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案模板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针对性教学教案模板:这是一份针对性教学的教案模板,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一
教师:同学们,中外战争史上这场闻名的赤壁之战就在两节课的时空内留在了我们的心里,相信这场战役一定深深地震撼了大家,每个人的内心肯定有许多话要说。那么假若你就是曹操当时身边的一个谋士,亲身经历了赤壁这一战,你有什么话要对曹操说,请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或者请你以21世纪小学生的身份向三国时代的曹操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场战役的认识。也可以设想曹操当时在打了败仗之后,在向全军大会上,会如何向他的将士们本次战役。请你选择一种情景写下来。
于是学生把阅读课文后的感悟与看法流诸成了以下的文字:
曹丞相:
您好!
自从赤壁之战吾军被吴、蜀以3万败80万之后,汝可安好?此役,我军大败之因,吾了以下几点:
其一、此次周瑜联合孔明敌我,我军自智斗不过其也;
其三、我军刚以少胜多败袁绍,而汝太轻敌也;
其四、大战之日,东南风大作,火势才得以蔓延,可谓“天败汝也”。
但此役尽为一教训,而后诸如此类之战仍有许多,汝万不可轻敌,亦勿须自卑,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汝做为一乱世枭雄,万不可轻易放弃。
祝我军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谋士徐玮琎奉上
公元332年
各位将士们:
大家好。
这次赤壁之战,我们不但没有取胜,而且伤亡惨重。但失败是成功之母。经过这次教训,我也吸取了许多经验。归纳起来主要以下几点:
第一,是我太骄傲了,因为上次官渡之战的胜利就骄傲自满,轻视了对方的实力。现在80万大军惨败在3万小数下,真是惨痛啊。
第三,一个大错,就是我错杀了蔡瑁。如果我当时没有杀他,让他继续帮我练水兵,也不会造成今日我军死伤惨重。
从今天起,我军要重新整顿兵力。以后,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
(呼号)曹军必胜!曹军必胜!
孟德大将军你好:
我是21世纪的一个小学生,是《三国演义》的忠实读者,在阅读三国的历史时,晚辈十分佩服将军的聪明过人,官渡以少胜多,使袁绍痛失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谋士许攸也弃袁绍而去,最后将军大烧袁军粮库,袁军不战而败,这胆略令晚辈佩服之至。
不过在阅读你与周瑜的赤壁之战历史时,晚辈有几个想法想与将军交流交流。一、将军应该知道轻敌是兵家大忌吧,那次黄盖来信,将军怎么会那么轻而易举地就相信了呢?你想,黄盖是孙权手下一员大将军,对孙权忠心耿耿,他们施行的那么一点苦肉计你怎么就看不出来呢?真是令人吃惊。二、让晚辈来分析一下这场战役中的各种因素吧。首先将军的兵士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而孙权军都是南方人,对水性了如指掌,虽说孙权军队才3万人,你军有80万人,可是,真打起来,你并不能占到什么便宜,你怎么就没有注意到这点呢?其次,那几天东南风很急,而且江面上波浪滔天,周瑜用火攻,恰恰是给你以致命的一击,这说明这一战周瑜军是经过了周密的安排的;第三,你军的船用铁索连着,想逃都逃不了,真是作茧自缚啊。因此,在晚辈看来,这场战役是你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错误的战略下打的一场错误的战役,实在令后人叹息。
但你也给后人留下了活的战争策略,那就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知己知彼,正确决策、抓住机会,周密安排。不知将军是否有同感,也不知将军现在是否已经明白了其中的事理。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二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具学具鹏博士软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导读”内容,提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了一组新的课文学习,在这组课文中,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内容,要了解哪些学习方法呢,导读中明确告诉了我们。请一个同学读导读,同学们想导读给我们这组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2、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是《赤壁之战》。赤壁是在今天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军队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军队,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你就能够知道。
二、检查预习。
1、多媒体显示自制幻灯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之战的经过,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同学评议。
2、“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3、“隔江相对”怎样理解。请同学说一说。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2、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3、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六、朗读课文一、二段。
七、布置作业:预习课文第三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学们用自己话说一说。
2、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周瑜和黄盖是用怎样的计策打好火攻这一仗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后同学评议。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学生默读五、六、七自然段。讨论理解:
(1)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火攻?
(2)从哪里看出“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而没有准备”?
(3)黄盖是怎样接近曹军的?
(4)请同学根据这些内容用自己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八、九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4、显示图片,让学生结合画面体会凶猛的火攻场面。
5、火攻这一仗的结局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课文第十、十一自然段,讨论理解:
(1)“锣鼓震天”是什么意思?“丢盔弃甲”是什么意思、
(2)曹操为什么要逃跑?
四、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请一个同学说说赤壁之战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二、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2、赤壁一战的起因是什么?双方是怎样准备的?经过和结果怎样?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按这个顺序列出提纲。
三、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这以少胜多的原因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讨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巩固生字。
六、布置作业:预习《飞夺泸定桥》。
板书设计:
起因战前准备经过结果。
曹军犯境妙计歼敌大获全胜。
隔江相对献计火攻写信诈降-草船冲寨-火烧战船-乘胜追击。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三
本文选自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有删节,题目为课文编选者。
所加。
“赤壁之战”为我国古代战史上典型的以弱性强的战例之一,此战以孙刘联。
军获胜、曹操一方失败而告终,自此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意为:以历。
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作者司马光(10-1086年),字君实,陕州。
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课文简析。
本文通过对赤壁之战的记述,提示了只要正确分析形势,指挥正确,劣势可。
以转化为优势,弱方可以战胜强方的战争规律。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助画方略”):写孙刘联盟形成的经过--战前的决策。
第二部分(“进,与曹军遇于赤壁”一结束):写孙刘协力破曹军于赤壁-。
战争的实况。这两个部分,前者详写,后者略写。作者之所以这样剪裁材料,是。
为了突出战争中思想策略的重要,而战争实况只是用了证明战前孙刘方面决策的。
正确。“运筹于帷幄之内,决胜于千里之外”,写战争的作品没有把主要的镜头。
推向战场,这是本文成功之处,显得不落俗套。
特点提示。
用人物对话来叙述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是本文的鲜明特点。本文中对话部分。
约占了一半的篇幅,对孙、刘、曹三方的情况及战事的发展,很多都是通过人物。
的`对话叙述出来的。特别是曹操的活动,几乎全由诸葛亮、鲁肃、周瑜的谈话告。
诉读者,这就在叙述上节省了很多笔墨,同时,这几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也。
就跃然纸上了。
问题思考。
赤壁之战是一次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整个战役涉及孙、齐、曹三个方面,
事件繁,人物多,作者在叙述时为什么确定以孙权一方为主?
解题思路。
赤壁之战由孙、刘、曹三方参加,刘备军事力量小,不是抗曹的主力,而曹。
以重兵威胁,孙权在劣势下,虚心听取各意见,作出正确决策,最后以弱胜强,
因而作者详写了孙权方面,以孙权一方为主,兼及其他两方,这就突出了重点。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四
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事情结果。
第三段(5自然段-结束)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五
曹(骄傲)(80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已知彼写诈降信。
扬长避短智东南风。
利用天利地利备引火材料(遮)。
小船。
大军随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吴(3万)。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六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初步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七
1.学会按照提示语简要地复述课文。
2.初步学会根据要求缩写课文的有关段落。
3.学会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懂得战争的胜利要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5.引导课外延伸,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八
(一)我们通过速读已经理清了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可这个故事,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默读,在你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给全文提几个主要问题。
(二)梳理归纳问题,课件显示。
1.赤壁之战前,双方的形势怎样?
2.双方安排了哪些战术?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
(三)速读与精读结合,解疑。
1.回忆释疑的方法:
(1)寻找式速读全文,找到解决问题的段落。(找)。
(2)轻声自读找到的段落。(读)。
(3)画下你认为能解决问题的词句。(画)。
(4)细读句词,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议)。
2.学生按以上四步自读自悟。
3.自学反馈。
(四)课件演示。
赤壁之战的过程(出发、炸降、点火、着火、大胜)。
(五)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仍用四步法四人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原因1:
(1)课件显示描写曹操的句子。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曹操这人怎么样?(轻敌)。
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2)朗读训练:读出曹操轻敌的语气。
原因2: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
c.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知己知彼,抓住对方弱点)。
原因3:
画出有关句子读议东南风对火攻战术的帮助?(船速快、火势大、蔓延快)。
这说明——(巧用天时地利)。
(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2)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原因4: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
b.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c.曹操坐小船逃到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逃来了。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考虑安排周详)。
(六)小结原因: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甚至”)。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九
教学目标:
1.按照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读课文,理解课文。
2.按照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理解,来找出东吴胜利,曹军失败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
课件出示:《三国演义》主题歌。
2.说三国,道三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谈三国吧。
大家看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长江。
浪花淘尽英雄。在《赤壁之战》中,我们熟悉了哪些人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周瑜、黄盖、曹操。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大将军指挥3万兵马,击溃了曹操的80万雄师,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真是了不起。为什么东吴区区3万兵士却能打败曹操的威猛之师呢?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答这个问题。
二.课件出示,教师提问:赤壁之战前,交战双方的形势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答案。
1.学生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说,并找出课文相应的词句。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3.关于双方兵力的对比,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你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意思相同,但语气有所不同的句子吗?
三.继续讨论。
1.教师提问:大战在即,黄盖观察到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他向周瑜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火攻。
周瑜听了黄盖的话,让黄盖把火攻的计策献上来。
2.教师提问:课文有没有通过黄盖的话直接把计策的具体内容写出来?
让我们分组朗读一下课文第三段,想一想火攻的计策是怎样实现的。
4.学生分组朗读后,教师指示:接下来,我们分成4人小组来讨论一下,黄盖火攻的计策是怎么一步步地实现的。
5.设计情境对话。
课件出示。
这里有一个小剧本,可台词不完整。我拣个便宜,我就来扮演周瑜,谁来扮演黄盖呀?指名学生上台,说:“你来扮演黄盖,必须把黄盖的话补充完整,能做到吗?”对其他学生说:“我们在表演的时候,希望大家认真地看,给我们提提意见。”
师生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评价。
6.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知道了火攻是通过黄盖写信假降、准备装着炸药的船只、趁着东南风出发、火烧曹营、周瑜带兵追击这么几个步骤来完成的?火攻的结果怎样呢?课件出示图片。让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复述一下战争的结果。学生集体复述。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找出能说明原因的语句来。
学生自读。教师调整好课件,巡回检查。
2.能说明东吴胜利,曹操失败原因的句子,你找到了哪一句?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黄盖是周瑜手下一名聪明的老将,你认为他的聪明体现在什么地方?
我军的弱点是什么?曹军呢?教师板书:知己知彼。
黄盖在说这段话的时候,态度是怎样的?你能用胸有成竹的语气来读一下这段话吗?指名读,集体读。
3.你还找到了哪句?
学生说“不错……硫磺。”一句。
周瑜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东南风很急的日子来袭击曹操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天时地利。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你能仿照这个句子,用“不是……也不是……而是……”来写句子吗?
学生写,交流。
4.曹军80万,却负于东吴区区3万兵马,你觉得曹操有没有责任?你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先出示第一句。
(1)这句话说明曹操有没有怀疑黄盖是假投降?他为什么不怀疑?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骄傲自大。
(2)出示第二句和第三句。显示第二句。
根据回答板书:大意。
让我们用骄傲自大、得意洋洋的语气一起来把曹操的这句话来朗读一遍。集体朗读。
(3)课件出示第三句。
你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而意思不发生改变吗?指名学生发言。
五.教师总结:因为周瑜和黄盖能知己知彼,巧用天时地利,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打击敌人。所以,东吴赢得了胜利。而曹操却因为骄傲自大而失败了。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学习周瑜和黄盖这种实事求是的`品格,在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
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这是……。
我要把这幅作品送给我们班级,希望大家多学习我们祖国优美的古代文化。
资料提供者: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顺序。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使学生畅所欲言,阐明观点,求得最佳理解效果。
同学们,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
请一名代表,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交战双方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交战?交战结果怎样?等)。
2.激励学生积极读书。
教师导语: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时,可站起来读。(读后,了解读的情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
1.直接了解,开门见山,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教师设问:学这篇课文前,有谁了解“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
2.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回答。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
(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教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习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愿意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让提出办法的学生领头,自由组成创作编写小组进行活动。
(3)交流汇报,互相启发。
(学生口头交流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写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教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展开辩论。
1.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现有的成语,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语。(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欣赏佳句。
让学生读一个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说说欣赏的内容和原因。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赤壁之战围绕着周曹双方胜败的原因这一中心,环环相扣,一步步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以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2.课后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十一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利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1课时
(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动手操作)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请大家齐读第26页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4、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5、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6、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学生动手演示:拆开纸船,利用西北风,分路进攻,发挥人多的优势。
4、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附:教案设计的几点说明
本节课是1999年我校面向全区举行的创造教育汇报会中的一节语文创造教育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三个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十二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初步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十三
1、 教学目标 。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理解掌握自不量力、计策等词语的意思。
3、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课文主要意思。
4、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2、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改课文分段。
3、 教学难点 。
理清课文脉络,理解课文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
1、 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板书3万 80万)。
2、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多媒体出示: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鱼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3、 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准音,给每个小节标上记号。
2、仔细读每一小节,看看自己究竟知道了什么?
4、 检查自读情况。
1、 问:通过读课文,那些人物在本书中出现了?他们能不能称得上是英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周瑜——统率三军、击溃曹军;黄盖——献计火攻,火烧曹营;曹操——骄傲自大,落荒而逃)。
(投影出示:1、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用火攻,你认为好不好?
1、 敌众我寡、不宜久持、应速战速决 2、曹操战船连接,不利行动 。
3、战船及其帆篷、绳索、木板等都是易燃之物。
(投影出示:2、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不怀疑?)。
1、曹操骄傲自大,盲目乐观 2、曹操深信黄盖的话。
3、 黄盖的船伪装的好,使曹操不容易发觉其中有诈。
过渡:通过刚才的检查,可以看出同学们读书是比较认真的。下面,请大家再次把课文一节一节的浏览一下,想一想,赤壁之站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
5、指导分段。
1、曹操率军欲灭东吴,周瑜调兵遣将。这应当是全文的起因部分。
2、黄盖献计,写信诈降,草船冲寨、火烧敌船应是妙计歼敌的经过。
3、赤壁之战,曹军惨败,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应是结果部分。
归纳:
随机板书:
(起因1--2) (经过3--10) (结果11)。
过渡:赤壁之站的结果是曹军惨败,周瑜大获全胜。那么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谁起了关键的作用。(黄盖)黄盖的两大计谋:一是火攻,二是诈降。是整个战役取得成功的关键之处。黄盖当时在信中提到这么一句话,非常有意思,大家看:(投影出示)。
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
6、我们看这句话:鸡蛋指的是谁?(周瑜的力量)。
石头呢?(曹操的力量)。
为什么说周瑜的力量是鸡蛋,曹操的力量是石头?
2、我们从谁的话中可以找到答案。(指名回答)分析黄盖的话:(指导朗读)。
所以周瑜认为火攻是个好办法,值得可行。事实也证明周瑜采纳黄盖的意见是正确的。所以周瑜也可以称得上是英雄。而黄盖的计策对周瑜来说真是及时雨,对曹操来讲真是一把利斧。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应该对全文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下面,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1、先来看一下,一首诗:
(投影出示:清明 (杜牧)) 赤壁战歌。
清明时节雨纷纷, 改后为:三国时期乱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曹操率军欲灭吴。 。
借问酒家何处有, 黄盖献计用火攻, 。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小胜多定大局。
2、指导讲评。
7、综合总结。
8、拓展延伸:
1、出示本校王保华老师的书法作品《赤壁怀古》,让学生鉴赏。
2、赠送此作品,教育学生更努力的学习知识,研究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
9、布置作业 。
板书设计 :
(起因1--2) (经过3--10) (结果11)。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十四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集中讨论人物对话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史家笔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型新授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板书及讲课内容):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80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80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东吴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这就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
以下均208年事,只标出月份:
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
十至十一月曹军自江陵东下。孙刘联盟形成。周瑜从柴桑出军,与操遇于赤壁。黄盖火攻成功,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北还。
相关内容:
1、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花了19年时间编成。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3、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1、快速阅读课文,划分节次,找出生字词并解决。
2、以省略部分为分界线,全文分为两部分。请大家结合课文注释,概括各节大意,给第一部分分层。
1、是谁最先提出联刘抗曹的?他是怎样分析形势的?
2、鲁肃根据这种情况又提出了哪些对付的办法?
3、鲁肃去荆州是否为了吊唁刘表二子?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十五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谴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使学生了解事情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1、导语:三国故事,人人皆知。如“单刀会”、“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部分内容改编的《赤壁之战》。(板书课题)
2、你对“赤壁之战”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你还有哪些疑问?
1、学生小组学习:
(1)自学生字新词。
(2)围绕课始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3)对课文进行二次质疑,并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全班交流: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字音、字形、字义。
(2)分小组指读课文。
(3)交流已经读懂的问题。
(4)各小组交流提出的新问题。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
(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张幻灯片:(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请大家齐读第26页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4、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5、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6、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学生动手演示:拆开纸船,利用西北风,分路进攻,发挥人多的优势。
3、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曹操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大家课下可以阅读有关三国的故事。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十六
设计理念:
创造自主探究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研究性学习的境界,在不断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寻找新的方法,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学习目标:
1、学会按提示缩写课文的有关段落。
2、通过质疑、读书、分析、讨论,懂得要取得战争的胜利要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3、从课文出发,拓展阅读,掀起“三国演义热”。
探究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诱导参与。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问:“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
2、交流:你对《三国演义》知多少?
(三国的名称、三国的主要人物、三国所处的位置等等)。
3、(边演示课件边叙述)在一千七八百多年前,魏国的曹操打败了蜀国的刘。
备,企图一鼓作气消灭东吴,一统天下。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
合起来,于是在赤壁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板书课题)。
二、抓住关键,确立探究专题。
1、师引导:“火攻是个好办法,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办法。”围绕。
这个关键句你想提出几个问题?
专题1:火攻为什么是好办法?(定计)。
专题2:火攻计划是怎么实施的?(用计)。
三、组织引导,自主探究。
1、选择一个研究专题,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反复自读课文,尝试自解。
2、在探究小组中,与自己的合作伙伴交流:你学懂了什么? 你又有什么新。
发现、新疑问,做好记号,准备随机交流。
四、班内交流,互启互解。
专题1:火攻为什么是好办法?(定计)。
以下是两个研究专题的交流镜头:
生:曹军八十万,我军才三万,敌强我弱,不能硬拼。
生:曹操用铁索把船连起来了,不易疏散。所以火攻是个好办法。
生:曹操也有雄才大略,为什么要把船连起来?
生:曹操的兵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江,非坐船不可。
生:黄盖毕竟是员老将,他已经对敌我的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才定下火攻一。
计的,太妙了!
……。
缩写训练:
a、学习课后问题2的例句,掌握缩写的要求和方法。
b、熟读第3自然段,讨论这一段主要事件是什么?
c、尝试缩写。
d、评议:意思是否准确,文字是否简洁。
专题2:火攻计划是怎样实施的?(用计)。
生:黄盖先写了一封诈降信。听说周瑜又用了苦肉计,使曹操深信不疑。
师点拨: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具体内容是什么?
生略 。
生:曹操是行事小心的人,但这时为什么喜欢得不得了?
生:曹操虽然是行事小心的人,但对拥有80万兵马的他来说免不了有一种轻。
敌的心理。他想:周瑜投降应该是错不了的。(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曹操。
的语言反复读,体会曹操得意洋洋的心情。)。
师点拨:黄盖真的来投降吗?你从哪里读懂?
生:为了使火攻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东吴选择了一个东南风很急的日子进。
攻。
师质疑:为什么要选个东南风很急的日子进攻?
生:(在黑板上边画图边讲解):曹军在北岸,东吴兵在南岸,选择东南风。
很急的日子,正好可以趁风行船,火烧曹船。
生:风急浪大,曹军不容易看清。
生:火被大风一吹,会越烧越旺。
生:大火被风一吹,窜上岸去,使岸上的兵营也烧起来。
生:东吴军打得快,结束也快,真可谓“速战速决”。这是火攻计划得以成。
功的又一关键。
师点拨:哪些语句写出船快?你能读好这些话吗?
生读略。
五、指路点化,总结升华。
师点拨:你级分析一下这场战争取胜的因素吗?
(生交流略)。
六、拓展延伸,掀起“热点”
师:本文出现的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生(略)。
师:如果你还想对其中的人物、情节了解得更透彻,课后请大家去阅读《三。
国演义》并交流心得。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十七
1.按照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读课文,理解课文。
2.按照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理解课文。
通过对课文理解,来找出东吴胜利,曹军失败的原因。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
课件出示:《三国演义》主题歌。
2.说三国,道三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谈三国吧。
大家看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长江。
浪花淘尽英雄。在《赤壁之战》中,我们熟悉了哪些人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周瑜、黄盖、曹操。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大将军指挥3万兵马,击溃了曹操的80万雄师,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真是了不起。为什么东吴区区3万兵士却能打败曹操的威猛之师呢?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答这个问题。
二.课件出示,教师提问:赤壁之战前,交战双方的形势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答案。
1.学生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说,并找出课文相应的词句。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3.关于双方兵力的对比,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你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意思相同,但语气有所不同的句子吗?
三.继续讨论。
1.教师提问:大战在即,黄盖观察到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他向周瑜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火攻。
周瑜听了黄盖的话,让黄盖把火攻的计策献上来。
2.教师提问:课文有没有通过黄盖的话直接把计策的具体内容写出来?
让我们分组朗读一下课文第三段,想一想火攻的计策是怎样实现的。
4.学生分组朗读后,教师指示:接下来,我们分成4人小组来讨论一下,黄盖火攻的计策是怎么一步步地实现的。
5.设计情境对话。
课件出示。
这里有一个小剧本,可台词不完整。我拣个便宜,我就来扮演周瑜,谁来扮演黄盖呀?指名学生上台,说:“你来扮演黄盖,必须把黄盖的话补充完整,能做到吗?”对其他学生说:“我们在表演的时候,希望大家认真地看,给我们提提意见。”
师生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评价。
6.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知道了火攻是通过黄盖写信假降、准备装着炸药的船只、趁着东南风出发、火烧曹营、周瑜带兵追击这么几个步骤来完成的?火攻的结果怎样呢?课件出示图片。让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复述一下战争的结果。学生集体复述。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找出能说明原因的语句来。
学生自读。教师调整好课件,巡回检查。
2.能说明东吴胜利,曹操失败原因的句子,你找到了哪一句?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黄盖是周瑜手下一名聪明的老将,你认为他的聪明体现在什么地方?
我军的弱点是什么?曹军呢?教师板书:知己知彼。
黄盖在说这段话的时候,态度是怎样的?你能用胸有成竹的语气来读一下这段话吗?指名读,集体读。
3.你还找到了哪句?
学生说“不错……硫磺。”一句。
周瑜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东南风很急的日子来袭击曹操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天时地利。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你能仿照这个句子,用“不是……也不是……而是……”来写句子吗?
学生写,交流。
4.曹军80万,却负于东吴区区3万兵马,你觉得曹操有没有责任?你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先出示第一句。
(1)这句话说明曹操有没有怀疑黄盖是假投降?他为什么不怀疑?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骄傲自大。
(2)出示第二句和第三句。显示第二句。
根据回答板书:大意。
让我们用骄傲自大、得意洋洋的语气一起来把曹操的这句话来朗读一遍。集体朗读。
(3)课件出示第三句。
你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而意思不发生改变吗?指名学生发言。
五.教师总结:因为周瑜和黄盖能知己知彼,巧用天时地利,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打击敌人。所以,东吴赢得了胜利。而曹操却因为骄傲自大而失败了。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学习周瑜和黄盖这种实事求是的品格,在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
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这是……。
我要把这幅作品送给我们班级,希望大家多学习我们祖国优美的古代文化。
资料提供者: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
1、查阅资料,对课文的时代背景有个了解,学会自学。
1、初步学会10个生字,理解26个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读懂课文,理清思路。
3、分段,学懂一、二两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课文。
教学难点 :赤壁之战双方的形式,采取火攻的原因。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周瑜在赤壁,以3万兵力打败80万曹军。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3、理清课文思路,分清段落。
教学过程 :
一、揭提导入 。
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这几句是我国哪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最开头的几句词?《三国演义》。
3、《三国演义》大家都不陌生,同学都看过电视,并课前查阅过许多资料,请同学说说你了解到的一些《三国演义》的知识,如时代背景,主要人物都可以。
4、学生上来介绍。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赤壁之战》就是根据这部我国著名的小说中的第49、50回的章节改变过来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要求:(1)、 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作好标记。
(2)、通读课文,哪些一学懂了?哪些不理解?
2、交流自学情况,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有些暂不解答,以便进一步学习时重点考虑。
可能有的学生要提出以下问题:
(1)曹操有很强的实力,为什么会败给周瑜?
(3)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上来写在黑板上)。
三、讨论分段,沥青课文条理。
1、再读课文,课文按什么来写得?可分几段,说明理由。
四、深入学习,理解第一段。
1、自学互学,讨论思考。
自读,齐读,抓住哪些词句,读懂了什么?哪些不理解的?
2、交流出示句子: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理解“调兵遣将”和“隔江相对”并按照地图标出方向规定,画出曹、周两军对阵的示意图。(通过画图直观了解两军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周瑜为什么想到用“火攻”方法及曹操打败的原因。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话示意图。)。
板书:隔江相对。
3、读,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深入学习,理解第二段。
曹操早已对江南的东吴虎视眈眈,蓄谋已久,这次他认为时机成熟,终于挑起了这场战争的开始。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段。
1、自学第二段,,你读懂了哪些词句?
2、检查自学情况。
思考: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2)曹操的兵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
a、理解“非……不可”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必须)。
b、坐不惯船,却还要坐船,曹操是怎样解决这个矛盾的?(连接战船)。
c、书上是怎样写曹操兵士连战船的?
d、如有录象,就看一下连船后战船是怎样的及曹操当时的表情说话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议论。(可以看出曹操很傲慢,轻敌,不可一世)。
“火攻“是东吴将领黄盖分析形势后,精心制定的,(板书:火攻)可是周瑜说这一仗怎么大还得想个计策这说明什么? (周瑜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到)。
2、读课文这段重点写了什么?(战斗准备)。
六: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同学通过自查资料掌握了许多《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内容。为我们学习《赤壁之战》奠定了基础。在学文时,我们主要是同学自学,讨论,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从整体到局部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下节课我们还具体学习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周瑜和黄盖如何实施他们的“火攻”计划的,而曹操又是如何失策的。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
2、抄写词语。
板书: 。
曹军 80万。
江 火攻 。
长
周瑜 3万 东南风 。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十九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知识点。
一、 通假字。
1、进住鄂县之樊篱口。(住,通“驻”,驻扎)。
2、将军禽曹,宜在今日(禽,通“擒”,捉拿)。
3、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
4、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
5、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6、雷鼓大震,北军大坏(雷,通“擂”,敲击)。
二、古今异义。
1、鼎足之形成矣(古义:形式确立;今译:逐渐发展成某种事物)。
2、刘琮束手(古义:投降;今译:没办法)。
3、权起更衣(古义:上厕所;今译:换衣服)。
4、初一交战(古义:刚刚开始;今译:农历每月第一天)。
5、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古义:中原地区;今译:中华人民共和国)。
6、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译:妻子)。
7、与苍梧太守吴辰有旧(古义:老交情;今译:与“新”相对)。
8、兼仗父兄之烈(古义:功业;今译:强烈,猛烈)。
9、引次江北(古义:驻扎;今译:次序)。
10、荆州与国邻接(古义:疆域;今译:国家)。
11、致殷勤之意(古义:恳切慰问;今译:热情而周到)。
12、割据江东,地方数里(古义:土地方圆,纵横;今译:方位词)。
1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义:他实际上;今译: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14、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古义:官职名,这里指一般属官;今译:致力于,投身到事业中)。
15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义:一旦,万一;今译:偶然遇见,不期而遇)。
三、一词多义。
资:多载资粮(物资)。
此帝王之资也(凭借,资本)。
能:表恶其能(才能)。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能够)。
盖:英才盖世(超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
抚:权抚其背曰(抚摸,轻拍)。
上下齐同,则以抚安(安抚)。
难:五万兵难卒合(不易)。
安能抗此难乎(灾难)。
次:引次江北(驻扎)。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卒: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
鲁肃闻刘表卒(死)。
五万兵难卒合(仓猝)。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
当: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
当横行天下(应当)。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会)。
方:助画方略(方法,计谋)。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将要)。
操军方连船舰(正)。
挟天子以征四方(地区)。
并:行将为人所并(吞并)。
将兵与备并立逆操(合)。
事:不足与图大事(事业)。
北面而事之(侍奉)。
事急矣(事情)。
足:不足与图大事(值得)。
精兵足用(充足)。
走:预备走舸(轻快的)。
备南走,肃径迎之(逃跑)。
可烧而走也(使••••逃跑)。
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
乃罢会(于是就)。
骑乃得过(才)。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至)。
四、词类活用。
1、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名词作状语,向南)。
2、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实际上)。
3、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名词作状语,从水路,从陆路)。
4、敬贤礼士(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待)。
5、与苍梧太守吴辰有旧(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6、为汉家除残去秽(形容词用作名词,都指坏人)。
7、瑜等率轻锐继其后(形容词用作名词,轻装的精锐部队)。
8、敬贤礼士(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
9、兵粮精多,足以立事(使动用法,使•••••建立)。
10、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动用法,使•••••逃跑)。
11、必蹶上将军(使动用法,使•••••受挫折)。
12、操悉浮以沿江(使动用法,使•••••漂浮)。
五、特殊句式。
1、子瑜者,亮兄瑾也(判断句)。
2、曹公,豺虎也(判断句)。
3、且此帝王之资也(判断句)。
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判断句)。
5、田横,齐之壮士耳(判断句)。
6、我,子瑜友也(判断句)。
7、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
8、行将为人所并(被动句)。
9、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10、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
11、嬴兵为人马所践踏(被动句)。
12、逼兵事耳(被动句)。
13、卿欲何言(宾语前置句)。
14、何以知之(宾语前置句)。
15、欲安所归乎(宾语前置句)。
16、今战士所还者(定语后置句)。
17、荆州之民附操者(定语后置句)。
1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定语后置句)。
19、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定语后置句)。
20、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状语后置句)。
21、裹以帷幕(状语后置句)。
22、败于长坂(状语后置句)。
23、亮见孙权于柴桑(状语后置句)。
实用赤壁之战的教案(模板20篇)篇二十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顺序。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使学生畅所欲言,阐明观点,求得最佳理解效果。
同学们,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
请一名代表,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板书:17赤壁之战)
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交战双方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交战?交战结果怎样?等)
2.激励学生积极读书。
教师导语: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时,可站起来读。(读后,了解读的情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
1.直接了解,开门见山,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教师设问:学这篇课文前,有谁了解“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
2.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回答。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
(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教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习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愿意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让提出办法的学生领头,自由组成创作编写小组进行活动。
(3)交流汇报,互相启发。
(学生口头交流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写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教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展开辩论。
1.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现有的成语,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语。(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欣赏佳句。
让学生读一个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说说欣赏的内容和原因。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赤壁之战围绕着周曹双方胜败的原因这一中心,环环相扣,一步步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以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1.复述《赤壁之战》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