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积累和学习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一
1、知道基本的饮食卫生常识:餐前要用肥皂洗净双手,生食瓜果须洗净去皮,不吃食街头小吃。
2、初步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洗干净的苹果一只,水果刀一把。
2、洗净去皮苹果每人一小块,放在干净盘内。
活动过程。
1、边讲故事边启发幼儿思考洋洋为什么肚子疼。
(1)有一天幼儿园放学了,妈妈来接洋洋回家。路上,洋洋的肚子饿了,他吃了羊肉串。
(2)回到家洋洋又吃了苹果。苹果是从哪里拿出来的?(菜兜里的、树上)。
(3)吃了羊肉串和苹果以后,洋洋怎么啦?(难受、肚子疼)。
(4)洋洋去了医院,你们知道医生对洋洋说了什么?(教师可代替“医生”告诉幼儿:路边摊位上的小吃不干净,不能吃;没有洗、没有削皮的水果也不能吃。)。
2、进一步启发幼儿讨论还有哪些类似的东西不能吃。如,路边的糖葫芦、小水饺、无遮盖的点心等。
3、现场示范:瓜果洗净去皮。
4、请幼儿洗手、吃苹果。
5、复习要点,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也可以让幼儿情景再现。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帮助孩子了解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和食用比例。
2、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知道怎样的`饮食才是健康的。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有益健康行为形成。
活动准备:
多媒体播放器;flash饮食金字塔的光盘。
活动过程:
一、打开多媒体播放器。
1、介绍游戏名称,引起幼儿学习爱好。
2、熟悉饮食金字塔,了解饮食的初步分类。
4、玩家需按食物金字塔分类原则,把左边的食物放在储存格内。完成第一关才可进入第二关。
5、个别幼儿示范。
二、幼儿游戏。
1、幼儿操作,选择食品放到金字塔塔上。
2、幼儿轮流操作数遍(教师引导食物分类)。
三、小结。
幼儿悟出游戏道理:食物金字塔愈往上,愈收敛,即表示愈往上我们愈要减少进食分量。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三
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安全部主任彼得·本·恩巴瑞克(peterbenembarek)通过视频对于消费者关注度极高的“垃圾食品”传闻做出了澄清。他表示,世界卫生组织(who)从未发布过一份名为“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单。他强调称,别把所有加工食品或者快餐当作“垃圾食品”,一些提供了营养以及方便的加工食品也是现代健康平衡饮食的一部分。本文就一些潜在垃圾食品提出一些饮食建议!积极倡导全民健康饮食!(合理选择食品,共度健康生活)。
1、加工肉制品。
加工肉制品加工类肉食如肉松、肉干、火腿已经以常客的姿态经常“光顾”我们的餐桌了。它们带着肉类的美味而来,实际上却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埋下“杀”机。精制及加工之后的肉食品,其营养价值已流失许多。火腿肠等加工的肉类食品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如果食用过多很可能导致癌症发生。烤肠是一种加工类的食物,并且里面有许多的添加剂与防腐剂,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些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2、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在生活中许多人都喜欢把一些食物腌制,这样的话食物的味道会更好,并且还能保存较长的`时间。食物在腌制的过程中会放大量的盐,会导致钠盐含量超标,食用会导致肾负担过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高。此外,高浓度的盐分很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伤害,所以经常吃腌制食品的人,肠胃一般都不好。
3、罐头制品。
罐头制品罐头刚开始出现是因为以前食物不易保存,才会被制成罐头储存,而现在把食品制成罐头主要还是因为罐头食品好吃。为了保证罐头食品的新鲜和口味一般会添加一些增味剂和调味剂,罐头的营养成分在加工过程中流失,营养成分低,热量过多,远远不及新鲜的食材。
4、蜜饯类食品。
话梅这类食物含有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结合胺形成潜在的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由于添加防腐剂、增色剂和保色剂等,造成人体肝脏负担加重;含有较高盐分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和肾脏负担加重。
5、烧烤类食品。
烧烤类食品世界卫生组织经过3年的研究,称吃烧烤等同吸烟毒性。专家解释说,由于肉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再与肉里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这类食物所含的脂肪高、热量高,而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现代病”与之有很大关系。常吃烧烤的人,患癌的危险性要比不爱吃烧烤食品的高出2倍。
6、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在生活中深受许多人的喜爱,因为食物在油炸之后,口感通常都会很好。不过油炸的食品里面有很高的热量,经常吃容易导致身体发胖。并且油炸食品中还有大量的胆固醇,经常食用可能会导致胆固醇变高。淀粉类食物在高温(超过120℃)油炸时会产生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物。偶尔食用油炸类食品对身体的危害并不会很大,这个过程与吸烟可能诱发肺癌一样,是一个毒性长期积蓄的过程,长期食用必将对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7、奶油制品。
奶油制品有许多人在生活中喜欢吃奶油制品,奶油制品最常见的就是蛋糕种,蛋糕有许多人经常吃,其实这对大家的身体不好。奶油制品有很高的热量,并且里面的营养并不丰富,主要的成分是脂肪和糖。因此如果食用过多的话,容易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还会让血糖与血脂升高。在饭前吃这种食物,那么就会引起食欲下降。
8、饼干面制品饼干面制品。
这种食物热量高、营养成分低。由于添加防腐剂、食用香精和色素等,使人体肝脏负担加重。为增加货架期和产品稳定性而添加氢化油的产品中都可以发现反式脂肪酸。
9、冷冻甜点。
冷冻甜点冷冻甜点主要有冰淇淋、雪糕等食物,这种食物许多人都喜欢吃,却会对身体造成一些危害。因为冷冻甜点里面的奶油含量较高,所以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肥胖的情况。并且这类食品中还有大量的糖分,饭前吃会降低食欲。此外,冷冻甜点的温度都很低,容易刺激到肠胃。
10、辣条制品。
对于辣条来说,就算其真的出现了色素、甜味剂等添加剂超标的情况,其实也很少会造成肝损伤、肝衰竭的问题,无论是甜蜜素还是各类色素,再或是各种香精,目前都没有会导致人体出现肝损伤的记录。对于辣条来说,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添加剂,其实是“不安全生产”方面。很多商家为了控制成本,一般都会联合使用几种添加剂,这样发挥的效果会更好。
11、碳酸饮料。
汽水类产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碳酸饮料,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柠檬酸等酸性物质、白糖、香料,有些含有咖啡因,人工色素等。除糖类能给人体补充能量外,充气的“碳酸饮料”中几乎不含营养素。一般的有:可乐、雪碧、汽水。过量饮用对身体有害。碳酸饮料中所含磷酸成分影响了骨质沉积,从而对骨骼生长产生了副作用。
12、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这类食物为了调味,往往盐分很高,导致高血压,增加肾脏负担。膨化食品都用油炸过,油炸后可减去面中水分,能延长保存期。但这些油脂经过氧化后变为“氧化脂质”,积存于血管或其他器官中,加速人的老化速度,并引起动脉硬功夫化,易导致脑溢血、心脏病等。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四
1、锻炼幼儿运用味觉来对食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2、丰富幼儿有关食物味道的感知及形容词,丰富词:酸的、甜的、香的。
活动准备。
布娃娃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有关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味道的食物,通过给凡凡小朋友过生日,来引出课题:尝尝食物的味道。
今天是我们班凡凡小朋友的生日,我们一起给他庆祝生日好不好?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小朋友吃的时候,看看你吃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边吃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2)丰富形容词:酸的、甜的、香的。
(3)小朋友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东西呢?
(4)不能吃太多甜甜的东西,这样,牙齿会吃坏的。
3、按酸、甜、香的味道来分类:(出示酸、甜、香的食物请小朋友分类)。
(1)凡凡请我们吃东西,我们也送好吃的东西给凡凡吃好吗?凡凡要我们把礼物放在三个篮子里。把味道是甜甜的放在一个装糖果的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酸酸的放在一个装杨梅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香香的放在一个装花生标记的篮子里。
(2)凡凡说你们分得真好!这是甜甜的味儿;这是酸酸的味儿;这是香香的味儿。谢谢小朋友送来这么多好吃的礼物。
4、活动结束:今天凡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味道的食物,有甜的、酸的和香的,谢谢凡凡嘛,那让我们唱歌跳舞来祝贺凡凡的生日吧!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五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是啊!食物是一个人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了食物,后果就不堪设想。但如果不注意饮食安全,后果将会更加不堪设想。
每天早上,我们都会看到一幕幕这样的情景:三三两两的同学在路边买早饭。什么油炸香肠啊,油炸年糕啊,贡丸啊,等摊主炸好后还涂上黑不拉唧的酱和麻辣粉。还有那在铁盘子上烧的炒面,第一次烧好后在盘上余留下的油已经让人恶心,竟然还烧第二次,甚至洗也不洗,炒好后随手放进一些配料,便又拿给孩子们食用了。可你看同学们却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你瞧!放学了,同学立即跑到小店里买几包香辣膨化食品,一拆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嘴里倒,不出半分钟便没了,接着便是第二包,第三包……吃完后嘴里还念叨着:“味道不错,真不错!”我想:“真的有这么好吃吗?现在不好吃的东西小学生肯定也不会这样说。”可是我妈妈却从不让我去买这种东西,如果我偷偷去买了,被妈妈看见非把我臭骂一顿不可。妈妈对我说过这些食品都叫垃圾食品,对人体不好。
我很纳闷,心里常嘀咕:“这食品怎么会是垃圾呢?如果是垃圾就不叫食品了,怎么会是垃圾食品啊?”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我便通过上网看书去查找,阅读资料后,我才恍然大悟。垃圾食品可以分:油炸食品罐头类食品、腌制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食品、奶油食品、冷冻食品、烧烤类食品、蜜饯类食品等。这些食品都对人体有害,所以叫做垃圾食品。这些食品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如果一天之内把所有垃圾食品都吃一份,进入人体内的有害物质足够毒死一只小白鼠。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害怕,原来在我们身边也暗藏着这么多“食品杀手”啊!
同学们,看到你们天天在吃垃圾食品,我感到很不安。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请管管自己的嘴巴吧!在购买食品前一定要知道它对身体有没有副作用,如果没有,再看一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定安全后才购买。当然最好少吃零食,多吃五谷杂粮。这样才是最安全、最有营养、最有利于我们健康的成长。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六
什么是垃圾食品呢?现在,我对此有了一点新的认识。垃圾食品就是热量高,含盐高,几乎没有任何营养和维生素的一类食品。
以前,我最喜欢吃什么周扒皮、油炸火腿、弹恋爱(糖)、打泡馒头那次,妈妈给了我五元钱,让我在放学时买两个大饼吃。我高兴地直点头,心想,啊哈!又可以吃上小食品喽!我连蹦带跳地飞出了家门,像一只迷恋飞虫的燕子一样,向小食品铺飞去。我用五元钱买了几根果冻条,又买了三包卫龙和五包周扒皮装在口袋里,然后又摸出周扒皮撕开,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满口流油地品尝着香香的味道,吃完了又舔了舔手指,生怕被浪费。吃完了还沉浸在美味之中,我又拿出一包卫龙,撕不开口,我又咬又拧,终于撕开了,我为自己失去的体力惋惜,忙用卫龙将失去的体力补上。最后全吃完了。我不禁感叹:真爽呀!美味极了!真是天下第一的美昧,无物能比呀!
后来,我听一则报告,我对小食品改变了看法:由以前的爱不释手,现在变成毫无兴趣,甚至对其恨之入骨。一次,同学给了我半包周扒皮,我想都没想就扔到了水里,同学心痛地问我:你以前不是很喜欢吃它的吗?现在为何把它给扔了呢?我对他说:等一会答案说揭晓了,你耐心等待!口语中充满了对小食品的厌恶。果然,过了几分钟之后,那周扒皮被水泡得比筷子还粗,这时,我对他说:这就是膨化食品,里面有大量的`膨化剂,对人体伤害很大!
现在,我知道了吃什么样的食品才能使身体健康。首先,要吃有营养的食品,如:低脂肪,多吃蔬菜、瓜果,荤素搭配合理。不吃那些对身体有害的烧烤类、油炸类食品,多吃一些含维生素高的食品。
所以,我要向垃圾食品说不,垃圾食品对我们的身体危害太大了!垃圾食品,从此我要和它一刀两断!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七
活动目标:
1、说出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
2、有意识克服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小卡片、笔。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幼儿围成圆圈,教师指定一个幼儿说:“我喜欢吃――”,然后这个幼儿再指一个幼儿说:“我喜欢吃――”,以此类推。
2、每个人都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列举出来,并按食物四大类分类。
3、分析自己喜欢吃的食物都有哪些,属于四大类中的哪一类,还缺少什么。自己不爱吃的食物有哪些,说出简单理由。
4、小结:让幼儿懂得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要吃各种食物,不挑食,爱吃的食物不应暴食暴饮,从小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一起分享的快乐。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活动开展前与家长配合,注意引导幼儿养成分享的习惯。
2.故事图片;小推车、各种动物爱吃的食物(如:虫子、饼干、鱼、肉骨头等)道具。
3.背景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看故事图片,听故事。
2.组织幼儿讨论:
(1)小鸡、蚂蚁和小狗喜欢吃什么?
(2)小鸡和蚂蚁在得到自己喜爱的食物时都想到和谁一起吃?
3.和幼儿一起表演游戏《美味食品车》。
(1)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教师扮演贝贝推着车(车中放着食物道具),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车子推到谁的身边,该幼儿应与教师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4.谈话: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喜欢吃什么吗?你有了好吃的东西愿意给谁吃?
5.引导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继续做表演游戏,多提供机会引导幼儿分享。
故事:
美味食品车。
六一节到了,贝贝可高兴了,她要给小动物们送礼物啦!让他们也过一个快乐的节日。送什么好呢?贝贝想了好几天,终于有了一个好主意。
“美味食品车来了!”贝贝拉着玩具小卡车,一边走一边喊。
一只小鸡跑来了,问贝贝:“有虫子吗?”“有呀!”贝贝从车上拿了一根青草,对小鸡说:“这是一条长长的虫子,味道好极了,今天六一节,送给你!”小鸡说:“这条小虫好长呀,带回家去和哥哥姐姐一起吃。”
一只蚂蚁爬过来了,问贝贝:“有饼干吗?”“有呀!”贝贝从车上拿了一片花瓣儿,对蚂蚁说:“这是一块大大的饼干,可香了,今天六一节,送给你!”蚂蚁接过花瓣儿,说:“这块饼干好重呀,带回家去和爷爷奶奶一起吃。”
小狗呢?接过贝贝给他的“肉骨头”一瞧,是石头,就对贝贝说:“我饿得慌,我要吃真的肉骨头。”扔下石头就要走。
贝贝大声喊:“别走,别走!我家冰箱里放着好多肉骨头呢,快快跟我走!”
小狗听了,摇摇尾巴,跟着贝贝回家了!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九
1、能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辨别不同食品的味道。
2、喜欢观察,大胆表述,乐意与老师同伴交流分享。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知道好吃的食物不能多吃。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食物的不同味道。
活动难点:正确辨别不同食物的不同味道,并能正确表述。
1、山楂、冰糖、苦瓜、辣条、咸菜
2、果盘、小勺、手偶
3、有吃东西前洗手擦手的经验。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师:“小魔术变变,变出一只小熊来。小熊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你们想尝一尝吗?小朋友要仔细品尝,说一说你尝的东西是什么味道。”
二、品尝食物,感知不同的味道
1、幼儿品尝山楂。提问:“你们尝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你还吃过什哪些酸的东西?教师引导幼儿表述食物的味道。
同样方法依次出示冰糖、苦瓜、辣条、咸菜,请幼儿品尝尝,引导幼儿表述食物的味道。
2、说一说自己品尝的食物的味道。会使用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咸咸的、辣辣的、等形容词描述不同的味道。
三、选择食品,看看自己喜欢吃哪种食物。
出示图片,幼儿选出自己喜爱吃的食物。
四、教育幼儿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师:“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好吃的东西吃多了好不好?”
引导幼儿大胆讨论,了解糖果、山楂等食品对身体的利与弊,知道好吃的东西不能多吃。
小结:许多食物小朋友虽然喜欢吃,但是吃多了对身体会有伤害。苦瓜味道虽然很苦,但是吃些苦瓜对身体有好处。小朋友要吃各种蔬菜、水果,做个不挑食的好孩子,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长得更棒!
2、渗透吃过甜食后保护牙齿的方法。
谈话活动《宝宝不挑食》
1、活动整体效果很好,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通过品尝都能讲出食品的味道并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如: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辣辣的、咸咸的。
3、在选择食物的过程中,多数幼儿能选择更多的食品,可见幼儿的挑食只存在于个别,孩子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孩子能选择更多的食品,值得欣慰。
4、延伸活动设计合理,能更进一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十
活动目标:
1、能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辨别不同食品的味道。
2、喜欢观察,大胆表述,乐意与老师同伴交流分享。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知道好吃的食物不能多吃。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难点:正确辨别不同食物的不同味道,并能正确表述。
活动准备:
1、山楂、冰糖、苦瓜、辣条、咸菜。
2、果盘、小勺、手偶。
3、有吃东西前洗手擦手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师:“小魔术变变,变出一只小熊来。小熊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你们想尝一尝吗?小朋友要仔细品尝,说一说你尝的东西是什么味道。”
1、幼儿品尝山楂。提问:“你们尝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你还吃过什哪些酸的东西?教师引导幼儿表述食物的味道。
同样方法依次出示冰糖、苦瓜、辣条、咸菜,请幼儿品尝尝,引导幼儿表述食物的味道。
2、说一说自己品尝的食物的味道。会使用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咸咸的、辣辣的、等形容词描述不同的味道。
三、选择食品,看看自己喜欢吃哪种食物。
出示图片,幼儿选出自己喜爱吃的食物。
四、教育幼儿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师:“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好吃的东西吃多了好不好?”
引导幼儿大胆讨论,了解糖果、山楂等食品对身体的利与弊,知道好吃的.东西不能多吃。
小结:许多食物小朋友虽然喜欢吃,但是吃多了对身体会有伤害。苦瓜味道虽然很苦,但是吃些苦瓜对身体有好处。小朋友要吃各种蔬菜、水果,做个不挑食的好孩子,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长得更棒!
2、渗透吃过甜食后保护牙齿的方法。
活动延伸:
谈话活动《宝宝不挑食》。
活动反思:
1、活动整体效果很好,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通过品尝都能讲出食品的味道并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如: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辣辣的、咸咸的。
3、在选择食物的过程中,多数幼儿能选择更多的食品,可见幼儿的挑食只存在于个别,孩子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孩子能选择更多的食品,值得欣慰。
4、延伸活动设计合理,能更进一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运用味觉来对食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2、丰富幼儿有关食物味道的感知及形容词,丰富词:酸的、甜的、香的。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准备:
布娃娃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有关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1、出示各种味道的食物,通过给凡凡小朋友过生日,来引出课题:尝尝味道。
今天是我们班凡凡小朋友的生日,我们一起给他庆祝生日好不好?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小朋友吃的时候,看看你吃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边吃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2)丰富形容词:酸的、甜的、香的。
(3)小朋友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东西呢?
(4)不能吃太多甜甜的东西,这样,牙齿会吃坏的。
3、按酸、甜、香的味道来分类:(出示酸、甜、香的食物请小朋友分类)。
(1)凡凡请我们吃东西,我们也送好吃的东西给凡凡吃好吗?凡凡要我们把礼物放在三个篮子里。把味道是甜甜的放在一个装糖果的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酸酸的放在一个装杨梅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香香的放在一个装花生标记的篮子里。
(2)凡凡说你们分得真好!这是甜甜的味儿;这是酸酸的味儿;这是香香的味儿。谢谢小朋友送来这么多好吃的礼物。
4、活动结束:今天凡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味道的食物,有甜的、酸的和香的,谢谢凡凡嘛,那让我们唱歌跳舞来祝贺凡凡的生日吧!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十二
大家都知道食品安全很重要,可就是管不住嘴,大家所爱吃的垃圾食品,已严重威胁到了食品安全,所以我们要创造食品安全城市得做到:不吃垃圾食品保证食品安全。
说到这里,有些_同学就疑惑了:那些东西那么好吃,看起来也很安全啊,我吃一两次没问题的吧?有许多同学都抱有这样的想法,可你们知道吗,它们只是看起来像“天使”,实际上是“恶魔”啊!垃圾食品会在你的身体内留有毒素,这些毒素日积月累,会成为你生命的残害者!到时候可真是后悔莫及啊!
所以,我们应该不吃垃圾食品,保证食品安全,创建食品安全城市,保证健康生活!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十三
活动目的:
1、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以及食物在人体内消化的过程。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活动准备:
1、人体内脏模型图(见操作材料包“食物的旅行”),粮食、蔬菜和水果、鱼肉蛋类、奶制品等图片。
2、真真假假思考题。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兴趣,了解食物的营养)。
提问:为什么我们小朋友会慢慢的长大呐?
1、说一说我们平时都吃些什么,找出对应的图片。
2、将食物按照蔬菜、粮食和水果鱼肉蛋类、奶制品进行分别类,说说这些食物的营养。
3、按照自己的经验推测:人为什么要进食,这些食物怎样在身体里变成能量。
小结;蔬菜、水果能给我们人体需要的维生素,鱼肉蛋类能补充人体需要的脂肪、能量。奶制品能帮助我们补充人体需要的蛋白质等。所以,我们小朋友才会慢慢的长大。
二、了解食物的旅行(通过视频了解食物在人体经过的路线,了解身体器官的功能)。
1、集体操作:那么食物到了我们的身体里的旅行时怎么样的呢?(价值:幼儿展现自己的已有经验。)。
小结:我们的牙齿能够咀嚼食物把食物嚼碎,咽下去以后到了胃里,通过胃液消化把食物变软变稀,然后到了小肠再到大肠,小肠和大肠能够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帮助身体长高长大,最后,没有营养的残渣会变成粪便排出体外。
小结:食物通过嘴巴沿着食道进入胃里,再到小肠到大肠,最后变成粪便排出体外,食物的旅行真神奇!食道、胃、小肠、大肠这些都是我们身体的消化器官,它对我们的食物消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器官都有它各自不同的功能,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身体,吃有营养的食物。
三、真真假假想一想(积累健康饮食的经验)。
1、教师提出准备的真真假假的题目,思考是真还是假,共同讨论。
2、真真假假思考题答案参考:。
(1)吃的越多越有能量。(﹣)。
(2)油炸食品时无营养物质。(﹢)。
(3)长得胖的人是因为吃的太多的缘故。(﹣)。
(4)大便是体内的废物,所以每天要将它排出体外。(﹢)。
(5)吃了水果就可以不吃蔬菜。(﹣)。
(6)多喝白开水身体才健康。(﹢)。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十四
2、通过观察、发现,初步了解虫子进食的方法。
1、ppt课件:虫子吃什么。
2、虫子卡片若干。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虫子吗?你见过什么虫子?
知道这些虫子喜欢吃什么吗?
二、展开。
1、课件演示。
提问:小朋友们,认真观看图片中都有哪些虫子?想一想,它们喜欢吃什么?
2、讨论:虫子吃什么。
(1)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什么呢?
(吃土中腐烂的东西,也吃地面上腐烂的叶子。)。
(2)螳螂长得什么样子?它吃的食物是什么?
(吃蚜虫、蚂蚁、苍蝇、飞蛾、蜻蜓等大大小小的虫子,它都吃。)。
(3)你喜欢蜻蜓吗?蜻蜓吃什么?
(喜欢捕捉蜉蝣、蚊子、苍蝇等作食物。)。
(4)我们都喜欢七星瓢虫,它是益虫还是害虫?它吃什么?
(吃蚜虫、辣蚧等虫子。)。
(5)可爱的小蚂蚁吃什么呢?
(吃一些含糖分的食物。)。
(6)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小蜗牛,知道蜗牛喜欢吃什么吗?
(蜗牛的舌特别发达,很喜欢舔嫩树叶吃。)。
(7)知了知了叫的蝉吃什么呢?
(吃树干内的液汁。)。
蝉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蝉主要吃树干内的液汁,所以蝉不拉屎,只有很少的尿。)。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了吗,虫子也都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3、虫子分类。
比如,有些虫子吃蚊子、苍蝇、飞蛾等,我们把这些虫子称为肉食性虫子。
还有的虫子吃草、树叶之类的,我们把它们称为草食性虫子。
请小朋友们自己把这些虫子分分类,把吃同类食物的`虫子放在一起。
4、趣味练习:正确的找出昆虫的名字。
看一看昆虫的图片,并贴出它们正确的名字。
三、延伸。
小朋友们,可以继续探索有关虫子食物的秘密,可以用绘画方式记录下来,及时与小朋友交流。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十五
人本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思想,强调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目标[1]。人本管理的内涵包括:人本管理在思想上强调人性需要的满足,以达成人性需要的满足为管理目的,尊重每一个人;人本管理注重管理者自身修养的提高,要求管理者以人为本,以礼待人,通过以身作则来影响被管理者,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人本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强调关心、理解和尊重他人,在尊重个人的基础上,凝聚人心人力;人本管理的方法注重通过教育和引导来达到管理的目的,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人本管理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组织机构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组织机构发展的内在动力。
2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管理的特点。
要将人本管理理念真正落实到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简称“科研机构”)的管理中,首先要对科研机构管理中特定的“人”进行准确定位,把握其特点。
2.1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特点。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简称“科研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他们所从事科研工作属于创造性劳动,更多地追求自主性,要求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安排上不愿受过多的束缚;他们更多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更广的个人发展空间,并希望得到组织的认可和尊重;他们追求自身发展,对知识的更新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迫切需求,对进一步深造学习、进修培训表现出强烈的愿望;他们关注自身所处的工作环境,当发现环境不适合自己的发展,很可能会另谋出路,有较强的流动意愿;他们的工作过程具有复杂性和不可控特点,过程监控、过程考核难度较大。
2.2科研机构管理者的特点。科研机构管理者一般都是本专业的学术专家,在成为领导前也都是科研人员的一份子,对科研人员在专业素养、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感同身受,但由于缺乏管理学专业背景,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不能充分发挥管理的激励作用,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导致科研人员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上与科研机构相对保守的管理模式之间产生矛盾。
2.3科研机构基层管理人员的特点。科研机构基层管理人员(包括科研辅助人员)普遍没有系统的管理专业背景,没有接收过相关的岗前培训,在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上也鲜有深入探索,管理水平一般,创新意识不足;他们普遍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重视,工作任务繁杂,也得不到系统的培训,奖励竞争机制不健全,导致人员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机构的总体发展。
3人本管理理念在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人本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人本管理是必要途径。科研机构领导需要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人本理念,把尊重和关爱科研人员的人本管理落在实处,推动科研机构管理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化。
3.1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人本管理是尊重和关爱人,不是无约束的迁就,其根本落脚点是有序的规章,科研机构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机构管理的核心内容,广泛听取建议和意见,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在岗位责任制、人员流动机制、科研竞争机制等方面严格执行公平、公正、公开性原则。在制度保证的基础上,高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管理工作,拓宽精细化管理覆盖面,将人本管理纳入互联网+时代。
3.2提高领导管理艺术。要发挥制度的最佳效用,决策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科研机构管理者需加强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沟通、执行和决策等能力,注重人本管理理念的熏陶,加强沟通艺术。在此过程中,促进关系型心理契约的确立、树立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是领导艺术的重要环节。良好的领导沟通能增强科研机构群体凝聚力、能协调成员的思想和行动、是协调科研机构内部关系的重要环节、是激励成员的一种重要手段。
3.3重视不同人员的培养。科研人员普遍具有高学历,但高学历并不代表高能力,且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能力要求扎实全面;科研管理的信息化、高效化也呼唤着基层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科研机构在用人的同时也要养人,需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培训,多层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重视不同岗位人员的深造,全面提升各类人员的专业水平、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组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懂技术、善管理、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稳定的团队。科研机构的发展需要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富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作为学术带头人,有计划的培养和选拔学术带头人在科研机构管理中尤为重要。
3.4完善职业发展规划管理。科研机构在整体发展规划的同时要充分了解成员的个人需求和发展意愿,为其成员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协助成员将个人的职业发展计划与组织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组织人力资本需求与个人需求之间的平衡[3],使之拧成一股劲向一个方向发力。以专业化、职业化标准推动基层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鼓励其加入科研团队中为科研工作的高效高质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3.5实施有效的考评激励手段。科研工作不是短期内出成果的,因此摈弃原有的年度成果考评方式,以期间考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的模式更为合理。对于基层管理人员的考评也需要针对性地建立量化的指标体系,扩大评价的参与面,提高互评的频率,及时改进不足。此外适时采取负激励措施,实行岗位责任制与岗位流动并存,对严重影响组织整体发展的行为推行淘汰机制,给人以一定的危机感,促进成员自我提升。
3.6构建积极的组织文化。自然科学研究也需要根植于良性循环的人文“生态环境”,优秀的组织文化可转化为成员的内在行动力,促进群体凝聚力的形成。科研机构在推动制度建设、激励政策等改革的同时,也要抓组织文化建设,积极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科学、民主、理性、开放的创新文化氛围,将组织价值内涵深入到每个成员心中,形成一股团队协作向心力,实现组织与成员发展互促共赢。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十六
以现代自然科学观点看道家之“道”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本源的认识越加困惑,却找不到合适的哲学思想加以诠释。然而,道家思想却是个特例,它不但没有随科学的发展而变得苍白,反而因科学的发展而愈发生动。道家认为“道”是万物之本,而现代自然科学正可予“道”一个很好的注解。以现代自然科学观点来看“道”的本质、“道”的性质、“道”的运动和发展,以及人所持之道,既是新的视角,又是新的发展。
关键词:道家;道;自然科学。
很多自然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十分关注道家思想。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研究领域或科学发现同老子的“道”相联系,并称从道家思想处获益匪浅。例如,著名英国科学技术史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对道家思想不吝笔墨,仅《道家与道家思想》这一章就约15万字。并在其引言中说:“道家思想中属于科学和‘原始’科学的一面,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194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也曾声言,“他正在对三十多种基本粒子背后的基本物质到底是什么而为难”时,由于想到《庄子应帝王》中关于“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的寓言时才想到这基本的物质可能就类似于混沌。“它可以分化为一切基本粒子,但事实上还没有分化”。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则指出:“中国古代对物质结构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最基本的结构是粒子,粒子是可以数得出来的;另外一种看法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结构是连续性的。粒子的观念起源就是阳和阴。连续观念的起源是公元前600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他认为最基本的东西是永远摸不清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自然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钟情于道家思想呢?以笔者之见,正如英国当代大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言:“哲学已经跟不上科学的发展。”[3]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物理学的突飞猛进,一方面向人类揭示出更多令人瞠目结舌的自然奇观,另一方面也让大多数原有的哲学思想变得苍白无力。特别是现代物理学,过去100年间将原有的理论大厦推倒又重盖,对“万物之理”的研究越深入,对自然本源的困惑也越多,然而却找不到可将其加以诠释的思想武器。但是,道家思想却是个特例,它对“道”的阐述不但神奇地可以与科学前沿相挂搭,而且“道”的影子也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愈发清晰。这不得不令我们惊叹于古人对自然哲学的伟大成就。以下笔者试着以自然科学的观点,对道家的“道”进行阐述。
一、什么是道。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庄子曰:“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很明显,道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然而,纵有一万个人读《道德经》,恐怕也会有一万种对“道”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道”就是老子抽象出来表示产生万物的精神力;还有的学者认为“道”就是“道理”,类似于朱熹的“理在事先”,即产生物质的是唯心的“理”。“唯心论”或许有一定道理,但若以现代科学的逻辑,“唯心论”却是说不通的。为什么呢?我们先从科学之“理”来说起。
首先讲什么是科学。《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以霍金的解释,科学其实就是人企图通过一系列规律及定律来解释世界。这与宗教有本质区别,因为科学之理超脱于神而存在。说上帝创世“只是增加了上帝由谁创造的问题而已”。在西方,一般认为最早企图为自然立法的是爱奥尼亚人(属古希腊文明)[3]。而中国则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阴阳八卦等朴素唯物主义学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5]而对于道家,至少有两个论点是贯穿始终的:第一,对于“道”这一世界规律存在和可理解性的坚信,否定宇宙由神权支配;第二,天地万物和人类虽然纷繁万端,但皆以“道”为最大共性和本源,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统一性[9]。也就是说,道家与科学的观点一样,都主张自然之本是通过客观规律对世界进行支配的。
那么,“道”是不是“理”呢?笔者认为不是。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注意,老子认为道是“物”,而且“先天地生”。老子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既然生万物的是道,有生于无,而不管“一”、“二”、还是“三”,都是“有”,那么“道”只能是“无”。
在一些人看来,“无”就是什么都没有,这似乎与道是“物”的观点相矛盾。但是,若以现代物理学观点来看,则不难找到解答。第一,“无”本来就是个相对的概念。就算我们能抽走一个密闭容器内的所有分子,那么容器中依然会有各式各样的辐射和能量,还有无孔不入的中微子;就算我们能抽走这个容器内的所有物质,那么这个容器内的空间依然会不断地出现不停互相湮灭的正负粒子,即“真空涨落”。另一个例子,我们在地球上能用天文望远镜望见色彩斑斓的猎户座星云,但如果你真能实地探查一番的话,必定会发现那里什么也没有,因为那里物质的密度比我们能在地球上制造的最空的“真空”还要低。第二,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物理学认为“无中生有”并非不可能。霍金认为,宇宙很可能就是起源于一个膨胀超过临界点的混沌粒子[4]。以m理论为例,宇宙的可能性不止一个,事实上有无限多种可能性“合成”了现在的宇宙,宇宙起源于更高维“膜”上,“膜”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物质[3]。多重的宇宙本来应该是无限,然而它们却并不为实体所见,正是有无相生关系的最好注解。由上,“道”虽然是“无”,但它依然是物质,好比数字零表示“没有”,但作为一个字符,它依然是“有”,不可忽略。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道”字,在老子生活的时代,道已经有了“路”的意思。笔者认为,老子的“道”正是取的“路”的意思。那么,“无”也会有“路”吗?以现代物理观点,答案是肯定的。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个很难解的效应,即两个分出自同一粒子的粒子,对其中一个粒子施加作用会影响到另一个粒子,而不论两者的距离dd即使是相距上百亿光年也一样。这种“不可理喻”的效应被爱因斯坦称为“幽灵”。现在来看,这种“幽灵”不正是一种无形的“路”吗?而这种“路”存在于不确定性主导的量子领域,正如老子所言:“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何况现代物理还认为万物的信息都储存在超维“全息图”中,即使物体落入黑洞信息也不会丢失[3](霍金为此打赌还输了一本百科全书)。如此,这样的“全息图”还真是通往万物奥秘之“路”,正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道的性质与运动。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令笔者想起了《易经》中的数理变化(二的零次方是一……二的.三次方是八,即八卦),如果没有“道生一”这句,确实颇有毕达哥拉斯“数即万物”的意味。由上我们可以看出,道家认为道是万物本源,然而要形成万物,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数理变化,也就是“道”通过“理”来实现自己的作用。所以我们现在说的“道理”,应该是“道之理”,而不是“道即是理”(事实上,《道德经》中将道的功能称为“德”)。《道德经》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我们将外在世界看作是“道”,也即“常道”,将科学看作“可道”,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道=客观世界;可道=科学。这个公式表明:一方面,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可道”,并不是客观世界本身;另一方面,这种同时包含了客观与主观属性的“可道”又是人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的必然方式,除此以外别无他途[10]。
道既“可道”,而又非“常道”。联系上文提到的公式,也就是说科学可以认识世界却又不能订立普适稳恒的道理。老子似乎认为人的认识有一个限度,科学也一样,它不是全能的。相对于爱因斯坦毕生都致力于寻找可以解释万物的“大统一理论”,量子力学领域则接受了微观世界的不确定原理。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指出:“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告诉我们还不曾被测量的量子系统处于一个真正不确定的状态,说它处于一个特殊的未知状态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在量子力学领域,没有什么是确定的,粒子的行为只能以概率描述。不确定性原理正符合了道家“道法无常”理念。难怪曾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博士说:“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中国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
量子力学另一个颠覆性的理论是其主观性,也就是说,观测者可以影响到客观实验的结果。用海森堡的话来概括就是:“在我们与自然的科学关系中,当我们必须处理只有用最精巧的工具才能深入进去的那部分自然时,我们本身的活动就变得很重要了。”对此,很多科学家和哲学家觉得无所适从,甚至陷入到主观唯心的怪圈当中。事实上,中国传统哲学自始至终都没有陷入物我两分的僵化境地,这点在道家体现的尤为明显。因而在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这一问题上,道家往往可以给今人以深刻启示。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人类世界里存在美与不美、善与不善、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等相对事物,对此我们都习以为常,但老子却认识到这些现象的本质。假设有一座十层楼房与一座平房,无论是否有人看到过它们,它们仍然会实实在在地矗立在地面上,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的认识不会对外在世界或称作实在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然而当我们用高和矮去认识它们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尽管“高楼房”与“矮平房”仍然客观地存在于原来的处所,与它们被认识之前相比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高”与“矮”却是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附加其上的主观因素[10]。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本来就在“道”之内,而且人本来就是一种“测量工具”,何况我们观测时往往要借助各式各样的精密仪器,这就注定我们不可能纯粹客观地反映客观事物。这大概就是“名可名,非常名”的真谛吧。
老子说“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也即是,道不随任何主客观事物而改变,它不断运动而永不停息。然而后面几句“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看起来晦涩难懂,而且随各人理解不同译法不一。那么,这个“大”、“逝”、“远”、“反”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笔者认为,既然有“字之曰道”一句,那么后一句必然是老子给“道”下的定义,也就是“强为之名曰大”。上文说过,道虽是“无”却无所不包,独立于天地而延展至无限,所以说“大”,一点都不为过。但是,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用形容词来命名“物”,不太恰当,实非不得已,故称:“强为之”。后面好几个“曰”字,应该可以理解为逻辑递进,但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考虑到道是“天地母”“先天地生”,所以这句应该说的是道的本质,道的逻辑衍生关系。“大”这个词,本来形容的是物质与空间,从现代自然科学角度来理解,宇宙的本初基质就是空间,上文提到空间貌似无物而实际上却也是一种无所不包的物质,是无限的“大”。不过,光有空间却是无意义的。自爱因斯坦发现广义相对论以来,人们知道时空是不可分割的一体。试想,如果没有空间事物的变化,时间又有什么意义呢?子曰:“逝者如斯夫。”“逝”字明显指的是时间,有了空间的变化,才会有时间的意义。时空一体,永恒发展,延伸至无穷,故曰“远”(“远”字既可以形容空间也可形容时间)。时空无限发展,于是我们遇到了“反”。
什么是“反”?老子曰:“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反”是道的动力。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而这事物的本质属性却滋生了事物演化的动力。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物质都会向从有序到无序、由低熵向高熵发展。现代宇宙学也认为,宇宙初始阶段是低熵有序,而终结于高熵无序,两者互为反面。这正是任何事物都会向其反面发展的例证之一。同时,“反”在古文中有“返”的意思,也就是说,道的运动是周而复始,再加上上面提到的正反“箭头”,道便成了螺旋状行进的力量。纵观整部《道德经》,处处都体现着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三、人之道。
老子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肯定人在自然界的地位,也就是“四大”之一,但是这“四大”却并非平级。其中,“四大”最高一级的是“道”,上文说过,道是万物本源,所以万物必须循道而行,人自然也不例外。老子曰:“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尊道”而“不敢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以求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9]。而尊重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正是科学的精神。回过头来,我们或许会问:为什么先要法地、法天,然后才能法道呢?古人不比现在能掌握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他们不知道地球外还有什么。但是,身处农耕社会的古人会更深刻地意识到人对于土地的依赖,而且在低污染的环境下会体会到其它生物对大地的依赖。笔者认为,老子的“地”,可以看成现代名词“生物圈”,可以看成古人对生态系统的意像。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它主张生物与环境是协同进化的关系;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破环生态系统其中一环,就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响应。同样,身为生物圈一员的人类,如果不尊重这些规律,随意破坏,则必然会遭到自然界的强烈反弹。人改变不了自己的生物属性,那么人就必须依存于生物圈,人就必须遵守生态学规律。所以“人法地”,人必须先顺应自己所处的大地,然后才是“天”(气象、天文等),因为“天”的影响,是通过“地”(生物圈)引起的。近代出现的全球变化问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那么,人类未来应该怎样做,才是“顺天应道”呢?道家主张人应当“返璞归真”。庄子曰:“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也就是说,人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本真,不强求妄为。那么,人究竟应该怎样守卫“本真”呢?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莫里斯认为:“科技进步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人类进化的速度,以至于人类根本来不及去适应它。”[8]莫里斯指出,人类的行为已经随现代环境而改变,但这种改变并不适应于我们经过千百万年进化的机体。于是,无怪乎现代人多半处于亚健康状态,因为我们的本性并不适合坐办公室看电脑,并不适合坐在铁皮里开车……我们的身体更适合山野间奔跑,丛林间采果……总之,我希望人类未来的发展能更多照顾我们的自然属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自然母亲,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本真”。
综上,以现代科学思想的角度来重新审视道家思想,道家这个古老的思想体系就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出来。以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家之“道”,会让我们以全新的方式来理解“道”之精髓,体味“道”之奥妙,并在当今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发扬“道”之精神。因为“道可道”正是科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m].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董光壁.当代新道家[m].华夏出版社,1991.
〔3〕史蒂芬霍金,列纳德.蒙洛迪诺.大设计[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史蒂芬霍金.果壳中的宇宙[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c].商务印书馆,1977.
〔6〕周德丰,陆信礼.中国传统哲学历史观的理论成就及其当代价值[j].国内哲学动态.1985,(11).
〔7〕海森堡.物理学与哲学:现代科学中的革命[m].科学出版社,1974.
〔8〕德斯蒙德莫里斯.裸猿[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9〕吕锡琛.论道家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哲学研究,2000,(4).
〔10〕韩吉绍,张鲁君.爱因斯坦、量子力学与道家[j].青海社会科学,2009,(3).
〔11〕丁原明.道家对于科学的价值[j].人文杂志,2006,(4).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十七
社会高度现代化的发展下,风险伴随发展,因此,风险社会理论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一、有关风险和风险范式研究。
在众多对风险的研究中,德伯拉·勒普顿(deborahlupton)归类出三种风险范式,由玛丽·道格拉斯(marydouglas)等人为代表的利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风险的“文化/象征”理论,吉登斯和贝克为代表的“风险社会”理论以及艾瓦尔德(ewald)等人借助福柯的理论提出的“治理性”(governmentality)理论。国内以马克思思想为视角研究风险社会范式的,如:庄友刚的《风险范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出场》、《从马克思主义视野对风险社会的二重审视》。
国内郭强《高度现代性条件下知识缺失与风险叠加》也从风险文化角度分析,认为知识是饱和又缺失的,社会知识会提高人类战胜灾害的同时也增强制造风险能力;知识缺失使我们进入风险社会时代。陈忠、黄承愈在《风险社会:知识与实在--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知识问题”与“历史超越”》中认为揭示、剖析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知识问题”,全面认识风险社会的实在本质,历史性的超越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二、有关风险社会特征的研究。
国内学者刘岩在《风险社会理论新探》中总结了风险社会理论研究并且得出风险社会的独特性表现,第一,全球性风险;第二,人为性;第三,现代性变异的产物;第四,社会风险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结构性特征。庄友刚在《风险社会理论研究述评》指出风险也强调风险不确定性,风险有破坏性的同时也具有挑战性与创新性,风险与机会同在,即风险二重性。
对于国外学者的研究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风险具有现实性与非现实性。在贝克、吉登斯和拉什的《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中描述可能性也就是一种未来性、不确定性。发生概率不定,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回归到社会中”,不确定性掌控生活和行动。而且这样的不确定性本身就预示了风险的二重性。吉登斯《失控的世界》中风险指的是与将来可能性关系中被评价的`危险程度,是一种看作将来被征服的范围。
风险关涉领域具有广泛性。贝克在《风险社会》写到风险不仅关涉到社会还涉及到个体,不仅涉及经济还涉及政治、文化等。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中指出由于财富分配逻辑向风险分配逻辑转换,风险一开始体现在经济领域,随后逐渐蔓延到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生态领域、文化领域。
社会风险具有人为性与非先在性。吉登斯《失控的世界》指出人现在面对危险更多地来自于自己而不是来源于外界。在贝克、吉登斯和拉什的《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中总结指出人们被动的卷入由人们自己进行的实验,并且这场实验早已不受人们的控制。
道格拉斯和威尔德韦斯强调制造风险,而拉什则强调规避风险。
三、自反现代性分析的研究。
国内学者中杨亮才在《现代性视域中的风险》认为社会可能面临“危险”和“灾难”人类社会处于由简单现代性向反思现代性的转变过程中,并且特别指出中国转型下虽没有进入风险社会,但是风险具有潜性且大量交织,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实现全球合作下的风险治理。庄友刚在《风险社会理论研究述评》从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角度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进行反思,而且反思的基本理论应指向对全球资本主义关系的批判的前提下的改良实质。郝建梅在《风险社会:一种新的社会发展形态》不仅将风险问题与自反性现代化联系并且视为风险社会的两大主题,将贝克的社会理论定位于现代理论与后现代理论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对自反性现代化的重视。
吉登斯、拉什、贝克在各自着作中分别详细对自反现代性的概念进行重构和批判。尼格尔·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现代社会已达到了极限的情况下现代工程没有陷落,并没有面临现代性枯竭,是第二波,只是变得激进的情况下重建。
四、风险对策的研究。
温志强在《风险社会中突发事件的再认识--以公共危机管理为视角》一文中指出政府主要要从风险突发情况下转变处置突发事件的理念入手,以人为本,做到取信于民,调和各方利益的情况建立危机预警系统;齐立广在《风险社会中政府责任担当的问题》提出政府不仅应该从责任伦理、在行为导向上对风险文化、意识等逻辑转换,还要重视预警、决策、问责机制构建;吴英姿在《风险时代的秩序重建与法治信念--以“能动司法”为对象的讨论》中从司法角度指出要法治信念裁判制,社会共享价值体系重建,还要通过始终如一的适用法律,实现民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向规则之治转型司法机制;武术杰、李昭昊在《风险社会中政府的媒体管理和形象管理》中指出政府在现代社会必须学会危机管理,尤其要注意媒体管理与形象管理,否则处理不当会削弱政府合法性基础,而使政府的合法性得到巩固和加强又要从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改善政府形象激励和引导公众共同克服危机入手。
纵观以上资料,对于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多讨论其现代性,从各学者的研究资料看出,大多学者只是对风险社会中的表象问题分析研究,少有能探究到其背后的本质问题,特别是对其风险制度、实践观问题研究及反思,即没有很好的将贝克的社会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也对其背后本质单独分析不够。
参考文献:
[1]王南湜.社会哲学--现代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社会生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郭强.高度现代性条件下知识缺失与风险叠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2(1)。
[3]庄友刚.风险范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出场[j].山东社会科学,(5)。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水蒸发”以及“水蒸气液化”等一些科学现象。
过程与方法。
发现自然界的小规律,尝试用实验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分析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水变成水蒸气,再从水蒸气变为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
掌握蒸发和液化。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电热水壶。
3.镜子若干。
4.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话题,引出活动内容。
1.师:小朋友,你们看,裴老师手里抓着的是什么呀?(冰),你们再观察一下,冰有怎样的变化了呢?(水滴)。
2.师:哦,冰变成了小水滴了呀,你们在哪儿见过小水滴了呢?(幼儿讲述)。
师:那你们知道小水滴有什么用呢?(幼儿讲述)。
(提前在杯子里倒上热水,把镜子盖在杯子上面)。
食物的科学小论文(专业19篇)篇十九
1.了解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2.知道人体消化器官的顺序及功能保护。
3.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小蛋糕图片、flash课件《食物的旅行》、ppt、人体消化系统操作材料。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去旅行过吗?去哪里旅行了?旅行的时候都吃过什么样的食物呢?
2.出示小蛋糕,“看,这是谁?”(小蛋糕)小蛋糕它也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去旅行了,今天,小蛋糕也要把它的旅行故事讲给大家听。
3.讲述故事《小蛋糕的旅行》。
4.听完小蛋糕的故事,你知道小蛋糕它去了什么地方旅行吗?
刚才小朋友的长长的管子、大袋子、迷宫,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
二、观看ppt,认识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1.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我们小朋友说的对不对!
小蛋糕从哪里进去?知道那叫什么名字吗?它在我们的嘴巴里怎么样了?
引导幼儿逐幅观看flash动画课件。
出示ppt小结:食物在口腔里经过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与唾液的混合,变得又细又碎。
2.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小朋友来猜一猜!(播放食管的视频)。
提问名称及作用。
ppt小结:食物进入食管,食管就像一条长长的管子,能够把食物传送到胃里。
3.紧接着又到了什么地方呢?(播放视频)。
ppt小结:这里边的胃液是胃蛋白酶和蛋白造成酸性环境,能够分泌我们的食物,还有杀菌作用。使我们吃进去食物就渐渐变成糊状。
4.接下来又到了那个地方?(播放视频)。
提问名称及作用。
小结:食物到达小肠后,小肠壁绒毛上皮细胞将消化道中的葡萄糖、无机盐等营养吸收进我们的血液,将没有营养的食物过滤掉。
小蛋糕又到了哪里呢?作用是什么呢?(播放视频)。
小结:小肠会把食物的残渣传送到大肠里,大肠会将这些残渣中的水分吸收掉,大肠也是储存大便的器官。
三、现在我们知道了小蛋糕旅行的过程,现在小雪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一)问题正面反面相结合!
1.这里有很多的唾液能把我磨成小块。(口腔)。
2.这里是能吸收食物残渣水分的地方,并能储存大便。(大肠)。
3.这里能够分泌酸酸的液体,把食物杀菌和消化。(胃)。
4.这里是条又细又长的管子,能够把食物直接送到胃里。(食管)。
5.这里的绒毛会将食物中的营养吸收。(小肠)。
小结:小朋友都太厉害了。
四、幼儿操作人体消化器官路线图。
小饼干旅行的顺序排列出来。
五、通过讨论交流,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师:今天我们跟随食物作了一次旅行,通过这次食物的旅行,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食物的消化过程原来是多个消化器官共同合作完成的,消化器官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为了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我们应该养成哪些好的饮食习惯。
结合ppt与幼儿交流讨论。
小结:我们不能吃不干净的东西,要注意卫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也要按时吃饭,不能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不挑食,所有有营养的食物我们都要去品尝,只有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不会缺少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