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

时间:2025-01-26 作者:飞雪

读书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提炼和概括书籍中的重要观点,加深我们对书中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阅读以下这些读书心得范文,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书本内容的思考和提炼。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一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一定要继续追问,这[鲜活的空]从哪里来,就陷入了头脑的陷阱。

佛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我们为什么喜欢这么执着地问[从哪里来]呢?

是因为我们被一个现象欺骗了,什么现象呢?生、死。

我们认为生、死是真实的,所以所有的事物必然有一个出生的来源,都必然有一个死后的去处。

就像我们认为是我们的父母“生”出了我们一样,这[鲜活的空]也应该有一个父母。

我们身体的“出生”,从现象上说,这也没错,的确是这样。

但[鲜活的空]不属于任何现象,不在任何现象中。

相反,却是[鲜活的空]的灵明作用在演绎着无穷无尽的现象。

佛教中有个词,叫[无生法忍],忍,即坚定不移地接受、承认、确信之意。

坚定不移地接受、承认、确信什么呢?一切本自无生无灭。

而只有如老子、佛陀一样,真实地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才会明白自己的自性本心真的是无生无灭的。

当我们明白了自己的本心是无生无灭的,那么进一步就会明白,所有映现在自己本心之内的现象,本质上也没有真实的生灭,一切都只是本心的灵明作用随缘显现而已。

不自生:这里的[自]如果解读为自己的话,则为[不生自]的倒装句。

不生自:即不产生“自”这个念头。

这[鲜活的空]之所以能超越时空,是因为其不产生“自我”这个观念,所以能一直空寂灵明,灵明空寂。一旦这[鲜活的空]产生了“自”,则随之必将产生“他”,自他分别对立一产生,就开启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演变之旅。

故能长生:因为这[鲜活的空]是无生的,所以也无灭,无生无灭,名为长生。因为这[鲜活]的空,只是保持着空寂灵明、灵明空寂,而不产生[自我]的想法,所以才能长久地空寂灵明,灵明空寂。

看来,如果一直放不下[自我]的执念,是很难见到[鲜活的空]的。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圣人,即与道合一之人,是破除了[自我]执念之人,后其身,将身体抛之脑后,身先,先,凸显、显现之意。要见到[鲜活的空]这个“真身”,就要破除对身体的执着,破除对自我的执着,将身体抛之脑后,将自我完全放下,而后,致虚极,守静笃,[鲜活的空]这个“真身”就显现出来了。身先,还代表着,已经见到了“真身”的人,从此都以“真身”为先,而以“假身”为后(包括肉身,包括自我),即时时刻刻安住于真心,远离颠倒妄想。

外其身而身存:外,置之度外,就算对于这个“真身”,也不要存有“自”、“身”的想法,要全然放下对“身”的执着,这个时候,才是[鲜活的空]当体显现,无生无灭,超越时空。

1)[鲜活的空](即每个人的真心),空寂灵明,灵明空寂,空灵一体,超越时空;。

2)[鲜活的空],不从己生,不从他生,不从缘生,性为无生;。

5)见到了[鲜活的空],也不要生起[我]、[真身]、[真心]的念头,要彻底放下一切念头,只是松静自然地安住于空寂灵明、灵明空寂即可。

6)正是因为破除了所有的执着,没有了任何的私心杂念,没有了任何的颠倒妄想,才能融入自己生命内在所本有的空寂灵明之中,彻底实现究竟的自由与解脱。

2、[修]。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首先在理上彻底理解道的真义、特征以及修道的路径、方法和要点。

实修时,则要彻底放下对身体的执着,对自我的执着,静下来专注地观照自己的内心。

观心法,属于极简主义修法,一切不论,唯观自心,只要足够地静定,然后不断深入地观照,一切真相都会在观照之下自然地显现出来。

修持静定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空寂境界的过程,修持观照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灵明境界的过程。

静定到如如不动,观照到了无疑惑,就有了自度的信心和力量。

可自度,即可度他,自度亦是度他,度他亦是自度,自他本一体,皆是道之心。

3、[行]。

在生活中修习静观自心,同时也可借助不同的环境锻炼自己的静定力、观照力;。

尊重他人,礼让他人,涉及利益先人后己,少考虑自己,多考虑他人,无私无我,精进于道业,自度度人。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二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1、[见]。

上一章结尾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守,即安守、安住之意。那么[中]呢?

这一章讲的内容即是[中]。老子一边[守中]一边向我们描述他所守的[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空而能应为谷,你对着山谷呐喊,山谷中会回响着你的呐喊。神,即无形而鲜活的力量,比如人的精神(精微之神),虽然是无形的,却拥有无穷的创造力量。[谷神],即[空而能应同时无形而鲜活],其实之前我们已经提到了,即[鲜活的空]。[鲜活的空]即是[谷神],即是[中],即是[道],即是[真我],即是[如来],即是[上帝],即是[安拉],即是[老天爷],即是[良知],即是[根本智],即是[真空妙有],即是[真如],即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同一法身]。

[谷神]不死,当我们放下所有的思想、情绪,当我们彻底地放下自己,仅仅只是安住于自己的内心,让内心静下来,当心灵的虚空中所有的云彩都全然消散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真的成为了[鲜活的空],然后你就深入地去体会这[鲜活的空],看看祂会生灭吗?会间断吗?有形体吗?有边际吗?有内外吗?有善恶吗?有垢净吗?有任何语言概念可以去形容它吗?你能定义祂是什么吗?你能说祂是一种实在的有吗?你又能说祂是绝对的虚无吗?甚至你可以想法去打碎它,看看能打碎吗?甚至你可以想尽一切办法抛弃祂,看看能抛弃的掉吗?祂是那样的空,空到了极致,祂是那样的广,与祂相比,138亿光年的宇宙又算得了什么呢?你可以试试看,你如何才能[杀死]这[鲜活的空]?就像再猛烈的闪电也奈何不了天空一样,没有任何事物能杀死这[鲜活的空],那么死神呢?难道你没发现,所谓的[死神],不过就是这[鲜活的空]戴上了另一个面具而已。当你和死神都同时脱掉所有的伪装,摘下所有的面具,你们就都恢复了本来的“真身”——鲜活的空。不要说你们无法杀死对方,连自杀都不可能。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老子不仅是一位得道高人,还是一位诗人!他一边守中,一边诗意大发,啊,无生无灭的鲜活的空啊,真是一个伟大而玄妙的子宫!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这伟大而玄妙的子宫,孕育着天地诞生的种子!当这种子逐渐长大,生根发芽,天地就从这玄妙的子宫中喷薄而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管天地万物如何地纷繁复杂,可是其根源时时刻刻未曾离开过这伟大而玄妙的子宫,而正是通过这伟大而玄妙的子宫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能量和营养,天地才会这么清明,日月才会这样光明,树木才会这么青葱,花朵才会这么鲜艳。而我们这群天地大道的孩子,才能在这美丽的星球上不断地创造着丰富多彩的瑰丽的梦想。

绵绵呵!其若存。那源源不断的能量和营养,从伟大而玄妙的子宫里一直在向天地万物传送着,传送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传送到我们所看见的每一处风景中,绵绵不绝,但我们却看不到它,似有若无。这[鲜活的空]太过精微,无有其形却活力满满。而如果你做不到“致虚极,守静笃”,那么就很难见到祂。

用之不堇。[鲜活的空],所蕴含的能量是永远也不会枯竭的,是永远也无法用尽的。但是,如果你不能将自己融入[鲜活的空],而总是沉溺于六根情境,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迷惑的话,那么你就可能会像一个进了赌场的赌徒一样,快速地输掉所有的一切,自食苦果。而如果你能看破一切外境的虚幻,连自己也彻底放下,向着自己的内心去追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就会见到祂、融于祂、成为祂。当你像一滴水汇入大海一样的时候,就再也不用担心会枯竭了。

1)[鲜活的空],即是[谷神],即是[中],即是[道];。

2)[鲜活的空],无生无灭,无形无相,蕴含着无穷的鲜活的能量;。

3)[鲜活的空],孕育一切,化现一切,是天地万物之根源;。

4)[鲜活的空],至为精微,若存若无,绵绵不绝,用之不竭;。

2、[修]。

这一章是上一章的延续,具体的修法与上一章相同,即:

视一切为刍狗,视而不见,观而不随,六根清净,专心守中。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守的[中]是不是老子所说的[中]呢?

可以用这一章的内容去检验,看看自己所守的[中]是不是符合老子这一章对[中]的描述。

符合就对了,不符合就调整,直到符合为止。

找对了[中],就可以安心地[守中]了。

守中,日日守,时时守,分分守,秒秒守,就这么守下去,生命不息,守中不止。

守到什么时候呢?守到不需要守而[中]自在,守到你自己已经完全成为了中,你就是中,中就是你,也就没有必要再守了。

3、[行]。

守中,修的内容,就是行的内容,修行一体。

专修守,散修亦守,生活守,工作亦守。

有事做事,无事守中。

宇宙间最浪漫的事。

莫过于与心爱的人一起守中。

就这样一直相守着。

哪管它。

海枯石烂。

地老天荒。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三

老子《道德经》的另一个广博在于任何人读之可以感悟出个体自己领域内的和外延,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贴切的答案和个体标准。

以上是从宏观上对《道德经》的感受。而在微观上,老子对自然存在、科学、宇宙守恒、人文、国家管理、战争、人性、生命、名利、权位甚至物理都有自己独到精确和细致的认识。

下面对《道德经》的某些段落、重要的文句与自己的观念给出个人的感受:

(1)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章)。

“道”可以泛指,自然的方面可以指自然规律,如:星系的运动轨道,物质的自然混成及固有的运动轨道和方式;人文方面可以指人道、道德、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

“可道”是指出宇宙自然规律的确定性和因果关系。也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的可以被人类认可和确定的现象。

“非常道”又指出人类一旦用言语文字来表达就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用物理的观念来分析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动态的存在使一切都不确定。也可以认为是指出人类的有限性而难于道出自然界的全部或准确的自然动态。

“名可名”就是人类对一切现象的命名,名可名是老子认可了人类思想活动对自然的命名。另一方面,又用“非常名”区分了“人类的名”和“自然的不可名”。

所以这样的一对排比句道出了宇宙无常和人类有常的界限。前面简单的6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就道出了人类不同参照系下的各种理论体系的存在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现象。

(2)“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无为,不是字面上的直解不做任何事情,而是不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当你不做违反自然和违反社会规则的事件时,你所做的其它事件就是无所不为。当然,在这里对“什么是违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无为”事件的判断是必须具有各种层次的经验和高度智慧。

举一些在自然低层次且简单的例子;例如:你不会游泳,就不要只身跳入海里。不跳海就是一种“无为”。这种不跳入水里就是一种经验的“无为”,而这种无为会给你的生命存在带来关于该问题的保障,这种保障就是一种变相的“无所不为”。上面举的例子是较为简单而浅显的例子,任何人都可以根据经验给出相应的、各种参差不同层次的“无为”和“无所不为”。

(3)人发地,地发天,天发道,道法自然。(25章)。

这是一句用大小来定性宇宙存在的相互包容顺序,特别是老子在那个时代能够发现出了我们所看到的天被“道”所包容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宇宙观,更有对宇宙的存在给出了终极的自然存在观,而不是给出“神造”的自我臆测,这也是当时时代难能可贵的自然客观存在观念。

在这一章里,还有一句话是“人也大”,这一句主要是对人类精神伟大的特指,换句话,可以认为,人类的精神思维世界可以包容天地而存在。

(4)战胜以丧礼处之(31章)。

老子在强兵反战与孙子的战略思想同出一辙,是以不战而胜为上上,而战胜以丧礼处之。说明老子对生命的尊重和不得以而为之的战争策略。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

在这一句话里,是很有趣和抽象的。本解突出用现代物理的思路与之对应。为何老子认为三生万物,是说明老子认可这个宇宙是只有三样最基本的东西吗?那么,寻找这三样事件与现代物理学对应的是什么?就个人的分析就是“运动”、“空间”、“自然力”这三样;可以认为万物都是这三个事件组织而成的事件,没有更多于这三样的东西存在。这是对三生万物的物理分析。

从此可以推出,二生三的物理意义。“二”就是“动”、“力”这二个事件的存在产生物质的“三”。三就是万物。再往上推,“一生二”中的“一”指的是整体的宇宙,就是我们这一个宇宙,而宇宙是产生动、力这“二”个现象的根源,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进一步可以认为动力互相转换是自然存在的因果关系。

最后,老子认为,道是宇宙存在的基本源头,也可以认定在自然角度上这个道是指特定的运动轨道。在人们对老子的分析中,主要认为他的道,因此把他称为“道家”。其实,对于德,是老子不能忽略的另一个主要元素。德产生道和道产生德是互存的两个基本元素,这也是81章用《道德经》命名的一个主要。与之对应的是物理学上的《动力学》;可以认为道是由德决定的。对应于运动轨道是由力产生的物理现象。任何轨道如:导弹的运行轨道,物体的运动轨迹都脱离不了力的作用。也就是道是被力所决定的因果关系。反过来,力是由运动的道所产生的现象是人类难于直观觉察到的事件。关于这一点,将来的物理学定会给与正确的认识。因此,宏观地可以认为道德经可以对应于动力学,这是从物理学方面给与抽象观测的认定。由于当时动力学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和推广,把“德”对应于“力”对于我们分析老子的自然科学观或许会有点牵强附会。

然而,在社会科学方面,道德更多的是指人类社会的基本规范。由于人类更注重于社会问题,因而在社会上指人类遵从的社会公德是一种道。在人类道德方面,老子在社会公德提出了比孔子“以直报德”更高层次的“德”是“以怨报德”,关于这一方面的分析范文有很多的解释更好,我就不在这里进行更多的瞎扯。

另外老子对于宇宙自然的相对性、物极必反、中庸之道、道无常、柔弱刚济、处事处世、大小上下、重轻强弱等等相对、绝对的分析都能给出最大参照系的分析和包容,甚至对不确定性、悖论的数学物理关系都能给出抽象的合理分析,这种分析虽然不能给出方程的确定性,然而却能指出方程的不确定性问题。也就是他当时的思维可以直达物理学目前的最高境界“不确定性原理”。

总而言之,《道德经》是在哪个时期,甚至在当代仍然不失为一部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直至“天人合一”的简明而客观的经典著作。

上面的分析仅仅是一家之言,着重用与当代物理学有一些必然联系的视角来分析,使之有以更宽的视角和不同于专业道家的分析来充实道德经的。至于和各专家有南辕北辙的分析结论也正是《道德经》的魅力之所在。自然是简单的,所以《道德经》本身也是简单的,仅仅是他所包含的参照系是一个最大的参照系而已。这也是《道德经》的伟大之所在!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四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1、[见]。

这一章非常重要,从观心角度而言,这是老子对他看见道时的直观感受的描述,这种描述远离大脑思维,而是当下最直接的体验,即直接对[道]的体证。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这一句的断句与常见的断句方式不同,之所以这样断句,笔者认为这样更符合以[观心之境]解读这一章的主旨。

冲,一般解读为空,但在观心之中,不仅仅为空,而是[动态的空],这个“动态”是指带有能量和活力的意思。这样这句话的意思就更明了了。

在[观心之境]中看见[道]的时候,[道]是什么样的呢?

冲而用之,有弗盈也!这个道啊,无形无相如同虚空却潜藏着无穷的能量与活力,其作用的发挥即体现为[有],而这个[有]是永远也无法穷尽的啊。

这样的一句话,就已经把[道]的本质揭示得清清楚楚。

一方面,道是空,是虚,但不是顽空,不是死寂般的空,而是[鲜活的空],当这种[鲜活的空]处于静寂状态时,就好像成了虚无,但只是好像而已。这有点像科学家说的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奇点],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任何物质,看似绝对空无,但实际上蕴藏着无穷的能量,我们所看到的无边无际的宇宙、星系、时间、空间,皆是从这看似虚无的“奇点”演变而来。

另一方面,当[鲜活的空]发生作用的时候,则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作用,所有人类知道和不知道的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是这[鲜活的空]作用生起之展现,而且,没有例外。

有弗盈也,从[鲜活的空]产生的[有],是没有穷尽的。

那么在[观心之境]中看到的这[鲜活的空],与观心之人是什么关系呢?

这[鲜活的空]不是外在的,而是深藏于我们自己之内的。

而实际上,应该这样描述才是真相——你,或者我,真正的本来面目就是这[鲜活的空],我们自己所认为的你、我、他、生命、世界、时间、空间、宇宙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这[鲜活的空]作用的显现。

[观心]其实,是[鲜活的空]在[观照][鲜活的空]自己而已。

觉悟,是[鲜活的空]觉悟[鲜活的空]自己的真相而已。

[观照]本身,就是[鲜活的空]所本具的功能作用之一,即[有]的其中之一种。

但只有[观照],是[鲜活的空]认识自己真相、觉悟自己真相的唯一途径。

而所谓的[迷],就是[鲜活的空]对[映现]在自己之中的而且是由自己作用产生的[有],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而已。

什么样错误的认识呢?

这些[有]是[鲜活的空]自身作用的显现。而[鲜活的空]的作用是不断流动变化的,否则就不再是[鲜活的空]了,既然是鲜活的,那么作用的展现也是鲜活的,是一个瞬间接着一个瞬间不断更新的,而且,正是因为这相续不断的更新既相互联系又不断变化,就产生了[鲜活的影像世界]。

关键是,这[鲜活的空]是可以[看见]自己所产生的[鲜活的影像世界]。

这就像,你在虚拟现实当中看一部全方位的3d电影一样,除了电影,你根本找不到自己在何处。

你所见的一切,皆是鲜活的影像,而且其[真实]的程度足以令你忘记了这仅仅是[影像],而把这一切错误地当成了[真实]。特别是当这[影像]以图像、声音、气味、味道、触觉、感受、思想、情绪、情感.....直接被你所体验到的时候,你就已经分不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了。

更加可悲的是,你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的“真身”是[鲜活的空],而把佩戴的虚拟现实设备以及在虚拟现实中的各种体验,当成了自己。

在不同的虚拟现实影片中,你对自己有不同的认知。有时,你认为自己是某个男人,有时,你认为自己是某个女人,有时你认为自己是个长着翅膀在空中飞的“飞人”。你总是在不停地变换着各种不同的身份,每一次都把新的身份当成真实的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无数次地把某种身份当成过自己。在每一个新的身份里,你都演得不亦乐乎,无怨无悔。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好演员。

但总会有厌倦的时候,总会有感觉不对劲的时候。

[鲜活的空]怎么会永远一直迷惑在由自己的运动作用所产生的如梦如幻的现象之中呢?

[鲜活的空]永远鲜活,导致的自然结果就是[现象]不可能永恒。

而[鲜活的空]却希望在[现象]里找到永恒。

当[鲜活的空]在某一天发现在[现象]里无论如何寻找都找不到永恒的时候,觉悟的路就开始了。

当[鲜活的空]不再去追逐自己生出的各种现象,而是去追寻能够[看见]这一切现象的[看见]之本源,终有一天,[鲜活的空]就会看见[鲜活的空]自身的真面目。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五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见]。

上一章,老子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这一章,老子再次说到了[天地]。

那么这一章中的[天地]又是指什么呢?

为了更好地体悟这一章,今天早上静坐的时候,当进入了深沉的空静之后,专注于观照这深沉的空静,然后再总体上观照这深沉的空静与观照的浑然一体,然后在保持这个总体观照的基础上,引入老子这一章的内容: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原来,老子所说的内容,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他所看见的[道],只不过再次换了一个角度来阐述而已。

至少到目前为止,《道德经》1-7章,在笔者看来,老子的阐述从未离开过他所看见的[道]本身,再进一步,从未离开过老子已经与道合一的心本身,老子所说的唯一的内容,就是[道],就是他的心,与道合一的道心。只是每一章所阐述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所以这些章节皆属于《道经》是名副其实的。

可以设想,当老子在为关尹子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其最大的目的即是希望关尹子以及所有有缘看到这些文字的人,能够像他自己一样见到道、认识道,合于道,成为一个拥有[道心]的生命。只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要表达的[道],老子使用了很多生活中人们易于理解的语言,而老子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在自己的内心见到道,继而安于道、融于道、成为道。

而老子之后的人们,将老子《道德经》的智慧应用到了非常多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修身等等,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可是对于最直接的直指本心的解读,却一直难以见到(也许是笔者太过于孤陋寡闻了吧)。道家的各种气功修炼、仙术修炼、内丹修炼,对于《道德经》都非常尊崇,并以之为圭臬,但是那些纷繁复杂的解读和演绎不仅没有让我们更接近于我们内在的本心,倒是被一堆堆的深奥的名词给埋住了,使我们更难以见到[道]的真面目了。特别是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那些浩如烟海的道藏典籍,很难有几个人会去看,而且就是去看了也很难看得懂,一堆鼎炉铅汞黄芽白雪,看着就头大,不要说实际修炼了,就是光搞明白这些名词,就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功夫。

而道,或者说我们的本心,是至为简单的,所谓大道至简。所以对于崇尚极简主义的朋友,我们可以沿着直观自心这条极简主义道路继续解读与感悟下去,而喜欢探寻玄奥奇妙的朋友,则建议您可以去读读道藏,那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金丹妙药仙术仙法,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笔者如此说,绝无半点否定道教传统经典的意思,如果您精通古文且有明师指点的话,道藏这一座恢宏瑰丽的道教文化宝库还是非常值得去探宝的,否则就算是看过了万卷丹书也难得真传一句)。

下面我们来继续倾听老子给我们讲他所看见的道。

天长,地久:老子想说,这个道啊,无生无灭,超越时空.....可是在那个时代,“时空”这个词还没诞生呢。那么,在一般人的脑海里最长久的是什么呢?天地也。就连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孙悟空要求玉皇大帝给他封的至高无上的官衔也叫[齐天大圣],而道教修炼的目标,一般也称为长生不老,寿与天齐。所以老子改口道:天长,地久.....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老子在道德经中不止一次地强调,道,先天地生,道,像帝之先,道,天地之根.......

所以这里的天、地,并非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天地,老子仅仅是借用了天、地这个名词,来形容道的另一个方面的特征。

那么天、地,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我们慢慢来体悟。

在同为道家文化的《易经》中,天代表乾卦,至阳,地代表坤卦,至阴。

前面我们说,道是[鲜活的空],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能量。

那么这个[鲜活的空]都蕴含着什么样的能量呢?

[鲜活的空]中,有至阳的能量(天),也有至阴的能量(地),这两种能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体无分,无二无别,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需要注意的是,在[鲜活的空中],“天、地”并不是分离的,而是一体的。在[鲜活的空]中,只有唯一的鲜活的空,而这鲜活的空可以同时表现出两种特性,一为空寂、静寂,即至阴的特性,老子说,这至阴的特性,是超越时空的,是永恒的;另一特性为灵明,即至阳的特性,老子说,这至阳的特性,也是超越时空的,是永恒的。[鲜活的空],至空至灵,至灵至空,灵明空寂,空寂灵明。

天长,地久:这[鲜活的空]啊,灵明空寂,空寂灵明,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何以如此呢?老子接着说——。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鲜活的空]之所以能灵明空寂超越时空,是因为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不自生:自,如果解读为“从”的话,则可翻译为,不从己生,不从他生,不从缘生,不从任何而生,即[无生]。

这[鲜活的空],已经是天地万物所有一切的本源,而其自身,是没有来源的,既不能说祂自己生出了自己,也不能说是其他事物生出了祂。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1、[见];。

在观心之境中,天地、万物、圣人、百姓分别指什么呢?试解读如下:

头顶之上的虚空即为天,所在之处的坚实即为地。

万物又是指什么呢?指包括修行者自身在内的天地之间的所有事物。其中特指修行者自身。

圣人指与道合一的修行者,特指其与道合一之心,即真心。

百姓,指修行者内心的各种念头、情绪、情感、思想等,即意识心。

这几个词的所指明确了之后,就容易解读了。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与道合一的真心也是如此,要像天地对待万物的态度一样对待念头、情绪、情感、思想这些从己而生的百姓,不要去攀缘、评判、干扰、执着,真心只是保持真心,妙显一切,妙观一切即可。

刍狗:原意为古代祭祀用的草扎的狗。在这里则意味着,草扎的狗仅仅有一个狗的假相,本质还是草,刍狗,因祭祀所需,扎草而用之,祭祀后就烧掉了,本质上,烧的还是草而已。

在观心之境中,则意味着,对于念头、情绪等,不要被他们的表象欺骗了,不要把念头、情绪当成真实的自己,其实,他们仅仅看起来像是自己罢了。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处于天地之间的,正是修行人自己。但是为何用[天地之间]呢?这是因为,在观心修行时,心灵处在深度的静定中,已经完全泯灭了身体与心灵的界限,已经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就像上一章说的,渊兮,湛兮,深远无边。其犹橐龠乎?橐籥,即风箱,估计大多数没在农村待过的朋友很难想象风箱是什么样子的,但给自行车打气的打气筒估计大部分朋友都见过,风箱,其实就是一个超大号的长方体的打气筒,主要用于在厨房灶台烧火做饭时向灶台里吹风,好让火烧得更旺一些。风箱有个特点,就是里面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中间放一块挡板,连上两根拉杆,一抽一拉,风就源源不断地产生了。那么,在[天地之间]的修行人身上,什么东西像风箱一样呢?很明显,那就是我们的呼吸。

嗯???不是讲观心的吗?怎么扯到呼吸上了呢?别着急,慢慢给您说。

其实,呼吸与观心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一,观照呼吸,是观心的下手方法之一,甚至也可以成为独立的观心方法。

其二,呼吸的平静与否,对于观心有很大的影响;。

其三,在更深的层面,心气是一体的,气动心动,气静心静,气定心定。

特别是在藏传佛教中,气、脉、明点的修法,是即身成佛至为重要的修法。

所以要快速地使自己静下来,慢慢地做几个深呼吸,是非常有效的。

而当我们的呼吸若有若无,成为“胎息”(即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方式,亦称内呼吸)的时候,就说明心静定的程度比较深了。在“胎息”的状态观心,会对[鲜活的空]有更深的体悟。

观心之时,以一切为刍狗,不动其心,不动其气,气静心静,气定心定,心如止水,心如明镜,朗然自照,道貌自明。

守中,即是这一章老子透露给我们的观心修行的要诀。

如何守中呢?老子将会在下一章给出更加详细的阐述。

2)多闻数穷,不若守中。放下思虑心,放下各种情绪、情感、思想,一心去守住那个未发之“中”。

2、[修]。

[见]即是[修],视一切为刍狗,视而不见,观而不随,六根清净,专心守中。

如果心难以静下来,那么通过调整呼吸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慢慢地深呼吸,可以将注意力先放在呼吸上,慢慢地让自己呼吸逐渐地细微下来,这样,心也就逐渐地静下来了,心静下来了之后,再按之前说的方法观心、守中。

3、[行]。

在生活中,同样要培养这种视而不见、观而不随的观心习惯,有事的时候专心地处理事情,无事的时候就让自己的感官休息下来,再次回到专心守中的状态,时间长了,自然地处于“中”态,一切安宁祥和。

ps:

关于“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其实,不仅我们的呼吸是如此,我们的心也是如此。我们的心,如同虚空,却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念头,生成各种情绪、思想、情感,乃至我们放眼所及的人类一切创造,皆源自于我们的心。心虚静的时候,看似空寂无物,但一旦灵动起来,却可以灵感无限,创意无限。那为什么在解读中不直接解读为心而解读为呼吸呢?主要是因为解读为呼吸更加直观形象,而且更具有操作性,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入手进行观心之境。同时,为了更全面地体悟老子本章所蕴含的意义,特补记几句在此,供朋友们参考。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七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居。

【现代汉语解读】。

踮着脚很难站得长久,大踏步赶路走不远,总盯着自己优点的人难以彰显自己,处处表现自己的人其优点却不容易被别人看见,越是自我吹嘘的人越难建立大功劳,自己抬高自己的人没法做一个好领导。在道的层面来看,这些行为像多余的食物、身体的赘肉一样,人们都讨厌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延伸解读】。

企,脚踏离地努力抅东西的动作。跨,大踏步地往前走。这一句比喻过度的努力往往欲速则不达,不要刻意抬高自己,攀高枝。人要分清楚使命与目标,使命可以定得高一些,但目标要定得扎扎实实,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拔苗助长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很不好的,可能把一个人才生生地毁掉。

章,也作彰,把好的东西、美丽的东西彰显出来。总是看到自己的优点反而使自己的优点彰显不出来。见,同现。您自己把事情做得好,张扬一点,表现自己倒没有问题。您实际上没有人做得那么好却处处表现自己,反而惹得别人的反感。人的社会中生存,其自我意识会被强化,在社会交往中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调整自己。作为普通人,自我表现一下没有问题。但是作为领导者(道德经是给领导者看的),你的自我表现,特别容易受到属下的吹捧,很容易自我膨胀,陷入到虚幻的自我认知中。譬如某领导把自己写得一般的字拿出来,立马会被吹捧成书法家,听的`好话多了,自己也会飘飘然起来,说不定某一天就会出丑。纸上谈兵的赵括也一样,对于兵法能说会道,在同僚们的吹捧中自命不凡,最后长平一战,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也害了四十万赵军将士的性命,曾经强大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之后,自我感觉很好,周围的人出于各种目的吹捧他,甚至编印假报纸,说民众都希望他当皇帝。结果在他称帝之后,才发现众叛亲离,郁郁而死。

伐,进攻,作战的功劳,引申为自我吹嘘,自夸。矜,铁矛的头,自己夸自己,自己抬高自己。例如,韩信这人很自傲,认为汉的江山他有一半的功劳,说话非常不客气,越来越遭受到刘邦的猜忌。与他相反的是张良,非常清醒,很谦虚,得以善终。生活中,喝酒也一样,在你感觉特别好的时候,容易吹牛,那么喝醉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有时候你感觉到对手非常强大,你就会小心谨慎,往往还能够保持清醒。

余食,吃多了食物,吃饱了之后还再吃的食物,古人认为这样有害健康。赘,多余钱,身外之物。多余的东西也叫赘。行,通形,措形体。居,居于这样的位置。

老子讲的这些道理直指人性。人性总是要私心与集体公心、在利己与利他之间摇摆。人的动物性是自私的,但人的社会性必须得有公心,懂得利他。只有具备公心与利他精神,才能真正做好领导。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八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1、[见]。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既然是以[观心]为[对境]来感悟《道德经》,那么《道德经》每一章的内容,每一个重要的名词都需要在[观心之境]下找到相应的对境,而不能在[观心之境]以外去解读,否则就离开了本文的主旨。

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本文并不打算去探讨老子这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写作《道德经》时的心里真实所想,以及老子赋予《道德经》的真实含义。

写作此文的缘起,是因为笔者在静坐观心中,发现《道德经》所蕴含的智慧是可以用来指导观心修行的,并且十分贴切,也许这种应用方式距离老子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有十万八千里之遥,但只要我们在观心实修中能够得到有益的启发,有利于促进修行的进步,就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应用。《道德经》所蕴含的智慧是天地大道的智慧,而天地间所有的一切也都在道的规律下运作,观心修行的目标,同样也是为了见到藏在自己生命深处的道,所以以《道德经》来指导观心修行还是可行的。当然,如果您认为[观心]并非见道之法,那么建议您略过此文,甚至可以略过笔者的所有文章,因为不管笔者所写的文章题材是诗歌还是散文,或是议论文,剥去所有的皮肉,骨架上刻着的仍不过是观心二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天下],静坐观心之时,头部以上的虚空即为天,臀部之下的坚实即为地。[天下],正好是静坐观心之人,再具体点,就是人的大脑所在的位置。[天下],即指我们的大脑。

有无之相生也。有、无是不断运动相互转化,美丑、善恶也是如此。在不同的评判体系下,美丑善恶皆是相对而成立的,没有不变的标准。就观心而言,[有欲]、[无欲]也是相互转化的,[有欲],则美丑善恶之念妄想纷飞,[无欲],则朗然空寂,自在清明。那么[道]呢?则不仅超越了美丑善恶之[有欲],也超越了朗然空寂之[无欲],有无随缘,显隐自在。

难易之相成也。难易也是相对而言的,就观心而言,对一些人来说易如反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难比登天。差别在何处呢?所用功夫不同尔。果能十年如一日,精进修持,观心功夫纯熟之后,则难者转易。不愿下此功夫者,虽易亦难。观心修行之前,[有欲]容易,[无欲]很难,修行日久,身心清净,[无欲]容易,[有欲]很难。

长短之相刑(形)也。长短是在相互比较后的结果,就观心而言,[有欲]看似长,其实很短,念念皆在瞬息生灭之中,[无欲]看似很短,其实很长,达到最彻底的无欲之时,会发现无欲之心其实是不生不灭的。

高下之相盈也。高下也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就观心而言,[有欲]看似很崇高、很积极,其实却被欲望所奴役,心灵已失去了真正的自由,[无欲]看似很卑微,很消极,其实却实现了对欲望的超越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妄心成为心灵的主宰,妄心很强大,真心处于弱势地位时,这时的心灵其实还很弱小;当真心成为心灵的主宰,妄心化为真心的辅臣时,这时的心灵才真正地强大。观心修行,即是转识成智、化妄为真的具体方法。

音声之相和也。音与声相互和谐。音,在甲骨文中,言、音可互用。声生于心。当言为心声,表里一致的时候,即可称为音声相和。就观心修行而言,言无伪饰,为心之真声,即是真言,言有巧伪,则为妄念妄想。比如在观心修行中,一面默念“致虚极,守静笃”,一面去深入体会虚极静笃的心灵状态,这时,言与心、心与言相互促进,即为音声相和之最佳实践。刚开始时,是[有欲]的音声相和,但随着虚极静笃的程度越来越深,就逐渐转化为了[无欲]的音声相和,最后音声同归于空寂,观照却依然清明,这时即可于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之中看见[道]的真面目。

先后之相随,恒也。在观心之时,要深入观察[有欲]、[无欲]前后相随的特点。比如心里生起了念头,然后我们就去观察这个念头,这个念头生起的当下为[有欲],当这个念头消失了之后,即为[无欲]。比如,一面默念“致虚极,守静笃”,一面在心里观察“致虚极,守静笃”在心中是如何生起的?又是如何消失的?在前一次默念之后,下一次默念之前,中间的那个空白的状态,是怎样的?一次次地默念,一次次地观察体会,两次默念之间的间隔时间可以逐渐拉长,然后去体会有、无、有、无、有、无.....体会这两种状态先后相随、相互转化的精微状态。[恒也],即这是一种永恒的规律。有生于无,然后又很快回归于无。那么当我们停下默念,只是专注地去观察[无欲]的状态,又会有什么发现呢?我们会发现,[无欲]的状态是可以相续不断的。[有欲]看似相续不断,但本质却是即生即灭的,[无欲],看似难以捉摸,但真的达到了[无欲]之境,却发现这[无欲]是无生无灭的,可以相续不断地一直延续下去。有欲,更像是浪花,无欲,更像是海洋。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圣人以无为之心应世,事来即应,事去即静,无有执着,无有挂碍,圣人只是这样去做事,为人们做出榜样,不刻意去教化他人,而教化的作用已在其中。

在观心修行中,[无为]是[观]的要点,无为,即不刻意、不执着、不攀缘、不挂碍,顺其自然地发挥出[观]的本性即可。所以,[观]常用[观照]二字表达,即只是如镜子一般照出事物本来的样子即可。

不管是观呼吸、观念头,还是观照其他,都要保持无为之心。但需要注意的是,保持无为之心,不是对[观照]本身完全不顾,如果昏昏欲睡,还不及时生起警觉,那就不是无为之意了。

[不言之教],对于观心而言,则意味着[默照]、[寂照],即尽可能使心灵达到深度的静寂,在静寂的同时进行观照。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对于观心而言,万物,指的是所有出现在观照视野中的一切身心内外的现象,对于这些现象,应该怎么办呢?作而弗始,任凭其自然地随因缘生灭,而不去干预其开始与终结;为而弗志,在观心修行的过程中,对于所观的对象,只是保持静静地观照,而不动用自己的意志干预观照对象;成功而弗居,即使通过观心彻底见到了[道]的真面目,也不认为自己有所得,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成功的地方。这即是《金刚经》中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对于一切都毫不执着。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正是由于彻底的不执着,才能称为真正的自由,这究竟彻底的真自由再也不会离去。

2)在[有欲观徼]、[无欲观妙]的时候,要深入去体察[有欲]与[无欲]这两种状态的相互关系,包括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等关系,从而更深入地体悟[有欲]和[无欲],并从这些关系中去体悟[道]的本体的特性,因为[有欲]、[无欲]以及这两种状态之间的运动转化关系,正是鲜活[道]在我们生命中的具体体现。

3)无为观心,观心无为,不言寂静,寂静不言,无我无执,成功弗居。

2、[修]。

那么如何将这一章落实到观心实修中呢?

1)放下大脑和思想,远离思虑分别,以心观心,直观自心;。

3)深入观察和体悟念头的生起与消失,深入观察和体悟念头消失之后的空白与宁静;。

5)在彻见自心真面目的基础上,体悟一切对立分别的相对性,体悟众生自性本心的大平等性,体悟身心内外万事万物汇归于自性本心的一体性,体悟自性本心本自无我远离一切执着挂碍的究竟自由性,体悟自性本心亘古一如、随缘运化、世出世间一切本自圆满的大圆满性。

3、[行]。

1)安守本心,寂心应事,远离分别执着而行于中道,了无挂碍;。

2)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精进利众,结果随缘;。

3)在与人交往时,高度尊重人们的意愿,不以己意强加于人;。

4)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善于运用各种因缘条件去推动事情的自然达成;。

5)修好自己,做出榜样,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感化与自己有缘的人。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九

说完了第一章的[见],下面说一下修和行。

2、修。

在知识上了解了[见]之后,如果不去实修,那么知识就永远是知识,无法转变为真实的智慧。

那么在自己直接[看见]之前,应该如何进行实践呢?这里列了几点,供大家参考。

1)放下大脑思考,不辩论,少说话,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

既然道的真相不在思虑言说,不在语言概念,不在逻辑思维,那么就需要在实践中尽量地减少内心这些方面的活动。

2)安静下来后,将注意力收到自己的内在,以心观心。

3)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内心的状态,是[有欲]还是[无欲],如果念头较多,即为有欲,这时观心的重点就在于[观其所徼],即观察念头如何生起,如何息灭等等,如果念头非常少,甚至基本没有念头,即为无欲,这时观心的重点就在于[观其妙],即深入观察[无]的微妙之处——这[无]的状态,从哪里生?向哪里灭?有实质还是无实质?是常是断?是垢是净?是善是恶?这[无]的本体到底在哪里?它和我们的生命是什么关系?.......

5)将观照的对象锁定观照自身,即观照[观照]本身,这观照来自哪里?从哪里生?向哪里灭?有实质还是无实质?是常是断?是垢是净?是善是恶?这[观照]的本体到底在哪里?它和我们的生命是什么关系?.......

6)深入观察[有欲]的本体、[无欲]的本体、[观照]的本体,这三者的本体为一为异?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们最究竟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3、行。

修,侧重于专修实践,行,侧重生活实践。

2)自己为自己制定身、口、意的戒律,加强觉知和自律;。

3)少欲、知足、乐寂静、勤精进、不戏论、时时提起正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4)将专修中获得的体验延伸到生活中,如寂静、安宁、少念、清明、安详等;。

5)逐渐学会在生活中观心,知道自己心里念头、情绪、思想的生起,并练习观而不随。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十

当笔者将[感悟(9)]的文字发给一位简友,这位简友也精准地看出了与之前几篇文字的区别:着重于文字上的解读,好像少了些观心修行角度的体悟。真是一针见血啊!感谢这位朋友。

所以今天重新来体悟《道德经》第八章,希望能有所突破。

既然以[观心修行]为主题,那么就直接将第八章的内容代入[观心之境],看看效果如何吧。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

让自己深深地静下来,进入无边的空静,进入[鲜活的空],与[鲜活的空]融为一体......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让自己不断进入更深沉的静......

静如止水.......

上善若水......

原来不是老子的文字离开了[观心之境],而是自己的心离开了观心之境。

当再次回到这止水明镜般的[鲜活的空]中,[上善若水]即是对此时之心的最好的表达......

老子的这些文字,自鲜活的、与道合一的心中流出,道,不是虚无死寂的空,而是鲜活无比的不着一丝挂碍.....

我们可以仔细地观照一下自己的心.....

如果它落入了大脑思考之中,那么就“锉其锐”,放下大脑,放下思考......

如果它是纷乱的,那么就“解其纷”......

观照自己的呼吸,慢慢地深呼吸......

让呼吸不断地静下来、细下来......

然后,“和其光”,保持静静地观照......

你可以从头到脚逐个部位观照一遍,看看哪里还紧张,然后就放松哪里......

当身心都全部放松下来后,就静静地观照自己的内心,看看是否有念头生起......

如果没有,那么就去感受内心的空静......

如果有念头,那么你也不要跟随它,只需要静静地看着它,看着它静静地消失.....

如果内心非常地静,连身体也感觉不到了,那么就感受那[空]的深远、沉静......

你可以用静静地观照去观察着[空]的边际在哪里?

你可以静静地体悟,对于你自己的生命而言,这无边的虚空是否已经到了最究竟的根源?

如果你还不能确认,那么就用静静地观照更加深入地去观察,更加仔细地去观察.......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十一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1、[见]。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民],与[民]相对的是[圣人]。

在观心之境中,圣人,相当于真心,民,相当于妄心,即意识心。

真心是远离分别执着的,而妄心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别执着。

所以在观心修行中,需要远离这样几种分别执着:贤愚、贵贱、好恶。

如果存在贤愚对立,妄心就会去攀缘执着于这个[贤],争夺[贤]的好名声。这时就远离了[道]。

如果存在贵贱之别,妄心就会去攀缘执着于这个[贵],盗取[贵]的好东西。这时亦远离了[道]。

如果存在好恶之别,妄心就会去攀缘执着于可以满足欲望心的[可欲],被欲望扰乱了清净心。这时同样也远离了[道]。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圣人之治,即真心当家做主——。

实其腹:道家修行的[实其腹],大多是指以下丹田为炉鼎修炼内丹(精气神),藏传佛教修行中也有修中住气、宝瓶气等修法,也可以算[实其腹]。那么在[观心]修行中,[实其腹]又如何实践呢?有两种方式,一为在观心的同时,稍微分一丝注意力,稍稍鼓腹并一直持续保持,这样有利于在观心的同时为后续的修行打好基础。第二种方式,[腹]为人体之[中],引申为[生命之中],后续在《道德经》中有[守中]的修法,[实其腹],可以视为[守中]的修法。如何来守中呢?当心灵空静下来后,安住于空静之心的整体状态,专注于空静之心的整体状态,即是[守中],即是[实其腹]。实,即不断坚定、坚实、坚固之意。实其腹,即不断地增强安住于空寂之心的定力,越空越定,越静越定。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发生在[观心]之[观照]的范围内。如果丢掉了观照,昏昏欲睡了,或者像冷灰枯木一样没有了活力,实其腹就失去意义了。[观心]修行的实其腹,是在明明朗朗的观照之下的实其腹。

弱其志:志,即意志、意图。在观心修行的时候,要保持放松的心态,同时保持清明的观照,观照,只是保持清明的觉察,但不去干扰观照的对象,不以自己的意志或意图去刻意对观照对象做出什么行为。

那么为什么是[弱]而不是[去]呢?因为保持清明的观照本身就是一种[志],虽然区别于刻意左右观照对象的[志],但毕竟仍然是一种[志],所以是[弱其志],仅仅保持观照即可。

强其骨:道家有修炼肾气以强健骨气的修法,在[观心]修行中,强其骨,则可理解为强其主心骨,即真心。强其骨,即增强真心当家做主的力量,亦即强化安住于真心之意。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要经常使意识心处于“无知”、“无欲”的状态,换句话说,即是要让心灵经常处于真心的状态。无知,即无分别执着,知,代表了分别心和世间知识。无欲,即远离欲望,远离[可欲]。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要安住于真心状态,时时安住,念念安住,使分别心不敢妄为,这样的状态即是无为,时刻保持无为之心,则无不治矣。治,即真心为体,意识心为用,各居其位,各司其能,一切合于[道],自然圆满。

1)安住真心,远离分别执着,远离欲望污染;。

2)空去意识心,坚实空静心,保持观照心,强化本元心;。

3)保持无为之心,真心为君,意心为臣,各具其位,各司其能;。

2、[修]。

1)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观心修行环境,远离各种欲望污染源;。

2)放下大脑,放空心灵,以心观心,直观自心;。

3)强化定力,安住于心灵本有的空静,同时保持清明的观照;。

4)[宽坦并任运,警觉且放松],既要做到念起即觉,觉而不随,又要做到不对念头进行任何评判、干扰和处理,任其自来自去,只是清楚地旁观即可。

3、[行]。

1)在生活中也尽量保持心灵的空静,尽量远离各种充满欲望的环境;。

2)在生活中练习观心、观照,面对事情时,少用分别心,多用观照心;。

4)在真心做主的基础上,随缘应用意识心,有效地处理好各种事务,同时保持无为之心,努力做事,而对结果随缘、不执着。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十二

开篇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提一个成语——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老子不好推辞,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可以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出现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

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知道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无”。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空间孕育了无数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独特。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无数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谓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们永远都只是她的孩子。永远不能超越她!应该她本就没有形体,只是一种“柔”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学习道和水的柔,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平坦,我们的为人处世才会更圆滑。

有些人常认为只有“有”才是可以被我们所利用的。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万事万物都不可以独立在“有”之上,只有通过一定的形体才能显示出“有”的价值。而这种无形的形体就是“无”,之所以会“有”是因为“无”。上面曾提到我们宇宙中的星球都是从无中演化而来的。“无”其实就是指空间。比方说我们所住的房子,他之所以有房子的用处是因为其中是空的,能住人,所以有房子的作用。如果房子是一个实体,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再比方说一个糖果盒,因为里面是空的,可以装糖果,也就实现了他“有”的价值。

“有”与“无”这两个概念不仅适用于物质与空间。还适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常对父母说,给我们一些空间。如果其他人过多的涉及我们的空间,我们就会觉的心理非常的窄,透不过气,非常的闷。宇宙之所以为宇宙,是因为其有足够大的空间,能把万物都放在其中,而如果人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就会自由!(这里所提到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与无形的“道”成相同阶级,或高之。所以我们内心总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空间是有限空间,而宇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与其持平,只能不停的追求!追求“无”。追求一个现实与虚拟“有”与“无”并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相对自由,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都是先驱与我们共同学习的对象,永远都不会停止。

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最有名的就是阴与阳了。阴阳可以引申出很多相对的概念,比如正与负,对与错。为什么太极图中的阴阳会是旋涡形的呢?为什么不是由一条线将其分割呢?为什么黑颜色中会有一点白,白颜色中有一点黑呢?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福祸相倚”和“物极必反”的最好体现。白色中有一点黑,黑色中有一点白是因为世事都有相对面。“塞翁失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当黑将要超越白,白将要超越黑的时候,就会成其相反的颜色,循环往复。而有其他物质肆意破坏就会浑浊。就象人类,万物循环往复是其道之根本。而人类却施加干预——破坏树林、大肆捕杀。这样只会打乱正常的秩序,最后人类也会在这团浑浊的气流的中沉没。然后又恢复正常。古人说过不能涸泽而渔,伐木而猎。翻译成现代也就是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正确的、不干预的攫取利益。同时认清福祸的相互转换,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高兴的忘了本象,可能灾难正潜伏在明天,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可能幸运就藏在你身后。

读道德经后我总结三十六个字。为无为,无不为,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明阴阳,晓情理,知可止,利于本,有无生,悟道德。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妙理,还得是你亲自去读才可,每个人读“道”,都可得不同道。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十三

我看不懂原文,从译文的描述中做了一些思考。

道德分析的范围侧重于非物质的一面,分析个人和集体。个人分析的刻度是普通人和圣人。集体分析侧重于道德,促进集体向更好的方向运行,集体分析的刻度是你和我。

人,人类社会,世界上的一切,总是觉得哲学和科学不够全面,所以我喜欢用物质和非物质来获得两个范围。自文本以来,人类文明在物质和非物质两个范围内产生了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从古代到现在,从现在到最后,人们都会探索它。

哲学的重点是非物质的'范围,道德经典的重点也是非物质的范围,但它们的刻度不同。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确实有很大的内容差异,但内容是非物质的范围,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宗教信仰环境。

拉得更远,回到道德经。道德经的重点是什么?关键是一个人必须有道德,一个社会必须重视道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人用人来教导和衡量对错。但有些人用上帝来衡量对错,所以不同的依赖形成了不同的对比。记得bbc纪录片讲述了天主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去看看。因为我从小就被父亲教导要做什么,人不能做什么,如何成为人。这种用人来衡量对错的教导确实塑造了我。在这里,我对过去的评价只是陈述事实的意思。

事实上,道德经典是基于道德思维的总结。从侧面看,当时人们的道德已经达到了这一点。道德经典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衡量、发展和成就。道德经典表明,当时我们用人来衡量是非。保持自我存在需要代价。保持一个人的存在意味着你应该保持自己的标准。圣人的存在是维持圣人的标准。

事实上,我对什么是道德经典不太感兴趣。为什么会有道德经典?答案已经在上面给出了。在这里,我认为一件事非常重要。哲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它侧重于分析非物质的范围,但人是由物质和非物质形成的。学哲学的人不应该忘记科学。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十四

作为一名理科生,直接通读原版的《老子》是具有很大难度的是具有很大难度的,所以我选择了从阅读南怀瑾的《老子他说》开始慢慢感悟,在阅读中,我发现《道德经》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部论述道德的著作。事实上,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道德经前三十七章主要是讲什么是道,后四十四章主要讲德,简单说来,道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是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二者并不相同。

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我们就不难知道。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面。德,是物化之为,是“道”于宇宙间的布施,是对万物的呵护。道生万物,万物应“德”而得存,万事应“德”而生运化。德,是“道”呵护事、物,沿规律与法则演化之显现。德,是“道”布施于万物生化的永恒“工程主体”。所以说:德行道从。

我认为后文中最经典的莫过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一句话里,是很有趣和抽象的。为何老子认为三生万物,是说明老子认可这个宇宙是只有三样最基本的东西吗?那么,寻找这三样事件与现代物理学对应的是什么?查阅资料分析后得出这三件事件就是“运动”、“空间”、“自然力”这三样,可以认为万物都是这三个事件组织而成的事件,没有更多于这三样的东西存在。从此可以推出,“二”就是“动”、“力”这二个事件的存在产生物质的“三”。三就是万物。再往上推,“一生二”中的“一”指的是整体的宇宙,就是我们这一个宇宙,而宇宙是产生动、力这“二”个现象的根源,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进一步可以认为动力互相转换是自然存在的因果关系。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存在的基本源头,也可以认定在自然角度上这个道是指特定的运动轨道。所以在人们对老子的分析中,主要认为他的道,因此把他称为“道家”。其实,对于德,是老子不能忽略的另一个主要元素。德产生道和道产生德是互存的两个基本元素,这也是《道德经》的一个主要重要的内涵。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十五

今天终于读了100遍道德经,终于摆脱了被债主催债的感觉。写个博吧。

但第一次读昭昭,多读昏昏;读经越来越多,感觉越来越糟。被顾老师逼着写博,却让我回忆起读研时的趣事。

当时我们戏剧专业有三个导师,各有1~2个研究生,共有4个。所以上课直接去老师家,有时候上课是讨论名剧的文本,有时候老师放碟片。看碟片当然很开心,没想到看到兴起处,老师遥控器一拿,咔就暂停了,这一段我们来分析一下!突然孟了。毕竟,当你看碟片时,你会投入情感去看戏剧。你需要的是共鸣效果;突然,大脑不得不切换到理论分析,转变为逻辑思维。大脑处于空白状态。你必须快速搜索大脑的每个角落,回忆可用的情节,找到可用的理论框架。然后看盘子有点抖,不时用眼角看老师是否想拿遥控器,也试图调动一些脑细胞同时做一些分析,但后者基本上很难做,老师暂停,我们四个人总是处于混乱状态,看起来很不开心。

读道德经书写博客的难度也在这里。读经的时候,随着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无心。根据照顾老师的理论,没有必要用脑子,但总结一下,用脑子写博客是必不可少的。两者之间的切换难免恍惚。

让我们勉强挤一点牙膏:。

道德经有句话叫为学越来越多,为道日损,感觉这是顾老师最津津乐道的句子之一。我个人的'感受恰恰可以倒过来,就是学习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多。

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因为我们的身体和生活状态是越来越多的,我们会更加注重外在的东西,比如学习,比如追求名利。在那个阶段,我们雄心勃勃,意气风发,挥斥方辙,相信人定胜天,相信人为,相信我能。然而,当我们的身体、事业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慢慢走下坡路,即日损时,每个人都会转向内心,即求道。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具体道,也许是儒家思想,也许是道教,也许是佛教,也许是基督,也许是心理学,。人的尽头是神的开始,是道的开始,因为我看到了不能。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十六

(山顶洞人,自幼孤僻、倔强,喜好战争。曾致力于财色名利的追求,为达目的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结果碰得头破血流。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开始接触佛道,却为了追求神通而屡屡被邪师所骗。但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五毒俱全的他猛然醒悟,于是悬崖勒马,弃恶从善,精进修行,同时发愿解出《道德经》,因为这一念善心,终于获得上天的垂青)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山顶洞人《佛道一如道德经》

解析:

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译文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这样翻译从文字上来说好像没什么问题,但从内容上来说是完全错误的。

老子最反对的是“智”,这种“智”也就是现代社会大家都具有的世智辩聪,说白了就是小聪明,我们被自己的小聪明害惨了。老子高瞻远瞩,早就知道我们要被“智”所害,所以反复提醒,遗憾的是我们看不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正确翻译应该是: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聪明,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大智慧。有句话叫做认识一个人难,认识自己更难,还有几分靠谱。

就我们的人体而言,经络、穴位到底是怎么回事?科学发展到如今,只是承认了有,还是解释不了。我们到底有没有灵魂?现在的科学不敢完全否认了,甚至有科学家开始偷偷研究,但依然模棱两可。为什么同样是人,性格、命运会相差那么悬殊?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还非常少。

然而,佛陀、老子早已经把这些问题洞穿了,可惜我们学不懂!我们对法界有多无知,对自己就有多无知,反过来,如果能够完全彻底地把自己搞明白,也就明白了十法界。明白自己才是大智慧!“自知者明”的“明”就是破除“无明”之后的“明”,就是开悟!不开悟的人哪怕拥有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依然只是小聪明而已。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译文为: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译文从文字上看很清楚,但想想还是模糊。这句话的真实义就是,要战胜别人并不是难事,要战胜自己就太难了。

俗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们用钱、用权势、用武力就能够让别人臣服,但是要真正看清自己的真面目,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太难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被自己的因果业力捆绑着,不管我们表面上多牛,我们的都是业力捆绑下的囚徒!再大的权势、再多的金钱也解脱不了!而要挣断这根绳索,除了行善、修行,别无他法。

有人说,我有钱有势还要改变什么命运?请问,生老病死哪一个我们能用金钱和权势解决得了?所谓家大业大,金钱和权势如果不善于应用,只是造业的工具而已,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阎王那一关我们是想凭本事闯过去呢?还是凭金钱买通过去呢?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迷信,随便,到那时不信也得信。

人都有软弱的时候,或贫穷,或疾病,这时候,谁都渴望得到特别的帮助,但能如愿以偿的实在少之又少!从表面上看,这些弱者实在值得同情,但如果谁能看到他们的过去世,也许会发现他们过去世其实是很风光的,而且落到今生这个样子也是有原因的。那我们再反推,现在市面上的风光人物下辈子会怎么样呢?所以,风光也好,困苦也好,都只是暂时的假象,我们只有不跳出轮回,就只能永远在苦乐间摇摆。当我们乐的时候,往往以为自己多了不起,谁要告诉我们将来要受苦,基本上是不会信的,而当果报现前的时候,谁又救得了?所以,我们的苦是自己造成的,自己选择的。如果不觉悟自心,即使谁能救得我们眼下一时之苦,接下去无尽轮回之苦谁来救?观音难救世间苦,就是这个道理。

“知足者富”。这个“富”不是世间财富的“富”,是精神上的快乐安详。我们的幸福指数是与欲望成反比的,不在乎我们拥有多少,而在乎我们感觉够不够。哪怕我们有十个亿,如果我们觉得在千亿富翁面前抬不起头,就依然是穷人。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7篇)篇十七

从初中到现在已经学习过很多老子的文章,但系统完整地阅读老子的《道德经》,还是在这次暑假。阅读完后,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厚修筑的哲理所折服,不由得感慨: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留传给后人丰富的遗产,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勿庸置疑,当数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极其精炼,只有八十一章,总字数加起来不过五千。但老子用这极其精炼的五千言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可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尚不能一一参透。在这里只能凭自己理解写下感受最深的几点。

体会《道德经》,主要也就是体味老子的“道”,体味老子。

道,这个颇带东方神秘主义的名词,在《道德经》一书中频频出现。老子对“道”有种种构想,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之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他对“道”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因为虔诚的推崇,他赋予了它博大精深的涵义,也使得这个概念成为了他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

总的来说,他的“道”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修身养性、立身处世、安邦治国。先说安邦治国。《道德经》中有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是说圣人没有固定的想法,以满足老百姓的想法作为自己的心愿。在治国的过程中,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要求治国者的地位虽高而人民负担不重,遇到灾害站在前面带领人民群众去救灾,所以人民不受其害。《道德经》还说:“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以自己的知识治理国家,则国家盗贼四起,不以自己的知识,而是按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则国家就幸福昌盛。还有,只有“以正治国”,即以正直不阿的态度治理国家,为政清廉,处事大公无私,执政为民,执政者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护,这样,执政者的江山才稳固。君王顺着老子安邦治国的思想而行,则天下太平,国运昌隆。中国历史上的汉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就是明证。

除开这几点,《道德经》中还蕴含了许多的生活哲理。尽管道家思想在几千年来不断丰富与发展,但老子的修身养性学说及其境界一直高山仰止,不可动摇。《道德经》的内容不仅是人类修道的最好典范,而且是人类由平庸、卑微走向伟大、神圣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智慧之源,是安身立命、立身处世、安邦治国思想的源泉和基础。弘扬它,不仅对修身养性,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科学地审视宇宙、社会历史、自然万物的前提下重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理想,将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写工作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检验和提高的过程,它可以激发我们更好地发挥潜力。以下是一些优秀领导者的工作心得体会,他们的管理经验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在进行年度总结时,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上的不足之处,从而给未来的改进提供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范文范本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和文字组织能力。以下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中带来一些思路和灵感。各位家长、老师、同
商业领域中,合同协议是交互关系的基础,保障交易的安全与可靠。以往的合同协议案例和经验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合同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一、学校餐厅为本校教职工服务,严
事迹材料的编写过程需要仔细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证据,确保内容的真实可信。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关于事迹材料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作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和配合,每个人都要尽职尽责,共同完成任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工作方案案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1、做好__级新生的
演讲稿是学生展示自己学识和才华的舞台,通过撰写演讲稿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优秀品质和才能。现在请大家注意听,下面将播放小丽同学在社区活动中的实用演讲稿
写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的一次思考,也是对他人学习和借鉴的一次奉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在空中乘务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
教案模板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在编写教案模板时,教师可以参考同学、同事或专业教育机构的建议和指导。我今天要说的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若是对于心得体会写作感到迷茫的话,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的范文,相信一定能帮到你。第一段:介绍家长会的背
通过统计,我们可以对事物进行比较和评价,找出优点和不足。统计报告中的数据和图表能够直观地展示出问题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教材95页)。评价检测。一、自学导航。专题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进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时光如梭,我们欢
合同协议是商务合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合同协议,以下是一些实例供参考。甲方(卖方):身份证号码:电话:地址:乙
自我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检视自己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范文6】自我总结让我意识到,我在表达和沟通方面还有一些不足。因此,我决定多加练习,提高
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推动个人和集体的进步和发展。以下范文中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来自各个领域和专业的专家,他们的建议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路。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更好地改进和完善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今天我阅读了《中国历史》中的六册,其中
合同协议是双方就特定事项达成的一种法律约束力文件,有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中使用的合同协议范本,供大家参考。(一)________(姓名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主动行为,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样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道德的要求
心得体会是对自身经历、观点以及感受的总结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迷茫和无从下手,那么这些范文可以给你一些启示和指导。
心得体会是通过思考和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提炼和归纳。接下来,小编将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
自我介绍是在认识新朋友或新环境时,对自己进行简单陈述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互相了解。小编特意搜集整理了一些简洁明了的自我介绍范文,供大家参考。关于缺点。当面
写个人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这是一份详细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一、加强学习,教研组工作抓实抓细。作
通过写实习心得体会,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20xx年9月,我再次走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将其用于未来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精彩个人总结范文,探索写作的魅力和技巧。半年来,我们继续认真贯彻《关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观点,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获奖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的观点和思路,丰富自己的思考角度。这是一些总结写作的指导原则和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重要而必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一种回顾和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改进自己。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
10.心得体会是通过总结和概括,让我们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请大家阅读下面这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一定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作为一名文综组成员,
我认为写一封工作转正申请书有助于展示我对公司的忠诚和专业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成功工作转正申请书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感谢您给我
一个科学合理的医院工作计划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医院工作计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下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活动总结是对某次活动、项目或任务等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能力,对未来的工作也具有指导意义。我觉得我们需要花时间来对这次
范文范本是我们取得写作突破的法宝,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思路和灵感。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教育论文,主要是关于二
对于公司或组织而言,述职报告是进行绩效评估和人员管理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领导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状态,优化团队建设和资源分配。这些范文中包含了丰富的细
在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经过精心收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这
读后感是对阅读材料内容、思想和情感的主观反应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以下是一些名著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和评论。经朋友介绍,闲
赠与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物质上的赠予,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慰藉。接下来是一些成功赠与的实践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性别:女________年龄:68
读后感是对阅读中所感悟、所思考的一种整理和归纳,是我们对书中内容的思想体验与分享。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展示了不同作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理解和感悟。
心得体会是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经历的内心感受和思考,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启发。
借款合同一般需要有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签署日期、合同期限等基本要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借款合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合同编号:签订地点:借款人(以下简
公司是一个竞争者,它与其他公司在市场上进行竞争,争夺资源和市场份额。读完这些范文后,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将其中的经验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公司中,从而推动公司的发展。
教师工作总结是一种对过去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发展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期间所学习和体验的总结和反思,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个人和职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参与培训的个人经历和感悟的总结,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和发展轨迹的一个总结和呈现,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启示。
合同样本是合同起草的参考和模板,能够提供给双方参考和借鉴。接下来是一些实用的合同样本,希望可以对您的合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主体资格包括:
总结是对自己成长历程的记录,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这些总结范文精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的记录。小编找到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现在,我们正处于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每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观点,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从中获取一些灵感和启发
心得体会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帮助我们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接下来是一些值得阅读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为了方便大家写心得体会,以下是一些范文可以供大家参考。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大四的学生,抱着锻炼自己,
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路径和方向。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群众旅游,作为一种大众化
工作汇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准确客观地描述工作内容、方法、成果和问题,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我们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工作汇报模板,供大家下载和使用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读一读这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给自己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
幼儿园教案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帮助他们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进展。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幼儿园教案案例,供给传统教学中亟需升级的教师参考。1、提高幼儿的安全
在国旗下,我们共同庆祝国家的发展成就,激励自己为国家的未来努力奋斗。以下是关于国旗的一些故事和感人的事迹,希望能为大家展示出国旗下的力量和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国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回顾自己的成长和改进的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让大
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有必要把这些体会写下来。在下面,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写更多申请书不仅可以展示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展示我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下面列举的申请书范文中,你可以了解到一些成功申请者的思路和写作风格。
通过医院工作总结,可以总结和分享各科室的工作经验和成功案例,促进经验的交流和借鉴。不同医院的工作总结存在一些区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典型的医院工作总结范文,希
小学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习的可持续性。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以下小学教案范文,从中获得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设计理念:感悟生命是一个比较深奥
学期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从而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几篇优秀的学期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编写自己的计划时提供一
策划方案是在项目或活动开始前经过详细考虑和安排制定的一种指导性文件。如果您正面临制定一个策划方案的挑战,以下范文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借xx这一良好商机,
主持词需要有节奏感和起承转合的结构,让听众在会议或活动中能够一直保持关注和参与。感谢大家的聆听和合作,我希望我们的讨论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一、教师要转变角色。首先教师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和总结,通过书写可以更好地传达和分享实践心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租赁合同的签订,既保障了双方的合法权益,也确保了租赁关系的顺利进行。如果你对租赁合同的内容有疑问,可以参考以下的范文,了解一些常见问题。一、资产:甲方将座落在_
投资需要关注市场动向、研究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以下的投资案例可能正是你寻找的机会。股市投资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财方式,也
三分钟是一段时间的观念,我们可以用它来衡量一项任务的完成度。最后,希望大家能在三分钟内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
承包是指承揽特定工程或任务的过程,通常伴随着一定的责任和权益。后面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承包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巧,希望能够提升大家的承包能力。甲方:_______
读后感不仅仅是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评价,更是对作者思想和意图的思考和发掘。下面是一篇具有启发性的读后感,读者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对书中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写月工作总结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自信心和信心。如果你正在为如何写一份出色的月工作总结而发愁,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些范文。20xx年xx月xx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历的总结和反思,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升自己。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方式,下面是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心得体会是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上对所得到的思考与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文字材料。这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欢迎大家阅读以下几篇关于中班教案的范文,相信对大家会有所帮助。1、在活动中激发幼儿染纸的
通过致辞,演讲者可以表达对听众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形成与听众的良好互动。这些致辞范文来自于不同场合和不同人物的演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仁们: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新
幼儿园小班中,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园合作是促进孩子发展的桥梁。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幼儿园小班的教育教学方法,推荐参考一下幼儿教育专家给出的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回顾和思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和帮助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以下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活动计划,提前解决潜在问题,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接下来是一些经典案例的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学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
写心得体会可以增加我们的思考深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小编特意收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更多申请书是我们与学校、公司或组织之间建立联系和沟通的重要桥梁,通过它我们可以传递出真实、有力和有意义的信息。掌握一些申请书的写作技巧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小编整理了一些行业内领先企业的月工作总结,希望能够给
活动总结应该客观全面地评价活动的各个方面,既突出优点,又找出不足,以促进活动的进步和发展。以下是一些活动总结的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写作技巧,使总结更
加工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人们对于商品的需求和追求。请大家关注下面的加工新闻和趋势,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发包单位(以下简称甲方):扬州易承重工机械有限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我们回顾成长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有关成功的心得体会范文,从中获取一些实用的建议和
一个成功的策划方案能够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指引和保障。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策划方案的具体步骤和实施细节。1、在泥工活动中,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2、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或工作心得,共同进步和成长。这些心得体会的范文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写作的技巧和要点。人的一生不断地自我,理解自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得出来的经验总结,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个人性质。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自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某一经历中获得的独特感悟和领悟能力,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一些值得阅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迪和帮助。
心得体会是一种重要的反思方式,通过对自己经验的总结和梳理,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吧。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所经历事物的深度思考和感悟,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领悟生活的真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
心得体会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通过思考和总结后形成的一种体验与感悟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
师德师风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展现的职业素养和道德风范。我们特意搜集了一些优秀教师的师德师风事迹,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幼儿教师的师德规范里我找到了答案:热爱孩子并尊重
月工作总结对于个人和团队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月工作总结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年来,我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救助管理办法》
每一个心得体会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提炼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的深度思考,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的写作心得和经验,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建议。
撰写小学生演讲稿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马上就要揭晓小学生演讲竞赛的冠军了,让我们先看看他的出色演讲吧!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这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经历的记录和回顾,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
在写工作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下是一些团队领导者的工作心得体会,他们在工作中的领导智慧将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作为水质检测人员,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