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过程需要我们对作品的细节、情节和主题进行剖析和思考,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10.以下是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一
焦裕禄读后感篇一:焦裕禄读后感焦裕禄的事迹在60年代早已有口皆碑了,现在,他的事迹又出现在90年代中,他那朴实而真情的力量打动了我。
焦裕禄这个县委书记当得不容易啊!可是他不怕困难,完全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事。车站里,他帮旅客提包,端茶,节日里,他为老人送米,送钱。焦裕禄堂堂一个县委书记,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补丁衣服,吃的是窝窝头。
焦裕禄艰苦朴素的精神是共产党员的典范,他不搞特殊,不铺张浪费,勤俭节约,助人为乐,临终前还惦记着地里庄稼的情况。焦裕禄逝世了,参加他的追悼会的人成千上万。他们眼里含着泪,默默地跪下。
焦书记,你没有死,青山记得您,绿树记着您,人民群众记着您,我们要把你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它在我们这一人身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人民呼唤焦裕禄,人民渴望您这样的好干部越来越多,为社会增添光彩!篇二:焦裕禄读后感看完《焦裕禄》,最感人的一段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忘——大雪纷飞,黄沙路上,李雪健扮演的焦书记拉车,几人推车,车上装着救济粮,寒风挟着雪片打在人们的脸上。河南民歌《共产党是咱好领头》响起,为这一行人的爱民行为拼命地吼唱着。破土房的门被推开,焦裕禄出现在门口。屋里的一对老夫妇,老头躺在炕上,老太婆站在地上,惊诧地看着这位不速之客。焦裕禄来到炕前,坐在老头身边:“大爷,您的病咋样呀?快过年了,我们给您送点粮食和钱来,您们先用着。”躺在破棉絮中的老人强睁开昏花的老眼,看着焦裕禄:“你,你是谁呀?”焦裕禄拉着他的手:“我是您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人的胡子颤动着,泪水涔涔下。老太婆伸出手,顺着焦裕禄的头上往下摸索,帽子、围脖、棉衣:“感谢毛主席„„给我们派来了这样的好儿子!”那粗犷的民歌配合着画面推上高潮。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焦裕禄同志不愧是共产党的好书记,人民的好儿子,他是为兰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一位女观众泣不成声地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焦裕禄同志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这次“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活动中,自己要不断去增强焦裕禄同志这种为人民服务埋头苦干,永不知倦的责任感。过去有一句话:“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提要求,不计个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为党的工作中去。
“红日照天下,涌现振奇人。尽管病魔缠绕;奋起棒千钧。甘愿粉身碎骨,敢下五。
洋捉鳖,倒海索奇珍。兰考焦裕禄,耿耿铁精神。盐碱净,内涝治,风沙驯。弦歌声起,杨柳东风万户春。借问津梁何处?万事认真实践,全意为人民。群众中来去,天地共翻身。”当时郭沫若写的一曲《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将焦裕禄短暂而光辉的生命以客观公正的角度翔实地传诵了出来。焦裕禄用他的热血,在兰考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办公室干部,应该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身份,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加强自身修养和作风建设,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燃烧自己!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记在脑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一个真真正正的人民好儿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焦裕禄同志已离我们远去,但从他的一生中学到的,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人民的好儿子,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二
焦裕禄通过调查,感概万千。他说:“兰考的贫下中农是革命的,他们有改变家乡面貌,由穷变富的强烈要求,就象在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干柴一样,只要崩出一个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
二、统一县委领导班子思想。
兰考是一个老灾区。当时整个县上的工作,大部放在救灾上。县里有些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对改变兰考面貌缺乏信心。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改变灾区面貌,还是两手向上,依赖救济呢?面对这种情况,焦裕禄同志感到:要改变兰考面貌,干部是关键。“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群众在灾害面前两眼望着县委,县委领导挺不起腰杆,群众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1963年元月,焦裕禄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同志要带头到困难村去,与基层干部同甘苦、共患难,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作出贡献,为基层干部作出榜样,真正做到心不离群众,身不离灾区。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
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雨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国家运送兰考一带灾民往丰收地区的专车,正从这里开过。也还有一些灾民,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踡曲在货车上,拥挤在候车室里......。
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焦裕禄再也讲不下去了。几位县委领导低下了头,而心里却豁然开朗,明白了风雪夜车站之行的含义。县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实际、最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了率领广大干群团结奋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决心。
回到县委后,焦裕禄同志又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鼓励大家象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
就这样,一个“如何战胜灾荒,改变兰考面貌”的大讨论在全县讯速展开了。县委领导干部,纷纷走出县委机关,到农村住队蹲点。焦裕禄到许多重灾村调查研究,通过走、看、问、记,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他对县委同志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只要看得准,干下去,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共
6
页,当前第。
6
页
1
2
3
4
5
6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三
随着自己不断地长大成熟,我越来越发现,读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悟。近日,我读完了焦裕禄家书集《只争朝夕》,深感焦裕禄的为人处事之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反复思考,我为大家总结了我的体会和心得,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
第一段,道德永恒。
焦裕禄虽然不是政治家或者富商,但他却是当代中国人心中的伟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正义魄力和无私奉献。焦裕禄没有私心杂念,利益观念一直以人民的利益而为中心。他的思想理念一直秉持是客观和公正的,并深谙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焦裕禄将道德建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是内心深处的信仰使他得以跟随正确方向,而且也使得他身前舆论的压力而不变。读完焦裕禄的家书集后,更加定下了我的人生道德观,认为道德固然具有永久不变性,不会被权力和利益所掩盖,时至今日,在道德极端缺失和道德水平极度低下的现代社会里,焦裕禄身上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告慰、学习!
第二段,执着人生积极。
焦裕禄崇尚无限精神,追求精神境界的安宁和优雅。在逆境中,他永不放铆,永不妥协,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价值。他有勇气和智慧进行不断策略性调整,使得他在艰难险阻的社会动荡岁月中,能够不断地追求进展和创新。我由此深深地体悟到,人生在世,需要一股不懈的上进心,不论身处何时何地,都需要保持自己始终如一的态度,不因外界的环境而改变,而是应该勇敢向前。这种精神,是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人生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人生才有价值。
第三段,卓越领导力。
为人民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其实都具备较高的领导力。焦裕禄具有与众不同的卓越领导力,也使得他在社会上具有高度的影响和社会地位。他可以用满腔热情去带领队员共同打游击,在部队队员中,可以识别和发掘出人才,这正是他的显著领导魅力。作为广大员工和青年新生在生活中也会频繁地做出引领他人的决定,而那些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卓越的领导力成就业绩的人,更有理由成为他人的楷模。
第四段,坚定民族自信与责任。
从焦裕禄的家书中,不断地感受到他坚定不移的民族自信与责任感。他不仅热爱祖国,更是实实在在的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恭敬的心态及对科技的不断创新,也成就了焦裕禄圆满完成任务的能力。这种坚定的民族自信和责任感,是促使自己不断追求的最大动力。我们不仅应该具备这种自信和责任感,更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实际行动去为祖国发展出一份全方位的力量。
第五段,学习与进步。
焦裕禄不仅有着高尚的人格、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人民诉求的政治智慧等,更有着卓越的学习和进步的能力。在艰难险阻的环境中,他不断调整和追求自身的发展,成为人民所需要的领导者。因此,我们应该学习焦裕禄的科学研究和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同时也应该不断的积累、整合、反思和创新。因此,我深信,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可以成为自己的优势,逐步成为全方位的人才,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领导者。
总之,焦裕禄的家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感触和启示。他的一生让我明白了做人处事的处事之道,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读完《只争朝夕》之后,我明确了自己的内心所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牢记焦裕禄身上所具有的特质和精神,不断势力自己,成为自己所追求的那个人。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四
---把你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它在我们这一人身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人民呼唤焦裕禄,人民渴望您这样的好干部越来越多,为社会增添光彩!
2---。
“红日照天下,涌现振奇人。尽管病魔缠绕;奋起棒千钧。甘愿粉身碎骨,敢下五洋捉鳖,倒海索奇珍。兰考焦裕禄,耿耿铁精神。盐碱净,内涝治,风沙驯。弦歌声起,杨柳东风万户春。借问津梁何处?万事认真实践,全意为人民。群众中来去,天地共翻身。”当时郭沫若写的一曲《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将焦裕禄短暂而光辉的生命以客观公正的角度翔实地传诵了出来。焦裕禄用他的热血,在兰考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办公室干部,应该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身份,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加强自身修养和作风建设,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燃烧自己!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记在脑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一个真真正正的人民好儿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
4----。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五
内容提要:一九二二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那家军阀打过来,派捐要款;这家军阀打过来,抢粮抓夫,闹得民不聊生。就在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
焦裕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万恶的旧社会。他饱赏了人间的苦难。后来,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他参加了民兵,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和锻炼。
一、大苦仇深渴望翻身。
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了苦难的煎熬。7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焦裕禄的家庭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焦裕禄十几岁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博山。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窑当小工。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得到的仅仅是一点橡子面,别说是养家糊口,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
焦裕禄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作苦工。在日本鬼子、汉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窑里干十五个小时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禄同志住在一个工棚的二十三个人中,两三个月里,就有十七人被折磨死去。每当工友们不幸死亡的时候,焦裕禄的心比针剌还要难受。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虎口。
焦裕禄逃出了虎口,又掉进了人间狼穴。他逃荒要饭跑到江苏宿迂县,不得不给一个姓胡的地主当长工。焦裕禄进一步受到了残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地主还逼他干活。
这阶级仇、民族恨,在焦裕禄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焦裕禄这个苦水里生苦水里长的青年农民,找到了党组织,参加了民兵队伍。在地下党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劳动人民要彻底翻身解放,就心须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焦裕禄很快担任了村里的民兵班长,他经常带领民兵打土豪、除汉奸,配合部队消灭敌人。在斗争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焦裕禄同志于1946年元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他在。
入党申请书。
上这样写道: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六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这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是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于1990年7月15日所作的一首词,字里行间饱含了对焦裕禄精神的敬仰和对焦裕禄同志的追思。焦裕禄,这个为全国人民所熟悉的名字,他是人民群众的好儿子、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去世后近半个世纪以来,全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在呼唤焦裕禄精神;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也都反反复复号召领导干部们以焦裕禄为榜样,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公仆。著作《焦裕禄传》的两位作者殷允岭和陈新,提出了广大读者心中深藏已久的问题——无疑,焦裕禄是一块优质钢,可这块钢究竟是怎样炼成的?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殷允岭和陈新两位作者便开始了艰辛的采访。两位作者追寻焦裕禄生前足迹,赶赴山东、河南等地采访了焦裕禄的亲友、乡人等200余人次,采访笔记超过百万字。在兰考,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几乎每天都要到焦裕禄生前栽下的那棵根深叶茂的“焦桐”树下留连往返,到已经一望无际成片成片的泡桐树林里去寻找灵感,到焦裕禄陵园里去和瞻仰焦裕禄雕像的老百姓们聊天,汲取营养。他们对焦裕禄夫人徐俊雅进行了重点采访,听她讲述了焦裕禄的完整人生,同时重点采访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长篇通讯执笔撰稿人周原,并接受了周原赠送的、他收藏多年的焦裕禄亲笔写就的自传。有了如此丰富的事实积累,《焦裕禄传》如何不能成为一本反映焦裕禄同志平实而辉煌、艰苦而伟大的一生的成功巨著呢!
正如本书的内容中所写,将焦裕禄这块优质钢铁炼成的,是三大熔炉的锤炼。这三大熔炉,一是苦难熔炉:下煤窑,坐监牢,扛长活,逃荒要饭„„二是革命熔炉:勇斗日寇,参加土改,当民兵队长,入党转干,随大军南下,剿匪支前,几经生死考验。三是建设熔炉:先在尉氏县当区长,抓经济恢复;后调仟洛阳矿山机器厂,再派到“哈工大”学习深造,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学业出色结束,重回“洛矿”。20世纪60年代初,二赴尉氏县任副书记,抓农业生产。1962年,兰考成了远近闻名的“讨饭县”、重灾县、“谁都不愿去的县”。焦裕禄临危受命,任兰考县委书记。他强忍肝病的剧痛,带领兰考人民栽泡桐、战风沙、斗内涝、改造盐碱地。经过一年半艰苦卓绝的奋斗,兰考人民终于战胜了“三害”,过上了稳定的日子;而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走完了他百炼成钢、“凤凰涅槃”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重访兰考时明确提出,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要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焦裕禄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焦裕禄本身便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榜样。书中曾描述过这样一件事:焦裕禄经常悄悄把钱寄到生活困难的同志家里,给吃不上饭的人送粮食,可他对自己和家人却要求严格。在从尉氏县赴兰考任县委书记之时,县委常委会决定为已是冬天却穿不上棉衣的焦裕禄做一套棉衣,被焦裕禄同志拒绝,直到地委批准并把做好的棉衣送到已至兰考赴任的焦裕禄手上时,他才不得不苦笑着接受。而焦裕禄的妻子和儿女们还是穿着单衣,县委的同志们不忍心,批给他50尺布票,他坚决不收,还批评说:“你们不能这样做,国家经济困难,我们当干部的要带头为国家分忧解难,不能多占计划供应物资。咱们共产党员以及家属宁可忍得一时寒,免得百日忧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撰稿人周原所。
总结。
的那样:“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所有共产党员的标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服务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知难而进、敬业奉献“五大作风”,是对焦裕禄同志良好作风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明确要求,既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焦裕禄传》的其中一位作者陈新曾在文章中说过:“焦裕禄的确是一个孝子,也的确是一个敢于担当的男子汉,但他更是一位党员,一位领导干部,一位公仆的楷模,一位县委书记的榜样!所以我们突出了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一套独创性的科学工作方法。”焦裕禄在兰考治理“三害”时,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的治理方法。他在考察风沙的风路和风口的过程中,发现了当地百姓们用泥胶封沙的办法,他总结出“贴膏药”“扎上针”的治沙方法,并在全县加以推广。在治盐碱地的时候,焦裕禄经常吃土尝碱,并通过泥土的味道来判断土中含有的成分。兰考大涝,焦裕禄在大雨中绘制一张张洪水流向图,最终治好了洪水。正是焦裕禄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科学工作的作风,兰考县的“三害”才能最终被治理好。
焦裕禄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学习焦裕禄的精神,是对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我们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和能力的大检验,我们一定要认清身上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永远保持立足本职岗位、钻研拼搏精神,实事求是,为实现“中国心、动力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七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时,他是优秀党员;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时,职工称他是:“最棒的车间主任;”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任调度科长时,大家热情地称他为、“政治科长”。最后终于由外行变内行,成为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
一、新的课题。
1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党需要大批优秀干部加强工业建设,同年7月,焦裕禄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的副组长,负责搜集洛阳的水文、地质、气象等历史资料,为选择厂址提供科学根据。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后,焦裕禄决心从头学起。厂里要抢修一条由金谷园车站直达建厂的金矿公路。任务重、时间紧,新组合的班子和调来的干部都没有修过桥和路,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焦裕禄吃住在工地,认真帮助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施工进展,检查工程质量。
1954年8月,金矿公路刚刚通车,厂党委决定焦裕禄和一部分转业干部,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当时,个别干部因家庭有困难,怕学习坚持不下去。在焦裕禄的带动下,强调家庭有困难的同志也都到哈尔滨考工业大学去了。他们在哈尔滨复习课程时,刻苦钻研工业管理知识,为由外行变为内行奠定了理论知识的基础。
二、成为管理工业的内行。
1955年初,洛阳矿山机器厂决定提前开工生产。焦裕禄同志又被分配到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担任实习车间主任。焦裕禄问起重机厂的同志:“学会工厂中的管理业务,得多长时间?”对方说:“有一两年时间大致可摸到点门儿”。焦裕禄决心加快步伐,缩短实习时间,整天同工人一起劳动。凡是同管理业务有关的问题,他都刨根问底。有时为弄清某个零件的加工过程,他一连跑几个车间。为了早日掌握工业管理知识,他一面跟调度员学调度,一面跟计划员学安排生产计划。一次,他要求计划员让他自己安排一次计划试试。计划员觉着焦裕禄同志实习才几个月,不可能编好计划。焦裕禄看他有点犹豫,便用商量的口吻说:“你在一边看着,我安排错了,你马上纠正。”计划员无法拒绝,只好让他试试。结果,焦裕禄竟很快就把计划编排好了,而且编排的既周密准确,又切合实际。
1956年7月至10月,《起重机厂报》连续发表了题为《减速机工段党小组是怎样保证完成计划的》、《对工段长工作方法的几点体会》、《谈谈前方竞赛中的问题和意见》等焦裕禄同志的署名文章。文章强调了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发动群众,改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意见。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八
焦裕禄,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个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人,在30岁时成为时任陕西省委的刘少奇代理书记,并开始了不到八年的陕北抗大校长生涯。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为陕北人民培养了一大批有志之士,带领陕北人民走向了富裕和幸福。读焦裕禄的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他的事迹与精神的力量,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段:焦裕禄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焦裕禄之所以为人民喜爱,是因为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他出生于农民家庭,懂得人民苦难,深明雨露之恩,曾经说过:自己是人民的公仆、黄土高坡上的忠诚卫士,早已胸怀大爱,矢志为民。他用心和行动证明了人民所赋予的信任和期望,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他的人生就是在无私奉献中度过的。
第三段:焦裕禄的为民服务的血泪经历。
焦裕禄在为民服务的工作中,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他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努力地为人民谋利,为国家建设尽心尽力。他曾在一次调研过程中,因路途遥远,身心疲惫,不幸去世。这一场场无私奉献,这一次次极度疲惫,成为了环绕在焦裕禄身上的血泪之路,那是奉献的道路上不可磨灭的烙印。
第四段:焦裕禄的精神对我产生的影响。
读完焦裕禄的故事,我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所感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摆脱自己私利的驱动,让别人的需要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像焦裕禄一样,做一个历尽千辛万苦却依然坚持梦想的人。我们时刻都要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第五段:结语。
使我惊叹的是焦裕禄的精神。他所代表的奉献、忠诚、勤奋、不畏牺牲、团结、见义勇为、为国为民的精神属于无价之宝,希望每个人从他身上吸取精神养分,坚持他的精神,报道感人之事,踔厉学习,我相信,绝不会枉费他们教导我们的心血。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九
1958年春,一金工车间的设备安装,虽然还没有完全结束,但厂党委却已经下达了试制两米五双筒卷扬机的任务。当时,设备不全,人员不齐,缺乏经验。为了突破难关,完成任务,焦裕禄日夜不离车间,始终和工人劳动在一起,打水、送饭、递工具、喊吊车。实在困极,就把大衣铺在一条长板凳上合一下眼,经过两个月的奋战,我国第一台新型两米五双筒卷扬机制造出了。因为生产成绩显著,1958年底,一金工车间被评为全厂的红旗车间。
1959年春,洛阳矿山机器厂全面投产,焦裕禄又任厂里的调度科长,担负起全厂的生产调度任务。他工作起来细致、踏实,经常深入车间了解情况,帮助车间解决困难和问题。在他随身携带的兜兜里,经常装着好几种工作手册,分门别类,记载着各车间的情况。从生产任务,设备条件,劳动力量,以致哪个工人有什么思想问题,家庭困难等等,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工人们说:“焦科长不仅谙熟业务,还善于抓政治,抓人的思想,跟着他再重再难的任务,我们都乐于接受”。
就这样,焦裕禄同志在党的培养下,很快地就成了管理工业的内行。
内容提要: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了兰考,当时,正是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兰考的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很严重,农业产量很低,群众生活很苦……焦裕禄同志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教育、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起县委领导班子和人民群众抗灾自救的斗志,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
在除“三害”斗争和各项工作中,焦裕禄以身作则,带病实干,严于律己,关心群众,后来,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
一、激励兰考人民抗灾自救的斗志。
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同志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
重重的困难,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通过教育和发动,兰考人民明确了前进方向,振奋起抗灾自救的精神,坚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信心百倍地改变多灾多难的旧兰考。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
1947年7月,为了帮助新解放区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裕禄被调到渤海地区南下工作队,集训后分配到淮河大队一中队任班长。在南下途中,他经常替女同志和身体差的队员扛背包、背干粮袋。最多时,他一个人竟背了四个人的背包。
为了在沿途做好对新解放区群众的宣传工作,大队党委要求一中队在较短的时间里,排演一曲反映河南农民在国民党统治下悲惨生活的大型歌剧《血泪仇》。焦裕禄主动报名扮演剧中的主角王东才。没有排练时间,他就边行军边背台词。休息和宿营时,他就抓紧时间集中排练,常常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20多天后,《血泪仇》在阳谷县首场演出。当晚,方圆十几里的群众,扶老携幼,赶来观看,场上人山人海。焦裕禄同志激昂悲愤的唱腔,严肃逼真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全场观众。台上在哭泣,台下在流泪,全场到处是哭声和痛骂国民党反动派的怒吼声。群众异口同声的高呼,“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演出结束后,当场有很多青年报名参军。
1948年2月13日,南下工作队到达河南境内。焦裕禄同志被分配到尉氏县彭店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他坚持依靠贫雇农,广泛发动群众,经常在彭店古会上作政治宣传。在彭店区委的领导下,群众很快就发动起来了。接着建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没收了地主的浮财,分了地主的土地。
对彭店出现的新局面,盘踞在彭店边缘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怕得要死,恨得要命。1948年3月的一天,鄢陵县保安团长、大土匪头子洪启龙亲自带领四百多匪兵,杀气腾腾地向彭店村扑来。当时,村里干部、民兵总共只有十五人,三支短枪,十来支长枪。焦裕禄同志镇定自若,把干部、民兵分三个组,一面组织群众转移,一面指挥民兵掩护。当敌人离村子只有几十米时,焦裕禄鸣枪发令,十多支枪一齐射击,埋伏的群众蜂涌而起,齐声高喊:“冲啊!冲啊!”贪生怕死的匪兵一看这声势,以为遇到八路军主力部队,吓得惊慌失措,仓皇逃跑。
1948年5月,焦裕禄调到尉氏县宣传部任干事。正当小麦要开镰收割时,县委突然接到情报:敌七十五师准备扫荡我五分区,抢收麦子。为了保护群众的劳动果实,焦裕禄迅速赶到彭店区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讲明敌情和县委指示精神,带领群众一面抢收麦子,一面隐藏转移。待敌人赶来时,田里的麦子已收打完毕。敌人不但没有抢到麦子,反而连遭伏击,被迫仓皇逃走。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一
焦裕禄同志对担架队员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大家的革命斗志。自己积极带头,埋头苦干,以模范行动影响别人,使运输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淮海战役结束时,豫皖苏五分区奖给这个大队一面“支前模范”的锦旗。
1949年春,焦裕禄同志完成支前任务后,由淮海前线返回尉氏县,被任命为大营区副区长,负责剿匪反霸工作。根据大营区的实际情况,区委决定的对敌策略是分化敌人,教育多数,孤立少数,打击顽固分子。党的政策和策略发挥了巨大威力,把恶贯满盈的地主黄老三抓了回来,判处了死刑。“毙了黄老三,大营晴了天”。从此,群众消除了顾虑,大营区的剿匪反霸斗争,一个接一个地取得了巨大胜利。1950年夏,焦裕禄同志被提升为大营区委副书记廉区长。
1950年冬,焦裕禄同志任共面团尉氏县委副书记。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环境,焦裕禄同志没有犹豫,力挑重担,在实践中摸索,在干中学习。一上班,他口袋里就多了一个小本本,专门记党的大事和团的业务。多少个夜晚,他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认真地学习党的建团决议,党关于青年运动的指示和团内文件。
焦裕禄同志善于做青年的知心人。他每次下乡,总是随身背着那把南下时带的二胡,给乡村里的青年伴奏。他对青年情同手足,青年有什么困难和想法总要和他一起拉拉。由于工作需要,县、区绝大多数团干部经常被抽出去做党的中心工作。一些同志认为,团的工作难做,搞不好中心,党委批评,搞不好业务,上级不依,存在着畏难情绪,不愿做团的工作。焦裕禄却形象地说:“团的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党是头颅,团是手足,一个人只有头颅,没有手足怎么能行呢?”
1952年春,焦裕禄同志调陈留团地委任宣传部长时,参加地委工作组到杞县搞土地复查。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青年,调查青年思想实际,趁着各种间隙找团干部谈话,了解青年工作状况,常常是通宵达旦。一位团干部说:“团的工作就比人家事多,熬眼多”。焦裕禄笑着说:“年青力壮的时候不为党多做点事,将来老了,只怕想干也干不成了!”
1953年夏,焦裕禄同志任青年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一位在尉氏县工作过的团干来看他,老战友相逢,格外亲热。焦裕禄问:“这次到哪里去?”他说:“转业了,到省里待分配工作”。焦裕禄说:“是啊,团干部总要转业改行的。可咱们做过团的工作的人不能忘了青年,要永远把教育青年的任务担在肩上。”
焦裕禄怀着无限激情,抱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崇高理想,从农村工作岗位,来到了洛阳矿山机器厂。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二
在人生中,我们不断地面临变化和挑战,如何去应对这些变化,不断前行而不迷失自己,这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应对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文字中汲取力量和启示。其中焦裕禄的故事,教给我们很多东西。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初识焦裕禄,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忠诚精神。
从我的读书经历中,我一直听说过焦裕禄并强烈好奇他的故事。当我深入地了解他的人生后,我深深地被他的品格和忠诚精神所感动。焦裕禄胸怀家国大义,是一名充满信仰、忠诚、自律、自省的党员干部。他一生坚守初心,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忠诚工作,为人民尽职尽责。这种品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强的毅力,才能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二段:焦裕禄的故事,体现了一种不懈的付出与拼搏精神。
焦裕禄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他那种坚持不懈的付出和拼搏精神,让我倍感敬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十分珍惜每一个工作机会,每次机会都被他塑造成了改变自己、遇见挑战和超越困难的良机。焦裕禄在自己的工作中,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这种敢于亮出自己的声音,并勇敢地努力改变,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像焦裕禄一样,不断地努力、付出,衷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第三段:焦裕禄的“甘为人梯”精神,让我们理解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焦裕禄的精神无疑是标榜中国干部为民族,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绽放出来的最好光芒之一。前赴后继的付出,让他的名字流传至今,深深地激励着每一个新生代干部。从焦裕禄的故事中,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一个人有了责任感和担当心,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具有具有可贵的领导品格。
第四段:焦裕禄的故事,让我们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
焦裕禄在短短的人生,但热爱生命、珍视生命、刻苦努力、执着追求。他对生命的安排、对自己的追求,让我思考自己是不是也能像他一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奉献自己的爱心。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有自己的价值,也许没有他那么伟大而宏观,但不管怎样,生命都应该在自我展示的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五段:结尾,谈情感和人性的交融。
感谢焦裕禄,他的故事,是一种对情感和人性的交融。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启示和力量,更是一种深深的动容。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我觉得是在向这样一个人表达敬意。同时,我也是在为它表达一种记忆,一种情感的碰撞,一种真诚的心灵交流。人生的路很漫长,我们都需要去读书,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究那些伟大的灵魂。在焦裕禄的世界里,我学到了很多,我体会到了很多。我发现,读书和不读书之间,是一种巨大的隔阂,但我希望我们不同的人,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去体会、去理解,去智慧的拓展自己的人生。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1.共和国“长子”的担当。
2.泥腿子走进高等学府。
3.婉拒大连起重机器厂挽留。
4.给工人让新房。
5.旧席棚办公室。
6.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7.到群众中找办法。
8.自制充电机。
9.为学俄语磨肿唇舌。
10.成功研制米卷扬机。
11.善于团结群众。
12.不辞病痛思工作。
13.一件黑大衣。
14.决不搞特殊化。
15.不占集体便宜。
16.高工资,无财产。
17.偷拍的照片。
18.爱护青年。
19.激励兰考人民抗灾自救的斗志。
20.舍“小家”顾“大家”
21.言传身教,教育子女。
22.统一县委领导班子思想除“三害”
23.亲自抓调查研究。
2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5.下乡干部的行头。
26.拒绝接受救济。
27.一床带补丁的被子。
28.拒绝装修办公室。
29.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30.与病魔顽强斗争。
1953年6月,焦裕禄来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时值工厂筹建,道路不通,工期延误。为此,他主动请缨,担任筑路总指挥。当修路遇到难题时,他就召开“诸葛亮会”,依靠群众解决。他吃住在工地上,专抢脏活累活干。他处处精打细算,节约修路成本。他关爱工人,千方百计地帮助大家解决生活困难。仅用3个月,焦裕禄带领大家修了一条从洛阳老城区通往工地的公路,用“百年大计”的标准修筑了涧西大桥。
1954年4月,焦裕禄与其他4人被厂里选派到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只读过4年书的他,用上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几个月内完成初中、高中的课程。在即将上大学之际,他接到中断学习,前往大连起重机厂实习的通知。他毅然放弃个人想法,服从组织安排。
1955年3月,焦裕禄来到大连起重机器厂,担任车间实习主任。他像小徒工一样从基础学起。为了弄清钢材的材质分类,他除了苦读教科书,还从老工人那里学到“打花辨材质”的绝技。他主动发挥特长,在厂报上发文章,用二胡表演节目,提出经营管理、政治思想工作等方面的建议。厂党委很快注意到了他,决定派出两名能独当一面的工程师到洛矿工作以换取焦裕禄留下,但焦裕禄婉拒了这份厚意。
1956年,洛矿给即将结束实习的焦裕禄分了一套50平米的新房子。为了让支援洛矿的大连厂工人郝师傅有地方住,无私的他说服妻子徐俊雅,不顾自己住宿困难,让出房子;还反复叮嘱,不要说是自己让出的。
1956年12月,焦裕禄重返洛矿工作,担任一金工车间主任。由于车间没有建好,同事们都在一里多的宿舍区工作。为了方便工作,他不惧严寒,带头把办公地点搬到厂区的一个旧席棚。大家都跟着搬了过来。他处处为大家着想,无论刮风下雨,总是早早生好炉火,让大家感到温暖。
任第一金工车间主任期间,焦裕禄的办公桌就在车间里,用板材隔出半间房子,里面只有一张白木桌、一条长凳子。尽管是骨干,但他从未放松对业务的钻研,常常拿着图纸钻到机床下,弄清楚每一个部件。一次,计划员告诉他根本不必这样辛苦,因为“图上都标着号”,还说完全可以让技术员标上部件名称,但焦裕禄却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说,那可不一样,要了解一台机床,就得亲自把每一个部件都看明白;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后来在兰考大地闪烁光芒的金句子,就是这样诞生的。
面对60吨的大型车运进车间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焦裕禄组织召开业务骨干座谈会,集思广益。他们采取千斤顶升高、轨道平车两头抬、进入室内换木杠滚筒手工作业的方法,奋战10个小时,完成任务。这为吊装9米铣床、8米龙门刨、6米立车等270台大型设备奠定了基础。
1957年3月,在车间设备安装的关键时刻,电瓶车没电了。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尽快让电瓶车投入使用,焦裕禄带领电工周学才实验研究,在苦战三天两夜后,成功制作了一台土充电机。这不但解决了一台电瓶车的充电问题,而且使全厂十余台电瓶车全部开动起来。
1957年10月,为了能看懂俄制设备和图纸,焦裕禄决心向从苏联留学回来的赵广宜学习俄语。他克服先天口音影响,一有空就反复练习发音,以致舌头都练肿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长时间,他就能拿着图纸清晰地念出俄语。
1958年春,在洛矿党委的号召下,一金工车间接受“制造新中国第一台米卷扬机”重大任务。设备不全、技术不足、经验为零,但焦裕禄善于做思想工作,在车间用通俗的语言就鼓动起了大家的工作热情。50天里,他吃住都在车间。期间,他不迷信苏联专家,用灵活实际的土办法解决了整铸齿轮、烘装大齿轮等问题……终于成功完成了任务。该机器的诞生让全国轰动,是共和国重工业起步的一个里程碑。
1959年春,洛矿全面投产,焦裕禄任生产调度科长。他工作作风踏实细致,经常深入车间,了解情况、解难帮困。在他随身携带的兜兜里,经常装着好几种工作手册,分门别类地记载着各车间的情况。从生产任务、设备条件、劳动力量,以致哪个工人有什么思想问题、家庭困难等等,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工人们说:“焦科长不仅谙熟业务,还善于抓政治,抓人的思想,跟着他再重再难的任务,我们都乐于接受”。
1960年,紧张的学习和劳累的工作使焦裕禄患上肝病。为了不让病痛影响工作,他用钢笔、烟斗、牙刷……顺手顶住肝部,坚守在岗位上。即使住进医院,他仍记挂着厂里的生产进度和矛盾问题。为了不给组织增加经济负担,他坚决不转院,留在厂职工医院休养。
1953年,到洛矿报到的时候,焦裕禄穿着一件黑大衣。有时因任务忙睡在车间的时候,他就把大衣铺一半盖一半当被子用。在洛矿工作9年,生活节俭的他一直穿着这件“两用”大衣。
一年春节,洛矿举办文艺汇演,给每名职工都发了门票。团委书记李靖涛给焦裕禄拿了几张,邀请他的妻儿观看。焦裕禄认为应该先保证职工群众,婉言相拒。李靖涛又找到焦妻徐俊雅,送给她门票。徐俊雅拒绝后,说:“我们不能搞任何特殊化,否则老焦知道会发脾气的。”
焦裕禄从来不要组织的照顾,也从不接受他人的馈赠。他刚到兰考的时候,看到县委机关北面有一个大池塘,觉得里面可以养鱼,就建议城关镇投放了几万尾鱼苗,成了个养鱼场。他关心鱼苗的生长情况,时常在休息时间到鱼塘看看,有时看到打鱼,就帮着打。渔场同志觉得他为渔场操了不少心,还经常参加劳动,为感谢他的指导,也为了让身患重病的焦书记补补身体,就派一名职工用水桶装了10多条活鱼,送到了他家。孩子们一见到活蹦乱跳的鱼,喜欢的不得了,嚷着要吃鱼。焦裕禄回家后,问清了来龙去脉,就对孩子们说:“这鱼是渔场的同志辛苦养大的,是集体财产,咱一家没去劳动,咋能白吃呢?如果大家都占集体的便宜,那集体的事还能办好吗?”一席话使孩子们明白了道理,他的大儿子焦国庆当即就把一桶活鱼又送回了养鱼场。
上有2位老人,下有6个儿女,焦裕禄和所有男人一样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而他所生活的年代,工资几乎是家庭的全部收入来源。
1962年始为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被定为14级干部。时任兰考县委宣传干事的刘俊生回忆:“当时我是21级干部,月工资51.5元,焦书记级别比较高,有130多元钱。”
在此之前,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作数年。工友张兴霖记得,焦裕禄工资有50多元钱,很多工人只有40多元,不过当时物价低,他们的生活相对宽裕。“工资低,物价也低啊,一斤猪肉才几毛钱,早饭吃油条、喝粥也就几分钱。”
无论在工厂还是当县委书记,焦裕禄都算得上“高收入阶层”,但焦家却经常吃不饱饭。“计划经济时代要凭票购物,粮票是按照职务、工种配给的,当时工人分粮多,干部粮食少。”焦裕禄任洛阳矿山机械厂一金工车间主任时的邻居张泉生回忆,“我一个月有59斤粮食,焦主任只有22斤,他家人口多,就那么点粮食怎么吃得饱啊!”他想给焦家点粮票,焦裕禄从来没要过。
当年的兰考县葡萄架村大队会计孙世忠回忆,焦裕禄曾连续3个月在此调研,每天都交一斤二两的粮票和四毛钱作为伙食费。“好的时候能吃到馍,有时候就吃萝卜缨子、木薯干。”跟随焦裕禄下乡的刘俊生说,“他交的伙食费只多不少,碰到农民家里条件差的还会另给钱。”
原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人吴永富第5个孩子出生时家境困难,焦裕禄送去了10元钱;工人刘辅臣妻子生小孩后想喝点小米稀饭,焦裕禄把仅有的2斤小米送到了他家。类似的故事听许多人讲起,焦裕禄工资高却一穷二白,这种怪账只有老百姓算得清楚。
一同下乡的干部向焦裕禄建议合个影,焦裕禄说:“咱照相有啥用?”刘俊生趁机问出长久以来憋在肚子里的问题:“焦书记,每次下乡你都告诉我带上照相机,为什么不让我给你照相呢?”“我是让你多给群众拍些照片,这对他们是鼓舞,又很有意义!你不要想着跑前跑后给领导拍照片!”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焦裕禄到尉氏县团委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但由于当时受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很多妇女都不愿意走出家门。
一天,焦裕禄在下乡调研途中发现一个小姑娘正在田间挥鞭驱牛犁地。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妇女积极参加生产的好典型,于是他急忙上前问道:“妹子,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会犁地?”那姑娘也不怯生,笑着说:“我叫王小妹,俺家没男孩,我只有赶着牲口下地干活了。”焦裕禄称赞道:“你真是好样儿的,大家应当好好向你学习呀!”
回到县里以后,焦裕禄就向县委请示,建议树立王小妹这个典型,县委同意了他的意见。不久,尉氏县报纸刊发了王小妹犁田的新闻,并加由焦裕禄创作的顺口溜:“上王村有个王小妹,小小年纪十七岁,斗地主,抓土匪,犁地耙地她都会。大家都学王小妹,不畏艰苦不怕累,争当青年先锋队。”后来,王小妹不仅在焦裕禄介绍下第一批加入了青年团,县委还作出决定,授予王小妹“劳动模范”称号。
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同志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了兰考。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重重的困难,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焦裕禄通过调查,感概万千。他说:“兰考的贫下中农是革命的,他们有改变家乡面貌,由穷变富的强烈要求,就象在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干柴一样,只要崩出一个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
1962年,兰考县遭受到了历史上罕见的灾情,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只有43斤,大批群众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逃荒要饭。在这一危难时刻,党组织决定派焦裕禄到兰考主持工作。焦裕禄的爱人徐俊雅舍不得离开老家尉氏县,便说:“我虽然没有去过兰考,可那里的情况也听说不少。有人说那是个最穷的地方,遍地是沙丘、盐碱,种啥庄稼都不成,就要饭的多。”焦裕禄却说:“党叫我去兰考,就是兰考需要我。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要去,那才是好同志。”后来,焦裕禄先到兰考,徐俊雅担心丈夫的身体,一个月后,带着孩子门一起去了兰考。这一来,焦裕禄一家便将根扎在了兰考。焦裕禄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无论身份和地位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没有动摇过,贯穿了他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奋斗的全过程。
1963年,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初中毕业后要找工作,一些单位知道情况后,主动把招工表送到了家里,都是些坐办公室的工作。焦裕禄知道后坚决不同意,语重心长的教育女儿:“一出校门就想坐办公室,不行。年轻人应该干点脏活、累活,找个体力劳动比较重的职业去锻炼锻炼,不劳动就会忘本。”后来,焦守凤就被安排到了食品加工厂上班,由于拉不下面子不愿意走街串巷卖酱菜,焦裕禄就亲自带着她,挑着酱菜挑子,沿着街巷,边走边吆喝,还教女儿怎么挑挑子不磨肩,怎么吆喝才能吸引顾客注意。在焦裕禄的言传身教下,焦守凤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她对爸爸说:“你回去吧,我以后再也不闹了,别人能干,我也能干。”就这样,焦守凤慢慢地就接受了这份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后来,无论干什么工作,她都是勤勤恳恳,最后辛苦劳动了一辈子。
兰考是一个老灾区。当时整个县上的工作,大部放在救灾上。县里有些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对改变兰考面貌缺乏信心。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改变灾区面貌,还是两手向上,依赖救济呢?面对这种情况,焦裕禄同志感到:要改变兰考面貌,干部是关键。“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群众在灾害面前两眼望着县委,县委领导挺不起腰杆,群众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1963年元月,焦裕禄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同志要带头到困难村去,与基层干部同甘苦、共患难,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作出贡献,为基层干部作出榜样,真正做到心不离群众,身不离灾区。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
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焦裕禄再也讲不下去了。几位县委领导低下了头,而心里却豁然开朗,明白了风雪夜车站之行的含义。县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实际、最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了率领广大干群团结奋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决心。
回到县委后,焦裕禄同志又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鼓励大家象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
就这样,一个“如何战胜灾荒,改变兰考面貌”的大讨论在全县迅速展开了。县委领导干部,纷纷走出县委机关,到农村住队蹲点。焦裕禄到许多重灾村调查研究,通过走、看、问、记,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他对县委同志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只要看得准,干下去,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焦裕禄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感染了县委的领导,感染了全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
1963年2月,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成立除“三害”办公室。他抽调了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几个月的辛苦奔波,换来了一整套又具体又详细的资料,从而县委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在这个规划上,焦裕禄同志满怀激情地写道:“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从此,一场群众性的除“三害”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除“三害”斗争开始以后,焦裕禄同志发现抗灾斗争发展不平衡,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认识也不尽一致。焦裕禄同志认为,要从根本上制服“三害”,必须进一步发动群众,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办法,抓典型、树样板,打一场除“三害”的人民战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焦裕禄同志亲自到最困难的队去蹲点调查,访贫问苦。在城关公社胡集大队和林业技术人员一道,研究泡桐的生产特点,并亲自带头植桐,全县人民雷厉风行,营造了浩瀚的桐林。为美化兰考大地,尽快改变灾区面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然后,他深入全县农村调查,发现和培养了双杨树、赵垛楼、秦寨、韩村、坝子五个先进典型。
韩村的精神:城关公社韩村生产队社员,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组织起来割草三十余万斤,除安排好社员生活外,还置买了农具,巩固了集体经济。焦裕禄同志说:“韩村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精神,就是活生生的南泥湾精神,这是贫下中农的风格!这就是革命。”
秦寨的决心:固阳公社秦寨大队社员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蚕吃桑叶”的方法,深翻压碱,改良土壤。焦裕禄同志说:“秦寨是个好地方,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眼下困难多,不要怕,在困难面前要挺起腰杆,才是真正的英雄哩!决心要比困难大,什么东西都怕决心。困难面前我们要找出路。”
赵垛楼的干劲:张君墓公社赵垛楼大队社员,在大雨成灾,一片汪洋的情况下,挖河排涝,一季翻身,把余粮卖给国家。焦裕禄同志说:“赵垛楼大队战胜自然灾害,支援国家,支援灾区,这是崇高阶级感情,高度的爱国热情,伟大的共产主义风格。”
双杨树的道路:红庙公社双杨树大队的社员说:“穷,咱穷到一块;富,咱富到一块”。他们兑钱、兑鸡蛋,买种子,买牲口,巩固集体经济。焦裕禄发现这个典型后,给县委写报告说:“双杨树社员坚持的道路,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坝子的风格:红庙公社坝子生产队的社员,抗灾夺得丰收后,压低口粮标准,卖粮食支援灾区。焦裕禄同志亲自给县委起草报告,通报全县表扬他们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
焦裕禄同志在《穷棒子精神万岁》一文中写道:“我县连续遭灾,很多生产队在生产、生活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困难主要表现在‘穷‘字上。毛主席说:‘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有了困难只要去斗争,困难只会减少,克服一分困难,就是一分胜利。要克服困难,必须不怕困难,发扬革命精神。各地都要抓住这样的典型,树立旗帜,鼓舞胜利信心”。同时,焦裕禄同志还主张,对改变穷困面貌有强烈要求的困难队,在政治上鼓舞,在经济上扶助。采取“穷、硬、明、纯、快”五字方针。穷,就是连年遭灾,底子特别空的队;硬,就是不怕困难,人穷志不穷;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明;纯,就是领导班子内没有坏人;快,就是一拉就起来,很快翻身。
焦裕禄同志从这五个典型中看到了全县除“三害”斗争的希望,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焦裕禄同志激情满怀地为这五个先进典型,大喊大叫,鸣锣开道,请他们上主席台,让他们介绍经验。他把这五个典型归纳为: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坝子的风格。焦裕禄同志:“这五个先进典型所走过的道路就是兰考的新道路。只要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全县就会出现好多的硬骨头生产队,迅速掀起除“三害”高潮,多灾多难的旧兰考,就会变成社会主义新兰考。
这次大会,是兰考人民自力更生、团结奋斗、大战“三害”的动员会和誓师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鲜艳的旗帜一树立,在全县各个角落,很快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县委的领导下,焦裕禄同志率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三害”发起了猛烈的总攻。
焦裕禄同志说:“新干部不参加劳动,就不能明确树立阶级观点、群众观点;老干部长期不参加劳动思想就要起变化,要变颜色”。焦裕禄同志身体力行,无论工作多忙,总是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经常开襟解怀,卷起裤腿和群众一起干活,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经常和群众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挖河渠……,就在县委决定他住院治疗的前几天,他还挥舞铁掀在红庙公社葡萄架大队,和群众一起劳动。因此,他经常要求下乡的干部一要带毛主席著作,二要带劳动工具和行李。
焦裕禄同志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他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焦裕禄还经常教育子女做脏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穿衣要朴素,生活要节俭。
焦裕禄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同志们劝他换床新的。他说:“我的被子破了,是需更换新的,但应该看到,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其实,我这就很好,比我要饭时披着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强多啦!,焦裕禄同志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洗很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虽然破旧得很厉害,但是焦裕禄同志总是舍不得换。他的爱人徐俊雅同志最后生气了,不给他补,他就自己动手补。
一次,有位干部提出要装潢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同志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一个冬天的黄昏,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同志望着风雪,心里惦记着群众:住的怎样?吃的烧的有没有困难?生产队的牲口咋样?他让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雪天六项工作: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安排好群众生活。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保证不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由哪个大队热情接待,保证吃得饱,住的暖。第五、教育全体党员,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情况迅速报告县委。这天,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同志的屋里的电灯亮了一夜。第二天黎明。他就把同志们叫起来开会。他说:“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员要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说罢,就领着大家,顶风冒雪出发了。这天,焦裕禄同志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但是,却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他来到梁孙庄梁俊才的家里,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同志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还是党好,社会主义好。”
一九六四年春天,正当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同志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他开会、作报告,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不断用左手按住疼处。有时,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天长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他从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里。他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组织上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说:“工作忙,离不开。”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县委的同志背着他去买来三剂,强让他服下了,但他执意不再服第四剂。可当他发现别的同志有了病时,却总是关心备至。县委一位负责同志在乡下患病,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患慢性疾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摧他到医院检查…….。焦裕禄同志想的总是别人,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在医院里的时候,焦裕禄同志以钢铁般的意志,同疾病作顽强的斗争,无论肝疼得多么厉害,从来都不让护士多照顾自己。
焦裕禄同志的病越来越严重,医生们开出了最后诊断书,上面写道:“肝癌后期,皮下扩散”。这里不治之症。送他去看病的赵文选同志,心里非常焦急,恳切的向医生说:“医生,请你把他治好,俺兰考人民需要他,需要他呀!”
五月初,焦裕禄同志的肝病更加严重了。护士噙着眼泪给他注射止疼针,他感到自己的病已无法治疗,便摇摇手说:“我不需要了,省下来留给别的阶级兄弟吧!”
县里的同志和兰考的群众代表前来看他,他不谈自己的病,首先问县里的工作、生产情况。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咋样?老韩陵的泡桐树栽了多少?他还嘱咐同志们:“回去对县委的同志们说,叫他们把我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
他的大女儿到医院里去看他,他深情地说:“小梅,你参加革命工作了,爸爸没有什么送给你,家里的那套《毛泽东选集》,就作为送你的礼物吧。那里面,毛主席会告诉你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怎么生活……”。
省、地、县各级领导同志来看望他。这时,焦裕禄已经病危,他用尽全力断断续续地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实现兰考人民的要求……心里感到很难过……我死了不要多花钱……省下来钱支援灾区建设……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四
两个多星期前,妈妈给我申请了《李毓佩数学历险记》这本书的试读,这本书送到家几天了,我看都没看一眼,直到上个星期四正巧我们数学老师也推荐我们看这本书,我才开始拿起来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太喜欢她了。
李毓佩爷爷把一些动物看做是一个个善于学习数学的学生,把他们作为数学童话的主人公,引起了我的兴趣。他这种采用童话故事的方式来讲解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让我百读不厌!让我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学到了数学课上没有的数学知识!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五
伟大的人物刘胡兰的故事,小时候就听爸爸妈妈讲过。刘胡兰这光辉的名字早就铭记在我的心里,我盼望早一天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刘胡兰的书。
今天我终于有幸地读到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心灵震撼很大。
刘胡兰,一个只有15岁的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革命同志忠心爱戴,面对敌人的屠刀脸不改色心不跳,最终献出了自已年轻的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我最受感动的是:刘胡兰在就义前两眼闪着光,并且瞪得圆圆的。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她要亲眼看到敌军。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六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彼得兔是一只很淘气的`兔子,有一次,兔妈妈让他们去玩,告诉他们不要跑到蛮哥古里古先生的菜园里,可是彼得兔却还跑去菜园,还偷吃了别人的菜,而且不道歉。
看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彼得兔做得不对,第一点是,一定要听妈妈的话。第二点是,要知错就改,不能知错不改。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七
焦裕禄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以其奉献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态度,深入人心。看完关于焦裕禄的故事,我深感佩服和感动。他的事迹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担当和责任之重要,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故事情节及分析。
焦裕禄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他矢志要为农民谋福利,一心一意为农村发展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受命到一个贫穷的村子工作,他不顾一切地改善村子的基础设施,挖渠引水、修路铺砖。即使困难重重,他始终坚持,不畏艰险。通过他的努力,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焦裕禄的事迹告诉我,只有真正自己动手、去做、去实践,才能给人民带来真正的福祉。
第三段:焦裕禄的奉献精神。
焦裕禄在工作中对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一直在追求卓越和完美。他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在改善农村发展的道路上,他坚信自己能够做出一番事业,因此,他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去实现他的理想。焦裕禄的奉献精神令我深感震撼,他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第四段:焦裕禄给我带来的启示。
焦裕禄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启示。在焦裕禄的故事中,我看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见证了他在改变农村发展中的力量。他的事迹告诉我,只有真正投身其中,亲自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也深刻意识到,对待工作要有激情和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五段:对焦裕禄的敬仰。
焦裕禄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物。他的事迹让我明白了个人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奉献的心,就能够创造奇迹。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像焦裕禄那样坚定不移地面对,勇往直前。我对省心敬佩不已,同时也对他的事迹深深地着迷。
总结。
焦裕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奉献精神、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初心,抱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离焦裕禄这样的人物更近一些。焦裕禄的故事,让我深感佩服和感动,也给我带来了思考和启示。
优秀焦裕禄的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八
焦裕禄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值得尊敬的人物之一。他一生都在为人民的利益奋斗,默默无闻地为百姓做着无私的贡献。我在阅读了焦裕禄的故事之后,深受其感动与启发。他的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体会。
首先,焦裕禄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勤奋的力量。焦裕禄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毅力考上了大学。在大学期间,他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他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所以他一直在追求进步。勤奋让焦裕禄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干部,也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干部之一。通过焦裕禄的故事,我认识到勤奋是成功的基础,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焦裕禄的故事向我展示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焦裕禄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第一位,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为人民服务,什么是真正的公仆。他丢掉了个人的欲望,毫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为人民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为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为脱贫攻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样的精神令我深深地感动和敬佩。
第三,焦裕禄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如何正确看待权力。焦裕禄担任各级干部职务时,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并严格要求自己。他坚持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从不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他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了我,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个人享受的手段。做人要守住底线,做官更要明辨是非,永远不能将权力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再次,焦裕禄的故事给我启示了如何正确对待生活。焦裕禄在最简朴的条件下工作和居住,他不需要奢华的生活,而是将全部的心思放在改变人民生活上。他以最平凡的生活来追求伟大的事业,默默地为人民付出。焦裕禄的故事告诉我,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名利舒适,而在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推动社会的进步,为他人创造美好的生活。
最后,在焦裕禄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团结的力量。焦裕禄始终坚信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走向胜利,只有通过集体的力量才能实现真正的奉献。他带领着群众一起努力工作,共同奋斗,共同改变生活。这种团结的力量令我震撼,它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活力,也能够实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总之,焦裕禄的故事给予了我深刻的思考和体会。他的勤奋、无私奉献、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生活和团结的力量,都成为了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财富。我会在自己的生活中时刻怀念焦裕禄,学习他的精神,为人民的利益努力奋斗,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