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指导。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一
中国梦,是一个既包含国家、民族、个体的梦想,又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教育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基石,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文化教育实践,我深感文化教育与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五个方面,总结自己在文化教育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文化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在文化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更接触到了先贤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经典。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同时,文化教育也教会我们珍惜传统文化,将其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其次,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在现代社会,注重发展个人综合素养已成为共识。而文化教育正是一个培养全面发展的平台。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学术上的启蒙,也需要拓宽视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通过各种文化体验,我们能够全面发展各方面的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三,文化教育不仅关注个体发展,也注重社会责任。文化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在文化教育中,我们不仅学习知识,还学习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我们学习到了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奉献他人的精神,明白了文化教育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通过文化教育,我们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文化教育培养了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得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化教育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使我们成为面对变化的时代的合格人才。在国际竞争中,文化教育使我们具备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从而提升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最后,文化教育使我们更加热爱家乡和祖国。文化教育是让我们了解家乡和祖国的途径,也是让我们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桥梁。通过学习和体验,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伟大历史和共同体的精神。在文化教育中,我们学习到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这种热爱不仅是情感上的,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只有通过文化教育,我们才真正能够成为中国梦的实践者和促进者。
综上所述,文化教育与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文化教育,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提升自己的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拓展国际视野,热爱家乡和祖国。文化教育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文化教育,我们才能实现自身的理想,也才能共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愿每一个中国人在文化教育的引领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二
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和传承者,我深知文化教育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在长期的学习和探索中,我逐渐体会到了文化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积极影响。我认为,文化教育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我将从文化传承、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文化教育在传承中汇聚力量,推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传统资源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通过文化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中国的价值观和精神气质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文化传承不仅是对前辈智慧的致敬,也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和珍惜。只有通过文化教育,我们才能继续传承下去,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其次,文化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化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还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在文化教育的熏陶下,我意识到要努力追求真理、追求美好、追求卓越,这将成为我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引领。
此外,文化教育的推动对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和发展文化必将推动社会进步和繁荣。当我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时,我们将更加自信地融入国际社会,与他国开展更加平等和谐的交流与合作。文化教育的推动还能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人爱国、敬业、诚信,从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是文化教育的推动,让一个更加强大、富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舞台上充满了可能。
然而,实现文化教育的中国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需要转变对教育的单一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创新能力,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其次是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我们需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最后是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我们要关注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问题,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让文化教育的成果惠及全民。
综上所述,文化教育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文化传承、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文化教育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崛起的重要保障。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文化教育的中国梦成为我们共同的梦想和追求。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三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激发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4月16日上午,忠县运管所组织全所党员干部前往县委党校县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感受廉政文化教育熏陶。
在县党校彭新老师的讲解引领下,县运管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王全平等支部成员与所机关党员干部职工从廉洁之道开始,大家依次参观了党校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室外廉政文化区、忠州名人墙、室内警示教育展厅、反腐倡廉研究中心,认真听取了彭老师的讲解,特别是在警示教育展厅既看到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刘帮闹、张兰权等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又看到在反腐风暴中枪落马“老虎”省部级贪官、近几年发生在本县的不廉洁高官以及卫生、环保、电力、水务系统等贪污腐败案例。
综合运用图片、影像、实物以及三维影像等现代声光电手段,进行领导干部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与贪污腐败的丑陋行为对比的警示教育,让参学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在反腐倡廉研究中心,大家观看了《清风正气,廉洁忠州》的专题片,认真听取了部分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一步步成长为优秀领导干部,为忠县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成绩,但因贪欲一步步堕落为腐败分子的经历,一声声、一句句,让人真切感受到他们撕心裂肺的痛悔,放松了政治学习,被金钱蒙上了双眼,失去了自由,给自己的前途划上了一个句号,同时也给亲人带来巨大的痛苦,究其原因,就是一个“贪”字毁了一生,痛苦流涕的忏悔晚矣。
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感到,此次活动意义重大,感受深刻,要以此次参观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自身廉政意识,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断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扎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既要干事,又要干净,永葆廉洁本色。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四
第一段:引言(150字左右)。
文化教育基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载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学习、探索、实践。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也有幸参与其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背景,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和丰富的知识,也有了与各路精英相互交流的机会。以下是我参与文化教育基地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文化教育基地是一种新型的教育体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强调人文道德关怀,注重个性化的研究和发掘。在这里,我们可以体验到真正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融入传统文化中,体会文化的力量与魅力。同时,文化教育基地也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资源,可以为我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学术支持,为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发挥着深远的作用。
文化教育基地的优势和特色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师资力量等方面。教育理念方面,文化教育基地注重人文关怀和全面发展,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教学模式方面,文化教育基地注重学生体验和实践,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开拓思路、增长见识和磨砺能力。师资力量方面,文化教育基地拥有一支专业、高素质、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和实践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引导和支持。
在文化教育基地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不仅可以拓宽文化视野和实践能力,还可以获得丰富的实践成果。例如,在学习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展览和文化遗址等形式深入了解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在社会实践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社会调查、义工服务和文化交流等形式,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提高沟通和交往能力;在学术研究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独立撰写研究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拓展学术观念和研究方法,提升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第五段:结语(200字左右)。
总之,文化教育基地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型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功能。在这里,我们可以接触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了解文化的历史和传承。同时,在实践和研究中,我们也能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文化教育基地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五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我也有幸受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和影响,并从中受益匪浅。通过这一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优秀之处。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文化的恢复和传承对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和谐稳定意义深远。近些年,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国家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一种学科,而且是对国家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的一种综合性教育。这给我们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收获。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我们重温了国家的历史,了解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同时,我们也更加懂得了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中如何更好地理解、借鉴和创新传统文化。
第三段,分析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丰厚积淀,其内涵非常丰富。这些内涵有道德、文化、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其中,十分值得一提的便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我们的道德观、人生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道德规范,使我们更加注重对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我们自己的人生使命。
现代社会不断的发展,文化与科技不断地迭代更新和跨越发展,我们同样需要一种具有经久不衰性与文化实质的“养分”来稀释或充实我们对于生活的看法,这便是传统文化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时代性,其实质和价值也是世界性的,它深化了我们的文化认同感,保留了我们的传统优良文化,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第五段,总结。
初中时代,我们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初步接触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对于我们又是一种深刻的历程。在这段历程中,我们不仅收获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激发出了我们永不止步的求知精神。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更加充分的认识到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也使我们成为了更加积极向上的人。可以说,在当下时代中,学习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和我们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的。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一直在快速地现代化,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知识、智慧和价值观念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参加了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和活动,并从中获得了深刻的体会和启示。
第一段:怀古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充满怀旧情怀的怀古文化便是这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参加的中国诗词和古文课程中,老师常常鼓励我们去品味古代的诗词文章,感受其中的妙处。我们不仅是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在了解历史背景、文化脉络和人生态度。如今,我在欣赏诗词和古典小说时,能够更加深入地领略其内涵,体会其韵味。
第二段:礼仪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文化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在我参加的一次传统文化课程中,我了解到让我们不但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通过学习古代礼仪的规定和规范,我更好地理解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注意事项。这些注意事项,如何收、如何送、如何问候对话,不仅帮我避免尴尬,更让我感觉到自己更有风度。
第三段:哲学文化。
中国传统哲学文化被誉为世界上最为久远和深刻的哲学文化。在我参加的哲学课程中,我学习了许多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内容,如儒、墨、道、法等不同的思想派别。我通过学习这些哲学思想,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也理解了智慧是如何与人文精神、道德修养相结合的。
第四段:民间艺术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视民间艺术文化,尤其是书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人物画、水墨画、边塞风光……这些古老而优美的艺术形式,不仅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成为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参加的课程和活动中,我有机会欣赏了各类传统艺术的表演和作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珍贵的价值。不仅中国人要传承保护,也需要向外传播。我意识到传播和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参与了文化交流和推广的活动,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并学到中国的传统文化。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宝库,里面蕴含的知识、智慧和价值观念,非常丰富有益。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种珍贵文化对我们的启示和帮助,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更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有所启迪和指引。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七
海伦长发中心小学赵春丽假期有幸读了李一冉老师的《孝道》一书,很有感触。孝是百善之首,孝道如果落实,百善自会落实,正所谓“孝道一开,百善皆开”孝好比是百善的一把钥匙。我们之所以不能落实各种善行,就是因为这些善行义举被我们锁在了自己心灵的阴暗处,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就是孝道。我们能将孝道完全落实在生活中,其他的善行自然会现前,因为一个孝子不会让祖上蒙羞,这样的人有了能力自会忠君爱国,因此孝道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根本。
《孝道》一书中选了很多故事,如朱德元帅思母故事,唐朝清官狄仁杰“望云思亲”的故事寿昌“寻母,弃官不仕”的故事,小亮寻父,锲而不舍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感人至深,篇篇动人,有的耳熟能详,有的未曾听闻,就是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敬老、爱老、助老乃人伦之大道也。书中有这样的故事,有一个人从小就非常淘气,母亲管教他,他总是埋怨母亲,成年后认识了一帮社会不良青年经常惹是生非,一次与人打架将人致残,被叛入狱,每次母亲去探监都劝他要好好改造,可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不久,他在狱中斗殴,导致自己的眼角膜破裂,这一次得到的教训是,他将永远面临黑暗!当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痛苦万分,为了换回儿子的的光明,母亲瞒着儿子将自己的眼角膜移植给了他,第一个星期过去了,以往这个时候,母亲一定会带着他喜欢吃的东西来看他。可是这一次母亲却没有出现。
他有些沮丧,尽管平时他讨厌母亲唠叨,又是一周母亲没来,他想母亲是不是对自己失望了,放弃了,而此时的母亲,是多麽想去看望儿子,可是她正在开始适应黑暗的生活,她怕儿子见到自己会伤心会影响他改造,所以她几次走到监狱门前又回去了,就这样儿子开始后悔、自责、思念、终于盼到了出狱的那天,他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妈妈早已准备了他喜欢吃的饭菜,以至于激动地不小心打碎了盘子割破了手指都无暇顾及,儿子看到这一切他明白了。他跪着、哭着、呼喊着说道“妈妈,因为我在街坊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来!因为我,您让亲人羞辱。父亲责骂!现在又为我这样一个不孝子失去了眼睛。我对不起您,我发誓一定要重新做人,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来报答您的恩德......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母亲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而我们是否对年老的父母有过厌恶知心呢?有一位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给自己的孩子。孩子: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的用汤勺,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擦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在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
孩子难道你忘记了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你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唠叨着你已听得厌烦的话语,孩子,体谅我!
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好吗?只要有你陪伴在我左右,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所以我们不要嫌老人的唠叨会令人烦心,当有一天这熟悉的声音离你远去,你将会无比怀念......
当亲人们微笑看着你,哭着来到人世间,你从呱呱坠地起,便注定应用一生的爱去浇注父母亲因你而衰老的身躯,无论你是丑陋还是美丽,无论你是有所作为还是一败涂地,在父母眼中他们的爱没有一分一秒因你的荣辱与得失而变轻,反之,爱的天平永远倾斜于他们施爱的那一方。如果我们有过这样的行为,或者更多,就应该反省和忏悔,要重新把爱找回来,用赤子的心来孝敬父母!最起码要做到使父母衣食无忧,顺心安乐这是小孝,如果能做到使父母光耀门庭,以德拔亲,行道自德,使父母成就生命大孝,大大孝就更好了!
“乌鸦尚反哺,羊羔犹跪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有善孝为先,它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报答,是爱的一种最朴实的表现。孝心是无价的,唯在心灵深处才能感触。孝可以是节日时给父母双亲送的一份小礼物,证明你还惦念着双亲,可以是常回家陪父母拉拉家常,吃顿饭,实在没时间也可以三天两头打打电话问候一声,父母求的不是你给大把大把的人民币,大大的房子,房子再大也是空的,房子是大了可是人却少了,就剩老两口了,就象央视公益广告那一幕一样,母亲张罗了一桌饭菜,可是没人回来“忙、忙、忙点好”这句话道出了老人的孤独,寂寞,无奈„„我们的父母他们吃不了多少,也穿不了什么,他们希望的是你能常回家看看,缺的是与子女其乐融融的相处,是寂寞时候的陪伴,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照顾。其实父母不求别的,就希望年老时子女惦记着„„如果能陪伴着那就更好了。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千万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让我们用关爱去抚平父母额头上的皱纹吧,陪伴我们的父母度过最美的夕阳红吧!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八
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与滋养。一个民族要发展繁荣,有赖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追求“真善美”精神为目标,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推广,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奉献智慧和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共有精神家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广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伦理共识、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各级各类教育都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学生学习传统美德,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学生在经典的浸润下形成良好的情感,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好中国道路。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必须承接传统美德。因此,今天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新文化视野下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范畴,成为国民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学校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新的突破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深邃的精神内核、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及优秀传统美德,如果能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可以浸润学生的心田,养育学生的精神生命。对全国1500多万名各级各类教师而言,它们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都说世界上有最悠久的三大文明,我两次考察过埃及的文化教育,也多次到两河地区参观访问,那里的文化非常灿烂和辉煌,而今陨落了,唯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并且在得以发扬光大。我们没有理由数典忘祖,没有理由妄自菲薄,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是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面临许多亟待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需要认真总结传统文化教育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学什么就要精学,各级学校的课程内容已经较多,学生的负担已经偏重。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精选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经典、最基础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有的甚至要熟记熟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要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和评价体系,构建大、中、小、幼乃至覆盖全社会的传统文化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取得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富于成效的研究成果,从而引领和推动全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至于说,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不要有专门的教室,要不要穿长衫长袍,可不做统一要求,各地依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只要有用、有效,就是好的方法。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九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
公园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
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
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
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制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标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那个核心,咱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和"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确实是对"孝"的明白得,引申开来讲,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必然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职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尽管心中对传统文化有必然的认同,可是自以为自身做得还不错,通过两次学习,才慢慢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咱们每一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门生规》的内容能够指导咱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咱们养成良好适应,成为一个有素养有修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长,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因此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咱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在现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其突出,因此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咱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咱们的社会安宁和谐,国家兴隆发达。
"门生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那么学文"是《门生规》的总纲领,只要咱们认真去学习、去试探、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明白哪些能够做,哪些不能够做,就有了做人的准那么,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定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确实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第一要讲信誉,不能够讹诈他人或胡说八道,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适当,切题就行,不要甜言蜜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咱们。
做人要知道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门生规》第一章确实是《入那么孝》感恩之心体此刻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咱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大体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常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感觉很烦;有时对父母的怨言,不能专门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睬......想一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切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老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老是不想告知自己要向前看,老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老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那个社会是何等的世俗,忘了继续查找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楚在现实中。在不碰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碰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只是是俗人一个。因此超级感激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遇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示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一辈子。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愈来愈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伙儿都能够践行圣。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二
我有幸参观了文化教育基地,对这次参观历历在目。这个基地收集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址、文物和文献,以及各种丰富的艺术展示。通过参观,我深深体会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也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意义。
文化教育基地是一个宝库。展品非常丰富。包括历史文物、古迹、文化遗址、手工艺品、书法、绘画及民俗文化、影像资料等。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除此之外,展览还包括一些音乐、戏曲和舞蹈等艺术表演,也比较好地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文化教育基地展览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接受了这种理性和情感的启发,让我不断地对文化与历史的理解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些观察和思考过程让我更加感性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基地参观过程中,我也更加坚定了要学好中华文化的决心,不仅仅是为了了解祖国的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为祖国的未来作出贡献。
第四段:重视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今时代,文化教育非常重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必然之选。高度评价文化创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不断推进文化教育与公众学习的深入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我们的中华文化,也是当今必须重视的文化工作。
第五段:结论。
文化与教育是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本文从文化教育基地的角度,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文化教育基地给个人带来的启示进行了探讨。此外,我还强调了推进文化教育和公众学习深入结合,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相信,过去与现在,文化教育基地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文化智慧,希望更多人加入传承中华文化的行列,构建本应有的美好新世界。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三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已经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但一个未想到的机缘拯救了我,把我从万丈深渊拉了上来。去年夏天,我家请来了能够传播民族文化拯救万民的武强年画,我逐渐从失落中走了出来,家里比以往平安了许多。但由于自己过去的阴影还没散去,在年后的日子里又出现了不安的情形。或许有一份因缘还在等着我,不久,曹老师就来找我,把我送到了这从没有来过的陌生地带——正定“德宝轩”。
我是一个孤独不愿与人交往特别内向的人,年少时,因为无知误走了邪道,染上了恶习,又错信了外道,迷恋过大仙,背离了祖宗,遭遇了人生令我惨痛的不幸。着了异幻和恶鬼的毒害纠缠,至使自己跌跌不振,堕落了许久。来到这个古香古色的迷人小城正定,真是有着不一样的感觉。到了“德宝轩”这个传播民族文化的小院里,我渐渐找回了自信,有了能够生活下去的勇气。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善良,对我都很好,每一位老师都开导我,对我很热情又很关心,我真的感觉到有家一样的温暖。从不愿与人说话、不愿交往的我,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也愿接触人与人谈心了。实属这里的正气场有无限的强大,能够给人以激励,激励人生不畏艰险;给人以奋进,让人能够勤奋学习,以效忠国家;给人以振奋的精神,生活再困苦,也要好好活下去。
谈到使命,每个人都应该有,谁都有上天交给的要完成的任务。有使命在身,我还没完成,怎能就轻生呢?天命难违,上天就是让我来结这个缘,到这里来,了业障、明因果,了知到世上是来还愿了债来的。人身难得,珍惜人生的大好时光,好好做人,为去之日修个好去处。我的人生有了过失,有了污点,有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无论成大器,还是小器,我都愿为民族的事业奉献自己。我不想再有虚妄之心,但我相信,在传播民族文化的事业里一定有我。我发现这里的人都渐渐很喜欢我,说我是可造之才,我可不敢这么讲,不愿把弓拉得太满。我只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前卒,为民族的事业去冲锋陷阵。
我祝愿天下苍生都能平安幸福,愿祖国日益强大,愿人民身体健康,愿百姓都能合道修行,为民族的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些天的课我也没听好,没法去总结,只好谈了一些我这些天以来的感受与收获,望谅解。
听说“德宝轩”出现了一些困难,不必担心。我相信美好的道业有神来祝福,未来肯定是美好光明的。
我总结的不好之处,请老师来批评、指正。
优质中国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五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学习传统文化尤为重要。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传统文化教育。
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园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
弟子规。
》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
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
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
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时间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岗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以前经常搜集一些。
名言。
警句来激励、警示自己。现在才真正感知对中华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赞叹、令我折服。针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学以修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古人倡导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学以济世。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们先祖留下的经典智慧来治疗当下人性的疾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我们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敬畏党和国家授予我们的职责岗位。我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这个岗位多做事、做好事。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
规章制度。
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
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