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评价书中的内容。以下是一些读者对文学作品情感共鸣的读后感,值得一读。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一
直到上了高中,学了《唐诗宋词选读》,我才感受到那韵味。
如果说现代诗是揭示了现实的黑暗,讽刺社会丑恶嘴脸,是一把尖锐的匕首;那么唐诗是一杯茶。只有淡淡的品茶,宁静的看着茶水的雾气,才能知晓它的韵味,了解美丽与恬静背后诗人的思想与情绪。唐诗纵使带了太多的愤懑,伤感,豪迈不羁,离愁别绪…但在我眼中,它终究是一杯茶,一杯蕴含了无数情绪的茶。
这杯茶里,曾有一位诗人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杯茶里也曾融入了一个诗人的豪迈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杯茶里暗含着一位忠臣的血泪“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杯茶里也曾因边关的紧急战事而泛过一丝涟漪“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这杯茶里也曾包含了太多的叹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已盈满热泪,只有重重的叹息…这杯茶里已融合了太多的叹息,它记录着唐朝的历史,它为唐朝而生,它是唐朝的倾听着,记录者。它让我们懂得了去品诗,感受唐诗的魅力。这杯茶是一位智者,它将那么多的情绪埋藏在心底,只为让我们去了解它内心深处的喜悦,叹息,痛苦,悲伤,秘密…我眼中的唐诗是充满韵味的,它是一位穿着古朴,举手投足之间有着一股风流的文人雅士;它亦或是一位出生在江南古镇的婷婷少女,一颦一笑间有一股难以描述的韵致…这就是唐诗,它可化作千万种景象,千万种情绪,千万种风情。惟一不变的是唐诗骨子里的韵味,让人思索,让人感慨万分。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让我们回味、品读、学习。
张若虚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意。思妇因月而思念,欲通过卷帘、拂水把这恼人的月光赶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妇作对一样,帘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月光似乎了解思妇的内心想来陪伴她,所以思妇赶不走它。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灵、寂静的山间夜色美景图:皎洁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闹声,满池塘的莲叶……山间夜色在王维的笔下描绘的令人神往,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写出了人生的可悲。时间就如东流的黄河水,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这样,青春逝去追悔莫及。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之水滔滔从天上奔涌而来,而人生与黄河比起来就显得渺小多了。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悲哀被这句诗渲染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以《唐诗宋词选读》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为主,根据备课组的计划,上半学期主要是教学《唐诗宋词选读》。虽然说是选修课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尽可能多的`掌握诗歌的知识,培养他们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解答诗歌类问题的能力。但现实是: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冲击,语文停课一个月,课时减少了很多,而《唐诗宋词选读》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分12个专题,因此不可能对每首诗、词都作详细讲解。
二是因为诗歌不像小说那样有精彩的情节,学生对诗歌教学往往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三是学生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诗、词,甚至连名句默写都不涉及选修教材,因此这本《唐诗宋词选读》上不上无所谓,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结合平时考试成绩,我首先让学生知道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让学生知道做好诗歌鉴赏可以拉开与他人在语文成绩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胜算。而高中能集中学习诗歌鉴赏,一是现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样即使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但最起码能加深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认识。
其次,针对学生诗歌知识薄弱的情况,我初步从题材的角度介绍了诗词的分类,了解各类诗歌常用的意象、常见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给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诗歌进行分类。在停课之前,教学类容主要涉及到“思乡怀人诗“送别诗”以及“怀古诗”。如《送魏万至京》、《春夜别友人》两首送别诗,在教学时,从读懂诗歌入手,引导学生积累这类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鸿雁、柳、酒、泪)、时间(傍晚、拂晓)、告别地点(灞桥、长亭)、交通工具(帆、车马)、行为(目送、眺望、牵手、泣下、想象);然后从送别的原因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分析诗歌中传达的细腻情感,如同样是送别诗,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样,李白的《春夜别友人》是朋友之间的,而《送魏万之京》这是长辈与晚辈之间,除了不舍之情,还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诫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对于设计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
曾经有人在新课程改革不久说:“新课程改革新在选修,难在选修,突破点也在选选修。”用好《唐诗宋词》,就能让学生诗歌阅读方面有所突破。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二
《唐诗宋词三百首》,是一部系统介绍唐诗宋词的书籍,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每个字,都是我国历史文明的浓缩与精髓,更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体现与延伸。
小时候,爸爸妈妈时常会给我读一些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但每当爸爸妈妈为我读诗时,我只是喜欢那种鲜明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总是跟着读一遍就过了,并不会去细细思考这首诗所蕴含的深意。
再一次读《唐诗宋词三百首》,是我在6岁时。这次,我开始主动背一些经典诗词,并且有意识地注意到一些著名诗人了。在这里,我结识了豪放的李白、伤感的李煜,认识了忧虑的杜甫和思夫的李清照,也更增加了我阅读唐诗宋词的兴趣。
12岁时,我再次捧起《唐诗宋词三百首》。这次,我终于读出了众多诗里蕴含的诗人的`那种种多愁善感。李煜的伤感源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白的豪放来自“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杜甫的忧虑出现在“寄书长不达,沉乃未休兵”;李清照的相思更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唐诗百读不厌,宋词千年颂传。诗人们将过去的世界,现有的一切,预见的未来,通过一句句诗词直接刻在了人们的心中,经久难忘。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三
不知是第几次拿起这本稍大的`书,但还是情不自禁地像往常一样,深深的,深深的读下去,淡黄的灯光下,岑参、杜甫、苏轼、易安。。向我扑面而来,那油墨香气之中的悠悠难诉之情像一株株青草,悄悄地生长起来。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你迎风昂首,凌厉的边塞狂风让你的衣襟猎猎飞舞,你自岿然不动,暗色的双眸苍鹰般盯紧了那被朝晖涂抹的地平线,然而,那“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担,都护铁衣冷难着”的严寒并不能冷却你的心,“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的豪情壮志填满你炙热的爱国胸襟,纵然你在无数次的征战中离去,你那执笔昂然,豪情满怀的身影已铭刻在边疆的朝阳里。
范仲淹:山映斜阳接天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却不断遭到当权者的阻扰,革新雄图猛然迎来一盆冷水,这怎能不令人愁肠满怀?“黯乡魂,追旅思”的苦恼向谁倾诉?眼见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你却只能“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那爱国之情汹涌于胸间却不能实现,祖国的`沦陷使你“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泪眼中,我仿佛看见了深深的无奈。
苏轼: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你独自坐于江心,叶舟随波摇曳,江中之月已映入你的酒中,两岸漆黑,但你有双明亮的眼眸,波涛汹涌,比不上你豪爽的胸襟,即使多次被贬,你依然有着“把酒问青天”的豪情,那杯中日月藏于你的腹中,也藏于你的笔尖,有这样宽广的胸襟,还要介怀什么呢?于是,你那永不熄灭的热情仿佛熔化了所有怨事,让我想与你一起“左牵黄,右擎苍”,领略那“西北望,射天狼。”的不眠之夜。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四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0、《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2、《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3、《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4、《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5、《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五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冲击,语文停课一个月,课时减少了很多,而《唐诗宋词选读》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分12个专题,因此不可能对每首诗、词都作详细讲解。
二是因为诗歌不像小说那样有精彩的情节,学生对诗歌教学往往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三是学生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诗、词,甚至连名句默写都不涉及选修教材,因此这本《唐诗宋词选读》上不上无所谓,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结合平时考试成绩,我首先让学生知道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让学生知道做好诗歌鉴赏可以拉开与他人在语文成绩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胜算。而高中能集中学习诗歌鉴赏,一是现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样即使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但最起码能加深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认识。
其次,针对学生诗歌知识薄弱的情况,我初步从题材的角度介绍了诗词的分类,了解各类诗歌常用的意象、常见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给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诗歌进行分类。在停课之前,教学类容主要涉及到“思乡怀人诗“送别诗”以及“怀古诗”。如《送魏万至京》、《春夜别友人》两首送别诗,在教学时,从读懂诗歌入手,引导学生积累这类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鸿雁、柳、酒、泪)、时间(傍晚、拂晓)、告别地点(灞桥、长亭)、交通工具(帆、车马)、行为(目送、眺望、牵手、泣下、想象);然后从送别的原因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分析诗歌中传达的细腻情感,如同样是送别诗,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样,李白的《春夜别友人》是朋友之间的,而《送魏万之京》这是长辈与晚辈之间,除了不舍之情,还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诫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对于设计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
曾经有人在新课程改革不久说:“新课程改革新在选修,难在选修,突破点也在选选修。”用好《唐诗宋词》,就能让学生诗歌阅读方面有所突破。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六
每当我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就好像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好像看到碧波上泊着的乌蓬船。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到了大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秀丽的余韵。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几句诗,不正是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吗?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这一个个字中。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它们也许是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又或许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诗人任思想在伏案挥毫中狂舞,任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在纸上挥洒,留与后世的一代又一代爱国儿女久久瞻仰。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拥有如此丰富、瑰丽的文化感到骄傲,我们现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诗之精华,学词之涵韵,在《唐诗宋词三百首》中这些令人浩气长舒的诗句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七
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你应该会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看到碧波上泊着的乌蓬船。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到了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秀丽的余韵。()。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几句诗,不正是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吗?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这一个个字中。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它们也许是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又或许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诗人任思想在伏案挥毫中狂舞,任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在纸上挥洒,留与后世的一代又一代爱国儿女久久瞻仰。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拥有如此丰富、瑰丽的文化感到骄傲,我们现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诗之精华,学词之涵韵,在这些令人浩气长舒的诗句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八
记得年少时,在云南边塞“支边”,思想苦闷,生活艰苦,但收工回来,清风徐徐的夜晚,不管有多累,也不管别人喝酒、聊天,我却就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把临走时从还关在“牛棚”的父亲的书箱里“偷”出的一本《唐诗三百首》细细翻阅,又四处搜集当时凡能找到的唐诗宋词,整整抄完了几个笔记本。对那些诗词歌赋当时虽然大多不解其意,但每一次读起来都是那么专注。唐诗宋词伴我度过了多少寂寞长夜,度过了多少艰难困苦。至今,我还保存着那本融入我青春热血的《唐诗三百首》。
回城之后,随着年岁的增加,读书的增多,尤其是读大学后,才知道自己以前所阅读的那些唐诗宋词,不过只是沧海一粟。于是,便疯狂地买起有关的书籍来,什么《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什么《古诗名句鉴赏辞典》,想方设法也要抢购到手。那时口袋里没有几个银子,却经常光顾沪渝书店,一家开在民生路小巷子里的小书店。直到今天,仍不改对唐诗对宋词的那一份痴迷和眷恋。每当夜深人静,从床头柜上随手拿过一本,低声读将起来,感觉琅琅上口,满口清香。
常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啊!
独爱唐诗宋词,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歌意境,独爱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还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栈,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还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黄昏,或笑、或泣,或长歌、或短叹,或无语徘徊、或滔滔不绝,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以前读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脑中一片空白。今天,人到中年,在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再来读它,便渐渐悟出一些意蕴来。想当年,晏殊徜徉在小园的香径上,借着老酒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又怎能知道千年之后的我能读到它?又怎能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去品味去咀嚼它?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沧桑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了,这就是所谓的缘份了。
我还觉得,这份沧桑之感,并非建立在“生命无为”的悲观基调上。相反,它是人对生命的自我意识。它教会我更加珍惜生命,理解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好不容易觅个闲时,吟吟唐诗,读读宋词,在月色花影之中超越现实,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灵魂便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寓所。有时候,我们是多么向往那种生活啊:归隐于一片“层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在燕子对月亮的喃喃细语中,汲泉煮茗,但觉人淡如花,一身宠辱皆忘。或者置身于一间“深深深几许”的庭院,绿柳如烟,院门萦雾,枕一帘幽梦,带半身闲愁,想想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作为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唐诗和宋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她也必定使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投去怀旧的一瞥。
读唐诗宋词,应该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九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让我们回味、品读、学习。
张若虚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意。思妇因月而思念,欲通过卷帘、拂水把这恼人的月光赶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妇作对一样,帘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月光似乎了解思妇的内心想来陪伴她,所以思妇赶不走它。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灵、寂静的山间夜色美景图:皎洁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闹声,满池塘的莲叶……山间夜色在王维的笔下描绘的令人神往,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写出了人生的可悲。时间就如东流的黄河水,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这样,青春逝去追悔莫及。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之水滔滔从天上奔涌而来,而人生与黄河比起来就显得渺小多了。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悲哀被这句诗渲染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十
唐诗宋词,浩如烟海,是世界文学最耀眼的奇葩,是我们祖先智慧文明的结晶。而《唐诗宋词三百首》是荟聚了其中的精品之作,有幸拜读,流连其间,竟不忍释手。
说起来,我与诗词结缘已久。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就时常会教我背诵古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每当这时,我都会伴随着那种鲜明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摇头晃脑一番,虽然小小的我并无从知晓诗中所蕴含的深意,只被那朗朗上口的韵律所吸引。
真正接触《唐诗宋词三百首》,是我在10岁时。这次,我开始主动背一些经典诗词,并且有意识地关注到诗人的.境遇、秉性以及诗中显露出的人性与人心了。在这里,我结识了豪放不羁的李白,亡国伤感的李煜,多才多艺而又多情的苏轼,认识了心忧天下的杜甫和命运多舛的李清照,也更增加了我阅读诗词的兴趣。
12岁时,我再次捧起《唐诗宋词三百首》。这次,我更深地读出了众多诗作里蕴含的博大情怀和人生阅历。李煜的落魄源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白的奔放来自“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杜甫的忧虑出现在“寄书长不达,沉乃未休兵”;李清照的相思更见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唐诗百读不厌,宋词千年颂传。诗人们将久远的世界、深邃的内心,通过发自肺腑的字字珠玑,刻在了人们的心中,令人经久难忘。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十一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赏析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7] 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十二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4、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记谢法曹歌〉。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1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十三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清明小说……而唐诗、宋词,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唐宋词赏析》浓缩了唐诗宋词的精华,让我们从中了解了许多名诗名词。
其中,我映象最深的便是《爵江月和》这首词的赏析。这首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英雄文天祥所写。整首诗是这样的:“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是应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向江山回首。一线高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这首词的赏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的告诉读者这首异乎寻常的词是文天祥在五坡岭被叛徒所害而被俘与同时被压北行的同乡好友邓光荐临别时写下并送给邓光荐的。这首词对国族的不幸,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是我们对文天祥的壮举表示热忱的赞慕。这首词用了苏东坡赤壁怀古的词韵。这不是一般的唱和之作,而是赤心报国的强者之歌。既有巨大的政治鼓动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便是李颀的《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这首诗的赏析点明了此诗是作者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并具体的展现了当时边疆景象的肃穆和凄凉,告诉人们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帝王的霸道。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并巧妙的运用了音节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义。
这本是其实还有许多像此类值得大家去品读去欣赏的诗词。它们不仅在文字上有着特殊的含义,就连它们的标点符号上都有着非凡的魅力。它们不仅传达着是人在不同年代对生活产生的不同感想,也是我们对进一步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是文学上不可缺的部分。本书清楚的讲述了大约六百多首唐诗宋词,并进行了详细的赏析,是我们学习语文必读的一本好书。
历史,是一座用之不竭的宝山,只要你去发掘它,就会收获无限的知识。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十四
3、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5、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晚山千万叠,别鹤两三声。
8、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冯延已。
10、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11、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蔡伸《苏武慢》。
12、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辛弃疾。
1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1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15、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
1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17、欲将心事付瑶琼,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
19、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
20、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
2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
22、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周帮彦。
24、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
25、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
2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7、燕子不知何世,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周邦彦。
28、隔帘微雨双飞燕,砌花零落红深浅。——李珣。
29、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
30、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
31、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朴行人面。——晏殊。
3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3、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
38、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秦观。
39、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4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2、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
4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
44、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冯延已。
45、犹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李清照。
46、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
47、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柳永。
49、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50、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陈克。
5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52、暮云连极浦,急雨暗长汀。——苏庠。
53、落日溶金,暮云合碧,人在何处?——李清照。
54、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里长天暮。——柳永。
55、沙上并禽池上螟,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56、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已。
57、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
58、轼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59、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
60、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秦观。
61、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意。——李清照。
62、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严蕊。
63、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
64、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65、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67、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贺铸。
69、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晏几道《阮郎归》。
70、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陆游。
7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7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
73、到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
7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7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苏轼。
76、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重。——韦庄。
78、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张元幹。
80、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进进暮暮。——秦观。
85、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孙光宪。
8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沙鹭。——李清照。
8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8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1、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周邦彦《蝶恋花》。
9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欧阳修。
93、千金难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
94、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
95、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十五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十六
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唐诗宋词读后感(优秀17篇)篇十七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试《水调歌头》。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7、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