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还需要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教学环境的创设。下面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实战案例,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一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生分析: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未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并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的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在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个性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研究的问题,根据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已有经验设计研究方法,自己想办法获取与问题有关的的事实或资料,自主学习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形式包括小组探究活动和全班汇报,小组成员可以随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不断变化、自由组合。在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的基础上,学会与人合作、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二
一、研修目标:
1、让自己在设计课、上课、观课、评课等基本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升。
2、在自我反思、合作探究、经验积累中,不断拓展科学专业视野,提升自己科学教学研究的品质。
二、预期目标:
1、争取一年内写一篇较有质量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瑞安市二等奖以上)。
2、利用教育教学中的心得写两篇教育教学方面的案例,其中至少要一篇要较有深度(温州市二等奖以上)。
3、认真研究两节课,争取在瑞安和温州市级开课,并整理好课堂实录。
4、认真的研读兰本达的《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写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课例进行模仿;另外阅读完小学科学学员必读的三本教育理论专著;平时每一个月以阅读《科学课》杂志为主,思考并做简单的读书记录。
三、具体措施:
1、认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完成各样作业。
2、学会听课:有选择性的听优秀老师上课,学习他们是如何处理课堂中的各个环节。不但要做记录,更要思考别人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把握的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学科的教研研讨活动。
3、提高上课能力:可以尝试模仿优秀教案、课例上一堂课。留意细节的处理。争取开两节市级以上的公开课,虚心听取他人的宝贵意见,整理写成案例。
4、写思考:上课后必写反思,并将深有感触的想法写到博客上。
5、上网学习:浏览重要的科学网页;参与网络研修班;参与重要的qq群讨论和各种论坛活动。
我将严密的按照自己的研修计划实施,用心坚持,相信在这样的一个的平台上,我会迅速的成长。
具体对照表如下:
时间任务执行情况。
20xx年寒假初次阅读完《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法》、整理博客。
20xx年上学期第一个月(主要事件)再次阅读《探究研讨法》,并完成读书笔记,
第二个月模仿课例上课,写反思感想、写一篇论文。
第三个月争取学区级以上的开课、整理成课堂实录。
第四个月完成阅读张红霞《科学究。
竟是什么》,并简单摘记。
20xx年下学期第一个月完成暑期两本书的读书笔记。
第二个月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案例。
第三个月争取温州级公开课,整理成实录,反思,写成案例。
第四个月整理材料。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三
科学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打开学生的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那么具体的。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郊区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7、课堂中随时提问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平时情况。
8、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9、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10、实行课课内容当堂理解掌握,下节课提问打分制度,单元一练一测验的模式,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二)教师成长方面:
(三)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一、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四)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五)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根据市、县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4、根据市教研室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好全国、省、市有关学科竞赛。
(六)重点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科学。
教师队伍的建设。
1、以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七),提高研究能力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1、加强科学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平。
2、科学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二、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适用年级:一、二年级。
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四
3、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风气。具体每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三人左右,从中挑选出有责任心、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成为小组负责人,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上机操作时有些同学遇到疑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
4、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课程基本上全在机房上课。对于基本知识,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及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比较直观边看演示边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程度适当补充一些最新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对于网络应用的操作部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利用网络教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四、业务自修。
1、在备课的精细化上多钻研: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学生自学提纲;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十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
2、注重课堂教学的精细化: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和蔼、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八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新教材:信息技术内容是全新的。内容包括: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电子表格。
三、指导思想:
根据考试规定、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对表格数据的输入、修改、美化、公式、函数的使用、数据排序、数据筛选、统计表的制作等。
3、能制作简单的网页。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五、教学进度。
9月份第一单元网页的制作。
10、11月份动画的设计与制作。
12月份数据的录入与处理。
元月份期末考试。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五
行云流水。
一、学情分析。
本期三年级共有5个班,本人任教三个班。由于每个班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所以对于每个班的学习要求针对不同班间的差异有所区别。这是三年级的同学第一次接触到科学这门全新的学科,树立正确的观念来看待这门学科,并学会初步的研究,探索科学世界知识技能的方法,能够与别人合作,自己动脑思考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本学期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19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课),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有关知识,知道空气的成分,空气对人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研究与实践: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科学探索的故事”让学生搜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故事,对科学发明与初步的了解,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发明并不神秘。
科学课的教学要做到: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三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五、教法学法。
1.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运用自我反思性评价与教师评价、小组成员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3.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附:2011―20第一学期科学教学进度周次时间三年级19.1―9.2129.5―9.9239.12―9.16349.19―9.234―559.26―9.306―7610.3―10.7国庆节放假710.8―10.148810.17―10.219910.24―10.28研究11010.31―11.410-111111.7―11.1112-131211.14―11.1814-151311.21―11.25161411.28―12.217-181512.5―12.918-191612.12―12.1620-211712.19―12.23221812.26―12.30研究21912.1.2―1.6期末复习201.9―1.13期末质量检测注:以上进度以课题划分,“研究与实践”的进行时间教师可结合单元内容适当调整。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六
五年级共有35名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第一单元:骨骼、关节、肌肉、保健。要求学生对人体的骨骼、关节、肌肉有初步的了解、指导他们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对他们进行健康的保护与锻炼。
第二单元:养蚕。通过养蚕这一实践活动是学生对蚕的一生有一定的'了解,指导蚕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热爱生命的意识。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的方式、运动的快慢、以及一些特殊而典型的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式。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了解力的存在、力的作用、力的方向等。并能自己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通过具体的实验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
1、重点:第三单元物体到运动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接触但又比较抽象,还必须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所以这两个单元成为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
1、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2、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
4、初步学会认识动物的周期性变化。
5、初步学会通过调查收集证据以及对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做出推论。
1、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七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经过三年的科学课学习,六年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正逐渐的进入到科学探究之中,为解开未知的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多种途径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科学充满浓厚兴趣,能够比较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都比较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动手能力比较强。但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对科学不重视,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实验胡乱做以及不按要求完成作业等情况。
二、教材分析。
本册科学课本有4个单元,每个单元有8个课题,全册共有32个课题。教材从简单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原理分析到较难的能量转换过程,内容涉及广泛,对学生来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一个由简单到困难的知识获得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够充分深刻地理解内容,不断地掌握知识和提高探究能力。
1.《工具和机械》单元。
(1)本单元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课):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第二部分(第2-7课):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第三部分(第8课):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
(2)主要教学目标:对各种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形状与结构》单元。
(1)本单元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其中,第1-6课是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第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第二部分(第8课)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2)主要教学目标: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3.《能量》单元。
(1)本单元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5课),认识电流能够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第二部分(第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他能量形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2)主要教学目标: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
(1)本单元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课),从校园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拓展到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第二部分(第5课),以人类自己为研究对象认识到生物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第三部分(第6-8课),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生物赖以生活的环境。
(2)主要教学目标: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工具和机械》单元。
常用的工具: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杠杆尺、轮轴、滑轮、滑轮组、搭斜面的木板、测力计、钩码、铁架台。
做小杆秤的材料:筷子、粗线、螺丝帽。
做滑轮游戏的材料:长绳子和两根光滑的木棒。
观察用的实物或图片:铁皮剪、理发剪、核桃夹、杆秤、木螺钉和铁螺钉等。
2.《形状与结构》单元。
做实验的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折纸梁和做拱形的纸,铁垫圈、完整的和剖开的乒乓球,塑料瓶。
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
搭吊桥的材料:瓦楞纸板和绳子。
做纸桥的材料:旧报纸、胶带。
观察用的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塑料饮料瓶。
3.《能量》单元。
做电产生磁实验的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指南针。
做电磁铁实验的材料: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塑料管、长短粗细不同的螺栓。
研究电动机观察、实验器材:玩具小电动机、纸杯、橡筋圈、v形粗导线、铁丝支架、磁铁。
手摇发电机、各种电池或电池图片。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
考察校园生物器材: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
做模拟实验的材料:不同形状的纸鱼,球形烧瓶、长颈玻璃瓶、温度计。
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
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图。
四、具体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5.充分用好多媒体工具。由于本册教材有许多内容都是学生平时没有看过或者无法通过感观来认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1
8.26-9.1。
开学报到。
2
9.2-9.8。
始业教育;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
3
3
9.9-9.15。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机动。
3
4
9.16-9.22。
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机动。
3
5
9.23-9.29。
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一单元总结。
3
6
国庆节放假。
7
10.7-10.13。
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机动。
3
8
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机动。
3
9
5做框架;6建高塔;机动。
3
10。
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机动。
3
11。
11.4-11.10。
第二单元总结;期中测验。
3
12。
1电和磁;2电磁铁;机动。
3
13。
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机动。
3
14。
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机动。
3
15。
12.2-12.8。
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机动。
3
16。
12.9-12.15。
第三单元总结;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3
17。
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机动。
3
18。
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关联的;
7谁选择了它们。
3
19。
12.30-1.5。
元旦放假。
20。
1.6-1.12。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四单元总结;机动。
3
21。
1.13-1.19。
总复习;期末考核。
3
7.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第一学期2016。
8.2016幼儿园大班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八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教学班有40人,其中女19人。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教学关键。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复习、检测。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九
科学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科学教师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一、学生分析。
今年我任教三年级两个班科学的教学,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该年级男生居多,学生思维活跃,热爱科学,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学生从小对科学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些接触和了解。如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等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学习是有基础的。
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有学习的强烈愿望。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好,但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培养提高。
二、实验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是《科学》课开始的第二个学期,因此本册教材浅显易懂,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还考虑到为今后的学习提高打好基础。在这个阶段一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展开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目的与要求。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实验措施。
1、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一、情况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由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其中:
第一单元《猜猜猜》共三课含1、猜猜看2猜对了吗3、猜猜猜;。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共3课含1、起风了2、风的测量3、可爱又可恨的风;。
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共3课含1、神奇的小针2、有趣的磁铁游戏3、磁铁的妙用;。
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共3课含1、把盐藏起来2、水落“盐”出3、沉与浮;。
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生活离不开电2、电灯亮了3、小心!有电;。
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共2课含1、白天与黑夜2、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
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共2课含1、漂移的大陆2、我也能当科学家。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及全册目的要求:
江苏教育出版社版本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共包括了五个单元17课时的内容。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本册教材强调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本册教材引进了法国“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手脑结合的教学要求。本册的教学目的要求是: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的概念,知道科学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问“为什么”,并能分析问题的主次,选择可以研究的问题,认真展开研究。
2、过程与方法: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与测量、假设与搜集证据、解释与模型、设计与制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科学概念的结构化,把相关的科学概念重新组合在各相关主题之下,同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结合和科学的人文精神的渗透。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的使用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学科,对科学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神秘感,认为科学是很高不可攀的事情。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遇事总想问个为什么,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通过科学课的学习,破除学生对于科学的畏惧感,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的科学当中,当好小小科学家。
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这一册是《科学》起始年级,从探究对象上看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变化的现象为主,即以“是什么”、“怎么样”为主要话题;从探究水平上看,以引导性探究为主,即教师以示范性、扶一把的方式教孩子学习探究,不可操之过急,要求过高;从过程与方法上看,以观察与测量为主,培养学生观察与描述,学会使用测量工具采集数据。这是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础。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科学课的教学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学中要渗透新时期课改的有关教育理念,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研究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做到全面发展。
四、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略)。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十
作业分析;动物的行为(1,2);体温的控制;单元复习。
5
15。
12.19~12.23。
单元作业;单元测验(1,2);试卷分析;电路图。
5
16。
12.26~12.30。
电流测量;实验串并联电流;物质导电性;作业分析;影响导体电阻大小。
5
17。
1.2~1.6。
变阻器;电压测量;实验电压;三者的关系;实验测电阻。
5
18。
19.~1.13。
作业分析;电路连接;单元复习(1,2);。
4
19。
1.16~1.20。
单元测验(1,2);试卷讲解;期末复习(1,2)。
5
授课老师:潘苗苗。
调整原则。
1、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中考涉及到的内容在课时、练习和平时测试和月考中充分强化。
2、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工具使用、实验方法和过程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十一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本事,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到达90%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构成必须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本事。
1、实验室工作由主任教师直接管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本事。
3、材料归档。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十二
本学期主要通过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个基本的了解;通过实践操作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网上收集、交流信息的基本操作;通过程序设计初步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初步学会把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转换为程序。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国家有关因特网管理及信息安全的法规;让学生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抵制不良信息,正确使用信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刻苦钻研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图文并茂,但难度增加,这部分的内容对学生的数学知识、逻辑推理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于村镇学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教材内容:八年级的《信息技术》总共有六个模块的内容,模块一是《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模块二是《演示文稿》,模块三是《flash动画制作》,模块四是《网页设计与制作》,模块五是《qbasic程序设计》,模块六是《智能机器人》。
3、重、难点:重点在于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了解及应用;难点在于对模块二的内容要在学会操作之外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针对以上几点,主要措施如下:
1、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习过程的精细化。采用“平时分积分制度”。
2、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精细化。机房的机器基本上可以实现每人一台电脑进行操作。在上机时,要求每位同学严格按照学号坐在自己的坐位上。详细制定机房纪律在班上宣布,如上机时不得下位、调位,不得大声喧哗,有问题时举手提出来等;如有违反则扣除平时分。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
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过程与方法。
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共四课含。
1、探索自然。
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
3、问题银行。
4、发现问题宝藏;
第二单元五官兄弟共2课含。
1、游乐场。
2、瓜果交易会;
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共2课含。
1、寻找秋天。
2、果实累累的季节;
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共3课含。
1、寻访蚂蚁。
2、动物怎样过冬。
3、上夜班的动物;
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共四课含。
1、探访蚯蚓的家。
2、蚯蚓的房前屋后。
3、蚯蚓的邻居。
4、落叶到哪里去了;
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共2课含。
1、自转旋翼。
2、降落伞;
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
1、科学,生活的朋友。
2、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
3、美好的展望;
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共3课含。
1、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
3、我也能当科学家。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
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本学期教五年级科学,随着孩子的成长,也经过了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孩子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1、整体学习状况: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语数教学。
3、儿童心理分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6、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教学重点:重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新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器材,取得学校的支持,再购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注重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平时表现和科学记录本为主要方式,关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6、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1、对周围常见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并能关注一些事物、现象的变化,有初步探索的欲望。
2、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的多样性,乐意操作,喜欢思考、提问,体验探索过程的乐趣。
3、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环境,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并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4、能运用适当的观察记录的方法感知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并尝试与同伴交流。
5、获得有关物体数量、形状以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简单的感性经验,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能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并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身体。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和摆放形式的干扰,正确说出“10”物体的总数。
3、帮助幼儿感知“10”以内数之间的前后关系,使幼儿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并逐步建立等量观念。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帮助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倒数。
5、引导幼儿认识“7”以内的序数。
6、引导幼儿学习按数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7、结合日常生活和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感知其明显特征。
8、结合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能够不受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能够用平面图形进行结合拼搭。
9、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概括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
10、在日常生活和游戏,引导幼儿正确辨认前后方位。1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轻重。12、引导幼儿主动爱护动植物,并观察、了解不同环境中典型的动植物的形态、习性、特征和生长变化。13、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了解春、夏季的明显特征,知道一些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初步理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指导幼儿进行初步的天气变化记录活动。
第二周:接下去是几(数学)。
第三周:找图形(数学)。
第四周:连连看(数学)。
第五周:圈数字(数学)。
第六周:给花宝宝排队(数学)、装电池(科学)。
第七周:给春天的信(数学)、毛毛虫和蝴蝶(科学)。
第八周:认识梯形(数学)、蜗牛吃什么(科学)。
第九周:会动的玩具(科学)、它们相等吗(数学)。
第十周:轮子(科学)、图形变变变(数学)。
第十一周:我的好帮手—刷子(科学)、变成一样多(数学)。
第十二周:捕鼠能手—猫头鹰(科学)、剥豌豆(数学)。
第十三周:做纸牌(数学)。
第十四周:图形身份证(数学)。
第十五周:图形的家(数学)。
第十六周:小鱼有多长(数学)。
第十七周:水果店(数学)、夏天到了(科学)。
第十八周:水上的小船(科学)、图形的二级分类(数学)。
第十九周:沉与浮(科学)。
中班孩子对周围事物好奇,有必定的求知欲,喜欢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操作活动之中能积极动手,能及时跟伙伴沟通探索实践过程及结果。喜欢倾听动植物故事,愿意亲近和关心动植物,大多数孩子能通过实物进行点数,认识基本图形,但是孩子年纪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师要求进行操作活动,不能用完全和精确的语言沟通观看到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本学期咱们将重要进行幼儿操作习惯、沟通习惯的培养。
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之中动、植物及沙石、水等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之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帮助幼儿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感性经验。
3、引导幼儿获取周围生活之中常见科技产品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初步了解它们在生活之中的运用。
4、帮助幼儿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知事物特征,发展观察力。
5、帮助幼儿学会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6、帮助幼儿学习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7、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教师交流。
8、指导幼儿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进行制作活动。
9、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探究周围生活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
10、培养幼儿关心、爱动物、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1、能自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世界,关心、爱护周围的动植物和自然环境,愿意进行探索、尝试。
2、懂得四季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获取简单的自然现象知识。
3、综合应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点,并进行物体的简单分类;学习应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并能与他人沟通观看结果。
4、懂得生活之中一些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观看、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并能尝试解决生活之中的艰难,促进推理和迁移才能的发展。
6、能自动、专心地进行科学操作活动,并在老师指引下,关注周围生活之中物体量、形状、地位的改变,能依据物体的特点分类。
1、通过亲子活动让幼儿亲身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看、操作、发现问题、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动,应用合适的指引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2、在指引幼儿认识五官时,首先让幼儿体会感官的作用,体验感官的协调才能。通过用眼睛观看事物,能应用视觉感受颜色的改变,提升幼儿的观看力,体会视觉暂留现象。并能应用视。
3、本学期,咱们将指引幼儿认识空气、阳光、水等,通过看故事等懂得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通过观看社会环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觉以外的感到途径探索事物如:触觉、味觉、嗅觉。
4、在数学地区之中及时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幼儿在地区之中练习数与量关系,图形与空间的关系。应用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指引幼儿认识数1~10,精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知道它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应用“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会用“多”、“少”、“一样多”的词语;能按物品的属性分类,学习比较物体的远近、深浅、高矮、厚薄等。
5、在日常生活之中指引幼儿感知时间的概念,认识不同面额的货币及币值;通过游戏活动和生活经验学会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观念。
学前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范畴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知识,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初步运用领域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幼儿教育领域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范畴,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应有机的整合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可称得实施要注意各类活动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也就是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快乐的渡过每一天,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通过各领域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五大领域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班教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习4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简单的测量活动等。
1、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联系,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
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同时展开联想、想象,比较、分析等内在的思维活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把各领域知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幼儿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1.物体的分类《学习分类》《区别上下、远近》。
2.《区别前后,左右》《认识1和许多》《分组游戏》。
3.《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比较轻重、厚薄、粗细》。
4.《学习排序》《认识2和3》。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认识4和5》。
6.《认识梯形、三角形》《认识圆形和椭圆形》。
7.《填图形》《图形变换》《认识6》。
8.《认识7和8》《复习8以内的数》。
9.〈认识9和10〉,认识1----10的数序,
10.学习1--50的数数。认识0。
11.学习1---10的倒数,数字的用处。
12.学习2的组成及加,减法。
13.学习编应用题------2的加减。
14.学习3的组成,及加法,口编应用题。
15.学习3的减法和口头减法。
16.学习4的组成及加减。
17.学习4的应用题。
18.复习分类、图形等知识。
19.复习2、3、4的加法及口编应用题。
20、总复习。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十三
小学科学学科本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的.显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专业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
小学科学学科本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的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管理,要引导学校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2、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学术研讨。从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维度,指导教师开展深入探讨,从更深程度把握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
3、积极参与新教材的培训。在参加市级培训的基础上,利用教研活动和平时的推磨听课等机会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4、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点,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蚕桑文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适时召开“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学术研讨会,学好课程标准,把握课改方向,转变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3、继续收集科学(自然)学科的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及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探索小学科学(自然)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四、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不断发展。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1、不断完善小学科学(自然)学科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对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逐步建立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逐步实行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逐步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核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构建符合本地实际、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本学期主要工作: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金钥匙”等科技竞赛活动;。
3、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相关评比活动;。
5、参加市教育学会年会论文和“案例评析”评选活动;。
6、参加常州市科学年会论文评比;。
7、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年会论文评比活动;。
8、积极参加市研训中心组织的各类科学活动;。
9、学期工作总结。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十四
1、让小朋友了解风的成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发展小朋友的思维能力。
2、激发小朋友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掌握风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人类的益害。
幼儿能初步了解风的成因。
幼儿经验基础
幼儿知道冬天风吹在身上很冷。
材料准备
吹好的气球、风车、蒲扇、图片。
引导策略
有效提问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风”
二、让幼儿感受风。
1、出示气球。
2、把气球口对着小朋友的脸松开。
3、用蒲扇对小朋友轻轻的扇。
三、让幼儿了解风的形成。
四、通过讲故事,观看图片,与小朋友谈话:风与人类的关系。
好处:
1、天气热时微风吹来很舒服;
2、把衣服吹干;
3、风吹动船帆,推动船前进;
4、传播花粉;
5、发电;
6、使空气清洁;
7、使风筝飞上天;
8、使风车转动。
坏处:
1、台风吹翻海上的船;
2、吹倒庄稼、大树及房屋;
3、寒冷的风冻坏庄稼苗、蔬菜、水果等。4、大风形成风沙天气,吹走肥沃的土壤。
五、小朋友制作风车。
二、
1、请小朋友想一想,摸一摸,猜一猜,气球里有什么?
2、请小朋友试一试,现在有什么感觉?
3、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风在哪里?
三、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因为未能收集到多种有关风的图片,因此,这节课先是在室外进行,让幼儿在自己的活动中感受风的存在,再结合图片讲解,使幼儿较感兴趣,对风有什么好处掌握较好,由于幼儿对风有何害处的生活经验较少,所以大部分是由老师讲的。在课后最好能再收集一些关于风的图片或录象带,让幼儿观看,增强幼儿对风的认识。
活动延伸:玩风车感知风力的大小与转动的速度。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十五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解决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终身奠定基础。
教育人的前提是了解人,知人才能善教。
这学期教九年级科学。学生从八年级到九年级在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在学习态度上,少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作业,学生能认真完成,大多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
九年级上教科书共4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物质转化与材料的利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代谢与平衡”。这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在七八年级的教科书中,已学过的统一科学概念是:不同层次的物质体系,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册教科书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体现了综合理科统一科学概念整合。
1、教学内容的特点。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是在八年级下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上,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来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从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中,归纳出酸、碱、盐、金属、有机物各自的化学特性。这一章学习了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即通过实验现象确定物质性质的检测方法(如用试剂、试纸检测颜色变化,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沉淀物等)。这是带有普遍性的科学方法,为下一步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
第2章:“质转化与材料利用”。从内容看,与第1章紧密相连,通过学习物质的组成来给物质分类。具体方法是测定某一物质特性,对照已知物质的特性,再确定这一物质属于哪一大类。在系统了解各大类物质的性质之后,通过化学反应,就可以使物质发生转化,产生新的、人类所需要的物质。或者通过转化,使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变成无害或有用的物质。第2章还介绍了常见的人造材料,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使用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当然,科学技术运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造成环境破坏或污染。如塑料包装物引起的白色污染,一些有毒化合物对水源的污染等。
第3章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现代科学把物质、能量、信息作为三个并列的基本概念,可见能量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学范畴。虽然能量一章内容比较侧重于机械能、电能、内能、功和功率的计算等,但作为综合性《科学》课程,特别要强调的是能量不局限于物理学范畴,它与生命科学、宇宙和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均有密切的相关性。
功作为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作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为了直观和易于理解,教科书以机械运动、电能转化为热能等为例。但实际上能量的转化具有普遍性,如八年级下第2章“空气与生命”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自然界重要的能量储存、转化、释放的过程。地球上的植物、藻类和细菌利用光能(主要是太阳光)合成有机物,把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这些能量通过呼吸作用转化为生命活动中的机械能、热能等。古生物埋藏于地下,经过地质变化,形成了煤、石油和天然气,保存了大量化学能。有关生命活动中能量的吸收、储存的转化是与物质的吸收、储存和转化同步发生的。在八年级下“代谢与平衡”中,我们将要学习这方面的内容。第3章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能量在转化中是守恒的,即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到另一个物体,但它的总量保持不变,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自然规律。
能量的内容会涉及到力的运动,需要用到有关力的测量和单位、力的方向等知识,由于七年级下学习“运动和力”时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尽可能降低难度,所以在学习能量这一章时,还应回顾和重温有关力的知识。电能和电功率的计算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与八年级上电路探秘、八年级下电和磁这两章内容有关,一些计算题要用到电流、电压、电阻等相关知识及欧姆定律,因此,在学习相关内容时要复习一下前面的知识。
第4章“代谢与平衡”,学习生命活动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与平衡。生物体不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新的组成部分,贮存能量,同时又不断氧化分解身体内原有的部分物质,释放能量,排出废物,达到动态平衡,这就是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特征之一。以新陈代谢为中心,以人为实例,学习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里还有必要回顾和复习八年级下第2章“空气与生命”中的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当然,其他生命活动与新陈代谢也有关系,如运动、体温的维持、神经活动等等,都和新陈代谢有关。九年级下学习“生物与环境”,“人的健康与环境”等与本章内容有一定相关性,“代谢与平衡”也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内容。
九年级上有10个探究活动:“在盐酸除铁锈实验中,气体是由什么产生的”,“金属的用途与金属物质的关系”,“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怎样以铜为原料制备硫酸铜”,“杠杆能够省力还是费力”,“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重力势能划、与哪些因素有关”,“灯泡的亮度跟电功率的关系”,“影响酶作用的因素”。这些探究包含了提出假设、获取信息、设计实验、数据分析、交流讨论等,根据学校的教育条件,有的探究也可由教师演示,师生共同探究。
2、教学重难点。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了解强酸、强碱的使用意事项;了解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了解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了解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会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知道自然界中的碳、氧、氮循环。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了解常见酸、碱、盐的典型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了解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转化的规律,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运用物质转化规律指导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第3章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功率;电能及其转化,电功率、焦耳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功的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能量在转化和转移中的守恒;能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第4章“代谢与平衡”,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体内物质的运输、能量获得、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它是以自然界为整体,遵循统一的自然规律和原理来整合教学内容的。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把局部的、具体的内容整合起来,提升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
《科学》十分重视探究和主动学习。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实践、探究和思考,这是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课本中每章都安排了探究内容,还有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以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对于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我们可着重指导探究的方法和程序,至于结论,可以是开放式的,有多种不同结论,甚至可以暂时不得出结论。这和过去经典的验证某一原理的实验不同,不要把重点放在学科术语正确完美的结论上去。
《科学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基础性经典内容,又有大量的新知识和拓展性内容。对每个章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可参照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要求(如知道、了解、理解、学会等)来把握教学深度。有些教学内容是结构性的基础内容,今后学习中常常要用到,学生必须要学会,如书写化学式、欧姆定律等。还有很多教学内容仅仅要求知道和了解,经过学习,学生只需有初步的印象就可以了。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小组协同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作业展示等形式。这些形式在以往的理科教学中是很少用到的。怎样组织好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交流的能力,这需要我们在了解班级原有的组织以及班干部情况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把这些活动组织好。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科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或校园网查找资料,在网上相互交流。在学生探究和研究性学习中应鼓励学生运用网络收集资料。《科学》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收集和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使一些原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和容易理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科学》课程教学,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科学,作为综合学科,它的特点是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能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方面,要防止教学要求过深过难,侧重于较广的知识面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再次,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应当有一些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对探究的评价,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往的评价侧重于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或者说比较重视已知的科学结论。而《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更应重视科学思维方法和价值观的评价。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第六,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
第七,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十六
本课程旨在通过主题统整、分科教学的形式培养幼儿的人际智能:培养幼儿的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与人进行有效交往的能力。内省智能:培养幼儿自我认识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有积极的观察力,对自然景物有诚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叩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它的本质就是教会幼儿科字地思考问题,培养;儿理性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客观地认识周围时世界,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成长。因此,在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的前提下,本领域教学活动重在对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即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科学能力,以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为目标。幼儿科学教育的卢容是非常广泛的,在编写本领域内容时,我们将其分为人体奥秘、自然现象、生活科技、自然环境四大类。内容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小事入手,由易到难,逐渐深入。这几类学习内容整合在五大主题单元里(每学期),每个单元有5~6节活动,便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教学。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人体奥秘、自然现象、生活科技、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1、激发幼儿的科学情感。
2、注重幼儿科学能力的培养。
3、与探索实践相结合。
4、培养幼儿的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与人进行有效交往的能力。
5、培养幼儿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和熟练地掌控物体的能力。
6、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有积极的观察。
人体奥秘、自然现象、生活科技、自然环境四大类,内容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小事入手,由易到难,逐渐深入。
1.注重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是幼儿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活动设计过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增强学习内容味性、挑战性,采用创号是言、游戏等方法,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等形式不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幼儿到语言活动带来的愉悦,对语言活动产生学习欲望,引导幼儿获得成功。
2.创设情景,注重促进幼儿观察想象能力的发展,活动设计更加重视为幼儿创设科学的情境和机会,鼓励和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迁移已有经验,大胆、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经历、感受、理解和经验说给大家听,促进幼儿观察想象能力的发展。3,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十七
充沛挖掘课程资源,和小朋友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同学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同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同学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年级同学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和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同学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通过学习让同学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沛的依据。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和规律。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并制作模型。
四年级:遵循儿童的认识发展规律和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在四年级上学期重点培养同学“计划与组织”的主探究能力,为同学深入研究科学问题提供保证。第一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也是本册教材重点培养的探究过程能力的准备单元;二至七单元为“综合探究活动”类单元,是本册教材的主体,通过“做中学”探究活动,培养计划与组织的能力。第八单元为“探究的探究”单元,对本册教材的主探究过程能力培养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年级:本册教材重视探究过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和提炼。为更好地培养同学的“模型与解释”这一探究过程能力,教材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同学通过自主,渐进的亲历科学探究活动,逐步理解模型与解释的意义。
1、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平时要充沛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规范、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同学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同学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同学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同学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注重同学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同学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4、掌握小同学科学学习的特点,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空虚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同学的科学学习活动。还要充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课程。
5、四、五年级继续开展科学试验田种植活动。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8篇)篇十八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齐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异常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我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我的假设。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一)全册资料情景:
(二)各单元资料和课时情景:
1、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经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比较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资料,能按要求设计出自我的实验计划。
2、在阳光下单元:引导学生经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能以自我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我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我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经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明白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3、材料单元: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材料的显著特征;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经过对材料特征的研究,意识到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经过小组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对研究材料特征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明白周围的材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明白周围的物品是由材料构成的,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三)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十分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经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构成较强的科学探究本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