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保障,只有合理编写和灵活执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份有关教学工作计划的示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加减法教案设计(精选14篇)篇一
教学内容:课本65—66页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当出现竖式计算时,要板书竖式: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说一说算理及算法。
3.小结: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计算加法时要的问题。
4.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你自己能解决吗?自己试一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说到竖式时板书。说算法:个位减起,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15减6等于9,十位2减7不够减,从百位退1,12减7等于5,百位3减2等于1,所以,435减276等于159。
5.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竖式算法。
6.小结: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四、巩固练习。列竖式计算:
192+58=432—153=646+354=542—169=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竖式计算的算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书67—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一、回顾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592+109=615—457=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而后指名起来说算法。
二、自主练习:
1.第3题:计算并验算。
2.第4题:(1)说题意,你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2)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3.第5题。
(1)先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解决。(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
4.第6题:找规则,填一填。
5.第7题:数学游戏。
6.第8题:谁摘的松果?连一连。
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题:
要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入口到珍禽馆”共有几条路?分别是哪几条?
8.第10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加减法教案设计(精选14篇)篇二
1、经历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知道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发现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1、口答结果并说说计算方法:
2、最后一题你为什么直接不能得出结果?这节课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出示四色图。
(1)红色部份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蓝色部份呢?
(2)这两部份共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式吗?猜一猜:会是几分之几?
(4)小组内交流:
l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的?
l他人是怎样算的?
(5)全班汇报:
l折的思路(一起折一折:先折出1/2,画上红斜线,再折出1/9,展开在其中一份没有颜色的地方画上蓝斜线,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了几分之几?)。
l画的思路(课件演示)。
l计算:
2、讨论:红色部份比蓝色部份多几分之几?你能列式计算吗?算一算。
(1)同学计算。
(2)折纸验证。
3、小结:两个不同的分数单位相加减,不能直接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板书:通分)。
1、出示绿色部份,是几分之几?
2、你能算出红色部份和绿色部份共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吗?先估计一下:是几分之几。
3、独立计算并与同桌交流方法。
4、汇报:
(1)是多少?与你的估计一样吗?
(2)怎样算的?你能验证吗?(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课件演示)。
(3)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
(4)你有什么结论?(异分母分数相加,不能直接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
5、红色部份和绿色部份哪块大?大多少?你能列式计算吗?试一试。
7、汇报,选择两题计算。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2、用,,三个分数组成分数加减算式,可以写几个?请你写出来。
3、计算这些算式的结果:
+;+;+;-;-;-。
4、填方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疑问或新的见解?
加减法教案设计(精选14篇)篇三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要重视口算。口算是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口算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口算不是作为笔算的台阶,而是一种不同的训练,它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口算。它可以发展高层次的数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从第一册起每学期都由浅入深地安排了口算内容。本节课是第四册几百几十加减法口算教学的第二部分,在学生掌握口算几百几十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方法基础上,继续教学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结合教材特点和低年级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目标制定如下:
1、借助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口算的兴趣,感受到口算的必要性,让学生学会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去过超市吗?
生:去过。
师:卢老师想,你们一定都喜欢逛超市,尤其是玩具超市。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逛逛玩具超市吧!
(课件展示:摆满玩具的超市,每件玩具都注有单价。)。
学生举手说自己想买的玩具。
(二)探求新知。
师:小明同学想买一辆遥控车和一只玩具熊,谁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呢?
师:一辆遥控车多少钱?
生:320元。
师:一只玩具熊多少钱?
生:90元。
师:要求买一辆遥控车和一只玩具熊,一共需要多少钱,谁能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
(引导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
生:320+90=。
(课件展示:320+90)。
师:320+90到底等于多少呢请你们拿出课堂练习本,自己先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
师:现在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生1:把320分成300和20,用20加90得110,再用300加110得410。
师:你们说他的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你们听清楚了吗?请听懂的小朋友来重复一遍。
多请几个生来重复。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2:32个十加9个十是41个十,就是410。
师:非常好。他懂事用上我们前两天学的整百数加法的口算方法。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3:把90分成80和10,320加80得400,400加10得410。
生4:先用32加9得41,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课件出示练习:
请学生口算并说出算理。(强调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540+10630+50520+50760+30980+10。
540+70630+80520+90760+90980+60。
师:观察这4组题目,比较一下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它们的相同点就是都是几百几十的加法,不同点是第一行的题目是我们前两天学的几百几十的不进位加法,而第二行的加法是有进位的。
师:说得非常好,其他同学有没有观察出来?
师:320减90到底等于多少呢?请你们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
生1:32个十减9个十得23个十,就是230。
师:他说的对吗?很好。他也是利用了我们前两天所学的整百数减法的口算方法。
生2:把90分成20和70,320减20得300,300减70得230。
生3:把320分成300和20,20减90……(生3说不下去。)。
生4: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呢?
生5:把320分成300和20,20减90不够减。
师:那该怎么办?
生5:把320分成200和120,120减90得30,30加200得230。
师问生3:你听懂了吗?
生3:听懂了。
师:请你自己订正过来,说一遍给同学们听。
生3:把320分成200和120,120减90得30,30加200得230。
师:真棒!能自己订正过来,学会了真了不起!
课件出示:。
请学生口算并说出算理。(强调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410-10=780-70=360-20=750-30=。
410-30=780-90=360-70=750-60=。
师:观察这4组题目,比较一下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它们的相同点就是都是几百几十的减法,不同点是第一行的题目是我们前两天学的几百几十的不退位减法,而第二行的减法是有退位的。
师生共同总结几百几十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
1、抢答下列各题:
2、改错:
3、开放题:
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0=4()0760-()0=6()0。
三、教学反思。
每个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反思"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课堂上要达到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要具备以下几点:
1、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联系。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全过程。例如,在教320+90=时,我是让学生自己先拿出本子计算,由学生自己摸索解题方法,从中感悟到今天所学内容与以往所学的异同。这样,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看到与前面学过的不同之处,从而感到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口算,但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口算题,而是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玩具超市的情景,力图从真实的购物环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玩具超市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特别是改错,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学生当成小医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巩固练习时,还设计了开放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课结束趣尤存。
4、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已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例如,教师在提出"320+90到底等于多少"这个问题之后,要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怎样由此(不进位加法)及彼(进位加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几百几十进位加法口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在教师提出"320-90到底等于多少"这个问题之后,我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或表示同意或表示反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学会赏识和学习同伴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
5、关注对数学的理解,发展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应尽量抓住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这节课,整节课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口算的算理,但是教师并不是"填鸭式"地将算理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而是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真正做到"算法的多样化"。
总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注重将数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课上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卢莉敏。
加减法教案设计(精选14篇)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朋友?”指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出示:0、1、2、3、4、5(学生齐数)。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动态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搞清洁。
师: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爱护它,保持清洁卫生。
生2:我们要爱劳动,讲卫生。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d.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结合数数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
e.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课件相应演示)。
b.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说一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室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6,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四人小组)。
3.教学数序。
提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b.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4.比较大小。
(1)动手操作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同桌合作,将卡片次序打乱,各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并在两张卡片中间用写有符号的旗帜表示出来。
教师与一名学生先演示两人的玩法,然后学生同桌两人合作,边比边摆,直到将8张卡片全比好。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及时纠正、指导。
(表现好的同桌给予鼓励表扬)。
(2)反馈:指名学生汇报。
师:请同桌来比一比,说一说。哪两位先来?
生桌1:我出5,我出7,5小于7,7大于5。
师:说的很清楚,让大家听的很明白。
生桌2:我出4,我出6,6大于4,4小于6。
生桌3:我们出的是2和7,2小于7。
生桌4:我们拿出来的都是6,6和6是一样大的。
……。
师:如果我先拿出6〉(),里面可以是哪些数字朋友呢?
学生思考。
师卡:看谁能一下子想出很多。
生:可以是0、1、2、3、4、5。
师:如果是()〈7,后面可以是哪些数字朋友?谁最大?
生:0~6。6最大。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3页的练习。
5○66○76○57○6。
5.明确6、7的序数意义。
(1)区分第几和几:请第一组第6个同学起立;
请第一组前面6个同学起立。
让学生观察分析,说一说第6和6个意义上的区别,明确序数的意义。
(2)出示课本金鱼图,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3)游戏:让全班同学扮演老鼠,指名一位同学扮演猫来抓。
师:老鼠怎样叫的?(学生边做动作边叫“吱吱吱”)。
先找一找老鼠在那里,抓到的学生按要求扮演老鼠叫。
师:第一组的6只老鼠叫一叫,从前面数去的第6只老鼠叫一叫;
第二组的7只老鼠叫一叫,第一排的第7只老鼠叫一叫。
扮演猫1:请你抓住前面7只老鼠,再抓住从左数第7只。
扮演猫2:请你抓住第三组前面的6只老鼠,再抓住从右数第6只。
扮演猫3:请你抓住第三组从前数第6只老鼠,从后数第6只。
6.教学6、7的书写。
(1)学生观察6、7,教师做示范(强调起笔、运笔及收笔)。
“6”:(中点靠右起笔,缓缓向下,差不多到中线收笔)。
“7”:(不要顶格,快到边线转,在靠右的地方收笔)。
(2)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3)让学生上台示范写,评论比较谁写得好。
三、知识回顾,评价体验。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些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2.评价自己或同学本次教学活动的表现。
加减法教案设计(精选14篇)篇五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和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小数加减法只涉及到一位小数,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算法迁移到小数加减计算中,理解算理与算法。
成功之处:
1、文具店”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出示文具店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多个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式。
2、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掌握知识。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呢,我引导学生把小数放在具体情景中(以元为单位),列竖式时,先理解0.8元和0.6元等表示的含义。如果出现数位不同,空缺的数位就是0,换成相同位数的小数,这样一来学生对齐数位就容易多了。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后交流总结算法。
3、设计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数学课特别是计算课往往比较枯燥,由于本节课的内容简单,所以在练习中我重视练习的设计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
4、结合主题图提出很多问题,理解掌握了计算方法后,自行运用知识解决其他的数学问题。
5、中不仅有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涉及基础的练习和竞赛的内容,增强了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在练习活动中运用知识,提高能力。
不足之处:
1、学生尝试计算后,个别孩子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算法,大多数学生处于听的状态,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很少。
2、练习题中如果设计到判断改错题会更好一些,这类题目比较直观有效。
3、今后要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加减法教案设计(精选14篇)篇六
教学目标: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分乡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3)生尝试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打算买哪两样?一共要付多少钱?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怎样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
(6)引导学生两式比较。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4)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的过程。
(6)师生总结: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实践应用。
1、完成p9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习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加减法教案设计(精选14篇)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感受多样化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方案: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复习。
(1)口答。
430里有几个百几个十?
5个百6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口算。
320+400500+70140+600。
要求写出口算过程。
2.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十的口算方法。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并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一头牛重330千克,一头羊重80千克。一头牛和一只羊共重多少千克?
(1)引出算式。
(2)自主探索。怎样计算330+80。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330+80=410(千克)。
a、33个十加8个十得41个十,是410。
b、330可分为300和30,先用30+80得110再用。
110+300得410。
解决问题:一头牛比一只羊重多少千克?
(2)自主探索。
(3)全班交流。
a、先把330分为230和100,用100减80得20,230加20得250。
小结:这节课所学内容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
三、课堂练习。
小红家养了420只鸡和90只鸭子,求小红家一共有鸡鸭多少只?鸡比鸭子多了多少只?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一头牛和一只羊共重多少千克?
330+80=410(千克)。
(2)一头牛比一只羊重多少千克?
加减法教案设计(精选14篇)篇八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片、3个白色圆片。
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1.看图说话。
(课件:出示恐龙图画)。
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
(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2.让学生看图写算式。
要求:小组分工合作。
3人写算式,1人记录。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9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以下题目:
(老师边写算式边叙述)。
7个添上2个是几个?(72)。
2个添上7个是几个?(27)。
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
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
(板书:72=9-2=。
27=9-7=)。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计算:62=8-2=。
26=8-6=。
c、小组汇报计算结果(说明:以上计算都不要求学生说算法)。
加减法教案设计(精选14篇)篇九
一、填空。
1.个0.1是1。
2.0.65里面有()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
3.48.018读作();五点五五写作()。
4.0.9的计数单位是(),如果把它变成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是()。
5.0.56是由5个()和6个()组成。
6.12个一,3个百分之一,4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7.0.84加上()个百分之一是1。
8.4.9+1.8-4.9+1.8=()。
9.+用小数来计算是()+()=()。
10.28千克=()吨。
0.36米=()厘米。
70.09元=()元()分。
8吨80千克=()吨。
二、选择。
1.3030.30这个数()位上的零可以去掉。
a.百b.个c.百分。
2.9.00与9.000()。
a.大小不相等。
b.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
c.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3.大于2.4小于2.5的小数有()个。
a.9b.10c.无数。
4.3.8里面有()个0.1。
a.3b.8c.38。
加减法教案设计(精选14篇)篇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上的例1、例2,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会使用小括号。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使用小括号。
学情分析:在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取了联系学生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方法。
教学准备:第2-3页上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提问:小朋友们在寒假里都去哪里玩了?
学生说自己在假期里游玩的情况。
提问:你们去游乐场玩了吗?
有一群小朋友也到游乐场来玩了。
(出示主题图)。
谁能说一说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先独立看图,再说一说。
在这幅图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1、出示例1的看木偶戏的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上发生了什么事?
个别回答:有6人跑去丢沙包,又来了13人看戏。
你能看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说一说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1)原来有22人,走了6人去丢沙包,现在还有几人?
(2)原来有22人,走了6人去丢沙包,又来了13个人,现在有多少人在看戏?
如果有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就直接让学生口头解答。
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后,重点解决。
先请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请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学生把自己的算式写到黑板上,说想法,其他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学生进行解答。
2、出示例2的'买面包图。
提问: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1)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买走22个面包,还剩多少个面包?
(2)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买走22个面包,又买了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面包?
重点解决第(2)个问题。
让学生自己解答,在小组中说一说想法。
54-(22+8)=24(个)。
学生每说出一种计算方法,都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重点解决小括号的用法。让用第三种方法计算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如果没有学生想到第三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这道题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如果学生没有想出来,教师引出小括号的用法。
重点让学生明确:如果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完成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解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1、提问: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学生个别回答。
2、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加减法教案设计(精选14篇)篇十一
1、学习5的减法,理解每幅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走掉”“还剩”的含义。
2、学习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述的图意。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两组图片。
2、幼儿每人一套数字列式操作卡。
3、幼儿用书《数学》第19页。
1、做游戏“碰球”,复习5的组成。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来玩一玩“碰球”的游戏。
讲解游戏规则:幼儿说出的球的数量和老师的球的数量合起来是5个。如:教师说“我的一球碰几球?”幼儿回答“你的1球碰4球”。幼儿可集体回答,也可个别练习。
2、导入课题,学习5的减法。
教师(出示图片):树上有几只蝴蝶?用数字宝宝几表示?(幼儿可集体回答。)。
飞走了几只蝴蝶?用数字宝宝几表示?还剩下几只蝴蝶?
教师(出示“—”):这个符号表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减号”的含义。)。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板书:5-1=4(大家一起读读这道算式。)。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可引导幼儿理解算式的含义。)。
教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图讲述算式的含义,并摆一摆算式。
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海里有5条鲸鱼,游走了2条鲸鱼,还剩下几条鲸鱼?请你用算式来表示。
——请几位小朋友讲述图意,其他小朋友摆一摆算式。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你的算式是怎么摆放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板书:5—2=3。
3、列式计算,进一步掌握5以内的减法。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大家喜欢吃的开心果,每人5颗开心果,请小朋友吃掉3颗开心果,还剩下几颗?请你用算式来表示。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你是怎么摆放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板书,集体验证。)。
4、活动延伸,小动物吃东西。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把幼儿用书翻到第19页,看看小动物们喜欢吃什么?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说说图意,其他小朋友边听边写算式。(小猴家有几根香蕉?小猴吃了几根香蕉?还剩下几根香蕉?)。
个别幼儿回答,集体验证。
教师:谁的算式不一样?表示什么意思?(不同算式的交流与验证。)。
——同样方法引导幼儿验证其他几个算式。
加减法教案设计(精选14篇)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和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能把十进分数改写成小数或把小数改写成十进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看一看”、“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和小数与十进分数的互化。
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和数位的相互关系。
计数器 四张正方形纸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标签,让同学说说商品的单价。
3、四人小组交流自身事先已经收集好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数。
(全班汇报交流)
4、出示挂图,同学阅读第2页。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有很多小数,咱们的课本中也举了一些例子,同学们翻到第2页, 自身读一读,课下还可以再继续找找生活中的小数。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活动。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折一折,涂一涂
1、(出示一个正方形)我们把一个正方形表示为“1”,请同学们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局部用分数表示;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局部用分数表示。
2、1/10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1,0.1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
3、同学尝试把3/10写成小数。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它的3/10,也就是0.3。
4、请同学们尝试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先用分数表示,在用小数表示。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6、先四人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7、推想:1/1000改写成小数是多少?127/1000
呢?可以独立考虑,也可以同桌两人互相商量。
8、观察发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是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三位小数。
活动二:读一读,写一写
同学尝试读。
2、这三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的整数局部都是0,假如整数局部不是0,怎样读呢?如:32.017,125.409。
同学尝试读。
3、观察总结:整数局部和小数局部读法有什么不同?
4、认识小数局部各数位的名称。
出示计数器,教师介绍小数局部各数位的名称。
同学比较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与整数局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拨一拨,说一说。
(1)在计数器上各数位都拨上3个珠子,说说每个3表示多少,这个数怎么读?
(2)独立完成第4页“试一试”的“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3)你拨我说。
同桌一人拨珠,一人读数,并说说各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多少,然后交换角色。
解释与运用
1、小练习:独立完成第5页“练一练”第1、2、3、4题。
2、数学游戏:你说我摆。
3、小结。
引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结合情境图,布置读书活动,培养同学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数的意义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背诵结论获得,必需通过活动使同学获得体验。本环节教师组织同学亲自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让同学在体验中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引导同学观察发现,学会总结,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同学学会学习。
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基础,先读整数局部是0的小数,再试读整数局部不是0的小数,使同学进一步明确整数局部和小数局部读法的不同。
通过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增强同学的兴趣,让同学在活动中加深对小数数位各名称的理解和体会到小数局部的'数位也是十进位的。
加减法教案设计(精选14篇)篇十三
在本课的设计中,结合学生对于加减法计算方法的体验和‘一图四式’的学习,设计了让学生总结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中的规律的教学环节。这样就把课本的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学会一些学习的方法!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教学中要学习8、9的加减法,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学习的体验,接着去根据图片中的要求进行列式,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生“考虑”。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思维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二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身的教学设计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同学合作交流学习”
和“教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的吸收课本现成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协助下亲自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加减法教案设计(精选14篇)篇十四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
二,探究知识。
a,小组讨论。
你们看,咱们的山上景色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迎呢,出示课件图。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请4人小组讨论并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树上有6只猴,树下有2只,一共有几只。
b评价,你认为谁写的好理由呢。
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小朋友们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树,结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课件出示:两棵桃树,一棵树上有7个桃子,一棵树上有2个桃子。
请你们用学具代替桃子来摆一摆,然后独立写出算式.
谁愿意向大家说出你的算式,。
评价:你认为哪个组写的好。
三,练习。
1,练习: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小组摆再汇报结论)。
列式:7+2=2+7=9-2=9-7=。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6+2=2+6=8-2=8-6=。
c,摆6个红圆片,3个白圆片.
6+3=3+6=9-3=9-6=。
观察以上每组算式有何共同点。
a组用了2,7,9三个数,而且用了:9可以分成7和2.
b组用了2,6,8三个数,而且用了:8可以分成2和6.
c组用了3,6,9三个数,而且用了:9可以分成3和6.
2,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分别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然后根据这几个数说出2个加法2个减法算式.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8和9的加法,以及8减几,9减几的计算.懂得了一幅图可以两道加法,两道减法算式,也就是看一幅图可以写成4个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