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是教师们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教研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此外,这些教研范文也可以作为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升的参考材料。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一
3月17日上午高新区全体生物老师在北海学校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教研室武际金主任亲自莅临指导。本次活动传达了区教研室下发的本学期具体工作安排,重点组织教师对初二的wat复习计划和初一的生物实验教学开展进行了交流。现总结如下:
一、复习计划与落实措施交流:
区、学校、家长对wat成绩高度重视,成绩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去年我们的成绩得到了区里的充分的肯定,今年又给予了厚望,我们也争取一年比一年好。
通过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复习完、复习好。
通过各校的交流发现大家的复习安排基本上一致的,直接分专题复习或先复习基础知识再分专题,以及拉练考试和时间的安排上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难点突出,可以看出教师对近几年的潍坊中考题的命题规律把握的比较好。针对大家的交流,我们做了进一步的要求:
1、必须要做好计划。甚至应该具体到一节课。否则就会造成前松后紧,没有充足的时间模拟训练。
2、中考复习要区别于期中、期末复习。
3、要注意四本书知识的内在联系,前后知识的联系。例如:复习生物圈中的动物,我们要与以下知识点联系:生物的分类;动物的进化历程与趋势;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消费者、分解者);动物的生殖与发育;微生物部分:传染病;发酵;食品的贮存;生态系统的角色。
4、知识点通过做题来落实。最后中考前一定再拿出时间让学生看书,回归课本。因为不是每个知识点都通过做题练习到了。
5、解题方法的指导。因为我们不可能做到原题,所以不能就题讲题,要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例如:抓关键词,排除法等。
6、注意知识点的补充:如蚯蚓的、鱼类、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呼吸作用:恒温动物变温动物在温度降低时耗氧量怎样变。尽可能的补充,因为潍坊中考题太难了。
7、注意易错点的整理。学生与老师都要做好记录,便于后面的强化。
8、班主任配合,搞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只有学生重视了,学习劲头上去了,才能出成绩。
9、搞好专题复习。专题复习,一个主要针对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搞专题复习,另一个要针对中考中出现的大题,搞专题复习。
专题一:科学探究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人。包括新陈代谢和生命调节,健康的生活三大块。其中新陈代谢包括消化、呼吸、血液循环、泌尿,主要是四者联系在一起的综合题。生命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健康的生活主要包括免疫和传染病。
专题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本专题主要包括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三大生理作用的综合性题目。
专题五:生物与环境。本专题大题常考查有关生态系统和生物的多样性的知识。
专题六:生物的生长、生殖与遗传。本专题是中考中考查的重点。
10、八年级老师每周上报一个教学反思,写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好的做法。
二、实验教学:
上一学期我们的实验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开展率较低,在教师的实验技能大赛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次活动我们把上次实验技能大赛情况进行了反馈。但是从目前来看,各校对实验教学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大家的交流,发现只有东明中学的初一按要求开展了实验教学,清池中学和振华中学的实验教学需要加强。
本学期我们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困难与解决措施:
1、时间紧:大家如何解决时间紧的问题?东明中学提到可以通过住宿生利用周二晚上开放实验室来做一部分实验,其余学生可以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来做。另外,我们可以将几个类似的实验拿到一节课上来做。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操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的存在说明了我们还没有很好的去研究实验教学,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我们要边学边教边发现问题。老师的实验技能要迅速提高。本学期,区里还要召开实验教学技能大赛来进行促进。
3、这学期我们要求教师每周至少上报一个教学反思,发到公共邮箱。七年级的任课老师要专门写对实验教学的反思。
三、试题库的建立与安排及命题计划与安排
本学期先完成七年级下册单元检测试题和八年级中考模拟试题的命制。
(1)七年级单元检测:一、二、三章东明中学,4月20号前完成;第四、五章清池中学5月20号前完成;第六章振华中学6月10号前完成。 要求题库中每个类型的题目(选择题和简答题)是一套完整试题的5倍量。三个学校的七年级备课组长共同完善题库。
期中期末考试试题可从试题库中抽取改编。三个学校联合共同命制,例如期中考试题由东明中学命制,由清池中学和振华中学审题。期末考试由振华中学命制,东明中学和清池中学审题。期中、期末考试试题分别在考试前一周定稿。(注:为了突出实验教学,实验题目要占一定的比重)
(2)八年级中考模拟试:八年级教师要认真解读中考考试方案,结合近几年来潍坊中考出题规律,每校4月20号前出一套高质量的模拟试题,然后再由刘会玲、连秋霞、王冬梅、张君华四人共同筛选出三套模拟试题,进行三次模拟考试。三次模拟考试初步定在5月中上旬(即期中质量检测)、5月下旬、六月初。
(3)试题命题能力竞赛:结合区里4月份组织的优秀试卷评选。
四、测评课模式的建立与过关
北海学校和东明中学的老师已经接触过此课型,所以主要由这两个学校的老师来带头研究。(1)由两个学校的老师根据原先的测评课先找出问题,共同研讨,初步定模。(2)在全区召开测评课公开课,全区教师共同研讨,发现问题及时改进。(3)进行校内的公开课、研讨课,继续发现问题。(4)利用教研活动召开观摩课,定生物测评课模式。
最后武主任对我们的新授课、复习课、实验教学、作业布置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要求,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引了方向。在教研室的领导下,我们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二
有些老师可能认为,有准备的公开课很假,因为是老师不断的演练而出的精品,就跟平常的课一样即可,不需要那么做作。“平常怎么可能这样上啊,简直太假了!”以前我也有过同感,可是经过不断的学习,我并不认同,教师的自我成长途径之一就是能够把自己的一堂课做精,精到超越自己以前的任何水平,这是就是一种飞跃性的进步,以及针对这堂课的一个完整的,比较经典的课件。试想,如果一个教师连公开课都上得那么随意,那么他平时的常态课可想而知。一次美术研讨活动的组织是不容易的,教研员的活动策划、承办学校的支持和材料准备、开课教师的努力以及听课教师的来回奔波……为了这样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大家都付出了努力,如果开课人随随便便,听课人又得不到成长,这样的活动就流于形式,浪费了教育局的资源。
从教师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经历过磨课的过程,他就一定不能从多方面去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容易满足现状,停滞不前。开设的一堂课给别人留下的不一定是完美的印象,但是至少在某个点或某个片段给听课人带来心灵的震撼或者是某种思考,这种思考就是一种研讨课的交流与碰撞,能给开课的人或者听课的人都有所进步和收获。
本次课最大的遗憾是准备时间比较仓促。虽然已经提前一个多月告知要开课,可是我确实是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必须要一件事情处理完才能做另外一件事情。9月份就刚交流到小池中心小学,因为一开学除了做教学常规的计划和教案的撰写外,还接到两个美术比赛通知——科幻画和科普画比赛;而十月份这段时间在做美术专用教室的文化建设工作和学校橱窗的美术作品展览更换;十一月份则要负责运动会的相关事务,还要汇编美术研讨活动的材料、人员安排等筹备工作,对于一节课的准备时间略微不足。因为一节课看似40分钟,备课却要做到方方面面,包括课件制作、音乐剪辑、教案撰写、教具制作等等,这些环节都需要无数次的推想和再确立的过程。如果有多一周的时间,我想我会做得更好。
这节课《指偶剧场》虽然教具和课件上有所准备,可是在课的衔接和环节上,我没有考虑周全,没有试上,是本次最大的遗憾,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空讲和试上来发现问题的所在。这次的课,我心理还是比较没有压力的,我就抱着常态课的心去让大家提出建议和看法,从而进行集体备课和磨课,通过我的抛砖引玉,从而让听课老师提出他们各自的想法和建议,汲取集体的知识和力量促进我个人的提升和成长。
(1)综合探索的活动目标为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2)综合探索的学习活动建议为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演;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
在课本中我在导入部分,运用了学生所喜欢的卡通人物米老鼠和《小兔乖乖》的指偶,创设童趣的氛围,旨在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因此在作品欣赏环节中我主要采用直观的实物展示形式,刺激学生的眼球,使之产生学习的欲望。
在指偶的制作流程这一环节,是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构思。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在学生制作这一环节,是通过小组分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不至于成为课堂的旁观者。让课堂成为人人参与的学习园地。
在作品展示这个环节,是通过表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指偶的了解,从观察他人的作品中得到知识,从表演中体会指偶制作的乐趣。
最后,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创设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3)综合探索的评价要点是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能够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学生作业展示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地上台操作指偶,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剧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在上课的导入阶段,我通过自制的精美教具“指偶剧场”,直观展现,带给学生们强烈的视觉冲力,并用《小兔乖乖》的指偶故事表演导入,激发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制作阶段,我也放置了精美的指偶视频课件和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同学们在评价环节都积极地举手展示自己的作品,想让所有人共同分享自己的快乐,课堂气氛很活跃。
从综合探索领域的评价要点来看,本节课设想和教学目标基本上都达到了预定的效果。但是从一堂展示课的要求来看,每个环节的点都有需要商榷的地方。
(1)环节衔接设置不够严谨
因为教师对于自身教案的不熟悉,而导致预设的环节和现场的环节有所脱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这一环节原本是为了解决学生操作的难点问题,可是因为不熟悉环节,而导致知识点没有讲透,部分学生还是产生操作上的困难。
(2)学生备得不够
首先,从课程的单元设置上看,《指偶剧场》这一课是二年级的第19课,相当于本学期课程的一个总结,是对学生本学期美术技能与知识的一个全方位考量,而教师提前半学期上,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为很多美术的技能技巧并不熟练掌握,在作品表现上,自然比较欠缺。
其次,从学生本身的素质上看,小池中心小学属于农村小学,所执教的二(1)班在一年级阶段并没有美术专任教师,缺乏美术技能技巧的专业指导,因此普遍绘画和造型技巧相对城区学校来说相差很大。而综合探索的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更是难度加大。
再次,从课程内容的容量上看,教学任务要求较多,编剧本、制作角色形象、制作指偶、背台词、同表演,这里的每个要求对农村没有经过一定练习的学生来说,每个环节都可以做一个专题来学习,而全部浓缩在一节课里,确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为难,而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也比较困难,尤其是编剧本、台词和表演方面,他们简直就是一片空白。
从这几个方面看,教师在选课上,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期望过大,可以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选择技能技巧专项练习的课型,如“造型表现”或“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如《染色游戏》、《蜻蜓飞飞》等,则相对学生来说,难度降低,教师和学生也就配合得更好。
这次课所出现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味按自己的想法给学生灌输知识,因为学生本身的美术素养还未达到所要求的程度,而给孩子们过大的压力和容量,从而个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反应比较迟缓,而教师在环节设置上也不够谨慎,因此提出几个建议:
(1)增强学生的常规教学要求,如,纪律、卫生的更细化的要求,这一点江山中心小学刘乐老师做得很好,要学习。
(2)在学期结束时,可以在二年级的其他班级再次尝试上《指偶剧场》,重新检验学生的美术技能技巧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3)根据学生的美术技能水平的现状,可多讲解美术技法,以拉近城乡学生的技能表现差距。
(4)在常规课堂上,让学生更多“说”的机会,学习美术专用词汇,丰富评价性的美术语言。
(5)备课要有所重点,不要追求面面俱到。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三
在授课过程中,听课老师主要提到学情这个问题。因为我叫的班级是一个普通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理解问题的深度和难度有待提高。但是,在教学设计前,我并没有完全考虑到这个问题,导致课堂上学生与我的互动明显欠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点一点由浅入深,稳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课堂教学结合ppt课件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眼球,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如果ppt的图片过于多的话,可能会起到分散他们注意力的消极作用。这节听评课中我制作的课件内容虽然具体全面,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图片插入频繁,给学生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造成只看图片,不注意知识点的问题。所以这也是我今后讲课应该注意的地方。
虽然这次组织的教研活动并没有规定教师必须要讲哪节课,讲哪种类型的课,但是,不约而同,地理组内包括我有四位老师都讲了《农业区位因素》这一节内容。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老师们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通过活动,我认识到“同课异构”对于教学的积极的促进意义:第一,教材中的素材是相同的,但可以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第二,教材的知识点是确定的,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组合顺序;第三,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这次教研活动对我们实习生收获真的很大,听了其他优秀老师的课,结合自己的问题,取长补短,增长经验,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和锻炼,今后还要积极地参加这样的活动来提升自己。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四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自己有诸多的感受,通过自己精心梳理一下,有这样几点感受:
通过活动,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看看一项项活动中上公开课的老师,他们对教材的处理、教学的调控、情感的投入等方面为我们全体教师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但是,每一节课的背后都凝聚着全体教师的教学智慧。通过精彩分呈的课堂,使我看到教师背后隐藏不为人知的坚辛的汗水和付出。在教师的身上展示出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同时也充分的展现了每位教师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位老师课上的都很精彩,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我觉得教研活动不但是一种学习、而且还可以带给我们新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学思路。因此、是我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我在想:如何将教研中探讨的问题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让孩子的能力得到发展呢?我觉得不在于用什么样的形式,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其次、找出问题的切如点,让每位教师不断进步。
在一堂数学课上,我边听课边思考:课堂上既要复习旧知识,又要讲清新课;既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又有一些难度稍大的思考题;既有口算,又有笔算。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达到什么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掌握到什么程度合适;对求知欲强的学生怎样满足他们的要求,对那些贪玩调皮的孩子又应该怎样引导??这一切都摆在讲课教师面前。李宝玲老师轻轻松松把几十个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在她的周围,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能形成这样的教学局面,因素是很多的,其中处处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师为了不教,”“先学后教”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思维才能活跃。做衣服要“量体裁衣”,种庄稼要“因地制宜”,育人要“因材施教”。每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在一起学习,虽然学的是同一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智力上的差异和其他原因等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各种不同情况,既要有共同的要求,又要区别对待。所谓共同要求,就是你是几年级的学生就要把几年级最基本的内容学会,所谓区别对待,就是要引导学习好的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经过辅导,学会本年级的基本内容。这样,学习好的同学有学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奔头,课堂里才能人人有劲头。
虽然这次教研活动小学语文课堂热热闹闹,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我对有些班级的任课老师以下几种指令有不同的想法: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用这种阅读方式,老师不应该把它当成“法宝”,什么课文都用,什么课都用。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
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行吗?总之,人无全才,难免有出现失误的时侯,只要找出失误的原因、找出失误的问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随时反思,相信今后我校的教研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管得也好,失也好,香甜也好,苦涩也好,我都会都永远铭在心,时常品一品,都是一种很好的收获。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五
4月10日,在上次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英语组继续举行题为“利用导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黄老师主讲,七八年级的英语老师参加了集体备课和评课。八位老师结合实际深入浅出的分析,让集体备课和评课高潮迭起,身处其中,获益匪浅。
4月8日,先由8年级英语组的四位老师集体备课,四位老师经过商议确定基本的教学思路,并预设了课堂中的时间调控问题。
4月9日,英语组全体老师再次展开集体备课,针对上次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展开讨论,各位老师再次就如何为本课增加亮点,如何让本堂课扣住活动主题,展开激烈讨论。八位老师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集体智慧的伟大。经过商议,决定增加课堂实验环节,使课堂更加丰富活跃。在新知识的学习上,将短语预习调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依据各位老师的意见,黄老师又对自己的教案做出了认真修改,并在4月10日进行授课。
黄老师的英语课声情并茂,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多地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齐读单词。在课前,就对新单词进行了很好的预习,有利于接下来课堂的顺畅进行。在重点短语的复习上,黄老师注意结合句子,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不仅做到会读,更做到会用。
课堂中,黄老师注重贴近生活,例子源于实际,让学生亲自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便于学生识记。黄老师注意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英文名字,课上,师生大部分时间用英语进行交流。在课程的最后,黄老师亲自演示了实验,并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实验过程。这对提高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课堂练习中,黄老师也注重和学生的交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做出补充和讲解,很好的进行了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增加师生感情,了解学生动向。
和黄老师的课相对比,自己前些天上的课就显枯燥乏味多了。过于注重知识的讲授,没有充分吸引学生使其参与课堂。课堂过于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言的组织上和时间的利用上都需要很大的调整。
老师更像是一位艺术家,每一堂课都是艺术品。是引人入胜,还是平淡无味?让我们用自己的激情与活力,将自己的课堂书写成最美的画卷吧!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六
针对《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的教学,在这次的研修中,我们也有了切身的体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起来的,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在本节课的自主探究活动中,一开始,我们认为从人和动物的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很自然就能得出植物的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只给出了这一种假设。但是实际教学中却完全是另一回事,80%的学生第一反应是认为植物呼吸时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植物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两种假设都进行探究。另外,关于探究中实验仪器的处理问题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备课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开始考虑到完全开放式的.探究,无论是选材还是实验仪器的选择,对学生都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将可能用到的材料和仪器都提供给了学生作为参考。但是,教学中发现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及时修改了设计方案:不再提供材料和仪器,而是以资料卡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材料。
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学生能创造性地完成选材和设计。但是,八年级的学生由于心智的成熟,开始变得内敛、沉默,虽然在小组活动中能积极的思考,而且有了较为成熟的答案,但课堂交流时积极性不高,从课堂外显的互动效果来看不是十分活跃。课后进行反思,我们认为交流效率不高的原因可能是:语言叙述时,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听明白实验方案,从而影响了交流。所以在校本研修过程中,通过再学习和反思,我们认为要提高课堂交流效率,必须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听明白实验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采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尽量直观、易懂。实际教学中,建议学生叙述的同时,将方案画下来,或者利用教师提供的仪器进行操作。同样是给学生提供实验仪器,这种方式效果非常好。
通过这样的研修活动,使我认识到,教学中没有小事,任何一个细节都决定着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责任重大,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七
本学期的金名课堂形态研讨观摩课结束了,我们的教研组长代娣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学校组织的数学大教研中,我们再次重温了这精彩的一课,分享了各位同行的收获及个人的观点。《植树问题》一节课围绕金名课堂形态设计的教学流程让我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1、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猜谜语活动中认识了“手指”中的学问。“间隔”一词的引入,让我仿佛是第一次感受到数学语言也可以描述得如此专业。
2、学生在认识“间隔”、寻找生活中常见的间隔时,老师适时地引入课题《植树问题》、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凸显了金名课堂形态中“问题带动”、“目标引领”教学流程的完美和谐。
3、在“师生共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材料,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小组内说一说画线段图的想法、完成探究卡,从而发现两端都栽树时间隔数和植树棵树的关系。学生在上台摆一摆时,老师的趁势引导使学生明确了棵数与间隔数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学生发现两端都栽树时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我觉得遗憾的是,老师的不放手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孩子们像是被留着绳子找草吃的小羊很难迟到周围的一片片嫩草。
4、把两端都栽树作为植树问题的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在懵懵懂懂中初步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又在“巩固提升”中引入世界数学难题“20棵数的植树问题”就会显得有些生不逢时。在课下,不知还能否勾起孩子们对这一世界数学难题的一丁点兴趣。也许,能够挑战这一数学难题的孩子就这样与之擦肩而过了吧。
都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而金名课堂形态又何尝不是教学领导为指导我们有序教学所精心研讨出的基本教学模式呢?就像在研讨中大家说的那样,“问题带动、目标引领、师生共学、反馈矫正、巩固提升”这些教学流程与形态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学习目标也不是为了展示给领导和学生看而展示的。学习目标的出示旨在督促老师自己要把学生带到那里去,学习目标的出示意在归还学生明确老师要把自己带到哪里去的知情权。
金名课堂形态研讨,“讨”什么?讨来了学习目标实现了没的反思,讨来了教学流程并不是要把课堂模式化的新思考,讨来了只有深读教材、关注学情才有敢于放手的勇气。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八
此次活动,我们共听了7节课和两场专题讲座,在授课的老师中,既有湖北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又有董曜红、孙双金等特级教师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为我们做出了示范,让我们知道了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果,也领略了教学的无穷魅力。
1、阅读课以读为主,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从读中品味,读中感悟。
在《酸的和甜的》的教学中,鲁巧云老师就很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要读出体会,读出感情。比如指导朗读第一段落时,就先让学生自由读,谈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狐狸想吃却吃不到的心情;在指导第四段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小猴子迫不及待爬上葡萄架的心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引读,表演读等方式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道理。
在乔能俊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中,也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目标。在检查字词部分便渗透了朗读指导。乔老师先出示三组词,让学生先观察每组词的规律,告诉学生每组词语都可以读出一个画面,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你带着想象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的这种想象读出来。在对课文品析中,更是把读作为主线,尤其是对第一段的朗读指导,非常到位。通过教师满含深情的范读,和教师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使学生充分理解史铁生双腿瘫痪后的痛苦,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并用各种形式的读,如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角色读,指名读等,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作者的痛苦和母亲的伟大。
在孙双金老师《走近李白》的教学过程中,孙老师更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和豪迈的激情引导学生品读李白的诗歌,读出诗味,整节课,学生都诗性浓浓,课堂似乎变成了李白诗歌的朗诵会。
2、建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注重鼓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很难想象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麻木不仁的老师能让学生认真听他讲课。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这5位老师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都摆正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位置,突出地体现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他们的课堂上可以看到教师语言的魅力与艺术,他们的课堂上都充满了鼓励性的评价。这种评价已经脱离了公式化的你真好,真棒等模式。如《秋天的怀念》中,乔老师用了“你读出了史铁生的痛苦”“他一定会记住你的善良”等鼓励性评价,在孙双金老师的课堂上更是洋溢着激情与鼓励,如他鼓励学生质疑时,说“你有双发现的眼睛”,当学生读出了诗味时,他说“你就是现代的小李白”当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出现时,孙老师说“这是冯家的观点,我喜欢听到不同的”这样的评价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使学生乐学,爱学。
3、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这几位优秀的教师他们的课堂方法各异,精彩纷呈,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如鲁巧云老师在执教《酸的和甜的》这篇童话故事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学生面前显现栩栩如生的画面,增加教学的情境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乔能俊老师在讲《秋天的怀念》中,也用他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出画面和场景,使学生对作者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孙双金老师在《走近李白》中,也通过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述李白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李白是仙,也是人;李老师还用配乐诗朗诵及演唱诗歌的方式使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中。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九
今天和吉老师交流学习了一下,发现我们学校存在的很多问题他们都全部有过,而且相比之下可以说是比较成熟了,看来课改是需要时间来提炼的。同时因为课改的不成熟也极有可能会导致成绩下降,但成绩下降不是课改的错,就象薛校长说的那是因为你的某些教学细节没有处理好,我们应该反思,真正找出成绩下降的原因再去完善而不是重新回到老路上去,老师讲十分钟其余的时间学生干了什么,应该在学生干了什么上去反思,而不是老师再回到一言堂,总之听了吉老师的课和薛校长的报告感触很深,我们应该更加坚定课改的思想不动摇,不断反思共同成长。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十
2012年2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举办的 “以读促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主题教研活动。在这几个小时中我认真聆听了十几位小学语文教师精彩的讲说,感到受益匪浅。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师范附小李二猛老师的“以读促教,我们要‘简’”。他讲到:怎样做才是有效的课堂?他提出:在课堂中让学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么读”,“读的怎么样”,这几个问题往往是我们语文教师备课前要考虑到的`。但是,在课堂中我们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这些,让学生读得不到位,读得不深刻。今天听了李二猛老师的讲说,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以后会朝着“采取最简洁有效的办法,做好怎么读的目标”努力。
同时,桑园学区李丛强老师的讲说,让我知道了怎样实现“以读促学,以学定教,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让学生带着课文的具体“三维目标”去读;其次,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再次,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最后,遵循原则:疑从何处来,亦在读中解。同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向课外阅读要教学效率。的确是这样要想提高自身的素质仅仅靠文本是不行的,要让学生学在课内,读在课外。
总之,这次教研活动让我真正领悟了在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更不是问懂的,以读促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十一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很耐人寻味:“人是芦苇,然而是能思考的芦苇。”纤若芦苇的人,因具有思考的能力,而包容得下整个宇宙。人,也正是由此,才显现出伟大来。同理,思想,也让我们新政教育人拥有着一份不过时的美丽。全区语文大教研的开展,给我们每一位新政小语人播下了先进教育思想的种子,我们收获着花香满园。作为一名参与全区大教研的普通老师,我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与大家交流,下面就从几个小方面谈一下自己在参与大教研的点滴感受。
在本期的小语大教研上,是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主题的。首先我们聆听了小学语文专家吴老师的讲座。从讲座《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语文教师的使命,明白了语文教师要具备的优秀的素养,认识到了当前语文教育的现状,对语文教学有了较透彻的认识,获得了一些把握专业发展的策略。
从讲座《浅谈阅读教学》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阅读教学的特点、阅读教学肩负的任务、阅读教学的意义,弄懂了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知道了怎样上精读课和阅读课。这些理论知识,犹如及时雨,给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也是我们拿来就可以用的。感受着吴老师的智慧熏陶与思想启迪,带给我们的则是思想的升华,行动的指南。继而又一起在阅读教学中践行着这些理论,开展集体备课,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在聆听别人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收获着自己的课堂,收获着应对棘手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收获着太多太多的真知灼见。
在这次大教研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专家团队对于活动开展的细致入微,真的是想方设法地让老师的专业得到发展,做到一步一个脚印。比如开展课堂教研活动,每次课堂教学后,我们都要进行评课研讨。为了让老师们知道如何去评,在听课前,吴老师就进行评课思路的指导,告诉我们一节好课包含的元素,以及对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从而让每位教师在听课的时候就能有意识地对照,让老师们能够从细微处发现课堂教学的成败;为了让老师们积极参与,采用“1+1”的方式示范评课引路,采用加分的.激励制度等。这样,在评课时,老师们踊跃发言,教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大家的言论中被提炼出来,使我们畅所欲言的同时又能吸收到他人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让我们听课、评课的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大教研使我收获到还有就是要把自己放置到一个更宽广的教研空间,这样你才会发现你要学的还有很多,你才会进步。只有接触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观摩了高效的课堂,多参加听课教研,你才会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很多很多,需要提高的更多更多,从而默默的告诫自己:努力和加油是现在必须做好的。
于是我也在思考以后努力的方向:
1、简简单单教语文。
这也是我在本期语文大教研中得到的启示,简简单单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平平实实启发学生对话交流、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本本分分进行读读写写。“简简单单教语文”,这种简单中蕴含着智慧,蕴藏着不寻常,它更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更立足于全体学生,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上次各年级的展示课中,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获得的愉悦感和进步感,也能读出老师们享受课堂的一种幸福感,而这正是我所追求的课堂,所以这是我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2.多学习、多反思,多总结
有著名学者总结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素养!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我们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为了使自己不被淘汰,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加强学习,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在专业成长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洗脑”、“充电”,使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和新课改面前实现新的跨越。所以这也是我今后的一个努力方向。
总之,我们语文组在过去的半年中,在大教研这个舞台上,我们更新了观念,学到了方法,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得到了成长。透过大教研,我们看到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思路的改观,更带来的是师生行为的转变;透过大教研,我们看到的是新课程改革的希望,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如何使教研活动中所体现的问题落到实处,即从发现存在的问题的层次提升到解决这类型问题的层面,同时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那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教研,在大教研中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吧!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十二
这次教研方式之所以效果好,受教师欢迎,它注重了实效,克服了传统校本教研的弊端。传统教研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教研目的上"以应付考试为中心";第二,教研内容上"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第三,在教研形式上重理论,轻实践;第四,在教研活动面上,以教研组长为中心,教师群体缺少参与的热情和习惯,没有形成群众性的教研格局;第五,在研究学生学习问题上,过分强调学科性,使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集中在学科知识上,这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各门学科的整体知识情况,以便采用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第六,在教研活动场所上,一般还局限在办公室或会议室,还没有走向课堂教学,缺少与学生对话、与实践对话、与问题对话、与同伴对话。
"教师个体教学全程跟踪式教研形式"能在校本教研中受教师青睐,除克服了传统教研的弊端外,还有其自身独特的优点,具体表现在:
该教研形式主要是通过被确定的个体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来反映上课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为听课者提供实例,而不是面向理论的活动。对教师的成长来说,以往教研活动中空洞的报告,抽象的理论学习,虽对他们的'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由于脱离了教学实践,很难转化为他们具体的教学行为。用他们的话说,理论离他们的教学实践太遥远了。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中小学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而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需要的是"默会知识",而不是书本理论知识,因为没有现成的书本可以教会,惟有深入课堂实践,跟踪上课的教师,并与不同水平的同伴一起备课、听课,洞察问题产生的根源,正确把脉诊断,才能提高教研组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处理能力。
校本教研活动放在日常教学的教室中,进行现场开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这贴近了教师的教学实际,教研活动有效性强。执教老师在开课时是否按原教案的设计教学?教案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案设计与学生实际有出入,开课老师如何创造性地处理教案和教材?对于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老师又是如何灵活地面对?这些都是上课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这会激发教研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关注自己教学身边易发生的事情,积极参与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去。
全程跟踪是该教研形式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不局限在一般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等几个片段教学环节上,这种跟踪不停留在个别环节上,不是浅层次的,而是选一位较为典型的教师作为全体教研组成员跟踪研讨的对象,对这位教师的一、二个教学阶段包括教案设计、听课、评课、反思、教案改进等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跟踪教研,发挥全体成员的实践智慧,找出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经验和问题,对其经验进行全面发掘和总结,对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特别要深层次分析和研讨可贵经验和棘手问题背后的原因,并能以此提出解决问题和改进经验的宝贵对策。
由于全程跟踪全面、深入,这为整个教研组成员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成功或失败案例。这种校本教研活动在促进个体教师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了这个教研组群体教师的发展。因为这个鲜活的教师个案发生在自己身边,同伴的教学问题也正是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有体验、有感悟、有需求的校本教研活动创新了教研活动方式,提高了校本教研活动的效率,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发展。
这个教研组人员由不同学科、不同水平、不同教龄的教师组成,打破了学科、专业水平单一的格局,有利于大家取长补短。如果一个教研组中由校内外专业引领人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以及教龄特长不一的教师组成,那么,这个知识和能力结构不一的群体必然会弥补个体教师经验的不足,共享群体的教学实践智慧。一个教研组的人员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它的输出功能的能量。在上面这个开放的音乐学科教研组开展的"教师个体教学全程跟踪式教研活动"中,李老师的教学实践得到了来自不同层面教师的引领和同伴互助,加上她的多次反思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使她的学科教学很快走进了新课程。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当今聚焦课堂的教研不断呈现出新的形式,譬如跨校教研形式、教研员现场执教示范教研形式等,这些使校本教研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了校本研修的发展。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在接受记者采访校本研修为什么要聚焦课堂时回答说:"校本研修中聚焦课堂可以有多种方式,行动教育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它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共同经历原行为阶段、新设计阶段和新行为阶段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前两个阶段、后两个阶段之间会有两个不同类型的差距--而这同时也是教师更新理念、调整行为的过程,教师正是在这个行动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十三
本学期的远教活动已接近尾声,在本次活动中,不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不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积极性和热情都非常高,都本着学习、提高的心态面对备课、授课、听课和评课,都希望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
这次活动我们每位教师都进行了反思,如果说讲课是演出,那么反思就是卸装。演出结束,端坐镜前,再三回味,或欣赏,或惋惜,或微笑,或皱眉,终是一层层卸去了道具,剥去了妆容,还回本来的自己。哪些是我的真功夫,需继承发扬,哪些又是作秀,是暇疵,要剔掉,要改正,便一一明于心间。相信,在下场“演出”中,必将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去伪存真!品教师们的教学反思,更像是与他们的心灵在对话,从中去感受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的困惑。叶澜教授说过:“一个人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只要我们坚持着,行走着,相信将来,岁月回馈给我们的,定是专业领域里业有所成,个人成名成家的一份厚礼!
所欲言甚至激烈的辩论中,不知迸发出了多少思维的火花,产生了多少智慧的灵感,形成了多少课堂的共识,而不知不觉中,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便也呼之欲出了!
当然,课堂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在这次远教活动中,也让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期待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十四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自己有诸多的感受,通过自己精心梳理一下,有这样几点感受:
一、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
通过活动,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看看一项项活动中上公开课的老师,他们对教材的处理、教学的调控、情感的投入等方面为我们全体教师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但是,每一节课的背后都凝聚着全体教师的教学智慧。透过精彩分呈的课堂,使我看到教师背后隐藏不为人知的坚辛的汗水和付出。在教师的身上展示出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同时也充分的展现了每位教师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位老师课上的都很精彩,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我觉得教研活动不但是一种学习、而且还可以带给我们新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学思路。因此、是我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我在想:如何将教研中探讨的问题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让孩子的能力得到发展呢?我觉得不在于用什么样的形式,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其次、找出问题的切如点,让每位教师不断进步。
在一堂数学课上,我边听课边思考:课堂上既要复习旧知识,又要讲清新课;既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又有一些难度稍大的思考题;既有口算,又有笔算。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达到什么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掌握到什么程度合适;对求知欲强的学生怎样满足他们的要求,对那些贪玩调皮的孩子又应该怎样引导??这一切都摆在讲课教师面前。李宝玲老师轻轻松松把几十个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在她的周围,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能形成这样的教学局面,因素是很多的,其中处处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师为了不教,”“先学后教”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思维才能活跃。做衣服要“量体裁衣”,种庄稼要“因地制宜”,育人要“因材施教”。每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在一起学习,虽然学的是同一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智力上的差异和其他原因等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各种不同情况,既要有共同的要求,又要区别对待。所谓共同要求,就是你是几年级的学生就要把几年级最基本的内容学会,所谓区别对待,就是要引导学习好的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经过辅导,学会本年级的基本内容。这样,学习好的同学有学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奔头,课堂里才能人人有劲头。
虽然这次教研活动小学语文课堂热热闹闹,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我对有些班级的任课老师以下几种指令有不同的想法: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用这种阅读方式,老师不应该把它当成“法宝”,什么课文都用,什么课都用。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
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行吗?总之,人无全才,难免有出现失误的时侯,只要找出失误的原因、找出失误的问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随时反思,相信今后我校的教研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管得也好,失也好,香甜也好,苦涩也好,我都会都永远铭在心,时常品一品,都是一种很好的收获。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十五
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研,教研的主要成员是教师。为此,作为教研组长的我,努力为教师营造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广开言路,鼓励每个教师成为教研的“讲座者”。
本周,短短三天,我们中大班教研组一如既往地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其目的是让每一位老师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升华自我的业务素质,展示出个人工作能力。我们用一种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来展开教研组活动,老师轮流在活动前,我将本次教研活动的研究任务与问题预先提示,使老师们有准备、有观点、有经验地参与讨论。
活动中,老师们围绕预先的问题进行充分地交流和无私地分享,提出明确有效的解决策略,并总结好教研成果,同时对产生的`新问题予以关注和聚焦。这样每周都能完善解决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棘手、困惑的问题,从而老师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此外,我们组还安排开展了其他活动,如公开课观摩活动、小课题研究、案例解读,这样同伴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保教质量。
通过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我深深体会到,每个耗资的心理都有一种向上的责任感,从老师们的话语中我就会领悟到红缨的一句话“只要你想象得到,你就能做到;只要你能梦见,你就能实现。”通过一个多月的研讨,老师们积极参与的认真态度,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了信心,我会加倍努力让我们的团队更上一层楼。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十六
一年的工作即将结束,回顾一年,在思想政治、业务潜力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当然也存在不足。现在总结了一年的德、能、勤、成绩,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反思。
(一)扎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
工作中虚心向从事幼儿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观摩其他教师上课,用心参加园本教研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年龄特征来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月计划、周计划,并认真组织好半日活动。在活动中,能恰当地选取和使用教具,重视教学资料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我还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改善教育的方式、策略等,收到了必须的效果。
一年以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围绕传统的美德教育,开展了快乐的助手、有礼貌的猪宝宝、白饭、没有别人的东西、我的家人等多次主题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礼仪,孩子们从刚进园的时候的哭泣、恐怖、扔果皮纸屑等,成为活泼可爱、有礼貌的婴儿,家长们说我的孩子现在很有礼貌。
(二)全身心投入,保教结合,爱尊重理解幼儿。
本年度,我担任小班副班主任,x名教师轮做幼师。这个班有x个孩子,年龄小,什么也不懂。别说自理潜力了,就连一点的纪律概念都没有。针对这一状况,我们x位教师共同协商,把班的纪律及自立潜力一齐抓、同时抓。经过努力,我们班的孩子们可以说进步很快,父母的反映也很好。自立潜力:我们坚持积极教育,以表扬幼儿为中心,加强自我服务意识,改变依赖思想。对幼儿的好行为或表现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使幼儿更有信心、更用心地做好事情,完成任务。我们老师及时帮助提高幼儿自立潜力,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合作。纪律方面:对少数幼儿的不良行为,我及时分析原因,给予批评,适度教育,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遵守纪律。
在我们的努力下,幼儿开始喜欢上幼儿园了,喜欢与小朋友一起上课、做游戏了,也结识了许多好朋友。他们还学会了不少礼貌用语,有了初步的生活自立潜力。在教学方面,幼儿更是在原先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个性是念儿歌、听故事、唱歌等方面,有了很好的成绩。幼儿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生长也个性好,出勤率高。
在保育方面,我可以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保证幼儿活动室、午睡室的清洁卫生,清洁和消毒幼儿毛巾、口杯、餐具。要求幼儿后洗手,以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环境卫生,不乱扔,用我的爱、耐心烹饪孩子的日常生活。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十七
我的叙事: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校本教研就是我们加快自身专业化成长、进步的阶梯。
以前,我们也搞活动,但我们一直对这个校本教研概念很是模糊,我们对于它也并不是很感兴趣,不知在座的各位,在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中是否会有一种惰性,年轻是我们最大的资本,但青春并不是让我们用来荒芜的,对我们年轻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成长,加快自己的成长的脚步,对于我们迫在眉捷,我们不应该再沉默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记得士兵突击中有一句台词“不要再混日子了,要不会让日子把你混了的”我们身边有许多问题和烦脑有待解决,当然这是对于会思考的人来说的,我们应该明白:“今天你不解决麻烦,明天麻烦就会解决你”。
不知老师们是否犹记得李玉平老师给我们组织的那次活动,活动让我很心动,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有一种想去做事,想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冲动。静心思考,教学中、课堂中有太多的问题在累积。。。。。
我想说:思想有多远,你就让它走多远,咱们一起行动,做点实事,不管是为了学生也好,为了学校也好,还是为了自己也好,从今天开始,咱们一起迈开双脚,一起铺就属于我们自己的成长之路,一起在路上拼搏、探索,一起去品味路上的辛酸与喜悦。。。。
不管成功与失败,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天空没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不管结果怎样,我们努力过我们奋斗过就已足矣。。。。。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校本教研活动反思。
2023年生物教研活动反思(通用18篇)篇十八
《蚂蚁和蝈蝈》这一课的教学,上课前周校长和我们教研组的12位老师们共同解读了教材,外出听取了三位新教师执教《蚂蚁和蝈蝈》,回来后自己在班上进行了这一课的教学,课后进行说课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听取了张校长和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起对课堂进行的评议,并且参与了沈燕玲老师的《蚂蚁和蝈蝈》的教学重构,期间还听取了蒋老师三次执教《小松树和大松树》,这前前后后经历了很多,使我感触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一、目标定位一定要明确
《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我在教学的时候预设的四个教学目标,有字词的,有说话训练的,有朗读、背诵、表演的,还有生字教学的。原本以为这样的目标设定已经是很清晰的,明确了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目标意识,在教学中我只要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落实就行了。可是在教学及课后的反思中发现,这样的目标定位并不理想。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这40分钟内要兼顾地完成四个教学目标,则会使每个目标都不能很好地达成。在反思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虽然能够准确读好并运用“满头大汗”“自由自在”等词语,却没能在课文朗读方面很好地发挥这些关键词语的作用。将“有的…,有的…,个个…。”作为说话训练目标,却没能给学生充分说话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训练,尤其是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会用“有的”说话了,这部分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这节课后并没有得到提升。生字教学环节我将“汗、洞、冷”这三个字作为重点进行教学,本意是希望学生掌握“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规律,并通过比较偏旁的不同进行区别记忆,但在教学时没能很好地突出,正如张校长和费老师说的可能反而会使学生错误记忆,这些都是值得我反思改进的。至于朗读、背诵、表演这一教学目标,课堂上有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读、背、演,但是没有指导好学生进入情境地读、背和演,使得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学生的朗读没有融入感情,学生的表演只是玩得很开心,但收获并不大。
学生在教学前后其信息的获取可能在数量上会有所增加,但其质量和厚度上改变并不大,这样的目标达成是不理想的。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想主要还是在目标的定位上还不够明确。《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大多数学生在第一课时读了课文之后都能说出“勤劳的蚂蚁”和“懒惰的蝈蝈”,可见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第一课时就已经完成了,因此并不需要在之后在花时间去理解了。而如“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等词语,需要在课文语境中,在朗读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内化,可以在朗读过程中直接落实,并不需要单独确定为一个教学目标。因此,结合《蚂蚁和蝈蝈》这一篇课文的特点,正如张校长说的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提炼成两个:一个是朗读,一个是表演。这样的目标定位更明确了,有了这样的`定位教学的大框架就出来了,在这样的大框架中进行教学,老师和学生就都不会走偏走远。这样看似简单的目标定位,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需要老师去挖掘。如朗读目标,学生仅仅读好课文中的几段话是远远不够的,在朗读过程中,老师要带领学生去解读文字中、插图里所包含的内容,因此需要学生进行想象地读,融入情境地读,将简单的文字读丰富,读出内涵。而表演是为了升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可以通过表演将文字背后的故事也挖掘出来。我认为表演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将文本朗读得更好,所以本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应该可以最终定位为朗读。
二、角色定位一定要准确
除了目标定位一定要明确外,我觉得师生角色定位也一定要准确。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老师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位子,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老师可以作为一个管理者、指导者,但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这样的角色定位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而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我的角色定位还是不准确的,在课堂上我过于把学生抓在手里,学生成了我手中“牵线娃娃”,自己牵的很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学得也不痛快,这是不应该的。听了蒋老师第三次执教的《小松树和大松树》之后,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老师要懂得取舍,懂得放手,要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老师只需要适时进行引导和指导,这样既解放学生,又解放了老师,教学就会变得更轻松,更快乐。而要实现这样的课堂,需要老师对自己、对学生、对教材、对教学条件等都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这些都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地方。