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方向和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和创造力。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一
5、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分析及对策。
8、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层次推进探实。
16、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
19、初中班主任兼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特色。
20、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21、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23、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24、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点与创新。
25、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关思考。
27、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研究。
28、关于做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析。
29、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与探索。
30、解析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37、浅析初中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
38、如何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成长--浅析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
39、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40、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41、试论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42、试论如何实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43、试谈隐性德育思想在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46、谈初中班主任日常生活中的德育。
47、探究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48、探究分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49、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50、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
5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对策研究。
52、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53、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的对策。
54、乡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与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之思考。
55、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56、言传身教身教为先--试论初中班主任日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57、英语班主任在初中英语德育中的渗透原则和途径探讨。
58、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59、走在思想前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关思考。
60、尊重学生个性--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61、在中学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渗透隐性德育思想的启示。
62、向善教育视角下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63、浅谈中学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的作用与策略。
64、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65、浅谈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教育。
66、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瓶颈与突破--从教条式德育到逻辑式德育的转型。
67、感化与坚持--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68、从教条式德育到逻辑式德育的转型--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瓶颈与突破。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二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相应教材内容中,很多体育课程教材中都有田径项目,这是一项相对无聊、枯燥且又累又脏的训练项目,许多学生都不想练习这个项目。体育教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勇敢地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例如,可以在下雨安排学生进行运动训练,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多数学生肯定不能接受,但是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运动训练的话,学生就会学习老师,被老师打动。许多球类运动以团结协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球类运动时,可以把集体主义精神渗透到学生中,升华团结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1.2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组织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把德育内容与教学组织结合起来,利用有组织的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思想教育成果,组织得越严密,方法用得越得当,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就会越深刻。做好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检查器材和服装,做好热身运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进行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组织的严密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对于摆放健身器材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在体育锻炼之后,求学生整理收拾器材,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
1.3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纪律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必须遵守的准则之一,是保证体育课程能正常进行的唯一途径,所以,在课堂中要多多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学生的衣着、考勤、病假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使学生养成守纪律、不松散的好习惯。如在跑步教学中,有些学生会找借口逃避,一旦有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查明原因,防止学生偷懒,表扬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学生,对偷懒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学会严格要求自己,自发地加入跑步行列。
1.4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师言行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到教学的各个方面,还可以把其渗透到教师的言行中,教师本身最能直观地体现教学内容,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品德,这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在同学中才能产生信服力,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那么自己要保证在上课前到达运动场;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穿着运动服上课,那么自己也要穿着运动服;如果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自己就要文明懂礼,不打骂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从老师身上感悟到道德理念。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当好学生的榜样,以言行身教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5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师评价中。
初中体育课是不断变化的场景,学生一直处在变化中,体育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时机,针对学生各自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用批评和表扬的方法渗透德育教育。如在学习体操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反应很快,动作学习得很快,他会帮助一些学得慢的同学学习这个动作,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学生都学习他乐于助人的品质;对于学得慢的同学,老师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勇气,提高学习信心。此外,表扬和批评都应慎重,做到公平,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榜样作用。
2.结语。
初中生在心理上大多不是很成熟,思想大多单纯幼稚,还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体育课不仅要注重体质方面,还要注重德育方面,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为其将来打下良好基础。合格的初中体育教师应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中,这是一种责任,也是提高体育课效率的保障。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三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者,是经常与学生在一起的人。因此,班主任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与好奇的年龄,价值评价体系并不成熟,缺乏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常常“有样学样”。基于此因,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影响源”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即所谓“言传终于身教”。另外,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王逢贤指出:“德育素质的内涵是随着德育观念和德育实体的不断完善、德育经验的不断丰富、德育理论成果的科学化,不断呈现扩展和严谨的趋势”。因此,班主任应随时代发展加强德育理念的学习,及时巩固既有的经验成果,并能科学的运用于实际德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仍处于薄弱环节,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研讨、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及巩固教学方法,真正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要做一个好的的班主任,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在这我总结了自己班主任德育工作上的一些做法。
一、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因此,我在家长会上要求学生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
二、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造就人。
我认为,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三、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年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
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的纵容他们。
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其实,每一个学生在我的眼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之处的。当然,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别方面,学生的发展必然因人而异,作为班主任,我是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优点,或所谓的缺点。
班主任如何抓好德育工作,当然远远不止上述三个方面,其方法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但我想,如果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能长期有意识地注意这三个方面,一个良好道德个性是一定可以培养出来的。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四
摘要:新课程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由此可见,新课程更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服务,新课程的教育宗旨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而在终身发展中德育教育更为重要。
关键词:德育教育;物质性;发展性。
现行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比起旧课程,更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人常说:“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品德,纵有再渊博的知识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一个公民,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是最基本的思想。在我们的课本中有些小资料:如,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的诞生中,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是由我国科学家在1958年研究并合成的;在“人类基因组计划”资料中,我们知道这项堪与人类登月计划媲美的工程是由美、英、德、日、法、中六个国家承担的,而我国是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事实,都应当足以使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一定会激发出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二、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态度决定成败,而科学的态度能使事情得到更好的解决。课本中有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史,如必修i课本的开头,有主编与邹承鲁教授的一席谈话,从中我们知道了对科学的研究要有极大的热情和很大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创新的思维,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再如科学家们对细胞学说的探究过程中,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的精神,而在“细胞世界探微”一段资料中我们知道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现在已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但我们的学生环保意识差,卫生观念也不强,甚至不知道环保的意义。在我们的课本中从生物与环境,生物的进化这些章节中,我们知道生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演变而进化的,生物界的生物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等营养结构相互联系的,地球不单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园,而其他生物与人类的生存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敢想象地球上只有人类一个物种的情景。地球这个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想在这个环境中长期生存,保护和爱护她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1.世界的物质性。
在第一册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知道,没有哪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生物界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而这些元素在构成生物界的化合物后,形成了细胞这一重要的结构。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几乎整个生物界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的基础上来完成的。可见,生物界具有物质性。
2.普遍联系的观点。
在我们的课本中,这种观点几乎随处可见。如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是有统一性的。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的基本单位其各个结构上是有联系的而其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保证了细胞是一个非常精密的结构。能量对生物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但生物界的能量却根本来自于非生物界,光能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进入生物界。
3.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整体由各个局部构成,只有保证了给各个局部的正常,才能使整体和谐。如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由各个细胞构成,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甚至系统。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各自执行特定的功能,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维持是在各个组织细胞、器官、系统功能正常的基础之上完成的。
4.发展变化的观点。
物质是变化的,没有绝对的,永恒的事物。如生物的进化,新物种的形成,体现了这一观点。再如科学家们对一些现象的研究和认识,在不断地变化、补充和完善。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在第一册中我们知道,生物都有新陈代谢这一基本的生命活动,而这一基本的生命活动却是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这两个相对独立的两面构成的。又如一个物种之所以能长期稳定地存在,是因为遗传,而生物得以进化的本质是变异,一个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必然有遗传和变异。再如任何生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被选择而适应并保留下来的,但生物在环境中生存,必然又会影响环境。
我们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是被娇惯的一代,由于家庭的、社会的原因,使他们养成了一些有偏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不但要教给他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这些资料对他们加以引导,使他们一方面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从而很好地达到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初中教育的主流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而初中德育,对青少年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在精神关注不够,德育的痕迹过深,德育活动的功利色彩太浓。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前言:
德育内容的泛化、德育对象的物化和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使我们的教育者自觉或不自觉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在以非道德的方式实施着道德教育。原本应极具生命活力的道德活动蜕变为盲目的对规范与守则的遵从与机械呆板的行为操练,学生中普遍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与大量道德行为的两面性,导致初中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1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未成年人产生了道德价值观念的困惑和冲突:
我们面对一个充满挑战、困惑与机会的世界,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其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一部分人日益感到精神上的失落和道德上的无助,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失范。在成人中出现的精神与思想危机通过种种形式又影响到相对封闭的校园,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体验,初中学生发现了成年人的言行不一致,发现了书本上写的跟人们做的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家长和教师。这种观察和体验,这种差异的发现,使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使初中生在信仰上产生了困惑与冲突,因此初中德育的实效性逐渐变差的原因就在于此。
1.2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协调性更加突出:
初中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心理问题增加。近年对中学生心理测试发现,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治疗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1%。初中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高中学生,初中为16。2%,高中为14%。对城市和农村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进行比较,城市为17。5%,农村为14。9%。少年学生生理上的早熟已是普遍现象。除去物质上的外部刺激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外部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影视、各类大量描写“性知识”的书刊、互联网中种种色情信息,都对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初中生学生不仅对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还对人的生存意义产生了怀疑,过早地思考着生命的根本问题。但这样沉重的哲学命题,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何等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学生自杀、出走的报道多见于媒体。
2.1构建学校德育目标新体系: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过程又有创新。当前的初中德育,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打破僵局,重新构建多层次、多序列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的多层次,就是在同一目标下确定不同等级学校、不同年段班级、不同年龄学生高低不同的德育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年龄实际的标准。德育目标的多序列,就是把同一目标中的不同层次,按其高低不同的要求,顺次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初中阶段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系列要求,认识到单一德育目标体系在现实情景之下的不适,而对已有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进行调整以解决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中学德育目标的层次序列可以根据年级分别列出“理想信念方面”、“道德品质方面”、“作风素质方面”等。突出学校德育的两大特点,即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更强调实践体验,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同思维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目标层次清晰,具体明确,认知和实践相统一,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2让德育回归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需要和源泉。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有远离生活的倾向,“口头德育”、“说教德育”丧失了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所以,我们要构建起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德育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2.3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各校都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共青团、少先队组织配合抓,政教(德育)主任、班主任、全体教师共同抓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试行副班主任制度,增加德育队伍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师德论坛、师德巡回报告等活动,树立师德新形象。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德育数教师的身教最有效,教师是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和直接影响者,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提供了德育信息,所以教师的身正垂范是提高初中生德育有效性最重要的环节。
2.4下功夫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有专人化时间去做这项工作,明确责任、目标和方法。我们提倡初中生实施德育导师制度,让最需要教育帮助的学生都有一位自己最信得过的老师在思想上得到帮助,行为上得到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文体、艺术、科技、制作等兴趣活动,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消耗在这个年龄必须消耗的能量,实现各自的表现欲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克服自卑心理,然后引导他们逐步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来。“问题学生”的转化虽然很难,但只要学校领导和教师有这个意识,明确教育转化责任,舍得化时间精力,运用“问题学生”帮教转化规律,像抓学校的升学率那样抓“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完全可以达到目标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初中德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我们的下一代就不可能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可能成为泡影。因此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创新成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楚营颖。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xx(72)。
[2]余清训。初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xx(04)。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六
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从以下这两个方面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要明确现在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知道现代的素质教育要以提升民族的教育作为宗旨。教育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不能只注重优秀的学生,不管那些所谓的差生,这样是不行的,必须要考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关注之下,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2)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改变,否则根本难以适应现代的教学发展步伐。
(3)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为了推进素质的教育,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方法、评价、管理,目前,以下两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放松双基。第二、课程与课时目标的混淆。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的是过程与结果,即实好了三维目标的实现。为了把握好这个“度”,从教学目标的落实开始实施。从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应用的意义,以及其必要性和价值。在课前需要预习,而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就能理解其意义,以及能正确地读写。在结合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信息技术教学要采取分层教学。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在分之前,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工作,不要让学生心理有任何的负担,觉得自己比别的学生学习差的思想产生,并不是要将他们进行等级的划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措施。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潜力,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整体提高班级的分数。
(二)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学习态度等方面,综合进行考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将学生按照下、中、上三个层次,分为三个层次,分别用字母a、b、c表示:a层表示的是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有发散思维的题目不了解。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
(三)在布置作业方面要层次化。
教师在教学完一个章节或者一个概念后,要针对这些概念性质的知识进行相关题目的练习,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所以,在上完一节数学课后,要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不能一刀切,如对于a组学生,要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比如课后练习题。对于b层的学生,则要以基础性为主,同时还要留几道有提高性质的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一些优点难度的综合性试题。(四)在课外辅导方面也要做到层次化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及时针对学习由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后补习,补习的时间主要是课间或者是课外活动的时间,对于a层学生进行基础补课,对于学习优秀的c层学生来说,要设计一些有难度的试题,让他们多接触一些有思考程度的试题,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要采用多元化评价;。
学生一般对于计算机这门课,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设计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自己的思维,在课堂中,由于一节课只有45分钟的时间,学生在练习完基本操作后,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去做其他的,所以,教师要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好的小视频、小动画等,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上完信息技术课后,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多元化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变教学的方式而已。
在评价中,多给予学生肯定,少点批评,激励学生主动研究一些新的信息技术技能。培养他们的坚强、进取精神,从一点小的进步,获取更多的能力。以上都说明。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教学,我们要采取的评价方法必须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四、信息技术教学课要多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上信息技术课,都要在机房进行上课,所以,在操作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如果都问教师的话,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所以,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这种方法的使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那些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利用展示台进行展示,给予他们的成绩的一种肯定,对学生进行安排优秀的学生旁边安排2个计算机技术比较差的学生,让优秀生辅导差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师方式的采用大大减少了教师的课堂辅导,使得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容易的进行解决。
同时这样做,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使得教学目标很容易就达到了。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机构已经将信息技术这门课引入了中学的必修课,这对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素质,这是一项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的一个正确措施。教师要不断对这门课程进行研究,勇于创新,不断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做出更多地贡献。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七
摘要:教学“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所以语文课堂上,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侧重举例论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方法。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有针对性。
在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通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和《绿》,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等。
2.可以通过充满爱国主义的文章和诗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做》,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3.还可以通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的文章,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好习惯。如:《老山界》《金色的鱼钩》《草地晚餐》等。
二、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而新颖、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读书活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性格,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当然,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学生一定要有选择地去读,教师也一定要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给出有价值的书目供学生参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并且及时加以指导,使他们真正地热爱阅读,主动阅读。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从古到今,在学生教材中,有很多非常出名、历史悠久的名言警句,其中包括诗词、散文或小说,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文学特色,而且还含有一些诗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还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往往通过其中的几句话或者一段话来体现。面对这些非常有教育意义和思想道德理论的句子,我们更应紧紧抓住其核心意义,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来逐字逐句地分析他们的喻义和作用。举例说明。如,在讲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不仅要求学生领会作者对洞庭湖的美好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学生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时的写作背景。又如,在讲解鲁迅小说《故乡》,在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的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绝对不可少的环节。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磨炼学生的意志,激活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使语文教学工作达到真正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涵。名人名言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04.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八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师生现实情况做好准备,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领导重视纳入评估内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风尚,特别是德育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具体、触手可及,通过联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从而防止了简单说教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跨过了应试教育的槛,向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进发。体育也同样加强了社会、生理、心理等素质教育,注重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思想教育、德育教育于体育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风尚,特别是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具体,触手可及,学生联系实际,易于接受,从而防止了简单说教的现象。对于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从师生现实情况做好准备。
1。学生心理条件的准备。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认识方面有如下表现:感知觉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已能较为全面深刻地观察事物并剖析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情感与意志的发展上,他们情感日渐丰富,容易感染和接受影响,其社会情操初步形成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友谊等,另外好奇心很强。教师是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其情感意志加以培养和锻炼,并对于各方面的缺憾加以纠正调节。
2。教师教材、教法等的准备。
(1)备课。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备课前应充分钻研教材,注明在哪样活动中具体表现,并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切实把育人的目标落实到每节教学中。
(2)课堂常规。每节体育课都有一定制度化了的教学常规。例如,课前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在教师面前的表现欲和荣誉感,让学生取送器材,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的好品质,而且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教学过程。根据教案中教材教法的安排和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例如,小组长带队,整队、分组练习,同学们积极响应,如此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的精神。又如在支撑跳跃着已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教学内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对其动作加以肯定,从而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
(4)基础知识课。在基础知识教学时,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振兴祖国的体育事业而学习、而锻炼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责任感。如在教授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时,阐明体育与军事的关系,加强国防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强身作用防御作用,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强壮的体魄才能保卫祖国,才能甩掉“东亚病夫”帽子。又如通过“乒乓外交”“五连冠”“亚洲飞人刘翔”等体坛佳话,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积极的为祖国而学习,学好知识加强锻炼的意志品质。
二、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1。更新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思之于行前”只有头脑中有了一个目标、计划,行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不偏离主题。对学生增加素质教育的教材,并对完成效果的评估提高到非应试教育的评估水平上来。
2。利用教师的“光环效应”
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传播者,也是德育教育的表现者。在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生动简明的讲解,正确优美的示范,和良好的品德修养、言谈举止,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有敬佩而信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服从教师的领导、指挥,逐步培养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的好品质。
3。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
在体育教材,各项目的要求不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尽相同。例如,队列队形的教学,就应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并行成坐、立、行的良好姿态。在篮球等球类项目比赛中,不仅要求队员个人技术良好,而且需要队员的良好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成绩,这有助于提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观念。同时,可用反面的打“英雄球”难以取胜,从而对正确的加以肯定,强调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又如,在长跑、超长跑项目教学中,周期性的重复运动,毫无兴趣可言,可适当讲解“马家军”在训练时,磨掉脚趾甲的事例,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同时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毅不拔的意志品质。
4。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些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教师应把握契机,随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以期达到育人的目的。如课上某位同学做错了动作,部分学生起哄嘲笑他,抓住这一事例,向学生讲些同学之间有错时应该当互相鼓励帮助,而不是冷嘲热讽,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真诚待人的良好品质。又如,在使用实心球时,某个同学用脚踩球,针对这一点,教师应马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财产,珍惜体育器材爱护公物的教育。
三、
领导重视纳入评估内容。
由于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造成学校比较重视仅有的几项考试项目,其评估时,也仅看升学学生的体育成绩满分率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成绩这一硬件教育,而忽视了思想品质教育,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评估中,应安排适当的德育教育内容,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德育教育的内容,只有教师不断的挖掘,随时指导修正学生的思想品质缺陷,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九
从前有一个国家举办了一次裁缝艺术大赛,许多顶尖级的裁缝都对这次比赛的奖金——与国王美丽、漂亮的女儿成婚虎视眈眈。虽然这样的安排对于那位国王的女儿有点不公平,但是这始终是她无法逃脱的命运安排。
他相恋的青年是个平凡人,当他得知这个惨无人道的消息后近乎绝望了,他只是个普通的人,哪里懂得裁缝这门艺术,更别说在这次大赛中夺得花魁。这样的思想斗争是激烈的,他最终失去了信心,灰心丧气地来到桥上,准备就这样为保存他和公主之间纯洁的爱情纵身一跃。也许老天有眼,就在这时大雨如瓢泼一般尽情地下起来了,他仍然没有回头,雨水打湿了他的脸,他只是静静地在等,他这样想:死也死得干净点儿……雨停了,他重新站到了桥的边缘,顿时仰望星空,雨后初见的太阳美得有点儿刺眼,可是,他惊呆了,边时出现了奇迹,一道完美的曲线横跨自己的眼界,红、橙、黄、绿、蓝、靛、紫一齐构成了这幅美妙的画面。他的脑里突然浮现了公主,他的眼里看到了世间上最美的公主——站在彩虹里面。也许上天真的撮合了他们,让他想到了赢得比赛的办法。“我要让她穿上世间最美的衣服!成为我最美的妻子!”他说。
是啊!有谁可以和彩虹相媲美?可是怎样才能出现彩虹呢?他回到家里赶忙做起了这些事,幸好还有时间准备比赛。
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让他掌握了制造‘彩虹’的方法。比赛如期而至,这排场简直无法形容,毕竟那么重要嘛!比赛也十分精彩,有各式各样华丽的服饰,让人美得不得了,可是公主都不喜欢,她很期望他的到来,无论穿什么她都开心。终于,这一刻到来了,他被众人耻笑可是他不在意,因为他有法宝,他一定会赢。他的方法果然与众不同,他要求到一间暗室展现他的作品。大家都很好奇他的做法:让一不光通过一个黑箱子,然后再射到一块特殊的布上。操作是比较简单,公主站到布的前面就ok了。最美的一瞬就在这里诞生了。公主身上每处都是彩色,众人都瞪呆了,她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他送给了她世间上最漂亮的衣服!
结局当然是美好的!可是就这样,彩虹成为了世间的神话。
人们至今才弄清楚那件‘彩衣’的缝制过程。这些都归功于那束白光!虽然是一束很平常的光,可是它会魔法,可以变身!据研究白光通过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光谱,这就是‘彩衣’。
可是它的形成原理呢?不要急,让我慢慢道来。
光,具有折射的性质,当通过不同介质时就会发生折射;白光,是一种复合光,由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来;棱镜,这个神奇的东西,真的会魔法吗?它是制造这件‘彩衣’的关键!它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一般情况下,在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光发生色散,不同的单色光在同一介质中折射率各不相同,正因为这样,在同一介质中发生的折射各不相同,由原来的‘一起’到后来的被迫‘扫道扬镳’,这个变化过程是在那个‘黑箱子’里实现的。当用光屏接收到这些被分散的单色光,就会出现彩色条纹,就是那‘彩衣’的实质!当美丽的公主站在那块特殊的布前,实质就是光屏前,不美丽才怪呢!
那天上的彩虹,和这个是一样的道理。大雨过后,空中还有残留的小水珠,当太阳光透过大气层照射到地球上来的光经小水珠的折射发生色散现象,在天空中形成一道道美丽的光环,这就是那美丽的彩虹了!
其实,美丽就在于发现它的过程!裁缝大赛的比赛结果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它的过程。每一个物理现象都是注定过程,只有弄懂它才会得到良好的回报,我们应该善于发现、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成为一道最美的彩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十
摘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孕育着传统文化的重大变革,诞生了改变和重构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的网络文化,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环境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师德建设必须面对现实进行理念提升,模式重构及方法创新。
关键词:网络文化师德建设影响对策。
一、网络新文化的特征。
1.1提供资源共享的文化。
internet原意是inter——network,通译为“网络互联网”,一般称为“互联网络”,我国官方译名为“因特网”。“因特网”经过远程终端联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和信息高速公路四个阶段的不断发展和推进,显现出“以光纤为骨干网的高速通讯平台;以连接各类应用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网络平台;以传送视频、音频、数字、图象等多媒体服务平台”三大特点,将世界各地的信息源和用户连接到信息网络中。群体和个体用户通过跨越时空、跨越国土、透视社会的各类平台提供的信息源任意选取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共享信息传递的国际性、知识(信息)需求的互换性及快捷性。
1.2信息结构多元的文化。
网络文化行为,使进入信息结构高度离散的国际性网络失去主观主导及专门化的特点,面向高度综合性及广泛性的无中心文化环境发展。伴随着改革进程中经济结构、经济成分以及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阶层在重新分化;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以及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日趋多元化。网络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形成,实际上是在强化着文化观念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文化明显地体现着转型社会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生活态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满足了不同层次文化消费的需求。
1.3张扬个体自由的文化。
网络象一个工具,本身为中性,而形成载体的网络文化在加载内容的状态下,体现出本质。如人们利用qq、bbs等形式淡化传统的传递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满足个体自由文化的需求,获取交流的共鸣。
1.4提供情感满足的文化。
被称之为“人造现实”(artificialre?鄄ality)、电脑空间(cyberspace)、虚拟环境(virtualenvironment)的多媒体网络,将人与计算机的接口扩展为三维,使人们直观地与计算机形式的动态环境交互作用,让人任信服地感受到它仿佛是真实的。这种能够展现色、香、味、触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制造了感情化的娱乐效果,即时性的愉悦,迎合了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心理需求和对生活的直观感受相契合,获得广泛的认同。
二、对高校师德建设的若干影响。
2.1对建设“伦理政治”即守法文化的影响。
网络文化信息结构的高度离散,对师德建设所追求的思想统。
一、观念整合的目标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一部分人思想的错位,道德的失范。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求“善”,传统的道德修养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文化的“重人”意识,属于以“求治”为目标的“政治---伦理型”文化。伦理文化是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和各类观念文化的核心。而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客观的造成了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渗透,使教师政治观念产生模糊,民族意识出现淡化,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为人师表、讲究道德、严谨治学、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受到冲击,伦理政治的守法等行为受到挑战。
2.2对建设工作环境产生的影响。
2.3对建设文化场景产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种种类型中,有古代的和传统的成分,也有现代的因素,甚至有后现代的影响;有本民族文化,也有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有科学和理性的文化,也有封建迷信的文化;既有高雅的,也有通俗的,还有庸俗的。并且以视频、音频、数字、图像等多媒体服务平台体现网络文化结构。这种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兼备的立体的多面性的文化结构,使人们从线性的单一思维中解放出来,逐步树立全球意识。但由于高校师德建设进入网络对文化场景的引导性的滞后,面对文化结构多面性的影响缺乏更多的应对措施,因此,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做出积极的应对。
三、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
3.1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监控机制。
网络文化给教师提供了网上行为的极大自由度,其资源共享、结构多元、个体自由、满足情感的特征,对我国思想文化阵地和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有的甚至超出了现有道德和法律水准所适应的范围。因此,当前网络管理必须实行政府行为,学校也要建设强有力的网络信息管理监控机构,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网络行为和网络管理行为,对涉及引发社会争论的焦点问题要及时进行审查,对抵制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政府明令禁止的内容要尽快清理,对发表违规文章和散布不良信息的上网人员要予以警告,严重时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维护安定团结,净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3.2强化师德建设的教育导向作用。
一是针对“网络社会”可能出现的无序状态,教育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培育教师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和批判意识,使他们在浩如烟海、清芜并存的信息大潮中分清良莠,去伪存真,抵制那些庸俗、低级、劣质、反动的信息的侵蚀与诱惑,从而避免种种困惑、失落与盲从。二是充分发挥网络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深入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趋势,调整心理承受能力优化信息处理的心态。三是尽快把网络伦理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门基础性教育课程,并把他的教学内容引入对教师的计算机等级考核之中,使教师网络伦理和网络技术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
3.3构建文化体系,占领网上阵地。
教师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必须遵守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育人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精神支柱。在教师大量融入“网络社会”的新时期,为高校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驱使我们提升理念、整合资源、构建网上师德建设文化体系。主要是:建立标识独特的校园师德文化网站吸引教师眼球,创造性地建设精品网络文化工程;设计别致的窗口,增强文化内涵,明晰师德建设的责任与义务;以历史、案例、故事、评论、讨论等表现形式,倡导新思想、开启责任心,增强实效性;以有机嫁接各家网站健康、文明、向上的内容,集众站之长,补己站之短,吸引点击频率;以名师qq、bbs在的线交流及邮件的快捷传递,促进师德建设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以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开展信息管理及网络文化的理论研究,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的道德主体,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优化师德建设网络文化环境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韩叶盛,高志军.网络教学与师德建设[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4)。
2刘莉萍.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几个基本要求[j].山西教育,(5)。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十一
德育工作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工作中处于优先和核心地位。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生的身理和心理发展尚不完善,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很有可能给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科学规范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使小学生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了摆在广大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德育教育手段单一,教学成果不尽理想。
传统的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教师像教授其他理论科目一样,照本宣科的进行教材内容讲解,品德课成了“说教课”,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相互沟通,难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就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
在进行典型事例讲解时,过多的采用说理教育法和道德评价法,对于感情陶冶法和品德实践法应用较少,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学校虽然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教育实践课程,但是存在缺乏有效组织管理、教师教育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德育教育很难取得预想中的效果。
2、德育教育环境较差,教育理念偏离实际。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渴望求知和自制能力差的特点,在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暴力现象、垃圾信息等危害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在言行举止中没有做好示范作用,家长吵架、语言不文明等现象深刻的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认知观念。另一方面,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存在自私自利的心理,缺乏对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尊重。除此之外,父母“望子成龙”的教育心理使得他们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德育教育视而不见。
3、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师资力量相对缺乏。
教师的道德素质不高、缺乏德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道德教育能力低下是教师进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障碍,大多老师把教书与育人对立起来。有些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部分小学录用的应届毕业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教独生子女,在教学及管理班级方面存在着许多弊端,如:以自我为核心、自以为是、不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等,除了教书,完成教学任务外,谈不上与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1、强化德育教育途径,寓德育于学校活动。
小学德育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其教育途径并不单纯的以课本内容讲解、理论知识教育来实现,而是需要通过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校园学习进行综合的强化教育。首先,以德育理论为基础,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例如“角色扮演”或“经验分享”等方式。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情境角色扮演,让学生融入到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为人处事的方法,强化德育记忆。其次,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校园活动当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娱乐活动、知识比赛等。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集体活动中增强独立能力和辨别能力,同时,教师要做好活动监督和引导工作,对于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不合道德规范的举动要进行说理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学习教育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
2、美化德育教育环境,创建文明德育校园。
环境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和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环境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通过创建文明德育校园环境,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环境的熏陶,以此提升德育教学效果。首先,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为校园德育环境的创建提供支持,加大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在校园内部营造出浓厚的德育环境。从教育内容上来说,校园德育环境的创建分为两大部分:文化环境的创建和自然环境的创建。就文化环境而言,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文化课堂教育、举办班级讲座、开展社会德育实践等,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数量模范教育作用。
自然环境的创建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例如可以在校园张贴德育海报、宣传标语等。其次,除了重视校园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外,还要做到校园、社会、家庭等多个环境的融合教育。第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会基本的道德规范。第二,社会各界也要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行为,从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等基本的小事做起,为小学生学习正确的道德认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3、发挥教师能动作用,强化教师榜样形象。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和模仿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能够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从学生的言行举止、神情变化等细微方面,掌握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面对不断变化的事物环境,教师要做到强化自身教学经验,时刻保持为人师表的模范形象。
其次,要提高教师进行德育的工作能力。教师不仅要为人师表,还应具备科学育人的能力。为了使教师能够掌握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各地教育部门应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培训工作,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师的专业教学知识。再次,建立起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对于接受培训的教师要进行相关知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薪资相挂钩,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使培训工作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小学德育教学是一项基础而又必须的教育工作,它对于学生德育观念的培养和今后价值观的树立有重要影响。为了落实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是为了学生个人成长着想,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做到多方联合,营造优良环境,为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和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十二
摘要:教学“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所以语文课堂上,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侧重举例论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方法。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有针对性。
在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通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和《绿》,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等。
2.可以通过充满爱国主义的文章和诗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做》,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3.还可以通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的文章,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好习惯。如:《老山界》《金色的鱼钩》《草地晚餐》等。
二、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而新颖、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读书活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性格,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当然,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学生一定要有选择地去读,教师也一定要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给出有价值的书目供学生参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并且及时加以指导,使他们真正地热爱阅读,主动阅读。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从古到今,在学生教材中,有很多非常出名、历史悠久的名言警句,其中包括诗词、散文或小说,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文学特色,而且还含有一些诗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还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往往通过其中的几句话或者一段话来体现。面对这些非常有教育意义和思想道德理论的句子,我们更应紧紧抓住其核心意义,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来逐字逐句地分析他们的喻义和作用。举例说明。如,在讲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不仅要求学生领会作者对洞庭湖的美好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学生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时的写作背景。又如,在讲解鲁迅小说《故乡》,在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的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绝对不可少的环节。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磨炼学生的意志,激活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使语文教学工作达到真正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涵。名人名言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04.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十三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做任何事情一个好的开始是至关重要的,其对事情的发展以及最终的结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道理在教育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当代的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全方位的人才,要求德智兼备,小学的教学正是一个学生受教育的开始,其德育方面的培养非常重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重视,新教改更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小学教学作为我国教学计划的初始阶段,其对学生早期潜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德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讲求“毕其功于一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提出以下教学观点:
一、让学生懂得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健康积极地做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将自己的特点完全地展示出来,帮助其建立信心。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代表的都是一个新的、从来没有过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对孩子们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孩子们的缺点进行及时的纠正,由此增强孩子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们积极的参与竞争,教会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对竞争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孩子们坚韧的性格,教会孩子们初步掌握情绪的自我调节,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让学生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做文明之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礼仪廉耻是每一个人在文化修养和素质上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更是决定着其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孩子们规范的礼仪和言行,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通过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我们也要让学生懂得友爱和宽容,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往往也比较自私,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着去与别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避免孩子养成孤僻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会宽容,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时常发生,并且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着去原谅别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谦虚谨慎的品德。
我个人认为作为德育教育最为关键之处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触摸历史,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这些激起学生心中深切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撒下爱我中华的种子。在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不断地求知非常重要,我们要教会孩子们谦虚的品德,勤而好学,不耻下问,并且在治学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的学习态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表师者之风范。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主动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身作则,使我们的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上接第9页)效果:
1、问题学生的问题在减少。通过实施“就诊式”德育教育模式,无论是问题学生的问题数量还是问题表现程度都得到了有效控制。问题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普遍得到正确引导。
2、问题学生的数量在减少。经过几年操作,班级问题学生尤其是特殊和重点问题学生的数量在明显减少,这有力推动和促进了学校和谐德育的最终形成。
3、问题学生的辐射力在减少。通过“就诊式”德育模式的贯彻落实,重点问题学生的影响力在逐步减少,班级道德正气完全树立,全班学生都能在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中成长。
(二)思考。
班级德育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我们的德育要不断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各种现实困惑和道德难题。要尊重人、发展人,真正回归到人的最终价值的实现上来。
“问题学生”思想品性的发展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反复的过程,它决定了德育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
努力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变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光荣神圣的任务,我们教育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还包括他的家庭。只要我们用真情、用真爱去感化,不断提高社会和家庭对问题学生的关注程度,形成良好的家庭和社会德育环境,坚持梯度渐进的科学原则,持之以恒,相信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淑杰《过有道德的生活,学做有道德的人——初中生活德育探析》6月。
[2]《德育新论》鲁洁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版。
[3]朱小蔓主编《道德教育论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4]刘淑兰著《学校与社区互动》四川教育出版社20。
[5]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十四
具体要求。
操作说明。
工作态度。
1.严格遵守办公制度。
2、准时出席会议,认真做好笔记。
3.能愉快地接受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
4.与同事、家长相处和谐,态度好。
5.及时上缴有关教育教学过程性的资料。
出勤情况。
1.不无故请假。
2.能规范执行请假制度,请假时能自觉处理自己的工作,尽量减轻学校调代课压力。
课堂教学。
1.按时完成备课,认真修改每日活动,各种记录详尽。
2.认真组织一日活动,工作到位,不做与教育无关的事。
3.能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科研。
1.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2.积极参与课题活动,注重实践研究。
3.乐于接受校内外公开课,反响好。
4.积极撰写论文,数量、质量符合规定。
保教质量。
1.贯彻《纲要》精神,体现出新的教育观。
2.做好班级的各项保育工作,传染病控制在3%以内,出勤率高。
3.重视个别教育,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所提高。
德育工作。
1.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常规管理规范有序,注重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
2.无体罚与变相体罚。
3.注重勤俭节约,节约用电用水及教学用品等。
1、全学期请假天数累计超二分之一,不参加学期工作考核,不享受相关的奖励。
2、“教学质量”一块,除语文、数学、英语外,其他学科侧重于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的达成度,各类竞赛活动的成绩、学生的反响以及随机的调研。
3、“德育工作”一块,除班主任以外,副班主任也参照评议,其他老师将侧重于师德表现和爱生、爱校表现,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二、加分说明。
1、个人在参加教育教学业务竞赛中的获奖加分。
全国级。
苏州市级。
常熟市级。
虞山镇级。
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奖加分。
8~10。
6~8。
4~6。
2~4。
指综合性的评比,有关专业性评比的减半加分。
评优课加分。
10~12。
8~10。
6~8。
4~6。
2、教师撰写论文获奖或发表加分。
省级及以上。
常熟市级及以上。
虞山镇级。
在刊物上发表加分。
论文评比获奖加分。
1.5。
3、教师在辅导学生获奖加分。
习作发表或获奖。
奥数获奖。
科技获奖。
艺术、运动队。
等团体获奖。
0.5/篇。
2/人。
0.5/人。
视规模、工作另酌情加分。
0.5/人。
1.每项目可最多加5分;2市级及以上获奖;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十五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本文主要探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一个人的自我意象一旦形成,就非常难于改变。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对于人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动力。
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心理学术语,从字面理解就是人潜意识中的自己的形象。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在群体中应居的位置或所属的等次。
具有成功的自我意象的人,在任务面前往往有模糊的成功憧憬,在学习或工作中会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
少年儿童正是人生形成自我意象的时期,教师要注意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肯定成绩,恰当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近台阶任务,即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自我意象的有效办法。
例如,某学生按教师的布置做了四个题:第一题对了;第二个题思路还正确,但只做对了前面一部分;第三个题做错了;第四个题不会做。从这次作业看,该生这次成绩属下等。教师个别辅导时,回避下等的结论,而以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第一题你做对了。第二题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第三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下去你独立做做。第四题,老师给你讲一讲……。”最后,教师的结论是“你很有潜力”,并结合这次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布置了几个题。这几个问题有伸手可摘的果子,有踮起脚能够摘的果子,有跳起来可及的果子。由于辅导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学生是在成功的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辅导的,学生离开教师后,一般都会按教师的布置做。
一个优秀的教师口中,应无泄气的语言。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只要跟老师接触,心理总是愉快的,总能从教师那里获得具体指导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重视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大课题。笔者的短文,目的在于引起更多的教师对这一课题的重视和研究,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四有”新人。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十六
是老师,助我们成长。是老师,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感恩。是老师,带领我们走向未来之路。
我校实行导师制。当学生有学习、心理上的问题,则可向导师进行交谈与沟通。导师也会主动地与学生、学生家长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战奠定基础。
一次,我班某同学因家庭中出现矛盾,心情极度糟糕。这时,他的导师主动询问其父母孩子最近精神状态,不佳的原因。得知原因后,主动与该同学进行沟通、疏导。对父母的矛盾的'缘由及后果进行分析。同学受其开导,状态有所好转,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更卖力地学习。
导师与学生的坦诚交往,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成长导师制应到我们走向成功之路,让我们学会了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
去年我校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校领导因故并未为教师们举行活动,而是选择了让身心劳累的老师们回家休息,而同学们却借此机会,纷纷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有些忧心的同学制作了一份份奖状,写着:“奖给辛苦工作,天天为同学们着想的xxx老师——最佳劳动规范奖。”
有些同学走访了老师的家,送上了一份份感恩与祝福。还有一些同学,看望了那些早已退休的教师,给他们送去了温暖与祝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十七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那么,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学生德育现状。
1、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形同虚设。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工作力度不足。虽然当前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数为核心的背景下,这些都机构形同虚设,根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太少。
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提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学教育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水平而非垂直的关系。
新世纪的教师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尊重学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使其成为优秀的中学生。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体而非主体志客体的关系。
主导与主体之间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非改造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生命亲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所以,要对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关系。
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获人之渔”;学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敢于创新。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学校可以采取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从家长那里反馈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必须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活动指导,实现活动育人。
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造成学生被禁锢于校园里,约束于课堂上,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开展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教师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伟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广西教育,20xx。
[3]张纯芳,将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j],中小学教育,20xx。
初中德育论文一等奖(精选18篇)篇十八
初中阶段,每个学生的智力和品德发展存在差异,便会导致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区别。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存在问题,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后进生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其后天的学习生活中由于环境影响或教育失败而导致的。后进生通常表现出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逆反心理严重、行为习惯不佳、自信心较差。帮助这些学生,提高他们的成绩,扭转他们的价值取向,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是每一个班主任的义务。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有责任帮助他们,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快乐、健康地成长。下面我就初中班主任如何帮扶后进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后进生的行为习惯较差。有些后进生无视课堂纪律,在上课时间讲话聊天、睡觉,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地在课堂上吃零食,完全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还有些后进生不按要求完成作业,或者抄袭他人作业,逃课旷课等。因此,班主任在教学时必须强化班级管理制度,惩罚分明。班级管理制度是指教师针对班级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出一定的要求,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班级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学生需要遵守的事项和学生禁止违反的事项,对不遵守的行为应作出相应的惩罚。班级管理制度便于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管理,促进学生的转化。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应当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公正民主,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根据学生的需求设定相关的制度,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获取多数学生的支持,使班级管理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施行。笔者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先安排部分学生草拟相关条例,然后在班会课时与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并进行修改完善,保证班级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后进生的行为,帮助后进生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二、树立后进生的学习信心。
许多后进生由于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较少,学习成绩通常不太理想,对学习没信心。班主任在帮扶后进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帮助后进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其学习能力。本人在任班主任期间,发现班内几名后进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热情不高,本人与这几名学生进行谈话。在谈话过程中,几名学生纷纷反映他们的成绩较差,他们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较差,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其他任课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较少,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笔者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先与几名后进生达成共识,要求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及时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要求他们在课余时间多关注这几位同学,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后进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充分行使自己班主任的权利,及时与学生和其他教师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两者之间的`桥梁。
三、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通常比较恶劣,许多后进生都把班主任认为是自己的“死对头”,认为班主任事事针对他们,处处与他们为敌。因此,为了帮助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在教学时应当改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减少与学生之间的隔阂,通过建立亲切、友善的教师形象,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后进生的成绩。笔者在任班主任期间,经常与班级学生沟通交流,课余时间主动与后进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喜好,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相关班会活动,帮助后进生融入班级群体;在周末时间,本人会组织几名学生到我家里做客,与学生一起活动,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每一个班级都会存在优等生和后进生,如何帮助这些后进生使其转化为优等生时每一位班主任关注的话题。我们广大班主任在教学时应当不断探索,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坚持公正民主的管理班级;努力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生活和学习上对后进生给予更大的帮助,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改善与后进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后进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后进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