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人员在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将决策落实到行动上。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行政工作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一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广东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研究。
潍坊交警网上车管所设计与实现。
潍坊市政务公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滨海开发区环境监测行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php技术的工商综合业务系统研究与实现。
森林公安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机构改革研究。
江西省国税系统行政成本问题研究。
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在危机公关中的应用研究。
行政集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二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也是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力变为资本,使其成为企业的财富,让其为企业所用,并不断增值,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关键词:分析招聘使用。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本质区别。
首先,资源是先天自然形成,而资本却经过后天精心的开发和筹划、经营,从而成为企业产生利润的基础。
其次,资源和资本在使用方式、立足点上完全不同,仅是资源的话,所有人都想要最好的,最多的。
但作为资本,人们就会更多地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会在乎成本,会考虑利润,性价比是关键。
人力资本具有以下特点:(1)时变性。
人力资本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可以使知识老化而使人力资本贬值,也可以通过知识更新使人力资本增值。
(2)结构性。
人力资本有组合效应,组合不同获取的利润也不同,1+1可能小于2,也可能大于2.(3)能动性。
人是有思想的,工作积极还是消极,都对人力资本投入所产生的利润大小有着重要影响。
人力重要管理是人力资源转换为人力资本的桥梁。
本则是开发利用了的资源。
1、人才的招募:很多企业的招聘广告都十分近似:xx岁以下,xx以上学历,x年以上相关经验等等,千篇一律,似乎这些话已经是固定格式。
难道有这么多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是一样的吗?还有的公司在招聘时要求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为此,很多人被这个门槛挡住。
而通过面试并且工作之后的那些人发现,可能你在此工作十年,连一句“haodoyoudo”都用不上。
这种招聘就是一味的追求高素质,不管自身需求与否,随波逐流,别人要求本科,我也要求本科,别人要求会几门外语,我就要求会几门外语……本质上是将人作为资源。
而这种招聘理念,免不了会增加企业人力成本,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可以这样分析一下,一个人的能力不同,其对薪金和发展前景的要求就会不同。
当一个人具备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就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因此其不稳定性也高于他人。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三
4、现代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5、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
6、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7、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
8、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9、论省联社淡出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
10、我国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及其改革——兼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性质。
11、论我国地方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优化。
12、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
13、打造新型政府,积极适应行政管理新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政务”模式的探析。
14、云南省自然保护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5、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6、国家公园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17、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18、我国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学科与职业关系研究。
19、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模糊评判——以高等院校为例。
20、地方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研究。
2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工商行政管理规章的决定。
22、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23、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研究。
24、当前我国监狱行政管理体制运行困境及改革研究。
25、企业行政管理现状和创新举措探讨。
26、关于提升科研行政管理水平的思考。
27、论现代政府治理环境下的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
28、植物新品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9、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研究。
30、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战、机遇和发展策略。
31、政府职能转变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32、治理理论视域下中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33、行政管理体制垂直模式与属地模式效能比较——以安全生产监督为例。
34、基于行政管理的规划许可分类。
35、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6、旅游城市行政管理体制优化对策研究。
37、浅析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现状。
38、中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回溯性研究。
39、西安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
40、对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四
餐饮企业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组织承诺的关系毕业论文。
《餐饮管理》课程优化设计。
餐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fc及ado技术的餐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凉山彝族餐饮连锁店分店管理系统。
普陀区小型餐饮企业实行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干预效果分析。
a公司餐饮连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济南市市中区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及实施效果评价毕业论文。
集团餐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端餐饮连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证分析与毕业论文。
一个支持无线终端的餐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五
3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
4城市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行政效率。
6行政道德建设与反腐倡廉。
7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
8政府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
10现代城市管理的历史发展。
11提高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研究。
12反腐倡廉研究。
13民主政治研究。
14干部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研究。
15政治文化研究。
16公平和效率与政府责任研究。
17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18制度分析与制度创新研究。
19行政效率与行政成本研究。
20电子政务研究。
21政府职能转变对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影响。
22加入wto对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影响。
23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研究。
24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研究。
25当前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6当前国家公务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7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政策分析。
28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9现阶段我国土地政策分析。
30现阶段我国科技政策分析。
31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分析。
32当代中国教育政策分析。
33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分析。
34入世对中国政府依法行政走向的影响研究。
35行政许可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36我国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37推进制度创新提高执政能力。
38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府管理创新。
39有效监管与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建设。
40政府采购与社会公共利益。
41执政为民和我国行政管理模式的构建。
4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4试论我国政府的经济性管制。
45服务行政---二十一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选择。
46建立国家公务员失业保险制度的思考。
47试分析生态价值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48我国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研究。
49试析西方公共行政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50试析公共行政的合法性。
51试析行政协调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
52创新文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53我国行政文化的发展趋势。
54行政创新的文化环境研究。
55试论政府创新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56哈尔滨文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研究。
57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
58政府行政成本与效率研究。
59转型期中国公共预算与财政改革研究。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六
4、现代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5、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
6、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7、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
9、论省联社淡出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
10、我国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及其改革——兼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性质。
11、论我国地方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优化。
12、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
13、打造新型政府,积极适应行政管理新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政务”模式的探析。
14、云南省自然保护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5、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6、国家公园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17、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18、我国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学科与职业关系研究。
19、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模糊评判——以高等院校为例。
20、地方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研究。
2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工商行政管理规章的决定。
22、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23、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研究。
24、当前我国监狱行政管理体制运行困境及改革研究。
25、企业行政管理现状和创新举措探讨。
26、关于提升科研行政管理水平的思考。
27、论现代政府治理环境下的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
28、植物新品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30、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战、机遇和发展策略。
32、治理理论视域下中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33、行政管理体制垂直模式与属地模式效能比较——以安全生产监督为例。
34、基于行政管理的规划许可分类。
36、旅游城市行政管理体制优化对策研究。
37、浅析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现状。
38、中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回溯性研究。
39、西安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
40、对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
41、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42、浅论中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新商事登记制度中的职能定位研究。
44、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推进社会治理研究。
45、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观念的汉代“黄老”展观——《淮南子》行政管理思想论纲。
46、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中的价值及作用研究。
48、构建集中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
49、对失信企业应采取哪些协同监管措施。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七
4、现代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5、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
6、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7、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
9、论省联社淡出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
10、我国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及其改革——兼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性质。
11、论我国地方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优化。
12、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
13、打造新型政府,积极适应行政管理新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政务”模式的探析。
14、云南省自然保护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5、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6、国家公园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17、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18、我国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学科与职业关系研究。
19、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模糊评判——以高等院校为例。
20、地方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研究。
2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工商行政管理规章的决定。
22、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23、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研究。
24、当前我国监狱行政管理体制运行困境及改革研究。
25、企业行政管理现状和创新举措探讨。
26、关于提升科研行政管理水平的思考。
27、论现代政府治理环境下的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
28、植物新品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30、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战、机遇和发展策略。
31、政府职能转变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32、治理理论视域下中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33、行政管理体制垂直模式与属地模式效能比较——以安全生产监督为例。
36、旅游城市行政管理体制优化对策研究。
37、浅析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现状。
38、中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回溯性研究。
39、西安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
40、对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八
2、湘西苗族习惯法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
3、中美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比较研究。
4、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普法教育问题研究。
5、中国法律公共服务的内容框架及其电子化。
6、美国声音商标保护及我国的借鉴。
7、习惯法在清代民事纠纷审理中的适用。
8、日本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民事责任研究。
9、清末审判机构改革及启示。
10、欧盟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
11、中日学校体育法制建设比较研究。
12、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整合。
13、康有为宪政思想研究。
14、论美国公民迁徙权的立法限制。
15、越南夫妻财产制度及对中国法的借鉴。
16、网络环境下的政府法制教育机制研究。
17、中国古代法官术审研究。
18、康树华犯罪学思想研究。
19、明代中央司法官员选任制度研究。
20、法律方法的类型及其关联性。
21、唐朝时期法律的儒家化研究。
22、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研究。
23、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宪法文化中集体主义的变迁。
24、法家法治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25、美国海外账户税收合规制度及我国的应对之策。
26、德国社会保障法中的政府责任。
27、萨维尼立法思想研究。
28、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法治的可兼容性。
29、民事习惯法律化的标准研究。
30、马克思主义法治观与法治中国建设。
3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历史考察。
32、黄远生的宪政思想研究。
33、中日环境损害无过错责任比较研究。
34、美国城市破产立法研究。
35、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南宋不动产纠纷。
36、清朝废除贱民制度探究。
37、思想与制度的法律书写-唐代经济类判词研究。
38、马克思立法思想研究。
39、法治中国建设下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40、民国初期审判独立改革研究。
41、越南省级人民议会监督制度研究。
42、我国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问题研究。
43、英国土地强制购买与补偿制度研究。
44、清代比附援引研究。
45、宋代房屋租赁制度研究。
46、中日刑事起诉制度比较。
47、我国普法工作的成效分析与完善对策。
48、媒体报道、法律环境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49、浅析清末律师制度的引进。
50、中国与俄罗斯土地制度比较研究。
英国《1978年国家豁免法》中的仲裁例外及对中国的启示。
论电信用户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美国现代辩诉交易制度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官奖惩制度研究。
社会变迁中的立法者。
基于田宅典契的清代民间典权习惯研究。
明代刑部尚书研究。
我国地方立法听证制度研究。
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研究。
经济适用房流转之法律问题研究。
精神障碍诊断和治疗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行政赔偿先行处理程序研究。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探析。
农村农地流转法律适用的问题研究。
域名抢注驰名商标的法律问题研究。
论浮动抵押优先权。
“互联网专车”乘客受害的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论合同解除的效力。
知识产权领域“通知-删除”规则滥用的规制研究。
承租人先买权保护研究。
违法建筑物上若干民事权利的研究。
特殊动产的所有权变动研究。
论商标的品质保障功能。
虚拟财产的继承问题研究。
离婚协议的效力。
我国雇主责任制度研究。
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适用客体研究。
不动产冒名处分的司法适用及其完善。
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效力的实证研究。
论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权利的保护。
论地方立法基于公共利益对私人财产权的过度限制。
成年监护制度研究。
商标反向混淆认定中的司法解决模式研究。
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论我国成年意定监护制度的完善。
债权让与及通知效力研究。
论不动产交易中的预告登记制度。
第三人侵害雇员权益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研究。
论拾得人报酬请求权。
论侵权法中的假设因果关系。
生育利益的定位与保护论。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对赌协议法律问题的研究。
违约可得利益赔偿问题研究。
融资租赁合同若干法律问题之研究。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制度研究。
考试作弊犯罪的司法认定。
教唆犯中实行过限的认定。
重婚罪的认定问题研究。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若干问题研究。
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若干问题研究。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量刑研究。
贪污罪若干问题的探析。
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问题研究。
拐卖儿童犯罪问题研究。
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法律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律规制研究。
构建税收事先裁定制度的法律思考。
我国银信合作理财业务监管研究。
股权众筹的法律规制。
私募股权投资中股权回购条款的法律研究。
公司机会规则研究。
股权收益权信托法律风险与规制研究。
认缴制下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
论证券临时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vie架构的法律风险及其监管研究。
投保人欺诈投保与不可抗辩条款之适用。
上市公司因私有化主动退市的法制构建。
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个人征信中个人信用权保护研究。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法律问题研究。
民营企业股权家族信托法律问题研究。
国家治理视角下税收代位权研究。
反收购决策权的法律问题研究。
协议控制模式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法律问题研究。
公司分立的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
论纳税人信赖利益保护。
遗嘱信托法律制度及其启示。
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中的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我国保险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完善研究。
现行法律框架下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的适用。
1、昭通学院20x-20x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2、昆明市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特征研究。
3、昆明市大众乒乓球俱乐部“大众乒乓球技术等级”的应用研究。
4、全运战略下云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5、商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研究。
6、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的关系研究。
7、昆明主城区中老年人体育活动方式与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
8、低强度健身方案对呼和浩特市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9、翻转课堂在高校棒垒球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10、自省机制融合rpg游戏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的策略研究。
11、2014年啦啦操世锦赛花球舞蹈成套动作结构及动作技术分析研究。
12、2014年啦啦操世锦赛金字塔动作结构分析。
13、河南省十五所体育运动学校田径项目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14、西南地区高校髙水平非体育专业女篮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策略。
15、内蒙古自治区男子柔道运动员训练中运动损伤及致因研究。
16、内蒙古师范大学女篮与cuba女篮传统强队攻防能力的比较研究。
17、内蒙古师范大学校田径运动会概述及成绩分析。
18、呼和浩特市普通高校有偿体育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19、内蒙古科技大学公共体育开设荷球运动课程的实证研究。
20、近代山西形意拳发展的社会因素研究。
21、象形拳与五禽戏比较研究。
22、蒙古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发展的环境因素研究。
23、内蒙地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力的研究。
24、乒乓球运动在群众健身活动中的发展及其价值研究。
25、时间知觉与网球运动员发球质量关系的研究。
26、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李发彬抓举及其专项辅助练习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27、国际篮球专利技术领域竞争情报的可视化分析。
28、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法律问题研究。
29、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研究。
30、黔东南州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31、呼和浩特市城市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研究。
32、快易网球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3、滨州市非营利体育社会组织现状及对策研究。
34、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体能相关指标的分析研究。
35、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运行机制研究。
36、包头一中女排自由人的运用与培养。
37、呼和浩特市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能力研究。
38、河东地区民俗体育发展的调查研究。
39、巴彦高勒镇村落体育的研究。
40、内蒙古中长跑队训练方法的特征研究。
41、竞技健美操五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研究。
42、乒乓球规则的演变与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实践研究。
43、以赛马运动引领呼和浩特城市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研究。
44、内蒙古蒙古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研究。
45、健身气功意象研究。
46、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政策法规的研究。
47、探究式教学在高校羽毛球选项课应用的研究。
48、内蒙古自治区试点发行竞猜型赛马彩票的可行性研究。
49、公关对运城地区的武术影响。
50、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育开展搏克项目现状调查研究。
文档为doc格式。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九
3、“国权”:“下县”与“不下县”之间--析明清政府对江南市镇的管理。
4、村基层组织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认定。
5、村基层组织人员在履行职务时的身份认定。
6、我国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历程、重点和展望。
7、土地产权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问题的历史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8、陕西省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9、规模经营背景下农村环境管理的挑战和对策。
11、城中村纳入属地街道办事处管理的问题和对策--北京市155个非属地城中村调研。
12、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如何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工作。
13、中国住房制度的目标设计和深化改革。
14、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行政管理创新方式。
15、我国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的结构调整与改革路径。
16、浅析重庆市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现状及对策。
17、关于新常态下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18、当前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19、聊城市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20、共享发展视野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例证一个直辖市。
21、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其取向。
22、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行政生态架构。
23、论行政管理在区域性农村班主任研修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
24、县级政府教育政策执行力研究。
25、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保障制度研究。
26、当代中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研究。
2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建设用地绩效评价研究。
28、最高法院民事判决四元结构论(1985-)。
29、财政转移支付对县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影响研究。
30、“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演变动因、运行效率及改革路径。
31、流域管理中社区和农户参与机制研究。
32、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县域合作治理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33、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效率研究。
34、我国卫生服务整合的体系背景分析及实施效果评价。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十
要厘清政府管理的权利清单,做好精简行政审批工作,该下放的下放,该取消的取消,放权于民,着力打造高效的政府。
一是推动政企分权。
地方政府应切实完善简政放权推进机制,真正给企业松绑减压,着力营造利于创业、公平竞争的经济发展环境。
切实做好政府权力的“减法”,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以此换取激活市场的“乘法”。
与企业分权,实行政企分开,放下不该管的,明确该管的问题,集中精力管好该解决的问题,真正做到彻底放,不截留。
二是推动政社分权。
与社会分权,着力培养市场及社会中组织,引导市场组织履行职能作用,扶持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与社会组织各自的优势作用,实现三种组织相互支持、相互联动的新体系。
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规范与引导,清理规范中介服务。
三是推动内部分权。
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深刻领会精简行政审批的重大意义,切实找准精简行政审批这一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自上而下落实好,将该下放的行政审批权、社会事务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各地方应着力做好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
通过还权放权,使现行的政府转变为一个有限的政府和有效的政府。
地方政府应认真落实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要做好与上级下放的对接,切实履行好接管后的职责。
1.2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很多漏洞和弊病尚未解决,“政府至上”、“官重民轻”的思想仍然在我国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战略推动中,市场经济正向纵深发展,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多元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必须转变行政观念,摈弃过去以审批、管理为主的理念,牢固树立以监管和服务为主的公共行政管理理念,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要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着力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职能。
一是改善经济调节。
坚持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建立健全三种调节手段的相互制约、影响、联动的经济活动综合调节机制,以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助推国民经济发展。
二是狠抓市场监管。
坚持“放管结合”,宽严并济的原则。
放就是政府该交还市场的职能,必须放手给市场。
政府要着力构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实行公平准入,管就是监管,在放手给市场以后,必须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重点监管,规范市场执法监管。
三是强化社会管理。
政府应充分发挥促进就业职能,不断完善调节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基层社会管理改革与完善,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要突出抓好公共服务,充分凸显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化、均等化、全民化,推动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3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打造高效服务形象。
实行简政放权,建设有限的政府,其目的就是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打造高效政府形象,切实维护政府权威,提升政府的社会公信力。
一是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
要严格按照中央部署安排,确保中央政策落实执行不走样,不高选择性执行,不搞变通,实现自上而下政令畅通无阻。
特别是对于一些惠民利民政策的落实,必须完全实现中央意图,确保这些阳光政策真正能够公平合理地执行到位,真正惠及于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从而增强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责权体系,确保权责分明。
权力与责任是否清晰、规范、稳定、合法,是影响政府行政管理效能的前提。
只有切实理清政府权力与责任清单,才能真正让政府用好权、履好责、服好务。
如责任权力体系模糊不清,势必出现用权履责错位、越位、失位的问题,从而降低行政效能,甚至造成系列负面影响。
三是提升行政绩效能力。
从政府部门到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讲服务,讲效能,讲绩效”的理念,切实将提升行政绩效能力作为履行职责的根本要求,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水平,优化行政管理服务质量,用一流的行政管理服务打造高效政府,坚决维护高效服务的政府形象。
四是强化监督机制建设。
行政管理体制能否落到实处,关键靠监督。
要着力完善上级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健全人大、政协、监察、审计、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全方位、立体化外部监督体系,以此规范行政管理行为,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行,助推现代化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与发展,建好清廉政府。
2、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是事关国家政府机关运行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增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厘清政府权责清单,狠抓精简行政审批,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意识,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着力维护高效、服务、清廉的政府形象。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十一
3、基于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探。
5、浅谈如何利用高职评估成功经验全面推进教学诊改。
6、新媒体时代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实践教学的分析。
7、论教育计划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0、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教育行政管理”课程为例。
11、“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探索。
12、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年学术年会综述。
17、“以人为本”的行政后勤管理创新路径探索。
19、提升文化教育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研究。
20、浅议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法制化探析。
21、关系哲学视野下的教育行政管理范式转换。
22、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
23、远程教育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规范化探讨。
24、义务教育系统的特权与治理。
25、大学章程的宣传教育机制探究。
26、法治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解析。
28、谈论如何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
29、浅谈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30、高校与学生间教育行政法律关系解析。
32、浅谈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33、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与省级教育管理职能的强化——以安徽省为例。
34、高中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教育行政管理的对策赵青。
35、远程教育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调查意愿的分析。
36、我国地方教育行政的当代研究及趋势。
37、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初探。
38、西部农村新课改遭遇的师德瓶颈及解决策略。
39、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服务能力现状实证研究。
40、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教育行政管理述论。
41、职业院校视角下中高职有效衔接问题的简析邱同保。
43、关于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调查报告。
44、教育学专业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45、论当代日本教育行政管理的模式及启示。
46、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swot分析。
47、中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48、中小学去行政化与教育治理的法治化、民主化吴。
49、法国学区制的发展状况及启示。
50、中日航海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51、世界成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以美英法为例。
52、国家治理视野下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职能分析。
53、美国和新加坡的高等教育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54、农村教育的空间定位与城市化。
55、喀麦隆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问题与改革路径。
57、新时期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特点及启示。
59、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析及思考。
60、国外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趋势分析。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十二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中“法学导论”课的。
教学。
由于还没有一本非常适用于该专业的教材,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和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中笔者结合了自己的教学从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两个角度作了一些探讨。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包括“法学导论”这门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行政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然而笔者在教学中感觉到目前还没有一本比较适合该专业“法学导论”的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对该门课的课后学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从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关信息。
与范畴的教材体系,这类教材一般都叫做“法学导论”,较有代表性的如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卓泽渊教授的《法学导论(第四版)》。这类教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不涉及具体的部门法内容而只涉及法学的理论内容。另一类是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编著的教材,这类一般教材名称都为“法学概论”,其版本非常之多,但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差别不大,基本是几部分,即法的一般原理、实体法学、程序法学和国际法学。而目前专门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编写的“法学导论”教材笔者尚未见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法学导论”课的教材应包括哪些内容及这些内容又是如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呢?笔者以为:。
1、该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应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行政管理专业是一个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企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规律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应用性强、适应性广的应用型专业。它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通晓中外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具备行政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该专业的要求之一是通过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行政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程序。因此,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就应符合上述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第二,区别并借鉴于法学专业和非法学专业相类似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并以目前基本形成共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七个部门法为依据。这七个部门法分别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第三,有利于学生课后自学。从该角度出发,在教材每一章或节的编排上可于该章或节的开头编排“重点提示”和“背景知识”内容介绍。特别是背景知识内容的介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在每一章的最后可设置“本章小结”、“本章知识网络”、“阅读与思考”。这样的编排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利于学生自学。
第四,考虑到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应对国际法的内容做必要的安排,但不应占太多的篇幅。
2、行政管理专业“法学导论”课的教材内容和体系。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笔者以为行政管理专业“法学导论”课的教材内容和体系如下:。
绪论:内容包括:法学导论的性质、任务;法学导论的主要内容;法学导论的学习意义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法的一般原理。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概述;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
第二章——宪法。内容主要包括:宪法概述;我国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宪法监督。
第三章——行政法。内容主要包括:行政法概述;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监督法;行政救济法。
第四章——民法。内容主要包括:民法概述;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诉讼时效与民事责任;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商事法律制度。
第五章——经济法。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法概述;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
第六章——社会法。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法概述;社会保障法。
第七章——刑法。内容主要包括:刑法概述;犯罪;刑罚;刑罚的具体运用;犯罪的种类。
第八章——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内容主要包括: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人民调解法。
第九章——国际法。内容主要包括:国际法概述;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wto法律规则。
要想达到某一门课的教学目的,除了有合适的教材之外,教师还应将教材融会贯通,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教学将教材内容输送给学生。因此,教学应以教材体系作为依据,但又不应局限于教材体系,而是应合理地突破教材体系。笔者以为在“法学导论”课的教学中主要牵涉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相互关联的。
1、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基于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以及课时数的有限,决定了该课程的课堂授课内容应当要精选。尽管从宏观上看,该门课的主要内容是四部分,即法的一般原理、实体法学、程序法学、国际法学,但笔者以为课堂授课内容应以法的一般原理和公法作为重点。法的一般原理是法学的入门,尽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毕竟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体系是不同的,而且学生学的也是很浅显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向学生把法的一般原理讲透、讲清楚,注重一定的深度,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公法(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则侧重于从国家角度和社会公益的角度入手,特别是行政法学,在授课过程中应作为重点内容介绍,有利于培养学生依法行政的理念。
2、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想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增强师生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不能搞一言堂。因此,有些内容可以采取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讲,最后由老师做点评,如宪法内容就较合适。一是因为学生对宪法内容要熟悉一些,二是因为宪法内容较抽象。通过发动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讲课的方式,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无形中化解了内容的单调。二是案例教学的运用。案例教学可以说是法学教学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但是,案例运用是否得当,效果差别是较大的。笔者以为案例不仅要精选,而且要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作不同目的的运用。有些案例应用在某一内容未讲述之前,用以引起该内容;有些案例应用在授课中间用以加强对某一内容的说明;而有些案例则应用在内容结束过后用以对该内容加以总结。只有灵活地运用案例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实践环节的认真落实。法学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环节的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操作:一是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到法院去旁听一些典型的案例;二是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资源。一般高校的团委都有法学会,可以联合法学会开展一些法律咨询、法律沙龙、法学讲座等活动;三是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由学生自己查找典型案例与教师提供典型案例相结合。一般可以选取两个案例,一个是民法方面的,另一个是行政法方面的。老师做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最后给学生现场点评。
总之,通过上述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探讨,我们期待适用于行政管理专业的“法学导论”教材面世。作为授课教师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质量更高的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十三
文秘岗位作为企业众多岗位中的一种,其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在起到上传下达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很好地加快企业的制度化、规划化的发展进程,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如何培养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则是当前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科学合理地对文秘行政管理能力进行培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文秘的重要作用。
一、文秘的定义及特点。
文秘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多种指代,作为职业,文秘是指从事文书与秘书事务职责的工作岗位;作为具体的工作人员,文秘是指专业从事文字书写与日常事务接待的文职工作人员。在不同的情况下,文秘的指代有所不同,既可以指代文秘岗位,也可以指代文秘工作人员。本文所研究的文秘主要指文秘工作人员,也就是从事文书与日常事务接待的文职工作人员。
文秘的特点有着诸多的表现,其特点主要有:一是职业性。文秘体现出了很强的职业性特点,尤其是非常专业的文书与秘书职业性,这是文秘的特点之一。二是能力要求的多样性。文秘不仅要求具备书写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体现出了文秘能力要求的多样性特点。三是公共性。文秘开展的工作多从企业的整体角度开展,包括公关工作、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企业对外事务的处理、日常接待等,这些工作都具有很强的公共色彩,体现出了文秘公共性的特点。
(一)有助于提高文秘的工作效率。
通过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文秘掌握良好的行政管理技巧,文秘人员可以将这些行政管理技巧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相比一般的工作人员而言,文秘往往只是简单地被看作文职工作人员,而未能获得相应的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样往往使得文秘的工作多以基础性工作为主,不利于文秘工作效率的提高。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文秘工作人员获得多种能力的提升,进而达到提高文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有助于增强文秘的书写能力。
在文秘的日常工作中,常常有很多书写任务,由于未能获得多种能力的培养,往往会导致文秘的书写能力降低,书写的内容缺乏实践性。通过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则能够帮助文秘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得到相应的提升,进而增强文秘的书写能力。在文秘行政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文秘可以运用这些通过培养获得的各种知识与技能,开展相应的书写工作,这样可以很好地将书写内容的实践价值体现出来。
(三)有助于强化文秘的服务意识。
由于文秘工作的特殊性,往往只是注重了工作效率和日常工作的完成情况,导致文秘的服务意识较为薄弱。通过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培养,能够很好地帮助文秘理清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从而更为全面地理解服务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一方面培养了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则起到了强化文秘服务意识的重要作用。
在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方面,可以结合文秘的实际情况,开展行政管理知识的培训,从培训的角度来实现对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
一是采用课堂式的培训方法为文秘开展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文秘所在的单位可以制定专业的行政管理知识培训课件,然后由专人负责相应的培训工作,将行政管理知识通过培训课堂传授给文秘,从而通过这种课堂式的培训方式帮助文秘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在培训结束后,则需要对文秘培训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未通过考核的文秘,则继续开展行政管理能力相关知识的培训,确保文秘通过考核为止,以此来帮助文秘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二是采用轮岗制的培训方法培养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文秘所在的单位可以选出一些行政管理能力突出的管理人员作为培训人员,并制定轮岗培训计划,由这些行政管理能力突出的管理人员为文秘培训专业的行政管理知识,通过这些专业行政管理知识的培训,帮助文秘提高行政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在培训过程中,采用责任制的形式,由这些行政管理人员对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升负责,并直接列入绩效考核成绩当中,对在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中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行政管理人员给予奖励,对在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中未能取得相应的培训效果的行政管理人员则给予处罚,以此来从行政管理知识培训的角度培养文秘行政管理能力。
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培训培养之外,还可以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培养,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行政管理技能实践平台的方式培养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通过建立行政管理技能实践平台,可以让文秘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行政管理实践,从而达到培养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目的。
一是为文秘提供行政管理实践岗位,通过技能实践的方式培养文秘行政管理能力。文秘所在的单位可以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为文秘提供相应的行政管理实践岗位,文秘在达到一定的要求和能力之后,即可以获得在这些岗位进行行政管理实践的机会。文秘在这些行政管理实践岗位上,可以充分地发挥个人的行政管理技能开展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并由单位行政管理能力较为突出的人员组成评定小组,负责对文秘行政管理实践岗位上的行政管理表现进行评定,进而分析文秘行政管理技能存在的不足,给予专业性的指导,以此来帮助文秘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二是定期组织开展行政管理技能比拼大赛,为文秘提供行政管理技能实践平台。文秘所在的单位可以根据单位的经营生产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开展行政管理技能比拼大赛,在大赛中,分别由文秘担任行政管理人员,然后从提供的基层人员中选出一定数量的人员成立比赛小组,以这种比赛小组的形式完成大赛指定的工作任务,并以最终突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小组为比赛胜出者。通过这种行政管理技能比赛的形式,可以让文秘在良好的行政管理环境下开展行政管理实践工作,根据个人的实际行政管理能力带领所在的小组开展大赛指定的工作任务,从而进行相应的组织、交流以及工作任务分配等,确保小组能够在大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运用这种行政管理技能比拼大赛的方式,可以为行政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行政管理实践平台,从而在发挥文秘行政管理技能的同时,帮助文秘更为全面地认识个人行政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而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与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方面,可以从经验交流的角度进行培养,通过经验交流可以帮助文秘在宽松的经验交流环境中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行政管理经验交流机制,让文秘通过经验交流来全面提升行政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日常工作效率。
一是建立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平台。文秘所在的单位可以将各种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建立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平台,如成立行政管理经验交流qq群、成立行政管理经验交流网络平台、建立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微信平台等。通过这些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平台的建立,文秘可以随时加入到这些平台上,通过与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平台的其他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以此来反馈个人在行政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获得更多的帮助,以此来获得有效的行政管理技能信息,从而实现对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是定期组织开展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分享活动。在文秘所在的单位往往会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来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针对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文秘所在的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开展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分享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帮助文秘获得相应的行政管理知识与经验,如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座谈会、行政管理经验演讲比赛、行政管理经验讨论会等,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分享活动,让文秘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得到相应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升,进而更好地提高文秘行政管理能力。
(四)对文秘的行政管理职能进行明确定位。
文秘的职能确定方面,往往只是以文职工作为主,未能非常全面地体现出文秘的职能特色,使得文秘的行政管理工作难以得到体现。在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方面,可以对文秘的行政管理职能进行明确定位,以此来实现对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培养的目的。
一是赋予文秘一定的行政管理权限。在文秘所在的单位,可以在对文秘的具体岗位职能的确定方面,确定文秘的行政管理职能,也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文秘可以行使行政管理权限,开展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如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开展具体工作分工、开展专项工作问题整改等。通过赋予文秘一定的行政管理权限,能够让文秘在行使这些管理权限的同时,得到相应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升,进而来培养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提高文秘的行政管理水平。
二是设定文秘行政管理绩效奖。由于未能从奖励的角度实现对文秘行政管理的奖励,使得文秘往往只是完成基础的文职工作,而在行政管理的层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小。在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通过设定文秘行政管理绩效奖的方式,对在日常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行政管理作用的文秘,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奖励方式,可以激发文秘的积极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行政管理工作当中,通过这种主动参与行政管理的方式,帮助文秘在行政管理实践工作中得到相应的提升,进而达到培养行政管理能力的效果。
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显得非常有必要,无论是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还是在未来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竞争当中,行政管理能力培养对于文秘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方面,需要结合文秘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方式,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培养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帮助文秘得到相应的提升。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培养方法方面,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除了开展专业行政管理知识的培训之外,还可以从行政管理实践、行政管理经验交流等角度进行培养,从而达到培养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目的,帮助文秘更好地提高个人的行政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文秘的工作效率。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十四
我国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都是为实现学校的整体工作目标服务的,二者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混淆不清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
(一)二者在管理中缺乏清晰的职责定位。
从当前我国各个高校设置的管理机构来看,其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缺乏清晰的职责定位,从而导致管理真空现象的出现。如当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中学术性管理机构只是作为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而存在的,一些高校内部的学术性管理机构并没有明确的章程,而相关委员会活动的举办时间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同时,在高校内部的各种学术性委员会中,大多数教授委员都具有一定的行政职务,并且多是以院系领导或机关部处的身份来参加的。这种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校内部的学术性管理机构呈现出行政化的管理特点,从而导致缺位现象的出现。
(二)二者的位置存在着“本末倒置”的现象。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教育基地,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学校内部的学术管理应当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但当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许多重大决策和问题仍依赖于行政管理机构来解决,而不是学术管理机构。从当前我国高校设立的管理机构来看,许多高校内部缺少相应的院、系级学术管理机构,且大多数学术管理机构所开展的活动也只是一些职称评审和学位评定的相关工作。而关于学校的学科建设战略、学术规划制定等学术政策方面的重要问题则要依靠行政的方式来解决。此外,当前的许多高校中还普遍存在着事情无论大小,都有行政管理部门来进行处理的现象。同时,一些院校为了突出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作用,对大多数无任何职务的教授和教师的意见并不重视,从而严重抑制了他们在学术领域进行钻研的积极性。
我国的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其行政级别主要是由党政机关所赋予的,其从低到高主要划分为正处级高校、副厅级高校、正厅级高校和副部级高校,并且高等院校中的校级领导也都是由上级任命的。高校中采用的这种行政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术事务产生较多的干预,从而导致越位现象的产生。如许多高校里面的教学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以及学术委员会成员和领导人不是学者和教授,而是大多数由学校内部的行政负责人来充当,从而极容易导致学术组织行政化现象的出现。此外,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权力结构大都为行政权力模式,并在决策时缺乏自由和民主的氛围,从而使得许多学术人员的相关意见受到忽视,不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协调我国高等院校内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关系的有效措施。
我国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是不可分割的,并且在工作运行上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是由于具体职责和管理目标的差异性,使得二者在具体工作开展时经常会发生矛盾与冲突。因此在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改革中,要充分发挥高校内部的各项管理职能,就需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关系,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正确定位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
我国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机构对高校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干预力量和影响力。从本质上来说,行政权力具有鲜明的隶属性和层次性特征,但由于高等院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高校中的行政权力具有较强的外在决定作用。高校中的行政管理权力具有一定的职责范围,其不能代替学术权力而行使职责,如果一个学校中的管理权力过分向行政管理方面偏移,就会导致学术权力的削弱,从而影响管理权力的平衡性。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中,高校管理机构要对行政权力进行正确的定位,既要认识到行政权力的实施对于学术权力的保障作用,又要减少对学术性事务的干预,从而保证各项管理事务的有效实施。
(二)合理定位学术权力,促进学术权力的回归。
学术权力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内部的高级知识群体在教学、科研等学术方面的影响力,其权力的扩张与收缩直接关系到高校内部的学术自由度。因此,在实际的高校内部事务管理中要确保学术权力的主导地位,积极促进学术权力的回归。如高校中的教学和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应当由教授或者专家学者来进行组织和确定,且高校中的各层领导和各个群体都要尊重和重视学术力量的作用,并保证学术权力的充分发挥。但同时,我国的高等院校也要通过约束机制的采用来保证学术权力的适度发挥,促使其权力执行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三)调整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等院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管理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权力,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要正确定位二者的具体位置与职责,调整好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运用上具有错位和越位等的混淆情况,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在管理中将二者进行适当的分离,确保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各自的使用范围内正确发挥其作用,以形成二者权力协调与互补的良好运行机制。在实际的调整中,高校要积极建立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两者并重的管理模式,改变一切以行政权力为核心现状,切实保障学术权力的重要地位。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教师、学生以及工作人员在内的多方力量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确保学校管理的民主化与高效率,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的学术管理制度。
从高校内部的整体管理层面来讲,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各项权力的规范化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协调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相互关系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学术管理保障机制,明确学术管理的职责,以确保学术权力在高校管理中的权威与地位,促使学术权力的充分发挥。如在实际的学术权力实施中,高校可以通过成立校、院(系)等各级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教授会”等形式来充分发挥教授、专家等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确保他们的学术权威,提高他们在学术管理上的地位和优势作用。
(五)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机制的优化,促使管理效率的提升。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的矛盾与冲突问题,高校管理者在提升教学管理地位的同时,还要积极优化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机制,消除“官本位”的不良思想,积极引入相关的竞争机制,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绩效成绩,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高校还要积极进行简政放权,通过适当扩大院(系)自主权的方式来激发基层寻求自我发展的动力,以促使行政管理人员形成教、科、产服务的良好管理观念。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行政管理的良好发展对于教学管理权力的发挥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而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又会促进行政管理的良好发展。因此,在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中,学校管理者要正确处理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严化二者在权力实施中的具体定位与分工,并通过二者之间的良好合作来提升高校内部的管理效率,从而促进我国高等院校整体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十五
一、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
1、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
2、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
3、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
4、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分析。
5、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途径分析。
二、选题方向:公共关系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
1、论危机传播中的政府行为。
2、论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关。
3、论跨世纪城市文化形象战略。
4、论受众社会心理与城市对外宣传。
5、论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方法。
6、新世纪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品味。
7、试论未来行政领导的形象塑造。
8、浅析组织文化创新走向。
9、论中国ic策划的定位。
10、上海或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的确立与推广。
三、选题方向:行政管理论与行政、领导、行政组织学。
1、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2、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
3、论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传递中的作用。
4、当代西方“公共管理运动”评析。
5、论行政权力及其制约。
6、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
7、论邓小平的行政改革思想。
8、论政务公开。
9、论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中的民主价值取向。
10、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的市场取向。
四、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与行政领导、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比较(细分问题论述)。
2、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
3、政府与制度变迁。
4、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细分问题论述)。
5、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6、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7、公务员培训制度创新。
8、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
9、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
五、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公关传播法规。
1、依法治国重点在治“吏”
2、依法治国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
3、加速政府体制改革,适应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特点的要求。
4、当前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
5、论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
6、依法治国与治吏。
7、论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脱钩和改制。
8、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
六、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监督学。
1、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的根本措施。
3、在社会主义时期反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4、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一些设想。
5、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监督制度。
6、舆论监督的作用。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政府的监督意识。
1、当代中国行政模式研究。
2、当代中国法治行政研究。
3、当代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与规模研究。
4、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研究。
5、加入wto与政府制度创新研究。
6、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八、选题方向:公共管理、领导科学、管理学、市政学。
1、公共管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2、市场经济与政府体制改革。
3、市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4、政府责任研究。
5、市场经济与非赢利组织的发展。
6、依法行政研究。
7、城市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8、城市政府与法治。
9、政府公开与民主行政。
10、现代科技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
11、法治与德治。
12、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
九、选题方向: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西方行政史。
1、1994年后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外膨胀的原因分析。
2、论西蒙的决策思想评新公共管理理论。
3、论西方公共行政的民主管理思想。
4、中美行政监督体系比较。
6、素质教育与政府教育体制问题分析。
7、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8、关于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9、中国公民政治人格的转型:从权威人格到民主人格。
十、选题方向: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政府经济学。
1、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
2、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
3、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
4、非盈利性组织管理研究。
5、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顶性。
6、中国入世与中国的政府职能转变。
7、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十一、城市行政管理(市政学研究)、市政学。
1、城市政府规模的讨论。
2、公共人力资源讨论。
3、城市社区管理讨论。
4、城市管理讨论。
5、户籍管理讨论。
6、城市公共管理专题讨论。
7、市政体制比较讨论。
8、社会网络与城市发展讨论。
十二、选题方向:市政学、管理学。
1、论城市的本质。
2、市政学研究的内容、界限及意义。
3、西方市政学研究。
4、比较市政学研究。
5、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
6、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7、撤退设市可否作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8、外国城市管理体系的变迁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
9、第三部门研究综述。
10、制度变迁与城市管理。
十三、选题方向: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基础。
1、西方政治理念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细分问题论述)。
2、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细分问题论述)。
3、公共伦理分析(细分问题论述)。
十四、选题方向:宪法学、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1、试论人大代表的作用。
2、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
3、论权力制约技术。
十五、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1、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政府间合作研究。
2、市场经济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3、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研究。
4、西方式民主及其影响研究。
5、政治参与、行政参与问题研究。
6.电子政府与电子民主建设。
十六、选题方向:政治制度、地方政府与地方政策、政治学基础、中国公共政策概论。
1、国家建设理论视野中的地方政府建构。
2、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治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历史演变或法理分析)。
3、中国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特别是广东的改革经验)。
4、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分析。
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十七、选题方向:政治制度、思想概论、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国党政制度。
1、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体制研究(从中拟一题目)。
2、地方政府体制中的条块关系。
3、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
4、党政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研究)。
5、城乡社区自制制度建设。
6、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地方政府体制(任选一个地区或进行比较分析)。
7、关于政党政治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
8、关于政府体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
9、关于行政法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
10、城乡社区自治制度建设(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
十八、选题方向:行政决策、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
1、从统治到自治:公共政策范式如何转换?
2、第三部门: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主体。
4、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方政府治理机制下的政策制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5、公共政策制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6、试论公共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
7、试论公共政府政策执行的监督。
8、试论政策问题建构中的程序约束。
十九、选题方向:政府体制与公共政策、比较政治学、当代国际关系分析。
1、比较分析行政集权民主制与传统代仪民主制的异同。
2、古罗马政治制度对西方民主制的影响。
3、西方民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形成。
4、比较英法革命及其对各自政治的不同影响。
5、比较英美政党结构及其功能的异同。
5、论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的形成。
1.论当代中国行政伦理价值取向的基础与特征。
2.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3.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架构及现代价值。
4.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和特征。
5.儒家人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6.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民本思想。
7.墨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8.孔子政治思想剖析。
9.老子政治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10.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现代转换。
1.谈传统社会中公共伦理缺失的深层根源。
2.谈公共伦理建设的新走向。
3.公共伦理与诚信。
4.公共伦理的理性基础。
5.谈转型期公共伦理的缺失。
6.公共伦理规范基础的重建。
1.环境资源保护的公共政策分析。
2.地方政府财政绩效评估。
3.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分析-----以某个省份为例。
4.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收入比较。
5.渔业产权结构构建的经济学分析。
6.公共养老金安全运营监督机制分析。
7.企业年金发展国际比较。
8.企业年金投资模式研究。
9.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
1.改革进程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2.政治信用论。
3.区级政府财政。
4.西方政治哲学研究。
5.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
6.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
7.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研究。
8.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
9.传统文化与制度构建。
10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
11危机管理。
12.论领导过程。
1.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2.城市管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7.城市管理问题研究(细分选题,如城市流动人口研究,城市社会保障体制研究等)。
1.官僚制在现代国家(我国政府中的作用和影响)政治与行政角度研究;2.论公民行政执行权的保障(论行政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行政和政治学的角度研究;3.论行政执法的合法性(行政法和法理角度研究);4。论行政执法的合理性(行政法,行政哲学,法理学角度研究);5.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行政管理和政治学的角度研究);6.论地方保护主义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行政和行政哲学的角度研究);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务员素质(行政伦理,公务员制度的角度研究)。
1、关于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的若干思考;
2、在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怎样做好班集体的管理?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大学的考核体系研究。
绩效技术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
大学管理人员考核制度的研究。
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
工作团队的激励机制和绩效测评体系。
团队激励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大学的考核体系研究。
绩效技术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
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
(机构)考核制度的研究。
论转轨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重塑——从传统到现代。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想。
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
工作团队的激励机制和绩效测评体系。
代毕业论文/代写代发职称学术论文(包括300多种各类省级、国家级和核心期刊)。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十六
在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学习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熟悉整个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过程,通过实践学习,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培养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并且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和扩充知识面,增加对社会的接触,为在毕业后能快速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
xx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三个月。
三、实习单位。
博兴县文化馆。
四、实习内容。
实习刚开始时,我的指导教师根据我的专业特点,给我分配了办公室日常工作以及初步学习会计实践。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工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工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积累起经验。“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我负责的办公室工作,平时在工作只是打打电话处理文件,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就连以前学过的会计基础知识也不能很好的应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由于现在还住校,所以每天7点不到就得起床去挤公交车,就算再寒冷再差的天气,只要不是周末,都得去上班,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像我就是每天就是坐着对着电脑打打字,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必须具备坚忍不拔的个性,遭遇挫折时绝不能就此放弃,犯错遭领导。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而有些人则是大手大脚的花钱。也许工作以后,我们才能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五、实习体会。
踏上社会,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工友不会像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而有些工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因此刚出校门的我们很多时候无法适应。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每天只是在等待着下班,早点回去陪家人。生病时的轻轻一句慰问,都有助于营造一个齐乐融融的工作环境。心情好,大家工作开心,效率高。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职场的险恶,企业里工友之间的是非,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多工作,少闲话”。且在离毕业走人仅剩的几个月,更加珍惜与同学之间的相处。
我是学管理的,在书本上学过很多套经典管理理论,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即使在办公室中也很难处理一些令人措手不及的事情。也许等到真正管理一个企业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我们在老师那里或书本上看到过很多精彩的谈判案例,似乎轻而易举,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两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未来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文档为doc格式。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十七
总结。
规划审批的监督效应。然后分析目前规划审批监督机制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改革;规划审批;优化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行政体制的改革逐渐变成学界、政界等领域的焦点,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依据,提出“大部门”制改革、加快职能转变、政府与社会创新管理和社会建设等相关内容。文章主要阐述了目前分级规划审批制度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背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规划审批制度,并提出一些使规划监督能有效运行的建议。
1国内理论研究。
1.1城乡规划管理集权和下放问题我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国家,权利的分配、执行、归属等问题都是制度研究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管理权限的分散、集中问题和城乡规划管理紧密相关。规划管理权限的内容不断丰富,其中主要有规划组织、规划研究、规划实施、监督等方面。
1.2规划审批制度的监督效应研究我国当前在规划审批制度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以规划审批固有的监督价值为基础,各个学者对改革规划审批制度提出了诸多相关的建议。部分学者认为专家的评审制度对决策的整体智慧有提高的作用,并对决策主体的判断做出分析,使审批监督发挥效应。为了使规划审批制度的监督效应充分的发挥出来,学者对规划审批制度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2规划审批制度监督效应。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对行政管理的长期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调节手段逐渐变成行政调节。在进行规划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监督效是分级审批最集中的体现;对城乡规划进行审批,既能对城市和国家发展的命脉资源进行控制,又能监管城市开发强度,对城市的文化和物质环境有良好的提升作用,极大的保护市民的整体利益。
3西方的规划审批监督机制分析。
3.1改革带来的规划审批权下放目前大力推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自20xx年以来,国务院下放和取消的行政审批权高达两千八百多项。国务院对审批权的下放并没有对城市原有的规划审批体系产生本质的影响,由市向各区县下放是行政审批权的主要体现,其下放的范围广、速度快。我国许多地级以上的城市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规划审批权的下放。由于部分城市的监督机制尚未成熟,使得在规划审批权力下放过程中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3.2弱化规划审批的监督效应就地级市以上对的城市而言,下放规划审批权对明确区、市两级的城乡规划事权有利,将实际规划部门的主要精力有效地集中到城乡规划的科学制定、监督检查以及宏观统筹上,依法依规实施城乡规划的问题将由区县级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但对于目前具有规划审批放权操作的城乡,其外部监督机制存在层级间有效性、监督机制有效性确定等问题,尚未成熟,从而导致地方规划管理部门对规划审批的不规范操作。在进行详细层面的规划层修建时,当地政府自己审批、审查的局面,使监督的效力大大降低。不仅如此,在实际进行决策时,审批会议的过程、通知以及成员,大多采取内部封闭式的讨论和投票,并且投票的结果也是内部封闭式的,因此,审批会议缺乏透明的、可监督的操作机制。
3.3变事前监督为事后监督在原有的规监督机制中,规划审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审批权下放后,尽管对企业投资地方建设项目的效率有所提高,但不合理建设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在规划审批前就发现的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的损失远远小于在开始执行规划后发现的问题。
4完善规划审批监督机制的建议。
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背景,分权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尽管如此也必须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4.1慎重下放规划审批权在进行规划审批权的下放过程中要逐步推进,对于类似影响居民生活和环境的因素,相关部门应适当保留部分审批权。根据地方发展的实际特征,对审批权进行不同程度的下放,强化管理水平落后、发展基础差的地区的审批权,并进行统一管理,防止下放后产生操作违规、管理混乱的现象;而在管理基础较好的地方,应考虑下放更多地审批权。
4.2强化权利下放后的后续监管工作权利下放给监管工作增添了诸多工作,依据现有的规划监督手段,对适合地方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行讨论。比如,严格对下级规划审批部门的规划公示进行监督;明确其责权,将问责机制建立完善;对规划委员会制度规划督查员制度进行完善。
4.3提高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性我国城乡规划发展主要的方向将转变为城乡规划的社会化,城乡规划的基本保障是公众的参与。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形成的行政层级制度是政治统治、社会治理以及政府经济管理等多项职能统一的体制,是政府决策、执行、执行和监督的内循环封闭体制,除此之外,根本原因是外部监督机制的不良发育。若想解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则需要对外部监督机制进行有效的培育,并且不断打破对规划审批权的路径依赖。
4.4分权于民对行政管理体制下的行政审批权下放的根本目的进行明确,权利应该下放到普通民众中间,公众是分权的最终对象,而不是将权利下放到个别领导的手中。现有的规划审批监督机制是规划审批权限下放的目的,上级部门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下级审批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公众参与,而不是开设地方投资建设的后门。可以通过地方ngo的组织能力,完善当地的公众参与机制,并且制定跟地方相关的公众参与的法律条例,引导当地居民有组织的参与到规划审批的过程中去。培育好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是规划审批放权的前提,不能打着建设服务政府的旗号,却做着“经济主导型政府”的事。
5结束语。
行政管理体制相关的改革目前已经步入瓶颈期,要有效的监督从而实现最大化的效率,且不能对效率过于重视,忽略监督。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发展的大背景,下放规划审批权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如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不能将权利下放得过于随意,应对其下方的时机进行慎重的考虑。权利下放后要打破对单一监督的依赖,对权利运作的监管效率进行提高,从而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更好的结合,与此同时加强公共的参与度,以达到分权于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洋.土地规划管理与安全城市的构建:美国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xx,(4):3-9.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十八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农村乡(镇)村管理体制进行了大的调整。由过去的”政社合一”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体制改变为“政社分设”的乡、村、组的相对独立和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政企不分的状况、自治权力在基层政权体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也得到了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实行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乡(镇)村管理体制,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大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人国地阻碍了区域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紧密协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迅速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家政权建设乡镇体制改革乡镇自治基层政府建设。
村民自治。
一、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1、乡镇一级“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政府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冲突日益加剧。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与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承担着管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等繁重任务。繁重的任务客观上要求行政的高效率运转。但由于现行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乡镇政权的职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行政管理很难实现高效运作。
2、乡镇一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人民公社解体后。乡村两级组织仍然承担着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公共服务职能。如兴办农村教育、修建乡村公路、优待军烈属、供养五保老人、兴办农林水基础设施等等。此外,还有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征收农业税费和“三提五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治安、调节民事纠纷、组织防洪救灾、实施移风易俗、举办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等项工作。乡镇一级“小政府”与“大服务”“强政府”与“弱财政”长期并存的格局。造成乡镇主要领导想方设法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第一要务。
3、乡镇一级“党政企不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利益摩擦愈演愈烈。主要是党、政、企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有些地方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地方乡政府还没有完全起到一级政权的作用。总的来看、乡镇作为国家政权结构中最低的一级政权组织、仍未摆脱人民公社体制的影响,实际是党政混合运作的一体性机构、具体表现在上下组织之间习惯于采取行政措施处理关系、习惯于直接指挥和控制,不善于运用各种杠杆和利益导向实行间接、弹性控制,而且“村民自治也始终处于行政和财政双重压力下的‘紧约束’运行状态。”这是我国新时期的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社会秩序混乱、党群干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政治根源所在。
4、乡镇行政机构缺少监督系统。行政监督是权力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政府行政失误,确保政府管理畅达,高效运行的必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我国农村乡镇政权建设中,却缺少有效的行政监督系统。一是国家行政监督体系延伸到乡镇出现了“断层”。中央、省、地(市)、县都设有政府的监察机关,负责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到乡镇基层政府,却没有设置监察机构。二是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机制。乡镇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指令和任务。但贯彻执行的情况如何。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公仆必须接受主人的监督。但由于耳前乡镇管理体制中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使主人对公仆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如何建构21世纪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
1、应当充分认识乡镇基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中国乡镇既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治权力中心,又是满足农民各种需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当前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实质是把它所拥有的行政权力规范到合理的空间,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社会、农民”三者良性互动、密切合作的关系。而其核心是解决过去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所形成的“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等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无论怎么改革,“乡镇”作为一种地方基层行政建制、应当保持其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管理层级的有序性,职能定位的科学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人员编制的法律约束性,政权名称的固定性和运行程序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之逐渐成为直接面向9亿农民的法制型、公共服务型政府。
2、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多年来,我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乡镇政府体制改革遇到的最棘手问题是如何处理党政关系。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和完善党在农村的组织体系,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乡镇党委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作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前沿指挥部”,与乡镇其他各种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同时,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也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改善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重塑乡镇一级的”政府形象“,使之逐渐形成一种整合的、协调互动的社会政治力量,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3、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精干高效的乡镇基层政府。我国下一步的乡镇政府改革重点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现代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及运行机制。同时,要按照在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塾础上、整合现有的乡镇事业站所,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功能、其经费主要由县级财政保障:逐步增强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走向市场化经营的轨道总之、我国建构21世纪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新体制,光靠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突破:光是乡镇一级改而竖立其上的政府机构不改革、也难有实质性的进展、还需要启动市、县政府体制改革。如果仅仅寄希望于”撤并乡镇、精简机构、裁减人员”这样的低层次改革,那么很可能陷入“循环改革的陷阱”。
4、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中有两种相对独立的权力: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和村民自治权、这两种权利构成了现阶段农村社会“乡政村治”的格局。虽然两种权力的运作法律作了清楚、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又经常发生矛盾。大多数乡、镇人民政府仍把村民委员会当作自己直接的下属行政组织,以各种方式影响和控制村民委员会的活动,沿用传统的领导方法进行指挥管理、或继续控制村民委员会的人事权:或对属于村民委员会自治范围内的生产、经营等村务活动横加干涉,随意发号施令,从而压缩村民自治的空问,使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名存实亡。为此,村民自治的成长必须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放权、而政府是否放权又取决于整个国家治理体制和政策选择。村民委员会与乡、镇人民政府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交换关系,双方在交换过程中的地位是应该平等的,村民委员会需要乡、镇人民政府的资源,乡、镇人民政府也需要村民委员会所提供的服务。因此,用法律来约束乡、镇人民政府的行为、减弱其对村民自治的束缚是极其重要的。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十九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在涉及“与通航有关的设施”的管理过程中,航道行政管理暴露出的问题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从加大执法力度和法制宣传,健全航道法规体系、加大改革力度,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实施任期考核、做好人才选拔和引进工作,提高行政管理干部素质水平五个方面提出强化航道行政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字:航道行政管理;对策;执法。
所谓航道行政管理,就是航道部门为了切实保护航道,有效地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通过一定的组织、领导、计划、指挥、控制、协调等形式,按照法定的程序并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要素,以实现国家职能与目标的活动。航道行政管理是航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专业管理,又是一种现场执法。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体现航道部门的服务水平。当前,河流作为国家资源,国家成立了若干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如水利部门、航道部门、海事部分等。很多航道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是在工程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给航道行政管理带来很多影响,航道行政管理仍是航道管理中一项重要难题。因此加大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确保航道的通航安全工作势在必行。
1.1依法治航工作缺乏力度。
当前,我国现阶段在航道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制还不健全,从而导致人们对保护航道资源意识淡薄。在涉及“与通航有关的设施”建设过程中,多个环节出现不规范现象,然而相关部门对这些违规行为给予较轻惩罚。此外,很多政府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出现重视陆上环节轻视水上环节,因此,在进行陆上基础设施建设时,为了节约成本,以降低通航标准为代价,损害了航道的利益。
在城镇工矿企业航段,出现众多违章建房的现象,此外人们经常向航道倾倒生活垃圾,这些问题尤其存在于乡镇附近的航道。这些现象屡见不鲜,让航道相关管理部门非常的头疼。因此,依法治航,建立健全航道行政管理法制体系势在必行。
1.2多部门管理,没有形成执法合力。
在航道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职能交叉、多部门管理的局面,水利部分、环保部门等工作交叉重叠。每一个部门都以自身的利益为主,例如:渔政部门在航道上批设的网簖和围河养鱼大大超标,实际上形成了碍航物。
在航道行政管理工作中暴露出多部门管理,没有形成执法合力,当多个部门同时发现违法行为时,对行为的处置存在两个极端现象。或各自为政,只处理与本部门相关的事宜;或这几个部门都不主动去管理,怕承担责任或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对违法行为视而不见。从而导致这些违法行为出现频率增加,处理的难度增大。所以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合力处理,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同时要注意信息透明化,这样也有助于执法合力。
面对当前航道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强化航道行政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大执法力度和法制宣传,健全航道法规体系。
航道行政管理执法力度不够,缺乏有效手段,每次遇阻时,我们就缺乏更有力的强制手段,不但达不到执法效果,反而使得一些管理对象认为我们对他们的行为无能为力,特别是一些政策的误导,使得更多的管理对象不服从航道行政部门的管理,如今我们工作的开展,单凭我们的人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新的政策支撑,管理对象也需要新的认识。
针对当前,依法治航工作缺乏力度的现象,需要专门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航道行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为航道行政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借助相关平台,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尤其是网络平台向政府、企业和群众宣传航道管理的法律、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的规定,让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的公开化。
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行政执法最大的难点不在于法律的不健全,而是群众对法律法规和执法人员从事执法工作的认识不足所致。为此,加强法律宣贯,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我们采用几种方式进行:首先,在日常的巡查过程中或在人群集中的地方,通过设立板报、挂横幅、设置咨询岗等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航道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加强与当地乡镇政府的沟通、联系、协调,将沿江行政村作为一个独立的宣传小组进行宣传,将宣传工作下沿到沿江村落,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同时也会使宣传推广工作效果更佳。
此外,如可以出台《航道法》、《航运法》、《航道监管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航道法规体系,明确依法行政,加强航道行政管理对改善通航条件,保证航道畅通和航运安全的重要性,思想源头上提高对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的认识。
当然航道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也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若发现工作人员出现严重的违法管理行为,应该依照相关规定对此行为严重制止,采取严重的惩罚措施,积极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2.2加大改革力度和现场监管力度。
积极开展施工现场监管,强化责任意识。为强化现场监管检查,就需要对已审批或正在审批的项目进行定期跟踪、现场监管,并不定期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要保证审批项目在施工期内始终处于有效监控,避免失控状态发生。
充分发挥联合执法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近年与水利、海事等部门开展的“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对非法采砂、违规建筑、违章船舶、非法餐饮船等违章、违规行为进行整顿,辖区联合执法平台已初步建成,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的优势,既弱化航道单一执法手段不足的弊端,又达到有效整治侵害航道违法行为的目的,有效保护航道及航道设施,确保航道建设正常、有序开展。
2.3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保护航道资源,保持航道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航道行政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航道行政管理工作部门之间职能重叠,所以应该加大行政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与协调,对出现的航道权益的违法行为,多个部门可以联合进行处理,航道、水利、海事等部门应该建立长期的联系,并形成定期的联合会议制度,构建联合沟通与协调机制,对违章设施和违章倾倒废弃物的现象及时制止和处理。
目前,航道行政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是查处违章建筑物和向航道倾倒废弃物。该问题跨越的区域多,工作相当复杂,当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禁止违章建筑物和向航道倾倒废弃物,但是此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在于:现场的监管力度不大,没有有效的管理。所以,应该把现场监管查处违章建筑物和向航道倾倒废弃物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做好巡航管理和信息及时反馈的工作,让管理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信息反馈工作深入到每一个基层员工。
2.4做好人才选拔和引进工作,提高行政管理干部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潘德民.航道行政管理的分析与探索[j].民营科技,20xx(09)。
[2]李琳.桂林漓江旅游航道行政执法工作的分析和研究[j].珠江水运,20xx。
[3]李琦.论内河航道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华章,20xx(07)。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二十
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质上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已经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对教育、教学成效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高效、良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必然会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足、稳定发展,促进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当下世界各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实践情况来看,为了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协调政府与教育部门之间的关系,法律是实现教育管理的主要保障,然后才是一些具体的行政命令与市场调节方式等。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也都是集中在通过教育立法的形式来构建法制路径。其中由美国联邦教育部设置的政府间关系教育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就包括一些民众代表、民选地方官员代表、公私立中小学代表、公私立大专院校代表、教育部官员代表等。英国创办的中央教育审议会,其参与的成员包括一些中小学教师、企业界人士、科学界和宗教界代表;法國的国家教育最高审议会中包括一些国立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教师代表、教育行政部门的代表以及其他各阶层代表;日本的中央教育审议会中其成员包括学校(大学和中小学)教育人员、新闻界和企业界人员。总的来说,世界各国创立教育行政管理审议或者咨询机构的目的,就是集思广益,扩大信息源,以防止因为教育决策过于专断而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审议与咨询会议来进一步监督教育行政机构的工作,避免其在工作和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上存在偏差。
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实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共同点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在教育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中的国家干预或者政府干预,通过扩大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自主权的形式来实现教育行政的民主化,通过实施教育管理民主化的方式促进教育决策和立法的民主化,进而实现人们意识上的真正转变。
目前教育与教育行政管理的民主化已经成为教育行政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这样的管理体制可强化中央政府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宏观指导作用,在这样的宏观政策指导下需要不断加强学校和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权限的合理分配,进而使得管理体制从纵向垂直向横向扁平模式转变。在这样的模式下,政府从对教育机构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转变为通过政府的行政立法、资源支持、政策支持、教育质量的督导和信息服务等举措来进行教育领域的宏观调控,政府对教育的行政管理从原有的命令式转变为现在的提供指导、建议。
2.实现权力的下放。
为了进一步减少政府对教育行政管理的过度干预,世界各国将教育行政管理权下放成为一种趋势。所谓权力下放,就是指将教育管理的权力下放或者进行授权和分权。具体措施可以是将一部分学校的管理权从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放到学校,这样一来,学校就从原来的制度执行机构变成了制度的制定和决策机构,在制定和决策过程中享有更多的权力和责任。目前权力下放的办学体制已经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很多国家也都意识到,要想彻底改变教育管理缺乏活力、效率低下的现状,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还需要给学校更大、更多自主决策的空间。
在实现权力的下放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过程中,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将诸多原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直接下放到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推动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应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与组织制度,因此,研究国外教育行政管理的体制及其改革趋势具有现实意义。
[2]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xx.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二十一
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电力企业面临发展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市场挑战。电力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电力企业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强化对供电企业建设投入力度。在新时期下,供电企业在做好改革的同时,还要重视对企业的管理,保证供电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发展。现阶段,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需要供电企业结合当前的市场发展动态和社会发展形式,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促进供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供电企业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的供电企业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依然保存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特色,管理方式不能很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在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党代政,导致供电企业发展长时间受到电力主业的行政干预。此外,还有不少供电企业领导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关注企业的经营性业务,关注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投入力度较小,缺乏创新精神,而不能为供电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对供电企业行经济效益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
2.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影响工作效率。
电力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企业多,分布广泛,基于这样的特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种类繁多,任务量大,内容繁杂,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现阶段,由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较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冗杂、臃肿,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得到很好的优化配置。在部门内部真正做事的人很少,多数行政管理人员无所事事。最近几年,供电企业就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冗杂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但是无法改变因为管理缺陷造成的行政管理人员有增无减的现状。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环节和配置存在不合理情况,有些部门和环节建设重复,当企业出现重大问题之后,往往不能及时将问题解决,导致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3.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针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招聘考核和录用等基本人事制度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缺乏完善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在部门内部一些专业素质不不高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汇特点和职务职能作用不了解,不熟悉,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該做。此外。在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很难实施和推行,其他工作部门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不信任,甚至反感和排斥。由于工作队伍专业素质不高,导致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和其他部门进行深入沟通,严重影响到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二、提升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分析。
1.完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机构,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首先,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组织结构上分析,要精简部门,避免部门过于用臃肿,实行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一方面要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职能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从而更好的分散权利,避免权利过于集中,同时还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另一方面要结合供电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从而保证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和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保证各个部门能够积极配合工作;其次,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制度和机制方面看,要对供电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如完善供电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和职业考核规范等制度,从而保证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2.通过危机管理实现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创新。
要想彻底改变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多种弊端就要突破供电企业传统机构管理控制和约束,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不断进行优化创新,推行危机管理。当前我国供电企业深化改革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机遇,而推行危机管理能够很好带动供电企业内部改革。在危机面前供电企业需要制定完善规划,强化企业管理,控制不利因素的产生。同时还要结合企业未来发展,做好危机防范工作,促进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3.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队伍。
首先,要重视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队伍素质提升。通过定期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工作,更新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量,同时企业还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分为,为员工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其次,要从制度上激励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自觉提高自身专业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主动开展工作和学习,保证激励机制的制度化和公平化,从而真正激发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晓丹.施工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xx(07)。
[2]罗维肖.施工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j].技术与市场.20xx(05)。
[3]林英.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建设科技.20xx(03)。
[4]刘坤明.施工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xx(03)。
[5]陈彦宇.市场经济背景下优化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路径[j].低碳世界.20xx(31)。
[6]陈捷猛.浅析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措施[j].通讯世界.20xx(07)。
来源:中文信息20xx年7期。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范文(22篇)篇二十二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探讨摘要:石油工业的战略地位和中国石油企业的国有性质决定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对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跨国石油公司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主体,中国石油企业应以跨国石油公司为发展标杆,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战略体系。文章对中国石油企业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竞争的环境和发展战略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因素。
石油企业战略就是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做出的全局性的、长远的谋划。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纲领性等特性决定了发展战略对石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已有专家对石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从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国际先进经验出发系统的角度研究我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则很少涉及,而正如上文所述,形成并执行科学的发展战略是跨国石油公司成功的基本经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石油公司国际竞争力薄弱、石油安全风险系数日益增大的国家来说,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发展战略无疑有利于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竞争优势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一、石油公司加强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石油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主体的竞争力决定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因此石油行业的发展决定于石油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因此,加强我国石油企业战略管理十分必要。
(一)加强石油企业战略管理是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石油企业经过改制上市后,已经由一个国家公司转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因此它必须追求经济利益以求得自身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的加快,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竞争。自身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石油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根据国内外经验,加强战略管理是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国的石油企业也必须通过加强战略管理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加强石油企业战略管理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需要。
近几年,我国石油安全状况日益恶化,石油安全风险系数不断增大。石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2003年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37.5%,2007年突破70%大关,达到75.1%,2005年则达到了72.9%。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2002),我国到2010年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1%,2020年达到70%。同时,不合理的石油价格定价模式也使得国际油价的频繁变动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极大的危险。据估算,如果每桶石油的价格上升1美元,按照目前的进口量推算,中国将多支付6亿美元的外汇(1吨折合为7.3桶),而进口达到1.5亿吨则需多支付11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资料显示,2006年上半年,由于国际油价高涨,中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比去年多花192亿美元以上。同时据世界最大的投资银行美林公司估计,如果每桶原油平均价格达到33美元以上,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减少0.5个百分点。由于中国是东亚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显然全球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的影响不会低于上述数字。从石油进口依存度的日益增大和石油价格的频繁波动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安全面临着极大的风险系数。而在中国,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作为国内石油石化行业“三巨头”,垄断着国内石油市场。在2005年,全国共生产原油1.8亿吨、生产天然气799.5亿立方米,其中三大公司的原油产量共为1.7727亿吨、天然气产量共为770.29亿立方米,占全国比例分别为98.5%、97.2%。中国石油公司的国有性质和在国内石油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承担保障国家石油安全责任。而这又取决于企业的总体实力。现阶段,中国石油企业不论是在企业规模还是在企业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上,与国际跨国石油公司都有很大的差距(吕建中,2002;杨嵘,2007;王育宝、吕璞,2005)。在跨国石油公司已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主体的条件下,中国的石油企业要想在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尽可能多地参与分享国际石油资源和市场,必然会面临国际跨国石油公司的激烈竞争。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可以以国际跨国石油公司为标准,加快自身发展,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分析跨国石油公司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制定、执行科学的发展战略是跨国石油公司成功的基本经验。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必须根据自己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出发,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实现自身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
(三)加强石油企业战略管理是履行石油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的期望,已经不仅仅是解决就业、赚取利润和缴纳税收等基本功能,而是更希望企业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保护环境和生态、维护市场秩序、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社区发展、保障员工权益等一系列社会责任和义务,公司的利益实现机制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就迫使企业在考虑其利润因素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公司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实现,要以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为前提,不仅要在公司内部的管理和经营理念中体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而且还要主动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推广运动之中,使公司利益与公司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主要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也就是说,企业要得以可持续经营与发展,仅仅考虑对股东负责、承担经济责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在承担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形势下,石油企业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跨国石油公司已把编制和发布公司责任报告作为一项举措。通过公司责任报告,跨国石油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和公众沟通,阐释自己的价值观,公布自己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业绩以及披露存在的问题。例如:英荷壳牌公司发表了《面对能源挑战——我们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所取得的进展》的报告;bp公司发表了《可持续发展回顾》报告,考察了公司在商务、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因此,中国石油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石油企业责任内涵的改变要求石油企业对其发展战略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影响我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形成的因素。
科学战略策略的制定和修改是建立在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的。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不仅受到国内环境的影响,而且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国内化国际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外部因素。
1.国家石油安全风险系数日益增大。由于我国石油储量有限,产量呈逐渐递减趋势,加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的消费量愈来愈大。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多。2003年达到9112万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07年首次超过亿吨。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石油净进口量必将进一步扩大。因此,世界石油市场的供求变化、供给短缺、油价异常波动以及政治动荡等,势必会对我国石油供应产生巨大冲击,进而危及石油经济安全。
2.国际油价波动风险大。我国实行的是一种跟踪国际油价变化的油价定价机制,这种机制只是被动的将国际油价的波动引入国内,却不能左右国际油价。在国际油价频繁波动的情况下,作为石油市场的主体,石油企业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冲击。近几年的油价高企给我国石油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如,2001年,原油价格的上升,使中石化炼油部门的生产成本增加55.73亿元(史丹,2001)。2005年中石化尽管前三季度共加工原油1,070.73万吨,同比增加5.77%,但受国内成品油价格从紧控制的影响,公司前三季度的炼油毛利大幅下降,仅为1.78美元/桶,经营亏损为79.26亿元。2005年油价的剧烈波动使炼油业由2007年的盈利208亿元变为2005年的净亏损近300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净亏277亿元。
3.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为增强整体实力、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进行了兼并、联合和重组等战略调整,形成了如埃克森莫比尔、bp科阿科、英荷壳牌、埃尔夫菲纳道达尔等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超大规模石油石化公司。这种发展态势增强了这些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竞争实力。通过战略调整,跨国石油公司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主体。它们控制着世界30%以上的石油工业产值,其贸易量和直接投资金额超过了全世界的2/3,并拥有80%以上的世界石油先进技术。同时,随着wto对能源开放承诺的逐步实施,跨国巨头已经开始加紧进入中国市场。近年来,中国石油行业最主要的几家企业,如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海外市场上市,就吸引了壳牌、bp、埃克森美孚等巨头的入股。这就使得我国石油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
7.科技的进步。全球石油工业的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过去靠高投入拉动增长的经营方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已成为带动石油勘探开发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几年来。世界各石油公司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逐步转变。纷纷采取加大科技投入的低成本发展战略。在地震、钻井、油气开发、地面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成果,为石油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得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如何在国际石油行业中立足的压力。如果油气勘探开发等核心技术长期停留在原有的水平而得不到更新,我国石油行业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将势必遭到淘汰。
(二)内部因素。
地区,而中海油则专门经营海域石油的采掘和运输。
2.国际化特征不明显。跨国石油公司从企业产业的开始就实施了国际化战略,使产业链的延伸到世界各地。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充足的石油、丰厚的利润,还可以减轻国际油价波动的负面影响。尽管中国石油企业早就提出来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但在实际中,并没有真正利用好两个市场,实行的是只注重产业链的上游而忽视中下游的战略。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市场中过去只是充当“国际采油队”的角色:将国际石油市场中买到的石油直接运回国内。这种战略的实施尽管有满足国内原油需求方面的考虑,但这种发展战略不仅使原油运输由于原油进口来源过于集中、进口通道过于单一和进口通道受美国等敌对势力控制面临着极大的危险,而且还使国内石油安全受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
3.缺乏高层次人才。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石油企业人才队伍有了长足进步,培养了一批骨干,人力资源总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人事制度正处于变革之中,我国石油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两方面的人才:一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主要是指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通外语的高层次的复合人才;二是缺乏专业熟练的技术人才;以石油勘探开发企业为例,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部从业人口的5.5%,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7;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仍旧高达68%。
7.缺乏应对国际政治等非商业性因素的能力。当前,国际油气勘探开发受政治因素影响极大,世界油气市场同时也是国际政治的角力场。世界上有潜力的大项目和有增长潜力的油气区多为西方大石油公司所垄断。面对这些复杂的局面,中国石油公司的跨国经营行为常被资源国、竞争对手和国际财团所排斥。复杂的石油政治、军事冲突、恐怖主义袭击、经济制裁等国际环境,将对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和非商业性压力。而我国石油企业由于自身的能力,很难完全排除这些政治性和非商业性因素的干扰。
三、建立合理的石油企业发展战略体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埃克森莫比尔、bp阿莫科等为代表的国外大石油公司不断改变和完善自身的发展战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发展战略体系。尽管中国石油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实施效果也比较明显。但这些战略与国外大型石油公司相比,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结合我国石油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现有的发展战略构成情况和跨国石油公司发展战略形成发展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战略体系。
(一)优化一体化战略。
力量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中海油要继续扩大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加强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的技术合作,提高纵向一体化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改变以往只注重发展上游的发展战略,向中下游发展。中国石油企业只有通过进入世界石油工业的中下游领域,才能真正进入全球石油供应的主流系统,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获取稳定的石油供应(何帆、覃东海,2005)。
(二)完善“走出去”战略。
油气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油气资源的国际性。跨国石油公司从一开始就实行了全球化经济战略,通过实行“走出去”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石油资源。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石油“七姊妹”为代表的大石油公司以全球市场范围为目标来考虑自己的油气生产经营业务,优化配置企业的油气资源,提高对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为自己获取最大回报。现在,跨国石油公司不仅在采油国开展业务,还通过并购等方式将自己的产业链延伸到石油消费国,以获取利润。
自1993年以来,我国石油公司就开始了走出去的步伐,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黎喻鹤,2006):2002年1月中海油以5.85亿美元成功收购印度尼西亚五大油田资产、2002年7月中国石油以2.16亿美元收购devonenergy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油气资产拥有1.06亿桶当量已探明储量和5700万桶当量可能储量的权益、2005年10月中石油以71.8亿美元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k公司)。但是中国石油公司的海外拓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如2002年12月,中石油欲斥巨资参加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77.95%股权的拍卖活动,但俄国家杜马禁止中石油参加竞拍。同时在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将更趋激烈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必然会面临各种风险,如2005年6月份中海油对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收购就是因为美国政府的干涉而失败。可见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之路困难重重。因此,在“走出去”时要完善具体的策略,精心选择并购对象、方式、时间和地点,以提高成功几率、进入国际石油市场的主流系统。
(三)强化归核化战略。
归核化战略主要是指企业围绕核心能力,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优势环节上,在发展核心业务的同时把非核心环节让给比自己更有竞争优势的合作伙伴做,以提高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如埃尼集团1992年把核心业务定位在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方面。1992-1995年通过150多项的交易,实现了对非主营业务的剥离同时集团还围绕加强上游实力的战略剥离了石油技术服务类公司压缩了石化产品中的非主导型产品,加强了对上游企业阿吉普公司的直接管理,通过减少管理层次提高上游企业的效率。通过实施归核化战略,埃尼集团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很快就进入世界石油企业50强的行列中,1998、1999连续两年进入前20名。
中国石油企业无论是在成长经历、企业规模、经济实力,还是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与国际跨国石油公司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在整体实力还不是很强大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企业必须实行归核化战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优势产业方面,以发挥相对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增强竞争力。
(四)实行战略联盟战略。
联盟是指行为主体之间为了维护共同利益而形成的一种合作关系,具有“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征,是参与主体在国际化经营活动中争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里,任何一个国家或企业要获得高效发展,只有加强合作与联合,借助外部力量。如壳牌公司和巴斯夫公司的3家子公司:elenac、mentell和targor公司实施战略性重组联合,成立聚丙烯生产商的巨无霸:巴塞尔(basell)公司,其拥有聚烯烃(聚乙烯加聚丙烯)能力870万t/a,其中聚丙烯总能力超过500万t/a,占全球总能力的15%。
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虽有10多年的历史,但在国际石油合作中仍处于新来者的地位。要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不仅需要通过联合、联盟形成内部合力,更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上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各种联盟,充分借助外力,以形成协同效应,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优势。国际石油联盟有多种类型与层次,结合我国石油“走出去”整体战略,可以重点建立与国外石油公司联盟(包括与东道国石油公司的联盟和与跨国石油公司的联盟)、与国际投融资机构联盟、与主要消费国联盟、与主要产油气国联盟、与国际能源组织联盟。
(五)实行品牌战略。
实行品牌战略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埃克森、壳牌、bp等世界知名的跨国石油公司普遍非常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在强化企业品牌管理,培育强势品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实行品牌战略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与之相比,国内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在品牌的理解、管理体系和系统、管理制度等方面与跨国石油公司还存在很大差距。根据跨国石油公司的经验,中国石油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品牌经营工作:加强对各级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最贴近市场的石油销售企业管理人员的品牌知识培训;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品牌管理的组织架构和相关制度;研究制订一套适应石油、石化集团实际情况的企业品牌经营评估分析模型,构建一套品牌经营自我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制订适应中国石油石化市场情况的副品牌实施方案,特别要在成品油副品牌技术上多下功夫;优化企业品牌设计理念,导入以人为本的品牌设计理念。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法。石油企业作为重要的资源消耗者和环境污染者,就更加有必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公司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包括公司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国外大石油公司大都有其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他们强调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生产清洁产品;开拓清洁能源、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业务(从石油供应商向能源公司转变);强调以人为本,鼓励公众参与;积极关注社会事务,积极树立“绿色公司”和“有责任感公司”的形象,注重内在与外在的统一。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这些公司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虽然中国石油提出了“创造能源与环境和谐”的企业理念,充分体现了重视社会、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崇高理想,但和国际跨国石油公司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国家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石油应在大力发展油气资源,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同时向着能源公司转变。也就是说,应制订规划,建立机构,组织人员关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占领世界能源发展的制高点,不断增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也是国家赋予中国石油的基本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