃学会了。我想读课文应该没问题了吧?
谁能读给大家听听呢?(指名读,小老师点评)。
三、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挂图)观察图,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颜色?(指名回答结合板书,相应贴出词卡黄色、红色、绿色、白色、蓝色)。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在图上找到这些词卡的朋友,贴在它们的身上。
3、结合挂图指导朗读。
师(过渡):“同学们真厉害,帮稻谷、棉花、苹果、松树、天空找到了朋友,它们可开心啦,高兴得说起了话。(稻谷说……棉花说……)。
4、编诗。
师:谁来当当小诗人像这样编一编。(指名说。)。
5、秋天的颜色真多啊。课文中藏着一个表示颜色多的词宝宝,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五颜六色)谁能用五颜六色说一句话?(指名回答)。
齐读最后一句话。(小朋友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
6、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稻谷、棉花、苹果、松树、天空说话。
7、秋天可真美啊,把你觉得最美的一句读给你的好伙伴听一听,可以离开座位。
8、接下来,我们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的美。
四、作业。
把你最喜欢的一处秋天景物画下来,然后说说你画的景物是什么颜色的,你为什么喜欢它,下节课告诉大家。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三
《秋天》这篇课文图文并茂,通过描写秋天的丰收景象,人们欢快的心情,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硕果累累而又美丽动人的秋景图。通过学习课文,让孩子们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充实,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难点: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秋天的图片、生字卡片、优美音乐
两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一年有哪四个季节吗?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欣赏几幅漂亮的图片?(播放秋天的图片)孩子们,你们知道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秋天景色美不美呢?美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2、板题,读题
(过渡):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而且是个丰收的季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秋天》。齐读两遍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画面,让学生感官上感受到秋天因丰收而更加的美丽;轻松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听录音,整体感知
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录音,感受秋天的美丽。
2、学习生字词
(1)这位叔叔读得好不好?那我们也像他这样读一读。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4页,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来。(学生读课文,划生字词,师巡视辅导)
(2)刚才同学们自学时找出了生字词,老师也把它们找出来,你会读了吗?谁来拼读。(指名读,齐读)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生字的读音。(学生自由发言)
(3)秋姑娘把词语里的生字娃娃请出来,你们认识吗?(出示字卡,请小老师考同学;开火车读。)
(4)奖礼品活动。同学们读得真好,秋姑娘准备一些礼品要奖励大家,你如果能把礼品上的生字读准确,就能得到一颗星星。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a、指名黑板上演示书写;
b、生评价书写;
c、师点评;
d、全班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听、读、画、玩、写认识生字、读准字音,了解生字的结构,掌握生字的写法。游戏结合更有趣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生字词。
三、读通课文
过渡:同学们真能干,那么短的时间就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娃娃,我想同学们肯定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的。
a、生自由读课文;
b、指名读、赛读;
c、师范读;
d、配音乐全班读。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四、作业
朗读课文、书空生字。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识字量较大,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书空生字能更好地掌握生字词。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感受到了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设计意图:用轻松愉快的谈话,引导学生从上节课感官上了解秋天的美丽,逐渐过渡到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秋天的美丽。
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指名回答结合板书,田野、果园、打谷场)
你还知道哪些农作物是秋天成熟的?(玉米、小麦)
看见这些漂亮的农作物你会怎样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谁愿意试读这段话?(试读、赛读、范读、齐读)
2、果园:果园里有哪些水果?(苹果、石榴、葡萄、枣)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石榴,葡萄、枣分别长什么样子?积累类似“水灵灵”这样的词语。
如果一阵风吹来会闻到什么?(一阵阵清香)还有那些水果是秋天成熟的?
谁能把这段话读好?(试读、赛读、范读、齐读)
3、打谷场上:打谷场上有什么?(粮食)公路上有什么?(运粮食的汽车)
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能听到什么?(人们的笑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4、除了庄稼,水果。粮食成熟了,秋天还有什么特点?
a、小草黄了。
b、树叶也黄了。
c、树叶纷纷扬扬落下来。
读第一自然段。积累像“纷纷扬扬”一样的词语。
5、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课文中藏着一能概括秋天的句子,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丰收的季节真美丽!)(指名回答)齐读最后一句话。(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6、找朋友游戏:黄澄澄的稻子、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
7、秋天可真美啊,把你觉得最美的一句读给你的好伙伴听一听,可以离开座位。
8、美美地读课文一遍。(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充实。然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自己的所爱,练习边读边听边看边记,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并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理解了“丰收的季节真美丽!”的意思,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练习
学了这篇课文,你能够说说自己身边秋天的景色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秋天的景色,激发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
四、作业
把你最喜欢的一处秋天景物画下来,然后说说你画的景物是什么颜色的,你为什么喜欢它,下节课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画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那丰收的成熟的颜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板书设计
田野庄稼
2、秋天果园水果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打谷场上粮食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四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五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百宝箱,里面藏了三种水果,想知道是什么吗?谁愿意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1、 摸水果
2、 学词语:葡萄、苹果、梨
(学生猜中一样,再把相应的卡片挑出来贴在黑板上,并跟着老师读这些词语。)
哎,怪老师的百宝箱太小了,只带了这么一点水果来,不能让每一个小朋友都可以上来摸一摸,猜一猜。不过别着急,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秋天的果园图)
1、 板书:果园
学习生字“园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图从多方面来说。)
理解“果园”的意思。(有很多果子的园子。)
2、 是什么季节的果园呢?
学习生字“秋”(课件出示)
3、 完整课题:秋天的果园
(1) 齐读课题
果子是怎么样的?
秋天哪些果子熟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果园,去那里逛一逛吧。
这么美的果园,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1、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 检查:读生字(开小火车,说说哪个生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的。)
读课文(个别、同桌对读)
课文已经读完了,谁能来说一说,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请2个小朋友分别读课文)
你喜欢哪一句话?
课件出示第一句话:秋天,果子熟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一串串的紫葡萄。
1、还有哪些小朋友也喜欢这句话,为什么?(颜色 果子多)
2、(1)出示: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
红的苹果,黄的梨
(2) 比较两句不同,谁能把苹果读得更红,梨读得更黄。
(3) 读句子,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3、“一串”与“一串串”比较(课件出示图)
扩展:一只香蕉 一棵树 一块手帕 一个人(怎样说表示很多呢?)
4、听了小朋友的朗读,老师有一个地方不懂,你们能能帮帮我吗?“熟”是什么意思呢?
(1)理解“熟”的意思。(师捧起桌上的葡萄,问学生:“这串葡萄熟了没有,你怎么知道?尝一尝,摸一摸,看一看)
(2)你知道,秋天还有哪些果子熟了?
(4) 秋天有那么多果子熟了,你心里高兴吗?说说应该怎么读第一句话。(小组读)
(5) 秋天除了果子熟了,还有哪些变化?(图片提示)
秋天有那么多的变化,我把这些变化编成了两首儿歌。
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读一读。
秋天 秋天
白云白,蓝天高, 秋叶跟着秋风,
大雁南飞树叶飘。 悄悄溜出家门,
石榴美得开口笑, 秋风吹口哨,
葡萄颗颗像玛瑙。 秋叶把舞跳。
玉米抱着金娃娃, 转转转,
稻谷乐得弯了腰。 转上天,
秋天景色一幅画, 摇摇摇,
丰收季节多美好。 摇下地,
累坏了,
躺在地上睡一觉。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积累秋天的词语。
2.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看懂图意,并能用几句话说出图里都有什么。
3.结合生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4.能看图写几句话,通过看图写话,激发热爱秋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出画面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抓住体现秋天特征的主要景物来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生自由说。
多媒体出示词语。
师:同学们的积累真丰富,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
二、整体观察。
师:这么多有关秋天的词语,老师好想去大自然看看,你们想去吗?
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夸一夸秋天的美呢?
师:刚才同学们的称赞表达了我们对秋的喜爱,咱们就把它作为看图写话的第一句。美在哪儿,需要我们具体说说,我们先来仔细地看图。
(板书:有顺序地看)首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看图方法:
2.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最后中间,观察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三、看图说话。
1)出示情景图1。
师:让学生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天空)。
生自由说。
师相机指导,将话说完整,说具体,说生动。
2)出示情景图2(田野)。
2.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最后中间,观察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师:画面是静止不动的,但我们有想象力呀!我们要想象这是一幅活的画,有动感的画,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板书:有根据地想)。
3)我们观察了田野,闭上眼睛想一想那果园是什么颜色的?闻一闻,会闻到什么?
自己练着说说,把句子说完整、说通顺。
生同桌说。指名说。
出示情景图3(果园)。
师:谁能根据把图上的景物再说给大家听听吗?仔细地看,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学过的词语说一说,如果能用上你自己的词语就更棒了。
仅仅是就物写物的话,写出来一定会很平淡。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画面动起来,调动自己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观察积累,补充画中体会不到的东西。这样就丰富多了。
出示情景图4(花园)。
师:面对这些生机勃勃地景物,
你们想说些什么?一句话说说作为看图写话的结尾。
秋天__________。
指导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
(板书:有条理地说)。
四、指导写话。
多媒体出示:写作小贴士。
师:你最喜欢秋天的那些景色呢?发挥自己的想象,选几种景物连起来写一写吧。
在写话之前,谁能帮老师提醒大家写话要注意哪些格式?(题目写中间、开头空两格、标点占一格)。
有顺序地看有根据地想。
有条理地说有想象地写。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七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两篇文章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春天、冬天的美,现在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来领略一下秋天的美。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图画,看看秋天是怎样的色彩。
刚才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画,它是由画家和摄影师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独特的魅力,那么诗人笔下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何其芳的《秋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何其芳。(课本注释划记)
何其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文艺评论家。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等。他19岁就读于北京大学,24岁与卞之琳、李广田合作发表《汉园集》,这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那么他在25岁的时候凭借其成名作《画梦录》蜚声文坛。补充一个课外知识点: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他们三个人是中国现代派诗群中的杰出代表诗人,合称为“汉园三诗人”。
下面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这些生字词的读音应该怎么读?我们来用“开火车”的形式回答。(明确答案之后,学生齐读)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正确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现在大家一起朗读整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我们朗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注意停顿,正确划分朗读的节奏)接下来大家听一听别人是怎样朗读的,听的时候大家用笔划出朗读的节奏。(明确答案之后学生再读诗歌,效果比第一次朗读有进步)
何其芳在诗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呢?(全班齐答)
第一小节:露珠、镰刀、背篓、瓜果
第二小节:渔网、芦蓬、小桨、白霜
第三小节:蟋蟀、溪水、牧羊女
诗人选取了很多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那么,诗人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写入诗歌呢?
明确:这些都是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诗人描摹秋天,抓住这些富有秋天特征的代表性景物来体现秋天,这对我们写作是不是一种启发呢?我们可以学习作者这种写法。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
农家丰收图
第一小节展现的是农家丰收的画面,诗人选择了两个典型的场面去描写,一个场景是“山中伐木”,另一个场景是“竹篱间背瓜果”。
“山中伐木”,我们只听到丁丁的伐木声从幽谷中传来,这声音把清晨的露珠给震落了,通过听觉和视觉,我们能感到有人在山中伐木,可这一切又显得那么幽远,令人觉得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竹篱间背瓜果”,这个劳动场景是写农民们已经将稻谷收割完毕,正放下手中的镰刀,用背篓去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看来这是喜人的收成!瓜果长得十分肥硕,又大又饱满,连镰刀都饱食了稻香(拟人、味觉),诗人虽未写出农民丰收时的心情,但是我们在字里行间能看到他们轻松的步履和脸上挂着的微笑。
栖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概括了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了,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
秋收之后,渔民也过上了闲适的生活,打渔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你看他们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却不再关心是否能捞上鱼来,收网的时候,哪有鱼儿的踪影,只网住了一些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虽然一无所获,可他们并不懊恼,依然在晨霜中轻轻地摇着小船归来。
游戏: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而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渔人的那份闲适。
少女思恋图
与夏天相比,秋天少了一些热闹和喧嚣,却多了几分幽静和清远,蟋蟀在空旷的草野中鸣叫,清冽的小溪中,石头露出了水面,如此幽静的秋景,怎能不勾起心怀恋情的牧羊女美好的回忆呢?她不禁想起了火热的夏天,从牛背上传来的笛声,让人心潮澎湃。可是现在,笛声没有了,留给人的却是无尽的思念。
梦寐: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牧羊女陶醉于夏天“笛声”的神态,她可能正望着羊群,或者远方正出神呢?写出了少女的情怀。也表现出了秋天如诗如画、如痴如梦的神韵。
过渡:诗人通过这三幅精美的图画,向我们展现了美丽迷人的乡村秋景,营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似乎远离尘俗的秋天的氛围,令人向往,引人入胜。这首诗的创作手法也是值得称道的,作者在每节诗的最后一句,都点明了“秋天”这个主题,起到了一咏三叹的效果。不仅点明了主题,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秋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秋,是历代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秋的神韵,秋的景致,给了他们无尽的创作灵感和源泉。请熟记下列咏秋的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5、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6、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1、熟读课文直至成诵;
2、选取你喜欢的一节,把它改写成散文,60字左右;
3、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2、3题任选一个写在你们的随笔中)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八
(1)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读成诵。
(2)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仿写诗歌来体会诗歌的情感。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3.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做到熟读成诵。
一课时。
(一)说秋——激发学习兴趣。
单元回顾——用abcc式的叠词填空:
朱自清领着我们走过了---------的“春天”,梁衡让我们体验到了---------的“夏感”,老舍也带着我们领略到了并非---------的“济南的冬天”的那一份温晴。
用“秋是-------笔下的-------------”的句式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古之文人墨客笔下的秋是什么样子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秋天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二)读秋——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1.正音正字。
2.朗读要求:划分节奏、标出重音、揣摩感情。
3.全班配乐齐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你认为每一节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每一节的最后一句。)。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三幅画,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那幽幽的山谷、闻到了浓浓的稻香、听到了轻轻的渔歌和牧羊女甜蜜的心事,可见诗人怀着是对秋天的一种极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来完成的。)。
(三)品秋——领悟诗歌的图画美和语言美。
秋天,是含蓄典雅的,要真正领略它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秋。所谓品,即品味,就是要仔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品诗中的“人”“物”“景”,去发现诗歌的美。
(1)体现农家特色:稻香,镰刀,背篓,渔船,牛,牧羊女。
(2)表明秋天的天气:露珠,冷雾,白霜。
(3)暗示秋天的事物:蟋蟀,溪水。
2.诗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初秋——深秋——晚秋;早——晚;农家——渔家——牧民)。
3.品析优美的语言。
(1)以“用得美,美在”的句式,对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
如:伐木声飘出幽谷——“幽”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飘”化听觉为视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谷的幽深。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的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概括了秋天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2)交流探讨自己的不理解之处。
4.品味画面。
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的一幅画命名。(参考: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要求说出理由。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四)绘秋——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1.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清、静、香、甜、远、柔、闲。
2.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五)议秋——感悟人生。
2.艺海拾贝:秋,是历代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秋的神韵,秋的景致,给了他们无尽的创作灵感和源泉。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引导学生用美的心情去看这个美的世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仿秋——欣赏秋韵。
1.续写两个句子,完成小诗。
一个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一个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一个说,————————。
一个说,————————。
秋天说,其实我就在你们的心里。
2.颂秋(齐读)。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秋有味。
秋天是多彩的,秋天是美丽的,美在一份清澈,一份来自于人间而又远离尘世的清净清远清甜。
(七)布置作业——拓展能力。
模仿《秋天》写几行小诗。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九
二、文本简析。
《秋天》是一首诗歌,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有七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秋天的特点,第二至六小节是课文的第二部分,详细描绘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第七小节是课文的第三部分,写作者在明丽的秋阳下,捡一片秋叶珍藏,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欢留恋之情。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动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课文片断(第4、5自然段)。
苹果嚷着冷了,
要穿红袄;
葡萄嚷着冷了,
要披紫袍。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
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儿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硕果累累,挂满了哪些水果呢?
生:有苹果、柿子、梨、石榴、桔子……。
师:成熟的这些水果呈现出哪些颜色呢?
生:金黄、火红、紫色、绿色……。
师:“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谁愿意做苹果娃娃来嚷一嚷?(相机指导学生动作、语气)。
生:(缩头、抖)哎哟哎哟,好冷啊,我要穿红袄。
师:多可爱的苹果啊!嗯,苹果喜欢穿红色的衣服,那葡萄呢?谁来扮演葡萄?
生(扮葡萄,也缩起了头,搓着双手,跳跃)哎呀哎呀,好冷啊!我最爱紫色,我要披上紫袍。
师:其他水果也嚷着冷了,他们要穿什么衣服呢?
生1:柿子嚷着冷了,要穿红袄;
生2:桔子嚷着冷了,要穿绿袄;
生3:梨子嚷着冷了,要披黄袍;
生4:石榴嚷着冷了,要披黄袍。
……。
生读:“玉米举着红缨乐了……”一段。
师问:读了之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见可爱的玉米娃娃举着红缨正冲我们笑呢!
生2:我仿佛看到高粱红着脸对我们笑,像喝醉了酒一样。
师:想象力真丰富!为什么作者这样写呢?
生:玉米缨子红了,代表玉米成熟了!
高粱红了,也代表成熟了,高粱可以酿酒,所以诗人说:“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生1:老师,玉米还可以这样写:玉米露出洁白的牙齿笑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生2:老师,也可以这样写:大豆笑破了肚皮,投进大地妈妈的怀抱。
生3:老师,我想写棉花:棉花躲在壳里笑了,一曲赞歌在心灵营造。
生4:我也有:石榴咧开嘴儿笑了,唱起了动人的歌谣。
……。
师:一派美好的丰收景象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丰收的喜悦你能说出来吗?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五、课后反思。
翻开教材,几乎每一册语文教材中都选1—2首现代诗,如《长城和运河》,《走,我们去植树》、《老师,您好!》等等。与古诗相比,现代诗通俗易懂,更富现代节奏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一般课文相比,现代诗诗化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更加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更加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常常是我还没教,学生已经背熟了,好可爱的学生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节课里,我把阅读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从而有自己的思想(“我是这样想的……”“我想写棉花……”“老师,玉米也可以这样写……”“我认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我”,课堂才更加美丽。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地、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诗,进入诗歌的意境,让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跳跃,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让学习过程成为一次放飞想象的审美体验,一次彰显个性的审美旅程。
我常常在心中勾画着这样的好课堂,也努力让这样的情景在我和我的学生间演绎:课堂是有序的,但又是无序的,一个教师,几十个学生,彼此心意相通,时而声情并茂地朗读,时而妙语连珠的品说,时而独辟蹊径地发问,时而精辟机智地点拨,时而幽默诙谐地旁逸,时而开合自如地迁移,时而笑,时而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时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充满了理解的愉悦,顿悟的惊喜和创造的欢乐。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二十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部首。
2、读画结合,感受秋天的美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教学重难点】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3个部首。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四个)谁愿意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出示秋景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秋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
2、教师播放秋天图片,学生欣赏,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导入: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板书课题)师范读课题,生齐读。
4、随文识字“秋”,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学习“秋”的读音。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聆听。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课前我们已经圈出生字了,把圈起来的生字多读几遍。
3、这篇课文,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课件出示课文,让学生认识自然段)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自然段是段的表现形式,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个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跟老师齐读: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找找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依据课件带领学生标注自然段。(用1、2、3的序号标出来。)口述,本文有三个自然段。
(2)指名问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多问几名同学)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汽
天(? )? (? )水?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4)随文识字写字,“了”,指导笔顺,笔画:横撇,弯钩。书上描红,临写。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偏旁是汉字的构成单位。比如“叶”是由“口”和“十”两个部分组成的,“口”和“十”都是偏旁。如果把有同样偏旁的字归为一类,它们共同的偏旁作为首字,就叫部首,是“一部之首”的意思。“叶”中的“口”是部首,我们把这个部首叫做口字旁。“树”的部首就是木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顺口溜:有木才是树
加一加:“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4)了解“片”的字理。
课件出示:一片(? )?一片(?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迂徒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 ”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乌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1、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
2、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i,有时候读yi,有时候读yi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片片一(yi)群一(y)会儿"一(yi)"字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宇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齐读第3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1、教师:这么美丽的秋天,可以怎样表现出来?
2、引导:赶紧拿出你们的彩笔,画出心中最美丽的秋天。学生自主画一画秋天。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二十一
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秋天的美丽。
表达中应用已有知识储备的词语,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使表达清楚、具体。
能够发挥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出眼里的秋天。
搜集有关秋天的图片、画报、照片以及描写片段。
诗句导入。
同学们,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词》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思就是说从古至今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看来秋天在诗人眼里有别具一格的美。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仔细思考,积极举手发言。
刘禹锡。
1小时前来自唐朝的iphone客户端。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小时前。
说秋天。
师:大家先来说一说,什么信号告诉你秋天来了?
生:树叶变黄了。
师:那可不一定,在秋天可不是所有树的叶子都会变成黄色,想一想我们之前学过的《树之歌》。
生:枫树的叶子变成了红色。枫树秋天叶儿红。
师:那秋天里动物会有哪些变化呢?(出示大雁南飞、小鸟搭窝图片)。
生:大雁往南方飞去了,因为北方的冬天很冷。
师:想一想我们之前学过一篇课文,也与秋天有关。
生:《秋天》。
师:怎么描写大雁的呢?
生: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师: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中这么好的句子是不是可以积累下来,写到作文里呢?
师:再看看下一幅图片。
生:小鸟在衔树枝准备搭窝,准备过冬啦。
生:小松鼠也在找过冬的食物。
师:许多小动物都在准备食物度过漫长的冬天,因为冬天很冷。
师:那植物呢?刚才我们说了树叶的变化,想想还有什么呢?
师:我们还可以想一想之前学过的课文《四季》。
生: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师:看看这幅图,农民伯伯丰收了。
师:在秋天,稻谷成熟了。还有很多好吃的水果。
生:有石榴、柿子。
生:还有菊花也开了。
师:老师这里有几张菊花的图片请你们欣赏一下。
师:秋天到了,小朋友们有哪些变化呢?
生:穿上了长袖长裤。因为天气冷了。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你们眼中的秋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这里有些词语你们来看一下。(出示ppt词语:美丽的、金色的、丰收的、甜甜的……)。
学生自由讨论。
我笔写我心。
学生动笔写作文。第一段点明主题。第二段写秋天的景物。(可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也可以按类别写,如:动物-植物-人。)第三段用几个词概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二十二
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能用“……像……”说句子。
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能用“……像……”说句子。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秋天的天和云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可用咱们则学过的哪个词来表现出秋天的这个特点呢?除了秋天的天和云你还想说说秋天的什么呢?秋天美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幅秋天的美丽图画。(出示挂图)这幅图上都有什么?(稻田、树、树叶、蚂蚁、小鱼、燕子)看到了这美丽的图画有人写出了一篇十分美的文章,板书课题《秋天》,你想不想来读一读呢?这篇文章就在咱们课本的第3页上,快点打开书来看一看,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铺设感情基调。
在你读课文的时候,如果遇到不认识的怎么办?(读拼音、问同学、问老师)。
自读课文,同桌合作读课文。自读思考:这篇文章里都写出了哪些景象?都是怎样描写的?
你喜欢的是对哪种景象的描写?
生答:我喜欢的是“……”,课文中是这样描写的:……。
三、细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优美语言。
1、秋天的天和云是怎样的?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那么……那么……。
你能用……那么……那么来说一句话吗?
指导朗读:(读出秋天的美丽来,天高云淡,蓝天白云)。
2、学习课文的二、三段。
(一)蓝天白云的下面都有什么?跟我一起去看一看:
(放录音,教师伴着美妙的音乐动情地朗诵二至三段。)。
(二)、学生跟着录音,自读二至三段。
你最喜欢蓝天下的什么景象?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讲解这些内容,不必按顺序。)。
l蓝天下的稻田大吗?你是怎么知道?
“一眼望不到边”
熟了的稻田是什么样的?
“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学习“澄、铺”。
黄澄澄是一种什么颜色?还有什么是黄澄澄的?你能用……像……来说一句话吗?
l指导背诵第二段。
师提示学生想像背诵(蓝天下是,稻子熟了,的,像。)。
l学习第三段。
池塘边的梧桐树叶美吗?你是通过哪些词句知道的?
学习“梧、桐、当”三个生字。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可真有趣,有的落到,有的落到。
落到水里后的情景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现在你就是一条小鱼,你。
落到岸边后的情景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现在你就是一只蚂蚁,你。
l缘语生像,模仿练习。
3、学习第四段:
稻田边上的飞来了两只燕子,你知道他们都在说些什么吗?读一读课文里的有关句子。
燕子把落叶当做,学习“催”,在什么时候你会被别人催呢?
4、指导第二至第四段的背诵: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想像背诵。
同桌两个互相提示背。
四、课堂小结,激发想象,进行言语交际训练。
结语: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的美丽还有许多许多,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自己也来写一篇文章来描写一下秋天的美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读生字词。
2、指名接读课文。
二、词句训练:
读一读,说一说。
读一读: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我来说:
读一读:
树叶落在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做伞。
树叶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场。
树叶落在,,把它当做。
三、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1、采用提着背的方式,提着学生想像背诵。
2、把课文分小节,将提示性的内容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同桌两个相互检查。
4、交流背诵情况,可以把自己能背上来的小节背一背,根据学生背诵情况进行鼓励。
四、写字。
1、读"我会写"里的字。说说这几个字有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2、练习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3、指导写"稻"。先观察"稻"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看老师范写,再描给,临写。写完后评一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4、学生独立写其余九个字。教师把写得存在明显问题的字挑出来进行指导。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或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秋天。
天高蓝。
稻田一眼望不到边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落叶: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做伞。
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场。
燕子“电报”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统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二十三
你喜欢秋天吗?你能为我们说说你的秋日印象吗?(学生自由说秋天。)
师小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总之,在同学们的心中,秋天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下面我们进入这节课的第二环节“读秋”。
1、课前预习过课文吗?生字新词都解决了吗?老师考考大家看。(课件)
(课件展示朗读要求:1、划分节奏2、标出重音3、揣摩感情。)
2、自由练读后,配乐朗读,对朗读情况作评价。
3、全班配乐齐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你认为每一节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每一节的最后一句。(为后面给画面拟题作准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三幅画,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那幽幽的山谷、闻到了浓浓的稻香、听到了轻轻的渔歌和牧羊女甜蜜的心事,可见诗人怀着是对秋天的一种极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来完成的。
秋天,是含蓄典雅的,要真正领略它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秋。所谓品,即品味,就是要仔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品诗中的“人”“物”“景”,去发现诗歌的美。
1、教师:有人说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图的诗?你赞同吗?(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的?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来写?)
(1)体现农家特色:稻香,镰刀,背篓,渔船,牛,牧羊女。
(2)表明秋天的天气:露珠,冷雾,白霜。
(3)暗示秋天的事物:蟋蟀,溪水。
2、品析优美的语言
(1)以“用(写)得美,美在”的句式,对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
(2)交流探讨自己的不理解之处。
3、品味画面
请你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的一幅画命名。(配对游戏)
师:命名参考: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要求说出理由。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1、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要求:学生分成三组,每组改写一节。写完后,就近同学相互交流,选出最好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赏析点评。时间5分钟。)
师述:诗歌的语言是跳跃的,它不同于写景散文,它不是完整连贯地描写某一景物或画面。因此我们阅读诗歌,有一个还原的任务。要把跳跃的景物连贯起来思考,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要发挥想象,体味诗歌所勾画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下面,让我们借着想象的东风,鼓起表达的云帆,在诗歌的美丽意境中自由地徜徉吧!
2.学生交流描绘画面(参考内容):(交流学生的人数视时间而定,每组1-2人。)
3、小结
《秋天》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续写两个句子,完成小诗。
一个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一个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一个说,————————。
一个说,————————。
秋天说,其实我就在你们的心里。
2、颂秋(齐读)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秋天是多彩的,秋天是美丽的。
3、小结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我们的世界,带着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事物。
4、全班再次朗读《秋天》,结束本课教学。(时间充足的话)
最后让我们再次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中走进何其芳那恬静而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天》吧。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比较《秋天》与《秋景》,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2、背诵课文。
3、模仿《秋天》写几行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